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藏传九住心:从读懂《调象图》到驯服你的心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狂象。飘浮的人,无法证得究竟法喜。藏传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墙壁壁画上有幅《修定图》描述修行者净化心灵成长之图。图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黑象一样,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猴子和火焰是象征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当魔障和心灵得到了净化,由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再看看那背景,山脚下水浪翻滚,沿途风光枯燥;而山顶上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星辰日月争辉。


去过西藏的人,或许会在寺院的墙壁上,或者西藏独特的唐卡中见到这幅色调鲜亮,别具一格的《调象图》。不过,你是否了解,这幅画背后是一段有关驯服内心的故事呢?
红尘物欲中,焦躁的心如陋室内的大象,空间因此逼仄,道路因此崎岖。
藏传佛教故而常用驯象喻示调心,画作描述的正是佛教徒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被称为“九住心”。
那么,如何读懂这幅图呢?
第一步:拆开来看这幅图里的元素

1 僧人


表示用功修定的行者,他的双手分别握着两大驯心工具:钩索(表正念),棍棒(表正知)

2 大象


代表所要调伏的心,自下而上的九只象代表专注力的九个阶段。大象又分别有白色和黑色部分:白色代表被专注力控制的部分,黑色代表影响专注力的心的昏沉暗昧状态。

3 大象背上的兔子与路途上的猴子


猴子:代表象征了内心的散动与浮躁;
兔子:代表了内心不能看清楚外境,沒有什么精神的感觉。

4 五种诱惑


在僧人路途上,分别有一面镜子,表色和色的诱惑;一对乐器,表声和其诱惑;一个装了香水的海螺,表香和其诱惑;水果,表味和其诱惑;一块布,表触和其诱惑。它们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说色声香味触觉的外境,对应眼耳鼻舌身。

5 路途的六道弯与火


僧人的路途共有六道弯,代表想成就专注力需要依靠六种力量;路途不同阶段的四堆火焰,代表想成就专注力所需要的四种意念力。
第二步:最为关键的部分来了,让我们分别理解内心修行的九个阶段

1 内住心


和尚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追不到,这时象被猴拉着跑,二者比古天乐还要黑。路上火焰猛烈。说明在开始时,心完全不受控,必须用力修行,且很用力修也不太见成绩。
一般人都习惯将心外放,眼睛看到好看的就一直看,耳朵听到好听的就一直听,舌头尝到好吃的就多吃一点,原本清净的心,透过六根一直向外追求,于是本来清净的心就变成染污心、贪欲心、嗔恨心……。习定,即是将散乱心收摄,让心意住在预设的“所缘对象”上,这是习定的第一步,称为“内住”。

2 续住心:


和尚手拿工具依然在追象,象还是被猴拉着跑,但二者黑色少了一点点。说明在第二阶段,心能在很短的时段里内停驻。
初习定者,虽然将心收摄于所缘对象,但无始来的虚妄心念,会习惯性的想到平日所做的一些事情,所看的一些景物,此时心就跑到所想的人事物上去。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忽而“正知”升起,又把心拉回置于所缘对象,可是一会儿又忘记,又想到别的事情,于是心又再次跑掉,经觉照又再拉回,像这样断续不定的来回于所缘对象,是修定的第二步,称为“续住”。

3 安住心


僧人的钩索能绑到象了,已不再被猴子拉着跑,但还是跟着猴子。二者的黑色又少了一点点,这时兔子出现了。在这时,象猴兔开始看向和尚了(前面两个阶段,象是看着、追着猴的)。这表示在这阶段,我们的心开始有一点点受控了,但一在外界干扰时就心散了。
此时,心已较习惯安住于所缘对象,妄念一起,即能发觉,并立刻把心拉回,心较安定,不会常常往外跑,这样的心境,称为“安住”。

4 近住心


属于第三阶段的递进与升级,大象此时白的部分多了很多,仍属于心受控但容易被干扰的阶段。
心已能安住于所缘对象,对所观之对象虽然还不是很清晰明显,但只要有一念向外攀缘,便能立刻警觉。随时观照于所缘对象,称为“近住”。

5 调伏心


大象和猴子已经半边变白,杂乱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象背上的兔子还在,说明尚有微细暗昧沉没,但内心专注的功夫已算小有所成。
从摄心向内,而至“近住”,皆是把心扣住在所缘对象上;到调顺的阶段,就会知道修定很好,体验到修禅定的殊胜。例如:看书时理解力慢慢增强,办事时精神较能集中,身也有了变化,心也能常处平静当中。所以身心之情绪变化皆能得到具体的改善。降服烦恼的力量也增强了,对于五欲、三毒、男女相之诱惑等,亦能以静制动,不容易为外境所惑。

6 寂静心


这个阶段专注的功夫更进一层,即使是细微的内心昏暗乏力也不存在,所以大象背上经没有了兔子,象身和猴子也大部分都白了。但仍有微细的妄想,就象在平静海面,偶尔有小鱼泛起涟漪一般。
“调顺”是克服外境的诱惑,到了“寂静”,是降伏发自内心的杂念。如:曾经看过的录影带、电影、杂志图片、或思念乡里、国家等寻思。五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对这些,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克制它了,不易再受它的扰乱。至此,内心是寂静了。寂静,如深夜的寂然无声一般,并非是涅槃的寂静,行者应知!

7 最极寂静心


这个阶段,哪怕极微细的沉暗和妄想都已不存在。大象和猴子只剩下一点黑色了,说明此时心会有偶尔波动,但是能被及时觉知与控制。
上面的寂静,还是以静定来制伏寻、伺等烦恼的,如以石头暂时把草压住,但被压住的草还蠢动著,并非烦恼心念全不现起了。现在已进步到,寻伺等一起,即立刻遣除。前四住心,是安住所缘的过程。但修止成定,主要是为了离欲恶不善法,所以定力一强,从五住到七住,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必静而又净,才能向正定迈进。

8 一趣心


这时,路上不见有火,猴子也不见了,大象已经完全变白了。说明在此阶段,我们的心经过前面阶段的修炼,已经可以完全受控制。
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动乱,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就此努力使心专注一境,力求自然的、不断的、相续的任运而住。

9 等持住心


僧人已经坐着修定,象很乖地躺在他旁边。表明此时不用刻意用功,也可以完全专注。
这是专注一趣的更进步,工夫纯熟,不加功用,无作任运自在、自然的相续而住。习定至此阶段,就是要得定了。修定的方法不同,成就的时间,亦因人而异。但从最初摄心,到成就正定,叙述这一完整的学程,依圣者所说:修止的方便过程,不会超越“九住心”。所以基础定法之养成,应依此修习,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进程,才不会生增上慢,而贻误了自己,伤害他人。习禅的最高目标,固然在转迷成悟,如果一开始便高谈迷悟的问题,除了少数根机深厚明利的人之外,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在这部分的行者的心有彩虹延伸出来,这是说随等持住心后的境界和修持
三步:最后的修成正果
此时,最后一头大象背上坐着手持利剑的僧人,旁边有火焰,而僧人心中有两道彩虹射出,僧人用力挥剑斩断。
彩虹路上的飞天和尚表身的轻安,行者骑象表心的轻安。最后,行者骑白象,而且有火和剑,这是表止观双运。这火和下面表四作意的火意思不同,这是指智慧火。剑是表能断轮回的无我智慧正见。
佛学认为,光有专注力,是无法根除轮回锁链,必须在有专注力的基础上,将专注力与智慧结合(利剑和火焰象征二者结合)。两条彩虹代表障碍,也就是解脱成佛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用利剑挥斩,象征以无漏智慧,才能根除二障。



这幅唐卡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象奴禀王说:“大王!我不是早已向王禀过,这象身已得调,心未调驯吗?我只能调它的身,但却不能调它的心。”国王问道:“那你听过有能调心的吗?”这时候调象师获得十方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调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于是具光王当下生起极大信仰,生起了大悲利众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那象看起来极其驯服乖巧,正如故事中所说那样调驯。在释迦佛左边画有一人骑在白象上,那象似乎在狂奔,象上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






































送给不在上师身边的实修者


妥娘桑珠在山洞中苦修三个月时,一位智慧空行母为他送上一大碗甘露。妥娘桑珠喝下以后,全身顿时充满大乐。他心想:“这位大概就是智慧空行母,这是我修行进步的征象。”

空行母对他说道:“玛吉派我送来你需要的东西。我不是你的老师,所以不要告诉我你修行的征象。让它们隐匿于法性本然。你仍然有把修行征象告诉他人的欲望。好好观察你的心,当你出现疑惑需要抉择时,运用你本具的觉智吧,不要去找其他人!让你的知见与行持双运合一。”



译注1:妥娘桑珠Tonyon Samdrub,玛吉拉准佛母之子,大手印断境施身法的继承人之一。
译注2:本具的觉智,innate knowledge,即Rigpa。

Women of Wisdom by Tsultrim Allione
《智慧女性》之《玛吉拉准佛母传》

“玛吉拉准”空行母身是智慧空行,由三世诸佛所生,语是般若母,心是金刚空行。

U

西藏施身法大成就者——玛吉拉尊佛母法像

送给所有不在上师身边的实修行者,
祝福吉祥圆满,合十。







为人们内心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是佛法

为人们内心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是佛法 

 文/阿姜查禅师

  很高兴你们有机会来参访巴蓬寺,并且探望在这儿的出家儿子。可是我很抱歉,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们。在法国,物质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不过,有关“法”的却非常少。我曾去那里看过,那儿的确没有能为人们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法,有的只是一些不断使人心迷乱和困扰的事物。

  法国物产丰饶,有那么多的事物,从色、声、香、味、触上,带给人们感官的诱惑,又由于对“法”的无知,人们便只有被迷惑了。因此,今天我想要供养一些“法”给各位带回法国,当作是巴蓬寺和国际丛林寺院送给你们的礼物。

  “法”是什么?法能够斩断人类的问题和困难,使之逐渐减少至无!那所谓法的,应该遍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那是为了一旦有“法尘”(注一)升起时,我们能够去处理和超越它。

  无论是住在泰国这儿或是其他国家,我们都有同类的问题,如果我们懂如何去解决,我们将会不断地被困在痛苦和烦恼当中。解决问题必须靠智慧,而要拥有智慧便得开展和训练我们的心!

  谈到修行,其实一点儿也不远,就在我们身心的当下!西方人和泰国人一样,都有身和心。有混乱的身、心,表示是一个混乱的人;有祥和的身、心,就是一个祥和的人。

  事实上,这心就像雨水,在自然的状态下它原是纯洁的:如果我们将绿色颜料滴到清澄的雨水里,它就会变绿;如果是黄色的颜料,那么它就会变黄。

  心的反应也是如此。当舒适的法尘,“滴”进了心,这心就会舒适;而当法尘是不舒适时,心也会不舒适,这心会变得“混浊不清”,就像染了色的水一般。

  当澄净的水接触到黄色时,它会变黄;当它接触到绿色时,它会变绿。每一次,它都会改变颜色。而实际上,那些绿色或黄色中的水原本是清澄而洁净的。心在自然的状况下也是一样,是清澄、洁净而不混乱的。它会变得混乱,只因它追逐法尘;它迷失在它的情绪当中了!

  让我解释得更清楚些,现在我们正坐在平静的森林里,这儿,如果没有风,树叶会保持原状静止不动,而假若有风吹时,树叶便会拍打舞动起来。心,就像那树叶一般,当它一接触到法尘,它便会依着法尘的性“拍打舞动”起来。我们对佛法的了解越少,心就会不断地去追逐法尘。感觉到快乐时,心会屈服于快乐;感觉到痛苦时,心会屈服于痛苦,它总是在混乱之中。

  最后,人会变得神经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只是随着情绪起伏而不知如何去照顾自己的心,就像一个小孩没有父母去照料他一般。孤儿是无所依靠的,而无依无靠的孩子是非常不安全的。

  同样的,如果这颗心没有受到照顾,如果没有用正见来训练或培育品格,它会变得非常麻烦而难以处理。

  今天我要提供各位一种训练心的方法,那就是“业处(Kamma-tthjana)”(注二)。业(Kamma)是指“行为”,处(tthana)是指“基础”。在佛教,这是使心祥和及宁静的方法——你们可以用它来训练心,并以这受过训练的“心”来审视“身”。

  我们的“存在”是由两个部份组成的:一是身体,一是心,就这两部份而已。所谓的“身”,能被我们肉眼所见,而“心”,相反地,是非物质的部份,只能被“内在的眼”或“心眼”“见”到。身和心这两者,都经常处在混乱的状态中。

  “心”是什么?心并不真的是什么“东西”,依照传统上的说法,心就是那个能够去感觉或意识的;那感觉、接受,以及经验一切法尘的就称作“心”。当下这个时刻就有心——当我正在对你们说话时,心自认到我正在说什么;声音透过耳朵,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个经验到这些的,就叫做“心”。

  心,并没有任何的自我或实体,也无任何的相状,它只是在“经验心理活动”,如此而已!如果我们能教导这颗心拥有正见,它就不会有任何的麻烦出现,它将能平静自在。

  心是心,法尘是法尘,法尘并不是心,心也不是法尘。为了能让我们清楚了解我们的心和在我们心中的法尘,我们说,能接受法尘突然“啵”地闯进来的,就是心。

  当心和它的对象两者互相接触时,会升起感觉。这其中,有些是好的感觉,有些是坏的感觉;有些是冷的感觉,有些是热的感觉。各式各样都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处理这些感觉的话,心就会被扰乱!

  禅坐是开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为“智慧升起”的基础。这里头,“呼吸”是生理的基础,我们称作“安那般那沙地”(anapanasati)或“观呼吸”,在这里,我们以呼吸当作我们心理的对象。我们以呼吸做为禅修的对象,只因它最简单,而且自古以来它就是禅修的核心。

  当我们遇到好的禅坐机会时便盘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负担和烦扰!”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挂虑了,在这个时候,把一切忧虑都抛开吧!

  现在,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开始吸气和呼气。这时——在做观察呼吸的当下,不要刻意的使呼吸拉长或缩短,不要使它变强或变弱,只要依正常速度,自自然然的进出就可以了。等到“正念”和“自我觉醒”从心中生起时,便能清楚明白这吸气与呼气了。

  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不须想东想西,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和呼气上,其他一概不管!保持正念,专注在呼吸的一进一出上,注意每一个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吸气时,气的开始是在鼻端,中间在心脏,结尾在腹部。呼气时,正好相反,气的开始在腹部,中间在心脏,结尾在鼻端。开展对呼吸的觉知:一在鼻端,二在心脏,三在腹部。而后,反过来是:一在腹部,二在心脏,三在鼻端。

  投聚“注意力”在这三点上将可解决你一切的烦忧;只要不想其他的事,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此时或许会有别的念头进入心中,它会想到其他的主题而分散了你的心,但可别理它,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当作你专注的对象就行了。心,也可能会陷入研判和探讨情绪当中,但是,继续去修行吧,继续不断地在每一个呼吸的始、中、末上保持分明。

  最后,心将会无时无刻在这三点上了知呼吸。当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和身就会习惯于这种工作。疲劳将消失,身体会感到更轻安,而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密。“正念”和“自觉”将能保护住心,而且好好地看守它。

  我们如此这般的修行,直到心变得平和、宁静,直到它成为“一”为止。所谓“一”是指“心”全神贯注于呼吸上,不从呼吸上分离开来。心将不再混乱而能够轻松自在,它将会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继续不断地专注在呼吸上。

  当心变得平静时,我们就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鼻端的出入息上,而不必再随着呼吸的上下,到达腹部又回来;只须专注在呼吸进来与出去的鼻端就可以了。

  这就叫做“静心”,让心放轻松而且平静。当宁静升起时,心会“停止”,它会与它单一的对象——呼吸,一起“停止”。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使心宁静,而智慧就能够生起了。

  这是一个开始,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试着每天去练习。无论是在家中,在车子里,躺着或是坐着,都必须不断地、很小心地去觉知和看守住这颗心。

  这称作“心理训练”的,必得在四威仪中练习;不单是坐着,站着、走着、躺着的时候也都要练习。重点是,我们必须知道,每一刻的心境究竟是如何?而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正念和清明。心,是快乐或痛苦?是混乱?是祥和?以这种方法去认识心,使心变得宁静,而当心变宁静时,智慧就会升起。

  有了宁静的心,便可去观察这禅定的对象——身体,从头顶到脚底,然后又回到头顶;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注意察看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和皮肤。在这禅坐中,我们将会看到整个身体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那就是地、水、火、风。

  我们身体坚硬、固体的部份,形成地大;液体和流动的部份,形成水大;体内上下通行的气体形成风大;而身体里头的温热,就是火大。

  四大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我们所谓的“人类”。当身体败坏成为它所组成的各个部份时,便只剩下这四种元素了。佛陀教导我们说,没有众生,没有人类,没有泰国人,没有西方人,没有个人,最终,就仅仅是这四大而已!我们以为有个人或有众生,而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

  无论是分解成地、水、火、风,或是组成所谓的“人类”,一切都是无常、苦、无我。它们都是不稳定、不确定的,而且一直在变化的状态中——每一个刹那都不安定。

  我们的身体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在改变和变化中:头发改变,指甲改变,牙齿改变,皮肤改变,每件事物都在改变,无一不变!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经常地在改变当中:它不是“我”或是实体,它不是真的“我们”,不是真的“他们”,虽说它或许会那么想。也许它会想到自杀,也许它会想到快乐或痛苦——各种各类的事!心,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相信了我们的这颗心,它将会不断地欺骗我们,而我们便会在苦乐之间不时的打转了。

  心,是个常变化的东西;身,也是变迁不定的。它们同样都是无常,都是痛苦的来源,都是“无我”。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众生,也不是个人,也不是自我、灵魂、我们、他们。它们仅仅是元素——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而已!

  一旦“心”看清了这点,它会去除对自我的执着——执著“我”是漂亮的、“我”是善的、“我”是恶的、“我”在痛苦、“我”拥有、“我”这个或“我”那个,你将能经验到和谐一致的境界,因为你会看出全人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并没有“我”,有的只是元素而已。

  当你沉思默想,而且了解到无常、苦、无我时,你将不再去执著有一个“自我”,有众生,有我、他或她了。认识到这点的“心”,将会升起nibbida——厌离和倦怠,它将会把一切事物看成无常、苦和无我。

  而后,心会“停止”,心成了“法”!贪、、痴将一点一点的逐渐减少和降低,最后剩下“心”——纯净的心。这就叫做“修习禅定”。

  因此,我请你们接受这一份“法”的礼物,愿你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思惟。请接受这一份来自巴蓬寺和国际丛林寺院的“法教说”——当作是一种授予你们的传承。这里所有的僧众,包括你们的儿子和老师们,予你们这个法供养,让你们带回法国去。它将提示“心静”的法门,帮助你们的心得到平静而不混乱。你们的身体或许会在混乱当中,但是你们的心却不会;世人或许会被迷惑,但是你们自己却不会;甚而,即使你们的国家处在纷扰不安当中,你们也不会被困惑了。因为心会有所“见”,心是“法”!这就是正道,正确的道路。

如何治好心中的创伤

如何治好心中的创伤 

 一行禅师 
与当下的生命相接触,深入地观察存在的事物,这时我们就能够看到所有这些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无常和无我不是生命的消极方面,而恰好是生命的基础。
无常是事物的持续变化,没有无常就不可能有生命。无我是一切事物互摄互入的本性,没有互摄互入,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存在。没有太阳、云、地球,郁金香就不可能存在。
我们常常对生命之无常和无我感到悲哀,就因为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没有无常和无我,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觉悟到无常和无我,并没有把活着的快乐带走,相反,它使我们变得更健康、更肯定、更自在。人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事物无常无我的本性,他们把无常当作有常,把无我当作有我。
深入地观察一朵玫瑰,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她的无常的本性,同时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她的美和珍贵的价值,因为我们觉察到她脆弱和无常的本性,我们看她可能比以前更美、更珍贵了。
一件事物越脆弱,它就越美、越珍贵,比如一弯彩虹,一次落日,一株在夜间开花的仙影拳,一颗流星。注视着灵鹫峰冉冉升起的太阳,遥望着舍卫城,俯视着成熟的稻田,金黄的稻谷,佛陀看到了它们的美,并把这些告诉了阿难陀。真切地看到了那些美好事物的无常的本性,它们的变化和消失,佛陀没有痛苦,也没有失望。
通过深入地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的无常和无我,我们也能够超越失望和痛苦,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奇迹的可贵,一杯清澈的水,一阵清凉的微风,一个轻松自在的步履,所有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尽管它们是无常和无我的。
生命是苦,但是它也是美好的。老、病、死、意外、饥饿、失业和天灾,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拥有深刻的智慧和自由的心灵,我们就能平静地接受这些东西,而痛苦就已经被大大地减少了。
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在苦难面前闭上眼睛,通过接受苦难,我们提升和滋养了我们天性中的慈悲,苦难成了滋养我们慈悲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害怕它了。当我们的心充满慈悲的时候,我们就会以减轻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做事。如果人类已经取得了某些进步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慈悲的心。我们需要向那些具有慈悲心的人学习,学习他们怎样为了他人而提升自己的修行。这样,别人也将会从我们这里学习活在当下的方法,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这种做法将会帮助我们减轻痛苦。
害怕意外使很多人过着一种枯萎和焦虑的生活。没有人能提前知道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会发生什么不幸。但是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踏实实地过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以温和、理解的方式来善待那些与我们亲密的人,那么,即便我们或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可遗憾的。
活在当下,我们就能够发现生命中美好的、令人振奋的和使人健康的现象,而它们将能治好我们心中的创伤。每一天我们都在变得更美丽、更清新、更健康。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膳食均衡 自然抗鬱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都市人經常加班,易廢寢忘餐,有否發覺長時間沒食物落肚,更易叫人發脾氣及情緒波動?近年不少中外研究均指出,飲食中若缺乏或攝取某些營養素不足,譬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部分脂肪酸等,長遠很可能影響情緒健康。看來,飲食習慣與精神狀態息息相關,究竟兩者關聯有多深?
  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被訪者提供
  營養素不均壞影響
  飲食不均衡除不利身體健康外,原來也會令人心情變差,更難以集中精神。註冊營養師潘仕寶(左圖)表示,這是基於不同食物中的營養素,對製造及維繫腦部神經傳導物質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研究均顯示,當人們無法攝取足夠的某幾類營養素,確有機會令情緒不穩,甚至心情變差,然而大部分有關情緒健康與飲食習慣的研究仍屬很初步,換言之,究竟需要進食多少分量,才可有效減低風險或改善情緒,仍屬未知之數。「目前只能建議人們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定時定量、均衡地進食,攝取各類營養素,以達致身心健康。」
  維繫好心情元素
  潘仕寶指出,日常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助維繫身心與精神健康,方法包括均衡攝取以下五大類營養素︰
  1. 不飽和脂肪酸:部分研究指攝取足夠不飽和脂肪酸或有助對抗抑鬱症,潘仕寶認為,暫沒看到有大型臨牀研究證實患者於攝取指定分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後,有助改善病情,然而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奧米加三脂肪酸,對維繫腦細胞結構極重要,透過多元化飲食應可攝取足夠分量。當中包括魚類、海產、雞蛋、亞麻籽及核桃等。
  2. 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快樂來源」之一,當其進入身體後,會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並輸送能量給腦部及各器官,葡萄糖正是讓人能專注集中的重要能量。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血糖水平低於正常,會易致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及思緒不清等。
  潘仕寶稱,攝取不足或會導致情緒低落,但不表示愈多愈有助改善情緒,每天食用足夠分量便可。相較糖果、甜品等高升糖指數(GI)食品,其「食物能量」快來快去,反之低GI食物如蔬果、全穀類等提供的能量相對較持久,令情緒更為平穩。
  3. 蛋白質:含豐富氨基酸,當中的色氨酸於舒緩抑鬱症狀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指在抑鬱病人膳食中加入色氨酸成分,有助改善情緒。腦部很多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均分別由酪氨酸、色氨酸製成,若攝取不足可導致情緒低落及脾氣暴躁。
  富含蛋白質食物較飽肚,每天適量進食已可維持體力,並有助穩定情緒。食物例子包括鮮肉類、魚類、雞蛋、奶製品、果仁及豆類等。
  4. 維他命B、礦物質:維他命B、葉酸、鋅、硒及鐵質等,對維持情緒健康很重要。全穀類如全麥麵包、燕麥、早餐穀物、糙米,種籽類如南瓜籽,以及肉類、魚類、雞蛋、奶製品、深綠色蔬菜、水果和果仁類等食品,均含上述豐富營養素。
  衞生署亦建議,每天至少吃五份不同種類蔬果,以攝取足夠營養。另過量酒精可致脫水及維他命B流失,使人更易焦慮及緊張。
  5. 水分:人體脫水時有機會影響情緒,故每天應補充六至八杯水分。咖啡因有助提神,但反應消失過後,可能令人感到失落,故每天勿飲用超過三杯咖啡或五杯茶。
  簡易開心餐單
  早餐:麥皮或早餐榖麥片+脫脂奶或高鈣低糖豆漿。
  午餐:西芹炒雞柳配紅米飯
  下午茶:香蕉一隻或二平湯匙無鹽果仁
  晚餐:蒜香西蘭花、彩椒炒肉片、番茄三文魚湯、糙米飯。
  晚間小點:橙一個
  

顶果法王开示: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

顶果法王开示: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 

顶果法王
顶果法王: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
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
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天份是老天给的,应该保持谦虚。
赞誉是人们给的,应该表示感谢。
骄傲是自己给的,应该时时警惕。

将学习视为乐趣(Enjoy),追求卓越(Excellence)。

佛子,如同草上将熄灭的火一般,涅盘并非是最殊胜者。你应该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留在轮回中,来完成对众生的广大利益。
要有一颗好心,以善心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心碎了无声,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

修行的实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

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