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溫柔的。
乳癌殺死女人的溫柔嗎?
若果這是香港女人與乳癌的戰爭,這將也應該是與政府的一場戰爭。
天生一對乳房,原始的性象徵,不論男女,遐想起伏阡陌,萬轉千迴。但原來香港每十七個女性直至七十歲前,會有一人患乳癌。每一年,有約三千四百名婦女確診乳癌;每一天,有一個半女人死於乳癌。
一年一年、一天一天的社會損失,從過去到現在,女人是這樣面對乳癌的。
型足二十多年,有時尚教母之稱的《號外》前編輯黎堅惠,剛於上月十一日因乳癌病逝,留下獨子。同情苦難弱勢又關注人權的偶像級作家Susan Sontag(蘇珊桑塔)一九七四年至七七年接受乳癌第四期治療,一向沉溺又害怕死亡的女作家,一九九三年到薩拉熱窩排演《等待果陀》,她在中年時勇敢超越癌魔,但乳癌鬼魅在二○○四年重新張牙舞爪,最終她以七十一之齡謝世。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哀悼乳房》,作者西西在序中說過,讀者若因此書關心健康,那就是她動筆的理由。當年她抱着幾本《包法利夫人》到醫院等待乳癌腫瘤切割手術,手術後,第一個對她說「不用怕」的,是乳癌康復朋友阿堅。
霍何綺華二○○三年發現乳癌。她丈夫是一九九三年接替馬世民出任和黃董事總經理的霍建寧,當今李嘉誠手下打工皇帝。大伯則是兒科醫生,也是霍建寧四個子女的家庭醫生。霍太患癌消息,就是由大伯轉告丈夫,並且一起商量治療方案。從確診至去除乳房腫瘤手術,僅在一星期內發生。按國際標準,確診乳癌後,應在四星期內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西西曾經形容,她手術後的疤痕,像一條有手掌般長的拉鏈爬在胸的一邊。
對於霍何綺華,旋風一樣左邊乳房被切一刀,大笑姑婆手術醒後,狠狠的在丈夫身邊哭了一場,做了一次少有的大喊十。她不哀悼乳房,手術把癌腫瘤拿掉了,屬1B期。她哭,是心悸於撿回一命。除了憤怒被癌魔選中無天理,大多數女人,到最後都有莫明的悲哀。在胸中最溫柔的地方被割一刀,那種肉隨砧板的難堪,溫柔與生命之間,介意還是不介意,都是那麼難於啟齒?
優雅地越過生死
「我覺得一點都不重要,最重要是對付那病,那個計時炸彈,乳房在身體外面,已是相對幸運,腫瘤若在體內,豈不更糟?」除了笑,打工皇帝的太太接受訪問時,直率坦白。乳房與生命之間,她認為「命仔」重要一些,這也是大部份女性想法。
「有沒有後悔我不知道,但霍生不是那種着重外表的人,我的孩子也有二十一歲了,兩夫婦感情昇華,不看外表的了。」霍建寧喜歡買漂亮東西,也會買漂亮的衣服給太太,她身上的皮草,也是他選的。這樣一個霍家CEO,畢業後在一間會計師行與霍建寧是同事,結婚後為他生了三女一男,三子出生後,不再工作,一心只想帶大四個子女。以往管家像管辦公室一樣講條理講效率講目標的打工皇帝太太,也有鮮明的香港獨立女性思想。
「割乳房一刀,心裏沒問題嗎?會留下疤痕的。」記者嘗試問。
「會的,之後覺得有創傷,感覺自己不同了。初時會像其他女性,不喜歡照鏡,見到自己也會不喜歡。怎麼也好,疤痕的確存在。但是,事情很快又過去了,今天說起來,像忘記了這件事情。現在,我感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禮物,像走過一條生死線,乳房又那裏重要呢,是嗎?」
「十年了,疤痕已經不明顯?」
「十年疤痕還在,它不會越來越淡,但我心裏的疤痕,已經沒有了。」記者向她道賀,然後,她又是哈哈哈的從心裏笑出來。
「第一次跟先生面對疤痕,有沒有心理障礙?」
「有。我有心理障礙的,頭一年有,足有一年時間。」霍太說自己是個喜歡交新朋友的人,她容易笑,容易講真心話。「到甚麼時候你可以釋然面對丈夫?」「不會突然有一天立刻就可以,不會是昨天還好介意,今天就不介意。而是慢慢自己先接受,不是男的接受與否的問題。」家庭與社會網絡極強的康復者,星期一至星期日能編排不同親友陪伴,康復後,她甚至會跟以往的男性同學討論男人怎樣看乳房有創傷的女人,「他們說,老婆最重要是能照顧和愛錫自己,就是千萬不能惡!」男人怕惡女人,「你惡嗎?」她又一陣大笑,「我唔惡……」。觸不到的女性溫柔,最高境界若此。
今天,霍太不可能當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她不可大方至可以與陌生人一起浸溫泉,若是與老友及老公,可又絕對不當是一回事。她不談手術內容,不回答乳房重建問題,在公眾面前保存屬於自己的一個小秘密,這就是越過生死的優雅。十一年過去了,她基本痊癒了,復發或許還會是個遙遠的恐怖陰影,但她的性格,只看黑暗日子背後的美麗銀光,「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因為乳癌,乳房外科權威醫生張淑儀,重遇何綺華,兩個七十年代的港大女生,一個學醫,一個修讀經濟,相識於學生會。外表纖弱精緻的乳癌權威醫生張淑儀,總是盡心盡力回答問題。大約二十五年前,好友姐姐患乳癌,由她做手術及重建乳房,原以為好好等待康復結果,但女病人怕不能生育,表面上每次跟丈夫帶着微笑見醫生,最終還是主動把生命交給死神,跳樓自殺,遺書裏表示希望丈夫可以續弦繼後,「可是,她的丈夫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再結婚。」這一刻像閃過人與人的通靈,說了千次的情節,女醫生眼眶還是一陣發熱似的。這就是她二○○四年創立乳癌基金會的前緣。作為一個醫生,她只能醫病,不能醫心。正如她也沒有想到,曾是她病人、寫下《半邊女人》的言小月,這樣一個曾在國際銀行高層勇戰沙場、銀行水浸她負擔的信貸額仍可有雙位增長的香港女賓架,面對乳癌治療之時,也曾想過自殺。
個子嬌小的女醫生,在香港乳房專科是個先驅。早於一九八三年,張淑儀已在香港首次引進乳房重建手術。三十年來,她的一雙手,戳破多少溫柔,又重新修復,看過聽過多少女病人在最私密的地方跨越難言的痛苦。醫者領略,人最寶貴的,不是甚麼,是健康。她用圖片向記者解釋為乳癌病人重建乳房的方法,瘦的肥的,乳暈乳頭,全都可以用病人本身的皮瓣及脂肪重建、上色,若身體許可,還可以增大一點。
失去後再擁有,那胸中美麗的,女人心還在痛嗎?
「這創傷一定比失去一條腸要大,女性即使重建乳房,都不是真的乳房,沒有了感覺,失去性刺激的興奮。」對乳癌康復者,夫妻性關係是重要一環。有一位女病人,重建手術十年後告訴張淑儀,「我不會給丈夫摸那一邊。」
若果有愛,也就有智慧,愛的感覺,無處不在,又豈在那麼一點?
「曾經有病人來找我造乳房重建手術,說因為沒了乳房,丈夫拋棄她。現在我們做乳房切除腫瘤手術時,會同時讓病人考慮選擇立刻重建乳房。」女人有時原以為可以超越失去乳房的創傷,最終還是狼狽的回來做重建手術。同樣地,若女人以為可以用身體任何一部份作為取悅男人的武器,恐怕,最終還是會輸。
■霍何綺華(右)與張淑儀相識於港大學生時代,2003年因為霍太患乳癌重遇,現在又再攜手發展乳癌基金會服務。
在建制外做實事
重建乳房,不會影響化療及監察復發情況。張淑儀說,現在流行的乳癌矯型手術,可以完全看不到疤痕的。她說,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病人都有權要求醫生在割除乳房腫瘤後,立刻做重建乳房手術。但她希望病人了解,重建是為了自己,不是要去please somebody else,這是重建的尊嚴所在。
體態迷人的美國女星安琪蓮娜祖莉,因為診斷個人患乳癌高風險後,去年決定切除雙乳組織,張淑儀說她是選擇內用義乳,用矽袋或鹽水袋造成。至於香港女性面對乳癌四大風險因素,包括每星期沒有三小時運動,每星期有一半時間活在壓力之下,從無餵哺母乳及超重,反而近九成患乳癌的病人都與家族遺傳無關。
言小月二○○四年在書序中提到,每年有二千女性患乳癌,十年後的今天,病發數字已增至每年三千四百多宗,相對香港列癌症榜首、每年四千多宗新症的大腸癌及肺癌,排行第三的乳癌,是女性頭號癌症殺手。從西西到黎堅惠,香港兩代女人面對乳癌風險,沒有變好只有更差?而女人最討厭的無疾而終,奈何體現在政府二十多年來應對乳癌的決心。
張淑儀說,彭定康九二九三年承諾設立十多個婦女健康中心,針對X光乳房造影檢查。陳方安生當時成立了三間中心,現在只替有乳癌家族病史高風險的女性檢查。九一年廣華醫院引進第一部X光乳房造影檢查儀器,直至現在,輪候期為兩年,每年為一萬八千名婦女檢查,收費八百元,「對於近一百五十萬四十歲以上婦女來說,仍是極少數。」
乳癌基金會裏面有公關界好火氣女強人,重提前年梁卓偉有關乳癌普查公開言論,咬牙切齒。梁卓偉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時,在報章以學術觀點指出,沒有本地數據顯示乳癌普查可以減低死亡率。「以往政府裏也有人以為,X光造影不適合東方女性,所以才說沒數據,認為香港女性乳腺密度高,脂肪少,好難夾。」乳房外科權威澄清,機器可以配合人體,乳房大小不是問題。
女人,不管溫柔、暴烈,面對乳癌,還是要自救。
「說真話,很多女性官員都去找醫生檢查。」張淑儀認為,對巿民大眾來說,這不只是個人健康選擇,也是知情權,對低收入婦女來說,更是要有預防乳癌的選擇權。
張淑儀說,世界超過三十個國家實施了乳癌定期檢查,美國在保險費中支付,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英國都免費,台灣在二○一○年開始,四十五歲以上婦女可獲免費檢查,新加坡半費,日本投以億計日元為十六萬婦女普檢,中國內地則動用三十五億為農村婦女進行臨床、超聲波及X光乳房造形檢查。
張淑儀二○一一年獲選為國際乳房外科醫生組織會長,她作為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關注香港低收入女性乳癌風險,提供服務。但是她聲音過於軟弱?還是如她所說,香港政府無動於衷?「基金會去年向政府提交的立場書,政府沒回答過我們,一句多謝都沒有,我們的立場很簡單,政府有責任資助研究需否進行乳癌普查。中大亦提交過進行乳癌普查的可行性建議書,政府完全沒理睬。……九十年代,台灣、日本、新加坡全部開工去研究,……但我們政府從沒動手,視而不見,沒有反應。我回轉過來做實事,起碼經歷過的病人會多謝基金會,會捐錢給基金會繼續發展。所以你話我為何如此冷靜,我其實就是好勞氣啊!」港女夠強,特點一樣體現在五十九歲女醫生身上,「去罵人沒意思,他不睬我,我就自己做。」
張淑儀一九七八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後,獲金刀教父王源美收為徒弟,後來被推薦到美國密芝根大學學習乳房外科。異地學府,當年也有一位教授,因為校方拒絕成立乳癌中心統計乳癌零期病人資料,於是辭職實現夢想,最終完成劃時代的研究。在建制外做實事,是張淑儀行走乳癌醫者之路的理想。乳癌基金會屬下乳健中心成立三年,是唯一向綜援及經濟有困難婦女提供免費X光乳房造影檢查的非政府機構。中心並提供從乳癌檢查、診斷、轉介治療、標靶藥物半價支援及乳癌康復輔導服務。基金會成立的乳癌資料庫,亦是首個癌症資料中心,收集了萬二個病人的資料,分析乳癌特徵及治療方法。
丈夫是天文台前高級科學主任陳鋈鋆,長子在中東阿布扎比從事金融,幼子還在劍橋讀書,張淑儀心裏的火力,足夠她堅持乳癌基金會創會十年的發展。十年,白頭髮多了,老花度數增加了,「將來我們可以看到有普查與沒普查的婦女,兩者患乳癌死亡率的分別,提供本地實質數據支持。我們靠的,不是示威。」這是衝着政府說的話。
但願香港所有女性最終有免於乳癌恐懼的自由。
記者:冼麗婷
攝影︰何柏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