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腹水-论治(学习篇)
湘医仁周亚军 湘医仁周亚军
肝性腹水包括现在西医所指酒精性肝硬化腹水,病毒性肝硬化腹水等原因造成的腹水,中医则属于鼓胀范畴。
今天分享的是董建华院士从"水血相关"论谈肝性腹水,探及理论源流及病机与治法。
一)水血相关理论的源流
《内经》奠定了水血相关基础理论,《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而为血。";
巜灵枢痈疽》谓:"津液乖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刺节真邪》说:"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荣然有水。"
汉代张仲景亦提及"血与水"的关系,
《金匮要略水气病》谓:“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
监血分者,因血而病水也,水分者,水病而及血也"
说明了血与水在发病中的相互影响,在治疗邪水与血瘀交结而成的癥积中,桂枝茯苓丸和鳌甲煎丸都是张仲活血利水的具体运用。
...以后李东垣,唐氏均提出了"血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唐氏(容川)提出了"治水即治血,治血即以治水。"
二)"水血"论肝性腹水的病机及治法
董氏认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乃本病主要病机,血瘀水裹是为本病主要病理产物。
本病主症可见腹大胀滿,按之如囊裹水,腹上青筋暴露。
偏于血瘀则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颈胸出现红缕赤痕,肌肤甲错,舌有庭斑,脉弦细涩;
偏于水停则腹部坚滿,摇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甚则下肢水肿;
偏于湿热则脘腹撑急烦热口苦,尿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偏于寒湿则脘腹痞胀,得热则舒,下肢浮肿,舌苔白腻;
偏阳虚(脾肾)则腹大胀满,入暮尤甚,面色萎黄,脘痞纳呆,肢冷神疲,水肿舌淡,脉沉细弦;
偏阴虚(肝肾)则面色晦滞,口燥心烦,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弦细
治法,对于本病的治疗,遵循治病求本原则,根据气滞,血瘀,水裹,虚损之轻重不同,辨证治疗,灵活变通,从血水理论提出活血利水,佐健脾行气用巜证治准绳》之调营饮加减治之。
以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莪术,元胡散血破血,茯苓,车前子,亭苈子,桑白皮行水利尿,桔梗枳壳调畅气机,益母草,水红花子化瘀通络利水。
兼湿热加黄芩,知母,茵陈;
兼寒湿加白术,苡仁干姜;脾肾阳虚加炮附子,干姜,白术;兼肝肾阴虚加生地,枸杞,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