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禅门至宝《十牛图》 观照你的修行到了哪一境界

十二世纪,中国的禅师廓庵禅师著了一本名为《十牛图》的书,成为禅门中的至宝。他绘制了禅宗的十牛图,并以诗偈和散文加以评唱,形象地展现了由修行以致顿悟的体悟过程。

一、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寻牛,即寻求业已失散的心牛。所谓心牛,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生命的本体,也就是临济和尚所讲的无位真人,这一阶段是立志求道的阶段。
诗: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二、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十牛图》的第二图为见迹,只是发现了心牛的足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三、见牛----从声得入,见处逢源。《十牛图》的第三张图为见牛,即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四、得牛----久埋郊外,今日逢渠。《十牛图》之四为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五、牧牛----前思才起,后念相随。《十牛图》之五为牧牛,即小心放牧好这头手中牵着的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十牛图》之六为骑牛回家。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干戈已息,到了无所谓得牛失牛的阶段。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十牛图》之七是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圣意皆空。《十牛图》第八图为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著语:见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坐观成败。《十牛图》之九为返本还源,即“真空无相”的境地。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化令成佛。《十牛图》的最后一图为入廛垂手。即进入市街上的酒屋鱼肆中,谦逊地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趋向于善,成就佛道。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











佛教的慈悲不是世俗的“爱”(五台山比丘果戒)

佛教的慈悲不是世俗的“爱”(五台山比丘果戒) 



佛教的慈悲不是世俗的“爱”
问:怎么样能把佛法与世俗的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答:你有丈夫有儿女,你爱你的孩子和丈夫吧?如果现在有人打了你的孩子,把你老公赚的钱都骗走了,你恨不恨那个人?
居士说:“恨”。
答:那么你有爱也有恨,那还是佛法吗?如果你不爱你的家人,那你的家里还能容得下你吗?你怎能把佛法应用到世俗的生活当中呢?
问:那离开爱与恨就是佛法?
答:爱憎之心是轮回之根,是烦恼之根。而佛法是要求我们把一切烦恼都要除掉,要断烦恼首先要断爱憎之心。
问:那我们可以慢慢地在生活中磨合啊。
答:这个磨合在家能实现吗?那释迦牟尼佛他何必要出家呢?释迦牟尼佛难道不会把佛法融入生活中,当一个国王吗?达摩祖师也是皇太子,他也不必出家了。历代高僧在俗家的时候,很多都是很优秀的人物,那他们为什么不把佛法融合在生活当中呢?难道那些祖师不如你?还是不如我?
也就是说,有些话乍听上去很高明,但你仔细一分析,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那不是人说的话。这些人本来感情就很重,他是既想把爱情抱得牢牢地,还想跟佛陀一样平起平坐。很多在家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没有一点惭愧心。
问:那我们在家居士应该怎么修?
答:先把三皈五戒修好,你们在家人叫优婆塞优婆夷,翻译过来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就是靠近的意思。如果受了五戒,那叫近学男近学女,受了八关斋戒,就叫近住。直到你剃头做了沙弥,那个时候才叫求寂,才开始求寂灭无为,舍弃爱憎之心了。
问:既然佛法是无爱无憎的,那么慈悲算不算一种爱?
答:慈悲是无缘大慈,平等的慈悲。有的人在家给孩子、老公做饭,就说是无私的奉献,在行菩萨道,那个叫慈悲吗?不是!如果你给街上的乞丐每天做饭,给每个人都平等的这样做饭,乃至于对猪狗牛羊都能这样平等的伺候,这才叫做慈悲。你能做得到吗?所以菩萨叫做无缘大慈,平等大悲。你做不到,你就不敢说你在慈悲呀。你在爱你的儿女和老公,那是情和爱,不能叫慈悲。
比如耶稣天主说大爱,但是他们有一个限制,他们说异教徒绝对不能爱。那就不能叫慈悲,佛菩萨没有这样。佛菩萨是你恨我、恭敬我、礼拜我,骂我、信我、不信我,都以平等的心对待,那叫慈悲呀!所以慈悲和爱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爱憎情执来代替佛菩萨的无缘平等的大慈大悲,那就成了河北柏林寺的净慧所搞的那个,所谓“生活禅”和“人间佛教”了,实在是滑稽!
如果你们在家人的爱叫慈悲,我可以这样说,虎毒不食子,老虎都不食自己的儿子,你说老虎有没有慈悲?那个猪和狗把小崽子保护得很好,猪狗是不是也慈悲?那个狗搬家的时候,轻轻地叼起狗仔子,那是什么?那是众生无量劫来的爱憎之心,它就爱它的小崽子,就跟人爱孩子一样。你如果把那个当慈悲的话,叫做颠倒!什么叫颠倒?头朝下脚朝上。
所以佛教里面的名词只能在佛教里用,不能像社会上那些巫婆神汉一样,到处乱用佛教的名词。他们把自己能看见小鬼的鬼眼叫做天眼,佛法把那个叫做颠倒非量相。要知道佛教里最次的天眼,人家一抬眼就能看到四王天、忉利天的宫殿和花园,就有那样的本事。
所以,你们只有把佛法掌握之后,才知道凡夫是多么的颠倒!你们学佛法要跟上和尚学,要按照经书里面的圣言量学,千万不要跟着巫婆神汉学,也不能跟着世间学者学。

老财主选干儿子的故事 (五台山比丘果戒)

老财主选干儿子的故事
生起彻底的出离心就是福报。当你把什么东西都放下了,心安知足就是最大的福报!
这里给你们讲个故事,以前有位老财主,家财万贯,但膝下无儿无女,后来岁数大了,他就想选个干儿子来继承家产。于是他对亲戚邻居们说:“把你们家里面最聪明、最利索的小孩子都给我打发过来,我要从里面挑选一个干儿子来继承我的家产”。大家一听都高兴的不得了,都把家里最精干的孩子打发过去,并一再嘱咐,过去要好好干活,勤快一点,要让老财主高兴。这些孩子到了老财主家里都非常勤快,每天很早就起床,有挑水的、扫院子的、喂马的,都是干不完的活,一直忙到晚上很晚的时候才睡觉,每天如此。
有一个乞丐婆听到了这个事情,对于选不选干儿子她倒不是很在意,她就想领着自己的孙子过去混两天饭吃。这个小孩子就过去跟别的孩子住在一起,每天也是跟着大家干干活。老财主每天就在院子里面转来转去地观察这些孩子,但每次都是唉声叹气的,就这样一直到了冬天。
有一天,乞丐婆的孙子看见老财主出去了,就跑到老财主的卧室,很好奇的往里面看,结果看到床上有张老虎皮做的褥子,他就进去躺在老虎皮褥子上,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老财主回来一进房间,看到虎皮褥子上躺着一个小孩,呼呼的大睡,老财主一拍自己的大腿,高兴地说:“就是他,这就是我要找的干儿子。这家伙有福报,心能安下来。外面干活的那些孩子都是当长工劳碌的命”。
因此,心能安下来是最大的福报。我们修曼扎就是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供养出去。我们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求了,心就能安下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

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有一子,年约十二、三岁。当长者夫妇往生时,其子年纪尚幼,不善理家,所以没有几年便散尽家产,落得以乞讨为生。一天,他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同样也是大富长者,在街头见到这位晚辈落魄的情景,询问详由后,心生怜悯,便决定帮助他脱离这样的困境。父亲的好友不但将女儿许配给他,并送给他车马、奴婢及巨额的财产;不但如此,还帮他建立房舍,另立门户。

  但是长者子生性懒散,又不善于理家算计,所以不久又坐吃山空,家财耗尽。长者不忍女儿受苦,只好又给了他一笔钱,没想到长者子故态复萌,无可救药,最后还是将钱花光。父亲的好友认为既已多次救济他财物,他却始终挥霍无度,无法造就,便想要强迫女儿改嫁他人。正当父亲与族人商议此事时,女儿不小心听到这个消息,回去即告诉丈夫详情,并说:「我家财势强大,一定能够逼你答应。你又不会谋生,若不想分离,一定要赶紧想想办法。」长者子听到妻子的话,惭愧不已,心想:「我天生福薄,早年失怙,又不擅理家营计,今日必定失去爱妻,重当乞儿。往日恩爱,已难分难舍,若要生离,无异死别,情何以堪?」长者子想来想去,心生恶念:「死也要死在一起。」便将妻子骗入房中,并且拿出预藏的尖刀,刺死妻子后再自杀,最后双双毕命。奴婢发现后惊吓不已,飞也似地跑去告诉长者,长者知道后连忙前往探视,但已无法挽回。敛葬时,长者一家为女儿的猝逝哀伤不已,不忍离去。后来听说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只要见到了佛陀,皆能心生欢喜,除去忧恼,于是长者带着一家大小前往精舍,参见佛陀。

  长者一行来到精舍后,至诚礼拜佛陀。佛陀问长者为何而来,怎么如此愁忧不喜?长者回答:「女儿嫁了一位愚痴的丈夫,因为无法自立谋生,又不愿分离,所以杀了自己的妻子后自尽,造成家门不幸。我们刚刚就是去参加他们的葬礼。因为听闻佛陀慈悲,能解人忧恼,所以特地前来觐见佛陀。」于是佛陀为长者及在场大众开示:「贪欲及瞋恚是世人的常病,愚痴无智是祸害之门,众生因此堕落三界五趣的深渊中,流转生死,无有穷尽,却仍不知悔改,更何况是愚痴之人,哪能看得清呢?此贪欲之毒能丧身灭族,害及众生,而不仅是这对夫妻。」接着,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
  害人亦自害。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嗜欲贼害命,故慧不贪欲。

  长者听了佛陀的偈语后,忧恼顿消,法喜充满。与其他族人等在场听众,破二十亿恶,证得须陀洹果。

——选自:《法句譬喻经 卷四》

  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世间一切情欲贪恋,都是痴爱所造成,系缚着人们不得解脱自在。情痴爱染愈重,负担就愈重,如商人伴少而货多;又如牛负重行深泥中。远离生死苦恼系缚的根本,便是要以佛法的智慧光明破愚痴黑暗,才能究竟解脱自在

一位癌症医生患癌辞世后的启示:乐尽所能,只取所需

一位癌症医生患癌辞世后的启示:乐尽所能,只取所需 


老张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中唯一念医学院的同学,他是癌症医生。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学聚会,老张一定会到,他的收入收入很高,所以有的时候他会请客,偶尔同学中有人发生一些经济上的困难,他也会慷慨解囊。

  虽然老张对人很慷慨,却过着很简朴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车来聚会,他也乘公交车离开,现在有了地铁,他当然都乘地铁。他也从不大吃大喝。我的感觉是,老张非常不喜欢过太舒适的生活。

  我们都是六十二岁左右的人,到退休年龄,却没有人真正退休。大概四个月以前听人家说,老张退休了,医院还为他举行了一个退休仪式,而且听说场面有些感伤。我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正想打电话给他,没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家书店碰到了他。他正在买侦探小说,看到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找了一家环境优雅的咖啡馆,坐下来大谈他所喜欢的侦探小说,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张瘦了一些。

  老张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我已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动地告诉我,他得了癌症,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对我来讲,这真是晴天霹雳,也没有问现在有没有治疗,因为我想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应该知道如何治疗。

  离开咖啡馆的时候,下雨了。

  我替老张拦下了一辆计程车,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老张乘坐计程车。一个月以后,老张来埔里找我。他的儿子也是癌症医生。我们一起去了附近的农场看油桐花。那里的油桐花种在道路两旁,大树成荫,车子开过满地的白花,真是奇景。

  老张虽然时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说不虚此行。因为,他以后再也看不到这种遍地都是白花的情境了。除了看花以外,老张也对我们的多媒体系统有很大的兴趣。我们的研究生,替他表演了好多有趣的系统。老张仔细地看这些表演,也问很多有道理的问题。这也是看到老张的最后一次。

  不久,老张就去世了。

  我当时心中纳闷,为什么他走得这么快?以他的专业素养,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疗也一定是最好的。为什么他这么快就走了?我们都收到了讣闻。讣闻中除了绝对婉谢花圈这些玩意儿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请求,请大家在指定的地点坐他们家租的游览车去。

  讣闻中,好像拒绝任何人开汽车去参加葬礼。期间来了一大票名医,他们都面容严肃。我们这些人看了这么多的名医,更加深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张走得如此之快?

  谜底终于揭晓了,老张的儿子致词的时候,告诉我们一个我们都不知道的故事:老张从头到尾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为什么呢?

  老张的儿子在礼堂中放映了一段录影带,在这段录影带中,老张解释了何谓癌症细胞?我们常以为癌症细胞是不健康的细胞,其实不然,癌症细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别的细胞虽然会分裂,但分裂会有止境。

  癌症细胞的分裂永远不会停止。

  不断的分裂需要养分,但是人的养分有限,癌症细胞的不断分裂最后将其他正常细胞的养分吸取得一干二净。因此老张认为我们这些人都是 [癌症细胞]。因为太健康,所以我们吃得多。因为有钱,所以我们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这么多资源,我们用得多,其他人类及生物就倒霉了。

  老张在录影带中一再地强调:

  百分之八十的资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类消耗掉。

  他也一再地提醒我们: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这样地吃远洋的鱼,全地球海里的鱼只够我们吃一天。

  他一再地问一个问题: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一样地享受,地球上的资源能撑多久?举例来说,四十年后,石油就用光了。

  老张的录影带也介绍了非洲二千五百万人得到了爱滋病的惨相,这一段的声音被消除了。但这一段静寂的录影带,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

  老张的儿子没有解释为什么老张不愿意接受治疗?那一段没有任何声音的录影带,解释了一切。老张早就对于他的生活好感到内疚。所以,他一直尽量地过得很简单。

  最近非洲大批人得了爱滋病,却没有人得到任何治疗。欧美虽然有治疗爱滋病的药,但这些非洲穷人,如何有钱买这种药呢?

  老张热爱生命,但是他不愿他的生命影响了别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太健康,“太健康”就是癌症细胞了。最后,老张提到他自己的病,他说:他的病是不可能痊愈的,花了很多钱以后,他可以多活三至四年,在这三、四年内,他所能做的非常之少,所以他不愿意为了他的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费人类大量的医药资源。

  老张的儿子也在葬礼上告诉了大家:老张临死以前,捐了大笔的钱给一个慈善机构,专门用作医治非洲爱滋病人之用。老张如果多活几年,也许可以医治一些人,但是他的拒绝治疗,却是一个强有力的震撼教育。

  前天,我们同学会,每人一个盘餐,大家不发牢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足。我家现在平时只开电扇,有客人来才开冷气。我们也越吃越简单,每次餐后有香蕉吃就心满意足矣。

  我住的是公寓,有时,难免想念当年在国外住的独门独园房子。现在,我的想法也改了。如果,全台湾的人都这样住,台湾恐怕会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绿水,全台湾只看到房子了。

  老张说得有道理,
  我们不能生活得太好,
  我们不该是癌症细胞。
  我们应该将青山绿水留给下一代,留给别人。

公案| 做鬼也逃脱不了因果报应

公案| 做鬼也逃脱不了因果报应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的天堂,也能看到地狱受苦的景象。有一天深夜,目犍连正在静坐时,一阵阴风吹来,一个愁眉苦脸的鬼来向目犍连请教:尊者,我已经做鬼了,已经失去人间财色种种的享乐,为什么还要受头痛的报应,我连做鬼都不得安宁吗?
这个鬼向目犍连提出不平的申诉。目犍连尊者回答说:你无须不平,你会头痛,不是阎罗王的惩罚,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生前不肯和人互助合作,随缘随喜的助人一臂之力,常常让别人伤透脑筋,常常一桩好事都因为你的破坏,不能顺利成功,因此你做鬼,让你也尝尝头痛的滋味。
不一会儿,来了另一个鬼,满脸羞愧,全身颤抖,啜泣地说: 尊者啊!我是个无福的鬼,为什么连一件可以遮身避寒的衣物也没有?尊者安慰鬼说:你无衣可遮身避寒,不要怨天尤人,你生前囤积布匹衣料,只想贪得暴利,不顾念他人的寒冷之苦,今日的无衣蔽身,是你应得的果报。
另一个瘦骨嶙峋的鬼虚弱地问尊者说:为什么我常常饿肚子,找不到食物呢? 尊者说:你生前对部属的粮食斤斤计较,不肯给人饱足无忧;对于饲养的动物,也没有怜愍之心,常常让它们感到饥饿。由于你的悭吝不舍,因此得到饿鬼的报应。
最后,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鬼,他说:我是个流浪的鬼,连个安身的住处也没有,忍受着日晒夜寒的凄苦,像个无壳的蜗牛,无依无靠。尊者回答:你过去为人建筑房屋,贪图暴利,随意偷工减料,让住的人,常常需要维修房子,身心不得安稳。你必须体会无屋可住的痛苦,借此偿还你造下的恶业。
静静的夜,星光点点,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为幽冥的众生,解开他们心里的疑惑,娓娓细说人世间因果轮回的故事。
因缘果报,平常我们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但是它像空气围绕人们身旁,充满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当我们遭遇痛苦时,总是疑惑为什么是我?甚至产生怨恨的情绪,对自己不幸的命运,提出不平之鸣。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今日的种种不如意,并非平地风波,而是当初所作所为造成的,有因有果,即使你否认它的存在,因果还是公平地执行,人间善恶的赏罚,合计你我福慧的数量,它就像个显示器,如实地播放,毫厘不爽。
无衣遮身,无处栖息,无食餐饮,这些苦报,均来自于自己生前种的因,死后也不会得安宁。因果像一部准确的计算器,计算着我们今生来生的苦与乐、穷与富。
因果是人人心中的一把尺,度量着自己一生的命运,刻画着人福寿的长短,也为你我量身定做一个未来的我。

佛法即活法:人间四事不能久长

佛法即活法:人间四事不能久长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愿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第一、“有常者必无常”。
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不变,继续保持原貌,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本质会慢慢改变,最后就消失。例如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
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贵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都有悭贪的心,有了还要更多,多还要永远。所以,没有布施,富贵就不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别离”。
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戚朋友的往来,有一天都会离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尤其时代不同,孩子长大往往离乡背井出外谋生,放年迈双亲守着故乡田园,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会生离死别。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
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决后生大事,则生亦安,死亦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作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