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针灸|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02:18:45
一、任脉与督脉(1-02:18:45
我们开始介绍任脉。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十二经络开始介绍之前要从任脉开始介绍
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我最怕就是鸡同鸭讲, 心里知道答案,结果穴道找错了。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 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
我最常跟病人讲一句话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 督脉不能碰,脊椎骨像龙骨一样,有人椎间盘凸出,有人去开刀,开完反而更坏。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造成一开始脊椎就弯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阳气所在的督脉都打 烂这种人就不长寿比如说我们叫天柱倾脖子都歪过去这样的人命在旦夕一两天就 走了。
女人怀孕全靠任脉督脉走在后面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 这边刚好嘴巴讲话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你在听课的时候舌头是顶着上颚这是你 的牙龈这牙齿侧面看哦然后这是下牙这是嘴唇简单的概念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 任督二脉是通的注意看乌龟乌龟就是这样所以乌龟很长寿
我在讲课的时候嘴巴会动,而你们在听课时,是把舌头顶上去的,脑筋会很清醒,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会阴穴在那呢我还要画给你看,你腿张开,腿张开的时候,男人呢,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人呢在阴道和 肛门的中间是穴
这个会阴穴道家练打坐时把会阴往上提急救的时候也用会阴怎么 用呢在溺水病人胸腔里面肺里面全是水呼吸都停掉了气脉都没了你用口对口 呼吸也救不回来时那怎么办呢下针下针的时候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小腿跪着 子在这边腿在这边小腿针下会阴的时候用三寸长针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 向下针。采这个姿式,一下针病人水会喷出去。在急救的时候用。
平常没有人会去灸会阴谁会去灸会阴啊?!下针我们也很少下这是第一个穴道过去有一个案例,有个病人会阴痛 ,痛得很厉害,痛得人都瘦了。结果找西医看,什么病都没有,检查没有病。但又剧痛,找中医看也治不好。
那个时候我在学针灸,针下去(列缺 列缺主任脉啊就止住了但拿起针来痛马上回来了请教我的老师这怎么回事遇到 鬼啦问病人你什么时候开始痛的他说是一天晚上我们在河边捉虾子好像感觉有人在 推我摔倒他们说是我不小心坐到水里面虽然这水很浅但起来后会阴就痛了
我们有十三鬼针及回阳九针。那我们就扎鬼针啦人中啊少商啊隐白啊下到第七个鬼针,有个声音 在我旁边讲话∶“这不干你的事,你不要管听到这个,而且是个女的讲,我就赶快把针 拿起来。问他,有没有感情上的问题他说我回去看看她。两个礼拜以后回来,告诉我 在他考大学前有一个很要好的女朋友跟他曾发生过关系但他考取大学就到台北了。 女孩子想不开就投河自尽他回家时刚好她头七在灵前他求很久很自责晚上他做 了一个梦,梦到会阴喷出黑血跟树叶,第二天起来,就好了。这是真人真事。
会阴很少会痛遇到怎么处理如果不是鬼附身我会教你们十三鬼针我会教但我 不扎有过一次经验够了我们一般是对侧治疗也可以称为对称治疗百会跟会阴正好是 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男人摄护腺(即前列腺)肥大、摄护腺癌,还有人受伤,有一个人是高处掉下来,刚好在两个房子中间的篱笆上,还真准。急诊啊,照X光啊,也没有事,就是那里痛就下百会这是对称取穴的方法所以你们学到了原则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没有碰 过的情形记得对侧记住法则很重要法则记得的话临床上会非常的灵活学了一辈子, 只用一次,也够了
昨天上课是个前言我讲过我会把你们当成一张白纸来教接下来要提醒你们我开 始讲针灸后,你们要有一个观念,观念就是这样子(示范发光球。中间那个发光的地方就 是病原的所在下针时针要从这到那个角度进去针从这边进去可以到中心进入那边以 后也会碰到中心。
假如要下针在手上的少商、鱼际,病人偏偏手指断了没有少商穴,就从别的角度进去。 不能说你这个人没有这个穴道我不能治我们要从很多角度进去经方为何叫经方处方 要治那个地方就会到那个地方,百发百中。
所以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诸位从头到尾要有这个观念。我常常讲这个穴道可治这个病其它穴道也一样可以治这个病为什么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二、任脉经穴(1-02:34:23 
我们今天开始正式进入任脉。任呢,妊也。中医有所谓八纲,这个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我们用这八纲除了可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以治疗也可看日后病人好了没也可看病情是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现在不治的话将来会 发生什么事。这些都可以用八纲来做。
中医希望把事情简化简化后有个好处虽然变动很多但原则很简单因为原则是不 变的所有未知的可能或想都想不到有这个病都可以依原则来治都可以治好我们现 在讲任脉是讲阴身上所有的阴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的 阴经像河流一样,总有一天会流入大海,阴经总有一天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 俞、经、合。
任脉一定要会我们用的非常多我们先把任督二脉讲完以任督为标杆这样选穴 会非常准如果我们按“同身寸来找任脉的穴道就会错掉因为它有个独立的寸法 们昨天介绍的是会阴穴今天开始讲第二个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那下面耻骨的上方, 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这两个穴位。
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各位可以看腹部有条隐隐约约的黑线这条线就是任脉我们以 这个两个点从神阙到曲骨丈量书上写曲骨上一寸不能用同身寸量因为有人少腹比较 长,上身短下身长;有人少腹比较短,上身长下身短。每个人的相不一样。
我们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要用观想的先把他分成四个点后这空间是五段四个 点切入,当然有五段,实际上有四点。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们的中极穴。 中极再上一寸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个穴中间,人家说肚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我们叫气海。这是我们找穴道最标准的一个方式
扎腹部针的时候要病人平躺一个手找肚脐个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 这是腹部的寸,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确。因为将来介绍其它穴道会用旁开几寸来找穴,包括肾经、胃经,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确,不然就会心到手却没有到。
《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有个很特殊的本领把各派名家的专论合成一本书每家有每 家的好处将之合起来。我们以正经十二经为主,其它的是锦上添花。
各位看到七十二页这里面说的很多其实重点在气血的流注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 什么叫后升呢背后是督脉,前降呢,前降的是任脉。如果侧面来看,这是一个人的侧面, 这是脑袋,这是肚脐,画得不是很标准。这是会阴。
我们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那道家在练气的时候 人说练气要在关元也有人说我练气要在气海内视的时候要把四个东西闭起来耳朵闭起 眼睛闭起来嘴巴闭起来最后到鼻子闭起来这样心很定的时候产生的津液是最 好的津液,慢慢吞下去。大致的观念是这样子。以中医的理论来说,应该是练关元。
我们人有个脖子一般的讲法说可以看左看右开车的时候可以转头看后中医的讲法, 这个脖子可以冷却热气这是小肠小肠是相火肾在小肠的后方肾脏是水所以下焦 是个水火同源的地方小肠的火源头是来自心脏这个地方是肺那心脏不断的动产生 的热,用金来控制它,肺主肃降,把心脏的热气导入小肠。心脏和小肠中间,有个大动脉, 西医称主动脉副主动脉西方医学的观念很简单这个血往下走到小肠到四肢末梢去。 中医说还没有讲完,光是血流不够,因为热也跟着下去。
西医没有寒热的观念所谓正常人一定有温度心脏产生大量的热因为肺的导引 这个热像光束一样集中在中间再传到小肠所以正常人身体中心是最热的地方所以 个热一到小肠,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在这个条件之下时,人是正常的。当小肠很热, 而肾脏在后面的时候小肠会把肾脏里面的水气化我们的津液从肺里面进入肾脏以后 冷水这个水是凉的
那小肠的火在下面烧这个水这个水和营养液会进入我们的督脉 接进入脑部滋养可是这个水气很热水蒸气会把脑烧坏掉所以人身上有个脖子这个脖子在热气进入到脑之前就先把热气冷却了
所以冬天脖子一缩就比较热一点因为把冷却系统关掉了就是因为脖子在这所以不会把脑部烧坏当然这个冷却系统有问题时人 就发烧啦那这个水就好像我们的气最后再从前面回到小肠回到关元所以是后升前降, 诸位有这个观念就好。
点此留言及查看。

大圆满术语“童瓶身”

大圆满术语“童瓶身” 

慈诚罗珠堪布

《成智青莲花论》略释

须得受过四级以上灌顶者
方能阅读此文

本净离戏论,内明童瓶身,
远离诸堕边,智分不断灭,

“本净离戏论”,本来的清净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我们现在的眼、耳、鼻、舌、身能够感受到的肯定、否定、善、恶等观念、现象与戏论。

“内明童瓶身”,“内明”的意思是说,在没有证悟的时候,虽然心的本性不会在外面发挥作用,但它永远都是光明的,所以是内明。当我们证悟以后,它不但是内明,而且也是外明。“童瓶身”是大圆满术语,其他任何论典当中都不会出现。“童”意即童子,因为心的本性永远年轻,不会衰老。“瓶身”是说,当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我们从外面看不见内明的佛性,佛性就像瓶子里面的灯光一样,所以叫“童瓶身”。

在大圆满续部中,经常会提到“童瓶身”。其实,在显宗的《法界赞》与《宝性论》等论典里面,也讲了类似的内容,只是用的其他名词而已。《法界赞》当中是六种比喻之一,《宝性论》里面,则是九种比喻之一。在弘忍大师的《最上乘论》中,也用了“瓶内灯光”来比喻佛性,而且还讲得非常好: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有人问道:如何理解自心本来清净呢?

“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回答:《十地经》(是显宗的法)中说:在众生的身体里面,就有金刚佛性。也就是说,在众生的身体里面,有我们的心。心的核心或者本性,就是佛,所以说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佛性。

“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像日轮一样通透光明、圆满广大、无有边际。佛的所有功德,都圆满具足于我们心的本性之上。

“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有了这些黑云般的无明以后,心性光明就被覆盖而不能得见,就像装在瓶子里面的灯光,虽然在瓶子里面是光明的,却不能照到外面。同样,因为我们的佛性被烦恼覆盖了,所以外面看不见。

“远离诸堕边”,远离了常见、断见等各个偏堕之边戏。

“智分不断灭”,“智分”,即智慧的部分。如果没有智分,就变成了单空——仅有空性的部分,而没有光明或智慧的部分。但心的本性不但有空性的部分,而且光明、智慧的部分也不会断灭。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经得转变气质,转变行为,转变思想

学经得转变气质,转变行为,转变思想

梦参老和尚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华严经》的?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了,连文字还搞不通呢。这段经念下来,它说什么呢?告诉你干什么呢?你怎么做啊?还没弄清楚呢,只是种种善根而已了。这都是大菩萨境界了,他一发心,初发心时就成正觉,就成佛。

学经得转变我们的气质了,转变我们的行为了,转变我们的思想状态了。我们学了一年哪,思想状态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没得解脱。再学两年,再学十年,还如是如是。要能变化、转化,转化什么呢?转化你的量。量大,社会上说量大福大,你能容人者,越容的越多,量越大。

咱们这个要学的,你没有,一切皆空,诸法皆空,这个量大了,虚空有好大,你量就有好大。你往东边想,空!虚空可思量否?东边不思量,西边也不能思量,南北都不能思量。虚空还可思量吗?所以你的心啊,就把它变成像虚空一样的,都能容,不为外头境界相,看见什么心里就转什么,看见什么心里就转什么,经常被人家牵着走。

 咱们不是经常说那句话吗?那牛,把它鼻子给它拴个绳子,牵着你鼻子走。咱们就经常被人家牵着走,被谁牵着走?就是境界相把你牵着走了,被这些境界相牵着走了,见什么执著什么。本来你在牢笼里头钻出来了。家,家庭的家呀,中国字象形的,过去古来字象形的。一个宝字盖儿,把你扛起,那猪,在猪圈里圈着呢,出不去,就在圈里圈着的,困住了。

你出来了,解脱了,离开家了,没的家了,但他想回去,当然不是还俗了。心里头啊,看破!放下!什么都要放下!咱们天天讲,出家不要再想家,想家两不发,那我们就是放不下,出家又想家。放假了,过年了,看看妈妈。怎么能够出三界喔?出不了的!自找苦恼。烦恼,烦恼本来没有啊,是自己找烦恼,无缘无故的找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要经常想什么呢?想死!你晓得你哪天死啊,你说哪个不死啊?有不死的吗?一想到死啊,你心灰意冷了,什么都完了。哎呀,要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本来也什么都没有,也没想过。你认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的啦,死了就是受罪去了。也有升天的升天了,享福去了,如果你功力用得好,生到极乐世界去了,那解决问题了,一直到成佛。

--梦老·华严讲堂-文字录入:隆华居士


從我的iPhone傳送

聪明与无明并不矛盾

聪明与无明并不矛盾 | 稻秆经系列 ·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聪明不是智慧


佛教所讲的无明,与世俗中讲的聪明并不矛盾。佛教中的无明,在生活中有可能是聪明,我们生活中的聪明,实际上有可能是无明。聪明只是现实生活的层面,无明是更深层次的概念。比如,有些人很聪明,但这个聪明却建立在无明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建立在各种各样的执着上的所有观念,都是无明。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所有东西,看起来是一体的,止的东西,在显微镜看来,都是错误的,都是移动着的分子原子。同样,聪明与无明也不矛盾。

更严重的无明,是认为善恶因果、前世后世不存在。


從我的iPhone傳送

邪见最可怕,它指导你的身,指导你的语。

邪见最可怕,它指导你的身,指导你的语。



梦参老和尚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心很真切,用心很至诚,你所得到的效果就又快又大。如果你的心,只是随随便便听了,就像上课一样,你就只是得到远因,将来跟别人不一样,慢慢的,等到哪生哪世再成熟了,才能遇到,再增长。又隔了多生多世才成熟,再增长。乃至于一个人的一生,从你闻法了之后,就逐渐地增长变化。

不过,你不要产生邪见,若是一产生邪见,前面的功德等于按电脑的删除键,一下就清除了,没了。产生邪见,就不成了。这里最注意的就是邪见。

一定要远离一切邪业、邪语。邪业,跟大家解释一下,特别是杀生业。当然我们的弟子不会开妓女院,但是开卡拉ok的,恐怕还是有的。但看你怎么做。你做屠宰业的,专门杀害众生,这就叫做邪业。邪语就多了,说不正确的话,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话,为什么呢?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自己也知道不对,也知道不能这样说,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捧场,必须这样。这样子的事多得很,恐怕像这类的话,每个人都说过。

邪意可就困难了,邪意就在我们的心里头,生起不正当的念头,你要随时观照,不要失了念。最后要远离一切的邪业、邪语、邪见。因为你可以选择事业,说话你可以作主,思想你可以纠正。

你自己能够做得好,皈依三宝了,就不要再东找方便,西找方便。有的人之所以去学气功,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可是不管怎么保持,也是保持不住的,因为这不是正业。我看汽车撞死的、飞机失事的人,身体不见得不好。这件事情你做不了主。

你应当正信三宝,你想要运动,多磕几个头也可以。磕一般的头不行,就磕大头,磕到二三十个,浑身都是汗,这也是运动。这是正业。

不过我看很多人听起来不大舒服,以为保养身体不是坏事。为什么保养身体?身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不研究,反而去搞五欲。一天到晚上酒馆乱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想把身体保养好,完了还吸毒;想把身体保养好,又乱搞男女关系。我们这个身体怎么保养?干什么呀?保养它来造业!这叫邪业。邪语,是由你不正确的思想来主导。
邪见的关系最大,它指导你的身,指导你的语。乱说话之后,往往惹了很大的祸。我们所说的念念缘念三宝,三宝就是你的皈依处。如果离开这个皈依处,你要想皈依到别处,那就是邪归。

皈依三宝,永远得到清净,将来直至成佛。你受三皈依,能坚持着,就不会堕三途,永远在人类道上。虽然你一生修不成,慢慢的也能成道。如果本来信的是正教,也皈依过,他感觉这个来得不快,听别人说有一个方法马上有神通,就把三宝丢了,背离了三宝。这种情形,我听了很多,这就是各人的业。

我刚到纽约,有些居士也皈依我,后来他们又去皈依清海,后来觉得清海也不够快,要再找些更快的方法,最后就引发了魔症,这个魔症一现就没有办法了,你再去挽救也救不回来。破了见,很不好救;破了戒,还可以忏悔。若是破了见,那就不是一生、两生,而是无量劫。一日堕到邪知、邪见里头,很不容易挽回的。

假使说,他有大善根,遇着地藏菩萨,这个放光的光明触着他,他舍了邪见,舍了邪业,但这种因缘,又有好多呢?很少,很少。现在大家有哪位受到地藏菩萨光明照耀的?我认为都没有。我想大家或者会有得到利益的,但是这得看各人的因缘。



從我的iPhone傳送

既不求现世,也不求来世——只求解脱

既不求现世,也不求来世——只求解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离四贪》,是萨迦派五位祖师大德之一的根噶宁波十二岁时撰写的一个修行窍诀。它不仅在萨迦派中非常著名,也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与汉传佛教的高度重视。离四贪,即远离四种贪心。其内容,浓缩了所有显宗法门的教言,与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的意趣基本一致。

很多人常问:修外加行、内加行或菩提心要修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算是修完了?通过学习《离四贪》教言,就不需要问别人,自己衡量对照,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算是修完了出离心或菩提心,还需不需要继续修等问题,所以,学习《离四贪》很重要。

贪爱今生非教徒



 “贪”或“爱”,在佛经里的意思,都是指贪着。“教徒”特指佛教徒,即修持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的人。此句教言的意思是:如果只贪爱今生,不考虑后世、解脱,更不考虑成佛,就不算是佛教徒。

不仅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人,甚至信佛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为了现世生活中能够得到健康、长寿、工作顺利等目的而信佛的。虽然他们也相信佛的功德,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教言中指出:他们不算是佛教徒!

我们知道,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的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修行,都不是为了今生。如果仅仅为了今生而行持任何善法,不仅不是上士道和中士道,连下士道都不是,所以教言里面叫做非教徒。

如果要成为大乘佛教徒,需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要成为小乘佛教徒,必须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则无论做任何善事,都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所以就叫非教徒!

修行的底限——不仅为今生



很多人既没有,也不愿意修出离心、菩提心,但为了现实生活的利益——健康、长寿等等,也愿意皈依。从皈依的角度来说,这种人也算佛教徒,但真正的皈依却达不到。因为首先皈依佛,是希望得到佛的果位;皈依法,就是发愿修学释迦牟尼佛的法。所谓的法,包括大乘法和小乘法,既然在三宝座前发誓皈依佛法,又没有修学释迦牟尼佛的法,就算不上是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的任何一道,也不是真正的皈依。

虽然他们做的善事有福德,但福德却很小,只能在现世中有一些果报。但如果他在过去造了很大的业,比如说杀生,他也是在久堕地狱之后才投胎为人的,则可能因为过去的罪业还没有清净,今生就要继续感受恶果,所以也会出现生病、短命等障碍。而且,由于他仅仅是为了现世而修行,与解脱和后世都无关,发什么心得什么果,所以,在今生过后,下一世他就不会再得到任何利益,这真的非常可惜。

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修行,但同时也希望现世能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等等,这样的修行虽然没有错,但只能算是下士道。

这些划分界限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很多人皈依了佛门,自认为是佛教徒、修行人,但他们仅仅是为了现世生活的一些利益而念咒、诵经、磕头、当义工、募捐等等,就根本不算是佛教徒。


仅仅回向现世利益,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个教言当中,我们要汲取的主要内容是:修行的时候,上上的发愿,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假如心力不够,不愿为一切众生而修行,至少也要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实在对解脱也提不起兴趣,也要为了来世而修。因为来世是漫长的,今生是短暂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鼠目寸光到来世都不考虑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将来,都会为了将来做一些准备,比如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但世间人的眼光,却没有超过今生的区区几十年!

而佛教徒同样也会为了将来做准备,但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将来不仅是今生的几十年,而是未来乃至成佛之间的漫长岁月。即使不想成佛,不想解脱,也应该考虑来世以后的境遇。为此而修人天福报,还可以算作是下士道,这是修行人最起码的底限。

当然,在回向成佛、解脱或来世的同时,也可以回向此生的健康、长寿、快乐,但前提至少要建立在下士道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无论在打坐修菩提心、修空性、念咒、诵经,还是行持其他善法的时候,如果仅仅回向现世的利益,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相信佛有加持力,祈祷佛救度、帮助自己,也不是标准的佛教徒,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为来世作准备



包括一些学者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佛教徒不求现世,只求来世的理念是荒唐的。

其实,标准的佛教徒是既不求现世,也不求来世,而只求解脱。
当然,佛教徒中修下士道的人,会追求来世的幸福。但这样的追求究竟是错误还是正确,必须先弄清一个关键性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来世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来世真的不存在,那佛教徒的做法就是错误、荒谬的;但如果不但不能否定来世的存在,而且可以证明来世的存在,那佛教徒的这种做法就是高瞻远瞩、卓识远见的表现。既然大家都在为今生的将来存钱、买保险。农民种庄稼,也是为了几个月以后的收成。为来世作准备,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贪爱今生非教徒”,是从否定的角度阐明:如果仅仅为了贪爱现世的吃喝玩乐做打算,则即使行持善法,也不算是佛教徒。我们可以用这句教言为标尺,衡量自己是不是标准的佛教徒。



從我的iPhone傳送

内在的旅程

内在的旅程

原创 慈城罗珠堪布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48

十五,必不可少之十二法   

一,最初,有一颗深深畏惧生死的坚固信心必不可少。   
 
信心有两种:迷信与智信。

民间信仰与有些宗教,特别是一些原始宗教,其信徒的信心,往往是在畏惧中产生的。很多无神论者在解释信仰的时候会说: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当人们的知识与能力还非常有限,思想文化的发展还比较原始荒蛮的时候,因为无法征服或了解自然,必然会害怕自然灾害等各种自然现象。

出于无奈,就会对鬼神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产生一种莫名的信心,以为神灵可以帮助自己战胜恐惧、解决问题,所以会对祭拜鬼神等仪式乐此不疲。这一类的信仰,都属于迷信。

因为对生死的畏惧,而希望能了解生死的来源与解决方法,这是人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特征。正是佛陀,发现了生死的来源就是执著,执著的原动力就是无明。断除无明的方法,不是烧香拜佛,而是智慧。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四圣谛。以智慧发现佛陀所讲的四圣谛的道理,相信佛陀能够给自己指一条从生死轮回中解脱的道路,这种稳固的信任,就是智信。

在全世界的人口当中,没有信仰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因为信仰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各异。佛教徒的信心,应该来自于害怕生死,而不是来自于希求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等世间目的。

如果没有智信,则即使权倾一时、富可敌国、名声卓著,为所有人所倾慕,自己仍然会感觉活得非常无聊且没有意义,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活得没有丝毫动力。反之,一旦有了信心,就会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

佛教认为,一地菩萨因为亲身经历或体会到诸法本性、法界或者空性,所以永远都不会退失。而凡夫,尤其是我们这种刚刚学佛,尚位于资粮道之凡夫的信心十分不可靠,甚至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动摇。信仰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信仰,就没有动力。

即使先天不够聪慧,可信心却非常稳固的人,也很容易解脱。目前我们稳固信仰的唯一方法,就是闻思。

假如有了信心,即使遇到生老病死等困难、坎坷与挫折,也能通过各种修心的方法来化解恐惧与焦虑。

   二,有一位指引解脱道的殊胜上师必不可少。
 
就像学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能没有老师或导师,老师和导师的素质和优秀程度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学佛如果没有善知识,也会深陷迷茫、无从入门。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转向对精神支柱的归依。现在学佛的人当中,不乏睿智者与虔诚者,却因善知识的匮乏,而被卡在了佛教的门槛上,迟迟不得其门而入。

无论是禅宗、密宗、净土宗,不管是藏传、汉传、南传,修学任何法门,首先必须寻找善知识。

 
 三,相续中有能知义取受的智慧必不可少。  
 
即使内心无比虔诚,却根本不能理解佛教教义,只能停留在念佛、烧香、拜佛的层面,不能深入佛法殿堂一窥堂奥,就是智慧欠缺的表现。

如何培养智慧?《俱舍论》中讲,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智慧,也即因前世习气而带来的智慧,医学将其归结为基因的差异;第二种是后天学习修行得来的,也即因闻思修而培养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暂时到究竟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学佛不能缺少的智慧。

全世界的宗教很多,其中有些宗教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只需相信即可。如果用智慧去观察,反而有可能发现该宗教教义经不起观察的缺陷。但佛法却与之相反,始终都在强调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根本无法修学佛法,更不可能证悟。虽然先天的智慧无法改变,但后天的智慧却可以通过闻思而拥有。

 四,具有铠甲精进与勇猛精进必不可少。  


所谓精进,就是具备立誓和勇气地努力用功修行。

其中包含了两个条件:一,铠甲进精,即具备立誓。如果不立誓,有些习气、陋习就无法戒除。通过立誓来强制性地约束自己,也是一种动力;二,勇猛进精,即具备勇气。如果没有勇气,很多人根本无法面对成佛路上的遥远崎岖与种种艰辛。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修五加行,也需要发誓与勇气。

否则就会让所谓的学佛,成为不顺利时的临时抱佛脚。这还不是真正的学佛,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大问题,只是比不学好一点而已。

尤其对初学者来说,这两点极其重要。我们目前的修行,尚处于最脆弱的阶段。在面临家庭、同事、同学等其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乃至歧视时,会感到压力重重。如果没有立誓和勇气,我们的信仰、见解与修行都有可能遭受重创,甚至会被彻底摧毁。所以,初学者需要立誓与勇气。

当学到一定程度,能清楚地知道修行的利益与不修行的过失之后,也许可以不再需要这样的立誓与勇气了。

佛教徒应该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追求解脱的路上,必须学会放下和牺牲。吃喝玩乐、攀比虚荣等等不能再成为生活的重心。要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要珍惜闻思修行的机会。如果今生没有修出什么结果,什么时候再有机会修行谁都说不清楚。

我们目前所有的信心、修行、见解会不会发生动摇,也很难掌控。趁着现在有动力,一定要趁热打铁。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太多外来的干扰和影响,即便有违缘,也可以遣除。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从此以后放弃工作、放弃家庭等等,这种比较过激的行为或许是个别人的选择,但绝大多数人却不能这样效仿。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做,同时也要努力修行。

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很大,每个人的心情都很郁闷。整天都被各种情绪所缠绕,被各种压力所逼迫,身心都疲惫不堪。一天累到晚,回到家里已经没有力气修行。但还是要想办法,晚上没有力气修行,就早上起来修行,或在周末修行。节假日的时候,佛教徒也可以去旅游,但也该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闭关。如果心情不好,去哪里都是不愉快,反正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

佛教徒的旅游,应该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旅游。在精神的旅途中,我们有可能发现任何外在旅游根本不可能发现的奇妙景象与经历。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