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糖尿病患者注意,出现这7大信号,是糖尿病肾病来临,一定要提高警惕

糖尿病患者注意,出现这7大信号,是糖尿病肾病来临,一定要提高警惕

原创 尹德海 

糖尿病患者们,不仅要关注血糖变化,更要警惕那些可能悄然发生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一旦发展至晚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大家一定要做到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信号一:蛋白尿
蛋白尿出现,往往预示着肾脏的过滤功能已经受损。在正常情况下,肾脏如同一道精密的筛子,只允许小分子物质如尿素、尿酸等通过,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被牢牢地“拦截”在血液中。然而,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受到损害时,这道筛子的网眼会变大,导致蛋白质“漏网”进入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中医视角: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出现,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肾主封藏,二者共同维持着体内精微物质的正常代谢与排泄。当脾肾功能失调时,精微物质下泄,形成蛋白尿。因此,中医治疗蛋白尿多从健脾补肾入手,常用黄芪、党参、山药等补益脾肾之气的药物,同时结合茯苓、薏苡仁等利湿化浊的药物,以改善肾脏的过滤功能。
西医治疗:西医在应对蛋白尿时,首先会建议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以明确肾脏受损的程度。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压,还能够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从而保护肾脏功能。此外,患者还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信号二:泡沫尿
泡沫尿,就是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且不易消散的泡沫。这往往是由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所致,是蛋白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尿液中出现泡沫尿,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中医调理:中医在治疗泡沫尿时,同样注重健脾补肾的原则。通过服用补益脾肾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肾脏功能,从而减少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西医处理:西医在处理泡沫尿时,会建议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以确认蛋白尿的存在。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延缓病情进展。

信号三:水肿
水肿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肾脏受损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血液中蛋白浓度降低血液渗透压也随之下降,使得水分渗透到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水肿初期多出现在小腿、脚踝等部位,随着病情加重可逐渐蔓延至眼睑、面部甚至腹部。
中医消肿:中医认为水肿多因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治疗时多采用温阳利水、健脾化湿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五苓散、真武汤等它们能够温补肾阳、增强体内阳气推动水液代谢,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西医治疗:西医在治疗水肿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轻度水肿的患者,可能会采取限制盐分摄入、增加运动量等措施以促进水分排出;而对于重度水肿的患者,则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但需注意利尿剂的使用,需谨遵医嘱以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
信号四:尿量改变
正常成人在日常饮水的情况下,晚上很少排尿。如果糖尿病患者频繁起夜,排尿次数超过2次或夜间尿量超过一天总量的1/3,则称为夜尿增多。这往往是肾小管损伤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而当肾功能下降非常严重时,还会出现尿量的减少、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此时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中医调养:中医认为尿量改变与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有关。治疗时多采用补益肾气、通利膀胱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肉桂、附子等它们能够温补肾阳,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从而改善尿量改变的症状。此外,中医还推荐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来辅助治疗,以促进气血循环,加速肾脏代谢废物的排出。
西医对策:西医在治疗尿量改变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夜尿增多的患者,可能会调整利尿剂的使用剂量或时间,以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而对于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透析治疗等。
信号五:口气异常
口气异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另一种症状。由于肾脏病变,导致代谢废物排出受阻,蓄积在体内的一些挥发性物质,可能会通过呼吸呼出,形成口气异常。当糖尿病患者口中有尿骚味时,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此外,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此时口中呼气会有烂水果的味道,这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抢救治疗。
中医调理:中医认为口气异常多因体内湿热、浊毒内蕴所致。治疗时多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等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和浊毒,从而改善口气异常的症状。
西医处理:西医在处理口气异常时,会首先排除口腔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若确定为糖尿病肾病所致,则会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加强血糖控制、改善肾功能等。对于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则需要立即进行补液、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抢救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信号六:贫血

贫血,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常肾脏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当肾脏受损后促红素分泌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称为肾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面黄发白、口唇发白、发暗、指甲无光泽等。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时,要考虑到肾病的可能。

中医补血:中医认为贫血多因气血不足、脾肾两虚所致。治疗时多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等它们能够补血养血;而黄芪、党参等,则能够补益脾肾之气,从而增强体质改善贫血症状。

西医治疗:西医在治疗肾性贫血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使用促红素等生物制剂,刺激红细胞生成等。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以迅速纠正贫血状态。

信号七:胃肠道不适

肾功能减退后,由于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会引发胃肠道刺激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虽然看似与肾脏无关,但实际上却是糖尿病肾病的连锁反应之一。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且治疗无效时,要考虑到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胃肠道不适多因脾胃不和、湿热内蕴所致。治疗时多采用调和脾胃、清热利湿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陈皮、半夏等,它们能够和胃降逆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黄连、黄芩等,则能够清热燥湿,改善腹泻等症状。此外中医还推荐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来辅助治疗,以促进气血循环,加速胃肠道代谢废物的排出。

西医处理:西医在处理胃肠道不适时,会首先排除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性。若确定为糖尿病肾病所致,则会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加强肾功能保护、减少代谢废物蓄积等。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缓解胃部不适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虽然隐匿,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些信号,就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肾脏健康。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從我的iPhone傳送

陳德森因投資者輕生家人中風患癌致情緒病!求醫更抑鬱:講咁多都未入題,我已經唔見咗3千丨專訪

(註:其實這個導演我不什了解,也很少看他拍的電影。但我對他自述的故事感興趣,因他述說是「現代城市人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由煩惱、孤獨、到性、到抑鬱',都與你我身邊的人很相似。愛看電影小說的人喜歡投射自己在故事人,愛拍電影寫小說的人也是一樣,精神世界想尋找一種解脫或表達,怎知愈想表達愈把自己縛緊,這是「人間的凡夫」作業的後果,在意識中不斷傷感、迷惑、困苦而不自知,自稱是佛教徒的導演,以為「向善」就是解脫,這是大部份中國人對佛教的誤解,應該是說,誤判,「向善」只是初步,「自凈其意」才是「究竟」,「解脫輪迴」才是究竞,「向善」只是「資糧」,「修道」才是「解脫」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思考深入一些。看見這個「凡夫」的一生,我恍似看到很多香港人!希望大家真得「修到有智慧」,離苦得樂!)






陳德森因投資者輕生家人中風患癌致情緒病!求醫更抑鬱:講咁多都未入題,我已經唔見咗3千丨專訪


 

 


「金像導演」陳德森(Teddy)的從影之路絕對可媲美他的電影作品,因被徐小明睇中成為特約演員,其後加入麗的電視編劇組成為編劇,轉個頭又做了成龍大哥的第一個助手,但很快又向成龍請辭,決心追尋導演夢,多年來拍過不少叫好叫座的電影。不過陳德森兩度受抑鬱症煎熬,令人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最後陳德森選擇自我心理治療,終於走出死蔭幽谷。陳德森在64歲生日的時候,推出自傳《把悲傷留給電影》,並透露今年有一個新計劃,將進軍YouTube界成為KOL。








陳德森兩度受抑鬱症煎熬:


Image_1_3.jpg


+27

自傳《把悲傷留給電影》記錄了不少陳德森的故事,當中有部份情節曲折離奇,正如陳德森所言:「前半生如戲,後半生戲如人生。」日前陳德森在尖沙咀接受《星島頭條》的訪問,他透露已經計劃推出第二本新書:「下一本書叫《他她它和祂》,我呢生遇到好多神奇嘅人,有超能力嘅人,有神通嘅人。我成日都講,勸人做多啲善事,雖然我係一個佛教徒,有啲人一唔好就會走去算命,幾犀利嘅神算,算到好多唔好嘅嘢,要小心啲乜嘢。算到你嘅壽緣去到幾多,但如果你做多啲善事,你嘅人生同命運係會改變,可能我信呢樣嘢,每到一個時候,有啲困難,去到低谷嘅時候,就會有呢個人出現,真係好奇怪。」





《把悲傷留給電影》收益全做善事

同一時間,陳德森今次亦有新構思:「我本身有好多電影劇本未拍,所以不如先寫成電影小說,如果到時有人睇中想改篇,咁咪多一條出路。我一直都唔識得敲門,喺電影最煇煌嘅時候,我係最懶,我係重質不重量,起碼我今生冇後悔,得唔好係我問題,但係我係製作認真。如果製作費係偏少,我唔介意搵啲同我啱傾嘅新導演出嚟,我做監製,而家後生拍戲做得好好,好多鏡頭同畫面仲拍得好過我,我冇呢方面嘅觀念,好多鏡頭嘢都交俾攝影師,我就拍人拍戲。」除此之外,陳德森亦計劃進軍YouTube行列,找來身邊的朋友分享對抑鬱症的所見所聞。


陳德森求醫反令抑鬱症更嚴重?

陳德森在2003年籌備電影《十月圍城》時一波三折,除了主角難尋,拍攝時還碰到SARS停工,其後又因投資者輕生令資金被凍結,母親在澳洲探親時中風昏迷,胞姊同一時間患癌症,接二連三的突發事,令到陳德森身心無法承擔而患上抑鬱症,到了2009年,《十月》再度開拍,再因沉重的壓力令抑鬱復發。對於當年的經歷,陳德森說:「我最嚴重嘅時候,應該係第一次,有人介紹咗個心理醫生畀我,應該係全香港最貴同最好嗰三個,睇一次差唔多要9000蚊,佢好似畀咗9折。嗰陣佢嘅辦公枱後面有個大鐘,枱面有一個計時器,醫生問我叫陳導演、導演、陳德森定Teddy好啲,我話冇所謂,仲話可以瞓喺梳化同佢傾偈,最緊要係舒服,跟住又話不如由有記憶嗰陣開始講,我咪話唔睇,佢問我乜嘢原因,我咪話望住大鐘過咗15分鐘,你講咁多嘢都未入題,我已經唔見咗3000蚊,我嘅抑鬱症更加嚴重,佢最後都有開藥畀我,但係我話食唔食自己決定,跟住個醫生走咗,我食咗2日,係要完全令你唔諗嘢,個人high high哋,我覺得唔啱自己,係唔食得。」


陳德森受成長經歷影響

回望人生,陳德森坦言成長經歷對他有很大影響:「其實我自己唔係幾好,成日賴咗爸爸媽媽,但係我覺得實際係有影響,係童年陰影,我一直都唔係好信家庭同婚姻呢件事,包括20幾歲啲朋友結婚,10對先得一對非常好,有一對各有各精彩,係為咗細路仔先一齊,有7、8對都係分開。到咗做導演,我係一個隨緣嘅人,唔係唔積極,只係有好嘅題材先會拍,呢行好老闆又可遇不可求,變咗嗰個生活好平淡,自己一個人又好安穩。如果我自己有家庭,要好好負起呢個責任,起碼都要供佢讀大學,呢啲係最傳統同基本觀念,但係我覺得照顧唔到自己,點去有個家庭?」他續說:「我自己一個人,唔鍾意嘅戲可以唔接,人生到咗年紀大,就係簡減化,朋友都係,唔好嬲一個人,佢都有佢嘅問題,佢都有佢嘅環境,咪唔來往囉,大家路不同不為謀,我都唔會嬲你。以前後生唔係,我同你咁好,我哋16歲就識,後生一齊去尖沙咀媾女,大家創作又互相幫忙,到而家唔對我?人生乜嘢都係減化,年紀大冇咁多精力。」笑問有不少90年代導演都是早年結婚,離婚後到晚年再娶另一個,陳德森笑說:「咁又唔係,有啲都有好好,好似陳可辛,林超賢都好好,可能有啲走咗去內地,小朋友因為讀書問題,多數都留喺香港,變咗一分隔兩地,好自然會出問題。當年好多人喺97年移民加拿大,有啲人嘅婚姻都有出現問題,只要一喺兩地,就會有問題。」


三級片《晚九朝五》當年上映惹爭議:

陳德森:電影令到我有抑鬱症

經過漫長又痛苦的非人生活後,陳德森在宗教信仰影響下學懂了4句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陳德森更發現原來抑鬱症係來自公司,他說:「因為疫情,傾啲嘢都傾唔掂,冇收入,同事又跟我好多年,嗰陣疫情又難搵工,咪諗住頂得幾耐得幾耐,但係到後期係頂唔住,最後解散咗間公司,問題亦relese咗。」對於目前的人生,陳德森說:「我同自己講,所有嘢都要有happy ending,唔要有負面,要話畀全世界知,明天會有希望。而家冇咁執着,以前成也電影,敗也電影。除咗拍電影,我11點零返到公司搞行政嘢,中午約電影人食飯,下畫約人食飯傾劇本,HAPPY HOUR都係同電影人,食飯邊爐都係同幾個監製導演,就算夜晚唱歌都可能同啲演員,我係離唔開電影,電影令到我開心,攞獎又票房好,唔開心又係因為電影,好似人生冇第二樣嘢,亦都係電影令到我有抑鬱症。」





陳德森:人生不可沒電影,但不可只得電影

陳德森續說:「我知道個問題喺邊度,我嘅人生唔可以冇咗電影,但唔可以只係得電影,所以咪開始有宗教信仰,好似起廟呀,修廟、修路呀,慢慢咪做慈善嘅嘢,做咗慈善老人院同老人服中心,咁個心入面咪唔係得電影,如果你做得唔好,好難喺下一個創作度好頹,可能會越搞越頹,成班電影人坐度飲酒,係解決唔到問題,最多係慰藉下。我而家叫人捐錢,可能失去咗好多朋友,經濟唔好可能好煩,咁我咪幫慈事機構拍嘢,幫手推介下佢哋,全世界都可以睇到,我而家已經跳出咗開心程度,係覺得應該去做,我拍電影唔工作嘅時候,度橋做下呢樣嘢,亦不停RUN我嘅技術,我嘅人生多咗一個選擇同生活方式。」


陳德森執導電影《晚九朝五》曾惹爭議

看見陳德森,不得不提他在1994年執導的電影《晚九朝五》,當時上映已經惹來很大爭議,他說:「主要係一寫三級,就唔係暴力就係色情,但係我呢個三級係講好真實嘅SEX,一夜情,濫交多角戀,呢啲人冇明天冇乜希望,聚焦喺一齊,但係我冇批判呢件事,你去選擇你嘅生活,最後都係有人結婚。」陳德森直言當時「係好驚」:「好似《色情男女》入面嘅張國榮,佢係拍唔到藝術片走去拍三級片,呢個咪係我嚟,我日日匿喺度,見到女主角喊,好似賣人落火坑。」笑問這經歷被當為藍本?陳德森說:「咁我又唔知,但係當時係有人搵我做徐錦江個角色,要我背部全裸,後尾諗諗吓唔得,真係架,嗰陣我哋成班導演嘅關係好好,成日好多嘢都互相交流。」



攝影:譚志光

一个基本观念:佛法要反复听,别怕重复。

一个基本观念:佛法要反复听,别怕重复。

净界 法師

我想我们一个佛弟子,要有一个基本观念:你听闻佛法,你绝对不要怕重复!你说诶!我听过了!你听过了你再听一遍!我们要思惟一个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个烦恼,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瞋心重,有些人情执重……贪瞋痴各式各样。
而这些烦恼的背后,是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慢慢慢慢累积而成的,烦恼是由[思想]产生,错误的思想。而我们内心当中,面对这种错误的思想、颠倒的思想,我们过去生中,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所以这个烦恼才会那么重。你看我们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们一再的纵容它,但是我们面对正法的时候,我们却不愿意重复,这力量就薄弱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直幸福快乐的窍诀:方法恰当、精进修行和共同前行

一直幸福快乐的窍诀:方法恰当、精进修行和共同前行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上师:
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大概一周多了吧,尤其是常年或者是短期居住在身边的很多弟子们都在想,我的时间已经到了,暂时还没有求成法,可能心目当中也会有一些急躁。但这一段时间咱们没有讲解更多的法,一方面和我当前的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还是和很多修行者也有关系。我们今天先从这个角度来稍微讲解一些,我觉得还是蛮有利益的。
怎么说呢?要把当前的修行做到最圆满,要从两个方面去完成。第一,方式方法要到位;第二,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由于我们长期一直都在讲解有关的一些教义,但是必定理论归理论,现实当中很多都觉得,是需要这么做,我也知道,但就是做不了,这该怎么办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地方。因为通常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仅仅告诫每个人要这么去做、那样去做,当然有些地方可能我们不懂,但有些地方真懂的,但是懂不一定都能做得了,这就是当前最大的困惑。就是说我知道需要这么去做,甚至曾经我也阅读过很多本书,也在不同的导师身边听闻过,也知道这样做下去的意义,但就是做不了。那么今天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解该怎么去做。




01


方式方法要恰当
比如第一,方式方法要恰当。就是说当前我们所修的法要修得如理如法。当然,说到如理如法,它的前提、必不可缺少的是在一位具德上师面前得到一切教言,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可能有些会说,我平常阅读几本书,就遵照几本书的要义去修学,这样也可以吗?从某些角度来说,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说这样不可以,但必定书本是一种诠释,里面所传递的一切只是讲解一些接下来修行的方向,但具体操作方式仅凭借书本还是没法给我们赐予很多。因此,无论是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还是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的,没有一例是依止一本书或者是几本书而成办解脱的。这就充分地为我们后一代弟子诠释了什么呢?在成办解脱的路上,依止导师是必不可缺少的。
当然,自从我们进入佛门起也懂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追循这个规则、这个教义,我们现前也依止着导师。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在一位导师身边,要知道接下来我要修行的法该如何去修持。我们平常大部分都在修成熟口诀法,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由于刚开始与藏传佛教接触,或者是曾经与藏传佛教接触过,但是与亚青寺的传承接触也仅仅是这一段时间,因此当前还没有接到这样的传承。但无论怎么说,你眼前所修行的法一定要做到如理如法,就是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那么前面导师为你宣讲该如何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有些会想,我们刚开始进入成熟口诀法的时候,第一步,导师一再告诫我们去阅读一本书,为什么当时没有直接宣讲呢?曾经我第一次到亚青寺,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身边求学成熟口诀第一法的时候,因为当时对很多很多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即便当时在导师身边已经求了第一步,但很多方面真不了解,一回到家,所修的法是漏洞百出的。但幸亏旁边有很多很多金刚道友,所以当时上师也一再告诫我:“虽然我今天把窍诀法第一步赐予给你了,但是不一定你全都明白,所以身边的这些道友们,无论怎么说,比你依止时间更长,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修行比你可能理解得更多一些,为了便于以下的修行,平常可以多去问一些道友。”所以自从那天开始,我不停在不同的道友身边去提问,慢慢慢慢就把自己当前的修行做到圆满。
后期在为他人宣讲的时候,我也在想,某些地方我们可能有很多道友直接可以去咨询,但在有些地方有些人的条件不见得有这样的环境,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后期为了便于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更好地修行,我们把第一步成熟口诀法整体修法立成文字,也就是当前大家所阅读的《上师瑜伽导修文》,它是成熟口诀法的第一步。

总的角度来说,它分为前行和正行两个部分来宣讲。前行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观皈依境、祈祷上师、接受四种灌顶、发愿回向,大概那么多个步骤。在进入正行的时候,从观察修和安住修两个部分讲解一个次第道。所以要把整个过程背诵下来。背诵下来以后,接下来就要试着修一阵时间。当修一阵时间以后,好,再到导师身边,根据自己当前的修行,看看是否接下来再求更高的法,还是在当前所修行的法当中继续修行。我们平常基本上修行的程序是这样的。
那么像很多人虽然追循导师的教言,把很多该需要背诵的已经背诵完,并且也遵照所背诵下来的法如理如法在修行,但第一次修学过程当中,对于这么一个整体修法,由于我们曾经没有这方面的修行过程,因此它对你来说可能还是束手束脚的,就是说很多方面不得力。那么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熟练、顺手的过程,在修行当中越来越觉得方便的一个过程,那么前期就需要有一段时间去修行。
当然我们平常也一再讲解,即便前面已经背诵完《上师瑜伽导修文》,当后期在修学过程当中,还要对照前面所背诵的法,看看你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能否圆满或者是如理如法在修,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光是在座上修学过程当中所运用的一切,因为刚刚说过,在进入正行过程当中,不光是观察修和安住修两个部分,还要根据昏沉和掉举起现的程度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称之为善巧运用。所以这一系列,当然不光是在《上师瑜伽导修文》当中了解,还需要多去阅读相关的一些教言,比如说《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或者是《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等等,要懂得四精要法。若拥有了四精要法,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基本上下面的修行你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就是说我修不下去,或者是我修不了,或者是当我在修学过程当中不如意等等,这一系列在你的面前基本上不会呈现,原因是你已经拥有了四精要法。


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首先把信心立在第一位——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把信心立在前面的原因是,你要是对这个传承、对导师,乃至对这个法有信心的话,那接下来的修行,由于拥有了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的原因,因此很多即便做不了,你也会带着一个很平静、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它,所以对你来说即便暂时修不下去也不会成为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平常我们很多人在修学过程当中,比如说观察不清晰、观着观着皈依境容易丢失,或者是前面即便观得清楚,接下来又会迷惑,反而成为他最大的一种烦恼,主要是什么呢?还是对于善巧方便的认知不够。若要是对善巧方便认知够的话,那么这些都不成问题的。
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平常可以心急一些,急到什么程度?我想今天就要成佛。世间不是有一句话就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那么我们今天作为修行者,不想当下成佛的修行者,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也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又要知道的是,虽然你有这样的追求心,但是修行本身不能太极端,因为你还是要带着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在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事业,以及面对当前的修行时,因为按照以前的习惯,总想快速把这件事情做完。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一种上进心——我真正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但有时候一味这么去追求,过度极端的话,对我们整个修行决定是没有利益的。尤其这一点,不仅仅我们今天在探讨这样的事情不足的地方,甚至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为后一代弟子宣讲过极端的做法对成办解脱是没有利益的。佛陀六年苦行的过程当中,恐怕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但最终佛陀的结局也是倒在恒河边的河滩上。后期一个放牛的女孩就把他救起来,佛陀依靠世间很多食物,慢慢慢慢修行而快速成办菩提。所以后期佛陀告诫后一代弟子,极端是不能成办菩提的,所以需要懂得方式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也应该有这么一个心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要快速成办解脱,那么解脱以后干嘛?曾经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若要是我解脱以后干嘛呢?我们平常的人只是认为解脱以后可能万事大吉,我想干嘛就干嘛。真正你解脱的时候,你也不会想干嘛就干嘛,即便想干嘛就干嘛,这个“干嘛”永远在度化众生的事业当中。它不会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行这么艰难,我这一段时间即便有多么艰难,当成就以后我就不需要这么艰难去进行。”当真正已经解脱以后,艰难和解脱已达成一如,艰难已经不是艰难了!艰难就是一种很必然的行为。
所以,即便我们现前修行也是为了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哪怕成佛以后你还要继续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为我们初次的发心是“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成办解脱”,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没有得以解脱之前,你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那你今天会修,明天会修,这一个月会修,这一年会修,甚至直至临终之前你会修,直至未来一直都在修行当中,原因是你的这个使命还没有结束。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还没有都成办解脱,所以你的使命是不会结束的。
地藏王菩萨曰:“地狱不空,永不成佛。”很多人都说,由于他立过这个誓的原因,他是成办不了解脱的。当然不是,指的是他的事业不会停止的意思。虽然我们现前并没有用这样的词,但是它里面的含义是一如的。所以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没有得以解脱之前,我们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你的使命也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因为它就叫做无缘慈悲,那时候不需要依靠某一个众生、对某个众生生起慈悲心等等,而是所有一切众生。
这样一来,接下来我们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修行不能太极端。极端是一种心态,尤其这个心态,我们平常说紧张、松缓和平等,那么这个极端基本偏向于哪个方向呢?当然是紧张状态。尤其当在修学过程当中身心过度紧张的话,反而会带来什么?像我们通常很多人在打坐期间,说“我胸闷、腰酸背痛”,或者是一直感觉到有个什么东西压在心上、肩上,或者是当自己修完法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先去疏通疏通经络,才感觉到身心完全能放松下来,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座上过度紧张的原因所致,就是刚刚所说的极端的原因。
因为我们当前的极端还没有达到很极端的地步,只是说偏向于紧张的时候就会产生类似这样的显现,若要是过度紧张的话,还会失控。有人说,修行才会失控,不,世间是一样的,当你对某件事情执著特别特别大的时候,你会失去控制力,这就是失控。所以当然不能这样。那么平常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这样的心愿——“我要精进修法去成办这个见解”,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带着一个平等的心态。
那么这时候当然离不开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要懂得该怎么去对治昏沉和掉举。所以也不要一味去想着,昏沉和掉举这么重,这就意味着我的修行不好,当然也不是这样的。什么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在座的很多都是在家居士,像年龄已经偏上的,可能你身边曾经有过儿女,当小孩子生下来一段时间里,他能做事情吗?这个小孩子叫人吗?当然叫人。但是他平常像大人一般能做事情吗?别说做事情,一切都是父母往上面付出。但你也不会由于当时觉得这真不像一个人,因此我把他丢掉。若要是丢掉,那今天就没有你身边的这些能给你做事的儿女。
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要起先只要有一点点感觉到不符合于自己心的时候,就觉得我的修行继续不下去,都得有一个过程的。那么今天不行,那我明天一定得行,明天不行,后天我一定要把它做成行。总之带着这么一个心力,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方式方法当然不能忘失,比如在观察修的过程当中慢慢慢慢去观察,尤其观察也不仅仅是座上这么短短的时间里作观察,只要长时间不离皈依境,慢慢慢慢皈依境对你来说已经越来越熟悉。
有些会说:“现实当中好像也不是这样,我虽然也观过皈依境,但是直至今天还是观得并不清晰。”先举个例子,你平常在看抖音的时候,里面有一处令你很执著的地方,我想只要放下手机,你的眼前全是这个场面,但这个不需要长期去观,为什么一瞬间就会那么清晰呢?因为特别执著。那么皈依境我们现前还没有达到这么执著的地步,所以有时候觉得陌生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但总的角度来说,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安住修也不例外,要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都需要慢慢慢慢修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才能达到想要的见解。但是也并不是刚一开始当自己心静不下来,也就是通常很多人所说的“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暂时把它当做是平静状态,这样的状态还是很少的。这也很正常,因为刚开始修学,比如说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心,要以另一种方式让它清净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平常在面对很多事物前,可以靠自己身体和心的力量,靠一种压制方式去做这些事情,好像都能做成一般,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心,无论我用多大的力气也无法压住它。但这个时候若方式方法恰当的话,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清净下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方式方法要做对。
尤其一开始我们也不是一再提倡安住不了也要继续安住,而是当时安住不下,主要以观察修来调伏。因为曾经也说过,当前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解脱并不在某个据点,也不在某个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清净心的特点就是便智双运,有时候叫做二清净地,即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本体清净为智慧,自性清净为方便。有时候也说本体清净为空,自性清净为明,也叫明空双运。无论怎么讲解,心的本性叫便智双运也好,明空双运也好,或者是本体和自性双运也好,这就是真正的解脱。那么解脱当中的方便与智慧是平等的,没有说方便高于智慧,或者是智慧高于方便,是平等的。
那么今天我把方便和智慧拿到行道当中去运用。什么叫果法呢?就是把果实所具有的特点尽可能运用到方便当中——行道当中,越用得多、相似,那么成办果实的时间就会更短。所以我们当前所修学的法完全是按照果法的特点在进行的,所以说方便和智慧都不能缺少。那么当在运用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像往昔一般,智慧大于方便的概念是不能有的。要是这样的话,解脱应该是单纯的智慧,没有方便的智慧。但不是的,真正的解脱是便智双运,方便和智慧达到平等的时候就叫解脱。今天对方便和智慧一定要带着平等的心,一定不能偏向于哪个方向。
比如我平常打坐期间,不知不觉当中还是在树立禅定,像观察修一面也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搁置一旁,那么这时候,你的解脱已经缺乏了什么呢?单有智慧没有方便的这么一个修法,那当然不是解脱。那现前我们怎么做呢?在究竟果实当中,方便和智慧,或者按照我们当前所修的过程当中用观察修和安住修来立名,那么这时候一味按照某一面去修学,即便看似好像修得不错,甚至也有些符合你的条件,越来越顺手,越来越习惯,修行越来越方便,但你已经越来越远离解脱本身。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带着平等的心去面对当前的修行——方便和智慧。
至于修学过程当中的方便和智慧,在修行、运用过程当中,可能有时候偏重于方便,有时候偏重于智慧,这是能力的问题。但是从你的心识状态当中,一定站在平等的角度当中去面对方便和智慧,不能偏向于一面。那么在修的过程当中,由于你的能力,今天昏沉掉举过于太多,我们不得不多用一些观察修——方便;今天当心相对平静一些的时候,偏重于智慧。这是能力,但是你的心态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当中,不能完全偏向于一面,这样一来就会与解脱越来越遥远,一定要铭记这一点!上述的一切都在讲解该怎样如理如法去修行。
可能很多都在说,我已经修了比导师规定的时间还超过很长时间了。时间可能已经超过很长了,但你的见解真如同时间一般修出来了吗?还不见得。就拿有相定来说,把心专注在一个皈依境之上,因为这样修学的目的在于什么呢?像我们的心曾经如同一匹野马,已经野惯了,它想干嘛就干嘛,想什么就想什么,做什么就做什么,基本没有去约束它,也没有去调伏它,所以它想干嘛就干嘛。但今天把这一匹野马抓住,要完全听从这个主人的吩咐,这个野马不见得那么听话。也就是我们野惯了的这一个心,今天完全要听从我们的吩咐,方便的时候方便,智慧的时候智慧,恐怕它不会那么听话的。
但这一点也是很现实的,我相信在座每一个人不需要我来讲解,你们都已经感受得了。我今天想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诶,昏沉和掉举又开始起现,它完全不听从你的吩咐。那么这时候方式方法一定要运用恰当,第一时间是很难调伏的。这时候方式方法一旦没有做到恰当,昏沉和掉举永远不会有止息的时候,没有心完全融入法的时候。



所以说,像刚刚说到的,第一,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第一次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因为心一再散乱的原因,当第一次要让心静下来,没有一个所缘的点,心是静不下来的。可能有些会想,我平常能做到这一点,不需要所缘的一个点也能让心清净下来。但这个只是在你心态平和的时候,今天没有外缘让你产生烦恼,自己内心也相对平静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是这样的。但当心遇到一些不恰当的缘,比如说身心不太健康,或者是今天昏沉掉举过度炽盛的时候,这时候你才知道心没有一个所缘的点是完全静不下来的。所以我们第一次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它一定是有道理的。
如果这时候一味按照个人的想法,认为我今天心情平和,感觉到什么都不想也能让心静下来一些,这就相当于我们晚上睡眠之前,哪怕什么都不想,开始进入睡眠,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也慢慢慢慢可以入睡,不需要想太多的事,这就说明今天可能没有太多的外力让你的心那么散乱,所以这时候相对平静一些。但今天要是在外面遇到一个不好的缘,晚上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件事情,你让它放下,它还是放不下,那时候你才知道有相定对你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现前一味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原因就在此上。
心情平和是短期时间的感觉,长期当中心还是处于散乱之中的,这个时候若没有很好的有相定的基础,那么接下来一切都根据个人的情绪而飘动,那基本上你的心永远定不下来。所以别把有相定看成是多粗大的一个见解。刚刚说过,你这两天感觉到有相定可能不需要太专注某一个相、境,能把心自然安住在平静状态,一定是这两天你没遇到什么烦恼,心情相对很平和。但是这种事情很少,当遇到一个外缘,包括身体不舒服,哪个地方痛,哪个地方这样那样的时候,没有一个所缘的点你一定是静不下来的。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
现前知道把心缘到某一个相之上,这倒我懂了。但是光懂不行,我们还得有禅定,要有定力。定力就是在这个禅定当中如如不动地进入到一个很深的禅定当中,这个很深是完全已经脱落,就是说完全已经超出我们现前意识能感受的成分。如果这个心还能感觉到我把心专注在某个相之上,这不是有相定,而是还在欲界的范围当中。
三界当中的心态是不同的,所以无论他的寿命,无论他的很多很多方面都不同,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定力不同。那么现前即便在修学一些更高的禅定,基本还是在当前的这个范围当中——我的心能感受得了,还在这个时空,这个时间和空间当中。那么这个禅定,只是说你在“修”这样的禅定,但还是没有“达到”这样的禅定。“修”和“达到”完全是两个概念,“修”是拿着这样的方式方法去做,“达到”是进入这么一个境界里。
那么问一下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当中,几次能达到一种脱落和爆炸,就是当修着这个禅定,突然进入到无法用这个心去领会、超越这个时空的一个境界,说这时候开悟了,当然不是开悟!这还是在世间禅定的范围当中。你们几次达到过?甚至一次都没有达到过,都是什么——哦!今天这么修基本上还是心在感受,也在这个时空的范围,我以前能感觉到就是这样的!墙就是墙,玻璃就是玻璃,时间也就是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甚至有时候好像一瞬间——咦,两分钟好像一分钟的感觉都没有,但这也是时间很短暂的,长期达到这样的时候非常非常稀少。所以还需要在上面多下一些功夫。接下来像无相定乃至更高的禅定就更不用谈了,所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修炼。

所以第一,前面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会想,我现前正在修禅定,那为什么一味讲解观察修?观察修还需要起心动念。但有时候起心动念也是成办解脱的一种方便,就是刚刚所说的,叫自性清净。那么是凭借意念造作而达到自性圆满清净的地步吗?当然不是的,但是它有这个成分,也有这样的功能,迅速可以达到一个清净的状态。所以这时候观察修在修行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人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在理论上有所了解以后,就把现实很多东西都搁置一旁,甚至开始诽谤等等,这是要不得的。比如你真正有见解的时候,诽谤永远不会在你的身边,也就是说在你的词典当中永远没有“诽谤”这两个字。曾经莲花生大师说:“无论你的见解有多么广大,但是对因果的取舍细致到如同面粉一般。”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不会由于对于空性认识广大,所以就直接开始诽谤所有的一切有为法,不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不要一味去按照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前面第一个,方式方法要恰当。




02


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
第二,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很多都在说,我也想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但就是做不到,该怎么办呢?这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厌离法永远不要从你身边消失。四厌离法永远陪在你的身边,那么精进就变成必然的,不会像我们平常一般,偶然地发现——哦,今天很精进、又不精进等等,不会这样的。它就会变成长期性的,这就是拥有四厌离法的原因。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修行,当时他的见解并不圆满,但为什么能做到在修行方面那么精进呢?凭借什么?凭借四厌离法。那今天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继承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当然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平常座间的时候还是要多看看《前行引导文》。我们这两天也说过,不是我们这个传承只会讲《前行引导文》,而是对于初次进入佛门的人来说,《前行引导文》太重要了!
在我们的感觉当中,即便有时候了解有这么一个道理,但还是会找一千个借口、一万个理由,说得更白一些,还是四厌离法没有融于心。若要是四厌离法融入于心,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不会找太多的借口,往昔历代传承祖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因此,我们只是从文字上了解或者是看见过有四厌离法这样的词,但是这样的教义还没有纳入到心相续之中,所以要反复去修。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甚至从修行本身的角度来说,昏沉和掉举是我们当前修行最大的怨敌,但是曾经喇嘛仁波切的一位上师说,当早上昏沉过度重的时候,只要一想到三善道的痛苦,昏沉如同鸟飞过以后连痕迹都没有留下般,再去寻找昏沉,完全如同到了金洲不得土石一般,再也找不到昏沉了。这仅仅想的是三善道的痛苦,还不是三恶趣的痛苦。但为什么历代传承祖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观照的过程当中可不仅仅是像讲个故事、听个故事一般,而是把这个教义完全纳入到心相续之中去感受,把自己当成是主角去感受,这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通常也在学习这些精神,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听故事者、讲故事者,永远没把里面的内容纳入心相续之中,所以还是没感觉。所以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在座间的时候,有时间多去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或者是《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多去阅读一些。甚至现前我们身边也有更多的弟子都从加行开始做起,所以前两天我也给你们说过,过一阵时间,当我身体稍微好一点,《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我好像记得几十年前可能讲过一遍,但是那时候,第一,汉语表达能力也不强,第二,当时可能也就这么草草率率地讲了一遍。但现前应该细致讲一遍,这样对无论是观四厌离法还是修五加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必要,所以接下来也会讲解。但是我们不是仅仅等待着这一天,平常这些相关的内容时时要去阅读,还要纳入心相续之中去观想。
若要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话,接下来修行就显得越来越自然了,每当进入修行的时候一定会生起一种乐趣。为什么我们平常都觉得一修行好像就有种闷闷不乐的感觉,这还是对共同四厌离法乃至对整体修法的认知不够。所以这个时候要多去阅读四厌离法,那么这样一来,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你一定时时都处于乐趣之中。
若具有这个条件,即便在家居士,你平常工作有多么忙碌,但平常现有的时间不会像往昔一般那么放逸,会把所有时间都运用到修行当中。因为修行如同曾经你去逛街一般,或者是今天和几个朋友去吃一顿美食,会当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那么以后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可能比逛一千次街,或者是去尝试一千遍美味感觉还更好,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对你有多么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修行,那当然,四厌离法是必不可缺少的。
所以刚刚说到的就是这些,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至于这两方面是否如同刚刚说的一样都做得很圆满,我相信天知、地知,你自己知道。若要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你还要在这两方面多去加把劲,把这两方面尽可能做成圆满,这样一来才会对自己见解增长起到切实之利益。



因为平常我也在想,我们说进入佛门的目的,一味说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因果不虚,是有的。像我们的前世,若当时在除了人间之外的某一个地方,说有一个人道,可能如同今生一般,会不会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有可能性,但是必定今生我们已经现前感受着这一切,所以因果是不虚的。但是要想成办解脱,恐怕仅凭借这样的等待还有所不够。所以我平常也在想,等两天我们都要面对死亡,这是特定的,谁都逃脱不了。我们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凭借前面所讲解的这一系列,在面对生活当中一定不会让你有太多的烦恼,什么事情你都会想得更开一些。平常也有世间自己的规律,但世间的规律也就是一味去减轻自己的烦恼,但有些时候凭借世间的规律,可能没有减轻自己的烦恼,反而增加了很多烦恼。那么我们今天依靠佛教的方式也是为了不仅仅减轻,甚至断除一切烦恼。但要是真正运用起来,这个利益更大一些。
甚至我平常也告诫很多修行者,不要一味说我是一个修行者。所修行的法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因为它决定你在生活当中能获得多少快乐、幸福。若要是性格没有改善,因为我们曾经的性格是被贪嗔痴烦恼所驱使的,在这样的驱使之下的性格,那一定处处是烦恼的。那现前行善的目的是为了对治贪嗔痴,那你的性格一定有所改善。那么由于改善自己性格的原因,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越来越好的。
所以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现前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善?今生对我们来说当然也很重要,从小直至现在,从现前到死亡,不停忙碌于世间的琐事,不就是为了追求现世当中的幸福吗?所以当然重要。但是与未来更长的时间相比,现世也重要,也不重要。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丢弃所谓的现世幸福而追求更长时间的幸福呢?莲花生大师曾经曰:“与未来的时间相比,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是很长的。来生当中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进入佛门修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上。”所以从这个教言当中越来越了解到,当然未来的时间更重要。
那么我们现世生活当中也不是说什么都不需要,当然需要过得好。但是所谓的过得好,不要让更多人遭受痛苦,而让自己一人获得幸福,这样的行为不符合佛教的宗旨。所以总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平常也在阅读四厌离法,尤其是因果不虚,也稍稍要了解一些。
但是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是,今生虽然需要幸福,但是临终更需要自在。我们今天虽然都活在这个世上,但接下来还有多长时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谁都不知道。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可能是这个月,可能是今年,若要是时间说得更长一些,再过50年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在世上。哪怕平常你对这个世间有多么执著,甚至你多么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到50年,你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到50年之后,若有人去寻找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只有到坟墓去寻找他的骨灰之外,实实在在、健在的这个人已经不在世上,这是特定的。
50年,说长好像很长,说短很短!我们都是经历过几十年的人,想想,几十年对你来说有多长的感觉?尤其随着年龄增上,到达一定的时候,真的,时间就不是一秒一秒地往前走,而完全是跳着走啊!一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一天一天地往上跳着走一样的感觉。时间走得这么快,就意味着我们离终点站越来越近。到达终点站,无论当时你自己临时感觉到有多么强大,在无常面前我们都是很虚弱的、很胆小的、无力的,所以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痛苦。因此当前修行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所以平常就在想,当我在面对无常的这一天,我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我当时会想一些什么?我在做一些什么?但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这么一个场景,是特定的!可能有些会想,为什么活得好好的还去想这些事情,添加一些烦恼,有什么意义?因为没办法,不这么去想,若要是一直欺骗着自己,真正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就要受百倍、千倍、万倍的痛苦,不值得啊!现前提前去想这些事情,提前做好准备。
你家中所有的一切,不就是提前想好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提前做的准备吗?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你都不会因缺乏这些东西而遭受痛苦,这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功德。前期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一件烦恼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做成,在做的过程当中可能还是要经历一定的功夫,但是必定已经做好了,接下来你就没有烦恼了。今天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当在想无常、临终那一时刻的情景,乃至临终这一时刻的感觉,越来越形成一种恐惧感,就说明你对这件事情恐惧是特定的,那现前开始准备怎么去解决这个痛苦,不要让自己有痛苦。
当今我们生长在这么好的环境当中,有佛教的圣地,并且又遇到那么多讲经说法的导师,自己的身心也投入到里面,我们有解决的方法,不去解决,那么就变成完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当今这个时期,人人都在讲解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连人是怎么得到的都还没有完全理解透,那接下来怎么活着更不知道了。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说,反正活着就这么吃好、穿好、玩好,认为这就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因为这一系列来自于什么?他完全没有理解到这个人身是怎么得到的,认为这完全不需要靠什么因果,凭借个人的力量,或者是一个运气,诶,我就获得一个人身。没那么简单!汉地有一句话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把一个石子埋在地下,希望上面长一个西瓜出来,不可能的。所以说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它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么接下来要如是修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上。
刚刚已经说到,什么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什么,我们现前就往这方面去发展。这样一来,曾经藏传佛教一位高僧大德说过:“我现前无论在何处,都在西方极乐世界里。”这可不是观照出来的,认为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而是真正已经获得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惠能大师曾经说过:“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也不是心里想想,凭借逻辑推理和探索出来的,而是真正已经获得这样的境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真不需要像我们曾经所想到的一样,死了以后才能去,活着的时候与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无缘。不是这样的。
这样一来,哦,就在于你的手心之中,今生能否实现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的手心里。若要是真正能实现或者是证到这个见解,西方极乐世界用不着到哪里去寻找,当然,西方极乐世界也不需要谁去打造,也不需要谁去规划,因为它是清净心的显相。认为“我可能不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三恶趣也不需要谁去规划、打造,因为它是不清净心——贪嗔痴烦恼沉重的表现,因为都叫做自现。就像昨天晚上的梦境一般,当内心很平静的时候,眼前呈现的一切都是好的景象,这些景象是谁去规划、谁去打造的?没有一个人去规划,也没有人去打造,它就是自现。那么当你心情很糟糕、烦恼很沉重的时候,晚上做个恶梦,外面所呈现的一切不好的梦境,是谁规划、打造的?也没有人去规划、打造,它是不清净心的显相。所以未来的世界,乃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这样的,当心清净的这一时刻,没有一个不清净的地方,这也就是佛教的观点和佛教的宗旨。
平常能从这个方面多去观照一些,对我们接下来修行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帮助。大概就是这样。这样一来,刚刚已经说过,方式方法要恰当,修行方法要恰当;第二,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要精进去修法。至于怎么去做,刚刚已经把为什么做不了、要做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都已经讲得很细致,那么接下来就往这方面多去发展一些。要记住,多去想想四厌离法,就会越来越觉得我今天所创造的这个完全值得,不仅仅值得,还是必须要做的。那么接下来在修学过程当中,我相信你一直都处于幸福之中,处于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之中,这也是我们当前修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感觉。
有时候感觉说不重要,也是挺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都是随着这个感觉在飘。因为心情很平静的时候,哪怕看见什么都没有什么烦恼,心情很糟糕的时候,看见什么都是烦恼,所以这时候即使想改变也恐怕改变不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有时候感觉也是蛮重要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今天我就想从这两个方面稍稍讲解一些。因为今天是星期六,依前一段时间的惯例,在这个时间就大概聊聊天。但是近两天我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一方面我们讲不成法的原因是我身体很不好,另一方面,即便身体不太好,但是曾经在身边求学法的弟子们多多少少都给他赐予法了,哪怕时间稍微长一点,不要紧的。因为你们要记住,当前给你们赐予的法,能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达到很高的地步,真不现实。这个用不着我来说,我相信你自己也已经感受得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关于有相定和无相定,所以平常能从这方面多去下一些功夫,哪怕这两天没有讲成什么法,能在这上面多下一些功夫,接下来再讲什么法就容易多了。
法永久没有特定的。比如接下来我们在针对不同弟子讲法的时候,有些我可能讲的法多,有些讲得少,但这个是针对什么呢?针对你的见解来定夺。比如当你修不好的时候,哪怕某一个法,对你可能要讲几十甚至上百遍,看似好像每天都在求新的法,实际上就在讲解某一个道理。但有些可能只修一个法甚至几个法就已经超越这个境界,进入到更高的禅定之中,这也是修出来的,不是凭借你能说出来一些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也听到像曾经阅读过很多很多教言的人,拿着这些教言在回答,但必定自己修出来的和背诵出来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虽是圣贤,因果不昧!

虽是圣贤,因果不昧!

虚云老和尚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
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
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
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
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肝脏病变,身体有感知,提醒:若有2个异常,请尽早检查肝功能

肝脏病变,身体有感知,提醒:若有2个异常,请尽早检查肝功能

宴清 金兰中医说


相对于女性朋友而言,男性患肝病的风险要更大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男性都有饮酒的习惯,而酒精进入人体后,则需要肝脏对其进行分解与代谢,若是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导致肝脏的代谢受到影响,从而使肝脏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病变。
一般来说,当肝脏器官受损后,它本身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但我们的身体却会发出一些信号。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2个异常,很有可能说明肝脏已经“破烂不堪”,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尽早检查肝脏。

1.尿液发黄
对于身体健康的朋友来说,尿液往往是比较清透的,但若是肝脏受到了损伤,那么小便的颜色极有可能会异常发黄。这主要是因为当肝功能下降后,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会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跟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这就导致尿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尽早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2.腹痛腹泻
在肠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大家若是频繁出现腹痛或腹泻的情况,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肝脏病变的信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肝脏受损后,其消化功能也会随之降低,此时就会出现胆汁分泌不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使人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的症状。
对于肝不好的朋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养护肝脏,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做有损肝脏健康的行为。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对肝功能进行改善,那便是用决明子、菊花、金银花、橘皮、牛蒡根、桂花和枸杞等食材泡水喝。
决明子具有保护肝脏细胞以及降低转氨酶的功效;菊花者可以起到清风散热、清肝明目的作用;而枸杞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将这些食材按比例搭配起来加入饮用水中泡成茶饮,每日坚持饮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如何看待祈祷上师出现奇迹?

普巴扎西仁波切:如何看待祈祷上师出现奇迹?

邬智读书

      弟子:上师,这次我祈祷您之后就出现了奇迹,我对上师的信心更大了,感恩上师!
普巴扎西仁波切:
像这种事情不要执著!如果没有一个全方面的思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思想绝不是什么好事!
临时看来,好像是对上师的感恩,实际上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第二瞬间会变成什么样的结局,真不知道!平常我们在学习很多教义的时候,说无论是喜是悲、是痛苦还是快乐、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想到是上师的加持恩德。但平常我们一般不会这么想,事情好的时候,想到是上师的加持。但最糟糕的是,一旦自己遇到坏事情,那就要指责上师了(众笑)。就是因为你(上师)没有加持!
我刚刚说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去想,但不要太执著,原因是我们平常“运用”得并不太好。虽然说今天所有一切事情,无论如意还是不如意,都来自于宿世造的业,那今天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
说是这么说,现实当中遇到好事的时候,非常执著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当遇到坏事的时候 ,就觉得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瞎眼了!就因为这一段时间没有关注我,什么事情才那么倒霉!永远不会想到,这是上师从另一方面在做加持。他想不到的,他不会这么去想,人就这么复杂!
平常我就告诫很多人,像这些戏论的事情,还是不要过分去执著。虽然理论上如是传讲,但现实当中很多人很难“如是”造行,还不如“我们什么都不去想”。有一句话叫作“眼不见为净”,我们不说好也不说坏,有好事了,我们就不会有太激动的心,有坏事了,我们也不会有很不好的心。
平常,很多人到我身边说:“这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上师的加持,我非常非常顺利”。我说,“不是,只是碰巧而已,等两天以后,不一定是这样”。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情过分执著的话,那后面他可能就会产生烦恼。
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人的一生当中,可能不会全都这样顺顺利利的。连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往昔也有头痛脚痛的时候,那何况一个凡夫呢?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也要示现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那何况我们一个凡夫!
但是导师们都能做到逆缘转为道用,我们能做到吗?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那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尽可能的不要产生太强大的分别。否则会产生什么呢?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今天好很幸运,没掉什么东西,那掉了以后会想什么呢?自己一直都在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不好好保着呢?为什么不看着这两个包呢?决定会又这方面的一些思想!所以还是不要执著,还是“不往这方面想”为好。

我刚刚说过,什么叫修行?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为根本,调伏了自己的内心、起到了作用,这就叫修行。其外的这些事情能做就做,做不了就不做。现前我们有一个准则,什么为修行的特点?什么为修行的宗旨?以这个为中心点去做事情,那就好办多了。
否则就像刚刚所说的,时时都处于戏论当中的人,有一天还是会被这个戏论打倒。决定是这样!
修行者的心态是无分别无烦恼 。

这一段时间,我网上看了一些新闻,是一些与佛法相关的一些事情,很多很多人都在评论,我就觉得,“天啊,当今描述佛教与世间概念完全相同,这叫佛教吗?”
当时,我也给很多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幸亏我生长在高原地方,幸亏当时我遇到的导师是如同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一般的上师——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如果我投生到汉地,平常听到的也是这样一些道理的话,别说我会是一个出家人,我连个居士都不是。”将心比心啊,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原则的。

是的,有很多人觉得,我们信仰佛教的人相对很笨,好像没有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知识?实际上就让他们这么说,我们也不评论他们好与坏,总之我们这样去做。要记住,我们决不能带着争论这种心态,决不能带着这样的心态,那永远不是一个修行者。

可能很多人说:“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所有的信众都不去依止一个导师呢?”
这根据个人的缘分来定夺。我们在依止导师的时候,一个前提叫具缘,另一个前提叫具德。具德方面的信心,我们时时都具有;具缘方面,则根据个人对导师的信心来定夺,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的具德导师已经降低了“具德的功德”啊!我们对具德导师的信心永远也没有降低。
从缘分的角度来说,自己见到了这位导师或者是听闻导师宣讲佛法,然后对这位导师的功德生起了信心,好像对这位导师更有兴趣,好像这位导师更亲切一些,自己对这位导师更生起信心,这就叫做具缘。但是,无论是陌生的导师,还是自己没有去依止的导师,我们对这些具德导师的信心也没有丝毫之降低!必须做到这一点!
否则,我们的心永远调整不了,时时处于分别当中,“这个导师好、那个导师坏,那个导师一般”等等,就这么“衡量”着走。如此一来,我相信我们的内心永远也达不到和谐平等,就天天处于烦恼之中。
平常的烦恼,不就是分别心太重的缘故吗?“他是亲人,他是怨敌”,所以对怨敌心生嗔恨,对亲人心生慈悲,还不是分别心太重的缘故吗? 今天自己很烦恼,为什么烦恼呢?因为某个人说了句什么什么话!还不是刚刚所说的“敌对心态太重”的原因吗?因为自己的分别心太重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很多弟子在依止导师的时候,无论这位导师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他都能观待内心,即便导师指责他,他都会当做是加持他,完全看自己怎么去解读!在没有分别心的前提之下,一切都很和谐;当自己有分别心的时候,即便自己前面的对境有多么善,自己的内心也是烦恼痛苦。
刚刚所说的这些都要懂,我们先从基本条件开始做起。我们先不讲解很高的境界,先把这些基本条件做圆满一些。
尤其藏地有一句话:“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食物,当前凭借这些,自己应该有所显现”。意思指什么呢?现前,由于宿世的因缘,我们依止了一位导师、听闻了一些教法,那自己应该要呈现出“这方面的一些特点”来。否则就那么回事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從我的iPhone傳送

真想不到:一個中國導居然把「執著」及「理想」說透了!(中國電影導演寧浩第一部電影「香火」)

https://youtu.be/3d4nttT3D0A(自己入去聞思)

(註:說來自己「大鄉里」,寧浩這個導演名字我是第一次聽到,但電影「瘋狂的石頭」早已久聞已久,是同一導演。「香火」這套電影,據說只花了四萬元人民幣製作,但導演已道盡了「佛教世界」內的「黑」與「白」,什至能夠接觸到佛法的核心:「破除執著」,誰說中國電影沒有「創作自由」?問題只是視乎「誰有心去創作」,「誰有深厚的宗教人生內涵」。

佛法從古以來,就是教眾生「破除執著」,但佛弟子活在「人世間」,愚痴貪是必然的,但「內心世界卻想著解脫」,目睹人間滿是「苦難」,想解脫也是正常的,電影中的僧人,為了重塑佛像,令自己生活好過一些,長期徘徊在「世俗理想」與「清高道德」之中,這種「人間的感覺」,就是電影中願意表達的話題,但相信認同者或有體會者不多,但導演寪寫出「香火」這個故事,證明是「有感而發」的,也可以說是進入「真修行」前期一種「嚴肅思索」,起碼他對待人生是以「嚴肅的態度」。對「執著」的反思,也是對「自己的批判」。好電影!大家可關注一下!)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经验方——乙肝双解汤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经验方——乙肝双解汤


原创 薛伯寿传承工作站 国医大师薛伯寿传承工作站

乙肝双解汤


制方背景
取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清代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


柴胡8~12克、黄芩6~9克、法半夏6~9克、党参6~10克、郁金6~10克、茵陈6~10克、栀子6~10克、蝉衣3~6克、僵蚕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
水煎2次,取汁 200~400ml,分3次温服。

功能
疏利透邪解毒、升清降浊利湿。


方解
清代名医柯韵伯喻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益气扶正的名方。方中既有柴胡、黄芩之凉,又有半夏、生姜之温,既有参、枣、草调脾,又有半夏、生姜之降逆和胃。
此经验方取少阳肝胆病正剂小柴胡汤、去大枣滞邪、除生姜辛热;茵陈蒿汤配伍特点为清泄湿热;合升降散升清降浊;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对乙肝湿热毒火盛者,复方而施,联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主治
用于乙肝转氨酶高、乙肝表面抗原(+),甚则大三阳。症见胸胁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欠畅,胃脘不适,纳呆恶心,心烦、口苦、咽干,头晕而胀,或有往来寒热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连翘长于清解湿中之热,故多取用,湿热甚、小便不利可加滑石、猪苓。用药量据年龄长幼、体质强弱、病邪轻重而异,体虚之人,突出小柴胡汤;湿热毒重者当以升降散、茵陈蒿为要,大便秘或胶黏不爽,宜加用大黄。


注意事项:便溏之人,栀子、大黄当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结
薛师指出:“乙肝两解汤”用于乙肝辨证属于湿热毒火盛者,主要通过逐邪,使邪毒祛而正自安。

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乙肝的病邪与普通的病邪不完全相同,这里的病邪还包含毒邪、疫气,故薛师制方之中有升降散之意,升降散是杨栗山治疗疫病十五方之总方,用在此处治疗乙肝十分精妙,而且薛师还加了蒲公英、土茯苓以加强清解毒邪的作用。

临床中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多处于湿热毒火较盛状态,因为此时疾病矛盾总体以病邪为主,邪正斗争相对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即薛师所说邪毒祛而正自安。若处于慢性肝炎非活动期兼有正气不足,特别是脾胃虚弱者,同时需要固护脾胃。


從我的iPhone傳送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什么是真忏悔?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什么是真忏悔?

南怀瑾先生 

下面四句偈,好好唱吧!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大家将身语意三业全部都投进去,全部把它转过来,即是真忏侮,忏者切断过去的错误,悔是以后不再犯错。不二过,不再犯了,颜回的不二过就是悔。
另外,六祖解释忏悔,解释得最好,大家暇时还要把《坛经》请出来好好参究。

附:《无相忏悔》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欲。

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欲。

南怀瑾先生 

如果以做生意一本万利这样的心情学佛,你想想看对不对?一点善心都没有,然后一边念经,谁要是把你衣服碰到了、鞋子踢到了,那个位置被人家坐久了,一肚子气!一边气还一边念佛,这样会有善报?如果有,佛法你不要信了。此心多狠、多坏、多恶啊!学佛是行善行得善果,至善才能得感应。因为你做不到至善而得不到佛道的感应。
注意这个“善根”,我们现在学好人、做好事,你那个善心发的究竟是真是假?发了善心究竟能不能生根?都是问题。今天高兴了,心情好,偶尔露一点善根的曙光,却根本没有深植在心,等一会儿逗你一下,环境一不如意,一脸凶神恶煞的相就现出来了,那有什么用?所以要深植善根。
“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所以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修道做工夫、修功德,没有满足的时候,不要得少为足。“修断无废”,断一切恶业,修一切善业,中途没有废弃。不要得了一点点好处,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
我经常说有些同学“穷得富不得”,穷的时候蛮好的,刚刚有一点工夫上路,自己就觉得了不起,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了,我得道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毛病,这是小根小器,给他一点水,滴一下就满了。就像那小草一样,给他一点水还会发绿,水多一点,它就烂掉了,因为不是那个根器。


從我的iPhone傳送

肾病患者注意了,若想远离尿毒症,3项指标要控制好

肾病患者注意了,若想远离尿毒症,3项指标要控制好

原创 尹德海 

肾病患者,如果想远离尿毒症,一定要铁了心跟病魔战斗,同时还要跟自己战斗,因为肾病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患者跟自己的懒惰战斗、跟自己的侥幸心理战斗、跟自己的坏习惯战斗、跟自己的懈怠(没毅力)战斗!

尿毒症,是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严重表现,它不仅意味着肾脏功能的几乎完全丧失,还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肾病患者而言,如何有效控制病情,远离尿毒症,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若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紧密关注和控制的3大指标——血压、尿蛋白、贫血。


一、血压:肾病与高血压的“双面刃”



血压,这个看似平常却又至关重要的生理指标,在肾病患者的世界里,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判断肾病治疗难度和恶化风险的首要指标,更是影响肾病患者存活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肾病与高血压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肾病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从而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另一方面,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伤肾脏血管,加速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中西医结合控制血压的策略:

1、中医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多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多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有关。因此,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通过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化痰祛湿等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杜仲、决明子等,它们或能平肝熄风,或能滋补肝肾,对于改善高血压症状、保护靶器官有一定作用。
2、西医治疗:西医则侧重于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压调节机制,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从而达到降压效果。对于肾病患者而言,ACEI和ARB类药物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3、综合管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形成优势互补。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节,减少盐分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都有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二、尿蛋白:肾病进展的“加速器”



尿蛋白,这一肾病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肾功能受损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慢性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当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时,大量蛋白质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蛋白。长期的高尿蛋白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激活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

中西医结合控制尿蛋白的策略:

1、中医调理:中医认为,尿蛋白多属“精气下泄”范畴,与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等病机有关。治疗上应重视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等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山药等健脾益气之品,以及菟丝子、杜仲、山茱萸等补肾固精之药。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促进肾脏滤过屏障的修复,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2、西医治疗:西医则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减少尿蛋白。ACEI和ARB类药物因其独特的肾保护作用而备受推崇。它们不仅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从而减轻肾脏损伤。此外,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于控制尿蛋白。
3、生活干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控制尿蛋白的重要性。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同时还应定期监测尿蛋白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贫血:肾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肾性贫血是肾功能受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进而引发贫血。贫血不仅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心脏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中西医结合控制贫血的策略:

1、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肾性贫血多属“血虚”范畴,与脾肾两虚、气血生化无源有关。治疗上应重视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的原则。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阿胶等补血之品,以及黄芪、党参等补气之药。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力,改善贫血症状。
2、西医治疗:西医则主要通过补充EPO和铁剂来治疗肾性贫血。EPO是一种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类药物,通过外源性补充可以迅速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质量。铁剂则是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因此,对于肾性贫血患者而言,补充铁剂也是非常重要的。

3、综合调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饮食上应增加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还应避免过度摄入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和药物如咖啡、浓茶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也是改善贫血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肾病的治疗之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紧密关注血压、尿蛋白和贫血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肾病的进展速度,降低尿毒症的发生风险。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味草药治好30年的鼻炎

一味草药治好30年的鼻炎

五味学苑


我有一个老毛病,就是无论冬夏鼻子里总有鼻涕,时不时得擤一下,冬季尤甚,衣兜里总离不开手帕,既麻烦又不卫生,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炎,用多种方法治疗就是不见好转。心想,它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吃喝,也就放弃了治疗,30年来毫无办法。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治疗鼻炎的偏方:鹅不食草研末,用凡士林调匀,涂在纱布上塞入鼻内,1个半小时后取出,也可将药末当嗅剂用。为了证实鹅不食草治疗鼻炎的效果,我又查阅手中的《中药大辞典》,在《中药大辞典》下册中查到了鹅不食草治疗鼻炎的临床报道,报道称:“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具体方法是: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将棉花浸湿后拧干,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30分钟后取出,每日1~2次,用药后除初起有打喷嚏、流泪、流鼻涕等症状外,并无其他不良反应。 

因为我患鼻炎年久且十分严重,所以每天用药棉条塞鼻2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1个月竟治好了。

王志荣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926日第5版“验方集锦” 

鹅不食草治鼻炎有奇效

干鹅不食草10克,煎汁后滴鼻(余下的药汁放入冰箱),每天三、四次,每次1-2滴。用此药考验人的耐受能力,一般人难以忍受,滴入鼻腔后,对鼻子、眼睛刺激非常大,用药后初起会打喷嚏、流泪,但疗效令人称奇,让我再一次对草药肃然起敬!

我摸索出一个可减少刺激的方法:躺下,将药滴在一个鼻孔边缘,捏住另一鼻孔,缓缓将药汁吸入鼻腔。然后再换另一鼻孔滴药。

另外,也可试试将棉花蘸上药汁塞鼻,或者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吸入鼻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

注意:用药后不久会连打十几个喷嚏,据说不打喷嚏无效。我感觉这与中里巴人老师提倡的取嚏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取嚏法是用纸捻插入鼻孔,刺激鼻内上壁,人为地诱发打喷嚏,将侵入体内的寒气排出去,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良方,对鼻敏感或花粉症之类(中里巴人认为是以往寒气积压过多造成的)亦有效。

下面这个网友提供的方法简单,不用像我那样受罪,有鼻炎的朋友不妨一试。谢谢这位不知名的朋友!





网友:

我也用过,很管用,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在中药店买干躁的鹅不食草,揉搓一下,放进一个空瓶子,盖好瓶盖,用力摇晃瓶子,打开瓶盖,用鼻子吸瓶子中冒出的烟,重复几次,然后就是打喷嚏,过段时间,鼻炎鼻窦炎就好了。

今年立秋,困扰我10年的鼻炎没有再来打扰我,好开心!

前几天着凉,鼻子有点不舒服,但没当回事儿,未作处理,前天上午买菜时鼻涕不断,心想是感冒了还是鼻炎要犯了?管他是感冒还是鼻炎,赶紧用鹅不食草取嚏吧。

于是买了10克鹅不食草,回家后用瓶子装上少许鹅不食草取嚏,反复数次也只断断续续打了7、8次,后将包鹅不食草的纸包打开一角,翻动草药,然后将鼻孔凑近,吸食烟气,结果,一气儿打了12个震天响的喷嚏,然后擤了几次鼻涕,1小时后,即感觉好了95%,真是奇迹!下午再次取嚏,可是费了半天劲儿,也只勉强打了3个,看来体内寒气不多了,再怎么刺激它,也打不了几个喷嚏的。这场感冒(也许是鼻炎初期发作)就这样治愈了。

之后感觉鼻子还有点不舒服,又取嚏两三次,每次打3、4个喷嚏,现感觉已痊愈。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