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学医治病:一个中医人的苦难历程2

学医治病:一个中医人的苦难历程2

岐伯有道 

a、试来学习分析辨症,错漏之处请杏园春晓老师及时指正。
病情(虽然述说的和直接面诊或有差距但可作参考):

给小茹切了脉,略沉(沉于何部?或六部沉?)、微玄(弦也分部位内外大小长短)、细(脉形吧?),舌质淡红(可能有虚中火还看具体),苔溥黄(湿瘀?),体形偏瘦(瘦非朝夕事,先天体后天养可作体质参考),文静(静主阴,阳主燥,女子阴不奇,但忌太过。),缺朝气(神疲朝气不足,外作劳能伤神,内后天精气不养亦伤。),自述经痛、经少而期长(瘀则不通,通则不痛,虚则少,弱而长。)。我问:有没有过流产和刮宫(刮宫易留瘀。)。回答说有过两次。

结合症状,患者应有气血两虚,因瘀证为主,先去瘀证(瘀也有燥湿之分,下方: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五行全用,无所不攻,动物之药杀生救生用有禁忌。),后理气血。去瘀时可结合实际兼用气血药。此是用药先后之别。故方先攻瘀而后八珍作补气血,如克敌之道,先后有别。

请问先生,小茹是吃桂枝茯苓丸加减开始有效而后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如何想到用大黄蛰虫丸对症下药的呢?

另外,如先生能结合小茹的病情对大黄蛰虫丸进行一下方解就好了。

b、你这样分析很好,大体不错,欢迎有你这样的朋友对医案补充。诊病是病人考医生的过程,或者说是疾病考医生。要在短时间内诊病处方,要抓主证,又不要放过重要的细节,很多时候还要靠经验和直觉。对于非特异的、常态的东西就不一定记忆和描述。事后通过诊断结果、以方测证或以药测证进行理论推导和总结也是一种提练的过程。

b、小茹用桂枝茯苓丸开始有效是因为用药的基本思路无误,后来不是无效而是效果不明显,原因是药力不够。因小茹的病因是瘀血,因体阴虚、时间较长而形成部分干血,顽固难化,大黄蛰虫丸中水蛭、虻虫、蛴螬、蛰虫诸虫相合,祛瘀力量很强,又配伍桃仁、干漆攻坚破瘀的力量更增,熟地滋阴补虚,诸药成丸,药力虽强而缓,善治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等证。故与桂枝茯苓丸汤剂配合,很快治好了小茹的顽症。

a、古方在方解编制上有较严谨的思路,但到后来变化较大,有的看不出什么思路,今天的方更无头绪纷杂的较多。

试分晰下方解编制,以解古人用方之妙,不对之处请老师们批评:
大黄蛰虫丸源于汉·仲景<金匮要略>,因是攻阵,其称呼上和君臣佐使有别。

帅(君):制大黄75g(原方是300克)主 生地300g 副帅,管粮官、供给
将(臣):土鳖虫30g(土)水蛭60g(水)  虻虫45g(木) 蛴螬45g(金)干漆30g   (火)      每药各归一五行,可称五虎将。
三军(佐):桃仁120g 苦杏仁120g 白芍120g 甘草90g。(三军中军各司其职加一节度甘草调和调药)

先锋(使):黄芩60g  (先锋,探子,药引,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属上焦之物,因合君药之重,攻湿燥又下走大小肠经,此作开路而不用柏类,不知是否有误。)

此属八阵中之破阵也。
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五虎齐备是配合主帅对症克敌之将兵,如军中兵种全而又有力之精兵良将,遇敌不同,则以克之化之服之降之和之,世象不出五行,敌用金兵,我有火以敌之,敌有火兵,我有水军灭之,如此者一军之中各式兵种齐备,不畏敌之何来。这是一种理解方式。但虎将太过,则必伤和气。谓杀戮之师也,凡用此类不宜久战,必耗国力,事后必当作补员休整,如春晓老师用八珍汤一类,是深明五行之理也。

b、不敢当老师,但愿探讨。师兄于学问认真,善于研究和思考,值得敬佩。本方大黄实际用量应是75克,伤寒原方大黄是十分,生地是十两,故大黄是生地的四分之一。而且,这样才符合方意和临床实际。本方的主治“金匮”已明,乃诸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以及缓中补虚等,如果要对这种人给出个直观的形象,就是干瘦而虚的人。即气血不足而有瘀症,虚亦是因为瘀,故瘀是主证。这个瘀不是一般的瘀,而是久瘀而有干血,故君药除大黄生地外还应加四虫和干漆。

因是杂症,多个头并重,所以君药有多种是不奇怪的。但大黄之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有虚症。臣药应推桃仁、白芍,加强君药破血之力。佐药为杏仁、甘草、黄苓,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甘草调中而和诸药,黄苓清郁热。本方并无特定的使药,因为治疗的证并非特定部位。若一定要找个使药的话,我认为应该选白芍,引药入血而使瘀去而症消。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请方家批评。


老婆保卫战
    去年十月,我母亲生日,我和老婆请假回乡下老家为她老人家祝寿。我父母退休后住在当地的小镇上,离我工作的城市有50公里的路程。我们是星期五上午一早乘车回去的,老婆那天状况还不错,居然没有晕车。生日宴办在镇上算是最好的饭店里,也很闹热,下午陪客人罢龙门阵、打麻将和扑克,客人吃了晚饭后就基本上者走了,母亲兴致很高,又提出再打一会儿麻将,我和老婆自然不能扫兴。

    老婆打了一会儿麻将就说没精神,胸口闷。很快又肚子痛,到厕所拉了肚子。出来后就说人不舒服,我们就把麻将撤了。我觉得老婆的病可能是吃坏了肚子,不是什么大问题,拉两次也就好了。老婆说:我今天吃得并不多,就多吃了点凉拌黄瓜,是不是吃那个中毒了。说着说着,又肚子痛,连忙上厕所去了。回来后,我立即给她揉腹按摩,我对按摩只是约略知道一些,在给她揉腹的同时,又给她理膝下脾经,并点按中脘、关元、足三里、梁丘等穴,她感觉没那么难受了。但几分钟又一阵恶心,到厕所吐了。后来就一会儿拉、一会儿吐、按摩已经不管用了。脉数而弦,舌苔白厚表面黄,出气有一股腐臭味,我判断是原有食积,今有感染,这种病很难处理,因胃子里有腐蚀的东西阻碍,难消难解又不受药,我心里也没底了。吐和拉是身体的应急和排毒反应,但太多了就会伤气、伤阴和脱水。现在,镇上药店都已关门,而且此刻吃药没用,我没有去买药。 

    老婆的吐和拉在不断的进行着,身体渐渐虚了,开始出现幻觉,考虑可能有食物中毒,我给她吃了几勺蜂蜜,怕她脱水,又一边给她补充一些淡盐水。老婆说吃了蜂蜜稍好些了,但多一会儿又不行了,觉得黑暗向她扑来,鬼影重重,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我母亲不时过来看看,很是担心,给她立筷子(迷信的一种),最后确定是过世的外婆作怪,便在卧室里撒米驱邪。不知是否是精神作用,老婆还真安静了一阵,但拉和吐仍无好转。这时,我已想出了办法,把家里现有的生姜都找了出来,切片后煮成浓浓的姜汤,让老婆不拘时服下。

这一招有些管用,老婆已拉和吐得心头发慌,出气都短了,吃了姜汤后,心气顺多了,慢慢的吐和拉就没那么频繁了。为什么用生姜?本草曰:生姜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用于此却是正好,除秽醒神、暖胃生气,通腑利水。老婆吃了姜汤后虽然吐和拉没那么急了,但还是一夜没消停,吐和拉总计起码有30多次。第二天一早,估计镇上药店要开门了,我便紧急开方抓药,药方是生姜泻心汤加减:生姜30克、干姜10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黄连6克、黄苓10克、甘草6克、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依据是本证与《伤寒论》生姜泻心汤条文:“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噫气臭”基本相符。

药拿回来后,立即煎服,老婆吃药后不久就基本不吐了,拉还在进行,但间隔时间延长了,口气还臭,一天内吃得很少。本来计划这一天回城,但看老婆精神还差,便又住了一晚。当天晚上,也不怎么拉了。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包车回到自家,老婆回家后,往床上一趟,便不想起来。我再次给她诊断了一下,口中仍有腐臭气,舌苔黄,已没有开始那么厚腻,脉仍弦数,但弦的情况有所减轻。原方再上药店捡了一付,立即煎好让好吃。中午,基本没吃饭,拉肚子还没完全停止,没精神,也不想起床。午后,不拉肚子了,但开始腹胀,老婆开始着急了,说:明天是星期一了,我要上班,单位有事等着我,你今天必须要想办法把我医好。

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婆的指示就是命令,时间如此紧急,这下必须得一箭中的才行。我前思后想,偶然记起郝万山讲伤寒中说:杂病的虚中夹实的腹满实际是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气机不畅,中腹是肠气胀,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上腹胃气胀,则用枳橘汤。

于是我就把二方合在一起开方:陈皮30克、枳壳6克、半夏15克、厚朴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生姜15克。即刻把药捡了回来熬上,煎好后送到老婆床前让她吃了,不到半小时,药力起效,起身上厕所,痛痛快快的放了一通响屁。老婆起来后跟我说:老公,你这药太灵了,我现在一身轻松,没有事了,哇呀,原来放屁也有这么舒服,我现在很想吃东西。我也很高兴,说:等着,我马上跟你弄吃的去。便去端了早就准备好的稀饭和泡菜过来。老婆有滋有味的吃了,说还要,我没有给他,说病刚好,少吃点,休息为主,晚饭再吃。

晚上,因有朋友过来,我们便一起上饭店吃饭,老婆已象没事人一样,什么都吃,搞得我很担心,时时提醒她。老婆也稍有控制。第二天,除体力稍差点外,居然一切正常。

后来,老婆给她的一个医生朋友谈起这件事,她那个医生朋友很吃惊的说:你们胆子真大,这种病是很容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人的,应该马上送医院,你们碰巧把它治好了,但以后千万不要这样做。老婆说:还以后,你咒我呀!

治后感:老婆这病发病突然,不象食物中毒,因一起吃饭的人都没事。若说是急性肠炎吧,但急性肠炎是呕吐在先,本病是腹泻在先,且急性肠炎一夜吐泻几十次的甚少;症状到与霍乱十分相象,但好象又没有传染源和传染性;说食积伤胃吧,确有这个症状,但不至于有这么强的吐泻。所以我至今也想不出其真正的原因。但中医的长处是有是证用其方,我们不需要完全搞清楚病邪是什么东西才能治疗,知邪在何处,伤在何处,即可治之。

a、师兄夫人的病有点象俗间所讲的“水土不服”一类。人的肠胃虚寒、湿重等,复食寒湿之物(中医不讲细菌一类),邪自内生,并自内传外。有自阳明大肠经起,如属寒湿则下寒泻泄开始(“寒不食水”),(如见是腹痛则兼毒热之邪开始,须辨主从)。泄泻不能止,依经复上传至胃,接着呕吐反胃开始,此时不解,复向表传,畏寒怕冷症状出现(夹虚邪则见虚火)。复不解,则向脾经传矣,造成脾寒湿。此时已腹胀脾虚,湿象可见。吐泻阴阳搏。新方重用陈皮,去湿化寒培土兼施。收到奇效,可谓“有其象,可投其药也。”道至简。

b、献血伤阴,对于体虚的人尤其不宜,且一次400ML是比较多的,西医鼓吹的献血有利于身体的说法不可相信。你的病大体是体虚、气郁加营卫不和,建议用黄芪建中汤加四逆散合方试试。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从医家的角度,西医有西医的说法,中医有中医的说法。

西方人相信眼见为实,用解剖刀、显薇镜、X光机、B超、CT及各种试验观察手段,把人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胞到分子进行分析研究,对人为什么生病这个问题可说十分有发言权,而且可以说得有理有据。归纳起来,西医对人生病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等,这是最主要的说法,也是西医的骄傲。西医从病人的病灶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并发现了它与疾病的联系和对应关系。这些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组织和细胞,并排泄废物,使人生病。西医便发明了很多杀菌与抗病毒的药和疫苗,来给人治病,对一些病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较好;对病毒就差多了,所以以预防为主,但有很多病毒还没有研究出疫苗来,如非典、爱滋病等。

2、功能障碍。西医从解剖学的观点,把人体分为九大系统或十二大系统,认为每一个系统出现障碍都会使人生病,出现障碍的原因有:遗传、衰老、阻导、疲劳,中毒及外力损害等。

3、内分泌失调。西医发现,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紧密相关,大脑中枢通过它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调节作用很大。内分泌一旦失调,就会使人得病。如生长激素失调引起巨人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症、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等。

4、营养缺乏与失衡。营养缺乏会得病这是众所周知的,按传统理解,营养缺乏就是饿出来的,吃得饱、吃得好就行了。但西医的研究更深入,把营养分为能量元素脂肪、蛋白质、糖等;矿物元素钙、铁、锌、硒、磷、钾等几十种;微量元素维A族、B族、C族、D族、E族等。如果人的体内某种必要元素缺乏或超标,到一定限度时,人就会出现病状。此外,营养物质的酸碱失衡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5、精神失常。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或受损引起的疾病。引起的原因有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外力损伤等。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人生病的原因总结与西医描述的角度有很大不同,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成因可以分为——

外因: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为本。这个说的是季节、时令因素。

    内因: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为本。说明人的情绪对生理的影响。

    其他:包括饮食,房事,意外伤害,虫兽、微生物等等,广泛的指出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因素。

    中医认为,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正气不足,为内外之邪所入,从而造成气滞、血瘀与痰阻,身体失去和谐而生病(机械及运动损伤除外)。中医在解释季节时令对人的作用,和精神情绪影响健康的理论方面,非常地仔细,只是有些解释让人不好理解,如春天属木,主生发,防伤风,宜养肝;夏天属火,多署湿,主繁荣,宜养心。以及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等七情与五脏的关系。现代人找不到其说法的确切证据,但用诸实践却非常有效。

    比较起来,中医和西医的人为什么生病问题上的看法相差并不大,不外是环境因素,精神因素,饮食营养与外力损伤等。不同点在于西医较关注外因,对人体病与非病的观察更细,疾病与发生疾病的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有较完整的证据链来支撑,让人容易信服,并便于学习,但分得太细,内容繁杂,比较教条;中医更关注内因,对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描述更深,强调内因与外因的协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但经验性的东西多,让人难以准确把握。

    中医和西医的真正差别在于养生理论、诊病方法、治病的药物和治病手段上面。西医养生注重营养与运动;中医养生注重精神调节与顺应自然。西医诊病采取化验、内窥、透视及组织培养观察等,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但对很多亚健康的病查不出来;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等,准确程度在行医者的经验和水平。这一点,中医一般愿意借助西医的手段,提高准确性,而西医一般不愿借助中医的手段,一来是不信,二来是学起来困难。在治病的药物上,西医多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营养元素和生物提取物等,药物成分清楚,单一性较强。

中医多用动植物制成汤、丸、膏、散,强调药物配伍,君、臣、佐、使联合起作用,其成分复杂,综合性较强。在治疗手段上,西医偏于去邪,认为邪去而病自愈;中医偏于扶正,认为正气充足则邪不可干。西医的长处在消炎杀菌与外科手术;中医的长处在整体性治疗与恢复性治疗。当然,以上只是初略比较,细论就太多了。本文重点是讨论疾病发生原因,养生、诊病、治病及防病等内容只能略及。

    以上仅讨论了中医和西医对人为什么生病看法。除此之外,国内还有藏医、蒙医、回医等,国外还有不同的医疗理论体系,以及巫术、宗教等,对此另有不同看法,无法一一而论,要论本人也做不到。说到底,好的环境、好的基因、好的营养、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情绪才能让人少生病或不生病。前三者关系物质条件,后两者关系精神因素。有人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遗传到优秀的基因,并且得以享有健全的饮食,因此而健康长寿。有人出生在恶劣甚至战乱的国土,或是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或是因三餐不继而多病,他们一生都会与病苦相连,这也是疾病产生的一个深刻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这恐怕就不是中医和西医能回答的了!

a、请问慢性寻麻疹可用此方吗
今年4月中旬的时候,天有些热我把袖子卷起来去机房拉扯电话线,结果就把手臂划了道红印,很痒,抓后就起了红疙瘩,涂些过敏的药膏就退下去了,但第二天在不同的地方又发了,开始是小豆般大小,奇痒,抓后开始大块的扩散成白色硬块,大的时候有巴掌大,很恐怖,而且发布在手臂,脖子,胸腹,大腿等部位,赶紧去看西医掉盐水吃过敏药,大约2-3个小时退去,但第二天又发,如此反复,一般是在下午至晚上发,吃药退去后没有痕迹。西医看了3天左右感觉不是普通的过敏了,赶紧上网查资料才知道中医叫寻麻疹,不赶耽误马上找中医开药,开了些荆芥,蝉蜕,薄荷之类的透疹去风药,饮食方面忌荤腥,吃了三副还是发,而且上午也开始发了,从网上得知,此症如果一星期没有完全好就转为慢性的了,很难治疗,我已经发了一月有余了。

但从薛己的概述中得之,此症又叫赤白游风,命名真是形象之极,开始发是红色的小豆,抓挠扩散后游走成白色的大块硬块突起,边缘是红色的。又找中医反馈病情开方如下:荆芥10,蝉衣10,大力子10,连翘10,薄荷10,路路通10,红灶10,煮时加生姜3片,吃了5副感觉没有效果,目前还在痛苦的抓挠中,我的大致身体状况是:年龄30,体形偏胖,脸黄暗淡无光,嘴巴周围黑,舌苔白,舌后黄腻,舌体肥大有齿印,头发油腻,精神差,畏寒怕冷,气短无力,常觉得很累,连说话都觉得很累,易着凉感冒,但一般喝生姜红糖汤会好。小便偏黄,大便松散,来月经前脾气燥,月经量不多,但色暗,有血块,血块不出时人酸涨难受,脉沉缓(医生说的)平时皮肤破不容易愈合,碰到一点就乌青不散。不知先生贴中方子与我是否适用?如有不识,恳请先生给开个方子,在此先谢过了!

a、看到先生在线,赶紧做补充说明:5月16号晚上去做了拔罐,第一次拔,把的时候感觉皮肤抽紧,上罐到卸下大约15分钟不到的时间,卸下罐子看到背上全是一个个紫色血包,但人很轻松,没有平时的疲劳感,第二天开始到今天总感觉很累很累,拔的脖子处难受,具体也说不清楚怎么难受,喉咙嘴巴干,喝水后还是干。

今天下班时吃了一个蛋卷后半小时里面又全身大块的发了,但我坚持不吃西药,之前痒的时候会吃扑尔敏,从知道这个药对肾脏不好,就少吃了,医生叮嘱一天吃3片,我只有在大面积发出痒的时候吃一片。我之前尝试过吃哪些食物会发的厉害,发现吃鸡肉会发,海鲜,鱼,肉不太会发,当然全吃素的时候也会发的。请先生指点,让我早点脱离苦海吧。我也是中医爱好者,天天看些中医方面的东西,但总不得要领,皇帝内经以及易经,真的看不懂,目前学习的也就是些简单的中医基础,汤药经方记不住,不知道是记忆力不行还是方法不对。

另外,我女儿平时感冒有痰时,我会用川贝冰糖炖雪梨给她吃,很有效果,如果单纯的风寒会用红糖生姜汤喝,效果也很好,当然也会加些新鲜的竹业,菊花什么的,小孩子也爱喝。我女儿14个月,看到很多人说婴儿不宜用生姜贝母粉。请先生解惑,不胜感激!

好的,明天就去拿药,今天我已经停止了原来医生的药,吃后来反馈情况。

我这几天没有忌荤的食物,主要也想知道哪些食物会让我发的厉害,因为医生也让我慢慢了解过敏源,不知对否?

b、回羽晨网友:
      你的情况不宜拨罐,拨罐消耗很大,也不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你的年龄不大,但身体很差,原因可能是身体内有一些阻碍你生理机能的元素,你的皮肤病也是身体从血液排除异物的体现之一。

      婴儿不宜用生姜贝母粉的说法没有依据,该用就用。吃本人中药方时忌生冷,医生查过敏源是个骗局,过敏源有几千甚至更多,查得完么,查了能治么,这是西医不能治疗,塘塞病人又能赚钱的妙法,不必上当。人的皮肤气血充盈,对什么都不过敏,否则对很多都会过敏。

巧治咽喉炎
    一天,在方健诊所,来了一个50来岁的妇女,体型较胖,花白头发,满脸痛苦。我和方健一边切脉,一边听她口述: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扁桃体手术一周了,喉头一直痛,并有异物感,象什么东西哽着,非常难受,吃了医专开的药,不灵,又到其他几个医院开过药,都无效。

我一边看病一边感叹:现在的医院用刀真是越来越成习惯了,动辄就要把人体组织和器官割了,大病不得已倒罢了,一个扁桃体炎也治不了,说割就割了,不知是真治不了还是图方便,或是图效益。刻诊:尺弱寸弦,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舌根较厚。

我问病人:是否腰无力或腰痛,大小便如何。病人说:你不问我还忘记说了,就是有点腰杆痛,走路无力,小便不畅快,少而次数多,大便没啥问题。断为肾阳虚,寒客少阴,火不归元,上犯喉咙。处方:真武汤合麻附辛汤,制附片1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三付药吃完,诸症全消,复诊我不在,方键将原方再开两付,以巩固疗效。真武汤合麻附辛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合用在这儿?我不多说,留给读者朋友自己去思考。在这个合方中加了桂枝,是取桂枝的通阳活血,以及引火归元的作用。

    不久,又遇到诊所旁打印店的老板看病,也是喉咙痛,且全身发痒,整夜难以入睡,但身上又没有疹子和红点。方健又犯难了,打电话给我,叫我去。正好是星期六公休日,我没推辞就过去了。

方健说:陈师兄,这个病有点怪,身上痒却不起疹,喉咙痛又不红。我坐下来诊了脉,看了舌,问了情况。说:这个病人体胖而肌肤紧实,脉寸浮尺弱,是伤寒后,因肾气弱又肌肤紧,汗未得出,水分含在皮肤里,所以发痒,邪客少阴,少阴火动,循经上犯于喉,故咽喉痛。方健问:那药怎么开?我说,就用我上次治皮肤病的方子略作加减就可以了。

方健把那个方子翻了出来,原方有:桂枝、白芍、麻黄、附子、细辛、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退、乌蛇等。就此加减为: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麻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6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退10克、大枣6个,二付。

方健看我胸有成竹,便十分信任我,第二天开门不久便去打印店,看那老板病人好得怎样了,不想那老板见面就说:喂,方健,你师兄开的药行不行哟,我昨晚身上更痒了,一晚上都没怎么睡。方健一愣,说:不会吧,我问问陈师兄。方健立即给我打电话,我听后说:没什么,正常反映,继续吃药。第二天,上班时,又接到方健的电话:陈师兄,那个打印店老板说他身上的痒已经好了,但喉咙又更痛了,而且痛得难忍,咋办?我问:开的药吃完了没有。回答说:一付吃完了,还有一付没吃。我说:这是正常反映,继续吃。结果,等第二付药吃完,病人的喉咙痛也好了。那老板很是高兴,每次看见我都热情招呼。有次我女儿去复印练习题单,回家后给我说:爸爸,那个复印店老板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说你治好了他的病,所以优惠我。女儿说话时,看我的眼里多了一分崇敬。我心里暗自得意了一下。

还有一个案子
病人是一个风生先生,四十多岁,小个子,瘦瘦的,较精明的一种类型。喉咙痛,时间有一个多月了,本市大点的医院都去过了,越医越痛,实在没有办法了,便自己想办法,根据别人介绍买了麝香、熊胆等药配来吃,不但没效,而且病更重了,喉咙都起泡了。我边诊脉边问:你得病之前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山上跑,很容易受风寒,但什么时候受的不是很清楚。病人脉寸弦尺沉细,舌象没什么问题,二便调,咽喉不红。我问他:你治这病已花了多少钱?他说:少说已有三千多了。我便开玩笑对他说:我包治好你,你用那个的十分之一给我就可以了。他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你只要给我治好,再多点都可以。我说:开玩笑的,用不着。

我断为少阴喉症,方用半夏散及汤:桂枝25克、甘草15克、半夏15克。方健在一旁插言说:陈师兄,可不可以加麻黄、附子、细辛。我一听,心想,这兄弟进步还很快的,便说:也行,但麻黄不必加,只附子、细辛就行了,只不过原来开的三样药量就要变了,于是定方为:制附片10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细辛6克。两付。药不到5元钱,方健一狠心收了他10元钱。三天后,完全好了。来诊所要兑现那十分之一,方健推脱了,说:陈师兄当场给你说了的嘛,那是和你开玩笑的。风生先生很过意不去,后来便推荐了好几个病人来看病,而且又给他治好了十多年来春季定期发作的皮肤病。

a刚回来不久见到春晓老师又开了作业题,欣喜!并一下子开了几题。先来试下思考第一题:刻诊:尺弱寸弦(当于左手见吧?),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舌根较厚。我问病人:是否腰无力或腰痛,大小便如何。病人说:你不问我还忘记说了,就是有点腰杆痛,走路无力,小便不畅快,少而次数多,大便没啥问题。断为肾阳虚,寒客少阴,火不归元,上犯喉咙。处方:真武汤合麻附辛汤,制附片1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

舌上坎卦重,离卦弱受寒侵,但手脉寸上有弦尺下不足,故断心有虚火而肾阳不足。心经一支脉经喉,此时象,虚火已上冲于喉。真武汤温阳利水,加桂引虚火归元入肾温化坎卦。方中再加麻附辛,以散去离火之寒助火生化,如隆冬之燃湿薪,下无热碳而上有湿,必先燥其湿火始生,配合用量,药性,也有先后之别,最后还得归元。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还望批评点拔一二。谢谢!

a、拜读先生医案,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现转贴一篇民间中医大家王老先生的医案,与春晓老师的医案有相似之处,供大家学习参考:
   聂某,男,19岁。于2006年8月19日来广济堂初诊.该患身体瘦弱,自幼体弱多病,舌两边脱皮,糜烂,且糜烂常年复发,打不起精神,反复外感,鼻炎,流清涕,手指皲裂,时常头痛(疼痛之部位在厥阴经与少阳经)。目前,嗜睡,四肢乏力,目珠蓝,舌暗淡,舌体偏胖,苔白滑,脉来迟缓,寸口不堪重按。

   该患三姨曾为西医十几年,言知此患自幼体弱,每因外感无论寒热虚实,即以大量寒凉之水液静点,使病邪一时变动为静,暂时缓解,而其舌之常年糜烂,一直误以为乃湿热熏蒸所致。每施以消炎去火之药,苦不见效,今亦叩拜恩师为师,便引荐为其诊治。现将我师之辨证思路及所施之方药叙述如下:我师平时最为重视舌诊,一般从舌体之大小察其阴虚阳虚。从舌之颜色察其虚证(气血之亏虚),实证(痰瘀阻脉).从舌苔之黄白察其虚实寒热,从苔之润燥察其是水湿泛滥或是阴津亏乏,该患舌体偏大,苔白滑,乃阳气亏虚,水湿停聚之侯,舌暗者痰瘀阻络之象,淡者,气血亏虚之侯,其舌两边属肝胆之部位,糜烂脱皮非热邪所致,乃肝肾之阳气亏虚,阳不化气,气不行水,水湿泛滥,浸淫舌体,故舌淡体胖,阳气被遏,木郁失达,水湿浸淫脉络,痰瘀互结,阻滞气血之循行,气血不得上行至舌濡养舌体,故肝胆之位脱皮糜烂。常年打不起精神,反复外感流清涕,嗜睡乏力,皆一派阳气亏虚之证.根据其头痛之病位亦为肝肾之经脉所循行,目珠蓝,舌脉相参,我师将其诊为肝肾阳亏、水渍木郁综合征。

      肝主一身之气机,肾主一身之阴阳.肝阳亏损,气机不畅,则气血郁滞;肾阳衰危,不能温化水湿,则寒水泛滥;木不生火,心阳式微加之寒水上逆凌心,心阳不振不能主血脉,故百脉中之血运迟缓,气虚不足以行血至肢末,故手指皲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水渍木郁必波及于脾,湿困中州则水谷不易化,气血不易生,此其瘦弱无神之故也。肝肾母子同源,精血互生.故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如肝阳虚损,首先必穷及于肾,肾阳虚损,则阳不化气,所以出现水渍木郁等一系列病机的发展.寒湿瘀血皆阴浊之物,故同气相求,互结阻于脉络败成痰瘀,占据薄弱之位,使新生之气血不得输通营运,又化失其正而成恶性循环,况该患每逢旧疾复发便施以重剂寒凉之品,实雪上加霜之为也。故治疗此证必施以重剂温补肝肾阳气之品,此治本之所需也,然“补阳不如通阳”,因痰瘀痹阻脉络,只补不通只会愈补愈壅,必须在温补肝肾之阳的同时,辅以痰瘀同治之大法,方可收奇功也。

方中重用附子、细辛、干姜、吴茱萸等大辛大热之品,竣补一身之阳,顿挫水湿泛滥之势。附子、细辛走而不守,果有真寒,无所不至。干姜,守而不走,最善补中焦脾胃之阳。吴茱萸大补肝阳,在此与细辛为对,一入肝经,一入肾经,温阳通脉以止头痛,又辅佐以防风、柴胡、川芎等止头痛之药。防风,《本经集注》云其“杀附子毒”;《珍珠囊》云:“散头目中气滞,经络中流湿。”所谓“经络中流湿”乃痰瘀也,故防风一味即痰瘀同治。柴胡疏肝解郁,条畅肝经气机,气机活跃,则百脉兴旺。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至巅顶,下至涌泉,行气开郁,通脉散瘀,助吴茱萸温补肝阳,散瘀化痰。黄芪乃补气之长老,兴奋百脉,无处不到,气能行津,气为血帅,故黄芪可以补气以行津血,活跃十二经脉以消散气血凝滞。为此,我师对其评价甚高,称其为痰瘀同治之良药。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乃张锡纯先生之升陷汤,因该患寸口不堪重按,又无一热象,故去知母,取升提大气,以斡旋周身之气化。四君子汤与生姜、大枣补中益气以益气血生化之源,炙甘草重用60g,一可助防风解附子之毒;二可调和诸药。苓桂术甘汤助诸味补阳之药温阳化气,清痰除瘀。桂枝一味,张锡纯先生谓其是一简易升陷汤,我师谓其:"能举清阳上升,引浊阴下降,通达四肢,畅通百脉。"玉屏风散,扶理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辛夷,辛,温,与细辛为对,治鼻渊奇效。炒白芍,敛肝阴,补肝血,以防诸多热药燥烈太过。   

    我师开完此方,笔者心生余悸,其舌已糜烂至此,竟用如此大辛大热之品,岂不是抱薪救火?不料二诊,服上方五剂舌烂即完全平复,效不更方,又进五剂。三诊,时值今秋气候忽冷忽暖,故复遇外感,病有反复。加五味子、麦冬形成生脉散,气阴双补;加重细辛剂量达100g进一步温补阳气;加益母草、瞿麦、石苇等利水之品,给邪以出路,使水湿痰瘀之毒邪从小便而去。同时,石苇在此方中作用类似益母草,既利水又散瘀,我师常谓:“利湿利水即是化痰。”所以二者均具痰瘀同治之功。四诊,阳气大开,经络已通,舌体适中,色淡红,手皲裂痊愈且能汗出,流清涕之症亦日渐好转。遂又进五剂巩固疗效。

b、《伤寒论》也论杂病,以伤寒为纲,引出六经而统万病,这正是伤寒为医学圣经之原由。我在本贴中的说法是针对内伤的传变而说。内伤的传变在六经上也会有证象,但它与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不是由太阳而阳明,由阳明而少阳,再入三阴,或隔经传等。而是在脏腑间生克制化,如伤在脾胃,后天(土)营养不足,则不能上输于肺(金),肺之宗气不足,气竭而不能敛生肾精(水)等。但这些并不排除我们仍可依六经证象诊断疾病。

岳母得了甲流感
    大约是去年十月的一天,老婆接到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的弟弟的电话,说:妈病了,发烧、咳嗽、喉痛、没胃口,好几天了,都是自己去找医生看病,换了几个医生,中药、草药、西药都吃过了,打针输液也搞了,病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了,你们过来看看吧。老婆和我说了,于是,我们一下班便去了岳父母家,岳母躺在床上,我们刚简单问了一下情况,岳父在外屋里说:晚饭做好了,吃过晚饭再看吧。老婆问妈想吃什么,要给他送到床前,妈说一点都不想吃,没胃口。

    我们匆忙把饭吃了,我才开始认真给岳母看病,脉浮数而微弦,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而苔面黄,小便少,身软无力,少气懒言,昏昏欲睡,但又睡不着。这时我心里基本认定这正是当时人们闻之变色的甲流感,当时在医院一旦确诊就要送去隔离的。

不过我对这个病一直不认为有多可怕,因为我己成功治愈了几例这类的疑似病人,并自创了一个治甲流的高效用方,就是用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的组合和裁减。因为得病已有好几天,又经误治,岳母此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我也不敢告诉他们这是甲流感,便对他们说:妈妈的病有点严重,我建议接到我家里观察治疗。

    将岳母接到家后,趁药店还没关门,我赶紧开方抓药,此时湿气弥漫而兼有热,开的是三仁汤,即:苡仁30克、蔻仁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通草6克、滑石15克、法夏15克、竹叶10克。把药拿回来,一剂煎两次,合在一起,然后给岳母服了大半碗。一会儿,我又煮了一些乌梅汤,加了白糖后盛了一小碗给岳母,岳母三两下就喝了。吃药后明显的反映是小便通了,9点多钟吃的药,至睡前一个多小时前解了两次小溲,量很多。岳母说感觉轻松了很多,很想睡觉,于是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后就马上去看岳母的情况,人精神了很多,想起床了,喉痛、咳嗽还在,舌苔已没那么厚和黄,感觉还是无力。初战已有成效,但流感外症未除。老婆煮好了早餐,先给岳母吃了三仁汤药后,又照样给了一小碗乌梅白糖汤,岳母没问是什么,喝了一口,马上吐了出来,然后说:好酸,你们知道我一点酸的都不能吃的,咋个还拿酸汤给我。

老婆说:妈,你昨晚不是吃了一小碗吗?岳母说:我昨晚吃的有这个吗?那么是我的舌头已经尝不出味道来了,我这两天吃饭都不晓得香臭,昨天开始就不想吃饭了。老婆给她妈盛了碗稀饭,岳母挟了泡菜下饭,吃了两口说:嗯,现在嘴巴有味道了。吃了一碗就不吃了。上班之前,开了我创的治甲流经验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桔梗1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芦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捡了一付,让岳母在我们上班后,自己煎药吃。至晚饭我们一起吃饭时,岳母吃饭已基本恢复平日饭量,喉咙也不痛了,只还有点咳。

看来本人自创的甲流经验方还是不错的。当时就以为这样下去,第二天岳母就可以回去了。不料,睡到半夜时,岳母又猛咳起来。我知道这是体内病邪未尽,与正气相博而造成的现象,其中以热为重,便给岳母吃了一包自制的2号喉炎丸,专治实热性喉炎和喉源性咳嗽。组成是:射干、制大黄、芒硝、僵蚕、桔梗、细辛。吃下后,几分钟便不咳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岳母还是偶有咳嗽,人不爽利。我想,岳母这个甲流是我遇见的比较重的一个,不是一下能完全清楚的,建议再观察治疗一天。

这一天用的药是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原因是病程时间长,自然体虚,并部分邪入少阳,用小柴胡汤合银翘散的意义是补中虚、和少阳、清热、去毒、解表。又一天过去,岳母的病除偶有咳嗽外,其他已没什么了,身体也恢复得较好,本想再观察一天,但岳母在我这儿就呆不住了,加上岳父电话来催,就自己回去了。回去时没坐车,两公里多路,走回去的。走时,我吩咐她回去煮三豆汤吃,三豆即绿豆、黄豆、黑豆。是彭子益的方子,养肝益脾补肾,是一个食疗兼顾的好方。

    本以为这样就结了,但一周后,我们又到岳父母家吃晚饭,发现岳母还在咳嗽。岳母自述,从我家回去后,其他都没什么,就这咳嗽还是断断续续的,总不好。我说:咋不打电话呢?她说因不是很严重,就没告诉我。我便又开出了一个“二皮姜汤”,岳母第二天弄来吃,只一付就好了。说起“二皮姜汤”,有一个诞生的过程,我将在下一个案例谈到。

b、CYZX同学是一个用心人,谢谢你纠正了我的错误,《温病条辨》的作者是吴鞠通,吴又可作的是《温疫论》。温病派肇端是吴又可,大成于吴鞠通。不论伤寒和温病理论,都是对人体疾病的阐释,是认识疾病的工具。六经体系与卫气营血、三焦体系只是从不同角度认识疾病的工具。伤寒论中不离卫气营血、亦不离三焦,同理,温病亦不出六经。只是六经所概更宽、整体性更强,卫气营血和三焦较窄,较形而下。伤寒之六经可包含卫气营血和三焦,而后者不能包含伤寒六经。温病可用六经辨证,也可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但伤寒论中对温病的辨证和治疗涉及少,也不全面。吴塘等对温病的辨治进行了完善,开创了一套完整体系,使后人在温病的辨治上有法可依。故治温病时就习惯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治,而不用六经辨治。应该说是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体系的完善,也是对中医辨治体系的完善。学伤寒论者再学温病是一种完善和扩展。学温病者再学伤寒论更是一种提高。二者不应对立,而应融会。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现代医学把人的身体分为:免疫、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神经、骨骼关节、肌肉、淋巴、内分泌、生殖、泌尿等十二大系统。当然这种分法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免疫和淋巴系统、血液和循环系统、生殖和泌尿系统在很多地方是重合的。学医治病,首先要对人的身体进行了解和把握,在此,我想从人的精神气血的角度进行一此探讨,精神气血的载体便是经络、血脉与神经。

    人的身体象一台复杂的计算机,她来自于一对男女的性游戏,培育她的是女人的子宫,自她诞生那一刻“哇”的一声开始有了自主呼吸。这个呼吸从生一直到死是不能间断的(闭气是呼吸的暂停,不叫间断)。因此,可以这样说,人的生命是在呼吸之间。我们现在要问:是谁启动了这台计算机?

    人体的自主运行来自诞生时的第一次呼吸,在胎儿时的运行是来自于母体的助力,胎儿是受精卵长成的,受精卵的运行是来自于精子对卵子的捕获、侵入和结合,受精卵结合来自于男女的性交,男女的性交来自于爱欲的冲动,爱欲的冲动来自于那么一念。

分析下来,我们可以说:人是爱欲创造的,人体运行最初的动力是来自于一念。计算机之所以永运是计算机,即使有充足的电源,也不会代替人脑,是因为它必须要由人来启动。没有人,它永远不会自主运行起来,它产生不了那一念!

人体生长和运行需要营养和能量,营养包括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材料、构成内分泌物质的材料、构成能量体的材料等。能量大部分是来自于营养物质之中,少部分来自于外界环境(如温度)。空气是人体必需的特殊物质,即是营养也是能量,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它的作用我们后边会论及。人体摄取营养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人体自身存在的需要;二是维持人的思想和行动的需要。

    遍布全身,联系各个系统,促进营养与能量循环的通道有三个:即血脉、经络与神经,三者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神经传达的是意,包括自主意识和非自主意识,经络传达的是能量,血脉流转的是营养。其关系是意为气之先,气为血之帅,气盛则血行。

    人从母体上诞生下来后,身上自然带有母体留下来的营养和能量,产生自主呼吸后,继续分解营养化为能量为己所用,之后开始吃奶,由自体带来的能量消化奶,化为营养,通过血脉系统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但是要认识到的是:营养物质必须要通过与呼吸带来的氧气结合,发生氧化反应后,才能分解成身体组织所需的构成物质,才能转化为身体能运用的能量,才能使二者结合造就新的细胞,才能使人的思想和运动正常进行。氧化过程是在人的肺部完成的,人的血液通过肺时,血液内(静脉血)的代谢废物与呼吸中吸进来的氧气反应,化为二氧化碳排出,血液中携带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反应后分解成能被细胞接收的更精微的物质和能量体(三磷酸腺苷,简称ATP)。再由更新后的血液带到身体各个部位,满足身体需要。

    这个过程,ATP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储藏能量和释放能量,象一种能量通用货币。葡萄糖、糖元、淀粉、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磷酸肌酸等,这些都可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但生物体不能直接利用这些能源,它们的能量只有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分解释放出来,并储存到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这个过程有氧和无氧特别重要,比如,一个葡萄糖通过充分氧化贡献38个ATP的生物能和大量的热量;相反,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则只能通过酵解贡献2个ATP的生物能和少量的热量。两者之间的能量贡献比高达38:2。

    人体细胞中ATP在的绝对含量是极小的,但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ATP,从ATP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ATP释放能量后转化成ADP,ADP吸收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再生成ATP。ATP与ADP在生物体中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状态。

人的呼吸作用除了在肺部之外,人的皮肤细胞与空气接触时也可进行呼吸作用,自我滋养。所以,穿透气的衣服使人感到更舒服。

人的经络并不是气体的通道,而是能量运行的通道。气脉古时叫炁脉,炁——古人把它叫真气,实际就是体内能交换和流动的能量。人体每时每刻每个地方都要消耗能量,所以能量的及时转换与输送十分重要。人体内有一个能量的快速通道——气脉,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也十分高效和迅速。气(能量)的运行速度大大快于血液,根据需要可倍量加速和加量。所以修炼有素的人和一般人的力量和速度有很大差别,就是与能量的运用水平有关,能量的运用水平又与气脉的通畅与宽阔程度有关。

人体内的气脉有经脉,有络脉。有主亦有次,有大亦有小。能量处处皆可通行,不需要专们的物理通道,经络只是能量遵循直线原理,阻抗原理和用进废退原理而形成的的常用通道,用则有,不用则隐。所以人平时感受不到经络,人体解剖并不能发现经络。经络本来就是通的,并不象气功师说的需要修炼来打通。只是普通人日用而不知,气功师在某个瞬间和时段,由于开发了体内潜能或疏通了某个经络中的瓶颈,而使体内能量大量流动和调整,异于往时,让人感受到了经络的存在和运转。这种感觉只是短时的,不久即自然回复平常,但其能量运行水平可能会有所提高。如果气功师功力高,意识可以带动较多能量,亦可在体内形成可以感知和控制的能量流,人为的循经运行,或冲击病灶治病。

    人体是一个完美的系统,各子系统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维持其运行的是人的植物神经系统,这个系统是自主的,不由人的意识所控制。但单是这些还是不行的。人要吃喝拉撒,要思维运动,需要支配身体和头脑起作用,于是身体内就形成了可由意识感知、反馈和作用的神经系统。它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它遍布全身,可以感受。

来源安梦瑶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