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上焦火,下焦寒,三味药茶解愁烦,引火下行,最适合上热下寒体质

上焦火,下焦寒,三味药茶解愁烦,引火下行,最适合上热下寒体质

中医学苑 

本文选自网络,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上焦火,下焦寒,三味药茶解愁烦

“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深谙此道的小编前段时间馋得不行,一个榴莲下肚后,身上起了大疖子,折磨了小编近半月。
而有的人却和小编相反,吃了榴莲后身上不长疖子,但嗓子也疼,还起口疮,但肚子和腿却经常是凉飕飕的。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这是“上热下寒”体质的表现。上热,是热气往上走;下寒,是指寒气往下走。健康的机体可以平衡体内的热气和寒气,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如果任由热气和寒气发展,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破坏机体的平衡,引发疾病。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维持体内热气和寒气平衡的重要枢纽,主要是指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其中,横膈以上是上焦,包括心、肺等;横膈与肚脐之间是中焦,包括脾、胃等;肚脐以下的下腹部是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上焦、中焦和下焦就好比三条交叉的道路,无论哪一条出现堵塞,身体机能都无法正常运行。当下焦肾阳不足的时候,肾水就不会上升,导致上焦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引起上热的症状。同时,下焦也得不到上焦心火的温煦,引起下寒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致上热下寒的原因有饮食不当、压力过大等,引起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使上焦和下焦无法打通,最终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的症状。
那么,当出现上热下寒症状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上热下寒的4种类型。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可分为4种类型:
1.胃热脾寒
郁热蕴结上扰,寒气凝结下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心烦、口干、呕吐、大便溏、全身发热、腹部畏寒等。
2.胃热肠寒
胸中有热,腹中有寒,寒热格拒,阴阳不调,升降失常。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烦、腹痛、干呕、舌苔发黄等。
3.寒热格拒
下寒所致的脾气不升格拒了上热,致胃气不降,脾胃升降失常。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下利等。
4.虚实错杂
阳气被内陷的邪气遏制,从而郁结在内,导致上热下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咽干口燥、四肢冰冷、腹泻不止、咳吐脓血等。

上热下寒体质,该如何调理?
目前,上热下寒体质的调理上,有2个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

1.三味中药代茶饮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的表现之一,由于在同一个方子中同时存在寒药和热药,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影响疗效,还会引起身体不适。
薄荷枇杷饮:薄荷10克,生枇杷叶10克,再加少许红糖,一起泡茶喝。
枇杷可以调肺胃之气,不仅能降肺气,还能降十二经脉的逆气,使心火往下走,温煦下焦的寒气。薄荷可以调肝气,使肝气往上升,还能解忧郁,压制上焦的火热,导致寒热对流,形成完整的气血回路。红糖性温,既能调味,又能调和枇杷和薄荷的凉性,使茶饮中正平和。




2.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
八段锦运动强度适中,还可以使阳气有序运转流动。尤其是「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招,做完之后简直神清气爽。
「摇头摆尾去心火」
左脚横跨一大步,蹲马步,身体坐正,双手掌心朝下放在大腿根部处。做右弓箭步,左脚伸直,眼睛望向右方,然后弯腰,将重心移至两脚中间,身体坐正,眼睛向前看。接着做左弓箭步,右脚伸直,眼睛望向左方,然后弯腰,将重心移至两脚中间,身体坐正,眼睛向前看。按照左、右脚的顺序做2次,最后恢复自然站立姿势。
摇头摆尾去心火可以使心火下降,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赤热、便秘等症状。


「双手攀足固肾腰」
两脚并拢站直,吸气;两臂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吐气;双手交叉向上拉伸两次,吸气;头和身体微微向后仰,吐气;弯腰,两手伸直至脚尖,抬头,眼睛向上看,吸气;慢慢起身,双掌顺着双腿两侧上移,托住后腰之后,身体微微向后仰,吐气;身体伸直,双手自然放下,吸气。
双手攀足固肾腰可以使身体和腰部得到拉伸和牵扯,从而调理腰背的肌肉,强肾健体。

如果你也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不妨试一试中医的方子,进行调理,看看有没有效果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