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為光環拒退場害社會也害民主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佔領行動不斷流失民心,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示威者現在就要退場,當中不認同學生民主理念的人士,覺得堅持佔領犯下策略大錯。如果學生視爭取民主為長期行動,就不能斤斤計較短期成效和個人榮辱,要當機立斷改變策略,停止於民主運動無益、於社會有害的行動。
  三年前的「佔領華爾街」行動,搞得沸沸揚揚,但不能促使美國政府即時改變甚麼政策,成功之處只是喚起大眾對「一比九十九」的關注,不滿意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一人手裏,引起了不少年輕人的共鳴。
  這個運動維持了差不多兩個月,初期聲勢浩大,得到不少精神和物質支援;可是,曠日持久,就逐漸泄氣,而且混入了品流複雜的參加者,有人偷竊,有人打鬥,有人非禮,以致組織者要安排特別帳篷只容女性入睡。再加上環境衞生問題,當最後紐約警方清場時,在社會已經產生不到甚麼漣漪。
  沒以佔領華爾街結局為鑑
  本港的佔領行動組織者,顯然沒以此為鑑,在達到超預期效果後,卻不知所進退。當初上街支援的逾十萬人,現在已經走得七七八八,連佔中發起人都回校教書,部分佔領區的帳篷,近日已經吸引露宿者甚至吸毒者進駐。佔領區招來的民怨,遠比「佔領華爾街」為大。
  「佔領華爾街」地點在私人物業公園內,不影響交通,只有附近居民投訴。香港的佔領運動除了影響民居,還因為阻塞交通,對民生滋擾和打擊甚大,再加上漠視法庭禁令,對法治的損害,連很多支持民主的人都不認同。
  佔領行動的困局,是民意早已逆轉,中央態度強硬,根本不會有公民提名選舉特首,而行動對社會的傷害卻不斷加深。學生組織希望派人上北京與中央領導人對話,或者搞立法會議員辭職,透過補選進行變相公投,如果仍然以公民提名為目標,只是鑽進死胡同,難為這個愈來愈失民心的行動提供新動力。
  堅持錯誤策略徒失民心
  另一個盤算,是透過變相公投的競選行動,把運動由街頭推進到深入社區,同時可以作為學生退場的下台階。不過,退不退場,不必與公投與否掛鈎,應讓視乎行動的效果和代價,而不是組織者的面子。
  現時連不少同情學生立場的人,由知名泛民人物到基層小市民,都希望學生退場。有當初支持佔領行動的學者,現在引述內地民運先驅胡平的話,指投身一場運動「決不僅僅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為了讓全世界向我們致敬……更重要的是……為了取得實實在在的成功」,希望學生以「戰略理性」調整策略。
  對學生來說,堅持這個損害法治的錯誤策略,會得到少數死硬分子的支持,免被他們批評為「出賣」和「背叛」,可保住頭上光環,但卻愈來愈背離民意,愈來愈孤立,到光環褪色,反而會成為香港長期爭取落實民主的負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