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人間的基本》免虛度人生的哲學


  日本著名女作家曾野綾子,1931年出生於東京,她的寫作一直有著天主教神學的思想背景,也長期從事日本天主教徒的海外傳教活動,並獲得梵諦岡聖十字勳章。

  1987年,曾野綾子以《湖水誕生》獲土木學會著作獎,之後在日本獲獎無數。在以神道、佛教為主流宗教的日本社會,曾野綾子的天主教背景當然有一些特別,就是具有救贖他人的宗教熱情,而神佛教徒關心的比較是個人的解脫。

  近年,曾野綾子的寫作,集中在關於人生的書寫,尤其是面對社會的老齡化,步入老年的曾野綾子寫了《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我想這樣年老:戒老錄》、《年老的智慧》、《熟年的才情》等暢銷書。她的最新著作,是82歲才寫的《人生的收穫》和《人間的基本》,這兩本書可視為她對人生價值的總結。

  《人間的基本》全書八章,透過自身長年以來的人生體悟與智慧,闡述做人的基本原則與安身立命的根基。

人生應在乎內涵多於外表

  人生的許多努力與掙扎,都是為了追求物質生活,是擔心物質的貧困。但曾野綾子認為,人生應該懼怕的,是精神上的貧困。沒有站穩根基的人,你的人生白活了。

  在前言中,作者提到化妝品廣告中常出現「外表年齡」的說法,意思是用了某種化妝品後,顯示的不是真實年齡而是年輕得多的「外表年齡」。確實,當今女性與我們母親那個時代相比,大概是現代人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改善的緣故,既年輕又漂亮的人多了。

  但另一方面,作者又提到另一句話:「每個人都看得出年齡。」也就是說,任何人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體驗都會跟著增加,精神內容也變得更豐富,自然會形於外表。她感覺到,如果拼命追求「外表年齡」,書也不讀,只關心美容與打扮的話,沒有根基的人會愈來愈多。所謂根基或所謂的基本,實在非常重要。沒有它,人將變得漂浮不定。一旦漂浮不定,不但將喪失自我,甚至會失去生命。

  曾野綾子提到70多年前,瑞士作家皮卡德(Max Picard)在一本書中曾寫道:「悅耳的音樂之後,切換成新聞報導,內容卻是不幸的事故。接下來又說,受經濟情況影響,所以股票上漲。就在剎那之間,人類毫無章法地想著完全不相干的事……。」

電視中毒症

  皮卡德感嘆的對象是收音機,但是如今的狀況更加嚴重。

  曾野綾子說,將近半世紀前她參觀最新的電視影像技術,當時她心想:「電視技術發達到這種地步,總有一天人類將會一整天都在看電視。那跟喝酒或吸毒不同,而是根本就過著中毒似的生活吧。」

  她說,現代人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操作手機或電腦,卻幾乎無法從中產生具有明確目標的生產力。就算因而成為萬事通,知識這種東西,蒐集的時候若未掌握具體方向,也不會發揮甚麼作用。

  人類漸漸喪失主動(active-voice),一切都漸漸變地被動(passive-voice)。選擇電視頻道、上網蒐集資訊,或許被當成是主動的行為。但是在她看來,基本上那些都只不過是極度消極的被動文化。

  電視這種東西,就算不想看也會不由自主地看到一些沒用的東西,浪費過多時間。電視本身並非罪大惡極,但是沈溺在那種生活當中,結果將使得人生擁有的時間縮短,健康及精神也都受害。即使電視畫面那一端有許多人喪生,觀眾這一端卻照常若無其事地一面看著、一面吃花生。因為人在看電視或上網時會築起意識之牆,清楚劃分那邊跟這邊是不同的。

  為了避免虛度人生,每個人都必須站穩安身立命的根基,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否則在這個只重視枝微末節的時代當中,將變得隨波逐流,乃至於喪失自我、失去生命。太平時期也好,非常時期也好,不論置身甚麼樣的時代,都得生存下去,作者以她自己堅定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見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寫成本書八章。

  八章分別為:「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克服危機的「超越力」、「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專業是嗜好加上沉迷」、「勇敢正視老、病、死」、「真正的教養」、回歸「人類的基本」等八個面向,每章依主題,搭配三至四篇文章,以闡述作者獨有的人生觀與智慧。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人間的基本》
作者:曾野綾子
由 天下雜誌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