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修行路上不可或缺:善知识的八种相

修行路上不可或缺:善知识的八种相 


居士要亲近善知识,居士在学习佛法,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确的知见,求得解脱的方法。可是,佛法是出世解脱的法门,他是难思难议,不是我们世间人,世智聪明所可以理解的。所谓,欲知山前事,须问过来人。每个佛弟子在学佛的路上,都需要有善知识的引导,也所谓,名师出高徒。
因为有了好的善知识,使我们在解脱这条路上少走了很多冤枉路,不需要走错路、走弯路、绕远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走,站在已经开辟好的康庄大道上,善知识让我们在解脱、在成佛、在开悟上,有了真正的保障。
古人也有很多方面讲到良师益友的难得,学佛的居士去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在学佛这条路上是非常重要,这是一种绝对的利益。怎样才能称为善知识呢,经论上有很多解说,我们举《瑜伽师地论》提出的善知识有八种相:
第一,是住戒。所谓住戒,是说善知识他必然是持戒清净的,这是八种相貌第一个,要有戒律,必须住在戒律,不是说,我有一点戒律,那不行,必须住在戒律,以戒为化身,为法身。必须持戒得清净,这才是我们的善知识。
所以这个是《瑜伽师地论》讲。末法时期,以戒为师。佛也讲这个问题,特别是不光佛讲,祖师也讲。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这是中国近代的祖师之一。他就讲一个事,就是戒,没有讲任何法。就是说,我们末法修行必须靠戒律指引,如果有戒律清净的善知识,那我们就能够得到解脱。
所以说,持戒清净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也是一种绝对的利益,不可否认的,没有比他利益再大的。所以说,这是第一种相貌。
第二,是多闻。就是说,这个善知识对于佛法的经典,佛法的道理,思想非常通达,可以讲述很多正确的思想知见。就是说,这个善知识具备多闻,能讲述很多的经典、道理,不一定把经典背下来,就是善知识,他能把所有经典里面的正确知见、思想,能讲出来,能符合佛意,也叫通达。
一通一切通,不管你拿什么样的经典,看过、没看过,他都知道佛法讲的是什么,甚至你说个名,他也知道佛要讲什么,甚至你画个圈,他也知道佛要说什么,你拿三藏十二部来,他一部没看过,他也会知道佛要讲什么。
所以说,他通达,这叫真正的多闻,这是真正的善知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我们就采取能够掌握很多的经典,能背诵很多的经典,能说明白,这也是一种善知识。
但是,不管哪一种善知识,他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和知见,所讲的一切法都是无我,没有我,远离于我执和法执,这才行。如果虽然有了多闻,但讲的都是知见,这就错误了,这就是不应该的,他不算一个真正的善知识。
第三,是禅定。是说,善知识对于修习禅定,有其可行正确的一套经验和方法。你问他什么叫禅定,他说打坐,这就不行。禅定,应该行走坐卧都有禅定,你怎么做,他都能告诉你怎样来修禅定。所以,必须具备这样的禅定的知见和行为、行事。这才能作为一个善知识。
第四,哀愍。善知识对于一切众生都能平等给予哀愍、怜念,希望所有的众生皆能走向智慧、解脱之路。这个善知识,他有大慈悲心,有什么样的慈悲心,那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他不会对任何众生,说这个人不能成佛,或这个人如何如何,对谁都有一种慈悲心,这种慈悲心油然而生。不是说在哪我想一想,我怎么样慈悲呢,我得运作、想象,完了,找出点慈悲来,不是这样。
他看到每个众生,他都有一种慈悲,就想帮助他,甚至为他去舍掉生命,去供养他,帮他解除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不光是对人,对畜牲,对小虫子、飞蠕动都有慈悲心。
他不能说,这个虫子我看到了,这是个虫子,他对虫子和一个人是平等的。他不光尊重人,他同样尊重每一条虫子,对每个虫子都看成前生的父母,未来诸佛。这是我们要找的善知识第四个方面。
第五,无畏。善知识在大众面前,对于大众所不了解的事,能够无畏的宣讲,无畏的前往。这个善知识啊,不管对谁来讲,他没有畏惧。为什么没有畏惧,因为,他了解佛法的真相,尝到了佛法的喜悦,不是编造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是自己的体验。
所以说,他能无畏地讲,也叫狮子吼,不是喊得大声叫狮子吼,有的给解释啊,狮子吼像狮子那么叫唤。那坏了,那不行的。那可能他说话、不说话、一个动作都会施予无畏。
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鸽子就躲进佛的影子里。另外一个尊者就问佛,为什么鸽子在我的影子里它发抖,为什么在佛的影子里它就感到安全,不发抖。这就是慈悲的力量,慈悲心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对任何众生都是平等的。
第六,忍耐。甚至是能够忍受艰苦的挫折、侮辱,或者别人的歧视,或是种种的辛苦、艰劳等事情。他能忍受着艰苦的挫折,也就是失败,还有侮辱,或是别人的歧视。为什么,因为他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财富,我们看成了是挫折、侮辱和歧视,但善知识来看呢,这就是很难得的一种财富。
就像世间人发财一样,他感到满意或是欢喜,虽然不能完全生起大的欢喜,也会生起一种自在,而且,明白它的所在。特别是辛苦,他任何事情都不怕辛苦。为什么不怕辛苦,他永远是一种感激心,因为他永远感激众生给他的机会。所以说,这个人可以做我们的善知识。
第七,无倦。善知识在修行佛道,为众生谋福利之时,能够勇猛精进、不疲倦。在修行佛道上、为大众事情上,就是为佛法利益上,他永远不会疲倦,也是没有后悔心,永远的心,勇猛的精进。
因为,他已具备智慧。什么是他的智慧,他知道勇猛就是智慧,他有一种永远使不完的力气。他不会说我自己鼓励自己,我再走两天看看吧,明天再说吧,他不会这样的,他会一直走到底,生生世世他都不会改变的。所以说,这是第七个方面。
第八,善词。善知识对于宣达佛法,在语言上有善巧的辩才,能够巧妙地将佛法的道理宣说出来。这个很重要。像我就不具备这个,竟讲些土话,说话有时竟批评人多,没有善巧。所以说,真正的善知识得有善巧、会说,能令你很快的理解,这方面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八个方面,这是我们对一个善知识的要求,来这样选择。但主要的还是持戒。一个是持戒清净,一个正知见,这两种是我们修行的保证。因为持戒清净是保证我们修行的基础,不会污染或破坏。知见清净是正确的引导我们前往正确方向的依靠,虽然有八条,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供养佛塔”得几种清净

“供养佛塔”得几种清净 


所谓“佛宝”,乃三宝之一。佛是觉者之意思,是能自觉,又能觉他,直至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宝,故称佛宝。
又“觉”具二义:
(1)从佛之洞彻诸法真理而言,是觉悟义;
(2)从佛之明鉴万法明辨事机而言,是觉察义。
是故“佛宝”,乃为吾等学佛修道者,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所皈依之对象。然而世尊已大般涅槃之今日,唯有赖“佛塔()”来作为出家众修道,尤其是念佛、诵经、顶礼、拜忏等佛事时之“权宜方便”场所,以时时提醒吾人应“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就如同吾人对“民族英雄纪念馆”等场所之瞻仰,并能引发吾人之学佛修道之“善根”流露,并非外道所丑化之“迷信行为”。
至于“供养佛塔(以灯、花、果等)”得几种清净?。依《佛说施灯功德经》开示:若有众生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
(一【身业清净】。
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
(1)远离杀生无杀害意;
(2)亦常远离偷盗邪淫;
(3)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
(4)亦不饮酒放逸自纵;
(5)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
(6)离不善法及诸恶业。
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
(二【口业清净】。
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
(1)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
(2)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
(3)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
(4)有所发言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
(5)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
(6)不非时语、恒究竟语。如是远离不清成就清净口业,是名口业清净。
(三【意业清净】。
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珍宝资财
(1)不起贪着;
(2)不起嗔心;
(3)远离害心;
(4)又离邪见无诸恶见。
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
(四【善友清净】。
云何得善友清净?
(1)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饮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亲近咨受;
(2)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亲近供养咨受未闻。是名善友清净。
由此观之,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供养佛塔”,将得如是四种清净。何以故?盖诸佛有无量无边胜福德故,无量无边大智慧故,无量无边三昧解脱等,种种希有功德法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供养佛塔,将得如是四种清净。
总而言之,佛乃自初发“菩提心”,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才能获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圣财、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严定及金刚定等万亿三昧之殊胜,此等正是吾人学佛修道者所梦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终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于戒定慧三无漏学;(2)止习一切不必要之外缘;(3)发菩提心;(4)与诸法空性相应;(5)福慧双修;(6)常亲近三宝与善知识;(7)少欲知足,断除五欲,修行梵行,毕竟当来得证“佛果”之成就。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问答| 佛教常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是指什么 ?

问答| 佛教常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是指什么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
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佩玛•丘卓:扭转轮回


 佩玛•丘卓
我们平时总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必须对治,但是老师的指示却要我们停下来,做一点不寻常的动作。不要匆匆忙忙朝着以前习惯的方向跑,而上了同样的圈套。

不知为何我们总是跟佛法保持一段距离。我们似乎把它当成了一种哲学或增强自我的速成课,不论别人怎么鼓励我们打坐或研读与自己情感生活有关的佛法,每次碰到问题,我们还是忘记善用这些方法。当我们为某人而心碎或生气的时候,或是为了某件事而想报复、想自杀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静坐或佛法无法发挥功效,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光凭静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治疗和支持团体,才能处理那些进退维谷的问题。他们深深觉得佛法无法穿透到我们问题的底层。

我也时常建议学生们一些治疗的方法。我认为对某些人而言,这些善巧的方法非常有帮助。和不作评断的治疗师密切合作,往往能克服恐惧,培养慈悲心。不过我也知道佛法不但更具有革命性,而且---对许多人而言---更能提供我们需要的工具和支持的力量,从而发现自己的美、洞见以及处理痛苦和精神官能症的能力。

关键就在改变我们的习惯,尤其是改变心的习惯。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境由心生的道理,我发现我们总是以一成不变的方式来产生反应。其中的一种状况与金钱有关。当时我们快没钱了,我们开始紧张起来,觉得自己头上坐着一个十分沉重的东西。我开始惊慌失措。我必须想点办法。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轻松不起来。我根本没办法欣赏水面的阳光或是安坐在窗外大树上那只老鹰。

这种状况我太熟悉了。但是这一次我为什么观察得这么清楚,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或许这是几年来诚实而不批判地观察自身经验的结果,又或许是多年来在打坐中看清楚自己何时会心思骛散,何时又能回归当下的结果。

反正那一天我看清楚了这整件事,我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活动。我不但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活动,也停了下来。我不再按照以往的习惯企图拯救那一天所面临的困境。我决心不再急着扭转祸事。“只有我能够拯救大家”这种想法一生起,我只是看着它而任其自然生灭。我决心看看自己如果不输入任何东西,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使一切都瓦解了,我也要看一看后果会如何。有时候你真的必须让一切都瓦解。

停止行动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不挽救事情,这完全违背了我做事的习性。我感觉好像有一个巨大的轮子,带着无比的动力一直往习惯的方向滚,而我却想把它扭转过来。佛法讲的就是这个东西。扭转所有的习性,把我们固化事物的倾向扭转过来,也就是扭转轮回。我们平时总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必须对治。但是老师的指示却要我们停下来,做一点不寻常的动作,不要匆匆忙忙朝着以前习惯的方向跑,而上了同样的圈套。

佛法里有许多教诲可以扭转现实。我们曾经听过的包括“冥思所有会引起嗔恨心的东西”“向尖锐点靠近”等等。创巴仁波切当年在西藏时,他的老师堪布·甘夏(Khenpo Gangshar)就是教他用这种生活方式修行的。他说这就叫做实相的不二本质。有一次我问他知不知道逃出西藏以后,堪布·甘夏的下落。他说他不确定,不过听说他们一行人逃到印度以后,堪布·甘夏反而向东去了中国。

我们可以把上述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中,使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产生根本的变化。

我的第一步就是决定不再从自己的习惯产生行动。佛法说现实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知觉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我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去实验和探索这一则佛法。

我心里的一切想法都急着要照着以往的模式行事,可是我记得佛法说我们必须扬弃善恶对立的观念,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永远不是善神就是恶魔。我想探索这句话的真伪。

由于我已经学会善待自己的意念和情绪,所以我进行这项实验的态度还不至于僵化或严苛。如果我不培养对自己的无限友爱,我们在道途上是不会进步的。静坐、听闻佛法都能提醒我们这一点。

有一次我到德州的奥斯丁传法。我告诉他们称自己的意念为“念”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口气;如果口气太严峻,就柔和地再说一次。周末之后,有一个人跑来找我,他说他很喜欢这个法门:“我真的很受用。现在只要我心思散漫,我就对自己说:‘兄弟,念’。”

然而,许多人纵然经过多年的修行,态度还是相当严苛。我们总是怀着罪恶感修行,好像只要修得不对,我们就会遭到排斥一样。我们修行好像是为了雪耻,我们似乎很怕别人批评我们打坐的功夫不够高。有一则笑话说佛教徒如果不打坐就会有罪恶感。这样的态度是完全没有乐趣的。

或许最重要的法门就是放松和开心了。它可以帮助我们那混乱的狂心忆起自己本有的温柔,然后将其扩散出来,把抱怨和苛求自我这些锐角磨圆。

有的人接受别人比接受自己容易。我们总觉得慈悲应该是保留给别人的,而始终不明白对自己也要慈悲一些。

我的经验是,只要修行时不抱什么“应该”如何的观念,我们就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信心和觉醒之心。除了诚实和慈悲之外,不需要有什么进度表,我们就会渐渐地在这个无常的世界,在当下这独特的一刻,在自己这个宝贵的人身上,负起安住于此时此地的责任。

最后我终于达到某个时刻,开始准备好让自己内心的习性趋力减缓下来,而不再那么容易被料中。我不再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行事了。一开始真的很难办到。我总是渴望解决问题。创巴仁波切说这是“对轮回所生起的怀旧之情”。我虽然渴望按照旧有的模式行事,不过我对佛法的好奇心还是更高一些,于是我就这么跨进了无人之境。处在这种境界,我的感觉是摇摆不定的。那个境界非常的真实,不再是从经书中读到的空泛理论。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只知道发生任何事都比回到惯性反应要好。

每一个动作都很重要。每一个意念、每一种情绪都很重要。这就是我们的道途,我们应用佛法的方式,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静坐的原因。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时间非常短暂,即使能活到一百零八岁,生命还是太短暂了,根本来不及目睹其中的奇迹。佛法就是我们的每一个言、行和意念。我们至少要有意愿看见自己又再起烦恼心了,而且能毫不尴尬。我们能不能不再认为自己有问题,而只是做个普通人,一个能够在当下停止一成不变的习惯而放松自己的人?

我的经验是,我们的心念确实会因为放松而减缓下来。奇妙的是,心念一旦减缓下来,你似乎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呼吸、跳舞,感觉上也比较快乐。

佛法可以治疗我们的创伤,那些古早以来的创伤。这个创伤不是来自原罪,而是来自误解。这份误解因为太古老了,所以我们已经看不到它了。方法就是从当下对自己的慈悲出发,了解自己的处境是可以扭转的。我们总是陷在紧抓不放和固化事物的模式中,我们一再引发相同的意念,也一再引发相同的反应。我们就这样投射出我们的世界。但是如果能看清楚这一点,即使这“看清楚”只是三个星期里的一秒钟,我们都会找到方法,而把固化的过程倒转过来,停止自闭的倾向,放下陈旧的包袱,跨进新的领域。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办到上面所说的这一切,答案其实很简单。把佛法应用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全心全意地探索,但同时放松下来就对了。

嘉旺竹巴法王所撰<<灵性革命












面对现实

外在方面,你可能需要某些东西,至于内心,你亦需要依靠某些东西。外在方面,你可能依靠家人、生意或者其他,这完全没有问题。你很快乐、很亲切、也很慈悲——你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让每一个来到你家的人,以及认识你的人都感到快乐,这是我们佛教徒所说的散发出慈悲与爱的光芒,然而我们无须说出口。在今天的社会里,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感到幸福,因为有许多你想和他们在一起的人。

因为拥有美丽的内心,这些快乐的人肯定在散发出某些东西,有意无意地促成这种美好的气氛。某些人恰好相反, 虽然他们外表看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你与他们坐在一起,即使几分钟也无法忍受,他们会让你感到非常生气,感觉非常恶劣,整个气氛的能量极度不同,为什么会如此呢? 因为这些人内心出了问题,他们的内心没有爱,极为空洞, 充满了恐惧。这些人对此并不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将气氛变得令人厌恶,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也许有一天,这种情形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所以你也必须提高警觉。

想成为无畏的人, 首先必须活在现实中。说到这里, 我总是告诉我的朋友们要活在现实中,我从来不谈天马行空般神奇的事物,虽然我可以没完没了的谈这些东西!我可以说神话故事,但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喜欢,也觉得很不自在。我不愿幻想这些东西,因为都不属于现实。现实是关系到如何处理生活─日常生活,这才是现实。如果明白这点,你就会得到真正的理解,你可以称之为涅槃或天堂,或任何你喜欢的名称,你会得到它,你会在今生,在这一刻立即拥有它。这即是现实,而且比较可靠和真实。因此,为什么我们不追求现实而选择浪费时间去幻想无法得到的东西呢?

现实应居于一切之首。说到现实,那些正在受苦的人会觉得:「我的现况就是受苦,我能够做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是现实的状态。苦恼、恐惧等等并不是你的现实,只是由「我」所捏造出来的,由欲望与绝望所捏造出来的。将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塑造成所谓的「苦恼」,苦恼只是因为缺乏认识和理解所制造出来的假象。例如,在面对健康的问题时,如果你生病或有患病的征状,只要有精神上的力量就有办法袪除疾病。精神力量意谓独立、自由,但有时要发挥精神上的力量已经太迟了,因为你已被病苦折磨,感到灰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身体不舒服之前,应赶紧去寻求解决方法,身体上的不适不只代表患病,也反映出我们生命中所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费心去解决,如果你的心念和精神稳定,生命中包含灵性的培养,在面对问题时会比较好。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通用教示,即如何活在现实里。你应该明白不须责备任何人或任何东西的重要性。不应该埋怨时不我与,不要抱怨别人,包括你自己。假如你做了一件坏事,不应该责备自己,如果你责备自己,就无法摆脱内疚。也许你不会永远无法摆脱内疚,但会是非常困难,非常沉重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责备自己。

与其如此,不如责怪对于「我」的误解,你应该说:「因为我的误解,所以做了这件错事,陷入这种混乱的状态,这皆因我的误解。」这表示你所做的坏事或恶业会帮助你获得某些教训,让你理解自由、独立、快乐真正的源头。这要比说:「我做了非常坏的事,我很没用, 我对自己感到很羞耻」更有用,说这样的话是愤怒的表现,表示你对自己非常生气,等于是在鼓励将愤怒集中于自己身上。我不认为这是很好或健康的方式,但这需由你们自己讨论和决定。

【帝洛巴教言】执着束缚了我们

【帝洛巴教言】执着束缚了我们 

 噶尕仁波切

公元10世纪,印度佛教大师那洛巴是比哈尔邦那烂陀大学博学的方丈。在金刚瑜伽女点醒他:他的文采知识胜过他对佛法精神的了解之后,他不再被知识分子生活的愉悦所迷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崇高的地位和寺院的生活。取而代之的,他找到了往昔愿力所成就的上师----帝洛巴,一位住在孟加拉的自在成就者(瑜伽行者)

帝洛巴在以鞋子掴那洛巴的面颊之前,曾给那洛巴12项艰难的考验,在那一掴之下,那洛巴证悟了大手印----那是内具的绝对实相。那洛巴后来成为译师玛尔巴的上师,而玛尔巴又是米拉日巴的上师。

帝洛巴住在一条河边,靠吃糠米及捕鱼为生。那洛巴第一次遇到他是在河边,那是一个早晨,帝洛巴披戴着破烂的棉布衣,眼睛充满血丝。

那洛巴顶礼后,绕行于自在的疯狂瑜伽士身旁,并恭敬地向他求法。

“你在寻求什么,那洛巴?”帝洛巴问他。

“我在找寻开悟的自在。”那洛巴回答。

“你希望解脱什么,那洛巴?”疯狂瑜伽士又问。

“尊主啊!我希望从各事各物中解脱!”弟子回答说。

“不是外来的东西束缚纠缠你,那洛巴!”帝洛巴断言,“是寻找解脱的执着束缚了你,只要放弃执着,当下就自在了!”

听到这些简单的话,那洛巴顿悟了。

之后,帝洛巴唱了一首歌:


有执着处,就有痛苦;
有偏见时,就有限制。

观念存在处,二元对立;
二元分别,暗含无明。

不要思维、计划或寻求了悟;
不外求物。
清明而无垢,
自觉自然生,
并能疗形劳,
安住于不移、不造作,
任运自成。

修行,就是颠覆自己的一切

修行,就是颠覆自己的一切 



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问题的方式”,你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那种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肤之痛,深入骨髓。



果你自认为是修行人却从未经历过这些,那么请相信,其实你未曾真正修行过。并非得到几个灌顶、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所有观念。如果你自认是修行人却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观念,依旧使用过去的思维方式,那么你只是在假装修行。佛法从来没有真正触及你的心。

《教父3》里,一位梵蒂冈教士从水里捞出一粒石子,磕碎它并展示给教父:虽然在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里面仍旧是干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过很多灌顶,听过无数的开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块石子一样,只是表面湿润,里面一直是干的。佛法的甘露从来没有进入你的内心。
很多佛教徒从未感受过修行之苦,那是因为他们从未相信过他们的信仰,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轮回,他们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正在轮回这件事。你想过吗?“你正在轮回”,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确认自己在轮回,你有一大堆恶业在等着清净,如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没有清净完的话,你就可能转生为一只猪,命运完全操纵在别人手上,你会被屠杀而全无反抗之力。如果你真的确定这一点,就绝不会还有闲心去忙那些毫无意义的事;你不会有诸多借口来推诿,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过去的那些大阿罗汉、大祖师们,他们只要想到过去在三恶道的经历,就会恐惧得晕厥过去。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没有达到晕厥过去的程度,但每次仅只想想畜生道的苦就会浑身冒冷汗。你可以试着想一下自己置身于三恶道,想一下,有感觉吗?如果毫无感觉,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根本不相信轮回。今天很多佛教徒可以对三恶道谈笑风生,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从未相信。
你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否认。你会骗自己说“我其实是信的”,但事实是,你不信。
The 如果你真的认真对待你所听到的一切佛法,你就必须和过去的很多观念、很多习惯切割,这个过程绝非无痛你必须和那些和你相处了几十年、像老哥们一样的错误观念、错误习惯说再见,你必须这样做。

当你真的建立起我正在轮回、我会死、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死、我死后可能转生成一只猪或是一只海鸟、我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些观念之后,你的人生就会随之改变。你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你去忽略掉很多过去你认为重要的。你会把时间拿来做正事。

还有一种修行的痛苦是来自师父的打击。宗萨仁波切说过:师父是你雇佣来拆解你“自我”的一个人。“自我”是什么?那是你拿生命来捍卫的最重要的东西,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舒服。现在要你雇一个人把它拆掉,你可以想象这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