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中央正式開閘,「滬港通」埋站,11月17日(下周一)開車。這班南北雙向列車,盛載着中港投資者的「黃金夢」,亦意味香港在中國金融這個大棋盤中,將被重新定位,擔當另一戰略角色。列車起動,除了帶來龐大資金和機遇,也會夾雜說不清的風險和矛盾。紅色資金銳不可當,香港能在中國推開資本大門這個關鍵里程中肩負重任,多被形容為千載難逢,機不可失。然而,當香港的優勢全然牽繫在中國的金融棋局中,卻可能代表着另一番挑戰和隱憂。本報財經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四月一錘定音敲定「滬港通」,全球矚目,香港更是雀躍萬分,因2007年夭折的「港股直通車」,終可以另一姿態強勢登場。過去20年,香港的金融軌迹以引進H股上市為核心,但隨着「滬港通」下周一啟動,香港將負上新的國家金融任務,變身人民幣資金「旋轉門」,中轉中國境內及境外人民幣進出,緊貼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主旋律。
有利引領資本外流
港交所(388)主席周松崗昨日說︰「20年前,香港迎來H股上市,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分享中國內地經濟增長的投資機遇。20年後的今天,香港迎來滬港通,為個人及機構提供投資內地公司的另一途徑。」
根據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的演繹,「滬港通」是史無前例的大工程,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以及人民幣全速國際化,對中國及香港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別具戰略意義。
李小加五年前當上港交所總裁時,已強調香港在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旋律之下,角色和定位從此不一樣。引入H股,香港成了國企的資金「發源地」,為有需要外出募集資本的國家企業搭建上市平台,面向世界投資者。開啟「滬港通」,香港成為人民幣資金的「旋轉門」,一邊把境內人民幣中轉外出,一邊又把境外人民幣中轉回國。
助國企「走出去」超額完成
過去20年,香港金融市場高速發展,當中一大動力源於香港引進國企上市。1993年,首家國企H股青島啤酒(168)在港上市,香港正式成為國家企業「走出去」的融資平台。未有H股前,港股市值大約3萬億,今年市值已膨脹7倍多,至超過20萬億元。中國大部分龍頭國企,如四大國有銀行已全綫在港上市,工商銀行(1398)、農業銀行(1288)等銀行巨擘在港集資逾千億元的一幕,更深印本港及國際投資者腦海。
20年過去,有條件外出集資的國企,已雲集香港股票市場,香港作為國企「走出去」跳板的任務可說超額完成。今後10年、20年,中國的金融藍圖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作為國家金融棋局中的一員,也得調整角色配合戰略,「滬港通」為此應運而生。
擴闊本地人民幣出路
金融發展局主席查史美倫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滬港通」對香港意義重大,有利擴闊本港的人民幣投資選擇,強化離岸人民幣中心角色。「我們(香港)一向都說要做人民幣離岸中心,但沒有太多人民幣產品選擇,一直不知怎樣做。」她認為這次「開車」,正好對症下藥,擴闊香港的人民幣投資選擇和投資者群。她強調,「滬港通」有別早年港股直通車的單向概念,着重互惠互利,也是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回應說,「滬港通」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是國家資本帳開放的一個試點。「滬港通把香港和內地股市互聯互通後,可創造更多金融發展機會,亦配合國家資本帳開放,令兩地投資者和市場受益。」他多次指出,「滬港通」落實後,可推動本港金融市場交投增加,估計本地證券業將會受惠,本港金融市場可「做大個餅」,並帶來不少機遇,包括吸引海外企業來港上市等。他認為中港兩地的金融發展是互惠互利,雖然上海國際化對香港有影響,但相信競爭和機遇是相輔相成的。
財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