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脾肾阳虚用这首经方解决

脾肾阳虚用这首经方解决

原创 胡大森 青囊译录 


脾肾阳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候。关于脾肾阳虚,很容易判断,具体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脾肾又是怎么定位的呢?首先看脾的生理机能:脾主运化、主统血。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与形体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

肾的定位: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生理特性:主蛰守位,肾气主上升。与形体关系: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对于真武汤的适应证,在"太阳病篇",第82条,原文是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再看原文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把这两条结合起来看,阳虚水泛证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是,太阳病治不得法,使肾阳损伤,阳虚不能制水。二是,来自于少阴,素体少阴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肾阳更加虚衰,结果导致不能制水。因此,不管这个病是来自太阳的治不得法,还是来自少阴受邪,殊途同归,最终造成的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阳虚水泛。

水邪是变动无常的,所以古人比喻也很形象,你把一碗水泼在地下,哪点低它就往哪边流,所以,水邪是变动无常的,它并不固定在一个位置,它常常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因此真武汤适应证中,它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就比较多,把这些临床表现综合起来看,原文第82条和316条,这两条原文所描述的真武汤适应证,第一个症状:四肢沉重疼痛,四肢沉重疼痛,可以理解为水肿。这是水邪浸渍四肢的表现,就会有四肢沉重疼痛,因为有水邪流溢。第二个症状:心下悸,这是水气凌心的表现。第三个症状:咳,这是水邪犯肺的特征。第四个症状:或吐,或利,这是水邪浸渍胃肠。第五个症状:是太阳病篇提到的"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这是水邪上冒清阳,水邪浸渍经脉所造成的临床表现。头眩,头晕目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是指不能够有准确的、有力的、稳定的运动,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拿起筷子哆哆嗦嗦,象美尼尔氏综合证,象小脑共济失调,这些表现,都可以看成是,"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第六个症状:小便不利或小便利。小便不利是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利就是小便清长,特别是夜尿频繁,这是阳虚不能摄阴。把真武汤的主要适应证,归纳为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可以看做水肿。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病的消损等等,还有不明原因的水肿。如果对一个水肿的病人,辩证属于肾阳虚、水邪泛滥的,就可以用真武汤来治疗,真武汤治疗水肿。心下悸,这是以心脏的症状为主的证候,那各类心脏病、有心慌心跳。特别是各类心脏病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习惯用西药、洋地黄这类的药物来治疗,对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用洋地黄这类药的时候,当患者的心脏、心肌储备能力很差的时候,用洋地黄这个药,稍稍过一点头,就会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稍稍有点不足,心功能就纠正不好,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太近,这个时候用药非常难。

如果是阳虚水泛的话,配合上真武汤,结果就发现,洋地黄的用量,稍稍不够一点也没有关系,稍稍过头一点也不会中毒,有明显的提高心肌储备力的这种作用,治疗心脏病。
治疗呼吸系统病,咳嗽,痰多。治疗呼吸系统病,同样可以用真武汤,适当的加减,治疗消化系统病,用真武汤来治疗各类慢性胃肠炎,辩证属于阳虚而水邪浸渍胃肠的。此外,治疗美尼尔氏综合证,辩证属于阳虚水泛的。小便不利或者夜尿频,夜尿频难道也能用真武汤吗?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真是肾阳虚,其实也可以用真武汤来治疗,但是不要晚上吃药,不过对于夜尿频繁,阳不摄阴的这种证候,还是主张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只是早晨吃药、中午吃药,晚上不要吃药。可见真武汤在临床上,抓一个主证,再配合上抓病机,就可以用于治疗多个系统的病证,还可以治疗妇科的阳虚水泛、寒湿下注的白带量多,妇科病也可以用。这叫什么思路?这叫抓主证,兼辩病机,活用经方。
------以上文字摘自郝万山讲《伤寒论》。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的方子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非医师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需帮助可以咨询博主或当地中医大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