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呼吸及肌肉鬆弛練習

腹式呼吸

右手放胸口、左手放腹部,慢慢用鼻吸氣,感受腹部脹起,再用口呼氣,腹部收縮;胸部毋須大力提起 

肌肉鬆弛(一)

雙手屈起,手腕盡量貼近膊頭,保持3秒後放鬆 

肌肉鬆弛(二)

膊頭用力向上推,盡量貼近耳朵,保持3秒後放鬆 

肌肉鬆弛(三)

雙手用力握拳,保持3秒後放鬆 

肌肉鬆弛(四)

雙膊向後拗,胸部前挺,保持3秒後放鬆 
示範: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服務經理陳潔雯
攝影:陳海威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佛陀在经典中开示的修心十德

一、若能讥讽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将会烧毁我们的功德。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



二、若闻称赞反生惭愧
我们要恒常不忘惭愧心,遇到称赞表扬,更要惭愧,检查自己的不足。佛陀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
 


三、修道欢喜自庆不傲
遇明师得正法,也不自骄于人,只在内心充满法喜。修行人应视己为凡夫,视一切众生为大善知识。



四、人之惭耻不宜宣说
不宜盯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而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查自己的短处。常看到别人缺点,是因为自己内心不清净,功德不圆满。父母眼中世间唯有自己的孩子好,是他们爱子心切。在佛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凡夫眼中即使佛也是凡夫。



五、不为世事而做咒术
解脱才是根本,不要轻易把所积累的能量用于治病、健身、消灾等,一旦抓住根本,不愁枝叶。
 


六、少恩加己思欲大报
别人给自己一滴水,我们要当作是一碗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修行人要永远满足,永远怀一颗感恩心,存思大报。修行是自己的事,不管别人动机如何,我们永远感激所有众生。请记下这些金言:物质上不充满是修行的增上缘,真正的富有是内心无贪。人类的真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安宁,有信仰的人最吉祥。



七、怨恨己者恒生善心
对仇恨自己的人,不能以牙还牙,而应该以德报怨。因天下众生皆为父母,能对父母生恶心吗?



八、见有骂声反生怜悯
别人骂自己,就观想是亲生父母在为我们消业障。佛经上这样开示:众生之所以骂自己,是因为无量劫以来曾多次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欠她的实在太多,她为了养育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乃至于造业。现在恶缘成熟了,她得到了果报,沉沦到咒骂自己亲人的地步。我们不但不能憎恨她,反而更应滋生怜悯、惭愧和感恩之心。因为天下如母众生全是为了我们自己而种下恶业,她们才流转于轮回,沉沦于苦海,并继续造业。我们感恩尚且来不及,还能憎恨她们吗?



九、视诸众生犹如父母
这是修心的关键,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执行。如能真实不虚地做到这一点,等于在守护菩萨戒,此戒的根本全在于此。
 
十、拥诸所得乐于助人
财富金钱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专为我们制造的。钱财应供于流通,任何人不应该据为己有。所得之财用于布施和供养,乐助正法事业。财神赐财于人,其意不在让人贮蓄,而是让人流通,得财之人只是媒介而已。
以上十条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常修之,可证菩萨果位。
出自《优婆塞戒经》

正念练习的七个态度

 接纳(Acceptance)

接纳意味着看到事情当下的本来样貌。如果头疼,就接受自己头疼;何不接受这就是此刻对自己身体的描述?其实早晚我们都得面对并接受事情的本来样貌,不论这是个癌症诊断或得知某人辞世了。通常我们都得经过情绪化的否认或愤怒后才懂的接纳,这是自然的发展,也是疗愈的历程。事实上,我对疗愈(healing)的工作定义就是:如其所是地与所有人事物达成和平协议。

撇开耗费大量精力的重大灾难不讲,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消耗很多能量来否认或抗拒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为我们总希望事情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但这只是制造更多的紧张与压力,也阻扰了正向转变。我们急于否认、强迫与挣扎,只剩下少许的力气留给成长与自我疗愈,更糟的是这少许的机会在缺乏觉察下又被我们自己挥霍殆尽。

如果你过重,对自己的身材非常不满意,而你必须达到理想体重才能欣赏自己与身体,这可就不妙了。假如你真的不想落入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中,必须明了,即便过重还是可以爱自己的。请记住,当下是你唯一拥有的时间,也是唯一可以爱自己的时间,只有在当下你才有机会开创新局。因此在真正改变之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的真实样貌,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慈悲与智慧的选择。

当你开始这样想时,减重似乎就没那么重要却简单多了。藉由刻意培养接纳的态度,你就在为疗愈铺路了。

接纳,不表示你必须喜欢每一件事情,不意味着你必须采取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或放弃你的原则与价值观,也不表示你必须对现况满意或只能宿命的顺从容忍。接纳,不表示你应该停止改进不好的习惯或是放弃追求成长的欲望,更不表示你必须容忍不公不义或回避投入改善环境的努力。接纳,单纯代表着你愿意看到人事物的真实样貌。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你能确实看清所发生的状况,不受自己的评价、欲望、恐惧或偏见所障蔽,如此一来,你才更能采取适切合宜的行动。

静观练习培育接纳的方法,就是好好承接每分每秒的真实样貌,全然于此真实样貌同在。我们不强迫或勉强自己应该如何,只是提醒自己对于所感受到、所想到与所看到的一切,都抱持涵容与开放的态度,因为这就是当下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够维持对当下的持续专注,就会明白并确定,一切都是会改变的。每分每秒都是练习接纳的良机,而学习接纳本身即已富含智慧。

初心(Beginner’s mind)
当下的丰富性就是生命的丰富性。我们经常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来看待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这反而阻碍了当下的真实体验。我们视所有平凡为理所当然,错失了平凡里的不凡。为了观察当下的丰富性,我们需要培养“初心”的态度。初心,指的是当我们面对每个人事物时,都好像是第一次接触。

在正式静观练习时,这种态度尤其重要,不论是练习身体扫描、正念瑜伽或静坐,都要以初心的态度来进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被过去的经验所衍生的期待或恐惧所影响。开放且初心的态度,让我们涵容人事物的各种新可能,让我们免于被自以为是的专精所捆绑。生命中没有任何一分一秒是一模一样的,每一秒都是独特的,蕴含了各种可能。初心,提醒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

初心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育了。就当做个实验吧!下次在你看到熟人时,试着问自己看看,你是用一种鲜活的眼光看到真实的他,还是只看到你心里所认定的他,或是你养的狗儿、猫儿,也试着用这种态度来面对问题。当你在户外时,看看你是否能以澄明平静的心,真正的看到天空、白云、树丛、石头,如它们当下所呈现的?抑或你只是透过自身想法、观点、情绪的有色面纱来看这一切?

放下(Letting go)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抓猴子的好方法。猎人在掏空的椰子挖个洞,大小刚好可以让猴子的手穿入洞内,然后在洞的另一头鑚两个小孔,穿线将椰子固定在树上,猎人将香蕉放入椰子后便躲起来。不久,猴子过来,伸手去拿椰子里的香蕉。这洞口做的巧妙,松开的手可以自由进出,但握起拳头的手就出不来了。此时,猴子唯一该做的就是松手并放下香蕉,而这却是猴子最不想做的事情。

即便拥有聪明才智,我们的心还是经常像猴子般被困住。因此,培养放下的态度在正念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体验时,很快就会发现这颗心总希望控制某些想法、感觉或状态。如果是愉悦的经验,我们试图延长、扩展,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召唤相关经验。若是不愉快的、痛苦的、令人恐惧的经验、我们就会努力减除、阻止或闪避。

静观练习中,对于所经验到的一切,我们刻意学习放下心中看重或排斥的倾向,尽让各种经验如其所是地呈现,保持时时刻刻地观察。放下,是一种顺其自然并接纳事物本来样貌的态度。当观察到自己的心正在抓取或推开某些东西时,我们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放下这些冲动,再看接下来的内在会如何转变。当发现这颗心正在评价时,我们觉察此现象,却不跟随任何评价的内容,允许评价升起、存在与消逝,以此学习放下评价。类似的做法,当过去或未来浮上心头时,藉由直接观察这些思绪并安歇于觉察本身,因而得以放下它们。

若某些事情特别盘据心头实在难以放下,可以将注意力引导去领受这些“紧抓不放”的感觉像什麽。抓紧是放下的相反,是种情感的黏着依附。不管是哪种依附情感或对生活产生什麽影响,都可以好好认识它们。当我们确实放下时,再领受那感觉像什麽以及产生何种影响。愿意仔细观察那抓紧不放的思绪,终会让我们对放下有许多学习与领悟。所以,不论是否能“成功地”放下,只要持续观察,正念就会不断地引领并教导我们。

我们对放下其实不陌生,每天睡觉时都在放下。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躺下来,把灯熄掉,放下自己的身与心;若无法放下,就无法睡着了。

多数人都曾因思绪无法停止而睡不着,这是压力升高的第一个征兆。我们无法释放某些想法,因为实在太过投入了。此时若强迫自己入睡,情况只会更糟。因此,整体看来,如果你还可以入睡,表示你已经是放下的专家了。现在只需学习将这种放下的能力,运用到清醒时刻就可以了。

不争/无为(Non-striving)
一般来讲,几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目的,例如:为了获取某些东西或到达某个地方。然而,在静观练习中这样有所为而为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不小的阻碍,因为静观其实不同于人类其他的活动。即便需要很多的努力与能量,但终极而言,静观是无为的、是非行动的,除了做你自己之外,静观没有别的目标。有趣的是,你已经是你自己了。这听起来颇吊诡且有点疯狂,但足以引领你朝向新方式来看待自己,少点追求而多点同在(being),这来自于可以培养非用力追求的态度。

举例而言,当你坐下来练习静坐时,你想着“等一下我就可以放松了”或是“我会变得更有智慧,我将可以控制疼痛或称为一个更棒的人”,此时你心里已经为自己设定一个应该达到的境界,这也暗示其实你现在是不好的。 

“如果我能更冷静、更聪明、更努力、更这个、更那个就更好了!”,“如果我的心脏能更健康、膝盖能更强壮,那该有多好!但是,现在的我是不好的!”

这种态度会侵蚀正念的培育,正念要求纯然专注于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如果你是紧张的,就专注于紧张,如果你是痛苦的,就尽所能的专注于痛苦;如果你正在批判自己,就观察你的心正在进行评价的活动;就只是观察。请记住,我们允许分分秒秒所经历的一切存在于当下,因为它已经是如此了。只要单纯的在觉察中拥抱、涵容它,不需要对它做任何事!

许多人听了医师的建议前来减压门诊,第一次来时,我们会探询他们的学习目标,但之后则会鼓励他们在这八周中别朝向所设定的目标迈进,这让他们非常惊讶。尤其若病人怀着降低血压、疼痛或焦虑的渴望而来,他们会被告知先别试着降低血压,也别尝试远离疼痛或焦虑,只要单纯的停在当下,仔细跟着静观的指示练习。

你很快就会发现,在静观的领域中,达成目标最好的方式,就是别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结果。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地仔细观察所有的人事物,进而接纳当下所呈现的一切。

信任(Trust)
在静观训练中,逐渐发展出一种信任自己与信任自身感觉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中也许会犯错,但总比你一味追求外来指导好多了。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对劲,此时何不尊重一下自己的感觉呢?为何要因为某位权威人士或某些团体有不同的意见,就轻易忽略或抹煞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往后所有练习中,信任自己与信任自己基本智慧的态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练习瑜伽时,当身体告诉你停止或缓和点儿,你必须尊重这些感觉,否则很容易就受伤了。 

有些学习静观者过度臣服于老师的声誉或权威,反而不重视自己的感受或直觉。他们相信老师一定充满了自己所难以企及的智慧,他们景仰老师是完美智慧的化身,因此毫不质疑地模仿老师。说实在的,这样的态度与静观练习是背道而驰的,静观练习强调做你自己并明白做自己的意义。任何人只要还在模仿另一个人,不论被模仿者是谁,在静观的路上已经走错方向了。

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你只能期待更充分地成为自己,而这也是练习静观的首要理由。虽然对学习来源保持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过到头来你还是得自己过生活,因此老师、书籍、影音媒材都只是导引与建议。练习正念,就是练习负的起做自己的责任,学习倾听与信任自己。有趣的是,你愈培养对自己的信任,你就愈能信任别人,并看到别人善良的一面。

耐心(Patience)
耐心是智慧的一种形式。耐心表示我们了解也接受,若干人事物只能依其自身速度展现。一个孩子可能会把蛹打开,好方便蝴蝶飞出来,蝴蝶却无法因此受益。任何成年人都知道,蝴蝶只能依照自己的速度破茧而出,是无法加速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透过正念练习来滋养自己的心灵与身体时,我们得时时自我提醒,别对自己失去耐性。不论失去耐性的理由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老是处在评价的状态,或是我们感到紧张、焦虑、害怕,或是因为我们已经练习一段时间却毫无所获。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若干空间来涵容不舒服的经验。为何?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当下生命的真实呈现。我们学习对待自己犹如对待蝴蝶之蛹,既然如此,何须爲了某些所谓的“更好的”未来而急急催促现在呢?毕竟,每一个时刻,在那当下都是自己的生命啊!

当你如此练习与自我同在时,就会发现你的心里还有“一个它自己的心”这颗心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于过去未来及沉迷于东想西想。有些想法令人开心,有些则令人难过或焦虑,无论开心与否,东想西想本身即可强势占据或遮蔽觉察,大部份时间里我们对当下的感知都被各种想法淹没,完全失去与当下的连结。

当心动荡不安时,耐性协助我们接纳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动荡所困。练习耐性使我们明白,更多的活动或思考其实无法让我们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耐心,就是单纯地对每个瞬间全然地开放,承接蕴含其中的圆满,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开展与呈现。

非评价(Non-judging)
正念的培育是透过仔细专注你自身分分秒秒的经验,在此同时,尽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恶、意见、想法所牵制。这让我们直接看透事理,以一种客观的、不偏不倚、不加掩饰的态度来观察或参与,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心中的想望来扭曲事理。要能对自身的经验采取这种立场,首先,对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你必须能觉察心里川流不息的评价与惯性反应;其次,学习从这些评价与惯性反应中,往后退一步。当我们开始学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评价各种经验,对于所见的一切,几乎都以自己的价值和偏好为基准,不断地分类并贴上标签。我评价某些人事物是“好的”,出于若干理由我对他们感到愉悦。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不好的”,因为我对他们感觉不好。其余的则归类为中性,因为与我不相干,我几乎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通常也不会引起我的兴趣。

基于这种分类与评价的习惯,我们会毫无觉察地落入惯性反应,而惯性反应几乎都是机械式与欠缺客观基础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评价盘据心头,让我们很难感受到平静,很难对内在或外在正发生的事情有敏锐的洞察,于是这颗心像溜溜球,整天随我们的评价上上下下。如果你对这样的说法感到质疑,只要在上班或上学途中拨出十分钟观察自己,你就会发现心头充斥各种的喜欢与不喜欢。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第一要务就是能觉察这种自动评价的习惯。如此我们才能看穿自己的偏见与恐惧,也看到偏见与恐惧如何支配我们,之后才能从中释放自己。

练习正念时,心中一旦升起任何评价,能加以辨识且刻意采取更广阔的观点、暂时停止评价、保持不偏不倚的观察是相当重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在评价时,不需要阻止它,只需要尽可能的地觉察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你所采取的各种惯性反应。此外,对已发生的评价可别再加以评价,这只会把情况弄的更复杂。

举例来说,在练习观察呼吸时,你心中升起“这真无聊”、“这根本没用”或“我做不来”的想法,这些其实都是评价。当这些想法浮现时,以下的做法非常重要:首先明白这些都是评价性的想法;其次提醒自己先搁置这些评价,既不追随这些想法,亦不对这些想法起任何惯性反应,只要单纯地观察心中所浮现的一切;然后继续全心全意地觉察呼吸。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心的習慣



很多佛法老师说,学佛就是修心。为什么佛法这么强调要修心?因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心解脱。

怎么知道心有没有解脱?在面对烦恼时,你是运用智慧处理烦恼,还是运用烦恼处理烦恼?这是判断解脱与否的唯一标准。反过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心无法解脱?我们都说要修心,也有很多修心的教导,但我们的心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需要修?这是需要先认识的,就像医生先要知道身体哪里生病了,才知道如何去调理。

也许你常觉得,心遇到烦恼时没有力量。接下来应该思考,心为什么遇到烦恼时会没有力量?

不管是从心理学还是佛法的角度,都一定要先认识到心哪里出问题了?没有发现心的问题,我们修行的着力点就会变得注重于“外在做到了什么”,而不是关注“内在改变了多少”,所以不要以为抓住某个工具就是修行的全部。你可能这样修了很久,可心在面对烦恼时,依然没有力量。

从佛法来看,心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每个心念都与智慧相应,而不是和烦恼相应。修行就是修这一念的习惯,让心习惯智慧的思维。

“怨”是生病的根源



一个人如果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导致身体的严重疾病。如果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从身体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心性。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过被某一些禀性所覆盖,就有怨、恨、恼、怒、烦的情绪,不仅仅使我们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浑身疾病缠身。
  
人的五种情绪怨、恨、恼、怒、烦,也叫五毒。
  
怨是根本。怨属土。木是主春天,火是主夏天,金主秋天,水主冬天,土是不主时的,但土参与这个五行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最后一个月——叫寄月——寄春、寄夏、寄秋、寄冬,这个寄月的最后十八天,实际上就是交替到下一个气……这一个空间,这一个时空就是土。跟脾胃有关的病,都在这十八天里面爆发出来的......
  
怨危害大。比如自己工作没做好,说是老板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做妻子的,埋怨自己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的埋怨自己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做员工的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太低,做客户的埋怨商品,商家不够诚信;做企业的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
  
这些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怨的情绪,却是你自己的事儿,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你身体疾病的深层次的原因。
  
事儿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怨就是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因为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对待的关系。你不满意,你没有一个对,属于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等最基本的东西......
  
怨是情绪,我们很多人都会不小心地忽略,的确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的确有很多问题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大而皇之地把失败、不如意的事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身上。于是就变成了怨。

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它最后反作用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怨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看重,对自我的一种执着——所谓“我执”,自我中心的这样一种状态,一切糟糕的根本的就在……
  
因为我们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它的根是在这里,觉得我比别人重要,我比别人大,所以一切如我的愿。由此以来,怨就源源不断、源源不绝地产生......
  
怨是因素,很多人,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与人打交道,很容易完全满意你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由不满意的这样一种埋怨的情绪,实际上你再往周围去延伸,恨就是有这样一个不满意的情绪产生,因怨生恨。
  
所以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如果你能做到“不怨人”,就会受益无穷,整个身心就会获得大的改变。
  
所以,从今以后天天要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所以这个不怨人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医学的意义,就是它已经延伸到人生的各个层面,但跟医学又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是我们很多身体疾病的真正的情绪基础.....
  
怨这种情绪往往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就是说,因为怨它是伤脾胃,脾胃就膨闷饱胀,肚腹就会吐下泻,现在的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整个胰系统等等,甚至严重到肿瘤、胃癌等。
  
心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很大的关系,肝胆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怒是有很大的关系,恨、怒等是由怨的情绪慢慢去延伸的。
  
把怨除掉,其它这四种就没有基础,所有有肠胃方面疾病的人,脾胃方面的疾病的人,都应该反醒自己身上的怨气,“因缘和合”,怨是一个主因,是一种媒介,没有怨就不会成熟......
  
怨是道根。不怨人,杜绝了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脾胃系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大的是人生的境界。无我的境界是君子。少想一份自己,这个“我”就在慢慢的削弱,慢慢地瓦解,到最后你真正做到了灵魂的升华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各人造業各人擔,那超渡的意義?

《各人造業各人擔,那超渡的意義?》噶千仁波切
仁波切說佛的本質是慈悲跟智慧,所以虛空是什麼呢?空性,大地是什麼呢?慈悲,外相看的時候是天地,實際上是佛的空性跟慈悲,天地的本質是慈悲跟空性的所顯現的,怎麼說是空性和慈悲呢?因為虛空是空的,這個是空性,地是慈悲為什麼呢?因為大地生長萬物所以茲養眾生,只有天地相合才有辦法眾生得到豐衣足食,藉由這個天空為佛父大地為佛母的原因是這麼說的。
外在來看的時候虛空跟大地實際上是佛的慈悲跟空性所顯現出來的,大地生長萬物所以滋養了眾生,外在看的時候大地跟虛空這兩個相結合才有辦法天生萬物滋養眾生,這個是外向來看。
內在來看的時候,佛的空性跟慈悲所顯現出來的,因為眾生他本身具備了什麼呢?天生萬物用科學是沒辦法製造食物,都是自然而生長,勞作自然生長,講簡單ㄧ點仁波切說:天跟地,天是虛空地是偽慈,這兩個相結合而產生了萬物滋養眾生,藉由這個天是佛父地是佛母。
我們眾生由業力的幻化,我執幻化所看的時候呢?看到了虛空跟大地,實際上是佛的空性跟慈悲所顯現,這是外器世界,那內情呢?所滋養的一切眾生都具備佛性只是有強烈的我執而產生無明,而造作出業力而變為眾生,所以是暫時的現象而已。
所謂的地獄是什麼呢?地獄是嗔恨而產生的一個果報,吝嗇的果報是餓鬼,愚痴的果報是畜生,這些的原因是怎麼樣來的呢?是因為我執太重了,因為我執重而產生了貪執,因為有貪執的關係造作了業,造作了業之後就有所謂的六道。
所謂的超渡是剛才超度者本身,不管是高僧大德或者是成就上師,像這些超度的人(超度者)本身具備了什麼呢?本身具備了慈悲心,具備了慈悲心之後這個慈悲心就像太陽,執著像什麼?像冰塊,只要超度者本身具備了這樣的慈悲心之後,那太陽的光熱就會產生,這個冰塊馬上就可以消除,那消除了以後就沒有所謂的執著而得解脫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像仁波切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要寄一個東西的話必須要透過郵寄的方式才能把這個東西送到我們所要寄的對象手裡面,也就是說這個超渡的法是什麼意思呢?超度法他是一個方便法門,基於這樣的原因他可以得度的原因就是這個樣子。
你的這個問題,仁波切覺得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所謂這個痛苦造作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執著,因為執著的關係讓他產生了無明,因為無明的關係她造作了很多的業,那造作業力的關係產生了業力的現象所以讓我們痛苦,唯有消除執著他才有辦法完全能夠得到快樂,能夠消除執著的最根本的法門是什麼呢?就是利他心、慈悲心,那具備了這樣的慈悲心之後呢?你就可以消除自他的痛苦,原因是什麼呢?慈悲就像太陽的光熱那執著就像我們的冰塊或者是雪或者是霜,只要陽光照在霜上面或者是冰上面他可以融化,所以唯有慈悲心可以完全融化什麼呢?融化我執消除我執自然解脫所以藉由這個原因讓我們佛教具備了這樣的一個特徵,好的原因就是在這裡。
要有這樣的一個心的話首先慈悲的功德我們要了解,功德瞭解了之後呢。你就會更清楚瞭解真正的功德力,他的功德是什麼呢?仁波切舉一個例子說,比如一個人他在美國他的朋友或自己的親人在故鄉,沒有辦法相見,沒有辦法相見之後呢?他就變成思念,思念的時候自然而然流出思念的淚光,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得到。
為什麼呢?思念對方而流淚,這個是什麼原因呢?這個是他的慈跟愛的力量還沒有加倍,我們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得到這個愛的力量有多強。不管人在天南地北或者任何地方只要思念到對方就可以流露出他真誠的情感我們可以看得到。
同樣的道理,我們修持佛法的人他修的精華是什麼呢?修的精華是慈跟悲,修持佛法是利他為出發點的前提。佛經有提到說自己說發心的力量跟佛的力量再加上法性的力量這三個力量,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自己具備慈悲心藉由這個力量來給所緣境也就是剛才我們要迴向或利他的那個人為所緣境然後對他產生慈悲這個慈悲的力量再加上佛是對一切眾生他具備完全的慈悲,所以佛成佛最終的原因,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他有這樣的一個發心之後呢。他成就佛的果位。佛的一切力量都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時時刻刻二十四小時都是為眾生而流露出慈悲,這個是佛的力量。
另外法性的力量是什麼意思呢?看起來很多眾生無量眾生實際上本質跟佛是一樣的,佛跟眾生是沒有絲毫的差異的,暫時的無明所覆蓋而變成的眾生,佛完全脫離了我執自利的心而生出無偽的菩提心而成就佛果,所以本質是一樣的。
眾生像什麼?像冰塊, 冰塊融化後它的本質是什麼?本質是水,所以佛跟眾生是沒有絲毫的差異,具備這三個力量自己利他的心幫助往者的心或者是活著有情眾生的心,有這樣的慈悲心在加上得到佛的支持或者是加持,為什麼呢?佛的存在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得到佛的支持或佛的加持,有了佛的支持加持之後呢?自然而然對方得到效應跟功德利益,因為本質上佛跟眾生是一樣的沒有絲毫差異的,暫時的顯相而已顯示跟相而已,藉由這個原因要了解我們的慈悲心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香河老太去世22年身體不腐-金剛琉璃身體之迷-2

  经过艰难的说服工作,老人的家属终于同意纪小龙用专用钢针,在老人身体不易被发现的部位提取样本。纪小龙教授针对检测所取回的老人头发、额头的油状分泌物,以及老人小腿部位的肌肉组织三种样本逐渐做了处理和研究。
  对于老人额头的油状分泌物,纪小龙认为,那就是老人的皮下脂肪从固态变成液态渗透出来的油。老人的身体还在分泌油脂,说明老人的体内还在进行着某种代谢,只不过这种代谢的速度极其缓慢,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趋于稳定,所以现在不用采取措施也可以在常温下保存。
  这次检查,最重要的样本是老人小腿部位的肌肉组织,老人身体神秘不腐的原因,似乎就在这几粒小小的肌肉组织当中。检测结果显示,老太太的右小腿部位取出来的肉,做成的切片,找不到一个活着的细胞,而且这里面每个细胞核、细胞浆里的成分都没了,一片荒凉,每一个细胞只剩下一个轮廓。这说明在老太太死亡以后,没有进行过目前人们所能够知道的任何医学方法的处理。
  因此,从这张病理切片上看,只能证明老人的身体是没有经过医学手段处理的,却不能解释周凤臣老人神秘不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也不能说明老人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去世后的腐败过程停了下来。不过,纪小龙教授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这个尸体在它没有完全死亡之前还在活体的状态下,有过一些化学物质进入到她的体内,从而使老人在去世后,细胞没有溶解,腐败过程停止。
  3.常服朱砂可能是不腐谜底
  据了解,周凤臣老人38岁的时候,曾患上一场大病,从此开始吃素食,并坚持了50年。另外,据家人介绍,年轻时她曾经跟一位住在村里的道士学过一些治病的方法,会给别人看病,尤其擅长治疗小儿惊风之类的疾病。
  关于老人给人治病的方法,事隔多年,无从考证,但是,老人跟道士学习的经历,却给了人们一个推测的结论:因为懂一些医疗方法,或许老人自己服用过什么特殊的物质,也就是纪小龙教授推测的某种化学物质,才使她的身体在去世后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为了证实这个推测,记者通过采访老人的家人,发现老人生前经常用朱砂调水喝,用来安神、止头疼。
  朱砂,别名丹砂,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研成细末之后可以入药,主要成分是95%的硫化汞,主治心神不宁、小儿惊风等症,在中医的治疗当中属于常见药。可是,朱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宜久服,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汞中毒。此外,朱砂还可以用作丸药外衣,有安神、防腐的功效。周凤臣老人因为向道士学过一些治病的手法,所以她一定知道朱砂应该怎么用,她自己也用朱砂缓解心神不宁、烦躁等等症状。
  人们无法考证老人是否知道汞中毒会引起的后果,但是可以推测,如果老人长期服用朱砂,就会在她身体里累积足量的重金属:汞。汞中毒的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大量的呕吐、腹泻等,这就能解释老人在香河医院期间奇怪呕吐的原因了。
  4.真相待解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朱砂可能就是纪小龙教授所提到的特殊的化学物质。但是老人去世多年,服用朱砂的事情无法向她求证,这只是一种推测。那么是不是每个人服用过朱砂都可以身体不腐呢?
  贾明春介绍说,身体不腐有多方面的因素,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有疾病的因素,与消化道的因素也有关系。个体的因素也不一样,有些可以形成,有些不可以形成,但是干尸并不多见,尤其是处在现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干尸更为少见。
  虽然这次检测只能证明周凤臣老人的身体没有经过防腐处理,但是纪小龙认为,由于家属对老人身体的保护,这次检测所取老人身体的样本太少,只能得到目前的结论。如果能取得更多的样本,那么还是可以验证究竟是哪些化学物质或者哪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导致这样的改变。
  通过这次对香河老人周凤臣身体不腐现象的调查,可以认为老人身体神秘不腐的现象是一个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合事件。比如说,老人去世前的住院治疗,抗生素有可能消灭了她身体里面的部分细菌,另外,老人呕吐,腹泻,很少喝水,去世前一周不吃饭,长期服用朱砂,去世以后被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老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也都符合尸体形成干尸的条件。
  专家则认为,对老人不腐现象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方法能够让有机物长时间保存,找到这样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这对于推动科技进步、破除封建迷信具有很大意义。 (人民)

北京香河老太去世22年身體不腐-金剛琉璃身體之迷-1

  992年11月24日,88岁高龄的香河县淑阳镇胡庄村周凤臣老人(俗称香河奶奶)停止了心跳与呼吸。但是,老人停止呼吸和心跳后二十四小时体温不降,一星期后身体柔软如常,手背甚至还有血液流动,头部太阳穴的血管清晰而且有弹性。1995年夏更演化成“金刚琉璃体”。到现在,22年过去了,老人遗体在常温下不腐。
  1997年11月23日在香河县老人故居举行了“香河老人展室”落成揭幕仪式和第二届香河老人生命现象研讨会。到会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中华太极文化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人体科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传统文化界,医学界、人体科学界、新闻界、宗教人士……对香河老人现象给予了很大关注。医学专家,人文科学专家、人体科学专家……从不同角度对香河老人的生命特异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同时,香河老人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纷纷探讨香河老人特异生命现象之谜。

 2006年3月,有记者来到香河的胡庄子村,周凤臣老人的长子杨守德接待了记者。据杨守德介绍,周凤臣老人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半年以后被送回香河老家,就安置在生前居住的小院一间房子里。
  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的两三年里,因为有很多慕名而来参观的人,杨守德一家为老人做了一个展室,免费开放,详细介绍老人的生平以及老人去世后身体的变化情况,来参观的人先看展室,然后再隔窗观看老人身体。
  记者进到老人的房间,闻到一种淡淡的油脂味,除此之外,没有药水和其他味道。老人的身体就简单安置在农家的土炕上,为了防尘,家人还为老人定做了一个可以拆卸的玻璃罩。记者近距离地观察老人的身体,发现老人的面部颜色较深,而身体的颜色较浅,皮肤呈现出一种干枯收缩的状态,皮肤表面还有一层油脂,看起来似乎是放置时间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的一种状态。
  老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发生奇怪的不腐现象?记者从老人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开始调查。
  1.去世后异状连连
  1992年快到年末,88岁的周凤臣老人从香河回到北京的长子杨守德家中。回北京之前,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在香河医院住院治疗了几天。回到北京后,老人的身体比较虚弱,一直没有吃饭,只是喝一点水。11月24日,周凤臣老人在长子家中去世。
  可奇怪的是,停止呼吸后,周凤臣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很快冰凉僵硬,而是像平时睡觉一样,神态安详,身体也一直柔软如初,甚至还有体温———以至于老人的家人,一直认为老人当时就是睡着了。
  到了老人停止呼吸7天的时候,尸体开始充气,慢慢变成了一个气囊,用手指按压,还感觉到非常有弹性。老人身体充气的状态保持了两天,之后开始慢慢渗出液体。老人去世后经历一个月的时间,不再渗水、充气,逐渐恢复到刚去世时的样子。据当时的录像资料观察,那时候,老人的身体还不太干枯,皮肤像蜡似的,非常光滑。
  那么老人去世前曾经回香河住了三个月,去世前她曾经在香河医院住过院,她去世前的病会不会与死后不腐有关呢?
  记者在香河医院找到了老人生前住院的病历记录,医院内科李祥和医生说,老人当时在门诊查了胸透等项目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治疗4天以后症状稍微缓解。但是,在住院期间,老人曾经出现过剧烈的呕吐。
  回到家以后,正是寒冷的冬天,老人突然喜欢吃凉饭喝凉水,并且在这几天里还出现大量腹泻和咳痰的现象。在随后的几天里,老人又连续24小时不停漱口。1992年11月19日,老人要求家人用凉水为其擦拭身体,用清凉油涂摸身体的手心脚心和太阳穴等穴位。就在完成了这一系列身体方面的准备之后,老人安排好家人,于当晚回到北京的长子家中。回到北京后,她每天只喝少量的白开水,并在四天之后,安详地去世了。
  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香河医院医生给老人使用的都是常规的消炎药,以减轻老人肺部的感染,这些药平时人们都会经常使用,对人体的影响是帮助消灭身体里面的致病菌。老人去世前使用了抗生素,这会不会是老人身体不腐的原因呢?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使用抗生素可以使人体不腐。人们只能推测使用了抗生素,有可能会减少老人身体里面的细菌,但是,细菌减少并不能直接导致人的身体死后不腐。
  2.生前大量呕吐、腹泻导致老人成干尸?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的常务理事贾明春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老人的身体是干尸状态。短时间内身体大量失水是形成干尸的条件之一,而香河老人周凤臣生前在住院期间,曾经大量呕吐、腹泻,在短时间内使老人身体里的水分快速流失。老人在去世后身体出现的充气现象,有可能就是腐败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水泡,水泡连成片状甚至更大面积,就被家人理解为全身充气。后来,老人的身体停止了腐败,逐渐干燥下来,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状态。这就是说,老人的身体曾和常人一样,发生过腐败的现象,但是后来在老人身体大量失水之后,这个过程却停了下来,形成了干尸。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的纪小龙教授是研究病理学的专家,他也参与了此次调查。
  由于老人家属担心取样会对老人的身体造成破坏,纪小龙第一次只对老人做了无创的检查。B超检查的结果多少让人们有点失望。由于当时周凤臣老人的身体已经放置了十四年,体内没有什么水分,腹腔已经严重塌陷,内脏器官完全干枯,用B超仪已经看不到超声波的回音。
  其实,早在十八年前,武警总医院就曾经派人对老人做过一次身体检查,那次检查项目包括目测检查、心电图等。当时组织检查的武警总部后勤部卫生部长李深说,当时由于没有更多的检测手段,所以检查小组就顺便对老人做了一次心电图。按理说尸体是没有心电的,但是当时检查时,老人的心电图却显示了奇怪的细小波形,一时间,香河老人还有能量的说法又流传开来。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当时做心电图的条件简陋,没有接地线,不排除仪器受到附近电磁的影响,才会出现细小的波形。而并不是老人仍然保持生命特征,更不是老人具有超乎常人的神力。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知苦的智慧

娑婆世界是乐的名字都听不到,都是受苦。佛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的乐叫“坏苦”。人生有八苦,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归纳为三种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本身就是苦,而且苦上加苦。坏苦其实是一种变灭的苦,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暂时的快乐刹那在变灭,不会永远存在,因为它的本性是苦。
  
所有的受都是苦的,温度低一点,我们就感觉冷了;温度高一点,就感觉热了。科学的发展,就是为了克服这个苦,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苦。最多只是改善外部环境而已,热了,造一个空调降降温,让我们感觉舒服一点,但是这个苦的根本解除不掉。

我给我师父悟公上人做侍者,亲近他十一年,常常看着他皱着眉头。我问师父为什么皱眉头?师父说你看这世间人啊,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众生家家都是烦恼窝,烦恼炽盛啊!但是世间人却好像不知道苦,也不畏惧苦。跟他们说什么是真正的乐、要离苦得乐,他们也没有感觉, 反而觉得自己蛮乐的。所谓“无知者无畏”,不知道自己前途有多坎坷,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有多恐怖。所以佛为什么成道之后,讲的第一个法是苦谛呢?原来众生天天在这个轮回当中,甚至连了解苦的智慧都没有,更没有摆脱苦的能力。佛要来救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救。众生苦就苦在这里。
作者:传喜法师
摘自:《钵水明镜》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夢與病

夢對人來說,一直以來都給人神秘難測的感覺。歷史上,不同的民族嘗試對夢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希臘神話中,睡神希普諾斯Hypnos有三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掌管「野獸姿態的夢」的伊基羅斯Icelus,「物體形態的夢」的彭塔索斯Phantasos,「人類姿態的夢」的摩耳甫斯Morpheus。在神話中,這三神會在出現在睡夢之中,並分別能化身成為動物、沒有生命的物體及人形,從而構成人的夢境。
現代醫學對睡眠和夢的了解,其實歷史並不長久。1928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才發現人類在清醒或覺醒時腦電波的節奏會有所不同。到了1951年,芝加哥大學的生理學教授發現人類在發夢時會出現快速眼動睡眠。現在我們知道,發夢多數在快速眼動睡眠時發生,而只有温血動物才會有快速眼動睡眠。人類嬰兒剛出生時,每天要睡1418個小時,而其中約有百分之50的時間是快速眼動睡眠。到了三歲的時候,快速眼動睡眠所佔的比例才降到大約和成年人一般的約百分之2025左右。所以發夢在我們睡眠之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雖然發夢是正常睡眠中會發生的事,但發夢也和許多疾病有關連,例如創傷後壓力症病人會很多時出現大量和他們意外有關內容的惡夢;睡眠窒息症的病人,因為睡眠時候呼吸的停頓,會使他們很容易在發夢時覺醒,使他們記得很多夢境的內容,造成多夢的感覺;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則是指在正常發夢期間肌肉鬆弛的狀態消失了,病人會跟隨夢境的內容作出各種行動,構成危險。至於一般人所說的夢遊,其實和發夢並沒有太大的關連,正確的說,夢遊應該叫睡行症,通常在小孩子身上發生,患者在深層睡眠中部份清醒起來,作出各種行動,但意識卻沒有完全清醒過來。睡行症一般在十多歲時會減少,相反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多數發生在老人身上,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是不會自然斷尾的。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方日旭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乳癌不能用當歸?

有不少乳癌患者很排斥含當歸的處方,這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病人不敢用當歸,原因在於流傳一種說法,說當歸會促進乳腺癌生長。搜索網絡這種說法是起因於一篇報導。.2005年《澳洲醫生》引述澳洲雪梨皇家婦女醫院自然療法部門總監艾頓醫生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引發乳癌的MCF-7細胞,放在實驗室內培養,再分別加入人參及當歸,結果顯示,加入當歸會將癌細胞的分裂加快16倍,加入人參更增加27倍。認為人參和當歸這兩味中藥,對婦女乳腺癌細胞有著極強的催化作用;研究又發現,當歸並不能增加女性賀爾蒙,更會引發子宮痙攣,患上乳癌的婦女絕不適宜服食,就算是健康正常的女性,服食亦會有副作用。更有聳人聽聞的標題說「人參當歸是乳腺癌的培養基」。不過,澳洲監管另類療法的部門,卻認為有關研究結果只屬初步結論,未能證實人參及當歸可引發癌症,該部門的發言人又表示,當地過去五年並無相關研究結果支持艾頓的研究,故暫不會將該兩種中草藥列為危害健康的產品。


是否乳癌患者就不能使用當歸了呢?當然不是這樣的。

首先,當歸究竟致癌還是抗癌,動物實驗結論並不一致。既有上述當歸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動物實驗/體外實驗結果,亦有很多當歸抑癌的動物實驗/體外實驗結果。當歸多糖對小鼠移植性腫瘤EC/HepS100LewisB16等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當歸與大豆都含有植物雌激素成分,植物雌激素是否會有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學術界尚有爭論,但大多數研究的結果還是傾向植物雌激素有助於降低乳腺癌發生的風險。其原因在於植物雌激素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同時扮演內源性雌激素激動劑和阻斷劑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植物雌激素在體內能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雌激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植物雌激素和內源性雌激素競爭,阻止內源性雌激素與受體結合,起到了抗雌激素的作用。實際上大多數常見中藥都含有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的「抗雌激素活性」可能有抗癌的作用。

其次,「體外實驗」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並不能直接用來指導臨床,無論中醫西醫都是如此。體外實驗或動物體內實驗根本無法複製模擬人體的複雜情況,所以結論無法直接應用到人體上。僅僅根據體外實驗的結果就企圖來指導中醫臨床用藥是不合理的、荒謬的。事實證明,體外藥理實驗的結果無法有效指導中醫臨床用藥,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抗癌中藥」。多年來的中醫臨床實踐業已證明,應用「抗癌中藥」來治療癌症效果並不好,只有辨證施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裡的「抗癌中藥」指的就是通過體外藥理實驗證明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的中藥。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對當歸的使用乃是根據病人的機體反應狀態和體質狀況。機體反應狀態就是中醫所謂的「寒熱虛實」;除此之外,還要察形觀色切診,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面色有紅白青黑之別,切脈有力無力,這些都在考慮範圍之內。中醫使用中藥必須符合其適應徵方可使用,如果沒有使用該藥的證據卻使用該藥物,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當歸可謂是中醫婦科使用最頻繁的藥物。《神農本草經》記載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諸惡瘡瘍」當然也包括乳癌在內。古代文獻頻頻見到記載治療乳癌的方劑如逍遙散、十全大補湯、十六味流氣飲等均含有當歸。當歸可活血養血,只要有血虛且血瘀表現者均可使用。女性進入中年後多有面色黃暗,此時使用當歸是很適合的。但當歸性溫,虛寒者用之最宜,如有患者存在血虛血瘀、且有熱者,需要配伍清熱藥一起使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陶志廣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