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傲慢的背后,可能是脆弱、不自信和受伤感

傲慢的背后,可能是脆弱、不自信和受伤感


原创: 涵予大朋友 

在天主教教义中,人有“七宗罪”,而傲慢是“七宗罪”之首。上大学时看大卫·芬奇的电影《七宗罪》,那时完全不了解天主教,只是被片中惊悚悬疑的片段吸引,因而记住了这七项罪名。时间流逝,我早已忘记了电影的故事,却对宗教教义中总结出的这七大习性越来越有感觉。环顾四周,或者夜深人静时审视自心,不难发现,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七种习性。而傲慢——如果我们够诚实的话——最容易被看见。

去年末参加一个大的论坛,目睹一件很有趣的事。那次论坛邀请了很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身心灵老师来参加,和我同行的女友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她性格外向,很擅长交际,便主动去和老师们一一打招呼,互加微信。但她遭到了其中一位老师的拒绝,那位老师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自己的微信快满了,不加不认识的人,说完转身翩然离去。这本没有什么,情有可原。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在活动上随便加人,大家心知肚明见一面后几乎不再会联系了。

有趣的是下面一幕。当天晚饭,我俩出现在论坛的VIP餐厅时,那位衣袂飘飘的老师恰好也在。当她看到我的朋友也坐在饭桌上,正和国外来的老师谈笑风声时,神情微微变了。当女友再次和她打招呼时,她骄矜地笑,“嗯,我现在可以加你了”。

如果说,一个人根据你的身份、地位、成就,作为判断是否和你交往的依据,这叫“现实”的话,很明显,这个社会太多这种“现实”的人。但“现实”是什么?某种程度上,“现实”即傲慢。当然,这位老师的傲慢显而易见,她并不隐藏、掩饰,倒也显得坦白可爱。更多时候,我们心中有傲慢,却不知道。意识到了,却又要在人前掩饰七分,掩饰内在那份强烈的分别心。

有次我去见一位创业者,她的生意做的很成功,有一些影响力。初次见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骄傲。言谈举止虽然优雅客气,但总透着一种自己很了不起的感觉,这让我心中有些不悦。后来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说起我当时的感受,她笑着说,嗨,那就是一种感觉,不见得是真实的,很可能是错觉。你知道吗,以前我们住在那个大杂院的时候,同屋的人也觉得你很骄傲呢。但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我还跟她们说,你的性格不是那种见人就熟的,所以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

朋友一番话,戳到了我,“哦,原来我也是这样?!”

当年我刚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师妹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那个北四环边上的大杂院。回想起来,那可真是我名副其实的“北漂集中营”,院子里有一栋两层小楼里,还有一排平房,什么样的人都有,大多和艺术有关,有电影学院自考班毕业的男演员,有拿着剧本四处投稿的编剧,还有签约过唱片公司一张歌曲没录过的歌手,还有想给明星做化妆的造型师,真真是一个现实版的“逐梦演艺圈”。当然也有做保洁工作的,有在公司做会计的。因为房租很便宜,汇聚了一批全国各地来的低收入工作者。我当时刚刚来北京,还在求找工作,但因为之前一直备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颇有一股子书生劲儿。一方面初来北京,有一点人生地不熟的胆怯,一方面又有一种小知识分子的倨傲,心里的确看不上同屋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所以很少和她们聊天。

当朋友说起上面那番话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猛然意识到,当我感受到他人傲慢之气的时候,殊不知,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那个内心倨傲的人。你给出什么,总会得到什么。世间之事本平衡。

我感觉,骄傲的背后,是渴望得到尊重和看重。我们常常会用骄傲来掩饰内在的脆弱和不自信。也或许是从前被人家轻视过,有一份受伤的体验,因而某天在获得一些成绩后,不自觉地也会表现出某种骄傲,来平衡当日的失落和委屈。

傲慢也让内心封闭起来,不再乐于聆听他人不同的意见、和自己相左的立场。我们相信自己才是对的,质疑他人的表述,尤其是听上去很天真、很不靠谱的想法,我们会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久而久之,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小天地里,看不见,也不愿意再看见更多的东西。水流不出去,风吹不进来。

我们这个社会崇尚精英主义,功利而务实。优秀的人总会吸引人的关注与欣赏,太多人争相与之做朋友,那些看上去平庸而普通的人,我们往往嫌弃、看不上,觉得他们什么都没有。我常常在想,佛家说的“平等心”、“慈悲”,那真的是极高的境界了。我知道我心里没有,差得很远。

过年期间,和公婆去拜访他们在京的亲戚。亲戚一家住在亦庄那里,北京比较偏远的城区。我从小不喜欢走亲戚,总觉得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不过是吃吃喝喝那些事情。但那顿饭让我很意外。

去了亲戚家中,第一次见到家里的老太太。说是老太太,才不过60岁。她们本是北京郊区的村民,因为住房拆迁,在亦庄分了好几套房。或许是没有经济压力,她看上去精气神好得很,笑声爽朗,健谈,还做的一手好烙饼。

吃完饭我们喝茶聊天,聊起到孩子的教育时,老太太话匣子打开了。“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容易,上了一天学回来都顾不上吃饭,就得写作业、做试卷。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作业,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给孩子那么大的负担?孩子如果不会做,做不完,老师就打电话批评家长,家长放下电话又来责罚孩子,那孩子能找谁呢?如果老师也骂孩子,家长也骂孩子,那孩子心理还能健康吗?有一次我都急了,我说这学咱不上了还不行吗?说你们都怕,那我找老师谈谈去。”一番话让我们大家都笑了。她说“我觉得成绩考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得有自信,得健健康康的,如果上学上得都自卑、抑郁了,那上学还有意义呢?中国人现在活得多累啊。”

还有更惊人的。老太太说,“我觉得中国人不觉醒,糊里糊涂的,把方向都搞错了。” 

“嗬,觉醒,您都用上这个词了”,我在一旁笑。

“是啊,人活着得活明白了,得觉醒。要不然糊里糊涂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现在的人讲正能量,讲高维,我们得学习不是?”

哇,连高维都来了。她女儿在旁边笑,说我妈进步着呢,她每天都看那些微信文章,看到好的就发给我们,让我们多学习。

老太太又和我聊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在一起就是一个磨合、修炼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不能老去批评指责对方,要想一想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谁也不愿意老被人批评啊。还是要鼓励为主,多往好的方面去看。人都会变的,你心态变了,别人也就变了。

"我不知道佛法讲的是什么,但我觉得佛法说的不是那些玄乎乎的东西,我觉得它讲的是做人,是修心。我们都是不完善的人,我们都在学习,变得完善......"

那个中午阳光明媚,阳台落地窗边的榻榻米被晒得暖热,坐在茶桌前,听着这位从没读过书的老太太从生活中领悟来的智慧心语,颇被触动。老太天聊了很多,我很多都忘了。但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若以相见人,她就是中国几亿农民中的其中一个,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学识学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但她活得很敞亮,心态好得很,皮肤红润光泽,笑声朗朗,她的两个女儿也没怎么读过书,但脸上总挂着笑。她的孙子,虽然学习成绩中等,可是非常质朴懂事,会主动帮大人拎东西;看到姥姥怕冷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姥姥身上。这样的孩子,让人很放心。

你以为很平凡很无知的人,可能正是能教给你很多东西的人。

我少时最怕暑期里长长的夏日午后,不用去学校,又无事可做,心里常会涌上一份深深的空虚和落寞,那种感觉让我很恐慌,感觉自己如此渺小而普通。我也最厌烦看到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街边打麻将下象棋,或是发福的阿姨拎着一袋子菜走在街巷里,我讨厌那种市井气。我曾经和一个做歌手的朋友交流,她也有类似的心情,她说自己最烦看到一群人等在小学门口接小孩,大概也是拒绝那种平庸与市井气。

那,傲慢,是不是因为感觉到自己普通、渺小而生出的抵抗呢? 是内心太渴望与众不同,渴望脱离平庸,因而想离人群远一些?慢慢地,它变成了心上的一层盔甲,和人之间生出嫌隙和距离,无法真正靠近彼此。

天主教“七宗罪”里头,傲慢排在首位,是说傲慢与爱远远相悖,傲慢让人们过于自我中心,远离了神。我不知道神是什么,但我能感受到爱。我知道,当我傲慢的时候,我的内心没有爱,更没有所谓平等心。我只是在维护那个我们拼命保护的“自我”,维持某种虚无缥缈的自尊。

印度圣哲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可以意识到傲慢,但你无法意识到谦卑。若要摈弃傲慢,需要对谦卑一无所知”。一无所知不是无知,我想,他讲的是清空自己的状态,把脑子里积累的概念、意象、等级观念、优越感都放掉,以天真者的状态活着。这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去试。

(完)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