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危疾賠償準則睇真啲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上次提到,我跟姊妹Peggy從伊波拉病毒談到危疾賠償中要符合「生存期」的條款。當她聽到,原來每家保險公司的「生存期」要求都可能不同時,突然間好像滿腹疑團,我以為她對生存期條款還有疑問。原來,她已經想到另一些危疾賠償的問題。
「咦,原來每間保險公司對於『生存期』的條款都有不同規定,如是的話,每間保險公司的危疾賠償準則是否都不同呢?那麼,哪一間是公認最寬鬆呢?」Peggy完全從消費者的角度想問題,這是人之常情。
「問得好,不過每間保險公司的危疾賠償準則都是大同小異的。一些具體要求確實有機會不同,因而影響了賠償的時間和效率!」
「哦,是嗎?有沒例子?到底怎樣不同呢?」聽到我這樣說,Peggy感到很有興趣。
「嗯,我就用最普遍的危疾,即所有保險公司賠得最多的危疾做例子吧!」
危疾賠償寬緊不同
「妳是指癌症?!」Peggy很快便想到。
「對呀,單單是癌症已經佔所有保險公司七至八成的危疾賠償,所以很具代表性!這樣說吧,癌症的賠償定義一般都是指惡性腫瘤,而當中有惡性細胞已經不受控制地生長,並且入侵其他細胞組織,其實大致上已經可以構成癌症的賠償準則!」一聽到我這樣說,Peggy便緊張起來。
「咦,入侵其他細胞?這是不是等於擴散呀?」
「Peggy,我明白,好多人都聽過,保險公司的癌症的賠償準則是要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但這樣說吧,有些保險公司確實要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但也有只要求癌細胞入侵附近組織已經可以賠,這已經很不同!」
「聽妳這樣說,確實有些保險公司賠得緊一些,有些則賠得鬆一點呢!」
「嗯,我多舉一個例子吧!例如中風也是非常普遍的危疾,一般來說,要符合中風的賠償準則,受保人要因為腦血管意外或其他事故,導致永久的神經缺損,但每一間保險公司都會要求神經缺損維持一段時間,有些可能要求四星期,有些可能是六星期!」Peggy好像要我比較哪一家賠得比較鬆。
以三大危疾比較產品
「噢,我想問,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我們應該怎樣挑選危疾產品呢?!」
「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只要以最普遍的三種危疾,比較一下不同保險公司的賠償準則便足夠了,因為這三種危疾已經佔保險公司九成的危疾賠償!」
「除了癌症和中風之外,第三種是心臟病?」
「Bingo,基本上,只要妳滿意某間保險公司這三種危疾的賠償準則已經足夠!」
「那麼,伊波拉呢?」Peggy明顯是開玩笑。
「不重要,都一樣嘛!」我也輕輕帶過!

只關心除皺護膚 忽視心肺功能  24%中年人未老先衰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曰報

市面上的抗衰老療程林林總總,但積極踢走皺紋、挽救暗啞肌膚以外,不少人忽略了身體與腦部早衰,隨時50歲的年紀,身體功能已60、70歲。一項在社區評估逾千名50歲或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50至64歲組別中,24%「唔夠fit」,心肺功能測試肥佬。學者指出,抗衰老應由中年做起,戒掉壞習慣、多運動及補充蛋白質等均有助真正抗衰老。
記者:鍾麗霞

賽馬會流金匯總監胡令芳教授表示,該研究評估逾千名50歲或以上人士的健康狀況,參加者分為50至64歲較年輕組別,以及65歲或以上。結果發現,即使是年輕組健康情況也不理想,11%有血壓高,單是上壓超標更有28%,研究雖然沒有詢問參加者有否接受治療,但若有服食降血壓藥物,亦顯示血壓控制欠理想。至於體重方面,24%屬過重,肥胖更達27%。
研究同時評估參加者的體能有否「未老先衰」狀況,包括在數個梯級持續上落三分鐘,竟有24%未能完成,即心肺功能「唔夠fit」,在單腳站立的平衡力測試中,也有14%未能過關,顯示不少中年港人身體機能欠佳。至於65歲或以上組別,經評估後約一成人屬衰老,三成人則屬中游狀況,即身體狀況可透過運動及飲食等改善。
「好多人只係關注自己個look係咪後生,唔記得咗體能、腦功能keep住後生都好重要」。她表示,步入中老年可保持身體機能,意味着可以不靠人,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強。抗衰老應從中年做起,因為年紀越大要改變習慣較困難,或健康已轉差,要扭轉不容易。她舉例,如能改變不做運動、肥胖、抑鬱、高血壓、高血糖、吸煙與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已可避免約一半的腦退化個案,顯示不良生活習慣與身體退化及衰老息息相關。

多吃瘦白肉保持肌肉
她建議由中年開始培養每周最少180分鐘運動習慣,不但可提升心肺功能,也可以保持尤其腳部的肌肉量,減低年老時出現行路或上樓梯有困難、坐低後難起身等退化症狀。平日可注意補充蛋白質,例如多吃瘦白肉(魚或雞肉等)、豆腐及飲牛奶等,均有助保持肌肉。
腦部抗衰老也不容忽視,賽馬會流金匯服務經理鄭小慧建議,日常生活可進行簡單訓練,包括左右手調換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刷牙、拿電腦滑鼠、聽電話及撥電話號碼等,又可以練習閉上眼睛穿衣服及扣衫鈕、閉目一邊聽音樂及一邊打拍子、到沒去過的地方購物,或在閱讀與看電影後提出10個相關問題,作多角度思考等,均是有效的腦部訓練。
賽馬會流金匯將舉辦「12周抗衰老訓練」課程,針對保持身體機能健康,對抗或預防衰老過早出現。對象為50歲或以上人士,透過運動助參加者改善骨質疏鬆、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柔軟度、協調及平衡力。課程也配合電腦器材及桌上遊戲等訓練,提升專注度、放鬆度、認知及運算等,達致強化腦部,同時也會關注飲食及生活習慣。訓練每周三次、每次1.5小時。市民可致電37631000查詢。

10個衰老特徵
1.體能下降,跑步5分鐘已滿頭大汗,行三、四層樓梯就氣喘
2.患上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
3.自覺記憶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
4.女士在45歲前已停經
5.經常失眠及心煩氣躁
6.男士頭髮稀疏及出現脫髮情況
7.中央肥胖身形,即女士腰圍大於80厘米、男性腰圍大於90厘米
8.每星期少於3次、15分鐘以上帶氧運動
9.每晚均於11時後才入睡
10.視力下降

註:如50歲起出現任何一項,均要注意
資料提供:賽馬會流金匯服務經理鄭小慧


抗衰老運動
【戰士姿勢】
雙腳打開,左腳腳尖指向前,腰部挺直,慢慢曲左膝,右腳伸直,手舉2至3磅啞鈴,雙手向外舉起至肩膊高度,維持10秒,做3至4次


【彈簧跳】
保持膝頭伸直,原地左右及前後跳躍,持續2至3分鐘


【改良瑜伽伸展運動】
雙腳伸直,雙手放臀部後面,撐直雙手,腰向後伸展,腳尖向下伸,動作維持5秒後放鬆,重複5次


【踏板運動】
重複在踏板上落,分別前後及左右踏步,持續5至10分鐘,初學者可先進行左右踏步


【腰部深層肌肉訓練】
坐在健身球上,挺直腰部及收腹,肩胛向後收緊,手持橡筋帶向外拉,維持5秒,重複10次

示範:賽馬會流金匯一級物理治療師林志堅及義工
攝影︰羅君豪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生機飲食亂吃會出禍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生機飲食(Raw food)近年掀起熱潮,這種標榜純天然,不經煮理的食法,被認為能保留食物的天然營養和酵素。然而,生機飲食並非只是把食物「生勾勾」地吃進肚子,在選材和製作都大有學問,若一知半解亂吃,反而會弄巧反拙食出禍。醫學界則建議市民,最好煮熟食物才進食。
近年生機飲食在名人圈子中也掀起熱潮,不少外國名人如麥當娜和英國凱瑟琳王妃都是生機食者。所謂生機飲食是指未經加工,處理時不超過攝氏四十八度烹煮,而且是全素食的飲食模式。不少愛美的女性都會把「生食」當是修身健康的良方。惟若只依從網上的教學和食譜,隨時會「出事」。
Joyce以前是個「果食者」,習慣以水果為主食,甚至代替正餐,惟長期吸收大量果糖,令她情緒起伏極大。後來Joyce發現患上癌症,雖然經過一輪療程下痊愈,但已令她心悸不已。兩年前她決定飛赴美國,在正統學院學習真正的生機飲食法,「導師同我講,話我之前一味食生果,唔止搞到營養唔均衡,果糖更加係癌細胞嘅主要『食糧』。」
勿盲目跟風 防食物中毒
剛接觸生機飲食半年的Cristina,坦言起初是為了靚而「生食」,豈料「生食」數月,反而愈吃愈肥。原來她依照網上的食譜教學,吃得太多未經處理的果仁。而這些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不但令她體重不跌反增,更傷害了她的消化系統。
生機飲食大行其道,惟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講座教授袁孟峰指,未煮熟的食物可能會引致細菌感染。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則謂,糖分的確是癌細胞的營養來源,但認為除非如Joyce般水果當正餐,正常吃水果的話毌須擔心。認可生機飲食導師Angie亦勸喻有意嘗試的市民,謂奉行生機飲食必須要「聆聽自己的身體」,了解自身需要,切忌盲目跟從坊間教學。
對於坊間興起生機飲食,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市民避免進食未經煮食的食物,預防食物中毒。而食環署發言人亦指,蔬菜在種植期間可以受到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污染,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及長者、孕婦及幼童等高危人士,應避免進食不經煮熟的蔬菜。

致肥第一元兇

註:本文原作者楊明霞醫師

夏日炎炎,游水是消暑的好方法。游水的同時,都會選擇一些款式新穎的泳衣,展現自己的美好身段,但是當穿上後,卻發現最近不知不覺的胖了(?!) 事實上,生活中有些容易被忽視的小習慣就是我們的致肥原因!一連幾期我會與大家一一柝解致肥的原因。

人人也想擁有美好身段
「唔夠瞓」確實是致肥的頭號元兇,亦是香港人的通病,無論是上班族超時工作,還是通宵玩樂的年輕人,也長期欠缺充足睡眠。大家可能會想,第二日睡多點,便能補充精神。但長此下去,慢慢便會誘發出肥胖的問題。專家估計,睡眠不足會增加令人飢餓的賀爾蒙,同時刺激人體食欲。同樣,人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當精神亢奮時,交感神經活動活躍。睡眠時,副交感神經則比較活躍。若在臨睡前,繼續不斷玩/使用電腦,便會令交感神經繼續活躍,導致失眠而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令脂肪囤積。

失眠點算好?
同樣,在11點到1點是陰陽交匯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不休息的話,就會「唔夠瞓」。在中醫的角度來講,最好睡覺時間是晚上11點到1點。如果睡眠不足夠的話,氣血運行會不通暢,讓肺脾腎機能減弱,影響水液的代謝,而形成水腫。

戒掉臨瞓前玩手機的壞習慣
因此大家最好不要超過12點睡覺,並且在臨睡前一小時盡量不要使用電視、電腦及電話等電子器材,以免影響睡眠質素,而令脂肪容易囤積。臨睡前一小時盡量不要使用電視、電腦及電話等電子器材。睡前不妨以茉莉花3錢、玫瑰花2錢及素馨花3錢焗杯安神茶寧神助眠的同時,亦有助減肥。

研究:維生素D不足易患失智症

 「神經醫學」(Neurology )期刊的研究報告今天指出,維生素D攝取量過低的年 長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人類獲取維生素D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透過陽光 ,食用富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鮪魚、鯖魚,和牛奶 、雞蛋、起司,或是從補充食品來取得。 國際專家發現,體內維生素D含量嚴重不足的人比 起含量足夠的人,發生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高出 1倍以上。 參與實驗對象為1658名大於65歲的老年人,他們都 是身體健康而且能夠自行走路,研究的追蹤時間長達6 年,最後有171人發生失智症,102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維生素D含量稍微不足的人,罹患各類型失智症的 機率增加53%,而維生素D含量嚴重不足者則增加到125% 。 阿茲海默症型的失智症也有類似的數據,維生素D 含量稍嫌不足者罹患的機率是69%,嚴重不足者則是 122%。 艾克斯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的呂艾林(David Llewellyn)是這 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說:「我們希望找到低維生素D 含量和罹患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但結果令我們很驚 訝,事實上我們找到的關聯性,比原先預期的還要多出 1倍。」(譯者:中央社實習編譯吳舒婷)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抑鬱症病理(下)


圖: Getty Images
圖: Getty Images
免疫系統失調
當腦部藍斑(locus ceruleus)部份受影響帶動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系統,免疫系統會受刺激,提升免疫系統的運作。而當壓力帶動下丘腦垂体引致皮質酮分泌增加, 免疫系統會受到壓抑,限制免疫系統的刺激。研究顯示,短期的壓力會提升白血球中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增加對抗感染的能力;長期的壓力卻沒有這樣的作用。綜合來看,可能輕微的壓力會提升免疫系統的運作,嚴重的壓力卻會壓抑免疫系統。


如果壓力引致皮質酮持續增加,壓抑免疫系統,以致抗感染能力下降,人會容易患上感染;同樣道理,有可能腫瘤出現的機會也多一些。另外一方面,如果血液裏的皮質酮含量持續偏低,免疫系統會變得過度活躍,製造抗體攻擊身體正常組織,而引致或加劇自體免疫性疾病。

腦部情緒系統失調
下丘腦也與其他腦區域有聯繫,如控制本能和情緒表達的邊緣系統、對危險會產生恐懼的杏仁核 (amygdala)、及對情緒和記憶有關的海馬體 (hippocampus)。另外控制體溫、食慾和痛楚感覺的腦區域也與下丘腦(hypothalamus)有聯繫。

長期壓力可以引致內分泌失調,導致壓力荷爾蒙上升,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谷氨酸、氨基丁酸,以及免疫系統和免疫因子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失衡,因而損壞腦部神經細胞,引致腦部組織出現病變。腦部的情緒系統—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包括海馬體,前額葉灰質 (prefrontal cortex) 及杏仁核的細胞損壞尤其重要。此外,長期壓力也會令致腦部營養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缺少,加速腦細胞提早衰老和死亡,引致抑鬱症。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耳水不平衡的中醫治療特色

眩暈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致病原因較多,其中最常見的疾病是梅尼埃病(又稱美尼爾氏綜合征),即平時所說的耳水不平衡。梅尼埃病是內耳膜迷路積水,前庭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發病特點是有明顯的發作期與緩解期。病情發作時,多數發病突然,眩暈劇烈,自覺天旋地轉,或漂浮不定,活動則眩暈加劇,甚或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耳內或腦內脹滿感,患者痛苦不堪;發作過後,患者恢復常態,進入緩解期,耳部症狀大多消失。但若長期反覆發作則會導致聽力逐漸下降,耳鳴等。


中醫認為,梅尼埃病的發生主要是由風、痰、虛、瘀所致。一般而言,眩暈發作時主要以風、痰、瘀為主;緩解期主要以虛為主。發病的基本特點是「本虛標實」。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當眩暈急性發作時,根據患者所表現的不同證候,分別施以熄風、化痰、袪瘀利水等法,以制止眩暈的發作,減輕患者痛苦;眩暈緩解後,應辨別心、肝、脾、腎之虛,分別施以補益心脾、養血疏肝、滋補肝腎等法以整固臟腑,培補根本,防止眩暈再次發作,而達治癒之目的。

發作期的治療
發作期首要治療是控制眩暈發作,減輕患病痛苦,採用“急則治其標”的方法予以治療。主要治法有:

1. 熄風止暈法:適用于由精神緊張、鬱怒、情緒不暢而誘發,表現為眩暈劇烈,閉目厭動,動則加劇,耳鳴如風如潮,頭腦脹滿,耳悶重聽,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胸脅脹滿,煩躁與怒,性情急躁,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其證多屬風陽上擾所致,其病位在肝,病因屬風。治宜鎮肝熄風,降逆熄眩,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常用藥物如:天麻、鈎藤、黃芩、梔子、牛膝、石決明、茯神、益母草、夜交藤等。

2. 祛痰止暈法:適用於過食肥甘厚味,飲食失調,或煙酒過度所引發,體形肥胖或黑瘦,表現為眩暈劇烈,噁心嘔吐,頭重如裹,耳鳴耳悶,胸脘滿悶,納呆,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渾濁,舌淡胖,舌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弦滑者。其病多由痰濕上泛所致,其病位在脾,病因屬痰。治宜祛痰利濕,降逆和中。方藥可用半夏白術天麻飲合平胃散加減。常用藥物如姜半夏、白朮、天麻、茯苓、陳皮、厚樸、蒼朮、澤瀉等。

3. 化瘀利水法:適用於眩暈反復發作,久病入絡,氣血不暢,滯留成瘀,水濕痰濁內停,瘀水互結,眩暈久治不癒者。其病因屬瘀,病位在絡。表現為眩暈不止,發作頻繁,或久治不癒,耳內或腦內脹滿感明顯,耳鳴不止,聽力減退,或有胸悶、納呆,舌質淡胖或淡暗,舌苔白膩,或舌暗紅、苔白膩水滑等。治宜活血化瘀,利水化痰。方藥可用血府逐瘀湯合五苓散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柴胡、川芎、赤芍、枳殼、茯苓、澤瀉、豬苓、白朮等。

緩解期的治療
梅尼埃病眩暈發作過後,應辨明其臟腑功能失調、虛損之所在,採用「緩則治其本」的方法給予調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眩暈的再次發作或反覆發作。一般可選用以下治法進行調治。

1. 養心安神法:臨證所見,思慮用神過度、熬夜、睡眠不足往往可以誘發本病或使眩暈反復發作。故對於眩暈反覆發作,平素有用腦、思慮過度,熬夜、失眠病史,或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面色不榮,舌淡苔白,脈細弱者,可施以補血養心安神之法,以調補心血而達到防止眩暈發作之目的。方藥可用四物湯合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東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等。

2. 健脾益氣法:適用於眩暈常常因勞倦過度而發,素有倦怠乏力,納差便溏,食後腹脹,面色萎黃,唇舌色淡,女性月經量少,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或細弱等。治以健脾益氣,升清降濁為法,方藥選用補中益氣東加減。若為心脾兩虛,倦怠乏力,耳鳴耳聾,眩暈時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者,宜用歸脾東加減,以補益心脾,安神熄眩。常用藥物如黃芪、當歸、黨參、白術、茯神,升麻、龍眼肉,蓮子、紅棗等。

3. 養血疏肝法:適用於長期精神緊張,心情抑鬱、恚怒不節,眩暈反覆發作,胸脅悶脹,兩脅串痛,噯氣歎息,驚悸多夢,月經不調,舌質淡紅,脈弦細等。治宜疏肝理氣,解鬱平眩。方藥可用四物湯合丹梔逍遙散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熟地、柴胡、白芍、枳殼、川芎、丹皮、梔子、茯苓、白朮、薄荷等。

4. 補益肝腎法:適用於中老年,男、女性更年期眩暈反復發作者,表現為眩暈反復發作,經久不癒,耳鳴如蟬,夜間尤甚,聽力減退,精神不振,健忘,思維遲鈍,腰膝酸軟,或手足心熱,骨蒸潮熱,大便乾燥,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等。治宜補益肝腎,育陰潛陽。方藥可用六味地黃湯合鎮肝熄風東加減。常用藥物如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白芍、天冬、煆龍骨、煆牡蠣、鱉甲、懷牛膝等。

總之,在辨證的前提下,採用標本兼治的方法治療梅尼埃病不僅可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發作,而且可以防止再次發作,特別對於眩暈反復發作,頑固不癒者可以達到減少發作,控制病情,直至治癒的效果,故標本兼治是中醫治療梅尼埃病的特色和有效方法之一,值得進一步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自我認知遊戲 學會管理情緒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成長發展,甚至未來的職業規劃都有深遠影響,但在學校課程內卻往往被忽略。有學者指出,要提升社交能力及情緒管理,孩子必須先由了解自己開始。
社會整體傾向目標為本的學習方式,以成績判斷學生的好與壞,逐漸地孩子也以別人的觀點來否定自己,令自我形象及情緒更低落。Dr. Roy Horan開發了iMind課程,教孩子處理情緒困擾。
焦點放在呼吸上
課程內有不同的遊戲活動,像會讓小朋友以最快速度、捧一個裝滿水的碗繞過多張桌子。「大多數小朋友都會把水濺滿一地,課程會教他們簡單的呼吸技巧,再要小朋友重新測試,結果水濺出少了,速度卻提高。孩子掌握了技巧,當在生活、學習、社交上面對任何難題,也會懂得把焦點放在呼吸上,而不是讓情緒爆發。」Dr. Horan解釋當人緊張焦慮,都會採用大口吸氣的胸式呼吸,課堂上教的腹式呼吸技巧,卻可讓人放鬆,並令頭腦更清晰。
女兒上堂見成效
劉太女兒Cara小一時被評估為資優及讀寫障礙,她更坦言每遇考試母女都會一齊病倒,其實都是因情緒引發。上了四堂iMind課程後,Cara竟反過來輔導媽媽:「考試是我的事,我會這樣這樣溫書,會這樣這樣安排時間。」到考試那星期,還找來食譜,要求媽媽煮東西給自己,分散其注意力。「以往情緒來到只會遏抑,但原來是要疏導。」劉太欣賞課程能令孩子們認知自己,靜觀自己同時觀人於微,甚至也有了批判及團隊精神,學懂欣賞別人另一面。
正向社交須教導
理工大學「宏利兒童學習潛能發展中心」今年開辦iMind課程,負責人黎程正家博士指課程先教孩子自我意識,了解自己在甚麼情況下有較好的表現和出現較大的困難;其次是管理情緒、計劃及時間觀念等;第三是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第四是社交技巧,像如何交朋友,面對欺凌、衝突時怎樣處理等。「這些均是影響孩子生活、學習表現的元素,必須教導才會掌握得到。」
撰文:李越樺
攝影:陳智良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有競爭才有進步?

註:轉載自生活慢拍:羅健𤋮圖: Getty Images
圖: Getty Images
「有競爭才有進步」是我們一直學習的道理,並貫徹到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當中。


從小我們都在那種「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誰家小孩沒有聽過「XXX考得好過你幾多」、「YYY都做到你點解做唔到」、「你學下ZZZ咁啦」,這類經典對白由AAA數到ZZZ都不夠用。而我們也會發現,這些AAA到ZZZ的人名,不少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和表兄弟姊妹。

嬰兒潮那代人兄弟姊妹特別多,是閒閒地都可以找到七、八個兄弟姊妹的家庭那種程度。生活較艱難的時候,一起捱過一起成長,感情還很不錯;但當大家慢慢成長甚至成家立室,關係再好也總會出現某程度上的競爭。

很多時都只是面子之爭,而子女則成了家長最喜歡拿來比較的「東西」。他們讀書成績如何、找份甚麼工、賺多少錢,全部都可被姨媽姑姐叔伯兄弟拿來比拼。然後找個甚麼男女朋友,買間怎樣的樓,何時結婚生仔,也同樣可以鬥過。

這些家庭內外的比拼從來都是暗暗進行,見面時大家仍舊言談甚歡;只是看見A和B就說說C,看見B和C就談談A,ABC都在就唯有講DEF,斷不會兜口兜面製造衝突。為面子為啖氣的競爭真的很沒必要,雖說大家和和氣氣,但時間日久搞不好便容易影響感情,子女輩所受的影響亦更深更遠。

中小學最好的朋友,通常就是父母最愛拿來比較的對象,這些比較簡直就像要離間他們感情一樣,搞不好子女真的會跟朋友疏遠。而在處處跟其他親戚比較的氣氛成長,跟堂/表兄弟姊妹的感情也只會越來越淡薄。贏咗場交,輸咗個家,又何苦呢?

當然,上面描述的種種,是我多年從不同渠道觀察而來的總覽,全部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家庭的機會應該較低。

這樣子比來比去,其實真的十分無謂。每個人生命軌跡都不同,有甚麼好比較呢?學懂欣賞自己、欣賞別人,給自己鼓勵、也給別人鼓勵。「有競爭才有進步」是我們一直被灌輸的道理,但在日常生活要落實到甚麼地步還是很值得我們重新再仔細想想。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冰毒的禍害(二) - 抑鬱與焦慮


圖片:Getty Images

冰毒對人類的禍害已持續多達百多年之久,早在1893年起人類開始懂得製造冰毒,初期主要在軍隊和兵工廠工人廣泛使用,當時誤以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體能,而忽略了冰毒的害處,二次大戰後流入民間,造成當時一股服食冰毒的潮流。冰毒害人不淺,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禍害,冰毒可對身體各器官產生嚴重破壞,例如高血壓,心動加速,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主動脈夾層撕裂等心血管後遣症,甚至死亡。另外,冰毒破壞腦部紋狀體多巴胺系統,可引致柏金遜症狀,冰毒亦可破壞腦部海馬體、紋狀體和額葉的血清素系統,引致抑鬱、焦慮和衝動行為。


何小姐(化名)與男朋友近年感情出現問題,兩人經常吵架。數月前何小姐發現男朋友另結新歡,在朋輩影響下,她開始服食冰毒來麻醉自己,服食冰毒能產生短暫興奮效果,令人感到精力充沛,但冰毒效力過後,便會令人產生抑鬱、焦慮、暴躁、疲倦和不安的感覺,何小姐誤以為服食冰毒可用來麻醉自己,但事實上冰毒只會令她更悲傷和憂鬱。

結果不久何小姐出現明顯和持續的抑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日間時常感到疲累、失去活力、食慾明顯減少、失眠、反應遲緩、過分自責和難於集中精神等。經過家人勸喻,何小姐開始藥物和心理治療,消除抑鬱症狀,她同時戒除毒癮,生活逐漸重回正軌。

過往外國研究顯示,吸冰毒者終生抑鬱症發病率可高達四成,吸冰毒者比一般人較大機會出現抑鬱和焦慮,抑鬱症狀會隨著治療過程而舒緩,同時戒除毒癮會有更佳效果。吸冰毒者的抑鬱症狀越嚴重,越不配合治療和康復計劃,因此醫生在評估和治療初期,會及早辨別出抑鬱症狀並對症下藥,盡早把負面情緒擊退,增加病患者在各項治療計劃的合作程度。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董富賢醫生

冰毒的禍害(一)妄想與幻覺

2013年12月廣東公安、武警及邊防等圍剿冰毒「第一大村」陸豐市博社村,該村兩成以上家庭參與生產冰毒,過往外國亦曾搗破這種家庭運作式的製毒罪行。毒品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製毒過程所產生的污染物亦會嚴重破壞環境,製造1磅冰毒可產生約6磅污染物,包括酸鹼物質和磷化合物。長期服食冰毒會對身體各器官產生嚴重破壞,而冰毒對腦部的破壞可引致妄想、幻覺和思想紊亂等思覺失調症狀。

張先生(化名)因生意失敗,意志消沉,近年養成吸毒惡習,服食冰毒。近月家人發現張先生神情怪異和出現妄想,他相信政府派出特工監視和迫害他,他的私人生活亦在報紙雜誌和互聯網上刊出,家中已有被裝上閉路電視和竊聽器。張先生情緒變得較激動,經常與陌生人發生爭執,他亦曾在街上做出一些怪誕的行為,例如無故躺在地上,默不作聲。張先生亦出現幻聽,身邊沒有人但他聽到聲音與對話,家人察覺他自言自語,思想紊亂,有時語無倫次。即使停止吸食冰毒,症狀仍然持續,家人眼見張先生情況每況愈下,便馬上帶他求醫。

經檢查後,張先生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相信是由長期服食冰毒引致。經過家人和醫生勸喻,張先生決心戒毒,並開始藥物治療去消除症狀,同時接受心理治療,學習不同的減壓技巧去處理負面情緒和增強抗壓能力,當生活上再遇到挫折時,他便懂得使用較合適和健康的方法去減壓,而不會再以吸毒來逃避現實。當然,在整個治療期間,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董富賢醫生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拒絕怪獸家長 恣意潑墨任飛翔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的做人態度,對這代不想子女輸在起跑綫的家長來說,該不合用:苦心經營鋪路入名校的一刻,伴隨各式各樣的技術訓練,就是要子女有漂亮的起步。有家長用藝術創作,獻給怪獸家長,讓他們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
設計:鄧俊明
兩年前開辦畫室「Art & Friends」的葉天麟(Dominic),育有一名兩歲兒子。他的畫室可讓家長旁觀子女上課情況,亦讓他目睹不少怪獸家長「教」子心切的態度:時常糾正子女作畫方式,要求像真;看見旁邊的孩子繪畫,惟恐子女落後,甚至捉着他們的小手繪畫。
畫室見盡育兒百態
怪獸家長,永遠不察覺自己有問題。Dominic說:「那不是三、四歲而是十多歲的青少年,他正在沉思怎樣畫;而旁邊四、五歲的不住繪畫,但媽媽很緊張,幫他擠顏料甚至幫他畫。其實我很想問家長:為甚麼讓子女學畫?不是想發揮其創意嗎?在大人角度,認為蘋果是紅、天空是藍,確是常理,但繪畫卻不是。」讓家長觀課,是他想同時糾正家長心態:「我用兩小時教孩子繪畫,回家後家長又捉住子女的手來畫,便沒意思。」
更多家長時常問子女的圖畫意見,為何與其他孩子不同。「孩子用黑色畫蘋果,是他的創作,你可以問他原因,若一下子否定他,以後他只會用紅色。你要孩子跟住你的方式走很容易,不過,要孩子找到自己卻很難。」
不斷反思拒絕盲從
Dominic坦言,做家長永遠不斷犯錯,不停修正:他曾為兒子不斷將抽屜的衣服拉出來而火光,不過當他靜觀十分鐘,始發覺小人兒原來想學自己摺衣服。「如果開始時已制止他,他便沒有摺衫的行為……那刻我很感動。其實父母只要停下來了解孩子想法,他的得着便不同,彼此經歷更珍貴。」
自當爸爸以後,每行一步他不無掙扎。「時常會想,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我不覺得堅持自己便對……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做同一件事你便要跟做,並覺得正確。」正如他覺得就算不上學前遊戲班,也會有書讀。「若那所幼稚園要求孩子必須讀過Playgroup才收生,所收的學生家長必然是這種心態,我卻不希望兒子在這種環境成長……」
人生賽跑留前鬥後
早前Dominic作為策展人舉辦了「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藝術展,當中包含其畫作《怪獸家長之煉成》,靈感源自Eugene Ionesco《犀牛》一書:主角一覺醒來,發現鄰居變成犀牛,接着每天也有人變成犀牛,直至整條村的人都變成犀牛……他開始害怕為啥自己沒變成犀牛?Dominic不諱言人生是場比賽,人人都不想輸,「不過賽跑都要望望終點,是100米?還是馬拉松?才可決定自己步伐。你用跑100米的速度跑馬拉松,一定贏在開始,卻輸在最後……」
撰文、攝影:羅惠儀
作品圖片:受訪者提供

抑鬱症病理上篇

當一個人遇上壓力時,位於大腦的藍斑部份的去甲腎上腺素系統會受到刺激,除了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也影響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增加去甲腎上腺素,而副交感神經系統被減弱。同時,警覺和專注能力都被提升,而食慾、腸臟功能和性慾被壓制。研究顯示壓力也影響其他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包括血清素 (serotonin)、多巴胺 (dopamine)、腦內啡(endorphin) 、穀氨酸 (glutamatic acid)及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等。


壓力荷爾蒙系統失調

除了神經系統的影嚮,大腦底部有一個稱為下丘腦(hypothalamus)的地方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稱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荷爾蒙 (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CRF)。接著,這些釋放激素經血液流到大腦底部下丘腦對下另外一個地方---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作用使腦下垂體釋放出另外一個荷爾蒙,即是促腎上腺皮質荷爾蒙(adrenocorticotrophin,ACTH)。這荷爾蒙通過血液循環系統,流到腎部上端的一個器官---腎上腺 (adrenal gland)。跟著,腎上腺釋出皮質酮 (glucocorticoid)。而這些荷爾蒙流進血液循環系統,影身體不同糸統。

皮質酮是一種促進身體血液糖份的荷爾蒙,當皮質酮分泌上升,血液內的糖份增加,而身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也增加分解。整體而言,增加了的皮質酮,使簡單的營養物質釋放到血液循環系統內;這些,使心臟、肌肉及腦部都可以得到足夠的血糖及營養物質,獲取足夠的能量,發揮有效的功能。同時,身體的凝血變得更快,使身體遇上任何創傷時,盡快停止流血,減少失血。通常皮質酮會對下丘腦有反饋作用,減少釋放荷爾蒙,使有關的荷爾蒙包括皮質酮分泌下降,恢復一般正常分泌狀態,身體也恢復平衡。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