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祖古乌金仁波切~本尊真的存在吗?

祖古乌金仁波切~本尊真的存在吗?

阿底宝藏 


这如何对我们起作用呢?在某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死亡,我们的真如智慧(thatness wisdom,我们的真正本性)将往外展现。籍由修持而了证我们身体的本尊,肯定具有利益,因为在死亡时,这些本尊的身相将会在中阴展现。此外,当我们修持“顿超”,并且逐渐进入“四相”(four visions)①时,这些本尊也会显现。
有些人认为,本尊是某个人发明出来的,并非真正存在。相反地,我们无法声称这些寂静尊和忿怒尊不存在,因为一部密续说道:“本觉住于光明宫。”本觉是指本初清净,无别于它自己任运显现的“光明宫”。这是显现为色身的法身,即由报身和化身构成的色身。法身是超越造作的本初清净,色身是指任运显现、无别于本初清净的本尊身相。不是没有任何本尊,本尊是本初清净和任运显现之双运。

所以,本觉的觉醒状态居住在光明宫之中,本尊们则从此宫显现出来。虽然本尊们是从我们的自性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仍然把他们观想为来自外界的众生,这是金刚乘的善巧法门之一,也是根器最敏锐者的迅捷之道。我们的本初状态不像自然界的空间那般完全是空的,没有什么要去完成。我们可以了证本尊,因为本尊是我们自己的光明。圆满次第的目的即是了证本初清净,生起次第则是了证任运显现。在金刚乘之中,一般人和金刚乘修行者之间的差异,即在于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持,一般人没有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的修持。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和牛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在面临死亡时,熟悉金刚乘这两种甚深次第的人,将会有大利益。

让我重复这个重点:生起次第是任运显现,圆满次第是本初清净。此处的重点在于,任运显现和本初清净是无别的。我们的身体是佛的坛城,这就是为什么根器最敏锐的人能够生起本尊、了证本尊的原因,修持仪轨即是结合这两种甚深教法的方式。我们要了解,《玛哈瑜伽密续》包含在《阿努瑜伽》的经典之中,《阿努瑜伽》包含在《阿底瑜伽》之中,而《阿底瑜伽》则包含在仪轨修持之中,仪轨本身包含在你的实修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籍由仪轨修持,迅速圆满积聚资粮和清净障蔽的原因。即使是一本简短的仪轨,也包含了甚深金刚乘系统的所有重点,让我们能够相应修持。即使只有几页的仪轨,也包含非常重要而深奥的事物。

我们都能够实际体验到诸佛的身、语、意和众生的身、语、意。佛之三身(本质、本性和能力等三金刚)是我们的佛性本具的面向,这是它们和一切有情众生身、语、意的连结基础,这种连结是不可否认的。没有这三者,就没有佛的坛城;没有身、语、意,那就什么都没有。然而,它们完完整整地包含在五蕴、五大元素和五根之中。
修行者也可能把焦点放在某种虚无之上,而坚称什么都不存在,但那是不实而无用的。了解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本初自性是空无的,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
会像空虚的虚空一样,什么都体验不到,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认识“如是”实相的方法,即是甚深迅捷之金刚乘修道的善巧方便。我们运用法门来了证这一点,它是非常重要的。

一切事物皆是遍在的清净,这是金刚乘的观点,这种方法不是想象、捏造某种事物,或把“非”想成“是”,金刚乘完全不是那样。事实上,一切显现和存在的事物都是遍在的清净。我们真的应该了解,万事万物、所有的世界体系、所有众生等一切显现和存在的事物(意指“觉知者”和“被觉知者”),全都源自三身的领域。所有的事物都起源于三身,在三身的领域内生起,然后再度返回消融于三身的领域,这即是“遍在清净”的意义。这不是去相信某件不真实的事物,不是把木头想成黄金。把黄金视为黄金,这即是了知“如是”的面貌。

一旦我们进入金刚乘的修道,修持遍在清净就是修持真如道。佛陀从一开始就清楚了知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两个次第是金刚乘的意义。经典的系统之所以没有提及“遍在清净”,是因为这不适合那种类型的个人观点。这是佛陀没有在佛经中教导“遍在清净”的唯一理由,而不是因为某些教法胜过其它的教法。

如果人们不知道事物的“如是”面貌,不知道事物是遍在的清净,那么人们会认为土只是土、火只是火、水只是水。从一开始,大门就被偏见封住了。一切事物遍在的清净一致的,都在广袤无边三身内生、住、灭。



從我的iPhone傳送

慈诚罗珠堪布~弟子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上师的一片苦心啊!

慈诚罗珠堪布~弟子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上师的一片苦心啊!



意识本身是很奇怪的东西,很多人从来没有去看过什么叫做意识。我上次也讲了,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一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本来大家都认为“我”是存在的,现在再加上他这种错误逻辑的推波助澜,就更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再也不会去思索、去探讨,从而助长了无明,并由此掉入愚蠢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不但是学佛,而且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慈悲和智慧,此处所说的“智慧”,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而不是世间的智慧。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以前有没有去观察、了解或者探讨过意识呢?如果探讨过,那么,探讨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以前没有去研究意识,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意识的真相。
我们所有人,都承认前世后世,对我们而言,“我”存在的基础不是肉体很容易理解。那么,如果有人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从前世来到今世并去到后世呢?我们往往会认为是意识,是我们的意识在流转轮回,意识就是“我”。这样一来,意识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我”存在的基础。如果能现见意识不存在,那么,所谓的“人”、所谓的“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说明,观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令我们彻底斩断轮回之根。
哪怕通过观察意识,能在一瞬间证悟无我,即使没有修其他的忏悔法门,也能清净无数的业障,因为证悟空性本身,就是最好的清净业障之方。
我们不能认为,有吃有穿、衣食无忧就万事大吉了,在我们的前面,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这些事情既不神秘、也不复杂,都是清清楚楚、简单易懂的。如果我们不去做,就永远无法解脱。
释迦牟尼佛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全方位地证悟空性,获得解脱,所以才会循序渐进地指导我们去观察色、受、想、行、识等等,因为每个人对肉体的执着都比较强烈,故而先观察肉体,之后再观察精神,如果能抉择出意识的空性,就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如何观察呢?观察的方法,包括显宗和密宗两种。密宗的观察方法我暂时不讲,显宗中观的观察方法,又可分为应成派和自续派两种:
第一种观察方法,属于自续派的观察方法,就是刚才所讲的,通过思维、分析、分解,最后令意识“失踪”。
所谓“失踪”的意思,并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清楚地看到它是不存在的东西,是假有的而不是真有的。我前面特别强调了,没有找到和现量证悟空性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在深深地体会到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就尽量保持这种感觉。
对初学者而言,通过这种方法来证悟,是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
另一种修法,属于中观应成派的修法。就是不去思维,既不考虑心是否存在,也不抉择眼、耳、鼻、舌等等的空性,只是在抛开一切杂念,让心放松下来并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以后,就让心自己去看心。
此时所有的分析思维都是多余的,如果这个时候去做分析,反而会扰乱这种境界。我上面讲过的侧面的监督,和这里所说的让心自己去看基本上是一样的。
看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圆满的方法我不讲,如果用中观自己的方法去看,就会明显地体会到——自己的心和外界的天空完全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天空,当然不是指成都这种脏兮兮、灰蒙蒙的天空,而是藏地经常能见到的那种清澄碧蓝的天空。
大圆满的修行人也是这样,早上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到山上去,面朝西方,去看西方的天空。当整个身心放松之后,内在的心就会与外面的天空彻底融为一体,根本分不出内外的差别。就像蓝天映衬下的大海,远处澄净莹蓝的海水与蓝色的天空互相融合,海天一色、深远浩淼,根本分不出大海与蓝天的分界一样,内内外外都连通在一起。
什么叫做“通”呢?是不是我们的心也变成蓝色了呢?不是这样的。此处所谓的“通”,就像没有云彩的虚空,由于星星等其他物质都因太阳的光芒而隐没,所以看上去是一片纯净通透的蓝色,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形状等等一样,我们的心也是晶莹透彻的,此时此刻,内心与外界等里里外外的一切,都成为一体无二的空性。
这个修法也差不多,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
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没有任何东西称为虚空或天空而已。天空的蓝色,也只是地球对阳光反射的一种现象,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东西。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实有的本质,所谓的“心”,只是我们的一种分别而已。
在进入上述境界的当下,我们心里虽然不存在什么空性不空性的念头,但却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是空性,对空性有一种非常清楚的感受。
就像上面我所说的一样,有些人在感受到这种空性以后,会有哭泣或大笑的反应,这都是很正常的。当然,这与修炼某些外道法门时的哭泣或者大笑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深地体会到空性的时候,所有的烦恼、执着都烟消云散,然而,因为我们的修行不到位,所以只是在那一瞬间没有烦恼执着而已,顷刻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原状。但是,如果能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最后就能彻底地断除烦恼。
因为现在是讲实修,所以不说很多话,否则大家就会搞糊涂,最后也抓不住要领了。
实际上,修空性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证悟空性的境界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比如说,禅宗从来就主张不立文字,不喜欢说什么。为什么禅师们不喜欢说呢?因为他们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可讲,没有什么是我们的语言所能传递的东西。说是空不行,说是不空也不对。为什么空与不空都不行呢?因为这些都是凡夫的概念,而空性却超出了凡夫的语言和思维的境界。
虽然语言不能表达这种境界,但它却不是像睡着了或晕倒了一样毫无感觉,此时此刻,我们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切都是空性,就像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堵墙是白色的,而不需要通过思维来抉择出“这堵墙应该是白色的”等等一样,这不是用肉眼来感觉的,而是由心来体会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以上所述,就是中观应成派的修法。
这些都是实际修行的方法,除了这些以外,我既没有看到其他的中观修法,上师们也没有讲过什么其他的中观方法。这个修法虽然是中观的修法,但已经算得上是密宗的部分修法了,很多高层次的修法也就是这样修的。用人类语言所能描述的,恐怕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再高的境界,就只能自己去体会。只要你们对中观的见解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能够接受这个修法,我就可以讲出来,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当然,其他的密宗修法却又另当别论。无论如何,虽然显密的修法与过程各不相同,但最后证悟的境界却几乎是一样的。
如果你们能证悟这一点,我想大圆满可能也只有一肘的距离了。法-王如意宝以前经常引用他的一位上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真正证悟了中观的空性,离大圆满就已经很接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会证悟大圆满。
令人失望的是,我们往往都不重视这些,以为在此之上还有更好的东西,从而放弃了基础的修法。其实,如果真正能修好出离心、菩提心,最后再修空性,并证悟到这种境界的话,在此之上还有什么呢?除了令这个境界更清楚一点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了。如果轻易地舍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基础修法,哪怕大圆满的名字再好听,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些都很重要,以后我们不需要去问别人自己证悟没有,只需自己去看。我们以前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有的话,这就是初步的证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人只是对空性有一点点了解,我们就不能说他是证悟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承认他证悟了,也许他就会生起傲慢心:我好了不起噢!我已经证悟了!这样就不但不能让他进步,反而还会让他后退的。
要知道,这种证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像从很远的地方看到月亮的照片——既不是在附近看到月亮的照片,更不是看到月亮本身一样,我们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实相,离断除烦恼、获得解脱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对初步的证悟都不能过分在意。
有个故事就能很贴切地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位十分擅长做食子的密宗上师,他有一个弟子,已经跟他学了很长时间了。让弟子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觉得自己做的食子和上师做的已经完全一样了,根本看不出其中的任何差别,但每次他把自己做的食子拿给上师看的时候,上师总是说这不对、那不对,反反复复地让他重做。
有一天,他把上师自己做的样本涂上水,使它看起来像刚作出来的新鲜食子一样,然后端到上师面前,结果上师仍然还是说不行。弟子十分不服气地说道:“这是您自己做的啊!”
这时,上师才告诉他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你做的食子就已经合格了,但为了让你能够进步,使学到的技术更加娴熟,我才这样不断地否定你的成绩。”弟子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上师的一片苦心啊!
同样,我们也不能满足于初步的境界,而应再接再厉,力争使现有的境界日臻完美。
证悟与否是我们自己的体会,除了有他心通的人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了知。除了上面所讲的标准以外,即使你们把整个《大藏经》显宗中观部分的理论拿来印证,也不可能找到别的什么更好的直接印证的内容了。也就是说,所谓的证悟,就是前面所讲的境界。
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自从有了这个感受以后,自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否有所增长,对贪嗔痴的减少是否有所帮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确定自己已经证悟。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让自己的证悟境界提升、升级,其他没有什么,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境界了。如果在打坐的时候能有这样的境界,在出定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在出定的时候,会感到一切都是虚幻如梦的,有些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手都可以穿过墙壁等有碍之物,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幻觉,所以穿过墙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这次去五台山时,遇到一个年轻的藏族修行人,他就有这种感受,而且境界非常好。
他在我面前打坐,想让我印证他的境界是不是大圆满。本来,在大圆满的境界中没有什么可以言说的东西,以前的弟子们就是到上师那里去打坐,上师通过这种方式就能知道对方的境界,并可当即确认弟子的境界是不是大圆满。
那位修行人知道以前的这种传统,他以为我也可以这样印证。我很惭愧,自己都不知道大圆满是什么东西,又怎么去给别人印证呢?通过这种打坐的方式来印证就更不可能了。我只能通过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感受,并将其与书中所讲的相比较。
因为入座时的境界本来就无法言表,我只有问他:你在出座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他告诉我说,有些时候我觉得,前面的桌子等所有物品都是虚幻的;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手可以穿过桌子……这些感受都很强烈。随后,我告诉他说,你的这种境界应该是一种初步的证悟,因为他的感觉非常符合修行法本上面所说的开悟标准,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证悟了。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不要一天到晚说什么“我昨天梦到观世音菩萨啦”,“释迦牟尼佛对我笑啦”,“我看到阿弥陀佛啦”,谁谁谁的照片发光啦等等,这些都是很无聊的。
前几天有位活佛组织了一次放牦牛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一位上海居士随后来见我时,兴奋地告诉我说:“我们昨天的放生好殊胜噢!”“怎么殊胜呢?”“当时飞来了一只蝴蝶,在那里停留了好长时间噢!这肯定是一种殊胜的征兆!”
我当时就觉得很可笑,汉地这个季节到处都是蝴蝶,我们放生时天天都有蝴蝶飞来飞去,一只蝴蝶飞来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很多居士都有这样的习惯,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种愚蠢的行为了。
要知道,看到阿弥陀佛等等并没有那么容易,你们不要随便说这些神神秘秘的东西。即使有这些情况,也不要四处宣传,我们只需要讲空性、讲慈悲、讲出离心,其他都不需要,如果有了这三者,就无需八方索求、四处乱跑,只需培养这些智慧,令其逐步成长;如果还没有这些境界,就认认真真地修行,更没有到处乱跑的必要。
当然,“不要乱跑”的意思,并不是不要你们去寻找上师,依止善知识,善知识肯定是要依止的,法也肯定是要听的,在听了以后,就需要静下来去修。如果修的话,这些感觉就会出来的,这就是初步的证悟空性。
请大家想一想,我讲了多少个证悟的标准。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第二个,是出座以后对外境有没有一种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虚幻无实的感觉;第三个,是对出离心、菩提心的增长,烦恼的减少有没有作用。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算得上是证悟空性了。
不过,这种证悟空性只是最基础的境界。打一个比方,假设从此地走到拉萨,要走五十多万步,现在我们只能算是走了一步,以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不过,万事开头难,证悟的第一步也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有了初步证悟的基础,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最后的成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