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认识禅定-3- 普巴扎西仁波切

认识禅定-3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而发心!

这两天我们在宣讲过程中,无论从方便还是智慧方面都做了一些解释,尤其平常修学过程中,某些道理我们必须得通达。因为刚入门期间首先要知道,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真正修行的目的在于何处等一系列道理得通达。要不在修行过程中,只要遇到一些阻碍很容易道心退转。所以,首次多学一些理论,多听听导师们的教言,意义非常广大!

从总的角度来说,我相信我们每一位修行者都知道,我当前进入佛门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真正解脱和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又在何处呢?因为如今这个时代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多人的疑问是非常非常强的,那么这时候真的需要问问自己:西方极乐世界、解脱到底在哪里?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解脱有着什么样的关联?仅仅听他人说,说这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有些不够,原因是什么呢?由于我们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等两天疑问产生的时候,很容易道心退转。

举个例子,今天我无论是念诵,还是身作礼拜,还是平常打坐,从事各式各样的善行之时,先得问问自己,我当前所做的这一切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着什么样的关联?那么你才能知道,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仅仅在一个迷惑状态当中,认为只要是善行,那一定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如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的时候,当时他身边伺候的侍者叫洛钦仁青荣波。有一天早上,洛钦仁青荣波为阿底峡尊者送早餐,当时看见阿底峡尊者非常不高兴,并且不时地在叹气,洛钦仁青荣波想,今早上没有人去打扰阿底峡尊者,为什么阿底峡尊者今天这么不高兴呢?当时就问阿底峡尊者:“你为什么不高兴?今天谁又惹到你了?”阿底峡尊者说:“谁都没有惹我,只是今天早上在光明境界当中观察到我在印度有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由于弟子修行偏差的缘故,一切均变成小乘教法。”此时他的侍者洛钦仁青荣波非常不理解,当时在想,这位弟子所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尊者在印度也是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是八十大成就之一,没得说的,导师圆满,到何方也无从去寻找这么具德的导师。他所修学的法,阿底峡尊者说他是修无上瑜伽部的,也就是说修密法很深奥的法,但为什么由于他自己的修行偏差,一切均变成小乘教法呢?当时阿底峡尊者说:“一切都在于弟子的修行方便上。无论他依止什么样的导师,无论他修学什么样的法,在调顺烦恼的方便上要是有些偏差的话,他的见修行果一切均变成另一种风格。”此时阿底峡尊者说:“若是再不谨慎,虽然表面上他在行持善法,说他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修的是无上瑜伽部,但是一切均变成堕入三恶趣的因。”因此,阿底峡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就是说,法不遵照正法的法规去做,仅仅在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的因。
那么这个就需要反过来问问自己,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多多少少我们也形成了不少的善行,无论是身作礼拜、口念诵不同的心咒和经文、调伏内心等一系列善行都做过不少。那么每当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为正法,那就得问问是否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符合。若是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意味着你当前所行持的法恐怕一切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当然,单单看眼前好像你在行持善法,做了很多很多与修行有关的一些事情,但是谈到与自己内心有利益的时候,那就没有丝毫之利益。也就是说,一切均变成三恶趣以及其他的一些因,而不是解脱的因。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当前所修的法没有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

调伏内心的标志是什么呢?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日日增上。若要是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即便你平常做多少多少善行,一切均变成堕入三恶趣之因,甚至说没有丝毫之利益,指的是站在出世间的立场之中没有丝毫之利益!所以,别光想到只要我从事善法,比如拿着几根香在诸佛菩萨面前烧,认为我一定是一种善行,以及我平常只要在某一个地方静下心好好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那一定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等等,但这需要谨慎一些,不一定会是这样的,所以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曾经说过,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不要急于去修什么法,无论是身作礼拜、口念诵不同的咒语和不同的经文,以及做这个事、做那个事等等,暂时还不要急于做很多事情,首先要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等一系列道理得通达。要不,虽然做是做了,但最终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这就变成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可能很多都会想,我平常念诵的是《阿弥陀经》、《地藏经》、这个经、那个经,这些经都来自于佛陀的教言,只要我念诵一定是善行。这个就不一定了,原因是,在《普贤上师言教》《功德藏》之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指的是什么呢?我们通常所行持的一系列善行,一切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而树立功德,那么我们所说的功德就在于你的内心调伏多少,比如说贪嗔痴烦恼减少多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三大功德有多么增上,以这个作为衡量,而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修了多少。所以不在于数量上,而在于调伏内心的质量上,因此时时都得反观一下自己。要不做是做了很多,最终没有得到丝毫之利益,这是最可笑的,甚至也是最不圆满的一个地方。

平常我在汉地的时候也见到很多居士,说某某某某居士已示现涅槃,就是说已经圆寂了,在圆寂的时候多方面瑞相还是挺不错的,那这就意味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吗?有时候瑞相当然也代表着好的一种缘起,但是不一定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地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那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改变多少?仅仅说往昔是行善的人,那未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时候这个因果关系不大成立。我们所说的是,比如说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仅仅是不如理如法修行,只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
甚至以前我在亚青寺,在上师如意宝身边的时候,像有些居士问,某某某某居士活着的时候修行还是挺精进的,但现前已经往生了,问这位居士的灵魂如今在何地?有时候上师会说,现前还在中阴界当中漂泊,甚至有时候会说在三恶趣的某一个道当中,比如饿鬼道,要不旁生道,要不在地狱等等等等。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以前他是一个修行人。

修行不在于形象而在于调伏内心,我们通常说修行、修行,叫修心。那么先问问自己,我们以上所从事的一系列善行,对调伏内心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在修行过程中也应该多往这方面去观待一些。无论你平常学理论还是实修等等,都要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别说你从事过多少件善行,别说你平常打坐多长时间。尤其我们刚刚已经说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的教言:“初次进入佛门之时,不要急于做很多很多事,先必须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做。”要不付出很多代价,最终没有起到丝毫之利益,这是最可悲的事情!因此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

我们说我们在学闻思,有些在学《普贤上师言教》,有些在学类似前行方面的,比如《佛子行》,要不与前行相关的,像《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等等等等,甚至也在学一些中观这样那样等等等等,总之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不能仅仅树立在你从文字上了解多少道理,但是最终反而没有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那么这一切都不称之为修行。

因为我们学理论的目的,依靠这个文字上面的道理来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一切都在讲解内心该怎么调伏。比如,我们平常学习无论是中观,中观讲解缘起性空的时候,还不是在讲解这个心、什么叫心、心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经整个观察过程中,它又是什么样的,这样那样等等,一系列都在讲解如何调心,这是一种方式方法。那我们在修的过程中就在做缘起性空,总之都在讲解心怎么去调伏。所以时时要铭记这一点,要反观自己的内心,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作为一个在家居士,相信你身边有很多很多做不完的事情等待着你去做,如同出家人般,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运用到修行上,即便你有这样的心愿,恐怕现实当中还是很难做得到的。但时间有多么短暂,首先我们要知道,短暂时间所修行的法必须是正法。要不时间本身就短,短短时间当中的修法也有一些偏差的话,那我们何时有成就的时候呢?永远不会有的!所以首次要了解这一系列道理,这非常非常重要!

可能有些会想,从道理当中可能是这样的,但具体操作方式之上,我们身边各式各样的资料还是挺齐全的,比如先从修学加行来说,《圣者言教》、《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等等,前行方面的引导文也挺多的,甚至前行念诵仪轨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当中也已经出现了,这样一来,关于加行方面的的教言在我们身边应该算是非常齐全的。那么既为加行又为正行的上师瑜伽就更不用谈了,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独特的一种修学方式。虽然各个传承都在讲解上师瑜伽,因为上师瑜伽,具德上师法也好、清净上师法也罢、上师相应法也好,总之各个导师都在宣讲,但是前行与正行结合到一起宣讲,恐怕我们这个传承是一个独特的教授方式。但这个资料在我们身边应该是非常圆满的,比如说有《上师瑜伽导修文》,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有《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以及有各式各样的光碟。光碟当中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因为以前无论在哪个地方我都会讲解一遍上师瑜伽,由于讲上师瑜伽次数很多的缘故,很多居士把它做成一个光碟,如今在各地地方都在流通,所以我们身边的资料是非常非常圆满的。

那么紧接着以下就靠自己,是否平常也如同身边具有资料般去阅读它、去了解它?若要是不去了解,仅仅放在佛堂上,那佛堂就是佛堂,你就是你,这个上师瑜伽永远转变不了你的内心。我们现前得到这样的资料,就是让这个资料成为一个调伏内心的一个缘起也好、诠释,所以平常多去了解它。无论是从书面上去阅读,还是平常条件允许的时候去看光碟等等,都要去多看看一些,这样一来你的修行永远不会有差错。
尤其我们当前所讲解的一系列,它是个圆满的次第道,从某种角度来说,在汉地最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圆满次第道。比如说,初次先怎么去做,我们先把初次修行的方法主要树立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察修,第二是安住修。观察修通称为方便法,安住修通称为智慧法。我们从方便的角度,初次进入修行期间,符合自己的方便是什么,逐渐开始方便怎么修学,最终方便应该怎么去融合。从智慧的角度,先从什么样的禅定入手,逐渐能达到什么样的禅定,最终可以实证什么样的实相,都有一个具体操作方式以及一个很系统的次第传承,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要不会变成什么呢?我今天做某一件事情,到十年的时候恐怕也就是那么一个方法。但有些说我的导师没有宣讲,我不懂等等,有些还说我的传承当中没有这样的次第道。但没有一个传承当中不讲解次第道!比如说净土法门讲解二种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还是讲解次第道;禅宗讲解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还是讲解次第道;上师瑜伽导修讲解内外密三种上师相应法,也是次第道;无上窍诀大圆满顿超讲解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灭尽地相,也是讲解次第道;小乘讲解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学道、无学道,也是一个次第道;大乘讲解十地,也是一个次第道,所以没有一个法门不讲解次第道。

当然,这些法门当中是否也讲解顿时开悟的一些法呢?当然讲解,这就叫明心见性,无论哪个法门都在讲解!但是这么讲解还是需要针对根机,你的根机不符合宣讲这样殊胜法的时候,还是按照次第修学最为踏实,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的根机当前还不具备接受顿时了悟的这么一个法,你不具备这样的根机。那么这时候即便某一位导师为你做这方面的印证,相信你的内心收获绝不会很大的。这样的公案往昔很多很多,在汉地有过,在高原地方也有过,法与根机不相应,最终弟子没得到什么教义、利益,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那么如今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也听到很多居士说,前一段时间他遇到某一位居士说:“你是修无上大圆满,但是据说你们的大圆满非常着重于观照,真正的大圆满应该超越一切戏论,应该是明心见性。”诶,你好像了解一些,但是先问问他:你能明心见性吗?请问不能明心见性的时候该怎么做?因为你又不能明心见性。举个例子,从文凭当中,博士后的文凭可能是最高的,你站在这么一个立场说,要学问必须是博士后,因为博士的文凭是最高的,那么当下不能获得博士文凭的时候,我该怎么读书呢?你先问问他。我直接去读博士的话,我跟不上,我一句都不懂,老师在上面即便上多长时间的课,我一句都听不懂,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应该退学好,什么都不学好,还是要继续学习呢?如果我想学习,该怎么学呢?这就是关键!

现前很多人一贯拿着很高的法掩盖着自己,说行与不行都是这样的,但有几个能做得到呢?尤其我们要知道,依《金刚经》所讲解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成办解脱者只有一位尊者,就是惠能大师,这是例子啊!例子意味着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人物,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会变成第二个人物,但是历代有多少比我们根机更高的人都没有成为第二个人物,我们能成为第二个人物吗?所以以后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踏踏实实,不要太飘。当然,人人都有一种虚荣心,即便知道自己当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是希望自己能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即便有这样的虚荣心,有时候还是要实实在在一些,太飘的话最终真不知道自己会飘到哪里去。

修行同样一个道理,刚刚所说的,虽然有这样的传讲方法,但是至于我们能不能接受,就针对我们的根机来定夺。天天都在讲解什么为根机呢?这个根机,密法主要讲解自性根机。自性根机讲的是,密法讲解六别法,从原始基位直到一基现二道,后面无论是轮回道还是涅槃道,涅槃道没得说的,以轮回道的这个时间长短而立他的根机高低。比如说,你从一基现二道成为轮回直到现在的时间越长,你的习气越重,所以根机越低;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时间越短,你根机越高,智慧越高上,那时候业障越清净,所以以这个来定夺。

有些说这个好像又是个理论,谁又知道呢?但现前根机具备的一种象征又是什么呢?就是信心圆满。比如说我现前进入这样一个法门,无论对传讲这个法的导师以及对这个法的认可度也好、这个信心度是非常非常高的,这就叫上等根机。但有时候好像对这样的导师也心生敬信,对这样的法好像也有信心,但是中间也还是有很多不接纳的地方,比如导师讲十分,自己真能接受的只是三分,七分还是搁置一旁等等,这些我们当然不能说他没有信心,但是信心非常非常弱,这就是根机不高的一种表现。一切取决于信心!

有时候我们可能都会想,诶,这方面我还是挺不错的,我的信心是挺圆满的。上师以前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以前亚青寺下面有个叫安章寺。安章竹根玛是当时在多科下区威望非常高的一位大德,据说当时无论是后藏,如今西藏一代,以及在汉地,从上海过来的居士说这位高僧大德足下的弟子非常非常多。据说有一次从后藏来了很多很多弟子,因为现前还有飞机,也有汽车,甚至在青藏高原上面还有铁路,现在的交通已经很好。但往昔都要靠步行,从后藏到前藏需要多长时间,这就没得说,因为开车都需要几天的时间,那步行就没得说的,可能都需要几十天。这个路途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多危险的地处,比如无论是趟河,还有一些路途不好走的地方,甚至有些没有人烟的地方,四处都是危险。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也有很多人听到这样高僧大德的名称而来谒见这位导师。

当时来了很多弟子都在安章竹根玛身边,当时竹根玛就在给他们讲解什么叫做根机、信心必须得圆满等等。此时很多弟子都认为自己的信心是挺圆满的。当时安章竹根玛说仅凭这个信心还不够算圆满。但是很多弟子都觉得不服,你想想我们从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路途上遇到多少多少风险,但是我们都没有产生一丝毫之恐惧,还不是照样来到你的面前谒见导师求学佛法,谁说我们没有信心?导师说,仅凭这个信心还不能算圆满。说着说从自己身边,安章竹根玛有个破鞋,把鞋拿到他们的面前说:“你看看,我刚刚抓住一只雪狮。”就是雪山上的狮子。此时下面几十个弟子都呆住了,因为刚刚这位导师宣讲过程当中头头有道,什么事情无论从理论教证上面都讲得非常细致,怎么一瞬间就糊涂起来了呢?明明是一只破鞋,还说他抓住一只雪狮。

当时安章竹根玛有他心通,知道他人心里所想的是什么,当下安章竹根玛说:“就是这样的,我刚刚不是给你们说过吗?你们的信心暂时还不能算圆满,但是你们总认为自己的信心很圆满,因为自己从老远的地方来谒见我就认为这就是信心圆满,但实际上与圆满还是差得太遥远了。我刚刚把鞋拿到你们的面前,真正你们信心圆满的话,由于当时导师的加持以及你们的信心圆满,两者合为一体期间可能看见的就是雪狮,但是这一点并没有成熟。第二点,你们要是对导师真有那么大的信心,即便当时没有真正见到是雪狮,但是你们会把一切都推到自己的身上,当成自己的过失,当时会想,导师说这是雪狮,那决定就是雪狮,只不过是我由于眼根不净、业力沉重的缘故看不见雪狮而已,实际上可能是雪狮,但没有一个人这么去想,都把这一切过失推在我这个老人家身上,说,诶,刚刚讲得很好的,一下糊涂起来,这就是信心不圆满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这么讲解并不是打击我们的信心,而是告诉我们要时时培养信心,因为你信心圆满的这一时刻就是证悟的那一瞬间,所以需要长时间去培养信心。

据说往昔在一个幽静山林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修行者。离这个神山不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牧区,有一家对这位高僧大德非常有信心,所以这家的主人天天给这位高僧大德送牛奶,又送酸奶以及酥油,还有奶渣子等等,天天往那边送。因为在牧区,不能一年四季都住在一个地方,冬季在某一个地方,但夏季可能又要搬到另一个有草的地方,所以这时候可能离高僧大德就更远了,但即便路途有多么遥远,他们都会准时把这些新鲜的食品送到导师的身边。

此时导师也在讲解信心圆满仅凭这一点是不够的,但是这一家的主人想,我的信心应该是非常圆满的,因为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的时间如同一日般的,天天把这些食品都送到你的面前。有时候可能在下雨期间,有时候可能是在刮风期间,有时候可能是非常寒冷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是在过来的路途之上完全没有人烟,可能四处都有很多很多危险的地方,但我都把这个送到你的身边,谁说没有信心?导师说这个信心还不够圆满。说着说着导师说:“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一直想问问你们家,但是因为真不好意思问,今天能否问问?”他说:“当然可以,你是我的导师,你想问什么我就回答什么。”导师说:“你们当地有没有什么传说,说你们家这个背景很不好,要不可能是业障沉重的一个家庭,要不家族很不干净?”这个主人一听到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怪,就问这位导师:“为什么这么问呢?”“我一直都不敢在你们面前说,因为你们天天把这么新鲜的东西都拿到我的身边,我天天都享用着你们家所有的一切资具,当时我就这么问你们的话,怕伤及到你们的心,但这个疑问一直都在我心中打滚,因为每次一喝到你们家的东西,我口里就会长疮,要不这边烂掉,要不那边烂掉,每次都遭受极大的痛苦,但又不好意思给你们说。”

当时主人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气得不得了:“你要是真的口中长那么多的疮,为什么提前不告诉我,我就不送给你啊!我天天把最好的东西都送到你的面前,你还说吃我们家的东西可能是业障沉重的缘故,要不就是家族不清净的原因而导致成你口里长这个、长那个,好,从此以后我再不给你送这些东西了!”当时导师笑着说:“看看,我们刚刚不是探讨着信心吗?我说仅凭天天送这个东西还不能算你的信心有多么圆满,因为信心就要看当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能不能去接受和面对。”

我们今天讲那么多的公案还是在告诫我们自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当信心没有圆满之前尽可能去培养信心。很多都在说,怎么去培养信心呢?一方面要多了解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平常在修行的同时还要多去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以及多去听听导师们的教言。另一方面自己要多去修行、去体会,因为有时候仅凭他人讲解,若要是自己不能感受的话,还是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就像平常无论是吃药,还是做其他的一些,比如什么东西,都说是这样很好的,那首次我们先自己去尝试一下,如果觉得真的像他人说的一般,那我相信你对这件事情就很感兴趣、很有信心。如同这个道理般,从理论上虽然我们已经通过,但是经验上面赶不上去的话,总觉得离自己还是挺遥远,所以还需要去修行,依靠这两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若是具备这样的信心,尤其刚刚所说的,一旦信心圆满,你当下具备明心见性也好、直指心性的标准,当下开悟也近在眼前。若是不具备以上这一系列条件,成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这时候我们必须要懂得次第修法。

我们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在修上师瑜伽,今天早上也有很多弟子过来说他已经修了多少年的时间,说紧接着以下该怎么修?以上我们追随文字上面的教言,因为平常《上师瑜伽导修文》上面的教言主要是观察修的时候观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配同着持风,以及像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等等,我相信你们可能都在看。那么第二个阶段,也就叫内相上师相应法,这时候由于我们的方便越来越成熟,因为前面由于长时间如是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尤其从观想的角度,以及在观照过程中多方面越来越在成熟。要记住在成熟而不是光走一个过程,比如从皈依境的角度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复杂,就是说观个皈依境也很轻松的能观出皈依境;在观共同外前行的时候,以前在观共同前行的时候好像自己内心有一些感受,不在观想的时候仍旧觉得离它很遥远,但现前越来越感觉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感受到共同外前行,这些都是我们时时遵照剖析调伏妄念如是修学的功德。

那么到达一定的时候,就要开始粗直视调伏妄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觅心法。觅心法方面的教言,往昔学过一些理论,比如学过一些中观法的,我相信你们也以前做过这方面的观察。若是往昔没有这么学过的话,无论是在《前行备忘录》还是《圣者言教》,要不《上师瑜伽导修》之中,以及《胜乘狮吼妙音》当中也讲了关于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方面的一些教言,你可以去多看看这些,也就是怎么去修觅心法。

但可能很多都会说,以前我学过中观,中观里面讲觅心法还讲得更细致一些。但是要记住一切都来自于文字,和你的经验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无论你当时用什么样的文字代替,但是从经验角度仍旧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既要从文字上去通达,还要有这样的观照来达到一种觉受。

我们先从观察修的角度来说,都知道心是没有来住去的,心也是无形无相的,在《金刚经》当中曰:“过去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不可得意味着它并没有实体,那么这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认识到心的本性吗?当然不是!心是无形无相的,我相信无论谁作观想、不作观想,都知道心没有一个实体,但这并不是我们得到的结论,这需要长时间去观察。比如当你给它起个名称,无论是“空性”,还是“明了”,还是“明空不二”的时候,先问问是谁在给它起这个名称?还是心在起作用。只是我们给心起了另一个名称,多了一个名字之外,实际上心仍旧在起作用,这并不叫觅心法。觅的心就是这个胡思乱想的心,要断除这个心,必须真正已经知道它的自性也好、本体,这需要止观交修,该观察修的时候要观察修,安住修的时候要安住修。

尤其我们这两天说过,无论你观察修观得有多么好,若与安住修不能契合一体的话,这种见解就叫什么呢?叫文字般若,仍旧在思维的范畴之中。虽然给思维起了很好的名称,说“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心是无形无相”等一系列名称,但实际上心还是仍旧在起作用,与我们平常不在观想完全一如,只是多了一个名称而已,所以这时候还需要配同着修止。

前面的观察修当然不能缺少,我们说观察修的真正用意就在于断除实执。我们前面有一个东西,比如一个杯和一朵花,当我们不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觉得这个是实有的,是没有什么生灭一般的,虽然观察的时候知道它有生灭性,但不在观察的时候总觉得它是一个个体,它是不变的,它自己能做主的、是实有的等一系列在这么一个东西当中而立。当我们在观察期间就已经破除——它是无常的,它是变化性的,因为它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并不是一个实体,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等等等等。当我们在观察期间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即便它产生一些生灭的时候,你内心之中的情绪不会那么飘动,因为知道它就是这样。
就像我们通常看见很多小孩子在海边,大人游泳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在沙滩上面玩沙子,建一个小小的房子等等。小孩子把房子建完,后面房子垮掉的时候小孩子们可能会哭,说他的房子已经垮了,但是大人不会哭,因为他知道水和沙子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叠成一面墙,但是水从沙子之中散发掉的时候,沙子自然会流掉,这是它的自然规律。大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会因这件事情而导致成很大的情绪飘动,但是小孩不懂的缘故就有很大的情绪飘动,甚至还会哭。

我们观察修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断除一切实执,但断除实执并不代表一切执著都得以消尽,还有一个叫境执。比如说对某一件事情的那个强大的执著叫实执,但是在它面前淡淡的这种显现,它还是一门执著,叫境执,这个境执需要靠安住修来断除。所以在修学觅心法的过程中,既需要观察修还需要安住修,当观察修和安住修合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止观双运,那时候就是真正的缘起性空。因为此时也无法用言语表达,会进入到完全超越一切戏论的这么一个境界当中,如同《般若心经》所讲解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是用词句来描述,而是见解本身就有这么一个特征。
很多人都说谁开悟开悟,开悟的境界不是文字般若,也不是观照般若,而是实相。比如说,当一个人在学习过程当中——哦!一切万法它既不能说是有,也不能说是无,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明空不二的境界,这就叫了知阶段,这个叫悟的话也是了知智慧。第二种是观照,有一种感觉——“哦,是这样的!”他好像也懂得明空不二的道理,但这是一种观照,仍旧在意识范围当中。意识也就是说心能感受得到,所以这种了悟就叫观照,它还不是实相。我们通常说历代高僧大德已经开悟,都站在实相般若当中,无法用言语表达,已经超越一切意识范围当中,我们就称之为实相,这才是真正的开悟。

按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智悲光尊者的要点,“了知犹如补丁很容易脱落”,就是了知不能称之为开悟,原因是它很容易变化;“觉受犹如烟雾很容易消失”,就是观照般若也不是永久性的,它也会有生灭性,所以不能称之为开悟;“真正的开悟就如同虚空般,永远不会动摇”,这才叫真正的开悟。所以我们把登地菩萨称之为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既没有烦恼,又没有堕落,这就叫真正的开悟!无论是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还是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都是站在实相般若当中。要记住,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即便你把它称之为开悟,但这些开悟还是在意识能感受到的、意识范围当中的一种感觉。虽然和出世间的见解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还是意识在感受,所以不叫了悟。我们通常把见解分为了义和不了义,所以它不叫了义之见解,这要分开的。

因为这两天从很多很多人口中听出来,谁谁谁在某一个阶段就开悟了,有时候他把文字般若也称之为开悟。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我们在观觅心法——心没有来住去,那么知道没有来住去的这个心叫能观的心,能观心如是观照下去,它没有一个实体,因为没有形状、颜色、大小。若是没有,它也不是一种单空,因为还能起心动念。那么此时紧接着继续往下问,它到底是有还是无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当下就知道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因为既不能说是有也不能说是无。不能说是有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实相,没有一个实体;不能说是无的缘故,它并不是一种单空,所以这种明空不二就叫文字般若。很多认为这就叫缘起性空,真正我已经了悟、开悟了,这个是文字般若,与实相般若两者间的距离太远了!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去观照,文字般若期间的缘起性空之见解,三大功德还不会那么很圆满。比如你当时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很难增上,虽然具有,但并不是很圆满、坚定性的。就像我们通常一般,见到一些可怜的众生才生起慈悲心,而并不是时时都有这个慈悲心,处于悲空双运当中,做不到的。因为它是文字般若,还不具备真正这样的条件。如同绘画的月亮般,我们在墙面上画个月亮,好像真正看到月亮一般,但是它并不能起到月亮的作用。月亮是自带光明的,一到黑暗它就不会那么黑,因为它有光明。观照般若当时也在讲解月亮的功德,就好比我们刚刚所说的,也在讲解缘起性空,但是还是在意识范围当中,能感受得了的,所以还在意识范围当中,因此它如同水中的月亮影子,也不是真正的月亮,因此还不能真正起到月亮的作用,它只是一个影子。那么真正的月亮,如同见到天空中的月亮一般,那才是真正的月亮,就叫实相般若。所以不要全都交杂在一起,这样一来对我们今后修行又会形成极大的障碍。原因是,我们说登地菩萨既没有烦恼,也没有堕落。很多人认为,无论当时了不了解文字和观照,先搁置一旁,觉得文字、观照是一种了悟的话,就觉得以下我不再修行,反正我已经知道一切都是缘起性空。那么这时候反而会耽误自己的修行,功德等一系列并没有增上,这时候还会欺骗自己,对成办解脱会形成极大的障碍。

我们天天都在说,证悟不是单方面的,它应该是全方面的一种功德。举个例子,从见解的角度它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出定的时候,它应该时时能提起正念;从功德方面,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时时增上;在不变密意相梦境当中能达到自在,能认识到梦、转变梦境,甚至梦光明之境界等等。如果这些功德随着见解没有增上,意味着你这个见解还是有点偏向于什么呢?文字和观照。在《自现续》部当中说:“觉受和证悟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就是单单从它当前具备的条件来说都是明空不二,但是证悟的时候一切功德随着都会增上,但是觉受的时候可能功德并不那么明显,单单的一些感觉会有的,但是功德并不明显,这就叫觉受。不要把全都混为一谈,这样一来对我们整个修行还是会形成一定障碍!

我们刚刚已经探讨了关于禅定方面的要点,如今我们正在修学这样的法门,但这样的人身可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应该时时要提起一种欢喜心、一种喜悦的心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当今我已经具备修学这样法门的条件,我是非常高兴、非常快乐的一个人。因为我们在讲解人身难得期间,难得之因、难得之数、难得之喻,有时候我们也在讲解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要点,原因在何处呢?天天好像都在消极当中,因为讲了很多很多见解,但有时候觉得好像很有兴趣,但是又总觉得离这个见解很遥远,因此在无意识当中会形成一种消极也有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时时处于消极状态之中,还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激情起来,那这时候要多想想一些人身难得。

比如从难得之因的角度,历代传承祖师教言之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世要是没有种下过很多很多善因,今生决定达不到这样的结果。我们通常说什么叫十八种珍宝人身?主要讲解内外密三种圆满,就是外相得到上师的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得到这样圆满的人身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有时候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身边的很多很多人,无论他当前世间方面的条件有多么优越,但出世间方面的条件是非常非常贫穷的。从出世间角度,我们所拥有的条件可以胜过很多很多,这时候应该内心要生起一种欢喜心,并且还要继续精进修法,要把当前所具有的一切条件运用到一个好的方面去,所以平常要多想想难得之因。

要获得今天这样的人身,前世若不是行善的人,比如说修行六度波罗蜜,那今生绝得不到这样的人身;第二,前世不是持戒的人,今生也得不到这样的人身;前世没有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今生也得不到这样的人身。由于我们宿世具备这个条件的缘故,今生已经具备这样的果报、这样的果实,所以对我们来说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有时候我也告诫很多弟子,有时候真的我们应该得庆祝庆祝,原因是由于宿世的因缘我们今生已得到这么好的结果,并且今天所拥有的结果,我们还在后天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值得庆祝,因为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那么这时候要知道它的难得,并且要把当前所具备的一切条件要运用到相对的境之上,要精进修法。

说到修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每天可能都安排着自己的时间,无论是早上修行,还是中午修行,还是晚上修行,反正时间根据个人的条件来定夺,总之都在修行当中,应该要这样。不要等待着某一天我有时间的时候再去修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成很多很多不圆满的地方在里面。因为第一,由于寿命无常的缘故,那一天我们是否在世上谁也不知道,由于一切外缘以及自身无常的原因,有没有这样的时间我们也不知道,所以从今天开始做起。至于时间多长根据个人的条件,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多修修法,尤其是最佳的时间当然是在早上。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早上早点起床,因为这个时候既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也不耽误自己家里的关于生活方面的很多很多,这时候可能是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最佳的一个时间,此时应该早起多修修法。

当然也有很多居士说,由于个人福报不具备的缘故,每天修行的时间非常非常短暂,所以有时候心目当中还是觉得挺难受的。当前由于你的身份可能只能做这么多,但只要精进修着法走,相信短短的时间当中,一天虽然短了一些,但是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可就长了。长时间如是修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修出相应的果实出来,所以还是要多修修法,多修修法。

要多想想人身难得,尤其是寿命无常,因为这个无常的鞭子不时时抽自己的话,很容易懈怠下来。尤其我们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平常所看得见的一切都是与世间相关的事,平常所听得到的一切都是在讲解世间的很多很多事。有时候一到一些地方,比如你要是到什么样的圈子当中,一听到这些事情,天哪!有时候都烦的不得了。我今天早上也在给很多居士开玩笑,说我有时候并不是羡慕你们这样的忍辱,而是我觉得你们真的很了不起。要是我的话,在烦恼当中这么度日,我早已经疯了。真的是这样的。但平常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去改变自己的内心,即便需要从事世间的事,只要能改变自己的内心,从事世间事业的时候,你也与出世间结合到一起,相对之间内心是更清净的。

这以上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传讲的,前面先从禅定的角度讲解一些,后面从共同的法当中稍微作一些开示。我们这两天近三天的时间,大家聚集在一起,中午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探讨一些佛法。很多弟子都从老远的地方过来,想和导师多说说一些话,但是有时候也知道,我一句一句的讲解,从早上到下午,尤其这一段时间我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吧,总觉得还是有些累,所以就把时间推到下午这么一个时间当中,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一些佛法。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很多弟子都希望能在导师身边得到一次灌顶,要不跟随着上师做这样的事、那样的事等等等等。但为什么一到上师身边的时候,只要一开口就是讲法呢?可能是由于我自己平常对这方面了解的原因吧,总觉得讲着法走可能意义更广大一些。因为我们也不是没有去朝拜过神山,我们也不是没有得到过灌顶,可能有功德,但是当前问到自己内心改变多少、理解多少的时候,恐怕还是一个零吧!

说某某某某一个地方,导师们在灌一个很大的顶,即便你得到过多少次顶,因为那时候我在汉地,有一天来了一位居士说:“能不能在你面前得到一次灌顶?”我说:“你往昔是不是没得到过灌顶?”他说已经得到过,甚至已经得到过近三百多次灌顶,因为他以前在某一位导师面前已经立誓,一生要受五百次灌顶,今天听到你是一位高僧大德,想在你面前得到一次灌顶。”我说得到五百次灌顶以后你干嘛?是继续受灌顶,还是说五百次灌顶以后你就成就了?但是我也没有看见很多灌顶誓言当中说五百次灌顶、数量达到多少次灌顶就能成就。要是是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真的没有做对,因为他是个王子,请多少导师有的是条件哪!为什么还需要独自一人在山上修行?就请很多导师天天灌顶。如今这个时代,条件优越的家庭也很多,我们请一些导师在家里灌顶,有时候短短的灌顶真的不需要多长时间,一天可以灌几十个顶,要是这样下去,几百、上千个灌顶恐怕也不在话下。但是也没有听说过历代传承祖师以灌顶数字而成办解脱的例子啊!所以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可能是讲讲一些法会好一点吧!不是说我们能讲得有多么好,但是在几十分钟,甚至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翻来覆去讲解一些道理,这样多多少少能懂得一些道理。前面已经懂得的,那水上加水,反而会成为更增上积累的一种方便,若是不懂的地方,在这一次听到这样的道理,以后在修学过程中,无论是调伏自己的内心,还是增长智慧、积累福报等起到切实之作用,我想这个利益可能会大一些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今这个时代,一谈到修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这两天也看见很多很多人一到过年的时候,为了能烧上什么头条的这个香,整个晚上就在门口蹲着的人也有很多很多,甚至每天早上都跑到那边去抢来抢去,说要烧第一个香。第一柱香可能世间的缘起当中说哪个是第一个,甚至现前开始也流行起来,第一柱香需要多少多少,已经变成商业化。但这样还不如我们以我们这样的方式去宣讲一些佛法可能会更好一些。甚至有时候也看见,每当大年初一的时候,有多少人在烧香拜佛。当然我们不能说他没有信仰,但是要真正实现自己所渴求的这个果位也好、这个结果,必须要从事我们现前所讲解的这样的法,如是去做才能达得到。所以说,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迎接新的一年可能是最佳的方便吧!因此还是好好修行,好好修行!

这两天可能是过年期间来的人也比较多,再加上本身身体也并不是那么非常非常好,所以还是挺累的。尤其是今天又不像昨天一样,因为昨天我还没有讲法之前吃了一个头痛药,今天也头痛的不得了,刚刚就想能讲多少咱们就讲讲多少,主要是以聊天的形式。因为这两天还在过年期间,过年的时候师徒们都坐在一起聊聊一些佛教也挺好的,至于时间长短这并不重要。

今天大概就是我们以上的这样的法,明天早上居士们已经开始准备,明天早上咱们就放个生,我想也挺好、挺好。原因是,聚众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好处在于,比如你一个人放一条生,那十个人放十条生的时候,共同一起的十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都是非常和睦当中去做这样一个善行,你一个人就能得到十个功德。尤其现前又是神变月,做一件事情它的功德是无量的。所以说,我们这两天在座的弟子们,无论是道友与道友之间,也是非常非常团结的,甚至也没有什么矛盾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导师来说都是带着一份虔诚的信心来依止,并且谒见等等,那明天我们师徒一起去放放生,我想也挺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为了度化更多的众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能遣除自己所有的一切修行之中的违缘,令自己在创造一切事业过程中没有一切障碍,越来越增上,就是说一切越往好的方向增上,所以这些都起到很大很大的作用。
明天咱们就看着他们的时间,明天早上咱们就这么去放个生。明天放生的话,因为早上又折腾一个早上,下午咱们还是休息吧!从大年初一开始直到现前,反正每天时间倒不是很长,但是总之还是有一件事情,心里挂着一件事情还是挺累的,这样一来,明天早上我们把这件事情办完以后,下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课,明天一天大概是这样。
从很远地方过来的居士们,明天已经初五了,这样一来离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因为初七、初八可能都要上班了,这样一来可能都得要该回去了吧。至于初六初七有没有课到时再说,至于很多先暂时这么办,需要回去的,明天咱们放完生以后紧接着就陆续开始回去,准备开始上班,也行的。要不后期又想过来在上师身边多住一段时间也可以的。因为我刚刚说过,这次我准备想在这边多待一段时间,因为前两天我们这边一位医生也说过,在他身边多吃吃药,我们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些这些病状,吃一两个月的时间以后再做一次全面检查。若要是前两天查出来的病有一些改善的话,我想还是在这个医生面前多吃吃药,这样一来今年我们在这边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没有像以前般的。以前在汉地待的时间相对不是很短,但是今年可能还会更长一些。这两天我也给罗布、青绕说,过两天有必要的话你们再上山一趟,我暂时先不上山,就慢慢慢慢再说吧!这样后期还有一些条件能过来,那时候我又在这边,我们随时可以见面。甚至身体要是有所好转,有时候到四处走动走动也可以的,但这是以后的事情。

就这样,明天咱们就放生,明天下午就没有什么课,后天有没有课暂时我们先不说,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因为这两天也已经从初一到初五一直都在折腾,折腾也好,反正每天都挂着一件事,要不去听法,要不去做这件事情,总有一件事情挂在心中还是挺累的。这样一来,以下最多也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希望导师身体好的话,能多讲一句就是一句。但有时候我再看看我的身体状态,这两天相对还是挺累。今天还算好一点,有时候天气一冷起来,可能我的湿气太重的缘故,我的身体也跟着更沉重,有时候天气稍微好一点的时候身体还会更轻松一些。刚刚我们吃完饭,我就给戒海师说:“咱们俩个早点过去在楼顶上,太阳要是很好的话,我就在那个藤椅上面睡个觉。”以前我的睡眠真的不是那么很好,别说是白天能睡得着觉,连晚上有时候都睡不着觉,这两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天哪!睡眠重的不得了,白天也想睡觉。

好了,大概就是这样,但这次就这么多吧!今天讲得有点少,才三点钟的时间。今天我感觉到好累好累。不要紧,不要紧,有时候多讲一点,有时候少讲一点。但有时候讲法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些,比如讲了一阵时间以后,可能很多很多修行者心目当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候就把这些疑问写在一个纸上,我从这些问题上面做一些解答也挺好的,但这些以后再说,今天先这么多。

以此善根,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和所有大德长久住世,永转法轮;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无量诸佛菩萨之三密 聚集妙善知识所持相
深恩无比龙多加参尊 祈寿无量本性愿享年
显现利益安乐之事业 愿至普遍十方无量界
周遍法身界之中 自现报身上师尊
化身圣者祈速临 皈处至宝大海众
法性真谛威神力 发愿速疾得成办
南无格日贝
三宝三根本众护法神 吾等三门挚诚作祈祷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 愿能生于怙主上师前
如来甚深三藏之法宝 闻思修而增长诸功德
无误引导取舍善知识 愿能依彼趋入解脱道
依于一切佛子之善法 救度无边有情之怙主
宣说清净妙道善知识 愿能值遇依止令师喜
密咒金刚乘之深密道 修持成熟解脱吾自续
实相窍诀如理作宣演 愿能依止具相胜怙师
密宗之密极密无上法 三传密意修持之究竟
甚深加持无谬作修习 愿能值遇具德阿阇黎
无欺三宝殊胜谛实力 因果不昧甚深加持力
吾等意乐清净之妙力 祈愿速得此等一切愿
获得利乐唯一处 大觉教法久住世
受持佛教圣者等 唯愿长久如宝幢
威德上师长寿永无尽 无边有情获得快乐福
自他众生积资断诸障 愿得捷径大觉之胜地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 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 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大觉导师降临世间处 教法如日普耀十方界
受持教法僧徒相和合 教法长久住世愿吉祥
外显佛及文字等净相 内熟气脉明点呈佛像
密净觉性妙力融法界 愿具六别法证童瓶身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