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70%的病跟情绪有关!人人身体里都有一张情绪地图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首届企业心理导师施怡彤告诉记者,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她曾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广州某企业的董事长陈先生,一接到大的工作项目就会起满嘴口疮,无论吃什么药也不管用。溃疡会持续很长时间,休息一段就好了,可下次接到大项目时又会复发。还有27岁的王女士,在发现丈夫有外遇之后,月经突然停止,一年的时间都没如期到来,最后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这是身体在遭遇重大心理创伤之后应激失常的表现,也是心理治疗师常说的‘心身疾病’。”施怡彤说。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谢世平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在亚洲家庭协会行政委员会委员、香港政府专聘情绪管理顾问凌康桐看来,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告诉记者,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赶跑伤身的7种情绪
第一名:生气。
“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防癌科袁凤兰教授指出,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剂: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表示,要发火前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前挂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隶自己的心,这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美国医学博士乔纳森·多戈夫表示,适当增加脂肪和蛋白质能平息情绪,每天一勺花生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荞麦、糙米类等碳水化合物也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令人安静。

第二名:悲伤。
“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心血管科主任刘继前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中医也认为,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
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美国营养学家雅各布·泰特鲍姆博士建议,全麦食物和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能帮你远离悲伤,比如鱼、肉类、黑豆、南瓜子仁等。

第三名:恐惧。
“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消恐药:王国荣说,恐惧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有压力和负担。对于已经发生的恐惧事实,要设法冷静下来。想到事情最坏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可以先将自己恐惧的各种可能因素列举出来,学会直面它。另外,吃一块40克的巧克力,有助于缓解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第四名:忧郁。
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袁凤兰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巴西老年病专家戈麦斯经过长期观察指出:“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另外,镁元素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多吃香蕉、苹果、葡萄、燕麦等,都可改善心情。

第五名:敌意。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难免有“不对付”的,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敌对情绪会转化为焦虑,长期积累可能破坏免疫系统,更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受损。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莎琳德·赖特医生指出,消极情绪与肺功能衰退有关,还会反过来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敌对情绪还会引起心脏病、哮喘等。
友善片:80%的敌对情绪是能被克服的,试着将对方的优点放大,正视社会和职场规则,多想一点工作,少算计人际关系。当出现敌对情绪的苗头时,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绿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稳情绪,理清思路。

第六名:多疑。
“中国人是最多疑的。办公室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强行与自己联系起来;丈夫晚归几小时,马上怀疑他是否有第三者。”王国荣说,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心慌和焦虑,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点小事,也要琢磨猜忌很久。他们天天紧张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崩溃,也会因为寝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抗疑素:王国荣表示,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绪滋生,可以每天记录自己一个优点,这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改善与别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减少误解。还可以吃一些海鲜产品,能改善心境,消除不安的状态。

第七名:季节性失控。
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容易情绪失控,频发争执和摩擦;在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这些情绪问题被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人会产生焦虑或低落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的衰退。
情绪阀:夏天时积极调整饮食起居,用游泳等运动方式转移负面情绪。冬天时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参与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提高室内自然光线等,都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





忏悔的真实含义: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

忏悔的真实含义: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

忏,是忏除过去所犯的罪。悔、是后悔,改过自新。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保证不要再犯第二次了。忏悔,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讲究忏悔。共产党也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讲忏悔,他们向谁忏悔呢?是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宽恕、饶恕。主宽恕了你,你的罪业也就消除了。佛教的忏悔主要是对大众,对自已,虽然有时也在佛的面前,但主要是自我谴责。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

佛陀在佛经里说过: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种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生活,不会犯罪;第二种人是犯罪之后能忏悔。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痛改前非,这样在修学佛法上才能有成就。

我们平常的人,都知道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但没有注意去打扫,清洗自已不良的行为,没有想到去清除自已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由于无始以来,我们有很多的烦恼,造下了很多的罪业,我们的人格被贪嗔痴污染得一塌糊涂;如果我们不用“忏悔”,去打扫清洗自已被罪业污染的人格,那我们的人格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观的时装,这件衣服本来是很干净的,如果穿脏了也不洗,过几天拿出来再穿,时间长了,已经脏得不能再脏、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后就这样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这件衣服会是一个什么样呢?我们的人格也像一件新衣服一样,本来是很干净的,因为有了贪嗔痴的原因,我们犯下了许多的罪业。这些罪业,把我们的人格染污了。

因此,我们现在学习了普贤菩萨的第四个大愿“忏悔业障”,使我们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门,去清除自已心灵上的污垢,使我们的人格恢复到本来的面目,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佛!


我眼中的宗教

我眼中的宗教 

当我说到宗教时,并非指伊斯兰教、印度教或佛教等,我并非指这些,而是有更深广的意思,我将人们所做的各种事情都视为宗教。 

即使你表面上没有任何信仰,也不奉行任何「教」(例如佛教),但实际上你依然是信奉宗教的,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必定信奉某种宗教,否则根本无法像周围的人一般生存。你具有某种信念,相信水会将你手上的污垢洗净,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了!你深信如果将手放到火里就会烧伤,在我眼中这就是宗教。 


当我谈到宗教 ,有时指的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但更 多时候指的是普遍的人生,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从早到晚又从晚到早的轮回。

尽管你会说:「我没有宗教信仰,我什么也不相信」,但你相信水、药物和幸福吗?你当然相信这些东西。你也相信现在坐着的椅子会支撑着你,否则要椅子何用?这椅子支撑着你,这就是宗教!如果你相信这一点,这就是宗教!

这表示在生命中的这一刻,这个当下,不管你信仰宗教与否,你已皈依了一种宗教。你处 身相对世界,可以说相对世界就是一种宗教。若不正确地运用它,便会出问题。当然,不只日常生活会出问题,某些特定的层面如犹太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与佛教等宗教也会出问题,所有的事物都会出问题!

某些佛教徒、印度教徒与其他宗教的信徒,比一般人更恶劣。他们变得更狂热,脾气更坏,更多怒火,甚至为世界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他们借着上帝之名,宗教之名,传统与习俗之名,将世界弄得一团糟。通常当我们谈及宗教时,指的是某些独特的生活方式,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亦可以同样的态度看待,这是同一回事。所以,应该以轻松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持中道,这一点很重要。这个讯息不光是为灵修者而设,也是给非修行人的忠告。所以我说,我们并非只是在谈论特定的宗教层面,而是在谈论日常生活。即使我们对任何特定宗教或传统不感兴趣,自称没有信仰,但我们仍需寻求中道! 

你应该以生活的各方面为工具,借此了解智慧、哲学与灵性。不管直接或间接,这都会很有帮助,因为整个人生将成为你了解灵性的工具。如果有人问我:「我该修持什么? 做些什么?」我总会这样回答:「做自己,别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狂热。做自己,并对轮回有所理解。尝试培养这个哲学观点,那么不管身处何方,你都在修持与行善。」

文/嘉旺竹巴法王《灵性革命》


公案| 我们的禅道

公案| 我们的禅道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
“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在生气的学僧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道:
“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当学僧这么一说时,冷不妨老禅师立即挥手也打了他一巴掌,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老禅师道:
“刚才你说已懂得佛法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了。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愣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出来,老禅师道:
“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即在身边!从此就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禅宗参学请法,动不动就是打骂,其实禅者的温和洒脱,和打骂的行为完全是两回事,但禅者硬说打骂皆是禅道,原因是打骂表达禅道来得凌厉,让你彻身彻骨容易感受罢了。比方禅者的风范,能屈能伸,打破茶杯,把它捡起来,泼出的茶水,可以把它擦干,这还不够体悟吗?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 

 索达吉堪布 


  上的一切快乐 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现在很多人十分羡慕开悟成佛的境界,一谈起这些就津津乐道、特别神往。然而,成佛又是为了什么呢?

  华智仁波切曾明确地告诉我们:成佛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并不是想自己获得佛果后,一个人过得逍遥自在、快快乐乐。所以,学佛是为了成佛,而成佛,是为了利他!

  《弟子问答录》中也说:“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世间上其他事的意义都不大,唯有利益众生是最无上的,这也是佛陀极其欢喜的事,诚如《华严经》所言:“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藏地有一位著名的大成就者,叫热罗多吉扎。一次,他准备在寂静处长期闭关,安住于如如不动的禅定中。

  此时,本尊现身对他讲:“你安住在寂静的灭定中,纵然长达千百万劫,也不如对一个众生播下解脱种子的功德大。”

  得到这样的教言后,他从此不断云游各方,度化众生。

  可见,利他才是最有意义的修行。一个人就算能力有限,行为上无法利益众生,但仅仅发一个利他心,福德也远胜于供养诸佛。如寂天菩萨说:“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胜月女经》亦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

  有些人目光短浅,为了暂时的利养名闻,便把利他心完全舍弃,这如同以下故事里讲的小孩为了几块糖而放弃如意宝一样,是非常愚笨的行为。

  佛经中有一则公案说:

  往昔,有父子二人拥有一个如意宝,父亲天天守护着如意宝。有一天父亲很困,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好,千万不要给任何人。”

  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交代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

  小偷拿了一些糖果给他,说:“这个如意宝是一块石头,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可以马上吃,而且价值是很贵的,不如我们交换吧!”

  小孩觉得有道理,就把如意宝交出去,换得了一点儿糖果。

  如此舍重取轻,实在令人惋惜。现在很多人也像这个小孩一样,因为不懂利他心的价值,为了得到一点点小利,结果丢掉了最珍贵的东西。

  要知道,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所以,且不说别的,就算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远离痛苦,也绝对不能没有利他心。

  曾有一对善良的夫妻,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馆。

  饭馆开张后,夫妻俩便以好人缘,赢得了很多回头客。同时,每次吃饭时,小城里的一些乞丐,就会排成队来到他的饭店乞食。夫妻俩给他们施舍的饭菜,都是新做的,并不是顾客剩下的残羹冷炙。

  他们所做的这些善行,都是发自内心的。

  一天晚上,饭馆所在的地方,不慎发生了火灾。危急时,那些经常来乞讨的人,冒着危险帮他们将东西搬了出来。不一会儿,消防车来了,饭店由于抢救及时,终于保住了。而周围的很多店铺,因为得不到及时抢救,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夫妻俩善心似水,最终得到了好报。

  通过这件事,足见利他心的重要性。

  所以,一个人没有其他什么倒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话,福虽暂时未至,祸却早已远离。

消除执着的金钥匙

消除执着的金钥匙 


当理论上知道世界的虚幻本质以后,我们能不能从这个虚幻当中脱离、苏醒过来呢?这是有办法的。刚才我们讲,这个世界只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实际上,世界连一秒钟的万分之一也不存在。因为我们可以把一秒钟继续分下去,分为一秒钟的百万、千万、一亿、十亿分之一,最后可以分为空的,根本就不存在。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哲学与数学上的“无限小”——任何物质都可以永远无有穷尽地分下去——是一个错误概念。比如说,十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块钱,一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毛钱,一毛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分钱,然后一分钱也可以分,可以永远无止尽地分下去,没有一个再也不能分的阻碍。但这种思维已经脱离现实,实际上所有的东西不可能是无限的,一个有限的东西一再被分之后,最后只能分成空无。我们的意识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它可以无穷地分,但物质本身的体积却是有限的,所以会被分完,分完以后,就是佛教所讲的空性。量子力学已经证实,所有粒子最后可以变成波,真空当中有零点能,零点能才是世界真正的基础。也即是说,无论坚固的山河大地,还是硕大无比的天体,最后都只是能量而已。当能量的密度足够的时候,从纯能量当中,立即可以诞生出一个粒子,成千上万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慢慢组成了这个世界。

诸位可以仔细地思考、分析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现实生活,就像做梦的时候,也无法证实梦不存在一样。但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无挂无碍,轻松自在。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

其实这个虚幻和现实生活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照样可以去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要生存,但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了。当执着减少、心量拓宽以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很轻松、很自在。无论婚姻、感情、家庭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会患得患失。如果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即使不成功,或有一天出问题了,我们也知道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该聚合的时候聚合了,该分散的时候分散了,该拥有的时候拥有,该失去的时候失去了,自己无力改变,所以会面对现实,而不会回避。心里也没有一败涂地的懊丧感,一切都会处理得很顺利、很完整、很完美。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要知道世界的本质,不要以为世界是很完美的,就像我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一样美好。当然,世界也有美好的一面,但美好不美好,完全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释迦牟尼佛知道世俗人的心态,他非常了解金钱是什么东西。所以给我们指了一条路,也即给我们制定了一个生活模式,告诉我们该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生活可以更轻松、更幸福、更有意思。

懂得佛教世界观的人不但不会变得更冷漠,反而会比一般的人更懂得关爱与感恩。缺乏佛教世界观的人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孝顺的人也会在一两周当中无法忍受,但一两周过去以后,就慢慢淡化了;两三年以后,就彻底遗忘了。但通达佛教世界观的佛教徒却不会这样,父母离开,他当然会痛苦,但他知道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所以不会有太大的痛苦,但一两个月、三五年过去以后,他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的恩德,这就是差别,所以我们要树立佛教的世界观。承不承认前世后世、因果轮回是另外一回事,但我们共同要面临的,是今天的现实生活。佛教的世界观建立起来以后,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应对现实问题的诀窍,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智慧地面对世界。

从自心本性寻求答案


从自心本性寻求答案 

偶尔提出这些问题是富有意义的,发现问题是重要的开始。不过我讲的不是那些刻板的学术问题。如果你有这种倾向,大可控制自己别问太多,只问一些生活上触及心灵的小问题就够了。发现问题应有助于让你更放松地滋长灵性,而不是使你变得更保守与脾气暴躁。这是不应该的! 
很多学院派的人每天向自己、上师、朋友和同事提出数以千计的问题,反而给自己制造了更多压力。他们变得更局促不安,时常争得脸红耳赤。他们无法脚踏实地,总是「活在天上」,脱离现实。成千上万的问题有如不断吹动的风,使他们无法在大地落脚。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还在学习的时候,也很保守,常常有许多问题。我很喜欢跟一起学习的同学们辩论,甚至成为一种主要的嗜好。我可以花很多时间为无谓的事情辩论。争论花朵的颜色,为了柱子的本质之类问题而议论不休。为了柱子的本质,我可以花数小时不断地争论和吵闹!我乐此不疲,但毫无助益。这种嗜好有时会将你带到半空中,使你迷失,使你在虚空中失落。这并非我们要的结果,我们要的是灵性。 

这意味着向自心本性发问与寻找答案,才是正确的途径。正确的发问方式应有助你触及自己的洞察力,有助你放松。譬如你可以问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有许多问题,例如家庭问题、感情问题、健康问题和事业问题,我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当你提出有关人生的问题时,答案会有助你认识和了悟内在的本质。 

人生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自我的表现,也就是你的观念的投影,但那不一定指那是你的误解的投影。 

任何概念都有如一张脸孔,如果你以这张脸孔站在一面大镜子前,就会看到自己的投影。有时你有个好的意念,它让你感到很兴奋。有时你有个差劲的意念,你便看到一个很差的投影,它使你心情恶劣。你在好与坏,快乐与忧伤中往复来回。换句话说,你将在情绪波动中受苦而变得越来越绝望。 

总之,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它将我们带离灵性的境地,不让我们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本性和世界的本质。你知道它为何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因为我们忙于胡思乱想,如此而已。 

我们谈到的投影即是你的概念。概念会带来各式各样的经验。当你执着于某个概念时,与这概念相关的经验就会出现。它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有些概念有正面的作用,有些则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偷盗、欺骗与杀生等。善与恶的事皆是你的经验与概念的投影。

文/嘉旺竹巴法王《灵性革命》


若是畜生修练很多年成仙了,可以化成人身,这样能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答:畜生化成的人身也是人身,也能学修,但是很难。我们学“暇满难得”的时候讲过,非常愚昧的人很难成就。一般来说,从饿鬼道转生来的众生贪心重,从地狱转生来的众生嗔心重,从畜生道转生来的众生比较愚笨,从天界下来的众生比较放逸、懈怠。现在很多人家庭条件特别好,可能是从天上下来的。天上的福报穷尽了,先到人间缓解一下,感受一下人间的苦,然后再堕落恶趣。


人转生为人的这种情况少,但是这种人学佛修行比较容易,尤其是前世学修过的人,那就更不一样了。我们寺院有很多小喇嘛虽然年龄特别小,但是戒律特别清净,修行的境界、智慧和定力等方面都非常好,也许是修行人转世来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禅师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




参禅入定后似活死人 呼吸脉搏都会消失

参禅入定后似活死人 呼吸脉搏都会消失 

 宣化上人 
有人问我:“入定和睡觉有什么不同?”简而言之,入定的姿势,仍然端坐,背直如笔,实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脉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觉。可以坐一天不动,十天不动,甚至一个月不动。睡觉的姿势,头歪身斜而不自主,气出气入,呼呼有声,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处,就在这个地方。
参禅的过程,好像读书一样,由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进研究所,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参禅这个法门,亦复如是,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四禅的境界。简略述之如下:
初禅名“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的关系,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此非凡夫所得的快乐,而是在自性功夫里边。到初禅定中,呼吸停止。外边呼吸停止,内边呼吸活动起来,好像冬眠一样的道理,不再赘言。这时,心清如水,明如镜。照了自性的本体,而知道自己在打坐。二禅名“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出生一种无比的快乐,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种快乐,不知道饥饿,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饮,没有关系。但是不可执着,如一执着,前功尽弃,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谨慎。二禅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二禅之欢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觉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乐。三禅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脉搏停止,意念也停止。这时候,不念善、不念恶,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认为了不起,这仅是一个过程而已,离开了生死还有十万八千里。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在此境界连快乐的念也没有了,已把它舍弃,而到达清净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地步。到了四禅,乃是参禅功夫所必经之路,没有什么不得了,不要误认是证果。如果这样想,就和无闻比丘犯同样的错误,而堕地狱。
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进向前,证到“五不还天”的境界,才是证得圣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脱死。这一点要弄清楚,不可混为一谈。


执著乃漂泊轮回之根本

执著乃漂泊轮回之根本 

 普扎活佛
执著乃漂泊轮回之根本,不管执著什么样的贤劣对境——哪怕是执著于本尊和文武坛城,仍然是漂泊轮回之根源。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往昔我刚到亚青寺两三年,非常爱喝椰奶。那时亚青寺条件有限,只能到县城里买东西。我一到县城,就独自跑出去买很多椰奶,放在包里天天喝。甚至平时有居士过来,我也会悄悄问居士可否给我带几瓶过来?——已经执著到这个地步。

有一次,我跟随上师(喇嘛仁波切)到德格县的医院看病,居士们带了很多食物来迎接上师,因为知道我爱喝椰奶,也给我带了不少。我跑到那边,拿了很多,象没喝过水似的,喝啊喝啊……上师当时正在吃饭,就招手让我过去,对我说:“我注意到你这段时间,天天拿着黑罐子(椰奶)在喝,有那么好喝吗?”我说:“真好喝!真好喝!”上师说:“你把它戒掉吧!”我一下就把罐子扔掉了,并对上师说:“这个很淡,不含酒。”上师说:“我们平时告诫居士们不要抽烟喝酒,不仅是因为烟酒本身有过失,主要还是针对执著。你现在对于椰奶的执著太强了,可以说胜过一切,所以你还是把它戒掉吧!”我说:“这里面没有酒精成分,还需要戒吗?”上师问我:“漂泊轮回之根本难道是酒吗?当然是执著!”上师这么一说,我说:“好吧,从今天开始就把它戒掉。”从此,我再也没喝过椰奶。即使现在看到椰奶,虽然谈不上恶心,但总觉得离它很遥远。

在此,给你们讲这个公案的目的就在于告诫你们:执著是漂泊轮回之根源,无论是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都不要执著。比如,在修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觉受,一些好的觉受如从未有过的欢喜、貌似有神通、从未有过的虚幻感觉;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坏的觉受,比如初入门的弟子修法刚刚开始步入正轨,有段时间烦恼多得不得了,就像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烦恼纷拥而至,严重的时候甚至连修法也无法进行下去(因为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烦恼都储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就象电脑里曾经存过各种文件,不小心碰到某个按键时,很多不好的文件会突然冒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论呈现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都要以平等心对待,时时依教调伏自心,切勿执著。诚如传承祖师帝洛巴尊者对那若巴尊者曰:“显相非缚执著缚,断绝执著那若巴。”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诸佛妙法岂能用小智小德小舍换来?

诸佛妙法岂能用小智小德小舍换来? 

 绍云长老 
过去佛法传到东土,达摩祖师传给二祖,二祖站在达摩祖师洞外,雪都没到膝盖,冻得要死,早上达摩祖师开门问他:你立在雪地里想求何事?
二祖说:请祖师给我开甘露法门,传我佛法妙义。
达摩祖师说:诸佛妙法,无量劫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能得到的?哪有这么容易啊!
把他骂一顿,一顿痛责,说他不够心诚!说天要是下红雪,就传给他。过去的出家人都配有戒刀,做什么用的呢?是一旦遇到将要破戒的情况时,他宁可把自己生命舍掉,也不破戒。例如有人威逼他吃肉,否则就要把他杀掉,他就宁肯自己用刀把自己杀死,也坚决不破戒。这把戒刀不是杀人用的,是给自己准备的。二祖大师当时就拿起戒刀把自己左手臂砍了下来,血喷了一地,喷到雪上,是红雪了!达摩祖师一看他把胳膊砍下来了,心里不忍。
二祖的胳膊砍下来会疼,疼得不得了,就心烦,于是就跟达摩祖师说:我现在心不安,很难受,请你教我一个安心的法。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心在哪里找呢?不是说那个肉团心啊,二祖想要菩提。s他说: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说,找不到。达摩祖师讲:我与汝安心竟。我已经帮你安好了。就在这一问一答的时候,二祖慧可大师开悟了:心无所得就是真心。
所以古人就是这样一问一答就开悟了,哪有什么啰嗦?现在的人你再这样问的话,他达不到,不能以心印心。
唐宋以后,人的根性浅薄、福德因缘差了。于是,祖师们特开方便法门,以法卷代替。一花开五叶,所谓五叶,就是指禅宗的五家分支。那些开山的祖师都是大彻大悟的人,他们的行持、修道都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你不能认为禅宗的传法、接法是很轻易的事情。千万不能认为法卷只是个招牌,能够升方丈、当住持、当这个长、那个主任...那就会错意了。应该以开山祖师的修持、道行为榜样,向他学习,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