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正命生活 得现法乐

正命生活 得现法乐

处月归藏 


    “正命生活”就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法乐即法味之乐。听受佛法之法味,以长养法身之慧命而生喜乐,故称法乐。又行善积德以自娱,亦称法乐。

 真正的修养,在动心忍性之间,能够确实检查出自己的错误,然后“顺受其正”。所受的一切遭遇,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这就是正命的活着。幸福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此时此刻你的意识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反馈。它不是通过比较得来,也不需要设定任何的时间地点等附加条件。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 “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生中本来就有许多忧愁烦恼,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 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身上的重担放下,才能解脱自己,找到 真正的快乐。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郭生白:你切掉了已经形成的瘤,可切不掉形成肿瘤的原因

郭生白:你切掉了已经形成的瘤,可切不掉形成肿瘤的原因

郭生白 岐伯有道


文源:易简经方

简介: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 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 誉。郭老博采众家之所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数十年临床积累,著书颇多 ,重要著作有《伤寒论六经求真》、《本能系统论》、《阴阳五行解读》、《论中医 的“道”与“术”》。“本能论”是对中医2000余年的萃取并升华,它告诉大家中医 是怎么治病的,是怎样把病治好的,中医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先生都作了说明。先生晚年由于对“生命本能论”的研究,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之三大疾病的认识产生 了重大突破,建立了“肿瘤自主排斥法”,“糖尿病自主调节法”,“高血压,冠心病自主化脂法”,且使相关的 并发性疾病都与原发病同时消失,使患者终止了终生服药的历史,获得健康的生活。         



怎样治疗肿瘤疾病?

一、肿瘤是什么?

肿瘤是身体内脏器、组织间堆积的异物。所谓异物包括身体的自我更新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坏死的细胞,以及其他应该排出来的东西。

这些异物本来是由排异本能排出体外,但因为循环障碍,或分泌障碍、代谢障碍,排出通路被阻而留在体内一个或几个不通行处,形成肿物。如果是脂肪、肌纤维、液体,不容易腐败的物质,不产生毒素,现代医学称为“良性”。

如果是别类物质,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腐败,产生毒素。所产生的毒素进人循环,这种毒索不断产生人血,而排出困难,会发生中毒,这便很危险了,现代医学称为“恶性”。

现代医学把这个病推到手术刀下,切除掉。眼看着把一个肿瘤切掉了, 过一段时间,又会长出来,不定是原处,可以是处处都会生出来,有人称为“转移”或“扩散”。

这是为什么?

我说:切掉了形成的瘤,但切不掉形成瘤的原因。像割草一一样,割一-次长一次,因为没有解除长草的原因。即使一再“化疗、放疗”,仍不能免除死。高昂的医疗成夏本,动辄是六位数,有的到七位数!倾家荡产!着实可悲!

系统思维意识到肿瘤的来路是阻塞了去路,通畅了去路正是断绝了来路。肿瘤是可以溶解的,生化酶中自有它的溶解物。自我更新系统中会把一切的异 物溶解,用幼小鲜活的生命物更替,并由排异系统将异物排除到体外去。这是本能系统医学的系统思维。

一个数十年的难题原来是如此简单!我相信我的话一定会有很多人听了大笑, 也有人听了心中欢喜。我再说一一句,这个方法可使瘛肉、脂肪瘤、肌纤维瘤、腺体瘤、细胞瘤不分质、不分发生在任何部位,不论数量多少。只需运用“生态同步疗法”,都会溶解排出。

本能医学运用“生态同步疗法”,在肿瘤的治疗中,用强化运动,强化营养来启动免疫调节、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系统的自律运动,恢复三足鼎的生态平衡,增强脾胃功能和人体免疫力,不但可清除已有疾患,而且能将各种对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隐患预先排除。



二、生命三足鼎

免疫、内分泌、代谢三大系统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共同构成生命三足鼎。

在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可清晰地观察到生命三足鼎的存在: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由此引起营养代谢系统紊乱,出现三高一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低蛋白;而营养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蛋白质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引发了免疫系统疾病。

从临床上看,多数疾病发生于三足鼎功能降低,大部分疾病在三足鼎功能恢复后痊愈,多数死因是三足鼎功能衰竭。

三足鼎是生命赖以维系的根本,具有两大功能:排除异己和调节自稳。

一是排除异己功能。对一切来自体外的异己者(如致病生物体),一旦进入立即通过排异反应把入侵者排除体外,通过排汗、大便、小便、呕吐等形式排除。对于自身内部的代谢废物,或自身产生的有害细胞,如致癌物与癌细胞,一律被视为异已份子排除,固体物自大便,液体通过小便或排汗。排异功能可以保证自身不受的外来的敌人与内部产生的敌人的伤害。

二是自稳调节功能。人体器官组织各有不同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特性,以生理功能的异同联结为系统,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组织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又在相互依赖中、相互制约中、相互变化中、终始嗣续中相联结,并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协调一致,形成机体稳定的动态平衡。比如说三大营养物质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利用、贮存,都稳定在动态正常值内;血压的高低、心博的快慢、体温的升降、血管的舒张与收缩、胃肠蠕动的增减、瞳孔的扩大与缩小、消化液的分泌等等,这一切都在调节自稳功能的控制中维持着平衡。

生态理念是治病必求其本,什么是求其本呢?
‘本’即树木的根,‘病的本’即是疾病的发生根源。

本文内容节选于《论中华医学之生态观》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不动念头”,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不动念头”,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净界法師

  • 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波动的。认为你的心本来有波动的,举手!本来就有波动,不可能,一定是有相状进来才波动。有相状为什么波动?你已经住在上面了。就是说,相状本来跟你没有关系。
  • 现在我们要弄清楚一点。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诸位!你认为相状是主动伤害你,还是你去攀缘它?诸位!现在是我抓住抚尺,还是抚尺抓住我?我抓住抚尺,对不对?我是能,抚尺是所,所以我放下抚尺是可能,对不对?如果抚尺抓住我,主动权不在我身上,是抚尺抓住我,那放下抚尺就我说了不算了。你懂吗?先要谈到谁主动,对不对?
  • 我们假设,过去的相状可以主动攻击我们,那没有一个人可以学佛,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就是,我们是所、相状是能,这样懂吗?它老人家是主动,我是被动,那完了,那我们永远是凡夫了,一辈子就是凡夫了,成佛对我们来说impossible,不可能了。你懂吗?
  • 好在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相状归相状,心性归心性。这个地方重点在这里,是我们去主动攀缘相状。所以主动权在谁?在我们。这样你们听懂吗?
  • 就是说,做不做,是你可以决定的。当然,你要修啊!你不修也没办法。你要不修,你还是被动。你信不信?你要不修的话,虽然相状是被动,但是你还是控制不了你自己的习气。但是理论上你是可以控制,你是不想控制而已。这样懂吗?
  • 那这一点就有希望了,那这样修行就有希望了。如果说我不管怎么做,我摆脱不了过去的影像,如果“何期自性,本自不清净”,那完了,那你还修什么呢?那叫宿命了。诸位!你要不断告诉自己一个观念:你的心性是没有相状的,相状是你自己去招惹它的,所以你可以放下,你有主动权。这种观念你不能等到临终再来学习,你平常就要把它搞清楚了。

  •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就这一句话!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刚开始是“为物所转”,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凡是有相状的,就叫做“物”,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变“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说:“欸!你怎么这种个性呢?”“欸,我改不过来。”被物化了嘛!你怎么改不过来呢?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那就真的改不过来。所以说:你不要认为: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 ,你果然业障深重,你被业障“物化”了!
  • 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你要经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看经典里面,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你要思惟:“我的心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菩萨要经常这样想;你老是想你烦恼重,你就被烦恼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缚住了,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

  • ... ...我们一般人“改变外境”方法错误,向外去改变,你永远改变不了。你过去有一个业力,结果你去跟它对立,两个人恶缘越结越深,就像滚雪球一样,辗转增胜。佛陀告诉你,你不要这样做,你遇到恶因缘,你把心带回家,它自然脱落嘛!你只要不为它转,你就能够转它,因为它是虚妄的。

  • 你想想看,后面《楞严经》说:你安住在真实,它活在虚妄,当然是你转它。诸位要知道:一个人“不动念头”是最大的力量,“无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别总盯着逍遥丸了,这个方,也是治疗各种郁结的良方!

别总盯着逍遥丸了,这个方,也是治疗各种郁结的良方!

倪海厦汉唐学堂 

有个老大夫,多年临床看病,总结了一句话说: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这意思是:一个人啊,只要气血通畅和气,就万病不生,好好的健康着呢!可是一旦哪里郁滞住了,毛病就多了,奇奇怪怪的,数不胜数,往往都是郁滞产生的!摸不清还不好治!

这就是俗话说的,通则不痛,通则不痛,一个道理。
人生病,在中医看来,无非三种

一个太过,比如热邪侵袭导致的人体血热身燥,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

一个不及,比如脾胃虚弱,消化不好,浑身虚弱乏力;

一个郁阻!人体气滞、血淤、痰湿、火郁、食积,这几种郁很容易影响人体脉络,产生的各种病症。

想要健康,都要打开,都要通畅,不能受阻,受阻久了就要生病!

现代社会,很多人欲望深、工作压力大、996、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奏快、饮食重口味不规律,人体早就被郁的臃肿不堪了!哪来的清灵?日积月累,焦虑恼怒气郁,气郁就血郁,脾胃失调就食郁、痰湿郁,这些郁久了还都容易化火生热。。

别以为这种人少,多着很呢!都是“郁人”!天天郁闷的很!

还好有这么个药,叫越鞠丸

越鞠丸最早出现于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其曰:“越鞠丸,解诸郁。”其可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

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对所使用药物有过这样的论述:

“苍术辛烈雄壮,固胃强脾,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抚芎,厥阴药,直达三焦,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通阴阳血气之使,不但开中焦而已。胃主行气于三阳,脾主行气于三阴,脾胃既布,水谷之气得行,则阴阳脏腑,不受燥金之郁,皆由胃气而得通利矣。” 

朱丹溪认为,人以气为本,气和则升降出入才能正常。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fú)郁,诸病生焉。所以,朱丹溪认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越鞠丸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湿痰食火因;
香附芎苍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方剂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

越鞠丸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原方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送下。

2、现代用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6-9g,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证治机理

本方所治之六郁证以气郁为主,气郁则诸郁随之而起。

气郁则肝失条达,而见胸膈痞闷;气郁又使血行不畅而成血郁,故见胸胁胀痛;火郁则见嗳腐吞酸;湿郁、痰郁、食郁皆病在脾胃,故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五郁不解,又可加重气郁。

本证以肝郁脾滞为要,治之重在行气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

越鞠丸的现代运用

1、本方为治“六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胃神经症、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及妇女之痛经、月经不调属气郁者。

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丹溪心法·六郁》

何为诸郁



“余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肋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普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暧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六郁表现各有不同,那么,一方如何能通治?

《丹溪心法六郁》在此段文字之下,越鞠丸方之上,又有一段文字:

气郁:香附(童便浸),苍术(米浸),抚芎。

湿郁:白芷,苍术,川芎,茯苓。

痰郁:海石,香附,南星(姜制),栝楼(一本无南星、栝楼,有苍术、川芎、栀子)。

热郁:山栀(炒),青黛,香附,苍术,抚芎。

血郁:桃仁(去皮),红花,青黛,川芎(抚芎亦可),香附。

食郁:苍术,香附,山楂,神曲(炒),针砂(醋炒七次,研极细)。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把越鞠丸看作“法”而不是“方”

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就能明白,其实越鞠丸方只是治疗诸郁的示例方而已,是示例后学者以组方之法,而重点并不在于传承一张解诸郁的有效方剂。

朱丹溪弟子戴思恭在《推求师意》中说:“郁病多在中焦。六郁例药,诚得其要。”一个“例”字,道出其要。

也许,朱丹溪治疗诸郁只是随证组方,并没有一张固定方剂。其弟子们在整理老师的经验时,根据其常用药物组出了一张方剂,取名越鞠丸。把越鞠丸方看作一法,而非一方,对我们灵活治疗“诸郁”是大有裨益的。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感谢您的关注,点亮再看,让更多的人受益~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你连心都不明白,怎么调整呢?

你连心都不明白,怎么调整呢?

净界法师 唯识学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清净这两个字很重要,不管我们无量劫来,打了多少的妄想,但是我们的心,还是清净,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这个清净的重点就在“本然”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太重要了!这个清净,不是你修来的,它是你本来就清净,修来的清净是对立的。
  • 你看一张白纸,它的清净是一种对立性的清净,你用墨汁去泼它,它就黑了,但是虚空的清净呢?它是圆融性的,虚空可以容纳白色,也可以容纳黑色,所以虚空的清净是圆融性的,因为它离一切相。
  • 所以清净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杂染相也不是清净相,是离一切相,这叫“清净”。它不是善也不是恶,所以它容纳一切的善恶,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因为离一切相,因为无住的原故,所以它周遍法界,这是它的体性

  • 所有的教法都在发现明了生命的真相——这个人为什么会流转?这个人为什么会还灭?说明流转门、还灭门,而整个流转、还灭的因缘就在你一念的心的迷悟。所以如何地明白这一念心、进一步地去调整这一念心,是个关键,你连心都不明白,你怎么调整呢?所以这个地方在教法上,你应该先明白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真实相。
  • 然后再讲修观:我今此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这个在修观这句话实在是太重要了,太重要了。我们如果说这句话不明白,那在整个天台宗的判教,你不能入大乘种姓的,不可以的。就是我们这一念心的相貌,当我们是迷的时候是全真成妄,全部的真心全体是妄想,当我们悟的时候全体的妄想变成全部的真心,这个是大乘的不二法门。

  • 这个地方,在大乘的思想当中,说这个诸佛的解脱在众生的心行中求。就是你因地的时候,什么叫称性起修?就是你一定要透过大乘经论的闻思,然后肯定你这一念打妄想的心全体是真如本性的全体大用,它的本性就是真如。你以后成佛以后,你以后在菩提树下一念的相应,相应慧现前,成就佛道,那个灵灵觉觉的佛性跟你现在这个灵灵觉觉的觉性是不二的,没有离开你这一念打妄想的心。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这个不二的思想。

  • 若不能当下反观,则灵知灵觉之性,恒被一切法所区局。纵慧成四辩,定入四空,依旧迷已为物,认物为已。我们如果不能够回光返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么我们灵灵觉觉的本性被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当然指五蕴,被五蕴所障碍,执着五蕴为自我。这样子,虽然你的智慧很高,成就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乃至于成就四空定,依旧是迷已为物,认物为已。



從我的iPhone傳送

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

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

南怀瑾先生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法说完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浅论中医的“痰”

浅论中医的“痰”

原创 艾永昌 艾御享堂 


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脾为生痰之源: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二是湿困。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的中央枢纽,负责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过重,耗伤元气,则生气不布,困厄脾阳;如久居湿地,外湿内侵,则津液转输不利,困厄脾阳。脾阳困厄,则水湿凝滞成痰,痰湿以已,上输于肺。同时,脾亦受痰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则脾愈虚,痰愈盛。

如气困重于湿困:应首选补中益气汤。
如湿困重于气困:应首选二陈汤。

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称此为湿痰嗽。

肺为贮痰之器。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痰虽从肺出,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它脏腑密切相关。

肾为生痰之本。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所以,在健旺脾阳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肾阳不足之象。

中医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气郁之痰是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情志不舒而成。脾虚之痰,主要是由于脾阳困厄而成。
血痰的成因则主要源于高脂血,是由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也可以相互转化。

中医学中的“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无形之痰则往往由“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症状表现出来。

“有形之痰”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

典型案例:

男,38岁。自述:2018年初突发感冒,夜里呼吸困难,次日连续高烧不退。X片诊断为患肺结核,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但随后出现脸色发黑,半夜冷汗湿透衣襟,手脚心炙热,扁桃体肿大。

去看中医,按阴虚论治。服药后感觉好像下了火,但又出现脸色青白,浑身燥热,却又怕风怕冷,口干舌燥,要不停地喝温水才舒服,最严重时曾两个月连续烧坏了4只电水壶。

进入冬季,火热感没了,开始浑身发冷,做恶梦,咽喉气管不舒服。去做了中医艾灸,灸后咽喉消肿了,可身体虚得稍一运动就吃力,感觉肝区有痛。

刻诊:患者身体健壮,手脚凉,却感觉内里发热。眠纳可,便常。舌黯,体胖,苔白厚。脉沉弦而细数。

中医诊断:津亏瘀阻。



治则:行气通阳益阴。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无形之痰的病例。患者肺痨起病,迁延日久而致阴虚液耗,中医阴虚论治没有错,误在过投了寒凉沉降之品。过投寒凉必致阳益虚,终至阴盛格阳,使虚阳上越。患者正值壮年,曾有过度手淫,肾阳不足则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木火刑金,金水不足,子病及母,故口燥咽干。因脾肾阳虚,故怕风畏冷,舌胖苔白皆为脾肾阳虚之象。久病则郁,郁则气机不畅,故本例行气通阳益阴是治疗总则。

拟方:制附子30g、黄芪60g、白术30g、麦冬30g、生石膏15g、半夏25g、厚朴20g、茯苓20g、干姜20g、桂枝15g、芍药15g、苏子15g、炙甘草15g。  5剂,水煎早晚分服。

注意事项:情绪心志调整。  忌口:生冷辛辣食物。

服药次日,患者打来电话告知:药喝下后不到30分钟,津液瞬间出现,困扰4年之久的口干舌燥感觉没了。手脚也开始有了温度,内里感觉不那么热了,咽喉气管不舒服一扫而光。

2剂服完,患者自我感觉判若两人,所有症状云消雾散。所谓一剂知,二剂已。嘱其后3剂照常服下,以期疗效巩固。



從我的iPhone傳送

自私是种病,得治!

自私是种病,得治!

宗萨钦哲仁波切

永远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所习惯的方式比我们目前要做的更有力。因此我们需要修心,修心可以影响我们习惯所有的形式。除非我们的心能够变得更有弹性,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很迷信的修行没有一个可以影响我们的业。当我们说到修心这两个字,好像跟洗脑很像,因为关于洗脑的某些宣传影响了你,但这里要谈的并不是洗脑式的修心,而是不偏颇。
佛教谈到修心就是告诉你怎么样来保持中道。如果要把你训练成一个无神论者或者训练成一个泛神论者的话,那种方法不是佛教所用的方法。因为当你讲修心却落在任何一个极端或偏颇的状况的话,这其实就是我们心理状态最大的一个错误。你的心只要处在任何一种极端的状况,就一定会产生自私,当自私产生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很勇敢的人得了某种病,把他身上的力量都吸光了一样。

为什么说自私是一种病呢?因为自私总是使我们落在极端的状况中。举例来说,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如果不自私的话,可能还会帮助你达到不自私的状态,但是因为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你永远都听到你想听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听的东西。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没有适当的修心会产生什么样不良的后果。

再比如一个佛教徒去学习戒律,因为他的自私,所以他永远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来解释戒律里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一个人建议你怎样修行直到成佛,你都会觉得这些别人的建议听起来不太令人愉快。

这种自私并不只是发生了一次两次,而是许多生以来和我们在一起,所以,自私在我们的心里,都有非常坚强的阵地,不仅如此,还变得非常敏锐。同时这种自私也产生一些很奇怪的经验,比如当别人赞美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高兴,假如有任何一个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就会非常难过。

由于自私,就算别人赞美我们或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从来不会满意;由于自私,一个人就不太留意别人,不太替别人设想。替别人设想可以说是修心的最基本的一个要件,如果你对别人的情况并不留意的话。

一般来说会产生很多的痛苦和误解,在类似的情况下,这些痛苦最后都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所以,说你不去注意或关怀别人,实际上也是“痴”的一种很粗的表现。



從我的iPhone傳送

巧说庄严,要怎么巧说?

巧说庄严,要怎么巧说?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巧说庄严,随处随时,随其根器,为说法故”。这个也是我们凡夫地很麻烦的事,你看他定义里面讲的是随处、随时、随人,随着那个时空,随着那个人来转法轮。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讲,本来人家讲得好好的,另外一个就插进来了,就讲他所谓真实义,这个是很麻烦,你要随时随地,随人而不同。
  真理真谛,谁都知道,问题是那个“知道”只是个语言相。你要记得,那叫语言相,这个语言相里面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他所指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说水,水是什么?你注意看,有人说很渴很渴,要喝水,快啊,要水啊,一堆人都在那边要水,那只有口水,那不是水。要水,你要赶快去把水拿来,不是在那边喊要水要水,要水干嘛?要口水啊?不是要口水,是要水那个东西,你要去拿来。

  同样的,现在这个人在这个时空当中,他所要的那个东西,你给他就好了。他要的是真谛没错,可是他要的不是理上的真谛。现在那个真谛的理体,能不能显相,在这里发挥作用?这才是关键。就在这个时空之下,这个人要的是那个东西,你能够给他,那就圆满了,语言中的那一个理体,你不必再讲了,我们自己内在清清楚楚就好了。你把那一个清清楚楚的实际理地,要显相,起作用,饶益众生,就达到目的了,这个叫做巧说庄严。

  不懂的人,他有一种状况,他只说他爱说的,滔滔不绝都讲他的,他讲得很高兴,喝了五杯500CC的,讲完了,下面一堆偃兵息鼓,杯盘狼藉,东倒西歪,通通梦周公去了,那你讲得再好也没用啊,对众生有用吗?你只是像老人家写论文一样,一篇博士论文报告,你报告完毕了,下面通通睡着了,那众生不能获得利益。

  那是只是满足了你内证的实际理地的那个部分,只是这样而已,对众生毫无用处,你一再地做这种表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不起是阿罗汉而已。自己内证的部分,怎么拿出来,随着各种不同的因缘,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叫摩诃衍。摩诃衍叫大乘,这样做的人,叫做菩萨。不然你光是讲那理论,“真谛是什么,第一义谛是什么”,那只是在炫耀你的成就而已。你那个成就要转化为众生的利益,众生在哪里?随缘,随处、随时、随其根器。

  譬如那个人来了说“师父,请你加持,我现在怎么样怎么样”,你就说“佛法讲什么加持?要修行!加持没有用”,好了,这样我就不用来了。在这个时空之下,他的心已经很脆弱了,他需要的是一种安慰,需要的是一种鼓励,那么你就很简单的“来来来,跪着,师父给你加持”,头拍三下,嗡阿吽嗡阿吽,再来拿一杯水来洒甘露,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甘露。他很高兴了,观世音菩萨的都从我头上降下去,好清凉啊。他回去又生龙活虎了,继续面对社会一切,障碍当然还是存在啊,但是他满心欢喜的重新来过。
  当然他说不定下礼拜又来了,因为整个境界又把他打的遍体鳞伤了,“师父,请你加持”。这下子,又要换个更厉害的,地藏王菩萨,来我给你加持,你脚踩三下,砰砰砰,嗡阿吽嗡阿吽嗡阿吽,这个时候,你拿个戒尺在头上比三下,你不要太大力,不然会脑震荡。好,加持了,他回去了,又面对境界又来一次冲刺,生龙活虎的活下去,就好了。你不能够说,师父,你怎么这样,这样太迷信了。我没有说加持一次要收三万,只是给他高高兴兴的面对社会,再一次奋斗,只是这样子,我不是为了赚钱的,只是安慰众生那种破碎的心,那种受到伤害的心,需要这样的加持。这个是随处随时,随其根器。

  你假如说要加持,看加持什么,加持观音持的话,五万,地藏持这个比较难,七万,药师持的话,十万。那你叫夭寿短命,不是加持,趁着人家在受苦受难的时候,发灾难财,那就不行。你不是为发财的,随着众生的根器,众生的因缘跟时空,你就随他这样。否则你跟他讲什么第一义谛,苦集灭道,人生就是这样,你这个叫做业障了,你应该要怎么样,那他干脆去跳楼比较快了,不能这样讲。我们知道实际理地是什么,那是在我这边,可是我现在要给众生的是什么?

  我们常跟各位讲,你要走出来,去感受众生的苦难、众生的需要。因为他的层次是这样,我们满足他这样的需要,然后鼓励他,你要到佛前去发愿,当这一关度过以后,你要怎么做,你先跟我讲,他讲错的话,你跟他纠正一下。不是说你赚钱以后要拿一百万给佛祖,你赚十万,你要怎么拿一百万给佛祖?你要讲清楚,不要像那些只会发大愿的,说我中奖以后我会演一台戏给你看,结果中两百块,完了,只好买两个木偶自己表演,那不行了。你要跟他讲清楚,你发愿,顺利以后,有点时间要精进,做功课,有钱要回馈,赚了十分之一回馈,其他的你要先解决你自己的困难。

  你内在证得的部分没有错了,但是要怎么饶益众生呢?饶益众生是一种善巧,不是我知道的那一套给你就好了,你要有一种变化,这个叫巧说庄严。你能把自己所获得的那种喜悦,变化出来给众生,因其根器、时空不同,给予他种种不同的这一种满足,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撷自《八十华严——明法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们可以摆脱孤独、恐惧吗?

我们可以摆脱孤独、恐惧吗?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可以摆脱孤独、恐惧和失败吗?在摆脱之前,如何更好地面对它们?

答:自我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基础。它是一个假名安立的概念,所以是一个从本质上被误解的概念,好比看到一个稻草人却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人。但是即使听上去这虚幻得荒谬,人们执着于自我的习性仍然非常强烈。这个所谓的自我看上去如此具体——这么大,这么小,这么尖,这么钝,这么高,这么短,这么敏感,又这么不敏感。但事实的真相是它没有基础。

所以“自我”几乎像是无家可归的人,没有真正的家,却拒绝相信自己无家可归。想象你自己走进那些离家度假者的公寓,以某种方式设法在那里生活,就好像你是公寓的居民一样,即使那并不是你的家。你使用沙发、冰箱、浴室、毛巾等一切东西,你看电视,甚至把东西重新放好,熨烫衣物,清扫地板。但本质上,那不是你的家。你可能随时得离开,因为那不是你的。

这就是“自我”一直所感受到的。本质上它是孤独的。关于“自我”最愚蠢的一点,就是否认你真的没有家这一事实。所以在这个否认中你变得如此大胆——你甚至设法印了写有别人公寓地址的名片,来让别人相信你就住在那里。当然这是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但也让人兴奋,甚至很刺激,特别是当别人相信你的谎言的时候。

但是自我为中心的游戏就是这么玩儿的,这当然让我们感到孤独。我们怎样才能从这种孤独中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只是需要接受没有家、没有基础的事实。不仅如此,事实上,“自我”这一概念,也就是家里的居住者,本身就不存在。所以我们甚至无法把自己界定为一个居住者,也没有作为居住者的资格。但是没有人会听得进去这个,因为这是对自我最大的侮辱。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