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藏传九住心:从读懂《调象图》到驯服你的心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狂象。飘浮的人,无法证得究竟法喜。藏传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墙壁壁画上有幅《修定图》描述修行者净化心灵成长之图。图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黑象一样,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猴子和火焰是象征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当魔障和心灵得到了净化,由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再看看那背景,山脚下水浪翻滚,沿途风光枯燥;而山顶上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星辰日月争辉。


去过西藏的人,或许会在寺院的墙壁上,或者西藏独特的唐卡中见到这幅色调鲜亮,别具一格的《调象图》。不过,你是否了解,这幅画背后是一段有关驯服内心的故事呢?
红尘物欲中,焦躁的心如陋室内的大象,空间因此逼仄,道路因此崎岖。
藏传佛教故而常用驯象喻示调心,画作描述的正是佛教徒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被称为“九住心”。
那么,如何读懂这幅图呢?
第一步:拆开来看这幅图里的元素

1 僧人


表示用功修定的行者,他的双手分别握着两大驯心工具:钩索(表正念),棍棒(表正知)

2 大象


代表所要调伏的心,自下而上的九只象代表专注力的九个阶段。大象又分别有白色和黑色部分:白色代表被专注力控制的部分,黑色代表影响专注力的心的昏沉暗昧状态。

3 大象背上的兔子与路途上的猴子


猴子:代表象征了内心的散动与浮躁;
兔子:代表了内心不能看清楚外境,沒有什么精神的感觉。

4 五种诱惑


在僧人路途上,分别有一面镜子,表色和色的诱惑;一对乐器,表声和其诱惑;一个装了香水的海螺,表香和其诱惑;水果,表味和其诱惑;一块布,表触和其诱惑。它们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说色声香味触觉的外境,对应眼耳鼻舌身。

5 路途的六道弯与火


僧人的路途共有六道弯,代表想成就专注力需要依靠六种力量;路途不同阶段的四堆火焰,代表想成就专注力所需要的四种意念力。
第二步:最为关键的部分来了,让我们分别理解内心修行的九个阶段

1 内住心


和尚手拿工具在追象但追不到,这时象被猴拉着跑,二者比古天乐还要黑。路上火焰猛烈。说明在开始时,心完全不受控,必须用力修行,且很用力修也不太见成绩。
一般人都习惯将心外放,眼睛看到好看的就一直看,耳朵听到好听的就一直听,舌头尝到好吃的就多吃一点,原本清净的心,透过六根一直向外追求,于是本来清净的心就变成染污心、贪欲心、嗔恨心……。习定,即是将散乱心收摄,让心意住在预设的“所缘对象”上,这是习定的第一步,称为“内住”。

2 续住心:


和尚手拿工具依然在追象,象还是被猴拉着跑,但二者黑色少了一点点。说明在第二阶段,心能在很短的时段里内停驻。
初习定者,虽然将心收摄于所缘对象,但无始来的虚妄心念,会习惯性的想到平日所做的一些事情,所看的一些景物,此时心就跑到所想的人事物上去。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忽而“正知”升起,又把心拉回置于所缘对象,可是一会儿又忘记,又想到别的事情,于是心又再次跑掉,经觉照又再拉回,像这样断续不定的来回于所缘对象,是修定的第二步,称为“续住”。

3 安住心


僧人的钩索能绑到象了,已不再被猴子拉着跑,但还是跟着猴子。二者的黑色又少了一点点,这时兔子出现了。在这时,象猴兔开始看向和尚了(前面两个阶段,象是看着、追着猴的)。这表示在这阶段,我们的心开始有一点点受控了,但一在外界干扰时就心散了。
此时,心已较习惯安住于所缘对象,妄念一起,即能发觉,并立刻把心拉回,心较安定,不会常常往外跑,这样的心境,称为“安住”。

4 近住心


属于第三阶段的递进与升级,大象此时白的部分多了很多,仍属于心受控但容易被干扰的阶段。
心已能安住于所缘对象,对所观之对象虽然还不是很清晰明显,但只要有一念向外攀缘,便能立刻警觉。随时观照于所缘对象,称为“近住”。

5 调伏心


大象和猴子已经半边变白,杂乱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象背上的兔子还在,说明尚有微细暗昧沉没,但内心专注的功夫已算小有所成。
从摄心向内,而至“近住”,皆是把心扣住在所缘对象上;到调顺的阶段,就会知道修定很好,体验到修禅定的殊胜。例如:看书时理解力慢慢增强,办事时精神较能集中,身也有了变化,心也能常处平静当中。所以身心之情绪变化皆能得到具体的改善。降服烦恼的力量也增强了,对于五欲、三毒、男女相之诱惑等,亦能以静制动,不容易为外境所惑。

6 寂静心


这个阶段专注的功夫更进一层,即使是细微的内心昏暗乏力也不存在,所以大象背上经没有了兔子,象身和猴子也大部分都白了。但仍有微细的妄想,就象在平静海面,偶尔有小鱼泛起涟漪一般。
“调顺”是克服外境的诱惑,到了“寂静”,是降伏发自内心的杂念。如:曾经看过的录影带、电影、杂志图片、或思念乡里、国家等寻思。五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对这些,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克制它了,不易再受它的扰乱。至此,内心是寂静了。寂静,如深夜的寂然无声一般,并非是涅槃的寂静,行者应知!

7 最极寂静心


这个阶段,哪怕极微细的沉暗和妄想都已不存在。大象和猴子只剩下一点黑色了,说明此时心会有偶尔波动,但是能被及时觉知与控制。
上面的寂静,还是以静定来制伏寻、伺等烦恼的,如以石头暂时把草压住,但被压住的草还蠢动著,并非烦恼心念全不现起了。现在已进步到,寻伺等一起,即立刻遣除。前四住心,是安住所缘的过程。但修止成定,主要是为了离欲恶不善法,所以定力一强,从五住到七住,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必静而又净,才能向正定迈进。

8 一趣心


这时,路上不见有火,猴子也不见了,大象已经完全变白了。说明在此阶段,我们的心经过前面阶段的修炼,已经可以完全受控制。
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动乱,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就此努力使心专注一境,力求自然的、不断的、相续的任运而住。

9 等持住心


僧人已经坐着修定,象很乖地躺在他旁边。表明此时不用刻意用功,也可以完全专注。
这是专注一趣的更进步,工夫纯熟,不加功用,无作任运自在、自然的相续而住。习定至此阶段,就是要得定了。修定的方法不同,成就的时间,亦因人而异。但从最初摄心,到成就正定,叙述这一完整的学程,依圣者所说:修止的方便过程,不会超越“九住心”。所以基础定法之养成,应依此修习,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进程,才不会生增上慢,而贻误了自己,伤害他人。习禅的最高目标,固然在转迷成悟,如果一开始便高谈迷悟的问题,除了少数根机深厚明利的人之外,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在这部分的行者的心有彩虹延伸出来,这是说随等持住心后的境界和修持
三步:最后的修成正果
此时,最后一头大象背上坐着手持利剑的僧人,旁边有火焰,而僧人心中有两道彩虹射出,僧人用力挥剑斩断。
彩虹路上的飞天和尚表身的轻安,行者骑象表心的轻安。最后,行者骑白象,而且有火和剑,这是表止观双运。这火和下面表四作意的火意思不同,这是指智慧火。剑是表能断轮回的无我智慧正见。
佛学认为,光有专注力,是无法根除轮回锁链,必须在有专注力的基础上,将专注力与智慧结合(利剑和火焰象征二者结合)。两条彩虹代表障碍,也就是解脱成佛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用利剑挥斩,象征以无漏智慧,才能根除二障。



这幅唐卡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象奴禀王说:“大王!我不是早已向王禀过,这象身已得调,心未调驯吗?我只能调它的身,但却不能调它的心。”国王问道:“那你听过有能调心的吗?”这时候调象师获得十方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调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于是具光王当下生起极大信仰,生起了大悲利众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那象看起来极其驯服乖巧,正如故事中所说那样调驯。在释迦佛左边画有一人骑在白象上,那象似乎在狂奔,象上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