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李嘉誠這扁文章講得好好
香港动乱,李嘉誠這扁文章講得好好。
轉發下面這篇文章,這是長實李嘉誠先生寫的,深入淺出,將香港目前的局勢講得好清楚,可以一讀——
「李嘉誠有話說: 無論中國共產黨犯過什麼錯誤,無論共產黨中出現了多少腐敗分子,我們作為中國的公民都不要和共產黨過不去。不管是什麼原因,在中國當代由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 起碼在現在和相當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威望和執政能力,我國還沒有任何黨派和力量能夠取代共產黨,更何況,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屆中央班子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正能量。 一個政黨和一個人一樣,他可能犯錯誤,也可能改正錯誤,他可能生病,也可能恢復健康。 眼下離開了共產黨,中國必亂,中國一亂,遭殃的是我們老百姓。 近期網絡上出現了許多偏激文章,目標不是聲討黨內的腐敗勢力,而是全盤否定共產黨,這些文章置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大成就而不顧,一味列數共產黨的種種錯誤,種種罪狀,條理分明,數據詳細,語言精到,且風格相近,極有煽動力與蠱惑力,不像是老百姓自發的不滿情緒發洩,好似有組織有預謀的一場攻勢,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背後有什麼政治動機 和國際背景。
眾所周知,中國的崛起已引起一些國際勢力的惶恐,美國和日本等一些國家正挖空心思地對中國實行打壓和封堵,其實際目的並非是要推行什麼更為普世的先進理念,而完全是出於其他國家利益的考量。他們出謀劃策,出力出錢培植反共敵對勢力,真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搞亂中國,搞散中國,讓中國的發展停滯或倒退,成為他們的附庸,以便於他們稱強稱霸。
看看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和埃及吧,這都是美國的傑作。這些被美國搞亂的國家,人民得到的是什麼?包括他們其中的親美勢力,他們真的得到好處了麼? 同胞們,睜開眼,看清楚,不要輕易被人洗腦,不要隨便跟著激動,跟著起哄,被人利用了還自以為得意。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不能眼看著這個國家發生災難,我們如果有機會為國出力,我們應該盡力;如果我們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為國出力,我們起碼不要添亂,是不是? 國家若亂了,我們都慘了。
眼下我們起碼能做的,那就是不利於國家穩定的話不說丶不傳,不利於國家穩定的事不做,也不好奇,不圍觀。
失敗的結局是註定的
註:本文轉載自亞太日報
香港“占中”非法集會已經持續兩個多星期。15日,旅法學者、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在觀察者網發表評論,從多個方面分析“佔中”註定失敗的原因。現摘編如下:
不管西方如何支持、打氣,“占中”人士自認為自己擁有道德優勢——民主旗號和學生身份,完全一幅“民主有理,占中無罪”之勢,但其失敗的結局卻是註定的。
一是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言行完全在法律的框架內。這和“占中”非法性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中國完全有能力對抗任何來自國外的干預。世人可能還記得,2013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訪問中國時是如何表現的:“英國將做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顯然,英國不可能(也是沒有實力)為了香港問題而和中國翻臉。再者,香港動盪也同樣不符合英國的經濟利益,事實上,英國也是“占中”的直接受害者。只是礙於意識形態的束縛,不便公開站在中國一邊罷了。至於美國,固然可以支持一下“占中”,給中國製造麻煩,但美國絕不會為了香港人的利益付出任何代價。
三是衝突雖然發生在香港,但誰都明白運動的真正目標是中國內陸。希望“占中”能夠迅速在內地蔓延。所以,中國中央政府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妥協的可能。更何況,今天的大陸百姓已經不是八十年代僅僅幾個理念就能忽悠的,他們已經目睹了蘇聯解體悲劇、俄羅斯休克療法的慘像、烏克蘭顏色革命的後果、阿拉伯之春的災難以及臺灣民主化之後的鬧劇,整體上對“占中”是不贊成的。再加上香港近年來在“雙非孕婦”、“國民教育”和“蝗蟲廣告”等一系列事件對大陸民眾的排斥,也同樣激發了內地民眾對香港的反作用力。香港對大陸的軟實力影響早已成為絕響。
四是香港社會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法治社會和商業社會,而不是一個政治城市。固然許多民眾會通過參加政治活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公然違反法律、破壞香港經濟秩序卻遠不是主流。所以當“占中”引發的經濟破壞力釋放之後,民意迅速逆轉,出現了“反占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意對“占中”的壓力越來越大,“占中”最終將會成為過街之鼠。
五是香港對大陸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完全承受的起香港走向政治誤區所帶來的經濟後果。1997年香港回歸時,它的GDP相當於全國的15.6%,而今天則只有2.9%。根據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2017年前後,廣州、深圳、天津等城市都將超過香港,2022年,重慶、成都和杭州也會超越香港。到時,香港就變成中國的一個二線城市了。
六是“占中”群體的不成熟也決定了“占中”的命運。首先“占中”群體的訴求是完全不現實的、根本不可能達成的:要求香港特首梁振英下臺、要求收回人大常委會8月31日的決定。這兩個訴求也就等於完全排除了雙方任何妥協的可能性。
其次,運動才幾天,行動就已經失控,內部發生公開分裂。主張退出的溫和派與堅持到底的激進派分道揚鑣。正如美國《星島日報》的社論稱:“從媒體的報導來看,這些激進示威者不但製造了無政府狀態,本身也完全不受控制,對學聯與占中三子不屑一顧,大聲說‘他們不能代表我們’,為所欲為。打從佔領行動第一天,這批人就退與不退的問題,已經出現過多次反復,有分析指,預計這樣的反復將不斷重演。”占中者也出現了既不服從糾察隊也不服從學聯指揮的現象。
最後,在民主發展上,中國中央政府實際佔有道德高地。一個事實是,香港回歸17年的民主進展超過過去英國統治香港的155年。另一個事實是,正如英國上院資深議員蕭克羅斯勳爵所公開表示的:“英國用了四百年時間才建立議會民主制度,至今還保存有一個非普選產生的上議院。相比之下,香港的民主進程已經是超速度了。如果還要加快,那對香港的未來一點好處也沒有”。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西方國家,除了法國,沒有一個是直接選舉最高領導人的。英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國都是間接選舉。可以說,中央政府提出的現階段普選方案,確實體現了對香港七百萬人民高度負責的立場。
在這裏,確實有必要提一下西方學者的觀點。史丹福大學政治學教授兼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認為,北京對香港群眾運動的反應和處理,顯示中共對政治改革已到極端僵化程度;僵化造成嚴重束縛,束縛對中共統治不利。他甚至斷言,中共統治已走到盡頭,十年內可能崩潰。之所以要羅列這位大名鼎鼎學者的觀點,是為了讓世人明白何以西方加速走向衰落。精英學者如此水準,西方想不衰落都難。
假如占中的組織者有足夠的理性和獨立性(能夠擺脫境內外勢力的控制),就應該見“壞”就收,也給自己留有餘地。同時也放單純、熱血的青年學生一馬,不要再把他們當作滿足自己政治野心、沖在第一線的犧牲品。否則,他們就真的會成為歷史罪人。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心理學解救失眠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相信沒有人未嘗過失眠之苦,有些人偶然一次,眼光光等天光,尚可接受,但有些人卻長期失眠,致白天沒精打采,大大影響工作質素。對於有失眠問題人士來說,失眠之苦不足為外人道,為免被失眠影響,想盡辦法對付,最後都是失敗。到底有何良方可以擊退失眠呢?今期心理學家為大家解決失眠之苦。
文:陳旭英 圖:張文智
飽受困擾
養和醫院臨 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說,人人都有機會失眠,並不是甚麼異常的事。有些人較容易入睡,有些人較難入睡,容易入睡的人未必生活好或事事順境,難入睡的又不一定生活不如意,所以大家毋須羨慕別人。
然而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的確飽受失眠困擾,天一黑便心慌,晚上更是如臨大敵,關上電視、淋熱水浴、飲熱鮮奶,希望當晚能順利入睡,結果是愈擔憂愈睡不着,愈睡不 就愈擔心。有失眠人士會擔心因失眠而生病,甚至患癌,長期活在惶恐中,怕翌日工作時出錯,亦擔心失眠為家人帶來煩惱,因而感到大壓力。當有壓力就更加難入睡,失眠會造成惡性循環,愈害怕就愈無法入睡。李永浩博士說:「睡眠是自然生理機制,毋須特別加以控制,身體自然知道何時應該入睡,故不應破壞此正常的自然生理機制。如果你怕失眠,愈想得多,人愈清醒,就愈難睡得着。」
睡眠像列車
要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人由清醒到睡眠的過程。
李博士將人的精神狀態比喻作列車 ,從東邊到西邊需要途經多個站,就像人的情緒由極度恐慌、憤怒、緊張、專注、放鬆、疲累,最後自然入睡,這是一個過程。「閣下乘列車,由柴灣到中環,要經過好多個站,就像人的精神狀態,由緊張、專注,到最後能夠入睡,中間需要經過放鬆、疲累等多個站。如果你明明已經疲累,但突然擔心無法入睡,就像人明明到了金鐘,下一站便可到達中環,卻因為擔憂而變得清醒,結果回到北角站,又要再經多個站才能到終站,結果人在擔憂中多次乘倒頭車,最後都是無法到達終站,最終都是失眠!」
接受偶爾發生
不想因為害怕失眠而形成惡性循環,李永浩博士說,我們應該接受自己有時會失眠。如不接受,會有以下三個後果:
1.愈來愈擔心,愈擔心愈無法進入睡眠狀態。
2.擔心睡不 ,一天黑就心慌,感到壓力。
3.造成壞習慣,例如晚上逃避社交(回家準備睡覺,卻放棄了可讓自己輕鬆一下的機會,令自己更為緊張)、晚晚數綿羊。
猶如透支
不要害怕失眠,要接受失眠的事實,說易行難。李博士以信用卡簽帳作比喻為我們解釋。
「人經常擔心自己睡少了幾多小時,致翌日精神不足,但試想想如果你睡少了五小時,就如信用卡簽帳一樣,月結時銀行會追你還款,正如你的身體會計算你的睡眠時間,如睡少了,身體會在適當時候補償,追你還債,一到時候就叫你入睡!但還睡眠債切忌繳交Minimum Pay(最低還款額),即是無論有多累,都不要午睡。不午睡,夜晚能入睡的機會便較大!」
不過李博士特別提醒一些輪班人士,他們的確較易失眠,所以不應擔心,下班後如無睡意,或可以先進餐,處理一下瑣事,等身體和精神狀態都疲累,自然會入睡。
可否糾正?
接受失眠的事實後,我們可以糾正失眠問題嗎?李博士說睡眠受情緒、行為、思維及生理四個範疇影響,如四個範疇都出錯,人就會失眠,所以要糾正失眠問題,就應從糾正這四個範疇開始。
情緒:經常憂心、緊張,不停給大腦傳達危險訊息,如何睡得着?如果人因為工作或某些事情而情緒緊張,應在白天把事情處理好,又或本身是容易擔心的人,腦海中不斷有很多事情浮現,就叫自己上牀後不要想,以保持情緒穩定。如能做到就容易睡。
思維:如情緒高漲,思維上亦受影響,例如擔心影響身體、睡不 會瘋癲等。愈擔心,人便愈清醒,愈逼自己睡,愈無法睡。經歷失眠後大腦中會有記憶,翌晚又怕失眠,結果又是愈怕失眠就愈容易失眠,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們不應害怕,要重拾信心,人的本能是累了自然會睡,所以毋須擔憂。
行為:睡眠要與安定的訊息連繫,例如上牀就要睡覺,如合上眼後腦海仍然有很多事情在盤旋 ,請離開睡牀。我們要養成上牀就是休息,如無法真的休息,別搞亂這張牀的意義,請下牀。
生理:一些生理及心理上的疾病會引致失眠,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其他生理問題,如睡眠窒息症亦會影響睡眠。如有這些病症,必須治理好,才能解決失眠。
輕鬆面對
然而有些人用盡方法都無法入睡,又或受失眠困擾一段長時間,有專業人士可幫助嗎?李永浩博士說,如身體有疾病或患情緒病都會影響睡眠,故需要先排除生理及心理疾病。
如沒有任何病症引致失眠,失眠人士飽受困擾,可以見臨 心理學家進行評估,了解失眠對這人士的影響後,透過心理輔導糾正他對睡眠的誤解。失眠人士亦要糾正壞習慣,例如睡眠前飲咖啡和濃茶、狂做運動、看恐怖電影等。
李博士說:「睡眠是自然發生的,毋須特別擔心睡不 。如已經排除患有其他疾病致失眠,就要輕鬆面對。」
「不要擔心何時才能入睡,但謹記每天起 時間要有規律,如你要八時起牀,身體自然會計算,你自然會在某刻就睡醒,不要因為遲入睡而推遲起牀時間。」
養和醫院臨 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
男女都要補腎
男女都要補腎
人之所以立命者,在乎陽氣,陽氣是人的生命力,腎陰腎陽是人身立命的根本,但腎陰腎陽兩者之間,關鍵仍是在腎陽,陽為主,陰為從,只有陽氣致密,陰氣才能固守于内。想說明一点,中醫講的腎與西醫講的腎是有所不同,西醫指的腎是狹義的,中醫是廣義的,中醫講的腎,用現代醫學解釋是指整個泌尿系統,即腎、膀胱、前列腺、生殖器神經、骨骼等。
為甚麼男女都要補腎?
腎好身體好,腎與我們健康之間關係可大了,它被稱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的一輩子,短短幾十年,從生到死亡,生長、壯盛、衰老的全部自然過程,都與腎的精氣盛衰有密切關係。《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聖經」,它看待人生的視角很特別,把男女分成為「七」和「八」兩個方面。「七」是說女子七歲的時候腎氣開始旺盛,頭髮生長,牙齒更換;十四歲的時候開始來月經,二十一腎氣好、筋骨強勁……。男子八歲的時候腎氣充實,頭髮生長,牙齒更換;十六歲腎氣旺盛,開始有遺精現象,能生仔;二十四歲筋骨強勁,四十歲腎氣衰落,頭髮脫、牙齒鬆動。
這就總結了人一生變化,都與腎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腎好身體狀況好,骨骼健壯,心神安定、記憶力強等。所以男女都應補腎。
甚麼是腎陰虛與腎陽虛?
【腎陰虛】是指腎陰不足,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能量代謝增高。證見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口乾盜汗,腰酸遺精,尿量增多,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視力減退,婦女閉經,或經量減少,男子精少不育,脈細數,舌質紅。臨床見於結核病、糖尿病、營養不良、不孕症等慢性病。
【腎陽虛】是指腎陽不足,表現為副交感神經興奮,能量代謝降低。證見怕冷肢涼,腰背酸痛,陽萎早泄,性慾減退,陽虛而腎關不開,水液不能外排,則尿少浮腫,不能溫養脾胃,則少食便稀,脈沉遲,苔白舌體胖有齒痕等。臨床見於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減退,神經衰弱等。
五子補腎壯陽湯
材料: 魚鰾15–20克(魚鰾又名花膠)、五味子、枸杞子、菟絲子、沙苑子(關沙苑)、女貞子各10克。
做法:將魚鰾洗淨後用冷水浸發至身軟與五子同煮,約煲1小時左右即可。如想口感更好些,可加豬肉或雞。
功效:魚鰾其主要成分為膠體蛋白。魚鰾有補腎益精、養血止血和抗癌的作用。五味子臨床藥用功效生津止渴、遺精、寧心安神、健忘、消渴等。杞子補精血益肝腎。吐絲子補腎益精、用於陽萎,小便頻數,腰膝酸痛,耳鳴眩暈。沙苑子養肝明目,有收縮子宮作用。女貞子歸肝腎經,用於眼目昏糊。對化療或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升高的作用。魚鰾與五子配是冬季補腎壯陽、填精益髓之佳品,適用於腎虛精虧之腰酸腿軟、健忘、遺精、滑精等症 ﹔ 另外,還可用於胃癌、食管癌的防治。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中國模式的最新路徑
註:本文原作者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在市場展現效率,創造繁榮;在社會爭取公正,落實穩定。這是中國模式最新的自我期許。
中華民族和法蘭西民族一樣,都是難以預測的。這是國學大師陳寅恪的觀察,說出了歷史的真實。知識界早就發現,這兩個民族都有一種浪漫與激情的氣質,但也常常讓人跌破了眼鏡,看不清楚它們的發展路徑。
近年國際上出現不少看貶中國的聲音,他們高喊「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不能持續,內部矛盾日益尖銳,最後就只有瓦解的結局。他們立論的潛台詞就是:中國沒有依循西方發展的軌跡,無法符合「國際標準」,因此註定要失敗告終。
但從種種硬指標來看,中國不但粉碎了「中國崩潰論」,還展現「後來居上」的勢頭。中國經濟飆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企業在「財富五百」(Fortune 500)的排行榜中已經達到一百家,急追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今天的改革,正在尋找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所難以想像的路徑。
最近在美國華爾街掀起風潮的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IPO融資高達二百四十三億美元,超過了當年的Facebook,創下了歷史紀錄。關鍵是它的創意,發揮了中國的人口紅利。阿里巴巴的活躍買家有二點三一億,賣家有八百萬,每年有一百一十三億張訂單成交。它的經營模式超越亞馬遜,沒有大量庫存,對小型賣家不收費。它旗下的淘寶,商品有八億種,成為冠絕全球的大市場,也創造了過去不能想像的就業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是民營企業,它和騰訊、華為、小米手機,都是中國今天急速崛起的民企,代表民間社會的強大競爭力,不是靠國企的壟斷來賺錢。它們也超越了中國市場的限制,奔向全球,讓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但中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成功,最後不能繞開一個社會主義的命題:如何落實社會公正。在經濟繁榮的飆升中,習近平政府必須要面對資源分配的挑戰。尤其是一些「公共品」的服務,從基礎教育、公共醫療、住房,都不能讓市場的意志凌駕,而需要公權力的角色來調整?
中國開始對「GDP主義」作出反思,既要爭取經濟高速發展,以解決龐大人口的就業壓力,也要重視社會成本與社會管理的能力。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展示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之初,百廢待興的緊迫感。當時中國的鋼鐵業產量只是日本的一個零頭,質量也差遠了。但三十六年後,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高踞世界第一,超越日本和美國的總和。
這是鼓舞中國人的後發優勢,但中國也面對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河北省這個鋼鐵大省成為污染大省,並且直接影響到北京地區的空氣品質,淪為難以忍受的環保災難。
因而中國模式的最新路徑,既要摸索市場的成功,也要追求社會的平衡與正義,避免失衡的發展所導致的災難。
從阿里巴巴的成功,到鋼鐵工業的教訓,都對中國帶來重大的啟示﹕在市場展現效率,創造繁榮;在社會爭取公正,落實穩定。這是中國模式最新的自我期許,也是全球中國人要瞄準的奮鬥目標。■
Asiaeditor@gmail.com
新生代政治醒覺 從此不一樣?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佔中發展下去會如何,沒人說得準,但新一代政治力量崛起,已擺在眼前,他們走上街留守,毋忘初衷要挺下來。結局如何,我們擔心;但年輕的心醒覺,從此,香港亦會不一樣了。
學生主導運動 有智慧有決心
對於佔中,評價兩極,但誰還敢說香港的年輕人對政治不關心?佔領區內見得最多的,是年輕的臉孔。廿來歲的大學生,分工派發物資、幫忙執垃圾,穿校服的中學生,坐在馬路中間溫書做功課。學聯及學民思潮代表,也是不少人眼中的黃毛小子,但他們站出來、所說的話,卻比起任何政治人物,甚至佔中三子有更大主宰運動的力量。
連新一期《時代雜誌》,也以今日才滿18歲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做封面。年輕人是佔中的主導力量,《時代雜誌》把他們稱為政治新一代(New Political Generation),指無論結局如何,已見證政治新一代在社會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政治力量。
政治新一代是甚麼模樣?根據《時代雜誌》描述,他們有智慧、有決心且和平。
過去年輕人常被批評不關心社會,「細路仔唔識嘢」聽不少,但連日來佔中發展,走在最前綫的,又或守住示威區的,分配物資、回收垃圾,連佔領區公廁的清洗工作,也會見到一張張稚氣臉孔。面對鏡頭,無論是理性的政治立場問題,又或感性的問為何不走?他們都會大方清晰的說出自己的訴求。
《金融時報》上周三發表評論文章《香港從此不同》,便指哪怕是不易動情之人,也會因看到香港新生代為民主事業所採取的行動而感動,又指數萬名的香港年輕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在政治上成長了。
過往群眾參與的政治運動,有政黨及政壇打滾多年的人物主導,潛藏了太多利益、出現了太多的妥協,令不少人厭倦,政治冷感是年月累積而來的,但2012年發生反國教風波,之後又有免費電視牌照事件,社會民生被政治糾纏拖累,一班年輕人由最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引爆連場政治風暴。
文化人梁文道早前接受訪問時曾指,現今年輕人對政治濃厚的參與程度,大過以往任何一代,他們熱愛香港,且非常強調本土性,思考香港要怎樣改變,且抱負愈來愈強烈。
有評論亦指,現今80後、90後的年輕人,不像上一代生於要為生活掙扎的年代,會忙於為物質需求而奔走,年輕人成長的天空,物質較富裕,遂着眼於要求社會給予公平、公義、尊重、自我實現等感性需求。
當政府無法做好本份,年輕人累積不滿,耐性有限,時機對了,便走出來抗爭,爭取改變的機會,不過是如此吧了!
22歲的學生鄧敏琳,年紀小小已是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的委員,為了表明對政府的不滿,主動放棄公職,她日前接受傳媒訪問,便指並無猶豫,辭職是要向那些位處高職的大人說,就算不為年輕人發聲,也不要落井下石。
事實上,政治新一代注重行動力,加上網絡科技的幫助,更容易聯繫組織,比起上一代,更可多渠道接受資訊,也有更多平台表達自己訴求及爭取認同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們或許在成人眼中是初生之犢、想得太過理想、不顧實際,但正正是年輕的心及清晰的訴求,令不少港人在這場佔領中有所覺醒。
佔中發展至今,不少學者及群眾運動的重量級人馬走出來,多次勸退,擔心學生的付出會否達到成果。曾被視為轉機的談話,未曾開始已完結,對於如何走下去,大家固然擔心,局勢難料,但就算結果如何,新一代政治醒覺,也將會令香港此後有所不同。
這不只是一、兩年,而是更長遠的改變。今天,他們只有十來廿歲,走過這紛亂的日子,許多人都得到了重要的經驗,政治上,他們已明確回應內心對要求更多民主的意向,將採取更多直接行動作為爭取手法,是可以預見的。
醒覺不會逆轉 港府要認真回應
年輕新一代的政治醒覺,不會逆轉,他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未來的香港如何走,少不了他們的份兒。港府要認真思考如何回應他們的訴求,正如《金融時報》所指,印象中的香港,生意大過政治,金錢大過意識形態,這已一去不復返,香港未來將在政治動盪中度過。
香港回歸17年誰富了誰窮了
香港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之一,而這種情況正在惡化。對於許多學生示威者來說,難以找到高薪工作是令他們感到挫敗的原因之一。
香港理工大學文化與交流專業的學生示威者鐘睿昕稱,老一代如果不退下來,年輕人沒辦法找到好的位置。學生感到難以出頭。遊行是發出不同聲音的一種方式。
香港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稱,過去17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每年僅增長了1%,目前為每年198,000港元。考慮到通脹因素,大學畢業生的實際薪資其實下降了。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表示,由於租金和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很多學生如果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回家吃住就很難度日。
隨著香港和跨國企業加強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很多高級職位已轉移到大陸。來自大陸的競爭者也成為本地人的競爭對手。很多香港人感到,擴大與大陸經濟交流的成果並未滲透至工薪階層,而是造福了私房屋主、針對大陸客人的零售商等人群。
從事低技能工作的工薪階層居民們大都沒有上街抗議。很多老一代的香港居民因擔心社會陷入混亂,並不支持佔領中環。還有很多底層人民擔心不工作就無法生存。當上周示威者阻止一位清潔女工進入政府大樓時,這位清潔工因擔心失去一天的收入而哭了起來。
香港政府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以來,酒店和餐廳從業人員的名義薪酬總計增長了17%,低於消費者價格的漲幅。香港大學教授樑祖彬說,低技能工人沒有多少議價能力,因為香港經濟轉型使得很多低技能的人只能做低端服務業的工作,勞動力供應充足。
今天的香港比二三十年前更加繁榮,但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很多中產階級居民也感覺受到了擠壓。相比1997年回歸前,香港的基尼系數(收入和財富分配的一個度量指標)繼續擴大。如今,香港的收入差距比美國、英國和新加坡更大。
公務員情況比很多其他人狀況更好,今年加薪4%到6%,但他們也對薪水減少、養老金、教育補助、住房補貼降低發出抱怨。大學教授的薪酬和福利也有所降低,子女留學補助等補貼已經沒有了。
與此同時,住房所有者們得到了益處。香港房價處於歷史高位,比1997年時的上一個峰值高出三分之一。香港的商舖租金已經全球最高水平。
富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福布斯的數據顯示,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財富規模從1997年的124億美元已經增加到目前的314億美元,他所控股的公司涉及從電力到房地產等多領域業務。
回歸後香港政府仍然很注重商界利益。香港不征收資本所得稅和遺產稅等,這些稅收機制在發達國家被用來均衡財富分配。經過激烈討論,香港政府一直到2010年才開始實施最低工資制。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Brain Fong稱,和被英國統治的時期相比,商界精英如今掌控的權利更大,因為他們有事直接找中央政府。
在香港,人們對北京和香港富豪之間的這種聯盟的看法是負面的。習近平和幾十名香港富翁在北京見面一周後,佔領中環示威活動大爆發,活動規模超過之前觀察人士的預計。
(本文作者顧蔚是《華爾街日報》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社運思潮與「自我膨脹」的新一代
香港教育制度引入了「通識教育」,卻取消了「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造成真空地討論時事,完全缺乏了理論邏輯訓練,將香港推向「無政府」狀態!是可悲的思潮下的犧牲品,包括政治一向沈默的社會大眾,眾多學生家長。點解香港會變成一個「陌生的香港」?
社運思潮不止香港獨有,我是唸社會學及身哲學出身的人,對社會思想,歷史觀念尤爲敏感,我印象是「佔中者」大部份是八十後及九十后,自從「擲蕉議員」將台灣暴力政治方式帶入香港議會後,輿論更偏幫一些「爲民請命」的人士,激烈抗爭政治的方式巳進入了香港社會了,因議會己「不莊嚴」了!沒有人出來維護或解釋議會爲何要「莊嚴」!正如沒有人去解釋社會為何要「和平」一樣,後設問題不理解,中國人搞政治往往只去「模仿」,年輕人投運動當中,輿論又不理性,又不根據事實去討論,「事實」(Fact)與「價值」(value)不去分清,念念相續,循環往復,年輕人「自我」膨脹,忘我而投入運動,「理想普選」可以救港的意識形態遍地開花,香港人從此沉淪!誰不歎息!
「和平」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如泛民政客近年不斷譏笑(mocking )中央的「和諧論」(consensus),中央要不斷「河蟹」(即統戰不同政見者),因爲任何社會均需要以「和平」爲基石,個人生命財產及權利才可得到保障,所以才有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任何組織均需要秩序,包括黑社會或仼何政治主張的社會,這是第一。「和平」是需要,不用爭議的。第二是「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 即個人「生而自由」(free to live),個人有天生權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發揮個人的才幹,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量」(unlimited)的,因人活在一社會下,在一國家主權及保護下,很多方面的自由是可以行使的,這種「承諾」(promise)是由一個國家的憲法保障的,也是「荘嚴」的,即不可侵犯的,和立法會、法院的地位一樣,「社會契約」的意思是,活在這社會下的個體,一生下來就黙然接受了這種認可、承諾,不然「犯法,」就要受「法律制裁)( legal sanction),個體之間要互相尊其他個體的自由,這是「契約」的一部份,太過份侵害別人的權利要被要求逐岀這社會。
憲法下是保障人是有「示威」及「遊行」的權利,但也不是「無限量」(unlimited)的,因無限制的示威、集會、遊行,若造成「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受損,(即大部分社會人士)巳感受到大眾利益受到侵害,小者可以民事訴訟(civil limitation), 大者可以令社會進入「無政府」(anachy),狀態,所以當中警察執法的問題,任何社會均要警察維持「和平」,警方用「催淚彈」去維持治安,政客們及輿論說成「鎮壓」,豈不是荒天下之大膠?人性自我自私無知如此,新一代豈不被寵到又在「自我膨脹」?
社運思潮其實也不是無是處,它至少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反映社會的不公,不滿,但過度習惯用「矛盾論」(conflict school)去顛倒黑白,新一代「分析架構」薄弱,與其説是「醒觉」,不如說是受人「鼓吹」吧!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回歸法治拒絕法律假期
註:本文原作者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佔中之爭須回歸法治,回歸「人身保護令」法治精神,拒絕「法律假期」,香港明天才會更好。
佔中支持者的口號
守護香港,拒絕沉淪。這是香港支持佔中團體的口號,在示威抗爭的現場特別顯眼。但諷刺地,這口號也是反對佔中團體完全認同的口號,在他們的眼裏,他們必須反制佔中的行動,才可以避免香港陷於沉淪。
這也顯示在一個被撕裂的香港,對壘的兩派,都有一個強烈的共識,要如何讓香港避免沉淪。他們對於政改的方案,可以有南轅北轍的立場,但他們中間的理性力量最後都會同意,不能讓香港內耗倒退,而必須找到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卻可以接受的方案。
當前越來越多人發現佔中「遍地開花」的荒謬,以損害普通民眾的利益為代價,也使主辦當局佔中團體承受民意的強大壓力——爭取民主不能先損害民眾自己,造成一種近乎無政府狀態,對法治造成嚴重的威脅。
這次佔中的一個插曲,被媒體所忽略,但其實蘊含巨大的法治意義。學民思潮領袖黃之鋒因為涉嫌衝擊政府建築物而被捕,不獲保釋,佔中派的幾名大律師提出「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要求高等法院的法官頒令放人,檢方雖然不斷抗告,提出理據,但法官判決認為必須放人,以保障基本人權。
這事件也顯示香港司法系統的獨立,不是行政系統可以左右,雖然警方內部對此恨得牙癢癢的,認為判決不合理。但法官的考慮,還是從人權的角度出發,彰顯了香港法治的權威。
但這樣的法治精神,如用來檢視當前野貓式佔領行動,就發現這是嚴重違法的事件,警方對於非法佔用道路的抗議團體,長期不採取取締行動,形同「法律假期」,對佔領區的居民和商戶,帶來痛苦的負面影響。
這也對香港的法治形象帶來重大的損害。以民主之名,就可以行違法之實,而公權力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是以政治干預法律。反對派踐踏法律在先,政府當局縱容在後,形成一個奇特的共犯結構。
即使以民主的原則來看,香港反佔中的民意還是佔多數。但如今支持佔中的少數派綁架了全社會,企圖癱瘓香港,不符合任何的國際標準,也不符合社會公正。
當然,香港政府的司馬昭之心,就是以退為進,想用民意來向佔中施壓,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既刺向反對派,也刺向法治精神,破壞了香港的法治形象。
這也顯示政治的失敗。當一個社會的主流力量,無法在廟堂上用理性與溫和的力量來解決紛爭,而是要訴諸街頭江湖的鬥爭,就是社會往下沉淪的開始。
在溫度一度高達三十三度的秋天,香港的政治並不是秋天的童話——它倒是像一個熱辣辣的山芋,讓政府當局與反對派都感到燙手,面對被撕裂的季節。一個家族內可以出現完全不同的聲音,有些人熱切支持佔中,有些人痛恨佔中,因而夫妻吵架,兄弟姐妹內訌,父子反目。這就有點像十幾年前的台灣,藍綠統獨割裂,造成了社會的分裂。
只有回歸法治,回歸「人身保護令」的法治精神,重視每個人的權利。拒絕政治權宜之計,拒絕「法律假期」,香港的明天才會更好。■
Asiaeditor@gmail.com
從香港到中國的民主夢
註:本文原作者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香港的佔中運動,會是怎樣的結局?它所提出的種種要求,從政制的改革,到要求梁振英下台、全港市民罷工罷市,都無法實現,變成了空洞的政治訴求。但一些支持者認為,那些在街頭播下的民主種子,總會有一天開花結果,改變香港的命運。
但越來越多香港人憂慮,這些在街頭播下的民主種子,最後會結成「港獨」的果實。民主的美意,卻收穫了分離主義的惡果,讓香港這個和平的城市,從此陷入深不可測的痛苦深淵。
儘管這次香港的佔中運動,從啟動那一刻開始,主辦者就很留意港獨政治符號的敏感性,一改近年香港示威遊行的習慣,不再被一些高舉港英旗幟和龍獅旗的團體綁架了整個運動,但是,當運動陷進了「持久戰」,在各大佔領區內,總會看到一些港獨標語,例如「Hong Kong is my country」, 而香港大學的學生報《學苑》也再次推出「香港民族論」。分離主義的論調,又再次在香港抗爭的天空飄蕩。
對十三億中國人來說,香港的民主化,本來是中國民主化的先鋒,為中國的政治改革帶來重要的示範作用,也帶來法治和憲政的靈感。但當香港的民主化過程沾染了分離主義的色彩,就會出現一種螺旋型下墜的惡性循環,陷入自我毀滅的陷阱。
陷阱其實就從那些狹義的本土化論述開始。說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將中國人與香港人對立起來,將中國大陸的一切和香港對立起來,就會進入一個坐井觀天的怪異世界。反共變成了反華,不僅和全球的中國人走向對立面,也等於切斷了自己的歷史臍帶,與自己的祖輩割裂。
香港人曾經在現代中國的發展史上,肩負了重大的角色。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對抗帝國主義強權的鎮壓,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一九四一年間,當日本軍隊兵臨城下、圍攻香港之際,香港不少中學生與大學生都參與香港保衛戰,當時在港大唸書的「內地生」張愛玲還參加醫療站的工作,香港人並沒有因為她的廣東話不標準而排斥她,說她是「蝗蟲」,而是大家緊密合作,不分省籍,為抗日而努力。
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學運,都和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保釣運動和中文合法化運動,都影響深遠。而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香港學生與媒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展示港人要為中國命運承擔的氣勢。
但如今香港新一代將自己的世界退縮,只談本土,不再關注神州大地。他們心中的中國就是黑暗貪腐與血腥,而看不到這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的中國,亟需全球的炎黃子孫投身改革的洪流。香港青年不能跟隨著台獨的步伐,在本土化的名義下,陷進「去中國化」的逆流。
因而香港新一代的理想引擎,必須找回歷史的燃料,發現香港在現代中國的重要角色,了解孫中山、楊衢雲、梁啟超、蔡元培、許地山、蕭紅等人在這個城市所留下的足跡和智慧。香港人必須與中國大陸的新一代結合起來,不僅追尋香港的民主夢,也要追尋十三億人的中國民主夢——實現神州大地的民主、法治與人權。■
Asiaeditor@gmail.com
不丹之旅(上):凡事有得有失
《Ben哥思路》筆者近日完成了一個期待已久的宗教及靈性旅程,目的地就是「不丹」,
一個以提倡「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代替國內生產總值(GDP)聞名於世的淳樸小國。
被認為是「人間樂土」(Land of Happiness)的不丹,在梵語中意為「
西藏的邊陲」,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全國皆在海拔2000米之上,人
口只有約70萬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
*環境優美恬靜,積澱藏傳佛教*
影星劉嘉玲及梁朝偉在當地舉行婚禮後,曾一度牽起不丹旅遊熱潮。但由於航機班次限制及
當地政府嚴格管理,不丹旅遊人數仍未見大幅增加。受惠於政府的政策維護,不丹的森林覆蓋率
72%,仍然保存優美恬靜的大自然環境,青蔥翠綠的山巒到處可見。
人口之中,約八成是信奉佛教,全國有2000多座古舊佛教寺廟和1000多座佛塔,令
人深深感受到當地濃烈的宗教氣息。由於歷史關係,不丹的建築物都深受西藏文化的影響,眼前
的不丹有很多地方都呈現西藏的縮影,從中,筆者領略到不丹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的積澱與延
續。
受到佛教慈悲平等的教理薰陶,人民普遍都很尊重生命及熱愛大自然。他們不會隨便宰殺動
物食用,山邊隨處可見牛馬在自由遊蕩。
*人人安於本分,政府寺廟共處*
為避免對大自然造成破壞,當地經濟仍大致保存農村自給自足的模式,就算主要行業如紡織
及繪畫等仍以手工藝為主,鮮見污染性的工廠。政府利用天賦豐富的水力資源來發電,供應給鄰
國印度,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由於經濟不算很發達,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大,自然無需攀
比,便能安於本份,樂在其中。
皇室成員(政治領導者)及法王(宗教領袖)都能恰當地擔負其應有的角色,為社會帶來和
諧及平衡。他們都經常無私奉獻,參與社會不同的公益事務,表現出強大的親和力,深受人民的
愛戴。很多著名的「宗」Dzong(宗教堡壘),都是政府部門及僧侶寺廟共處的建築物,也
是不丹傳統特色之一。《凱基證券董事及研究部主管 鄺民彬》
選擇快樂
註:本文原作者鑽石媒人mei ling
最近受無線電視的邀請到節目《讀上癮》上分享一本我最喜歡的書。我選了Samuel Johnson的《雷塞拉斯,阿比西尼國王子傳》,此書又被稱為「生活選擇」。為何選中它?此書確實令我著迷,因為在二百年後的今天, 大部分人的行徑依舊跟書中的雷塞拉斯一樣。
Samuel Johnson (1709年 – 1784年)曾當過13個月的牛津大學學生,後來因負擔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不過,人們會稱他為Dr. Johnson,因為他在英國文學上的偉大貢獻獲牛津大學承認,並授予博士頭銜。Boswell形容他為「唯一真正的文學評論家」。Dr. Johnson不只如此,他是個出色的詩人、散文家、傳記作家、編輯及詞典編纂者。他於1775年編纂的《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為現代英語帶來深遠的影響,至今被譽為「其中一項舉世知名的學術研究」。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此書成為最可靠的字典,直至牛津字典於150年後出現才被超越。
阿比西尼國在小說中是位於埃塞俄比亞的「快樂谷」。當地氣候宜人,鳥聲悠揚,天空湛藍,水果鮮甜,鮮花又朵朵盛放……在這個完美國度,美麗、安逸及愉悅簇擁著王子雷塞拉斯,可是他卻不知情由地感到不快樂。在來自外地的智者影響下,他決定「逃離」身處的完美王國,尋找一個更完美、更值得欣賞,能使他更快樂的「生活選擇」。離開護蔭是個不易的決定,但他最終下定決心,攜同他的智囊、姊姊及她的僕人出發。
故事基本上記述了雷塞拉斯的整個尋找快樂之旅。他在旅途中遇上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老有幼,有已婚的有未婚的,有孩子的也有不育的。由墜落者到謙謙君子,由學識之士到老粗,由城市人到鄉村農夫,由忠誠者到不忠者……他曾與腰纏萬貫的巨擘進餐,又曾與貧苦大眾一起進食,但他卻找不到一個完全快樂的人。「在生活的每一處,逆來順受佔絕大部分,享受佔非常少。」他總結。
他的姊姊與她的僕人感情深厚。當僕人被阿拉伯的土匪擄去,姊姊悲痛莫名。看到困於哀傷陰霾下的姊姊,他明白到愛的反面擁有令人難以承受的影響力。如果這就是從愛中享受快樂的代價,拒愛是否一個更輕鬆的選擇?故事的結尾,雷塞拉斯回到他的快樂谷。幻想破滅,他沒有變得更滿足,只是無奈地接受。因為快樂對他而言是虛無縹緲,又難以觸及的。
雷塞拉斯的快樂概念有根本性的缺憾,這是故事帶出的寓意。他認為揀選「生活選擇」就如在架上取物一樣,到手後便從此快樂地生活下去。事實上,快樂不是在某處或任何一個地方可找到的實物,快樂就在其本身。
當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並在較你貧乏的人面前,展現足夠的包容與慈愛,你將在平和中自處。就是這種深層、內在的滿足感建立出正面的態度,讓你邁步走過所有逆境,這就是快樂。
(按:中文內容乃翻譯及撮寫版本)
不丹之旅(下):適度平衡取捨
《Ben哥思路》不丹之旅全程最令筆者讚嘆的,是位於海拔3120米,高出帕羅峽谷
900米,屹立於懸崖峭壁之上的「虎穴寺」(Tiger Nest Monastery)
。其氣勢攝人,相傳是蓮花生大師降魔伏妖的地方。
若在其他國家,相信當地政府已建設吊車以方便遊客參觀,並圖開拓財源。但不丹政府並沒
有這樣做,遊客如要參觀那麼神聖的地方,只能坐馬或依賴手杖徙步登山。其實,這也是對探訪
者誠意的一種考驗。
*西方價值漸滲透,吸引年青一代*
不丹奉行均衡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地方發展較落後,除市中心外,當地的衛生條件並
沒有如想像般差,可能是人口稀少的好處。
由於不丹仍在發展中,道路建設仍相對落後,加上崎嶇不平的山地,所以旅客要忍受相對顛
簸勞累的車程。食物味道偏向辣,而烹調方法也較單調,習慣多樣變化的遊客,未必能適應。
雖然眼前的樂土仍令人嚮往,但隨著時代的前進,不丹也面對難以抵擋的潮流挑戰。互聯網
及WiFi的普及,外國的文化及價值觀念也不斷滲透,影響原有淳樸的民風。人民尤其是年青
一代開始愈來愈被西方物質消費主義所吸引。
*幸福方程式:和諧、知足、感恩*
在整個旅程中,面對恬靜淳樸的環境,筆者也不斷在思考及反省人的生命意義及與大自然的
關係。不丹這個相對落後的小國,證明收入與幸福無必然的關係。那些不斷追求發展,尋求財富
增長的國家及個人,忽視了大自然及個人健康的維護,反而付出沉重及難以彌補的代價。
從短短7日的行程中,筆者初步歸納出不丹的幸福方程式,包括和諧自由的社會環境、人民
生活穩定、安居樂業、簡樸的民風、不過份追求物欲滿足、安於本份、知足感恩及熱心奉獻、尊
重大自然及一切生命、虔誠的宗教信仰及豐富的靈性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較容易達致人與
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及平安,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Authentic Happiness)。
《凱基證券董事及研究部主管 鄺民彬》
900米,屹立於懸崖峭壁之上的「虎穴寺」(Tiger Nest Monastery)
。其氣勢攝人,相傳是蓮花生大師降魔伏妖的地方。
若在其他國家,相信當地政府已建設吊車以方便遊客參觀,並圖開拓財源。但不丹政府並沒
有這樣做,遊客如要參觀那麼神聖的地方,只能坐馬或依賴手杖徙步登山。其實,這也是對探訪
者誠意的一種考驗。
*西方價值漸滲透,吸引年青一代*
不丹奉行均衡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地方發展較落後,除市中心外,當地的衛生條件並
沒有如想像般差,可能是人口稀少的好處。
由於不丹仍在發展中,道路建設仍相對落後,加上崎嶇不平的山地,所以旅客要忍受相對顛
簸勞累的車程。食物味道偏向辣,而烹調方法也較單調,習慣多樣變化的遊客,未必能適應。
雖然眼前的樂土仍令人嚮往,但隨著時代的前進,不丹也面對難以抵擋的潮流挑戰。互聯網
及WiFi的普及,外國的文化及價值觀念也不斷滲透,影響原有淳樸的民風。人民尤其是年青
一代開始愈來愈被西方物質消費主義所吸引。
*幸福方程式:和諧、知足、感恩*
在整個旅程中,面對恬靜淳樸的環境,筆者也不斷在思考及反省人的生命意義及與大自然的
關係。不丹這個相對落後的小國,證明收入與幸福無必然的關係。那些不斷追求發展,尋求財富
增長的國家及個人,忽視了大自然及個人健康的維護,反而付出沉重及難以彌補的代價。
從短短7日的行程中,筆者初步歸納出不丹的幸福方程式,包括和諧自由的社會環境、人民
生活穩定、安居樂業、簡樸的民風、不過份追求物欲滿足、安於本份、知足感恩及熱心奉獻、尊
重大自然及一切生命、虔誠的宗教信仰及豐富的靈性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較容易達致人與
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及平安,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Authentic Happiness)。
《凱基證券董事及研究部主管 鄺民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