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中醫舒緩銀屑病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俗稱「牛皮癬」的銀屑病,中醫學名為「白疕」。顧名思義銀屑是指患者皮膚表面脫落的皮屑。刮去鱗屑會看到出血點,恍如被匕首刺傷,因而得名。此症常被誤作傳染病,其實不然,因非真菌感染,故不會人傳人。中西醫學目前仍未有根治方法,幸現已有不少舒緩療法。
  根據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前任會長黃譚智媛醫生所指,銀屑病病發率有上升趨勢。此症與家族病史有關,如有近親患病,風險因素較高。當中的基因分析也很複雜,主要在第九染色體,病人多患有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另代謝綜合症、焦慮、抑鬱也較常發現。
  其他有機會引發的環境因素,包括感染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壓力、荷爾蒙失衡、服用一些血壓藥和腎上腺素藥物,以及皮膚創傷等。雖然銀屑病可透過曬太陽作治療,但有百分之十的患者可因陽光的刺激,導致病情變差。
  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何文田)中醫師王錦文指,中醫會用「情志病」的角度來解釋銀屑病,例如壓力、情緒困擾、嗜煙及酗酒等,皆是白疕的誘因。臨診斷此症的重要表徵,包括皮膚出現紅斑及白色的鱗屑,當刮掉鱗屑後會有一層半透明薄膜,刮去薄膜後見到出血點。銀屑病患者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痕癢。紅斑主要分布四肢外側、背及腰部,頭皮髮際處也為病發常見部位。不過,其他皮膚病也可有紅斑、鱗屑的症狀,故應先求診,勿妄自定斷。
  中醫常以「血」論治銀屑病,大概分為血熱、血虛、血瘀三種證型。血熱型多見於進行期,患者皮膚斑片較多,顏色較鮮紅,且易感煩躁,有口乾、便秘及小便黃症狀;中醫會處方清熱解毒涼血中藥,例如土茯苓及生地等。血虛型的斑片顏色較淡、皮膚乾燥、鱗屑較多、舌色呈淡紅及脈象細弱,醫師據此常處方當歸、何首烏等養血消風藥物。血瘀型的斑片顏色較瘀暗、肥厚難消、舌色呈紫暗或有瘀點;適宜使用可以活血化瘀的中藥例如紅花、桃仁治療。黃譚智媛醫生認同,能夠針對病人的不同情況來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的優勝之處。
  銀屑病與臟腑及身體氣血運行有關,因肺臟外合皮毛,中醫辨證後會佐用相關藥物,例如血熱證可使用清肺藥物如桑葉、黃芩;處於靜止或消退期患者可服用潤肺藥如淮山、百合;有吸煙習慣的患者可加入化痰、降氣的中藥。此病與免疫系統關係密切,中醫常從調治脾腎方面來改善患者體質,並於處方中加入健脾益腎中藥。另外,肝藏血、主疏泄,能協助調節人體氣血津液的輸布。從肝論治時,若見肝鬱血熱證,可用清肝涼血的中藥如犀角地黃湯。若屬肝陰虛血燥者,宜用養肝潤燥的中藥例如當歸、杞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