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創巴仁波切:「我」的發展
普賢行願品的秘密
片皮式割早期癌瘤 免切腸胃
,091
|
|
飲食習慣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的上消化道癌症關係密切,專家指,常吃熱食、熱飲如功夫茶等可增加食道癌風險,嗜吃高鹽及醃製食物則易患胃癌,傳統治療要切除部份甚至整個器官保命。中文大學引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帶刀的內窺鏡進入器官,以「片皮」方式除去早期腫瘤,毋須切除患者的器官,治療效果理想。
本港的上消化道癌症以胃癌為主,中大外科學系教授趙偉仁表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於2004年由日本引入香港,醫管局其後成立工作組將手術擴展至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外,現時全港有10間公立醫院的醫生可掌握此技術。趙指,手術適合早期癌症患者,方法是將內視鏡連同手術刀經口部插入胃、腸等,再將生長在黏膜層的癌細胞切除,毋須切除器官,能保留器官原有功能,對病人生活影響減低;若腫瘤細於2厘米,則可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處理。
本港的上消化道癌症以胃癌為主,中大外科學系教授趙偉仁表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於2004年由日本引入香港,醫管局其後成立工作組將手術擴展至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外,現時全港有10間公立醫院的醫生可掌握此技術。趙指,手術適合早期癌症患者,方法是將內視鏡連同手術刀經口部插入胃、腸等,再將生長在黏膜層的癌細胞切除,毋須切除器官,能保留器官原有功能,對病人生活影響減低;若腫瘤細於2厘米,則可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處理。
78%能根治
工作組分析2010至2013年間,各醫院進行了153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及34宗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個案,涉及168名患者,病人平均年齡61.9歲,病灶(器官受致病因子作用而引起病變的部位)平均大小為2.6厘米,78%能達至根治性切除,9%有局部復發,15%因殘留癌細胞而復發。趙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主要在胃部進行,其餘包括食道及十二指腸,4.3%病人手術中有穿孔,3.2%人有出血,大部份能即時處理,但有一個案因流血不止要轉做開腹手術。
趙指,與其他國家比較,本港病人術後狀況理想,兩年存活期達90.6%,無病人因為本身的癌症死亡。不過,手術只適用於早期癌症患者,即腫瘤長於黏膜層,因為黏膜下層腫瘤有15%機率轉移淋巴腺,即術後化驗發現已擴散,病人要再接受傳統開腹手術將器官切除。
本港近年引入窄頻內視胃鏡,配合放大內視鏡的使用,能更準確發現早期病變患者。但趙提醒,上消化道癌症早期病徵不明顯,不少人發現時已屆晚期,建議高危人士如有家族史要特別留意,40歲以上人士應進行胃鏡檢查。另經常飲滾燙功夫茶、又煙又酒人士均為食道癌高危因素,長期進食高鹽、醃製食物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高危因素,市民要留意。
趙指,與其他國家比較,本港病人術後狀況理想,兩年存活期達90.6%,無病人因為本身的癌症死亡。不過,手術只適用於早期癌症患者,即腫瘤長於黏膜層,因為黏膜下層腫瘤有15%機率轉移淋巴腺,即術後化驗發現已擴散,病人要再接受傳統開腹手術將器官切除。
本港近年引入窄頻內視胃鏡,配合放大內視鏡的使用,能更準確發現早期病變患者。但趙提醒,上消化道癌症早期病徵不明顯,不少人發現時已屆晚期,建議高危人士如有家族史要特別留意,40歲以上人士應進行胃鏡檢查。另經常飲滾燙功夫茶、又煙又酒人士均為食道癌高危因素,長期進食高鹽、醃製食物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高危因素,市民要留意。
請假陪女兒溫書被拒 港媽想辭職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學童要面對考試壓力,不少家長也一同備戰!有網民引述港媽朋友指,打算請假陪讀小三的女兒溫書,準備考試,但被老闆拒絕,港媽因此考慮辭職。社工建議,家長可在重要考試前才請假陪讀,若慣性陪讀,或影響孩子獨立。
學童要面對考試壓力,不少家長也一同備戰!有網民引述港媽朋友指,打算請假陪讀小三的女兒溫書,準備考試,但被老闆拒絕,港媽因此考慮辭職。社工建議,家長可在重要考試前才請假陪讀,若慣性陪讀,或影響孩子獨立。
早前有網民指,朋友的女兒讀小三,因考試在即,朋友想請假五天陪孩子溫書,但遭僱主拒絕,該港媽因此考慮「劈炮」。有網民稱,「而家個個家長都幫手溫書,如果冇,成績一定比下去」;亦有人鼓勵該港媽若無經濟壓力,不妨轉做全職媽媽。但亦有人表示不解,認為溫書是子女的責任,若要父母請假陪讀,孩子的自學能力會減低。
母親:家人督促有成效
任職公關的王太指,女兒讀小學時每次英文考試前,她都會請假一天陪女兒溫習,其他科目則由外婆幫忙陪伴溫習;若公事太忙,則由丈夫請假陪讀。她認為家人的督促也有成效,女兒在小學階段,成績一直在全級名列前茅:「我請假陪她溫書能培養到女兒溫書方法及習慣,自她升上中學,已學會自己溫習。」
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陳鳳雯指,家長請假陪子女溫習,亦能給予精神鼓勵,及方便照顧他們在考試期間的起居飲食。但她坦言,這樣或會變成「一人考試、全家考試」,或令小朋友難學會獨立,若家長因此辭職或被辭退,更可能帶來經濟問題。
社工:慣性陪讀非好事
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社工梁翠雲認為,在呈分試等較重要的考試前,或子女低年班時請假陪讀可理解,但每次都陪讀就不理想,「這樣很難培養子女的自學能力,亦可能令他們覺得溫習是媽媽的責任,考得不好亦會歸咎媽媽溫得不好;若家長太緊張,壓力也會轉移到子女身上。」
她建議,家長應預早為子女制定溫習時間表,不要在考試前才衝刺,亦可讓子女嘗試自己制定溫習計劃。在職爸媽可將子女平時經常做錯的題目收錄成工作紙,讓他們在家重做。若擔心父母不在家子女便不溫書,甚至打機,可在電腦設密碼,與子女協定使用電腦的時間。
人力資源:僱主應考慮家庭友善
ExcelNet卓越人力資源管理顧問行政總裁梁美儀指,現時競爭大,難免出現在職家長請假陪讀的情況。「辦公室工作彈性大,較易安排人手,但零售等前綫工作則難請假。員工應體諒公司需要一定人手維持運作;僱主亦應盡可能作出家庭友善措施。」
她建議,僱主應有預見能力,及早與員工協調放假安排,若公司有多個在職家長需在子女考試期間請假,僱主可以先到先得形式安排,或讓同事互相協調,例如輪流放一兩日假。她又提醒,在職媽媽要處理好辦公室政治,例如若平日常遲到早退,請假時可能會有閒言,另外,應及早與同事溝通好請假期間的工作安排。
- 更多晴報內容,請登入網站www.skypost.hk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無千三萬,退唔到休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這是一個很典型眾生凡夫對生命「恐懼」一種伸延!我們下個小時會不會仍有呼吸也不知,這叫做「無常」,「無常當然是苦」,伸延恐懼更是無限苦,即自困在地獄之中!放下恐𢣷,尋找「佛法」,認識「佛法」才是解脫之道,而不是併命買「退休保險」!
百物騰貴,需周詳計劃才可安享晚年。調查發現,本港中產認為需逾1,300萬元才能安享退休生活,較兩年前高21%;48%指醫療開支為最大憂慮。有學者估計,退休應預留最少500萬元資產,並應及早購買醫保,減少日後開支。
今年50歲的Amy,育有16歲和20歲兒子,現時無物業,估計需一間樓房加1,000萬元資金才足夠退休;又指醫療開支是她最大憂慮,因擔心開支日增,更需負擔父母醫療費。
Amy指原打算55歲時退休,但憂慮通脹等因素,或要延遲。
港中產人士 月均只儲九千五
友邦保險今年二至三月,調查2,500名內地、本港、南韓和台灣中產人士。港人佔500人,年齡25至50歲或以上,當中165人是25至34歲。調查發現,港人認為需172萬美元(約1,333萬港元)才可安享退休生活,較兩年前調查約1,100萬港元高21%。但他們表示,每月平均只儲蓄9,553港元。
中產最憂慮的生活成本為醫療開支,佔48%,其次為房屋及退休儲蓄,分別佔41%和37%。
供養父母子女開支 多過中台韓
本港中產開支多,供養父母或配偶父母,每月平均6,119元,高於區內平均463美元(約3,590港元);而子女教育平均花費4,173港元,亦高於區內平均451美元(約3,496港元),兩項開支均為四地之冠,更有55%家長,早於子女一歲前便儲蓄教育開支。
此外,52%中產無退休計劃,49%憂慮儲蓄不足支持退休生活;而八、九十後中產之中,更有62%憂慮儲蓄難以支持退休。
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倘1,000萬元資產,以投資回報5%計算,每年逾50萬回報,應足以安享退休生活;倘資金不足,可用安老按揭或二按,再利用資金投資;若沒有物業,應難達1,000萬目標。他估計最少應預留500萬資產作退休金,並趁年輕購醫療保險,以應付因人口老化而遞增的醫療開支。
百物騰貴,需周詳計劃才可安享晚年。調查發現,本港中產認為需逾1,300萬元才能安享退休生活,較兩年前高21%;48%指醫療開支為最大憂慮。有學者估計,退休應預留最少500萬元資產,並應及早購買醫保,減少日後開支。
年年做天灸日日身體健
天氣越來越熱,好快就到「夏至」,夏天的真正來臨意味著我們要忍受高溫酷熱的煎熬,但同時,大自然亦給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會來做身體保健,那就是:天灸。
天灸是天灸療法的簡稱,它是一種傳統中醫外治療法,該療法通過精選對皮膚有較強刺激作用的中藥打粉調膏,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藉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以達到激發經絡、調整氣血的作用,既可以醫病,更可以通過溫補陽氣來強身健體。天灸療法常用的藥物包括白芥子、細辛、延胡、生薑等,而天灸根據治療時間又可分為夏天最熱時節做的三伏天灸和冬天最冷時節做的三九天灸。
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頸肩腰腿等關節疼痛、胃腸不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都是常見病,寒邪,往往就是導致這些疾病的重要病因。所謂「寒者熱之」,對付這些寒邪就要用到辛溫的方法來驅散寒邪,天灸採用辛、溫、熱性的中藥粉末調膏,敷貼於穴位或患處,藉助藥物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作用,利用皮膚對於中藥成分的滲透吸收,達到益肺、健脾、補腎,驅散寒邪、養生健體的作用。
除了治療作用,天灸療法還具有保健作用。生活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有時好無奈,節奏快、壓力大、凍飲多、運動少、夜晚不能早睡》朝早不願早起、屋外時時汗流浹背、室內處處冷氣逼人,所有這些極易損傷身體內非常寶貴的陽氣,令到我們經常處於無精打采、疲倦無力、茶飯不香、手腳冰涼、情緒低落、夜不能寐等亞健康狀態,天灸可以藉助中藥的溫熱作用,調補陽氣,益肺補腎,重新振奮體內陽氣,達至健康狀態。
天灸療法的起效速度因人而異,部分人敷貼後很快就有效果,有些人卻要天灸一兩年後才開始慢慢見到成效,多數研究結果顯示,以三年為一療程進行天灸治療效果會比較理想。天灸療法雖好,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發燒患者、孕婦、惡性腫瘤患者、肺結核活動期患者、肝、腎及造血系統等疾病患者、皮膚對藥物或膠布特別敏感者,天灸療法並不適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楊君軍博士
人物 — 鄧景輝X鄭敬基X曾航生X鄭啟泰 四個港佬「齋嗡」那些年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四位香港土生土長的60後包括鄭敬基、曾航生、鄧景輝及鄭啟泰聚首一堂,合演舞台劇《齋嗡冇秘笈‧我們的集體回憶‧香港組曲2015》。男人幫不談風花雪月,卻齋嗡那些年集體回憶,從母親的豉油雞到夜總會的所見所聞,將成長故事透過舞台詮釋,寄語年輕人要肯搏肯捱,延續香港人的大時代!
輝:鄧景輝 生:曾航生 基:鄭敬基 泰:鄭啟泰
你們覺得甚麼是集體回憶?
輝:我成長的年代,所有父母為了養大小朋友都要打幾份工,這就是香港人的拼搏精神。自己最懷念是以前回家吃飯母親煮的豉油雞,滿滿溫情的味道。雖然現今的小朋友倚賴外傭,待他們長大後,一手湊大自己的外傭也是珍貴的回憶片段,但,其實,每個人也有自己心目中的豉油雞。
基:我的回憶就是七、八十年代,當年會用錄音帶錄製電台播出的新歌,之後拿回學校賣給同學幫補使費,歌曲的組合更是獨一無二,如果買家是老友就會用貴價錄音帶,由十元到數十元不等。當時錄歌會計盡錄音帶全長是60分鐘還是90分鐘,現在回想都幾有趣,亦影響我之後任職唱片騎師,計算時間好精準。
舊思維非老套
近年不少年輕人被嘲是少爺兵,可有秘笈令他們改變心態?
生:我們那一代的年輕人甚麼都要靠自己,雖然貧乏但過得開心,聽聽收音機、睇卡通或玩公仔紙已經好滿足。現在年輕人物質太豐富,人心疏離,身邊有富裕朋友與兒子平日多以短訊聯繫,小朋友欠缺溝通有少少自閉,我希望今次用音樂令下一代明白舊有思維也非老套,有一幕和鄭敬基就是用歌曲帶出現今年輕人的問題,從舊式電話到今日的智能手機,讓觀眾反思社會進步是好是壞?
基:我會唱貓王、溫拿、太極等歌手及組合的歌曲,負責串連整個音樂劇,曾航生就唱羅文、伍衛國等人經典劇集主題曲,我們除了唱歌,也會跳舞,讓觀眾懷緬過去及重拾回憶,亦希望年輕人有自己的思維,每場有500位觀眾,今次演六場就影響到3,000人。
夜總會當年情
你們做過甚麼職業最過癮、最有香港情懷?
泰:劇中有一Part我扮演夜總會客人,其實我在80年代中在中國城、新杜老誌等夜總會任職兩年燈光控制員,每月有$2,000收入,當時已算好好。第一日就見到徐小鳳登台,亦見過不少達官貴人。之後夜總會流行KTV,公司安排我負責收票揀碟播歌,除了睇到時代的轉變,亦認識不少夾Band的年輕人,助我日後參加歌唱比賽。
撰文:Steven
攝影:梁細權
編輯:黃寶恩
設計:Alex
場地:六國酒店
- 更多晴報內容,請登入網站www.skypost.hk
如果懷疑親友患上精神病,但他拒絕睇醫生,怎麼辦?
1. 如果懷疑親友患上精神病,但他拒絕睇醫生,怎麼辦?
家人可先接觸區內的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由他們通過社區協助計劃,直接聯絡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科外展隊伍,登門造訪作出評估,有需要時,可將患者送院治理。如果這位懷疑有精神問題人士,本身有自殺或暴力傾向,家人應立即報警,直接送入急症室,由醫生診斷,必要時,轉介到精神病院。
如果患者情況好轉,或已有病悉感,就可接受社區治療,定期回到所屬的醫院或診所覆診。家人亦可向熟悉的家庭醫生求助。現時,不少社區內的家庭醫生,都曾接受過相關的訓練。家人應保持冷靜,也不必與患者有正面衝突,以免刺激其病情。
如果患者情況好轉,或已有病悉感,就可接受社區治療,定期回到所屬的醫院或診所覆診。家人亦可向熟悉的家庭醫生求助。現時,不少社區內的家庭醫生,都曾接受過相關的訓練。家人應保持冷靜,也不必與患者有正面衝突,以免刺激其病情。
2. 如果親友患有精神病,但拒絕覆診,怎麼辦?
家人可直接致電主診醫生商討,必要時,主診醫生可要求精神科社康護士,或精神科外展隊伍,直接接觸患者,登門造訪,作出評估。
3. 甚麼情況下,精神病人才需要入院?
一般而言,如果患者出現嚴重徵狀,例如自殺傾向、暴力傾向、病情嚴重得家人不能照顧患者、又或病人拒絕進食或飲水,有機會危及性命,患者必須入院進行治療。
精神科醫生盡量希望病人在社區內接受治療,改善病情,令患者康復後,較容易融入社會。
4. 精神病人的平均壽命,跟普通人一樣嗎?
有研究顯示,精神病人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短10至25年,致死原因主要是自殺、冠心病、代謝綜合症、或糖尿病。許多患者因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進食肥膩食物,缺少運動,縮短壽命。另外,亦有研究顯示,定時食藥的精神病患者,比沒有食藥的壽命較長。
上述資料只作參考之用,一切均以醫生臨床診斷為準。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drwklee2@gmail.com
頁碼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慢性病管理大作戰:愛吃的背後
不少人花一生的精力在減肥上,像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玩兒,有的是為健康,有的是為身形,但有時候是為了填補背後的缺失。記得兩年前,一位想減肥的人士希望透過催眠治療幫助減磅,他曾成功過減去30磅,但最終又回復磅數。
與他傾談有關飲食的習慣,於認知層面上,他確實知道甚麼該吃,甚麼不該吃,應做多少運動。食多少,做多少,他能心算出來。但問題在於當第一次忍不住口及忍不住手,食多了或懶惰了,他便會放棄,同時會加倍地食及不去運動。
他用追着吃去形容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好像充塞了心上,但當塞滿了,心內又另一份強烈的內疚感覺出現。於是在他多次的減肥過程中,這些感受不斷地出現。在輔導環節中,與他傾談這份感覺,他發現「翳住」的感受以往已出現,特別是當他失意、不快樂、空虛、失望時,這份感受就不期然走出來,他就會不斷食,為的是充塞這份感受,可惜塞滿後,又內疚自己吃得太多。
過程中,發現過份的感覺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從小就胖,從其他人口中只有批評他外形的說話,更沒有人願與他作伴,加上母親於中學時因病離世,這個孤單的心一直需要填補,而食就好像是一種填補方法,使他有一刻的滿足。過程中,透過催眠讓他明白心中真正的需要,並將以往經歷裏埋藏的失望放走,他感受到「翳住」的感覺輕了,終可以控制一包薯片分幾次食。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社工暨催眠治療師黎詠雅
網頁:http://www.hkwellness.org
與他傾談有關飲食的習慣,於認知層面上,他確實知道甚麼該吃,甚麼不該吃,應做多少運動。食多少,做多少,他能心算出來。但問題在於當第一次忍不住口及忍不住手,食多了或懶惰了,他便會放棄,同時會加倍地食及不去運動。
他用追着吃去形容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好像充塞了心上,但當塞滿了,心內又另一份強烈的內疚感覺出現。於是在他多次的減肥過程中,這些感受不斷地出現。在輔導環節中,與他傾談這份感覺,他發現「翳住」的感受以往已出現,特別是當他失意、不快樂、空虛、失望時,這份感受就不期然走出來,他就會不斷食,為的是充塞這份感受,可惜塞滿後,又內疚自己吃得太多。
過程中,發現過份的感覺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從小就胖,從其他人口中只有批評他外形的說話,更沒有人願與他作伴,加上母親於中學時因病離世,這個孤單的心一直需要填補,而食就好像是一種填補方法,使他有一刻的滿足。過程中,透過催眠讓他明白心中真正的需要,並將以往經歷裏埋藏的失望放走,他感受到「翳住」的感覺輕了,終可以控制一包薯片分幾次食。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社工暨催眠治療師黎詠雅
網頁:http://www.hkwellness.org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經濟差失自信 日「處男學校」興起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日本愈來愈多中年男子保持處男之身,甚至有人到了四十多歲仍未有性經驗。有鑑於這個社會趨勢,非牟利組織竟然開設「處男學校」,以裸女寫生等課程協助學員了解女人。
日本愈來愈多中年男子保持處男之身,甚至有人到了四十多歲仍未有性經驗。有鑑於這個社會趨勢,非牟利組織竟然開設「處男學校」,以裸女寫生等課程協助學員了解女人。
四十一歲的酒井隆擁有一份好工作和迷人微笑,同時也是一名健康的異性戀者,但他從未有過性經驗。他甚至從未與任何女性發展過感情關係,透露自己對於交女朋友毫無頭緒。他說:「我從沒交過女朋友。從來沒有過。我並非對此不感興趣,我喜愛女性,但我始終找不到正確方向。」
這或許聽起來像是荷里活喜劇題材,但完全不同於男星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二○○五年主演的電影《男人四十戇居居》(The 40-Year-Old Virgin)當中描繪的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主角。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二○一○年的調查發現,日本約四分之一未婚男子到了三十多歲仍是處男。這跟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脗合,一名婚介專家指出,經濟不振對日本男子的打擊很大,令更多男子致力找一份安穩的全職工作。她說:「許多男子似乎在失去經濟能力後失去信心。」調查顯示十八至十九歲的日本人當中,有六成八說自己無性經驗。
成立非牟利組織「White Hands」協助嚴重殘障人士解決性需要問題的坂爪真吾表示,日本到處都可見到性感宣傳品,包括電視、漫畫及街頭,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卻絕少認真談論性問題,而且無處可學習性知識及如何與異性建立浪漫關係。他成立了「處男學校」,輔導正常男子如何找尋伴侶及如何建立關係。
酒井隆參加了「處男學校」,課程包括在裸女寫生班描繪裸女,協助學員了解女人的身體結構。他說:「我去年秋季首次描繪裸女,驚為天人,我認識到女人有不同的乳房和陰部外形。」
酒井隆表示他在「處男學校」學到的東西有用,但不知可否脫離王老五行列找到另一半。不過,他認為毋須悲觀,畢竟繼續做處男亦無傷.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爭拗供樓開支 未來姑嫂心不和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一個安樂窩可令人歡喜亦可令人愁,有網民訴說因供樓引發家庭爭拗。事主指兄長一向負責供樓,估計父母日後會將物業歸兄長,她作為妹妹則負責畀家用,但準大嫂卻要求她攤分供樓開支,令她不滿。社工指家庭開支難勻分,家人應互讓互諒。
一個安樂窩可令人歡喜亦可令人愁,有網民訴說因供樓引發家庭爭拗。事主指兄長一向負責供樓,估計父母日後會將物業歸兄長,她作為妹妹則負責畀家用,但準大嫂卻要求她攤分供樓開支,令她不滿。社工指家庭開支難勻分,家人應互讓互諒。
有網民指,父親生前留下一間未供完的物業,其父過身後一直由哥哥供樓,她給母親家用的金額,約為哥哥供樓的四分一。但近日哥哥女友提出,二人需儲錢結婚及另外置業,要求她承擔一半供樓責任。事主直言因此「唔鐘鍾意未來阿嫂」。她認為母親為人傳統,物業應會留給哥哥,若要她出一半錢供樓,應在物業加名,哥哥也要分擔一半家用。
家庭新成員加入 易生爭拗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社工黃超文表示,當兄弟姊妹談婚論嫁、有新家庭成員參與原生家庭事務時,就有機會引發類似爭拗。
他認為,妹妹應考慮支付的家用,是否足夠其生活開支及供養母親的責任,哥哥亦應考慮妹妹的收入能否承擔一半供樓開支。「家人之間很難用純經濟角度分配家庭開支,否則可能會引發沒完沒了的爭拗,建議要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
家人生糾紛 或源於關係欠佳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岑綺晴說,兄弟姊妹間出現錢銀糾紛,很可能源於他們的關係不佳,「除了供樓,父母退休後由誰照顧、免稅額如何分配等,都可能引發糾紛。」
岑指,一家人間在家庭開支上應坦白:「例如若哥哥剛剛生小朋友,父母讓他交少點家用,但卻故意對妹妹隱瞞;若妹妹發現,更會覺得父母偏心。」
她建議,一家人可開家庭會議商討如何分配開支,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經歷較大的人生轉變時,例如結婚生子、父母退休、家人患病等,可將各自的困難、能力及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期望,坦白說出來,有助協調家庭開支分配,亦能令家人間更了解及肯定對方的角色。
社工:勿讓問題持續發酵
不少人仍有「家醜不外傳」的傳統思想,黃超文指,隨着兄弟姊妹各自成家,家人之間或各有各的生活,即使出現爭拗,亦未必會積極解決,最終可能會影響關係,造成遺憾。
岑綺晴指,不應因為覺得爭拗是小事便忽略,「例如有些家庭因母親節聚餐如何夾錢而起爭拗,他們可能覺得『忍得就忍』,但母親節年年都有,若任由這種情況持續發酵,可能遇到較大金額的問題時爆發,令家庭關係惡化。」她建議,如爭拗持續、令彼此覺得不開心,甚至出現暴力情況,應及早尋求家事調解,或向社工求助。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提防「四十肘」
四十歲左右,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也是人們為家庭事業奔波的大好年齡,但如果不注意勞逸結合,或者運動不合理,會損傷或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疾病。「四十肘」就是其中之一。
「四十肘」是通常所說的網球肘,中醫稱之為「肘勞」。好發於30歲到50歲這個年齡段,多見於從事旋轉前臂、屈伸肘關節和肘部長期受震盪的人員,如網球運動員、打字員、木工、鉗工等,長期織毛衣、切菜、抱小孩、搓麻將、用肘關節長時間挎袋行走,或者肘關節受風寒潮濕侵襲等均可引起。中醫認為勞損傷及筋脈,致瘀血內停,或者勞累汗出、營衛不固、寒濕侵襲肘部經絡,氣血阻滯不暢均可引起網球肘。
網球肘臨床表現為肘關節外側疼痛,用力握拳及做前臂旋轉動作時疼痛加劇,嚴重時疼痛可向肩部或前臂、手腕放射,握物無力,甚則不能提物、寫字。肘關節局部紅腫不明顯,雖疼痛但能正常活動,肘關節外側壓痛,在腕關節背伸時用手背加壓可引起疼痛加重。
網球肘為常見病,治療方法很多。臨床上,常用針刺運動療法治療本病,具體做法就是先根據患者的情況採用病因辨證和經絡辨證相結合進行取穴,常用陽明經為主,具體穴位為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三間、中渚、後溪、阿是穴等,在針刺的同時或之後在病人的上肢甚至肩胛部,採用揉法、滾法等手法進一步疏通經絡,並囑病人自行做肘部適當運動相配合。也可以用中藥內服或外敷進行治療,外敷藥物多選用羌活、獨活、透骨草、威靈仙、伸筋草、路路通、桃仁、紅花、當歸等,用水浸泡後再用微波爐加熱,在溫熱狀態下敷在肘部,溫度降低後可以用微波爐反覆加熱使用,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期間要注意溫度,避免燙傷,如果皮膚出現紅腫奇癢等立即停用。
引起網球肘的原因很多,根據具體的原因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對網球肘的治療和避免復發也很重要,並且針對患者其它疾病也要同時治療,如頸椎病、肩周的疾病對網球肘也有很大的影響。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周忠亮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