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中医张胜兵医案—口腔干燥六个月,一查竟是口腔癌,这些中药方子建奇功

中医张胜兵医案—口腔干燥六个月,一查竟是口腔癌,这些中药方子建奇功

原创 张胜兵中医 


01
口腔癌
口腔健康关系到全身的健康,许多人却将口腔出现的状况看作是小问题,殊不知,小小的口腔问题也可能是癌症引发的。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按照病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牙龈癌、舌癌、口咽癌、颌骨癌、舌根癌、口底癌、唇癌等。
2020年,全球口腔癌死亡17.7万例,我国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0%,早期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4%,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
口腔癌是世界上第6大常见癌症,据WHO统计,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6万人,死亡近13万人,其中近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并不能对口腔癌掉以轻心。
我就遇到了一个口腔癌淋巴转移的患者,患者进行了放化疗治疗,不仅没有任何好转,还瘦了30斤。因年纪大不想做手术,遂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求诊。最终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完全消失。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口腔癌的,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帮助。

02
临床案例

患者:王某,女,70岁。
主诉:口腔干燥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患有糖尿病,并于一年前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6个月前出现口腔干燥,自觉没有唾液,继之出现小泡,满口硬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口腔癌淋巴转移,放化疗二个疗程,效果不显,人瘦了30多斤。因年纪大不想做手术,遂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求诊。
症见:患者身材消瘦,神疲乏力,自述口腔干燥无津液,说话多则口干更甚,且口腔易发疮痈,张口受限,只能进流食,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现血糖比较稳定,没有吃降糖药,大便一天2-3次,小便正常,寐差。舌瘦小少苔干燥,脉细数小滑,无力。









诊断
诊断很清楚了,西医诊断就是口腔癌淋巴转移。中国古代医学文献虽无口腔癌的病名,但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口疳”的描述,所以中医诊断就是口疳

患者经历了放化疗治疗,治疗后瘦了30斤,可知患者此时正气严重亏虚。神疲乏力也说明患者存在气虚的情况。
身材消瘦、口腔干燥,也说明患者存在阴虚。
舌瘦小少苔干燥,脉细数小滑,无力则明显就是气阴两虚,痰浊凝滞的表现。
所以患者的证型就是气阴两虚,痰凝;治疗上应该益气滋阴,化痰散结。
我采用的是清燥汤、消瘰丸、五苓散加减。


03
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生地30克、天花粉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知母15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太子参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30克、鳖甲30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桂枝6克、生白术15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5克、五味子10克,
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口服。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配制丸药一个病程,配合水药同时服用。
14天后患者来复诊,我得知她的口干情况有所缓解,口张开较前增大,其它症状变化不大,脉象较前有力,说明初诊的方子有效果,效不更方,于是上方继服。
患者服药1个月后,口腔干燥情况完全改善,只是偶尔觉得口干,颈部淋巴结缩小,体重有所增加。于是在上方的基础上略做改动,让患者继续服药。
当患者服药到3个月时,其口干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淋巴结扪不到,患者临床治愈!


04
方解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炙炉之品或因思虑太过,长期烟酒刺激或嚼食槟榔致心脾积热为唇癌及口腔癌的主要病因,而脾、肝、肾脏亏虚不能抗邪是发病的内在条件。 
心思太过,忧虑过深,气机郁结化火,致使心火焦炽,移热于脾经,结聚于唇和口腔而成;或过食辛辣煎炙,醇酒肥甘厚腻之物,脾胃中焦热盛蕴毒,或脾胃亏损,水湿不运,酿生湿热,或聚湿成痰,湿热火毒之邪瘀结于唇及口腔而发本病。
口腔癌病位在脾,病机是火毒痰浊之邪蕴脾,导致其局部气血瘀滞,唇和口腔失荣或火毒蕴结于唇和口腔而成肿块,发病与心、肝、肾、胃关系十分密切,治疗时应注意兼顾肝肾之阴。
此病例由于患者年纪大,又经放化疗治疗后,身体虚弱,而火毒之邪不显著,表现出一派阴虚干燥之象,故治疗时不可一味以火毒立论,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本案以清燥汤(《温病条辨》方,麦冬、知母、生地、玄参、人中黄组成)去人中黄,加沙参、玉竹、天花粉,以滋阴润燥,更以夏枯草、连翘以清热解毒,二药更有散结之效,此一药两用也。
同时加太子参、西洋参和铁皮石斛更以滋阴而益气;以消瘰丸(玄参、牡蛎、浙贝母)加鳖甲以软坚散结;
更因患者上焦阴液不足,实是下焦水液气化不利,水液不足以蒸腾于上,故以五苓散以加强下焦水液气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水液上腾,则天气得润也。
更加茯神与五味子,一味安神且化湿,一味敛神以安五脏。
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收效颇佳。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大安法師:道交感應不可思議

https://youtu.be/h_tAPXgdzdM(自己進入好好聞思)

(註:可以肯定的說,學佛者若沒有「道交感應」,一切口頭禪都是「伺察意」(就是你自己塑造真理的模型,仍然是「人造的法」),宗教爭端或戰爭就是由於「相對真理」的口舌之爭而延伸出去人類之大禍,意思是說,大部分「宗教追隨者」經歷中沒有「道交相應」,他們相信都是「偏面道理」,應該什麼都沾不上真理,我敢說,即使在佛法或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大部分仍處於「善行愛好者」的階段而已,仍在輪迴之列,一天生死大限來到,仍是遑恐及煩燥居多!為何?誰人不怕死?一天大家若碰到一個,應該好好找來坐下談一談,不是「真理大信徒」,就是「了脫生死的大知者」,他口𥚃說或信什麼也不重要。至少我今生未曾遇遇,「大言不慚」居多數,「死神」一來,呼天怨地,恐𢣷、憂愁全來了,真正對自己「所靠的」有多少深度完全暴露出來!面具一破,如西遊記中的妖怪,個個都在「唐三藏」下現形,西遊記是有智慧及人生經歷的,不信,大家可以拿閣下周邊三十年來的親朋戚友一照,人性其實究竟是怎樣?基本上是「貪生怕死,見利忘義」,你現在否定,因閣下未有人生閱歷而已!

道交這回事,對於尋真理者很重要!這種「感知」,完全超越語言,記住,這與「附體」「奪舍」不一樣,後者是有「一客體外在意識尋佔各某人肉身,或令其代為說話」,可長可短,當事人可知可不知,但道交則完全沒有被侵佔身驅這一回事,這是兄感知剎那清靜,什至人會明白「神明」的指示或溝通!我說出是希望真求道者有一把尺,明白什麼叫「三密相應」!不是胡謅的一件事!有了這把尺,大家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什麼是「如兒喚母」,什麼是.「子母光明會」,心中有了底數!本來真理不言不語,但總有人明白「神明」的地方!古人不是儍儍的,現代科學主義其實也過份迷信了,一套科學方法只代表「發現真理一小部分」,放得那麼大令很多人喪失了再真實真理的面向!

作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作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南怀瑾先生 

自己的解脱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他说,所谓人,有众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们一件事,八万四千法门只教我们一件事,就是如何证到自己真正无我,那就成功了。这很简单,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无我。既然无我了,我当然不须要佛度呀,我本来就是佛嘛!佛有这个度人之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够悟道,就是无我,就没有被你可度之处。
所以,佛说的没有错,没有一个众生须要我度。再彻底的讲,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把他老人家修道,证道的法门,通通告诉我们了,你依照这个样子做,你一样可以成佛。他没有办法帮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没有办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他表达的方法是语出惊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很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谁都救不了你。
求上天的保佑,菩萨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萨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萨与你中间的电线、电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杀人放火,然后说,菩萨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众生他可以度的,众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说,什么叫做我呢?一切众生本来无我,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总归起来就是告诉我们这句话。本来无我啊!就是我们做不到,做到了个个成佛。
佛又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是佛经翻译的名辞,现在我们一听到凡夫,好像在骂人。如果我们随便对朋友说,你是凡夫,他肚子里头一定不高兴,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诉他无我,他就害怕,因为人都要贪著「我」。究竟哪个是我呢?佛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拢来,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
拿现在来讲更严重了,人体上许多的细胞都是我,每一个细胞都不是我,你说我在那里?身体上没有我,死了以后,我到那里去了?说灵魂是我,你看到灵魂了吗?一声青磬万缘醒,就是这个境界。这一声敲了以后,无我,本来就是什么都无我,没有一样是我。这个无我的境界,佛只好分析给「我」听,所以我们学禅啊,打坐啊,求证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求证到一个无我,就成佛了。
结果大家打起坐来,在里头嘀咕,都在玩「我」,不然就玩呼吸来呀,去呀,好像在那里数钱!一二三四,又数息又观。第一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后面数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里干什么呢?所以都在玩「我」,作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为感觉清明无念者开示八识

普巴扎西仁波切:为感觉清明无念者开示八识

养心读书会

我先给你讲一下八识,我先不讲真正的见解啊!因为这对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修行者都有好处。虽然我讲解的是逆缘不是顺缘,就是说我下面所讲解的一系列都不叫做好的禅定,是过失,说白了,就是要断的。
密宗讲解二种无明的时候称之为“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遍计无明都已经形成识聚,就是说已经有了这个明了、能所对立,这个还分为细和粗两个阶段,但是都在这个遍计无明的范围当中。从唯识宗开始称之为叫“八识”。八识有无念,也有有念。那么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首先是第八识,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相当于我们平常在打坐的时候,就完全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五根完全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连意识也完全进入到一个无念的状态当中,叫第八识阿赖耶识。
要记住,五根已经不起作用了,哪怕眼睛睁开也没看见,耳朵打开也没听见,反正五根不起作用的,在一个无记状态当中叫第八识阿赖耶识。那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就像我们平时的闷厥和酣睡状态一般,那时候五根当然没起作用,一棍给你打下去,五根还在,但不起作用了,甚至意识也处于闷厥状态当中,就是无念状态当中。当他醒来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晕过去,或者是睡过去多长时间,叫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二种状态、逐渐开始粗糙的时候,五根开始起作用了,眼睛能看得见,就像刚刚这位居士说的一样,我眼睛能看得见,耳朵能听得着,但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记住啊!五根已经开始起作用了,但是仍旧不知道它是什么。与前者相比它更加明了,因为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着,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还是处于无记状态当中,叫做“前五根识”。

是过失,这不是禅定啊!也就是很多人说,我现前打坐的时候,眼睛能看得见,耳朵好像能听得见,但到底看见什么和听见什么?我们平常会遮盖很多过失,说我处于禅定当中、清净当中,不知道,说没有能所二取。因为这时候已经有能所二取对立,但只不过是没有第六识和第七识般那么粗糙。五根已经起作用了,像刚刚他说的,我眼睛能看得见、耳朵能听得见,但没有起分别心就叫前五根识。
再开始粗糙,这是墙,我已经开始知道,知道了但并没有分析、没有分别。就是说我看见一面墙,这是白色的、这是红色的、这是蓝色的,没有产生分别,没有分析,但是光是一种知道,没有更多的妄想可产生,下面就要产生分别心,我们就叫烦恼障。这个还没有形成,就是说,比前者更加粗糙,前面只是看见,后面已经知道这是墙了,但是没有继续往下分析。这叫第六识——耽著。
刚刚他也说过,这个时候没有分别心,能所达到境心一如,这时候的境心是一如的。我举个例子,当你们看见这是念珠的当下,哪以外是念珠,哪以内是你的心呢?根本分不开的!这就叫耽著,第六识也分不开的,就是这样一个状态。这是禅定吗?当然不是啊!第六识。这叫“有念”,老兄(众笑)!这已经不是寂止了,已经有思维了,寂止是无念状态,这已经叫有念了。
再开始粗糙,这个墙是什么墙?墙上有个点,黑点,边上是这样、那样,这个……开始分析的时候,就叫做“烦恼障”,叫“末那识”。开始分析,也就是我们最粗糙的烦恼,懂了吗?现在知道,前面的禅定是啥。(上师笑,众笑)
所以说,说得有多好都在这个范围当中,但现前我们要跨越它。可能有些会想,天哪!一下能跨越?一下跨越不了,除非你是惠能大师。那怎么办呢?就要如理如法去修行。我们在第一次讲解过程当中,我们很多禅定和刚刚所说的八识,有很多相同点,但这个禅定还不是最纯粹的禅定,还是掺杂很多污点,很正常,都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说,这些很多人都当过母亲,你的小孩子生下来就可以去赚钱吗?不可能。那么,稍微大一点,他就在地上爬,站不起来,你说这不是人走的姿势,叫他必须要站起来,能站起来吗?但这个也是一个增长的过程。所以现前看似我们的禅定好像不了义,不要紧,只要如理如法修行着走,你的禅定就会越来越往高处生长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已经会爬行,很好了,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可以站起来了,甚至可以走了。它是一个过程。
但是,我今天这么讲解的主要目的,就是别把当时有的禅定当作是了义的见解。不了义,一点都不了义。可不要把这个禅定当作是很高的禅定,啥都不是。所以,对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来说,今天这样传讲对他提供了很好的信心,虽然我现前处于这个范围当中,但只要如理如法修行,有一天我必定超越这一切。甚至自认为自己的禅定很高的人,仅凭借今天这个已经把他的头打破流血了,现在已经完全知道他的这个禅定是不了义的,现前还需要如理如法修行。
这就叫逆缘,还没讲顺缘呢(上师笑)。所以,我为什么叫很多弟子都要多修一点,多修一点。一方面真的不是轻视你们,而是作为在家居士每天修行的时间毕竟还是很短。你虽然有非常强烈的一种感觉:我要好好修行,但是很多事情还是摆在你的面前,你还是修不了。所以这样短短的时间里修行,有时候还真的有所不够。虽然我们站在修行这一面来说,你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要真正赤裸见解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懂得这一点。


從我的iPhone傳送

超越概念,自由飞行

超越概念,自由飞行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弟子:密勒日巴尊者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他是怎么进到牛角里去的,这个我就是理解不了。
师: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没有变大,尊者钻进牛角里去了,这是两个概念。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概念呢?
弟子:概念就是我们安立出来的一个,描述那个东西的。
师:一个是我们语言能描述的,一个是我们意识能分析的,这叫概念。概念的东西容易理解,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活在概念中。但刚才说的密勒日巴的这个是超越概念的。概念上,假如说牛角变大了,密勒日巴钻进去,这个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个外道都能做得到,这是一个神通。或者,牛角没有变化,密勒日巴自己变小了,钻进去的,这也是一个神通而已。但是密勒日巴很了不起的原因是牛角没有变大,他也没有变小,就这么钻进去了,这个叫超越概念,用概念完全想象不出来。当我们修学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得到。
师:你会飞吗?
弟子:不会。
师:但是你晚上做梦的时候,能不能飞呢?很多人会梦到自己飞起来了,这个是什么原因呢?晚上做梦为什么能飞呢?白天为什么不能飞呢?
弟子:超越了这个身体。
师: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概念性不那么强,所以就能飞;但白天我飞不了的概念性特别强,特别地坚固,所以就飞不了。人是不是飞不了呢?
弟子:在我的概念里面飞不了。
师:对呀,我有“飞不了”这样的概念。我们认为人是不能飞的,但密勒日巴也是一个人,他可以飞,是不是?我们也是人,但我们飞不了,因为我们还是活在概念的束缚中,尊者是超越概念的,所以尊者和我们不一样。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佛安住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没有念头,怎么度化众生呢?

佛安住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没有念头,怎么度化众生呢?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佛安住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没有念头,怎么度化众生呢?
弟子:上师,安住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就没有念头对吧?
上师:能所合一的状态中的话,这时已经没有一个安住和被安住了,就是停顿在这个状态中,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不可言不可思。但是我们用语言来解释的话,可以说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安住,也可以说保任能所合一的状态,我觉得这个更方便一点,这样就可以。
弟子:我是从前两天体会的感觉来说,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度化众生,他说话、思考都是在这种保任的状态中去做。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产生念头,或者说去做什么事情,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上师:这个我原来说过,不能这样比喻。我们原来说动和不动要分开: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上,叫不动;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下,叫动——这个动和不动是这么来的。佛不管是做什么还是说什么,一切都不用造作,也不用任何的付出,他就是在这个状态中,完全不用造作。我们做什么的时候,心要思维一下,我们要说话的时候,心也要想一下;佛不需要想,一切都是一体的。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上,能做到这些。
我们现在完全没有办法一心两用,连一心两用都做不到,更加不用说一心多用了。不能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佛的思维方式,佛不需要思维方式,一切都是遍知的,他本来就是遍知的,他本来就是一体的。但我们的概念来讲,是有知道和被知道、能说和被说、能想和被想。
我们话是这么说,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说话的语言是表达概念的工具,我们任何的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用表达概念的工具来表达超越概念的东西,完全是表达不了的。一个是表达概念的工具,一个是无概念,也可以说超越概念。比如说修自行车的工具,能不能修宝马或者飞机?完全是修不了的。一样的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显现也好,不管是能所分开明显也好,不明显也好,我们还是能所分开——用能所分开的角度来描述,用能所分开的角度来思维,但是佛不用这么想的。
弟子:完全不能用我们的这种概念去定义能所合一是怎样的状态?
上师:对。动还是不动,这个是根据大乘的证悟空性来分的。证悟空性,分小乘的证悟空性和大乘的 证悟空性两个。大乘的证悟空性和小乘的证悟空性,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小乘就是证悟人无我,他完全没有证悟法无我;大乘的证悟空性,人无我和法无我,粗大也好,细微也好,全部证悟了。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上,叫不动;大乘的证悟空性以下,叫动。
弟子:明白了,因为完全证悟空性,他就已经在合一的状态里了,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显现,都是任运自成的,固定的状态所以叫不动。然后我们到初地菩萨之间,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动。
上师:对。


從我的iPhone傳送

法身是生命的主轴

法身是生命的主轴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九、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众生生本无有生,了达受生不可得故,而知因、知缘、知事、知境界、知行、知生、知灭、知言说、知迷惑、知离迷惑、知颠倒、知离颠倒、知杂染、知清净、知生死、知涅槃、知可得、知不可得、知执着、知无执着、知住、知动、知去、知还、知起、知不起、知失坏、知出离、知成熟、知诸根、知调伏,随其所应种种教化,未曾忘失菩萨所行。何以故?菩萨但为利益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余所为。是故,菩萨常化众生,身无疲倦,不违一切世间所作。是名:缘起善巧智明。
  缘起善巧智明是从缘起法界来说明的。缘起法界用文义解,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就如种子是因,水土空气阳光是缘,当缘聚合时种子就会发芽,如此称为因缘法。但解门的定义若应用到事相上,就完全错误,我们必须从实修的观点来看。因为这个因缘法,包括十二因缘法的每一部分,它都是行者亲自证得,并非从推理而来的。推理是自我意识、想当然尔的,它就非真理,必须经过实修,将证得的结果呈显出来,才是真理。就如前面所说的七个阶段当中的第四个阶段,证得空性才是,前三的阶段只是知道而已,尚未进入行门,行门是从第四阶段开始,这时候就称为实修。前三阶段只是具足信心与试验,试验必须一再修正,才能与实际状态一致。所以因缘法虽然很简单,然而实证的并不多,这就是缺乏行的功夫,这时,在解门所讲的都非自己生命因素的,那不算了知因缘法。
  从微观分段生死的立场来看,众生是有生有死的,从此身生到此身亡,就是有生有灭。本无生是从宏观的立场来看,众生只是因缘的重新组合而已,众生的生灭只是色身的变化而已,贯穿色身的生命主轴的就无有生,它是不生不灭的,那就是法身。法身是生命的本体,无量的色身是由本体所串联,所以众生的“生”是变易的相,“本无生”是相的本体。
  我们知道色身是分段生死的,这世出生到死亡为一生,死亡后又再出生,如此一再的生生死死。因此过去有无量的生死,未来也有无量生死,现在这一生也会死,死后也会有无量生死。但法身就没有生也没有死,它是生命的主轴,是本来就存在的。因此生死是相的变化,生生死死有不动的本体,它就是真我,而且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能透过有限的色身,进入到真正永恒的生命。菩萨就能够掌握到众生的生与无生,因此他知道受生不可得故,也就是菩萨了达众生的变化与不变,色身不离本体,本体依色身而存在,二者是融合一体的,这就是了达受生不可得故。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强制往生法”是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便


“强制往生法”是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便

奥明宫学馆 

弟子甲:妈妈现在七十多岁了。我偶尔听索达吉上师讲:当人要往生的时候,在他头顶放一个转经轮,身边放一部药师经,类似这样的做法对这个往生的人有帮助,可令他不下三恶道,这是最起码的。我妈妈也这么大年纪了,我经常想要做好准备,妈妈万一真有这一天了,我不懂该怎么办,我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往生极乐世界可能要靠她自己,或者靠助念,这个时候,我第一时间要做什么对妈妈最有利呢? 
上师:以前我们在上师身边,对于这样的戏论法,上师讲的很少。各地虽然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做法,但这些都来自于习惯。主要该做什么呢?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面对这样的场面,最好在亡者身边提示他多提起一些正念,这是他成办解脱最好的辅助。 
比如,当我在禅院的时候,有个老和尚病情严重,面临死亡。我去见上师(阿秋法王),上师说:“你下去吧,可能不会那么严重吧。”后来就像上师说的一样,他活过来了。那天他病情很严重了,上师告诫我在他耳边多讲解: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上师为你传讲的法。 
这也是一种临终中阴的印证法,对亡者提起正念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他完全处于迷惑的状态中,这时候突然有个人稍稍提示一下他,他一瞬间就有像醒来一般的感觉。好比一个人到了某个地方,已经完全失去方向了,东南西北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时候,有个人一指方向,他突然就知道应该往那边走,这对他以后的成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在面临死亡时。 
以前在高原地方都有这样的印证方式,就是在《西藏生死书》中对已经断了气的人的一种印证方式,但是如果在临终之前有人在旁边给他做一些提示意义更广大。但这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亡者前面的引业。在没有进行认证、提示之前,他应该是修过这种法的人,否则在他临终的时候,你无论怎么说,他也听不进去。 
弟子甲:她不懂。 
上师:甚至会觉得很烦。 
弟子甲:妈妈念阿弥陀佛。那我这个时候就提醒妈妈,继续帮她念阿弥陀佛吗?


上师:对,你也可以给她讲解强制往生法,也是一种阿弥陀佛的修法。把一尊阿弥陀佛观想在头顶之上,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念诵: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最少念一百零八遍。期间,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就在这样一心不乱的前提之下念诵,意义非常广大。这个强制往生法也叫迁转法,就是(在自己临终时)把自己的神识迁转到西方极乐世界。尤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即便口中念不出来这两句话,只要能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这是一个善的满业。 
但是,前面必须得有引业的基础。一个长期这样训练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只要有人给他稍稍做一些印证:你现前应该把阿弥陀佛观想在头顶之上,无论是生与死都不能忘记这种修法。此时如果他一瞬间想起阿弥陀佛,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即便以后为他做多少善行,可能没有比这个(强制往生法)更殊胜的。 
弟子甲:哦,就是在最后的时候提醒她。 
上师:对,现在就要开始修这个法! 
弟子甲:让她修阿弥陀佛。 
上师:对,强制往生法。 
弟子乙:她如果是躺在那儿坐不起来…… 
弟子甲:她已经坐不起来了。 
上师:那还是一样的,一样的。 
弟子乙:还是观在头顶上? 
上师:对对对。 
弟子甲:那我就告诉她:妈妈你现在念阿弥陀佛,然后我坐在这里就给她念这个强制往生法。 
上师:对对对,每天不要间断念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以前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无论在哪里,都会让所有的信众每天念诵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可以这么去修。

关于强制往生法,很多人心目中对强制往生法的理解还是有点偏差,认为往生法就是人要死的时候做的一件事情,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往生法只是一个名称。真正的往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转识成智,就是把我们的神识转变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而成办解脱。用另一种说法,转识成智就是把我们的意识转变成智慧。意识转变成智慧,意识有限制性的,智慧是无限的。从寿命的角度来说,强制往生法会令自己寿命更长,而不会让自己的寿命更短。很多人在理解方面还是有一些偏差,理解不足,所以才导致:一说到往生法,很多人都想到是老年人修的法,年轻人应该多修一些长寿佛、文殊菩萨,或者莲花生大师、观世音菩萨等等。说到阿弥陀佛,尤其是说到往生法,就认为是面临死亡时该修的法,实际上真不知道这个道理。 
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转识成智,比如,我们修学莲花生大师是为了遣除一切违缘,违缘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意识。当意识转变成智慧,一切违缘也就消尽了,那还不是转识成智嘛? 
我们修文殊菩萨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智慧无法增长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由于我们太笨拙、太愚钝。意识本身的特点就是很愚钝,它并不智慧。那么,把这种没有智慧的意识转变成圆满智慧就是往生,也叫转识成智,修文殊菩萨也是一个道理。 
还有修财神佛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如果在修财神佛和往生二法当中选择,很多人都会选择财神佛。但实际上他并不懂,两者之间其实是一致的,修财神佛也是转识成智。我们今天福报浅薄的原因首先是业及烦恼沉重,也就是意识太重,根源还是在意识。我们修财神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福报浅薄的意识转变成福报圆满的智慧,还是转识成智,这和往生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另一种名称而已。实际上,一切修法都是沿着这个方向(转识成智)在走。这样一来,无论谁在修什么样的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年轻人对往生法有些偏见以及偏差思想,这些都说明他们对法的理解不透彻。 
因此,无论什么样的人,平常都要坚持修强制往生法,意义非常广大。强制往生法就是强行让自己的意识转变成智慧的一个殊胜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法仪轨少、观想简单,尤其适合那些心比较散乱的修行者。


從我的iPhone傳送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

南怀瑾先生 

人碰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唉!叹一口气。呼气这个功能很大的。我现在把秘密泄漏给你们,譬如练武功的人,要打人的时候不是闭气哦,不要搞错了,是出一口气,大叫一声“哦”那个威力可是很大的。他这个动作不只是一口气而已,是整个意念都进去了。所以练武功叫你吐气,原理在哪里你不知道。所以人真的放下了,是气先放下。比如有人生气时,我们劝他说,你平平气嘛,你不要生气嘛,你这气停不下来就打结了,你打结了,脑子里思想停不掉的,那就很严重了。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譬如癌症,肝癌、肠癌,一切的癌症,不是另外有个东西,而是他原来的气结起来,打结了。所以中文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形容,当听到一件事情,很刺激自己,文学上常常形容四个字:“为之气结”,呼吸停掉,气在那里打结。这个气慢慢在肝啊、心啊那里打结了,慢慢变成瘤啊,变成癌了,于是其它的细胞就死亡,气不通了。
癌症是与生闷气有关的。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肝癌。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癌的嫌疑。中国人肝病特别多,肝癌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当你要发脾气时,你告诉自己停一秒钟,忍一下,忍不住的,你干脆做个气功,嘴一张,呼一口气。那真有气耶!人生气时,硬是有一口气,不是假的。人一生气,气机就变了,经脉也乱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乾隆御医黄元御:利水消肿、除湿通淋,这味中药效果好,屡用屡效

乾隆御医黄元御:利水消肿、除湿通淋,这味中药效果好,屡用屡效

徐长青 金兰中医说

中药里简称的“二陈”是指陈皮和半夏,因为这两味中药都是存放越陈久药效越好的代表药;中药里简称的“二术”是指苍术和白术,这两味中药是健脾燥湿的常用药对;
中药里简称的“二苓”则是指茯苓和猪苓,这是利水渗湿的经典药对。要说茯苓和猪苓,可能人们更为耳熟能详的是茯苓,对猪苓的了解却很少。
猪苓和茯苓都属于多孔菌科植物,都是植物的干燥菌核制成的饮片,但为何猪苓起了这个名字呢?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古代时从枫树根生长出来的猪苓产量较多,“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后来就以猪苓命名了。
除了枫树,它也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桦树、槭树、橡树等树的树根上,尤其是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更适宜其生长。
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古代在培植上有技术困难,寻找较困难,耗费的人力和精力较多,所以自古代起价格就比较贵。现在公认的猪苓质量最好的就是陕西出品的,质地紧实,皮黑肉白,这与地理优势有很大关系。
《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味甘性平,能治“痎疟、蛊毒”,利水道的作用非寻常中药可比。李中梓认为猪苓专入膀胱经,利水,可利便除湿、消肿通淋,所以还应当多一个淡味。但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其《本草经解》中认为,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乾隆御医黄元御则认为还应入肾经。
为何要强调猪苓能入肺脾肾经呢?

原因在于猪苓利水效卓,而肺脾肾三经对于人体津液水气运行输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为水脏。若此三者功能不利,单靠把已形成的水湿排出体外不利于疾病整体的向愈,因为导致水湿内泛的病因没有被真的解决,这一次水湿出去了,下一次还有,不能一绝后患。
而且,历代医家从临床多种水湿所致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肺脾肾三脏或多或少有功能障碍,确实在使用猪苓之后有可观的生理功能恢复的效果。
乾隆御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猪苓利水则燥脾土,泻饮还可消痰,可治淋浊、带下、鼓胀等病。现代中药学还根据古代医家对猪苓的临床应用总结出猪苓还可治小便不利、泄泻等病,凡因水湿滞留所起均可使用猪苓这味中药。

古方中有单用一味猪苓就取效的,研为细末,热水调服,如《小品方》用来治妊娠子淋、《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等。更多的临床应用还是以复方为多,如治小便不利、水肿,常常与茯苓、泽泻配伍,几乎形影不离,如五苓散、春泽汤等。
常有医家说利水有伤阴之弊,这就考验医生的临床用药水平了,配伍得当可以既利水又不伤阴津,如张仲景搭配阿胶、滑石等形成了千古名方猪苓汤,素体阴虚者就不担心了。
但我们也确实需要警惕妄用猪苓,辨证论治应当成为首要法则,在此指导下的选方用药才能有建设性的疗效。盲目使用猪苓确实会导致逐水太过而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转。


從我的iPhone傳送

掌握这三原则,诵经功德会很大!

掌握这三原则,诵经功德会很大!

梦参老和尚

供养这一枝花跟十亿元买的花,那个花虽然多,可是只供养释迦牟尼佛;这枝花虽然少,却供养无边无量的世界诸佛,是用这个来鉴定、比较。哪个大我们也都明白了,这叫华严行愿。当你作功德的时候,随你一心供养,不是现相,是理体的供养。
假使说我们每位道友,你每天都诵《金刚经》,或者诵《弥陀经》,或者诵《普贤行愿品》《普门品》,你若只照文字诵,不想文字说的是什么道理,效果很小;如果想到心,这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想到是它的道理,用观想力,这个力量就大了,功德就大了,忏悔的力量大了。掌握三个原则:忏悔、发愿、回向。
无论你做哪一个事情,这个事我不见得完全对,不对的地方我就忏悔;又要发愿,发什么愿?当你读《金刚经》的时候,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读《金刚经》,你这个愿就大了,不是自己在读,愿一切众生都能在读;自己在回向,回向让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个回向功德就大了。忏悔的时候是自己在忏悔,愿法界之内的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跟我一起忏悔,这样功德就大了。
很多道友们读《普贤行愿品》,凡是诵读《普贤行愿品》,你先建立一个信心,一定能生极le世界。为什么?因为读《普贤行愿品》,以普贤菩萨的愿力送我到极le世界。不是你的力量,是普贤菩萨的力量,再加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愿力,一个摄受、一个送;但是你得诵《普贤行愿品》,条件就是这样的。
当你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观想一切众生都跟我一起诵《普贤行愿品》的,凡是诵《普贤行愿品》,凡是与你有缘的,都生极le世界,回入娑婆;回入娑婆,还行普贤愿。


從我的iPhone傳送

淨界法師:【佛七持名不出聲,非常不吉祥】(另一題目:清楚地顯出所緣境)

https://youtu.be/AwrHdGxLm6E?si=KZ7F6fs7HrIIpW3a(自己入去聞思)

(註:你如法師教你如此唸佛號,就知到「有相」宗凈土其實也不簡單,但要留意很多唸佛細節!)

有些事,不解决反而更好!

有些事,不解决反而更好!

慧律法师 

我告诉诸位:不用解决事情,别人说我们不好,嗯!我不好!直接接受,放下,就什么都解决了!菩萨!修行哪有困难?你就是抓不到决窍,拼命想要修行,你就死得更惨!直接接受,放下,就什么都解决了!菩萨!修行哪有困难?你就是抓不到诀窍,抓不到诀窍,拼命想要修行,你就死得更惨!
譬如说滴到墨水时,我告诉你:滴到墨水时,你不要吹它,你愈用力吹,它就扩散得愈大……,听懂了吗?滴到墨水时,你就静静地把它摆着;所有的赞叹、侮辱,发现这种情形、是非,你保持如如不动,到最后,他就拿你没办法,他气得半死,你很自在,很自在!要往哪里去?往这里来:放下!菩萨!这就是真正在用功,这是真的厉害的人,当下承担,认了就是你的。
现在听了很高兴,回去之后还是用压抑的:要忍耐……,至少要懂得方法,至少要懂得方法。对不对?要懂得方法。我们是凡夫,师父也是凡夫,互相勉励,不要像刚刚讲的那个法师,一下子发那么大的愿,迟早会退失道心,我不骗你,一步一步来。[便显差别。]这样就显示出差别。
就是说:你在虚妄不实的烦恼当中用功,这样你就是显示差别性;对我们的本性来讲,实在是没有这一些,没有这一些。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陰身與臨終關懐(即【西藏度亡經】對死亡狀態的解說)

https://youtu.be/cblagwNXg5k?si=PqELqmGO4g6xw8ah(自己入去聞思)

(註: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會死亡,這文章已說盡了人死後的狀況,完全可以一聽!基本上源自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當中還包括外道中說及的「審判」,一切一生的「善惡的業行的總結」,這是「究竟」的說法!,可以保存)

我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人。

我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人。


慧律法師

我告诉诸位:悟道并不困难,悟道哪有什么困难?问题是悟道以后,那个习性怎么断呢?这才是功夫!你有所觉悟了,你怎么下手?你要怎么样培养你的定力,不受外缘、不受你的习气、不受你的欲望、不受你的错觉、不受你的分别而所动摇?师父今天做的,我永远宽恕众生,我心中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一个人,我永远尊重对方,不干涉任何人的私人的生活,你告诉我这个人多坏,没用;你一直毁谤他,也没用;
你一直来赞叹这个人,对我没有作用,我只会随喜你,我永远不管众生;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你有你的立场,你的觉悟只有到这个程度,我没有理由要改变你,我一定要先改变自己。永远宽恕众生,永远不干涉其他的众生的立场,你如果犯法,国家会制裁你,你无知,你自己受苦,我有权力。我教化你,我尽我的力量。对于我的内心里面调整,好好的调整自己。
人家问我什么事:好!你很少听我讲不好的;会讲不好,就是你要去亲近邪知邪见的人,我就会告诉你:这样不好,你要考虑考虑!这样我会跟你讲,因为你去亲近他就完了!我这样就很自在、很快乐,我不会去担心别人好坏、我不会担心你来不来,你来我赞叹;你要走,我随缘,一切法无碍,不是我的问题,当处寂灭法的东西,哪里说有得有失、有取有舍?
取舍是生灭法,我若在当相取舍,就是求生灭,不是求无为法,那不是道啊,道是当处,它清清楚楚在你面前,它很清楚的就显示在你的前面。终日寻道不见道,有没有听过禅宗讲这句话?整天都在觅道:我在求道!道,它不是求的东西,它是悟,放下就是,歇即是菩提,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毕竟空性的心,那就很自在,很快活!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索朗慧光 


我们经常讲三个殊胜,回向殊胜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修什么法,即使仅仅念诵一遍“阿弥陀佛”,也要具足三个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
  
善根回向的利益非常大。若是善根不回向,善根不能增长,它的果报仅享受一次或两次就穷尽了,利益非常小;若是善根回向给菩提了,则时时都能增长,它的异熟果直至成就佛果之前都不会穷尽。

若是不回向,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嗔恨心或到处去宣扬功德,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无法存住;若是回向了,即使生起了邪见或嗔恨心,功德也不会毁坏,也能存住。

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实际就是回向给法界,就等于把善根福德存在了法界银行里,是最安全的,永远都不会被摧毁。若是不回向,善根不能圆满。

因为积累的每一个善根、福德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若是不回向,就没有后行回向殊胜了,所以善根、福德就不能达到圆满。若是回向了,善根、福德能立即圆满。
  
回向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回向给一切众生。若是仅回向给某某众生、某某地区的众生或某某类型的众生,则不究竟、不圆满、不殊胜。回向给三界一切众生才是究竟、圆满的;

第二、为了众生都能解脱成佛,能成为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即善根、福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能够早证菩提,早日成就,圆满佛的果位。究竟圆满的回向,就要具足这两个要义或条件。
  
回向众生得到吃的、穿的、用的,或者得到一些神通、神变,是不究竟、不圆满的。因为获得的果位不圆满、不究竟。回向子女能考上大学,回向某某能身体健康,这都是小事,别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回向。

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圆满菩提,这样,包括了所有的众生,所有的利益,多究竟啊!

学佛修行就要把目光放远,把心量打开,把心胸敞开,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心胸狭隘。不要以狭隘的心胸做回向,那是不究竟、不圆满的。
  
最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回向。回向的对境,所回向的善根和回向者自己,这叫三轮。三轮都是无我、空性、无缘的,在这样的见解、状态中做回向,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现在,作为凡夫,肯定做不到三轮体空的回向,但是可以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即“过去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未来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或者可以用“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偈颂回向。
  
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根福德,都要毫无保留地做回向。回向的功德和利益非常不可思议,能够迅速地圆满资粮,到达彼岸,成就无上大圆满的境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南怀瑾先生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mi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法说完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奥明宫学馆 


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普巴扎西仁波切: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的,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总称为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尤其我们现前所修的法,就已经圆满具备了福慧二资粮。

我们先举个例子,六度波罗蜜的前五度为积累福德资粮,第六度般若波罗蜜为智慧资粮,若不能同时培植福慧二资粮,单单凭借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成就的时间就经历得太长了。如同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的道理,其原因就是仅凭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那历经的时间可就长了。

但是我们现前在一瞬间当中即能积累福慧二资粮,而成办二身之境界,那时间可就减少很多啦。如果这样都不能积累资粮,我就不知道真的供个灯、供个水、放个生就有资粮的,真看不出来。所谓的资粮指的是什么呢?

清净个人的业障,令一切本具有的功德增上就叫做资粮增上。如果连我们所修的法都改变不了的,其他的善行真的就是一种借口的,完全不懂什么叫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唉!也就是这么说说的,因为现前这样的人太多了,也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比如,他平常修行的观念主要是放生,如果不是一位真正的导师,他决定会排斥其他的行为,甚至时时都会讲解:如果不这样去做的话,那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我们通常并不提倡天天去放生,当然也不提倡无法调伏内心的人天天去调心的,那怎么办呢? 

在调心作为根本的同时,陪同着一些辅助,如放放生啦,做一些善事。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诸多教言当中讲过的,就是说即便你已立于百部归一名的立场,但是平常还是要多行持一些善法,做为辅助来迅速成办解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若要是单单把某一件事情排斥在外,仅仅提倡某一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我想这个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一)菩萨摩诃萨于佛无着,不起着心;于法无着,不起着心

  佛是觉悟,对觉悟也不可起执着的心,那就告诉我们对一切境界都不可执相。是要我们借着佛像,对觉悟起恭敬心,借着经典对真理起恭敬心,藉六合敬对清净起恭敬心,就表示对三宝真正的恭敬,这种恭敬是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清净,它是完全平等的,这才是真正的不执着。所以对于佛像是要放下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恭敬之心必须要有,但执着之心就不可有,不可因恭敬而起执着。现在的人是非常执着佛像,他把佛像当成佛来恭敬,这就是执着。这就是一般人在强化三宝的功能时,把三宝拟人化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把三宝虚构了,而造成错误。
  佛是觉悟,它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没有错的,但觉悟是从不执着中产生的,就是在双泯中产生的,这里没有一丝丝的心意在行,它完全自然产生的,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所以觉悟是不执着的。法是真理,我们追求真理的心不变,但不是对真理生执着。因此觉悟或真理,都是要能灵活应用的,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一切人事时地物是瞬间变化的。
  我们在楞严经中看得很清楚,波斯国王三岁到六十二岁,所见到的恒河水,在表面上似乎不变,事实上恒河水是不停的流换。这就告诉我们,整个生命的总体是恒动的,我们的起心动念,无有一刻停止,所以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永远新鲜的。但凡夫从表相上看就无法知道,只有修行人是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得到的,且能维持在那种新鲜的心境里。凡夫体会不到,因此就生活在周而复始,极为无趣的生活模式中,因而被旧有的意识形态框住,而无法了生死、出三界。
所以学佛有如此大的福报,原因就在此,因此不论是觉悟或真理,在适应生命总体的运作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在新鲜感中,保持在活泼性中,就能够念念融入一切境界中,就会对生命的美妙赞叹。否则就会过着亳无意义的日子,那就没有办法跳脱六道的牢笼,那只好继续六道无尽轮回了。而我们今天就是有这种觉醒,所以要打破旧有牢笼,重新过一个新的生活,这称为了生死、出三界,不再轮回。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迁徙Tibet


米拉日巴尊者的行住坐卧都能转为道用来修行,所以,他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生活中有实执、有贪著,还要造恶业,很难与道相应。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多修上师瑜伽,当上师瑜伽修得比较圆满时,一切不离上师之相,不论在山上在城里,在车里在街上,在哪里都能将一切视作上师的加持与显现,这样修下去,修行自然会增上,生活也很快乐。

在这种修行人面前,除了上师的加持及赐予的悉地以外,不会有任何魔障。但有些人在依止上师时,因为不懂这样去修持,像上面说的,好的时候认为是上师加持,稍不如意时就担心:“是不是上师不高兴?是不是上师舍弃了我?”甚至会疑虑:“是不是上师故意诅咒我?” 我认识的一个居士就是这样,她依止了很多上师,但同时也有很多顾虑,经常怕上师不高兴。后来我开导她说:“上师又不是一个小女孩,你不用担心。”她把这句话记住了。



几年以后她对我说,在她听我传过的所有法中,这一句话对她是最管用的。她本来有很多担心,但一想到这句话,心里就宽敞多了。 其实真正的上师,怎么会有嫉妒、心胸又窄、动不动就不高兴呢?不会这样。以前我刚开始依止法王时,也常常心存忐忑:“太亲近上师的话,上师会不会烦?还是不去吧。但不去的话,上师会不会想为什么我一直不去他那儿?” 不过,想来想去心也定了,既然上师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只要我尽心尽力地行持,上师也不会那么“小气”。当时我也安慰自己说:“上师又不是小姑娘。”当然,“小姑娘”也不一定都很计较,只不过人们经常这么说而已。

因此,修行时尽量去掉这些不必要的顾虑,只要你将一切视作上师的显现,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比如,不论你要去哪里,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
这样一来,你走了多远,每一步也都成了转绕的步伐,功德非常大。因此,修行境界好一点的人,不一定非得关起门来闭关、坐禅,即使是发心、做事,甚至是行走于大城市的街道上,也还是可以观修。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这时候,你可以静静地观修,比如观想上师放光赐予加持等;即使在和别人交谈,也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观成对上师的祈祷文……

总之,不论你坐着做什么,上师始终在自己的头顶上安住。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这里观想的要点,就是显而无自性。不是以实执的方式,一定要观想在喉咙里具体某个部位,你只要很恭敬地想一下,在喉间、饮食的献新部分、供养上师,这样就可以了。



对密宗生起次第稍有了解的人知道,所有观想都应该去掉实执,不是有个特别坚固的东西,“就在那个位置”、“他就坐在什么上面”……不需要这样考虑很多。其实,当你明观上师的时候,不论观在头顶、喉间还是心间,随着意识的刹那刹那转变,上师莲师也会自在显现。因为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只是我们不观想而已,不观想的话,上师以及上师的加持,的确离我们很遥远。

因此,对任何一个修行人而言,与上师、本尊及诸佛菩萨相应的方法,就是靠观想。如果你能常常观想、时时忆念,那佛菩萨也就住在你的面前,恒时保佑你、守护你,刹那也不曾离开。否则,只是口头上念一念,心里从来不忆念、不观想,那除了种点善根以外,你所希求的加持或悉地,是很难现前的。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

“所知入瓶”是大圆满的术语,是说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此时就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不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观。

如果觉得把上师观在心间不好观,就观在头顶,观想上师在你头顶的光圈中安坐,这样也可以。敬摘录 《前行广释》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接上文)
师:我们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的话,鼻子有没有呢?鼻子也是完全无法存在的,是不是?
佛陀说“空性如芭蕉树一般”。我们从小学空性的时候就是用芭蕉树这个例子,但是我们藏地不长芭蕉树,所以我没见过。后来我去了海南,专门去农村采了一棵芭蕉树。然后我自己就剥这个芭蕉树,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全部剥完了啥都没有了,它没有核心的东西,是不是?如果用芭蕉树这样的分析方法,鼻子的皮肤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肉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血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涕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神经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里面的血管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头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髓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这些都拆分了之后有没有独立的一个鼻子呀?
弟子B:没有。
师:然后,把这些东西和合起来了,是不是鼻子呀?
弟子们:不是。
师:为什么?
弟子B:只是把它称为鼻子。
师:对,把这些和合起来以后,我们给它贴个标签叫鼻子而已,其实它不是鼻子。假如说这一束花,每一种花都不是鼻子的话,这些花合起来也不是鼻子,是不是?一样的,我们的血肉都不是鼻子,合起来也不可能是鼻子,只是把它叫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鼻子”完全是假名安立而来的,我们叫它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可以叫现相。
现相是什么呢?跟做梦一样。假如说你做梦飞到北京了,在梦里你还是需要买票,过安检,然后飞机起飞、降落等等。但实际上你在床上没动过,翻身都可能没翻过。实际上梦里感受到的一切都不存在,但是你在梦里的感觉来说,一切都是存在的,是不是?就这么虚假,但我误认为是真实的,这个叫现相。现相全是虚伪的,假的。
实相不是假的。什么叫实相呢?我们把这些都拆分了,完全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鼻子,所以观音菩萨说没有鼻子,这就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说的。实相是不会变化的,现相是我们一拆分就变了,是不是?
我们从小到大,父母教的或者老师教的,这个叫鼻子,然后我们就无条件地这么承认了,这么认为了,这叫人云亦云,是不是?
弟子D:约定俗成。
师:除了这个以外没啥根据呀,是不是?没啥根据,没啥道理,但是我们还是这么一直认为下去,其实这完全是虚伪的,完全是假的。
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或者学佛以后没有这么详细分析的话,认为鼻子完全是实有呀,因为我也摸得着,也看得见,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这些理由都不可靠,但我们还是这么认为,是不是?
这么分析之后,会知道观音菩萨说得太对了,这时候我对观音菩萨所说的话相信,就是有充分理由的,不是因为他是菩萨我就相信他。我不相信自己,是因为我的理由仅是人云亦云,除了这以外没有啥理由,所以我不相信自己。这样分析之后产生的确信叫胜解信。
(未完待续)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忏之后的奇妙变化。

修忏之后的奇妙变化。

凈界法師

我们不要讲的太广泛了,就讲你的生命体好了,你这个五蕴身心,扣着你的生命体。我们的生命体有各式各样的生命体,有男人的生命体,有女人的生命体,有天人有三恶道,有各式各样的身心世界。这个身心世界当然是不断变化,像流水一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整个变化的因缘主要是以一念的心来决定的,所以蕅益大师说,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一念的悟轮回顿息。我们生命的苦乐,整个变化的因素,是一念心性的迷悟来决定的,是这个意思。
一念心性的迷悟,来决定我们的快乐和痛苦。如果我们曾经修过忏,你会有这种感觉,你曾经很认真的拜忏,这个拜忏,内心当然就是思维过去的罪业,内心当中曾经累积了过去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在我们心中,使令我们感到不安、恐怖、痛苦,当然这个罪业也有花报,会让你有很多很多的病痛,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出现。我们修忏的时候,你不断的忏悔,诃责自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时候你的所观境,是观察你过去所造的罪业,然后你内心当中是用诃责的心情来诃责,慢慢的...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你的内心会有变化,你内心当中,从最初的躁动的心情,慢慢的那个恶念的相续,会被你诃责的因缘停下来,内心先表现一种寂静清凉的境界出现,同时你发觉,当你的内心变化以后,你整个外在的环境也开始变化,你的病痛也有一些贵人出现,帮你治好,你过去的一些逆境也自然的消失掉;
那么你会想,我在修忏之前跟修忏之后,生命体产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这句话,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为你修忏之前,那个所谓的“你”,跟修忏以后那个“你”,内心的状态不同,所以它表现出来的生命现像也就不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是整个大乘佛法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夢參老和尚:不要在五欲上滿願

https://youtu.be/0yhuSjZvXQI(自己進入去聞思)

(註:五欲,這個詞用得好,「財、色、名、食、睡」,顯宗稱為「地獄五條根」,那樣說,就是叫佛弟子要「斷根」,才有機會生起「出離心」,人對世間依戀,很正常,因這𥚃是「欲界,」,有物質存在,物質可令閣下「五藴得以愉悅,這「五藴」包括色、受、想、行、識,我聽個有朋友在身邊打妄想,想到一些喜愛的食物、女人、男人,想下都「開心」(gratification),即快感,君不見多年來娛樂粉絲迷戀偶像,什至瘋魔,打鬥愛欲幻覺都可以出來,可能眾生「五藴」滿足乃生命之原動力,很多宗教都提倡「信、望、愛」,佛教就提倡「信、願、行」,「望」或「願」基本上就希祈,本來一個信徒,「有求所得」之心也是很正常,一個人就是生命有所缺乏,無論是缺乏金錢、健康、親情、愛等等,自然就要祈求,簡單而言,行善積德的古話,是求「有漏福德」,人積善行善,確定是有「回報」的,但基督教是「人天乘」,做完善人升天,天福享盡又要跌下來了,沒有永恆這回事,我見過很多信基督教的人,財富是有的,但死前仍懐著滿身遺憾或怨憤離開世界,我很難想像這種信徒死後能否得到「永生」(永恆的生命)。回頭說佛教徒,「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是很多舊地區信佛的依據,這種「求福報」的心態去信佛,稱為「有毒」或是「有漏福德」,盡管求到也是「有漏福德」,就如當年梁武帝做了很多僧寺供養,問達摩祖師他有否功德,達摩直言沒有功德,歷史事實他是餓死終老的!

夢參老和尚的建議是人不應向五欲求,因有漏福德往往騙人的,只貪表面,苦難一來,就是逆緣真考驗,要有智慧地信佛,信得正確正見就自然會生智慧,懂判斷事物!)

“时间和象”是古中医真正的奥秘

“时间和象”是古中医真正的奥秘

五味学苑 

L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源于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和思考,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用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医的精髓在于“象数”,即用象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数来量化和计算事物的变化和关系。时间和象是中医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医的整体观和动态观。

什么是象?

象,是指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状态、现象等,是事物的表象和映像。中医用象来描述人体的各个方面,如舌象、脉象、脏象、证象、药象等,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天象、地象、气象、物象等。象是中医认识事物的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等方法,中医可以从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数?

数,是指事物的数量、度量、比例、顺序、关系等,是事物的数理和运算。中医用数来量化和计算象的变化和关系,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干支、河洛等,以及各种数术和技法,如骨度、脉度、气度、营卫度、脏腑度等。数是中医掌握事物的工具,通过运用、推演、变通、调和等方法,中医可以从数中控制和调节象的变化和关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时间和象的关系

时间和象是密不可分的,时间是象的标尺,象是时间的内容。时间是事物变化的尺度和顺序,象是事物变化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决定了象的变化规律和节律,象反映了时间的变化状态和特征。中医认为,时间是由天地之气所构成的,天地之气又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这些都是中医用来描述时间的数。象是由万物之气所构成的,万物之气又分为气、血、津液、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医用来描述象的数。时间和象的数之间有着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气机运行”的原理。

时间和象的应用

时间和象是中医的应用的核心,中医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等方法,从时间和象中发现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规律和方法。中医根据时间的变化,分为、五运、六气、干支等,以此来判断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气机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养生、治疗和预防的原则和措施。中医根据象的变化,分为舌象、脉象、脏象、证象、药象等,以此来判断人体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从而制定相应的辨证、施治和调理的方案和方法。中医还根据时间和象的关系,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以此来判断时间和象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等,从而制定相应的调和、补益、清热、化痰、解表等的手段和技巧。



时间和象的奥秘

时间和象是中医的奥秘,它们蕴含了中医的智慧和精髓,也是中医的难点和高点。时间和象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灵感。时间和象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和变通。时间和象的研究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也需要有一定的传承和创造。时间和象的奥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窥见和领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才能逐渐的揭开和掌握。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习渴求无法渴求之事。

学习渴求无法渴求之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寂天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法座上消失。基本上他是在说:没什么可禅修的,一旦禅修就是在犯错。但目前那个陈述有点过于沉重。另一位西藏大师蒋贡康楚仁波切说:虽然没什么要观修的,然而你却必须习惯于此。有许许多多可引用的教言,如“学习渴望无法渴望之事物”。为什么需要学习渴求无法渴求的事物?因为你在受苦,你一直都在因为渴求某些事物而受苦,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不渴求那些,而这是有技巧的。
顺便一提,这些可不是那种高深玄虚的消遣,那种心灵、哲学、智力上的消遣--你只需在喝杯浓咖啡、抽根烟或雪茄的时候,读一两页东西,然后去和戴贝雷帽的什么人高谈阔论一番,在某些沉重难解的杂志上发表些文章--不是那样的。这正是印度传统的美妙之处,尤其是佛法有一个对此进行探究的体系。
我应该告诉各位:虽然有这些不可求取、不能渴求、空性等等的一切,然而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密宗,我们却不否认任何东西。花、香、仪式、大礼拜......这些我们都不拒绝。我们欢迎一切,我们接受一切--一切!一切都可以带来利益,但一切也都可以是个障碍。
这条法道已被测试过,已被行走过。而且这条法道是由这世上最伟大的人行持至今,所以这是活生生的传统,是活生生的智慧。


從我的iPhone傳送

倪海厦医案 - 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

倪海厦医案 - 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

岐伯有道

倪醫師病案紀錄     初診日期:2008/8/4


姓名性別:年齡及體型來診日期:
Cf76歲,略瘦2008/8/4
來診原因:氣喘、 頭痛、 頭暈無恶心 、搖頭不止(有吃鎮靜藥)、手也抖,昏倒時嘔吐更重,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十幾年(沒吃藥)


問診:1吐氣困難(肺有問題)
2不噁心
3睡眠還好
4見光就想吐(陽虛)
5口渴還好à師問他口渴否,乃欲查其體內津液狀況,因欲採吐法之前需知其體內津液是否足夠。
6痰很多  
7大便一天一次(軟)
8胃口尚可



脈診:寸關有脈且數,尺部無脈


望診:
1、舌診:淡黃濕
2、眼診 :



耳診:


診斷:病在上(痰飲之固痰),採吐法


針灸處方:


中藥處方:藜蘆2錢 炙甘草3錢 大棗10枚 生薑2錢 麻黃2錢 射干3錢 紫菀3錢 款冬花2錢 杏仁2錢
             3 帖  9碗水煮成 3 碗    早晚飯前各一碗



解說:1.藜蘆甘草湯用來吐痰  射干麻黃湯開肺氣
      2.昏倒時嘔吐更重,見光則吐à因光是陽,他陽虛,故見光則吐
      3.搖頭不止(有吃鎮靜藥)、手也抖à此乃有風有痰



備註:藜蘆可以去經脈上的痰。
      採吐法前,要確定病人胃中有無津液(口不渴、才可吐)
      此為金匱中的趺厥病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的方法教给你

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的方法教给你

岐伯有道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眼睛干涩、头痛、感冒、发烧、咳嗽、咽炎、便秘、肚胀、肝气郁结。或者感觉身子虚,就会很多人自己去买点中药,比如现在的什么人参、枸杞、菊花、胖大海。什么六味地黄丸,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丸、逍遥丸、归脾丸。的药吃。但是会发现没什么效果或者还会加重,给人感觉很困惑。

有的人感觉牙疼、嗓子疼就以为是虚火,事实真的如此吗,结论是不尽然。很多时候是阳虚。买下火消炎药基本就不好使。

不管是什么毛病第一步必须判断自己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否则吃药就没个标准。

关于阴虚阳虚体质的判断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数不准确。中医有没有什么简单又准确的方法呢。答案是:有,脉诊。

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前三诊比较容易,脉诊最难,但是最关键,由于前三部分是表象,很容易造成误判。而脉诊却是拨云见日,对表象做准确判断的关键。但是感觉脉诊太专业、太难了,没法操作。

其实我们不用去学那么多,有个简单的脉诊方法,一说就会。方法如下:只要摸一摸我们左右手,看看哪个手的脉跳的更有力一些,不用去管他什么浮沉迟数 。

假如左手比右手跳的有力那么肯定是阳虚,如果右手比左手有力那么就是阴虚。比如有人嗓子疼、牙疼或者拉肚子、上火啥的,那么如果是 左手比右手脉有力,那么就是阳虚,那么吃点生姜、大葱、羊肉汤,立刻就能减轻。

反过来如果是右手脉比左手有力那么基本上就是阴虚,那么菊花、枸杞、黄豆、黑豆、西洋参、大黄。泡茶喝,或者是将军蛋、或者吃一个生鸭蛋,一天就好。

如果要更细化一点可以比较左右尺脉力度更加准确,如果左手力弱基本是肾水不足。阴气不足,阴虚也。比如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除了肺脉的涩外,一般摸左手尺脉,都弱,何也,金生水。肺气为金,肺气降则化肾水,金气不降肾水便无源头。

故左手尺脉明显比右手弱。哮喘、咳嗽,气管炎。除了是外感的闭塞用麻黄汤,桂枝汤外,如果去用发散药,基本就无效。何也肺气降则补,不降则逆则咳嗽,气喘,胸闷。所以治疗气管炎、哮喘、肺癌等病在调理中气时、要考虑化痰、去寒湿的同时必须降肺气,肺气一降,再去摸左手尺脉明显感觉力度明显了。

如果摸左右尺脉力度差不多,基本这个人没啥大毛病,即便有病,调理一下脾胃、或者疏肝解郁,也就是2、3副药基本解决的事,快速而安全,立竿见影。

人体无绝对的阴虚和阳虚,只有阴阳两虚,只有阴虚多阳虚少,或者阳虚多阴虚少2种情况,所以用药要考虑在补阳气的同时,也要考虑阴气,所以就要做左右手的力度比较。这样用药才不会过偏。即便阴阳误判,也不至于把人给治疗加重。

很多中医把脉就是单纯的局部观察,而不考虑这个,所以每每效果不好,何也没有做整体的比较罢了。至于怎么详细的对比,比如肝癌的脉象对比后续再说。


從我的iPhone傳送

揭秘中医:七情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揭秘中医:七情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岐伯有道

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在中医认为,适当顺应情志的生发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压抑或过发都会损伤身体。对于情志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调心治心,慢慢觉知管理,修身养性才能解决。

中医把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脏的对应关系分别是: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有一点点的开心,有一点点的生气,有一点点悲伤和有一点点恐惧,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只有太过了,才会影响身体。

情绪的波动是会影响体内阳气的运行,各种不同的波动对阳气运行轨迹的影响不同,《黄帝内经》里面这样总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聚,思则气结。

如果生气的话,阳气就往上,所以有些人在争吵激烈时就会脸红脖子粗,就是阳气推动着血往上走,大量的血突然涌上脸上,所以脸色变红。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词:怒发冲冠。发为血之余,就是身体多了的血就会生成头发,那么,人在生气的时候血气往头上冲,因为发和血是同类,所以血冲上了头发,头发就立起来了,把带的帽子也撑起来,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形容,但这个词的出现,却代表了在古代社会里面,中医很普及这种情况。

大怒会导致一些急性病,如中风和脑出血。因为血气冲头,脑部平时有淤积的血管就容易破裂,形成脑出血,还有血气突然冲头,平时很虚弱的人,下面突然虚了,阴阳之气不能顺接,就会晕倒,寒邪趁机进入下面,就形成手足不能动的偏瘫。

电视上很多重病的老人被败家子气死,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重病期间,人体很虚,最后一丝阳气停留在肾,如果这时败家子出现了,说了很多气话,老人家大怒,那最后一丝阳气也会往上走,这时就出现在生命篇那种回光返照,最后一丝真阳浮表,脸色变红,最后阳气走了,人就去世了。

因此在病人很虚弱的时候,或者做完手术后,为了病人身体的正常恢复,不要说令病人情绪很激动的话。

平常人生气,是会伤到肝胆的,特别是生闷气的人,很容易造成肝气郁结,怒这种情绪,其实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阶段,你的肝气郁结,当你为了一件事情而生气的时候,首先身体会很激动,于是肝气就立刻郁结起来。第二阶段,就是发泄,当肝脏发现自己的经络郁结起来,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郁结冲开,所以他的气就会往上冲,同时人的情绪就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发泄出来。

像那些生闷气的人,他的怒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没有了第二个阶段,所以他郁起来的气就无法松开。如果偶然肝气郁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身体会自动调理,人在睡觉时,身体会自动清除一些能清除的负面情绪,那么这些郁起来的气可能就通过身体排气的形式出来,例如有些人本来感觉很郁闷,但睡了一觉或者自己拍打按摩一些穴位以后,打了一个隔,放了一个屁以后,就感觉很舒服。

虽然人体有自动清除的能力,但如果经常生闷气,清除的能力可能不够快速,那么肝气郁结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出现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欲呕,口苦口干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肝气不顺,胆气上逆。

此外,肝胆的问题常常带有肠胃方面的症状,因为肝胆是木,肠胃是土,木克土,所以一些人一生气就肚子胀拉肚子的人,是肝胆有问题,舒解一下肝气就不会这么容易肚子胀了。所以有很多人长期的胃病,或多或少也是肝胆有问题而导致一直反反复复,因此中医治疗胃的时候,往往在巩固土的同时,会加一些疏肝的药下去,病人就好得很快。

淡淡的喜悦,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黄帝内经》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当人有喜悦感的时候,全身的阳气运行会很通畅,原来有些郁结的地方,原来有些气行不顺的地方,都会一下子变得顺畅,以前堆积起来的郁闷一下子消除了,所以阳气运行起来不疾不徐。注意中医说的“缓”,不是缓慢的缓,而是缓和的缓,是那种不疾不徐的状态。

阳气一旦通畅,就能更好地滋润皮肤,所以有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常常保持喜悦感的人,不但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看起来更加年轻。有些人说常常笑的人会有很多皱纹,其实不是这样的,皱纹的形成,是肌肉松弛了,阳气不足以到达面部,所以不能运输血气和水分上去,长久没有血气和水的滋润以及阳气的温熏,皮肤就会变得干枯,出现皱纹。举个例子,小孩子即使笑很多,他们也不会出现皱纹,因为他们阳气充足。

但开心过头了,对心脏就有伤害了,比如有些人听到自己中了彩票,开心过头,就晕过去了。任何情绪太过了,都会伤害到自己身体的。太开心了,气机就不是缓和了,而是缓慢了,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我们大笑过后,或者很开心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更加有斗志去做一件事情,反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这就是气机缓慢下来的时候,人出现的一种懈怠的状态。

有些人被吓到之后会脸色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气往下走了,有些人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因为阳气往下,如果人下方阳气虚,收不住尿道和肛门,阳气就会带着排泄物从肛门和尿道出来。这种情况老人偏多,因为老人阳气虚。

肾的作用是收藏住人的精气,以便人身体发育,骨髓形成和房事时使用。但是当人一旦受到过度的恐惧,阳气往下行,导致大小便失禁,其实连肾中的精气也会随着大小便出去,所以肾脏的精气就少了。有些很虚弱的人,或者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他们大小便失禁的同时,把肾中所有精气都排出去了,所以就出现有人被吓死的例子。

不要以为只是突然间的恐吓才会伤到肾脏,当一个人受到恐吓,也许他们没有被吓得大小便失禁那么厉害,但肾中有小部分精气也会在不自觉中排出,因为他们肾中小部分精气会渗进大小便那里,随着他们正常去厕所的时候排出。

如果长期处于恐惧害怕的环境之中,肾中精气就会逐渐地泄出,所以长期恐惧害怕的人脸色苍白,精神不振,一方面因为恐则气下,血气没有上脸部,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恐惧,精气逐渐泄出,人精气不足,所以精神没有精气的支撑,也会萎靡不振。

有些悲伤可不是一两天的,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的,例如男女朋友分手,亲人逝世。前面提到,悲则气消,一个人在悲伤的情绪中,他的气会消散掉。

长时间的悲伤,和那种哭得死去活来的悲痛,都很容易导致阳虚,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得很脆弱。有些平素就很虚弱的人,就有可能哭着哭着就晕过去。长期处在悲伤状态的病人,病情是不容易恢复的,因为阳气一直在被悲伤这种情绪消耗着,阳气不回,病就难好。

悲伤还会伤害肺脏,因为人在悲伤的时候,肺气就会立刻收紧,肺气无法通调,一些浑浊的气体和一些平时的痰饮就无法排出去,长期那样,废气越积越多,肺气越收越紧,就会导致肺脏的病变。

很多古代故事里面都记录了一些人因为妻子或者父母去世,悲伤过度,几个月后自己也在悲伤中去世。这就是因为阳气消耗太过,邪气排不出体外,在体内积累,从而生出了致命的疾病。

人一旦思虑过度,气就会结在一起,因为人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思考的事情上面,所以阳气会集中供应到大脑,因为阳气的长时间集中供应,所以很多阳气就停留在大脑,日积月累,阳气就结在那里。

阳气结在大脑,一个很大的坏处是失眠,很多人有这种经历,一旦有一段时间想太多东西,脑力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想东西,浮想联翩,甚至追古溯今,什么都浮现大脑里,结果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即使睡着了,脑袋也不断地做梦,就是因为阳气结在大脑,心神无法下潜肾水导致的。

人在思考东西的时候,脾胃的运化消化能力是降低的,因为阳气集中供应到了大脑,脾胃长时间在那种动力不足的工作环境中,就会消耗脾胃本身的元气,所以很多经常思考,爱思考或者被迫思考问题的人,脾胃都很差。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高三那段刻苦学习思考的阶段,那时脾胃功能是否变差,有时甚至不想吃饭,或者即使能吃,也会感觉身体有种虚弱的感觉。

因为脾胃是人后天气的根源,它通过消化食物,化生出帮助支撑人精神和日常活动的后天之气,所以人体有很大部分阳气,是靠脾胃化生出来的。而且脾胃还要把食物的精华分类,根据各个脏腑需要的营养不同而分类,然后供给它们。

所以长期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会面黄肌瘦,容易疲乏,经常生病,这不仅因为阳气虚,而且因为五脏失养。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过长,中途歇一歇,完全放松下来,不要在一个问题上一直死磕,这样对身体是有害的。

惊和恐常常联系在一起,但是惊主要是惊动心神导致不安,如惊心动魄等词,而恐更多的是恐惧害怕。所以突然的惊吓,人就会心神不定,无法安心下来想东西,这就会导致气机混乱,这时候摸他们的脉搏,也会跳得很乱的,整个人和思想都进入了一种乱糟糟的状态。

经常的气机混乱很容易造成淤血的形成,也导致阳气无法正常待在皮肤保卫身体。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小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后会夜间啼哭,甚至有些张皇失措的样子,这就是惊扰了心神,心神无法安定,可以给少量茯神粉他们吃。

最后一个是忧,忧虑,是心志无法与现实平衡时出现的情绪。忧是担心坏事要发生,虑是期待好事要发生,这都是心里面想着未来,但现实中未来还没有到来的一种矛盾。我们的心只能对当下,面前的事情进行处理,如果心想着未来或者远处的事情,心就会因为无法处理而进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所以就有忧虑的情绪发生。

忧虑的时候,气就会聚起来,本来身体阳气散布开来保卫身体的,现在聚起来了,就会引起身体表面阳虚,容易生病,常年在这种忧虑中度过,还会肝气郁结,对肝和脾胃都不好。

在这里讲述情志致病,是想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悲大喜,大恐大怒,这些都是对身体不好的。虽然可以通过外治方法、药物等对治情志导致的疾病,但是要根治还是要从调心开始,慢慢地觉知管理,修身养性!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果没有来生,那就好了!关键是...

如果没有来生,那就好了!关键是...


净界 法師

⭕ 你应该更进一步了解一个道理,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当中,他的生命是生死相续的。我们的生命是有来生的,这个很重要。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忘掉我们还有来生,因为我们被现在的因缘搞得团团转。
讲实在话,如果一个人没有来生,那事情就很单纯了,那你不要修行。如果我们死掉以后,“人死如灯灭”,修行干什么呢?可怕的是,我们死掉以后事情还没结束,还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就是生死是相续的。因为烦恼产生业力,业力创造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创造一个五蕴的身心;然后我们的心攀缘这个五蕴身心的时候,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又得一个五蕴身心……就像车轮子一样,辗转相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生死相续的果报?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个常住真心,我们先解释常住跟真心。常住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它没有生灭相;真心是指它不随外境而变化,是指它不增不减,就是从生到灭的中间,它没有变化相,叫真心。这样的一个常住真心,它的体性是性净之体,是性明之体。
这个“净”,指的是它的空观所成就的不变的体;这个“明”,指它的随缘的作用。它有不变跟随缘两种体性,这是常住真心。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生死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很认真地去观照,去安住在常住真心。
⭕ 只有在做人时,生命才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在其他道都没有机会。只要失掉人身,就永远活在果报当中,就没有造因的能力了。所以,你唯一的机会就是今生。得人身如爪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你一旦失掉人身,就意味着你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只有人的第六意识,它的思考能力强,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力量;从学习当中产生观照,来自我调整。其他道都不可以,它只能活在生命的惯性中。所以说,人身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念头是不是心?

念头是不是心?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弟子F:师,能所对立,但没有分别,是心吗?
师:对。
弟子F:我在练习离戏瑜伽的过程中,觉知到念头生起,然后灭掉,这个过程不是在观心的过程吗?
师:我问你,念头是念头,还是心呢?
弟子F:念头是心里产生的。
师:我们昨天也说了,波浪是海里产生的,但波浪是海吗?
弟子F:不是。
师:对呀,波浪不是海的话,念头是心里冒出来的,但念头不是心,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弟子F:海浪虽然不是大海,但是它也是大海的一部分,那这个念头虽然不是心,但是它也是心的一部分呀。
师:我也没有说念头跟心完全没有关系呀,念头确实是心里产生的,但我问的是念头是不是心。海浪是海里冒出来的,又消失在海里,我是这么分析的吧?我也没有说海浪跟海没有任何关系,我也没有这么说呀?我们的念头也是心里冒出来,又消失在心里。如果念头是心的话,心里冒出来一个心,然后这个心又消失在心里去了,能不能这么讲呢?
弟子F:不能。
师:对呀,如果念头是心的话,心里冒出来另外一个心,它消失的时候,又消失在原来的心里面了,这样的话就乱了。比喻来说,海里面又产生一个海,又消失在原来的海里面去了,这么说谁都听不懂究竟说的是什么。
这些细节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才知道该怎么说。我也要研究这个话怎么表达,怎么表述出来,毕竟汉语不是我的母语,所以我需要左思右想,深思熟虑之后才能知道怎么用汉语清楚地描述。
假如说你会吃饭,然后一个人问你怎么吃的,你完全能描述得清清楚楚,怎么嚼的、怎么咽下去,详详细细地能说得出来。但我还需要思考,这个要用什么词来表达,那个要用什么词来表达,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汉语不是我的母语,如果用我的母语来讲的话,我可以头头是道地讲下去,但是你们一个都听不懂,这样讲的话没有意义了,是不是?(弟子们笑)
师徒之间的语言沟通十分十分地重要。如果师徒之间语言不通,并不是这个上师没有加持我——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但是我和上师沟通不了呀。
我们这里原来有个学者,非常了不起,一个人把一个非常珍贵的佛像供养给他,但他放在那儿,没有怎么赞叹过。然后另一个人供养给他一本书,他就反反复复地感谢那个人,“哎呀,真的是太感谢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来说,印刷一本书很容易,但原来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从值不值钱的角度来说,这本书不值什么钱,但佛像有可能值几十万、几百万。价格的角度来说,一本书和这个珍贵的佛像比起来是天地之别。但是这个学者说:“佛像是有加持力,我虔诚地跟佛像祈祷,佛像也会加持我,但这本书我看一遍,智慧就会增长一点,我看两遍,智慧又会增长一点。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是很有用很有用的。”所以要这么思维。
一样地,念头是不是心,在说之前也要研究,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念头是不是心,最后就会混淆。网上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师说“房子能成佛,房顶上的瓦也能成佛,砖头也会成佛。”但这些会不会、能不能成佛呢?我们需要思考。思维分析的时候就会知道,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是蒙蔽了多少弟子的慧根呀,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析,不能盲目相信。
念头确实是心里冒出来的,但不能说念头是心。如果念头是心的话,汗毛是你身上长出来的,那汗毛是不是你呢?
弟子F:不是。
师:对呀,你头上长出来的头发是不是你呢?
弟子F:不是。
师:对呀。这样的话,我们说心里产生的念头是心——有道理吗?要这样来分析。假如说你一天心里产生了无数的念头,如果它是心的话,你有无数的心吗?逻辑来推理的话就是这样。你到底是有一个心还是有无数的心呢?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味奇妙的中药,降血糖血脂、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疲劳,药食两用

一味奇妙的中药,降血糖血脂、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疲劳,药食两用

神希园 金兰中医说 



人们时常感叹,大自然十分奇妙,有些植物原本就是默默无闻,并没有想过它有一天会成为“网红”,然而,大千世界,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很多年前,老家有一种长得像“小苹果”的水果,名唤“林檎”,小的时候,觉得这种果子不似苹果那般甘甜,不甚爱吃,谁知道后来才发现,它的果子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它的叶子却红的发紫,而且它的叶子被制作成饮品,被称之为“海棠茶”。
而这里说的林檎,又名湖北海棠。对于林檎这个名词,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1],在后来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同样有此记载。只不过,在《金匮要略》中并没有记载林檎的功效主治,但《备急千金要方》却记载了,并且指出,“林檎,味酸、苦、平、涩。无毒。止渴、好唾”[2]。只是,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的是,穿越千年之后,孙思邈认为的“林檎止渴”却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味良药。
对于湖北海棠,应用最多的反而不是在医院的中药房里,而是在餐饮店的饮品中,有不少餐饮店中不仅仅有绿茶,还有这个独具特色的“海棠茶”,由于它的颜色类似红茶,因此又被称之为“花红茶”。然而,随着它作为饮品蔚然成风,因此也有诸多医家,开始对它进行药物功效研究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发现不得了,其中隐藏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就目前的基础研究来看,都觉得这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想。

野生湖北海棠无论是武陵山区,还是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随处可见;古代记载应为林檎,土家族有将湖北海棠嫩叶作为茶饮用的习惯,称为林檎茶、花红茶[3]。但关于它的名称,还有野海棠、野花红、秋子、小石枣等别名和地方名[4]。有研究发现,湖北海棠真的是全身都是宝,而且用途十分广泛。湖北海棠的嫩叶可以制作成花红茶,是三峡地区的民间常用饮品,主要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解毒消炎”的功效;它的果实味酸、性平,可以代替山楂入药,具有“消积化滞、和胃健脾”的作用;它的具有“活血通络”的功用,民间常用它来治疗筋骨扭伤[5]。
湖北海棠作为我国别样茶的一种,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海棠茶究竟有多久的历史?有研究认为,湖北海棠作为别样茶可能有400多年的历史[4],但是如果关于林檎的记载,起码有一千年,甚至有两千年的历史。因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它的果子不要多吃,这就说明它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已经是人们果腹的常用水果,至于它的叶子会不会被作为饮品饮用,只能说可能性很高,由此推测,它的历史应当非常悠久,只是目前尚无更多考古和文献发现。在《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湖北海棠具有“消积化滞、和胃健脾”的功能,主要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痢疾、疳积等病症的调理。
随着湖北海棠的饮品广为流传,因此人们对它也进行了深入的药理研究,结果有重大发现。药理研究发现,湖北海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抗菌[5-7]作用,而且在抗氧化[5,7],消炎、降血脂[6,7]方面作用显著,并且还具有抗病毒,雌激素样作用[5];耐缺氧、抗疲劳、增强体质[6];调节脂质代谢[7];抗肝纤维化[8]等多种药理作用。而且,药理研究发现,湖北海棠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及金葡菌具有较好的抑制其生长的药理作用[9]。

湖北海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湖北海棠叶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并发症,这一点就非常不错,而且山东临沂金锣糖尿病康复医院曾在自2006 年至2011年,应用海棠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超过5万人次,其中住院治疗30天以上患者有2556 例,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10]。由此可见,湖北海棠的叶片,不仅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令人爱不释手的良药。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研究发现,湖北海棠的水提取竟然可以有效降低毒剧中药乌头对心脏的毒性,而且研究发现它的解毒机制与加强乌头中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代谢和直接保护心肌细胞有关[11]。那么,湖北海棠叶的这种解毒作用,究竟是否类似甘草这样的无毒解毒,还是以毒攻毒呢?研究发现,湖北海棠为无毒物质,并没有发现它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12]。不得不说,这个湖北海棠叶,真的应该被收入药典,以便更好的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学者对湖北海棠格外亲昵,对它的药理作用也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真是越来越有新发现。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湖北海棠对卵巢早衰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而且它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抗氧化能力和增强颗粒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关系密切[13]。

对于湖北海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最新研究,还发现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衰老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而且它的药理机制与通过抗氧化、抗炎以及恢复神经细胞完整性有关[14]。这充分表明,湖北海棠具有抗衰老作用,对于如何延缓脑老化改善记忆认知能力,以及对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在临床中,应当得以运用。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湖北海棠叶的主要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降血糖血脂,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疲劳,保肝抗衰老,消炎抗氧化,解渴强体质等,不得不说,它的药理作用真的很强大,只不过目前比较令人遗憾的是,它虽然已经有人在临床上运用过它,但是它还没有作为中药广泛地走入临床。目前来说,它还只是被《中华本草》收录,更希望它在未来被《中药大辞典》和《中国药典》收录,以便于它更好的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湖北海棠叶作为别样红茶,它却不含咖啡因,真是茶中别致,不过,就目前来说,令人可喜的是,它已经作为饮品正在悄然地走进千家万户。虽然,目前湖北海棠叶还不能作为中药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它作为饮品,一样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另外,湖北海棠不仅叶可以药食两用,而且它的果子既可以吃,也可以代替山楂药用,还可以酿酒;它的根也可以作为药用,它的花更是具有十分美艳的观赏价值,它的植株还是苹果嫁接的良好砧木……关于湖北海棠,好处真是说不完。
参考文献
[1]林慧光.中医九大经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汪鋆植,余海立,田华咏,等.对“药王昏死茶露醒”中茶的探究[J].巴楚医学,2018,1(1):83-86.
[4]韩碧群.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1-91.
[5]李艳,黎开燕.湖北海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2):226-229.
[6]汪鋆植,杨远兵.湖北海棠饮料的质量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59-61.
[7]陈雅林,谭哲谞,彭勇,等.湖北海棠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505-1510.
[8]冯天艳,汪鋆植,周继刚,等.湖北海棠叶总黄酮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2):71-75.
[9]屈克义,胡汉环,杜远义,等.湖北海棠叶煎液药效学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07-108.
[10]公丕军,杨明仁,贺可娜,等.湖北海棠叶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4):34-35.
[11]刘兰庆,汪鋆植,邓改改,等.湖北海棠水提物减轻乌头对心脏毒性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2):100-106.
[12]郭婕,张天亮,卢连华,等.湖北海棠的毒性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1):1004-1008.
[13]郭东艳,范妤,程江雪,等.湖北海棠总黄酮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2):214-220.
[14]周桦,樊强强,刘基,等.湖北海棠叶总黄酮改善衰老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5):917-923.


從我的iPhone傳送

“相”会结束,“心”不会结束!

“相”会结束,“心”不会结束!


慧律 法師

⭕ 我们内心里面的伤痛不能愈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世间如梦如幻,只是因缘所生的,它是生灭的,它一定会败坏的,那我们执著这个相留下来的影子,相已经结束了,心结束不了!意识是很可怕的东西,也是很可爱的东西,相结束,心不结束的,心不会结束的。诸位,我们的肉体结束,你的善根也不会结束的,你这个善根深厚的今天,你也不会结束的,就知道,存在这世间的假相,像生命当中的流失,但是那个意识,是坚持百千万劫的,不会消失的,这个叫做种下的种子。
⭕ 尖酸刻薄的人,一定没有福报。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钱,可是,你尖酸刻薄,就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要想迈入佛道,要培养两种: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诸位!免费的福、不必花钱的福:身口意清净,福报就到,免费的!不必花钱,福报就到。我守口如瓶,一句都不讲,不攻击、不伤害、不批评,这总可以吧!这个福报就到。你人缘具足,将来碰到困难,人人都想帮助你。


從我的iPhone傳送

当你做这些,烦恼便为道用。

当你做这些,烦恼便为道用。

莲花生大士

“要断舍多少(烦恼)或多久之后,行者才会变成熟练的能手呢?”措嘉问道。

莲师:当你不执着烦恼与感官欢愉,并且能将之视为幻相,如此,即使烦恼真的生起时,你也不需要厌抑烦恼,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所危害了。而当烦恼未生起的时候,你也不会有造作烦恼或欢愉的欲望,因为你已远离了期待。

当你可以这么做时,烦恼便是被以为道用了。试图以烦恼为道用,然而却仍执着于实有,就像苍蝇困陷蜂蜜中一样。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这种草可以有效降血糖、尿糖

这种草可以有效降血糖、尿糖

原创 胡大森 青囊译录 

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的一种草,长相普通很不起眼儿,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却很神奇,尤其是针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帮助。近些年来应用逐渐广泛,于是特意查阅了文献资料,对这种有特殊功能的中草药应该有更全面的记录。
这味药就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翻白草,它的别名很多,比如《本草纲目》记录叫湖鸡腿,《救荒本草》中叫鸡腿儿,《现代实用中草药》叫土菜、茯苓草。《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叫天青地白,《广西中药志》叫金线吊葫芦、鸭脚参。


《本草纲目》这样描述:鸡腿儿,生近泽田地,高不盈尺,春生弱茎,一茎三叶,尖长而厚,有皱纹锯齿,面青背白。四月开小黄花,结子如胡荽子,中有细子,其根状如小白术头,剥去赤皮,其内白色如鸡肉,食之有粉。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疬结核。
前面有文章介绍过糖尿病,有朋友留言问能不能多介绍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当看到翻白草条文的时候,想起来前些年记录在医案中的一个方子,其中就有翻白草。

治疗糖尿病方:生山药30克,翻白草30克,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萆薢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另:葫芦巴(单包,研,冲服)15克

这个方子是分开使用的,一部分药为煎煮汤剂,葫芦巴单包研粉冲服的,针对糖尿病有很不错的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特意观察了患者群的脉象,一般糖尿病患者寸脉有明显不足或寸脉散,形如沼泽地一般比较有特点,这样的特点往往提示肺气不足,结合翻白草的功效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古代没有糖尿病一说,历代医家记载的文献都是以消渴条文出现。再看上面处方,补肺气,温肾助阳,利湿去浊,正符合“消渴”所显证候。


【临床报道] 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取翻白草全草1.5~2两,用黄酒1.5斤(不善饮者可减量)浸泡1昼夜,隔汤炖1小时许,以无酒味为度,加红糖适量,1次或分数次1日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15剂为一疗程,必要时停药5天后继续服第二疗程。治疗11例,绝大部分为用链霉素及其他抗痨药物治疗无效者。服药1~2疗程后,8例颈淋巴结周围炎症消退,肿块消失;2例周围炎症减轻,肿块缩小;1例无效”。

用翻白草好处很多:药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生长,且不受农药的污染,无毒副作用。不花钱或花小钱治大病,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经济压力;见效快,只要不是依赖型的,服用20天左右就可取得疗效。长期坚持服用,就能把血糖,尿糖都降下来,口渴,尿频等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有些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显现了神奇的疗效,把翻白草称为救命草。用法:翻白草水煎服,以药代茶。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的方子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非医师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需帮助可以咨询博主或当地中医大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接上文)
师:我们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的话,鼻子有没有呢?鼻子也是完全无法存在的,是不是?
佛陀说“空性如芭蕉树一般”。我们从小学空性的时候就是用芭蕉树这个例子,但是我们藏地不长芭蕉树,所以我没见过。后来我去了海南,专门去农村采了一棵芭蕉树。然后我自己就剥这个芭蕉树,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全部剥完了啥都没有了,它没有核心的东西,是不是?如果用芭蕉树这样的分析方法,鼻子的皮肤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肉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血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涕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神经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里面的血管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头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髓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这些都拆分了之后有没有独立的一个鼻子呀?
弟子B:没有。
师:然后,把这些东西和合起来了,是不是鼻子呀?
弟子们:不是。
师:为什么?
弟子B:只是把它称为鼻子。
师:对,把这些和合起来以后,我们给它贴个标签叫鼻子而已,其实它不是鼻子。假如说这一束花,每一种花都不是鼻子的话,这些花合起来也不是鼻子,是不是?一样的,我们的血肉都不是鼻子,合起来也不可能是鼻子,只是把它叫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鼻子”完全是假名安立而来的,我们叫它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可以叫现相。
现相是什么呢?跟做梦一样。假如说你做梦飞到北京了,在梦里你还是需要买票,过安检,然后飞机起飞、降落等等。但实际上你在床上没动过,翻身都可能没翻过。实际上梦里感受到的一切都不存在,但是你在梦里的感觉来说,一切都是存在的,是不是?就这么虚假,但我误认为是真实的,这个叫现相。现相全是虚伪的,假的。
实相不是假的。什么叫实相呢?我们把这些都拆分了,完全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鼻子,所以观音菩萨说没有鼻子,这就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说的。实相是不会变化的,现相是我们一拆分就变了,是不是?
我们从小到大,父母教的或者老师教的,这个叫鼻子,然后我们就无条件地这么承认了,这么认为了,这叫人云亦云,是不是?
弟子D:约定俗成。
师:除了这个以外没啥根据呀,是不是?没啥根据,没啥道理,但是我们还是这么一直认为下去,其实这完全是虚伪的,完全是假的。
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或者学佛以后没有这么详细分析的话,认为鼻子完全是实有呀,因为我也摸得着,也看得见,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这些理由都不可靠,但我们还是这么认为,是不是?
这么分析之后,会知道观音菩萨说得太对了,这时候我对观音菩萨所说的话相信,就是有充分理由的,不是因为他是菩萨我就相信他。我不相信自己,是因为我的理由仅是人云亦云,除了这以外没有啥理由,所以我不相信自己。这样分析之后产生的确信叫胜解信。
(未完待续)


從我的iPhone傳送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弟子:师父,能所合一肯定也有程度不同的合一,在能所合一那个状态当中的时候,肯定也有念头和情绪的生起吧?
师:合一的时候没办法有。念头生起来了你发现了,被发现的是念头,发现的是觉知,这样的话,不还是有两个吗?
能做到一般的能所合一的话,就基本上没有贪心了,贪心的对境是有,但是完全可以控制。一般的贪心对境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贪心是生不起来的,因为这时候你能控制住,可以把它当成为梦幻泡影一般。不过非常严重的一个对境示现的时候,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呢?你还是你,但是对境有区别了,你的心还是你的心,但是你的心被动摇了。一般的贪心对境,动摇不了你的心,但是非常严重的这么一个贪心对境示现的时候,你的心还是会动摇。
弟子:师,您说在能所合一的时候没有办法生起念头,那能所合一的时候还有显现吗?
师:显现当然有,但这个显现它是绝对不会动摇的。
弟子:我说的那个显现不是指外在的这些显现,就是内心的显现。
师:什么叫内心的显现?外在不就是内心的显现吗?
弟子:那一开始的那个智慧气,它是自然而然就一直存在的,自然而然会动摇,自然而然会显现。
师:不叫动摇,自然的智慧气,就这么个缘起,能所分开了。但是这个能所没有区别,没有“能缘喜欢这个所缘、能缘不喜欢这个所缘”这样的分别。假如说能缘和所缘这么分开示现,分开示现的时候,这个不是从禅修的角度来说的,这个是从智慧分不分别的角度来说的。
当这么看的时候,主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认识。如果我知道能缘和所缘完全是一体的,不是独立分开的,这样的话谁对谁产生贪心呢?谁对谁产生嗔恨呢?没有办法产生,任何的情绪都没有办法生起。我们需要先发现能缘和所缘完全是一体的,不是独立分开的,这是第一。第二,知道一切完全是自性的显现,它只是一个显现而已,不是真实的呀,显现怎么会是真实的呢?这样的话,就不会生起任何的情绪。情绪的生起,是因为看到所缘认为是真实的,然后有好和坏的分别,才会生起情绪。
弟子:智慧气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嘛,就是一直有这样一种缘起的力量。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时时刻刻都有这样一种显现会产生吗?
师:也不是,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就像你睡着了,有梦,但没有睡着的时候,没有梦呀。有示现的时候你才需要认识,有显现的时候有二元对立,这时你怎么个认识;没有示现能所分开的时候,没有二元对立了,这时不用认识了。做梦的时候,你要认识做梦;不做梦的时候,你不用认识是在做梦呀。
弟子:能所示现的时候,我们有无明,那普贤王如来……
师:我们就这么说吧,我们不说普贤王如来。假如说现在我们能所明显示现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要认识能所完全是一体的,完全是自性的显现而已,能所完全不是真实的。内心深处完全有这样认识的话,我们就是解脱的。如果我们觉得能所不是真实,但又还是有点真实,感觉又是显现又是真实,心在这么一个摇摆不定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但这个情绪是很容易对付的。如果我们认为能所是绝对分开的、不是一体,能所完全是实有存在的,我们的心这样非常确信的时候,一旦情绪生起来,这个情绪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左右我们,这时候不是我们说了算,是情绪说了算。
弟子:是先知道能所不是一体的,然后才会开始判定能所是实有的吗?
师:他自然就知道呀。
弟子:是同时的?
师:对。假如说你看到我了,你知道这是所缘,也知道这是上师,不用一个完了再产生另外一个。“这个是上师”,然后“上师是一个老头子”,不会这样排队来示现吧?
弟子:有时候我们禅修,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真实,但还是有“能所不是一体”的这种对立。
师:也不叫对立,应该叫力量吧。我们分析、用逻辑来推理,我们知道能所不是真实的,能所完全是虚伪的,能所是自性的一种显现而已,不是独立实有的。我们产生这样的确信了,但再怎么确信还是有一股力量,对立的、实有的这么一股力量来推动我们,这就是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也可以说这个智慧气推动分开之后,也可以说从轮回开始到现在,这么长时间的串习来推动,这个习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有一股力量。假如说你贪欲的对境示现了,你也对他产生贪心了,你也知道这是不对的,知道对境是虚伪的,但是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还是有一股力量来把你推出去,这不是习气是什么呢?
弟子:那这个习气也太难断除了。
师:有些人的习气不重,人很稳重,基本上什么都左右不了他;有些人就不一样,现在很了不起,过一会儿就飘走了,这就是习气的缘故。假如说你们两个习气是一模一样的,但定力不一样,你禅修的定力比较好,他禅修的定力不怎么好的话,对境示现的时候,他会被先推出去,你是后面被推出去。
习气,是习惯性的。举个例子,你老是在开车,有一天不允许你开车了,让你走路,你肯定不舒服。另一个从来没有开过车的人,跟你一起走路的话,他心里没什么想法,但你心里会想:“哎呀,走路太慢了,太辛苦了!”你们俩一起走路,为什么有不同的心呢?这就是习气。再比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从小就出家了,他从小的环境啊、教育啊,各方面就是这样的;另外一个人,原本是在家人,后来才出家的,这两个人的习气就不一样。



弟子:师,我听《西藏生死书》里有一段话好像跟这个问题有关。情绪这个名词不知道我用得对不对,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在能所合一或者禅定的状态下,也有情绪的生起,就像大海的波浪,这些情绪和念头可以说是自性的幻化”。这句话怎么理解?
师:比如说大海是离不开波浪的,一般的波浪冒出来就消失、冒出来就消失,它从大海里冒出来,又消失在大海里,完全不影响,它不会离开大海。但如果是非常汹涌的波浪来了,它会离开大海的,比如海啸来了,原来这里是陆地,海啸席卷过来,很多陆地都被摧毁了。陆地本来就不在海里,海里怎么会有城市呢?不会的,就是“波浪”离开了大海了。一样的道理,如果是很猛烈的情绪来了,它完全控制了我;一般的情绪是有,但是完全控制不了我,左右不了我,这个没关系的。
弟子: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般的情绪就像小的波浪,我只是看着它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消失。还有这么一句话:“证悟之前是我活着,证悟之后是我看着我活着”,就是说我知道这个事发生,但是我心里是稳定的。
师:你到海边的话,一个人问:“你看什么呢?”你肯定会回答:“我在看海。”然后问:“你看得到大海吗?”你肯定会说:“我看得到啊!”实际上你完全看不到大海,你看到的全是波浪,是不是?不过我们会说:“我不看波浪,我一定要看海。”能看得到海吗?看不到。
完全一点一滴的波浪都没有的大海,存不存在呀?完全不存在。大海是离不开波浪的,波浪也是离不开大海的。你看到的是波浪,不是大海。波浪动摇不了大海,也离不开大海。
一样的道理,念头是没关系的,念头离不开心,也动摇不了心。假如说念头产生了,我完全不看念头,我要看我的心,这非常难,但看到念头了,可以说也相对看到心了。如果是比较粗大的情绪完全把我控制、把我左右了,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这不是我故意这么做的,我冷静下来分析的时候完全理解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完全知道是不应该这么做的,知道这么做完全是不对的,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做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的情绪把我推走了。
我们远远地看,完全看得到大海,大海非常非常地平静,完全看不见波浪,是不是这样的感觉呢?当越来越接近大海的时候,能看见波浪了。最后到海边的时候,看见的全是波浪,刚才非常平静的那个大海就看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越来越接近大海了,我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所以才能看到波浪。
我们以心看心的时候,刚开始看不到任何的念头,这个时候觉知是有了,但是觉知还不是很明锐,所以就看不到念头,有可能看得到粗糙的念头,但看不到细微的念头。当觉知越来越明锐的时候,有能缘的心和所缘的心越来越接近的感觉,越接近的时候,就有越来越清楚的感觉,有越来越互相吸引的感觉,这时候很多细微的念头都能看得到。再更加明锐的时候,完全是非常细微的念头都能看得到。最后绝对合一了,又看不见念头了。
弟子:要是完全合一了,就看不见了吗?
师:对呀,看不见念头呀。你远远看的时候,看得到大海,看不见波浪;然后接近大海的时候,能看得见波浪;再然后你到大海里去了,你又看不到波浪了呀,是不是?比如说在海底的动物,它们完全看不见波浪啊。
弟子:明白了师父,到大海里了就是禅修说的合一了。
师:对,就是这么一个比喻。
弟子:所以说有念头的时候,就是还没有完全地合一,明白了。
师:我们需要从能所分开的角度来讲呀。我们不是很害怕死吗?中阴身时,寂静尊和愤怒尊这些示现了,我们看到了害怕,这时有看和被看了,怕和被怕,这些还是能所分开的不是吗?
弟子:所以我们要禅修,一定要往能所合一的方向努力。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篇文章,15个医案,手把手教你如何分析学习前人经验

一篇文章,15个医案,手把手教你如何分析学习前人经验

中医书友会

I导读:怎么从古代医案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怎么学到医家核心思想?怎么独立思考、批判继承?一篇文章,十五个医案,手把手教你从这些医案中获取你需要的知识。

—本文约6100字,预计阅读17分钟—

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
作者/金寿山
↓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简介:金寿山(1921~1983),浙江绍兴人。中医内科专家。早年随父学医,17岁在私塾执教,课余深研医著。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在慈善团体坐堂施诊。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昆明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上海,应聘在中国医学院讲授《金匮》《伤寒论》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金氏善治伤寒热症和内科杂病,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运用益气升阳法治疗上气不足眩晕诸症有独到经验,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成计算机诊疗程序。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



学习前人的医案,不仅仅是为了写好医案。前人的医案在形式上五花八门,有的大发议论,有的三言两语,写起来以哪一个作为标准?所以只能作为借鉴,不能照样搬用。


而我们现在写医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既要吸取现代医学写病史之长,详尽记录病情,又要保持医案的特点,对处理每一个病,每一个诊次的理法方药进行概括。具体写法本文且不谈,本文只谈学习医案,既然不仅仅是为了写好医案,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前人医案,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内容甚为丰富,学习它,研究它,有下列几点重要意义。


01

加深对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解


案一


徐孩,发热六天,汗泄不畅,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咬牙嚼齿,时时抽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前医叠进羚羊、石斛、钩藤等,病情加剧。


良由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肃降之令不行,阳明之热内炽,太阴之温不解,有似痉厥,实非痉厥,即马脾风之重症,徒治厥阴无益也。当此危急之秋,非大将不能去大敌。拟麻杏石甘汤加减。冀挽回于什一。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象贝 天竹黄 郁金 鲜竹叶 竹沥 活芦根

二诊:昨投麻杏石甘汤加减,发热较轻,咬牙嚼齿抽搐均定,佳兆也。唯咳嗽气逆,喉中尚有痰声,脉滑数,筋纹缩退,口干欲饮,小溲短赤。风温痰热,交阻肺胃,

时未易清彻,仍击鼓再进。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象贝 广郁金 天竹黄 兜铃 冬瓜子 淡竹油 活芦根

三诊:两进麻杏石甘汤以来,身热减,气急平,嚼齿抽搐亦平。唯咳嗽痰多,口干欲饮,小溲短赤,大便微溏色黄,风温已得外解,痰热亦有下行之势,脉仍滑数,余焰留恋,然质小体稚,毋使过之,今宜制小其剂。

净蝉衣 川象贝 金银花 冬桑叶 通草 杏仁 炙远志 连翘 花粉 兜铃 冬瓜子 活芦根 荸荠汁

——(《丁甘仁医案》)



这一个医案初诊记录,既简明,又周密,并且叙述治疗经过,最后得出结论是,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其中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而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是辨证要点,结论即从此而来。由于痰热阻塞窍络而致咬牙嚼齿,时时抽搐,其邪犹在气分,非内陷营分,发生痉厥,故说“徒治厥阴无益。”


风温邪在气分并不一定用麻杏石甘汤,因为是重症,不用它就不得力,所以说“非大将不能去大敌”,这就是“辨证论治”中的论治。全案理法方药,一气呵成:


  • 理
——风温痰热互阻肺胃。
  • 法
——外解风温,内清痰热。
  • 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
  • 药
——宣肺药+清热药+化痰药。


三诊案语说:“制小其剂,”小在哪里?小在麻黄不用而用蝉衣、桑叶,小在石膏不用而用银花、连翘。其中远志一药是治咳逆(见《本草经》)不是用作安神。


这种医案在《丁甘仁医案》《张聿青医案》中很多,浅显易懂,初学者读它,会加深对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解,而且在临证时可以仿用。

案二


青年男子张某,患冬温病,延某医诊治,初起用解表,继用养阴,因病势不退,再用荆防发表,一身大汗之后,发生歧视,即根据《内经》“精散则视歧”之说,投大剂滋阴补肾如熟地、首乌、枸杞等药,病仍无起色,改延夏应堂诊治。


经诊察后,就根据病情,提出下列看法:认为本病特征在于歧视,就歧视而论,前医用补法,虽根据《内经》经旨,但在原文之上,尚有“邪中于项”及“邪其睛”之句,说明本证有邪正两个方面,正虚的固当扶正,邪盛的还应驱邪。……今服补药不应,当从驱邪着手。


本证病系冬温,邪属温邪,温热文献虽未见有歧视之说,但《伤寒论》有“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之文,症情虽有不同,而病机却有相似之处,可资借镜。


今病已三候,身热不退,口渴能饮,大便不畅,苔黄质红,脉细弦数,是温邪郁而化热,流连于气分,熏蒸于阳明,引动肝火,火性上炎,清窍被蒙。……今表已离卫,发汗徒伤其津,里未及营,滋阴必滞其邪。邪热既无出路,积火自焚,势必劫津伤阴。


患者脉不沉实,急下存阴虽不可用,而清热保津之法,正堪一施。盖阳明腑证之实热,须下达而得出路。而阳明气分之邪热,亦须外达而得出路。因拟轻清泄热,肃肺制肝,俾邪得透达,则蕴热自清,金令下行,则肝火自息;热清火息,阴津自保,一举两得,有利无弊。

遂订方用鲜沙参一两,天花粉六钱,桑叶二钱,白薇钱半,银花三钱,连翘三钱,鲜竹茹二钱。

投剂后,患者见咳呛鼻衄。曰:“邪得出路矣。”翌日热势渐退,不数剂即愈。(节录夏应堂医案,见《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这个医案好在于说理透彻,《内经》明言“精散则视歧”,前医根据这一理论,用滋阴补肾药似乎不误,然而治之不效,这是什么道理?夏氏熟悉《内经》原文,在“精散则视歧”之上,尚有“邪中于项”及“邪其睛”之句,悟出视歧出现原有邪正两个方面的因素,此例病属冬温,理应驱邪,以补治实,药不对症,当然无效。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驱邪?温热文献未见有视歧之说,临床亦无先例可仿,夏氏乃从《伤寒论》急下证具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表现,触类旁通,说明病机,很有说服力。


讲到治法,案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清热保津之法。从理法到方药,紧密衔接,成竹在胸,故虽服药后咳呛鼻衄,不认为变证而认为邪有出路,果然得到治愈。这个医案说明夏氏对《内经》读得熟,对《伤寒论》用得活,提示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基本功要打得扎实,对理论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02

启发辨证论治的思路,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案三


但寒不热,便溏脉细,肢体面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唯舌红无苔,此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附桂八味丸加鹿角霜、党参、冬术。

——(见《环溪草堂医案》)


按:辨证论治,实际上并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么容易,典型之证易辨,非典型之证难辨,单纯之证易辨,复杂之证难辨;脉证相符之证易辨,脉证不符之证难辨。


对难辨之证必须下一番功夫,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其伪,存其真;或者抓住主要的证候,而对次要的证候暂时放一下,治疗才可应手,上面一案,脉证与舌就不相符,王旭高辨证,抓住但寒不热,便溏,脉细等主象,断为阳虚。


案语中“悉”、“唯”、“但”三字,都应着眼,不可轻易读过。

案四


一妇产后,经行不止,或红或白或淡。病逾八月,面色黄白。性躁,头眩脚软,医用参芪补药。病益加。用止涩药不效。汪石山诊之,右脉濡弱无力,左脉略洪而快。曰:“右脉弱者,非病也。左脉偏盛,遂觉右脉弱耳。宜主左脉。”治以凉血之剂。

遂以生地、白芍、白术各一钱,黄芩、阿胶、归身各八分,陈皮、香附、川芎、椿根皮、茯苓各六分,柴胡、甘草各五分。煎服二十余剂而愈。

——(见《古今医案按》)


按:这个医案的症情,粗看似属气不摄血,两手脉又各不同,右脉属虚,左脉属实,汪石山毅然投以凉血剂;不仅仅是因为已经用过补气药而病遂加,所以改换方法,而是在诊断上经过一番考虑的,因为出血一证,尽管其因属血热,若日久失血过多,也可出现面色萎黄或淡白(还可见舌淡)、全身虚弱等症,血热本质会被掩盖。


但经过仔细分辨,此案患者性躁,左脉略洪而快,又属血热之征。这此细微病情,在古人术语上称为“独处藏奸”(指细小的地方不能轻易放过)。“右脉弱者非病也,左脉偏盛,遂觉右脉弱耳”数语,是从临床实际出发,指出这是医生按脉时容易造成的错觉。这种知识是一般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细心读这些医案,就可以提高辨证的水平。

案五


吴永言于十年前,读《论语》“不撤姜食”之文,因日服之,虽以凉药治疗,而时时火升,迄今不愈。季冬就诊孟英,身不衣绵,头面之汗莲蓬也。且云:服芩连则烦渴益甚。以苦能化燥;用生地即闷滞,不饥,以甘能缓中也,蔗梨入口亦然。按其脉沉取滑数。


是从前之积热深伏于内,予白虎汤去草、米,加竹叶、竹茹、花粉、海蜇、荸荠、银花、绿豆恣服,渐吐胶痰而愈。(见《王孟英医案》)


按:这个医案好在选药之精。因热溢血,用凉药治疗,大法不错,错在用药不当。脉沉取滑数是辨证关键,沉主里,滑主痰,数主热,故选用透伏热,清痰热之药。其中绿豆一药,解久食姜之热毒。在临证时,两个医生辨证相同,而用药一效一不效,往往在于选药之得当与不得当。


03

学习各个医学的独特经验


案六

案六

张与之母久患痰嗽碍卧,素不投补药。孟英偶持其脉曰:“非补不可”!予大剂熟地药,一饮而睡。孟英因论曰:“脉细痰咸,阴虚水泛,非此不为功。从前服之增病者,想必杂以参术之助气。”(见《王孟英医案》)


从这一个案例可以学到王孟英在痰嗽等病用熟地的独特经验,用它有一个标准,是“脉细痰咸”。


但是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各个医家的经验,必须把他们全部医案进行分析,才能学到。例如,叶天士喜用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有它的独特经验,试举《临证指南医案》用黄芪建中汤五个案例:

案七


任,56岁,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羸,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


归芪建中汤。


案八


某,由阴损及乎阳,寒热互起,当调营卫。

参芪建中汤去姜糖。


案九


某,内损虚证,经年不复,色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纳谷不肯充长肌肉,法当建立中宫,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治嗽,嗽不能止,必致胃败减食致剧。


黄芪建中汤去姜。


案十


吕,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溏,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二十日。宜建中法。


黄芪建中去姜。


案十一


钱,41岁,形神积劳,便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


黄芪建中汤去姜桂。



这五个医案,如果把它联系起来看,可以看出叶天士应用建中汤根据下列几个指征:

①久病消瘦乏力;

②胃纳不佳;

③时寒时热;

④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⑤脉虚无力,不数;

⑥有操劳过度既往史。


04

发掘某些疾病的治疗方药


案十二


李时珍自记年

二十

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其父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乃按方用片芩一两,水煎顿服


,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见《古今医案按》)

案十三


陈某患嗽,嗽则先吐稀痰,次则黄脓甜浊之痰,继之以深红带紫之血。仍能安谷,别无所苦,多药不愈。孟英切其脉缓大而右关较甚,乃劳倦伤阳而兼湿热蕴积也,予沙参、生薏苡、木瓜、茯苓、竹茹、桑叶、枇杷叶、生扁豆、苇茎、花粉为剂,吞松石猪肚丸而愈。(见《王孟英医案》)



案例十二只用一味黄芩,可见黄芩一药治肺热痰嗽有特效(但亦须辨证用之)。某医院用黄芩、百部、丹参治肺结核,也有较好疗效,可能受到此案之启发,但案中“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效果是否若此神速,还值得研究。


案例十三所描述的症状很像支气管扩张咯血,用方是苇茎汤加减,也很合理。特别是其中松石猪肚丸,原治遗精,此案用以治痰嗽,这个用法不同于寻常,值得进一步验证。


学习医案,一定要批判地继承。医案之中,有的不真实,夸大,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有的引经据典,玩弄词藻;有的见解陈旧迷信,这些都应该剔除。有的用药很偏,只能作为研究而不能盲目学它。还有案语写得太简略,只有一句话,几个字,不成其为医案,如《未刻本叶氏医案》大多是这样,虽然可以以方测证,但毕竟像猜谜一样,也不足为法。


至于治不好的或者在治疗过程中走了弯路的医案,却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者进一步加以研究,跟治好病的验案同样有价值,可惜这种医案,流传下来的不多。如《张聿青医案》治沈右痢疾,共九诊,前七诊效果并不显著,直至第八诊用了白头翁汤才见显效。前面七诊实际走了弯路,从此案中就可吸取一个经验,白头翁汤是治痢之专方,湿热内陷厥阴而成痢疾者非用此不可。


初学者读医案,是比较难读难懂的,那么可以先看评注本医案,如《柳选四家医案》、《古今医案按》等,读了评注,就容易领会。如:

案十四


丹溪治一男子,患淋久,囊大如球,茎如槌,因服利药多,痛甚,脉微弱如线。以参、芪、归、术加肉桂、延胡各一钱,木通、山栀、赤芍、赤茯苓、甘草梢等药一服,痛稍减,二服,小溲利,四服愈。(见《古今医案按》)


这个医案原案没有什么说理,好在哪里?读者即使经过思考,也可能仍然不明其所以然。但《古今医案按》编者俞震在按语中点出:“服利药既多,脉微弱如线,法必宜补矣。犹兼延胡、赤芍、木通、赤苓、山栀等利血利水药者,以其证仍痛甚也。可见淋证宜利者”,就把丹溪辨证用药的意思阐发出来了,但是,评注者也有评错的地方,如:

案十五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咳呛火升甚于暮夜,治肺无益,法当补肾。熟地、杞子、天冬、白芍、茯苓、山药、丹皮、龟板。(见《静香楼医案》)


案语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必尚有脉舌可凭。此案佳处在于选药得当。试观全方无一味治嗽之药,专力滋阴,稍佐降火,得治本之要。


但在《柳选四家医案》中柳宝诒评此案,以为胡桃、五味子均可加入。此二药纳气归肾好象可以加入,增加力量,其实不然。因为胡桃虽能纳肾气而性偏温,故此症不选胡桃而选龟板;五味子敛肺止嗽有余,滋阴降火有碍,于此证更非所宜。


方中滋腻药多,故加入一味茯苓以流动之。流动之品如陈皮,功能降气治嗽,似更可加入,而不用者,因此证阴虚阳浮,只宜于茯苓之甘淡而宜于陈皮之温燥也。


所以我们读医案,还是应该独立思考,评注者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如《临证指南医案》中徐灵胎的评语,就有很多地方是评错的,不可轻信。这也包括我这篇文章中对各个案例的分析,也一定有错的地方,也希望读者能够独立思考,看出错误,加以指正。


從我的iPhone傳送

把外境当真,就很麻烦。

把外境当真,就很麻烦。

慧律 法師


当我们凡夫执著了外境,把它当作真实,麻烦就很大。所以,祖师问了大家一句话:百年何曾一日休歇过?百年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我们执著这个外境为真实的,从来就没有休歇过,没有停止过。意思是说,我们活了一辈子,就以一百岁来论断,这百年三万六千五百天,什么时候,一日休歇过?什么时候我们冷静过?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真如自性,有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的焦虑?如此的痛苦?如此的煎熬?这个世间好像幸福快到了,可是一接近到幸福,又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诸位,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执著的那个东西不存在。若有似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为金钱快乐,就一定有一天,你会为金钱痛苦。你今天谈恋爱,甜蜜的今天,就意味着,除非你懂得佛法,就意味着你们小两口未来一定是争吵不休。谁都不肯放弃自己的观念。你想改变我?没门儿!最后就把门撞破了。(众笑)大家都没门儿,谈都不用谈。因为没有佛法。

所以,如果没有佛法,还真不知道后半辈子日子怎么过?看了对方,火还没点就着。心火就上来了。其实是自己的无明火。外面的火要点才着,无明的火不用点的,一下子就着了,知道吧?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所以当我们凡夫心执著这个外境,把它当作真的,从不休歇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要面对死亡。你什么时候放下这个执著跟妄念,不起分别呢?没有!就产生了虚妄。我们的心就是虚妄的心。当我们的心能完全离开虚妄、执著和虚妄的境界,妄心当下就是真心。



從我的iPhone傳送

南怀瑾: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南怀瑾: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南怀瑾先生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内容节选]

拙火是由瑜珈翻译来的,拙就是笨,拙火就是笨火。那是不是还有个灵火?不是的,我们生命本身有一股力量,拙火是在我们这个肉身报体上的力量,它一辈子没有发动,人死了就没有了,所以说它笨拙。
瑜珈有时画一条灵蛇,潜伏盘据在我们身体的海底轮,没有经过修持,这灵蛇永远不发动。瑜珈术形容它是条蛇,不是真有条蛇在身上,所以也有翻译成灵能,这比较进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你们学密宗的想打开身上三脉七轮,灵能不发动是打不开的。学禅的人开悟的话,心轮就开了。心轮有八条粗脉,细的不算,所以说心轮是八叶莲花。悟道了就意解心开,或说是脉解心开。悟道了一定灵能发动,中脉通了。又一种翻译叫灵力,那更好。一边翻成拙,另一边翻成灵,只是译法不同。
那么这拙火、灵力、灵能,在我们的修持上也有吗?绝对有的。那么密宗不同于显教吗?绝对相同,否则不叫佛法了。那拙火在显教叫什么?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真正的拙火发动得暖是什么呢?就是三昧真火。什么是真火?《楞严经》告诉过你:“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起徧世间,宁有方所。”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你一定说它在丹田之下就完了。
等于常有人来问我气脉的事,我不胜其烦,身体好像是个皮袋,里面都通的,外表有九个孔。你吸口气下去,能说这口气停在皮袋的中间吗?你给橡皮球打气,能控制气只停在皮球中心吗?能做得到吗?气进去了是周遍的,如果你感到丹田那边聚成一块,对不起,很可能有肠癌!三昧真火也是如此,火也只是形容词。
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发起来如何呢?寒暑不侵,冷了不怕,热了也不怕。这是真的,是生命的本能,这是三昧火。大家不在四禅八定切实下工夫,所以三昧真火发不起来。在教理上说四加行的“暖”,是把烦恼习气转化了,也通。但是按实际修持工夫来讲,暖是三昧真火发起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医案—声音嘶哑不见好,原是喉癌上门找,中医妙方竟治好

中医张胜兵医案—声音嘶哑不见好,原是喉癌上门找,中医妙方竟治好

原创 张胜兵中医 

01
喉癌
喉咙干咳发痒、声音嘶哑,很多人以为是小毛病。但你知道吗?如果长期声音嘶哑并且吞咽困难,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喉癌。
喉是重要的发音器官,喉室内软骨之间由肌肉前后纵横地连结着,声带处于喉室的中央,肌肉的放松或收缩可以控制声带的松紧,也可以控制声门的开合。所以如果当你出现了长期的声音沙哑很有可能得了喉癌。
喉癌是指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和声门下型喉癌。
喉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70岁,其中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8~10:1,但近年来女性患病率也在逐步增长。
我就遇到了一位喉癌患者,症状就是声音嘶哑。患者在服药三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看这个中医治疗喉癌的经典案例。

02
临床案例
患者:江某,男,66岁,东北人。
主诉:声音嘶哑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爱好抽烟,江某6个月前因声音嘶哑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为喉部肿物占位,诊断为喉癌,建议进行手术。
江某拒绝手术治疗,遂寻求中医,通过我的读者(看过《攻癌救命录》的同行中医)介绍找到我。
症见:江某说话声音嘶哑得很厉害,说话基本听不出来,脉有力而滑,但运行不畅而兼涩象,且有结代。舌红而根部突起,舌下严重瘀阻,脉络曲张得非常严重。


诊断


声音嘶哑,是喉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发生在声门区的癌肿初起即有音哑,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完全失音。
咽喉部可有异物感,松缩感或吞咽不适等,也是喉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西医诊断就是喉癌,中医属于喉痹。
这位患者能分析的症状较少。
脉象有力为实,滑为痰凝;舌下脉络瘀阻非常严重说明淤血严重。
脉涩为血瘀,而有结代是脉行不畅,脉气不接而成,舌红为热毒壅炽,舌根部突起是痰瘀热毒蓄积于舌根部而成。所以正是由于痰瘀热毒互结于喉部,导致声音嘶哑。
所以证型就是痰瘀热毒互结。对此,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瘀除痰,宣肺开音。我采用的是参麦桔梗汤、半夏厚朴汤合五仙散加减。

03
具体治疗经过
具体方药如下:
射干10克、蝉蜕10克、炒僵蚕10克、桔梗10克、玄参15克、浙贝母30克、牡蛎30克、法半夏3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姜厚朴10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鸡内金15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桑叶6克、燀苦杏仁10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25克、连翘10克、甘草10克、郁金15克、龙骨15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次温服。
二诊:7天后,江某前来复诊,反馈说“这几天经常半夜醒来,舌头整个都是干的,要等好一会才能缓过来。”
于是,我在原方基础上加天花粉、猪苓、泽泻、滑石、阿胶。
三诊:江某吃完两周药后,反馈表示声音嘶哑有所好转。效不更方,再进7剂。
在服药3个月左右,明显发现声音嘶哑有好转,到当地医院做了喉镜检查,经对比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很好。
04
方解
射干、桔梗、蝉蜕、僵蚕,这一组药是针对喉部的。射干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疗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桔梗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蝉蜕甘寒,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
僵蚕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蝉蜕、僵蚕配伍,相得益彰,共奏疏散风热,化痰利咽,息风止痉之功。
这一组药是标本兼治的主药。同时桔梗与甘草相伍为经方桔梗汤,专治咽痛。
下一组玄参、浙贝母、牡蛎,乃消瘰丸,是软坚散结常用方剂。玄参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化痰软坚,一药多用,在以前有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组是半夏厚朴汤的变化方,法半夏、茯苓、陈皮、姜厚朴治痰气互结于咽喉部的经典名方,在此化痰为主,故用变方。
丹参、红花是我常用的化瘀药对。
鸡内金、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是五仙散,因患者喉部有占位,饮食受到影响,健脾开胃,增加患者的气血生化,培补正气,攻不忘补。同时生鸡内金更有软坚之功,在此乃一药两用。
桑叶、杏仁乃取桑杏汤之清肺润燥,因喉属肺,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甘寒质轻,轻清疏散,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肺热、润肺燥。
金银花、连翘是清热解毒的药对,合银翘散方意,在此重用金银花25克,取其清热解毒之功效,而且患者用药之后,没有任何不适,还感觉吃了之后很舒服,是药证相合也。
夏枯草清肝火且有软坚之功,此解热毒消积;郁金疏肝气尚有解郁之效,乃可化痰化瘀。至于龙骨与牡蛎相配伍,散结安神,是我治脉结代常用药对,在此即可对治脉结代,又与前药相配,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故疗效颇佳。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见癌不治癌,只治证!
我们治的是中医的证,你看所用的药,没有一味所谓的抗癌的药,都是常用的中药,而治疗效果却比较理想,主要就是用的是中医思维,眼中没有癌症的限制,用的药都是针对病机,对的是证。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医案—咳嗽只是小毛病?小心肺癌找上门,中药五月症状消

中医张胜兵医案—咳嗽只是小毛病?小心肺癌找上门,中药五月症状消

原创 张胜兵中医 

01
肺癌
据《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依旧是最高发癌症,新发病例达106.06万,肺癌死亡73.33万例,数据不容乐观。
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原因之一,是它的隐蔽性。由于肺部容积较大,早期的肺癌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有咳嗽吐痰,也不会认真对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肺癌的中晚期,病灶扩散,肿瘤压迫了心肺、气管等器官,才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多痰等症状,此时治疗,基本就比较困难了。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截图
其中,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呛咳/干咳。
我就遇到了一个肺癌患者,她一年前就出现了咳嗽,胸痛症状,但是她当时并未重视,自行服药,谁知道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一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癌。在进行西医化疗之后又发现了双飞多发性结节,所以患者转投中医治疗,最终患者在中药治疗五个月后,症状全消,恢复的和正常人一样。
下面就跟随我一起看看中医治疗肺癌的经典案例。
02
临床案例
【患者】姜某,女,53岁。
【主诉】咳嗽1年。
【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胸前区隐痛,自行服药调理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提示:左上肺多发性结节,诊断为左上肺癌,周围型。遂进行西药化疗,每月一次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咳嗽减轻,但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随后复查胸部CT:影像双肺多发性结节。现患者欲求中医治疗,遂经人介绍于门诊就诊。
【症见】精神尚可,胸闷痛,干咳少痰,口干多饮、食欲较差,大便秘结,睡眠较浅,多梦,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

诊断
读完病案,可知病人的西医诊断为肺癌,患者以“咳嗽1年”为主诉,且患者自觉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可知中医诊断为咳嗽、梅核气。
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说明有阴虚。
食欲较差,则说明脾胃气虚。
热灼津液故干咳少痰,口干多饮、大便秘结。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湿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留于水之上源,阻滞肺络,痰瘀为患,结于胸中,肿块逐渐形成,导致胸部闷痛肺失肃降,故本病的发病与痰、热、虚、淤密切相关。
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
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则明显是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聚凝成痰,痰热淤互结之象。
所以该患者的症状为痰气互结,阴虚肺燥。在治疗上应该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我采用的是半夏厚朴汤、二陈汤、泻白散等加减。
03
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法半夏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生龙骨15克、生鳖甲30克、厚朴15克、苏叶1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灵芝15克、龟板15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天花粉30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5克、穿破石15克、丝瓜络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配制丸药3个月,以治其本。
二诊:患者咳嗽减轻,胃口转好,精神状态改善,手脚心还有点烧,继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10克。后来患者在此方基础上略作加减,坚持水药加丸药进行治疗。
患者各种症状消失,身体状态良好,医院说她这个病复发后,治疗效果会很差。5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如今健如常人。

04
方解
本例患者即有痰凝血瘀,又有阴虚肺热,又有明显的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故以半夏厚朴汤、二陈汤合泻白散加减。
1.半夏厚朴汤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
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
2.二陈汤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两药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祛痰消,治其生痰之源。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
3.泻白散
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甘寒,直入阴分而泻肺中伏火,两药相合能清泻肺火,使热清气降,蒸热咳喘之证自除。炙甘草养胃和中,培土生金。
加胆南星、炒白芥子祛湿化痰。
以浙贝母、生牡蛎、生鳖甲来软坚散结。
桔梗、枳实、青皮以行气。
灵芝、龟板、生龙骨潜阳安神。
加黄芩清肺部郁热。
丹参、红花、穿破石、丝瓜络活血化瘀兼通络脉。
诸药合用以达标本兼顾之功。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养心读书

究竟的度母

我们对本尊的讨论也适用于度母。度母和其他本尊一样,可以从世俗谛与胜义谛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来看。世俗谛符合我们凡夫的思考模式,而胜义谛则超越这种观点。度母的这两种身分彼此不相矛盾:因为两者并不互相驳斥。

从究竟的观点来看,由于度母自性本身为证悟的本尊,因此与我们的自心本性并无差别。

让我们来厘清心的本性是什么。心的本性超越任何概念,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也超越“存在∕不存在、无∕有、物质∕非物质……”等等的想法。

超越概念并不表示空无。心的本性就是觉性本身的范畴、清净觉性的经验本身。任何的智识、理性和语言,都无法执取或描述它。然而,心的本性每一刻都在,且不容否认。

这个觉性是众所本具的,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而究竟的度母也是如此。

究竟的度母,或法性度母,也可用其他字眼来形容,而最有名的称呼则是“般若波罗密多”,意思是智慧圆满。

圆满智慧并无任何的形相,乃是法身的空性。但是这个空性如我们先前所解释,具有能够显现为清净的受用身的能力。度母、金刚亥母以及许多其他的女性本尊,就是在受用身层次上的显现。就本质而言,所有这些女性本尊的本质即是圆满智慧,或我们的自心本性。

度母也称为“诸佛之母”,这也是指度母的体性或本质。自心本性、圆满智慧、空性这些词汇虽然不同,但其实意义相等。过去一切诸佛都是因为证悟空性(或证悟自心本性)而证得佛果;这对现在佛以及未来佛而言,也都一样;因此度母,这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

成就本尊的女性

如前所述,度母在究竟层次上的显现,与她在相对层次上的显现,两者看来或不相符,但彼此并不冲突。

多罗那他是十六世纪证量极高的学者与上师,根据他所传授的世俗谛传说,度母在成就本尊以前,原本是世间的一名平凡女子。

在无量劫前的种光世界,当时是观音如来住世的时代,有一位国王的女儿名叫般若月(又称智慧月),她对这位佛陀有着强烈的信心与虔诚,多年来一直对佛陀及随行的僧团作广大的供养。

有一天,公主决定在鼓音如来前受菩萨戒,发誓要证得佛果,以无量的方式广度众生。僧众们都非常欢喜,并认为公主必定会因而积聚极大的福德。他们建议公主应祈求来世投胎为男子如此相较于女子身,更能利益众生并宣扬佛法。

公主对于这种狭隘的想法感到沮丧,并从所有事物究竟本质的观点来答复他们:

此处无男亦无女,无我无人亦无类,
男女之名皆假称,世间邪见妄所生。

她又说:“从来,以男身修行佛道者众,以女身修行佛道者稀。故而我今发愿,直至轮回尽空,皆以女身度化一切众生。”她经由精勤修持而终于证得胜义谛,成就本尊之后,每日度化百万以计的众生,让他们踏上觉悟之道。

她因恒时安助于救度众生出离轮回的禅定境界,因此又称为“救度母”或“多罗”。据说度母每日早晨即救度无量众生出离苦海,午后又救度无量众生解脱轮回。

在“不空成就如来”住世的“最胜”劫,这是另一个宇宙时空,度母入于“灭一切魔军”禅定中保护众生免于危险、恐惧和恶魔,只要听闻众生呼唤名号,立即随声救度而立亦无量,由于行动迅速,又称为“速勇母”。

其后,在“无始”劫中有一名叫“无垢”的僧人,他得到诸佛心意的悲心灌顶,而成就本尊观世音菩萨,五佛部的五方佛也赐予他特别的灌顶。此时,从他的心中出现度母,成就该劫诸佛利益众生的愿望与事业。(有些则认为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的泪珠所化现)由于这个缘故,度母也称为是“世间至尊者之女”,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女儿。

在多劫之中,度母这位“世间至尊者之速勇女”,不断以各种不同的化现和特别的禅定力,成就各种不同的事业,一直利益着众生。以上就是度母的化身故事。

——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上)

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上)

五味学苑 

我是为推广经方而来的。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为什么说它有几千年历史,这不是瞎说的,中国人最早吃药是吃单味药的。前几年在杭州萧山一个叫跨湖桥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曾经挖出过一个陶罐,这个陶罐据说是7千年前人类的煎药罐。在这个陶罐里面,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撮已经碳化的植物根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7千年前古人吃药的药罐。这只是单味药,后来我们的先人学会吃2味药、3味药、4味药……慢慢形成很多复方。所以现在我们学中医、学中药,不能只停留在单味药上,因为复方才是我们中医的智慧所在。

  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方,我们称之为“经方”。这些方子很多都被收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可以说张张是好方。只要把它学成、学透,在临床上是很容易见效的。绝对不会像现在我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效果还出不来。其实你只要把经方学好了,不要说是常见病,就是很多大病、重病,也可以治疗。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方是五苓散,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经方班上讲这首方。

  这个方不大,只有5味药: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这5味药是打成粉的,而且要用“白饮和服方寸匕”。“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方寸匕大约2~3g,“白饮”,有很多医家考证是米汤,也有人说是白开水。白饮调服,一般1天吃3次。这张小方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不要说中医不辨病,古时候中医是辨病的,只不过这个病现代西医没有认识到,没有记录到现代疾病名称大辞典里面去。五苓散就是古代一种叫做“水逆病”的专方,何谓“水逆病”,就是病人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

  经方中有很多方是专治某种病的,但后世把这张方扩大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所以在后世看来,五苓散又是一张通阳利水方。按照中医来讲,它具有利水作用,它能将我们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一个通阳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经典的通阳利水剂。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治疗以口渴、吐水、汗出、腹泻同时小便不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五苓散治疗面非常之宽,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治疗“水逆病”这一点,我们已经将它扩大化,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
  这个方的用量比较特殊,它用铢来算。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这是怎么算的呢?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还有很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两等于3g,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应该等于15.625g,这个相差是非常大的。在认定五苓散的前提下,我们强调的只是相对剂量,就是它的比例,所以按照古代二十铢为一两的计算方式,五苓散的配比:猪苓是三,茯苓是三,白术三,泽泻最多是五,而桂枝二,要说明一下,桂枝,不要仅仅理解为我们现在药房里面配的桂枝,张仲景时代没有桂枝、肉桂之分,而我们现在有桂枝、肉桂之分。其实它们都是肉桂树上的不同部分,一个是嫩枝,一个是厚皮。张仲景时代的桂枝,据我的体会主要是肉桂,尤其是做散剂、丸剂的时候,一定要用肉桂,而且是好的肉桂。所以大家使用五苓散散剂的时候,桂枝一定要用肉桂。现在我们也用五苓散的汤剂,用汤剂的时候可以用桂枝,但是桂枝量要大。肉桂也可以用,但肉桂要后下。有时候开五苓散,只有5味药,病人嫌少,我就既用桂枝,又用肉桂,一共就有6味药。   

  我们学经方一定要看经典,一定要看张仲景的原文。原文是我们研究经方、使用经方的最基本出发点。我们要以经典方证作为我们的基本依据。张仲景关于五苓散的条文不少,我归纳一下:71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说明渴的程度非常严重;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注意,张仲景很多条文上都有“者”字,这其实是指“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才用这样的方。它不是像现在西医,讲的是什么病,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西医讲病,中医讲人。还有156条“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心下痞”,上腹部不舒服,不仅口渴,口干,而且心里面非常烦躁,五苓散条文中多次提到小便不利;五苓散还能够用于治疗霍乱,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霍乱是古时候一种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个病出现头痛,发热,而且身疼痛,同时还有热多,欲饮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张仲景原文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口渴”和“小便不利”,它揭示了五苓散证使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张仲景当时的疾病,用五苓散方证的特征是“口渴”和“小便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这里入手透析五苓散方证,了解什么情况用五苓散。  

  古时候经方的使用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讲究理法方药,当时是没有什么理论的,只是“有是证,用是方”。病人出现什么反应状态就用什么方;这个医生看到什么人就用什么方;病人出现什么病就用什么方。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先想到这个人是阳虚还是阴虚,到底应该扶阳还是滋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这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有人称之为一种原始的思维,但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我当时跟老中医学习的时候,经常按照教科书上的思维去分析他是怎么看病的,但发现老中医并不是按照我们教科书上写的,先理法后选方,再斟酌用药。老中医抽着烟,盯着病人看,摸摸肚子,看看喉咙,摸摸脉,想了半天最后说:“这个病人要吃附子的”、“那个病人要吃桂枝的”、“这个人要五苓散加黄芪吃的”。他的脑子里面都是什么?药证,都是方证,然后写按的时候才讲一些理论。后来我发现中医看病只有把药证、方证抓住,才是最最有利的武器。而不是脾虚肾虚,不是水不涵木,不是肝阳上亢。所以我们在研究五苓散方证的时候,先要看看张仲景用五苓散是治疗哪一类疾病的。  

  我们来说说口渴,这是我开始读伤寒的时候一直弄不明白的。口渴、口干舌燥在那个时候往往认为是阴虚。五苓散里面有白术、茯苓、泽泻,还有温热的桂枝,怎么可以用来治疗口渴呢?为什么不用沙参、麦冬、天花粉?这就是张仲景的思维,就是跟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口渴是什么样的口渴。口渴,确实是一种渴感,但很多人渴也不喜欢喝水,这在临床我们也看得到。有的病人拿点水放在嘴巴里面润一润就可以了,不能多喝,喝多了不舒服,喝多了上腹部会有咕咚咕咚的水声。而且我们治疗时候发现确实有一些五苓散证的患者,腹部按压会有水声。很多人喜欢喝热开水,凉开水、矿泉水喝了反而不舒服,他们喝水以后,水好像一直停留在胸下走不了。这种口渴,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不少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渴,不停地喝水,但喝不多,我们用五苓散就很有效,有时候看他们的舌头,口腔里面确实很干燥,没有口水,舌苔是干的,但是有的依然照用五苓散,因为有比较严重的口渴。口渴,在张仲景的经验里面,是又夹杂其他一些症状的。比如说,口渴伴小便不利;口渴但饮水即吐;口渴伴腹泻下利;口渴伴出汗;口渴伴有头痛眩晕;甚至还有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也有口渴烦躁,口渴心动悸的……口渴伴随症是很多的,这时候我们要进行分辨。口渴,是使用五苓散很重要的一个指征。  
  
  小便不利。什么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张仲景的书中,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只是讲小便出现问题,包括小便的次数出现问题,小便的量出现问题,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小便不利,这主要是尿频或者尿失禁。很多因精神原因出现的小便失禁、尿频尿急,我们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方证的小便不利有其特殊的表述。五苓散所治小便不利,首先是小便量少,其次每次小便不是很畅快,或者是小便的次数少。一般情况下,我们早晨起床后有1次小便,然后在10点、11点或者12点时候有一次小便,下午大概在3、4点左右有1次小便,晚上还有1次小便。但是很多五苓散证病人小便的次数非常少,有时候1天2次,有时候在疾病过程中甚至完全没有。比如说有些小孩秋季腹泻,水泻得非常厉害,小便一整天都没有,是有这种情况的,水都泻掉了,这在急性吐泻疾病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中,我们判断的小便不利,大多是小便的次数偏少。我们有时候问病人,上午有没有小便,每天有几次小便?往往他们小便次数都比较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有没有浮肿这一点上来判断他有没有小便不利。有时候,你问病人有没有小便不利,他是说不清楚的,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情形,可形成浮肿。很多人早晨起来眼肿,下午腿肿;也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浮肿,但是有大大的眼袋,或眼眶总是肿;或有的人脸特别的大,看上去就是浮肿貌,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延伸。从这点来说,它提示我们看张仲景的原文不能看得太死,要活看。小便不利这里也等于是浮肿。  

  五苓散确实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的确可以治疗各种浮肿。除了口渴、小便不利这两个五苓散方证的主要特征外,经常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指征,我们在张仲景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  
  
  我归纳一下,第一就是出汗,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甚至盗汗。汗多的人,可以使用五苓散。张仲景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一些五苓散体质的病人,轻轻一动就出很多汗,浑身像被水冲过一样,衣服都贴在背上。有很多很胖的人跑过来看病,坐下来之后,后背都湿了。这些大多数是五苓散证。  
 
  第二,呕吐。张仲景本来就用这个方来治疗水逆病,这个方是古时候治疗水逆证的专方。水逆,就是水入即吐,很多呕吐,尤其是吐水的,都可以使用五苓散。所以我想,古人为什么要用散剂?本来病人就不能喝水,再喝汤剂是不行的,所以张仲景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打成粉,少少地喝下去,这样就不会吐水了。要不然喝一碗汤下去,有的患者是会立刻吐出来的。对于呕吐的患者,张仲景要么就是浓煎,像小柴胡汤进行二次浓缩,然后少量地吃;要么就是散剂。呕吐,现在使用五苓散治疗是不错的。  

  第三,口干燥。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一种他觉,是我们看到的,病人的口腔里面干燥没有津液,但这种没有津液舌头并不红,舌头是淡淡的,胖胖的,舌苔是满布的,但是表面上没有多少津液,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非常多见。这依然是五苓散证,张仲景在原文上也写得很清楚:“其人渴而口燥烦……五苓散主之。”  

  第四,悸动。悸动是张仲景方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刚才讲汗出,呕吐,口干燥,烦,是张仲景重要的方证语言,悸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证语言。张仲景原文中讲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脐下有悸,这个“悸”是什么?肚脐下面跳动。什么在跳动?腹主动脉跳动,有一种搏动感。我在《张仲景50味药证》里面讲到,桂枝证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上冲,这个气上冲是什么?并不是我们说的膈气,而是指一种搏动感。有的是指脐下悸动,腹主动脉跳动;有的是胸中气,就是我们的心跳。这是使用桂的一个指征,五苓散里面有桂,所以它可以用来治疗悸动,脐下悸。现在我们使用五苓散来治疗一些循环系统的疾病也是可以的,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往往感觉到一种动悸感,心悸、心慌的感觉,甚至是肚脐跳动的感觉。这个悸还有一种,就是指肌肉的跳动,或者痉挛。现在经常有病人的主诉是:我的眼皮老是跳,我的肌肉老是跳。这种情况怎么判断呢?我们说这里面有水。可以用五苓散,尤其是其中的茯苓,最擅长治疗这种肌肉的跳动。茯苓和桂枝相配之后,对于脐下悸、胸中悸,效果都很好。前面我们提到的呕吐,也是茯苓主治症的一种,白术、茯苓也能治疗呕吐,它能把里面的水去掉。  
  
  第五,五苓散方证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癫眩。“癫”是精神错乱,言语行动失常,癫狂,癫痫,有抽搐的意思,是感觉的障碍,是意识的模糊。五苓散也能用来治疗一些神经内科的疾病。上次我就治疗过一个女孩子,她打了抗生素之后过敏,脑内积水,结果经常头痛,于是医生用管子将积液引流到胸腔里面。但之后她会突然之间出现神志模糊,久治不愈。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但都不行。我看她头痛,呕吐,汗又多,就用五苓散。用了五苓散后症状很快就缓解了,也不出现意识模糊了。所以五苓散也能治疗脑部的疾病,张仲景用“癫眩”两个字是有道理的。五苓散还能用来治疗多种头痛,头晕,眼花和幻觉。眼花,也称之为眩,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眼睛发花,其实也就是一种视物模糊。而眩,是五苓散治疗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因此五苓散除了用来治疗呕吐,自汗的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神经内科的疾病。  
 
   第六,大家不要忘记,五苓散还有一个重要治疗方证,就是下利。但是张仲景的原文中没有专门讲到这个问题。下利,就是腹泻,大便不成形,特别是水泻。下利是五苓散方证,也是现代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个指征。我在确定一个人能不能用五苓散的时候经常问他的大便。大便怎么样,次数多少?每天几次,成不成形,也有人说大便还可以,但是开头很硬,等到一个塞子下来之后,哗啦啦的都是稀水。我们从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出可能是五苓散证;而很多喝过酒,吃过肥腻东西之后的拉肚子,那更是五苓散证。所以用五苓散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便。  

  上述几个指征:口渴,小便不利,然后出现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癫眩,下利,我们一定要把它抓住。如果说口渴,小便不利,是把这个方证的核心把握住的话,那癫眩,下利,汗出,呕吐,口干燥,就是它的兼症。我们把这个抓住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五苓散方证。  

  下面,我们进入临床运用,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经方的学习,关键是经验的交流、收集和评价。光靠理论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广收博采各家应用经方的经验。今天我只是讲一下我的经验或者其他人的经验,更多的还是希望大家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大家的经验。今天我也和助手商量,一定要把经方沙龙改成一个权威的、全国的经方应用信息交流与评价平台。

  下面我就说说五苓散临床有何运用。 
 
  首先说一下五苓散止泻。五苓散止泻效果最好。下面是曹颖甫先生的一个医案。曹颖甫先生是一百多年前的经方大师,他也主张经方,讲经方要讲实验。他也写了一本书叫《经方实验录》,当然,这个“实验”是指临床验证的意思。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经方家,尽管他在政治上十分保守,辛亥革命之后,他的辫子始终是拖着的,他不肯剪,外号“曹小辫”,但是他对经方一往情深,在人家不用经方的时候,他坚持使用经方,他说:“仲景之方,仲景之法,今古咸宜。”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可以用的。所以他的临床,经常是经方的原方,不加不减。这个病案是从他的医案集中摘录下来的,言简意赅:“大南门,郭左,洞泄,当分利。”郭左,姓郭的人,男左女右,是个男的,住在哪里?大南门,住在上海的大南门,什么病,洞泄,怎么办,当分利。洞泄是什么?是一个古病名。《内经》上就用,这个洞泄指的是稀泄无度,空洞无物,就是全部都泄空了,就像我们现在夏天常见的那种水泄性肠炎,哗啦啦的泻,全是水,每天十多次。洞泄该怎么办?当分利。分利,就是利小便而实大便。用什么方?用五苓散。“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两钱。”根据他的学生回忆说,曹老先生当时在上海,夏天经常用五苓散治疗这种腹泻。五苓散止泻我也有经验,当时看了曹老先生的医案,刚好夏天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当时她已经泄泻半个多月,肚子一直咕噜噜地响,拉稀,于是我用这个方。当时还不敢用原方,在原方上加了一味车前子,用了之后,很快就止了,所以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要小看这5味药,我告诉大家,张仲景的原方最好不要乱加乱减。现在我们都有一个误区,都讲辨证论治,都讲灵活性,就体现在制方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一张方子开出二三十味药,这根本是没有效的。用方就要用原方,现在经方的教学,我首先强调的就是用原方,用原方最有效。这其实也最容易,但是现在却变成最难的了。因为思维已经僵化,老是去加加减减。所以我希望大家用原方,五苓散,就原方最有效。  

以上是曹颖甫先生的案例。现在报道的案例也非常多,临床上报道五苓散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腹泻效果肯定。婴幼儿腹泻一般是夏天出现,特别是1周岁以后到3周岁之内的孩子发生率非常高,抗生素没效,往往具有自限性,很多药都不起作用,但是对五苓散却很敏感。一则案例报道说,用五苓散止泻的平均时间是两天半。桂枝5g,泽泻6g,白术9g,茯苓10g,猪苓8g,量比较少,发热加葛根,呕吐加藿香或者生姜,就是这样而已。五苓散治腹泻是有效果的,你们可以试的。另外一则案例中报道,用五苓散的止泻效果明显要好于西药的常规治疗。案例中医生是有对照的,而且对于1岁的小孩每次只用6g,并且是在煎煮之后频服。五苓散煎出来的汤我尝过,没有那么难喝的,非常好喝。婴幼儿完全可以接受,一点点药就可以。用了经方之后,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四两拨千斤”。用准以后,一点点药就起作用。我一直在想,日本的用药量,当然诸如大剂量附子的那些特殊用量除外,很多是我们现在常用药剂量的1/2、1/3,甚至1/5。照样有效。小剂量行不行呢?小剂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基态,不会浪费,而且不会出大问题。另外,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秋季虚寒型腹泻,作用比抗生素明显。上面已经提到,抗生素对这个病根本不起作用,而且是越用越不好。中医的儿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药方一用就灵,在座的同学们以后可以选儿科(众笑)。儿科的话,像推拿这些都是十分容易见效的。现在的儿童医院都是很忙的,就是钱赚得少一点。  

  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五苓散仅仅只是利水药,临床上发现,一些由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用五苓散依然有效。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水多了,能够把它排掉;脱水了,能够纠正这种状态。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g,1岁以下1.25g,治愈率达到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时效最快。五苓散确实是使用一点点就可以起作用。我们学校有一个经方模拟诊室,同学们可以在那里加工药材,自己吃,我有几个已经作老师的学生也经常给同学加工五苓散,有些小孩子腹泻,肚子不舒服,用一点点五苓散开水冲服就好了。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中药都是一大包的、用蛇皮袋装的那种,那是牛药,不是人药。

  脂肪肝腹泻。脂肪肝现在是我们大陆是时髦病。很多患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脂肪肝腹泻,用什么方最好?五苓散最好!五苓散还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下面我将会提到。还有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这种情况很多,用了抗生素之后莫名其妙拉肚子,什么原因?抗生素把正常菌群给搞乱了!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再吃黄连素(小檗碱),也不能再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但是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其实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腹泻也是不错的。情况再严重的就用四逆汤。抗生素是寒凉之品,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  

   还有一个是酒后腹泻。尤其是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而且口干。特别是烈性酒,喝过酒后晚上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还是昏昏的,嘴巴里面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酒喝多还会让人发胖。张仲景治疗胸痹的大多是瘦人。酒喝多之后会生湿。人是胖的,肉是松的。这种情况就要用五苓散来利。所以酒后腹泻,我们选用五苓散,或者说酒客的保健用药,可以选用五苓散。

  关于止泻的问题,五苓散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多。但是要注意这种水泻与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葛根芩连汤也是能治疗泄泻的,但那是协热下利,热表现在肛门灼痛,而且喷出来的稀水臭秽难闻,腹痛,舌苔黄腻,脉数。五苓散的腹泻,大多是稀水,腥臭,不同于葛根芩连汤恶臭,排出物粪水分离。如果排出物质地胶黏,排气气味恶臭,那也不是五苓散的适应证,宜用黄连大黄。  

下面说说五苓散止吐作用。

水逆证的特点就是呕吐,但它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我还清楚记得,当年我学医的时候,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从上海国医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看病,刚好一个大地主的公子从城里放暑假回来。很高兴便吃了很多牛肉,吃牛肉之后第二天肚子胀,发热,拉肚子,泄了之后口渴干燥,家里拿西瓜汁给他喝,他喝了之后又吐掉;再喝,又不停地吐,我师父就用五苓散,一用,马上就好,这就是水逆证。  

现在,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也可以用来治疗妊娠呕吐。五苓散是比较安全的。好多人经常问我,妊娠呕吐能不能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治疗?我说这个最好不要,原因在半夏,虽然说吃了半夏之后不会马上导致胎儿畸形,但是药理实验、动物实验表明,半夏,能导致胎儿畸形,或者会导致流产。所以,为保证我们自身安全,对于孕妇,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半夏进行治疗。相比之下,五苓散就比较安全,它不会引起堕胎、畸胎的问题。但是妊娠呕吐是要吐水的,用五苓散才有效。最近治疗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一个严重妊娠呕吐伴先兆流产的病人。因为她白白瘦瘦,手心通红,烦躁不安,晚上睡不好觉,脉搏跳到120(次/分)多,热象非常明显,所以我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而不用五苓散。  

五苓散还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呕吐,喝酒以后的呕吐,溺水以后的呕吐,幽门狭窄出现的吐水,这些都合适,甚至有人用五苓散来治疗晕车、晕船的呕吐。我记得那时我在研究生办当主任,我们那个副主任去接儿子,没想到他的儿子一上出租车,没跑多少路就吐了好多水。晕车、晕船为什么会吐那么多的水,我也不知道,但是吐掉之后,他就好了。我想这个晕车、晕船的呕吐,恐怕就要吃五苓散。我在网上也看了,倪海厦老先生在回复一个网友如何解决晕车问题的帖子中也说到了,他用五苓散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来那个网友查到五苓散并打了粉吃,果然有效。所以总是晕车的人,出门之前除了可以在肚脐眼上贴个风湿止痛膏,含点生姜外,还可以吃点五苓散。  

甚至抗生素副作用引起的呕吐使用五苓散也有效。在1973年的时候就有报道,用五苓散冲服治疗11例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呕吐、口渴、尿量减少、上腹部疼痛的感染性发热的病人,服药后均症状减轻并消失。这个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抗生素滥用,中国是世界之最。抗生素带来问题,怎么办?我们中药来扫尾。在国外是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但是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除了抗生素滥用,还有就是滥用挂水(输液)。现在孩子一发热,就用很多抗生素,挂很多的水,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五苓散证。五苓散我估计是大有用武之地。《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名医江应宿治愈一19岁青年,患伤寒发热,发热同时出现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嚎叫不停,脉洪大浮滑。在这里注意脉浮滑,不一定是白虎汤证,水逆证也可以出现。脉浮滑,也可以用五苓散。江应宿先生给他用的就是五苓散。  

回到现代,日本汉方的书还是值得我们看看。大家不能只把眼光盯住自己看。日本汉方医学是在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日本近代汉方的大家——汤本求真,他留下的《皇汉医学》这本书,影响了很多人。像胡希恕先生、岳美中先生、陆渊雷先生、叶橘泉先生都是看过《皇汉医学》的。汤本求真之后,又涌现了现代的汉方家,我们比较熟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冢敬节,最近有本书《汉方诊疗三十年》,这个就是他的医案集,是值得我们看的;还有一个,是矢数道明先生,他也有汉方的著作——《汉方治疗百话》。日本人的科研,就是实实在在从临床上来的,就是从病例上来的。我参加过他们几次会议,他们的报道不像我们的多少例、几百例等等,他们就是6例、7例、10例,1例也行,但是实实在在,是真正的科研。来自西雅图的马屹正院长也参加过。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忌讳个案,我们中医就有个案。张三的个案,李四的个案,10个个案,50个个案,100个个案,合起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建立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大家都来参与,大家都贡献自己的案例,只要这样我们的水平就能上去了。  

  再来看看矢数道明先生怎么用五苓散。他治疗一个5岁的男孩,患有痢疾,高热,但是退热之后出现烦躁,烦躁拒绝盖被子,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口渴,水入则吐,饮一口则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无力,用五苓散2g,即方寸匕,米汤溶化服用。服1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我记得我以前当中医学徒的时候,给病人开方子开3剂,就算多的了,而我们老师出诊只开1剂。以前就是一个榔头你搬不过来的话,下次是不来求你的,哪有像我们现在那样一开就是30剂。明代,相当于现在的太医院院长——薛己,当时他用药经常一次开20剂、30剂,人家就说他是让病情自动衰退才好的,不是他的药治好的。现在的话,就更糟糕了。所以我们现在用经方,经方就是“一剂知,二剂已”,这才是经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