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胸腹满闷不能饮食,找对脉象,一剂见效

胸腹满闷不能饮食,找对脉象,一剂见效

原创 谢相智 中医书友会 

I导读:很多人对“大脉”到底是什么,又代表什么,总是模模糊糊。谢相智老师这篇文章,从脉象到处方,再到医案,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建议你花十分钟时间认真读完,你会对大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01
大脉多虚证


现在,我们看一下大脉。

讲大脉,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大脉多虚证”

我们不要摸着脉很大,就想当然地把大脉当实证处理了,我们不能只看外在表现,还得看里面和根部,对不对。

那什么是大脉呢?

大家可以看下图示:



大脉比一般的脉感觉要大些。

但是,大脉的脉管虽然较大,但按之却是无力的,表示气往外散,是虚证的一种表现。

张仲景说脉大为劳,周慎斋说脉大无火。都是在说大脉多虚证的特性。


02

浮大脉预后不佳



一般大脉容易和浮脉在一起,我们叫做浮大脉。

浮大脉就是特指,浮大而无力的脉象,就是浮取有,而且脉还比较大,但按到里面和沉部,没有力量,这就是浮大脉。

那大脉按之有力,有实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什么呀?

这就偏向于滑脉了。

一般来讲,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大脉呢?

一般:
久虚之后容易得大脉,下利泄泻后容易得大脉,喘后容易得大脉,产后容易得大脉。
大家看,这些都是阳气耗散比较严重之后,容易出现大脉。

那大脉也就表示了一种阳气外脱的表现,预后也多不佳。

你比如在《伤寒论》里面就说: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

如果患者下利,脉大的话,一般还会继续下利,不会好转。

再比如: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

久咳之后,如果脉象平缓,弱了,可以治疗,但如果脉象实、大、数者,死。

这里的实大数,就可以理解为脉浮大数,但按之空的情况。

那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大脉其实多是一种里虚的状态。

而且大脉,和浮脉、数脉类似,也是多表示正气在外泄和外逃,预后也多不佳。

【温馨提示】:脉诊课优惠最后3天

03

镇摄汤的脉大而弦



讲到这里,我再讲一个《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方子,就是镇摄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镇摄汤是这么描述的:

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
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愈。 



这里讲的脉大而弦也是大脉的一种。
上面我们讲的大脉是大而无力,按下去里面没有力量,空空如也。

这里的脉大而弦,弦是平直光硬,起伏不大的脉,手摸上去就好像摸在一个平板上,表面被封住了,不容易感受到里面的波动,这就是弦。

而脉大而弦,就是手摸上去,脉管很大,但弦而硬,按之好像有力,但实际上是没有力量的。

那张锡纯在这里明确指出: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

所以张锡纯自拟了一个处方“镇摄汤”: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山萸肉(去净核五钱) 
清半夏(二钱)茯苓(二钱)





我们看这个处方,整个处方,实际上是以补为主,既补阴又补阳。

你像人参、山药、山萸肉,包括芡实都是在补,而且药性也都偏温。

《神农本草经》中说:

人参:主补五臓,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芡实:味甘,平。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山萸肉: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山药: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张锡纯用药呢,都是本《神农本草经》的,所以你看,在他的体系里,山药、山萸肉这些药,除了补阴,还可以补中温中。

那人参和生赭石,是张锡纯常用的一对对药,就像黄芪知母一样,人参、生赭石一起用,补而不滞。

张锡纯说:生赭石,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

张锡纯是非常喜欢用生赭石的,我在临床中也很喜欢用,会经常用生赭石代替大黄使用,如果大家不敢用大黄,可以试试生赭石代替大黄。

生赭石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

那紧接着,张锡纯后面自己也解释了什么是脉真有力,什么是脉似有力,实非真有力。

他说:

脉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 



张锡纯对滑象的描述是非常形象的:波涛汹涌,累累如贯珠。

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那这种脉呢?虽然大,但按上去像按在白板上一样,感受不到里面的起伏之势,是一种大而无力之象,非真有力,是虚脉。

04
镇摄汤治胸腹满闷不能饮食


所以大家看这则医案:


一媪,年过六旬,胸腹满闷,时觉有气自下上冲,饮食不能下行。
其子为书贾,且知医。曾因卖书至愚书校,述其母病证,且言脉象大而弦硬。为拟此汤(镇摄汤),服一剂满闷即减,又服数剂全愈。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胸腹满闷,老是觉得有气自下向上冲,饮食不能下行。
脉象是“大而弦硬”,也就是上面讲的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的脉象,属于大脉的一种,是虚证,用的是镇摄汤。
我们后面会讲方药治法,方药治法怎么讲呢?

大体的原则就是,脉象它有它的方向、势力、位置,方和药也有它的方向、势力和位置。

后面我们会重点分析方药的方向、势力和位置,再与脉象的方向、势力、位置对应。

比如脉象反映气在上的,我们就借助方药,把气拉下来。

脉象反映气在下的,我们就借助方药把它升上去,从而恢复身体正常的圆运动。

这是一个大概的原则,细节方面,后面我们再具体讲。

那镇摄汤呢?

它的整个方向是向下和降逆的,专门针对的就是这种气上冲,饮食不能下行的患者。

同时镇摄汤不像承气汤一样直接破气通下,而是在降逆的同时重点补虚,这就非常符合患者脉大无力虚脉的特征,同时也符合气机上逆的症状,所以很快就治愈了。

这是这则医案。

05
虚实之辩,慎之慎之


大脉实际上很简单,讲大脉和讲数脉一样,主要是提醒大家不要一摸到脉象是大的,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实证。

不一定的,我们还要看脉象沉部是否有力,空到什么程度,再去做判断,不能想当然地就去攻邪。

而且临床上,我们发现,大脉反而多虚证,强行攻邪一定要慎之慎之。



本文节选自谢相智老师《应象脉法:一脉打通方证药》的课程内容。



從我的iPhone傳送

邱阳创巴|我们觉得证悟者应该是个苍颜皓首的老智者形象,而莲师化身美丽的八岁孩童,展现觉醒者纯真、青春、自由奔放的状态

邱阳创巴|我们觉得证悟者应该是个苍颜皓首的老智者形象,而莲师化身美丽的八岁孩童,展现觉醒者纯真、青春、自由奔放的状态

奥明宫学馆 


修道的启迪和恰当的心态,能在心灵上产生特定的作用。修道能让我们有机会连结上那个根本的、本初的纯真。

我们是如此着墨于痛苦和迷惑,以至于忘了那根本的纯真。我们着眼心灵修持的方式,通常是去寻找能让我们重现成年期的某种经验,而不是回归自己纯真的赤子之心。我们糊里糊涂地被引领去寻找一种能让我们完全长大成人,且变得体面可敬的方法,好像真有这种方法似的,或至少心理作用上听起来是如此。

这似乎也呼应了我们对证悟的根本观点,我们觉得证悟者差不多应该是个老智者的模样,倒非得是老学究的样子,但或许比较像是个老爸爸,能够给我们一些忠告,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命中的棘手事;又或许像个老奶奶,熟知所有的食谱和治病的偏方。这似乎就是目前存在我们文化中的对证悟者的想像:苍颜皓首,年高德昭,独具慧眼,成熟稳重。
密续对于证悟者则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反而是和青春与纯真有关。

我们可以从莲师的生平故事看出端倪,心的觉醒境界并非被描述为年高德昭的成年人,而是青春年少,自由奔放。此处所指的青春自由,和心之觉醒状态的诞生有关,心的觉醒状态有着黎明清晨的特质,新鲜、闪耀、全然苏醒。这就是莲师之诞生的特质。

对修道有了认同感和正确的心态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其美妙之处。这条修道有着一种新鲜感,这和进行一系列不同修持的单调不变,恰好有着强烈的对比。我们有了新发现。这个新发现就是莲师的诞生。

莲花生大师——莲师,从邬丈那国(亦称邬金国)一座湖里的莲花中诞生,甫出生就有着八岁孩童的模样,好学好奇、聪明过人、青春健美、不被任何事物所损。正因为莲师不被任何事物所损,所以也不畏惧接触任何事物。空行眷众围绕着供养莲师,演奏者天乐;在这座清新无染的净湖之畔,甚至各种奇禽异兽、野生动物等,都环绕着向他顶礼。这座湖即是邬金国中的达那郭夏湖(Lake Dhanakosha),位于阿富汗境内喜马拉雅山麓。这里的环境非常类似喀什米尔,山中空气清新,众山覆盖着雪被,山清水秀,却带着一抹狂野不羁。

一个幼儿诞生在人迹罕至的野地中,一座湖上的莲花里,这根本就超越了概念心所能想象的范畴。首先,婴儿怎么可能从莲花里生出来?再者,这样的荒山野地充满着危险,根本不适合孩子的出生,而且生出来还活蹦乱跳,健康得很——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话说回来,超越我们想像的、不可能的事,其实常常在发生。事实上,不可能的事在我们的想像出现之前就发生了,所以我们才能那么合宜地把它们描述为“不可能”,甚至说“不可捉摸”、“光怪陆离”。

莲师就在这座湖上的莲花中出生了,他是一位王子,年少可爱,却是冰雪聪明,而且是极端才智过人,他闪亮的双眸凝望着你,一点都不害怕碰触任何东西,在这个良善美丽的八岁孩童身边,有时还真令人感到窘迫。

心的觉醒状态可以像是孩子,或者像是我们一般所想象的成人一般。生命打击我们,让我们迷惘困惑,但总是有人勇渡生命的湍流而找到答案,总是有人席不暇暖、殚精竭虑,最终得证心的平静。这就是我们一般的印象,但莲师并非如此。他年幼青涩,尚未经历生命的锤炼,方从阿富汗境内某座湖上的莲花中诞生。这真是个令人兴奋异常的消息——一个人竟然可以既是证悟者,又是孩童的模样。这其实和万事万物的本貌相符一致:我们若是觉醒了,也就只是一个孩童。也就是说,在体验的第一阶段,我们就好比孩子一般。我们真挚纯真,因为我们回到了存在的本初状态。

  ——节选《狂智》自邱阳创巴仁波切讲莲师八相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