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为什么要受苦?

为什么要受苦?


梦参老和尚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智慧,认不清这个事是真事、是假事,是好事、是坏事。你当着是好事,实际是坏事。怎么这样讲呢?这得假比喻。
我在美国旧金山那时候——现在我们大陆也开始到处买彩票、买福利奖券,他买了,买了得到了,一得了就是三百万。得的还不多,这个彩票最高的是一亿美金,他只得到了三百万。得到三百万得幸福了?
这一下子可麻烦了,大陆的亲戚、美国那些,都找上他来了,跟他算老账,哪年哪年,这把他逼死了,三百万还不够。这是一个。
我那年在天津,天津出黄河奖券,头彩是两万元,那时候、民国二十多年前时候,很不得了了。一个拉黄包车的,可怜一块钱买了奖券,他这脑袋里头,一天就在这奖券上,拉着车也在想,回家也在想,他把这号码背得相当熟。
正拉车听到广播上播头彩多少号,他一想正是他那号,这一高兴不得了了,忘其所以,拉着黄包车,把黄包车往海河里一丢——天津有海河,大家都知道,把他拉的黄包车丢到海河去了,他就跑那颁奖奖券那去。
老板说,把你奖券号码拿出来我们对。他这一想糟糕了,他那奖券搁在黄包车上了。因为拉黄包车的上身出汗,也没有穿衣服,他就把他买那彩票搁在黄包车踏脚板底下,有个小柜子,搁那里头去了。他这一高兴,连黄包车都丢到海河里去了。让他拿奖券,没有,拿什么领奖?奖没得到,就跳到海河里淹死了。
报纸上登的。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我只举这么两个例子说非得的得到,他没智慧,他只看到眼前,不看未来。
众生光看着眼前的幸福,这个不是幸福,是灾难。为什么?没有智慧,所以你做任何事都要有智慧。像我们劝发菩提心,经常劝人家大慈大悲,去跟人家说明这个苦是你自己找的。如果是按自己过去的业,因业而受报,你现在受的什么,是你过去做的。
那未来又怎么样?你现在做的。现在做的就是未来的果,现在的果是你过去造的因,这个道理一定得懂,因必具果,以果验因。你不知道你前生做什么,你看你现在受的吧!这就是前生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

https://youtu.be/kiaZTUvTX1E(自己進入去聞思)

(註:我的人生經驗觀察是,順境的人,不會感到自己有「信仰」需要,逆境一來,始有反思,但反思當中有深刻淺表反思,這就是人人的福德業力差別所在。我相信,在穩定社會的正常薰陶下,很少人自動去做很多「惡事」,大部分都是有一日人做一日,重點是先要解決「眼前溫飽財富」問題,這是現實,做人「良心」總有一點,守法守禮多多少少有一點,前至「好運」來了,身邊的財富多了,人的心惡及生活方式變了質,自己很多時也不會自我覺察,更諻論「覺醒」,這當中其實有一些秘密,人的念頭中有「貪、瘨、痴」氣,形成後藏在人「心所」中,有些什至藏在人的「阿賴耶識」中,「念念成形,形形成識」,「識聚」就此形成,什至產生器貭性病,西醫用科學理解「病變」,中醫用六經陰陽辨證,往往只仃留在「物質界」病變,中醫高明一點,仍只是在「物與氣」之間論病及治療,但其實人還有一些「微細身」,人的貪瘨痴成垢後,就藏在這些微身中氣脈,造成大病,密宗這個秘密,很多人不認同什至不了解。這解釋為什麼人要學佛,人的密處災難才有機會消除,但只有「精進」修行人才可做到,一般學佛令自己清醒點做人及少些散亂,已經很進步了!)

上师瑜伽导修之关要-04-前言4

上师瑜伽导修之关要-04-前言4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上师瑜伽导修》而发心!
以上几节课,我们都在讲解修学上师瑜伽的重要性。但是这以上所传讲的,无论在这两天讲解过程中需要如是去认识,还需要多阅读像《如意宝藏--上师瑜伽导修之圆满引导》以及《四精要法》,也是很有必要性。
初次进入佛门,如今我们选择修学这个传承的时候,不是人人信心都很坚定,有时候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惑,比如我现前有没有根机、有没有缘分修学这样的法?修学这样的法,对我即生成办解脱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等等,我相信每一个人可能对自己人生有着很大的一个问号。
说到这个,这两天我们一直都在宣讲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性,因为上师瑜伽只是一种名词,实际上就是在讲解密法的重要性。总体当中我们昨天已经说过,密法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说到密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就说明小乘和大乘之精华为密法。从密法本身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三乘合一的教派,当然不是什么独特的教派。
如今对密法不了解的人认为密法可能是独特的一种教法,与我们平常所修的什么显宗、小乘教法可能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上这是对密法不了解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现前所信仰的这个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意味着里面所传讲的法是最殊胜的;又是诸法之精要,说明它就是小乘和大乘的精华。这样一来,充分体现出我们当前所修的法,它就是小乘教法,也是大乘教法。
这么传讲的真正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让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不要产生很多的分别心。有时候说这个、那个,甚至当时还产生很多很多包括诽谤在内的一些现象,这些都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为了遣除这一系列,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必须懂得这一系列道理。
说到“修学密法能不能成办解脱”等等,这一点我们昨天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比如当今在世上,相信很多人都会听到有些导师说:“如今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修学密宗恐怕是很不理想的一种行为和一种思想,应该以下乘派的方式修学可能是最佳的。”但有些不懂的人认为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密法过于太深奥,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恐怕做不了,因此认为这些导师说法是很对的。
这些导师们说法对吗?很对很对,但这并不是全面性的,而是对有些人是非常非常合理的,也就是符合此条件的人是非常合理的。但是超出这个条件者,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式宣法,要是这样的话,无意识当中就在诽谤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宣讲不同之教法。如今众多导师在如是宣讲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密意我们不懂,但是从他所宣说的词句来推理,从中还是有很多诽谤,就是无意当中诽谤佛陀教言的一种现象。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摄受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机的弟子之时,宣讲不同的法。如今历代传承祖师也追随释迦牟尼佛的传承,也宣讲着不同的传承、不同的方便法。这就说明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不得不依靠不同的方便、方法去修学。如今有些导师如是宣讲的真正目的,可能是针对这样的根机是非常适合的。
举个例子,外面放着一百斤重的东西,有一个人告诉身边的人:“外面这个可以一次性背上来。”但是当时所有的人都能背得动吗?比如我们在座的人,一百斤重的,可能有些能背得动,但是不一定全都能背得动。那就说明当时这个老师所说的这一句话,符合能背得动的人,但是对背不动的人很不符合。
我们再举个例子,有一位老师由于个人的力气也很小,出于什么密意,我们先不说,总之,他说:“外面的这个东西,一人必须先提十斤上来。”针对能提得动十斤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他不能再少,少了没有必要,因为还要多走很多次,就没有必要,所以他能提得动多少就提多少。十斤,多了提不动,少了又成为多余的事情,所以这是最合理的。
但是有些人一次可以提五十斤的话,他只要走两个来回就可以把一百斤重的东西移到另一个地方去。若是遵照这位老师的说法去做的话,就得走十个来回,但对他来说就不符合。要是有一个人压根就提不动十斤,比如一两岁、两三岁的小孩,他本来就提不动那么多,如果让他去提的话,对他也是不合理。
所以我们平常在听闻导师们教言当中,要符合个人的条件。所以书本称之为参考,叫诠释,从总体当中理解什么为佛教,但具体操作方式还需要依止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针对个人的根机来宣讲相应的法。这一点,历代传承祖师也有很多教证,比如堪布昂琼曾经说:“无论你通达多少多少教理,当在实修的时候,还需要借助上师的教言”,指的就是这个。
如今很多导师如是宣讲,针对某些弟子是很合理的,但并不是全面性。所以有些为何产生一些疑惑,很正常不过。这次我们在宣讲密法过程中,我们也并没有强行让每一个人都做修行啊。若是有一位导师如是宣讲的话,也不是合理的。相对能修学密宗的弟子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没有对密宗心生敬信,就是不具备这个条件,再加上根机等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人来说,修学这个法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符合个人的条件。这样去理解,我相信这个就很理智,也懂得了是这样的。
现前我们在讲的过程中,为什么说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合理修学密法呢?因为凭你们对密法的信心而论。信心非常重要,能否成熟我们当前所修学的这个法,完全取决于信心。无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他在摄受弟子之中,有具智慧者,有精进者,也有信心者。智慧就是说非常敏锐、智慧很高的人,无论他智慧有多么高,从见解的角度来说,最终还是在于伺察意之见解当中,还是在概念当中,见解一切变成推理性;精进者虽然天天都在精进修学,但是凭借精进,就是单一的力量,最终只能得到世间的禅定;只有圆满具备信心者,才能获得上师所有的密意,可以获得本传承的真正见解。
就是告诫我们,我们来宣讲这个法,并且告诫所有人如是修学的原因在何处呢?因为你们具备信心,无论对导师,还是对这个传承、法心生敬信,这就是我们现有的根机也好、条件也罢,所以符合修学这个。这时候,真的应该这么去了解着走。
但这时候,若是产生一些疑惑,因为有些当下可以印证见解,当下可以悟到见解、了悟见解;有些按照次第修学,当下不能见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昨天我们已经说过,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总体当中我们都称之为上等根机,但从中还要分为上等之次第根机和上等之利根者,因此宣讲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的区分,原因就在于此上。
甚至现前也有很多人说:“密法是上等根机修学的法。”是的。“但是由于密法不讲解次第根机的法。”这就意味着这位导师真不懂密法。因为我们这两天在宣讲过程中,不是也在讲方便教授吗?这就意味着这位导师可能在书本上看到过“密法称之为一切乘法之顶点”,认为可能是直指心性的这么一个法,至于次第讲解一切,恐怕在密宗当中没有宣说,所以而导致成后期这样的一种演讲。
但现前我们越来越知道不是这样的。总体角度来说,密法虽然称之为上等根机,从中有两种不同的根机,叫上等之利根者和上等之次第根机。由于两种不同的根机而宣讲着两种不同的教授,所以这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尤其从比喻的角度来说,往昔有一位修行者问一位高僧大德:“诸佛菩萨的教言以及传承之中,哪个教言及传承最为殊胜?”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着这样的法,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甚至现前也寻求着各式各样的法,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目的是为了去寻找一个最殊胜的法,尤其是让我很快能成办解脱的法。当时这位弟子也是这么问这位高僧大德:“诸佛菩萨的教言当中,哪个教言及传承最为殊胜?”这位高僧大德曰:“从根机而论,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
从我们根机而论,符合自己条件的法最为殊胜,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法过于太高了,你做不了。就像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召集全国的僧众来听天竺这位导师的教言。达摩祖师一上座,就开始以心印传承的方式印证见性。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但由于当时很多弟子,包括所有弟子不具备上等之利根者的条件,所以即便当时达摩祖师传授了这么深奥的法,但最终也没有一个人得到什么利益。但这并不是达摩祖师智慧不高尚,也不是说禅宗的法不深奥。已经殊胜得不得了,但是什么原因导致成后期没得到什么结果呢?是由于弟子根机与法不相应的原因造成的。
我们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个,若是我们的根机为次第根机,就是上等之次第根机的话,即便这位导师有多么高尚,所传讲的法有多么深奥,对我们来说恐怕很难接受,也就是无法了悟见解。这时候就要按照次第方式,符合个人的条件,我能做多少我就做多少。有时候我们天天都在说,是需要一位导师明白地引导你的根机在于何等根机当中而宣讲相应的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前面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根机唯一的条件是信心,以前不懂。今天懂了以后,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我的信心到底站在哪一个层次之上?我的信心是否很坚定?我的信心是否如同历代传承祖师当下开悟者般经得起考验等等,我相信我们自己能明明了了地知道一切。所以我们时时修学过程中,要符合个人的条件修学相应的法,原因就在此上。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自心与法不能相应,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指的是什么呢?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就消尽不了自己的烦恼,智慧无法增长。所以这位高僧大德回答这位修行者的时候也说:“从根机而论,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当前我们先从它开始做起。
昨天说过,若是还有一些狂惑者,认为自己的根机是很高的,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次第方式讲解的时候,我想你就问问你的信心,当你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充分意味着你不是上等根机。原因是什么呢?对导师以及法心生怀疑,那是上等根机的标志吗?所以从这个角度就知道,你不是上等根机。不是上等根机,意味着即便给你以表示传承、心印传承印证见解,也是不得力的、不可得的见解,那走个形式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过,我们当今信仰佛教以及求证见解,不是仅仅为了走个过程。走个过程,可能一方面自己走过程的真正目的,无论是懈怠还是什么,先不管,多数可能在于人家看着我已经修过这个法,会得到更多人的赞叹等等。
我相信谁都不会赞叹我们,原因是什么呢?如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再加上汉地信仰佛教的人本来就稀少,尤其懂佛法的人那就更不用谈了,这时候为你的行为心生赞叹,恐怕很难得到的。要不天天指责,就是我们进入佛门之后,遇到天天都在指责的,别说见解,谁也不懂什么叫见解。所以我们不是为了仅仅走个过程而得到他人赞叹,谁也得不到的,这个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时时符合个人的条件。就是刚刚所说的,从根机而论,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从法而论,密法最为殊胜。
现前我们从根机以及法的角度当中,完全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在做,所以今天我们是很幸运的。若是说到缘分的话,我们现前是最有缘的。因为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于宿世的因缘,你前世没有这样的缘,今生真得不到、遇不到这样的法。所以若是再去寻找一个宿世有缘的法,恐怕我想再也找不到了。
因此上面所传讲的这一系列道理稍微懂一些,它可以解除我们很多疑惑。因为在修行路途之上,带着疑惑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它可能让我们不作精进、信心不能增长,会形成极大的阻碍,所以必须打破这个疑惑。当然作为一个凡夫,难免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一瞬间的像这些恶念可能会产生,但由于我们前面已经理解这一系列道理的原因,即时可以断除。
这就是昨天所讲解的,这一系列道理稍微要通达一些。在昨天了解这一系列道理的基础之下,下面我们继续开始讲着走。
【住于幽静丛林的出家僧人也许会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实修之中。】
但这个应该会有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说“出家好、出家好”,原因是把世间所有的包袱已经卸下来,所以他平常内心当中想的事情相对会少一点。但是否是这样,可就不知道了。因为有时候出家人考虑的事情,可能比在家人多一些,也有可能性。因为仅凭外在的形象说“他内心没有烦恼”,恐怕这个理由也很难成立。但是从形象上来看,由于出家人把肩上世间所有的包袱卸下来的原因,因此身心完全投入到佛法当中、修法当中,所以修行的时间相对会多一些。但是否在这么做?就得问问自己了。
当时我上山的时候,也有很多成都的居士说,要跟随我一起到山上修行。以前的话,我可能不懂很多很多世间方面的事,所以单单站在出世间的立场会说非常好!因为你们都到高原地方,高原地方又没有什么娱乐的地方,这么偏僻的地方,除修行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什么,那非常好啊。
但是后面我可不会这么说,原因是什么呢?可能见的人太多的原因吧。所以当时我就给他们说:“今天你说暂时把肩上的包袱全都卸下来,身心完全投入到修法当中,这个发心非常好。但是到了高原地方的时候,你能做得到吗?若是不做,如同在高原地方所看得见的这些僧人以及居士们般,说是在高原地方,当时暂时肩上的包袱已经卸下了,但是随着也开始放逸起来,每天就是玩、就是玩。要是这样的话,在高原地方真的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在上面,说是世间,一分钱都挣不了,天天都是出去,一分钱都无法进入;说是出世间,在上面玩着,可能见解不会增上,所以什么都不是。
因此我们刚刚要说这一些,就是在说肩上世间包袱虽然卸下来了,但是身心投入修法当中是否这么在做?要是不在这么做,光是外表穿个出家人的衣服,平常以出家人的生活方式,说“我是一个出家人”,但这个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里面从真正出家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么讲解的。一个真正的僧人应该是这样,从表面当中卸下很多很多,所以身心除佛法之外,恐怕没有很多可想的。像这样的人,每天修很多很多时间的法,相对是有的,因为他没有很多很多考虑的事情,时间投入实修会多一些。
【而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压力极大,生活节奏极其紧张,很难保持如历代传承祖师所要求般之瑜伽四座。】
这是针对居士们说的。像僧人已经把世间所有的包袱卸下来的原因,无论工作压力有多么大,这个节奏有多么紧张、多么快,和你没什么关系,是吗?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法。但是世间人由于已经扛着这样的责任,所以这时候说“我再把身心投入修法当中的时间要更多一些”,恐怕不大现实。但这并不是给你们开绿灯,要记住这一点。
从好的角度来说,就客气的角度来说,由于我们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幸福。由于多方面福报不够的原因,现前依靠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幸福,也是一门修行,我们可以这样客气地说这句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并不是开什么绿灯,就是你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你今天只具备这样的福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没办法。要是说到有什么不好,今天我的身份就是这样,无论你说成什么样的,我还是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生活,这时候我们不能说“由于我的身份是这样的,因此修法只能搁置一旁”,当然不!从修行的时间的角度来说,修行就根据个人的福报、个人的条件去创造。
所以我们刚刚说的,这并不仅仅是开绿灯,要记住这一点。相对之间是这样的,所以告诫我们,有时候过于时间太长,即便第一次开始进入佛门期间,对法的那种新鲜感,想把身心完全投入到里面,一切都不管,这样的话,我觉得有时候也不是太理智,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等两天当烦恼起现在身边的时候,你还是一样像凡夫般有烦恼,所以前面还是得多有一些智慧。讲解这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多有一点智慧,没有条件的允许之下,不是说修行搁置一旁,但是尽可能去修法,虽然和僧人没法对比,但是我们也尽可能多做一些修法,就是这个意思。
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瑜伽四座。每天四座,一座的时间大概在两个半、三个小时左右,但至少是两个小时。这个时间分配是:早上黎明直到天亮为一座。吃了早饭又修行一阵,这个修行指的是,即便如是闭关修学者,平常也有很多善行,包括他的功课在内,所以早上又做一些功课,稍微轻松一些。吃完早饭,大概一阵时间开始修到中午之间,为第二座。到了中午吃一些饭,休息,又念诵一些其他的功课,就这么做。到了下午,就是中午到下午之间为第三座。吃了晚饭就开始修行,直到睡眠之前,九点、十点钟之前为第四座。我们平常分配修学时间,这四座是这样的。
但是对一个在家居士来说,即便这四座功德有多么大,是历代传承祖师传统修法,但你还是很难做得到,因为你担负着很多很多责任。比如担负着这个社会以及家庭的责任,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去办,这是不合理的,对你来说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你也做不到。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该做的事情照样去做,这时候抽出一些时间,如果我们平常把懈怠的时间运用到修法当中的话,我想这个时间也真的不少,很不少,很不少!
上面所说的就是这样,我们每次都要修四座很难。那我们平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去修学呢?我们平常要求每一个修行者,只要修上师瑜伽正行者,每天就不要少于一座,这一座分配的时间最好是在早上。原因我们刚刚说过,如今这个时代,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所以信仰佛教的人本来就稀少。如今虽然我由于宿世的一种善因,今生有这么一个善缘进入佛门,但是身边有很多很多不信仰佛教的人。因此你要是太过分,在他们的眼光当中,就觉得和生活已经造成一些障碍的时候,可能就会指责你:“你为什要这样?”就觉得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因为影响到他的生活。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这个时间分配到,大家都感觉到对生活不会造成影响的时候。
当然,业力沉重的人总会觉得永远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但这个我们实在没办法,若是讲个道理,早上这个时间是最合理的,因为所有人都在休息,我们早点起床开始修一座。一座,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不会影响到你家庭的生活,因为都在休息,既没有耽误你的上班,也没有耽误家里所做的这些事,因为都在休息啊!本来你也是在休息期间,就是睡觉当中,但是现前早起修一座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从佛法共同的角度来说,贤劫千佛都是在黎明时间成就的,就是早上这个时间成就的。早上这个时间,我们通常称之为光明时间,比平常时间更有加持力。我们现前是初行者,决不能诽谤缘起法,说:“时间也有这样的区别?历代传承祖师早上成就,就意味着早上有成就?”这个缘起法还是不要去诽谤。
就好比为什么人的鼻子一定要长在口的上面?鼻子为什么不长在口的下面?耳朵要长在侧面,不长在头顶上?这个是人的一种规则,这个上面还是少打几个问号好一点。要去问,那你去问祖先:你们为什么这么造人?所以这些缘起法还是尽可能不要去诽谤。这样一来,早上这个时间就早早起床。
但当然,我们昨天说过,修行是一门苦行。就像刚刚所说的,人人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抬头,就要修我们的法,相对之间是一门苦行,是很辛劳的。但是它在我们心中成为一个辛劳的思想,还是一种喜悦的这么一种现象,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若时时陪伴着共同前行的话,即便早起,也变成一种喜悦的事情。
我们平常也看见街上很多摆小摊的,他也是两三点钟起床就要开始做生意啊。但他起床的时候,我相信他决不会带着很多埋怨,说为什么我要早起?决定不会的。要是这样的话,他这个小摊摆不了多长,决定会关门。但是为什么一直都这么开着门呢?因为他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原因是早上这个时间是最容易卖出东西的时候,他可以挣一份钱。就是为了针对这个,所以他在做的过程中,心情相对之间是快乐的。要是时时带着一种“我苦啊,我苦的”,我想他相续不了多长时间。
我们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早上一起床的时候,看见人人都在睡觉,“为什么我要起床呢?多累的!”若是带着这样的情绪,我相信我们的修行决定延续不了多长时间,说不定刚一抬头,就想继续又躺下睡觉。
怎样才能让早上一抬头的时候变成一种喜悦心呢?就是时时想到我早上可以修法,所以感到高兴呢?这就要看你共同前行修得如何,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若是这四厌离法修得很好,尤其时时陪伴着你的身边,我相信早上有多早起来,当然有时候不符合的话,我们说人要生存,必须要吃饭、睡觉,靠这些因素。你说完全不睡觉不可能,我们的身体必须依赖于它,但是过多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符合这个条件之中,早晨起来我相信是很喜悦、高兴的一件事情。
就好比前一阵时间,我们不说哪个地方的人,因为现在很多单位每年都要体检,有个居士去检查身体,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肝上有一个黑点。由于这个时代,无论是我们饮食,还是呼吸的空气等等,污染太重的缘故,长瘤的人太多了,尤其严重一些就是癌症。所以现前很多人最怕的就是患上这样的病。尤其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有这么一点点现象,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往这方面想。
这个人也不例外。第一天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说:“肝上有个黑点,不知道是什么,还需要第二次检查。”当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他自己就给自己的肝上的黑点做了个定义——可能就是癌症、可能就是肿瘤。他的妻子带着他到这边来,说他可能已经患上这样的病,导师您看看打打卦,若是没有多长的寿命,他想今天就出家。但这个可不是仅仅口里说说,而发自肺腑的话啊!他就想出家!
过两天我就打打卦,就让他到这边有个医生前去开开药,吃点药看一下,说不定前两天只是说一个黑点,不一定就是你所想的这件事情。就这样,念了一些经、吃了几天的药,感觉越来越好。由于当时我们聊这么一些天,他的那个情绪也越来越好,没有像前面那么恐惧。
以前好像真的从那天开始感觉到肝有点不舒服,后面吃了几副药以后,也感觉到肝也就没有那么不舒服,再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可以断定基本上并不是这个病。过了好多天就过来说:“上师,我们明天准备回家。”我说:“等等、等等,你前两天不是已经给我说过,你要出家当和尚吗?跟我一起的,今天怎么一下就变卦,你要回家了?”他就看着我笑了一下:“出家先等等,后面再说吧。”
但前面为何发自肺腑地说这么一些话语“我要当出家人”,这是他心里真正的愿望,因为真正怕死。我们长时间如是观四厌离法,到后期的时候就会变成这么一种,因为做这样的修法就会变成一种喜悦的事情。他当时就觉得,到这个时候,世间没有一个让他喜悦的,只有依靠修法才能让他喜悦。
但我们现前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我们侥幸心理太强了,总觉得不可能,这个不可能。说谁已经去世了——“他去世,和我没关系。”“说不定你明天也不会在这个世上。”——“不会的,明天会在世上。”等等等等,天天都在蒙骗自己,因此即便明天真的是活在世上最后一天,恐怕今天也没有这样的情绪。但真到这一天,恐怕他还是像前两天这个人一模一样。所以我们现前需要修共同外前行,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对世间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对修法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你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好,不会把它当做一个辛劳。
以前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有一天过来问我,她说以前她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后面逐渐开始进入佛门,慢慢慢慢,无论是言语、思想,甚至外面的穿着都有很大的区别,完全变成另一样,她就觉得真不可思议。以前她俩在一起的时候,从穿着以及多方面,我们先不说思想以及其他言语,即便从穿着方面,她们两个完全在两个不同的等次上,因为她所说的那一个人,可能穿着方面,所谓的更时尚一些。但是到后面进入佛门的时候,她可以简单穿一些衣服,永远不会想到这些。
在她的心目当中,觉得这个人真已经堕落了,堕落得没法再堕落。你看,穿着方面这么堕落,言语表达之上这么堕落,思想又这么堕落,所以她觉得这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而是已经开始堕落。问我:为什么会这样?甚至她觉得这种生活真的快乐吗?我想那个人要是时时陪伴着共同前行的话,在她的内心思想当中,比以前穿着有多么好,当时的思想以及一系列有多么与时俱进,可能今天她更快乐一些,这是由于陪伴共同前行的原因。
我们今天讲解的是,早起,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是一门辛劳的事情,是一门苦行。但是能不能把这个“苦”字消除,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共同前行的认识上。只要时时能陪伴着共同前行,即便早上几个小时需要早起,对你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有时候问问自己,每当我们要修行、要步入佛堂的时候,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不能叫厌离,原因是什么,因为你是一个修行者。是一种快乐,还是闷闷不乐的感觉呢?问问自己就知道。若还是一种“哎呦,我又要开始修我的法”,很不情愿地进入佛堂的话,说明共同前行修得真不是很好。一进佛堂的时候,心里比平常更快乐,意味着你共同前行基础扎得非常好!
当今很多人都在说,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期间,一年只尝一粒米和一滴水,多苦啊!到后期的时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个生活应该是很苦的,为什么能坚持六年呢?若释迦牟尼佛当时心态也如同我们现前般觉得苦的话,我相信他坚持不了六年的时间。但相信释迦牟尼佛当时心态是最快乐的。为什么呢?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有时候快乐不仅仅在于吃得好、穿得好,因为心态这个东西非常复杂。
以及历代高僧大德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修行过程中,他的生活可能是很简单的,独自一人在山洞里面修那么多年的时间,凭借什么让他做到呢?还是共同外前行四厌离法。今天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也会遇到相似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前不如历代传承祖师般,但是多多少少,在我们身边多了一个约束和多了很多很多与他人不同的一些辛劳。这时候这个“苦”字能否改变为“乐”,完全取决于对共同前行的认识上。所以共同前行,不单单是往昔学过一次就可以搁置一边的法,而需要长时间陪同着自己的身边。所以我们现前所谓的长时间陪同着身边,不仅仅口中说说而已,平常也在做。
下面我们就要讲解上师瑜伽导修正行。当时在讲解观察修的时候,共同前行每一座,甚至可以说每一座当中的每一时刻都没有搁置一旁,时时都以这个方便法来对治烦恼,是由于共同前行太重要的原因。因此共同前行非常非常重要,能不能让我们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真的在于共同前行上。
共同外前行,它是客观的定律,可能有些会想到:“这个有没有像,比如把炭当成金、把驴说成马般?”当然不是,它是客观的定律。无论你信仰不信仰、认识不认识,它一样在你面前生效,只不过是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而已。
世间所有的一切当中,除了生死这个大事之外,一切我们都会做得很好。比如这两天很多人都从外地到这边,相信你出门之前已经早准备好我要带什么,我在那边待多长时间,这几天当中我可能需要住在招待所里头,可能要带上多少钱;这一段时间,我要是来自于一个冷的地方,到了那边天气要是热,我可能要带几件换的衣服,带上一些薄的衣服;甚至我到了那边,招待所里这些洗漱,像有些觉得不适应自己的话,我要从家里带过来……一切都带得非常完完整整。这就意味着什么?你这两天的旅游是很快乐幸福的,原因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原因。
若是前两天没提前做好准备,你来自于很热的地方,一到这边很冷的话,你就要遭受苦了,很多很多条件不允许的原因,到了这边就要开始受苦。但是每一个人对这些事情都会做得非常好,包括我明天要做什么饭,我明天要炒什么菜,今天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我明天炒菜的时候,我里面要放盐,这些都摆在厨房里头,都做得非常好。但就是除了生死大事之外,这件事情没一个人去理它,但最终也没见到一个人快快乐乐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业及烦恼。
现前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智慧,我们说人是高级动物,因为智慧比其他的动物更高于一层,我们就要把这个智慧用在相对的境之上。如果仅仅为了吃和穿,动物也能做得到,我们何必要变成一个人呢?尤其变成一般的动物,外面有个青草,这就是一顿美食,还用不着像我们这么烦恼,外面买个菜还要洗一下,还说现在这上面农药太多,还拿一个机器在里面再冲一下,又要烧,里面再加各式各样的调料才可以吃。但是动物可就不需要这些,只要看见青草,就是一顿美食,多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身上所穿戴的就更不用谈,一年四季都在变化。到了第二年,它就把旧衣服脱掉,新衣服又开始从自己身体当中长出来,多好的一件事情,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真的还是和动物没多大区别。现前我们说我们是高级动物,就要把高级智慧用在相对的境之上,这就是了脱生死,这时候真的要多想想共同外前行。
今天我们先讲解的是时间的观念,就是早上早点起床。早点起床,每天早上修行一座,不要间断。但有些说:“早上间断会不会有过失?”过失倒不会有什么,但是不做修行方面当然有过失。你要是早上一直就像一般人一样睡着的话,由于没有修行的缘故,它本身就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尽可能早上早点起床,要形成一种习惯。但有些人总觉得早上起床是很难做得到的,这就是由于你的意志力太弱的原因。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这么一个动物,什么事情意志力坚定一些的话,都能做得了。
有些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了,这是意志力太坚定的原因。意志很弱的人,做什么事情好像都做不了一般。我们先举个例子,相信很多信仰佛教的人,他可能以前是一个烟鬼,爱抽烟。进入佛门之后逐渐认清到,这个烟从佛教本身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毒品,它是一个罪障、一个罪业,所以不去沾它。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一个毒品,可能会伤及到自己的健康,因此现前人人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
但有些人,当一听到“作为一个佛教徒不能吸烟”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做得到,原因是什么呢?他的意志力很坚定。意志力坚不坚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
我天天都在说我身边的这些弟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好像有时候我也问他们:“你们是否觉得我很小气?”比如我身边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没有完全破碎之前,你要是拿得有点不稳的时候,我决定会说你一遍。原因是什么?就在教你怎么做人。平常做什么事情,就是这么马马虎虎的人,以后修行也会变成马马虎虎的,因为它是一种习惯,用我们的话来说叫“习气”。这种事情慢慢影响到其他的事情,你也就变成做什么事情都是这么马马虎虎的。所以天天在教应该要这样,应该要那样。
我们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要是意志力不坚定的人,首先,当然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度;第二,可能以前就变成一种习惯,我做什么事情总觉得好像没有力气一般,就做不了、做不了。实际上不是做不了,而你压根就不愿意去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心分为上层和下一层,上层接受“我要做”,下层在排斥它“不做”,所以你这个意志力就坚定不了。就是说你要做这件事情,不是完全吸收到心中。心还要分为上层和下层,下面根本没进去,所以你就觉得做不了,我做不了。但为什么人家能做得了?所以这就叫意志力。
但早上我们意志力还是要坚定一些。尤其只要对共同前行的认识度越来越深,我相信你的意志力也会越来越坚定。但这也是一种习惯,人真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最好是这样。做什么事情,意志力坚不坚定,要强行让它坚定起来!就是有些事情,我即便做不了,我也必须把它做好,有头必须得有尾。因为这也是做人的道理,但实际上也是在讲修法。
以前昌根阿瑞仁波切是堪布昂琼的弟子,当时昌根阿瑞仁波切在依止堪布昂琼的时候,修行方面都是人人赞叹的对境。有一天堪布昂琼问旁边的一些弟子们:“昌根阿瑞,就是仁真旺修,平常在生活中也是有头有尾的这么一个人吗?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头有尾,什么事情都做得圆圆满满的吗?”弟子们都说昌根阿瑞仁波切就是这样的,包括在家里。当时由于时代的缘故,所以家庭当然没有像现在这么繁华,但相对之间,今天有多么干净,明天还是一模一样,而不是今天来谁干净一下,明天又变成另一种习惯,不是的。当时堪布昂琼说:“由于他平常这种习惯会影响到修法,所以他修行决定是人人赞叹的一位尊者。”后期昌根阿瑞仁波切就没得说的!
当时我到亚青寺的时候,昌根阿瑞仁波切已经到八十多岁,八十三岁的时候圆寂的。尤其到七十多岁以上,基本上大家谁都见不到,就在幽静山林闭关。当时由于名声太大的缘故,各地地方来谒见这位导师的人,从他房间里头能听到念一些咒语,这都是很幸运的事情,此外基本上无法见到他的颜面,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精进闭关修行。
这些和个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以后要记住这一点,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头、必须得有尾,不要变成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的,这样的话,等两天你的修行也就变成马马虎虎了。
现在我们所说的是,早上这个时间真的需要早起,我相信一段时间需要培养,可能是很艰难的,只要你咬紧牙克服下去,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好比前段时间天气太热的时候,一到中午吃完饭,某一天睡个觉,第二天到这个时间你决定会发困。睡个两次三次,到这个时间不睡一阵,就好像完全没有精神一般,这也是一门习惯。但有些由于工作太忙的缘故,没有这样休息的时间,怎么办呢?平常也没有看见他有多么昏沉、多么没有精神,他还是很有精神的。因此一切都是一种习惯,早上还是早起一些。
有时候我也听到有些人说,两三点就开始起床打坐,但这个过于太早吧,因为我们平常也在说,护持身体也是最重要的,身体是修行之本,所以要把身体养好。如果这段时间过于太精进、太极端,极端的行为糟蹋这个身体,过两天可能又会出很多很多问题,对我们的修法也会造成违缘,所以这个也不需要。比如你平常七点多钟开始做早饭,那我就五点多钟开始起床,前面有两个小时,至少也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个时间无论遇到天大的事情,我都起床开始修学,就形成一种习惯,这是非常非常好的。
前两天在讲喇嘛仁波切的教言当中,上师说过:“即便你现前已经明晓百部归一名的道理,但是平常还是要多修学一些共同法。”所以平常念诵咒语、诵一些功课等等,我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做,但这个根据以下的时间。比如中午回到家以后,还没有上班之前有一些时间,我就这么做一下;到了下午、晚上,稍微有十多分、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就做一下这些等等,这根据个人的时间来定夺。若是时间很充足的话,再坐一座上师瑜伽当然是很好的,这根据个人的时间来定夺。
总之,要做到什么呢?做到令很多人不要起烦恼的地步。但有时候多多少少第一时间可能会有一些烦恼,因为他人并不了解你的行为。但那时候最重要改变他人思想的是什么呢?不是你的言语表达,说这个佛法有多么多么殊胜,人家需要看到你的一切行动。以后在行为上面改变自己,我相信谁都会觉得佛法是最好的。
大概就是这样,刚刚所说的,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是瑜伽四座,但是现前即便你工作有多么忙,一天不要少于一座。要是少于一座的话,这个上师瑜伽,我们天天说有多么殊胜,但永远不会有成熟的那一时刻,所以它需要去做才能成熟。所以每天一座,即便你工作压力有多大、平常工作多方面有多忙,但修行一座决不能搁置一旁,这时候应该多想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要知道,我们永远不会像今天一般。
有时候我们所说:“我没有很多时间,因为我要处理这个、那个……”可能讲解的是眼前的这些事情。眼前的这些事情是需要做好,作为一个在家人,尤其是作为在家人,这就是你的责任。但是有时候一贯把身心托付,就是进入到这里面,有时还得要想想值不值得。即便你把眼前的事情做得有多好,比如你的寿命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前所拥有的一切对你来说,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
虽然我们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前所做的这一系列都是留给后一代的人。”但实际上真的是发自肺腑吗?如果活着的时候让你把一切捐出来,给你自己的人,恐怕你不愿意。但后面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因为传统习惯只能这么做,这可能不是我们心里真正想的事,这样一来,还是多为自己考虑考虑吧。因为无常真正降临到身边的时候,谁也帮不了我们。我们天天说着“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身边的这些亲人”,即便这些亲人对你有多好,到达临终的时候,恐怕没法给我们赐予丝毫之快乐,还是靠自己去面对这个可怕的事。
生前的时候我们身边有多少亲朋好友,生前的时候我们身边的条件有多么优越,生前的时候我们的权位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到达临终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是,只有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可怕的事实,谁也帮不了我们。所以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生生世世获得快乐,这是我们该做的事。因为我们当今具备这个条件——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当然在下面讲解这些的时候会讲得很细致,但现前主要讲解时间的事,就这样,每天不要少于一座。
星期六、星期天相对之间,这是所有人的休息时间,这时候时间稍微充足一些的话,我们再把这个时间扩大成两座、三座、四座等等,这根据个人的时间来定夺,总之还是要多精进一些。不要仅仅等待着说“我稍微修一些”,修了多长时间?“有一年。”一年365天就有365座,有时候真的不多啊!历代传承祖师一辈子都在修学佛法,与这些事迹对比的话,我们的修行太渺小了,还是多精进一些吧,就是这样。
而本传承正行上师瑜伽即可根据个人之条件及修法时间长短,极其灵活地安排行持,
完全可以这样去做。像有些条件稍微成熟一点的人,我直接告诉他修上师瑜伽,原因在何处呢?因为看到平常,比如说作为世间人,担负的责任太多,相对修行的时间也少,你要是对出世间,尤其是对密法没有这样修学的条件,我当然也不会让你去修学密法。但是从密法修学的条件来说,你已经具备,但平常时间也不是太多,再加上要是数量太多的法压在你的肩上,你若是生不起极大的信心的话,可能这样的法是最合理的。
但是分别心不要过多。以后要记住,我们还是少听从一些路边的“教言”,就是外面老太婆老大爷说的话还是少听好,多去学学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因为现前令自己内心时时迁变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路边的教言,就是这些谣言!有些说这样好,有些说那样好。若是自己不能稳定地在一处的时候,你这个修行永远不会有成熟的这一时机。所以还是多听闻历代传承祖师教言为好,路边没有教言!历代传承祖师成办解脱都来自于尊者们的教言,而不是来自于路边的这些谣言。所以平常多听听这样好一点。
当前这个时代,比如在这边,我平常也告诫弟子们,有时候像有些思想太复杂的人,他心里有什么样的疑惑,我就让他去完成什么样的法,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后面有没有时间修学这样殊胜的法门,我们先搁置一旁,即便有这样的时间,到时你就没有什么借口可找,说今天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那个原因。所以平常还是遵循导师的教言,可能是最好的。
刚刚我们所说的,上师瑜伽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很好地可以安排,【所以非常适合不同根机信众修行之需要。
我相信这段时间一直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们,应该有很好的经验。有些不仅仅来自于导师,最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可能是最可靠的,所以这样好好修着走。但当然要记住的是,以下方式方法更为重要。因为当前在各地地方修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知道如何修法的人稀少,原因在何处呢?一是缺乏一位具德上师为他一步一步引导如何修法;另一方面,即便遇到一些经验丰富的导师,但由于个人时间不充足,或者可能是由于导师太忙的缘故,总之并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教言。即便得到,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也没有谨慎也好,也没有细致去听闻、反复去听闻,所以导致成后面就变成要懂不懂的就开始修学。修是修了很多年,到后期什么都不是,像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有时候我们把耳朵拉得长一些,多听听四处的声音也挺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时候我就听见很多很多,前面一两年认为自己的见解非常非常了不得,修到一定的时候,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原因是什么呢?没有一个很好方式方法的前提之下,暂时即便感觉有多么殊胜,但长久不了,有一天决定会堕落。方式方法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下面该需要知道的,就这样。
总而言之,本传承正行上师瑜伽实乃万法摄一、无比殊胜之窍诀,
上师瑜伽我们说过,叫密法。平常要是有人问你:“什么是密法?密法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就得知道,密法的特点就是万法摄一、百部归一名,这就是密法的特点。所以上师瑜伽具备这样的特征,但这一点我们昨天在上面讲解上师瑜伽导修之中,如何具备所有一切法义当中已经讲过,今天也不需要再重复讲解。
凡有幸遇到此法的弟子都应该生起希有难得之想,
因为遇到这样的法,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说由于我们今天在宣讲这个法的时候,就说这个法有多么多么殊胜,相信每一位导师都会这么讲解,但不仅仅是这么宣讲。无上窍诀大圆满,遇到这个法,尤其是我们能如理如法去遵照这个法做修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应该【精进修持,最终圆满一切上师之密意。
这是上师瑜伽导修的前面——修学上师瑜伽的重要性部分。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解上师瑜伽导修该怎么去操作,怎么去运用。
本传承正行上师瑜伽可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及回向五部分。】
前行之前行,这里面我们并没有很清楚地讲解,无论我们平常学习什么教言,首先修之前都在讲解要依止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和心清净。
第一,修行的地方要寻找一个清净的地处。像历代传承祖师独自一人到幽静山林,无论是一个茅棚还是一个山洞里打坐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寻找一个清净之处。由于我们的心太散乱的缘故,当时不去寻找这么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心很容易顺着外境而飘泊。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先要去寻找一个清净之处。
可能很多都会想,若是有条件的时候,我可以到一些幽静地方,无论到雪域高地,还是在汉地一些古刹寺院当中去修学,也是挺清净的。但是有时候我还要去工作,所以平常就在家里,这时候怎样去寻找清净呢?但这些都是相对性的。比如在家的时候,平常人多的地方,就叫喧闹的地方。没有人,尤其是没有他人干扰的地方,如果自家条件允许的话,立个小小的佛堂也好。我们平常也说过,早上这个时间都在休息期间,因此这个时间是最清净的,地处也就清净了,所以我们就要去寻找这么一个地方。
如今很多很多修行者都喜欢共修,很多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也有些导师在宣讲独自一人修行的重要性。但用我们这个传承来讲解,两者都好,但是必须分时间。要是长时间在一起修学的话,我们的思想太复杂的缘故,如果聚众太多,难免会产生道友与道友之间的一些烦恼。再加上,即便你当时遵照这样的法做修行,由于我们的心本来就不清净,因为对面的人怎么做,你心还是顺着他会飘动。
我们先举个例子。现前修行的场所,我相信也不会很大,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头可能要坐上十多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甚至有些看着面就觉得很不舒服;那背对着你,但有些坐不住啊!不停地换,这边的脚又放到上面,那个放……有时候实在受不了,想把脚伸出来,又开始打坐等等。他的这一举一动,我相信后面的人,即便坐得有多好,虽然看起来一动不动,实际上你眼睛决定顺着他在飘。你的眼睛看着这个缘,心完全顺着这个在飘,心里可能在想:“这个人怎么动来动去?为什么还在动?”但实际上不是外在在动,外在可能在动,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开始在动,所以没有在静。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平常修行中最多的时间,是在独自一人地方修学,是最好的。平常大家聚集一起修学修学一些,这样提供自己对修行的一种精进度也挺好的,但不是频繁地聚集。
历代传承祖师,当然也有一些共修的时候,但不是天天都共修。历代传承祖师独自一人修行,意味着什么呢?因为初次我们的心太散乱,尤其不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此时很容易顺着外境而转。所以这时候必须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这就叫地处清净。
寻找这么一个清净地处以后,我们把前行之前行分为两个步骤。在没有完全打坐之前,先把打坐这一段时间需要做的事情必须提前做好,目的是为了在打坐这一段时间,不需要起来又去办这个事情、又去想这件事情。比如你需要洗脸,没打坐之前洗完脸;你觉得打坐时间当中会渴,我要喝水,那提前就喝水……反正前面该需要做的一切,都得做好。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目的就是为了在打坐这个时间当中不受其他的干扰,就是为了这个。
包括在家里,你要是今天这个时间家里都很支持你,可以打坐,那你提前告诉他们:“我现前打坐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这个时间当中,无论有什么样的事情,能不能不打扰我?”前面该需要处理的事情,在打坐时间之前就要把它处理好。
甚至那一段时间需要处理的,我先把这件事情做好,不需要在打坐不到五分钟的时候,又起来去办这个事。所以,前面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包括比如要上卫生间了,凡是该做的一切事情,都得做好。尤其是很多人打坐的时候,习惯前面放一杯水,一边打着坐,想喝的喝一口水,这些都是不如法的。打坐的时候,那时候要专一一些,不要再有其他的妄念去干扰我们的修行。这是第一个,前行之前行的第一个步骤。
第二,就要坐在坐垫之上。坐在坐垫之上,这个坐垫应该变成什么,是平的?还是后面高一点、前面矮一点?根据你身体、脚的柔软度来树立。在汉地我看见很多人打坐那个台,都是后面高一点,甚至后面不高的话,后面也有一个长方形的很窄的这么一个长条放在臀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目地就在于,由于你的脚柔软度不够,比如坐起来,这个脚是这样,就是膝盖不能着地。你要是这样长期坐着,脚实在受不了,这时候怎么办呢?臀部就放高一点的一个垫子,让臀部高起来,膝盖就下去了。所以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到了这个三角形上面,相对时间会更长一些。要不,一切都集中到一个点——臀部当中,时间长不了,过一阵时间就痛得实在受不了。所以那时候就要形成一个习惯,臀部高一点。
平常由于脚的柔软度也挺好,膝盖也可以相对着地,这时候你可以直接在一个平垫上面打坐都可以,因为整个身体的重量归到这个三角形上,所以相对不会感觉到臀部很痛。这个大概都知道了,这根据你的身体的状态。有些我们看见他坐不下去的,就是这个膝盖一直都是翘着的,怎么办呢?下面放一个高一点的东西,它就下去了,那时候坐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还有一点,至于身要七支坐法当中,像什么双盘、单盘或散盘,后面我们再讲。我们先说的是垫子啊,就这么垫,这个就这么坐。就坐在坐垫之上,前面就要开始立誓,立什么誓呢?我现前就要开始打坐,因为你已经提前把下面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时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提前已经做好的原因,所以你现前立这个誓,相信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现前也有很多人都说,前面好像不敢立誓,怕后面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但即便有一些事情的话,那时候咱们再做一些忏悔也可以。总之,前面的立誓是不能断的,原因是什么呢?它就相当于我们身上戴着护身符一样。像这个轮有解脱轮,有护身轮。护身轮是为了遣除一切魔障,没有一切魔障的干扰,身上就戴着一个护身轮。就像我们去年过年的时候,深圳的居士帮我们做的脖子上戴的那个小小的嘎乌盒一般,里面有个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这个轮。这个心咒朝外的时候我们就叫护身轮,就是为了遣除一切魔障,一切外魔无法侵入我们的身心,它能起到这个护持的作用。这个轮要是朝内的话,就叫解脱轮,因为它能让自己获得解脱,所以这个戴法是这样的。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身上时时戴着一个嘎乌盒,我平常往里面放佛像的时候,上师说:“有些需要往内,有些需要往外。”往外是护身的,往内是解脱的,所以你们平常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把心咒朝向自己身体,就叫解脱,就是为了自己成就;朝向外面的时候,就是护持身心不被外面侵犯——一切魔障侵犯,就是这样。
现前我们在修行之前立这么一个誓,目的是为了什么呢?遣除一切魔障。就好比在生起次第当中,先把自己修行的地处,比如这个房子、这个院子,观想成智慧火,要不金刚杵等等,就是为了遣除一切魔障,形成一个护身,就护持修行的这么一个场所。这样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违缘产生。我们现前修行期间也是一个护身,也叫护心,那时候就要开始立这个誓。
怎么立誓呢?我下面要修多长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这个时间当中,即便有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也不起座!但有时候真的尽可能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候想想,我们本身修行的时间就这么短暂,若这个时间还顺着自己的业力而飘动的话,我们什么时间还会有清净的时候呢?
世间是需要去做的,我们天天都在做。24个小时当中,可能已经变成12比1,也就是说24个小时当中,真正修行时间只占2个小时,其外的时间都在做世间的事。这个短短的时间,无论遇到天大的事情,我也应该把我的法修完,前面我该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好,应该是这样的。先要立誓:这个时间无论遇到天大的事情,我也不起座。必须立这个誓!
第一个誓还不是太坚定、还不是太稳固,所以还要立第二个誓——我前面所立的誓,若是不遵照前面这样的事情,会遇到命难,甚至遇到天大的事情,我也不起座!虽然我们前面在讲的过程中说实在没办法了,那就做一些忏悔等等,但尽可能不要这样。因为我们刚刚所说的,有些法真的该严格的地方必须得严格。要不我们的修行永远就是这样马马虎虎。
甚至很多人都在说:“我前面很少立誓,原因怕中间起来。”要是这样的话,我们的修行还会有成熟的时候吗?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如意树下开始立誓:要是这一座当中不能成就的话,我决不起座!因此而成办解脱。所以我们现前立誓:在规定的时间中,无论遇到天大的事情,我也不起座!这个誓必须得立,甚至还要守持这个誓言。
因为我们修行的时间太短了,每天都在修行的话,恐怕对世间人来说可能招不住,因为你还有很多很多责任。但是短短这么一个时间当中,我想这倒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尤其又不是在工作期间,而是早上,即便有,恐怕也是一个小小的事情,这时候应该做到严格一些,因为做什么事情有它自己的规则。我们平常说,一个公司没有公司自己的纪律,我相信这个公司决定不会走长远。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自己没有自己的规则,我相信它也长久不了。
所以这个立誓必须做到。前面立第一个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后面立第二个,即便我遇到命难,就是前面这件事情没有做,可能会伤及到我的生命,我也不会犯第一条戒。要立两个誓,这个可以遣除人与非人一切违缘。人的违缘是什么呢?比如你在打坐期间,来一个人又给你讲很多贪嗔痴烦恼相关的事情,你的心很容易散乱。非人的违缘,很多人都说,我在修行期间烦恼太重了,我的身体不好等等等等,这些都称之为非人违缘。我们座上立这样的一个誓,可以遣除人与非人一切违缘,这个要做到。
再问问:当今修上师瑜伽的弟子们,前行之前行第一个步骤我们前面分为两个步骤,第二个步骤做得怎么样?也就是说整个入座前行做得怎么样?前行之前行做得怎么样?若是做得不圆满的话,今天我们必须把它补上,必须这样!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在讲法期间告诉所有的弟子:“某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你自己烦恼即便有多么沉重,不要去搅乱人家的修行,这如同你毁一个坛城般的罪过。”就是说你把一个坛城、一个寺院给毁了,你说罪过有多大?一个人真正在入定期间,你要是毁了他的入定,罪过非常非常大!虽然说是由于我烦恼起现的缘故,想和他喝喝茶,我也是好心,喝茶也不是光是我喝茶,他也可以喝茶。但是由于你已经打破他这个定的原因,如同毁了一个坛城一般,罪过是非常大的!所以像很多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干扰他人的一些修行。
当然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修行也应该有一个规矩。你想什么时候修行,吃饭的时候你也在那边打坐;当我们吃完饭,你又开始起烦恼,当然这也是不合理的,这些都得有一些规矩。但总之,我们刚刚所说的是,在修行期间尽可能不要去干扰他人。前面称之为前行之前行,这个要做到。
第二,入座前行分为前行之前行和正行入座前行,下面就讲解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分三: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九节风与意要发菩提心。】
第一,【身要(七支坐法)
身要七支坐法有几种坐法,比如双盘、单盘、散盘。像有些腿脚非常不方便的人,甚至你把脚伸着打坐也可以。这是对患有疾病者而开许的,不是你觉得脚一痛,我时时也按着伸着脚打坐,但这个还是有一些不如法。所以实在不行的,比如腿脚实在不方便的人,你坐在板凳上、沙发上打坐都可以。但是若能做得到的话,尽可能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要求去做——身要七支坐法。
双盘呢,两个脚就放在两个腿之上,但这个可能有些能做得到,有些做不到。做得到,我们就用双盘;做不到,就用单盘、散盘都可以。这上面没有很大的区别,说“双盘一定见解赤裸更快,单盘可能一般,散盘可能是最糟糕的”,没有这样的传说,要记住,这根据个人身体的柔软度来树立。若能双盘的话,身体不由自然地就直起来,它不像单盘和散盘一样,单盘和散盘还需要让自己的身体直起来,要端直,但双盘的时候,你身体是弯不下去的,它自然就端直起来,它能起到这个作用。但这个还是根据身体的柔软度来树立,你要是实在不能以双盘去坐的话,单盘、散盘都可以的,都可以的。坐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
因为很多导师要求只要打坐的人,必须学会双盘,现前很多人问:雪域高地的修行者们都是双盘吗?可能很多很多都不是,都是散盘。若是能双盘的话,当然非常好。若是不能双盘的话,也不是说不行,单盘、散盘都可以。
还有一点,很多人在汉地一谈到你的打坐打得怎么样,就问:“你能不能双盘?”以坐的时间长久来说他的打坐好与坏。但这只是打坐期间身体的一小部分,就是方便当中的一小部分,这不是真正的打坐,要记住这一点。但这个当然也会给我们提供打坐赤裸见解的一个辅助,这决定会有的,下面我们还会继续讲。
【双足跏趺坐(单盘、散盘亦可),】
双足跏趺坐,单盘和散盘也可以,这根据脚的柔软度来树立,大概就这样。
【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轻抵)置于脐下,亦可将双手覆置双膝上,称为休息印。】
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要对到一起。就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拇指对到一起,放在哪里呢?丹田之处,也不要过于太高,也不要过于太低,这个叫定印,入定印。还有一种叫休息印,就是把两个手放在两个膝盖上,叫休息印。
平常我们打坐期间主要以入定印为主,当然休息印也可以,这倒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要记住这些啊。这个是定印,置于脐下。也可将双手覆置于两个膝盖上,称为休息印,也可以的。上面是手的姿势,无论是前面休息印,还是入定印,身体必须端直。
“身体端直如箭”有两种,一种是强行挺着胸如箭,一种是很自然的,尤其我们下面还会讲解解脱七支坐法与方便七支坐法之间的差异。方便七支坐法相对解脱七支坐法是很强行的,比如身体端直也要挺着胸端直,这种修法是密法以下的修学方式,依靠方便来成办智慧,必须欲求这样的一些辛劳来成办解脱。但是密法本来是一种自然见解,所以这时候它所着重的是什么呢?要自然一些。因此那时候身体端直,它不是完全弯下这个腰,而是端直的同时还要学会到一些自然,不是挺着腰,这样的话时间也长不了,会感觉到腰酸背痛。下面我们还会讲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自然端坐。】
不要过于太紧,就是挺着胸打坐。过于太紧会导致成什么呢?腰酸背痛,尤其时间一长,就觉得挺累的。这时候过于太松,若是放得太松的话,腰慢慢就会弯下来,这样会导致成什么呢?会招来很多昏沉。因此要学会不紧不松之状态,是这样端坐。
【若身坐式过紧,则会产生胸闷、背部不适等现象,且易起诸多妄念(掉举);若身坐式过松,易生不清明或昏睡状态。】
若身体的坐式过于太紧的话,就像刚刚所说的,则会产生像胸闷、背部不适等现象,且易生起很多妄念,就是很多妄想。若身体坐式过于太松的话,易生起不清明或者昏睡状态。这是讲解上面身体要端直。
【舌抵上腭,】
第一次打坐期间,我们相对还是在一个造作的状态之中,这时尽可能学会到舌抵上腭。但可能有些会问:“你不是说平常安住期间,即便舌没有抵上腭,也可以自然一些地去修学吗?”这是在后面安住期间,但前面我们在做一些造作树立方便法的时候,必须遵照这样的方式去做。
【眼睛睁开,眼睛平视前方,但不可睁得太大(不然易疲劳或流泪),】
打坐的时候,眼睛不要睁得太大,但也不要强行让自己闭得太小。只要意识专注于眼睛的时候,眼睛终究不会觉得很轻松。比如我们说到眼睛的时候,不知不觉眼睛就不大舒服,平常不在说眼的时候,眼睛是在睁开,但并没有感觉,原因是什么呢?只要过度去专注某一个境,哪里都不舒服,所以要学会一种自然状态。
【亦不可太小,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而住。】
就是心不要时时专注于某一个相,尤其是眼睛也好、身体,都要学会一种自然。坐的姿势已经知道了,双足跏趺坐,手要定印也好、休息印,身体要端直,眼睛稍微睁开,舌抵上腭,慢慢慢慢就变成越来越自然。
但这里有强行和自然两种:强制,称之为方便七支坐法,要记住啊!自然,就叫解脱七支坐法。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方便七支坐法相对有些紧张状态,所以心过度在身体之上,总之时间长了,还是感觉到身体有疲劳的感觉。解脱七支坐法着重的是自然,虽然还是按照前面的要求在做,由于在自然状态当中,身体是很轻松的。
像历代很多高僧大德,在床上坐多长时间,比如打坐的地方坐多长时间,一起来走动期间还是那么地自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平常坐式就不是那么太紧张的原因。只要过度紧张,要不过度松缓,都会变成不健康的因素。
现前也有很多很多导师都在说:“打坐期间过于疲劳的缘故,当一起坐的时候,先不要立即开始行走,先去活动一下,活动活动自己的经络。”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充分地告诫我们是座上过于紧张的缘故所致,要不一起座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明显地告诫我们身体过于太紧张。
但还有一点,第一次打坐期间,多多少少我们都会偏向于紧张状态,原因是什么呢?打坐的目的是为了让心清净下来,但是怕清净不下来,因此不知不觉都在紧张。身体也开始紧张,心也开始在紧张状态当中,这是必然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到自然,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了。
我举个例子,以前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听说过顿超。顿超,它坐的姿势叫三身坐式,它不是毗卢七支坐法,而是三身坐式,法报化三身坐式。它的姿势和我们平常打坐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又是另一种姿势。当时导师在给我们宣讲顿超的时候说,虽然顿超要闭关一百天,但这一点我相信谁都知道,一到冬天的时候,亚青寺就要百日闭关了,修的是顿超。即便是百日闭关,对于初次开始修顿超的人来说,前二十天的时间仅仅是调整好身体的姿势,就需要二十天的时间。就说明什么呢?不是前面的坐式不会做而需要二十天时间的培养,而是当时的这个坐式,不知不觉也是在紧张状态当中,要学会到放松可能需要二十天的时间,每天四座当中的二十天。
我们再问问,我们平常修上师瑜伽,以毗卢七支坐法打坐期间,在身体方面重视过吗?可能我们的修行是,行不行都是按照第一次怎么坐就是怎样坐,永远没有想到它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这需要时时去关注一下,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过于太紧,就像刚刚所说的,胸闷、背不适,甚至一出定的时候感觉到很辛劳,这些充分地告诫我们是座上过于紧张的缘故,这时候就要学会到放松,配同自己的思想,要学会放松。
当然下面还有排出九节佛风以及持风等一系列,都是让自己身体放松的一种方便,也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方便,但主要这个时候要懂得要学会放松。这个放松,不是第一时间你就能做到放松,这需要一阵时间去调节,比如太松的时候,就容易昏沉。
现前也有很多人都在说:“为什么一打坐就开始招来很多昏沉?”就是过于太松的原因造成的,这时候要学会稍微紧一点。如果感觉身体太辛苦、太累的话,又要学会松一点,你就慢慢慢慢从中去寻找一个非常舒适的度。这个舒适度需要自己去寻找,过于紧张,稍微松一点;过于太松、昏沉的时候,稍微紧一点,慢慢慢慢去寻找,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寻找到一个舒适度——这样是最舒服。这时候不由自然地呈现一种什么呢?轻安的感觉。就好像有时候觉得身体不存在,有时候就觉得身体在天空中飘翔一般的感觉,非常轻,甚至感觉都没有,这是身体已经达到不紧不松状态当中的一种感觉。
很多人说:“这是见解、禅定。”不是,这是仅凭身体坐到舒适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这需要一阵时间去调。紧了,松一点;松了,紧一点。慢慢慢慢去寻找舒适度。
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他的一个表弟学打坐。好像是在舍利子面前学了很长时间,怎么都不会打坐,要不过于太紧,感觉到挺辛劳,妄念太多;要不太松缓,一打坐就开始打瞌睡。总之,怎么都修不下去。
此时佛陀把他叫到身边来告诉他:“你在家的时候会做什么事情?”他说他琵琶弹得很好。“你这个琵琶的声音,是弦过于太紧而发出清亮的声音,还是过于太松?”他说:“这个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佛陀说:“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平常看见很多人拉二胡,有弦条,他时时要调这个弦。紧了,声音不大好,松一点;太松了,没声音,紧一点。到一个舒适度的时候,它就发出很清亮的声音。
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过于太紧,就感觉到很辛劳,甚至妄念多;过于太松缓,就打瞌睡,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寻找一个舒适度,这需要自己去培养。我们说过,别说空性,就是光身体这个姿势,也要从零开始做起,也是一个过程,不是懂一些道理的人,他就会做啊。因此惠能大师说:“迷人口说,圣者心行”,圣者就会去做的,现在我们正在学这样的做。单纯从身体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知道这些道理,要一段时间去培养。至于后期培养出来的感觉就是轻安的感觉,要直至到这个地步。
但可能有些会说:“我已经修了一阵时间,还是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该怎么办呢?”说明你还是没有找到舒适度,可能要不偏重于紧,要不偏重于松。但这个松,相对之间会少一点,最重要的是可能紧偏重过多。原因是,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为了止息妄念,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东西,我们也不知该怎么办,所以不由自然地变成一种紧张状态去对治这个妄念,这也是很正常不过的。
“你怎么懂呢?”因为以前我们也是这么修过来的。这时候不知不觉在紧张状态当中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这时候就要学会到自然。要不感觉到挺累的,每次打坐就觉得好累好累,那充分地说明你的身的姿势真的没有到位。身的姿势一旦到位,修行就变成非常轻松的事情,一点都不会感觉到累。甚至像刚刚所说的,在天空中飘泊,甚至身体完全已经不存在的时候,那种舒适度那就没得说的,但这个需要靠修行者去体会。
总之,刚刚所说的这一系列要做得圆满一点。不光是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以后像网上听这些课的弟子们都要记住这一点,身体是见解增上的辅助,不要轻视它。我们说显密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见解不迷惑,第二是修行方便多,第三是行为无辛劳,修行过程中没有那么辛劳,相对是很自然的。现前我们就要把这个运用到修行当中,不要光说,而要去做。凡夫光会口说,真正的圣者就会去做。现前我们要学习圣者的足迹,所以要去学、做这样的事。大概已经知道这个,就这么去做。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可能有些会想,现前我的手脚很方便,只不过是痛一些,但为什么一定要以毗卢七支坐法,而不是伸着腿,要不坐在沙发上,要不躺在床上,这样不行吗?下面看身要七支坐法的功德。
【虽一切坐式皆可修法,】
修法,我们修的是心,什么样的坐式都可以修法。但是若是说到修法是调伏自己的内心,迅速调伏内心,毗卢七支坐法的这种辅助远远超胜其他的姿势,就是这个道理。
【但毗卢七支坐法对修持者更为有益。如昔于幽静山林中,有位罗汉日日以七支坐法修行,近处有只猴子,亦模仿罗汉修法之坐式,】
因为猴子非常爱学人的姿势,他怎么坐,我也在这边这么坐。
【猴子虽不知修行之方法,但仅依毗卢坐式,后得善趣之果。】
长时间这么坐着,它也获得三十三天,就光凭这个坐的姿势。从这个公案得知,毗卢七支坐法的功德有多大!所以我们平常说,我们需要调心,要赤裸见解,但是身的姿势辅助,也是必不可缺少,所以决不能轻视这些缘起法,要记住这一点。
我们天天说,我们这个传承是非常清净的,由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恩德,所以清净,单单从共同方便法的角度来说,就讲得这么清晰。他不会天天说“心是漂泊轮回之根源,要对治这个心”,这个心真的不是那么好对治的,你要是不懂方式方法的话,真不懂怎么去对治它。就好比今天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比如风永远没有在世上产生,今天突然来了个风,我们要阻止这个风,靠的是什么呢?必须懂得方式方法。你要是拿着一个纱布去挡风,是挡不住的,它还会往里面进,所以我们去寻找相对能挡住风的一种物件去挡风。其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可见,身要坐式十分重要!初行者切勿轻视,当如法调整身要而修持。】
要记住这一点,身要七支坐法决不能轻视。可能很多都会觉得,身的姿势,虽然我们也已经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本人以前没有这么坐过的原因,第一次开始打坐的时候,真的脚痛啊,这可不是一点点,可痛得要命,该怎么办呢?你的修行时间可以短一些。
我们刚刚说,早上打坐的时间为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如果坐不住一个小时,先从半个小时开始坐起,慢慢慢慢练。当然,练心是重点,同时练身,慢慢慢慢延长时间,时间可以短一点开始。
我们前面在修有相定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次数要多,时间要短。比如早上我坐的姿势等多方面条件并不成熟,那我就早上先坐半个小时,回向以后我就起来,再做家里一些事情,再继续坐半个小时。可以多坐几次,时间可以短一些。
还有一点,像你们平常在家的时候,不习惯这么坐的原因,所以有时候难免会感觉到脚很胀、很痛。最佳的方法是,我们要去锻炼这个脚,这个不仅仅是在座上,平常也可以多锻炼锻炼。比如家里要是没什么客人进来的话,汉地本身的坐式就是坐在沙发上,有时候客人坐在沙发,你坐在地上,可能也不大礼貌,佛教徒这方面也应该要多重视一些,礼节方面,我们一律都不能少, 否则不够尊重对方,所以我们只能按照入乡随俗,也要坐在沙发上。
平常要是没什么客人,只有家人的时候,你就学会坐在地上,就这么双盘,平常看电视,也就这么看电视。要不你家里没什么事,坐在地上,就去训练自己的腿功,时间长了,它就好了。像这样的姿势,你让我坐二十四个小时,我真能坐,坐多长时间我都能坐得住。你要让我坐在沙发上,坐一个小时,我的腿就会肿。
有时候坐飞机、坐火车,像火车坐在板凳上面是最遭罪的一次。原因是,由于我们平常不习惯这么坐的原因,时间稍微长一点,腿就会肿。哇!臀部可痛得就好像坐在钉子上一样的感觉,不习惯哪!但你们可能觉得这样很习惯,因为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这都是一种习惯。
像以前汉地的习惯,说看看你的定力强与弱,让你先坐一下,看看怎么样。我说,这个对于汉族人还能说得过去,原因是,平常只要会坐的,一定是修行者,要是一般人是坐不住的。要是说到藏族人让他坐,我相信一个老太婆让她坐24个小时,她也能坐得住,因为她一辈子就是这样坐过来的,就是一个习惯,就是一种习惯!
平常在家没什么人的时候,家里有个垫子,就坐在垫子上。有客人的话,当然我们还要懂礼节,要不人家会觉得这个人信仰佛教,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坐在沙发上,你就坐在地上。就不大好看,是吗?这就是身要七支坐法。
今天讲法时间已经两个多小时了,我们就讲那么多。身要七支坐法,这段时间可以多练练一下。今天所讲解的这些,能不能做得到,但相对之间去感受一下。
尤其我们长时间修上师瑜伽的弟子们,要记住这一点,身体的姿势决不能忽略!如果我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我们说,如理如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历代传承祖师曰:“当下成就、短短时间成就,是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今天我们在修这样的法,可以说是由于宿世因缘和今生众多的加持,我们现前已经遇到这样的法。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你在做的过程中,是否做得如理如法。
前面前行之前行以及身要七支坐法,今天开始讲解具体操作方式。从这两方面来看看,前面第一次打坐期间,两个步骤做得怎么样呢?身要七支坐法,我们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做得怎么样呢?现前在教的过程中要去做,因为后期让你们再去重视一些身的姿势,我想很多人都会轻视的。这一段时间讲的过程中,我会着重讲解一些这些道理。这时候这种我们说暖相也好,这种导师所讲解的暖相、这种感觉没有消除之前,让我们去寻找这样的感觉。要不等两天,导师口中所讲解的这个气也好、那个暖相已经消失的时候,你再去寻找以前的这种感觉,恐怕就不现实了。这两天好好在身要七支坐法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做得越来越好。
总之,刚开始入门的人要记住,你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早上五点半起来开始修一座,修到半个小时,回向完以后,至于后面怎么做,我后期会讲解。刚开始入门的,半个小时可以起座,又先走一下,家里办一点事,再有半个小时时间,继续再坐半个小时。
有些腿功不错的,可以一下坐一个小时,那么从一个小时开始坐起。总之,一个小时也过于太短了,我们慢慢培养着一个半、两个小时左右时间,这个可能得要。但是第一次时间过于太长,烦恼可能会更重,所以为什么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初行者修行时间短一点的好,但是次数必须要多,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法。这一周的法这两天已经结束了,紧接着就要等待着下一周。下一周可能也就到中秋节了,中秋节的时候可能有三天时间的放假。但是三天时间我们也不能天天都讲,真正中秋节的那一天,我们就不上课,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即便怎么说,世间还得讲一个情感,那天可能四处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朋友,无论你要去看他们,还是他们看你,相对时间并不是那么很充足。这样一来,咱们讲法也好、修法更人性化一点,到那一天咱们就不讲。其外的两天时间,即便前面讲一天,中间停一天,后面再讲一天也不要紧,就这么讲两天的时间。总之,八月十五那天咱们就不讲了。无论那一天白天需要去串串门,要不有人到家里串门,反正我们就在家里就招待这些事,那天不讲。其外的两天时间,继续开始讲上师瑜伽。
这些从懂的角度来说,我相信也没有什么可不懂。但是最不圆满,怕在于我们平常不去做,那永久就会停顿在一个状态之中。所以只要这次讲解过程中做得圆满一些,相信见解也不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我相信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尤其下面什么是见解,我们还会讲得更细致。
咱们就讲这么多,下面开始回向。
首先我们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观想在自己对面虚空之中,为我们下面做回向得以圆满做加持,并且作为见证。紧接着以下就要回向,回向主要是三轮:回向的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是自己过去成办过的一切善行,和今天所听闻的功德,以及未来即将要做的一切善行,和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以及无始以来至今所拥有的一切身体和资具聚集在一起。
以此善根:首先我们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愿所有一切善知识长久住世、永转法轮,尤其在从事佛教事业的过程中,能遣除一切违缘。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有病的可以消除病;有违缘的,可以消除违缘;短寿的,可以长寿;没智慧的,能增长智慧;没福报的,可以增长福报。总之,暂时一切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如同历代传承祖师以及佛般。
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如同《普贤行愿品》当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因此我们前面所讲解的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传承祖师,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回向完全一如,他们是怎么回向的,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略)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何与善神护法搞好关系,并得到他们的保护?

如何与善神护法搞好关系,并得到他们的保护?

养性读书会


我们每天都要供护法,护法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很多护法是佛菩萨化现的,这是出世间的护法。还有世间的护法,如地神、水神、火神等。
  
很多佛菩萨以护法的形象来度化众生,但他显现的不是佛菩萨的相,而是护法的相。护法和世间人差不多,具有威力,你对他好,他就百倍地对你好;你对他不好,他也会报复你。

护法虽是佛菩萨,内心是清净的,但我们也要以供赞的方式修护法,他们就会保护我们。佛菩萨为什么要显现护法相?以这种方式度化众生?因为我们需要护法的护持与帮助。

我们供护法、供神,心里要想:护法来保护我,我有神的保护。这也是增加信心的一种方法。世间的护法也是这样。我们是学佛人,皈依了佛、菩萨,这些世间的护法也是我们宿世的父母,我们要好好与他们相处。
  
佛在世时,每天都供护法神。因为人和神之间也要搞好关系,这样它们就会保护我们,这样就会遣除很多的违缘和障碍。

现在我们天天供护法,护法也在保护我们。我们的十年弘法离不开护法神的保护,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的违缘,这些都离不开善神护法的护持。
  
我没有弘法时,天天供护法。正式弘法后,再也没有自己供护法。因为弘法利生了,这些护法世出世间自然就保护自己了,因为这是他们的任务。
  
所以,我对善神护法的护持深信不疑。这十年我经历过很多事情,深深感到善神护法的存在,善神护法的护持。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供护法,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很多违缘障碍自然就消除了。
  
如果方便可以做烟供、撒风马,这是供赞护法的一种方式。我们天天准备供品,供茶水、食品,也是供护法的方式、方法。我们平时吃喝时,也可以先忆念护法,先供养护法,然后再食用。意念到了就行了。
  
有的人害怕:我经常出差,无法供护法怎么办?我不敢在家里设佛堂,因为经常出差,家里就没人打理佛堂,没有人供佛。没关系,你意念到位了,心到了就行了,在哪里都可以做供养。
  
意念到了,佛菩萨跟你没有距离,你跟上师也没有距离。若是没有信心,即使天天跟佛菩萨、跟上师在一起,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你根本不可能得到他的能量和加持。所以信念是很重要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夢參老和尚:大災難前鬼神說, 一個還沒有進來,一個還未出去。【因果不差分毫】

https://youtu.be/XpF-1fuEa3s(自己進入去聞思)

(佛法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業之因果」,「業有共業及別業」之分別,很多人很害怕「業的異熟果報」,因而選擇不輕易信佛,改而信其他「善法」或「外道」。人的「恐𢣷」,往往是到「最後關頭」才知驚,但往往已為時已晚,連「臨急抱佛腳」這一招也學不到,就落「下三道」了,「業」,可以很人很害怕,尤其是愈年紀愈大,看得他人「果報現前」多了,總算有點觀察了,但很多人仍覺得仍是「他人身外之事」自己不會淪落至此。其實,包括我自己,一般人常處於「散亂狀況」,情緒是廿四小時在漂蘯,心情時好時壞,這就理解到爲什麼要「精進修行」,不是一般「唸口黃」的修行,就是不懂分「真心」及「妄心.」,「妄心」翻起,不覺者萬刼輪迴,唯有修定尋找「真心」才是「道」。我懂術術八字,是認真學習有實證的一員,我知道,人的命運是有被刻意預定的,不是什麼「上天註定」,真正的含義是「人的多生作業還留今生中顯現」,七成機會是不能改的,福報及災疾都是自己多世巳種下來的,只有很「精進」的修行者才可以扭轉的,怎樣扭轉?只有「廣種福田」可試做,「心力一天較大」,能的機會就會增大,信心信自性功德力是關鍵,有此「信心」,修行用功及宿世善根投入不簡單的,要實踐者才會明白,應不多!在世上想享用前世福報者居多,福報緣盡災難來,後悔也不及了!珍重)

执着的习气重,标签就贴得结实

执着的习气重,标签就贴得结实

阿知·仁增坚赞 

弟子C:师,如果执着比较重的话,念头生起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强烈的执着而导致断掉分别的力量减弱?
师:跟这个没有关系。我们把一切都贴个标签“这些都是真实的、实存的”,如果执着的习气重的话,这个标签贴得会比较结实。假如用一根绳子来把我捆起来,绳子有结实的绳子和不结实的绳子,可以这么说吧?
弟子D:嗯。
师:绑起来也有特别使劲地绑和轻轻松松地绑,这也是不一样的,是不是?
弟子D:嗯。
师:这么个区别是有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宗萨钦哲仁波切: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什么是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

宗萨钦哲仁波切: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什么是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

养性读书会 


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一个富裕、开心又有强大个人安全感的人,很可能不会动念要踏入心灵之道。

当然,每个人——甚至富有的人——都会经验到短暂的悲伤或无助,也都可能有过冲动想要掉头拒绝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东西。

然而,这都不是真正“出离心”的经验,它与忧愁、无聊比较有关,就如被宠坏的小孩厌烦了玩具似的,我们只是迫切地需要一些改变而已。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

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

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无法修补。

当我们思维死亡时,就很容易持守这个见地,因为死亡是绝大部分人类最恐惧的事情。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生”却会引起非常不同的反应。

毕竟,“生”不就是关于美好未来的希望与允诺吗?然而,像印度学者龙树这种圣者就不这么想,龙树认为“生”与“死”同样的可怕。

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佛法修行者应该恐惧它,恰如恐惧迫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

虽然这种心态非常难以培养,但是如果能够至少在知识的层次上去接受,它就会提供我们步入心灵之道必要的诱因。

然而,从根本上而言,只有真正领会到轮回其实是多么的毫无希望且缺乏目的,初学者才会在心中生起追随心灵之道的真正愿望。


從我的iPhone傳送

梭巴仁波切:念经时,你在想什么?

梭巴仁波切:念经时,你在想什么?

养性读书会 

《般若八千颂》
于心无有心,心性即光明。

壹|什么是“法”

在这次简短的开示中,
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法”,
什么不是“法”,而且法如何修。
这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我首先举个例子,让各位比较容易明白。
不明了的话,就无从弄清法该如何修,
也无从知道法究竟为何,
且因而有浪费生命的大危机,
即使你相信你多年来就是修行,
但实际上,
这当中什么都没有变成了佛法,
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 




贰|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

一个念经文的人,
虽然他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
但他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
所以举例说,有四个人在念经。
第一个人念经的动机,
为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
为能度脱所有轮转中的众生离苦,
使得他们成就菩提,
所以要断除内心一切的颠倒、
圆满证悟一切的功德。
基于这个发心,
该人诵经的行为就成为,
他为一切有情而证得佛果的因。 
另外有一个人,
诵经的动机不在于为众生成佛,
而是为了自己能够了生脱死,
所以他诵经的行为不会成为成佛的因,
而是成为个人脱离轮回的因。
第三个人也在念经,
不过他发的心既不是为了,
一切有情而要成佛果,
也不是为了自己能了生脱死。
他追求的是来生能生到善趣、
有钱、获得长寿等下辈子的安乐。
因此,他念经的行为,
不会变成证得佛果或了生脱死的因,
只会变成来生安乐的因。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你已被这个虚幻的身体愚弄。

你已被这个虚幻的身体愚弄。

顶果钦哲仁波切

即使它们活著的时候,有如天之骄子,
死时却比恶魔还可怕,
听瑞的人们啊,
你们已被这个虚幻的身体愚弄。
现在你或许以你的身体为傲,珍爱你的身体,并悉心照料。你的亲友都面露微笑,充满深情地执著你的手,温柔地对你说话。然而,当你死亡之后,一切都将变得非常不同。你亲爱的家人将急著把你的尸体送出家门。谁会想要在家里放著一具尸体?如果你在西藏,你的身体将被绳索捆绑,放进一只粗布袋中,送到墓地,被人分割肢解,被秃鹰撕咬成碎片。
你应该如何善用身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体。一个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会趁工具还在身边时物尽其用。事实上,你的身体也是向死神暂时借来的--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暂拥有。趁你还能使用这个身体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善用它来修持佛法?


從我的iPhone傳送

以欢喜心去随喜他人

以欢喜心去随喜他人

索朗慧光 

随喜功德,就是我们见到别人的这些善举以及成就之后,要发欢喜心,以欢喜心去随喜他人。

或者说有人发心去做好事,我们见到之后发欢喜心,去帮助他们成就这些好事,去成就这些功德事业,这就是随喜功德的内涵。

可以说,能否随喜他人的功德,直接关系到我们自己是快乐的,还是烦恼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对于现代人来说,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基本没有了,但是现代人的烦恼却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无休止的攀比造成的。

从攀比开始,然后嫉妒,然后绞尽脑汁地去获取,或者去破坏,这是现代人烦恼重、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这些烦恼和压力都是从自心的错误认识开始的。

我们如果能够换一个思维,别人的房子很宽敞、车子很高档,我自己的可能没有人家的那么好,或者说自己暂时还没有,这个没有关系,我们能够随喜别人就行了。

当下随喜,当下就是快乐自在。别人有这个东西,还不一定是快乐的,我们当下随喜,当下就快乐。

如此,还有何求呢?至于以后有没有,那是以后的事,当下才重要。否则,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然后就产生了一种酸溜溜的嫉妒心理、自卑心理。

如果这个心态改变不了,那么不管再怎么努力,获得如何多的财富,他始终都不会开心的,因为他总有比不上别人的时候。

所以说,个人的心态和思维习惯,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的根本。


從我的iPhone傳送

那些该你管,那些不该,最好分清。

那些该你管,那些不该,最好分清。

净界 法師

问:常说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境,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们不想让它发生,但它还是发生了。可否请师父再解释一下:一切是唯识所现的意义。
答:它的唯识学,它没有只讲第六意识,对不对?唯识学它也讲到第八识嘛!第八识它不是归你管的,如果唯识学只讲第六意识,那就很简单了,是吧?你喜欢怎么样它就怎么样,那是极乐世界的境界。
唯识学它分成两块:一个第八识管的业力,业力它要释放的时候,它不管你的,它不管你喜不喜欢的。所以这个最头痛的是第八识,它把无量劫来你的善业、恶业都保存起来,而且我要提醒你:第八识是无意识的状态,你只能够引导它,你不能控制它,它业力释不释放,你没办法决定的,第八识不归你管的。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认命随缘?就是你根本说了不算嘛!你不希望痛苦,它还是会痛苦;既然它不归你管,你就少费那个心思了。我们现在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掌控一个不归你掌控的东西;而你该管的没管。该是你管的:第六意识——你的思想可以改造的,你不去做,结果你去管一些外在的因缘果报,这个本来就不该你管的,所以凡夫就是错用心呗。我们都是去计较今生的成败得失,结果死亡到来的时候:哦,全部都没了!结果你发觉你的内心的很多问题,没有处理的,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每一次到死亡的时候,全部都后悔,然后历史一再的重演。
诸位,业力不是你该管的这一块;既然它不归你管,你就不要把心思放这一块了,你想想你能够控制的。就是说人生有一半是无奈,有一半是充满了希望,你不要把心思老放在无奈的地方,你的痛苦是你自找的,你把心放错地方了,业力,是不归你管——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本来就不归你管,你一定要管。你说你生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归你管吗?你只有尽责任、义务,他归你管吗?他有他的业,你有你的业,是吧?他要是欠你的,他会对你好一点;但是你欠他的,你就认命了,是吧。因为一定有共业才有家庭,所以他不归你管,你一定要管他,你就自找麻烦了!
所以就是说我们不能改变今生,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念头。就是你有些东西,你不能去碰的,前面有一个地雷,我没办法处理掉,但是我可以闪过去——趋吉避凶。没有人说要把所有的凶都去掉,这个也不现实,他叫你避凶,他可没叫你把所有的凶都消除,你有本事把无始劫业力都处理掉,不可能!记得:有些是该你管,比方说你的思想,这个该你管;有些是不该你管,你最好分清楚,你才不会踩到地雷。


從我的iPhone傳送

所有痛苦的根源:无法认清“我执”。

所有痛苦的根源:无法认清“我执”。

顶果钦哲仁波切

我们无法认清“我执”是敌人,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当我们被棍棒或石头击中,我们会痛;当别人说我们是“小偷”或“骗子”,我们会生气。为什么?因为我们非常珍爱、执着于“自我”,我们心想:“我被攻击了。”对“我”的执着,才是解脱和觉醒的真正障碍。我们所谓的邪魔力量或障碍制造者,例如鬼、神等等,其实都不是处于自己之外的个体。
事实上,问题都来自内在。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于是我们会想:“我好不快乐,我找不到东西吃,我没有衣服穿,许多人反对我,我没有朋友。”这种无意义的念头,让我们非常忙碌。这也是我们没有走向解脱和觉醒道路的原因。从无始以来至今,我们不断投生六道轮回。
我们在三界轮回中辛劳了多久,一直在做我执的奴隶?这就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原因。当一个人借了很多钱,在偿清债务之前,他无法享受片刻宁静。同样的,我执让我们忙不完;这种执着在阿赖耶识留下负面烙印,如同借据一般。当业成熟,还债的时候到了,就不再有快乐的机会。如法教所说,这全是因为我们无法认清我执是真正的敌人。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治疗 “ 耳鸣、耳聋 ” 的几个药方,其效甚捷

治疗 “ 耳鸣、耳聋 ” 的几个药方,其效甚捷

万物疗法 
以下内容由魏莉、通玄医道、无住居士整理
1、防风30-40克治耳鸣,其效甚捷
作者:魏莉总结整理
今天在很老的一本中医杂志看到一篇文章,天津名医刘强副主任医师《防风重剂治耳鸣》,颇觉新颖,防风何以能治疗耳鸣?
如文中所说,防风擅长祛风解表,胜湿解痉,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胜湿,达乙木而息风。实为治疗浊阴上逆,蒙蔽耳窍所致耳病之妙品!文章并举例1980年的一则验案,以为佐证!

笔者曾随师应诊.每用多获佳效。
耳鸣之作,多责之于肝肾,因肝经循行于耳,肾开窍于耳。故治耳病多以清肝泻火,或滋阴补肾。耳鸣虽为肝肾之病.但因脾虚而浊阴上逆蒙蔽清窍而致者亦属多见。
刘师认为其治用防风乃为理想之品,因防风味甘,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泄湿,达乙木而息风。李东垣谓其“土中泻木”;陈修园谓其“禀春和之气入肝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以和木气”;王好古谓其“搜肝气”。
可见防风之功在于祛风胜湿,升清降浊,搜肝达而健脾。故防风实为治疗浊阴上逆,蒙蔽耳窍所致耳病之妙品。刘师临证多重用防风(30~40g)治耳鸣其效甚捷。
1980年l1月。治一刘姓男子,年30余岁。患耳鸣近3月余,无有休止,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服西药培他定、谷维素,并注射维生素B 、维生素B。及ATP未能缓解,后延中医诊治。
初以龙胆泻肝汤不效,继用杞菊地黄汤治疗月余罔效。刘师应邀为其诊治。患者除诉其耳鸣隆隆不休以外,尚有头部昏沉且重如裹,时眩晕泛恶,胸胁满闷,食少,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脉沉弦滑。
证属浊阴上逆蒙蔽清窍,刘师初以苓桂术甘汤2剂,其眩晕、泛恶略除,但耳鸣不减,后刘师在前方基础上加防风30g,患者服药1剂耳鸣减轻,2剂后耳鸣及诸症皆除。
后笔者又遵刘师之经验治疗耳鸣患者多例取效。如张某某,年47岁,患眩晕耳鸣,服用中西药、高压氧治之不效。笔者据辨证以泽泻汤加防风40g,服药7剂后而取效。
2、耳鸣特效药——骨碎补
张至顺先生说,《医林改错》三十六个方子,里面每一个方子按照用法去用,不要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好。通气散是治疗耳朵缺气缺血引起的耳鸣奇方,对于经脉郁滞,清气不升引起的耳鸣耳聋有奇效,由三味药柴胡、香附、川芎组成。
《病因赋》上说:“耳鸣者,肾虚之故。”还可在辨证论治凭脉用药的基础上再加上特效药骨碎补,单味药重用40克,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骨碎补苦温入心肾经,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骨碎补治疗肾虚耳鸣有奇验,但要重用。
3、六味地黄丸治耳鸣,要重用熟地黄
山茱萸、山药一般为12g,余3味为6~9g。熟地黄的用量太小。根据我的经验,仍用六味地黄汤。
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各半)90g,山茱萸30g,山药30g,茯苓12g,泽泻12g,牡丹皮9g。5剂。
服药后,各种症状都显著改善。
临床上,我用熟地黄通常在45g以上,60g以上则生地黄、熟地黄各半,基本上3~5剂见效。
六味地黄汤中重用熟地黄这味药,可能有的人认为会太热太腻。这只是书上说的,实际上并非这样。
在多年的临床中,我认为“阴性缓,熟地黄非多难以奏效”,常开到50~60g或100g以上,从未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亦无出现过饮食纳呆之弊端,火功开锁理疗术提示历史上擅长用熟地黄的医生很多,明代的张景岳外号就叫“张熟地”,在其所撰的《新方八阵》186首处方中,含有熟地黄者占50首;
《本草正》中药物论熟地黄最多,共973字。其用熟地黄时,轻则一两,重则四五两是常事。
受其影响,我在治疗肺病哮喘、慢性气管炎、肾病等中,常常是以六味地黄汤为主,重用地黄,往往取得佳效,从未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不愿服汤剂的患者,在用成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时,我的经验是,用1~2倍的量,疗效也是可以的,但总体还是赶不上汤剂。
在用六味地黄丸(汤)时,一定要遵守原方比例,突出熟地黄,切莫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用好这首名方。王幸福
4、独创益气升阳疗法,十几年的耳鸣停了、耳聋好了!
方名:益气聪明汤(补养之剂)
来源:《医方集解》作者 杨松林
功效:聪耳明目
组成:黄耆﹑人参各五钱(15克);葛根、蔓荆子各三钱(9克);白芍﹑黄柏各二钱(6克)(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钱半(4.5克),炙甘草一钱(3克)。
用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主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人为什么会得耳鸣、耳聋病呢?
俗话说“因缘相合则为果”。这话用在医学上讲,这个因就是致病因子,得病就是果,中间有一个条件就是“缘”,就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平衡打破了,道家绳疗提示杨松林医师治疗耳鸣耳聋的绝妙之处就是从“缘”入手,从产生耳鸣耳聋的条件入手。     
中医认为,五脏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果脾虚,则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上扰头面,则损害耳目;胃伤而浊阴之气不能下降,中气下陷而累及肝肾。
这样,人体的脾胃、肝肾均产生了偏性,正常的平衡功能被打破,这时候人的耳朵就会闷、沉,耳鸣不止,听力下降,视物不清。这也暗合中医治未病的理论。      
针对耳病,杨松林医师采用“益气升阳”疗法来纠正人体的这个偏性,以黄芪、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方来鼓舞阳气、健脾和胃、平肝滋肾,恢复脏腑的平衡功能,阻断疾病产生的这个“缘”,只要把耳主耳聋的致病条件切断了,这个因是不会变成果,耳病就不会再犯了。
杨教授的益气升阳疗法,其实是受到800年前中医温补派祖师李东垣(1180~1251年)的“益气聪明汤”启发,指灸导引术提示下面分享的药方就是李东垣的  “益气聪明汤 ” 。
5、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卷五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五。
组成:黄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黄柏1钱(酒制,锉,炒黄),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
加减: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
功效: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编辑万物疗法公众号
禁忌:忌烟火酸物。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
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正确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
总结:耳鸣一般分为突发性耳鸣和肾虚耳鸣。前一种多与上火有关,有时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治愈,后一种最为棘手,弄不好“百治不效”,因为肾虚非一朝一夕所能补起来。
下面着重说说肾虚耳鸣。肾虚为什么会耳鸣?
因为中医认为“耳为肾窍”。肾的毛病会在耳朵显现出来。所以,特别是老年人的耳鸣多责之肾。“空谷传声”,肾虚了也可类似。肾怎么虚的,三两句话说不完,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两个字:伤精。此伤精非单指生殖之精,也包括熬夜、过度辛劳等。还有一种说法是“心寄窍于耳”,说明耳鸣与心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耳鸣治疗上,凡是肾虚引起的都会用补肾的方法。很多耳鸣的人,自己会选择中成药耳聋左慈丸,这是一个古方出自清代凌奂撰写的《饲鹤亭集方》。药名挺好,却很少听说有人用这个药治好了耳鸣。有的人用六味地黄丸,这是补肾阴的,有的用桂附地黄丸,基本也都没有效果。
汤药中最为中医人所知的治疗耳鸣的方子,莫过于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黄芪半两),甘草半两,芍药一钱,黄柏(酒制,锉,炒黄)一钱,人参半两,升麻三钱,葛根三钱,蔓荆子一钱半)。这个方子的功效是: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还别说,确实有些中医大夫用它治好了一些人的耳鸣。不过,对于大多数耳鸣患者来说,服用这个方子效果也不明显。
《李东垣医学全书》:“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虽然李东垣说也治耳鸣,但从方剂药物组成看他的理论依据是“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简单说就是通过调理脾胃的升清降浊而治疗耳鸣。这和《灵枢·口问》的论述是相吻合的:“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聋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这个方子用于肾虚引起的耳鸣,显然不对症。
耳鸣从肾治疗,有中医大夫总结出三味特效药:骨碎补、王不留行、石菖蒲(9克)。前两味补肾通利血脉,石菖蒲入心经通九窍。《本经》说“开心孔”,莫非心孔在耳窍?
有人将这三味药加在王清任治耳聋的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中,对有的耳鸣患者有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说:“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意思就是肝部抑郁,就会引起头晕耳鸣。通气散基本属于少阳经的药,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耳朵的位置正好是少阳经环行的部位,所以很契合,在此基础上再加入通经活络的王不留行,补肾的骨碎补,入心窍利九窍的石菖蒲,也是一种巧妙的嫁接。
临床上,王不留行和骨碎补用量一定要大,30—50克为宜。
也有人将三味药加入六味地黄汤中,据悉效果也不错。
现在又有刘强先生用防风治疗耳鸣,又多了一条路径。如果在复方中加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用防风的特点也是量大,一般来说,平常用防风的方剂剂量很少见到这个剂量的,指灸导引术提示这个用药经验应该属于专病专药。
从防风的本草记载功效看,入足厥阴肝经,是一味重要的风药。耳鸣属于肾虚,也与肝虚有关,因为肾和肝是母子关系,母病及子,也会子病及母。由此,加入补肾的药物中会有互补作用。
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良好的睡眠能够有效减少耳鸣的幅度和频率。所以,不要熬夜。
期望此文对中医同仁有所启悟,若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望多分享。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专业中医师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非专业人士请在当地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辩证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擅自使用者后果自负。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