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子女主見強 專家:多認同 建互信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對青少年而言,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是人生的一個關口。坦言不愛讀書的江子傑(Peter),當年DSE只得五分,他只想從事高級餐飲業,先後獲有名酒店及餐廳賞識,平步青雲。這類主見極強的孩子,專家認為不壞,建議父母放下身段,以有商有量的方式建立互信關係。
到現在,Peter對於自己不愛讀書、DSE試場上坐15分鐘便走、人生第一張公開試成績單只得五分,依然沒有後悔,「我覺得對得住父母,勤力工作,沒有吸毒、抽煙、加入黑社會。」現年25歲的Peter說起話來理直氣壯,信念極強,對讀書和工作有自己一套堅定不移的看法,「我覺得除了英文外,以前所學的知識,包括數學程式全都沒用。」
獨愛餐飲行業
從小,Peter便認定課本的知識沒有實用價值,任父母如何鼓勵也沒有用。DSE失敗後,他於本地一所私人學院修讀一個與澳洲合辦的酒店管理高級文憑課程,學習酒店及餐飲實務知識。酒店課程實用性廣,吸引了他投入學習,未畢業已被香港的四季酒店聘請作侍應,於是自19歲開始便開展餐飲業的工作。
剛畢業便在有名酒店工作,幹了不久更有人賞識挖角,有一位在澳洲開餐廳的顧客在酒店吃飯時主動羅致他到澳洲工作,他卻拒絕了:「我一定要在這裏做滿兩年,不能輕易離開,這樣才能鞏固我在餐飲界的聲譽。」結果,在酒店做滿兩年後,他才答應該僱主到澳洲工作一年,而當酒店以更高之位挽留他時,他倒過來對經理說:「我想到外地擴闊眼界。」
多聽孩子意見
對於Peter這種主見強,令父母束手無策的孩子,專門為兒童及少年作輔導的心理治療師黃曉紅倒大加讚賞:「他能獨立思考自己的事,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努力去做,這是十分好的。」她說她的兒子也是主見很強的孩子,小時曾立志當巴士司機,對巴士型號十分投入,大一點遇到寵物有病則說要當動物學家,再大一點經歷婆婆大病後則立志要做醫生,去年真的成功進入了港大醫學院。
她認為孩子的想法,父母不要先否定,多說「好呀」,聽他們意見,然後再說:「你的想法這樣,而我的想法是這樣。」這樣有助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他們一旦找到自我興趣,便會充滿熱誠去追求。」
她提醒今屆DSE的學生不要只看重考試成績,多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並努力去做。
承諾父母不學壞
在成長路上,Peter不聽父母的勸導,似乎深明自己的路該如何走,「我知道自己可以該做甚麼,想要甚麼。」他做事有拼勁不怕吃虧,每天上班提前15分鐘到達,說這樣「能讓流程順暢一點。」加班後,他不介意沒有補薪,「那幾十元算甚麼?」
他在意的是別人對他的讚賞和認同。他喜歡在體驗中學習,不愛長輩囉嗦,自己的事自己會去想,「我知道家人疼我,早上等我起床一起吃早餐,送我上班,會問我吃得飽不飽。」然而他不愛與父母溝通,心中確定不會走歪路便對得起家人。在澳洲工作過,回來後他開始想到學歷的重要,「想拿一個學位。」走過一小段人生路後,他終於明白上學仍然重要。
撰文、攝影(部分):馮淑嫻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呵護椎動脈 預防腦「中風」

近期臨床常見50歲以上患者因長期受頭暈和後頭枕部疼痛困擾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患者表現煩躁、焦慮等心理障礙,部分患者在耳鼻喉科、骨科、腦神經科等多科就診,曾進行腦MRI、頸椎X‭ ‬光照片等檢查,多數未見明顯陽性特徵。他們大多需長期面對電腦和伏案工作,經過休息和適當運動後頭暈頭痛得以緩解,詳細身體檢查結果初步診斷:椎動脈慢性供血不足。建議患者作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椎動脈供血不足因其發病緩慢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供血不足症狀:多種相對刻板的主訴例如眩暈、言語含糊及走路不穩等。其症狀特點:1:程度可變化,可緩解;2:症狀間歇性,多與頭頸部活動或身體位置相關;3:頭顱CT及MRI檢查往往也很難發現腦形態學上的變化,是腦卒中的高危人群。

如何預防椎動脈供血不足:
1:正確坐姿,避免長時間伏案,一般連續伏案工作不超過2小時;

2:頸部保暖:避免冷空氣直吹後頸部(風府穴至大椎穴);

3:選擇符合患者頸椎生理曲度高度的枕頭或藥枕;(如風寒:可加川芎、桂枝等溫經散寒活血中藥藥枕,陽亢:選菊花、決明子等平肝潛陽作用藥枕)

4:雙掌擦頸‭ ‬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風府穴至大椎穴間左右來回摩擦30次,局部微熱為度,每天3-5次均可。

5:長期伏案工作患者:每天按摩風池、風府、完骨‭ ‬、頸百勞、大椎、肩井等穴早晚各一次,強度局部酸痛或微熱為度,或上述部位熱敷均可。

6:健康飲食:如少肉多魚,遠三白‭(‬糖、鹽、豬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等。

香港浸會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汪艷娟博士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電流刺激大腦 助控制夢境走向

 科學家今天表示,透 過1種無害的電流刺激睡夢中人的大腦,可以讓人做「 清醒夢」。這項發現增進了我們對做夢機制的理解,有 朝一日或許有助於治療心理疾病和壓力後創傷症候群。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清醒夢是2種意識狀態的中間 階段。 清醒夢介於所謂快速動眼期(REM)夢境和清醒之 間。 清醒夢據信是人類獨有的睡眠狀態,在做清醒夢時 ,間接意識裡的元素與REM夢境結合,其特徵是做夢的 人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夢,有時甚至能控制夢的走向。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J.W. Goethe University )學者佛斯(Ursula Voss)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1種 稱為經顱交流電刺激(tACS)的技術探索清醒夢的成因 。 這項裝置由2個裝有電極的小盒子組成,放置在頭 顱旁,會向大腦送出非常微弱的低頻率電訊號。 研究團隊找來18歲至26歲的15女12男,這些人有4 晚待在睡眠實驗室。 受試者經歷2到3分鐘的REM睡眠後,科學家使用經 顱交流電刺激一組受試者,並以無電流輸出的安慰治療 處理另一組受試者,過程都是30秒左右。電流強度低於 能感覺到的程度,因此受試者不會被電醒。 受試者醒來後,研究人員詢問他們的夢境。 佛斯告訴法新社:「受試者的夢境都很像,多數都 是『從外面看著自己』、從外面看著夢境,就像在螢幕 上播放一樣。」 「也常有受試者說,知道自己正在做夢。」 研究人員以2赫茲、6赫茲、12赫茲、25赫茲、60赫 茲、100赫茲頻率測試受試者。 佛斯說,以25赫茲頻率刺激受試者時,能任意控制 夢境發展的受試者變多了。 這項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暗示,對額顳葉進行經顱交流電 刺激,或許有助於修復功能失調的大腦,處理精神分裂 症和強迫症。 研究也說,理論上,這項技術有朝一日或許能幫助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改變夢境情節,幫助他們克服一 再遭遇的夢魘。(譯者:中央社樂羽嘉)

WHO:每10秒有1人因酒精死亡

WHO 今 天說,酒精每年在全世界造成330萬人死亡,人數多過 愛滋病加結核病和暴力致死的總和,並警告指出,飲酒 有上升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說,包括酒駕、酒精誘發的暴力和傷 害以及引發的多重病症和失調,每年全球每20人死亡就 有1人是酒精所導致。 WHO精神衛生暨藥物濫用部門負責人薩克納( Shekhar Saxena)在日內瓦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意味 ,每10秒就有1人因酒精死亡。」 WHO說,酒精於2012年造成約330萬人死亡,等於全 球死亡人數的5.9%(男性7.6%,女性4.0%)。 研究指出,愛滋病死亡人數占2.8%,結核病占1.7% ,而暴力造成的死亡僅占0.9%。 報告說,傳統上飲酒量低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和印 度,在財富增加後,有越來越多人養成喝酒習慣。 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衛生部門助理秘書長徹斯特諾 夫(Oleg Chestnov)發表全球飲酒行為及對公共衛生 影響大規模報告時表示:「必須做得更多,以保護人們 免受飲酒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WHO的報告發現,飲酒與200多種健康情況相關,包 括肝硬化和若干癌症。飲酒過度也使人們較易感染諸如 結核病、愛滋病和肺炎等傳染病。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三十而立

註:本文原載自生活慢拍

還有兩個多星期便步入30歲,近日發現自己突然多了一個小小的貌似肚腩的物體,令本已有點不安的情緒更多了一點驚恐。


不斷成長,不同年齡給我的感覺也大大不同——

11歲,第一時間嚷著要去拿兒童身份證,感覺很神奇。

16歲,覺得自己大個了,而且可以大搖大擺入機舖,保安查身份證時也大模斯樣給他們查個夠(神情還有點囂張)。

18歲,是終於取回很多自主權的年齡,是成年人的標記。拿著那張成人身份證,終於可以投票,可以看三級片,可以入投注站買六合彩、可以入馬場、賭場(那時候澳門賭場是18歲可入場的)。

20歲,由一字頭走到二字頭,也由中學走到大學,開始害怕自己成長得太快,害怕青春一去不返。

21歲,開始合資格參選區議會和立法會,也終於可以在沒有父母簽紙之下結婚。雖然對很多人而言是不重要的,但到了這天,人生極大部份的權利也交到我們手中。

26歲,過了二字頭的一半,很難再說自己「後生」了,填問卷也不能再填「18-25歲」那一欄。21歲至26歲,可能是人生成長最快的其中一個階段。在這個年紀踏入職場,從學校步出社會,面對很多疑惑,經歷很多挫敗,真正認識和體驗到現實社會的運作。

30歲,由二字頭變三字頭,小朋友開始不再叫「哥哥」叫「叔叔」,身形在工作幾年後開始走樣,那一點點不安,其實源於不能再瞞著自己,要面對已經長大成人的關口。

孔子說他自己「三十而立」,現今世代卻把人個個當成孔子有這樣的要求;孔子的「三十而立」是價值觀和志向的確立,現今世代卻變了成家立室、建基立業的「立」。這真是天大的誤會。

小時候總希望快點長大,不要做細路;現在卻常會懷緬童年時天真瀾漫、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不能逃避成長,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怎樣成長,選擇讓自己活怎樣的人生。這樣想來,三十歲,其實又有乜好驚?

腎臟健康不能掉以輕心

註:本文轉讓自醫院管理局文章

每天喝八杯水這個健康貼士,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但未必知道其對身體的好處。多喝清水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保持足夠尿量,預防尿道炎及腎石,可保護腎臟。

 腎臟功能如長期受到嚴重損害,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影響腎的運作,就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腎衰竭初期階段徵狀並不明顯,如小便帶血、帶泡沫(蛋白尿)、貧血或疲累,必須盡早約見醫生作檢查。另外,足踝或眼皮浮腫一般認為與心臟或肝臟疾病有關,但亦是腎衰竭的徵狀,因此在排除心肝疾病後,不能掉以輕心,需進一步檢查,以判斷有否患上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病人需要接受替代治療。而替代治療主要分為四類,包括腎臟移植、腹膜透析(俗稱洗肚)、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及紓緩治療。

病人是否必須先接受洗肚才可洗血?瑪嘉烈醫院腎科部主管馮加信醫生表示,一般而言,本港公立醫院會按病人臨床情況安排接受洗肚或洗血治療,但大部分均以洗肚為先。這可視為分階段的治療,當病人情況不能再接受腹膜透析治療,便可接受另一階段治療,即血液透析。亦有機會是患者接受了洗血後,卻更換為洗肚;又或是接受移植後,其腎功能受損而需接受洗腎,病人治療方案主要是按其臨床情況而決定。

以前末期腎衰竭病人須返醫院洗腎,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但世界趨勢均傾向病人在社區甚至家中接受治療,除可提升生活質素,家人照料亦對病者治療起正面作用。醫院管理局現有多項計劃,讓腎衰竭病人可選擇社區或家中治療,公立醫院會定期跟進病情及洗腎情況。

其中一項是「共析計劃」,此公私營合作計劃讓在公立醫院接受洗血及病情穩定的腎衰竭病人,只須繳付與公立醫院相同的費用,可到計劃內的社區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洗血服務。截至2014年2月,已有超過二百三十名病人參與計劃。計劃可讓病人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同時可加大整體服務量,及加強公院與社區合作。

家居血液透析計劃於2006 年引入香港公立醫院,讓有自理能力病人可在家中接受洗血,毋須每兩三日返醫院洗血,回復正常生活步伐。醫護除評估其家居是否適合擺放洗血機,包括房間可否容納,水壓是否足夠等,亦會訓練病人洗血程序,病人在接受八至十二星期訓練,並通過評估便可隔晚在夜間自行洗血,醫護亦定期跟進病人,確保治療成效。

馮加信醫生補充︰「根據2011 年的分析,家居洗血可提升療效,包括提升毒素清除率,血色素有20%增長,三分一的病人不再需要注射補血針,86%病人不用服食降磷藥,降血壓藥可減少一半。」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8成港男 有病不求醫


男人中年身體「走下坡」,香港男士健康學會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男士患一種或以上的長期病,但八成人都諱疾忌醫,部分人因大男人心態而延醫。五十歲時發現患良性腦瘤的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提醒男士年年驗身。
由醫生及專業人士組成的香港男士健康學會,今年三至四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逾千人,包括三十五至六十四歲的男士和有男性伴侶的女士,另有一百名醫生。受訪者普遍認為男士於四十五至五十四歲,身體開始「走下坡」。
四十五歲起 身體多「走下坡」
四百九十七名受訪男士中,逾七成患一種或多種疾病,以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及消化問題的人最多。
該會召集人傅錦峯醫生指,近八成男士出現病徵後不會即時求醫,近四成人更「痛到頂唔順」才看醫生,兩成人確診時已病情嚴重至需即時動手術。他指男士諱疾忌醫,與他們自覺身體仍強壯、「小病自然好」有關,部分人因工作忙碌或病徵尷尬而未有即時求醫。此外,逾半男士認為病情穩定後便自行停藥及減劑量,亦會選擇不覆診。
廚師有病拒覆診 住院十九天
該會委員周榮新醫生稱,曾接觸一名四十歲男廚師,零九年因甲狀腺分泌過高入院;出院後因工作忙未有覆診及定期體檢,結果今年復發,住院十九天,五天在深切治療部度過。他指病人現已康復,但仍需定期食心臟藥及薄血藥,呼籲男士勿諱疾忌醫。
五十五歲的陳先生(化名)便因延遲求醫而虛驚一場。六年前他已知患高血壓,但妻兒從內地來港定居不久,經濟負擔重,他怕手停口停而沒正視病情。早前他在工作時暈倒,還以為自己中風及死神來了,幸虧只是感冒致體力不支。經此一役,他終於正視病情兼做身體檢查。
高永文曾患腦瘤 籲年年體檢
現年五十七歲的高永文,也是五十歲時發現患病,當年他參與「苗圃行動」到雲南步行籌款,途中突感頭部劇痛,需緊急返港治療,證實患良性腦下垂體瘤,手術後已康復。昨日他出席男士健康學會成立典禮,他坦言病後每年做身體檢查,看腦下垂體有否異常;每三個月抽血檢驗,每兩年亦做大腸鏡檢查,確定有否瘜肉。
為強人形象 警號也不顧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指,中年男士多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心態逞強,通常有病也拒絕求醫或做體檢,「他們想維持『強人』形象,明知身體響警號都唔理。」他又指有些男士因經濟壓力,對健康危機意識不高,寧願省錢也不做檢查。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亦指出,不少男士對健康問題採取鴕鳥政策,以為不知道就等於沒問題,不用費時間及精力處理,說到底是基於他們心裏怯懦,害怕處理連串健康問題。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第一份工教曉我們的8件事


每個人都由無數個第一次提煉而成︰第一次睜開眼睛看世界、第一次駁嘴、第一次戀愛、第一次痛恨一個人、第一次返工、第一次為辭工而惶惑不安……當時,每一次都刻骨銘心、死去活來。而隨著時間流逝,曾經揚言「打死都唔會唔記得」的還是被沖淡淡忘了,然後我們再一次張開眼睛看世界、駁嘴、戀愛、痛恨第二個人、返新一份工、又辭咗份工。


我們可以忘記世界除了黑白還有幾多種顏色;忘記上次戀愛有幾甜蜜、分手有幾痛;忘記辭職時有幾僵幾難堪,但忘掉豬忘掉狗忘掉初戀男/女朋友,都不能忘掉第一份工教曉我們的8件事︰

1/ 80%(或以上)工作是對人的工作
要有心理準備,得花上達80%辦公時間去處理人事,實屬正常。

2/ 職場生活可以非常刻板
並非一般「有數得計」的刻板,而是比任何可以想像的刻板還更刻板。返多幾份工,便更能體會,再有趣的行業和工種,都總有瑣碎的雜務。

3/ 總是要與不順眼的同事共事
雖說同事有得揀,但一樣米養百樣人,世界上人種眾多,順眼與不順眼的比例大概相約。最治標治本之法,莫過於提高對「難頂」的接受能力,否則不順超的人還是會一直遇到。

4/ 剎那光輝並不代表永恆
別以為搵到份工就可以一了百了、一勞為逸。職場瞬息萬變,老闆亦一啖砂糖一啖x,風向隨時轉呔,沒有甚麼可以保證永久。打工仔只能夠「活在當下」,並時刻警惕、裝備自己,千萬別一朝得志。

5/ 不要人講就信
職場中最信不過的語言偽術,非「公司相當滿意你今年嘅表現,你畀啲心機做,出年情況許可,一定升你」、「得閒飲茶」、「信我,你一定要信我」莫屬。

6/ 別將喜怒都寫在臉上
不是提倡喬裝、扮嘢,甚至口蜜腹劍,但辦公室絕非抒發個人情緒和彰顯個性的舞台。

7/ 明白「以為的」不一定是真的
其中一個最universal的例子是︰最平步青雲的人,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那位。Well,是這樣的,「優秀」可以表現在很多不同範疇。

8/ 沒有誰沒有誰不可
少一個員工,(正常的)企業不會倒塌,打工仔沒有自大到以為公司無咗自己唔得的餘地;同樣道理,打工仔亦不會無咗公司唔得——看看自己,誰不是如此這般一路走來?

一句講晒︰工,可以無限轉;人,亦可以無限識無限飛。但透過不同的工作經驗、與不同的人的相遇相處中學到的,卻一世甩不掉,並將以「利疊利」的方式影響往後的人生。今天的我,是昨天的昨天的昨天的……我的總和,重點不在於做第一份工,還是第二、第30、第400份工,而是有沒有因為經歷而成為一個更優秀、更值得被珍惜的人。

CTgoodjobs(http://www.ctgoodjobs.hk)

教仔太緊張 港媽屈到情緒病

【晴報專訊】香港家長出名緊張子女學業,有80後雙職媽媽為谷四歲兒子考入心儀小學,安排每周六天上興趣班,課後親自教生字,壓力大增致吃不消,終患上情緒病。有醫生指近年因管教子女致情緒困擾求診個案倍增,籲家長減壓及正視問題。
親子討論區常有港媽呻子女難教,全職媽媽Bobo發帖指,她最近常發兒子脾氣,見他刷牙唔正經也罵,覺得兒子很討厭,直言「唔想見到佢,唔想聽到佢把聲」。她怕自己有抑鬱,跟丈夫商量卻被敷衍,遂上網求助減壓方法。
類似Bobo的個案趨普遍,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指,部分港媽將焦點放重成績及課外活動,與子女同樣受壓。「孩子被迫得太緊,易反抗及哭鬧,家長以為他們情緒有問題,經求診及評估,才知有情緒問題的是家長!」
黎指這類求診個案月約有四宗,較四年前增一倍。曾有80後全職媽媽為催谷四歲兒子的成績,一周六日為他安排興趣班。「每日上堂至七、八點,每日回家學10個英文生字,學唔識兩個人都無得瞓!」有次兒子在街上哭鬧不肯學琴,母親一怒下打仔,被途人舉報疑虐兒,後來轉介她看精神科,始發現患上焦慮症及抑鬱症。「原來佢兩年前已為教仔擔心得寢食難安,怕兒子成績差或哭鬧失禮人前,漸疏遠朋友。」
熱綫月接百宗求助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說,近年因管教子女求助個案趨增,該會的熱綫每月接獲近百宗求助,較過去一、兩年增加逾六成。「家長緊張子女的學習,壓力大到控制不了情緒,結果發洩在子女身上。」
她呼籲家長正視情緒問題,不要以繁忙為由,拒絕輔導,否則只會賠上親子關係、健康及家庭和諧等代價。
全職媽媽壓力大 情緒更易觸礁
全職媽媽及雙職媽媽,哪一個較易因管教子女出現情緒問題?黎大森指,由於全職媽媽跟子女相處時間長,了解他們的強弱項,可能會要求完美,易激發子女反抗性,令全職媽媽感覺管教壓力增加。反之,雙職媽媽因為工作關係,會珍惜跟小孩溝通及玩樂時間,有助促進親子關係,據他經驗所得全職媽媽因管教子女出現情緒困擾機會較高。
他又指,開學前及小五、小六呈分試期間,都是港媽壓力爆煲的高峰期。「佢地擔心子女開學唔適應,特別是幼稚園升小學,或小學升中學。若子女讀小五、小六,則擔心呈分試考得不好,影響報考心儀的中學。」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中風先兆預防與保健


圖片:Getty Images

中風是一種令人聞「風」色變的嚴重性疾病,也是都市殺手病,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風具有起病突然、病勢急速、病情多變之特點,給人防不勝防的感覺。其實,大部分病例在發生中風前都有跡可循,如《黃帝內經》說:「中風者,俱有先兆之證。」並指出:「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之內必有大風之至。」故此,學會辨識中風先兆,及時預防,並配合日常調護,將有效防止中風發生。

要預防中風,必須認識中風先兆的症狀表現,包括手指麻木刺痛,或突然半身、面部無力;言語不清、說話不流利或嘴角流口水;行動不穩、身體失去平衡;頭暈、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頭痛頭脹、惡心欲嘔。凡出現兩、三項以上不適症狀者,應及時就診。日常亦可用藥膳、茶療保健:

藥膳方──牛膝青皮煲瘦肉
材料有川牛膝15克、青皮5克、三七粉3克、蜜棗1枚、瘦肉200克。首先將瘦肉洗淨切塊、連同牛膝、青皮、蜜棗放入瓦罐中,酌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兌入三七粉攪勻,加鹽少許,調味即成。可飲湯食肉,每周2至3次。10次為1個療程。這道藥膳具有活血通絡,理氣化瘀的功效。川牛膝活血通絡,引血下行;青皮理氣行氣;三七粉行血化瘀;蜜棗養血調味;瘦肉健脾補虛。諸物合而成湯,適合瘀血阻絡,症見頭脹痛、肢體麻木乏力之人士預防中風飲用。

茶療方──三七花杞菊茶
材料包括三七花5克、枸杞子5克、野菊花3克。將三種材料放入茶杯,先用涼開水漂洗,再沖入600毫升沸水,加蓋燜泡3分鐘即可飲用,飲時亦可加少許冰糖調味。這道茶療方可代茶飲,每日1次,反復沖泡飲至味道變淡為止。10次為1個療程。三七花功能清肝熄風,善治肝陽上亢、頭昏頭痛;杞子補肝腎益精血;菊花清肝疏風。諸物合用沖泡,適合肝陽上亢,症見頭痛頭暈之高血壓人士預防中風飲用,具有清肝熄風,滋陰潛陽的功效。

此外,平時應適量運動,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戒煙酒;適合食黑木耳、芹菜、香菇、山楂、麥片等食物;飲普洱茶或綠茶,對預防中風亦有幫助。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二級講師梁浩榮醫師

罹自閉症肇因 遺傳與環境相當

 瑞典大型研究顯示,評估 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基因跟環境因素同樣重要。 根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研究人 員發現,經由遺傳罹患這種神經發育疾病的機率約為 50%,遠低於先前研究認為的80到90%,致病可能性跟環 境因素相當,這點讓他們感到意外。 研究人員是根據1982年到2006年對200多萬名瑞典 人的研究資料得出這項結果,在了解自閉症是由基因或 環境造成上,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研究。全球每100名 兒童約有1人患自閉症,美國每68名兒童就有1人患病。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西維爾自閉症中心(Seaver Autism Center)的研究報告執筆人瑞欽柏格(Avi Reichenberg)說:「研究結果讓我們感到意外,我們 沒有預期到環境因素對自閉症的重要性這麼強烈。」 研究報告未指出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但表示,大 體上來說,可能包括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妊娠併發症、 母體感染或懷孕之前與期間服用的藥物。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子女2歲起 倡父母日伴讀20分鐘


港爸港媽往往過於重視學業成績。
剛進駐本港、主張教導學生思考及自學的Nord Anglia International School香港分校創校校長Brian Cooklin教路,不應只應付考試及面試,培養子女閱讀及終身學習才最重要。
他建議本港家長在子女2歲開始每日伴讀20分鐘,即使是名著都可以;而對不愛閱讀的小朋友則以「小藉口」要求他們代勞向父母說故事;子女5歲開始則可自由選擇興趣活動。
坐落藍田港分校 於9月開學
標榜訓練學生批判分析和思考、坐落藍田的英國國際學校Nord Anglia International School將於今年9月開學(見表)。

有近40年教學經驗的Brian Cooklin接受訪問時大談培養小朋友學習興趣的方法,認為任何年紀都要學習,因此自小培養閱讀習慣是不二法門,並非單單只為應付面試或考試。
Brian認為,培養子女最重要是溝通及鼓勵,正如教練對運動員如不斷重複「無可能、你做不到,你無能力」,久而久之,運動員就會真的有心無力。
女兒3歲時 聽莎士比亞名著

他建議家長在子女2歲開始便可每日伴讀15至20分鐘;育有一子一女的他以自己為例,女兒喜歡聽故事、看書,早在女兒3歲時,已讀莎士比亞名著給她聽。
相反兒子對閱讀毫無興趣,Brian惟有略施小技,如在處理家務時告訴兒子,自己正在追看故事,情節十分緊張,不想錯失,請代為讀出;又或藉自己近視作藉口要求兒子代勞,「看不到遠方的句子或篇章」,當時兒子只有5歲。

有時亦要投其所好,Brian的兒子對欖球有興趣,他會陪讀欖球報道,然後再討論,重點要讓子女感到父母亦同樣有興趣,長遠子女會習慣閱讀,更可藉此學生字、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Brian建議父母可聲演不同故事角色,增加故事吸引力。
事實上,學校亦將會採用類似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舉例5至6歲入讀第一班,會教導英語、歷史、地理、繪畫等,但會透過不同方式如看電影、短片、專題練習甚至話劇,讓他們融合課程的情況學習。Brian更指出,透過話劇讓學生可以代入不同性格,從而發掘他們不同特質。
功課與學習成效 沒證據有關

港爸港媽緊張子女發展,有興趣報讀的家長亦經常向該校查詢學校課程以及功課量,Brian卻認為,每周只有3天需要做功課,而每次不多於半小時已足夠,因無證據證明功課與學習成效有關,極其量可增加記憶力,甚至直言功課只為家長而設。
他認為5至6歲小孩的生活,應讓他玩愛玩的,學有興趣的東西,而興趣班不應是一種懲罰;至於平板電腦,Brian認為絕對不能「放低」讓子女看卡通,最理想應有家長陪伴用作繪畫或寫字。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頹廢䏻摧滅愛

註:本文轉載自素黑療情

大家兩情相悅,互相吸引,然後能愛在一起,本來是很美好的愛情。但經歷會令本來單純的愛變質,也是對愛侶最大的考驗。
  她被他對夢想的堅持所吸引 ,他則被她對夢想的認真和生活在較差環境依然積極的態度所感動。二人相處差不多半年了,那時她正處於個人職業的開展期,他還在大學唸研究院時候。每周相處時間不很多,然後她的母親因生病入院,令她整個人處於緊張狀態,工作和母親的急病令她開始害怕所努力的一切都是徒勞。最後她的母親逝世了,她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頹廢,精神一直沒有恢復回來。
  冷淡男友 導致分手
  她把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工作和思念母親上,沒理會男友,這種愧疚慢慢變成了自我否定。更重要的是,她把這種消極態度轉化成惰性,對他冷淡,不聞不問,他也為此焦急過,還一直陪在她身邊,可是她卻沒注意到。
  漸漸地,他們的感情起了變化。上個月,他考博士班失敗,她雖然陪在身邊,卻甚麼都沒有做,連一句鼓勵說話也沒說,她害怕說錯話令他更難受,沒想到這樣反而令他更失望,最後他提出分手,那個晚上,二人都哭了。
  她說:「這段期間我一直活在愧疚和自責中,當然還有不捨。後來透過讀你的書籍自療。這段時間我慢慢改變對這份感情的態度。剛分手因為不捨,總是想努力挽回,現在發覺不能生活在過去,我應該改變自己,如果可以,希望他能感覺到。我想為愛好好付出一次,不再像以前,總是有所保留。不過,我又感到愛不起,經歷了生離死別,已令我很累。」
  有幸遇上 坦誠相愛
  假如你沒有和愛人同步成長,或者沒讓自己成長過來的話,愛是很脆弱的,它可以很快地從激情轉化為淡薄和虛無,即使愛人還在身邊,你也會錯過了這緣份,要到關係完結了,才猛然發覺自己沒好好愛過,一切已無法挽回。
  當你沒有為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扎根時,你是很難好好地去愛和被愛的,因為你很容易被外邊發生的事情影響情緒,容易失去生趣,即使有人在照顧和愛護着你,你也不懂得如何回應,和對方互動愛的能量,只讓對方付出,你來消費,彼此也不享受。
  我們都是這樣把愛活埋,無緣無故熄滅了愛的火花,只剩下分手的遺憾。回頭看只會更加否定自己,後悔為何沒好好把愛留着,斷送了青春。
  我們要面對成長中不同經歷,學習適應和處理,然後長大。在長大的過程中,有幸遇上一段愛情,應好好珍惜,感恩有對方的同在,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讓對方提升生命的質量。不好的際遇容易磨人,但人是經過鍛煉才能堅強成長,而且花不起時間頹廢,因為大家都不是一個人生活。我們的頹廢會令身邊人也頹廢,這是共業。大家有幸相遇,應坦誠表達你的愛,收藏只能令你後悔一輩子。圖:星島圖片庫
  ■大家有幸遇上,應坦誠相對,好好珍惜這段感情。
  此欄內容部分是找作者素黑提供情緒及心性治療的女男故事。為保障受療者的私隱,名字將以假名取代。你若希望提供親身個案,請電郵至blacksosoblack@hotmail.com
  素黑
  逢星期一刊出
  (素黑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