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轉愁為樂的「不如⋯⋯」


註:本文轉載自木羽飛,與童同行

快樂和憂傷都是會傳染的,特別在家庭之中,傳染力最強,它能透過空氣迅速傳播,蔓延至整個家庭,大小成員都無一倖免。不信?細心想想你們日常的相處,你會很容易找到證據。


好像昨天晚上,一家五口在飯桌上閒聊,外子突然想起今個月還未交租,實情是我們都太忙了,竟忘記了過數給業主。外子緊張的問:「今天幾多號?」我說:「應該是六號?」他眉頭一鎖、自言自語的說:「怎麼可能⋯⋯這樣我們會給業主告啊⋯⋯」

想不到,爸爸這句言者無心的說話,經女兒一晚的發酵,會變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八歲的大女兒臨睡前竟小心翼翼的問我:「媽咪,我哋係咪會無屋住?」

所以,我們為人父母的,要好好記住這條金科玉律──想孩子快樂,父母必先自己快樂起來。而這種所謂的快樂,往往是從生活細節中慘透出來的,我們要把樂觀的心情,透過耳濡目染,刻印在孩子的生命中。

這任務,我老爸完成了;現在,輪到我傳給我的女兒。

記得有回周末,我們本約好午睡醒來後去踏單車,怎知天公毫無先兆的「嚎哭」起來,女兒醒來後看見外面下著雨,幾乎都要哭了,我卻在旁拍手叫好,向她提議:「難得下大雨,不如我們落街玩水?」女兒們聽見這瘋狂的點子,興奮到不得了,立刻穿水靴、披雨衣出門去。那個下午的歡笑情景,她們至今依然記得清清楚楚。她們也從不因為雨天而落寞,因為她們感受過雨天的美,知道凡事都有另一角度。

又有一回,爸爸不在家,我們四母女想看電影,但不知怎的,電影有畫無聲,想致電爸爸求救,卻又不得要領,女兒們呆望著「默劇」發愁,我卻心血來潮說:「你們對劇情都滾瓜爛熟了,不如試試配音?」然後,幾母女你一言我一語的,大家都驚訝於對方背對白的準繩,嘻嘻哈哈,又一次轉愁為樂的好經驗。

下次,當孩子發愁時,我們也試試用「不如⋯⋯」。親身示範,從另一角度看事情,這是給孩子很好的護身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