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有錢不快樂 多少風涼話?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訴說做中國首富不快樂,甚至痛苦,被指是風涼話。不少人一生追求財富,深信有錢就買到快樂,但不少研究指,金錢帶來的快樂有上限,別只在荷包裏找快樂。
現年50歲的馬雲,由一名普通的英語教師,搖身成為科網企業阿里巴巴的創辦人,現市值比Facebook還高,他以195億美元(約1,521億港元)的身家被福布斯選為中國首富。
做首富「痛苦」 馬雲懷念窮日子
但他前日接受美國財經網站CNBC訪問,訴說做中國首富不快樂,有錢是好事,但也有痛苦,如身邊人因為錢而接近自己,又或走到街上,要承受異樣目光。他上月曾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表示,一生人最快樂,是月薪90元人民幣的日子。
沒有多少人感受過做富豪的「痛苦」,更多人願意相信,錢就算不是萬能,沒有錢也萬萬不能。身家多到自己也未必計得清,怎麼還會說不快樂?
多少平凡人都得為錢營役奔波,馬雲的說話聽來當然有風涼話的味道,但金錢能使人快樂嗎?缺錢到連衣食住行也成問題,還談甚麼快樂?不過,愈有錢就愈快樂嗎?卻也一定嗎?
《華爾街日報》本周刊登的一篇文章《Can Money Buy You Happiness?》,綜合幾個有關財富與快樂關係的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快樂有多少,關鍵並不在於實際財富多少,而是怎樣用你的財富。
快樂不在實際財富 在怎運用
當錢不夠的時候,更多的錢可逐漸滿足個人所需及追求,用錢提升自己的生活或物慾,無疑是快樂的事,但當財富一路累積,以錢換快樂就變得愈來愈艱難。
事實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有研究指,當人的收入水平達到了年薪7.5萬美元(約58.5萬港元),之後就算再高收入,快樂程度也不會提升多少。
這固然不是快樂分界的「標準」,但重要的信息是,金錢帶來的快樂不會無限提升。
《Can Money Buy You Happiness?》一文中引述加拿大心理學家Elizabeth Dunn的研究,她向學生提供一些現金,部分學生將之用於自己身上,部分則用在他人身上,結果發現,後者的快樂程度高於前者,她再於不同地方進行實驗,結果亦發現,無論是富有或貧窮國家,把錢用於他人身上的人,一般較快樂,且無論金額多少也可令人快樂。
事實上,富豪如巴菲特、蓋茨等,近年紛紛捐獻巨款,他們如此花掉自己名下的財富,若不是也為自己帶來真心的快樂,也不會一直做吧?奧地利富豪Karl Rabeder便曾宣稱有錢後反而不開心,遂變賣名車、飛機、別墅等,把財富都捐做善事。
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後,物質帶來的滿足和快樂,並非想像般大。
馬雲在日前的訪問上,也談到花錢比賺錢更難,他正嘗試用錢回饋社會,擺脫不快樂情緒。
荷包找到的快樂 也是有限
有錢人的優勢,就在於可以享有最高的物質享受,美國今年初曾有一項研究指,物質享受並非最快樂,反而一個好的經歷、體驗,才可令人更快樂,且快樂情緒持續得更久。
與快樂有關的研究數之不盡,都在找尋決定快樂的因素,但快樂和滿足是很主觀的感覺,也與現實環境和自己的抉擇有關,有些研究說單身快樂、有的說有宗教快樂、有的說月入多少才快樂,但都沒有清晰肯定、人人認同的答案。
馬雲的「有錢不快樂」論,也不盡然是風涼話,因為就算錢可買到快樂,只在荷包找到的快樂,也是有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