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生命为什么会生病?因为痴爱

生命为什么会生病?因为痴爱

南怀瑾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个病态的生命,宇宙万有现象也是个病态的万有现象。从文学艺术角度看,这个世界多美丽啊!红花绿叶描写得或画得多美。你写好了画好了就病了,你累了嘛,累就是病。我们不把累当作病,它就是病因。生命就是这么个生灭现象,非常疲倦。你反省一下,在人生路途中,不管你什么年纪,你随时感觉到很疲倦。也许你们诸大菩萨不感觉到,我这个凡夫随时都感觉到很疲倦。有时同学劝我多休息,我不是身体的疲倦啊!是心里疲倦,尤其和你们在一起,好疲倦。

生命有病是什么道理?维摩居士回答,他说,一切从痴所生。痴就是有情,佛经翻译众生为有情众生。我过去在大学教书,很多年轻人来问我爱情哲学,什么是情、爱、欲?我说,这三个字不管怎么分类都是混蛋,总而言之都是荷尔蒙在作怪。当荷尔蒙升华了,没有欲念了,就成了爱,爱再化掉了,就成了情。情就是痴的根本,情加浓一点就是爱。情像葡萄酒,满好喝但是很醉人。爱就不同了,像白兰地。欲像高粱酒或伏特加。都是酒,醉人的,是各种痴。生命就是痴来的。前面讲的那位刚过世的老同学,他在临走之前还跟照顾他的朋友说,不用担心,我还有十二年好活。自以为有定力很有把握,结果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说中阴有把握,都是吹牛。中国人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病到拖着一个破烂的身体,仍留恋得不得了,也不愿意爽快地走。为什么?痴啊!


今天下午还有个老朋友,都八十岁了,我跟他说现在可以放下了,他说:就还有这一件事,等搞好了就放下了。我说:从古到今,哪一个人真把事情都弄好才走的?他说:是啊!我也懂啊!我说:你懂就现在放下。他说:唉!这……等这一点弄好了就可以了。这就是痴!很难了的。你能够把痴了了,就差不多了。一切都在痴中,你以为白痴叫痴啊?越聪明的人越痴!那个李商隐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实际上春蚕到死丝还不尽,还给人去做衣服了!又如清诗,「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多情不见得讲男女之情,就是痴的表现,坏梦不容易醒,好梦还想多作一会儿。后来我有位女学生,把第二句改成「好梦由来不愿醒」,改得真好! 
讲了半天,一切众生都是痴。你们有学净土宗的,你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什么?小本《阿弥陀经》说,你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不死了。在那边好好的学佛,也不怕没饭吃,不怕没房子住,男的还不怕讨不到太太,女的也不怕嫁不掉,因为无男女相,地方又好,七宝行树……,所以你想去。我问你,你贪不贪?痴不痴?因此而发愿者,非贪即痴,这是大痴大贪。能够去掉了这个大痴大贪必然往生,净土现前。学密宗的想要往生哪个佛的国土,还要神通具足,长生不老……也是痴。我常跟人讲,我干脆发愿活五百年,省得再来一次,住妈妈肚里的旅馆十个月,一辈子还不了感情债。现在想想活那么久挺麻烦的,老朋友跑光了,年轻人谈不拢,这不好办啊!到了一百岁还要被人当个活宝,放在什么地方展览,日子也不好过!修个长生不老做什么?儿子孙子都跑了,曾孙子看我这老头怎么还不死,唉!这些思想都是痴。有痴就有爱,有爱你就有病生。这是维摩居士的回答。 
这里有一个重点要了解,维摩居士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他是说客气话,是拿自己来表演,说一个重大的道理。换句话说,这个生命就是因为有痴有情,才有爱。十二因缘里头,爱在中间,有爱则有取,都想抓住,接下来才有生,有生就有病。中国的文字也很妙,我们说「生病」,有生就有病。任何一个东西存在,就有病态。病与不病之间,是一个大哲学。文殊菩萨问病从哪里来?维摩居士答是从爱而来。爱从什么地方来?从痴而来。学佛都知道贪嗔痴三个字,我看大家修三辈子也难断掉。要不贪、无嗔、不痴,太难了。 
讲到痴,我前几天和两个老朋友讲到有一幅翁同龢写的字,要八万块钱,其中一人立即说,便宜啊!我一听,好了,你们不要再说了,「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我拚命要戒这一方面的嗜好,你们两个一左一右不要起哄了。收集字画也是痴,市面上买到的字画都是前人痴心收集来的,然后被后代不肖子孙给卖了,上面还印着前人的图章……你现在买了将来交给谁啊?一切在痴中,能够无爱欲无痴情就真解脱了。所以病从哪里来?从有痴有爱来。
——南怀瑾先生《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在业力成熟之前

在业力成熟之前


...

达真堪布 

有一本画册画的都是地狱的景象,据说是根据《地藏经》的内容描绘的。一般情况下,众生一看到六道轮回图,一听到别人讲地狱的故事,就会汗毛竖立,惊恐万状。
  
但我们思维和观想地狱痛苦景象的时候,有没有坐立不安的感觉?有没有无法抑制的恐惧?没有!但若不是木头、石头、铁球,就应该有这种感觉。   

我们会不会下地狱?一定会的。因为我们做了下地狱的因。以嗔恨心所造的一切恶业,基本上都是下地狱的因。这是佛讲的,是真语、实语,无有欺惑。因具备了,将来肯定要下地狱,要遭受地狱的痛苦。那时我们怎么办?能忍受吗?那种恐惧简直不可言喻!  

如果是在人间,一看到或一接近那种景象就会吓得死去,根本不用遭受这种痛苦,这种痛苦我们人类根本无法承受,但地狱众生却因业力感召不会死去,只能忍受。   

将来你真正要遭受这种痛苦时怎么办?那时没有人来救度你,只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承受,几百年、几千年中日复一日地遭受这种痛苦,急切盼望有人前来救度...…那时自己的心不清净到了极点,不可能感受得到佛法的加持。因为业力已经现前了,那时不是佛菩萨不想救你,而是你根本就感受不到加持,感受不到正能量。   

无论是加持,还是正能量,是要跟自己的心相应,心清净或比较善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这些。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想办法,不让自己堕落,不让自己下地狱,否则就来不及了。我们现在有佛法,有机缘,如果能珍惜,精进修行,就可以避免堕落。   

大家应该在业力没有现前时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当业力成熟时再想解决就难了,已经泛滥成灾了。 


——  摘自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记 

【宗萨钦哲仁波切】何不抄写《金刚经》?即使每天只能写五个字,也是一种积聚福德与智慧非常强而有力的方法!

【宗萨钦哲仁波切】何不抄写《金刚经》?即使每天只能写五个字,也是一种积聚福德与智慧非常强而有力的方法!


宗萨钦哲仁波切 

伟大的大乘学者月称说过,一个人至少需要证得菩萨初地,才能解释佛经。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太可能参透经典的。我只能猜想。

  佛的跟随者们写了很多了不起的论注,龙树菩萨写了五部大论,弥勒菩萨写了另外五部大论,等等。这些论注是唯一可以模糊地领会佛法的途径。不过,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假装我能够解释《金刚经》。

  这部经的精华可被总结为“能摧毁金刚的智慧”。金刚是自我的象征,自我可以摧毁很多针对它的威胁,但它本身很难被打败,被毁坏,被消除。自我等同于金刚,为了消除自我,我们需要《金刚经》当中的要义。

  现在让我说得更哲学化一些,“金刚”也代表各种各样错误的见地。作为佛教徒来教授《金刚经》,我们心中会有这样的见地,认为自己在做好事,在累积福德,在增长智慧。我们也怀有敌视自我的见地。当一个佛教徒和其他佛教徒交谈,一个较为常见的话题是“自我是多么的可怜”,然后我们就得到相互认可了。

  你可能在猜想,《金刚经》一定是一部摧毁邪见的佛经。可是,什么是邪见呢?邪见的定义是非常相对的,不是吗?例如,佛教徒认为的邪见,在其他宗教看来可能并不是邪见;而他们认为的正确见地,可能与佛教徒所认为的也根本不一致。甚至在佛教不同的派别之间,看法也不尽相同,一个学派的正确见地可能在另一个学派那里就是邪见。

  大多数人通常把邪见想做是不好的东西。我们有很多所谓正确和错误见地的系统。譬如你不爱你的邻居,那就是邪见;如果你顺从你的长辈,那就是正见。但是随着时代更替,我们对正确和错误见地的看法会发生变化。一些在过去会使个人、家族和社会蒙羞的行为,现在已经被社会接受了。

   不过,《金刚经》的关键不是指切断这类邪见,而是摧毁所有的见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顶礼佛,因为他摒弃了所有正确和错误的见地。

  去除邪见比较容易,摆脱正确的见地就比较难。正确的见地被我们称做“传统价值”,我们把这些价值尊为社会支柱。所谓正确的见地,被视做社会常识的脊柱;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具备常识,就意味着拥有“正确”的见地。

  我们从《金刚经》里找不到这类常识,那是孔老夫子的工作,我们在此接触到的是智慧,智慧和常识绝然不同。所以佛教的困难在于,它不是源于常识,而是根植于智慧。常识是基于自我的解释和表现,可以被自我很巧妙地应用;智慧则是基于自我的绝对反面。这是理解大乘佛教的关键点。

  时下,“瑜伽”一词有很多含义,不过它在藏语中的一个最重要内涵是“由正常而来之财富”。当你拥有这种来自正常状态的财富时,你就相当富有,没有挨饿的危险,而且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拥有得不够,贫穷的心态完全消失了。一位瑜伽士,就是一位拥有由正常状态得来之财富的人。

  但定义“正常”却不容易。孔老夫子有一种定义正常的方式。当然,弗洛伊德先生和荣格先生也有他们定义正常的方式。每一种宗教都有其定义正常的方法。

  你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是个正常人吗?不管你喜不喜欢,根据《金刚经》,如果你有常识,你就不是个正常人。一个正常人没有染污,不受影响,不受条件制约。举例来说,假如你喝多了酒,开始说胡话,那么直到酒力过去恢复常态之前,你的朋友都不会跟你当真,因为你的心被酒的魔力所制约和影响,你被看做是不正常的。

  佛教徒们认为,诸如愤怒、嫉妒和傲慢等等烦恼,比酒更具毒害性,更有影响力。除去极少场合,我们几乎是不断在喝这种酒,极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醉醺醺的。从早上起床时,我们就开始因为忙于心中的烦恼而醉了。

  这些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你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来自于见地。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见地,所有的烦恼通通来自于见地。例如,有一种流行的审美观认为多大的鼻子最美,多厚的嘴唇最佳,这不是孔夫子的见地,如果由他来订立会略好一些。那些审美观是有些时尚杂志的愚蠢编辑渲染出来的,若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可能是在年幼时被叫做“蜥蜴唇”,心灵留下了创伤。因为这种愚昧,现今可以看到很多人弄了那种肿起来的嘴唇。试问,由正常而来之财富在哪里?我们这些可怜人一直处在饥饿状态,持续紧张,不管拥有什么都嫌不够。讽刺的是,这种紧张有助于经济;如果全世界人的不安全感由于这部佛经而消失,那么经济就会下滑。嘴唇和鼻子只是简单的例子,重点是要说明,我们总是有某种见地。

  《金刚经》的目的是切断每一种见地,不过,这说着容易做着难。当我们说“无见之见”时,听上去让人印象蛮深刻的。这类话听得多了,我们多少会相信见地是元凶;然而,我们对见地的执著还是那么深。有些见地可以轻易去除,如同鸟在飞翔时抖掉身上的草屑一般;有些见地可以想办法去除,尽管我们不太情愿。不过对于大多数见地,我们就像鸟爱惜羽毛一样执著,我们一直把它们保护得很好,而且经常梳理。尤其是当某种见地的来源碰巧是位神圣的大师,那根羽毛就被无可争议地视为优秀。

  这就是为什么月称菩萨在《入中论》第六品即将结束时说:“不聪明的人,会做恶行而下地狱。另一些不聪明的人,会做善事而升天堂。”因为既不做善行也不做恶行,才是“聪明”——“那些聪明的人,将超越善行与恶行而证得涅槃。”

  须菩提问佛:“我们应该如何称呼这部经?”佛的回答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意味着至高的心、最高的智力,而“波罗蜜”的意思是,甚至超越它。

  让我来模仿月称菩萨说话:“如果你不聪明,你会认为那些无明的人是坏的,那些有智慧的人是好的。只有当你聪明的时候,才会认识到,一个人超越了无明和智慧才是好的。”还有比这个更高的见地吗?

  让我们来检视一下为什么《心经》或《金刚经》可以平息痛苦,去除障碍。什么是痛苦?什么是障碍?探究它们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持有的二元分别的见地,和我们制造二元分别的心,就是因。而这些经典给出了对治二元分别习性的方法。

  分别心基本上就是迷惑的心,不只是明显的迷惑,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迷惑心的一种表现。我们鄙视并认为应该抛弃迷惑心的某些表现,但是,我们仍然对迷惑心的许多表现非常执著。例如佛教的形式和组织,就是一个大的分别迷惑。但这个迷惑在目前还是必要的,别的理由先不谈,如果没有佛教,我就没工作了。如同这部经所说,佛教不是别的,只是个安慰剂。整个道就是个骗局,可是,它是个非常必要的骗局,是治疗深植于我们的串习系统的良药。

  《金刚经》不仅能从根本上切断迷惑和痛苦的因,还能增长福德。读诵这部经,或者只是在手提袋里或佛堂里备有这本经,就会积累很多福德。福德意即“能力”,意味着我们的真我可以自由地表现出它最大的潜力。什么是能力呢?就是觉得自在,无障碍,没有被剥夺或缺乏什么。

  当我们读诵和思维这些经典的意义时,它破除整个有关相对能力的概念。例如当我们是小孩子时,我们对于自己有能力建造沙堡非常自豪,可是当我们长大一些后,我们超越了这种孩子气的骄傲,开始为拥有玩滑板的能力而骄傲。凡此种种,贯穿我们的一生,到了老年,我们意识到这些我们曾引以为傲的能力,实际上都不值得骄傲。

  此处的要点是:这些福德、能力或富裕是非常相对的,它们依赖于参照点。这就是为什么在权力和金钱的世界里,没有人说:“好了,我现在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权力和金钱,足够了。”没人这么说,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参照点。参照点是因为我们缺乏福德产生的二元分别。

  这部经摧毁诸如权力和金钱这样的参照点。如果我们思维经典的意涵,渐渐地,我们会看到世俗生活毫无意义,我们开始要求得越来越少,需要也越来越少。但这并不像那些禁欲苦行的修行者,痛苦地否认基本需求,不是那样;而是像喂老虎吃草,世俗生活对我们毫无吸引力,它不会让我们激动兴奋。这是因为我们彻底了解了世俗生活,它如同被迫看了十遍的电影,我们多多少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有一点点偏差,不过大体差不多。所以世俗生活不会让我们激动,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兴奋或有趣,我们并不热切盼望第十一遍看这部电影。

  假设我们达到了究竟满足的层次,实际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碰巧住在有瀑布和竹叶飘落的地方,感到很满足;还是说即使我们住在纽约的哈林区,隔壁邻居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放着很吵的音乐,我们也很满足,我们并不抱怨说:“哦,他不该这么做,这不公平!”我们不会有这种心态。“不公平”这个词,实在是一个没有多少福德财富的人的措辞。有些多代以来都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文化,喜欢向别人灌输他们的遭遇。可是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这只能夺取他们可以随处舒服地安坐、感激所拥有的任何东西的能力。

  我们应该关注一位真正的道家大师——老子。《道德经》谈到不要改变,只是接受一切存在的事物(虚静极,被动到极致)。这真是了不起的概念和表述。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改变,不要造作,不要度量,随它去。

   “什么都不做”,我甚至从藏传佛教大师那里也多次听闻这个教导。有时我能一瞥它的意义,而当我真的能瞥见它的意义时,我是如此的沮丧——因为要说服别人什么都不做,实际上是一件相当奇妙的事,它很难表达和修持。不过,感谢佛陀的慈悲,有几千种方法和活动,让我们可以修习这种不做。

  也许,最接近这个什么都不做的概念就是禅定——佛教禅定。现今,禅定这个词被当做是一个笼统的词语,囊括了很多不同的技术。人们甚至常常把禅定跟纯粹的做白日梦连在一起,但依据佛陀的教法,那不是禅定。

  如果你真想知道如何什么都不做,你必须愿意付出一些牺牲,你应该跟随一位老师。就我有限的知识,我确信,有很多伟大的老师不仅知道如何去做这个不做,而且他们真的在修持这个不做。不要认为这样的老师必须是位学者,事实上,学者往往是最糟糕的。他们其实不知道如何不做,他们只是知道如何谈论不做。因为这个教导不容易,你确实需要个人辅导。

  但有些事情我们能做。买本《金刚经》放在手提袋里随身带着,最好供在佛桌上,每天上香,然后说:“总有一天我要了解你,把你应用在所有状况里。”如果你这样做,就已经很好。伟大的宁玛派大师龙钦巴曾说,行菩提心很难修持,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应该强调愿菩提心。即使你不理解这部经里的任何一个字,但如果你对它有好感,这已经很好,表示你有一个很好的倾向,一个好习惯,一种业的因缘——也许很久以前,你是只小蝴蝶,偶然落进一个和尚正在用来努力书写《金刚经》的墨里。所以如果我们已经有渴望,就应该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听闻这些教授,这将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那些有时间、有意愿、又有能力的人,何不用自己的手来抄写《金刚经》?即使每天只能写五个字,也是一种积聚福德和智慧非常强而有力的方法。这当然不是为了出版,只是为写而写。如果你没地方存放所抄的经文,可以给我,我来收集它们。

  如果你是大乘修行者,读诵这部经肯定是有益处的。如果你想学习这部经,最好是跟随某位能够给予你正确讯息的人学习。在大乘佛教中,老师就是老师。然而在金刚乘中,老师事实上不是老师,老师是道。因此金刚上师的角色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上我们必须雇个人来拆解我们。



如果你正好有間佛堂,絕對不要養成下面這個壞習慣

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你正好有間佛堂,絕對不要養成下面這個壞習慣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让我们回到禅定。禅定真的就是度假,如果你每天坐二分钟,这二分钟对你而言就是度假,因为在这二分钟裡你什麽事也没做。你没作计画,没有盼望,没有恐惧,没有期待,这二分钟会给你从来没有过的放鬆。让我举个很好的例子,试试从明天开始,当你打坐的时候,在禅定当中,你会突然想起这一星期来你一直在找的汽车钥匙掉在哪裡。这就是禅定发生作用的很好证明。因为当你的心平静时,你就会想起来:「噢,我把汽车钥匙放在抽屉裡。」

假如你持续花更多的时间,并以更大程度做下去,全知、洞察或智慧就非常接近了。就是这样。智慧基本上是「知道」,它的层次比知道汽车钥匙掉在哪裡更高,这是智慧。现在你找不到钥匙是因为心中被许多事物缠绕著,你自己会体验到这点。二分钟的禅定是我要向各位大力推荐的,它是非常经济的度假,不需要花半毛钱,不需要计画。

如果你正好有间佛堂,绝对不要养成下面这个坏习惯,尤其佛教徒会这样想:「我只在佛堂裡打坐。」这不是个好习惯,因为在一天当中,我们很少走进佛堂,所以你给自己太多限制。如果你想在厕所裡禅定,就在那裡做吧,因为那样做是在利用时间。

如果你以为早上是「比较神圣」的时间,所以只在早上禅定,那也限制了你自己。你在塞车的时候可以禅定。如果真想要额外的好处,那你就应该在跟你太太、你先生、或跟你的男朋友、女朋友吵架最激烈的当头,修禅定。你应该说:「现在暂停两分钟,我要禅定。」〈笑声〉刚开始,你的伴侣会有一点儿恼怒,因为通常一般人,即便他们嘴上说:「我不喜欢争吵」,但他们其实才喜欢的咧!我们都喜欢吵架,因为那样很酷,吵架、争执在整套的所谓的男女关系裡,佔了很大一部分〈笑声〉。如果不相信,你就试试看。当你的伴侣跟你吵架的时候,你就只是看著他嘴唇的移动,不做任何事,他就会更抓狂:「你为什麽都没有反应?〈笑声〉」当然,如果你有反应,他也不会停止,他还是会生气。

在极端的状况下,举例来说,你听到自己中了大乐透,立即禅定二分钟〈笑声〉,那麽做真的会带给你很大的益处。你不只是获得百万元,二分钟的禅定也会带给你极大的喜悦,甚至日后回想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快乐。所以在极端的时刻,试著禅定。这很简单。我并不是要你观想从你自己身上放出光芒、光照在你身上,或那类的事;那些都不需要。我们的目标是什麽?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正常,记得吗?那麽不正常是什麽?

只要你还在做事情、还在忙碌,只要你还在追求一个目标,你就不正常。所以,身体坐直二分钟,不做任何事;就算还是不正常,你至少比较接近正常状态了,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确实是很大的成就。

我感觉到,你们有些人心裡在想:「仁波切今天给的是像幼稚园一样简单的教授,他应该给我们一些大圆满的教授。」这个想法不对,今天的教授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持续每天做二分钟,你的执迷、困扰、顾忌会越来越少。我最近在新加坡刻意举了个例子,我有点不怀好意,但这个例子并未发生作用,我想在这裡再试试看。身为一个局外人,我听说新加坡很刻板,比如说不淮嚼口香糖,不淮这不淮那,非常有条理。

我们有些人有这种执迷,上床睡觉的时候,拖鞋必须对著牆整齐地摆放著,以便隔天早上摇摇晃晃起身时,能够立刻把脚放进拖鞋裡。人们有许多执意要做的事,像摆放拖鞋这种小事,我相信有些离婚的个案,就是起因于鞋子没有好好地放在一起。我们睡不好觉,因为心裡一直怀疑:「我也许没把鞋子摆好。」所以你起床检查。「噢,摆好了。」然后躺下去,心裡又想:「鞋子摆好了吗?检查过了吗?刚才有想到这件事情吗?」你忘记了,因为你太执迷。

如果每天禅定二分钟,大概六个月的时间,你会用脚一踢,拖鞋可能被踢进厕所裡,或者更糟糕,被踢到佛龛上,而你一点都不在意就睡觉去了。这是小小的证悟,因为你对鞋子摆放的方式不再执迷。

如何消除失眠和焦虑.来自慈诚罗珠堪布

如何消除失眠和焦虑.来自慈诚罗珠堪布

负面情绪

【编者按】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90后看起来都是意气风发,工作上一言不合就可以撂杆子不干,去寻找诗和远方,然而在他们看似潇洒的背后,却隐藏着实实在在的焦虑。
 
一个朋友说,人最难控制的是时间。我说:不对,最难控制的是情绪。
 
尤其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背负起更重的情绪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焦虑、恐惧、愤怒、纠结...这些负面情绪犹如一道封印,禁锢了我们的正常思考,甚至会让一个人崩溃。




心灵危机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目前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是,大家都重视身体上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精神的训练,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状况。

正因为人类的弃本求末,所以导致了一个全球化新危机的逼近。这个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心灵危机。迄今为止,心灵危机中伴随着焦虑、孤独等症状的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人类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癌症,与排名第二的艾滋病。

面对现代人的心灵危机,佛教中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调节心灵的最佳方法,就是修禅定。汉传佛教最有影响力的几个教派,包括了净土宗与禅宗等等。其中的禅宗,就十分提倡禅修,藏传佛教也有非常丰富的禅修方法,这些都是为了解脱、成佛而禅修。但即使没有如此崇高的意愿,也可以仅仅为了调节心灵而去修禅。
 
禅定可以在信仰的基础上修,也可以在没有信仰的基础上修。就像瑜伽,瑜伽既可以与某一个宗教有关系,也可以与任何宗教都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一种养生的方法而已。

禅也是如此,通过禅调节心态,就能带来幸福感,就能解决抑郁的问题。


无论是失眠、焦虑等任何负面情绪,都能得以缓解。缓解以后,整个人就会感到精神抖擞,工作效率也会随之而提高。

当然,如果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则可以先通过药物来适当地控制一下。

因为初学者毕竟刚刚开始禅修,力量还很弱小,要控制抑郁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先用点药物,然后再去禅修。当病情缓解之后,还是应该通过禅修去解决根本问题。


禅修



无论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科学的视角来论证,禅定的力量都是如此不可思议: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学藏传佛教禅定的修行人。在实验室中,实验者一边用脑电波图测量脑波的变化;一边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测量脑部活动的位置。

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禅修,不但能够短期改变脑部的活动,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脑部永久的变化。

这就是说:通过禅定,完全可以断除人的焦虑、哀伤等很多负面情绪,创造出心灵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脑。

所以,无论是企业高层,还是其他工作压力很大的人,只要能每天晚上打坐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把一天在工作、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不开心都过滤掉,这样就能保持比较好的心情,之后进入睡眠,就能达到调节身心的作用。

心理学家说:冥想五分钟,可以达到一个小时睡眠的效果。所以,每天晚上打打坐,不仅可以调节身心,而且还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修禅的人,不需要放弃家庭、生活、工作,可以在享受物质财富与天伦之乐的同时,拿出一定的时间修禅。这样动中有静、张弛有度,就能体验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幸福。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相续和连续性这是一个错觉。

相续和连续性这是一个错觉。

经系列

·

五十九


慈诚罗珠堪布 

那么相续和连续性这是一个错觉。最后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有前后的东西它是不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时间点上。不会出现在一个时间点的话,那么比如说种子它存在的时候芽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的话,那么种子再有力量,它的力量再强大也好,它怎么把这个力量传递给不存在的东西呢?实际上就这样根本不存在的,那它的力量它的能量,怎么样传递给芽呢?芽就是不存在的,所以种子再有能力,它的能力再强大都没有用,没有发挥的地方,没有传递的地方。

所以当它不存在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它产生,当它存在的时候不需要去做了,它已经存在了,做什么呢?它已经存在了,就不需要再作。所以它做也是不可以的,也不成立。所以“彼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


上面我们展开讲的话我们可以讲很多中观的理论。但是这些所有中观的理论,是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讲一个东西。但是我们从一个理论明白的话,那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了。这一个理论如果让我们明白的话就可以。以上希望大家深入的去思考一下,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认为是他作。不是自作这个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不是他作的话那在宏观世界里面是不能理解的。所以这个必须要深入的去思考。基本上它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如何快乐度晚年、安然對待死亡

如何快乐度晚年、安然对

陈司寇老师的最后一堂课:如何安度晚年



2017年10月21日,北京101中学的退休教师、96岁的陈司寇耗尽了她毕生的精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陈司寇25岁毕业于北京国立大学教育系(现北京大学),是个追求独立自由的知识女性,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各种苦难与磨难,但她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如何度过晚年以及怎样面对死亡方面,给大众上了一堂好课。

陈老师是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赵宝煦是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生前为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国研究》学刊顾问,香港中国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2012年,赵宝煦先生逝世,享年90岁。

2015年5月10日,本文作者第二次采访陈司寇老师。采访过后陈老关切地问作者,“今年多大了?想过今后应如何安度晚年吗?”看着作者一脸茫然,陈老师说她自己积累不少经验和心得,愿意介绍给作者,可保证作者晚年享有身心健康。

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以陈老师自述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


口述:陈司寇

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很难过的。第一是因为病痛,一身患有多种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第二是因为孤独,人老了活动空间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了,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因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两年前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

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例如童年时期的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养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第一目标——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1、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第一遗传占三分之一,第二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看许多书,对于人的人体构造与功能、体育运动、食疗、生活习惯、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此外,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并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么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痒起来钻心,夜不能寐。去看医生,只能给些药膏涂抹,没有效果。后来我自己看书,明白瘙痒症是有很多种类的。我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的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地好了。

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现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我就告诉自己要镇定,躺在床上自我按摩一些穴位,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起来了。若是别人早去医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

俗话说久病成郎中。我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其实只能是自己。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

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3、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

我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她说那怎么办呢?你就得自己有奔头。那怎么有奔头呢。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一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看到我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我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理。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下了一本。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此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都来,就对我女儿说,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他后来就两个礼拜回来一次。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第二目标——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1、不怕死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

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寞。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理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属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我不同意。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2、不爱钱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

3第二目标——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1、不怕死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

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寞。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理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属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我不同意。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2、不爱钱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

3
、放下自我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

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一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我说,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泪水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作者访后谈:

听陈老师一席谈,如醍醐灌顶。她那冷静与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彻悟后的诙谐幽默又令我忍俊不住,时不时地与陈老师一起开怀大笑。

联想到文革中,我们都亲眼见过陈老师所曾经遭遇过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暴行,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而陈老师却成功地战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这样睿智坚强的老人实在不多见。

临别时我说:“我们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您。”“不用来了,打个电话就行啦!”陈老师干脆地说,那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子女那样随便。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生命的见证:陈老师最后的日子



以下为作者叙述:

2017年4月底,陈老师已经满了96岁。这时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先是肾癌发作,伴随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加上中间一次跌伤和小中风,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起初生活还能坚持半自理,终于在9月份两腿发僵,浑身难受,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

子女们都竭力动员她去医院住院。可是陈老师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她没有吃药,也没有注射和打点滴,只是坚持自己按摩和做一些腿部练习,希望还能下地步行。女儿也为她问遍了家庭的医生朋友,他们都很坦诚地说:“这么大年纪了,恐怕病情是不可逆的了。”

子女为她请了保姆,24小时轮流守护她。而这正是陈老师最不想要的”没有质量的生活”。她嘱咐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她只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快些,尽量不要拖累别人。她请女儿”帮助”她,女儿难以答应,何况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安乐死。于是她果断地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10月17日,陈老师开始断食。当女儿把精心烹饪的饭食端到她面前时,她推说吃不下,并掩住口不准别人强行喂食。看着她坚定的眼光,女儿只好含着眼泪把食物端开。由于肾癌开始引起腰部疼痛,她睡觉时总是用双手抵住腰部,并没有打止疼针。

18日,陈老师继续断食,只饮水。

19日,女儿冲了芝麻糊端到已经饿了三天的妈妈面前。陈老师居然一口气吃完了。但是当女儿再次把食物端到她面前时,她又坚决拒绝了。

20日,陈老师已经既不吃饭,又不能饮水了。她的头脑还很清楚,口不能言,就写下自己的要求,如请人帮她翻身、解手等。

21日,陈老师继续水米不进。清早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起床解手。下午5时13分,陈老师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听到陈老师的女儿讲述她最后的日子,不禁感到震惊。以断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立即联想起她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点”。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陈老师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晚年的两个目标,终于下课了。她的最后一课不仅向我们倾尽心血,还以生命做了见证。

当我肃立在窗前为陈老师默哀时,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张亲切的笑脸,她诙谐地说:“哈哈,我已经赚到太多了,下面就看你们的啦!”
、放下自我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

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一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我说,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泪水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作者访后谈:

听陈老师一席谈,如醍醐灌顶。她那冷静与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彻悟后的诙谐幽默又令我忍俊不住,时不时地与陈老师一起开怀大笑。

联想到文革中,我们都亲眼见过陈老师所曾经遭遇过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暴行,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而陈老师却成功地战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这样睿智坚强的老人实在不多见。

临别时我说:“我们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您。”“不用来了,打个电话就行啦!”陈老师干脆地说,那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子女那样随便。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生命的见证:陈老师最后的日子



以下为作者叙述:

2017年4月底,陈老师已经满了96岁。这时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先是肾癌发作,伴随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加上中间一次跌伤和小中风,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起初生活还能坚持半自理,终于在9月份两腿发僵,浑身难受,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

子女们都竭力动员她去医院住院。可是陈老师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她没有吃药,也没有注射和打点滴,只是坚持自己按摩和做一些腿部练习,希望还能下地步行。女儿也为她问遍了家庭的医生朋友,他们都很坦诚地说:“这么大年纪了,恐怕病情是不可逆的了。”

子女为她请了保姆,24小时轮流守护她。而这正是陈老师最不想要的”没有质量的生活”。她嘱咐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她只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快些,尽量不要拖累别人。她请女儿”帮助”她,女儿难以答应,何况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安乐死。于是她果断地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10月17日,陈老师开始断食。当女儿把精心烹饪的饭食端到她面前时,她推说吃不下,并掩住口不准别人强行喂食。看着她坚定的眼光,女儿只好含着眼泪把食物端开。由于肾癌开始引起腰部疼痛,她睡觉时总是用双手抵住腰部,并没有打止疼针。

18日,陈老师继续断食,只饮水。

19日,女儿冲了芝麻糊端到已经饿了三天的妈妈面前。陈老师居然一口气吃完了。但是当女儿再次把食物端到她面前时,她又坚决拒绝了。

20日,陈老师已经既不吃饭,又不能饮水了。她的头脑还很清楚,口不能言,就写下自己的要求,如请人帮她翻身、解手等。

21日,陈老师继续水米不进。清早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起床解手。下午5时13分,陈老师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听到陈老师的女儿讲述她最后的日子,不禁感到震惊。以断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立即联想起她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点”。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陈老师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晚年的两个目标,终于下课了。她的最后一课不仅向我们倾尽心血,还以生命做了见证。

当我肃立在窗前为陈老师默哀时,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张亲切的笑脸,她诙谐地说:“哈哈,我已经赚到太多了,下面就看你们的啦!”


越来越多的人毁在了这两个字上,排毒!

越来越多的人毁在了这两个字上,排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排毒”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热门话题里。很多人认为,排毒就是养颜,排毒就是健康,排毒就是长寿。殊不知,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健康就毁在了这两个字上——排毒。

他们并不知道毒为何物,并不知道如何排毒,并不知道排出的毒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是为排毒而排毒。他们孜孜以求,结果悲剧发生了,他们身上的毒越排越多,身体却越来越差。
排毒的误区有哪些?
1
她所谓的排毒是每天汗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汗蒸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人觉得,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汗就是垃圾,就是毒素。
河南一位年轻的宝妈,坐月子刚刚结束就听信了朋友的建议迫不及待去汗蒸,说是可以排出怀孕时积累的毒素。大冬天的,每天去汗蒸,每天汗如雨下,开始的时候觉得挺舒服,呆在暖和的汗蒸房不想出来。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心脏越来越不好了,总觉得心里慌慌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不敢走夜路,不敢熄灯睡觉,胡思乱想,彻夜难眠,稍微听到一点响动,吓得心要跳出来似的。以为得了冠心病,去医院检查啥事没有,可就是不舒服。
她不明白,出汗不是排毒吗?我看好多人都去汗蒸,他们怎么没事呢?
适当的出汗、该出汗的时候出汗是排毒,汗蒸排毒本没错,但假如没事天天去汗蒸,就不是排毒,而是折腾。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出多了就是伤血,伤什么血?伤的是心血。心血伤了,心阳也会跟着伤。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心火就会老是飘着,所以会出现心慌心悸。
那现在怎么办?
生脉饮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
药王孙思邈的方子,特别适合出汗出太多导致的心慌心悸心神不宁。人参强壮心阳,麦冬滋心肺之阴,同时可以防止人参过于温燥,五味子直接补心血,同时有一种收敛的功能,将过度耗散的心神收回来。酸枣仁、柏子仁直接养心血。这个方子扶正的力度很大,如果要祛邪,可以与朱砂安神丸一起服用。不过朱砂安神丸只能用来救急,不能常服。
她吃了一段时间生脉饮后,感觉症状减轻了很多,表示再也不去汗蒸了。
2
她所谓的排毒是通便清肠吃泻药
陕西的一位妹子,其实也并不胖,但总觉得身上的毒素太多,尤其是肠道,一天不排便就很着急,恨不能把肠道所有的“宿便”全部清理掉。
于是,各种减肥茶、常润茶从不间断,什么番泻叶、桃花茶,甚至大黄也用上了。
后来,她得了一种“大气下陷”的病,就是整个人气虚得不行,气提不上来。说话声音越来越小,明明自己的声音小,还说别人的耳朵不行。气老往下走,胃下垂、下腹坠胀,吃不了多少就腹胀,下午开始加重,还有子宫下垂,还有脱肛,真是苦不堪言。
整天这么拉,不虚脱才怪呢。这些所谓的清肠药都是泻药,很伤脾胃,很伤正气,这些药让你的气老是往下走,一天两天倒也罢了,久而久之,你的气全被泄掉了,就会形成大气下陷。
后来这个妹子去看了中医,开始喝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这是健脾补气第一药,当务之急要把她的气提起来,升起来。吃药的同时每天用怀山药干煮水喝,一次五十克,只喝水,不吃山药,怀山药是补虚高手,能够恢复你的脾胃功能,脾胃好了,气血就会充足。
服用一段时间后,她的整个人精神状态好多了,胃口也好,饭量增加了,竟然连羞于启齿的脱肛也好了。
可以说,这个妹子的病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好端端的,吃什么泻药清什么肠呢?要知道,我们肠道的“宿便”是不能完全排空的,完全排空的话中焦沤的功能就失常了。
3
她所谓的排毒是灌水,八杯还不够
云南有一位大姐,面部浮肿,眼袋很大,腰以下肿得更厉害。按一下小腿,都要好久才起来。
这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脾胃的运化能力弱了,肾的气化功能弱了,导致身体的水湿代谢不出去,这些水湿停留在身体所以才会肿起来。
中医建议她少吃寒凉的,少喝水,不要一天八杯水了。她很惊讶,说,电视上专家都说要多喝水,一天至少八杯水,这样才有利于排毒,你怎么还建议我少喝水呢?我一天可不止八杯水啊,保温杯是不离手的。
可以说,她这病就是喝水喝出来的。这时候,你是听“专家”的呢还是听你身体的呢?你身体已经告诉你了,不能喝那么多水了,你还死命喝,病不找你找谁呢?你以为水就就不需要运化了吗?你以为水喝进去就会把毒排出来吗?你这种喝水的方式不是排毒是在中毒!
后来,她开始服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这是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最好的药了。没想到她仅仅吃了一天,就发现脸上的浮肿都消失了!
但这只是治标,治本还得靠戒掉不好的习惯,不要一天八杯水了。
4
她所谓的排毒是断食,不吃主食
断食是西方的说法,中国的说法叫辟谷。偶尔断食一次倒也无妨,中国自古就有“倒仓”疗法,但是动不动就断食甚至持续断食就不可取了,尤其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更不要轻易断食。
有一位朋友,从网上看到断食可以排毒,可以把身上的垃圾全部清理掉,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来一次大扫除,心动了,于是开始断食。
一日三餐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遇到休息日蔬菜水果都不吃,只喝水。
还挺有毅力,每天在朋友圈晒断食心得体会,坚持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大姨妈不来了,而以前都很准时的。她开始有些慌了。
大姨妈不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经络不通了,气滞了,气血过不来;经络是通的,但气血不足了,没有气血了,自然就没有姨妈。每天断食断得挺嗨的,应该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经络应该是通的。那只有一个原因了,就是气血严重不足了。为什么气血不足?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她一惊一乍道,难道是断食断的?
不是“难道”,是“一定”!
她松了一口气,那还好,以为得了什么大病了呢。那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别断食了,小米粥喝起来,四物汤喝起来。把气血养足了,大姨妈自然就来了。


她所谓的排毒就是疯狂喝生榨果蔬汁
有一位朋友,是西方文化的追随者,听说喝生榨果蔬汁可以排毒养颜,她想也不想就行动起来。
没有什么蔬菜水果不能生榨的。
后来,结果可想而知,她脸上的痘痘并没有因为每天喝生榨果汁排毒排出去,反而越来越多,是那种颜色比较暗沉的,即使痘痘消失了,痘印很难消失的那种。再一次见到她时,她喝了一杯苦瓜汁,突然胃痛发作,非常剧烈。
什么话也不说,我跑去厨房拿了一块姜,让她含着,然后吃下去。
吃下去后,她的胃痛很快就缓解了。
她很惊讶,问我是怎么做到的?竟然比止痛药还有效果!
我告诉她,她的胃寒已经很严重,都是喝生榨果蔬汁弄的。
她表示不服,人家西方人天天喝也没事啊。
我问她,你是西方人吗?西方人的舌头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人的体质跟我们不同,别忘了你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的脾胃。中国人的脾胃就应该吃熟食。


什么是中医里的“毒”?
“毒”,《说文解字》释“厚也,害人之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凡对人有害即谓之“毒”。“毒”在中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概念,但因指意不明确而时常见滥用、泛化的现象。
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是指感染疫疠之气,或由六淫之邪蕴聚演化,或指一些有毒的致病物质;内毒是指病理产物蕴结日久而成。一般而言,外毒致病往往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变化多端,病情险恶,为病有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呈“一毒一病”的特点,病情单一。内毒致病则多病情复杂、病程漫长、胶固难解。
六淫邪气在聚集、蕴结、壅阻等状态下,表现出“厚”的特征,致病能力明显增强,并能使人体产生急、危、重证候。如寒毒、热毒、暑毒、湿毒、燥毒、风毒等。
一般而言,我们把毒分为五类:湿毒、寒毒、血毒、气毒、食毒,养生则要把这些毒素排出体外。
那我们该怎么排毒呢?
要想排毒,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毒,是不?如果乱排一通,那伤的可是你的气血。说心里话,由于时代与生活习惯的巨变,现在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五毒俱全,区别就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怎样把这五种毒排出去?
1
艾灸去“湿毒”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血止痛、补中益气、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在祛湿方面尤为显著。
2
拔罐去“寒毒”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3
刮痧去“血毒”
在治疗血毒的时候,首选非药物疗法,因为它没有副作用。刮痧是作用于人体经络系统,实际施术部位是人体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安全而且疗效好。
4
按摩太冲穴去“气毒”
“消气穴”——它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太冲穴!中医认为肝主怒,故脾气暴躁,易发火的人往往肝火旺盛。所以,按压太冲穴,既可解郁散结,又能疏肝理气。每次按揉太冲穴5分钟左右,有酸胀的感觉即可。
5
促消化/排泄去“食毒”
对于有食毒的人,两点最为重要,一个是促消化,另一个就是促排泄。只要找到有经验的中医辨证,这种毒很容易就能排掉了,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买什么通便茶、常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