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失敗的MAN 最終回


近來有朋友跟我說,我的專欄叫《失敗的MAN》,更常常自說自話說自己失敗,又寫了很多勵志的話,其實全都廢話,這些勵志例子,是你成功了才可以講,你條命預咗你會成功,根本和堅不堅持沒關係!結果好多人看完你的勵志故事而努力,結果都係失敗,失敗咗的冇人會知,因為冇人會聽一個失敗嘅例子,你可以話你唔信命運,係你努力才行到嚟呢一步,但冇運又點行到呢步,堅持唔可以解釋一切,你說的都是風涼話!
朋友好像在等我一連串的反擊,來跟他說不是這樣的,人可以破開命運的掣肘,只要努力,堅持着自己的理想,你還是會找到一條成功的道路。但我沒有反擊,沉默了一會,呼了一口長氣,我坦白地認同了他的話!我又有甚麼資格談甚麼成功和失敗,我有很成功了嗎?我有很失敗過嗎?我曾經試過自認很失敗的日子,但這世界上比我更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成功?我必須要承認有為過我能夠被訪問、被看重,能上台拿獎而飄飄然,甚或是我有覺得我無所不能!我有試過看不起比我差的人,我有試過一刻鄙視一些不努力的人,我傲慢地把自己的一些沒甚麼樣的事情說得有如神話一樣!我知道有很多人討厭我這種自鳴得意,把失敗放於嘴上卻暗裏享受着自以為成功的典範!這好幾天,因為朋友的這一段話,我不斷的檢視自己,我能走到這一步,我的努力足夠嗎?還是我只是比人幸運!我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我以為我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功了!
好了,聽夠我這種自怨自艾的自鳴得意了,那讓我最後一次向大家坦白吧,就算打死我,我也必須說,有夢想不代表會成功,更甚是跌入地獄的開始,努力大部份沒有結果,甚至會一敗塗地。今天你有小成就但很快便會招致失敗,黑暗與你常在,黎明不會在黑暗後出現!你的人生跟你的出生、你的基因、你的家族有着必然的關係,你以為能掌握命運,靠你的意志作出每一個選擇和決定,但其實你所謂有個性的選擇和思維,也是你腦內的各種化學因素所調配而成的必然結果,只要受過撞擊或偶一被外界入侵亂了你腦,你連性格都會完全不同。那即是說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這回事都不存在的,你的一切從你出生那天已決定了,你有的,就有;你沒的,你怎樣努力也沒有,不因你努不努力,甚至你想不想努力和能不能努力也是在腦內一早被植入了,還是三五代之前已植入了!人根本無法跟命運對抗,你的一切努力都是被計算了的,所謂自我意識和意志,只是你我渺小靈魂中的一個夢! 

玩大就要破壞自己

我是絕對認同我們是沒得拼的,但我還是要再次囂張的說,雖然一切都早被注定了,但因為我們無法得知命運安排了甚麼給我們,所以我們還是有得玩的,要玩大佢就要破壞自己,破壞身邊的美好事物,盡可能的折騰自己,不給自己有好活。只有破壞自己的人生,你才會發現你基因裏有甚麼,就算你有再好的基因,都會被看似美好的東西包裹着而永遠被埋藏,只有破壞他,樂於讓自己痛苦,你才會發現本該屬於你的運,就如長跑一樣,你不讓自己差不多斷氣、暈倒、就死,你是絕不相信自己原來有可能跑三個小時以上甚或十個小時的,但能跑到二十個小時也不代表你就能拿長跑冠軍!
我反省了所以我不會再大放厥詞下去,不談甚麼人生意義了,說到底人生沒甚麼意義,這只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發現不發現也沒甚麼大不了,我是有運的,我認,你也吹我唔脹,但點解你會覺得自己冇運?你可以看不起我,但絕不可以看不起自己,要不然,就只會一生都只看着我這類人在自鳴得意!
再會。 

失敗的Man

撰文:郭子健

志願保護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電影性工作者。  

三浦友和的恐怖人生(下)

失敗的Man:三浦友和的恐怖人生(下) 

21,963

91
兩人交往了八個月便認定關係,每天拍拖都是在片場,百惠決定要下嫁三浦,便要退出娛圈,這個決定真的擊中了三浦吊兒郎當日本大男人的志氣「她要把人生全都投到我這個男人身上,我不響應可不行,好吧,我來幹!」1980年,百惠在演唱會上宣佈退出,同年十一月十九號在東京赤坂教堂舉行婚禮!三浦掠奪了國民女神的壓力令他幾乎得了被害妄想症,把天下所有人都當成敵人,到此,山口百惠擺的這個交託終身的局便圓滿的佈置好了! 

將恐懼變成愛

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最能保護別人的理想,他會奮不顧身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在三浦最新的自傳《相性》裏常強調這多年來與百惠從未吵過一場交,他們不相信用吵架來增進感情這回事,在任何一方面他們都是完美的配搭,一起看電影,養育孩子,百惠每天五時起床準備早餐,每天相夫教子,這話看上去真的是很美滿,但想深一層,任何兩個人的關係,怎能完全的平和且毫無意見?加上從多方面看到百惠性格剛烈,脾氣大且好勝,她沒錯是絕對退出娛圈,卻可因為要孩子入讀最好的學校而成為學校的家長團理事,還會在學校周年裏大開金口唱歌,可想而知百惠就算離開名利圈她仍是那個善於取勝的女人,一個男人在十多年裏也沒和這女人爭吵過的話那便是活在極度被控制的壓抑當中,三浦曾承認自己曾在事業陷入低潮時沉迷打老虎機,一天可打上六七個小時共打了七年,但百惠也全無干涉指摘,我在想百惠就算道行再高也是一個女人,只要愛他就不會完全不干涉,那幾年中,三浦還涉及銀行借貸的糾紛中,這些都足以證明三浦並不是完美男人,我便當他們是異類,是人間少有的例外,但這也意味着這段關係的恐怖!
就算他們如何維護,也掩蓋不了他們的婚姻並非神仙模範,也是柴米油鹽的人間夫妻,但三浦卻毫不保留地承擔起保護這個家和百惠希望擁有的完美家庭的夢想上,這就如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樣,把恐懼變成了愛的巨大力量,打從心底以致行為都誓死保護百惠和家的超級英雄!沒錯,覺得三浦的人生恐怖完全是我年少時的個人觀感,長大了就會發現其實關係是雙方的,百惠當然可怕,但遇上了一樣可怕的三浦才得以成就人間傳說,君不見世上的另一個放棄一切為愛情的中森明菜,她沒有百惠的智慧,選錯了近藤真彥,這樣便畫虎不成反類犬,變成了人生的大輸家! 

失敗的Man

撰文:郭子健

志願保護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電影性工作者。

本欄逢周三刊登  

觉受出现时无需在意,分析它或者继续安住

觉受出现时无需在意,分析它或者继续安住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弟子A:我觉得闭着眼睛修不容易受干扰,挺好的,但您说应该睁开眼修,这样比较好。闭眼睛修的时候,我就安住在想象的虚空上,虚空不是黑的,也不是亮的,稍微亮一点但是里面有那种小明点。如果觉知度特别高的话就安住在一个亮点上,有时候感觉亮点和自己是一体的,有这种感觉,我不知道这个方向对不对。

师:没什么不对的,继续坐就可以了。
弟子A:还有的时候坐着坐着会感觉身体往这边倾斜了。
师:这是感觉而已,不是真的。
弟子D:以前我也老觉得自己坐得不正,后来问了您,就纠正过来了。
弟子A:去年一年胸口可疼了,但是今年好了,我一直坐一直坐就不疼了。
师:这个跟紧绷有关系。你坐着坐着,虽然不是你故意放松的,但是坐久了慢慢慢慢就放松了,就不堵了。
弟子B:师,闭眼睛修没事儿吧?

师:没事。现在我也是有光线对着的话眼睛就不舒服,所以打坐的时候就戴一个眼罩,这样的话就黑黑的,完全跟闭黑关一样。

弟子A:这个我戴过,戴着眼罩睁着眼睛,尤其是晚上,别的干扰都没有,感觉这个黑里面会越来越亮。

师:不同颜色出现的也会有,这里本来是黑的,但是自己睁着眼睛慢慢就出现一种感觉,有黄色的呀,有蓝色的呀。这也是一种觉受,心静下来会有,心不静的时候就是黑的。
弟子A:这里面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动的东西,边是白的,中间是黑的,出现这个以后就特别不敢往黑洞里看,不敢把注意力放在黑洞里面。

师:为什么?

弟子A:害怕这个黑洞。
师:这样的话你分析一下,眼罩里有没有一个黑洞。分析后知道,本来眼罩里不可能有个黑洞。这时候再分析,能怕的是谁?如果能怕的是我,我存不存在?如果我存在的话,应该是有来、有去、有住呀。但是通过分析以后,没有来住去,这说明我也不存在。这样的话,没有所,没有能,谁怕呢?怕什么呢?这个时候刚才的怕会自然消失,不是我让它消失的,我分析它的时候,它经不起分析,所以自然就会消失,然后就在消失的状态中安住。

弟子A:那个时候不知道为啥想不起来分析,就是害怕。
师:这是因为思维不熟悉而分析不起来。还有一个方法,如果这个黑洞还在的话,就安住在这个黑洞里面。这个黑洞是越来越黑下去,还是只是一个黑洞而已?

弟子A:安住在上面的话会越来越深。有时候各种光都有,绿色是最多的,后来我发现有黑色的光,很奇怪,特别亮,是黑色的,但黑色怎么会有光呢?还有一种深蓝的光,特别辽阔,但一开始不是特别辽阔,特别纯净,跟高清电视一样。如果我呼吸的时候特别弱,看着就特别远,所以特别不想吸气,那种感觉特别好。
师:这时候就分析,这个宽广存在吗?什么叫宽广?这个宽广住在哪儿?感觉现在是特别辽阔的、没有限制的,但是这个房间里没有这么辽阔呀。
弟子A:就是当时所有概念形成的东西都把它分析掉。
师:对呀。



從我的iPhone傳送

名老中医治"久喘",遣方用药有细节

名老中医治"久喘",遣方用药有细节

中医书友会 

I导读:所谓“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对于癣和喘,我们治疗起来心里往往没有底,治疗效果也不稳定。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文鼎老,对于慢性哮喘有着自己独到的治疗经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王老诊治新、旧哮喘的思路~

哮喘治疗经验琐谈
作者/王文鼎;整理/李兴培

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

一、初起哮喘证治

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术夏汤增损(麻黄、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五味子);胸腹胀满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痰饮较甚,喉间痰曳如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甚佳;寒包火者,迳用麻杏甘石汤或白果定喘汤;兼烦躁者,大青龙加重石膏;表寒里饮,咳唾白色泡沫状痰,小青龙汤最为合拍。

惟以上方剂中,举凡(干或生)姜、(细)辛、(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药一定要等重量。若担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则其效立减。所谓“辛不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服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治病一定要考虑到病机和药物的升降开阖,仲景方中姜、辛、味的配伍,提供了范例。

二、中期哮喘证治

及至哮喘中期,有虚有实,即本虚标实。此时三拗汤、大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均不相宜,后世人参定喘汤、人参麻黄汤皆标本同治之方,不过均偏重在气虚者。

久病喘促之发,已不受季节气候之影响。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

予全真一气汤蜕化方:人参30-6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

余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远年哮喘患者,如一位年仅20岁,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此方治疗月余,竟获近期控制之良好疗效。余认为,人参小剂量应用其性上浮,大剂量应用则下沉。

半虚半实用人参定喘汤,乃人参与麻黄同用即此意。前人用人参每服达90克之多,我酌情用30-60克亦佳。《景岳全书》用贞元饮(熟地120克,当归21克,甘草12克),徐灵胎甚至主张用人参块。但实证用此法,要犯虚虚实实之戒。

三、后期哮喘证治

后期痰如泉涌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黄汤,以温化痰饮,填补下元。久虚之体,每多中州运化失职,痰诞孳生不已。若不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渐至正气虚甚,则肾水上泛,龙雷之火上亢,终至毙命。

后期肺脾肾俱虚之哮喘,人参、熟地既治其本,亦上好之化痰药。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克研末,顿冲服,劫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蜜炙核桃3一5个,对治疗虚喘颇有助益。

病情得以控制后(静止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先投肾气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纳气归根;继用脾肾同治法,即先后天并重,晨服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肾气丸,以扶正培本,巩固疗效。

四、日常调养

“三分医药,七分调养”。哮喘亦概莫能外。一要知宜知避:预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动内饮;盐哮糖哮之人,要忌食糖、盐。二要适其劳逸:过劳或久卧皆可伤气,故须劳逸度;久哮之人,尤应远房帷,以顾护本元。三要节其饮食:以清淡为佳,膏梁厚味足以导致湿热,皆宜节制之。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5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5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5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15天

下面我们继续讲解《上师瑜伽导修》,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前面的这些科目,目的在于何处呢?当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看看自己所修的法是否已经圆满。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在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当中的所有要点,我们在讲课之前还要念诵或讲解它的科判目录,原因就在此上。

《上师瑜伽导修》主要取决四个要点之上,也就是四精要法。第一、传承法脉清净具普遍之信心,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第二、通达方便,从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间分为五个部分,第四个部分以上讲完,今天所讲解的是第五个部分。在讲解以上通达方便的同时,也把后期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已经讲完了。

今天我们着重所讲解的是清净之回向,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平常在实修过程中必不可缺少,在如是具备的前提之下,以后我们就要开始修了。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一些觉受,指的是什么呢?可能有时候会产生贪嗔痴烦恼非常炽盛,就是越来越多,多得有时候感觉到我一生都没有那么多的散乱,怎么这两天的散乱这么沉重!甚至有些人还会想到,是否这两天已经犯了什么戒,要不这两天是否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否则怎么烦恼这么沉重呢等等,这些都说明你的修法已进入正道之中。烦恼会突然产生一种非常炽盛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些都是见解逐渐增长以及你的修法完全进入正道之中的一种表现。

我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比如第一次修法,修着修着突然贪嗔痴烦恼重得不得了!恐怕一辈子都没有产生过那么多的烦恼,所以很多修行者就开始想到其他的一些事。就像刚刚所说的,恐怕我这两天可能犯了很多很多戒,要不这两天是否我遇到一些不能遇到一些事,比如密法着重与清净戒律之人相伴,若是犯戒者应该远离之,那是否我这两天碰到一些犯戒的人,否则我这两天烦恼怎么会这么沉重等等。但这时候要记住,当烦恼这样炽盛的时候是自己修法已进入正轨道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你的见解逐渐开始增长的一个过程。它好比什么呢?萨迦班智达曾经说过,你初次修法期间,修行已经进入正轨道的时候,就好像前面有一个蚂蚁窝,你要是在上面用木棍稍微搅一点的时候,所有蚂蚁都在外面会闹一阵,逐渐开始又进入它的窝,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不会像第一次一般那么多。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次修行过程中恐怕会产生这么一个阶段,这么一个过程,但要知道这些都是修法已进入正道,甚至见解逐渐增长的一个表现,这是一件好事。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不要再起心动念,就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调伏,不要那么过敏,这样一来我相信这种过程要不到多长时间,最多就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要不几个小时的时间,最长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它就会消失。但好多人都说,他前面产生的觉受为什么一直保存着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几年当中,还会有这种感觉,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由于你对这种感觉过于太执著,形成非常敏感的原因所致,因此我们要学会这些。

这两天也讲了很多很多,比如出现这种显现,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是烦恼逐渐减少、功德增长的表现;从外缘的角度来说,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行者的能力。所以从见解增长的过程中,当然我们不需要过分去执著,尤其是见解不能增长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我们已经掌握到这个道理,当见解有所进展乃至出现不同觉受的时候,何必去执著这些相,这种感觉呢?因为执著本身就是漂泊轮回之根本。我们当今修学佛法如是树立禅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绝执着分别心,那这时候怎么会添加一个分别心和执著呢?这并不是功德,反而是一种过失。现在已经知道,以后再出现不同觉受的时候,决不能对它产生执著,反而要认识到这些都是见解逐渐增长的一个觉受,一个过程。

可能有些会问,见解增长应该是好的觉受,为什么反而是一种坏的觉受呢?像刚刚所说的,贪嗔痴烦恼这么炽盛,这充分地说明是否业力沉重的表现,当然不是!我们在讲解本具有如来藏功德之时,不管是轮回相,还是涅槃相,在如来藏之中是平等的,没有一个说这种妙力是过失,这种妙力是功德,一切都是平等的。就是由于我们一进入到轮回道的时候,由于执著和分别念的缘故,就产生“好与坏,你与我的一种对立法”,现前我们逐渐开始趋向于如来藏之境界,这时候应该学会平等。所以,在实修过程中不管产生好的觉受和坏的觉受,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好与坏,一切都是平等的。

就好比什么呢?好比我们今天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路上可能会遇到好的风景和坏的风景。不管是坏的风景,相信你已经离开,也就是说,你从起发点离开了,已经开始趋向终点站的过程中,不管路途当中看见一个坏的风景,也是逐渐开始趋向终点站,离终点站越来越近。起现一个好的风景,看见一个好的风景,它也同样一个道理,它也是这个过程。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不管产生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从自身的立场来说,就是从见解本身的立场来说,必须断绝执著和分别,再不要过于太敏感,不要再添加什么烦恼,认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等等。

甚至有些不是很了解的人说,这个法先搁置一旁,我先去修修金刚萨埵,由于我业力沉重的缘故所致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只能说,你对法的理解又开始往下堕落,你的见解本来是有所进展,就是由于你当时分别以及耽著的缘故,你见解突然就开始堕落。所以以后要形成这么一个很正常的规律,要知道这个道理,从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是见解增长的一个过程。

从他缘的角度来说,我们前两天讲过,三种魔障叫外魔,内魔和密魔。外魔——魔王波旬等一切眷属,内魔——世间空行母考验修法者的能力,密魔——贪嗔痴之烦恼。起现不同的觉受,不管是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从他缘的立场来说,一切都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法者的能力。当你对这些觉受,不管这时候的相,还是心中的感觉,只要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你已经融入空行母之中,就称之为障碍。它会障碍什么呢?障碍见解不能增长,功德不能赤裸,烦恼不能减少,不但不能减少,还添加了一个烦恼,以及添加了一个罪业,就是执著和分别。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为了很好地让见解增长、功德赤裸,必须断绝分别与耽著,从外缘的角度来说,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法者的能力,所以决不能去执著它。

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就叫魔障,所以很多人都说,你可能已经有魔障了。什么叫魔障呢?当你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你已经被它控制了。一切都是这样的,比如晚上做梦的时候,由于我们无法控制一切梦境,梦牵着我们行走,这就叫已经起魔障了,就是由于我们当时已经被魔障的缘故,所以时时都在受痛苦、烦恼之中。不能自在的最大原因就是被外缘牵着行走,比如当时不管起现一些相,还是出现一些感觉,只要对它漂泊的时候,完全被一切外境控制,从我们三魔的角度来说,已经完全被世间空行母控制了,所以已形成障碍,这种对我们见解增长、功德赤裸、烦恼消尽形成极大之障碍。应该怎样做呢?当然不能去执著这些相,也不能执著这些感觉,不管是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

我们刚刚所传讲的是坏的觉受,比如有时候贪心很重,有时候嗔恨心很重,有时候痴心很重,要不有些有时候心的散乱太沉重,有时候昏沉太沉重等等这一系列的显现,都要知道决不能对它产生很大的敏感。这个敏感对以后修法会造成极大的障碍,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能变成极端的贪执,就这么很极端的敏感,这样一来对你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决不能这样!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没有进入佛门之前,对于很多很多相和感受并不是那么执著,但是为什么一进入佛门之后,反而执著更强呢?这就说明我们进入佛门反倒没有消尽烦恼,还添加了一个业障,当然这并不是修行者的目的以及一个真正修行者该做的事。修行修行是修心,第一次没有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执著,为什么一进入佛门之后,相也去执,感觉也要去执,晚上即便做个梦境也要去执等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充分地告诫我们可能我们对法的理解还不够圆满,可能我们所理解的有些趋向于偏袒,所以必须改正过来,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不是也有很多弟子说,我自己有一些感觉,好像见解有所进展,平常在面对生活当中,明确地感受到烦恼好像少了很多,不管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以前完全不同,但为什么一进入梦境的时候,就不能自在呢?这就充分地说明可能你平常对梦境非常执著。举个例子,今天晚上要是做个梦,这个梦非常好,尤其是非常适宜你。也就是说,这个梦是你天天想要做的一个梦,今天晚上做了梦,那第二天开始会不会想着这个梦呢?甚至以后不管遇到谁,你都会讲一下昨天晚上我做了什么梦等等。若是这么去执著的话,由于你对梦境执著太强的缘故,梦里认识到梦即为虚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刚刚所讲解的道理就是这样。
因此不管在实修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觉受,还是不同的相,贤也好,劣也好,都不能去执著。若一旦产生执著,从自身的角度来说,见解已经开始退转;从他缘的角度来说,你已经被世间空行母控制,所以已形成障碍。我们应该达到自在,让见解越来越增长,因此还要变成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见解迅速增长之悉地。就靠什么呢?决不能去执著。

我们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因为等两天我们就要开始修了,在实修过程中,决定会产生类似这样的一些现象。不是说每个修行者都会产生一段时间极重的贪心、一段时间是嗔恨心,可能不会是这样,但是某一种念恐怕会产生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性。要不一段时间心散乱的不得了、昏沉不得了等等一系列之恶缘产生也有可能性的。

从善的角度来说,也会产生像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等等。尤其是乐、明、无念三种觉受,对于下等根机来说,我们暂时把它称之为一种见解完全可以。尤其十七部续当中,有一部续叫《金刚萨埵续》,里面讲解以21种不同的根机有21种不同印证方便,其中把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也作为印证见解在传授,但是这些都是针对下等根机而树立的。

我相信我们所坐的每一个人,由于现前已具备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条件,乃至如今也有一定的见地,如是修学下去,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等一系列觉受,不久的将来在我们面前产生这是特定的事。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不是什么了义之境界,我们在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时也说过,起现不同觉受的缘故,充分地说明还没有断绝所知障,当所知障已经消尽之后,这种觉受就不会产生,如同到了金洲不得土石般,但是我们现前恐怕还做不到,可能还会产生很多很多觉受。
从坏的方面,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从好的方面,可能会产生乐的觉受。什么叫乐的觉受呢?尤其是乐、明、无念三种觉受,没有进入佛门修过禅定者是永久不会感受到这种境界的。从乐的角度来说,这个乐的感受,一个没有修行过的凡夫是永远感受不到这个乐。不是平常也可以感受乐吗?但是平常的“乐”,与我们所讲解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之中的“乐觉受”,完全是两种境界,当时乐的感受是完全两种感受。可以这样说,这种乐的感受,你要是在世间当中,不管依止什么样的缘,永远达不到这么一个乐感。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的“乐”就是这样的。谁能感受到这种境界呢?就是修学禅定者,他会感受到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之中的这些觉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以后修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觉受,比如内心之中的这个“乐”会达到什么极顶呢?会时时不想离开这个禅定,所以这种乐,也是一种突发性的,它不需要慢慢慢慢过程产生一个乐,而是突然会进入到一种乐的感觉。也有很多人说,这种乐就叫脱落,也叫爆炸等等用其它的一些名词树立。当然可是可以,但要记住,这不是真正的见解,它也是一个过程,因为刚刚说过,类似这种觉受产生,也是没有断绝所知障之前而起现的一种相以及受,所以它并不是很了义之见解。从初次修学而逐步成办圆满见解者,它是一个过程,当然是一个功德。站的立场不同,因此如是理解,可能对以后修行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刚才说的这个“乐”字,他乐到什么程度呢?一直不想离开这个禅定,若是对这种乐感产生执著的话,形成堕入欲界之因,所以只要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是过失,不管当时你所看得见的相有多么殊胜,不管当时你内心之中的感觉有多么殊胜,只要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称之为障碍,要记住这一点。
记得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有一天说,今天来了一位尼姑,说她见到莲花生大师心里非常高兴,因此上师告诉她,从今天开始你得先念诵十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消除一切魔障。什么是魔障呢?莲花生大师本身当然不是魔障,但是由于你对莲师相产生极端的执著,因此已经形成魔障,所以依靠念诵十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来遣除一切魔障,以后才具备修学顿超的资格。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以后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当时修学不管产生什么样的相,好的相还是坏的相,身上产生各式各样的感觉,都不能过分去执著它,这样一来决定不是件好事。
但这一点,不管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出世间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过失,决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世间人对某一件事情时时不忘,尤其他这种执著已达到极顶的时候,这个人的大脑决定不会清醒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很容易疯,精神不正常。只要对某一件事情的执著已达到极顶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是好事!出世间也同样一个道理。不管你对好的境还是坏的境,产生非常大的极端的执著之时,这个执著本身就是令你见解堕落的这么一个障碍,尤其是这样执著下去的话,对自己的身心也不健康,所以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今天我刚刚一直都在想,觉受方面是需要讲解一些,要不等两天修着修着万一产生一些觉受的话,又觉得今天我有这样的一些相,有这样的一些感觉,若是过分去执著这些的话,可能对以后的修行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为了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所以提前讲解一些这些道理。
刚刚讲解的是乐的觉受,明的觉受呢?这个明的觉受也就是说,我们平常都感觉到见解本身是明空不二,也有一点的明度,但是这个“明”修着修着,他突然会产生一个非常非常明了的一种感觉,这个清明、明了度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当时已经开始有他心通了,就是说你在想什么他就知道,尤其这个明了达到极顶的时候,他眼睛会达到通彻。比如你在这间房子里打坐,另一间房子乃至外面再做什么事情都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明分已达到极顶的时候,乐、明、无念三种觉受当中的“明觉受”就是这么一个觉受。以前我们在高原地方的时候,也有一个和尚曾经说过,他说他在家里打坐的时候就能看见外面父母在吃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他都能看得非常清楚,这就叫明觉受,所以以后产生这种显现决不能去执著。
第三是无念觉受。无念觉受,我们平常都在修学一切法的自性为空性,一切都是虚幻的,如是修学突然会达到一种无念之感受,就是说了知一切万法都是虚幻的,也不需要起心动念观察这个是否是空性等等,不需要走这个过程,一瞬间认识到一切万法都是虚幻,空性的这种感受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据说往昔很多历代高僧大德当产生无念觉受的时候,有些人跑到河边说,河——停!要不拿着石头看看能不能把它整扁,一个圆形石头能不能整扁,要不有些跑到一个大点的石头上面看看能不能留下手印、脚印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感觉,因为在他的感受当中觉得一切都那么虚幻,他想怎么做都能做得到,但实际上他只是一种觉受,还没有实证。刚刚已经说过,即便乐、明、无念三种觉受是见解逐渐增长之过程,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断绝所知障,因此仍旧有很多很多阻碍你获得这样神通神变的功德,我们在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的时候已经说过。
这两天出汗的可不得了啊,慢慢慢慢说着走,一方面这两天天气可能太热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这两天身体也太虚的原因吧,由于天气太热的原因,还是由于身体不大舒服的原因,甚至连吃饭也吃的不是很多,所以这两天可能出汗太多,今天都已经换了第四件衣服了。
以后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觉受,但是对觉受决不能产生执著!只要对觉受产生执著的时候,不管当时觉受有多么好,还是多么劣,总之一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形成障碍。悉地和障碍只有一线之隔,就是说,当你在修行过程中起现不同的相以及觉受的时候,对它产生执著就叫障碍。若是不去执著它,按照平常调顺烦恼的方便去修学,一切都称之为悉地。所以要铭记这一点,这样一来,我相信以后修行过程中就不会越来越敏感。不会越来越敏感的意思是什么呢?就不会说我这两天修行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障碍,那样的障碍等等,就不会那么敏感。甚至也不会说,我这两天修行恐怕遇到什么魔鬼,已经附在自己的身上,出现这样的事、那样的事,永远不会这样去想。
身上出现不同的觉受是很正常的,如同我前两天给你们举的例子一般。前两天所说的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在开玩笑,但实际上就是真实的。为什么告诫弟子们当身上有不同感觉的时候,若是真正立为一个功德,就说明你身上的神经还很正常,因为你能感受到一切,这就告诫我们决不能去执著。平常有感觉的时候就时时告诫自己身上有感觉很正常,今天早上直到晚间一天所起现的一切感觉,我们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恐怕有一本厚厚的书,但我们平常并没有这么去执著,那为何有时候有些好的觉受反而产生那么多的执著呢?这充分说明这不是一种功德反而成为一种过失,决不能去执著它。但总之说来说去,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不管有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决不能对它产生执著,当一执著它的时候一切都已变成魔障,所以魔障也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于你的执著当中。当对某一件事情已形成极端执著的时候,对你的身心决不会有什么利益。
如今也有很多人说,一进入佛门之后有些人身心不大健康。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他对某一件事情执著非常强烈,不管是对好的方面,还是对坏的方面,总之对某一件事情执著非常强烈,因此导致成后期身心不健康的结果。所以我们以后修行时时要铭记这一点,极端执著,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它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是不健康的最大根源,也可以说最大祸首。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令见解不能增长的最大障碍就是执著,所以我们以上所传讲的不管是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还是安住调伏妄念,都是为了针对执著。怎么才能把这个执著,前面依靠断除,甚至以后逐渐开始改变以及运用等一系列的方法,都是为了消除这个执著,所以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以上所传讲的这些,就告诫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类似这样的显现,我们决不要执著它,不管有时候感觉好与坏。甚至也有很多人说,听说有些人修行能看见各式各样的相,甚至身上有各式各样的一些感觉,我修行了那么长时间,为何看不见什么样的相,身上也没有所谓那么多的感觉,这是否说明自已的修行没有进展。当然不能以它立见解高低啊,眼前看得见的相多,不代表你的功德大,身上出现不同觉受多,也不代表你的见解高。我们这两天说过,见解高低时时观待自己的烦恼有没有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上,以它作为衡量。若是能做到这两点,其外所有一切一切,即便有多么不具有,都对你见解增长以及退转没有丝毫之关系,要记住这一点,这就是最关键的。
如今在汉地对于这方面执著还是蛮强的,说哪个人看得见越多,就说这个人修行不错,尤其一进入佛门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讲解这些,说他平常修行能感受到他在想什么,尤其一进入谁家的时候,知道这家障碍大与小等等。我相信一个真正修行者,真会这样吗?我们先举一个例子,西方世界到底在何处呢?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当下。若是当下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话,自称为见解很高的人为什么一进入一些房子的时候,他说这个房间里要不晦气太重了,要不这里头阴气太重等等,怎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应该说不管他到谁家,甚至业力多么沉重的家庭,在他的面前应该是最清净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地方,而在于他的清净心之中,相信不管他进入哪一家,甚至遇到什么样的人,他的清净心应该时时具有。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感觉呢?这充分地说明他并没有具备圣者之见解。这样一来,我们以后修行者就更加认识到这一点,凡是有这种显现的人,当然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还是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不要讲解很多装神弄鬼的事情,这样一来反而对自己的身心导致成很多不健康的一些因素,这非常不值得。
甚至如今汉地有很多家庭让小孩子小的时候不接触佛教,若仅仅讲的都是装神弄鬼的事情,谁敢接触呢!不要说小孩子,甚至大人接触,等两天他学出来的可能也是讲解一些没有什么道理,甚至身心不健康的一些道理,这不值得我们去学。如今我们所学的是佛教,就是告诫我们今生怎么追求快乐,临终的时候怎么自在,末来怎样才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当前不管是学,还是修的目的,所以平常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往这方面发展才对,时时要铭记这一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上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紧接着我们讲解清净之回向。
当今时代,由于缺乏善知识之引导,】这一点我们前面从总体的角度讲解即生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之时,也多次提示过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平常在寻找导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擦清自己的眼晴,细致看看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再作依止为妙。而不是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老狗寻食般去依止导师,这样的话,绝对会遇到很多很多磕磕碰碰的事情,后面再开始后悔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因此即使在讲解回向的时候,我们也一直都在传讲,由于缺乏善知识的引导,就是说,初次必须依止一位善知识。如今即便遇到一些善知识,由于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得到众多引导也是很困难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并不困难。
如今在汉地,不管是汉传佛教的法师,还是来源于藏传佛教的法师,还是来源于南传佛教、小乘教法的一些法师,平常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很多,只要是具德上师,当然可以多听闻一些教言,但是前提必须选择好导师。盲目去依止导师后期还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尤其是《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是诽谤金刚上师。什么叫金刚上师呢?上师总分为六种上师,前三者为共同上师,后三者为不共同之上师。前三者称之为一般上师,皈依上师和酬忏上师称之为共同上师。不共同上师是为你传讲续部教言,为你传讲解脱窍诀法,为你授灌顶的这位导师称之为不共上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刚上师。已经结上这样的法缘后,若是对上师生起诽谤的话,你已经触犯了《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这个罪过己经非常非常大了!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平常应该选择好导师,比如从今天开始我要进入佛门,进入佛门首先必须依止一位老师,一位导师来引导我,我必须选择好这位导师是否是真正具德上师。若不是具德上师,可能平常上师的行为,你会产生一些疑惑甚至诽谤等一系列的心念,也有可能性,所以必须是具德上师。
第二、若不是具德上师,导师囗中所讲解的一切都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便我遵照导师的教言去做也无法成办解脱,所以必须是具德上师。若不是具德上师的话,由于这个自称为导师形象的心中烦恼沉重的缘故,紧接着还会产生更多的烦恼,所以我们必须依止一位具德上师。至于具德的标准,前两天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就是要观察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否普遍、圆满。若信心和慈悲心己变成偏袒的时候,对某些人很有信心,对某些人还是排斥,对某些众生还是慈悲,对有些众生,从今天开始断缘这位众生获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若是这位导师心目当中有这种想法,甚至囗中有这样的言语,这位导师已经犯了不管是菩萨戒,甚至小乘和密宗一切誓言都已经违犯,这当然不是具德上师的标准!所以时时观待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从信心和慈悲心两方面去观待。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不管以后行持什么样的善法,听闻什么样的引导,首先要观察好这位导师。
众多修行者虽长时精勤修法,但因不知如何回向,所修功德均成人天福报,非成解脱之因,】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回向都变成有毒回向了。什么叫有毒回向呢?把三轮当作实有而做回向称之为有毒回向。三轮指的是:回向的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是自己所创造、修行的一切善根。如同我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你般的做回向的话,这就叫有毒回向。刚刚所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很多人没得到善知识的引导,虽然以上从事很多善行,但是多数回向已变成有毒回向的原因,均变成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就是指的这一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相信我们在座的弟子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很多回向都已变成有毒回向,什么叫有毒回向呢?比如我们今天去放生,放完生以后,你怎么回向呢?“我”是实有的,因为是我做的;今天我放了生,这个“善根”也是实有的,我今天做的这个功德(也是实有的);三界六趣众生也是实有的,有一个这样“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我把这个给你般做回向的话就叫有毒回向。所以我们以后在回向的过程中,要记住有毒回向及无毒回向之间的差异,若是仅仅依靠有毒回向做回向的话,即便以上从事多少善行最终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这一点若不细致去观待,很多时候我们的回向都已变成有毒回向:我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就是我把功德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听起来好像把所有功德赐予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但由于把三轮实执的缘故称之为有毒回向。好比什么呢?好比在一个锅里煮了一个很好吃的饭,里面放一点毒下去,虽然在吃得过程中是非常快乐的,但毒性一发作的时候,就要遭受巨大的痛苦以及丧命的危险。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有毒回向可以得到人天福报,称之为有漏功德,但是当这种果报成熟完以后就要开始遭受三恶趣的痛苦。所以以后我们在回向期间要时时记住,应该以无毒回向。下面讲什么叫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故对回向之理趣应谨慎认知。】什么叫回向,回向应该怎么做等等都必须知道。昨天已经说过,若不做回向有什么过失,在做回向的时候,回向要分为几种回向等等都必须认清,而不是仅仅顺从着可能把我一切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就叫回向吧,即便这么回向都叫有毒回向。
回向总分为二: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将回向之境(所缘一切众生)、】我们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谁呢?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此回向的境是所缘一切众生。
回向之功德(所造一切善法)、】比如当时你不管是放生,还是念诵,还是身做礼拜,还是修本尊、上师瑜伽等等,所造一切善法。
回向者(自己)三者执为实体,并作回向,名为“有毒回向”,亦谓有漏功德,】我把这个功德赐予给你当作回向的话,这就叫有毒回向。好比刚刚所说的,一个很好的一锅饭里面放点毒,虽然吃得过程中非常香,但是当毒性一发作的时候就会丧命。就是说,这样的回向可以令这个人得到人天福报享受一段时间,因为这种功德我们把它称之为有漏功德,好比什么呢?像这样回向的话,最终得到的结果好比这一杯水。比如你得到这一杯水,杯里能盛三口水,你喝一口的时候,可以消除当时这种渴的痛苦;第二次再渴的时候,你再喝一口又会解渴;第三次渴的时候再喝,但是里面只存了三口,三次喝完以后紧接着你再渴的话,就没水喝了。
有漏功德就是这样的,你在享受果报的同时,因上面逐渐在减少,当这个果报享受完以后,也就是因消尽以后,你又要遭受更大的痛苦。类似这种显现在人间也比比皆是,比如有些人在短短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顺利得不得了,甚至形成很多人很羡慕的对境。但是过一阵时间以后,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成就,甚至后期变成一个比乞丐更乞丐的人,这就说明当他在顺利的时候,可能他的这个功德来源于宿世的一种有漏功德。他在享受果报的同时,由于不及时积累福报的缘故,就像刚刚所说的,他以上所造的善现前已得到三口水,如果只去享受不去积累,天天喝,不往里面加水,喝完以后就没水可喝了。从回向的角度来说也同样一个道理,要懂得有毒回向与无毒回向之间的差异。这就叫有毒回向,也称之为有漏功德,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
其异熟果报仅享受人天之福,未能超出三界。】这就是有毒回向,我把所做的一切善根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证悟佛果,这叫有毒回向,我相信很多人都在这么做。但以后我们在做回向的时候,也得这样做吗?当然不能这样做!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行者修行并不重要,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比如以前你在其他教言当中也听过清净发心、清净正行和清净回向,这个词句以前听过,也知道平常做的时候必须具备三清净法,但由于从清净回向的角度来说,不知道这个回向该怎么做,只知道我要把这个善根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给予他得到解脱,应该算是回向吧。但实际上这叫有毒回向,只能得到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以后我们在从事一切善法之后,必须记住回向是不可缺少的,回向还要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两种,必须以无毒回向做回向为要。
上面是有毒回向,也讲解了它的一些过失等等。【因此应以“无毒回向”作回向为要。无毒回向可分“真实回向”与“随顺回向”。】就是说,“三轮体空”指的是回向的境、回向之功德、回向者已经完全实证它的本性为空性,在执受本体之下,妙力起现之相,两者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就叫三轮体空,也可以叫悲空双运。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慈悲心如何呈现,这个慈悲心当然是无缘慈悲。两者本来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它就是真正无毒回向,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但现前我们能做得到吗?从理论上虽然了解一些,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很难做得到,那我们应该依靠什么回向呢?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回向呢?当然是第二种回向,就是随顺回向。
真实回向乃三轮体空之回向,于未证见道之前,初学者难以如是奉行,】刚入门的信众,即便你对见解有所了知,但是还没有实证的缘故,很难奉行。就好比什么呢?了知、觉受和证悟。了知,当你在渴的时候知道水可以解渴,已经解了渴吗?不会的,只是知道水可以解渴,这就叫了知阶段。刚刚我们所说的,三轮体空从文字上以及理论上有所了知就叫了知阶段,这个并没有落实到行为当中你能做到,所以还是了知阶段,称之为文字般若,所以当然不是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要记住这叫了知阶段。
第二觉受阶段,当知道淡水可以解渴的同时,你喝一滴水下去,这时不光知道水可以解渴,甚至也已经尝到水的味道了。但由于当时喝的水只是一滴水,因此还是没有解渴。觉受是什么呢?把前面所了知的道理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当何时已经有这种观照,去这样观照,有这种觉受、领受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称之为觉受状态。那么刚刚所说的,三轮体空是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当然不仅仅是觉受,因此也无法按照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做回向。
第三个叫证悟,前面了知、觉受。证悟是什么呢?了知、觉受是两者道理具有的当下,把水全部都喝下去,完全已经解渴了,这就叫证悟。也就是说,上面所了解的三轮体空,不仅仅了知、觉受,完全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叫证悟,这时候就是真正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但是如今我们很难做得到,因此无毒回向当中还要选择第二者,叫随顺回向。因为在见道之前,初学者难以如是奉行,【故应以“随顺回向”作修持为妙。
所谓“随顺回向”应该怎么回向呢?回向的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一点都不假的,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比如我们今天做回向的话,当时所听闻的一切功德;若是平常放生的话,放生的功德;修学上师瑜伽的话,1小时、一个半小时当中所修上师瑜伽的一切功德;以及过去所修过的一切善行,未来即将要修学的一切善行,过去修过的善行已经修完,但今天在回向的时候,把这个功德也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中,能得到一切圆满。
把未来即将要修的,这些还没修的为什么要提前做回向呢?把未来要做善行的一切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中,能具备这个福报。还要把诸佛菩萨所造的一切无漏功德,都聚集在我们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上。诸佛菩萨平常所做的一切善行,时时都在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之中,还用得着我们帮他回向吗?不需要的。但是我们若把诸佛菩萨的一切功德,随喜他们的功德,把他们的功德聚集在今天我们所回向的功德之中,能获得这样无漏功德的福报,所以还要把诸佛菩萨的一切无漏功德,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
还要把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我们以上说过,没有清净发心,没有清净正行,没有清净回向的一切善行,都称之为有漏功德。虽然这些善行并不是我去做的,但我们也随喜这些有漏功德,把这些功德也聚集在今天我们所回向的功德中,如是回向一样得到福报。
还要把自己无始以来所呈现过的一切身相,就是身体也要回向给众生。无始以来至今所呈现过的一切身体,若真正还有实相的话,堆积在一起可能比一个泰山还大,比须弥山还高,但一切都已经消失了。今天我们把以上所有的一切身体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话,这个功德就非常非常大!不是如今也有很多人说,由于我福报太浅薄的原因,我平常得修曼扎,曼扎是积累福报的唯一途径,所以曼扎功德非常非常大,不管是上供或下施的功德,应该是平等的。曼扎的时候,我们先做上供也要做下施,那今天在回向的时候,我们把无始以来至今所有的一切身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个供品一点都不小啊!刚刚所说的,若是所有一切身体都在场的话,堆一个须弥山,可能比它还高。就这么大的一个供品,我们今天在布施,那功德有多大!
如是回向的意义在于何处呢?因为如今在很多寺院甚至在自己的家里有很多佛像,不管是绘画的,还是雕塑的等等,反正我们有很多很多佛像。为什么很多人一见到佛像就会生起一种清净心,有些有病者可以消除病,若是没有智慧的人,可以赐予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以赐予福报,没有慈悲心的人可以增长慈悲,短寿的可以长寿等等,为什么诸佛菩萨的像也给众生带来很多很多吉祥呢?因为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把身体回向给众生,当圆满成熟果报的时候,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我们不是也在说,很多高僧大德一见到的时候,心里那种清净心比平常见到其他人不同,原因是什么呢?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些高僧大德在因地的时候,把身体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他见解圆满期间,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我们是在因道,就是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在回向期间也要把身体回向给众生,当我们圆满成熟果位期间,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这是讲解一个因果关系,大概是这样的,所以还要把身体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
还要把无始以来自己所穿过的一切衣服回向给众生,想想从小直到现在我们穿过多少件衣服,身上所穿过已经多的不得了,无始以来自己所穿过,身上披过的一切衣服,若是聚集在一起,恐怕多的不得了!以上穿就穿的,比如今生小时候的衣服,现在在何处都不知道,早已经没了。也就是说,当时在穿的过程中,可能对身体有一些利益,但对于今天来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今天我们在回向的时候,把无始以来至今所穿过的一切,身上所披过的一切,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话,那身上披过的一切衣饰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都已经在积累着福报。想想这个福报又有多大呢!我们平常说,我在佛堂面前供三个水果,供几杯水等等,但如今我们把无始以来自己身上披过的一切,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个福报一点都不小!
如是回向的意义在于何处呢?比如诸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把衣饰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圆满成熟果报的时候,他的衣服、身上所披过的一切都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不是也有很多修行者把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衣服,要不有时切一块带在自己身上,说起到辟邪的作用;要不有时候放在自己的家里会给家里带来吉祥;要不有病者熏一下,甚至带在身上可以遣除一切病魔等等。为什么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因为这些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把所有一切衣饰回向众生的缘故,圆满成熟果位之时,他的衣服可以为众生做事业。我们现前在修行道之中,也应该把所有的一切回向给众生,这些听起来可能是简单的一些事情,但意义非常广大。 
还要把口里所吃过的一切回向给众生。我们一生从小时候直到现在吃过多少?如今不是很多人说,我非常非常希望初十、二十五做会供。是的,会供非常非常了不起,但要记住的是,我们应该时时在做会供才对。尤其是在回向的时候,我们把无始以来自己所尝过的一切、喝过的一切、吃过的一切,聚集在一起作为回向的话,你说这个积累福报有多大?它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像从小时候直到现在,我们吃过多少、喝过多少,如果把这些都回向给众生,这个福报一点都不小!因此还要把它聚集在这上面。并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自己对面虚空之中,时时赐予我们所回向的一切成就,都在我们对面虚空之中。
前面我们就要发愿,刚刚所说的,把一切功德聚集在此上,以此善根,以这个善根,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前面是发愿,暂时都能心想事成。怎么说呢?心想事成,有病的人可以消尽一切病魔;没有智慧的人可以增长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以增长福报;做什么事情不顺利的人越来越顺利;寿命短暂的人可以长寿;有什么其它灾难的地方,一切灾难消尽等等,总之一切都能吉祥,就是暂时一切众生都能吉祥,究竟均能证悟佛果。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因为我们顺从历代传承祖师,刚刚所说的,随顺回向,就是顺从历代传承祖师怎么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刚刚这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前面发愿就这么发愿,愿以这个善根,渴求达到什么样的果位。
后面回向怎么做呢?我们如今还没有证悟到以上所说的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现前做不了,因为三轮体空还没有圆满实证,这时候就要依靠随顺回向。因为有毒回向只能得到人天福报,当然我们不能以这种方式去做回向,那就要靠无毒回向。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我们做不了,因为见解还没有赤裸,还没有实证,这时候就要靠随顺回向,随顺回向就是刚刚所说的,下面还会有讲。
【所谓随顺回向,应于圆满具备三轮法中,作如下观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诸传承祖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若是修阿弥陀佛的信众,阿弥陀佛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这就叫随顺回向。
当然,当我们见解逐渐增长已达到悲空双运的时候,悲空双运本身就叫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就用不着再提个念——这是众生等等,不需要。在执受见解当中,见解本身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也就是我们所缘的对境。所以欲求也好,时时愿望的这个境界,就是执受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妙力慈悲心的所缘众生,慈悲心它是无缘的,也就是说,由于它没有时空的原因,这个慈悲心是一个普遍性的。所缘的众生也不需要我要度化哪一个哪一个众生。三者——所缘的境和慈悲心以及执受本体,本来就是一如的,就叫悲空双运,它就是真实回向,就叫三轮体空。还没有实证这个见解之前,我们先按照随顺回向,随顺做回向,后期当圆满成就的时候,时时见解当中就在做回向。总之,要记住刚刚所讲解的这些道理,非常重要!
要不会变成什么呢?就像我前两天给你们所讲解般的,以前我在汉地,有一天一位居士给我打电话,汉地有很多道家的庙,今天他跟随几个道士一起去放生,尤其当时这几个道士也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慈悲心为怀的一些要点,乃至也讲解了时时以慈悲心度化众生的一些行为等等。所以他就觉得道家也在提倡慈悲心,并且也带着他们去放生,佛家也在讲解慈悲心,平常也在做这方面的善行,他就觉得没什么区别吧。实际上有着很大很大的区别!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在讲解出离心,以及所追求的究竟果位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个后期你们可以这样细致去理解一下也很好。但总的来说,刚刚所说的,我们今天在做回向的时候,要记住随顺回向非常重要。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万一我们所做的回向变成有毒回向,即便以上从事善法有多么深奥,均变成有漏功德,变成享受人天福报之因,非成为解脱。
第二点无毒回向真实回向,现前也无法从事,即便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起心动念而已,这并不是真正三轮体空。所以我们要以什么方式呢?当然是随顺回向。这个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一点。前面是愿,以此善根,愿众生暂时能得到什么,究竟能证悟佛果,因此诸佛菩萨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就像刚刚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当中做的回向般。
若能依文明观者,即随文作观;】就是说,下面是回向颂,在念诵回向文的同时,可以做观想的话,前面不需要走个观想的过程,在念诵仪轨同时做观想即可。若是做不了的,【不能明观者,先作观想、后诵回向文。】这是最好的。
我们都是初行者,像刚入门,甚至对这方面道理并不是那么很精通,今天才了知,甚至才开始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的这些信众,我还是建议先去观想再去念诵,可能是最好的,这样更圆满一些。到后期的时候,直接念诵、观想同时可以行持,因为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好比什么呢?比如有一个地方,他们不知道谁叫母亲,谁叫父亲,完全不懂。到达一个地方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什么样的人叫母亲,只要是母亲,必须是个女的。这时候他可能就得学一下这个知识,当然这个知识并不是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在他的内心当中可能也要走几个过程,要不他就不懂。要是说到父亲的时候,要知道他是男的。但是这样长时间懂了以后,当他说到母亲的同时,还要想到她是女的吗?不需要了。他知道说到母亲,她就是个女的。就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第一次在观想与念诵仪轨之间,要分开做的目的就是不习惯的原因,所以先做观想后念诵回向文。当越来越习惯的时候,念诵文和观想同时可以驾驭,这时候就不需要分为前面观想后做回向文等等。大概就是这样,这些倒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圆满回向,就这样。
此福已得一切智……】这些就继续往下念诵。
大恩根本上师妙音龙多加参尊者住世祈祷文
住世祈祷文,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大恩根本上师住世能消尽自己的烦恼,见解迅速增长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第二、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也能起到无病长寿之作用。这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是为他人念诵吗,怎么反而自己会长寿无病呢?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从他们这个家族来说,他算是最长寿的一位,今年八十五岁了。上师说,在他们这个家族当中,好多时代没有这么长寿者,但是他想他这一代这么长寿的缘故,相信一切来源于他当时依止他根本上师的时候,时时念诵上师住世祈祷文的原因。为上师念诵住世祈祷文,时时希望上师能住世等等,带着这么一个清净心的原因,如今自己寿命也就会越来越长寿,因此这就叫两种利益同时驾驭。我们心里想的是祈请上师长久住世,但是上师长久住世的同时,自己也能达到长寿,能起到这个作用,这样一来,以后也多修一些,这非常非常好。要不不了解的人总认为住世祈祷文等等和前面念诵仪轨之间也没什么区别。要是下面的这些住世祈祷文,认为仅仅为了上师住世的话,有时候念诵不念诵也就那么回事。当然不是这样的!为了上师长久住世,仅仅这些长久住世,同时也可以消尽自己的烦恼、见解增上等一系列功德都会圆满。
下面也有个上师给我所写的住世祈祷文。
祈愿世代摄受颂
因此平常如是念诵,对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起到很大的作用。
后得转为道用
前面是一个很完整的上师瑜伽导修修学,到后期为什么还得念诵一个后得转为道用呢?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座上的时候我们按照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要点如是修学,但即便在座下的时候也要时时护持自己的内心,时时观待着自己的心在想什么,时时观待自己的行为在做什么。若是想的、做的都是一些恶业的话,尽量远离之;若是起的是一种善念以及做的是一些善行的话,应该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此平常即便在出定的时候,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如是长时间去修学,你的见解决定会越来越增上,这是没得说的。比如座上可能我们每天修行的时间不会很长,最多也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即便最多也就是两座、三座左右。但是这也并不是不间断性的,有时候还会间断,恐怕有时候只有一座的时候也有,那么要在短短这么一座的时间消尽很多很多烦恼,尤其是迅速成办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应该要创造更多的时间修学为妙。
即便没有座上那么多的时间,座下的时候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至于这一点,前两天我们也稍许讲过一些,比如平常在行走的时候,只要不离上师瑜伽修法,平常行走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右肩之上,他也是在修上师瑜伽;要不平常坐在一处的时候,只要能意念到,就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之上,也在修上师瑜伽;只要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以及某一处,时时想到上师的时候,两者已经获得一如,这就是修上师瑜伽。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喉间;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心间等等;时时不忘上师而这么行持的话,那就说天天都在修法之中,应该做到这些。这样一来相信见解会越来越增长。
这就是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从总的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尤其我们前两天在讲解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也讲授了关于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这一次传讲已经圆满听懂的,等两天我们就要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若是还有些不了解的地方,相信这次已经讲过一遍的原因,平常再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要不看看光碟等等,我相信你所理解的法就会越来越增上。总之它是我们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一种工具,这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平常不管学什么都必须要纳入到上师瑜伽导修之中去,这样一来,你修的法就非常非常轻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负担。
要不见到一位导师,又怕这位导师布置另一个功课。是的,即便布置,我们把这个功课可以落实到上师瑜伽之中来。因为导师要我们修学的目的就是要修学它的要义,而不是说一种相。做一种相,我相信这并不是导师的本意,我们把这个要义完全归纳到上师瑜伽之中来,本来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如是理解,如是去做的话,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密意,这样一来,以后修行就不会形成一种负担。就怕我以上已经依止过那么多的导师,这位导师、那位导师,当我在修这个法的时候,一下好像修不了那个法,又修不了这个法等等,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矛盾与冲突。
但如今已经知道,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法称之为无上窍诀大圆满,大圆满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独特的教法,因为他是小乘加大乘等于密乘,因此我们在修学密乘的同时就在修学一切教法。当然也可以说,八万四千个法门等于密法,如今我们在修学密法的同时就在修学八万四千个法门,这时候决不需要产生很多疑惑。好像这个在修行的时候,说是这样,那样好像没做,但要知道各式各样的方便都是为了趋向人获得自性,这个教义是一致的,这个原义是一致的。方便可能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有不同的方便道,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并不重要。因此如今我们按照最上乘派的一种方便,当然这必须具备条件,当你条件也具备按照上乘派的调顺烦恼之方便,在从事过程当中一切方便道都在其中圆满,但这一点我们在讲总说《上师瑜伽导修》期间,也多次已经提示过。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东传,所有一切教法都聚集在一法之上,因为它的本义就是这样。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讲解这样就是汉传佛教,那样是藏传佛教,那样是南传佛教、那样是东传佛教,并没有这么讲解。而是说,只要调伏自己的内心,赤裸心性,此乃一切佛教,是这样传讲的。
如今我们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也不是说紧跟随在一个密宗的导师后面,手里拿着几本密宗的书,就说我们就是密宗的弟子。恐怕这个也太形象化了,当然不是这样的!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要具备多少个要点才能圆满具备密宗的一切,这一点我们这一次在传讲过程中已经讲得很细致了,就是时时不离口的四种精要法。
至于树立四种精要法顺着不同根机,也就是说,即便对密法有信心者,它的根机也有两种不同的根机:一种根机叫上等之次第根机、一种叫上等之利根者。由于根机不同的缘故,在从事这四精要法当中也有两种不同的运用方法:一种是次第成办,一种是顿时圆满。如今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按照次第来成办顿时,逐渐往这方面在发展,总的来说一座当中没有离开过四精要法,应该这样去做。时时不离这四精要法,你就是一个圆满的密宗弟子。
形成圆满密宗弟子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迅速成办解脱。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修学显宗的弟子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从密宗的角度来说,即便是下等根机也可以一生成办解脱,一生可能是几十年。一个是无法用年来计算的三大阿僧祇劫,一个是几十年时间,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那么大,原因在何处呢?当然在于它的殊胜方便道之上。由于我们现前作为密宗的弟子已具备这种条件,成办解脱来得当然更快,但我相信这也符合我们的心愿,因为在座所有信众不都在想“我今生要成办解脱”吗?已经知道我今生不成办解脱,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人身难得,未来能否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今我已得到这样的人身,是无始以来从事善法的结果,所以我现前必须把它用在相对的境之上,即生要成办解脱。
现前虽然已获得瑕满人身,但我再不能懈怠下去,因为无常随时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所以从上面这两部法当中就能了知到,我现前应该精进修法。如是去修学,就是说,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从今天开始可以感受到一切解脱的结果。我们在讲解见修行果的时候,果实还要树立两种:暂时之果位和究竟果位。“暂时果位”指的是从今天开始树立一切果实,这怎么树立呢?前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比如由于我们如是从事一切殊胜方便道的缘故,烦恼逐渐减少,信心和慈悲心增长,这是暂时果位。从世间的角度来说,由于时时调伏内心的缘故,所们的性格越来越改善,这也是暂时果位。所以从现在开始做起,我们的内心也好,从做人乃至多方面条件越来越增上,临终的时候自在,未来的时候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这就叫解脱,所以从今天开始做起。虽然平常一直都在传讲心的本性应该当下证悟,但这个能不能证悟,我们先搁置一旁,先不谈,但是以上所从事的一切法义,应该从现在开始要起现果位,就是要起现功德。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应该时时铭记心中。
以上我们已经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了,只是这两天由于身体的缘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天真的比不了前两天,这两天身体非常非常虚,尤其是说话说到一定的时候,就好像刚从哪一个很远的地方背着几百斤重的东西到达某一个地方一般。天呐!那个身体的沉重感以及那种很虚的感觉非常非常强烈。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次已经把《上师瑜伽导修》圆满讲完,只是这两天之外,前面所讲解过程中,我们这次并没有想到时间,而是尽量把里面一句一词用很细致的方式已经做了一些解释,所以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去修法了。
昨天已经说过,刚入门的信众为了对上师瑜伽导修更加重视,以及时时观待自己对上师瑜伽导修的了解如何,所以明天有两道题,但这两道题明天不一定在这边做,因为明天我只是把这个题目告诉你们以后,就拿回去做,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课程。已经修了半年以上,以及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的弟子,也有两道题,但这两道题就时时观待自己的修法,看修行得怎么样。虽然我们这两天从见解的角度,方便之上没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从认识智慧之上这两天也讲了一些,尤其善巧运用方面,从直视调伏妄念以下已经讲得很细致了。当然,若是讲得更细致,用不同的文字描述的话,光凭一两天的传讲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的是它的要义,相信在短短一两天讲解的过程中已经懂得什么叫剖析调伏妄念,什么叫直视调伏妄念。那么你在如是从事这些善行的过程中,是怎么调顺烦恼,因此可能有两道题,这关系到看看你以上所修的法修得怎么样。若是很轻松,以及一看到这个题目,甚至一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容易解开这些谜题,能说出它的答案,这就充分地说明你修行非常了不起。若已经修了一段时间,仍旧对这些题目还是有一些陌生的话,就说明虽然你修是修了一年以上上师瑜伽,恐怕你对上师瑜伽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虽然口口声声在讲解四精要法,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四精要法对你内心来说并不圆满,所以还是从头开始做起,也就是从剖析调伏妄念,从有相定开始做起,甚至可能从理解方面还需要多阅读一下《上师瑜伽导修》等,这就是为了刚入门的信众对上师瑜伽导修更加了解,以及以后修法过程中更加重视。修行到一定的弟子们,就看看自己的修法现前已经到达什么地步,尤其在这几个答案当中,是否一看就能很轻松地说出它的答案,要是能的话,你的修行非常非常不错。
要记住,为什么让你把这些答案都拿回家去做呢?就说明书上是看不出来的,你翻多少本书,甚至你把《大藏经》搬到自己的面前,一页一页去翻也翻不出来的,当然不是说《大藏经》当中没有的,里面含摄着这个道理,但文字上可能不会像我们所出的题一样,讲得很细致,大概就是这样的。
明天说完以后,《上师瑜伽导修》说是已经说完了,为了让刚入门的信众知道做得过程中是这样的,我们做一个示范,一起修一座,这是明天的事了。后天该怎么做呢?明天下午再决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现在人已经够多了,我们的这间房子也开始坐不下了,所以以后再告诉很多很多人的话,恐怕我们就坐不下去了。所以平常很多很多弟子可以在外面听听,就是我们在网上可以听听一些,要不这边坐的地方已经几乎坐不下了,这样一来每次讲法,后期要讲什么法,都是头一天才开始宣布的,这样一来更好一点。因为如今很多修行者,若是讲解一个非常完整的修行的教言,恐怕只要是时间长点,恐怕谁都不是说不感兴趣,可能会找一些借口,但是若有个短短时间当中,说是功德很大的法,一次时间聚集多少人,一点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如今很多导师每到一个地方,不讲解那么多的法义,反而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聚集很多弟子,就说这样好,那样好呢?原因就是很多很多人非常渴望着这个。有时候要知道的是,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善行,不要仅仅想到做这样的事情以后是有功德的,功德到底在哪里呢?要细致一点,什么叫迷信,什么叫清明信任,两者要分开一些。我们现前修学佛法决不能像以前我们小时候对药的理解一般,是怎么理解呢?总觉得只要是药吃下去,决定有好处。不管你现在有没有病,比如今天我的头非常好,但前面他人在吃个头痛药,我可能也需要个,你能不能也给我两颗?为什么?你头痛了,我不痛,虽然我现前感觉不到头痛,但不能说明我不头痛,可能头痛在很细的地方在头痛,只是我感觉不到,因此认为只要能把这药吃下去,可能对我头痛有好处,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有副作用。
我们以后修法可不能这么去想,说这样去做是决定有功德的,那功德到底在哪里呢?自己身口意三门之外有个功德,那不属于你的。就像释迦牟尼佛是佛,因为我们三门之外,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在我们于三门之上,那么这个功德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如今我们还在人间遭受苦。地狱众生由于宿世造的恶业沉重,现前正在受苦,但是我们三门当中也没有受这种果报,因此他人在受这种果的时候,对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三门之外有功德或过失对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以后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法,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时时观待自己的三门,有功德到底在哪里,怎么呈现功德,这个因果关系如何树立等等,要知道这些道理。而不是说有功德全跑过去,说吃这个东西有加持力。好,吃下去。感觉到没有?应该有加持力。
以前我在亚青寺的时候,我旁边有个和尚就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也不是身体很坏,可能当时很多汉地的居士带过来一些药的时候,就觉得只要是药,和这边有点关系就不停地吃。他只要看见我在吃药,天天跑过来就跟我一起吃药。我说这样不行吧,他说决定行,因为药绝对会有作用的,我现前虽然没有什么病,比如今天我不头痛,但是如果我头痛是明天,今天要是吃这个药下去,说不定明天我头就不痛,你怎么能说这个没什么效果呢?如果依靠这种方式认定药的好处,但并没有想到副作用,我们不能这么去理解修法的功德。
《上师瑜伽导修》以上已经讲完,明天只是这四道题公布一下,紧接着我们就修一座上师瑜伽,明天的事情就办。我们把一步一步做好,因为后面就要开始讲解座下很多很多,座上功夫没有到位之前,座下即便讲得有多么殊胜,你永远做不到,所以一切都来源于座上。
前两天我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当时我跟随着上师到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一个寺院的住持,他在上师面前把自己平常修行的方法以及所证得的见解向上师说了一遍。上师说非常了不起!但他说,虽然他有这样的见解,但平常很难与出定的时候契合到一起。上师说这就是座上功夫不够的原因,虽然你对见解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稳定,还没有完全赤裸,所以当座上功夫没有到位的时候,很难与座下契合到一起,座下包括后得以及梦境等等,很难与他这些契合到一起。我们也天天希望平常工作期间时时与佛法融合到一起,晚上做梦的时候时时都能自在,那么最重要的是座上功夫必须到位。座上如何修法,以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紧接下来就靠你自己了,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也就是说,诸佛菩萨的加持,已经把这个教言,这个光明道赐予给你,但至于走与不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这就是诸佛菩萨最大的加持,所以紧接下来就靠自己了。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吧!

下面我们继续讲解《上师瑜伽导修》,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前面的这些科目,目的在于何处呢?当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看看自己所修的法是否已经圆满。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在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当中的所有要点,我们在讲课之前还要念诵或讲解它的科判目录,原因就在此上。
《上师瑜伽导修》主要取决四个要点之上,也就是四精要法。第一、传承法脉清净具普遍之信心,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第二、通达方便,从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间分为五个部分,第四个部分以上讲完,今天所讲解的是第五个部分。在讲解以上通达方便的同时,也把后期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已经讲完了。
今天我们着重所讲解的是清净之回向,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平常在实修过程中必不可缺少,在如是具备的前提之下,以后我们就要开始修了。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一些觉受,指的是什么呢?可能有时候会产生贪嗔痴烦恼非常炽盛,就是越来越多,多得有时候感觉到我一生都没有那么多的散乱,怎么这两天的散乱这么沉重!甚至有些人还会想到,是否这两天已经犯了什么戒,要不这两天是否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否则怎么烦恼这么沉重呢等等,这些都说明你的修法已进入正道之中。烦恼会突然产生一种非常炽盛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些都是见解逐渐增长以及你的修法完全进入正道之中的一种表现。
我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比如第一次修法,修着修着突然贪嗔痴烦恼重得不得了!恐怕一辈子都没有产生过那么多的烦恼,所以很多修行者就开始想到其他的一些事。就像刚刚所说的,恐怕我这两天可能犯了很多很多戒,要不这两天是否我遇到一些不能遇到一些事,比如密法着重与清净戒律之人相伴,若是犯戒者应该远离之,那是否我这两天碰到一些犯戒的人,否则我这两天烦恼怎么会这么沉重等等。但这时候要记住,当烦恼这样炽盛的时候是自己修法已进入正轨道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你的见解逐渐开始增长的一个过程。它好比什么呢?萨迦班智达曾经说过,你初次修法期间,修行已经进入正轨道的时候,就好像前面有一个蚂蚁窝,你要是在上面用木棍稍微搅一点的时候,所有蚂蚁都在外面会闹一阵,逐渐开始又进入它的窝,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不会像第一次一般那么多。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次修行过程中恐怕会产生这么一个阶段,这么一个过程,但要知道这些都是修法已进入正道,甚至见解逐渐增长的一个表现,这是一件好事。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不要再起心动念,就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调伏,不要那么过敏,这样一来我相信这种过程要不到多长时间,最多就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要不几个小时的时间,最长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它就会消失。但好多人都说,他前面产生的觉受为什么一直保存着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几年当中,还会有这种感觉,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由于你对这种感觉过于太执著,形成非常敏感的原因所致,因此我们要学会这些。
这两天也讲了很多很多,比如出现这种显现,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是烦恼逐渐减少、功德增长的表现;从外缘的角度来说,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行者的能力。所以从见解增长的过程中,当然我们不需要过分去执著,尤其是见解不能增长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我们已经掌握到这个道理,当见解有所进展乃至出现不同觉受的时候,何必去执著这些相,这种感觉呢?因为执著本身就是漂泊轮回之根本。我们当今修学佛法如是树立禅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绝执着分别心,那这时候怎么会添加一个分别心和执著呢?这并不是功德,反而是一种过失。现在已经知道,以后再出现不同觉受的时候,决不能对它产生执著,反而要认识到这些都是见解逐渐增长的一个觉受,一个过程。
可能有些会问,见解增长应该是好的觉受,为什么反而是一种坏的觉受呢?像刚刚所说的,贪嗔痴烦恼这么炽盛,这充分地说明是否业力沉重的表现,当然不是!我们在讲解本具有如来藏功德之时,不管是轮回相,还是涅槃相,在如来藏之中是平等的,没有一个说这种妙力是过失,这种妙力是功德,一切都是平等的。就是由于我们一进入到轮回道的时候,由于执著和分别念的缘故,就产生“好与坏,你与我的一种对立法”,现前我们逐渐开始趋向于如来藏之境界,这时候应该学会平等。所以,在实修过程中不管产生好的觉受和坏的觉受,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好与坏,一切都是平等的。
就好比什么呢?好比我们今天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路上可能会遇到好的风景和坏的风景。不管是坏的风景,相信你已经离开,也就是说,你从起发点离开了,已经开始趋向终点站的过程中,不管路途当中看见一个坏的风景,也是逐渐开始趋向终点站,离终点站越来越近。起现一个好的风景,看见一个好的风景,它也同样一个道理,它也是这个过程。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不管产生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从自身的立场来说,就是从见解本身的立场来说,必须断绝执著和分别,再不要过于太敏感,不要再添加什么烦恼,认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等等。
甚至有些不是很了解的人说,这个法先搁置一旁,我先去修修金刚萨埵,由于我业力沉重的缘故所致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只能说,你对法的理解又开始往下堕落,你的见解本来是有所进展,就是由于你当时分别以及耽著的缘故,你见解突然就开始堕落。所以以后要形成这么一个很正常的规律,要知道这个道理,从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是见解增长的一个过程。
从他缘的角度来说,我们前两天讲过,三种魔障叫外魔,内魔和密魔。外魔——魔王波旬等一切眷属,内魔——世间空行母考验修法者的能力,密魔——贪嗔痴之烦恼。起现不同的觉受,不管是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从他缘的立场来说,一切都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法者的能力。当你对这些觉受,不管这时候的相,还是心中的感觉,只要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你已经融入空行母之中,就称之为障碍。它会障碍什么呢?障碍见解不能增长,功德不能赤裸,烦恼不能减少,不但不能减少,还添加了一个烦恼,以及添加了一个罪业,就是执著和分别。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为了很好地让见解增长、功德赤裸,必须断绝分别与耽著,从外缘的角度来说,是世间空行母在考验你修法者的能力,所以决不能去执著它。
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就叫魔障,所以很多人都说,你可能已经有魔障了。什么叫魔障呢?当你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你已经被它控制了。一切都是这样的,比如晚上做梦的时候,由于我们无法控制一切梦境,梦牵着我们行走,这就叫已经起魔障了,就是由于我们当时已经被魔障的缘故,所以时时都在受痛苦、烦恼之中。不能自在的最大原因就是被外缘牵着行走,比如当时不管起现一些相,还是出现一些感觉,只要对它漂泊的时候,完全被一切外境控制,从我们三魔的角度来说,已经完全被世间空行母控制了,所以已形成障碍,这种对我们见解增长、功德赤裸、烦恼消尽形成极大之障碍。应该怎样做呢?当然不能去执著这些相,也不能执著这些感觉,不管是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
我们刚刚所传讲的是坏的觉受,比如有时候贪心很重,有时候嗔恨心很重,有时候痴心很重,要不有些有时候心的散乱太沉重,有时候昏沉太沉重等等这一系列的显现,都要知道决不能对它产生很大的敏感。这个敏感对以后修法会造成极大的障碍,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能变成极端的贪执,就这么很极端的敏感,这样一来对你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决不能这样!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没有进入佛门之前,对于很多很多相和感受并不是那么执著,但是为什么一进入佛门之后,反而执著更强呢?这就说明我们进入佛门反倒没有消尽烦恼,还添加了一个业障,当然这并不是修行者的目的以及一个真正修行者该做的事。修行修行是修心,第一次没有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执著,为什么一进入佛门之后,相也去执,感觉也要去执,晚上即便做个梦境也要去执等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充分地告诫我们可能我们对法的理解还不够圆满,可能我们所理解的有些趋向于偏袒,所以必须改正过来,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不是也有很多弟子说,我自己有一些感觉,好像见解有所进展,平常在面对生活当中,明确地感受到烦恼好像少了很多,不管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以前完全不同,但为什么一进入梦境的时候,就不能自在呢?这就充分地说明可能你平常对梦境非常执著。举个例子,今天晚上要是做个梦,这个梦非常好,尤其是非常适宜你。也就是说,这个梦是你天天想要做的一个梦,今天晚上做了梦,那第二天开始会不会想着这个梦呢?甚至以后不管遇到谁,你都会讲一下昨天晚上我做了什么梦等等。若是这么去执著的话,由于你对梦境执著太强的缘故,梦里认识到梦即为虚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刚刚所讲解的道理就是这样。
因此不管在实修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觉受,还是不同的相,贤也好,劣也好,都不能去执著。若一旦产生执著,从自身的角度来说,见解已经开始退转;从他缘的角度来说,你已经被世间空行母控制,所以已形成障碍。我们应该达到自在,让见解越来越增长,因此还要变成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见解迅速增长之悉地。就靠什么呢?决不能去执著。
我们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因为等两天我们就要开始修了,在实修过程中,决定会产生类似这样的一些现象。不是说每个修行者都会产生一段时间极重的贪心、一段时间是嗔恨心,可能不会是这样,但是某一种念恐怕会产生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性。要不一段时间心散乱的不得了、昏沉不得了等等一系列之恶缘产生也有可能性的。
从善的角度来说,也会产生像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等等。尤其是乐、明、无念三种觉受,对于下等根机来说,我们暂时把它称之为一种见解完全可以。尤其十七部续当中,有一部续叫《金刚萨埵续》,里面讲解以21种不同的根机有21种不同印证方便,其中把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也作为印证见解在传授,但是这些都是针对下等根机而树立的。
我相信我们所坐的每一个人,由于现前已具备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条件,乃至如今也有一定的见地,如是修学下去,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等一系列觉受,不久的将来在我们面前产生这是特定的事。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不是什么了义之境界,我们在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时也说过,起现不同觉受的缘故,充分地说明还没有断绝所知障,当所知障已经消尽之后,这种觉受就不会产生,如同到了金洲不得土石般,但是我们现前恐怕还做不到,可能还会产生很多很多觉受。
从坏的方面,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从好的方面,可能会产生乐的觉受。什么叫乐的觉受呢?尤其是乐、明、无念三种觉受,没有进入佛门修过禅定者是永久不会感受到这种境界的。从乐的角度来说,这个乐的感受,一个没有修行过的凡夫是永远感受不到这个乐。不是平常也可以感受乐吗?但是平常的“乐”,与我们所讲解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之中的“乐觉受”,完全是两种境界,当时乐的感受是完全两种感受。可以这样说,这种乐的感受,你要是在世间当中,不管依止什么样的缘,永远达不到这么一个乐感。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的“乐”就是这样的。谁能感受到这种境界呢?就是修学禅定者,他会感受到乐、明、无念三种觉受之中的这些觉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以后修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觉受,比如内心之中的这个“乐”会达到什么极顶呢?会时时不想离开这个禅定,所以这种乐,也是一种突发性的,它不需要慢慢慢慢过程产生一个乐,而是突然会进入到一种乐的感觉。也有很多人说,这种乐就叫脱落,也叫爆炸等等用其它的一些名词树立。当然可是可以,但要记住,这不是真正的见解,它也是一个过程,因为刚刚说过,类似这种觉受产生,也是没有断绝所知障之前而起现的一种相以及受,所以它并不是很了义之见解。从初次修学而逐步成办圆满见解者,它是一个过程,当然是一个功德。站的立场不同,因此如是理解,可能对以后修行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刚才说的这个“乐”字,他乐到什么程度呢?一直不想离开这个禅定,若是对这种乐感产生执著的话,形成堕入欲界之因,所以只要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是过失,不管当时你所看得见的相有多么殊胜,不管当时你内心之中的感觉有多么殊胜,只要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称之为障碍,要记住这一点。
记得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有一天说,今天来了一位尼姑,说她见到莲花生大师心里非常高兴,因此上师告诉她,从今天开始你得先念诵十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消除一切魔障。什么是魔障呢?莲花生大师本身当然不是魔障,但是由于你对莲师相产生极端的执著,因此已经形成魔障,所以依靠念诵十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来遣除一切魔障,以后才具备修学顿超的资格。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以后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当时修学不管产生什么样的相,好的相还是坏的相,身上产生各式各样的感觉,都不能过分去执著它,这样一来决定不是件好事。

但这一点,不管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出世间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过失,决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世间人对某一件事情时时不忘,尤其他这种执著已达到极顶的时候,这个人的大脑决定不会清醒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很容易疯,精神不正常。只要对某一件事情的执著已达到极顶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是好事!出世间也同样一个道理。不管你对好的境还是坏的境,产生非常大的极端的执著之时,这个执著本身就是令你见解堕落的这么一个障碍,尤其是这样执著下去的话,对自己的身心也不健康,所以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今天我刚刚一直都在想,觉受方面是需要讲解一些,要不等两天修着修着万一产生一些觉受的话,又觉得今天我有这样的一些相,有这样的一些感觉,若是过分去执著这些的话,可能对以后的修行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为了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所以提前讲解一些这些道理。

刚刚讲解的是乐的觉受,明的觉受呢?这个明的觉受也就是说,我们平常都感觉到见解本身是明空不二,也有一点的明度,但是这个“明”修着修着,他突然会产生一个非常非常明了的一种感觉,这个清明、明了度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当时已经开始有他心通了,就是说你在想什么他就知道,尤其这个明了达到极顶的时候,他眼睛会达到通彻。比如你在这间房子里打坐,另一间房子乃至外面再做什么事情都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明分已达到极顶的时候,乐、明、无念三种觉受当中的“明觉受”就是这么一个觉受。以前我们在高原地方的时候,也有一个和尚曾经说过,他说他在家里打坐的时候就能看见外面父母在吃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他都能看得非常清楚,这就叫明觉受,所以以后产生这种显现决不能去执著。

第三是无念觉受。无念觉受,我们平常都在修学一切法的自性为空性,一切都是虚幻的,如是修学突然会达到一种无念之感受,就是说了知一切万法都是虚幻的,也不需要起心动念观察这个是否是空性等等,不需要走这个过程,一瞬间认识到一切万法都是虚幻,空性的这种感受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据说往昔很多历代高僧大德当产生无念觉受的时候,有些人跑到河边说,河——停!要不拿着石头看看能不能把它整扁,一个圆形石头能不能整扁,要不有些跑到一个大点的石头上面看看能不能留下手印、脚印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感觉,因为在他的感受当中觉得一切都那么虚幻,他想怎么做都能做得到,但实际上他只是一种觉受,还没有实证。刚刚已经说过,即便乐、明、无念三种觉受是见解逐渐增长之过程,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断绝所知障,因此仍旧有很多很多阻碍你获得这样神通神变的功德,我们在讲《大圆满直视本性论》的时候已经说过。

这两天出汗的可不得了啊,慢慢慢慢说着走,一方面这两天天气可能太热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这两天身体也太虚的原因吧,由于天气太热的原因,还是由于身体不大舒服的原因,甚至连吃饭也吃的不是很多,所以这两天可能出汗太多,今天都已经换了第四件衣服了。

以后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觉受,但是对觉受决不能产生执著!只要对觉受产生执著的时候,不管当时觉受有多么好,还是多么劣,总之一对它产生执著的时候,一切都形成障碍。悉地和障碍只有一线之隔,就是说,当你在修行过程中起现不同的相以及觉受的时候,对它产生执著就叫障碍。若是不去执著它,按照平常调顺烦恼的方便去修学,一切都称之为悉地。所以要铭记这一点,这样一来,我相信以后修行过程中就不会越来越敏感。不会越来越敏感的意思是什么呢?就不会说我这两天修行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障碍,那样的障碍等等,就不会那么敏感。甚至也不会说,我这两天修行恐怕遇到什么魔鬼,已经附在自己的身上,出现这样的事、那样的事,永远不会这样去想。

身上出现不同的觉受是很正常的,如同我前两天给你们举的例子一般。前两天所说的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在开玩笑,但实际上就是真实的。为什么告诫弟子们当身上有不同感觉的时候,若是真正立为一个功德,就说明你身上的神经还很正常,因为你能感受到一切,这就告诫我们决不能去执著。平常有感觉的时候就时时告诫自己身上有感觉很正常,今天早上直到晚间一天所起现的一切感觉,我们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恐怕有一本厚厚的书,但我们平常并没有这么去执著,那为何有时候有些好的觉受反而产生那么多的执著呢?这充分说明这不是一种功德反而成为一种过失,决不能去执著它。但总之说来说去,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不管有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决不能对它产生执著,当一执著它的时候一切都已变成魔障,所以魔障也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于你的执著当中。当对某一件事情已形成极端执著的时候,对你的身心决不会有什么利益。

如今也有很多人说,一进入佛门之后有些人身心不大健康。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他对某一件事情执著非常强烈,不管是对好的方面,还是对坏的方面,总之对某一件事情执著非常强烈,因此导致成后期身心不健康的结果。所以我们以后修行时时要铭记这一点,极端执著,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它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是不健康的最大根源,也可以说最大祸首。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令见解不能增长的最大障碍就是执著,所以我们以上所传讲的不管是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还是安住调伏妄念,都是为了针对执著。怎么才能把这个执著,前面依靠断除,甚至以后逐渐开始改变以及运用等一系列的方法,都是为了消除这个执著,所以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以上所传讲的这些,就告诫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类似这样的显现,我们决不要执著它,不管有时候感觉好与坏。甚至也有很多人说,听说有些人修行能看见各式各样的相,甚至身上有各式各样的一些感觉,我修行了那么长时间,为何看不见什么样的相,身上也没有所谓那么多的感觉,这是否说明自已的修行没有进展。当然不能以它立见解高低啊,眼前看得见的相多,不代表你的功德大,身上出现不同觉受多,也不代表你的见解高。我们这两天说过,见解高低时时观待自己的烦恼有没有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上,以它作为衡量。若是能做到这两点,其外所有一切一切,即便有多么不具有,都对你见解增长以及退转没有丝毫之关系,要记住这一点,这就是最关键的。

如今在汉地对于这方面执著还是蛮强的,说哪个人看得见越多,就说这个人修行不错,尤其一进入佛门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讲解这些,说他平常修行能感受到他在想什么,尤其一进入谁家的时候,知道这家障碍大与小等等。我相信一个真正修行者,真会这样吗?我们先举一个例子,西方世界到底在何处呢?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当下。若是当下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话,自称为见解很高的人为什么一进入一些房子的时候,他说这个房间里要不晦气太重了,要不这里头阴气太重等等,怎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应该说不管他到谁家,甚至业力多么沉重的家庭,在他的面前应该是最清净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地方,而在于他的清净心之中,相信不管他进入哪一家,甚至遇到什么样的人,他的清净心应该时时具有。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感觉呢?这充分地说明他并没有具备圣者之见解。这样一来,我们以后修行者就更加认识到这一点,凡是有这种显现的人,当然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还是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不要讲解很多装神弄鬼的事情,这样一来反而对自己的身心导致成很多不健康的一些因素,这非常不值得。

甚至如今汉地有很多家庭让小孩子小的时候不接触佛教,若仅仅讲的都是装神弄鬼的事情,谁敢接触呢!不要说小孩子,甚至大人接触,等两天他学出来的可能也是讲解一些没有什么道理,甚至身心不健康的一些道理,这不值得我们去学。如今我们所学的是佛教,就是告诫我们今生怎么追求快乐,临终的时候怎么自在,末来怎样才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当前不管是学,还是修的目的,所以平常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往这方面发展才对,时时要铭记这一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上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紧接着我们讲解清净之回向。

当今时代,由于缺乏善知识之引导,】这一点我们前面从总体的角度讲解即生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之时,也多次提示过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平常在寻找导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擦清自己的眼晴,细致看看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再作依止为妙。而不是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老狗寻食般去依止导师,这样的话,绝对会遇到很多很多磕磕碰碰的事情,后面再开始后悔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因此即使在讲解回向的时候,我们也一直都在传讲,由于缺乏善知识的引导,就是说,初次必须依止一位善知识。如今即便遇到一些善知识,由于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得到众多引导也是很困难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并不困难。

如今在汉地,不管是汉传佛教的法师,还是来源于藏传佛教的法师,还是来源于南传佛教、小乘教法的一些法师,平常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很多,只要是具德上师,当然可以多听闻一些教言,但是前提必须选择好导师。盲目去依止导师后期还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尤其是《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是诽谤金刚上师。什么叫金刚上师呢?上师总分为六种上师,前三者为共同上师,后三者为不共同之上师。前三者称之为一般上师,皈依上师和酬忏上师称之为共同上师。不共同上师是为你传讲续部教言,为你传讲解脱窍诀法,为你授灌顶的这位导师称之为不共上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刚上师。已经结上这样的法缘后,若是对上师生起诽谤的话,你已经触犯了《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这个罪过己经非常非常大了!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平常应该选择好导师,比如从今天开始我要进入佛门,进入佛门首先必须依止一位老师,一位导师来引导我,我必须选择好这位导师是否是真正具德上师。若不是具德上师,可能平常上师的行为,你会产生一些疑惑甚至诽谤等一系列的心念,也有可能性,所以必须是具德上师。

第二、若不是具德上师,导师囗中所讲解的一切都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便我遵照导师的教言去做也无法成办解脱,所以必须是具德上师。若不是具德上师的话,由于这个自称为导师形象的心中烦恼沉重的缘故,紧接着还会产生更多的烦恼,所以我们必须依止一位具德上师。至于具德的标准,前两天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就是要观察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否普遍、圆满。若信心和慈悲心己变成偏袒的时候,对某些人很有信心,对某些人还是排斥,对某些众生还是慈悲,对有些众生,从今天开始断缘这位众生获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若是这位导师心目当中有这种想法,甚至囗中有这样的言语,这位导师已经犯了不管是菩萨戒,甚至小乘和密宗一切誓言都已经违犯,这当然不是具德上师的标准!所以时时观待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从信心和慈悲心两方面去观待。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不管以后行持什么样的善法,听闻什么样的引导,首先要观察好这位导师。

众多修行者虽长时精勤修法,但因不知如何回向,所修功德均成人天福报,非成解脱之因,】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回向都变成有毒回向了。什么叫有毒回向呢?把三轮当作实有而做回向称之为有毒回向。三轮指的是:回向的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是自己所创造、修行的一切善根。如同我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你般的做回向的话,这就叫有毒回向。刚刚所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很多人没得到善知识的引导,虽然以上从事很多善行,但是多数回向已变成有毒回向的原因,均变成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就是指的这一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相信我们在座的弟子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很多回向都已变成有毒回向,什么叫有毒回向呢?比如我们今天去放生,放完生以后,你怎么回向呢?“我”是实有的,因为是我做的;今天我放了生,这个“善根”也是实有的,我今天做的这个功德(也是实有的);三界六趣众生也是实有的,有一个这样“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我把这个给你般做回向的话就叫有毒回向。所以我们以后在回向的过程中,要记住有毒回向及无毒回向之间的差异,若是仅仅依靠有毒回向做回向的话,即便以上从事多少善行最终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这一点若不细致去观待,很多时候我们的回向都已变成有毒回向:我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就是我把功德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听起来好像把所有功德赐予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但由于把三轮实执的缘故称之为有毒回向。好比什么呢?好比在一个锅里煮了一个很好吃的饭,里面放一点毒下去,虽然在吃得过程中是非常快乐的,但毒性一发作的时候,就要遭受巨大的痛苦以及丧命的危险。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有毒回向可以得到人天福报,称之为有漏功德,但是当这种果报成熟完以后就要开始遭受三恶趣的痛苦。所以以后我们在回向期间要时时记住,应该以无毒回向。下面讲什么叫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故对回向之理趣应谨慎认知。】什么叫回向,回向应该怎么做等等都必须知道。昨天已经说过,若不做回向有什么过失,在做回向的时候,回向要分为几种回向等等都必须认清,而不是仅仅顺从着可能把我一切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就叫回向吧,即便这么回向都叫有毒回向。

回向总分为二: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将回向之境(所缘一切众生)、】我们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谁呢?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此回向的境是所缘一切众生。

回向之功德(所造一切善法)、】比如当时你不管是放生,还是念诵,还是身做礼拜,还是修本尊、上师瑜伽等等,所造一切善法。

回向者(自己)三者执为实体,并作回向,名为“有毒回向”,亦谓有漏功德,】我把这个功德赐予给你当作回向的话,这就叫有毒回向。好比刚刚所说的,一个很好的一锅饭里面放点毒,虽然吃得过程中非常香,但是当毒性一发作的时候就会丧命。就是说,这样的回向可以令这个人得到人天福报享受一段时间,因为这种功德我们把它称之为有漏功德,好比什么呢?像这样回向的话,最终得到的结果好比这一杯水。比如你得到这一杯水,杯里能盛三口水,你喝一口的时候,可以消除当时这种渴的痛苦;第二次再渴的时候,你再喝一口又会解渴;第三次渴的时候再喝,但是里面只存了三口,三次喝完以后紧接着你再渴的话,就没水喝了。
有漏功德就是这样的,你在享受果报的同时,因上面逐渐在减少,当这个果报享受完以后,也就是因消尽以后,你又要遭受更大的痛苦。类似这种显现在人间也比比皆是,比如有些人在短短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顺利得不得了,甚至形成很多人很羡慕的对境。但是过一阵时间以后,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成就,甚至后期变成一个比乞丐更乞丐的人,这就说明当他在顺利的时候,可能他的这个功德来源于宿世的一种有漏功德。他在享受果报的同时,由于不及时积累福报的缘故,就像刚刚所说的,他以上所造的善现前已得到三口水,如果只去享受不去积累,天天喝,不往里面加水,喝完以后就没水可喝了。从回向的角度来说也同样一个道理,要懂得有毒回向与无毒回向之间的差异。这就叫有毒回向,也称之为有漏功德,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

其异熟果报仅享受人天之福,未能超出三界。】这就是有毒回向,我把所做的一切善根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证悟佛果,这叫有毒回向,我相信很多人都在这么做。但以后我们在做回向的时候,也得这样做吗?当然不能这样做!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行者修行并不重要,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比如以前你在其他教言当中也听过清净发心、清净正行和清净回向,这个词句以前听过,也知道平常做的时候必须具备三清净法,但由于从清净回向的角度来说,不知道这个回向该怎么做,只知道我要把这个善根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给予他得到解脱,应该算是回向吧。但实际上这叫有毒回向,只能得到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以后我们在从事一切善法之后,必须记住回向是不可缺少的,回向还要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两种,必须以无毒回向做回向为要。

上面是有毒回向,也讲解了它的一些过失等等。【因此应以“无毒回向”作回向为要。无毒回向可分“真实回向”与“随顺回向”。】就是说,“三轮体空”指的是回向的境、回向之功德、回向者已经完全实证它的本性为空性,在执受本体之下,妙力起现之相,两者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就叫三轮体空,也可以叫悲空双运。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慈悲心如何呈现,这个慈悲心当然是无缘慈悲。两者本来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它就是真正无毒回向,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但现前我们能做得到吗?从理论上虽然了解一些,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很难做得到,那我们应该依靠什么回向呢?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回向呢?当然是第二种回向,就是随顺回向。

真实回向乃三轮体空之回向,于未证见道之前,初学者难以如是奉行,】刚入门的信众,即便你对见解有所了知,但是还没有实证的缘故,很难奉行。就好比什么呢?了知、觉受和证悟。了知,当你在渴的时候知道水可以解渴,已经解了渴吗?不会的,只是知道水可以解渴,这就叫了知阶段。刚刚我们所说的,三轮体空从文字上以及理论上有所了知就叫了知阶段,这个并没有落实到行为当中你能做到,所以还是了知阶段,称之为文字般若,所以当然不是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要记住这叫了知阶段。
第二觉受阶段,当知道淡水可以解渴的同时,你喝一滴水下去,这时不光知道水可以解渴,甚至也已经尝到水的味道了。但由于当时喝的水只是一滴水,因此还是没有解渴。觉受是什么呢?把前面所了知的道理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当何时已经有这种观照,去这样观照,有这种觉受、领受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称之为觉受状态。那么刚刚所说的,三轮体空是圆满实证见解的时候,当然不仅仅是觉受,因此也无法按照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做回向。

第三个叫证悟,前面了知、觉受。证悟是什么呢?了知、觉受是两者道理具有的当下,把水全部都喝下去,完全已经解渴了,这就叫证悟。也就是说,上面所了解的三轮体空,不仅仅了知、觉受,完全实证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叫证悟,这时候就是真正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但是如今我们很难做得到,因此无毒回向当中还要选择第二者,叫随顺回向。因为在见道之前,初学者难以如是奉行,【故应以“随顺回向”作修持为妙。

所谓“随顺回向”应该怎么回向呢?回向的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一点都不假的,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比如我们今天做回向的话,当时所听闻的一切功德;若是平常放生的话,放生的功德;修学上师瑜伽的话,1小时、一个半小时当中所修上师瑜伽的一切功德;以及过去所修过的一切善行,未来即将要修学的一切善行,过去修过的善行已经修完,但今天在回向的时候,把这个功德也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中,能得到一切圆满。
把未来即将要修的,这些还没修的为什么要提前做回向呢?把未来要做善行的一切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中,能具备这个福报。还要把诸佛菩萨所造的一切无漏功德,都聚集在我们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上。诸佛菩萨平常所做的一切善行,时时都在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之中,还用得着我们帮他回向吗?不需要的。但是我们若把诸佛菩萨的一切功德,随喜他们的功德,把他们的功德聚集在今天我们所回向的功德之中,能获得这样无漏功德的福报,所以还要把诸佛菩萨的一切无漏功德,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

还要把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我们以上说过,没有清净发心,没有清净正行,没有清净回向的一切善行,都称之为有漏功德。虽然这些善行并不是我去做的,但我们也随喜这些有漏功德,把这些功德也聚集在今天我们所回向的功德中,如是回向一样得到福报。

还要把自己无始以来所呈现过的一切身相,就是身体也要回向给众生。无始以来至今所呈现过的一切身体,若真正还有实相的话,堆积在一起可能比一个泰山还大,比须弥山还高,但一切都已经消失了。今天我们把以上所有的一切身体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话,这个功德就非常非常大!不是如今也有很多人说,由于我福报太浅薄的原因,我平常得修曼扎,曼扎是积累福报的唯一途径,所以曼扎功德非常非常大,不管是上供或下施的功德,应该是平等的。曼扎的时候,我们先做上供也要做下施,那今天在回向的时候,我们把无始以来至今所有的一切身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个供品一点都不小啊!刚刚所说的,若是所有一切身体都在场的话,堆一个须弥山,可能比它还高。就这么大的一个供品,我们今天在布施,那功德有多大!

如是回向的意义在于何处呢?因为如今在很多寺院甚至在自己的家里有很多佛像,不管是绘画的,还是雕塑的等等,反正我们有很多很多佛像。为什么很多人一见到佛像就会生起一种清净心,有些有病者可以消除病,若是没有智慧的人,可以赐予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以赐予福报,没有慈悲心的人可以增长慈悲,短寿的可以长寿等等,为什么诸佛菩萨的像也给众生带来很多很多吉祥呢?因为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把身体回向给众生,当圆满成熟果报的时候,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我们不是也在说,很多高僧大德一见到的时候,心里那种清净心比平常见到其他人不同,原因是什么呢?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些高僧大德在因地的时候,把身体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他见解圆满期间,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我们是在因道,就是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在回向期间也要把身体回向给众生,当我们圆满成熟果位期间,身体可以为众生做事业,这是讲解一个因果关系,大概是这样的,所以还要把身体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

还要把无始以来自己所穿过的一切衣服回向给众生,想想从小直到现在我们穿过多少件衣服,身上所穿过已经多的不得了,无始以来自己所穿过,身上披过的一切衣服,若是聚集在一起,恐怕多的不得了!以上穿就穿的,比如今生小时候的衣服,现在在何处都不知道,早已经没了。也就是说,当时在穿的过程中,可能对身体有一些利益,但对于今天来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今天我们在回向的时候,把无始以来至今所穿过的一切,身上所披过的一切,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上,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话,那身上披过的一切衣饰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都已经在积累着福报。想想这个福报又有多大呢!我们平常说,我在佛堂面前供三个水果,供几杯水等等,但如今我们把无始以来自己身上披过的一切,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这个福报一点都不小!
如是回向的意义在于何处呢?比如诸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把衣饰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圆满成熟果报的时候,他的衣服、身上所披过的一切都可以为众生做事业。如今不是也有很多修行者把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衣服,要不有时切一块带在自己身上,说起到辟邪的作用;要不有时候放在自己的家里会给家里带来吉祥;要不有病者熏一下,甚至带在身上可以遣除一切病魔等等。为什么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因为这些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把所有一切衣饰回向众生的缘故,圆满成熟果位之时,他的衣服可以为众生做事业。我们现前在修行道之中,也应该把所有的一切回向给众生,这些听起来可能是简单的一些事情,但意义非常广大。 

还要把口里所吃过的一切回向给众生。我们一生从小时候直到现在吃过多少?如今不是很多人说,我非常非常希望初十、二十五做会供。是的,会供非常非常了不起,但要记住的是,我们应该时时在做会供才对。尤其是在回向的时候,我们把无始以来自己所尝过的一切、喝过的一切、吃过的一切,聚集在一起作为回向的话,你说这个积累福报有多大?它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像从小时候直到现在,我们吃过多少、喝过多少,如果把这些都回向给众生,这个福报一点都不小!因此还要把它聚集在这上面。并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自己对面虚空之中,时时赐予我们所回向的一切成就,都在我们对面虚空之中。

前面我们就要发愿,刚刚所说的,把一切功德聚集在此上,以此善根,以这个善根,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前面是发愿,暂时都能心想事成。怎么说呢?心想事成,有病的人可以消尽一切病魔;没有智慧的人可以增长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以增长福报;做什么事情不顺利的人越来越顺利;寿命短暂的人可以长寿;有什么其它灾难的地方,一切灾难消尽等等,总之一切都能吉祥,就是暂时一切众生都能吉祥,究竟均能证悟佛果。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因为我们顺从历代传承祖师,刚刚所说的,随顺回向,就是顺从历代传承祖师怎么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刚刚这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前面发愿就这么发愿,愿以这个善根,渴求达到什么样的果位。
后面回向怎么做呢?我们如今还没有证悟到以上所说的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现前做不了,因为三轮体空还没有圆满实证,这时候就要依靠随顺回向。因为有毒回向只能得到人天福报,当然我们不能以这种方式去做回向,那就要靠无毒回向。无毒回向之真实回向我们做不了,因为见解还没有赤裸,还没有实证,这时候就要靠随顺回向,随顺回向就是刚刚所说的,下面还会有讲。

【所谓随顺回向,应于圆满具备三轮法中,作如下观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诸传承祖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若是修阿弥陀佛的信众,阿弥陀佛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这就叫随顺回向。

当然,当我们见解逐渐增长已达到悲空双运的时候,悲空双运本身就叫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就用不着再提个念——这是众生等等,不需要。在执受见解当中,见解本身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也就是我们所缘的对境。所以欲求也好,时时愿望的这个境界,就是执受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妙力慈悲心的所缘众生,慈悲心它是无缘的,也就是说,由于它没有时空的原因,这个慈悲心是一个普遍性的。所缘的众生也不需要我要度化哪一个哪一个众生。三者——所缘的境和慈悲心以及执受本体,本来就是一如的,就叫悲空双运,它就是真实回向,就叫三轮体空。还没有实证这个见解之前,我们先按照随顺回向,随顺做回向,后期当圆满成就的时候,时时见解当中就在做回向。总之,要记住刚刚所讲解的这些道理,非常重要!

要不会变成什么呢?就像我前两天给你们所讲解般的,以前我在汉地,有一天一位居士给我打电话,汉地有很多道家的庙,今天他跟随几个道士一起去放生,尤其当时这几个道士也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慈悲心为怀的一些要点,乃至也讲解了时时以慈悲心度化众生的一些行为等等。所以他就觉得道家也在提倡慈悲心,并且也带着他们去放生,佛家也在讲解慈悲心,平常也在做这方面的善行,他就觉得没什么区别吧。实际上有着很大很大的区别!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在讲解出离心,以及所追求的究竟果位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个后期你们可以这样细致去理解一下也很好。但总的来说,刚刚所说的,我们今天在做回向的时候,要记住随顺回向非常重要。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万一我们所做的回向变成有毒回向,即便以上从事善法有多么深奥,均变成有漏功德,变成享受人天福报之因,非成为解脱。
第二点无毒回向真实回向,现前也无法从事,即便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起心动念而已,这并不是真正三轮体空。所以我们要以什么方式呢?当然是随顺回向。

这个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一点。前面是愿,以此善根,愿众生暂时能得到什么,究竟能证悟佛果,因此诸佛菩萨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就像刚刚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当中做的回向般。

若能依文明观者,即随文作观;】就是说,下面是回向颂,在念诵回向文的同时,可以做观想的话,前面不需要走个观想的过程,在念诵仪轨同时做观想即可。若是做不了的,【不能明观者,先作观想、后诵回向文。】这是最好的。
我们都是初行者,像刚入门,甚至对这方面道理并不是那么很精通,今天才了知,甚至才开始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的这些信众,我还是建议先去观想再去念诵,可能是最好的,这样更圆满一些。到后期的时候,直接念诵、观想同时可以行持,因为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好比什么呢?比如有一个地方,他们不知道谁叫母亲,谁叫父亲,完全不懂。到达一个地方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什么样的人叫母亲,只要是母亲,必须是个女的。这时候他可能就得学一下这个知识,当然这个知识并不是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在他的内心当中可能也要走几个过程,要不他就不懂。要是说到父亲的时候,要知道他是男的。但是这样长时间懂了以后,当他说到母亲的同时,还要想到她是女的吗?不需要了。他知道说到母亲,她就是个女的。就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第一次在观想与念诵仪轨之间,要分开做的目的就是不习惯的原因,所以先做观想后念诵回向文。当越来越习惯的时候,念诵文和观想同时可以驾驭,这时候就不需要分为前面观想后做回向文等等。大概就是这样,这些倒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圆满回向,就这样。

此福已得一切智……】这些就继续往下念诵
大恩根本上师妙音龙多加参尊者住世祈祷文
住世祈祷文,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大恩根本上师住世能消尽自己的烦恼,见解迅速增长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第二、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也能起到无病长寿之作用。这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是为他人念诵吗,怎么反而自己会长寿无病呢?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从他们这个家族来说,他算是最长寿的一位,今年八十五岁了。上师说,在他们这个家族当中,好多时代没有这么长寿者,但是他想他这一代这么长寿的缘故,相信一切来源于他当时依止他根本上师的时候,时时念诵上师住世祈祷文的原因。为上师念诵住世祈祷文,时时希望上师能住世等等,带着这么一个清净心的原因,如今自己寿命也就会越来越长寿,因此这就叫两种利益同时驾驭。我们心里想的是祈请上师长久住世,但是上师长久住世的同时,自己也能达到长寿,能起到这个作用,这样一来,以后也多修一些,这非常非常好。要不不了解的人总认为住世祈祷文等等和前面念诵仪轨之间也没什么区别。要是下面的这些住世祈祷文,认为仅仅为了上师住世的话,有时候念诵不念诵也就那么回事。当然不是这样的!为了上师长久住世,仅仅这些长久住世,同时也可以消尽自己的烦恼、见解增上等一系列功德都会圆满。

下面也有个上师给我所写的住世祈祷文。
祈愿世代摄受颂

因此平常如是念诵,对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起到很大的作用。
后得转为道用
前面是一个很完整的上师瑜伽导修修学,到后期为什么还得念诵一个后得转为道用呢?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座上的时候我们按照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要点如是修学,但即便在座下的时候也要时时护持自己的内心,时时观待着自己的心在想什么,时时观待自己的行为在做什么。若是想的、做的都是一些恶业的话,尽量远离之;若是起的是一种善念以及做的是一些善行的话,应该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此平常即便在出定的时候,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如是长时间去修学,你的见解决定会越来越增上,这是没得说的。比如座上可能我们每天修行的时间不会很长,最多也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即便最多也就是两座、三座左右。但是这也并不是不间断性的,有时候还会间断,恐怕有时候只有一座的时候也有,那么要在短短这么一座的时间消尽很多很多烦恼,尤其是迅速成办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应该要创造更多的时间修学为妙。

即便没有座上那么多的时间,座下的时候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至于这一点,前两天我们也稍许讲过一些,比如平常在行走的时候,只要不离上师瑜伽修法,平常行走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右肩之上,他也是在修上师瑜伽;要不平常坐在一处的时候,只要能意念到,就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之上,也在修上师瑜伽;只要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以及某一处,时时想到上师的时候,两者已经获得一如,这就是修上师瑜伽。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喉间;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心间等等;时时不忘上师而这么行持的话,那就说天天都在修法之中,应该做到这些。这样一来相信见解会越来越增长。

这就是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从总的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尤其我们前两天在讲解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也讲授了关于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这一次传讲已经圆满听懂的,等两天我们就要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若是还有些不了解的地方,相信这次已经讲过一遍的原因,平常再看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要不看看光碟等等,我相信你所理解的法就会越来越增上。总之它是我们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一种工具,这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平常不管学什么都必须要纳入到上师瑜伽导修之中去,这样一来,你修的法就非常非常轻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负担。

要不见到一位导师,又怕这位导师布置另一个功课。是的,即便布置,我们把这个功课可以落实到上师瑜伽之中来。因为导师要我们修学的目的就是要修学它的要义,而不是说一种相。做一种相,我相信这并不是导师的本意,我们把这个要义完全归纳到上师瑜伽之中来,本来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如是理解,如是去做的话,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密意,这样一来,以后修行就不会形成一种负担。就怕我以上已经依止过那么多的导师,这位导师、那位导师,当我在修这个法的时候,一下好像修不了那个法,又修不了这个法等等,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矛盾与冲突。

但如今已经知道,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法称之为无上窍诀大圆满,大圆满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独特的教法,因为他是小乘加大乘等于密乘,因此我们在修学密乘的同时就在修学一切教法。当然也可以说,八万四千个法门等于密法,如今我们在修学密法的同时就在修学八万四千个法门,这时候决不需要产生很多疑惑。好像这个在修行的时候,说是这样,那样好像没做,但要知道各式各样的方便都是为了趋向人获得自性,这个教义是一致的,这个原义是一致的。方便可能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有不同的方便道,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并不重要。因此如今我们按照最上乘派的一种方便,当然这必须具备条件,当你条件也具备按照上乘派的调顺烦恼之方便,在从事过程当中一切方便道都在其中圆满,但这一点我们在讲总说《上师瑜伽导修》期间,也多次已经提示过。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东传,所有一切教法都聚集在一法之上,因为它的本义就是这样。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讲解这样就是汉传佛教,那样是藏传佛教,那样是南传佛教、那样是东传佛教,并没有这么讲解。而是说,只要调伏自己的内心,赤裸心性,此乃一切佛教,是这样传讲的。
如今我们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也不是说紧跟随在一个密宗的导师后面,手里拿着几本密宗的书,就说我们就是密宗的弟子。恐怕这个也太形象化了,当然不是这样的!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要具备多少个要点才能圆满具备密宗的一切,这一点我们这一次在传讲过程中已经讲得很细致了,就是时时不离口的四种精要法。

至于树立四种精要法顺着不同根机,也就是说,即便对密法有信心者,它的根机也有两种不同的根机:一种根机叫上等之次第根机、一种叫上等之利根者。由于根机不同的缘故,在从事这四精要法当中也有两种不同的运用方法:一种是次第成办,一种是顿时圆满。如今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按照次第来成办顿时,逐渐往这方面在发展,总的来说一座当中没有离开过四精要法,应该这样去做。时时不离这四精要法,你就是一个圆满的密宗弟子。

形成圆满密宗弟子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迅速成办解脱。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修学显宗的弟子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从密宗的角度来说,即便是下等根机也可以一生成办解脱,一生可能是几十年。一个是无法用年来计算的三大阿僧祇劫,一个是几十年时间,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那么大,原因在何处呢?当然在于它的殊胜方便道之上。由于我们现前作为密宗的弟子已具备这种条件,成办解脱来得当然更快,但我相信这也符合我们的心愿,因为在座所有信众不都在想“我今生要成办解脱”吗?已经知道我今生不成办解脱,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人身难得,未来能否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今我已得到这样的人身,是无始以来从事善法的结果,所以我现前必须把它用在相对的境之上,即生要成办解脱。

现前虽然已获得瑕满人身,但我再不能懈怠下去,因为无常随时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所以从上面这两部法当中就能了知到,我现前应该精进修法。如是去修学,就是说,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从今天开始可以感受到一切解脱的结果。我们在讲解见修行果的时候,果实还要树立两种:暂时之果位和究竟果位。“暂时果位”指的是从今天开始树立一切果实,这怎么树立呢?前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比如由于我们如是从事一切殊胜方便道的缘故,烦恼逐渐减少,信心和慈悲心增长,这是暂时果位。从世间的角度来说,由于时时调伏内心的缘故,所们的性格越来越改善,这也是暂时果位。所以从现在开始做起,我们的内心也好,从做人乃至多方面条件越来越增上,临终的时候自在,未来的时候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这就叫解脱,所以从今天开始做起。虽然平常一直都在传讲心的本性应该当下证悟,但这个能不能证悟,我们先搁置一旁,先不谈,但是以上所从事的一切法义,应该从现在开始要起现果位,就是要起现功德。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应该时时铭记心中。

以上我们已经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了,只是这两天由于身体的缘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天真的比不了前两天,这两天身体非常非常虚,尤其是说话说到一定的时候,就好像刚从哪一个很远的地方背着几百斤重的东西到达某一个地方一般。天呐!那个身体的沉重感以及那种很虚的感觉非常非常强烈。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次已经把《上师瑜伽导修》圆满讲完,只是这两天之外,前面所讲解过程中,我们这次并没有想到时间,而是尽量把里面一句一词用很细致的方式已经做了一些解释,所以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去修法了。

昨天已经说过,刚入门的信众为了对上师瑜伽导修更加重视,以及时时观待自己对上师瑜伽导修的了解如何,所以明天有两道题,但这两道题明天不一定在这边做,因为明天我只是把这个题目告诉你们以后,就拿回去做,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课程。已经修了半年以上,以及一年以上的上师瑜伽的弟子,也有两道题,但这两道题就时时观待自己的修法,看修行得怎么样。虽然我们这两天从见解的角度,方便之上没什么不了解的地方,从认识智慧之上这两天也讲了一些,尤其善巧运用方面,从直视调伏妄念以下已经讲得很细致了。当然,若是讲得更细致,用不同的文字描述的话,光凭一两天的传讲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的是它的要义,相信在短短一两天讲解的过程中已经懂得什么叫剖析调伏妄念,什么叫直视调伏妄念。那么你在如是从事这些善行的过程中,是怎么调顺烦恼,因此可能有两道题,这关系到看看你以上所修的法修得怎么样。若是很轻松,以及一看到这个题目,甚至一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容易解开这些谜题,能说出它的答案,这就充分地说明你修行非常了不起。若已经修了一段时间,仍旧对这些题目还是有一些陌生的话,就说明虽然你修是修了一年以上上师瑜伽,恐怕你对上师瑜伽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虽然口口声声在讲解四精要法,但是落实到行为当中,四精要法对你内心来说并不圆满,所以还是从头开始做起,也就是从剖析调伏妄念,从有相定开始做起,甚至可能从理解方面还需要多阅读一下《上师瑜伽导修》等,这就是为了刚入门的信众对上师瑜伽导修更加了解,以及以后修法过程中更加重视。修行到一定的弟子们,就看看自己的修法现前已经到达什么地步,尤其在这几个答案当中,是否一看就能很轻松地说出它的答案,要是能的话,你的修行非常非常不错。

要记住,为什么让你把这些答案都拿回家去做呢?就说明书上是看不出来的,你翻多少本书,甚至你把《大藏经》搬到自己的面前,一页一页去翻也翻不出来的,当然不是说《大藏经》当中没有的,里面含摄着这个道理,但文字上可能不会像我们所出的题一样,讲得很细致,大概就是这样的。

明天说完以后,《上师瑜伽导修》说是已经说完了,为了让刚入门的信众知道做得过程中是这样的,我们做一个示范,一起修一座,这是明天的事了。后天该怎么做呢?明天下午再决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现在人已经够多了,我们的这间房子也开始坐不下了,所以以后再告诉很多很多人的话,恐怕我们就坐不下去了。所以平常很多很多弟子可以在外面听听,就是我们在网上可以听听一些,要不这边坐的地方已经几乎坐不下了,这样一来每次讲法,后期要讲什么法,都是头一天才开始宣布的,这样一来更好一点。因为如今很多修行者,若是讲解一个非常完整的修行的教言,恐怕只要是时间长点,恐怕谁都不是说不感兴趣,可能会找一些借口,但是若有个短短时间当中,说是功德很大的法,一次时间聚集多少人,一点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如今很多导师每到一个地方,不讲解那么多的法义,反而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聚集很多弟子,就说这样好,那样好呢?原因就是很多很多人非常渴望着这个。有时候要知道的是,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善行,不要仅仅想到做这样的事情以后是有功德的,功德到底在哪里呢?要细致一点,什么叫迷信,什么叫清明信任,两者要分开一些。我们现前修学佛法决不能像以前我们小时候对药的理解一般,是怎么理解呢?总觉得只要是药吃下去,决定有好处。不管你现在有没有病,比如今天我的头非常好,但前面他人在吃个头痛药,我可能也需要个,你能不能也给我两颗?为什么?你头痛了,我不痛,虽然我现前感觉不到头痛,但不能说明我不头痛,可能头痛在很细的地方在头痛,只是我感觉不到,因此认为只要能把这药吃下去,可能对我头痛有好处,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有副作用。

我们以后修法可不能这么去想,说这样去做是决定有功德的,那功德到底在哪里呢?自己身口意三门之外有个功德,那不属于你的。就像释迦牟尼佛是佛,因为我们三门之外,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在我们于三门之上,那么这个功德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如今我们还在人间遭受苦。地狱众生由于宿世造的恶业沉重,现前正在受苦,但是我们三门当中也没有受这种果报,因此他人在受这种果的时候,对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三门之外有功德或过失对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以后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法,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时时观待自己的三门,有功德到底在哪里,怎么呈现功德,这个因果关系如何树立等等,要知道这些道理。而不是说有功德全跑过去,说吃这个东西有加持力。好,吃下去。感觉到没有?应该有加持力。

以前我在亚青寺的时候,我旁边有个和尚就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也不是身体很坏,可能当时很多汉地的居士带过来一些药的时候,就觉得只要是药,和这边有点关系就不停地吃。他只要看见我在吃药,天天跑过来就跟我一起吃药。我说这样不行吧,他说决定行,因为药绝对会有作用的,我现前虽然没有什么病,比如今天我不头痛,但是如果我头痛是明天,今天要是吃这个药下去,说不定明天我头就不痛,你怎么能说这个没什么效果呢?如果依靠这种方式认定药的好处,但并没有想到副作用,我们不能这么去理解修法的功德。
《上师瑜伽导修》以上已经讲完,明天只是这四道题公布一下,紧接着我们就修一座上师瑜伽,明天的事情就办。我们把一步一步做好,因为后面就要开始讲解座下很多很多,座上功夫没有到位之前,座下即便讲得有多么殊胜,你永远做不到,所以一切都来源于座上。

前两天我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当时我跟随着上师到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一个寺院的住持,他在上师面前把自己平常修行的方法以及所证得的见解向上师说了一遍。上师说非常了不起!但他说,虽然他有这样的见解,但平常很难与出定的时候契合到一起。上师说这就是座上功夫不够的原因,虽然你对见解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稳定,还没有完全赤裸,所以当座上功夫没有到位的时候,很难与座下契合到一起,座下包括后得以及梦境等等,很难与他这些契合到一起。我们也天天希望平常工作期间时时与佛法融合到一起,晚上做梦的时候时时都能自在,那么最重要的是座上功夫必须到位。座上如何修法,以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紧接下来就靠你自己了,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也就是说,诸佛菩萨的加持,已经把这个教言,这个光明道赐予给你,但至于走与不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这就是诸佛菩萨最大的加持,所以紧接下来就靠自己了。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庄子:给你4个不生气的智慧

庄子:给你4个不生气的智慧

养心读书会 

庄子:给你4个不生气的智慧

  |来源:网络
1.不生气:面对非议责难诽谤,执着求道一无所动

有一个成语“呼牛呼马”,意思是别人辱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自认为博学的人,名叫士成绮。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于是长途跋涉,登门拜访老子。
 
他看到老子的家如同老鼠洞一般杂乱不堪,生气地说道:“听人说你是拥有大智慧的圣人,我走了几百里路来见你,没想到你像老鼠一样!”
 
老子听了像木鸡一样,毫无反应。士成绮骂完了转身就走。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错了,又来跟老子道歉。
 
老子平静地说道:“什么圣人不圣人,这种名号,我早就像破鞋子一样把它扔掉了。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牛、是马、是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人活在世上,难免有人带着怒气,对你非议责难,甚至是污蔑诽谤,如果你为此生气,那就太不值得了!
 
佛经上说,人要“八风不动”。面对别人的中伤,越是热烈回应,越是没完没了,不如一无所动,油盐不进!
 

2.不生气:空船心态减少纷争,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庄子讲过一个很好的“虚舟(空船)”的比喻:
 
如果你坐在行驶的船上,对面一条船过来了,船上的人没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这时你很可能会生气。
 
但是如果那条船上没有人,是个空船从上游飘过来,你还会生气吗?
 
人的通病就是太自我,太看重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
 
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如果有“空船心态”,则人生会少些纷争,人就少生闲气。
 
有一次,张国立所在的剧组在某个村庄夜间拍戏。
 
拍戏的嘈杂惊扰了正在休息的村民。他们围过来,不准继续拍下去。
 
剧组的工作人员说尽好话,也没能说通。如果不继续拍,势必影响到这部戏的进度。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国立走到那群村民前面,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所有人都傻了眼。
 
张国立开口说道:“打扰了大家,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很快就会拍完,请让我们继续拍吧!”
 
村民一看,张国立这么有名的人,行这么大的礼,不好意思再为难,便走开了。
 
后来有人问这件事,张国立笑着回答:“我们拍戏的时候跪过不下千百回,现在向别人多跪一次,又能行个方便,有何不可?”
 
生活中很多事,光靠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放低姿态,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就容易化解矛盾。
 

3.不生气:无论人生遭遇什么,在世上总有路可走
 
在庄子讲的寓言中,有一些形态与常人不同的人,其中有天生的残疾人,也有后天遭受刑罚而肢体不全的人。
 
从表面上看,他们身体条件都与常人不同,但是这些人或者有抱负,或者有理想,或者活得很快乐,或者活得很成功,堪称奇人异士。

有一个名叫支离疏的人。
       
他的双肩高过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本应该是垂在后面的发髻,却是冲着天的;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个驼背,两条腿就直接长在肋骨旁边。
 
经过庄子这样一番形容,这个支离疏不仅是丑陋,而且近乎狰狞,像个怪物一样。

支离疏如何生活呢?他替人缝衣服、洗衣服,已足够养活他自己。他还有余力替别人去筛糠、簸米,挣的钱足够养活十口人。

庄子认为,像支离疏这样先天残疾的人,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安享天年。
 

庄子还讲了一个名叫哀骀它的人,也是丑得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他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男人如果跟他待上一段时间,就会留恋他的德行,不想离开他;女人一旦跟他见了面,就会回家对父母说,就算是给他做小妾,也不愿嫁到别人家做正妻。
 
庄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外貌平平,甚至丑陋,但是内心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可以不知不觉地把人吸引在他的身边。
 
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在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庄子用天生残疾的人和后天肢体不全的人,来比喻人生常有的两种遭遇:先天不足和后天不顺。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大多数人都出身于普通家庭,甚至有的家境贫寒,父母能给提供的资源很少,只能靠自己打拼。
 
每个人的禀赋也是不一样的,存在相貌或者智力上的一些差异。
 
在人生旅程中,大多数人难免碰到很多不顺的事情,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生气抱怨都没有用,不如汲取庄子的智慧,事在人为,积累见识德行,为自己赢得一条路。
 

4.不生气: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庄子说,山林中的野鸡求食不易,走十步才找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找到一口水,但是它仍然不希望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在笼子里虽然不愁吃喝,羽毛光亮,可是失去了自由,并不快乐。
 
人的一生,应该是自由快乐远比成功发达更重要。
 
一个禅师在河边,看渔人撒网,有一条鱼奋力从网中跳出来,禅师兴奋地喊道,“俊哉,透网金鳞”,他的话的意思是:太爽了,鱼跳出了罗网!
 
禅师之所以赞美,是因为人也应该跳出世情之网,获得自由;跳出人间烦恼,得到解脱。
 
庄子讲过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也是这种想法:我要求你学这个学那个,是对你好,你怎么不理解呢!
 
我们对朋友对亲人,往往也是抱着“我这是对你好”的态度,而忽略了对方的真实感受,一旦对方不听从,就感觉自己好心没好报,从而生气!
 
对个性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人,我们会看不惯,其实,物各有性,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不要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方式来对待自己最亲爱的孩子,把孩子应有的快乐时光还给他。
 
尊重别人和自己的思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相忘于江湖也不是坏事!
 
淡泊的人只管淡泊,没必要鄙视追逐名利的人;奋进的人只管奋进,也不必催促别人和他一样忙碌。
 
世间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明白这些,我们的心态会好很多,懂得顺其自然,我们就会少生气!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