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李士懋:如何用中医,治疗这7种西医病名疾病

李士懋:如何用中医,治疗这7种西医病名疾病

中医书友会 

I导读:中西医结合是现代中医临床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此当中,稳健的中医疗效的发挥,仍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理论。李老、田老是中医临床大家,本文两位老师从临床实战角度,结合丰富的临证经验见解与精彩绝伦的病案分享,深入讲述了中医治疗几种西医难治病的临床体会,故而推荐。
—本文约8000字,预计阅读20分钟—


几种西医病中医治疗体会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李士懋,1936~2015年,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名中医。
田淑霄,1936~2013年,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名中医。

合作出版专著:《脉学心悟》、《温病求索》、《濒湖脉学解索》、《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中医临证一得集》、《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汗法临证发微》

我在临床中有个体会,要想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必须严格遵循中医辨证理论。

而且辨证中,要特别重视“脉”诊。我认为在辨证中,“脉诊”起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头痛症状。没有其他兼症,就得依脉辨证。所以说“脉”诊在辨证中起绝对的诊断意义

西医诊断出的一些疾病,也一定要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不能对号入座。否则便会取消中医的精华,取消中医的灵魂,导致废医存药的老路

一、心源性休克

休克属于中医闭、脱的范畴。有热邪闭郁而成,有真气外越而致。而心源性休克一般都属于真气脱越的脱证。笔者治疗此证,一般用山茱萸40〜60g,浓煎频服

山茱萸,《雷公炮炙论》云:“壮元气,秘精。”《名医别录》曰:“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中药大辞典》谓,“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张锡纯对山茱萸阐述的更清楚一些。他说:“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山茱萸,何以能治疗脱症,张锡纯又说:“凡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元气本在其位,因肝疏泄大过,真气不能内藏,而浮越于外,于是形成脱证。”

综上所述,山茱萸补肝肾,壮元气,味酸能敛,能收敛肝之疏泄,使肝之疏泄归于正常,元气能复安于其位。脱证于是得以治疗。

张锡纯不但提岀如上理论,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大量应用。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茱萸药解》之下,共附了18个病例。除腿痛、腹痛、咯血及盗汗等7例外,其余11例都属于真气外越脱证例。

这11个病的症状大致相同。表现通身冷汗,四肢逆冷,心中怔忡,摇摇不支,喘逆气息不续,言语错乱,或呼之不应,神志明显改变,甚至出现身躯后挺,不露目睛等抽风症状,脉象无根,或若有若无。

这些表现属于真气外越脱证范畴,而心源性休克的表现和这些症状基本符合。所以我根据张锡纯的这一理论,救治心源性休克,常用山茱萸浓煎频服,取得理想疗效。

验案举例

除中西医结合抢救病例外,仅就其中两例单独使用山茱萸救治成功者,简要介绍如下:

  • 例一

严某,女,67岁。1977年5月12日患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心电图提示后侧壁广泛心肌梗死。当时血压40-20/20-0mmHg。当时病情非常危重。开始是西医抢救,应用多巴胺、激素、能量合剂、抗感染药物等治疗。但因血压过低,血管充盈差,而且存在栓子,输液困难而停止治疗,家属在无望的情况下,邀余诊治。

现状: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头发如洗,面赤如妆而浮艳无根脉呈关格(阳脉大、尺脉欲绝),舌光绛而干缩

此证乃阴竭于下,阳越于上

急用山茱萸45g浓煎频服。下午即开始服,至晚上血压开始上升。连用2天,共用山茱萸120g。血压升至90-110/50-70mmHg。

2天后,病情稳定,面色收敛,喘大减,可平卧,阳脉收敛,尺脉略复。

至第5天,又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痛,脉两关弦劲。随改用瓜蒌薤白合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宣痹。

至第8天拍片,心包积液并胸腔积液(可能由于休克后,血管通透性増强,液体渗出而形成)。后又改用养阴佐以活血之品,调理月余,病情稳定。

出院时心电图提示:II、III及V5、V6导联遗留小Q波。

  • 例二

匡某,女,84岁,社员。1981年3月5日初诊。脉参差不齐,强弱不等。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血压50/30mmHg,半身不遂,两侧瞳孔缩小。诊为心房纤颤,心源性休克合并脑栓塞

另外见症:喘欲脱,不能平卧,面赤如妆,喘愈重,见面色愈娇艳,独头动摇,汗出如珠,背部自觉灼热如焚,心中摇揺不支,烦躁欲死,脉呈关格,关弦劲而尺微,舌质绛而苔少

此为肝肾阴虚、阴竭阳越而动风

予山茱萸60g,浓煎频服。

当日晚上已觉安静,次日喘减,面红见敛,脉已稍缓而律已整,血压升至80/50mmHg。于3月8日凌晨两点,扶坐吃药,突然双目上吊,身躯后挺,牙关紧闭,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转沉弱。

此阴阳俱衰,虚风内动。用山茱萸30g,人参15g,龙骨、牡蛎各18g,连用2剂,诸症渐平,精神好转,已能食。已后用养阴益气药2个多月,半身不遂终未完全恢复。

按:

上述两例均为心源性休克。因心主神明又主血脉,心虚不能推动血脉运行,致血脉不充,脏腑失去阴血滋养而厥脱。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

从中医脱证的类型来分,均属阴竭于下,阳越于上的阴脱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竭阳越表现为面红如妆,喘促大汗,心摇摇不支,脉阳旺而阴弱

治疗宜滋养阴血,敛其浮阳

山茱萸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尤善敛其浮阳,用于阴竭阳越者,正相宜。但对于气脱、阳脱及阴阳俱脱者,因山茱萸回阳益气作用较差,尚须配伍参附之类药物较妥

据上述理论和本人经验,我们进行过山茱萸抗日本大耳兔失血性休克实验研究。从第1次实验结果可见,静脉推注山茱萸注射液,有迅速而明显升髙血压的作用;第2次实脸结果表明,山茱萸注射液抗休克作用,不是通过周围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高来实现,而是与提高心肌张力、增加心搏出量有直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给山茱萸后心肌张力増强时,心率并未增快;相反,较给药前略有降低,呈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而且山茱萸对失血性休克状态下兔机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二、慢性肝炎

肝炎超过半年以上不愈,则进入慢性期。因慢性肝炎多肝郁的表现,所以一般多用疏肝理气、清肝、泄肝、柔肝;还结合应用一些西医药理研究证实抗病毒的板蓝根、虎杖、白花蛇舌草和降转氨酶的五味子(40~60g)。这些治法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一部分病人久治不愈。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重要法则需要提出来,就是温肝阳、补肝气

“肾无泄法,肝无补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补肝阴、肝血,临床常用;但补肝阳、益肝气的法则应用的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临床上的一些弊端。

为何补肝阳,益肝气?因为肝秉春升少阳之气,阳气始萌而未盛。

关于肝的论述,在《内经》中有很多。《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肝能生发,能调达,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肝阴血的濡养,二是阳气的温煦。

肝木若失阳气温煦,则郁而不达,郁而不达则失其舒启敷和之性。肝用不足,肝不能疏泄,造成全身气机升降乖戻。所以,益肝气、复肝阳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法则

叶大士曰:“治肝之法,无非治用治体。”余治肝气虚、肝阳不足而表现为肝用不足者,掌握如下指征

①症见头晕倦怠,精神不振,四肢酸困,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劳则加剧;

②面色㿠白,或晦滞,或萎黄;

③舌胖淡有齿痕,或淡暗,或淡红,即使不淡也不能红绛干敛,苔白滑、白腻、或腻而浮黄(此黄须浮无根,此种舌苔不能以热看,仍要温煦升发);

④脉弦、或弦数、或弦滑、或弦缓、或弦大、或弦细等沉取无力者;尤以左关沉取无力,皆作虚论。假如没有明显寒象,就是肝气虚;若出现恶寒肢冷的寒象,这就是肝阳虚。

上述见症,皆肝失温煦,清阳不升,疏泄不及所致。当以温煦升发少阳之法治之。临证之时,上述症状不必悉俱。只要脉沉取无力,尤以左关沉取无力,舌质较淡,又兼有头晕、无力、脘满胁胀等二三症,即可用之

此种肝郁,若用寒凉,则伐其始生之阳;若用开破,则耗其生生之气;若用阴柔,则扼其升发之性;皆非所宜。

临床因忽略其禀少阳春升之气而违其敷和之性,致久冶不愈者,并不罕见。温肝阳,益肝气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法则,重要药物就是附子,用10-30克

重用附子的原因有四:

①附子为辛热之品,壮命门之火,强心阳,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肝胆少阳之气,得心肾阳气之助,则能敷和舒启,升发条达,故用附子温养肝阳。

②辛者可散,可行,从风木之性,“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二附子味辛,使肝能散,复其疏泄条达之气,则为补的作用。

③肝阳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反干于清阳之位。以附子之热,以散其阴浊寒凝。“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阳气充盛,阳气升发,浊阴自降,升降之序得复。

④补火生土。命门之火壮,脾胃能转输,能生发,肝之清阳亦能升发,故附子为一味重要药物。若寒象已显,自可放胆使用。若寒象不著时,可佐以栀子。

方剂配伍:附子、黄芪补肝阳、益肝气;茯苓、白术健脾;当归养血滋肝;淫羊藿、巴戟天填精益髓壮肾阳,为温助少阳之佳品;柴胡、生麦芽能升发少阳之气;有热,佐龙胆;有湿浊,伍苍术、陈皮、半夏、蔻仁、藿香;有瘀血,加桃仁、红花、赤芍,随症化裁。

验案举例

  • 例一

石市拖拉机配件厂工人。患肝炎,胁痛、腹胀、不欲食、疲倦等,久治不愈。

基本用上方,黄芪、附子各15g,服6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 例二

赵某,男,28岁,华北油田工人。患肝炎1年半,久治不愈。症见头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满,午后较甚,口苦黏腻,口渴咽干(湿邪阻遏,清阳不升,津不升布),右胁肋胀痛,劳则剧,忧郁寡欢,面色萎黄,脉弦滑,沉取软弱,苔厚中心黄,浮润而黄(此不作热看)。肝肋下2.5cm,脾肋下2.0cm,GPT850U(正常值100U以下),TTT(+++),ZnTT(++)、HBsAg阳性。

属肝阳不足,清阳不升,脾郁湿困。仍用上方,以苍术易白术,加紫苏梗、升麻,12剂后,头晕、腹胀、胁痛均减。复査肝GPT300U、TTT(+).ZnTT(+)。

原方加减,3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惟劳累后右胁肋尚觉胀痛。肝功两次复査正常,HBsAg阴性(-)。肝肋下1.0cm,脾肋下0.5cm。予逍遥丸调理2个月,恢复正常工作。

用上方治疗过一些病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前些时,有个山西病人,一次开了14剂药。二诊表面抗原由1:64降至1:32。表面抗原(澳抗)阳性,有的认为终身阳性。用上方亦能转阴。益肝气,补肝阳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治疗法则。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见。这种病主要有三关:出血、贫血、感染。重度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舌质淡,心慌,气短,头昏乏力,经常有出血,感染后会引起高热,这类病人除高热外,一般都表现为虚象。

所以过去我治疗这种病,都用益气养血,补肝益肾,有的加人参,甚至加些鹿茸,但没有一例见好。后来主要用清瘟败毒饮[犀角(代)一般不用]。

为何用清瘟败毒饮?因为这种病人有出血、皮肤瘀斑、出血点、脉洪大躁数。脉洪大躁数属阳。既然属阳,这种出血便是因热所致。

鉴于以前的教训,一改过去温补的办法而清热凉血活血之法。叶天士说:热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

1、治再障,据脉诊用药

以上我从脉诊来考虑。这种病人往往血红蛋白很低,淡舌本来属于虚证,这里有个舍舌诊从脉诊的问题。个人体会“脉无假而舌有假”,故从脉不从舌。

古人所云:舍证从脉,舍脉从证。有人认为脉亦有假,但我认为脉没有假。只是存在对脉如何解释,如何认识的问题。

比如阳证可以出现迟,这种脉就不能当寒证来对待,而是由于阳热郁闭,气血凝滞,因而出现迟脉,所以,阳明病脉迟,还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治。

大承气汤是治热结,决不是治寒的。如《瘟病条辨·中焦篇》中还可以出现脉厥,也用大承气汤来治,脉沉细、脉涩、脉迟,甚至脉厥,这些都是阴脉。若邪热郁闭过甚,反而岀现这些阴脉,这种脉不是阴证,这种脉不能谓之舍,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

虚症也可以岀现阳脉,阴虚的阳气浮越,气虚的不能固其位而浮越于外,这时出现洪大浮数,这些阳脉都是真气虚的表现。这些阳脉,不能谓之舍,而是如何解释,如何认识的问题。

而舌可以岀现假舌。脉诊的意义大,舌诊是第二位。我用清瘟败毒饮,清热凉血活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根据脉诊用药。

2、验案举例

  • 例一

赵某,机电学院学生,1989年12月初诊。已病几年,在河北廊坊住院治疗,无效,经实习学生介绍来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g左右,红细胞1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000~2000/立方毫米,血小板2万/立方毫米。经常出血,每周均需输血以维持生命。

脉洪大而数,属阳症,用清温败毒饮加白茅根、槐花、紫草之类药物。石膏用40~60g,栀子、知母、黄芩用原方量。

服至1990年3月19日,血红蛋白113克/升,红细胞293万/立方毫米,白细胞6400/立方毫米,血小板5.3万/立方毫米,继续用上方。

1990年7月28日后检查血色素121克/升。白细胞4700/立方毫米。血小板13万/立方毫米。脉也逐渐缓和。

此后曾加入党参、黄芪、山茱萸、当归等补气血药,服3个月,血象不但没有改变,而且略有下降,效果不好。

1990年11月去补药,仍改服前方。到次年3月15日,血色素135克/升,白细胞5500/立方毫米,中性细胞50%,淋巴细胞50%,血小板10万/立方毫米。服中药半年后,全部症状完全消失,已返校学习。

  • 例二

刘某,女,铁路工人。1990年3月初诊。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诊时刚输完900毫升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5g克/升,白细胞3700/立方毫米,红细胞115万/立方毫米,血小板2.4万/立方毫米,不输血血红蛋白降到30克/升,每十几天左右就得输一次血。

脉洪大而数,苔黄而厚腻,故用清瘟败毒饮合清热化湿的甘露消毒丹,服至10月8日,查血红蛋白70克/升,白细胞4800/立方毫米,血小板5万/立方毫米,继续服药。

1991年4月24检查,血红蛋白130克/升,白细胞5000/立方毫米,网织红细胞7.4%,血小板15万/立方毫米,脱离输血已近1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症状完全消失,脉已平和。

对这种病大半多用补,我以前也用补法,效果不好,我的体会是用清热凉血活血,效果比较理想。

本方也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效果比较好,半个月左右出血停止,皮肤出血点消失,血小板很快由5万/立方毫米上升到13万/立方毫米以上,本方对因热引起者效果比较好。

四、共济失调、帕金森病、高血压

这三种病,西医认为,没有共性。中医若论,就有了共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血用之头晕,目眩属于风证;共济失调,走路蹒跚,属掉;帕金森病属风之表现,三者皆属于肝风证

对于这三种病,我突出用蜈蚣来治,治实风用蜈蚣20~60条,量小则效微或无效。虚风量不宜大,二三条足矣

蜈蚣熄风,本草中早有记载:

《本草纲目》谓其能治小儿惊痫、抽风、脐风;

《本草备要》云:“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惊痫。”;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癲癇,眩晕抽搐,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

本人认为主要用于肝风,久病入络而唯有蜈蚣搜风剔络。实证较好,虚证要加补益药。

基本方:蜈蚣一般用40条,生黄芪30~120g,僵蚕、全虫各10g,乳香9g,赤芍9g。

蜈蚣配黄芪,益气托药上达巅顶,且黄芪主大风,量小能升,量大能降,而熄大风,配僵蚕,全虫则熄风之力更雄,配赤芍、乳香开破气血之凝聚,助蜈蚣行窜搜风。有谓乳香能软化血管,可随症加减。

如肝热者,加龙胆草,栀子,牡丹皮;血虚者,加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阴虚者,加白芍,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挟痰者,加陈皮,半夏,胆星,石菖蒲;脉弦劲者,加牛膝,石决明,牡蛎;脉沉细而弦急者,加白芍,山茱萸,龟板,鳖甲以柔肝平肝。

关于蜈蚣的毒性问题,我临床常用,甚至每方计量用至60条,亦从未见有毒性反应。1973年我曾以蜈蚣10条为粉,一次吞服,除有草腥味外,别无不适,头脑反觉清醒,1975年,曾试用以蜈蚣为主的静脉注射治疗癌症,因条件所限,先以身试药,以1:5蜈蚣液静脉滴注,连续3天,分别为30,60,100毫升,无任何毒性反应。可见蜈蚣毒性很小,恰如张锡纯所说,其性原无大毒。

关于用法问题,我们从来都以全蜈蚣入药,以大者,生者为佳。锡纯先生亦云:愚凡用蜈蚣治病,而必用全蜈蚣也

本方是俞伯龄所制,他是原北大文学教授,日本侵占北京后,就辞职闭门读医书,人称俞疯子,因用蜈蚣几百条以上而得名,我母患高血压,请俞伯龄之弟俞冠五诊治,基本用原方,四剂药即愈,血压一直正常。

验案举例

  • 例一

王某,女,34岁,司药,因进修考试落第,郁闷成疾,步履蹒跚,踉跄如醉,欲左反右欲前反后,常撞墙碰人。手抖动不能持物,进食时不能人口,常把饭菜送入耳目颊,生活难以自理。曾三次到北京某医院检查,认为是共济失调,但原因不明,服药很多,始终无效,反日渐沉重,焦急异常,1977年求治于余。

诊其脉弦细,证属肝血不足,肝阳化风,予蜈蚣10条,全虫9g,黄芪30g,僵蚕9g,川芎6g,当归12g,白芍12g,甘草6g,10剂后证稍减,后将蜈蚣增至20条,共服40余剂,后用逍遥丸调理月余,巩固疗效,至今生活工作正常。

  • 例二

安某,男,73岁,1980年5月13初诊。

手摇手颤,不能持物,已有半截,日趋加重,静时稍轻,努力克制,颤抖反而加剧。曾自服平肝熄风之剂未效,因颤抖而不能持脉,其子两手用力按压方可诊脉,两脉皆弦硬,苔薄腻。

证属肝阳上亢,挟痰化风,予蜈蚣40条,全虫9g,生芪60g,僵蚕12g,当归15g,赤芍12g,乳香9g,怀牛膝15g,陈皮8g,半夏9g,茯苓12g,石菖蒲7g,胆南星8g,郁金7g,连服7剂,风熄颤止,原有高血压亦平。随访3年未复发。

  • 例三

任某,男52岁,1976年10月7日初诊,患高血压已10年,头晕脑胀,烦躁易怒,口苦耳鸣,心悸腿软,脉弦数有力,舌暗红,苔少,面色紫红,血压180~210/100~120毫米汞柱。

证属肝阳化风,予蜈蚣40条,全蝎9g,僵蚕12g,生黄芪15g,乳香8g,怀牛膝15g,胆星草9g,牡丹皮12g,白芍15g,生石决明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3剂后蜈蚣增至60条,再服4剂,症除,血压140/86毫米汞柱。后予六味地黄丸,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至1979年底,血压一直正常。

高血压,肝风内动,脉弦。蜈蚣一般用40~60条,服6~8剂,血压可降至正常。

五、子宫功能性出血

中医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方法很多,比如有些报道用归脾汤,胶艾四物汤,确实疗效不错,临床也普遍应用。

对于这种病一般有一个法则:止血,澄源,复旧

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归,形成治疗大出血证的止血,澄源,复旧三原则。

我讲的是活血化瘀的澄源方法,大出血时,理应止血,反而活血化瘀。这在病人家属也有心理负担,在医生来讲也害怕万一治坏。但本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医林改错》也有少腹逐瘀汤治崩漏的记载。

血瘀型宫血的临床诊断要点,就是少腹疼痛,疼痛的程度愈重,瘀血的指征愈具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愈放心

中医讲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由于血瘀阻塞,血不循经,因而造成出血,这时假如我们用止血的办法只能加重其瘀滞,或者止不住,或者取效于一时,以后仍然大出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断然用活血化瘀之法,只要瘀血得行、得化,血能循经运行,出血自然得止。活血化瘀不但没有危险,反倒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活血化瘀法用少腹逐瘀汤,可随症加减。如寒象重者,可再加温药,气虚者,可再加益气药,如对证,1~2剂血即止。

从理论上我知道,因瘀血能形成大出血,但临床实践开始,总是战战兢兢。

第一例是我刚毕业时在大庆油田治的一例病人,患者40多岁,出血很厉害,两侧棉裤都浸湿了,突出的症状是少腹疼痛,一阵拧痛,一阵出血。当即给了少腹逐瘀汤,吃了一剂,第二天则血止,后来治过很多这类病例。

少腹自觉寒凉,未必真有寒,瘀血阻塞,气机不能畅达,阳气不能温煦,因而出现少腹自觉寒凉,这种寒凉是瘀闭造成,并非真有寒。

假如少腹绵绵作痛,多因虚所致,本法不能用。

—END—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论述被人忽视的肝气、肝阳虚,理法方药俱全(收藏学习)

论述被人忽视的肝气、肝阳虚,理法方药俱全(收藏学习)

中医书友会 

I导读: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本文从理论及临床实践角度阐述了肝气与肝阳的重要性。
—本文约6700字,预计阅读20分钟—


肝气、肝阳虚简论
作者/蒲志孝、何绍奇、张斯特

一、肝气虚、肝阳虚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在肝病具体分型中,也没有给予肝气虚,肝阳虚以一定的位置。

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如钱仲阳认为“肝为相火,有泄无补”;朱丹溪亦有“肝常有余”之论。

近世著作,如五版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就干脆指出:“肝之寒证,仅见寒滞少腹厥阴经脉。”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我们认为,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问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

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七十五难》),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前人称此为“乙癸同源”,肾阳不足当然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

再就肝本身而论,一般以肝阴为体,肝阳为用,哪里只有阴虚而不存在阳虚的道理。又《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

诸如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中医脏象理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要说肝无气虚、阳虚,在中医理论上是无法解释的,显然是一件憾事。

二、历代对肝气虚、肝阳虚的认识

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内经》就明确地谈到了肝气虚这个问题。《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后世如明·张景岳在《求正录、真阴论》中谈到肝阳虚之证:“或拘挛痛痹者,以本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清·王旭高治肝四种补肝法中,亦提到了补肝气和补肝阳。

近世张锡纯《衷中参西录》载:“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遂用生黄芪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数剂而愈”。

并进一步指出:“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

已故老中医蒲辅周指出,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阴湿,饥不欲食”,并谓:“肝炎阳虚者,亦可用附子汤”(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

可惜以上这些议论,很少引起重视而加以深入细致的探讨。

三、肝体阴用阳,阴阳互根互用

肝以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用阳。肝的阳气,是肝脏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是肝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脏的这种阴阳关系与其他各脏阴阳的关系一样,都是相互为用,阴阳互根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

那么,肝“体”可以影响到肝“用”,肝“用”亦可以作用于肝“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在某些发病情况下,肝“用”更为重要。七情伤肝,皆是直接影响了肝“用”,进而波及到肝“体”的。

肝病分虚实两大类,实证尚有由虚及实者,除一般所调本虚标实指阴虚、血虚外,还应有肝气、肝阳不足,肝的虚证有属“体”不足的血亏,也有属“用”不强的气衰。这些类型都应该包括在肝脏气血阴阳之内。如果只看到血虚阴亏,而不重视气虚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四、肝气和肝阳的病变

为此,我们认为把肝气、肝阳作为病名来看待似不太恰当,这样易于使人忽视了肝之阳气的生理作用。脾气、胃气,肺气、肾气,这些气都是指的各脏腑的功能之气,应该和胃气上逆、脾气下陷一样,将肝气和肝阳的病变更确切地说为肝气犯胃、肝气横逆、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肝气虚、肝阳虚等等。

  • 肝气虚

肝气虚的证候,与肝功能活动的范围关系极大。肝主血液之贮藏和调节,又主全身之筋的活动。同时精神情志的调节,也与肝气有蜜切关系。肝气对气血、精神、消化的影响,中医称为疏泄。肝脏气虚用怯就会表现出肝脏功能活动的低下或虚性亢奋。前者常见于肝气虚,后者多见于肝阳虚。

临床上,常可见到由肝气虚以至升发疏泄无权,使肝失其条达之用,证见胁肋满闷,四肢乏力,懈息、不耐疲劳,易怒,懒言,精神不畅,喜悲恐,善太息,腹胀,不思食,食则胀甚,嗳气,振战,口干酸苦,不甚思饮,视力减退,头痛而昏重(尤以前额巅顶,太阳穴处为突出),巩膜微黄,脉沉细或弦数,舌苔白腻或黄腻。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由于肝气虚而疏泄不行,影响到气血、精神、消化等功能活动的结果。

  • 肝阳虚

气虚乃阳虚之始,阳虚乃气虚之渐。肝气久虚势必形成肝阳不足,气机升降机枢不灵,浊阴阻塞上下,胸胁满胀连及少腹,阴邪上逆而频频嗳气呕逆,甚则腹胀如鼓,四肢肿胀,冷过肘膝。形容消瘦,脸色黧黑,口干苦,尿黄或如浓茶,大便少而干燥或稀溏,脉象沉细而虚数,或革。苔黄燥或黄腻,舌质或胖或瘦,总有黯色,以及梦多寐少,睡中常手足惊搐等等。

凡此种种症象,皆由于肝之阳虚气弱,肝用难展,疏泄无权,而致积痰、留瘀、积热,进一步又影响到肝用,这样就是虚实并见,寒热并存。所以本虚标实,寒热并见是肝阳虚的特征,在临床上易于混淆,不易被人正确认识

五、肝气虚、肝阳虚的诊断要点

虽然,由于肝脏生理作用比较复杂,肝病牵涉脏腑不同,兼挟症候不同,病因不同,又由各个病人体质、生活习惯、禀赋之异,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就相当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方向和证象可寻。

我们把它们总括为三个方面:

(1)肝经所过部位出现的病变;

(2)肝的功能活动方面的障碍和外在表现;

(3)与肝相表里、相母子等关系的脏腑发生有相互关联的病变。

上述的病变,属于气虚或阳虚的,均可作为肝气虚、肝阳虚的辨证依据。它是与其他脏腑气弱阳虚的鉴别之处,也是肝气虚、肝阳虚的诊断要点。

六、肝脾气虚的区别与联系

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肝脾气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得肝之疏泄则运化健旺,肝得脾所转输之饮食精微的滋养,则肝气条达

黄坤载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这是指脾对肝的作用。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这是说肝对脾的作用。

脾的运化除脾本身功能活动的作用外,肝的疏泄作用亦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强调脾转输精微对肝的作用,而忽视了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转输作用的影响。临床举如猛然大怒或悲恸,常引起饮食不能下,下而难化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至于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两虚等证型,都是肝病影响到脾胃纳化的病变。

因此,在肝病气虚用怯的情况下引起脾胃纳化功能失常,单纯治脾往往疗效不佳。张锡纯曾指出:“曾治有饮食不能消化,服健脾暖胃之药百剂不效,诊其左关太弱,知系肝阳不振,投以黄芪(其性温升:肝木之性亦温升,有同气相求之义,故为补肝之主药)一两,桂枝尖三钱,数剂而愈。”

临床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肝病气虚用怯而致脾胃功能不好者,单治脾往往不会满意。这种情况,在胃肠神经官能症中最为常见。兹举一例治验以证之。

  • 医案

患者龙××,男,47岁,职工。上气喘急,面黄不华,自述两年前因过度愤怒而致胸腹胀满,以后饮食逐日减退,渐至不思饮食,前后服中药五十余剂,并兼用酵母片,V.B1片等助消化药,但并未好转。近半年来,晚饭根本不敢吃,吃后胀闷难受,无法安卧。自汗多,脉微细,舌质淡、苔薄黄。

此乃郁怒伤肝,久之则气虚用法,疏泄不行,用党参24克,黄芪24克,附片3克,干姜3克,当归9克,毛条15克,枯梗9克,白芍9克,五味子9克,枳实4.5克。大补肝气,并佐通调,三剂后矢气频转,胸腹胀痛减轻十之八九,五剂后完全好转,遂停药上班工作。

七、前人的肝病治疗经验

对于肝病的治疗,前人早已指出了一些方向,提及了必须注意的一些特点。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写道:“至于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火以木炽,其权挟丁,用热不远寒,用寒不得废热,古方治肝之药,寒热配用,反生杂施,职此故也。”《伤寒论》厥阴篇中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都是寒热并用。

唐容川认为,这是由于肝“其经名为厥阴,谓阴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至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血分不和,尤多寒热并见。”寒热并用这一特点,正与肝阳不足,常表现出寒热并见的症状相吻合。

王旭高为治肝大家,其补肝气用天麻、白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补肝阳用肉桂、蜀椒、苁蓉,大部分仍泥于祛风范围,似有不尽吻合之处。肝脏本身气虚用怯,功能活动衰弱,应该属于虚寒一类,自当在补肝体之中施用温养之法,而稍佐一、二调气之品,与寒邪伤肝,当用温药辛散通阳是有不同。

寒邪直中肝经,致使肝寒凝滞,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腹痛、指甲青紫、或囊冷阴缩、或腿肚转筋、脉象弦细、或沉细欲绝,病势较急骤,宜选用川椒、吴萸、桂枝、附子、细辛等药物为主,再配伍疏肝理气的乌药、香附,益气养血的党参、当归等共同组成温肝散寒的方剂,如当归四逆汤、暖肝煎等。

而肝脏本身机能衰弱,阳虚阴盛,则临床表现为懈怠,不耐疲劳,郁郁胆怯,四末不温,也会出现痞满等脾胃症状,乃木不疏土之故。脉沉迟,发病较缓,多系逐渐形成。其治重在温养,与寒邪直中肝经当用温药辛散同属温肝一法,但区别在温养,须在补气养血中佐以温药以助肝之生升发之力,不能单用辛温热药。

八、益气补肝汤与温阳补肝汤

学习前人经验,根据我们临床粗浅体会,党参(包括人参、太子参)、黄芪、甘草味甘性温补气生津者,补肝气最为得宜。苁蓉、锁阳、鹿角(包括鹿茸、角霜、鹿胶)、淫羊藿、巴戟、葫芦巴、杜仲、川断、菟丝子、桂圆肉等,温而不燥,补肝阳最为合体。如肝气虚、阳虚又兼寒邪凝滞或本身阴凝太甚者,又必赖附子、干姜、肉桂、当归之温而辛散,尤其附子能散能收诚为妙品,肉桂入肝走血分,能助长生气,通血脉。

根据肝气虚和阳虚的特点,拟定了二张处方:

益气补肝汤: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芍9克,枳实4.5克,厚朴3克,甘草3克。

温阳补肝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芍6克,苁蓉15克,巴戟9克,杜仲9克,附片9克,枳实3克,黄连3克,葫芦巴9克。

  • 方解

方中黄芪与党参配伍能补肝脏生升之气,其中黄芪性升,与肝气弱而不升最宜,故为主,应重用;气弱血必不足,故辅以归、芍养肝之体以助肝用,且有阳生阴长之义,增强益气之功。肝气弱而不疏则气必留结,少用枳、朴助参、芪以散其结,可以起到补而不滞、通而不伤、升而有降的作用。

  • 加减

若肝气弱致肝阳不足,则加姜、附,温肝肾之阳,偕同参、芪、芍,温而无辛散之弊,又用黄连制肝内郁热,枳实疏肝之滞,既可引郁热下行,亦可使温药不致有升无降,出现火亢现象。至于二方加减,可随气候、禀赋、病情深浅而变化,如:

1.阴亏加枣仁、枸杞、首乌、知母、玄参。

2.血络不通加丹参、地龙、甲珠。

3.胁痛加郁金、姜黄。

4.发黄加茵陈、姜黄(瘀血发黄不在此例)。

5.瘀热甚者加栀子、茶叶。

6.虚阳上越者加龙骨、牡蛎、石决明。

7.出血加藕节、地榆炭、仙鹤草。

九、验案举例

试举几例验案来说明我们对肝气虚、阳虚使用补法,在理、法、方、药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外伤筋驰

马××,女,10岁。

初诊:一九七五年二月二日。患儿于一九七五年元旦球赛时摔伤左股后,摔伤处疼痛逐日加重,渐至行动困难,仅能勉强行走儿步,端坐时两腿相比,左腿比右腿长四公分。××伤科诊为髓关节脱位,旋行还位手术三次,症状仍如上述。

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此系跌摔伤筋,日久弛张,无力束骨,故而左腿较右腿长,疼痛无法行走,即使勉行几步,也是身体歪斜,左腿无力支持。肝主筋,法当补肝温阳。方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牛膝9克,菟丝子15克,当归6克,附片4.5克,白芍12克,木瓜3克,姜黄3克。

每日一剂,每剂三煎,日三服。四剂后,两腿长短基本一致,痛亦减轻,可行走里许。服至六剂后,遂停药调养,暂停过多行动,月余而痊愈。

2、偏瘫

梁××,男,12岁。

初诊:一九七四年三月十日。家长主述:患儿在一九七四年一、二两月中,先后患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连续发烧,故频频使用各种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激素及大剂苦寒清解类中药。至二月下旬,右侧手足突然瘫痪,且不能言语。舌苔白,脉细。

儿童本为稚阳之体,经大剂苦寒重损肝肾阳气。肝主筋,筋主收引;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故发为偏瘫,不语。治宜大补肝肾阳气,佐以通络:党参24克,黄芪24克,附片6克,锁阳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9克,白芍9克,淫羊藿9克,怀牛膝6克,龙马自来丹(一日一次,每次0.3克)。

三剂后右腿可以屈伸,七剂后可以站立。一月后可以行走。三年后家长来告:“患儿三月后康复,唯思考问题不够敏捷尔”。

3、眼疾

郝××,男,10岁。

初诊:一九七七年四月四日。患儿于四月一日眼睛发红,眼痛,但不甚厉害,照常上学。经×眼科诊治,为处荆芥、柴胡、菊花、丹皮、赤芍、桃仁、黄芩等发散、清热、活血药两剂。药后症状加剧,白睛全部充血,畏光羞明,刺痛,饮食减退。

此患儿素体阳虚,经常四末不温,感冒后,只能助阳解表,如单用发散则漏汗不止,遗尿。前治不知素体虚实,一味苦寒清解,通经活血,以致患儿肝肾阳气受损,故诸症反而加剧,宜以温补肝肾为治。党参15克,黄芪15克,菟丝子15克,锁阳15克,枸杞9克,当归6克,白芍6克,五味子6克,牛膝4.5克。

二诊:一九七七年四月七日。上方两剂后,眼红丝退大半,可上学读书。原方加丹参6克以助活血通络,续服二剂。药后完全恢复正常。

4、经漏

胡××,女,37岁。

初诊: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七日。患者于一九七一年因精神过度刺激而休克,经休养治疗基本好转。从此后齿缝经常出血,常常心慌、气短,四肢无力,下肢冷痛,夏天午睡也必须用棉被盖住下肢,否则必痛。月经色淡,量多,每次七天方止,经期气短现象尤剧。如不用人参桂圆煎汤代茶,连说话都感困难。发作厉害时经血顺腿流下,只能在床上静卧。脸色苍白不华,舌质淡、苔白,脉虚。

此因过度刺激,精神内乱,致血妄行,迁延日久,阳气衰败,致阴血不藏不统,或从上溢,或从下漏,治在肝脾,大补阳气为主,佐以养阴止涩。时值炎夏,少佐苦寒:党参24克,黄芪24克,附片6克,黑姜3克,锁阳15克,枸杞15克,白芍12克,地榆炭15克,蒲黄炭6克,枳实3克,黄连4.5克。

二诊:七月五日。药后月经三天即止,精神倍增,以往经期皆卧床休息,此次照常上班,甚至去外地出差,食量增加,只是白带增多。脉象较前诊稍有力,苔薄白、质正常。此肝脾阳气来复,行藏血统血之权,仍守原意,稍佐利湿。党参24克,黄芪24克,附片4.5克,干姜3克,当归炭9克,锁阳15克,白芍9克,苡仁15克,枳实3克,黄连4.5克。

以后,月经即渐获正常。

5、慢性肝炎

张××,男,37岁。

初诊:一九七五年七月。患者素体阳虚。一九七四年五月,患急性传染性肝炎。延医诊治,不辨虚实,叠进大剂苦寒,重伤肝脾之阳。今症见头昏,消瘦,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腹胀如鼓,纳呆,腹泻日二、三次,肝区隐痛,脉虚弦,舌质淡,有少许白腻苔。谷丙转氨酶185(我地正常标准为40)。

西医诊断: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腹水。

综观脉症,显系肝脾阳虚。肝阳虚则肝气生发不行,脾阳虚则失运化之权。处方以升肝脾之阳为主:党参12克,黄芪24克,白术9克,枳实4.5克,丹参12克,鸡内金6克,生麦芽30克,黄精9克,山楂12克,山药30克,白芍9克,茵陈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大枣五枚(去核),生姜三片。

两月之中,概以本方为主,略事加减而已,半月即效,遂出院治疗。前后服药四十余剂,逐渐恢复了健康。

—END—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顶果钦哲法王:恨一个人只是一个念头,如同天空云朵般消失!

顶果钦哲法王:恨一个人只是一个念头,如同天空云朵般消失!

奥明宫学馆 

一旦降服了嗔恨,你将发现外在世界不再有任何仇敌。但如果你持续让嗔恨为所欲为,努力去克服外在的敌人,你将发现,不论击败多少敌人,总会有更多敌人取而代之。

即使你能够征服宇宙中的所有众生,你的嗔恨也只会更加强盛。放纵嗔恨,你将永远无法适当地处理嗔恨。

嗔恨本身是真正的敌人,不容许存在。观修忍辱与慈心,乃是掌控嗔恨的方式。一旦慈悲在你的心中生根,就不会再有外在的敌人。

如《百颂》中所说的:如果你出于嗔恨而杀人,你的敌人将永不止息。如果你杀死嗔恨,你将一次杀尽敌人。在过去的一个生世之中,佛陀是一只巨大的海龟。有一天,它在见不着陆地的汪洋中看见一艘遭遇海难的船只正在下沉。

船上的一些商人即将灭顶,但这只海龟救了他们,把他们背在背上游了很长一段距离,抵达最近的海岸,把商人平安地带上陆地之后,它筋疲力竭地在海滩上睡着了。

在它睡着的时候,有八千只苍蝇开始啃噬它的身体,海龟在巨大的痛若中醒来,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白它没有办法摆脱所有的苍蝇,如果它跳入大海,苍蝇都会死亡。

因此,身为菩萨,它留在原处,让苍蝇噬尽它的身体,它心中充满了慈心,并祈愿:“当我证悟时,愿我消尽所有这些昆虫的烦恼与恶业,根除它们相信事物真实存在的信念,进而带领它们成佛。”

如此祈愿的结果是,佛陀在印度鹿野苑初转法轮时,之前的八千只苍蝇已投生成为在场听闻佛法的八千名天众。如果海龟在嗔恨中投入大海,杀死了那八千只昆虫,它的痛苦将没有尽头。

出于嗔恨而杀害任何一个生命的结果是投生地狱道,在其中停留一大劫的时间,也就是人道五百个生世的时间。绝对不要发怒,即使有人蓄意、恶意地伤害你,也不要发怒。如我们所了解,你应该感谢这样的人帮助你清净过去的恶业,增长你脱离轮回的决心,并且生起慈悲。这年头,饥馑、冲突、战争及其它动乱在世界各地不断增加。这是因为人们放任情绪,使其变得难以驾驭,进而听情绪之令来行事。

当贪、嗔、痴、慢、疑减少时,冲突会减少。世界上的流行病、天然灾害也会减少。如同火熄灭了,烟也跟着消失,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心转向佛法。教法的一个重点在于,明了执着、嗔恨和无明是你最可怕的敌人,一旦你降服它们,外在世界就不再有任何敌人。

有朝一日,你将非常清晰准确地看清这个道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重点,并且轻率地行止,你的情绪会完全失控。
当你放任嗔恨,让它接管你的心,蓄集了全副力量的时候,就会发生这种事情。检视嗔恨本身,你将发现它只不过是个念头,没有别的。

如果嗔恨的念头消失了,它就不会导致出于嗔恨的行为,也就不会产生负面的业果。用了悟来践踏嗔恨,它将如同天空的云朵般消失。

随着嗔恨的消散,外在有“敌人”的这个见解也将随之消失。嗔恨及其他情绪会持续在凡夫俗子的心中涌现,但它们都可以用正确的对治解药来抵消。因为在本质上,它们全是空虚的。

重要的是,了解所有外在的痛苦皆是来自这些存在于自心相续中的有毒情绪。如格西布托瓦所说:如果你视某些人为敌人,对某些人有亲疏远近之分,你将不会成就。

因此,无分别地对数量如虚空般广大浩瀚的一切有情众生生起慈悲。恨一个人只是一个念头,如同天空云朵般消失。

怀着清净的菩提心发愿把心转向内在,观察被贪嗔痴蒙蔽的自性,应用慈悲心的般若智慧对治解药,你将能够如法地转化自己,依循菩萨道来行止。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个人证得自己本性的体验,和对上师的虔诚心两者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人证得自己本性的体验,和对上师的虔诚心两者是完全一样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 


对于任何想走灵性道路的人来说,上师或者老师是非常关键的。这种讲法就算在世俗的生活也是这样,譬如你想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如果有老师教,你会学得比较快。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读书,或看视频来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强项,同时作为现代人通常我们也没有多少耐心,时间也很少,如果你有好的教练作为指引、作为向导的话,一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必须很清楚地提醒大家:像前面说的,一个人就算是学骑自行车、学游泳,有老师指导是很重要,更别谈是学佛法了。但是在密续里面,“指导学生”是老师功用最少的一面。 

实际上按密续来说,老师的重要性在其他方面。如果你要修持密续,那你一定得把上师的作用、上师功用搞清楚,因为你搞清楚这个,你就能避免像他一样,学了五十年密续,后来才觉得后悔。 

一般来说我们学密,都需要有一位上师来教导,可是什么是“教导”?实际上“教导”的含义非常广阔。但现在我们认为的“教导”是指:有一个人跟你解释一些什么东西、或念一些什么东西给你听;这所谓的“教导”其实是幼儿园式的教导。

在这方面,就算我自己,也是在学习很多很多年以后才把这个搞清楚。这也证明一个人的无知是可以多么固执。我跟过很多大堪布,受过很多教法,这些堪布真的很慈悲,也很博学,很多经论几乎都是滚瓜烂熟,可以倒背如流的程度,但这是老师一般的功用——“教导的功用”。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根本不相信很多的喇嘛,到现在还是。所以我的根本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圆寂后,虽然我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修持上的等等问题需要问一个人,可是等了很久之后,才去祖古.邬金仁波切那里问一些问题,后来,我实在很后悔,说真不应该等那么久。 

提起这个故事,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在出发之前,我准备了很多要问的问题,比如“某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喇嘛这样讲,而那个喇嘛又那样讲,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讲”,这些问题足足写下两页纸长。

每一次我去拜访祖古.邬金仁波切时,他都欢迎隆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祖古.邬金仁波切对上一世宗萨钦哲确吉罗卓仁波切有着无以言说的尊重,还对敦珠仁波切的家族非常非常的尊崇。

所以当我一去,祖古.邬金仁波切变得非常非常挑剔:他的侍者是尼师,当这些尼师端来任何东西,哪怕是一点点小细节都非常严格,比如端茶的时间慢了、糖是不是放太多了、奶油是不是放少了,等等等等,花差不多一个钟头来挑剔侍者这个做不对,那个做不好。

到后来我要走了,祖古.邬金仁波切只说了一句:“噢,不要担心”,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能足足让我大半年都感觉很舒坦,所以我才体会到:去之前写的那么多问题真的一点用也没有。 

说到这些,主要是想提醒你,老师,尤其是一个密续、金刚乘的老师,基本上是你自己在镜子前反映的那张脸。虽然我们一再一再地被告知“你的心就是佛”,但对我们来说,这句话一点帮助也没有,所以你需要的是真正地去证悟到这一点。 

举例来说:佛经,佛教论点说我们都有佛性,我们也能在某个程度上知道每个人都是有佛性的,就好像这几天我的侍者、保镖戴瓦,他当然是我自己的投射,但基于我的功德,只能投射出:戴瓦好像永远都是生活在云端的那种人。我只能看到、体会到这一种投射。 

如果站在“投射”的立场上来看,无论我是对戴瓦的投射,还是对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投射,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对两人功德的不同,投射也就不同。 

密续里面都讲“你要把上师视为佛” 这句话可以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理解——其中一种幼儿园式的理解是“我的上师是金色的,会发出十一道光芒”等等。

而我的功德、我的虔诚心看到的我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只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身躯非常巨大、长得很好看、很帅气,他是一个人类、偶尔会打瞌睡、会吃东西、会上厕所,只是到这个层次。

这样说并不是对自己的投射有什么不满,实际上比较起看上师是“金色的”、“会发光”、“四只手”等等,我倒还希望我的上师会吃、会睡、会上厕所。

很诚实地说:“因为我们自己的染污,我希望他是一个鼻子而不是两个鼻子,我希望上师他做事的方式是个人类,具备一切被人类理解的特质。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跟他沟通跟他谈。所以我很喜欢赞颂上师文里面的一句话“上师是诸佛之源”。因为有上师,诸佛才能被我们理解,我们才能与诸佛沟通。 

我相信如果我的功德真的增长,染污减低,一定会把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看成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这其实是很好的,因为仁波切说他自己修持的本尊里面,有一尊是圣度母。

其实这样说,我是有过体验的,这个体验也曾告诉顶果钦哲仁波切——因为很多人都把顶果钦哲仁波切看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但我修文殊菩萨的仪轨时候,总是很难把顶果钦哲仁波切观想成文殊菩萨,没有办法修下去。

但是,修白度母的时候,我就很容易把顶果钦哲仁波切观想成白度母,完全没有像修文殊菩萨仪轨的那种困难,也许我大概就是有把顶果钦哲仁波切观想成度母的功德,这个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做到,比较容易沟通。这个,就是我观修本尊的体会。但很抱歉,目前对戴瓦先生我是没有办法这样做的。 

实际上,我们应该这样做,因为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是对上师的投射,无上瑜伽有个修持就是视一切的现象都是上师,尤其你要修持大圆满,那你对于上师的虔诚心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下面我讲的这句话你应该好好地记下来——吉美林巴曾经说过:一个人证得自己本性的体验,和对上师的虔诚心两者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一件事情的不同描述。可是在另一方面来讲,相对看见自己的本性,对于上师产生虔诚心就容易得多,因为上师是实质的、可接触的一个人。 

说到这,我必须要跟你讲:你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受过大圆满的,已经见到自己的本性”,千万不要这样这样欺骗自己。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已经是足够丢人的了。

这样讲不是在泼你冷水——因为骄慢和嫉妒两种烦恼,实际上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察觉的,所以在你认为自己已证悟到本性的时候,实际你已经造了很多的恶业;对于有很多人问“能不能有很多上师”这类的问题,蒋阳钦哲旺波有113个上师,但密勒日巴只有一个上师,这要看人。

但是我要恳求你,你千万不要到处收集上师,成为许多上师的弟子来增长你的我执,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你只会变成一种老茧,就像泡过水的皮革一样,再也软不下来了。 

而需要上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现代人已很难专注。首先因为现代人很喜欢批判,其次,现代人也很喜欢更新各种小玩意,被各种小玩意吸引住;所以专注就变得很困难——仅仅是因为这个理由,你有个具备资格的上师,或者说具备资格的教练,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说到修持实际的方法,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鼓励修行者要自观成空行母,为什么要自观成空行母?这个原因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比较共同的说法:第一个原因是女性的能量是更有“接受性”,修上师瑜伽,是因为你需要接受加持。

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比喻像我面前的这杯水,里面的水是智慧,杯子是方便,因为有了杯子,我们就能够更容易、更舒服地把水喝下去。 

对于成佛,智慧和方便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同等重要;但是一定要分别阶级,用分别的眼光来看的话,水的地位是比较高,比较重要,因为你要喝的是水,外面的杯子只是用来方便你喝水。所以很重要的,你需要了解——上师是方便,你的智慧或者说找到你的本性才是目标。 

因此,修持上师瑜伽,拥有女性的接受的能量,接受的智慧是很重要的,这点可以在佛经上找到印证,佛说“你应该要自为皈依,自为依靠”——你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重要,真正的目标。上师是方便,并不是说上师是你以外一个真实存在,要来控制、要来指引你生活的神。

上师真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上师瑜伽仪轨里,我从来没有看过在仪轨中上师是女性,这也就是在敦珠仁波切的黑亥母、钦哲旺波的黑亥母修持里面,把自己观成黑亥母,是女性,但顶上永远有一个上师,那个上师永远是男的。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女性的接受的能量,接受的智慧或功德才是我们真正要追寻的,而男性只是一种方便。”也许这种说法,女性解放主义者听起来会非常高兴。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