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大圆满十六地(附:不可思议的睡觉法王)

大圆满十六地(附:不可思议的睡觉法王)

阿底宝藏


显乘说菩萨地为十地,大圆满则说为十六地。依《广大明觉自现续》,所说如下——

一、于体证胜义谛时生喜悦,得初地成就,即“极喜地”。

二、了悟证悟乃根本觉之自觉,为第二地,即“离垢地”。

三、于道上能对证悟得觉受,为第三地,即“发光地”。

四、由观光明而得觉受,为第四地,即“焰慧地”。

五、因法小清伊话烦恼,及由观本始智所得证量觉受而现证本始智者,为第五地,即“难胜地”。

六、能见光蕴,为第六地,即“现前地”。

七、因圆满一切觉受而远离诸烦恼,为第七地,即“远行地”

八、住远离烦恼之境界而不动,为第八地,即“不动地”。

九、圆满一切功德,为第九地,即“善慧地”。

十、行者将自识摄于所观之本始智中,令所观自然生起,

随见诸相皆如虚空之云,为第十地,即“法云地”。

十一、行者于断一切虚妄显现之际,生起诸总集之所观境(总集诸佛自性之皈依境),为十一地,即“普光地”。

十二、无任何执受,即对所观诸总集亦不执,不为内外诸法污染者,为十二地,即“净莲地”。

十三、自行者心中本始智所生之金刚炼,化为虚空光明五总集者,为十三地,即“咒鬟大集地”。

十四、住于所观之本始智,为十四地,即“大乐地”。

十五、于法尔境界得决定成就,为十五地,即“金刚持地”。

十六、于本净境界法尔生起本始智,为十六地,即“无上智地”。



不可思议的睡觉法王



第十一世敏林赤钦仁波切(睡觉法王)为敏卓林法脉执持者——第十一代赤钦金刚持。

仁波切晚年主修睡梦瑜伽,法体常现睡相,梦中能知世事,且能不畏印度酷暑而达于禅定境界,故被尊称为“睡觉法王”。

宗萨钦哲仁波切曾经说,睡觉法王很不可思议,一次,宗萨钦哲仁波切只是内心动念,想要请法王传授敏卓林的一个特殊不共的护法灌顶。未及开口,法王见面第一句话就主动提出可以传授。
睡觉法王经常安住在光明睡境之中达数日、数周或甚至数月之久。他仅以口诵指令,即可降伏邪恶精灵或制造障碍者,以加持物平息障碍并经由净观对未来做预言。所有这些都以每个人可以信服的方式展现。

在禅修座上与座下时,法王总是保任于法身光明自性之中,仁波切可以带领所有见到、听到、忆念或碰触他的众生前往铜色山莲花光宫殿。以莲师化现而闻名,被视为是本世纪的大成就者之一。

2008年2月法王于印度德拉敦敏珠林寺内示现圆寂。

宗萨钦哲仁波切:人们不了解这一点,像敏林赤钦仁波切一直都在睡觉,所以大家称他“睡觉喇嘛(睡觉法王)”。人们几乎认为他是没有用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真正伟大的领袖不怎么动。像我这种有病的才动得厉害,像一面旗子。敏林赤钦仁波切在世时,没有人注意他,但当他离开时,我们注意到他的离开,是多么让人悲痛!好像突然间有个大的空间腾出来,让人觉得非常空虚,难过。当他在的时候,维持一个很好的平衡。但我们未曾注意他,因为我们认为他在睡觉,他走了,突然间我们觉得很空虚。

仁珍千宝仁波切:你们有没有听过睡觉法王?他24小时基本都在睡觉,二十几年都如此。因为大家去见他的时候,他基本都是在睡觉,所以大家叫他睡觉法王。他是修持梦光明的大成就者…。我见过他两次,在他座下接受过两个灌顶,仅此而已。我的很多师兄弟都认识他。我听说他大部分时间在睡觉,不太吃东西,醒来之后就给大家加持,或者讲经说法,之后就又睡。在印度非常热的时候,他也是身上盖着很厚的棉被睡觉。

在接受采访时,敏林赤钦仁波切曾说:佛法强调我们在二六时中皆应念念分明,但我们白天修行,其余大部分时间却在睡觉。为了睡眠时也能修行,所以有梦观修法。它是净光的基础,使我们日夜合一,醒梦一如。可以帮助我们在中阴时解脱,“梦修”是一个非常根本的法教。


從我的iPhone傳送

从两个误治案例谈“咳喘”:分清这两点,咳喘再不易误治

从两个误治案例谈“咳喘”:分清这两点,咳喘再不易误治

中医书友会



I导读:咳喘虚实宣降是老生常谈,但是临床并不好掌握。第一个案例,长期反复、动则喘甚、咳喘不重、面白脉细,这不是一派虚证吗?其实是一个发作期的实证,有许多辨证细节是需要注意的。第二例描述一眼看去似乎也是个肺热,然而没有详细问病因,临床就是会给你当头一棒。即使熟背咳喘之辨证分型,在实际临床中如何得其“要”,仍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思考。

—本文约2288字,预计阅读6分钟—

从临床失误探讨咳喘的治疗规律
作者/高洪春

作者介绍:高洪春(1955-)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首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周次清教授的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主编和副主编著作6部,参编著作20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咳嗽与喘,是常见的两种病证,并且两证每多相兼,临床表现亦较复杂,治疗起来往往感到有些棘手,然得其要者,万举万当,不得其要,是谓妄行,
所谓“要”,就是疾病的规律,要寻找这一规律,成功的经验当然难能可贵,但失败的教训更使人铭记心怀,回忆自己曾失误的两个病例,从中深刻体会到:

一、治喘首辨虚与实


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其特征。包括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等病。
《灵枢·五阅五使》篇曰:“肺病者,喘息鼻张。”《丹溪心法·喘病》谓:“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可见喘证的病位以肺为主,兼及脾肾,然本病分虚实两大类,诸病皆分虚实,但喘证尤为紧要。
张景岳指出:“气喘之病……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日虚喘也。”
实喘为邪气壅盛而治肺,虚喘为精气内夺而治脾肾。正如《临证指南医案·喘》篇所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因此,治喘首辨虚实,然后再辨虚为何虚,实为何实,虚实分明,则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否则,虚实混淆,则谬以千里。
  • 例一
笔者曾治一病人:张××,女,40岁,
患慢性气管炎10余年,开始每逢冬季则病情发作,发则咳嗽,气喘,以后逐渐加重,一年四季均可发作,
于1978年8月份病情又发,喘息不得卧,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咳嗽不重,吐痰不多,无发热,患者体质瘦弱,面色晄白,舌无明显改变,脉细无力。时已发病半月,经用各种西药(氨茶硷、红霉素、激素等)而罔效。
治疗过程


当时据患者体质、舌脉、动则喘甚,而断为虚证,投以健脾补肾方药,以人参蛤蚧散加减,出乎意料,三剂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经反复思考,详细辨证,抓住病人喘息气粗,呼出为快和用补法无效的事实,试投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三剂后,病情无明显好转,亦未见加重,说明药已对证。
恐杯水车薪,力不胜邪,仍以原方重用化痰之半夏、苏子,又三剂。药后,病人吐出少许粘稠痰,病情豁然而减,后以六君子汤善后,以防复发。






本例患者因虚实难辨,而犯了“实实”之弊,使邪气(痰浊)得补,更加留恋猖厥。
对于虚实的鉴别,张景岳指出:“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形象扼要地说明了其鉴别要点。值得注意的是,“动则气喘”不能做为鉴别虚实的要点,因实喘活动后亦加重。
本例病人舌脉亦未实的表现,因此,临床不能拘泥于一证一脉,应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掌握每一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得出正确的诊断,从而施以恰当的处治。
此外,实喘在肺,以痰浊为主。痰浊壅肺,肺气不得宣畅,以致气逆而发生喘促。
有些患者虽然没有舌苔厚腻,或吐痰并不多,但多数以吐出白粘痰或黄痰后而病始告愈,因此,实喘治肺,应以化痰为主,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是有效方剂。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生痰,是本证的重要原因,因此,实喘的善后处理或预防发作,健脾是一重要法则,使脾气健运,则何痰之有。

二、疗咳须分宣与降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肺脏的主要功能有宣降两方面,不论外感内伤,一旦影响到肺,致使肺气失宣或肺气上逆,均会发生咳嗽。
虽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总以肺为主,张景岳谓:“咳症虽多,无非肺病。”《医学三字经·咳嗽篇》亦谓:“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咳嗽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张景岳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一般讲,外感之邪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而致咳,内伤多影响肺的肃降功能而致咳,
因此,治外感咳嗽宜宣,治内伤咳嗽宜降,内伤合外感则宣降结合,如果宣降不分,则舛误立至。
  • 例二
1976年6月曾治一妇女,60多岁,患气管炎多年。
三天来咳嗽,吐黄痰,胸闷,憋气,无发热,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数。
治疗过程


自以为病证明确,属肺热无疑,便顺手拟方:麻黄、石膏、杏仁、黄芩、双花、瓜蒌、甘草,不料三剂后,病人感胸闷、憋气加重,这一来使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怎么回事呢?难道药不对证?
经进一步详问病史,原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三天前因同其儿媳吵架,使病情加重,纯属内伤,是由于肝火犯肺,肺失肃降而气逆作咳,并非外感,改以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青黛、半夏、陈皮、川楝子、甘草,三剂而病减




前人认为,治外感咳嗽药不宜静,治内伤咳嗽药不宜动,本病人初按外感给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应降反宣,更加助长了肺气上逆之势,使病情加重,其后以降为主,佐以清肝火化痰之品,而病情得以控制。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和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同是治疗肺热咳喘的著名方剂,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由外感(风热或风寒)所致的肺热咳喘;
泻白散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由内伤引起的肺热咳嗽以及气喘。
二者一治外感,一治内伤;一宣一降,不得混淆。此例患者初因应降反宣,以致祸不旋踵,因此,治疗咳嗽只有分清宣与降,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本文承蒙周次清副教授审阅,谨致谢忱)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自然造化与用药机巧(精品)

自然造化与用药机巧(精品)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文/上海民医王宪梅


中医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主要是依靠中药特有的各种自然属性,中药的这些自然属性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各种中药的自然特性。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特性;中药的“五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淡味并附于甘味,涩味并附到酸味);中药的“归经”是指不同的中药能对人体某一经络及其所属的脏腑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如少阴经引药细辛,太阳经引药羌活,少阳经引药柴胡;而中药的自然特性则包括其生理特性、使用特性、自然生克特性、禀赋特性以及其五行属性和生活属性等等。归根结底,中医的用药就是一种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方式。

夏天,姨妈到家里来。妈妈很好客,摘下了葡萄架上最优秀的一系列葡萄。姨妈兴致勃勃,胃口大开,满载而归。次日早,却见姨妈从门前小跑而过,正诧异着,姨妈说,昨天吃了葡萄,从半夜开始拉稀,熬到现在,已经是大约三到五分钟就要拉一次了,等会再说,我要急着上厕所!(厕所与住房有一点小距离,住房与医院有一小段距离)。看着姨妈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心中讶然。忽然记起曾经是哪个电视频道播放过一期抓毒蛇的录像,画面旁白讲过,上天有好生之德,最毒的蛇居住的地方,其附近不多远处必生长有相应的解蛇毒之药;确切的是,似乎,片中捕蛇人也真的于无意中被毒蛇咬了,在被毒蛇咬过之后,捕蛇人就这样强支身体,镇定自若,果真在蛇踞不远处的溪涯边采到了解蛇毒的妙药。药敷上不多久,捕蛇人也就恢复了正常。

细思姨妈此事,她应该是吃葡萄过量而中毒了,想必身边也定有解毒良药。记得《本草纲目》里记载过:食瓜过伤,瓜皮煎汤解之。诸瓜皆同。于是豁然,那么就用葡萄皮和葡萄叶(为了保证疗效)一起熬水喝试试看,能否解燃眉之急?立即动手,从地上捡起一小把葡萄皮洗净,又采下几片还算鲜嫩的葡萄叶,一起熬水,喝。不多久,奇迹出现,姨妈由原来三到五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延长到十五分钟上一次厕所;于是,再喝。姨妈三十分钟才上一次厕所了;又再喝,姨妈居然一整天都不再拉稀、恢复正常了。上天真是有好生之德!不亲自试验,又有谁解“目之所及,皆可为药”的真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

后来,依据这个原理,发现这竟然就是一种治病规律。吃梨过多定有拉稀或别的不适,那么以梨叶煮水喝解之;吃桃过多或有不适,那么以桃枭(桃实在树上经冬不落者)煮水喝解之;吃荔枝过多或有不适,那么以荔枝壳煮水喝解之;吃板栗过多肚胀难受或有不适,那么以板栗壳煮水喝解之;吃樱桃过多或有腮肿龈肿,那么以樱桃叶煮水喝解之;吃蟹过多或吃蟹非时,造成某一旧病复发,百计无施,则可用鲜藕打汁救之……所有这一切,均为亲自试验多次,效验百分之百,既不必劳驾医院严阵以待,也没有任何后遗症,信手拈来,轻松搞定。再后来,不意间发现,先贤早对这类药方进行过归纳,却被尘封于故纸堆中,不为后人所熟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要不,这会为多少嘴馋者带来佳音!

这些果壳、果树叶、果汁,扎扎实实地承担起了许多先进药物不能望其项背的责任。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作为药物来自于自然造化的赐予,又因为用药者运用了中医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自然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由这些合自然造化之理的中医用药方式推演开去,原来,传统中医的用药几乎都暗合自然造化之理。

所以,如果单纯地以西方所谓的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手段来左右中医的用药方式,那么,对中药的认识就必然局限在有效成分上,那我们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中药。因为传统的中医、尤其是纯粹的传统民间中医所用的药物,大多来自于天然的动物、植物以及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孕育产生的,它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各自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特性,同时互相之间产生相生相克的制衡关系,这些不同的物质特性和不同的制衡关系能对人体的内在生理、心理和病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水的化学成分就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当然,自然状态下的水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纯净物),不过,这些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在经过自然造化的运作之后,虽然主要化学成分还是那个氢原子和氧原子,但运用中医的思维将其采作药物来用时,那就别有一番天地了。在中医的世界里,水有雪水,有千里长流水,有口水(唾液),有阴阳水,有煮饭的汽水……不胜枚举,而且,它们各有自己的独门绝用。

如果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尤其脸上长了一个有碍观瞻但又不是十分严重的小红肿,一本正经到医院去看,觉得小题大作;不处理,又很烦心。那么,可不可以找到一条捷径来扑灭小红肿的气焰呢?有。人体同天地一起运行,在睡眠中经过天地自然的一番造化,醒来后张开嘴的第一口口水,就是对付这种小红肿的最佳药材:把那第一口口水涂在小红肿上,任其自然风干,这样操作最多两三个早上,那么,这个小红肿就已经或者即将消失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有的人喜欢出现嘴角裂开的小问题,疼痛又容易反复发作,令人烦恼不已。其实,只要找到还残留着由煮饭的汽水化成的蒸馏水水滴的锅盖,就好办了。把那蒸馏水涂在开裂的嘴角上,只要涂那么两三次、甚至一次,开裂的嘴角就可以皮肉无痕了。有时候,药方肯定对症了,也用了正确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但,就是用处不大。这时,如果换一个思路,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本草纲目》“夏冰”条里记载了一则医案:“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召杨介诊之。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若此,可谓活机之士矣!”读了医案不久,偶治一个身患怪疾的人。此人是“每天喝八杯水”理念的忠实信徒,并且长期践行不辍,八杯水天天喝足,夏天对冰淇淋也是来之不拒,哪知,悲剧在某个上午突然就发生了:一日上午,此人脸部突然通红如火,令旁观者骇然;过后,虽脸红如火的现象常有发生,倒也算是虚惊。

时光流逝,又不久,此人整个脸面、头发里开始渗出无穷无尽的油脂,半天不洗脸,就可近距离观察到她“流油如汗”的窘迫;再不久,此人整个脸面开始龟裂,光滑过分的完整皮肤被一层又一层亮黄色的、厚厚的油痂取而代之,嘴唇和鼻梁红肿变形,而脸上的油痂则时刻处于摇摇欲坠、要掉不掉的样子:可以这样形容,如果在有点昏暗的空间,蓦然回首却见如此一个人突然立于身后,则足以瞬间吓得魂飞魄散,——从未在公共场所亲眼见过患皮肤病到如此登峰造极的人,这是严重的毁容啊。

此人此前已去过许多医院,指望能把皮肤修复如初,均被告知爱莫能助,只好摇头叹息。等找到笔者时,笔者也没想那么多,按照老师张流秀先生的教诲,她这种就是“正位离”,要纳正;再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水溢,那么土虚,因为土克水;红肿,那么火盛,水不能克火。但此人每天都几乎扎扎实实地喝了八杯水,水溢是有可能的,怎么会出现水不敌火的表象呢?原来,物极必反,老师常提醒我们,有一种病叫真热假寒,可用寒凉药以退烧;而另有一种病叫真寒假热,必用大剂附子才可以退烧。二者表象一致,但用药却有天壤之别。对于此水溢毁容症,应该是水多到极点,火已经不能与水保持最低限度的抗衡,于是只好“水极生火”(权且这么说吧)了,就如“坎”、“离”二卦一样,“坎中满,离中虚”虚变满则为火,满变虚则为水,天地自然造化之理使然,不需要理由。

鉴于此人求医问药已久,想起老师曾经说过,别人用那个药用了那么久,都没有效果,那么,你还去那样用药,那不是自找没趣吗?对,得另辟蹊径!于是单刀直入,采用全身点穴、疏通经络的治法。点穴虽然痛苦无比,但数天勤勤恳恳的全身点穴后,此人在点穴过程中开始出现小便大下的现象(其余时间小便正常),但此人那段时间并未喝过什么水,人也是偏瘦的窈窕淑女型身材,水从何来?可见当初的判断并未出错——水极生火,因为随着点穴过程中小便的频下,此人脸面明显突兀的肿胀也在同步消减。信心大增后,开始辅以中药汤剂。

这时,药物疗效不错。后来,不点穴了,光用药物却疗效不佳。真是令人费解。后思及此人夏天对冰淇淋来之不拒的乐趣,莫非,问题在此?于是想到前文“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的医案,家中恰好又备有充足的雪水,于是嘱以雪水煎药。令人震惊的是,此药如汤沃雪,疾病去势甚速,不多日,残余的疾病竟全然消失,皮肤真的全部恢复到病前的“光洁如新”了!就一个雪水,有效化学成分亦为简单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只不过包孕了冬月自然造化之理的“水”,就可以挽狂澜于既倒,这实在是合自然造化之理的中医用药独具匠心的机巧之处。

小便不通有时候是难受至极的一种病。在古代也是如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道:“猪胞所主,皆下焦病,亦以类从尔。”“蕲有一妓,病转脬,小便不通,腹胀如鼓,数月垂死。一医用猪脬吹胀,以翎管安上,插入廷孔,捻脬气吹入,即大尿而愈。此法载在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知者颇少,亦机巧妙术也。”

李时珍说,“知者颇少”,其实在缺医少药的乡间,还真有老人就知道这种利小便之法。乡间曾有从事特殊行业的工作者就真患上了此种危及生命之病(不过,据实际观察,从业之初易患),于是就有幸亲眼见过此疾,且正是用此法治愈的病例,其举重若轻的治疗手段和举轻若重的治疗效果,是后遗症一大堆的现代医疗所无法望其项背的,真正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最高境界。

仔细推究起来,脬,在此处指猪的膀胱,小便不通,最直接的责任器官当属膀胱,小便不通,病水,为膀胱气化不利,猪在十二生肖中属亥,亥为水;猪脬、猪脬内的气、水这几个造化因缘一组合,于是小便通了。否则,挂水、消炎、利尿等现代医疗手段一上阵,这种患者就极有可能成为肾衰竭部落的新成员。自然造化,加上中医合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非亲身试验者,大概没有人会相信,猪脬除了是一种日常食物,还会有如此神奇的药用价值。

咳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经常治好了咳嗽症状后,很多人往往派生别症,从此陷入各种小疾大病的汪洋中难以脱身。有人在治愈咳嗽后,容易出现胸闷胸胀甚至于胸痛;有人则染上常流鼻血的尴尬;有人则伴生失眠现象;更离谱的,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稍咳一下就会出现尿失禁……也许,这些派生别症,各有各的原因,在此暂且不论。但是,却有一种很绿色、很环保、能从根本上预防并有效治疗咳嗽的方法,此法根本不需多少钱购买专门药物,只需留心自然造化的时间即可。
《验方新编》中有此法记载:“萝卜缨:凡人于三四月间有喉间病,皆因冬天寒气郁结不开,至春始发。须于初交冬时,多买萝卜菜摊在瓦屋上,(挂在竹篙放露天下更妙),任它风霜雨雪吹打,不要收下,直到立春前一日收下,挂在无日处阴干,春二、三月,收来切碎,将酱或盐放在碗中,饭锅上蒸熟,当家常小菜食之,一家永无喉患。若有人患喉风等症者,以此菜煮汤服,甚效。并治痢疾。”笔者苦于咳嗽之难治,于是留心制“药”。实践检验下来,凡用过此药者,无不叹服其功效之卓著:自然造化间有如此奇物,我辈当用心珍惜!萝卜菜放了一个冬天,光从有效化学成分来分析,萝卜菜应当还是萝卜菜,但经过自然造化之理的一番运作,再加上中医合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此萝卜菜就已非彼萝卜菜了。

很多面部百分之百烧伤的患者,要想彻底恢复毁容前的容貌和功能,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眼光来看,也是难于上青天的事,而且耗财如流水。不过,从一个真正的中医,尤其是一个纯粹的民间中医角度来看,要彻底恢复毁容前的容貌和功能,也不算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前提是有没有得自然造化之理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注意,这种用药的关键是,药物必须得自然合造化之理。

《验方新编》记载了一则汤泡火伤的造药方法:“南瓜,用坛装贮埋土内,数月即化为水,愈陈愈佳。遇有汤火伤者,取水搽之,随手而愈。南瓜北人呼为倭瓜。或用黄瓜亦可。屡试如神。”笔者贮有两坛这样清澈无比的南瓜水,取其中一瓢,再配合恰到好处的经络点穴治疗,居然把一个惨遭煤气爆炸使面部百分之百毁容的青年患者彻底恢复了毁容前的容貌和功能。廉价的南瓜,仅仅借助了自然造化之理、借助了自然造化之力,就可以达到疗效“如神”,这实在让动辄以有效成分论功过的现代医学理论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这样。

中国医学先贤、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刘完素对药物的自然特性早就作出过精辟的论述,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夫物各有性(指物体的自然特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如是,有因其性为用者,有因其所胜而为制者,有气同则相求者,有气相克则相制者,有气有余而补不足者,有气相感则以意使者。有质同而性异者,有名异而实同者。

蛇之性上窜而引药,蝉之性外脱而退翳。虻饮血而用于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谓因其性而为用者如此(利用药物的生理特性)。弩牙速产,以机发而不栝也;杵糠(用棒槌捣糠后粘附在杵端的糠屑)下噎(咽喉梗塞、饮食难进的病),以杵筑下也,所谓因其用而为使者如此(利用药物的使用特性)。浮萍不沉水,可以胜酒;独活不摇风,可以治风,所谓因其所胜而为制也如此(利用药物表现出来的自然克制特性)。麻,木谷而治风;豆,水谷而治水,所谓气相同则相求者如此(利用药物的五行属性)。牛,土畜,乳可以疗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镇恍惚,所谓因其气相克则相制也如此(利用药物的五行克制特性)。

熊肉振羸,兔肝明视,所谓其气有余补不足也如此(利用药物的禀赋特性)。鲤之治水,鹜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则以意使者如此(利用药物的生活属性)……故触类而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现代人,用心去观察和探索药物的自然特性,不但对认识中药的功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再能用心体量,切中中医合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那么,疾病就不应该是用来对付、而是用来化解的了,这才是名至实归的福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非专业医生
请勿试针试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烦恼不能压,因为它会反弹!

烦恼不能压,因为它会反弹!

净界 法師

⭕ 冥想外道他们看得更深刻,他们知道一个人会起烦恼造罪业,来自于妄想,“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佛法是从道法当中去转变妄想。但是外道没有这个传承,他们是用禅定把妄想给灭了,叫入了无想定。这时妄想暂时不活动,如石压草,如冰夹鱼。但是为什么求升反坠呢?因为他来生到天上以后,第三生来到人世间,他的烦恼会比一般人粗重,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是压抑的。
诸位!你如果没有依止佛陀的智慧,来引导你的烦恼,老是用咒语跟佛号压它,压久以后到来生反弹时,你的烦恼比别人重,它会反弹。佛法是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把它观空,用善巧方便把它做一个转化,但是外道完全是用强大的力量把它压下去。所以烦恼不能压,因为它会反弹。
求升反坠就是说,当你的禅定失掉时,当你的福报享尽时,你的烦恼会比一般人重,你就很可能会造恶业,堕到三恶道去了,因为你处理烦恼的方式错误,这就是外道最大的盲点。所以,你不留心教典的后果,虽然勇猛精进决定变成天魔外道,因为你没有佛陀的善巧。这个是指外道的心中没有道法,虽然有发心,但是最后却是堕落。
⭕ 烦恼是要疏导,你不能压抑它。烦恼是因为一念迷而形成,其实烦恼的心也有菩提性。所以,转烦恼成菩提,这个“转”很重要!譬如,黄河之水失控,泛滥成灾难;但是水被调伏时,可灌溉田地。水没有好坏,是调伏跟不调伏而已。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责怪你的妄想。要好好地跟它沟通,用佛法的道理引导它:让它接受业果的思想,让它接受无常、无我的思想,让它接受菩提心的思想。蕅益大师说:只是当下一念心而已。人生就是改变你的心态,九法界的心就是成佛的心!
⭕ 我讲实在话:我真的亲眼看到很多人,越用功烦恼越重!为什么?他烦恼用压抑的,你会起烦恼,我就用佛号压你,压到最后两败俱伤,你怎么是烦恼的对手呢?它是无始劫熏习所成,你才几年的修学佛法,那你完全靠事修,那你当然没办法。
所以说:你要知道烦恼的根源在哪里,你才能够把烦恼解开来。这以下举出相反的比喻,说:“不闻虚空被汝隳裂。”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虚空被谁破坏故,为什么呢?因为虚空无形无相,它从来没有生,当然就没有所谓灭,就没有所谓结、解的缘故...你要把烦恼的结解开;那你要知道这个结头在哪里。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习笔记 | 所有功德里,利他心最为殊胜

修习笔记 | 所有功德里,利他心最为殊胜

迁徙Tibet


在所有的功德里,利益他人的心最为殊胜。在家里有利他心,这个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在单位有利他心,这个单位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利他心,这个民族或国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

若是对整个世界有利他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若是对法界所有的众生有利他心,那整个法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和谐、幸福来自于什么?就是来自于利他心。

利他心就是去掉自私自利、真心实意地奉献和付出。只有消除了自私自利,才能真正地奉献和付出。无论在哪里,只有有了利他心,才能真正地感动对方。  

很多人都说:“别的不敢说,但是我对家人、儿女是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但是,你是否意识到:你为什么这么爱家人?为什么肯为家人付出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私。

在前面讲过,佛为什么让你破除我执,放下我?如果你没有放下我,没有破除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利他心。在家里,你关心、照顾、爱护家人,为他们付出,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你不能自私。

“我不自私啊!”你没有放下我,怎么不是自私呢?你为什么关心、照顾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儿女,都是由“我”来带动的。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所以应该把这个“我”去掉。  

“家人”有很多,“儿女”也有很多,你会这样关心、照顾、付出、爱他们吗?不会的!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我家的”,不是“我的”儿女。

都是因为这个“我”。大家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你对他们再好,付出得再多,为什么感化不了他们?为什么感动不了他们呢?就是因为你自私。

若是你有真正的利他心,真正能无私地奉献,人心都是肉长的,能感化不了他们吗?佛为什么说要破“我”?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要破除“我”,要放下“我”,把“我”去掉。  

若是没有“我”的带动,没有我执的动力,你还会这样爱他们,为他们付出吗?会的。但是这个时候是以悲心和愿力爱他们,为他们付出的。

这时是因为他们是与我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更格外地、特别地照顾他们。虽然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但是不一样。

在此生当中,他们是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帮助的众生,所以自己要帮助他们,要为他们付出。这样为他们付出才叫真正的利他心,这是一颗纯净的利他心。

若是能这样无私地奉献、付出,无论他们是否满意,是否高兴,你心里都不会有任何的怨恨。因为你知道众生对自己有恩,自己是为了报恩,没有其他的企图。

若是你有要求、求回报,满足了你的要求时就会高兴,否则就会不高兴;有如是回报的时候就高兴,没有回报的时候就不高兴。这都是因为自私心。  



若是你没有自私心,有真正的利他心,就能对众生生起感恩心。也知道众生是自己种福的福田,然后发利他心,去积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若是没有众生,自己怎么发心呢?没有众生,怎么去积累福德资粮啊?

若是你知道要报答众生的恩,这样一想,心里就没有这些怨恨,没有这些痛苦了。这样去付出,你就能感化众生了。家人或儿女自然就服你、听话了。

在单位,若是也能这样无私地去奉献,去付出,就能够感化领导和同事。在社会也一样,你有一颗纯净的利他心,在他人眼里,这是最美的;在他人心里,这是最伟大的。

所以不可能不服你,不可能不被感化。所以,所有的功德里,利他心为最殊胜。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在山上或回到山下的时候,能不能这样落实一下?能不能发这样一个纯净的利他心、菩提心?

刚开始在家里发,对家人发;然后在单位发,对单位的同事、领导发。先对跟你关系好的人发,慢慢地到社会上发,对所有的众生发。

这也是“次第勤修学”,按次第逐渐地发出这样的心。口头上说慈悲心、菩提心、空性、无我没有用,别总挂在口头上。现在在山上,身边也有不少众生,能不能发点利他心?不要太自私了!

供灯的时候,供水的时候,“这个位置好,我要抢这个位置。这个地方方便,我要抢这个地方;这个座位舒服,我要在这坐一坐……”不要这样。发利他心,这才是真正的,最殊胜的功德。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阿秋法王应慈诚罗珠堪布请法而作的开示

阿秋法王应慈诚罗珠堪布请法而作的开示

奥明宫学馆

2002年,大堪布慈诚罗珠来拜见阿秋法王之时,祈请阿秋法王传授法要,并亲自拿着录像设备拍摄了这段极其珍贵的视频 ——《实修法之精要》。




暇满难得




在此生当中,我们要通过修持暇满难得和死亡无常二者来出离今世。关于修持出离心,所谓人身难得是因为修持正法者稀少且不行善法。首先,三恶趣众生数量庞大,即使获得善趣所依身,也因行善者少、行恶者多,具足善趣安乐者亦是凤毛麟角。总的来说,如果没有认真思维暇满难得之因、数目差别和难得之喻,对暇满难得的理趣只是一知半解,那这种了知就像补丁一般很容易脱落。因此,必须要对此暇满难得之理进行实修,同时还要具足不被他缘所转的信心;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暇满就无法具义了。此暇满人生已开显了下至声闻有部、上至金刚乘之正道。

现今已值五浊恶世,疾病横行、寿命短促、烦恼炽盛,但无论怎样,堪布已在每位见闻忆触的众生相续上种下了解脱的种子,切断了他们在轮回和恶趣的续流,而其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追求一己之快乐和名声。在此基础上,上以修持显密佛法,下以三殊胜摄持,令此暇满所依身具义。如果这些都不能认真行持,那像如今这样暇满所依身顺缘圆满具足且值遇具相上师、尤其能做到随心所欲地求取九乘佛法,可谓难之又难。

要知道,如果没有以清净戒律作基础、六度万行等作助伴,再以清净发愿等作顺缘,是很难得到此暇满所依身的。要了悟此暇满难得之理,可以去观察有情众生的数量构成,心里反复分析对比:修持正法者与不修持正法者的多寡,然后再观察:虽有求法者,但修持以三殊胜摄持,而趣入来世清净之道者数量极少。

总之,获得人身不叫暇满人身,虽然获得了八闲暇,但十圆满不具足,要认真观察我们是否具足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虽然我们生而为人、身处中土、诸根具足,这些都值得欢喜,但还要思维有没有业际颠倒。此处的业际颠倒是什么意思呢?它并不仅是指身语两种业行,还指过去以出离轮回的意乐摄持而行持善法、之后却堕落至颠倒黑白、轻视因果的恶行当中,这无关乎外在的衣服颜色是否改变,只要内心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就是业际颠倒。

一般而言,无论趣入声闻乘、菩萨乘,密乘任何一乘,重点不要安立于外在的行为,而应安立于内心的动机。以戒律来说,学处主要安立于身语,菩萨之道的学处安立于念头的善恶,密乘的学处则安立于识聚之本体。所谓:



如此,金刚乘之道首先应以灌顶相连接,获得能成熟的灌顶后,应依靠能解脱的窍诀,即依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进行修持。

因此,若不依止具相上师,仅靠自己是不懂如何修法的,如果只是像人熊模仿人那样修法,是很难获得利益的。应当依止已得到解脱而宣说解脱正道的善知识,在其尊前学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二道,尤其是其中极为秘密的殊胜光明大圆满中的直断和顿超二法。此二法是超越分别意的唯一智慧本体,如果首先不依止调伏识聚方便的上师窍诀,一开始就启用智慧妙力,除利根者可以这样做到,然对其他补特伽罗来说,虽然是高深的大圆满法,但也无法成为大圆满。

总之,若想修持与自续相应的法,依止上师善知识不能是心血来潮地依止依止或听一听,也不应该说已一年半载了,如果想利用此暇满所依身成办后世大义,那就必须要长期依止上师。全知无垢光尊者为后世弟子留下这样的教诫,“依止上师应长久,听闻窍诀应长久”,对此一定不能当成耳边风。




死亡无常




要认识已获得殊胜的暇满所依身,认识之后,如果即刻死去,暇满具义的正法有没有掌握?如果现在自己死亡来临,有没有衡量过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孰多孰少?对此,我们要修持死亡无常。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


死亡将突然降临,我们务必谨慎对待!如果即刻死去,临死时的超度办法有什么,自己现今无病之时就需要思维,否则疾病降临之时,一是感受病痛折磨的痛苦,二是感受此生显现消失的痛苦,三是前往后世的恐惧及善恶业在心中显现但所需之法却未修成的惊恐。如今自己健康无病如太阳般,应当修持一个与显密经典之密意相符的正法,以往昔善知识们宣说的教言进行修持。对此务必不能轻视!

如果去思维暇满难得,就不会过多成办今世的活计和世间八法之事,尤其能忆念死亡无常,此是思维一切法之精华,对此,每个人皆需谨慎对待,令自己做到临终无悔。无论高低都会死亡,既然都要死亡,如果现今不观察是否已修成“死亡必定具义”之正法,只是到临死关头才大喊着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窍诀,恐怕为时已晚!




唯有依靠上师

之窍诀




总之,显密经续虽众多,但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三皈集于上师尊”,皈处三宝的本体要集于上师大恩者,也需要将上师的身语意集于三宝之本体,对任何经续密意的闻思修都可以集于上师的身语意,三皈即是上师尊,应守持清净三戒。总之,积累业及烦恼的是妄念,对此必须谨慎,其对治法就是现今上师的窍诀。

关于妄念,八万四千法蕴都在宣说断除妄念,“三乘集于调自心”,三乘之理念若归集的话,就是要调伏现今的迷现和迷念的生起和收摄。若对三皈、三戒及三乘的意义进行归集,那就要集于证悟见解实相之法性。如此,当今时代病多命短,应当依靠上师的窍诀,需要护持法性的本体。如果护持法性的本体,没有具相上师的直接引导,自心仅有一点了知,就如同补丁一样很容易脱落;如果无法辨别觉受和证悟,觉受就会如烟雾般散去。总之,相续中若能生起真正的证悟,就如同虚空般没有变化。像这样以具相上师之窍诀而实际修持的补特伽罗,应当去依止。

另外,什么是业之因果?什么是痛苦生起?是善恶业二者的果报,对此应当了知。一般而言,如果不知道痛苦就无法取舍善恶,因此,对三界轮回充斥三种痛苦的六道心里想着“此处有此苦……”这样去审量,就是有顶以下的行苦及变苦、三恶趣主要是苦苦。此三苦是从何处积累的呢?痛苦是集谛积累而来的,即业与烦恼的结果。那该如何断除痛苦呢?如果不断除集谛,痛苦是无法断除的。断除集谛的方便有一切显密的断除法和大小乘的断除法。

一般而言,下至声闻乘上至深密金刚藏之间都宣讲了集谛断除法,这一切对治法的依理,如若声缘乘,则是断除痛苦获得快乐的取舍之法;如若菩萨乘,则是转变意乐,通过交换苦乐来替代业和烦恼去正修心;而如若金刚乘,则是认识业及烦恼之自性并集于一切蕴界处成身与刹土的近因。每个乘都有其各自之道。有些人说金刚乘究竟的烦恼不需要断除,烦恼是要断除的,因为三界轮回就是以业和烦恼形成的。

断除的方式是否相似呢?三乘的断除方式并不一样。需要断除之理是一样的,依靠三乘不可能不能断除,因此,应依靠各自特殊的要点来断除这些烦恼。一般而言,依靠断除集谛的三乘法应分时劫。在事续,行续,瑜伽续当中,依靠其断除烦恼的方式来获得三部或五部的果位需要三年、六年或十六年间;如果依靠金刚乘的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的生圆道,一生成佛;如果是大圆满阿底瑜伽,若依靠直断顿超依止具相上师的窍诀——有勤者精进解脱的顿超之道和懈怠者无勤解脱的直断见解,可以在年月中现前金刚持地。在现今这一切殊胜正法每个人都有选择机会时如果未能认真修持,那就如同虽到达了如意宝洲,对唾手可得的如意宝却一件都没有取、空手而归一般。如果这一生能善加取舍因果令自己没有空手而归的话,那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以此亦能圆满上师的密意并能报答父母的恩德。也就是说,可以成为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的怙主、皈处和友军。

如果不通达很多经藏续部,也不会将他们集于一个法要,亦即要将一切经续窍诀集于一个窍诀内,归集之后再到之前具道验的具相上师尊前将经藏和续部的密义作归纳。如果不这样,仅仅随着文字是很难调伏烦恼的。世尊为调伏下等根器的众生宣说了能调伏八万四千烦恼的八万四千法蕴,为了调伏此等三毒、五毒烦恼而宣说了三藏,这一切归纳起来就有续部的二万一千法蕴能调执相分别念。

若归纳要点窍诀的话,就是要以超胜佛陀的敬信来祈祷大恩上师。我们未能成为过去诸佛的所化,如今已值释迦佛教法末期,如同诸佛在教中授记般:



一方面表明一切善知识都是佛陀的化身,另一方面表明在功德上善知识与一切诸佛等同,在恩德上方面是对现今浊世的顽劣进行护育、和救度,这个恩德极大,难以报答!关于报恩,以钱财来报恩是最下等的,以身语来报恩是中等的,其实上师需要的是什么呢?若能以觉受和证悟来圆满上师的密意,这就是最上等的报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稍作思维就知道,主要以修持的曼扎能圆满上师的密意。对此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




圆满回向




所讲这些法的一切善根都应回向圆满菩提,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回向的见证者是十方一切佛与佛子,回向的对境是周遍的一切有情,回向的善根是自己三时所积累的有漏无漏的善根以及圣者凡夫所积的一切善根,回向的果实不执著于期望得到回报和异熟,而回向的福德与善根的福德二者都回向给一切众生。

希望大家能将上述所讲的落实到实修当中。所讲的言简意赅,如果这样去修持,相信能做到临终不后悔,除此之外就不知道了。

堪布慈诚罗珠要求讲一些法,无法推辞而作的简要提示。


從我的iPhone傳送

抑郁症与我执。

抑郁症与我执。

索达吉 堪布

抑郁症的病因,也跟执着“常有”有关,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改变。常听人说,某某自从父亲死后,就得了抑郁症。某某自从离婚后,心态就变了。某某曾经很成功,后来他的工厂倒闭,从此不敢面对任何人,这些人想不通:“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了?”
其实,人生本就是无常,每一刹那、每一天、每一年,所有的人、事、物,包括你最执着的地位、名声、才华、容貌,都在不断变化,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 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坦然面对任何改变,“既然佛说万法都是无常的,我小小的家庭、小小的事业、小小的朋友圈,发生一点变化又算得了什么?”藏族有一位歌手,曾经非常受欢迎,后来嗓子哑了,从此一落千丈,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个社会很现实,用得上的时候拼命追捧,用不上的时候,又纷纷抛弃。 
有人问:“你原来那么出名,现在变成这样,难受吗?”他笑笑说:“没事,飞机都有掉下来的时候。” 的确,当无常出现,飞机也会从万米高空坠落,何况是人生中的那些名声、地位、财富,本就很容易改变。这样想,心不容易打结,不会有疙瘩,慢慢就能接受一切无常。 
我也是这样,身体好一点,心情也会好;身体不好了,心情可能也变得糟糕。但从道理上,我完全明白,昨天好、今天不好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对好坏不会特别执着。 西方国家选出的总统,支持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我们作为普通人,又岂能百分之百被人认可?
多数人看得惯就可以,有人认同,有人反对,都是正常的。所以,修无常的人,会对很多事情有更客观的了解,不管发生什么,心都是放松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