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愛的方程式

筆者剛剛看了一套電影 「霍金 愛的方程式」, 被譽為天才的霍金,終其一生嘗試找出一條能解釋宇宙的公式,故事除了講述他孜孜不倦苦心鑽研黑洞與時間等深奧理論,同時也描繪了他浪漫的愛情故事。他強烈的求知欲,令筆者相信他也想找出以下幾條關於愛的問題的答案。

巧遇完美情人的機會率有多高?完美情人是很稀有的,若果一天幸運地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情人,遲或早你也會發現他的不完美,同樣地,戀人也會漸漸發現自己的缺點,接著一場信心危機一觸即發。真正愛情之路從來都不會平坦,我們一直所追求的完美只是一個假象。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棄完美的幻象,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愛的接納,這是步向美滿關係的先決條件。

究竟這世界是否存在著「愛的方程式」?條件式的愛不是真愛,要學會全然地接受戀人的真面目,這樣方能做到無條件地愛對方。無條件的愛是美滿關係的基礎,是幸福的泉源。即使是逆境、疾病、貧窮或憂愁,戀人被此的真愛也不會改變,因為核心價值從沒有更改。同時要學會先給予後獲得,我們給予對方愛,對方也會回應更加多的愛。此外,戀愛的過程無可避免會出現愛與恐懼的感覺,要學會將恐懼轉化成愛,學會選擇愛而不是恐懼。

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時間並不存在,所有的事情都在同時發生!」當戀人或夫妻出現爭吵或冷戰時,或許我們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冥想,然後像霍金一樣進行一次「逆轉時間」的時空旅程,回到時間之始 --- 再一次回味兩人初相識的一刻,從而平息小風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震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輸在起跑線上

註:本文原作者木羽飛

香港爸媽發夢都想讓孩子臝在起跑線上,我最近卻因工作關係到訪了寧波市北侖區一家實驗幼兒園,那環境那規模,看得我們幾個香港人都目瞪口呆,原來,我們的孩子,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幼兒園是一座偌大的花形平房,保守估計,面積約有一般香港幼兒園的五倍。幼兒園的設計注重自然採光,用上大量的落地玻璃,午間陽光滲透進每個角落,感覺非常溫暖。花形建築內滿是千尺以上的房間,每間都各有用途,且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精心布置。這種空間規劃,在租金極昂貴的香港,幾乎是難以想像。
其中一間房間叫做建構館,趟開樹形木門,地上滿是不同類型的積木,還有一大堆木製路軌,讓孩子按自己的心意建構自己的城市網絡;另一個叫生活館的房間,則名副其實開放讓孩子探索生命,裡頭不單有人體模型、巨型昆蟲標本,還有不同科的植物等等,讓孩子親身見證花開花落、生命循環。
不過,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間容讓孩子自己發現小秘密的房間,推開房門,迎面而來是一塊寫著「温馨提示」的小白板,上面寫著三句說話:「磁石、雷電、水……的秘密等你來發現;探索從認真觀察開始;分類整理也是一種能力哦!」
裡頭究竟放著甚麼?
精彩了!房間的中央是一座矮矮的清潔台,上面橫放了兩個鋅盆,兩個鋅盆中間有不同的坑紋線路連接,彎彎曲曲的、像迴旋處的、英文字母Y形的,讓孩子仔細觀察水的流動。清潔台旁邊圍放著不同的矮木桌椅,上面整齊的放著不同的器皿和實驗用具,讓孩子自己探索,做著不同的水實驗。其中一張木桌上,還放有一份孩子的筆記本,內容大概是「滅火實驗記錄表」,並印上學校的理念「遊戲、體驗、成長」。
我們站在這房間看了很久,不約而同想像著孩子們衝進來的熱鬧。一百個孩子來到這房間,大抵有一百種不同的玩法。這是我們的香港科學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都不會有的好玩設施,更莫說是幼兒園了。
然說是實驗幼兒園,這裡全是政府出資興建的,據說若然實驗成功,將會成為區內幼兒園的模範。有同行的一位港人媽媽笑說:「這裡簡直是香港孩子的dream school,唔,我終於明白近年為甚麼愈來愈多香港人帶著孩子移居內地了,誰還敢說香港的教育必定比內地的優秀?」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棒球歲月:兩代人誰更幸福?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上星期日,我在馬鞍山香港道教聯合會純陽小學出席了一個相當特別的節目---沙田節少年棒球邀請賽的決賽。主辦單位邀請我擔任開球禮嘉賓,我有機會再一次站在投手和擊球手的位置投球和擊球,緬懷一下少年時代的棒球歲月。

上一次拿起球棒擊球,應該是40多年前,我在美國紐約唸中學的日子了。雖說是半個世紀之前,但那時候的美國,最流行的運動同樣是美式足球、籃球和棒球,和今天沒有兩樣,但對於未發育的初中生,打棒球的成功感肯定比前兩者要大,在少年人的圈子自然特別受歡迎,亦幾乎是我每日下課後的指定活動。

不過,要有齊全副棒球裝備一點不便宜,父母要照顧家中四個小孩,亦無閒錢買這些奢侈玩意。不過,困乏的環境通常都會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和靈活性,當時我和一對拉丁兄弟街坊死黨,就用掃把棍改裝成棒球棍,將紐約曼哈頓下東城(Lower East End)的馬路,當成我們的棒球場,每日放學就聯同附近的街童打波,遇到有車經過就中場休息,斷斷續續,一直打到天黑父母放工才會散場。

由於是在馬路玩,用真的棒球很容易會打爛兩旁房子的窗,而一旦打爛了窗,可不是道歉就能夠脫身,所以我們改用了一款較軟身的平價膠波,為了以防萬一,我們更會把它切開為兩份,一方面減低它的撞擊力,買一個波又可以分兩次玩,更加符合成本效益。

年少的我,當然也有正正式式在棒球場內打球,但當時幾乎所有的球場都是學校管理,大部份時間被球隊使用,即使有空檔也不是對外開放,街童要打波就要自己想法子。所以,我的棒球回憶都是發生在馬路旁邊,雖然粗糙,但充滿歡樂,直至升上大學我開始改玩劍擊,亦開始專心學習洪拳,我才告別那些年的棒球歲月。

說回上週日在沙田的球賽。當我知道大會邀請我做開球嘉賓,有機會下場擊球,我確實有點興奮,但內心更多是緊張,「40幾年無打,仲打到?」雖然近半世紀沒有碰過棒球,但我一直有運動習慣,對自己的身體還是頗有信心的,遂答應了對方邀請。

不過,當天接過球棒,走上擊球手的位置,還是幻想了一些畫面,「會不會打空氣,被三振出局? 球棒會不會甩手?被球打中眼鏡又怎辦?」突然之間,我想起德國導演Wim Wenders拍過的一部改篇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守門員的焦慮》,而我當時的處境,應該可以叫做「擊球手的焦慮」吧?

聽到主持人叫投球的同學「走近一點」、「投慢一點」,我亦輕鬆了一點,看着來勢不快也不慢的第一球,我很自然地揮棒,擊中,皮球平平的飛回投手方向。聽到球棒擊中皮球的聲音,真的很爽,那是只有擊球手才感受到的棒球樂趣。那一刻的我,像回到50年前。

當天參賽的孩子,有來自內地、台灣,也有香港的日僑,當然還有沙田的代表「沙燕隊」,看見他們一身整齊的制服,標準的投球和揮棒姿勢,肯定都是接受過很正統的棒球訓練,和我當年在馬路邊用掃把棍打球,還要將一個波切開兩次玩,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兩種生活無法比較,而「誰更幸福」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有準確答案。我只期望他們好好打下去,讓這門有趣的運動可以伴隨一生,不要半途而廢就好了。

新的一年,祝大家多做運動,身體健康!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月4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懶惰?抑鬱?


聖誕假期過後,相信讀者們都可能會有一股不想上班的衝動,這情況大多會維持兩至三天,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的話,可能並不是一時衝動那麼簡單,而是抑鬱症的病徵。
抑鬱症可以影響腦部的功能和動力減退,當事人會突然變得懶惰,動力減退和轉數轉慢,很容易在工作和學習上引起誤會。例如僱主會投訴下屬失去動力,工作懶散;老師可能會覺得同學對學習失去興趣,經常遲到缺課,功課越做越差;這都是因為抑鬱症而影響到腦部功能,令患者的動力和興趣減退。
抑鬱症亦會影響患者的專注力,令患者無法集中精神,例如看書往往看到一半就不知道自己看到哪裏,而且可能很快就會忘記內容;工作時亦總會有些錯漏,有時患者自己都不知道為甚麼會變得如此大意。此外,記性亦會有所減退,有時明明想去廚房倒水,去到又忘記自己要做甚麼;或者剛答應朋友的事情,轉過頭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動力減退的患者工作時會經常遲到或者缺席,往往要鼓起很大力量才能起床去上班;若果是家庭主婦的話則甚麼也不想做,衣服堆積如山也不洗,廚房裏可能有一堆未洗的碗碟。此外,患者也有可能有自閉傾向,最初不想見陌生人,後來連熟人都不想見,並拒絕回覆電話或訊息。更嚴重的患者可能會足不出戶,甚至連日常梳洗都做不來。隨着動力的減退和專注力的不足,當事人的腦筋也會變得比較遲鈍,沒有以前那般精靈。以前很容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要思考很久才能夠解決到。患者的表達能力也有可能因此變差,經常要想很久才能表達到自己的意思。
患者定期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後,大多數在三至四個星期後,就會發現動力和專注力慢慢回復正常,並開始對其他事物感興趣。經治癒後大部份患者的腦功能、專注力和記性都能完全康復。伴侶和家人在患者康復前應給予適當的體諒,明白他們的「懶惰」並非真正的懶惰,而是腦部功能減退的問題。治療抑鬱症期間,必要時也要向學校或公司解釋,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延伸閱讀: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擾人夜尿

註:本文原作者譚莉英醫師

目前醫學界仍未就「夜尿」的定義達成共識,但普遍均認同,如病人一晚小便的總尿量是整天的3%以上,或每晚小便的次數(包括早上起床的第一次)多於兩次或以上,而情況持續,則屬於患有「夜尿症」。

  寒冬夜晚,躲在暖暖的被窩好享受。啊,突來一陣尿意,上床前不是才尿過?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睡意,瞬間中斷。「夜尿」不只是上了年紀長輩的困擾, 也有不少中壯年人因為失眠或其他因素,夜尿頻頻。夜尿也會增加跌倒的風險,不能以「只是老化」等閒視之。

  現年42歲的黃小姐4年前發現自己患上「夜尿症」。當時每晚只要入眠,尿意就會襲來。

每晚最少要上5至6次洗手間,平均每小時都要起床上廁所,每晚睡眠時間只有約3個小時。夜尿症對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困擾,嚴重影響生活,變得害怕去旅行,上班前不喝水,到公司才放心喝水。

  夜尿症並非中年或老年人的專利,雖然年紀越大患上夜尿症的比例較高,但調查發現,年齡在25歲以下也有近1成2的女性會患上夜尿症。另外,超過6成的患者認為夜尿會影響睡眠質素,還有3成的女性認為夜尿會影響工作。可悲的是,超過78%的女性都不認為尿失禁是病,而且大部份女性都覺得這個問題難以啟齒,只有28%的婦女會去求醫。

成因:

1.腎陽不足

  腎陽就是一個人身體內的火,缺乏了這團能量之火,水液就不能蒸騰,於是便容易滯留在體內,膀胱氣化不利,結果小便量增多,尤其在晚間陽氣虛衰尤甚。腎陽不足,多見於老年人,但年少者亦可因房事過多、過勞、長期壓力、孕期、產後、大病、久病或不當飲食引致。腎陽不足的人夜尿次數多,且排出的小便清長,平時因陽氣不足,陰寒內盛而容易怕冷,特別是腰部以下感覺寒冷,也可出現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等症狀。

2.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的意思是指脾胃氣虛,脾胃負責運化食物和水谷,人在出生後要透過不斷飲食維持生命,飲食進入體內便要經脾胃將食物轉化做對身體有用的精氣,所以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經脾胃運化,脾氣散精,上輸於肺,肺朝百脈,輸佈全身,如因飲食不節,嗜食生冷,缺乏活動,反覆泄瀉等影響脾胃功能,脾胃一虛,水液代謝便會受影響。因中氣不足形成的夜尿可在尿量不多時仍頻頻有尿意,小便清澈,在日間也容易尿頻。其他身體狀況如神疲體倦、氣短乏力、面色蒼白、胃口欠佳、食後腹脹、大便偏爛等都是中氣虛者常見症狀。

3.濕熱下注

  由於脾胃或肝膽濕熱,影響水液及氣機的輸佈,濕熱薰蒸下焦,形成尿頻和夜尿問題。濕熱下注患者可在日間或晚上尿頻,小便短赤、混濁,顏色往往較深,在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後尿頻情況加重,身體其他症狀包括易倦、消化不良,容易長瘡瘍粉刺,女士白帶增多等。

4.心陽不足

  因為陽氣不足,陰寒偏盛,影響水液代謝,使膀胱氣化功能轉差,在晚間便出現不能憋住小便的問題。腎陽虛證和心陽虛證屬性都屬陽虛,但具體症狀不同,心陽虛者以形寒肢冷、心悸虛怯為主症,嚴重時喘息抬肩、呼吸短促困難、面色蒼白無華、頭面或全身浮腫、倦怠,屬於中醫的重證。

5.肝鬱氣滯

  肝鬱的成因是精神緊張或壓力所導致,可由於外部工作忙碌、人際關係緊張,或由於內部思慮過多、無法適應壓力。緊張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所以常覺得肌肉痠痛繃緊,摸上去有很多結節,美容院或推拿店會形容其為「淋巴塞」,實則是久鬱成瘀,而導致肌肉、筋膜、軟組織與經絡變形、鈣化缺水或浮腫。肝鬱氣滯也會影響小便,患者很容易有尿意,但每次尿量不多,即使要去夜尿次數頻密,但每次小便量很少,急尿感覺卻要患者非起身上廁所不可。這和腎虛的小便清長有分別,肝鬱病人尿意很頻,主要是因為緊張影響氣機所導致。只要疏肝理氣便可將尿頻尿急問題改善。

  若果不幸出現夜尿滋擾,也不用太灰,運用針灸,臨床證實對防、治夜尿有奇效。

處理方法:

針灸: 針刺風池、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和太溪等穴,佐以艾灸,隔日1之,7次為一療程,可補氣養心、溫腎壯陽、疏肝理氣、利濕排毒、益智安神,以達防、治夜尿之效,還可使人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和健腦強腰等。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斷背山》作者怒吼:我希望我沒寫過斷背山!


所謂「人紅是非多」,原來書紅也未必是件好事兒。李安的《斷背山》雖然在當年紅極一時,囊括奧斯卡、金球獎多個獎項,但卻把原著作者安妮普露(Annie Proulx)給惹毛啦!
安妮普露直到最近接受法國雜誌Paris Review專訪,才敢大聲吐露自己的不滿,她不是嫌李安拍不好,而是很氣李安把電影拍得太好看,受到全世界注目,讓許多人看到這個故事,但卻又誤解這個故事。
安妮普露說:「我寫這篇短篇小說,本來一點事也沒有,但自從李安把它拍成電影之後,什麼問題都來啦,太多人不是很明瞭這個故事的真正涵意,甚至有許多同志寫信給我,結局不該那麼悲慘(兩位男主角一死),而是兩個人可以幸福快樂得一起生活下去,甚至認為我不是同志,根本不了解他們,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不好的結局。」
而且很扯的是,許多同志開始不停改編《斷背山》,把劇情寫成他們喜歡的,即使電影上映都快十年了,這情況仍然有增無減,搞到最後,大家好像都快不知道《斷背山》真正的結局是什麼了。
這實在令安妮普露相當氣餒,她說:「大家似乎不了解,這個故事不是在講傑克和艾尼斯(二主角名字)這二個人,而是在講恐同症(同性戀恐懼症),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一種不同的心態和不同的道德觀念,但居然還是有一堆人要我重寫這個故事,真的很莫名其妙。」

三分二癌症 成因「運氣差」


註:本丶經濟日報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癌症種類非源於家族病史、吸煙或環境因素,純因患者「運氣欠佳」,亦即幹細胞分裂時,出現利於癌腫瘤生成的基因隨機突變。
美研究:源自基因隨機突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人員分析人體內31個組織一生中幹細胞分裂頻密程度,並將之與各組織出現癌症機率進行比較。研究結果指出,31種癌症種類當中,包括胰臟癌、腦癌、食道癌、骨癌、血癌、睾丸癌及卵巢癌等22種源自基因隨機突變,是生物學上的「倒霉」。
首席研究員福格爾斯泰因(Bert Vogelstein)解釋,幹細胞分裂時會隨機出現錯誤突變,突變累積愈多,愈容易形成癌腫瘤,導致癌症。他又指,生活習慣差卻又長壽無癌的人,多數純粹因為「好運」,與遺傳無關。
惟研究員強調,改善生活習慣仍對預防其餘三分之一的癌症尤為重要。9種癌症包括本港「頭號殺手」肺癌、肝癌、皮膚癌、大腸癌、喉癌等,則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成因包括曬太陽、病菌、輻射、吸煙及吃紅肉等。研究結果周四刊載於美國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提前悼念良心台(上)

自20年前左右,離開亞洲電視之後,一直都被一個問題困擾着︰我是否需要預先寫一篇悼念亞洲電視的文章?
在香港,我想大概沒幾個人會關心這間電視台,要不是近月發生了拖糧欠薪事件,相信她也很久沒試過被那麼多媒體關注。
進入亞視工作時,已是93、94年間的事。那時我還不到20歲,在那裏待了差不多兩年才離開,之後也曾短暫回歸過。因此,在這個我原來出身地風雨飄搖的日子裏,我想我還是應該為「良心台」寫上一些回憶。
記得一開始加入亞視,是跟隨我在大會堂念的編劇班導師林超榮,那時候他剛進入亞視監製一個綜藝節目,叫《周末大為營》,那是把無綫搞笑節目《笑星救地球》台前幕後原班人馬,移植到亞視去做。但台前沒有廖偉雄,只剩胡大為;而幕後則是林超榮,和他帶上的我和另一名新編劇,編審是鄭錦富。 

阿婆投訴節目低俗

亞視算是我第一份媒體工作,那時候我還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男孩,還記得第一天上班時,這個節目已做了三、四集左右,編審把前面的錄影播了給我看,看完後問我有甚麼感覺,我便直接告訴他不太好笑。上司沒發火,只是聳了聳肩說︰「你覺得不好笑,是因為你還未開始參與。當你參與後,感覺就會不一樣。」
那時候我天真得以為他的意思是︰以我這樣才華洋溢的人,替節目開光加持,定當脫胎換骨。後來才明白到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原來每當自己參與了一件事情後,就會不禁加入主觀情感分,明明是不特別好笑的笑話,你還是會覺得好笑。
當時我們這個小部門,被安置在字幕組那群女生的旁邊,而另一邊則是個很大的製作組,那時候正負責一個世界盃節目,由於是許冠文主持,所以節目名字為《許冠文陪你等睇波》。還記得那時候收到了一位婆婆來電,投訴電視台幹嗎變得如此低俗。原來婆婆是潮州人,她聽錯了節目名稱,還以為是《許冠文浦你阿麼》。
記得當時亞視有個當顧問的高層,他常常在下午,毫不吝嗇地和我們這些小編劇,分享着營運一間電視台的見解。那時候亞視收視偏低(有甚麼時候不是?),於是他向管理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就是停台一個月,原因是當時只有亞視和無綫兩個電視台,他認為要是真的停台一個月,可足夠讓觀眾覺得震撼,在大家只看無綫節目,好等觀眾將要悶死的時候,才憶起亞視的可貴。
當時我在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因為是否停播一個月,就有足夠時間讓觀眾察覺到亞視停播了呢?但我不敢提問。我在想,這個高人的智商,並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層次。
又一次,他提出了另一見解,由於香港的收視調查,是取決於安裝了調查數據接收器的那幾百個家庭,去統計出全港的收視報告,所以統計基數其實不大,於是顧問提議,不如用錢去收買那些家庭。我不知道亞視管理層對此顧問的意見有否執行,是執行了沒成功,還是因為兵行險着而裹足不前?是執身彩,還是錯過了逆轉乾坤的契機?我不肯定。 

全台上下兼職秘撈

我後知後覺,原來這個常常在下午茶時間,邊跟我們這些年輕編劇聊天,邊寫專欄稿的顧問,在聽了他好幾個月的高見後,我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專欄作家阿寬,陳慶嘉。
在沒人看的電視台工作有個好處,就是不會有收視壓力,可放膽嘗試去做各式各樣的事情。當然,我是說那些對創作有熱誠的人,但也有些不追求創作實驗的人,會轉向另一種追求,那就是兼職秘撈。在我認識的亞視裏,上至高層總監,下至資料搜集,每個人都有着各樣的兼職,寫專欄的寫專欄,寫馬經的寫馬經。於是我也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在報刊上寫着不同的短篇小說,同時亦為香港電台寫廣播劇。
直到一天,我的編審拉我到他房間,帶着粗口的問︰「翔仔,聽講你喺外面好X多秘撈啊?」
我例牌否認:「沒有呀。」當然,那時候我還把每星期在報章上刊登的短篇小說,都影印來與同事分享。
因為怕他譴責,所以才會否認。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接了些馬來西亞的電視劇,想找人來幫忙。結果我在亞視的那段時間裏,同時也為着另一間遙遠的海外電視台,寫着一些我從來沒看過的電視單元劇。 

長途傳真偷傳劇本

那時候還不流行電郵,所以我把用稿紙寫好的對白劇本,在亞視以長途傳真的方式,傳到馬來西亞電視那邊。當然,我偷看了字幕組一個女生的長途傳真密碼,並以那密碼傳真出去。我想可能資源部這麼多年來,都搞不懂這個做字幕的女生,為甚麼常常會午夜發傳真到馬來西亞。
要是那位做字幕的女生,因而被有關部門傳召查問或受到懲罰,我謹在此向你說聲抱歉。但我很懷疑,到底在亞視裏是否有人會發現到,電視台和馬來西亞根本沒有業務往來,而每個月支付着高昂的長途傳真費?我想要是這個都能查到的話,那麼亞視就應該不會是今天的亞視了。(待續)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  

不與科技分手 可否減少癡纏?


【經濟日報專訊】2015年是怎樣一年?英國有研究預測,今年是「反科技年」,對追趕科技熱潮出現反思,從而提出減少用手機或fb,但說易行難,大家對科技愛得癡纏,癮已深,捨得分手嗎?
2015年 將是反科技年
日夜都要查看手機?每日有幾小時查看fb?踏入2015年,順理成章會更沉迷?但英國《每日郵報》引述當地一份有關未來科技走勢的報告,指2015年將是反科技(Anti-Tech)一年,沉迷科技的潮流逆轉。
文章引述報告指,有愈來愈多人會反思科技帶來的負面後果,不再視之為「in」的行為,反而追求簡單生活,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如手機及使用社交網絡,你會聽到更多如:「我不怎麼用fb」、「我寧願你打電話給我」等說話。
報告又指英國人每周使用社交網絡比例,從前年的65%,降至去年的56%;手機app廣告太多、私隱問題等將令人少用電子產品,加入「Anti-Tech」行列。
處身處處是科技比拼的今天,唯恐慢人半步也怕執輸,卻有預言反其道指會「退熱」,聽來難以想像,但《Huffington Post》近日進行網上調查,問網民於新一年會否大幅減少用科技產品,卻有57%表示會。
現代人與科技的關係,已變得密不可分,無論任何年紀,對科技的癡纏程度愈來愈誇張,手機日夜不離身,在fb留言比起與家人朋友面對面傾訴更平常,吃飯搭車、臨睡前,身邊總少不了電子產品,當真容易說「分手」?捨得嗎?
從何時開始,與其說我們是在使用科技產品,倒不如說是對科技產品交心太深。依戀成癮,一發不可收拾。
去年有研究曾分析15萬個手機用戶的數據,發現每人平均每日查看手機的次數,達110次。即是說,若減去每天睡覺8小時,每小時平均查看手機近7次。
美國馬里蘭大學曾在全球10個國家進行實驗,要求逾千名大學生在24小時內遠離任何通訊器材,結果超過50%捱不過24小時中途放棄,他們形容沒有online的世界是恐慌、孤獨、消沉。
美國有學者指,年輕人會在睡夢中發短訊(sleep texting);另外,有人出現震機幻覺(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不時以為口袋裏手機在震而心掛掛。由於伴侶長期使用iPhone而被冷落的iPhone Widow(寡婦),亦成為新興名詞。
如今誰沒有或多或少對科技上癮,可以耐得住不用手機?又或者不上網?心癮固然,但日常生活、工作、人際社交也早與科技緊緊結合,從實際角度要斷絕關係,也是天方夜譚,但就算不能手分,也毋須迷戀至病態上癮。
《時代周刊》近日有文章指,科技產品如手機、電腦及社交網絡大大改善我們的生活,但也不應忽略其對我們生理及社交的影響,新一年伊始,這是重新學會與科技相處的好機會。
學習與科技保持距離
要好好相處,就要踢走彼此關係中的「壞習慣」。文中提出的建議,例如吃飯時不玩手機,改掉進食前為食物拍照的習慣、關閉手機信息即時提示功能、睡房內不要有電子產品等(見表)。其實,大部分是老生常談,但說得多,不等如我們聽得入耳,有多少人卻始終不願改變,大人有手機癮,甚至讓小孩也是未學行,也會嚷着要拿着iPad才會上床睡。
對科技上癮的年代,要一下子拋開手機、社交網絡並不容易,「反科技」會否成為潮流,只怕不易。大家樂在其中,怎會昂昂然叫分手?但放不下,也可癡纏少一點吧?不妨在2015年以此為目標,學習與科技產品保持距離!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流感病毒入心 壯年人高危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曰報

踏入流感高峯期,市民若忽略流感症狀,隨時惡化至流感病毒入心,即坊間常說的「感冒菌入心」,嚴重要換心保命。港大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陳栢義表示,壯年人為病毒入心高危族,提醒市民要打預防疫苗,患流感期間,若持續有氣喘、胸口痛等症狀要進一步求醫。
記者:梁麗兒

「感冒菌入心」其實是指病毒入心,常見包括流感病毒、腸病毒及鼻病毒(見表),當這些病毒襲擊心臟後會大量繁殖,增加出現心肌炎或心外膜炎等併發症風險。陳栢義表示,病毒入心的病情可以輕微至只有氣促,部份人的免疫系統可殺死病毒,對心臟無長遠影響。但部份人的病情可以很嚴重,「病人一入院就診斷出心臟衰竭,好多時係追查發現,原來之前曾患感冒,之後持續氣促」。病情可惡化至多個器官衰竭,需要「人工肺」儀器維持生命。
陳醫生補充,以流感病毒為例,約有5至10%心臟併發症風險,當中約20%會惡化至心衰竭,部份人要換心。他估計本港每年有逾百宗個案因各種病毒入心,引致心臟併發症在公共醫院治療。但臨床上必須為病人抽驗心臟組織才能確診是否有病毒入心,有時候因病情緊急,醫生會先會用藥治療,實際上很難提供準確的病毒入心宗數。臨床經驗顯示流感病毒入心的患者,多為40至50歲壯年人,過往健康良好,無長期病患,令人防不勝防,市民應及早注射流感疫苗。 

胸痛氣喘應求醫

豬流感襲港期間,他曾接獲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0多歲女子求診,她突然在家休克送院,須插喉等治療,留醫深切治療部。病人同時有發燒及低血壓症狀,懷疑急性心臟病發,至翌日快速測試顯示她感染豬流感,疑因豬流感病毒入心致心肌炎併發症。病人接受抗流感藥物治療和打強心針,住院約兩星期才康復。
陳提醒市民,有流感症狀宜盡快求醫,若忽略病情,或增加入侵心臟風險。如流感病發約4至7日後,出現胸口痛、氣喘或心跳亂等懷疑心肌炎、心外膜炎症狀,應再次求診,預防病情惡化。

由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快樂是一種責任

註:本文原作者羅健熙

我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個樂天、開心的人,即使大學畢業後選了一條不太容易有滿足感的政治道路、越走越深入熱廚房,但整體而言,我還可以在大部份時間好好保護著自己樂天的心境。

之前在這專欄文章「向好嗰邊諗?」都曾經提及過,我對近年那些事事都要「正向思考」的紛圍實在吃不消
最近看了一套電影《尋找快樂大步走 Hector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說一個精神科醫生工作多年後發覺自己越來越不能給病人帶來快樂,甚至連自己也越來越不快樂,故毅然開展了尋找快樂的歷程。在片中有很多有趣故事和關於「快樂」的精警提醒,片末總結、經過一連串的反思和經歷,主角終於覺悟到,原來快樂不只是能力、權利,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快樂」。
電影說到這裏,我是有點猶疑的。
對我來說,人生在世就總會有不快樂的時刻;而且,當快樂是責任,而責任又很易滋長壓力,有壓力又好像會有點不快樂?這都是令我對那種覺悟有點猶疑的地方。
近年很多朋友都開始成家立室、生兒育女。小朋友當然很可愛、逗得成人們很高興,但他們也給我們不少反省。「快樂」是其中之一。
越看得多小朋友,越覺得「快樂」是人的天性,而不快樂是在一些經歷之後才學回來的。我印象中,真的沒有多少個不快樂的兒童,也沒有多少個「悲觀」的小朋友,越長大、看的經歷的越多、受到社會的影響越大(例如開始要跟其他小朋友在各方各面都要競爭),他們才慢慢地變得不愉快——而這些也正正是我們過去成長的歷程;長大了,仍可以看到笑容,但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
想到這裏,電影那句說話於我便有另一層意義。
快樂是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尋回自己的天性。
是的,生命中確實有很多外來的衝擊,但我們可多嘗試回歸自我、尋回原初。我想,快樂不是苦苦追尋、逼迫自己而來——就像我們小時候丟失了的擦膠般,越是尋找越是找不到——反而學懂處之泰然、學懂聆聽和回應自己內心的呼召,更加接近自我,快樂自會伴隨而來了?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追兇手足冰冷

  近日姊妹淘不是忙著Annual Dinner就是頻撲於節日派對,聚會中握手環節多的是,若果不幸一向四蹄踏雪(手、足冰冷),就實在大煞風景了。Louisa便是其中一位。

  Louisa扁扁嘴問:「我一向怕凍,冬天更甚。日前公司Annual Dinner與亞太區總經理握手,一握之下,心知不妙,總經理不足一秒縮手,並問我緊張還是怕冷,怕冷就多添衣服吧,還暗地裏諷刺我抵冷貪瀟湘。嘩!我當即想喊,辛辛苦苦甩掉8磅脂肪當然要人前盡顯誘人身段,況且,無論我穿得多厚,手、足一樣冰冷,有時甚至雙足凍得徹夜難眠,究竟是甚麼原因?」

  我答:「

  1.陽氣不足:陽氣不夠,體內產生的熱量自然不夠,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於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怕冷的症狀,那麼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中老年人出現的繼發性怕冷疾病,那麼一定與所患疾病有關,也就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體內由於疾病而產生熱量不夠,久而久之也會導致陽虛。

  2.脾失健運: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乃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靠脾的健運,機體才能得到充盈的氣血及充沛的營養。如脾失健運,其他各臟器再補也白費勁的。健脾益氣,脾將人體接受的五穀營養轉化為氣、血、津、液等各器官所需要的成分送到全身,以營養全身各器官組織、肌膚毛髮。當全身氣血精盈,功能方能恢復,就會出現:手足溫暖、面若桃花、膚如凝脂、齒白唇紅、髮如青絲、呈現健康美麗狀態。」

  3.肝鬱:肝,其華在爪(即肝的營養反映在爪。)若果壓力大、過勞、情緒不穩、焦慮或腦力過量損耗等都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肝鬱令氣血難以滋養四肢,同時久鬱生瘀,瘀塞進一步阻斷經絡的運行、營養的輸佈,久之便會形成臟腑與組織間無法獲得正常溝通,繼而令身體產生某些異常(如四肢冰冷)的訊號。」

  Louisa續問:「我全中,早期我地獄式節食才能減掉8磅肥膏,節食的日子肯定陽氣不足、脾失健運和肝鬱啦!」

  我奇怪:「肝鬱?」

  Louisa沒好氣:「節食喎,見人食自己要忍口,當然鬱爆啦!」

  我笑。

  Louisa續問:「那麼我多吃點肉或吃點辛辣會改善嗎?」

  我答:「

1.手腳冰涼忌食肉

  人們多數認為手腳冰涼是由於陽氣不足所致,就會想辦法給自己進補,羊肉、狗肉更是被認為是冬季進補的佳品。殊不知,如此「進補」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其實,造成許多人陽氣不足的原因往往是脾胃虛弱,即便吃了再有營養的食物,尤其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會因為無法吸收使得陽氣不易補益,難以送至四肢末端,引起手腳冰涼。此外,這類患者還常見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大便溏稀等症狀。

  小貼士:這類患者首先應調理好脾胃再進行溫補,需要注意的是,所謂「補」並不是指吃肉,而是要營養均衡,應多吃五穀雜糧以及魚、蝦等易於吸收的食物。也可以用山藥、蓮子熬成粥。如果要燉肉,也可以加入一些中藥,例如山楂、陳皮、白芷等,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效。

2.手腳冰涼忌辛辣

  冬季火鍋、麻辣燙是很多人的飲食選擇,覺得在寒冷的冬季能吃上麻辣火鍋該是多美的事情。然而在這個季節多吃辛辣的食物,尤其是對於北方人來說,不僅不能驅寒,反而會耗傷津液。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蔥、咖哩等辛溫香散的調味料可促進血液循環,按理說用來驅寒應該恰到好處,但是辛辣食物對胃腸傷害很大,中醫認為,脾主四肢,體弱手腳冰冷者的脾胃功能一般也不會很好,吃辣椒驅寒猶如拆東牆補西牆,因此並不建議食用。再加上天氣乾燥,如果再多吃辛辣的食物就會損害人體的津液,使人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乾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的症狀。

  小貼士:冬天適量吃火鍋的確可以增加溫暖的感覺,而且可以去除身上的寒氣,起到禦寒的效果,但是注意不要口味過重,防止過於油膩。此外,冬季飲水普遍較夏季少,所以要注意多飲水。還可以多喝一些湯和粥,既能暖身,又能起到補足津液的養生作用。

3.手脚冰凉忌减肥

  減肥是女性手腳冰涼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節食的女孩兒愈來愈多,每頓飯只吃一點點,不僅攝入的能量少,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血虛,出現疲勞、衰弱。這些都是冬天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女性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血虛的症狀,如經常會出現頭昏、眼花、面色暗淡、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現象,而且血虛體質的人往往形體瘦弱,身體素質較差。這類人首要特徵就是怕冷,不僅肢寒身冷,而且情緒低落。

  小貼士:氣血虧虛的女性可以多吃一些補血、健脾的食物,在冬季適當吃一些溫熱、補血的食物也是有效的,比如生薑、紅棗、紅糖水等。此外,還可以少吃一些有滋陰效果的食材,中醫認為「陰中求陽」。另外,這類人群不妨適量吃一些麥冬、山藥等有滋陰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

4.手腳冰涼警惕情緒不暢

  心裏壓力大、情緒不穩定肯定會造成身體虛弱,就可能會表現出氣虛、血滯的症狀,手腳冰涼也隨之出現。此類患者多因為情緒壓抑、心情抑鬱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再加上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便出現畏寒肢冷等情況。特別是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身體虛弱所以手腳冰冷更為常見。除此之外,這類女性多伴有心煩、急躁、兩脅發脹、痛經等症狀,多有情緒不良史。

  小貼士:這類患者首先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不可過度勞神,避免過度緊張。可以通過加強對四肢的鍛煉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冬季手腳冰涼的症狀。中醫認為脾主四肢,運動四肢可以振奮脾陽,改善脾的運化功能,使得氣血生化有源。氣虛多怕冷,而氣虛者多為脾胃虛弱,因此,要注意調理和保護脾胃功能。」

  Louisa問:「那我現在怎辦,節日舞會多的是呢……」

  我答:「針刺佐以艾灸吧…… 針刺:曲池、關元與血海等穴,以補手法,佐以艾灸,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艾灸屬陽,配合灸火。灸法是在針刺後,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針刺針具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

為何你不可以替我設想一下呢?

註:原文作者,梁若芊,心理學家

  當你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作最完美最恰當的安排之時,對方氣憤地說「你為何不會替我設想一下」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反應是怎樣的呢?

  原來,大部分人的自然反應就是反駁對方,若不是簡單的「不是呀!」就是長篇大論以往的功績,再加上一句「就是因為我明白你為你好,才替你作此決定!」

  這些反駁,正正就是問題的所在。對方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而沒有嘗試從他的角度去看。

  他的控訴立即啟動了你的自我防衛模式,為自己辯䕶,視批評為攻擊,覺得對方不領情,甚至扭曲了你的心意,於是更加堅持自己的立場,強化彼此之間的對立。

  真正的去為對方設想是要有能夠暫且放下自己的看法,而代入對方的位置中去感受、思考和反應的行為。這種設身處地,易地而處是「同理心」的基本功。

  我覺得看電影做話劇都是可以訓練自己的方法。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全神貫注演員之間的互動,看見各個不同角色的喜怒哀樂,會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見到不同人物的與角度。

  參與做話劇就更能直接地感受到角色的經歷,在你揣摩他的性格遭遇之時,你更能體會到這個角色所遭遇到矛盾爭扎,甚至可以掌握到那些影響他的背景文化,深入了解為何他會有這套看法和價值觀。

  一個優秀的演員會做好準備工作,先走進新角色人士的現實世界裏去觀察去揣摩他們的日常語言和生活模式,或者與這個群體的人詳談,令自己對角色有基本的理性資料,然後,更重要的是在演出時能放下身段,忘記自己的真正身份,從第一身的角度去感受當事人的情緒和心路歷程。

  這正好道出為何有些人以為自己非常明白體諒對方而對方卻完全感受不到。

  這就是理性上明白,但是總是以電影觀眾的角度,從遠鏡去思考去審視,客觀理性有餘,主觀體驗不足。

  但是,如果要有心靈上的體諒,就必須要有易地而處的角色代入。要好像演員般短暫放下自己那個現實世界,多聆聽多觀察多運用想像力去進入對方的現實世界,這才會令對方感受到你有真正的同理心和易地而處的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