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喜欢做,过去的习气;应该做,智慧的观照。

喜欢做,过去的习气;应该做,智慧的观照。



净界法师 

大乘佛法的因缘观强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今生之所以富贵,因为过去生有布施的思想;我们今生之所以贫穷,因为过去对于财富喜欢自己占有,有悭贪的思想;我们今生之所以庄严,因为过去有忍耐的思想。

所以我们的思想,深深影响生命的方向。身为一个凡夫,他的生命水流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有一种等流性,有一种习惯性的力量;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我们的生命是不可能改变的。
经典里面有讲到,很多人前生喜欢生起什么思想,今生还是生起什么思想--你前生是悭贪的习气,今生还是悭贪;他前生喜欢布施,今生还是喜欢布施…这个水流有一种等流力量,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佛法,你的生命才可能真正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昨天、今天跟明天的观察,扩充为前世、今生、来生的观察;因为今天是从昨天来的,明天从今天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佛法之后,产生一种自我的觉悟、自我的观照,明白了生命的真理,知道生命是自己的思想所创造的,所以要改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

但是,我们过去那些等流性的思想,学佛之后,开始转变,产生一种觉悟力,这时候真妄交攻--有些事情是我们喜欢做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喜欢做什么,那是过去的习气,应该做什么,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如果你的生命从一种我喜欢做什么,而提升到我应该做什么,你的生命就开始进步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智慧的观照,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现在不想去拜佛,但是我要强迫自己:不能拜,要它拜。

修行,就是不断的跟自己过去的习气抗拒,跟自己过去所遗留下来的等流习气,做一种抗拒、一种转变。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宗教士"跟"慈善家",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宗教士"跟"慈善家",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净界法师 

愿菩提心跟行菩提心的差别
我们再看第二个作用,作用有愿菩提心跟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基础,四弘誓愿;行菩提心是六度万行。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愿力的支持,还有一种智慧的观照。比方说布施,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受了菩萨戒你去救助慈善事业,你拿一百美金出来布施,外道或一般的凡夫他也拿出一百块出来布施,你知道会有什么不同的差别吗?

同样的行为,外道的布施,他这个善念是情感性的,他突然间看到众生苦恼,触动他的恻隐之心,他是一时的情绪,所以他布施了,这是善业,那么这种布施呢,他能够在天上可能经过几劫或多少时间,他福报享尽以后他下来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说善念的布施,当他的善念变成福报的时候,他受用完里面都没有留下痕迹了,就是这个能量释放完了就没有了。

一个菩萨的布施,他也生到天上去,但是福报享尽以后他还有相续的功能,他那个善根、那个布施的心在增长,所以这个想跟思不一样,想是一时的,思是一种愿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的妇女,她有一天中午在煮饭,她把这个饭煮好以后,要把这个饭添到客厅的时候,刚好看到佛陀从窗前走过去,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便这个婆罗门女也是信外道,但是她看到佛陀,她也是有善根,看到佛陀生起恭敬心:这个修行人太庄严了,我一定要布施祂,我一定要供养祂。但是当她用碗盛一碗饭要走出客厅,要到外面去供养佛陀的时候,她看到她先生在客厅坐着,她想这样出去肯定被骂,那怎么办呢?这个人很有智慧,她没有放弃,她把这米饭泡水,泡完水以后,用布把它榨成汁,米汁,她跟他先生说,这米汁昨天剩下,我拿去倒掉,她就走出客厅,那倒掉就倒呗,她刚拿出去倒,佛陀当然知道她的用意,就把钵伸出去,她就很虔诚的跪下供养佛陀。

供养佛陀以后,佛陀跟她咒愿,佛陀说你这个布施,你未来有三十小劫的时间在人间天上享受快乐,最后遇到佛法而证得初果。那么佛陀讲完以后,她的先生在客厅里面听到了,跑出来,他说你这个出家人,你也不能为了这个贪求别人的布施,讲这么大的谎话,她供养你一杯米汁,你就说三十小劫的这么大的福报,福报享完还有剩余的势力遇到佛法还证得初果,谁相信呢?

佛陀就跟那个婆罗门先生说,你看到前面有棵大树,印度以前有很多尼拘陀树,很大,那个树你一个人抱都抱不起来。祂说这棵树是不是很大,佛陀说是不是很大,那个婆罗门说是很大,祂说你知不知道这棵树是怎么来的吗?它的种子啊就像芝麻这么大,它这个种子在泥土里面不断的酝酿,它一开始种子这么小,它的结果这么大,你看到种子的时候你会想像它的结果结得这么大吗?想不出来!那么佛陀就说,她是以愿力来布施的。

大家注意,布施有两种,一种是一时的兴趣,一种是坚定的愿力,这个就不一样。什么叫诸法因缘生,诸位知道吗?就是你做这件事,什么叫因缘?你的过程很重要,你用什么心态来做事很重要,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做这件事可做可不做,以一时的情感去做,这是一种情况,这种能量带你到了西方去一下就用完了。你做这件事情,我非做不可,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你在做的过程当中有一种坚定的愿力,它不一样了。

所以,宗教士跟慈善家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慈善家是一念的好心,宗教却是把它当作使命,结果不一样。你看我们花很多时间来讲菩提心,讲发愿,就是这个过程太重要,你用什么过程来完成这件事情,影响你后面很重要的结果。
好,那么我们讲到愿菩提心,也就是说这个菩提心一定要先发愿,然后才有行动。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虚云老和尚:"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虚云老和尚:"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绍云老和尚 

你们有大福报,遇到如此殊胜的道场,引导进入选佛场。发一个真正了生死的恳切心,要为生死大事着想。“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打七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大事,解决了就不枉出家最初的心,禅七要把外缘放下,一心一意的参,在这里下死功夫,如此用功,方能见本性。

楞严会上,文殊菩萨选择圆通时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念佛、看话头、诵经都是方便法。方便的目的就是楔入我们本有的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的很明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由此可见念佛也能开悟,但是你要专攻一门。你今天念佛、明天持咒、后天诵经,那就搞得不能归一,不能归一就做不到净念相继,妄想心就收不拢。妄想心收不拢怎么能定下来,怎么能得三摩地?你把这个理搞明白了,你就晓得用功办道这件事情,应该从哪里下手了。

虚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这两句话:“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你修慧,想开悟、了生死不明白道理不行。理就是路啊,路搞不清楚,乱跑,路跑错了你怎能了生死啊。所以,念佛、参禅下手不一样,到了究竟的时候都是殊途同归,你不要执著。

还有人说:我看这个话头,有时候妄想没有了,但是话头也不见了,就这么空空荡荡的、还很舒服,这叫不叫功夫?我说:这个不能算真正的功夫,叫做无记境界。你的话头不在,念佛的佛号也不在,你就感到身心自在,似乎没有妄想,认为这是个好现象、好境界。殊不知,你这时候的觉照不强,如果你的觉照念一增加,念头一提,向内一反观,你就发现:你的细微妄想像水中的气泡一样,一个、一个不停地向上翻。到这个境界,就等于你是个清官,管住这个妄想。你若认为这个境界舒服,没有妄想、身心也很自在、腿子也不疼,贪着这一境界你就麻烦了,就不能进步了。

在这时候,前面的妄想过去了,后面的妄想还没来,在中间空空荡荡的时候,你冷冷静静地、平心静气地把这一句话头再提起来,在这时候提和你妄想翻腾的时候提不一样,你试试看。如果念佛,这时候把一句佛号提起来也和平常不一样。提起来以后,你就要全副精力盯着当下这一念,不让妄想、昏沉、无记把这一念打失了。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三昧,是因为我们盯不住这一念,顶多二十分钟妄想就来了,又把这一念打失了。打失还好,自己要觉察啊!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就是要觉悟,不要被妄想转了,老是在妄想里面转不出来,那就麻烦了。说的都是空话,参!

--上绍下云老和尚二祖寺禅七开示



從我的iPhone傳送

美国脑科学家亲历佛陀开悟:脑中的两个世界(视频)

美国脑科学家亲历佛陀开悟:脑中的两个世界(视频)



导读: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女神经解剖学家、哈佛医学院毕业的泰勒博士,在她37岁时,因其颅内血管破裂导致的一次罕见的左半大脑中风经历和8年的恢复过程,由此亲身获得深刻的关于生命意义、治疗康复与人类能普遍“开悟”的洞见,对当今的医学界和人文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6年10月10日,一个梦中醒来的清晨,泰勒博士颅内血管破裂,最初她并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后部疼痛,结果她的左半大脑在四个小时内逐步shut down-被关闭,丧失了语言辨识和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对过往的大部分记忆和自我身份认同意识消失,即,自我意识消失,而在同时,她的右半球大脑仍在正常工作,结果,因而亲身体验到一种极度奇特的“all knowing(全知全觉)”、与宇宙融为一体、自己与周遭一切物体不再有边界区分、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内心深度宁静平和、见到宇宙与自身身体细胞能量生动和谐运作的惊奇经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进入到了涅槃(Nirvana)!Wow, this is cool!”。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全长20分15秒。


这个“涅槃”状态至少连续持续了五周(这点估计可以和佛陀媲美了),而且在她经过8年的逐步恢复左半球大脑功能的时期后,她说她“已经毫不怜惜地抛掉了过往那个生活了37年的琐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种全新的观念而回到我们这个“正常的”世界,同时,只要她现在想进入那个 “涅槃”,随时随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而进去(这其实就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提到的修行者在达到真正的开悟后,不再“退行回去”的状态)。

在节目中,她一再真诚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进入“涅槃”体验的能力,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警觉观察并对自己的情绪或思维作出选择,通过转移你的专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随时随地地进入你的右半球大脑作主的状态,而让左半球的功能运作仅作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因为,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你并不是你的思想!)。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她说,我们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体验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这个奇妙的一面,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鼓励和教育大都是侧重使用左脑半球的能力,还由于通过左脑半球的能力而取得的在社会上的成就而受到奖励-比如,语言、文字、逻辑、推理、判断、计算、数字、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话说,“but the right hemisphere gives us the big picture(但是大脑右半球给我们的才是关于世界的大图像)”。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说,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研究大脑的专业人士,能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从当事人内部(from inside out)来研究自己的大脑,这是非常罕见而幸运的一件事,假如这一切重新再来,再让她回到1996年她颅内血管破裂的那个上午,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仍然会去选择这个经历!

泰勒博士的这个珍贵体验,让我再一次想起并确认克里希那穆体曾不断对人类说的话语:能不能停止你的思想?封存你的记忆,尝试着大脑宁静不要带任何语言去体验观察事物,对事物没有分别和边界感,消除自我中心感觉,这样,你才会发现那个无边无际的永恒和爱……以及老克关于教育和时间是个假象的谈话,等等。

泰勒博士说,她自己并没有宗教信仰,但在这次经历后,她坚信在死亡后,人是进入peace-宁静平和的境界的,她说,因为此时大脑全面关闭了,更不会有像左脑的那种干扰了。但是,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至少,人在活着的时候,人的任何一种思维和情绪的活动都应该有其对应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表达,这点在198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心理生理学家Roger Wolcott Sperry的工作中已经研究得很清楚,即: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Roger Wolcott Sperry(简称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 “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右脑的神奇功能征服了全世界,斯佩里(Sperry)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右脑先生”、“世界右脑开发第一人”,斯佩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然而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

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人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这种潜能至今还“沉睡”着,所以深入挖掘左右两半球的智能区非常重要,而大脑潜能的开发重在右脑的开发。

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一接触就能熟练掌握就是这个道理。

右脑是潜能激发区:右脑会突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展现出迹象;右脑是创造力爆发区:右脑不但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又有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右脑发达的人会突然爆发出一种幻想、一项创新、一项发明等等。

右脑是低耗高效工作区: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高速记忆、高质量记忆,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人的大量情绪行为也被右脑所控制。

右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斯佩里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

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有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

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若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开发,反之亦然,无论是左脑开发,还是右脑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所以,我们在佛经、禅宗书上和关于瑜伽士的记载里读到的那些“开悟、顿悟”的体验描述,那些谆谆告诫要我们超越语言、超越逻辑去“直指人心而见真性”的教导,现在我终于有了“顿悟”:原来这就是左右大脑功能分工的关系,修行“开悟”的努力方向,就是去有意识地开发右半球大脑的功能,把左脑主导让位给右脑主导!

最后,我仍以最高度的敬仰之心深深感激印阖阗、佛陀、耶稣、老子、克里希那穆提、圣拉马纳等这些人类的在自身探索道路和彻底解脱生死烦恼大问题上的先驱和英雄们,正是他们最初给人类展示了我们发展的可能性和明确了人类自己到底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從我的iPhone傳送

六根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163

六根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163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第六就是意根,我们的意识也有根。

意识的根是什么呢?意识的根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前一个意识决定后一个意识去思考什么事情。

如果没有前一个意识,那么我们的后一个意识是不会诞生的,它也不会去识别外面的这些事情。所以意根是什么呢?意根实际上就是意识。

意识它有一个不同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它可以去分析,它可以去研究,最后它也可以去判断、断定,这些都是意识才有的功能。

意识的这个功能、这个作用的来源就叫作意根。

这样就有六根。六根是什么?六根就是“名为六入”,也叫作六触。这六入门,是什么意思呢?视觉要去感受外面的光的时候,就要依靠眼根。如果眼根受到损坏,眼睛瞎了,眼识、视觉没有办法产生。

我们的皮肤有能够感觉到外面感受的功能,皮肤细胞如果受到了损坏,我们去摸皮肤,它感觉不到的。

同样的,我们五个感官都有这样的功能。通过这个功能,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就会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们的属性都是精神,不是物质,都属于精神。除了意根以外的五根都是物质,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你连成佛的心态都没有,不可能往生!

你连成佛的心态都没有,不可能往生!

净界法师 

你完全成佛的心态都没有准备,你不可能往生!

我们前面讲到发心的差别相貌,有些相貌是邪恶的,有些是正确的,乃至有的是偏有的是圆,还有发菩提心的次第。

那么一般来说我们的菩提心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刚开始先求愿菩提心。我们一般来说净土宗的人比较不强调付出太多的行动,行菩提心,净土宗这一块相对保守,因为你一旦行菩提心开出去,你都没有时间念佛了。所以,相对来说,在净土宗,一般人来说,先做好心态准备而已,心态准备。

藏系的佛教很强调行动,因为他求增上生,他不重视处理生死轮回,因为他准备要轮回了,所以他什么都不怕,所以他偏重在积集资粮。但是净土宗他今生要处理生死轮回的问题,他必须相对保守。那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说谁对谁错,这个只是人生他自己的选择而已,也就是说一个偏重在智增上,一个偏重在悲增上,如此而已。

所以净土宗的人他是这样,净土宗的人他是把往生净土放在短期目标,他把圆成佛道放在后面这一块。但是,净土宗你要知道,我们可以把实际的行动放在后面,但是你不能没有这种心态准备,你完全成佛的心态都没有准备,你不可能往生。

净土的法门,我们讲过,净土他这个国土,他一开始的设计,是为佛道设计的,他不是让你离苦得乐而已。如果净土法门是离苦得乐,如为了离苦得乐跟圣道没有关系,那会惊动六方诸佛赞叹吗?只是为了快乐,阿弥陀佛有需要思维五劫吗?那么简单的结构,难就难在你在快乐当中又要产生圣道的力量,所以他才困难。那你因果要相符合啊,他是为成佛而设计的,你根本没有做好成佛的准备,你这两个因果怎么符合呢?你就不是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为了享受快乐而求生净土,你的心态不对了。

所以,我们净土宗这一块呢,实际的行动可以暂缓,但是心态的准备不能没有,这个大家要知道,你至少这个种性要有,你到了净土你才能够华开见佛悟无生。

所以在这个地方愿菩提心,我们偏重在愿这一块。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

圣严法师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方的未来利益,便诵《阿弥陀经》,并念阿弥陀佛圣号。若为消除病障、业障,则多半诵持观音灵感真言、白衣大士神咒或者礼拜《水忏》、《梁皇忏》等;如果为了超度先亡、亲友,则念《地藏经》、《往生咒》、放焰口、放蒙山等。类似的修行方式,既是显教,也混有密教的形式与意味;既是修西方净土,也修东方净土。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为了不同的目的,就可能用不同的法门。
其实,佛法贵在一门深入,不论用显、用密,诵经、持咒、作观、礼忏,或念任何一佛、一菩萨的圣号,修任一法门,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感应,即能达成修持的目的。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能往生西方,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往生西方;念观世音菩萨能消灾免难,念阿弥陀佛也能消灾免难。作观能够入定、开智慧,持名念佛和念菩萨圣号,也能入定而开智慧;其他以此类推,如诵《金刚经》也能开智慧、消灾、免难、除障、生西方。

所以,《楞严经》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就是介绍二十五位大乘罗汉及菩萨,各人专修一种特定的法门,结果都能一门深入而门门深入。这就像观世音菩萨是耳根圆通,他修音声法门而通达一切法门。

如果修净土法门的人,能够专精念佛,抱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能得现生利益,也能于临终时受到弥陀接引;有难的免难,有灾的消灾,有障的除障,愚痴的增长智慧,烦恼的减少魔障。如果是学禅的人,但能抱定一句话头、一个公案、一种现行的方法,就能既得现在利益,又得未来利益,如果愿生净土,也能够必定往生。

唱诵多半是用之于集体修行,和在经过长时间禅坐之后的一种调剂。如果是个人修行或比较长时间的定期修行,则不一定要有唱诵。在家居士的早晚课诵,能诵就可,专持某一圣号,专诵某一经典,专礼某一部经,专拜某一佛菩萨,都可以称为专修,也都可以达成所有的修行愿望和目的。

如果每天定时持诵、礼拜同样的几种经咒与圣号、赞偈,也可以称为专修,当然,比之前项的专修,此已有杂修的意味。

古来有人专门持诵《金刚经》或《法华经》几千部甚至几万部,专门礼佛几百万拜,持咒几百万遍;像永明延寿禅师,每天持阿弥陀佛圣号,乃至作息、饮食、大小便利、睡眠的时候,都不间断,那才叫精进专修。

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个地步,若教他仅持同一经咒和仅念同一圣号,有些人会感到单调,乃至于无聊。所以,每日持诵几种不同的经咒、圣号和赞偈,比较妥当。

但是,切忌今天学显教,明天改修密教;早晨求生东方,晚上又求生西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上等根机者的学处

上等根机者的学处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上等根机的根本戒名义上是十八条,再加上不舍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共二十条。但因为国王和大臣各有的五条戒中,有四条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上等根机的戒实际上是十六条。
国王的定罪
一般来说,身为国王的菩萨比较容易犯这五条戒,所以佛经称之为“国王的定罪”。因为国王有权力、有能力抢夺三宝财物,或认为佛教好就下命令弘扬,认为佛教不好就下命令禁止等等,这样就容易犯戒。但除了国王以外,我们普通人也有可能去偷或是去抢三宝财物,从而舍弃佛法,所以在受持上等根机的戒律时,还是要受这些戒。


1、抢夺、盗窃三宝财物

1)对境
所有的三宝财物:譬如僧众的财产,包括出家人的住宅、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等。佛陀的财物,包括供养佛塔的供品,修建佛塔的金钱等等。虽然佛陀已经示现涅槃了,但因为佛塔象征佛的觉悟,所以佛塔的财物实际上就是属于佛陀的财物。法宝的财物,包括印佛经的钱、放经书的书架、包经书的布等等,是属于教法的财物;证法的财物,包括施主供养具足戒定慧者的财物就是属于证法的财物,或者用于讲解、弘扬佛法的所有开销等等,都属于证法的财物。
财物价值的最低限度,与居士五戒不予取的价值差不多,就是足够几块人民币以上。不管当时僧众是否接受此供养,是否在使用都无所谓,只要属于三宝的财物,都是此戒的对境。
2)心态

首先,是为了自己而掠夺、偷盗三宝财物,其次是让该财物永远离开僧众。如果只是想借用一下,改天还会偿还,就不算真正的犯戒。
如果自己是被盗僧众的一员,则抢盗僧众的钱财, 也不会犯根本戒。但如果自己根本不属于被盗抢人群,则会犯戒。
3)行为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只要参与了盗抢等侵占行为,都会犯戒。
4)结果

得到三宝财物,并且心里也产生了“这个东西从今以后属于我”的念头,就会犯戒。
虽然偷盗、抢劫等方面的犯戒界限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最标准的是,无论盗抢的东西是否已经到手,只要在思想上认为被盗抢的标的物已经属于自己,就会犯戒。


2、舍法

作为佛教徒,平时有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犯一些戒,但一般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舍弃佛法。不过,有些所谓的佛教学者,也会把一些佛经列为伪经,如果他们这样说的目的不是出于度化众生等必要,就可能会犯戒。另外,某些教派之间在互相排挤的时候,个别似懂非懂的人由于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对教理也是一知半解,故而会以贪嗔痴为基础,不知深浅地妄说某某经典不是佛法,说谁的教法不正确,谁的教派不是佛法等等。本来真正精通教法的人是不可能互相排斥的,如果不辨青白地随意诋毁,就会犯这条戒。
作为佛教学者,辨别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伪装的佛法是有必要的,他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但一般的佛教徒最好不要参与,自己好好修行就行了。
1)对境
包括声闻、 缘觉、菩萨道在内的三乘佛法。
如果认为所有的大乘佛法都有问题故而舍去,就是舍大乘佛法。这里主要是指教法:三藏十二部教法,而不是证法。证法,是指融入到我们心中的戒定慧三学:戒律、禅定、智慧。倘若只是不接受其中的某些观点,则只是犯分支戒。如果接受其见解,只是不修而已,就不算舍弃。
2)心态

不是被迫,而是发自内心地把大乘法或小乘法从整体上舍掉。不需要两者同时舍去,只要舍去其中一个就会犯戒。不一定是唆使别人舍去,只要自己心里舍弃,然后把话也说出来了就会犯戒。
3)行为

无论任何佛教经典,只要说它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属于佛法,才是真正的舍去。
4)结果

最终犯戒的界限,是说出来的话被人听到。


3、伤害出家人

1)对境
此处所讲的出家人,不一定是真正的出家人。凡是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无论是有戒无戒,是否曾经犯戒,只要身着出家人的衣服,都是这条戒的对境。如果根本不是出家人,光是穿着出家人的衣服或者根本就不是佛教徒,那就不一定。
2)心态
具备损害、杀害出家人的烦恼动机。
3)行为
主要是指抢僧人的僧衣或迫使僧人还俗两点。至于打出家人或将出家人投入监狱等等,则包括在违犯其它戒律当中。
4)结果
如果被抢的人具有清净戒律,而且是四人以上(含四人),就成了僧众,抢僧众的财产会犯第一条戒,而不是此戒。所以,受害方如果有清净戒律,也一定是三人以下(含三人),才会涉及这条戒;如果对方没有戒体,则不管人数多少,都会犯此条戒。
抢夺僧衣以后,认为僧衣从此属于自己,就会犯戒。如果是逼迫出家人还俗,只要出家人被迫还俗成功,逼迫者或国王就会犯戒;如果逼迫者没有菩萨戒,则会造一个堕地狱的罪业,但不会犯戒,因为其本身没有受戒。


4、造五无间罪

造任何一个无间罪,都会违犯此戒。不过,五无间罪中只有三条现代人有可能犯,其它两条罪与释迦牟尼佛有关,如今佛陀已经示现圆寂了,所以我们也不会犯那两条罪。
三条罪中的第一条,是故意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第二条,是故意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第三条,是故意杀害阿罗汉。
作为常人,这些罪很不容易违犯。普通人故意杀人的可能性都很小,杀亲生父母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阿罗汉虽然很难辨别,但佛教徒故意杀害阿罗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俱舍论》等许多论典中详细地介绍了五无间罪,大家可以参阅。
1)对境
一定要是亲生父亲、母亲或者阿罗汉。
2)心态

一定是故意杀害,如果是无意中杀死对方,则不算犯戒。
3)行为

采取任何一种手段杀害,都属于可能犯戒的范畴。
4)结果

最终结束了对方的生命,就会彻底犯戒。


5、执持邪见

标准的邪见不但不信因果轮回,而且坚定地认为因果轮回不存在。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直至解脱,我们的生命会一直延续、永不中断,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
另外,内外所有的世界,都在看得见的因果和看不见的因果当中循环,这是一个因果的网络,世界本身就是这样。
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因果的关系,但现在没有人敢说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不存在。除了看不见以外,任何人也拿不出一个证据来证明因果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妄说因果不存在,认为自己做的坏事,只要没人发现就不会有不良的后果,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即使是长期行善的佛教徒,只要心里有了邪见,所有戒定慧等善根也会从此中断,所以佛教就用“邪”字来表达这种错误见解的危害性。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很多的战争,杀、盗、淫、妄等恶行,都是因执持邪见而产生的。佛经里讲到,在邪见的基础上,就会轻而易举地作出杀人、放火、偷盗、抢劫等恶业。
这条戒不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只要心里有邪见,就会犯戒。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你只要向外攀缘,就无解了!

人生,你只要向外攀缘,就无解了!

净界法师 

思惟生死过患、死殁无常而发出离心。
好,我们看第三的如何真正发心。
那么当我们已经知道内心的相貌的时候,我们怎么作自我调整?
第一个,发出离心;第二个,发菩提心。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患;第二个,思惟死殁无常;第三个,思惟暇满难得。前面两个都是在思惟这个苦谛,思维苦谛。我们先看第二个。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今生爱取的对治。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世间很多的快乐都是不安稳的。那么不安稳开出三个条件:

第一个,多诸辛劳,不得闲暇。
诸欲求时苦,在追求的过程,你付出了辛苦,得到以后,多诸怖畏,不得安稳;失去以后,多诸忧恼,不得自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今生的快乐不是我们的皈依处,不是皈依处,因为它有这种辛劳、怖畏、忧恼的过失,有这么多的过失。你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你所得到的快乐,这个得不偿失。

第二个,我们思惟未来生命的这种痛苦。

就是说,有些人他把今生的修学,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来生,这个也有问题了。因为你来生的快乐,它有惑业苦的问题,你福报很大,变成大国王,你的福报会刺激你的烦恼起惑,带动你造业,到了第三生,你就痛苦了。所以,这个惑业苦在你的福报当中,福报夹带着惑业苦,惑业苦也夹带着福报,互相牵引,到最后,增长你的生死业力。
所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那么来生的快乐也是不足以期待的,所以,在佛法的角度,人生无解,人生无解。不管今生来生,无解。人生只有赶快离开三界才有把握有解,你只要说在三界里面找到快乐的答案,其实没有答案。你看古人从五千年找到现在都没有答案,你怎么可能找到答案。

所以,佛陀一句话就说出来了,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个房子起火了,无解了,无解了,没办法救了。

你看,佛陀他在《智度论》里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人很有钱,他房子盖得很大,结果起火了,起火以后呢?有两个人,一个人啊,一个是愚痴的众生,就拿水去泼那个火,结果,他把这个水泼火的时候,当然不可能救火,他怎么救得了呢?结果他反而被烧死了;这个有智慧的人,把这个房子放弃了,他把里面的珍宝救出来了,他用这个珍宝又盖了个房子。这个譬喻诸位听得懂吗?对!就是说人生无解。

但是你里面的珍宝,你内心的世界,你如果善于运用,我们这样讲好了,人生你只要向外攀缘就无解了,向外攀缘,三界火宅;向内心中去找,功德庄严,就有解了。所以人生有没有解,答案是不一定了。你选择向外攀缘,追求快乐的感受,你的人生目标只要设定在我要享受人生,你就完了,真的你就完了,你今生的痛苦就很难避免了,因为你向外攀缘了。如果你说,我要把人生拿来历练,向内,有解,人生有解。所以就是说,你只要向外攀缘,那就是三界火宅。三界火宅就是说,这个房子已经没有救了,这个破坏太厉害了,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所以,通过这两个观察,从这个死殁无常跟生死过患当中,我们产生了出离心。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净界法师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其实出离心这两个是够了,第三个是干什么呢?第三个是一种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暇满有哪两个暇满呢?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三恶道待过,我们都没有时间来做一个生命的改变,就一天过一天的过着。现在得到了人身,我们有人道的智慧,是改变的时候到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佛乘难闻。那么,你有这个心态,你要有方法了。修学不是意气用事就可以成办,你有这个想法,你还得有方法。佛乘难遇,你遇到了大乘佛法的住世,你遇到了净土法门的住世,就更为殊胜。
第三个,暇满难得。这个暇满就是人身没有障碍。这个障碍在佛法说两个障碍:第一个,外在的色身障碍,你没有重大的病痛,比方说,盲聋瘖哑。这个修行人你的六根里面,耳根很重要,你眼睛看不到东西比较没关系,因为佛法很多的传递都靠音声,你耳根听不到,那产生障碍了,因为佛法的宣说都靠音声。

在蕅益大师说两个根很重要:第一个眼根,第二个耳根。你说我舌头都尝不到东西,没关系,这个可以修行不影响。但是眼根,尤其是耳根更为重要。因为你跟善知识之间的学习,你要听佛号的声音,完全靠耳根。

所以你没有这种八难,第一个色身没有太大的障碍,第二个内心当中没有起邪见,起烦恼没关系,不能起邪见,你没有遇到外道的误导产生颠倒的知见,那么你就是暇满,没有内外的障碍。

所以,我们无量劫的生命当中经过这么多的流转,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就是说,你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这个地方跳出去的机会到了。假设我们没有把握,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人要能够善调心念,这是个关键。

人要能够善调心念,这是个关键。



净界法师 

我们都有善恶念,我们怎么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个圣贤他如果是放纵自己的心念,他就变成一个狂妄的恶人;一个狂妄的恶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变成圣人。

所以,人都有善念跟恶念,那么什么是好人呢?从儒家的标准说,好人不是没有恶念,这个好人他都没有恶念,不是!他会克制恶念,所以他变成好人。那什么是坏人呢?坏人也不是说他都没有善念,他放纵自己的恶念,所以善念的力量减低了,就变成坏人了,是这样子的。好人他知道去调伏他的恶念,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儒家他就唱诗歌了,礼教了,他想办法把恶念降低了,把善念增长了,这个就是善人了。

所以,我们知道舜跟跖,蕅益大师作一个引证说,舜这个是世间的好皇帝,勤政爱民,造福很多老百姓;这个跖,也不简单了,他是一个邪恶的霸王,他在山上聚集了九千多人,一个盗贼王,到处的去杀人放火。那么这两个人能力都很强,为什么舜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善的功能,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邪恶的功能呢?因为他们内心所安住的那种力量,一个是为了个人,他把私欲,因为这个跖啊,他把他生命邪恶的部份表现出来;这个舜呢,他把善的一部分表现出来。换句话说舜他也不是没有恶念,他之所以行善,是善于调治他的恶念;那么这个跖,他也不是没有善念,他只是不会把他的善念表现出来,他变成恶人,如此而已。

所以,这是什么意思呢?人要有一个内功,既然我们都有善恶念,你怎么去控制它而已。修行就是你要有一个控制的方法,想办法把你的善念的势力增长,想办法把你的恶念势力减低,这就是修行,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看书能得到这个效果也可以,拜忏得到这个效果也可以。

那么这段是一个总说,总而言之,人要能够善调心念,这个是一个关键。



從我的iPhone傳送

逆转轮回的法宝——加行的具体修法

逆转轮回的法宝——加行的具体修法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加行的修法——入座与出座 03

加行的具体修法

五加行的具体修法中,首先是入坐和出坐。

因为我们在修加行的整个过程当中,都需要用入定的方法来修,所以,如何入坐和出坐也是很重要的。

五加行不适合在坐车、走路、上班时修,最好是在静坐时修,坐下来修五加行叫做入坐。我们修五加行一定要用正规的修法,若能这样,收获和成就都会快一些,所以要懂得入坐、出坐的方法。修加行时,打坐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一阶段又分为二:预备的工作;三个要点。

预备的工作

1.时间安排

一般情况下,专门修行的人一天可分四座来修。如果白天要上班,没有那么多时间,也可以一天只修两座,即早晨一座、晚上一座,像早晚课一样。如果一天修四座,一般是一座两个小时。早晨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这样一共是四座。

早晨一座是什么时候开始呢?应在天刚刚亮时开始。因为冬夏季天明时间是不同的,所以第一座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开始时刻。无论夏天或冬天,天刚亮时就开始入坐。

一般是坐两个小时左右,但这个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多小时都没有问题。修完以后就可以起坐,起坐也叫出定。出定后既可以做五加行之外的其他善事,也可以做一些家务事或依自己的情况而定,但是出坐后也要思维入坐时所修的法。
之后是上午的一座,上午十点钟左右(离中午两个小时)入坐,入坐时间大约两小时,出定的时候正好是中午。

下午是在三四点钟左右,如果是三点入坐,就五点左右出坐,这就是下午的一座。

吃了晚饭以后,天刚刚黑——即使从近处看见一人,也无法辨清其面孔时,就开始入坐;大约是从七点半左右到九点半左右,也是两个小时,这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座。这就是一天的四座。

如果没有这么多时间修行,就取消上午和下午两座,只修早晨和晚上两座也可以。

在刚才讲的时间内修行,心比较容易安静下来;如果选择其余的时间观修,则思维比较乱,杂念比较多,此时更适合做其他的事,比如看书、念经等等。虽然看书、念经也最好不要有其他的杂念,但是和修行相比,稍稍有一些杂念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在刚才讲的四个时间里,最好能专修。


2.处理杂事

打坐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关门、上卫生间、吐痰、关电话等等。总而言之,要先做好这些杂事,以免中断打坐。做完以后,若有佛堂就到佛堂里去,准备一个垫子。这个垫子叫做禅垫,是坐禅时用的,垫子后面要高一点儿,前面要矮一点儿,这样打坐的时候身体会舒服一些。然后,就在禅垫上坐下来,并发誓:“在这一座当中,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都不中断打坐。”

三个要点

在四座里面,无论哪一座,都是有要求的,而且此要求比较严格。其中有三个要点:第一是身;第二是口;第三是意。也即身、口、意三方面的要点。

1.身的要点

身体要怎么做呢?打坐时不可能躺在床上,或者是以别的姿势修行,而应以毗卢七法修行。毗卢七法是:

第一法:两腿做金刚跏趺坐,俗称盘腿,全盘或半盘都可以。金刚跏趺坐就是很多唐卡中佛菩萨的坐姿,我们平时做的盘腿叫做半盘。如果初期这样盘腿感觉比较疼,受不了,就怎么方便都可以。但按照严格的要求,就是要盘腿,这是毗卢七法的第一法。

第二法:身体正直。

第三法:手结定印,即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左右两个拇指相对,这叫做禅定的手印。定印要放在肚脐处。

第四法:两臂展开,不是内收。

第五法:头部稍微前倾。

第六法:除了特殊情况,眼睛一般要往下垂视鼻尖。

第七法:舌抵上腭。

这叫做毗卢七法。

总之,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要放松,不能紧张。因为一紧张,心就不能静下来。无论是修加行的时候也好,修正行的时候也好,一般情况下,都要做这个姿势。若是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不盘腿而修行,则心不太容易静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心的清净跟时间有关,也跟身体的姿态有关。密宗里讲:身正直,则脉正直;脉正直,则心正直。心正直就是指心里没有太多杂念。这是身体上的要求。

2.语的要点

平时从口中说出的话叫做语,但在这里不是指要说什么话,而是要排浊气。因为打坐的时候心要静下来,而心静跟呼吸也有关系,所以,呼吸的调整也属于语的要点。

怎么调整呢?调整的时候,要观想身体中的那些不干净的污浊之气被排出去,这样之后,身心就比较清净,心就能静下来。

怎么排浊气呢?要通过鼻孔将浊气排出去。首先从左鼻孔排气,其次从右鼻孔排气,再次从两个鼻孔同时排气。排浊气的次数是:左边三次,右边三次,左右同时排三次,一共是九次;或者左一次,右一次,左右共同排一次。


鼻孔怎么能排出浊气呢?

修加行的时候,只要求排浊气,加行修完以后,当能够修正行的时候,就有具体的气脉明点的修法,那时你们就会懂得排浊气的原理了。

排浊气的具体方法:首先从左鼻孔排浊气。左手握金刚拳——拇指尖压住无名指指根,然后将其他四根手指放在拇指之上,握成拳头,这叫做金刚拳。金刚拳握好后,压在左大腿根部的动脉之上。右手也同样用拇指尖压住无名指指根,其他四个手指先握成拳头,再将食指或中指伸出来,压住右边的鼻孔,然后从左边鼻孔排气。

排气的时候要观想,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与一切众生所造的罪业都变成黑色气体,通过左鼻孔排了出去。然后交换左右手的握法,右手做金刚拳放在右腿的腿根压住动脉,而左手也跟前面的右手一样,用食指或中指压住左边鼻孔,从右边鼻孔长长地排一次气,尽量把气呼出去,并和前面一样,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都变成黑色气体从右鼻孔排了出去,三次或一次都可以。

做完后,再左右手同时以金刚拳分别按住左右大腿的腿根,然后左右两个鼻孔同时排气,排三次或者一次都可以,前面是三次,后面也是三次,前面是一次,后面也是一次,观想也像前面一样。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是清洗法器的方法。就像装食品前需要洗碗一样,这样做就可以让心平静下来。静心需要很多窍诀和技巧,通过这些窍诀,才能够征服狂乱的心,使它安静下来。如果没有这些窍诀,是无法征服它的——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越不让它想的事,它却越要想。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没有窍诀的缘故。凡事都是这样,即使处理一般的事情,若有窍诀,则会一帆风顺;若没有,则任你如何努力,也很难成功。修行也是一样的。

这些修行窍诀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就是从那些过来人——经由这条菩提道达到最顶峰的诸佛菩萨以及前辈高僧大德那里得到的。他们通过这些方法调伏了自心,获得了自由自在。

为了引导我们,他们就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是没有错的,你若这样走,一定可以成功,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你也可以这样走出来!他们这样告诉我们,若依照他们的话去做,就不会出问题。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些动作跟心有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做了以后是会有帮助的。

语的要点就是这样。



從我的iPhone傳送

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界法师 

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所以,你说这个人会追求今生的五欲快乐,追求今生的名利,我觉得相对不多。但是净土宗很多人对来生还是有期待。也就是说,净土宗的人,假设你没有好好去处理,一般来说,你的心中是两道力量,不是一道力量,你知道吗?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有一道力量是要求生净土,有一道力量就是说,来生做个国王也不错,真的,两道力量。
我们很多人对来生还是有所期待,所以这个要注意,临终的时候两个力量,那当然你这样栽培,临终的时候,两道力量现前,你说哪个力量强?对!因为这个是熟境界。所以很多人,在修行净土的人,他不运用智慧,我不是说大部分人不用智慧,就是说,你有这个盲点,你也不想吃药,不吃药它不会消失掉,你不用智慧化解问题,你的盲点就永远在,你不是嘴巴念佛就可以往生,你临终的时候要正念分明,你要保证你往生的力量是你生命当中最强大的力量,所以你要调整心态。

净土宗,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善导大师讲,顺从本愿,那你说,那我对来生还有期待怎么办?这也不能勉强,你要思维。
你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难陀尊者,诸位知道吧?人长得很庄严,福报很大,他是八王子里面最后一个出家的,他出家是佛陀亲自度化出家,你看他福报多大。他出家之前跟他老婆,他老婆是第一美女,国家第一美女,跟她梳头发,梳一梳,他看到他哥哥来了,他亲哥哥,佛陀是他亲哥哥,他跟老婆说你等一下,我去厨房添一碗饭供养我哥哥,回来再帮你继续梳,他就拿一碗饭,去供养佛陀。佛陀看他弟弟难陀跑过来,就越走越快,难陀尊者就去追赶佛陀,他要赶快回去跟他太太梳头发,就追得很快,但是佛陀就跑得更快,结果就把他带到僧团去了。

带到僧团去以后,叫那个舍利弗尊者就把他给剃了。难陀尊者说,哥哥,我是拿饭给你,你怎么把我给剃了呢?没办法就待在僧团。待在僧团大概他的发心不是真的想修行了,但没办法了,已经被这样子了。所以他待在僧团里面,一方面也随大家修行,一方面也想着他家里面的老婆,也是跟我们一样,两种力量。

后来发生什么事情呢?后来有一天,佛陀就用神通力说,难陀尊者来,我带你去看两个地方。他用神通力先把难陀尊者带到忉利天去,看到很多美女。佛陀就问难陀尊者,你看这些美女跟你老婆比起来怎么样?他说跟我老婆比起来,我老婆就像猕猴一样,像猴子。你说这天人,她世间上第一美女,跟天人比起来,跟猴子一样。他说,你看,难陀,你看那个宫殿,这样的美丽庄严,那么多美女在那个地方布置宫殿,你问问看她们在忙什么事情?他就跑过去,他说,你们在干什么?她说:你不知道?难陀尊者出家以后如法地持戒修行,他死了以后当我们的主子,当我们的主人,我们来侍奉他的。难陀尊者说:我就是了。她说,不行不行,你现在是人的果报,你死了以后才可以过来。至少他心中有所希望了。

佛陀就把这满心欢喜的难陀尊者,又带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叫做地狱。那个地狱的狱卒啊,准备要生火,把那个油啊,把它烧热。佛陀说,你问问看,这到底怎么回事?难陀尊者说,你们干什么呢?他说,我们准备要起火了,这个难陀尊者如法持戒又打妄想,他到天上享受快乐,享受完了以后就到我们这个地方,刀山油锅侍候。难陀尊者看到这两种未来的果报以后,回去就老实了。
--《菩提心修学述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