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子女2歲起 倡父母日伴讀20分鐘


港爸港媽往往過於重視學業成績。
剛進駐本港、主張教導學生思考及自學的Nord Anglia International School香港分校創校校長Brian Cooklin教路,不應只應付考試及面試,培養子女閱讀及終身學習才最重要。
他建議本港家長在子女2歲開始每日伴讀20分鐘,即使是名著都可以;而對不愛閱讀的小朋友則以「小藉口」要求他們代勞向父母說故事;子女5歲開始則可自由選擇興趣活動。
坐落藍田港分校 於9月開學
標榜訓練學生批判分析和思考、坐落藍田的英國國際學校Nord Anglia International School將於今年9月開學(見表)。

有近40年教學經驗的Brian Cooklin接受訪問時大談培養小朋友學習興趣的方法,認為任何年紀都要學習,因此自小培養閱讀習慣是不二法門,並非單單只為應付面試或考試。
Brian認為,培養子女最重要是溝通及鼓勵,正如教練對運動員如不斷重複「無可能、你做不到,你無能力」,久而久之,運動員就會真的有心無力。
女兒3歲時 聽莎士比亞名著

他建議家長在子女2歲開始便可每日伴讀15至20分鐘;育有一子一女的他以自己為例,女兒喜歡聽故事、看書,早在女兒3歲時,已讀莎士比亞名著給她聽。
相反兒子對閱讀毫無興趣,Brian惟有略施小技,如在處理家務時告訴兒子,自己正在追看故事,情節十分緊張,不想錯失,請代為讀出;又或藉自己近視作藉口要求兒子代勞,「看不到遠方的句子或篇章」,當時兒子只有5歲。

有時亦要投其所好,Brian的兒子對欖球有興趣,他會陪讀欖球報道,然後再討論,重點要讓子女感到父母亦同樣有興趣,長遠子女會習慣閱讀,更可藉此學生字、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Brian建議父母可聲演不同故事角色,增加故事吸引力。
事實上,學校亦將會採用類似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舉例5至6歲入讀第一班,會教導英語、歷史、地理、繪畫等,但會透過不同方式如看電影、短片、專題練習甚至話劇,讓他們融合課程的情況學習。Brian更指出,透過話劇讓學生可以代入不同性格,從而發掘他們不同特質。
功課與學習成效 沒證據有關

港爸港媽緊張子女發展,有興趣報讀的家長亦經常向該校查詢學校課程以及功課量,Brian卻認為,每周只有3天需要做功課,而每次不多於半小時已足夠,因無證據證明功課與學習成效有關,極其量可增加記憶力,甚至直言功課只為家長而設。
他認為5至6歲小孩的生活,應讓他玩愛玩的,學有興趣的東西,而興趣班不應是一種懲罰;至於平板電腦,Brian認為絕對不能「放低」讓子女看卡通,最理想應有家長陪伴用作繪畫或寫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