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安住菩提心以后,你就会自我调整了!

安住菩提心以后,你就会自我调整了!

净界法师 

安住菩提心以后,你就会自我调整了!

一个人心态调整以后,他的行为可能不一定马上跟得上,他可能还有一些习惯性的行为,但至少这个人他有自我调整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很强,他做了错事,他在很短的时间会自我调整,他里面有一个系统,就是自我反省的系统会启动,他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造了罪业,造了就造了呗,他不是啊,他造了以后他很快就会检查出来,然后自我调整,他会找到适当的药让下一次的过失就降低了。
也就是说,他的心中已经有一种自我调整的系统出现了,不简单,他已经安住菩提心,而且他也善调其心了,这种人,生命对他来说非常有益,这种人要活得长寿才好,因为他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天对他意义都重大,这种人,我们一般来说修行上路了,上高速公路了!我们还在市区打转,找不到路。那么就是说,安住跟不安住,人要先求安住再求调伏,因为你安住菩提心以后,你就会自我调整了,当你还没有真正找到菩提心的时候,你的心就起伏很大。

一个人最怕没有安顿,因为他有时起恶念,有时起善念,这个人没有根,我说这个人只有善念没有善根,因为你不知道他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它好的时候有发心,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做,这个人用情绪化在修行的了。

用情绪化不好,因为你没有根,你的生命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变数啊!你还没有上高速公路,没有上路!
今天先上到这个地方,因为后面小跟大有很多话要说了。小乘跟大乘,这个,我们一般走向修行以后,如果你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入小乘,你走入小乘以后,你再走出来就会耽误很长时间啊。所以这个大小要分清楚,当你发心觉得世间的痛苦,觉悟以后你最好一开始就走对啊,修行,一开始就走入大乘最好,你不要说我先在小乘修习一下,然后再回小向大,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你跟自己过不去,我们一定要直去大乘,你要修就一次走向正确的道路,什么东西一次把它做好,不要没有做好再修修补补的,不要这样。



從我的iPhone傳送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净界法师 

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那么从经典上经论上的记载,我们每一个人在修学佛法,每天做早晚功课,持咒拜佛,我们用八种思想在修学,前面讲到的四种,现在我们看小跟大,我们先把这一段文念一遍,请合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这个小跟大这两个都不简单,他们的思想水平,都已经超越了世俗的五欲的思想,他们都相对清净了,这种人虽然烦恼没有断,但是他的觉悟的程度,已经看到三界的过失,他也看到了涅槃的功德,所以说这两种人都是相当清净的,但是这个小是什么?这小乘人是怎么回事?

小乘人他在观真理的时候,佛法的真理有四个:苦集灭道。他对苦谛有很深刻的体验,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他的生命经验给他很多痛苦,这第一种可能,他从小到大受尽了折磨,他对苦谛有深刻的体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所亲近的善知识给他苦谛很深刻的教化,他整天熏习苦谛的思想,养成一种相对悲观的思想,不管他是从生命经验中得来也好,他从教理学来也好,总之他对人生是比较悲观的。所以声闻人是认为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大乘佛法是认为人生是不决定的,诸法无自性,如果你操作错误,人生充满了障碍,如果你操作成功,人生充满了宝藏。所以大乘佛法对人生,是认为不决定的,但是声闻人认为人生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理由是他深深地被苦谛所影响。

我们来看看他是什么心态?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认为三界啊,只要你待在三界,即便你生到天上你都不得自在,只要有生死轮回,就像怨家一样的可恶、可怕!所以他只有一种心情,想办法早一天离开三界,但是他呢也就顾不得别人了,他不是不发心,他实在是被苦谛、对痛苦有太深刻的认知,所以他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此发心,名之为小。这种人有极度的厌离心,在他的生命当中他认为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可言的。

大乘人,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大乘人他是有理想抱负的,他不像凡夫那么乐观。凡夫的乐观是盲目的乐观,凡夫认为娑婆世界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就跳进去追求弄得伤痕累累;小乘人是完全的排斥;大乘人对人生是相对中道,他心中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大小乘,我们先不谈出离心或大悲心这一块,我们来谈空正见这一块,就是见地这一块,先不谈发心先谈见地。
你看小乘人,在《法华经》上说,他观一切法空,大乘人他也观一切法空,这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人要解脱,三乘共坐解脱床,你要从三界跳出去你只有观一切法空,你只有无住才跳得出去,人生你要执取你就被抓住了。那么观一切法空,为什么两个都观一切法空,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小乘人的空他不带相,他真是空了,偏空了;大乘佛法的空是带相观空,这个地方不一样,他不否定相。
不否定相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智增上的菩萨,带佛陀的相状来观空,他对佛陀的功德深深好乐,这种人大部份时间会做很多的定课,他观一切法空但是它不障碍对佛道的追求,他带着佛道的功德相来观空,所以他有好乐,他会拜八十八佛,放蒙山,持戒庄严,他会把很多相做得很好,他得果报的时候特别庄严。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的相状是无解,因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

人生的相状是无解,因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

净界法师 

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我们看下一段的偏跟圆,这两个都是大乘,请合掌: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那么偏跟圆,这两个人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都带相,都带有相状,都带有佛道的相状,都带有众生的相状,所以他才能够产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这个菩提愿,但是这两个愿还不太一样,一个是心外求法,心外有众生可度,心外有佛道可成,那么所修的功德念念执着不忘,我执法执也是没有消除,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这个偏的发心一般来说,悲心重,但智慧的观照相对薄弱。一个人会攀缘外相的话就表示你智慧薄弱、情感重,这个地方当然它后面会讲到,一个人喜欢攀缘外相,你就容易受伤,你的菩提心相对容易受到伤害,你就比较容易退转。你看两个人修大乘佛法,遇到同样的境界,有些人可以冲过去,有些人冲不过去,这不是忍耐的问题,修行到最后都不是忍耐的问题。

你看菩萨到最后都是智慧的水平,考验你的心理素质,你喜欢执着相你就通不过去了,人生的相状是无解,因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你无量劫来跟众生结的很多的善缘、你无量劫跟众生结的很多的恶缘,你今生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阿赖耶识跳出个什么相状出来,你要执着那也没办法了。

所以我再讲一次,人生无解!你不可能用几十年去解决无量的问题。你看人类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多少有智慧的人定了多少的制度,想要让人生得到快乐,提出很多的看法,人要怎么活,你看到现在有没有答案?没有答案!现在痛苦指数不断增加。

理论上来说,我们人应该越活越快乐,因为很多哲学家都提出建言,人要怎么样,要吃什么东西要怎么样过活,几点睡觉比较好,人类的经验累积这么多年,你快乐吗?没有,不见得,所以人生无解,你看到现在那么多有智慧的人出世,那么多的博士也提不出一个解决人类痛苦的问题,其实人生答案是无解!

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就这样子而已了。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没有出离心,做什么都是世间法

没有出离心,做什么都是世间法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总之,学佛就是要断除贪心、自私和我执。

断除贪心。

避免轮回痛苦,是我们断除贪心的原因。世人遭遇痛苦的时候,会觉得苦恼不堪,但仍然放不下轮回。觉得轮回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的圆满(健康、长寿等)是如此美妙,所以才会爱不释手。世人虽然不愿意堕地狱、旁生和饿鬼道,而希望做人、做天人,但如果让他放下这些世间的圆满,他又不干——这就跟出离心背道而驰了。所以说,我们第一步要建立出离心,把出离心培养好以后,就可以依靠出离心断除贪恋世间的贪欲心。

为什么要有出离心呢?没有出离心,我们就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跳出去。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所做的一切,不论修行、念佛也好,做其他的功德也罢,都变成了世间法。由于我们的动机不是为了解脱,而是为了得到一些世间的圆满,在此基础上,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所以,首先我们要建立出离心。

出离心也是我们修法的动机之一,是修行的动力。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动力,就不是为解脱而修行,那样的修行也就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被动的修行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再说明一下。如果一个人觉得此地很好,不愿离开,就会想方设法留在这儿;另外一人却觉得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厌离此地,就会千方百计离开这儿。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觉得轮回当中虽然有痛苦,但是也有快乐,希望生生世世不遇到这些痛苦,生生世世享受到那些快乐,他就不愿意从轮回中解脱,也就不会有出离心。这种人无论是修行或做任何善事,其动机都不是从轮回中得解脱,而是在轮回中享受。因为有这样的动机,结果当然是不可能脱离轮回,而是永远在轮回里徘徊。

所以,我们第一步就要培养出离心。培养出离心的同时就可以放下贪恋世间的贪欲心。出离心与贪欲心是矛盾的体性,如果不放下贪欲心,就无法建立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就无法获得解脱。所以一定要放下贪欲心。

该如何建立作为内在概念的出离心呢?用理性的、富逻辑性的思维去观察整个轮回的过程,才能建立出离心。

比如,一个人想知道某地是好是坏,就要亲自考察,在了解清楚后才能确定。同样的,我们也要用佛陀所赐的慧眼观察六道轮回,亦即通过外加行的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个修法,来观察整个轮回的过程,从天界到地狱,从过去——轮回的源头到未来,由此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轮回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狭窄的范围,稍远一些就看不见了,但通过佛法的慧眼去看,就可以很清楚地认识轮回——我们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走过来,而且还可能继续往前走,前面的景象究竟怎么样,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通过这些修法可以了知,轮回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这一世好,下一世不一定好;上半辈子好,下半辈子不一定好;今年好,明年不一定好……如此观察之后就可以确定——在轮回中找不到一个究竟的好地方。这时,如果有一个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的方法,我们肯定愿意接受,这样就有了出离心。所以,要建立这样的出离心,就必须修四个外加行。如果四个外加行真正修得比较好,出离心一定会生起。有了出离心,就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

生起出离心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知道轮回中——从天界到地狱都是充满痛苦的,从而对此产生强烈的厌烦心;二是要有从轮回中跳出去的念头和决心。具足这两个条件就叫做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之后,就要有大乘佛教的菩提心。

如果没有菩提心,一切的修行都成了小乘的法。小乘的声闻、独觉、阿罗汉知道轮回充满了痛苦,所以不愿意在轮回中流转,只想自己一个人解脱,而不考虑其他众生的解脱。

大乘佛法不是这样。大乘佛法告诉我们:你不愿意接受痛苦,其他的生命也是不愿意的;你愿意接受快乐,其他的众生也是同样的。你不应该只为你一人着想,不应该只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应该为一切众生着想,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这就是菩提心。

建立菩提心的修法就是加行里的菩提心修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菩提心是修行的第二个目标。

就是要证悟空性,证悟人无我。

为什么需要证悟人无我?因为,如果没有无我的智慧,则即使有了从轮回中解脱的想法,也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所有众生的解脱,但却缺乏了具体的方法。

如果没有具体方法,所谓的解脱就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没有办法实现,所以要修无我。

加行的作用

修加行对证悟空性有什么作用呢?皈依使我们进入佛门,发心使我们踏入大乘菩提道。然后,在皈依和发心的基础上,再修金刚萨埵——我们在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造作了很多杀生、偷盗等等的恶业,如果不清净这些罪业,就没有办法证悟无我,所以要修金刚萨埵的修法。修好了金刚萨埵的修法,方可清净这些罪业。

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圆满资粮,因为没有资粮仍不能解脱。譬如,一个人要乘飞机,就要买机票,买机票也要有钱。同样的,要得到解脱,就需要圆满资粮,因此要修曼荼罗。在这些条件圆满具足以后,若要依密法证悟空性,则金刚上师的加持也很重要,所以要修上师瑜伽的修法。

这样不多不少,正好是五个加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有人说佛教很消极,只说对一半!

有人说佛教很消极,只说对一半!

净界法师 

其实佛法是创造来生,你看佛陀的意思,我们是为来生而活的。有人说佛教很消极,说对一半,佛教对今生是很消极,它对来生很主动积极。现代人刚好相反,现代人对今生很积极,对来生完全放弃,你不经营来生,你就等于放弃了,随业流转。

那么这个偏的人他相对是对相状的执取比较重,所以他的功德就不容易圆满。

我们再看圆: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经》,一切法不离开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现的假相,所以一切法都在一念心中,以无所得的心,以毕竟空的心来发愿,以毕竟空的心来修行,以毕竟空的心来证果,亦无毕竟空的相可执着,如此发心,名之为圆。

那么一个是心外求法,一个是向内安住。这个相状跟心性,就是说你是不是会把相会归到心性,这怎么说?这样子讲好了,如果你认为人生是在受用,你以受来面对人生,那你今生的痛苦的时间会比较多,不管你福报多大;如果你把人生当作历练,我不是来受用的,我不受,你可以选择不受,阿赖耶识你有本事把东西丢出来,我第六识我可以选择不受,丢不丢归你,受不受归我,你选择不受,你人生就变成怎样?借假修真,完全不同的心态。

所以,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生命的整个相貌,如果你觉得人生是来受用的,那你的人生就是很不自在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就被业力catch,你跑不掉了。如果你认为人生的果报不管是怎么样的,像《楞严经》说的,顺逆皆方便,人生只是我借事修心的,我借布施的行为来培养我布施的心,我借逆境来培养我的忍辱,我借别人对我的赞美来给我鼓励,那么你这样子讲你只是把人生的顺逆的因缘当做你成就你的一种方便。也就是说人生是自求你内心的提升,自我完善,所谓的借假修真,那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圆教了。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开悟的境界是什么,开悟后又怎么办?

开悟的境界是什么,开悟后又怎么办?

净界法师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句:“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第三个两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第四个两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八句话讲四个内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就是讲开悟当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讲到“历历孤明”,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灵光就是讲的我们的心性,我们的真如佛性,讲我们的觉性。这一点灵光是独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门头,它与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不相联系,所以是独耀。

“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这一点灵光与六根六尘都不相联系,这时候境界是什么呢?这时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头轰下来,你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忽然桶底打破了。这就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时候,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讲的那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个时候天上天下就只有这一点灵光,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就是开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来是“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体和盘托出,显露在觉照之下,但是就像哑巴吃汤圆,无法描述,所以说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来。这个时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来,“不拘文字”。一切能够描述得出来的都不是真如本身,都是分别,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种体验,真正那种受用是描述不出来的。所以禅宗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际上,一切佛法的体验,一切最高的精神体验、哲学体验、宗教体验,都是无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虽然说不立文字,说不出来,还得要说。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觉得语言文字苍白无力,觉得自己所体验的这点东西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世人也不相信。

  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说法,马上就涅槃。护法的天神劝请释迦牟尼佛:您不能就这样把我们扔下了!您要把您的受用与我们大家来分享,您要说法,要度众生!在护法天神的一再祈请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他还是只有一句话:“我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说出来的都不是的。真正每个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去体验,所以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虽然自己现在开悟了,但是所悟到东西并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尘劳其性本空,法身觉了无一物。所以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圆成。所证得的,所体验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没有多出来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埋在尘劳底下的珍宝挖掘出来,打磨干净,重现光明而已。所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来面目。

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保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很难做的事情,很复杂的事情。“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或者说一切能够引起妄想的种种逆缘都要远离,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动的自性真佛。

  照这样看起来,开悟不难,成佛也不难。但是,“但离妄缘”四个字,就起来轻巧,做起来极为不易。每一个字重量是多重呢?十万八千斤,搬都搬不动。这个妄缘,你想要离它,它每一个字都像泰山一样推都推不倒。因为我们觉照不够,力量不够,离不了。
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学着试着远离妄缘。但是在想远离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缘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缘。因为一切尘劳、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去找。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恼不来自己找。如果能够远离妄缘,当下就是如如佛。

这两个如字大有文章。这两个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讲它。第一个如字,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第二个字作名词解。所谓作名词解是指什么呢?第二个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实,就是佛性。第一个如字如果作动词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词,就是指我们当下的心态要与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个样。

如果用《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来解释“如如”两个字,第一个如是不空如来藏,第二个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要通过修,空如来藏是本自具足的。可以说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用。第一个如是指怎么样通过修行达到与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说“与理冥符”,不走样,现在的话是叫保持致。

如如两个字我们经常用,这两个字很讲究,这两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翻译家所创造的相当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以描述相当深奥的修行体验,指向非常深奥、无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


我们每个修行人、学佛人,千万不易轻易说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地放过这两个字。怎么才是不轻易放过这两个字呢?就是看我们每时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们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够与真理冥符。
回过头来说,不通过“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这一系列过程,要想达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们要以如如的心态,修如如之行,证如如之理,见如如之佛!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過去現.在未來】林超英:你熱醒未?

【過去現.在未來】林超英:你熱醒未?


山竹颱風


時間:20189
事件:超強颱風「山竹」襲港
地點:香港


氣候變化,看似遙不可及,可是對人類的威脅,卻迫在眉睫。


颱風「山竹」襲港,對不少香港人都記憶猶新。家住紅磡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山竹襲港當天,在紅磡碼頭看到風暴潮的水位已跟路面一樣高,海水不停湧上岸,船隻亦被風吹到撞上岸邊。這個情況,原來已經是非常幸運的結果。「天文台的同事說,假若「山竹」再近一點,他們計算出來的海水高度是再高兩米,即是當時我站的位置,海水可以高過我的頭。如果真的這樣,我很難想像這區會變成怎樣。」


【過去現.在未來】林超英:你熱醒未?


5f2257512d52e80001aae537_1920x1080_FES_v1.jpg




「買樓不要買海旁的」

林超英說,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很多研究指出,颱風的路線會有轉變。吹襲香港的颱風數目可能少了,但打中香港的颱風是超強颱風的機會就比以前更高。林超英指,香港不怕風大,最怕風暴潮。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原來一樣威力的風暴潮,水位就會再升高很多。「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如果情況不變,以前所說的五十年一遇高水位,幾十年後就會年年都遇到。我常常叫人買樓不要買海旁的,最少退後數條街,因為真的無法想像將來的情況。」

4f32ba30-f1c4-11ea-b15d-9127ce943727.jpg


颱風山竹威力強大,記者遠離岸邊直播也受到風雨影響。 



天氣越來越熱,冬天就快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林超英回想小時候的夏天,他住在舊唐樓,屋子很長,屋首屋尾長得有些少氣壓差,會有風吹過。「以前的房屋,很重視風的流動。現在就算是很貴的房子都不是這樣,三面牆,一面窗,風想進也進不來。」更嚴重的,是「愛靚唔愛命」,越來越多落地大玻璃,玻璃吸熱,像溫室一像不停把外面的熱帶進屋內。「天氣越來越熱,但幾十年之間,房屋、家具的設計,都不是為了讓人在炎熱的天氣住得舒服一點。」

6b201490-f1c4-11ea-aeb7-40ec9be9758e.jpg


商業大廈的玻璃幕牆損毀嚴重。 


身體力行「感染」他人


「以前跟現在最大的分別,就是冬天穿多些,夏天穿少一點。現在是,冬天、夏天也穿一樣的衣服。冬天就要開暖氣,夏天就要開冷氣。以前是人去適應自然,現在卻要自然去遷就人。」林超英退休十年,一直身體力行宣揚節能減炭的生活。他笑言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隻「大病毒」,可以感染到更多人去關注氣候轉變。

869d6f10-f1c4-11ea-aebe-eac1e521d3ec.jpg


遊艇都被吹到岸邊,可以想像颱風山竹的威力有多大。 


知多啲

  • 破盡紀錄的「山竹」

  • 超強颱風「山竹」是近30年來對香港破壞最廣泛的颱風。天文台破天荒在距離香港1,110公里時已發出一號戒備訊號。吹襲期間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61公里,僅次於1983年的「愛倫」,成為歷來平均風速第二高的颱風。在維港及吐露港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的風暴潮,分別達2.35米及3.38米高。
  • 2050年海水淹沒香港?
    美國研究機構「氣侯中心」利用了地理資訊數碼模型「CoastalDEM」,推算到2050年全球有3億人口的家園或面臨海水淹沒;依此推算,2050年的香港新界西北是重災區之一,特別是中長期土地供應重要來源的錦田、洪水橋一帶;此外,東九龍的九龍灣、新蒲崗及九龍城,以及西九、赤鱲角機場等亦面臨被淹沒危機。

鄭裕玲63歲生日 七句值得女生深思語錄

鄭裕玲63歲生日 七句值得女生深思語錄


鄭裕玲(Do姐)今天63歲生日,她曾在電台節目表示過她的年齡、童年生活點滴和演藝成就都是公開資訊,所以沒有什麼秘密,現階段的她享受生活享受工作,每一天都好感恩。

63歲對大家來說是甚麼概念? 可以是為人父母,也可以是祖父祖母,可以是仍為生計奔波,也可以是可放緩腳步享受人生,可以對生命麻木,也可以是對生活充滿好奇,不斷學習,自得其樂。



「不要被年齡數字規限自己」在2020年似乎仍是個口號,要實踐出來還需要一點人生智慧。

最近Do姐的電台節目新增環節《Do姐有心事》,與年輕男主持傑豬討論一些話題,當中會談及她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值得大家參考:


「除了錢,我什麼都不儲。」

Do姐的童年經濟環境不好,加上雙親關係不好,童年不太快樂,不過她不想外人擔心家庭狀況,於是她自小便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同時也認同金錢能為她帶來安全感,所以自有賺錢能力便努力儲錢。對於物慾她也非常理智,認為工作辛苦,適量享受和扮靚都是無可厚非,但不會讓自己有太多身外物,此外,Do姐表示一定要家居整齊,除定時斷捨離之外,更會將衣物的顏色分類放好,貫徹處女座的完美主義和潔癖特性。



「人唔會老,就即係死咗,人生只有兩個情況吧?」

Do 姐表示她的年齡不是秘密,人會變老是正常現象,其實見到有人變老不需要大驚小怪,因為活著才會年齡漸長,她希望能夠實踐 age gracefully,享受每一天生活。



「我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也做得好吧?雖然有時聽到有些無理的負評也會不高興,但只要問心無愧便可。」


Do 姐的演藝成就不用多講,自首部有50點收視的電視劇「男親女愛」之後便沒有再演出,在電視台主要擔任綜藝節目、金像獎、大型特備節目等的司儀工作。9年前被邀請入商業電台主持「口水多過浪花」至今,開始有更多演出廣告和聲演廣告。近年更因為開始喜歡韓星而主持fan meeting,和任何年齡的人合作均絕無隔膜。Do 姐表示現階段會選擇自己喜歡做,而又有能力做的事,如果有人針對年齡來批評她,她實在不敢苟同。



「世上沒有100%完美的選擇。」


有很多人會「擔心」Do姐選擇做單身貴族,生活難免孤獨,但Do 姐表示她好享受工作,也很享受me time ,要明白人生每一個選擇都沒有100%完美,但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生活的動力和樂趣,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做適合自己人生階段的事。」


Do姐為人沒有架子,而且心態十分年輕,好學之餘也願意了解各種新事物,她追韓星比年輕人追得更加貼,除了喜歡韓國男團BTS防彈少年團外,亦喜歡朴敘俊、孔劉和玄彬。愛煲劇和看電影的她也成為聽眾的「煲劇明燈」。因為身型Keep得極好,所以穿任何服飾都沒有難度,在她的IG可以見到她的日常穿搭,Do姐表示打扮要配合年齡,但不代表保守,最緊要穿得舒服端莊,不能失禮。



「定時運動、注意飲食非常重要。」


Do姐每天做運動的習慣,一星期做足六日,出入同一間健身房。Do姐表示均衡飲食與做運動是她的修身之道,她甚至連糖也戒了。她每一年都定時做體檢,因為保持身體健康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對自己的事很少回頭看,我是喜歡向前望的人。」


Do姐先後憑《月亮星星太陽》、《表姐,你好嘢》獲「金像金馬雙料影后」。英國查理斯王儲和黛安娜王妃訪港時,Do姐更獲邀成為演藝界唯一代表,更是首位接受3間國際電視台CNN CNBCBBC訪問的TVB藝人。Do姐在演藝界的成就當然為人津津樂道,但她甚少提及成就,反而集中分享當年的生活工作點滴,她表示:「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經驗,我不喜歡old good days,做人要向前看,將來活得開心精彩更加重要。」

这样的见解完全扭曲了空性的真谛,这种谬误远比原先执着事物实存的见地更难根治...

这样的见解完全扭曲了空性的真谛,这种谬误远比原先执着事物实存的见地更难根治...



宗萨钦哲仁波切 

  
  另外一个了解“空性”的方法,就是要明白具足空性见地的意思是:避免“二元对立”的一切极端——避免“二元对立”的极端本身就是“空性”。一个自我本位的人永远都会掉到某个极端中,因为他一看到任何事物,就会自动形成例如美丑、好坏等的判断;他相信这些性质天生就存在那件事物之中,并自认了知那件事物的一些真相。如果不用例如好坏等概念支解事物,只看事物本来的面目,就非常近似于空性的体验。

  你可能会认为,只要抑制对事物的判断,对它们漠不关心,就成就了某种空性——这种冷漠只不过是一种愚痴,同样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有时,某些事物既不吸引也不让人排拒,我们完全忽略了它们——这种空白茫然是因为忽视,所以也是愚痴。

  真正的空性觉知一切事物,因为它不受贪、瞋、痴等自我的观点所遮蔽。见到空性并不意味着达成“见到某种东西”的佛教目标。见到空性表示“见到一切事物”,因为空性不排斥任何事物,函括了一切事物。见到某件特别的事物,必然表示你没有见到某些其他的事物,所以你没看到的就被排除在外而没有感受到。空性去除了那些“没看到”,因此每件事物都在其中;空性去除了一切事物的“不存在”,包括不存在的不存在。讽刺的是,见到一件东西是“二元对立”,而见到一切事物却非“二元对立”。

  趋近空性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空性当成满。虽然现象并非天生以某种事物的状况而存在,但也并非天生不以某种事物的状况而存在。现象并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本性,这就是它“满”的性质。正因为这样,对同一个现象,甲、乙二人才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事物的真相与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并不相同。例如,假设有真正存在的美丽东西,那么每个人都会把它看成美丽的东西,而它也绝不可能成为不美的东西。

  因为并没有真正存在的美丽或丑陋限制着事物,不具美丽和丑陋本质的空性,才可以同时具有成为美丽和丑陋的可能性。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是天生具有某些特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这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东西的可能性——事物并不是那个样子,但也不是“不是那个样子”。因此,空性并不是一种断灭论,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的存在。空性是离于二元判断,因此没有任何限制。

  空性也指“因缘相依”的真理。一切事物都互相依靠其他的东西而存在,就像左和右,如果没有右,那就没有什么叫做左——那就是空性。没有独立存在的左,也没有独立存在的右。如果右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其他东西,那么应该有一个不以左为参考点的右;同理,也应该有不需要客体的主体、有不需要他人的自己等等。由于存在与不存在是互相依存的,因此没有所谓的“真正存在”,也没有“真正不存在”。

  龙树在《中观论》(Madhyamika Mula)里说到,我们不应该说一切是空,也不应该说一切都不是空;此外,事物不是又空又不空,也不是非空非非空——这样说是为了沟通的缘故,龙树还提到,如果有的现象不是空性,那就表示有的现象是空性〖编按:既是空性,就没有不是空性了〗——但因为没有事物不是空性,那么空性又如何存在呢?

  有些人误以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而且执着于那种想法,试着去观修空无所有——释迦牟尼佛在《大宝积经》里谴责这种见解。执着“有”大如须弥山还容易解决,但执着“空性”即使小如芥子许,都是很麻烦的事。空性的见地是最高的见地,但若执着空性真实存在,就无药可救了。

  为什么佛陀赞美空性是至高的见地,却又谴责对于空性的执着呢?因为真正的空性超越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这四种极端,它也超越了可能产生执着的主客二元对立。在相对的层次上,佛陀教导以空性见地来对治众生相信现象实存的这种虚妄见地,因为现象本身既非真实存在,也不是它们的“不存在”就是真实存在。你误以为,空性就是你原先认为真正存在的现象不再存在时所留下的“空无所有”,然后你又执着于它们的“不存在”是真实的——这样的见解完全扭曲了空性的真谛。这种谬误远比原先执着事物实存的见地更难根治。

  空性的见地不会把你带到愚人的天堂,也不会以各种想像的未来苦恼和折磨来吓唬你。空性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实相”。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最好是一半快乐,一半痛苦!

人生最好是一半快乐,一半痛苦!



净界法师 

所以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的圆呢?你现在活在感受当中,你就是偏了;你的人生活在你的愿力、智慧,你认为人生只是一个历练,不管外境是顺或逆,人生酸甜苦辣都要去尝,营养才均衡。对啊!你一天到晚都在顺境当中你就没有办法培养忍辱,人生也不能太苦,你一天到晚都在逆境当中,你很难发慈悲心,真的,人生不要太痛苦了,太痛苦不利于修学大乘。

所以你看《八大人觉经》警告菩萨不能堕入贫穷,贫穷多怨,横结恶缘。这菩萨有菩萨道,你太痛苦的话,谁都看不起你,人家都看不起你,时间久了你也看不起别人,那你就很难修慈悲心。

人生最好是一半快乐一半痛苦,最好!修大乘,从站在大乘角度刚好,太痛苦了会让你太偏激,你可能会过度的厌恶,有可能逼你走上小乘;太快乐了,你可能落入人天乘,当然你的心理素质很重要,外境给你的顺逆你要把它收起来以后转化成你的道念,你有本事释放你的能量给我,但是我接收以后,释放归你,收了以后我怎么去消化这个相状归我,就是业力我做不了主,但是你业力释放东西以后呢,我要怎么转化成我的道心,这块是我说了算,这是圆教,它能够法法消归心性。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我们的过去,我们不知道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跟过去的你沟通说:你不要这样子做,你会害死我,来不及了,对不对?你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但是你有方法就是说,你有本事释放出来,我怎么去转化它,转逆缘成菩提道,这就是你的本事了,要不然你看经典干什么?增长你的化解障碍的这种能力!

修行不是改变外境,不是说你学佛以后你就没有障碍,不是这个意思。你看释迦牟尼佛功德圆不圆满?祂的家族,你知道释迦牟尼佛家族是什么命运,你知道吗?佛陀在世的时候被整个灭掉,一个家族,释迦族是佛陀在世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被琉璃王灭掉,杀了七天七夜,杀到整条河流全部是血水,佛陀一点办法都没有,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目犍连尊者还不服气,他拿钵去救,他想说留一点种下来,救几个释迦族送到天上去,等到杀完,这些钵全部变成血水。
你说佛陀啊,你连你的家族都保护不了。不能这样讲,不能这样讲,人生无解,佛陀不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佛陀是觉悟到因缘果报的真理,这个道理不是祂定出来的,是祂觉悟出来的。

所以人生的外在因缘是无解,人生的内心的世界要把握,你只要方向正确了,你就知道怎么修行了,你现在还在注意外境,你就是修行还没有上路。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讲到八种发心,我们等于是先了解自己,到底我过去的我留下什么东西给我,我们再作调整。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佛性当下就存在于我们心里

佛性当下就存在于我们心里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赞法界颂》中比喻: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世出世间的任何有为法,都不可能初期、中期、最后完全保持一致,而是变幻莫测、有生有灭、随缘和合的,但佛性如来藏却是永恒而常住不灭的,无论初期、中期以及最后,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它的本体不会受二障的搅扰与影响。就好像清净的琉璃珠,无论是在泥土里面,还是在其它任何不清净的东西里面,无论是否加工、有未开发,琉璃珠的本体恒时如光明一般清净无垢、纯洁剔透。
  
所有的障碍,都可以归纳为二障。所谓二障,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简单地说,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无明等等。所知障可分为两方面,就胜义谛而言,是指有些境界还不能完全了悟;就世俗谛而言,是指还不具备佛陀那样的神通。
  
阿罗汉与八地以上的菩萨都有所知障,而没有烦恼障。只有佛陀才断尽了二障,故称为全知、遍知。除了佛以外,包括十地菩萨都不可能永恒安住于根本慧定,尽管可以在根本慧定当中停留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要从中出定,这就是所知障造成的。
  
从凡夫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法界被烦恼覆盖了,可以说烦恼会干扰、影响如来藏,不让它显现,但从如来藏本体的角度来说,二障是根本不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光明的,没有烦恼障、所知障,没有众生与不清净的世界。烦恼不可能毁灭、破坏如来藏,顶多不让我们发现如来藏而已。
 
《宝性论》用的三个逻辑之一是说,心的本性是佛的智慧,因为佛经中有大量证据证明,佛的智慧或者如来藏、法界是永恒、常住不灭的。一个人成佛了,会显现出佛的智慧。但同时也可以推理出,那时显现出来的常住不灭的佛性,现在也存在,因为它是常住不灭的,所有常住不灭的东西,都不可能在本体上有任何变化。所以佛性当下就存在于我们心里。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光明(也即灯或琉璃珠)被物质障碍的时候,它自己的明亮本体是看不到的。同样,法界被烦恼覆盖遮蔽的时候,胜义谛真如也难以显露出来。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揜。
  
本性圆寂的本体,是光洁、光明、清净的,六道轮回永远不可能污染它。只要我们能够精勤地趣向法界、希求法界、向往法界或解脱,轮回不会永远覆盖、影响或污染法界光明。通过精进修行,藏在我们心里的如来藏一定会显现出来。
  
“圆寂”有好几个层面的意思:我们往往认为,释迦牟尼佛、上师、高僧大德去世,就称为圆寂。圆寂实际上不是指去世,而是显现的化身融入法身,或者是现前了法身。
  
圆满的寂静,是指如来藏具备了所有的佛的功德,所以是圆满。又没有任何不净的烦恼,所以是清净,故叫做寂静。这也是自性圆寂或本性圆寂。真如、如来藏与法性,都可用圆寂来指代。
  
显宗和密宗所讲的光明与空性都没有差别,只是证悟的方法有所不同。显宗最多会说,只要精进修行、向往解脱、面朝法界,法界总有一天会显现出来。但具体显现的方法,就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以前讲过的很多中观修法,实际上也是如来藏的一部分修法,但光明的修法尚未包括在内。通过长期积累资粮,行持六波罗密多,并慢慢修持显宗空性的修法,如果修得好,心的光明自己也会显现出来,但除此之外,没有行之有效的针对性修法,而密宗与禅宗却会直指人心。

  
藏传佛教对汉地禅宗的描述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以前不是很了解禅宗,再加上摩诃衍的影响,致使有些人认为禅宗和尚的见解有问题,但这都是因为不了解造成的,就像现在很多人不了解密宗,故而排斥抵触密宗一样。实际上,虽然摩诃衍本人的观点有可能有错误,但这也不能代表整个禅宗的观点有错误。
  
我个人认为:禅宗的观点本来非常好,只是其中缺少了出离心、菩提心、曼茶罗、金刚萨埵、上师瑜伽等方便法门,而直接进入心的本性。这对根基好的人来说,是很成功、很快速的。但对根基稍差的人来说,就肯定会失败。另外,修禅宗一定要有真正开悟的禅师引导。如果没有找到具格的禅师,则永远不会证悟。因为心静下来以后,包括普通的四禅八定在内的很多境界,都与心的本性非常相似,但却似是而非。只有真正证悟、体会到空性,经验非常丰富的人,才能分得清其间的差异,所以引导者非常重要,仅仅知道一些修禅的方法与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平时打禅七的时候,把心静下来,什么都不想,如果修行人的根基成熟了,也有可能证悟,但更多的人顶多只能修成一些类似禅定的止观,开悟是很难的。
  
密宗告诉我们,在证悟之智没有诞生之前,就要靠五加行培养出离心和菩提心,通过金刚萨埵修法清净罪业,通过曼茶罗修法积累资粮,当顺缘基本上具备,违缘基本上扫除以后,再观修上师瑜伽,通过上师的加持,就有可能证悟。证悟以后,所有中观的见解与思维方式都不需要了。依靠证悟空性之智的力量,就能断除二障,显现法界光明。
 



從我的iPhone傳送

菩提心 = 愿力 + 智慧 。

菩提心 = 愿力 + 智慧 。



净界法师 

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的差别
我们再看下一段,下一段再把这八种发心、菩提心再作一个细分,从它的本质跟作用再作细分,先看四种差别。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那么世俗菩提心是缘事相而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缘理性而发心。
事相发心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缘人,一个是缘法。缘人是念众生苦而发心,菩萨看到众生痛苦他发心成佛来度化众生;第二个是缘法,念圣教衰,看到佛法的势力慢慢降低了,能够宣扬正法的愈来愈少了,所以菩萨发心。一个是不忍众生苦一个是不愿圣教衰,那么这是事相的发心。

第二个是从理性从真如本性来发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而发心。我们刚开始是会从事相发心,但是你要把事相会归到心性,后面我们讲到菩提心的退失,会讲到如果你是缘事相发心的,不管你是什么理由——我要住持正法续佛慧命,但是你的法住持都是在外相,你就很容易受伤,因为相状是很容易破坏的,尤其到末法时代。

这是从事相发心的一种悲愿,但是到胜义谛的发心就是智慧的层次了。所以我们发心是两块,一个是愿力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发愿要做一件事情,第二个智慧的问题,你怎么化解你心中的障碍,面对这么多的业力的考验,菩萨有没有什么功力能够把它消化掉,最好是消化以后要转成你的一种动力,转逆缘成菩提道,这个就是胜义菩提心了。

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有两个因缘,第一是你的愿力的问题,你是不是有承当力,你是不是有理想抱负,第二个是你的智慧水平了,所以菩提心是你的愿力跟智慧的结合,誓愿力、观照力两个结合,这个是从本质上来说。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学习朱良春老先生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经验,让肝硬化不再是不治之症

学习朱良春老先生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经验,让肝硬化不再是不治之症

国医大师朱良春,其对中药特别是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极有心得,其门人何绍奇、朱步先等人整理发表的《朱良春用药集》临床使用价值高,如果能熟读本书,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常见疾病。今天介绍朱良春老前辈对肝硬化的治疗经验。


肝硬化治疗经验

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慢性肝病延续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及结缔组织增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癥积、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出现腹水者,则属臌胀、单腹胀范畴。

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害,以气血郁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由于瘀结日久,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多呈本虚标实,治疗较为棘手。我曾于1959—1962年,拟订“复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肝功损害的病人60余例,对于改善症状和体征,促使肝功能好转,取得一定的疗效。处方在《中医杂志》1963年第8期发表以后,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来信,肯定了此方的疗效。以后更在原方基础上加以修改,制成丸剂,定名为“复肝丸”,并结合辨证用药,疗效有所提高。现又改为胶囊,服用更为方便。

处方:紫河车、红参须各20g,炙地鳖虫、炮甲片、广郁金各24g,参三七12g,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g。共研为极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g,煎取浓汁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一疗程。

适应范围: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或仅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蜘蛛痣)或朱砂掌(肝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肝硬化虽病由肝起,却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在整个病情演变过程中,多影响到脏腑之间的功能紊乱,表现出虚实交错的病机。根据临床所见,除以肝郁血滞,瘀结为癥癖的基本证型外,另分下列4种证型施治。

一、肝郁脾虚:重在疏肝益脾,扶正消癥

肝失疏泄,气血痹阻,脾运不健,生化乏源。其症肝脾肿大或仅有肝肿大,质地Ⅱ度,按之则痛,胃纳减少,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面浮而色晦黄,入暮足胫微肿,舌色暗红不泽,舌体较胖或边有齿印,脉象虚弦,重按无力。治用疏肝益脾,活血消癥。复肝丸配合逍遥散、异功散、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柴胡、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丹参、炙甘草、广郁金、广陈皮、茯苓等。

例1:顾某,男,67岁,退休职工。于5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长期损害,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著。顷来院门诊。

主诉胁痛纳差,脘腹胀,肢乏便溏。视其面色晦滞,苔腻,舌质衬紫,颈左侧有蜘蛛痣1枚,肝掌明显,脉细弦。触诊肝肋下1.5cm,剑突下4cm,质地Ⅱ度,脾大肋下1cm,质软,表面润滑。肝功检查:麝浊度10u,锌浊度14u,谷丙转氨酶正常,胆红质1.2mg%,碱性磷酸酶18u,白蛋白2.8g%,球蛋白3g%。证属邪毒久羁,肝郁脾虚,气血痹阻,瘀结为癥癖。

拟用复肝丸,每服3g,每日2次。煎剂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0g,潞党参12g,炒白术10g,软柴胡6g,炒白芍10g,炙甘草6g,生鸡内金10g,麸炒枳壳6g,生麦芽30g,石见穿20g,糯稻根30g,每日1剂。

服药半月,诸恙减轻,精神较振,仍予原法出入为方。

调治3月,复查肝功能已在正常范围:血清蛋白总数7.2g%,白蛋白4.2g%,球蛋白3g%。

停煎剂,继服复肝丸半年,自觉症状消失,面色转荣。随访4年,未见复发。

【按】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健运。血之运行上下,有赖于脾气之升降;脾之生化气血,又依靠于肝气之疏泄。一旦肝脾两病,疏泄运化失司,则肝气郁而血滞成瘀,脾气虚而生化乏源。本例先病在肝,后病及脾,血滞为实,气怯为虚。故以疏肝益脾、补气和血之剂,配合复肝丸标本兼施,以达扶正消癥之目的。

二、肝胆湿热:急当清肝利胆,通腑泄浊

湿遏中焦,邪从热化,肝失疏泄,移热于胆。其症肝脾俱肿,胁痛脘痞,头眩口苦,纳减腹胀,心烦易怒,溺短而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可出现黄疸,苔黄厚腻,脉多弦数。治宜清肝利胆,泄热渗湿。以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龙胆草、茵陈、柴胡、山栀、当归、黄芩、大黄、玄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金钱草、车前草等。不宜早用复肝丸。

例2:王某,男,30岁,干部。于3年前罹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乃来南通诊治。

主诉:胁痛纳差,口苦溲黄,齿龈渗血,夜寐梦多。诊脉弦大,苔黄腻,舌质殷红,面色晦滞。触诊肝大肋下1.5cm,剑突下5cm,质地Ⅱ度,脾可触及,压痛(+)。责之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迁延日久,进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先宜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柴胡、生大黄、山栀、黄芩、当归、生地、地骨皮、甘草、虎杖、金钱草、白茅根等出入为方,服药2周,诸症减轻,苔腻已化,脉象弦细,复查肝功基本正常。改投复肝丸,每服3g,每日3次。间或伍以疏肝养肝、化湿和脾方药。

治疗半年,面色红润,诸恙蠲除。检查肝大肋下1cm,剑下3cm,质地Ⅱ度,肝功亦在正常范围。恢复工作,迄今一切良好。

【按】肝郁脾湿,久结不解,正气尚实,邪从火化,出现以胁痛、口苦、尿黄为主的肝胆湿热证。其病理机转是肝胆湿热而影响脾胃壅滞。吴氏《医方考》云:“肝为至阴,胆无别窍,怒之则气无所泄,郁之则火无所越……故病则气血俱病。”治宜苦寒直折肝胆之火,通利脾胃壅滞之邪。本案病程虽长,癖积已成,但体气未虚,祛邪为急,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两周而湿热之邪得泄,继用复肝丸以治其本,获得肝肿缩小之良效。

三、脾肾阳虚:法宜温补脾肾,益气化瘀

气血瘀滞,肝脾久伤,由脾及肾,损及肾阳。其症脾肿大较肝肿大为甚,恶寒怯冷,腰膝酸软,面黄无华,精神萎顿,饮食少思,腹胀便溏,舌淡胖嫩或淡紫,脉多沉弦而细。治用温补脾肾、益气化瘀。以复肝丸为主,配合景岳右归丸、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熟附片、肉桂、鹿角胶(或鹿角片)、菟丝子、仙灵脾、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例3:刘某,女,54岁,职工。患病毒性肝炎,迁延2年不愈。在某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著。症情日趋严重,顷来所门诊。主诉:胁痛纳减,腹胀溲少,便溏不实,精神萎顿。诊脉沉弦而细,苔白腻,舌质衬紫。触诊腹膨而软,肝脾未满意扪及,两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肝功检查:麝浊度11u,锌浊度18u,谷丙转氨酶56卡门氏单位,白蛋白2.3g%,球蛋白2.8g%,黄疸指数9u。超声波:密集微小波,并见分隔波,有可疑腹水平段。证属湿毒久羁,气血瘀滞,肝脾损伤,肾阳虚衰。拟方温补脾肾,益气化瘀。

药用生黄芪30g,当归10g,熟附片6g,茯苓12g,淡干姜2g,生白术10g,大熟地15g,菴子15g。另用益母草100g,泽兰叶30g煎汤代水煎上药。连服5剂,小溲畅行,腹胀已松,足肿消退,眠食俱安。

继用原方去益母草、泽兰叶,加炙鳖甲、怀山药等,配合复肝丸。

治疗2个月,患者食欲增加,自觉症状不著,复查肝功正常,白蛋白3.8g%,球蛋白3g%。停服煎剂,续予复肝丸巩固疗效。半年后恢复工作,随访至今,一切正常。

【按】肝病日久,疏泄不及,出现食少腹胀,倦怠便溏等症。虽是脾虚表现,实系命火不足。盖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脾胃之健运、肝胆之疏泄,均有赖于肾气之鼓动、肾阳之温煦。肝病损及脾肾,三脏阳气偏衰,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本案病由肝起,累及脾肾,气血瘀滞,臌证已成。故重用黄芪升补肝脾之气,桂、附、干姜温煦脾肾之阳,又以大量益母草、泽兰叶活血化瘀而利水通淋,更加白术健脾,熟地益肾。药后小便畅行,胀消肿退,终以复肝丸扶正消癥而获根治。

四、肝肾阴虚:治应滋养肝肾,凉营宁络

邪毒久羁,肝血亏耗,肾阴损伤,热郁脉络。其症脾肿明显,肝大不著,面色黧晦,红丝缕缕,胁痛腰酸,鼻衄或齿龈渗血,咽喉干燥,夜寐梦多,舌红绛少苔,或苔腻中剥,脉象弦细而数。治用滋肾柔肝,养阴和络,以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物如北沙参、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生白芍、川楝子、绿萼梅、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甘草等。兼心阴虚而心悸心烦者,加西洋参、龟板、枣仁之类。阴虚阳亢,热伤阳络,出血较甚者,加阿胶、水牛角、丹皮之属。齿衄不止,可用鲜地骨皮60g煎汤含漱,有止血之效。

例4:李某,女,39岁,工人。患慢性迁延性肝炎已经3年,症情时轻时剧,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于一年前发现脾脏肿大。肝扫描:肝显影尚规则,左叶稍大,放射性分布尚均匀,未见稀疏及缺损区,脾脏显影符合早期肝硬化图像。乃来我院诊治。主诉:肝区刺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夜寐梦多,齿龈渗血,偶见鼻衄。脉弦细,舌红绛。责之肝肾阴虚,郁热瘀阻。拟方清滋肝肾,柔阴宁络。

药用北沙参15g,生白芍10g,大生地15g,甘杞子12g,地骨皮12g,京玄参15g,生鳖甲30g,天麦冬各10g,清阿胶10g(烊和),参三七3g(研冲),白茅根30g,服药10剂。齿龈出血已止,胁痛腰酸亦减,仍感倦乏少力,口干少寐。原方去阿胶、地骨皮,加黄芪、当归等治疗2个月,诸恙轻减,精神亦振,苔腻白,舌红转淡,脉弦已平。仍予原法加减,配合复肝丸,每服3g,1日2次。

调治半年,3次检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触诊肝大肋下1.5cm,脾大3cm,恢复工作,至今病情稳定。

【按】肝肾精血,相互资生,所谓“乙癸同源”,故肝血不足或肾阴亏耗,均可出现肝肾两虚之见症。肝郁化火,肝火亢盛,耗伤肝阴,日久必损及肾阴。但肝硬化的形成,基于肝郁血滞,所以肝肾阴虚,尤多夹瘀而络损血溢。本案即是肝肾阴虚、郁热瘀阻之典型。初投清滋宁络,继用扶正化瘀,得获佳效。临床所见之阴虚夹瘀证型,其机制颇为复杂,往往是趋向恶化之征兆,必须提高警惕,随证施治,阻断病势之发展。

西医学认为肝硬化的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后,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形成,三种改变交错进行。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小叶结构的改变,使肝血管的分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肝内血管网减少和血管网发生异常吻合。这种变化常是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基础。这与中医肝郁血滞、瘀凝络脉的病机颇为一致。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发现慢性肝炎和某些肝硬化的形成均与自体免疫有关,在病程中均有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而活血化瘀法,不仅有能扩张肝内的血管,改善肝细胞供血,提高肝细胞耐氧能力,对损伤之肝细胞有修复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减少胶原物质的分泌,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促进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作用。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说,肝郁血瘀的产生,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针对肝硬化虚中夹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拟订复肝丸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方取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大补元气,两味用以扶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地鳖虫活血消癥,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鸡内金、炮甲片磨积消滞,软坚散结。全方着眼于肝血郁滞、瘀凝脉络的主要病机,着手于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又以丸药小剂量常服之法,补不壅中,攻不伤正,以冀癥积潜移默消,促使肝脾病变的改善和恢复。

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表现为麝浊度和锌浊度增高、血清蛋白改变者,一般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用复肝丸配合益脾疏肝方药,多数患者在1~2个疗程后,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随之好转。脾肾阳虚型,以温补脾肾方药与复肝丸同时并进,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使肝脾病变的改善,有相得益彰之妙。但疗程较长,不能急于求功。肝肾阴虚型,除阴虚阳亢,营热伤络,临床表现郁、热并著者,治宜养阴解郁、凉营宁络为主,暂时停服复肝丸外,一般可以配合滋阴柔肝解郁煎剂,汤、丸并进,对于控制“脾亢”、纠正血清蛋白的倒置有一定作用,而未见助阳伤阴、攻邪伤正之弊。至于肝胆湿热证型,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时,复肝丸则不宜早用,否则,往往出现烦热不寐的反应,如复查肝功,转氨酶亦可继见上升,故必待湿热去而后用之。

五、对晚期肝硬化腹水的几点体会

晚期肝硬化以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我有以下一些认识:

1.瘀血为本,水湿为标

本有病本、共本之分,此说见于明代张介宾氏。所谓病本,即指起病之因;所谓共本,即人体阳气、阴精(血)与脾胃。肝硬化腹水先有肝脾肿大,而后有腹水,肝脾肿大为瘀血痰浊、湿热阻滞肝络,瘀血、痰浊、湿热即为病本,故宜化瘀消积治其本,利水宽胀治其标。

2.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肝硬化病起病缓慢,病程长,正邪长期相持,则虚实夹杂,往往是邪实未去,正已难支。此际攻邪则伤正,纯补则助邪,只能攻补兼施,尤其要惓惓以肝、脾、肾三脏为念,盖腹水之作,正是病起于肝,影响及于肝肾所致也。若见腹水之盈,胀急痞满,便一味峻攻,则邪未去而正愈伤矣。

我的用药经验:对肝硬化腹水,(1)补脾:常用山药、白术、茯苓、赤豆,脾阳不足者用干姜;(2)补肝:常用黄芪(采用张锡纯之说)、当归;(3)补肾:常用淫羊藿、紫河车、楮实子,肾阳不足者用桂、附;(4)消积:常用干蟾皮、庵闾子、鸡内金、鳖甲;(5)活血:常用益母草、丹参、泽兰、姜黄、郁金、地鳖虫;(6)行水消胀:常用葫芦瓢、连皮茯苓、玉米须、鲤鱼赤豆汤。

例5:季某,男,48岁,干部。患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损害持续3年,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著。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早期肝硬化”。顷诊:面色晦滞,胁痛纳差,便溏不实,精神萎顿,脉弦细,苔白腻,舌衬紫。触诊腹膨而软,肝脾扪及不满意,两下肢轻压迹。肝功能:麝浊度10u,锌浊度14u,转氨酶58u,白蛋白2.3g%,球蛋白2.8g%,“B超”:肝脾肿大,可疑腹水。湿毒久羁,气血瘀滞,肝脾损伤,肾阳虚衰。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化瘀,佐以利水。

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0g,制附片6g,茯苓15g,淡干姜2g,生白术15g,菴闾子15g,仙灵脾10g,紫丹参15g。另用益母草100g,泽兰叶30g,煎汤代水煎药。

连服10剂,小便量多,腹部已松,足肿消退,纳眠俱佳,继用原方去益母草、泽兰叶,加炙鳖甲30g,怀山药20g,配合服用复肝丸3g,一日两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自觉无不适,肝功能恢复正常,白蛋白4g%,球蛋白3g%,停服煎剂,续予复肝丸巩固疗效。随访三年,一切正常。

【按】对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当区别虚实,不可妄行攻逐。本案由肝病日久,疏泄不及,损及脾肾,以致命火不足,臌症已成。慢性肝病、早期肝硬化等,凡证属肾阳不足者均以温肾培本为主,选用桂、附、干姜、仙灵脾温煦脾肾之阳,重用黄芪升补肝脾之气,配以大量益母草、泽兰叶化瘀利尿,使小便畅行,腹胀消退。又经复肝丸扶正消癥,而获痊愈。

例6:张某,女,32岁,农民。臌症已久,面色晦滞,因妊娠而未发觉,顷分娩六日,腹仍臌大如箕,呼吸短促,胸闷纳呆,足肿溲短,苔薄质红,边有瘀斑,脉弦细。血臌隐伏已久,因妊娠未能及时发觉与治疗,致恙势增剧,气阴两伤,血瘀癖积,水湿凝聚,正虚邪实。补正则壅中,攻邪则伤正。为今之计,攻补兼施,徐图效机。

(1)怀山药30g,炒白术15g,楮实子30g,菴闾子15g,干蟾皮3g,茯苓15g,葫芦瓢30g,赤小豆30g(五剂)。

(2)鲤鱼一斤(去肠杂),赤小豆二两,煨食佐膳。

二诊:药后尿量增多,腹膨足肿,显著消退,胃纳亦增,精神较振,此佳象也。来人叙述病情如上,原法继进之。上方加生黄芪、潞党参各15g(五剂)。

三诊:腹臌已消,自觉颇安,可予复肝丸巩固善后之。

【按】患者于就诊前三日在他院检查:腿肿三月,产后腹膨更著,近20日来尿量减少。既往无肝炎及血吸虫病史,不嗜酒;血压130/100mmHg,律齐,A2>P2,两肺界上升,叩清,呼吸音较低,腹膨显著;呈球形,腹壁静脉略显,有腹水,肝脾扪不满意,两下肢高度浮肿。肝功:麝浊11u,麝絮(+++),锌浊28u,谷丙转氨酶100u。超声波检查:肝见分隔波,进波(+++),出波良好;脾肋下3cm,诊断为肝硬化。因该院暂无病床,病势严重,乃来我院诊治。

血臌已久,又值产后,体气亏虚殊甚,纯补无益,峻攻不宜,乃攻补兼施,在补脾的基础上,以化瘀消积治其本,利水宽胀治其标,冀能应手。方中山药、白术补脾健中;蟾皮消积;菴闾子能“化五脏瘀血,行腹中水气”,治疗肝硬化腹水最为合拍。楮实子益气利水,而不伤阴;茯苓、葫芦瓢、赤小豆均能利水消胀。而千金鲤鱼赤小豆汤,既能补正利水,又可醒胃,是以药后小溲畅行,而臌胀显消,药进十剂,即趋稳定。续予复肝散调理而愈。因复肝散寓攻于补,能补养气血,化瘀软坚,推陈致新,增强体质,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无腹水者),不仅能制止胁痛,缩小肝脾肿大,改善肝质,并能促使肝功能好转,升高血浆蛋白总量,纠正白球蛋白倒置,从而使机体由弱转强,食欲健旺,精神振爽。迨后,其爱人来函,谓自服药以后,病已痊愈,肝功正常,已参加劳动。此例乃对虚证而言,如属实证,又应化瘀逐水,或攻补兼施,徐图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