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轉載自語出経民
與攝影師朋友多年無見,相約晚飯敍舊。朋友氣沖沖的趕來,甫坐下即流露「不吐不快」的樣子,「叫助手幫手打燈,怎料他眼尾都無望過我,眼晴全程注視著手機,一副『唔憂做』的樣子,罵兩句便立即走人。」
原來朋友的攝影工作室開業半年以來,已換了三名助手,新來的九十後助手,未過試用期已不辭而別,而上班期間「一手打燈,一手按電話」的分心術,更令朋友感到氣結。他慨歎自己初入行時,差不多花了六 、七年時間學師,由斟茶遞水開始,在「捱罵」中學習,工作一、兩年才能「遞鏡頭」給師傅。七、八年後,累積了相當實戰經驗,並取得相關的專業資格,才有信心自立門戶。
九十後的工作態度,竟成了我們敍舊的主要話題,更觸發我這位八十後朋友的萬千感慨。當大家苦思如何吸引生力軍入行、如何減低員工流失時,亦激發僱主以新思維應對。友人的連鎖髮型屋就引入「Management Trainee」的概念,為俗稱「洗頭仔」的髮型師助理提供一站式培訓計劃,由資深髮型師做導師,通過定期考核,學員朝著目標一級級晉升,約兩年後可當上髮型師,甚至有機會升為分店店長。
為發掘更多有潛質的新人,攝影師朋友在感歎之餘,也主動跑到大專院校兼教攝影,邀請有興趣的學生擔任助手,甚至當上學生的生涯規劃導師,分享開設攝影棚的經驗,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現時中學課程其實也不乏工作體驗的元素,但在資源有限和學業優先的前提下,學校只能抽調教師兼任,學生參與的程度也不高,有些學校甚至安排學生參觀連鎖集團食肆和醫院,便視作滿足了有關的課元時數,效果當然不理想。
今年預算案的亮點之一,是撥款支援中學推行生涯規劃,讓學校有人手專責其事,並針對人手短缺的行業推出先導計劃,為年青人提供學徒培訓和清晰的晉升階梯,吸引生力軍入行。有培訓機構形容是遲來的春天,政府在資源和政策上提供土壤之餘,還需要加強工商專業界別的參與,讓年青人增加工作體驗,協助他們規劃未來發展的目標,為新一代播下「向上流動」的種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