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中)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中)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中)

弟子C: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修行的方法是不是不同的?尽所有智是遍知一切的,对吧?
师:是遍知一切的。可以这么说,尽所有智是如所有智的一种功能,这两个本来就不是分开的。比如把一个很肮脏的水晶球擦干净,它的透明自然就示现了。

弟子C:上师,当我们修行达到能所合一的时候,尽所有智也一下就圆满了吗?

师:能所合一也是从初步到彻底有个过程呀,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也是有次第的呀,不是一下就彻底能所合一、彻底成佛了。但是我们讲大圆满的时候,从本初的角度来讲,普贤王如来知道能所是一体的,立刻就成佛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习气,一点一滴的习气都没有,但我们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的习气,所以不容易去除。比如一个小孩子,你不让他接触别人,跟他教什么他很容易学会,他没有什么别的染污。但如果把你关起来跟小孩子一样教育的话,非常不容易,因为你已经有很多基础在那里。

弟子D:上师,如所有智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对吧?然后尽所有智是需要通过我们闻思修不断提高、增强的吗?

师:不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都是本来就有的。打个比方来说,水晶球是如所有智,水晶球的透明能力是尽所有智,它本来就是清澈透明的,我们闻思修,就是擦去表面的灰尘,越擦越亮,如所有智就越来越示现,尽所有智也越来越圆满。

弟子D:那就是消除我们的无明,提升智慧,达到顶峰的时候我们原有的智慧自然就示现出来了。

师:对,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智慧呢?
弟子D:因为无明。

师:对,无明是根本,但我们现在先不说无明。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一是注意力完全集中不起来,二是觉知很粗糙,很容易昏沉。我们要么在散乱,要么在昏沉,我们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当我们的觉知越来越明锐、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这样的话智慧也会越来越显现。觉知明锐、注意力很集中的人的记性和很散乱的人的记性完全不一样。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蒲辅周论舌苔之精华


蒲辅周论舌苔之精华

岐伯有道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宝贵经验,是望诊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病之“经络”、“脏腑”、“卫、气、营、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必形之于舌,舌为辩证的重要依据。

舌质与舌苔是两回事,不浮起为舌质;浮起为舌苔,苔刮之能脱。舌质为脏气的表现,浮胖娇嫩属虚,坚敛苍老为实。病是苔之根,苔为病之苗,有诸内必形诸外,视舌苔可知六淫之轻重浅深。舌质及舌苔亦是病情寒热及深浅依据。舌之润燥辩津液之存亡,不拘何色,但以润为津液未伤,燥为津液己耗。

舌体强硬者,外感热病为邪热炽盛,热入心包;杂病多为中风之征兆。舌震颤者,久病为虚,新病多为热极生风;舌短缩者,反映病之危重,舌红绛短缩,肝肾之阴耗竭;舌润短缩兼青色,寒邪直中厥阴。舌歪斜多是中风和中风的征兆。

白苔候表邪,舌无苔而润,或白而薄,风寒也,宜温散;舌苔白而燥者,温邪也,宜辛凉法。若舌白尖红,是风热己入气分,病在手太阴,治宜轻清凉解,不宜辛温发表,免伤肺津。白兼边缘红,内热己露,亦宜轻清凉解法,忌温散发表。

黄苔候里证之热邪,若黄苔带一分白,即有一分表邪末尽。如纯黄无白,邪方离表而纯属里证(伤寒温病同例)。若见白苔中见黄,或微黄而薄,是邪初入阳明里,犹带表证,必微兼恶寒,宜凉解,不可攻下。黄而兼燥,但恶热,不恶寒,是外邪己入阳明之里,或伏邪欲出阳明之表,此时胃家尚末实,宜凉解清透。若舌红绛中仍带黄白等色,是邪气在气营之间,治法宜清营分之热,并宣透气分之邪,两解以和之。如厚黄燥刺或边黄中焦黑起刺,脐腹胀满硬痛,乃里实确证,方可攻下,宜承气法。舌苔边黄中心黒腻,是胃热  动湿邪,中焦痞满,呕吐便闭,治宜苦辛开泄中焦。若舌苔微黄薄滑,治宜轻清透表,开泄上焦,使邪外达而解,不可用苦辛降泄。

凡舌苔粘腻,或白或黄,而口不渴,是湿之证喉。白而粘腻者,为寒湿;黄而粘腻者,为湿热。痞满,苔白粘腻,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湿邪结于中焦,宜苦温法以开之。若苔黄粘腻,痞闷,呕恶,二便俱不利,此湿热结于中焦,宜苦寒微辛法,以开之泄之。湿遏化热,苔黄而燥,由阴变阳。若心下按之痛者,热痰固结也,治宜苦辛降泄;若发热或潮热,表之不解,清之不应,要知热从湿中来,治宜宣通气分,湿去而热自解。冒雨雾湿邪,或坐卧湿地,发热,自汗不解,虽身热不欲去衣,口不渴饮,舌苔灰白粘滞,法宜辛温和表,湿邪自去,不可误用苦寒伤阳,以滞湿邪。

舌苔粉白边红,是疫邪入膜原,此证变化最速,其势最猛,宜用苦辛温宣透法。
无论伤寒、温病,凡正气虚者,舌必娇嫩而薄,或淡红,或微白,皆可稍佐补药(指益气生津之品),不可过表和误下。若见舌苔黄而厚,白而腻,属内邪未清,不可遽进补药?(指补气、补血之药)。

黒苔辩足太阴之寒热。舌苔灰黒而滑者,见吐利、腹痛、手足指冷,六脉皆沉细,乃太阴寒湿,治宜温脾利湿。若寒饮伤脾者,治宜温中和脾逐饮。若白苔而兼带灰黒粘腻浮滑者,此是从雨露中得之,为太阴之表邪,治宜解肌渗湿。白苔带黒点或兼黒纹而粘腻者,此太阴湿热内结,治宜利湿清热。若黒而燥刺,是阳经热邪(实则阳明),治宜清火解毒兼治阳明。若黒而坚敛焦刺,乃阳亢阴竭,胃汁肾液俱涸,危证(古称不治),治宜救阴增液兼清热,大剂与之,缓则阴涸而死。

红色候少阳内发之伏邪(既伏气温病),伏邪多借少阳为出路。如淡红、嫩红,白中带红,是温邪之轻者;如纯红、鲜红起刺,此是胆火甚,营分热,乃邪伏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其证非轻,宜救阴泄热为要,滋少阴之水,而少阳之火自解,大忌风药(风药性燥)。若舌色红而光,其色鲜明者,属胃阴干枯,治法犹可滋养胃阴,宜甘凉之品。又如风温瘟疫等,舌鲜红者,宜从手少阴治,或从手厥阴心包络,即是治心(清营血)。

舌绛(深红)是邪热入营分,舌纯红而鲜,是邪入包络,治宜清开兼芳香透络。若素有痰火,必致痰涎内闭,急防痉厥,宜清开佐清火豁痰之药。黄苔而中绛者,是胃火灼心,用心胃两清之法,治宜苦寒。舌尖赤而有刺,是心火上炎,宜清心泻火法。舌尖赤而黒有刺,乃心火自焚之险证,临床须注意。若舌边红中心白燥,乃上焦气分无形之热,其邪不在血分,治宜轻清凉解气分,微黄,用微辛开泄之法,切勿妄投滋腻血分药,而滞其邪。

绛舌上浮粘腻之苔,是暑湿兼秽,暑蒸湿浊成痰,恐蒙蔽心包,而成神昏痉厥,急宜用芳香逐秽,开窍涤痰之法。若舌苔白,底绛者,是热被湿遏,不得外透,治宜泄湿透热,俾湿开、热透自解。若舌上现红星小点者,是热毒乘心,必神昏、谵语、狂乱,宜用苦寒撤热,佐芳香开窍。舌绛碎而生黄白腐点者,此是湿热之毒,久蕴郁蒸,若胃强能食者,任苦寒重药者可治。舌紫绛不鲜,枯晦且萎者,为肝肾阴涸败证,难治,以救肝肾阴液为要,宜甘咸法。若舌色紫晦如猪肝色绝津液,舌形敛缩伸不过齿,乃肝肾己败,故难治。

紫色候足少阴肾经本脏虚邪,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示正气之虚也。如见舌形紫而干,口渴,唇燥,外见少阴证者,此肾阴不足,治宜壮水为主。如兼神昏谵语,又当从手少阴治,并清痰火;若舌形胖嫩而色淡红者,外证必见燥扰不宁,六脉迟微或动气内发,腹寒畏冷,或初起吐利,足手逆冷,或格阳躁狂,六脉洪数无根,此皆肾气大亏,真火衰微,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若舌形紫躁,唇焦,齿黒,二便俱秘,此为阴中兼阳,治宜滋阴清热(滋少阴,清阳明),治宜苦寒咸寒。凡舌形圆大胖嫩,不拘伤寒、温病、杂症,皆属少阴虚证。如见舌色紫如猪肝,枯晦绝无津夜者,此肾液己涸;痢病见此色,胃阴己竭,二者俱属危证。若伤寒、温病大便后,舌苔顿去,舌质而见紫如猪肝色者,此元气下泄,胃阴己绝,难治;若舌苔去而见淡红舌质,而有津者佳。

焦紫辩厥阴肝经阳毒之危候。凡舌苔焦紫起刺,此是阳邪热毒己入肝经,最险之证,大便秘者,急用大清大滋之法,不可用承气法攻下,重竭其阴,此证乃阴伤邪陷,非阳明里实。凡舌苔在肝胆部位(舌心两边),有红紫点者,肝经伏火,大凶之证,急用凉血解毒之法。

青滑辩厥阴肝经阴毒之危证。凡舌苔青滑,乃阴寒之象,急用苦温法。外证若见面青、唇紫、囊缩、厥逆、筯急、直视等症者,厥阴阴毒危证也。厥阴寒邪,舌亦见青滑,外证无面青,唇紫、囊缩、厥逆,筯急、直视等症者,非阴毒,温之即愈。

辩舌,过分强调以五色分五脏,以部位分脏腑,是机械地使用五行学说。临床测病机之变化,必须平脉辩证,全面细致地综合其他一切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不致差谬,不能孤立地单凭舌诊而决定病情。

望齿:临床望舌必须同时望齿。齿乃骨之余,髓之所养。凡一切热病,若见前板齿干,是邪热在气分,胃阴受伤,治宜清润。若齿黒而干,阳明热极,胃液将涸,治宜急下救阴。若齿白如枯骨无液,乃气液两伤,肾阴枯竭,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龈为胃之络,牙龈肿痛或齿纽色红而紫,是阳明胃火上攻,治宜泄热凉血;牙龈不肿,而齿纽似血非血,牙齿松动者,多为肾火上炎,宜壮水为主。咬牙,属热极风动,治宜清热熄风。
望唇:唇属足太阴脾经,又属足阳明胃,唇干为燥,唇裂为热,唇焦热极,唇动为风,唇白无色为亡血,唇青为寒(主中寒),唇反涎出为脾绝。口开不闭,多虚脱,牙关紧闭,多实闭。在临床上,必须结合全身情况来处理,或润、或清、或温、或补,随证施治。

望目:两目赤色,属火,但必兼舌燥口渴,六脉洪有力,此为实火,治宜泻火。若目赤,颧红,六脉沉细,手足心热者,此乃虚火。或六脉洪大,按之无力,亦是假热。若两目黄色,此乃湿热内蕴,欲发黄疸,必兼小便不利,腹满,口渴,渴不多饮,治宜清热利湿。若目黄,小便自利,大便黒,小腹硬满而痛,属蓄血,治宜活血去瘀。若目黄,身冷,口不渴,脉沉细,属阴黄,治宜温脾利湿。若眼眵结者,属肝胆火盛,治宜清肝泻胆;若眼眵稀者,属风,应分别施治,不可纯以火治,勿过用苦寒凉药。若目睛呆滞微定,复转动者,属痰,治宜涤痰。若眼胞上下黒者,亦属痰,寒痰宜温化法,热痰宜清降法。若目色清白,宁静者,多非火证,不可妄用凉药。

目不认人,阳明实证,必狂乱谵语,舌苔老黄或黒,唇裂,齿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六脉沉实有力,宜清下。少阴虚证,必六脉沉细无力,郑声,躁扰不宁,二便清利,呼吸气微,额汗冷,难治,治宜回阳。若目    不知人,为肝气绝。若戴眼上视,多属肝风。若目直视,瞳子不动,如鱼眼,猫眼,乃五脏精气 绝。若眼胞下陷,乃脾气绝,以上皆属危证。若目闭不开,乃二阳热甚,必有红丝如网,足太阳为目上纲,热则筋纵,故目不开。

瞳子散大,乃少阴水亏,木火过盛,治宜苦泄、酸收、凉润之药,泻肝火,壮肾水,不可用辛燥及大苦大寒之剂,以伤脏气。瞳子紧小,乃阳强伤阴,肝肾二经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治宜抑阳育阴,不可泻阳,以再伤元气。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宗萨钦哲仁波切~将莲师融入于你的心中

宗萨钦哲仁波切~将莲师融入于你的心中

奥明宫学馆 

【将你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
我强烈鼓励你一再地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当你观想莲师并持诵“莲师心咒”时,每念诵一百遍时,就将莲师融入于你的心中。这种过程你做得愈多愈好,所以每持诵十遍或二十遍心咒就融入一次,然后观照那种“无别一体”。不用说,这种经历一定会对你的生命有所改变。
观照心念的要点是让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这个修持可以在各种日常情况下进行。例如,当你在电扶梯上,或在赶火车,或在百货店里,或在电影院中,尽量将你们的心相融在一起,直到你离开为止。这一点都不占用时间,结束后也很容易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不论你是在购物、看电影或看足球赛。
所以,每天花几分锺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然后花点时间观照那种“无别一体”。如果你如此修持,它会带来一种加持,那就是在不久之后,生命中没有任何事情你会觉得有什么天大的了不起了。
但别指望马上见效,你要有耐心,安心地修法。你有诸多需要被调伏的习气、执着与散乱,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若是如此,请勿抱怨!抱怨就有如你才把生鸡蛋放在桌上,就埋怨它尚未被煮熟;你得把鸡蛋放在锅里、于炉上加热,它才会煮熟。如果你连鸡蛋都还未放进锅里,就毫无理由来抱怨它是生的;如果你会抱怨,就表示你还不理解“因”、“缘”、“果”的关系。大多数的现代人都落入这种陷阱,纵然在科技探索上有非凡的成就,例如将人类送上月球,或者发现地球是圆的(直到今天,还有些西藏人认为地球是平的),他们却仍然缺乏这个基本的理解。
如果你需要花十年的时间修行才能有所改变,那怎么办?比起你无数亿万个过去世(那些时候你甚至连鸡蛋都还未从盒子里拿出来),十年又何足挂齿!你已经进步了,因为你终于知道哪里有鸡蛋,也知道要先把它从盒子拿出来放进锅里,才能煮熟。这一点本身已是个巨大的进步。即使只知道这么多,你一定也得积聚了相当多的福德才有可能。
【当你感到厌倦时】
不论修持何种法,我们都会感到厌倦。如今,我们容易厌倦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有多少人能满足单一的电视频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心涣散而在找寻新目标时,就应转换焦点。
例如,你可以想象处处都是莲师,遍满每一寸的虚空。当你持诵“莲师心咒”时,六道光球瞬间转化为六尊莲师。再一眨眼,出现一个蓝色的幡旗,然后一尊莲师,随后,突然你周遭的每个人都转化为莲师,然后人的保温瓶、钢笔、铅笔、手表、书本、手帕、桌布、纸巾也都成为莲师。外面的树木、山峦、湖泊、铁路、车辆,也全在一瞬间都转化为莲师的身相,甚至怡人的微风,也成为他的化现。
你也可以试着观想莲师位于你的头顶,或坐在你的面前或心中。如同前述,在每种状况下,都能有不同的观想。
◆ 当你持咒时,观想一股不间断的甘露之流从莲师流下,融入于你。
◆ 在夜晚,观想上师坐在你心中的一朵莲花上。
◆ 当你进食时,观想上师于你喉间。
◆ 当你面临障碍,例如与家人争执或感到失落沮丧时,观想上师在你肩上,忿怒地露出獠牙。
◆ 《龙钦心髓前行》修行者可以观想火花或蝎子从莲师的金刚杵中射出,蝎子夺取并吞食每个障碍,直到彻底清除为止。
◆ 濒临死亡时,观想你的上师以红色阿弥陀佛身相显现,一遍遍地把自己迁入阿弥陀佛的心中。
◆ 想象你一天之中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与莲师无二无别。
这是非常深奥的修行,初学者一开始或许会感到有些困难,所以不妨先从祈愿的层面去做。基本上而言,所有的一切(佛、法、僧、本尊、空行母、护法)都是你上师的化现。所以,举例而言,假设你在修某尊护法,你就献上供养,并视其为莲师以护法的身相化现。如此一来,你对护法的供养也成为对上师的供养。
而且,你不必将自己的供养局限在一般人所谓的“好的”或“吸引人的”东西上,你可以供养一切,包括疾病、坏消息与损失等,并记得一切都应视为上师与其加持的化现。


從我的iPhone傳送

龙萨前行引导文-17

龙萨前行引导文-17

原创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我乃听闻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发心。
今天我们所传讲的前行教授总分为三:第一、入座前行;第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之共同前行;第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之殊胜不共同前行。第一和第二以上讲完,此讲到第三。
第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之殊胜不共同前行”分七:皈依;发心;观诵金刚萨埵法;供曼茶;上师瑜伽;遣除修行障碍,长声喝吽字引导法;修行尚未圆满,强制修炼憩识方便,无修往生法引导。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以上讲完,现前所讲到的是第五,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修法分六:善知识性相、如何依止、目的与功德、违师过患、可否忏悔的界限、上师瑜伽观修方式。我们现前已经讲到第五,接下来开始讲解如何观皈依境、明观资粮田。
昨天在宣讲整个上师瑜伽过程中,已经讲授过关于修学上师瑜伽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刚开始步入修行,按照共同前行而修上师瑜伽也好,或者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已开始进入正行上师相应法也罢,总的角度来说,对上师的认知应该要圆满、清晰、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你对上师生起多大的信心,就能得到多大的加持。所以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中,时时都在观照自己的一些感受,但是至于前面修学方法并不会那么重视,这样无论修学多长时间也没有很好的一些感受,这充分地说明方式方法没有到位。当前我们修学过程中,既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但是调伏内心之方便更应该作为重点去观修,原因是当方式方法没有到位,无论以多长的时间去修炼,当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通常说,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方式方法必须要做到圆满。我们修学过程中方式方法那么重要,那么当前期在听闻这个法如何修行的时候,对它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昨天我们在讲解初次依止善知识时,一个善知识的性相,也就是说一位具德上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如何去依止,或者是说在依止过程中,依止就意味着你与导师之间已结上法缘,接下来对这样殊胜的导师心生一些诽谤,或者产生不敬之心等等是非常非常重的罪业!甚至在后面也讲过当违犯像这些很重的罪业能否清净,讲解它的界限。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上师乃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和根本,因此,若要是违师的话,它的过失等等。但这个我们昨天以世间的角度也讲过,一般的人若违背自己的导师,世间人也并不会把它当成是一个好事。但如今我们出世间讲解因果,讲解业,当违背自己导师的时候造下极大的业,那么这个业伴随着你,会给今生和未来带来很大的障碍。
所以说,在以下修学过程中,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时时做到净观。当有时候烦恼沉重,随着习气烦恼飘动的时候,要时时止住这个步伐。甚至我今天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由于个人眼根不净、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无始以来直至今天,一味去按照个人的感性而漂泊到今天,若今天再如是继续往下行走,这个漂泊轮回的时间就完全没有什么尽头了!所以我现前要止住这个步伐,快速成办解脱,那么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无论在什么时间里,不要忘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法是用来对治自己内心的,法不是用来成为一双眼睛去辨别和看他人的。”这也充分地说明无论平常了解什么样的道理,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要成为消尽烦恼的对治力。若能做到这一系列,那么接下来修学过程中多方面的条件越来越会增上。
昨天我们从这些角度稍稍讲了一些,今天开始讲解按照本传承五加行的方式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怎么明观资粮田,也就是怎么观皈依境,以及怎么修上师瑜伽。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整个上师瑜伽的修学方式。
庚六、上师瑜伽观修方式
【上师瑜伽观修方式为:自身前方虚空中,观想焚尽邪见,其标志为火聚;诛灭贪执,标志为人皮坐垫;】
下面有一堆火聚,它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焚烧一切邪见,就是下面标志为一个火聚。在火聚上面有个人皮的坐垫。这些都叫做表相,就是为了像刚刚所说的诛灭贪执,断除一切贪执、消尽一切贪执,那么我们就在火聚上面观一张人皮,就是以这样作为标志。
【十方诸佛总集的本体根本上师或龙萨娘波尊者显现瑜伽相,】
“十方四时”,这个四时,过去、现在、未来和超越三时为第四时。“诸佛总集的本体根本上师或龙萨娘波尊者显现瑜伽相”,前两天说过,至于当时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是否直接观想上师的形象,还是需要把上师的面相观想成龙萨娘波尊者的形象,一切根据个人对导师的信心来定。当然我们有时候会想,无论怎么说,我当时还是细致观察依止这位导师的,所以我对导师的信心还是蛮具备的。但是细致观察,由于我们是被业及烦恼束缚的人,所以当业及烦恼炽盛的时候,你的信心能否像初次心情平和的时候对导师生起信心般,时时具有这样的信心,还是蛮困难的。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平常虽然大体当中感觉对导师的信心还是蛮具备的,但有时候真经不起考验,这时候就意味着什么呢?由于我们内心还没有真正认知到导师即为佛,虽然平常心里默念着,或者是心里想着导师即为佛,但真正行为当中,是否把上师真正视为佛呢?这又是两个概念。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把上师的形象观想成佛菩萨的形象,他就作意,为了断除这种不净观。
像这样的现象还是有的,因为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必定怎么说,上师以人的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由于是人的形象,因此平常以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按照人的规律去做,这时候难免对一个业及烦恼沉重的人来说,生起一些各式各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必定是凡夫嘛!这时候为了得到真实佛菩萨的加持,因此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应该要把上师的形象观想成龙萨娘波尊者或佛菩萨。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当今我们见不到佛,佛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对我们还是创造很好的条件。若有一天这个佛真正下凡的话,我相信对佛是否生起如今天对佛一般的信心,真难说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糟糕和复杂的动物。因为我们现前对于佛,你今天请一尊佛,想放在哪里,他规规矩矩地就住在哪里。若有一天他真正下凡,你平常所坐的地方他天天占用,你平常所喜欢的东西他天天占用,你有一天一定会烦恼的。好在于佛菩萨现前很规规矩矩地就安住在一处,你把他放在哪里,他就住在哪里,这对我们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来说,也创造了一个没有什么很多想法的条件。
好了,这只是开开玩笑而已,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世上所有人都对佛菩萨生起信心。这很难说的,这和宿世和当前自己的业力,包括你对佛菩萨的认知还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不是仅仅佛菩萨放在哪里他就安住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当今对佛菩萨生起圆满信心的一个根本也好,但这个可能也不是这样的。
就是这样,根据个人的信心来定夺。最好还是观想在自己的面前,面相为龙萨娘波尊者的形象,但这个瑜伽相的图片是有的。
【其威力超越轮回涅槃两边,以虎裙为标志;】
龙萨娘波尊者下身就装饰着虎裙,因为它代表着已经超越轮回和涅槃两边。
【六度圆满,以顶上法轮为标志;身体装饰庄严六事:骨冠、骨项链、骨耳坠、骨钏镯、骨璎珞与骨腰带;右手摇鼓响彻虚空界,召聚三根本天众及诸刹土勇士与空行;左手持天灵盖而安住,其中充满赐予我等加持的甘露,大悲传授一切众生刹那即能成就之灌顶。以此因缘证得法性现前而成办解脱,】
这个“法性现前”指的是顿超的时候讲解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灭尽地相,就是指的这个。先从法性现前相而成办解脱。
【获得根本上师之刹土,并按照次第而念诵颂词祈祷。】
但这个颂词祈祷,我们可以翻阅前面念诵仪轨“上师瑜伽”的那个步骤,“前方虚空火聚皮垫上,诸佛总集根本上师尊……”就从那儿,这就是观皈依境。“愿得根本上师之果位”以后,逐渐开始往下念诵,“嗡啊吽!本来解脱一切佛之父,祈请法身普贤王如来……”念完以后,接下来“吽舍!无生法身普贤王如来,任运报身五佛雪域海……”从这儿念诵。再接下来,“祈祷上师!祈祷上师!祈祷上师!本体无生之法身,自性不变之报身,大悲无偏之化身,三身摩尼宝遍知。祈祷上师!祈祷上师!……”就这样念下去,念诵到下面,“遍知!遍知!上师遍知!诸佛总集之本体大恩根本上师持明降魔金刚遍知!”就是仁真顿德多吉,龙萨娘波尊者的上师遍知。这么念诵到后面的时候,“遍知!遍知!上师遍知!诸佛总集之本体大恩根本上师遍知!”就是这个,念诵十一万遍。
龙萨派的五加行当中,五十万遍当中的上师瑜伽十一万遍就念“遍知!遍知!上师遍知!诸佛总集之本体大恩根本上师遍知!”就是虔诚地祈祷着上师,并口里念诵这一句偈,就念诵十一万遍。刚刚在上面所传讲的“并按照次第而念诵颂词祈祷”指的就是这个。这个念诵到一定的时候,比如说每座念诵多长时间,比如说念诵多少,几千遍或者是多少遍,念到这个时候,接下来就要开始出定,这一座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接受四种灌顶。
接受四种灌顶,这里文字虽然不多,就是“祈请上师加持吾之身,祈请上师加持吾之语,祈请上师加持吾之意,祈请上师加持身口意。嘎亚 哇嘎滋达 沙瓦 斯得 啪拉吽啊”,这上面四句就是按照次第接受四种灌顶,但是由于里面在接受四种灌顶的过程中一一观照、观想并没有详细宣讲,那么我们配同着后面引导文,在念诵这四句话的同时,就按照下面引导文里面的观想去做,这就是四种灌顶。怎么观呢?
【随后接受四灌顶:观想上师身语意三门呈现诸佛三金刚的本体三字相,其中,嗡字放射如水晶晃耀的白光,融入自己顶门,清净身的业障,得到宝瓶灌顶,获得化身果位。啊字放射如珊瑚色红光,融入自己喉间,清净语的业障,得到秘密灌顶,获得报身果位。吽字放射如天蓝色蓝光,融入自己心间,清净意的业障,得到智慧灌顶,获得法身果位。接着三处三字,各放自色光明,融入自己的三门,清净三门罪障及习气,得到句义灌顶,获得自性身果位,如是作观想。】
“观想上师身语意三门呈现诸佛三金刚的本体三字相”——白色的嗡(ཨོྃ)、红色的啊(ཨཱཿ)、蓝色的吽(ཧཱུྃ)字。上师的三门,也可以说是眉间、喉间、心间分别呈现白色的嗡字、红色的啊字、蓝色的吽字。
其中第一,嗡字放射如水晶晃耀的白光,融入自己顶门,清净身的业障,得到宝瓶灌顶,获得化身果位。第二,上师眉间呈现的嗡字发白光,融入自己的眉间,消除下面所讲解的这一系列。接下来,上师的喉间呈现啊字放射如珊瑚色红光,融入自己喉间,清净语的业障,得到秘密灌顶,获得报身果位。上师的心间呈现吽字放射如天蓝色蓝光,融入自己心间,清净意的业障,得到智慧灌顶,获得法身果位。接着三处三字,就是眉间白色的嗡字、喉间红色的啊字、心间蓝色的吽字,各放自色光明,嗡字发白光,啊字发红光,吽字发蓝光,一瞬间融入自己的三门,清净三门罪障及习气,得到句义灌顶,获得自性身果位,如是作观想。所以在上面念诵四句偈,包括下面的咒语 “嘎亚 哇嘎滋达 沙瓦 斯得 啪拉吽啊”的时候,就要如是去观照。
但有时候想,当我在念诵这四句偈的时候,好像同时把这些全都观得很明白、很清楚,很难做得到。那么你可以先去观,后面接下来就开始念诵,再进入到一种安住状态当中。起先只是按照次第接受四种灌顶,尤其是刚开始步入修行接受四种灌顶的时候,按照次第一个一个接纳灌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刚开始在修学过程中清晰地如是接受四种灌顶,当到达一定的时候就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感觉,哪怕当顿时接受四种灌顶的时候,前面一系列观想在念诵某一个词的同时就有很深的感觉。但是前期必须要按照次第接受灌顶,一步一步如是观照,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周围诸佛菩萨及本传祖师眷属化光融入根本上师,上师展颜微笑,降临自己顶门,自身与上师无二中稍作安住并作回向,】
这个稍作安住怎么去想呢?当上师融入到自己的梵穴,再降临到自己的心间,我和上师已成为无二当中,心里想着上师,把心安住在一个想着上师,没有其他杂念干扰的这么一个平静状态之中。这时候为什么说想着上师就叫“我与上师已成为一如“呢?当我们想到某一个无论是上师也好,或者是什么境的时候,这一瞬间,哪以外是境,哪以内是自己心,是分不开的。因为此时具有境心一如的成分,虽然它不是了义的,因为必定还是心识造作的这么一个前提、这么一个状况之中,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当时心和上师已融入一味,所以这时候如是安住意义非常广大。就心里想着上师,把心安住在稍稍平静的状态当中,至于安住时间长短,根据自己在想着上师,没被其他妄念束缚为准则。比如说你安住十秒钟的时间可能静不下来,那就安住十秒钟的时间,若想多安住一些,能达到二十秒钟、三十秒钟也挺好的。所以这倒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时间,说必须要安住多长时间,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是市聚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
上面皈依境观想方式有几种,一种叫市聚形皈依境。市聚形皈依境比如说,平常很多人在集会里面,里面有一个卖东西的人站在中间,周边围绕着很多很多人在买东西。就像这一样,一位主尊周围围绕着诸佛菩萨,但这没有像陈列形一样按照次序一个佛一个佛,而是周匝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即可,这叫市聚形皈依境。这是市聚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就是把上师观在中间,周围围绕着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叫市聚形皈依境。
【如果观想自己梵顶上根本上师至金刚持之间,诸祖师层层排列于光明明点中,便是重楼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
我们上面说过,平常也有很多这样皈依境的画像,无论是宁提派的还是龙萨派的。从根本上师以上,喇嘛仁波切头顶上是昌根阿瑞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头顶上,按照龙萨派是晋美多昂丹增尊者、晋美根桑南嘉尊者……直至到金刚持为止,这是重楼形皈依境。前面市聚形就没有什么根本上师以上一个叠一个,一个一个地就这样陈列着,只是诸佛菩萨围绕着他。
【观想根本上师在自己梵顶之上,对面围绕着上师至金刚持等诸祖师,此为陈列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三种观修方式都可以,并接受四灌顶。】
就是整个传承一个一个围绕着上师,重楼形是往上,这个是围着上师一圈,这就叫陈列形皈依境。这三种方式都行。
还有一种叫做摩尼宝形皈依境,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就是仅仅观上师皈依境即可,因为上师就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本体和事业总集,上师当中已经具备一切,所以仅观上师一位主尊即可,这就叫摩尼宝形皈依境。但是这里所传讲的就是上面市聚形皈依境、重楼形皈依境和陈列形皈依境三种。三种观修方式都可以,比如你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三种方法都可以的。
我们平常所看得见的龙萨派上师瑜伽皈依境图片好像是以市聚形皈依境,但有些可能周围还没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话,就变成摩尼宝形皈依境,都可以的。
【这样作观想,暂时容易获得加持,并遣除修行障碍,究竟成就自己三门与上师身语意三金刚融合无别,从而证得大觉果位。】
平常在修学过程中,无论刚开始修五加行,明观资粮田还是蛮重要的。不要仅仅想到我第一次观得不太清楚,就意味着我可能不具备观皈依境的条件,或者是没有这样的缘,或者是没有这样的根机。实际上每一个修行者刚开始修学过程中都做不到圆满,什么事情都是慢慢慢慢修行而达到圆满。第一次可能是能观得清楚,又观不清楚,比如说当观得很清楚的时候突然丢失,或者是突然变成迷惑,又迷惑一阵时间慢慢又观得清晰,这些都是常见的事情,但这个需要什么呢?需要时间来积累。
曾经华智仁波切说,他在修本尊的时候,后期在短短五秒钟的时间能观出七百二十五个不同的本尊。当时他身边的弟子问华智仁波切,我们平常在观一个本尊的时候,别说是五秒钟的时间,很长的时间里都观不清楚,你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是由于你见解太高的原因做到的吗?华智仁波切说,这个和心清净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心在散乱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清晰,这是特定的,但是多数来源于我长时间如是观照而得到的。起初我在观皈依境的时候,别说是七百二十五位不同的本尊,哪怕就像一个本尊也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观得清晰,和你们完全一如,但是我由于长时间如是清晰观皈依境的原因,到达一定的时候,观皈依境就变成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清明。
从这个教言当中越来越了解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时间来培养,不是一锤定音,今天一修就要达到我需要的和我想要达到的目标,若达不到就意味着我可能和修这个法无缘,这些都是由于个人太急躁或者是业及烦恼沉重的一种表现,无论是谁,修行都得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曾经也听到很多修正行窍诀法的时候说,我的皈依境观得不清晰。我们当时观皈依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摩尼宝形皈依境,或者是叫做市聚形皈依境,即便是怎么样的,但当时总觉得皈依境观不清晰。即便今天观得清晰,第二天观不清晰,或者是一座的上半部观得清晰,下半部观不清晰,或者是上半部观得不清晰,下半部观得很清晰。因此有些人慢慢慢慢产生一种厌倦,就觉得为什么不像我第一次心里所想的一样,做的时候完全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心生怀疑,是不是由于我这个人压根不是修这个法的料?或者是是否我和这个法没有缘分等等。这些都是魔在作怪,因为魔永远不会在你面前呈现一个说“我就是你的魔”的形象,说“我开始障碍你”等等,凡是与正法相违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叫做魔障。
那么当产生这样显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断除这种心识。尤其我们刚刚说过,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来积累,不是做什么事情一瞬间就能做成,除非你是像惠能大师以及历代很多高僧大德这样的上等之利根者,那可能一瞬间就能做到圆满,但即便一瞬间做到圆满,当下呈现这样的形象,但曾经可能积累过很多很多劫善行。这个过程中,如同我们现前一般,也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但坚信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平常即便观得有多么不清晰,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精进修学,串习下去。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有这样的精神,不要什么事情一瞬间做得好,就说明我好像做得好,一瞬间做不好,认为我和这个法无缘,这些都是过度极端的想法,和完全不如法的一种思维。
所以平常修学过程中一定要铭记刚刚所说的,无论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观什么样的皈依境,比如说前面皈依的时候也好,发心的时候也好,修金刚萨埵的时候,供曼茶的时候,包括今天讲的上师瑜伽的时候,相信在一段时间有很困难的一个过程,别说是在前面让自己的观想都能到位,甚至你能在一处坐下来,乃至坐的时间达到相对长一些时间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不都是在这样艰难的挣扎之中慢慢慢慢熟练过来的吗?起先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包括今天所讲解的,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观皈依境,他都有这么一个清晰和不清晰的过程,但这些都是我们时间太短的原因所致。
有些说,我时间不短啊,我修上师瑜伽已经有一两年的时间了,为什么当今在观皈依境的时候还是观得不清晰?首先问问自己,虽然有一两年的时间,但真正在座上观皈依境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当中是否有十天的时间在观?恐怕连十天的时间都没有,别说是两年。你想想,一天你有多长时间在修皈依境?比如说一个小时在观皈依境,那么一个小时当中真正观皈依境的时间,我相信可能很多时候只是观一下,比如说观察修的时候有时候观皈依境、祈祷上师,但很多时候把观皈依境、祈祷上师搁置一旁,比如说做一些其他的观察修或者安住修,这么看,一座真正观皈依境的时间可能不到十分钟。那你想想,一两年的时间加起来,十分钟,哪怕有三百六十五天,但时间很短很短。恐怕这也是我们当前观不清晰的主要原因。
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为了让自己当前修的法做得更为圆满,每天在修行上面用的时间可一点都不短啊!就是由于长时间如是修炼的原因,因此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像我们平常即便前面有这么一个时间,但是接下来散乱的时间太长了。就相当于什么呢?今天我拿着一个铁板放在火上烧烤,即便它在上面短短一段时间已经加了一些温度,已经热了,但你把它拿出来放在外面,在外面放的时间太长了,当第二次想继续烧的时候,这个铁板已经完全变成没烧过一样,温度已经降为零。再去烧的时候,又拿出来。
由于这个散乱的时间过长,比如说每天早上修一座,那么从早上一座以后,到第二天早上之间基本上没修什么法,一直都在散乱和从事世间琐事当中。第二次再修行的时候,总感觉到好像昨天我是修过一座,今天为什么没有太多的感觉呢?因为中途散乱的时间太长了。就像刚刚所说的,虽然昨天你把这个铁放在火上烧的时间是有一些,已经比原本的这个铁片温度高了很多,但你把它拿出来在外面放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它又变成零度,第二次烧的时候又要从零开始做起,所以每次我们的修行好像总觉得都要从刚开始修行一般,没有第一时间修行太深的感觉,因为中途散乱时间太长。
这个怎么办呢?若要是条件允许的话,座上的修行次数要多一点,中间散乱的时间把它缩短一些。或者是即便座上修行时间不能再多,那么座下还是要长时间护持自己的内心。就像我们平常告诫每一位修行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若要是有一些短短的时间,平常多念诵一些心咒,多念诵一些功课,平常多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等等。
虽然座下的时候达不到如同座上般的感觉,但由于座下的时候也在护持自己内心的缘故,比如我们平常外面的温度为零,把这个铁在火里烧,比如10为烧红,你在里面修一个小时的时间,它的温度已经变成1度或者是2度,已经比前面增加了很多。但由于你把这个铁片拿出来放在外面,外面的温度是零度,时间太长,它慢慢慢慢会变凉,又变成零度了。
刚刚我们所说的,出定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条件,平常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就相当于把外面的温度0度变成0.5度。那这时你把这个铁放在火里,座上烧的温度为1度,你再把这个铁片放在外面的话,由于外面温度已经增加0.5度,所以即便放的时间有多长,它决定不会少于0.5度。因此,第二次再烧的时候从0.5度开始烧,这样一来,每次修行的感觉都很强烈。这就是出定为什么需要念诵一些功课、念诵一些心咒,时时需要观照自己内心、从事一些善根的原因。若要是增加一些座上的功夫,那就没得说了,无论你座下的功夫越高,和座上是没法相比的。
如今不是也有很多从事善行的人说,我今天去参加这个法会、朝拜那个神山,到哪个地方去供水、供花等等。无论这次善行行持多长时间,但很多很多的感觉只是说那一段时间我还是感觉到很高兴,或者是很疲劳,从自心调整的角度没法讲一丝毫之感受!这一点用不着我来说,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曾经都有一定的感受。每当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哪怕时间有多么短暂,一个小时与几十天相比,那是所有时间当中这么一点点,即便是这么一点点时间当中你也能讲出很多很多感觉,讲出一种觉受出来,这是特定的。我想这些都不需要谁来给你讲解,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这就充分地说明自净其意在于调伏内心当中,调伏内心过程中的感受才是从根本上用功的一种标志。所以我们平常一再讲解从根本上用功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上。虽然因果不虚,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善根,功德是具有的,但是我们现前不能仅具有功德就认为万事大吉,还需要让功德做到圆满。若说到圆满,那当然离不开刚刚所说的座上的修行。
这两天我也给很多很多人说,我并不是不叫你们到外面去朝拜神山,去参加法会,但若要是把一生的经验都放在这上面,我就觉得还是有所不够。虽然因果不虚,但你想即生成办解脱,只能在座上成办见解,其外的虽然具有功德,但也不过如此。至于是否是这样的,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感觉。我们曾经也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很多,也参加过很多很多所谓的法会,只是说这次法会怎么怎么样、累与不累、庄不庄严,但最终的感觉也仅凭借自己所看得见的一些,从内心调伏的角度也不过如此。但是若能静下心,这种感觉自己完全可以觉受得了。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座上的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但这个我前两天也给很多老年人说,这也不是一味地告诫你们除了修行之外,其他没有什么功德,当然有功德,功德是具有的,但是我们可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不要去做这个。所谓根本调伏根本和支分调整根本,一种是当下成就,一个是需要很多劫当中成就,即便是很多劫以后成就,总之都是具有功德的。但现前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难遇得到的善知识,由于宿世的因缘和今生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已经遇到与佛一般的导师,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般。三乘教法的顶点无上窍诀大圆满直断与顿超,我们正在导师身边求得,现前对这样的法也心生敬信,这个时候若要是抛弃今生成办解脱的机会,那是很不值得的。
对于这些具有善根者来说很不值得,对于刚开始步入修行,他的心力也是相对很弱的人来说,已经不错了。举个例子,我今天在面对你们时这么讲解,难道每次讲法的时候都是这么宣讲?恐怕不是,因为它针对的根机不一样。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我就让他先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即便这一段时间念诵不了什么心咒,但这个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第一次进入佛门,必须要懂得什么是佛法,必定我们现前投生在末法时代,虽然看见很多人在学佛,但基本上都在戏论之中,依靠这个别说令自己进入正道之中,甚至说不定等两天对这样的修法会心生反感,因此为了护持自己的信心,还是多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对这样的弟子)我可没有讲解座上该如何调伏自己内心。
阅读这样的教言,自己内心生起一些——哦,这个佛法是这样的,因此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调伏内心。文字般若功德无量,甚至再加上能念诵一些观音心咒,能念诵一些莲花生大师心咒,能念一些阿弥陀佛的圣号,功德无量。因为我所面对的根机是刚开始步入修行,以及他的心力并不是那么很大者。但是现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进入佛门的时间也不短了,尤其当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之下,那么我们一定要站在根本的角度宣讲该如何修行,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要这么去了解。
由于当前很多人对佛法的认知不够,仅凭借某个时段导师所讲解的法,认为这就是全部的,不知道还有一个叫次第道。小乘讲解五道,大乘讲解十地,密宗讲解四相,无论是哪个传承都讲解一个次第道,他并不知道。次第道意味着什么呢?比如说在五道当中,你是资粮道的修行者,导师为你宣讲的时候基本处于资粮道的范围当中,你若具备加行道的时候,给你所宣讲的以加行道的修学方法。但这时候你所听到的是加行道的教言,一味按照加行道的教言告诫资粮道的修行者们一定要这样,这就充分地说明他还是不懂次第道。
所以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法与根机不相应,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修行者,他的根机和所修的法必须要相应。即便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瑜伽分为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密相上师瑜伽,它还是分为三个次第来宣讲,这是由于修行者自己本身的条件不一样。有些刚开始修行,他的心力很小,有些修行到一定时心力相对大一点,有些心力非常大,所以根据三个人的条件讲解三个相应的法。但这时候一味按照某个词来告诫每个人,那这是大错特错。
就像今天有一个人告诫某一个人,你现前把外面一百斤重的东西拿进来。旁边有个人听见这么一句话,认为凡是谁都必须把一百斤的东西提进来,这才是人,所以告诫所有的人,你们若是人,先把外面一百斤东西提进来。但很多都提不动啊!这时候就开始产生怀疑,到底是这个导师说法是错误的,还是什么原因?因为现实当中有些人提得动,有些人提不动,但是殊不知当时导师给那个人宣讲的是,针对这样的有力气者让他把一百斤重的东西拿进来,但是针对另一个人可能就讲解把一百斤的东西分成十份,十斤十斤地拿进来。但是他并没有听到后者,只听到前者,以为全都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这是大错特错的!所以每次我们修学过程中一定要铭记修行要有次第。
平常我们也一再告诫,如今修行者极多,但是按照次第、修行有系统的人非常稀少,所以很多人都凭借个人的感性,当时遇到什么我就按照这个去修。就像很多人到一些圣地,这一段时间导师在讲解什么法,听两天的课,听完回去去修这个法。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法导师那个时候是针对什么样的根机所宣讲的,一味按照这个去做的话,符合这个根机的都会修得很好,不符合这个根机的都修得不好。为什么呢?法和根机不相应的原因造成的,而并不是导师讲得不对,或者是你修得不对,因为你在认知上面有缺陷。所以平常在修炼过程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即便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在修学过程中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当前所修的法也是有层次性的。有些可能先在修寂止,寂止还要分为有相定和无相定,有些修的是有相定,有些已进入无相定,或者是再稍微高一些的就开始进入胜观,每一个人的层次不同。所以这时候不能一味去按照某个方法,这就不具备次第道。因为次第道并不是说一定要次第道,而是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没有一个次第道,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见地。光凭借个人的一股执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多都说,我一定要修最高的法,但是你有修学最高法的条件吗?你的心力有那么大吗?条件有那么优越吗?没有的话,即便这位导师慈悲为你传讲,但这个“慈悲”也是带引号的,就说明这个慈悲可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完全符合你的条件而宣讲相应的法,而不是仅仅顾及你的颜面为你宣讲什么样的法。
曾经喇嘛仁波切给很多弟子讲这么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个施主为一个导师作了很大的供养,当时祈请这位导师为他们宣讲很殊胜的一个灌顶。当灌顶结束以后,这家施主非常感激这位导师,说:“你从很远的地方降临到我们家,并且为我们这家赐予那么多的殊胜灌顶。”导师说:“是由于你们这个施主的颜面太大的原因,实际上这个传承连我自己都没有,完全是看着你们的颜面。”所以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修行不是只是讲一个戏论,只讲一个过程,从表面上给你讲解一个修法的形相,这个真没有什么意义。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自己的内心和法不相应,尤其是不能对治自己的烦恼,即便表面上做一些多么殊胜的修法形相,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
曾经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太多,就认为出家人就该做一些念诵仪轨、平常参加法会、做一些善行,可能这就是出家人的一种生活。当然,从总括的角度来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时时不离口的,已经变成每个修行者的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还是认为可能修行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过自己一辈子。
曾经小的时候我还有这么一个愿望,阿克青绕的舅舅前两年去世的,因为那时候他身边只有他的母亲,所以老和尚天天就护持着他的母亲,即便在开法会的时候,到了下午还要回去看看他的母亲。我就觉得,老人家在他的身边多幸福啊!我以后也要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一辈子,好好去伺候着我的母亲,认为这就是修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世间人穿着裤子,留着头发,到了四、五月份到山上去挖冬虫夏草,八九月份又到另一个地方,青冈树下去摘蘑菇,可能这就是世间人的生活。和尚的生活是把头剃光,穿上和尚的衣服,平常念念经、参加一些法会,可能这就是一种生活、一种职业,以前我是这么想过的。虽然总括当中说过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永远不离口的,但是内心最深处所想到的还是一种职业和一种生活方法。
但是后面越来越了解到,修法是一种成熟解脱。为了成熟解脱,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就好像这是出家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在家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哪个地方的习惯,这是哪个地方的习俗一样。曾经认为就是这样一种习惯,就是一种习俗。但现前看似不是这样的,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必须要调伏自己的内心,所以时时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能一切都树立在戏论之中,做个修行之形相,哪怕平常做得有多么好,但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汉地有这么一个话,曾经说扬州是非常好玩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说,生的时候在扬州,死的时候,说柳州棺材板很好的,死的时候要是死在柳州的话,那这个棺材板非常好,可以打个很好的棺材板。但是后面有人说,你知不知道,扬州虽然很幸福,但要知道扬州也是产棺材板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做得不好的话,那个地方也会死人的。因此我们现前修行,说修行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要记住,修行的人在地狱也很多啊,不是一修行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往昔很多成就者,像一些还魂的,到地狱去超度众生的时候所看见的情景,看见很多很多和尚、很多很多修行者也在地狱遭受极大的痛苦。和尚和修行人应该是行善的,为什么还在地狱呢?什么叫行善?“自心与法不能融契”,就是说曾经所行的善没有对治他的烦恼,那哪怕做一个修法的形相,这种修法会堕入三恶趣。因此历代传承祖师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不要光想到做一个修法的形相一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这是大错特错的!所以以后在修学过程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尤其我们今天修学这个佛法这么严肃,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若要想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就一切,一定要对这件事情严肃对待,不能仅仅就走这么一个形式,反正我去做个义工,平常做点善行,放个生,功德具有的。功德一定有,这一点永远不能诽谤,但是若想即生成办解脱,反问自己的内心即知。曾经有多少修行者,在面对死亡时能了脱生死、成办解脱的有多少?就是可以驾驭这一切。
我以前也在这边讲过很多我们当地的一些老和尚成就的公案。像前两天我们几个弟子到柯麦隆神山,那里面有一个老和尚,当时圆寂之前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走,所以提前该做的做完,在圆寂的时候就披上所有的法衣,披上所有的法衣就意味着他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完全已经落到实在没办法的地步,比如五脏六腑完全已经衰坏、损坏,实在没有再生存的余地,从他临终之前能做到这一切,就充分地说明他是很自在的。牧区的一位老和尚也是这样的,提前几个月就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有一天早上告诉家人,我现前就要走了。这么自在的形象,充分地说明他有很深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与刚刚所说的调伏内心、成办解脱、赤裸自性是分不开的。
我们当前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这个条件。第一,今生快乐,活在世上的这么几十年的时间没有烦恼,快乐。很多人说这怎么可能呢?世间本来就是烦恼的窝,你在这样的窝当中会没有烦恼吗?因为我们现前懂得一种方式方法,就是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平常很多人认为内心当中的快乐由境而生,但有时候境能起到一些缘的作用,但并不是绝对的,所以它还有一个最根本上的调伏,就是直接调心,这也是我们佛教的宗旨。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很多都从这个角度如是去观照而成办解脱。由于曾经这些老和尚也是这么做的原因,所以现实生活当中,即便生活在烦恼的窝当中,也没有太多的烦恼,他有一种殊胜的方法对治这个烦恼,这就叫做今生快乐。
在临终的时候,由于具备以上今生快乐的条件,所以它的力量让你在临终的时候能了脱生死自在,就像刚刚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一般。未来解脱,如同梦境中认识到梦为虚幻一般,那是多自在的一种境界!所以有些事情是非常客观的,只是很多人对于这些不了解。像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谁都知道,当一醒来,昨晚上无论梦怎么欺骗你,早上一醒来一切都是假的。但是梦里不知道啊!我们现前修行的目的就是在梦里能认知到一切,在梦里能自在,这与未来相同。若要是在这个上面能自在的话,无论做什么样的梦境,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一切都在你的自在当中。
但我们现前还很幸运,晚上睡眠好一点的就是五六个小时,睡眠差劲的一两个小时,就在这里面折腾你。我们再举个例子,未来可不是两个小时、五六个小时,而是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多少个劫,这么长时间当中如在梦里一般时时折磨你。你不能光说我醒来的时候知道梦是虚幻,但梦里你该哭的还是哭了,该叫的还是叫了,该痛你还是痛了,该烦恼你还是烦恼,当醒来的时候,只是说醒来的这一瞬间。醒就如同觉悟,我们当前修行的目的,“佛”就是一种觉悟,解脱、觉悟、认知的意思,就是当知道一切皆为这样、原本是这样的时候,一切都醒悟。所以与这个类比就越来越知道未来解脱到底是什么一种境界,但这可不是什么迷信。
很多人都说迷信和正信,佛教当然不是迷信。对于不懂的人来说,他认为可能都是迷信。举个例子,曾经解放前很多藏地做生意的人到汉地的时候,看见汉族人烧的是黑石头,点不燃的时候往上面浇点水,还能再着个火,熊熊燃起来。所以回来的时候就告诉当地的民众,汉地的生活方式真的很奇怪,烧的都是黑石头,实在点不燃的时候,往上面浇点水还燃得更猛。谁都不信,因为他也说得不清楚啊,说黑石头,不是黑石头,而是煤,但他不知道那个叫煤,而叫黑石头。所以藏族人告诉他,藏地遍地都有很多黑石头,那你烧烧看。当然他自己也尝试了一下,无论在里面烧多长时间,由于它没有焦炭的成分,只是石头,哪能烧起来。水是灭火的,人家上面浇的是油,他浇的是水,当然燃不起来。所以那时候都说,要不这个人说的就是一种假的,要不汉地的生活方式完全就是假的,谁都不信,说世上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但是如今别说是相信有这样的事情,甚至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我们现前不就是在烧煤嘛。甚至条件稍微优越一些,不用丫丫草,直接往上面放点油,那当然燃得更快。现前已经达到这样技能的时候,他就不会觉得他是迷信啊! 曾经都会觉得这个是迷信,哪有这种事情啊?所以不知道的并不代表不存在。
百年以前,像今天这个科技,谁都不会相信今天会这样。人可以从天空中飞,人可以在地上跑,以前若要是有一个驴车、马车,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工具,谁都可能没想到过,但现前普遍都是这样的。曾经我们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有线的,像现在无线的电话,可能几百年前谁都想不到如今能做到这一点,要是有人说出这样的一些话语,可能都会说这个人完全疯了,是迷信。但是现前看似不是迷信而是正信,都在做。所以有时候不能以我们看不见和不了解而认定这个是不存在的。
曾经我们小时候不懂得地球和宇宙,认为地球不是圆形的,不会在什么宇宙当中,反正就是在一面上面,上面就是这么一个空中,它都是有限的,这么想过。若当时说是地球在空中这么如同一个星球一般飘着,打死也不信。随着科学越来越进展,甚至很多都已经登到什么月球上等等,很多很多,就证明事实就是这样的。所以有时候自己不懂不代表这个不存在。
就像我们曾经对今天所讲解的这些很客观、很现实的事情也不懂,认为这个到底真的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但现前不光是从文字般若的角度了解到这一切,甚至已经逐渐开始有经验,自己内心当中的迷惑越来越在慢慢慢慢消散。就像这两天天气很冷的时候,整个山谷都是雾,雾蒙蒙的,但是当太阳慢慢升起来的时候,雾随着热度也慢慢慢慢消散。所以我们平常无知的这种显现,也随着智慧增长而慢慢慢慢消散,就是这样的。
我们前面所讲解的就是在观皈依境的时候,可能有时候一瞬间做不到,但永远不要一锤定音,行不行就是这样的。你不是惠能大师,你不是麦彭贡波老人,你不是胜喜金刚,一瞬间做不到的,所以还是认知个人的身份。我们是被业及烦恼时时束缚的凡夫,这时候修学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二次不行,第三次。曾经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这样努力挣扎当中而达到后面的结果吗?你现前所拥有的智慧,还不是从三四岁开始进入幼儿园,一个一个慢慢慢慢学到今天这般具有智慧吗?像平常所拥有的一切条件,都是从无,慢慢慢慢少许有,逐渐达到圆满,都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修行也不例外。文字上面所传讲的这一系列道理,等两天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一定要在上面多下一些功夫串习。
现前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学习一些理论。理论就这么简单,今天早上所传讲的皈依境,就这么一个小时左右全都懂了,但要是把它观得很清晰恐怕十年也做不了,所以很多人对修行都不感兴趣。当然,不感兴趣,它并不代表这只是一个职业,或者暂时的一个作用,若要是真正知道这样做下去对生生世世创造更好的条件,那就如同历代传承祖师一般,无论独自一人修行期间有多么辛劳,他还是精进修行着。所以我们现前做不到,就意味着我们对佛教和很多很多关于佛教的真理认识还不够。当有一天够的时候,如同历代传承祖师一般精进修学,甚至把做不了的把它变成做得了也近在眼前。这就是上面所讲解的,上师瑜伽已经讲完。
今天咱们就讲解这么多,接下来就是吽字修法,讲完以后就是颇瓦法,颇瓦法讲完,前行引导文就基本结束了。
依次善根,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暂时均获得如法之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略)

本讲原文:
庚六、上师瑜伽观修方式
上师瑜伽观修方式为:
自身前方虚空中,观想焚尽邪见,其标志为火聚;
诛灭贪执,标志为人皮坐垫;
十方四时诸佛总集的本体根本上师或龙萨娘波尊者显现瑜伽相,其威力超越轮回涅槃两边,以虎裙为标志;
六度圆满,以顶上法轮为标志;
身体装饰庄严六事:骨冠、骨项链、骨耳坠、骨钏镯、骨璎珞与骨腰带;
右手摇鼓响彻虚空界,召聚三根本天众及诸刹土勇士与空行;
左手持天灵盖而安住,其中充满赐予我等加持的甘露,大悲传授一切众生刹那即能成就之灌顶。
以此因缘证得法性现前而成办解脱,获得根本上师之刹土,并按照次第而念诵颂词祈祷。
随后接受四灌顶:
观想上师身语意三门呈现诸佛三金刚的本体三字相,其中,嗡字放射如水晶晃耀的白光,融入自己顶门,清净身的业障,得到宝瓶灌顶,获得化身果位 。
啊字放射如珊瑚色红光,融入自己喉间,清净语的业障,得到秘密灌顶,获得报身果位。
吽字放射如天蓝色蓝光,融入自己心间,清净意的业障,得到智慧灌顶,获得法身果位。
接着三处三字,各放自色光明,融入自己的三门,清净三门罪障及习气,得到句义灌顶,获得自性身果位,如是作观想。
最后,周围诸佛菩萨及本传祖师眷属化光融入根本上师,上师展颜微笑,降临自己顶门,自身与上师无二中稍作安住并作回向,这是市聚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如果观想自己梵顶上根本上师至金刚持之间,诸祖师层层排列于光明明点中,便是重楼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观想根本上师在自己梵顶之上,对面围绕着上师至金刚持等诸祖师,此为陈列形传承皈依境的观想方式。三种观修方式都可以,并接受四灌顶。这样作观想,暂时容易获得加持,并遣除修行障碍,究竟成就自己三门与上师身语意三金刚融合无别,从而证得大觉果位。
上师瑜伽引导终。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右上腹隐痛、皮肤黄染竟是胆囊癌,中药9月成功治愈

中医张胜兵:右上腹隐痛、皮肤黄染竟是胆囊癌,中药9月成功治愈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胆囊癌,这一相对不常见的恶性肿瘤,隐匿于胆囊之中,其威胁性却不容小觑。由于早期症状常与慢性胆囊炎等常见疾病相似,导致诊断难度较大。为了更有效地识别胆囊癌的蛛丝马迹,我们需对其早期可能展现的三大特别症状有所警觉:
右上腹疼痛:约八成胆囊癌患者在病程初期会经历右上腹的隐痛或钝痛,这种痛感常在餐后,特别是摄入油腻食物后加剧,是胆囊功能受损的直接体现。
黄疸显现:黄疸作为胆囊癌最具标志性的症状之一,其出现往往意味着病情已有所进展。这是由于肿瘤侵及胆管系统,阻碍了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汁淤积并逆向流入血液,进而引发全身性黄疸,表现为巩膜及皮肤逐渐变黄,且这一过程通常是渐进性且无痛的,偶尔可见波动性变化。
右上腹肿块形成:当肿瘤体积增大或合并胆囊结石导致胆囊管阻塞时,可触及右上腹的硬性、固定不动且表面不平的肿块,这是胆囊癌晚期的一个明确体征,但也应警惕其作为早期预警信号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伴随急性胆囊炎症状时。
我曾遇到了一个胆囊癌的病人,当时的情况也是非常的危险,癌性肿块已经侵犯肝脏、胆囊周围及腹膜,已经造成了腹膜淋巴结转移,这位患者已经做好自杀的准备了,还好子女没有放弃,辗转各地求医,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处就诊。
最终我也没有辜负患者所托,患者在服药9个月后,肿瘤已经完全消失了。






   案例   


邓某,男性,62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右上腹隐痛3个月、皮肤黄染1周。
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并进行性加重,CT示胆囊区占位伴周围组织侵犯,诊断为胆囊癌。1周前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浓茶样,大便逐渐至白陶土样,并出现皮肤瘙痒。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症见: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肝区隐痛,纳偏差,寐可,大小便可,舌淡红苔白小腐,舌下严重瘀阻。脉整体滑涩,双关小豆。
既往史:肾囊肿、肺气肿、肝小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
影象学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胆囊癌,侵犯肝脏、胆囊周围及腹膜,肝门区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诊断分析

患者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右上腹隐痛3个月、皮肤黄染1周。诊断很好下吧,西医诊断:1.胆囊癌;2.阻塞性黄疸。
中医文献中并未明确提出“胆囊癌”的病名,但一些相关描述与胆囊癌的病因证治相类似,可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黄疸”等范畴。此患者的中医诊断就是黄疸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明代张景岳总结了古代的经验,提出治疗黄疸不出阴、阳两大证,阳证多实,阴证多虚。
阳黄是湿从火化,郁热于里,湿热蕴蒸,胆汁外溢,浸于肌肉,皮肤色如熏黄,目黄尤甚。
阴黄乃湿困脾阳,运化无权,气血瘀阻,胆汁流通不畅,溢于皮肤,故色暗而无光泽,发病较慢,病程较长。
所以在临证时我们就分阴黄与阳黄即可。
这位患者很明显没有热象,而且苔白,表明有寒湿,这位患者明显属于阴黄。
本例患者胆囊癌已经侵犯肝脏,由于胆管阻塞,胆汁无法排于肠道,造成胆红素入血,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浓茶样;由于没有胆汁参与肠道消化,故大便逐渐至白陶土样。
胆囊癌已经侵犯肝脏,导致肝气郁结,故肝区隐痛;肝血不足,肌肤得不到阴虚血滋养,导致皮肤瘙痒。
在五行当中肝属于木,脾属于土,肝气有余,木乘脾土,脾胃功能失常,那么消化也会出问题。若肝气郁结就会导致脾胃升降失调,导致纳差。
再看舌象和脉象。
舌苔白小腐,为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壅滞;
舌下严重瘀阻、脉涩是血脉瘀滞,故脉整体滑为痰滑;
关脉小豆乃肝气横逆,气机壅滞中焦脾胃之象。
中医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胆附于肝,二者经脉相连,胆汁来源于肝,受肝之余气而成,注之小肠,为消化饮食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胆囊癌的成因与肝胆疏泄功能的失常密切相关。
到这里,你找到患者问题的关键点了吧?寒湿阻遏,脾阳不振,导致胆汁外溢,形成黄疸;肝气郁结,痰瘀互结,而不散,聚而成形导致胆囊癌。
如何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下患者的证型是什么?肝气郁结、脾虚生湿、痰瘀互结。
问题找到了,如何解决呢?
肝郁脾虚了,那就疏肝健脾;痰瘀互结,那就化痰祛瘀;有癌性肿块了,那就软坚散结
我派出的是鳖牡逍遥散合体阴用阳肝瘤汤、五仙散(出自《医门推敲》)加减化裁。




   具体治疗过程   


初诊处方如下:
柴胡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醋鳖甲30克、牡蛎30克、浙贝母30克、法半夏15克、胆南星10克、炒芥子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炒鸡内金10克、鸡内金15克、炒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川芎6克、桃仁10克、青皮6克、山慈菇15克、茵陈10克,7剂,水煎服。

同时为患者配制丸药一疗程,配合水药同时服用。
二诊:肝区疼痛消失,胃口转好,在上方基础上加枸杞10克。
随后治疗在上方基础上略作加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服药9个月后,患者反馈肿瘤已经完全消失了,感觉一切正常



   方药解析   


鳖牡逍遥散、体阴用阳肝瘤汤、五仙散都是我自创的方子,其实大家看到处方就能明白其实就是二陈汤、六君子汤、桃红四物汤、炒三仙加减化裁而来。
针对肝气郁结,那就派出柴胡、香附、当归、青皮、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针对黄疸,派出茵陈以清肝热,祛黄疸。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了治肝当先实脾的论点。
脾这个脏器喜欢干爽,最讨厌湿乎乎地了,痰饮清稀又是寒湿属性的,你必须投其所好,顺应它“喜燥恶湿”的脾气。
所以针对痰湿,派出了千古祛痰名方——二陈汤,以及既能补气,又能化痰的六君子汤。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二陈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陈皮(六君子汤),再加胆南星、炒芥子,这些药组合在一起,燥湿化痰力量杠杠的,能迅速祛除已经形成的痰;更妙的是它们还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从源头上杜绝痰饮产生。
脾虚的人消化能力一般都不太好,这位患者已经62岁了,老年人脾虚吃下去的食物容易不消化,反而变生痰湿为患。 
针对纳差,所以方中加入炒鸡内金、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五仙散)以健脾消食,再次给痰饮的生成加了一道锁。 
针对血瘀,派出赤芍、当归、生地黄、丹参、红花、川芎、桃仁,此乃桃红四物汤加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针对胆囊癌所形成的癌性肿块,派出醋鳖甲、牡蛎、浙贝母、山慈菇、鸡内金,软坚散结。
大家发现没有,肃然都是软坚散结的药,但是却没有发现一味类似三棱、莪术这些破血逐瘀消癥的药,为什么呢?
该患者已经发生了肝门区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而“肝体阴而用阳”,不可强攻,只能够慢慢的软坚散结,并不是硬碰硬。
全方以合方加减化裁,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各方兼顾,故疗效确切。
二诊时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加入枸杞以滋养肝血。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历代大宝FW的心要口诀,极为经典!

历代大宝FW的心要口诀,极为经典!

养性读书会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

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闍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闍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

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

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

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他情况。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

 

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


當我們的心調柔寂靜,才契合佛法的根本;當我們聽到一句法,能讓自己調柔寂靜,才有利益。大乘而言,不但要不傷害,還要調柔寂靜,才能饒益眾生,才不浪費「菩薩」的名稱。

 

大悲心是兩面的鏡子,一面是出離心,一面是大悲心:想到自己痛苦的時候是出離心,想到他人的痛苦時是大悲心。透過自身的苦,了知其他眾生的苦,只想自利、解脫自己的「中士道」,就可以轉化提升為自利利他的「上士道」了。

 

灌頂,只是一個開始,讓你的心得到加持,接下來修行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讓自己的心成熟,才會生起證覺。

 

有沒有福氣,要看是否給予奉獻。是不是消福,在於總是索取貪得。

 

頂禮,並非只是禮拜佛陀個人,而是敬禮佛陀的功德。因此頂禮真正的意義是,禮敬一切功德美善。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三阴病的诊疗思维(干货)

三阴病的诊疗思维(干货)


艾御享堂
▢作者/庄严
一、首先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反发热”证作为切入点。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名家胡希恕在《经方传真》命名为“少阴病表阴证”,和太阳病表阳证相对应。表和阴是共性,但有阴和阳病位的不同。经言:“治寒以热。”(《至真要大论》)麻附辛汤证的反发热即破寒之正气、元气、热气,处在量变的累积,我把他命名为“元气蓄积”。太少两感的命名有误。先予正名,名正而后言顺。总之,发热是在位之相火,是正而非邪。无关太阳病。

二、发热的引申证。
我引用几位医家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指征:“余以本方加减,治愈阳虚外感寒邪之人数人,均以面色苍白,舌淡嫩,恶寒身痛而咽喉不红肿痛,口不渴,尿不黄,脉无热象反呈弱而无力者为辨证依据。”(《伤寒论临证应用五十论》)“主诉发热,但体温不甚高(38℃左右),反近衣被,周身困痛,以腰为甚,头痛以巅顶为明显。虽为外感,脉不浮数,反沉,以尺部为著。自觉口干,但不欲饮,舌质不红,反见淡胖。”(张学文经验,摘自《方药传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精选》)朱进忠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汤治疗疑难重病时,常以苔黄脉数为里热证据加石膏、知母、茅根等药。(《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余国俊《中医临证思辨方法》)

上述要么强调脉无数象、热象或舌无热象,要么强调体温不甚高。在我看来,这些不仅画地为牢,而且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何以至此?除了因为没有以一元论来认识发热的引申证包罗万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正邪不分。所以下面我谈谈何为正邪。
我引用网名为“行者”的三段医论:

“经云: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一气周流何谓正邪。”“何为正邪?不过六气太过不及之象耳。” (《行者医论•正邪》)“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管窥阴阳》)

归纳起来,以在位不在位分正邪,以太过不及分正邪,以不同的功能状态、气机变化分正邪、阴阳。请大家注意,“真阳升达”和“真阳敛藏”用了同一个名词:真阳。

一气周流即阴平阳秘,为正圆运动。患病了,圆运动不圆了,就有太过不及,就有正邪。圆运动里面就一团气。太极图原本就是一个圆、一团气,两极、四象、八卦等都是人为的划分,是为了让后人更好地理解和说明道理。其实只是一个圆、只有一团气、就是一个一。患病了也是里面的一团气使得圆运动不圆了,治疗也是治疗这一团气,调理也是调理这一团气,他的盛或衰也仅是这一团气。如果升发太过,我们把他想象成竖的椭圆形,那么是不是就治疗里面这一团气?好了,恢复成一个圆运动。而虚的话,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圆瘪了,我们要强壮他、补他,就是要把这一个圆充胀起来,所以是个一。这样说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总之太过者敛之使之正,邪变正,不及者助之使之正,邪也为正,使圆运动复常。医者要善于化敌为友,为我所用,而不是赶尽杀绝。再一个邪热不是简单地清、灭。热如为失位之邪,我们要把他理解为元气的过升不降,为功能态而非有形物质可以直接消灭。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清气化痰汤等都是时方的命名。听到这些名字你们会有什么感觉?要解毒、要把膈凉掉、要把痰化掉,都是要赶尽杀绝、灭之而后快。但是我们仔细回味一下,清气还可以理解为肺主气,清为肃降。化痰这个命名就有问题。有痰就因为用了二陈汤、瓜蒌、胆南星,这个痰就必化吗?一切都是元气说了算!只要是能恢复气机的圆运动都能化痰,是元气的作用,而不是药物的直接作用。药物是促使圆运动复常的一种助力而已。

仲景命名为白虎汤、承气汤等,而不是败火、清热、解毒、大泻下汤,是从功能方面着眼:白虎指西方,即肃降;承是承顺之意。我们都要从功能、气机的升降来理解。

承气类方方证辨识准确,患者出现排便或腹泻,同时诸多热象得解。不是大黄这味药让你腹泻、通便,而是大黄起降或合阳明的作用,引导失位的热邪得归正位后,气机复常,腑气得通的结果,是你自身原有的热量归位使腑得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没有树立这个概念,你在临证难免会有误区。阴证失位相火大家都比较熟悉,都懂得引火归源,但你是否想到阳盛也是不在其位呢?你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许多病症一目了然。

再来看小柴胡汤,“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 仲师用三个词归纳小柴胡汤的作用:“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胃气因和”归功于参草姜枣和半夏的作用;“上焦得通”主要是柴胡的作用,也离不开黄芩;而“津液得下”主要就是黄芩的作用。我们联系内经所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黄芩的作用就是“天气下为雨”。

而我们的教材是怎么写的呢?黄芩清胆火。既言清泻,相当于直折,即 “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本草纲目》)把你的本源都给他折了,这个就是赶尽杀绝的概念。实际上,他是要让上面不降之相火归位。

我的认识是:没有真正的热邪可以消灭,不管是阳证还是阴证。我们要看他是处在正面抵抗,还是失位,失位就是不抵抗,或者放弃抵抗。我的老师黄煌教授很擅长应用黄连解毒汤,热象消失了,并不是因为用了黄连解毒汤直接清热的结果,而是使他归正位了。

郑钦安说过“百病不过一元盈缩”,着眼于一元。一可分二,即阴阳,还可分为三(太阳少阳阳明,或厥阴少阴太阴)、四(四象、四季)、五(行)、六(六气、六经)、八(卦)等等。这些细分都是说理的工具,本质还是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内经•阴阳离合论》)一生万物,一即元气即真阳。

所以,从一元着眼,阴阳、五行等都是假名,我们不要被这个名相迷惑。许多中医师正邪、寒热、阴阳不分的原因,用祝味菊的话来解释是:“寒化火化,乃体力之表现,非是证候事也。若谓证候偏于激进,即是化火,则冻疮焮红发热,将谓为有火乎?”

“用寒用温之机,一视体气盛衰而施。局部充血有余而全身不足者,吾不清也。清法所以抑制兴奋也,兴奋而有所为者不可清也。体弱而患疮疡者,温托之而已,疏导之而已,温之不暇,何况清乎?”(《伤寒质难》)。

“伤寒之用清,非限于局部实质之炎热,乃抑制体工之抗力。”(《伤寒质难》)“抗力旺盛,有偏亢之势者,和之以凉”,“抗力衰微,而虚怯过甚者,助之以热。”(《伤寒质难》)“伤寒五段,为人体抵抗邪毒之表现,其关键在乎元气,而不在于病邪。”(《伤寒质难》)意即元气是发生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内因,内因起决定作用。

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一书的主导思想就是体功、自体疗法,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体气的盛衰,所以下面谈谈我临证诊疗思维最重要的一环——体气的辨识。

三、体气的辨识
体指天体或大气的升降(包括出生时的运气、发病的节气、就诊当下的天气和节气)、体质、体季,气指精气。先来说大气的升降。大家要明确老天爷是最大的一味药。我们常说顺势而为,借势用力,顺水推舟。为医治病也要如此,首先要借用老天这个最大的势。

秋天为大气的敛降,作用于人体的肺金,对应于酸味药、五味子、生脉饮等;冬天为大气的收藏,作用于人体的肾脏,对应于咸味药、熟地或熟附剂等;春天是大气的升发,作用于人体的肝脏,对应于辛味药、桂枝、生姜等;夏天是大气的宣散,作用于人体的心脏,对应于辛温发散药、干姜、附子等。

厥阴病是我临证遇到最多的病。前几年我遇到最多的是少阴病的寒实证,现在我遇到更多的是厥阴病,包括虚劳病。提到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给地球诊病,了解现今大气处在什么样的状态。这几年发生了石油危机、粮食危机,现在还有金融危机。石油相当于我们的肾水、精,发生危机就相当于我们的精不足、肾虚;粮食危机是因为把生物作为燃料。

本来土要生金、金要生水、水来生木,才能化为火,现在是直接把土壤播种出来的庄稼变成火,这是逆着五行来运行。这个就相当于我们人体出现易饥,饥而必须及时进食,否则疲惫不堪,即脾虚阴火证。

现在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对应我们人体的肺,所以说金融危机从西方美国,一直波及到欧洲、亚洲,以及全世界。金融危机就是肺金敛降不及,这是厥阴病最重要的病机特点。
厥阴病以精虚为体质或证机特点,是我临证最常见的病。精愈虚愈受大气所左右,大气的升降沉浮最容易在精虚者得到体现。常有患者诉身体反应即为天气预报:明日有雨今尚睛已有关节酸痛;明日欲风起,莫名地出现心情急燥;较常人更早体会到天气转热的变化……此类患者患病不论是起于外感或内伤,最易现当下大气的缩影。

正因为如此,所以治疗厥阴病,我们要善于利用大气这味药。如何应用好老天这味药呢?我举几个例子:厥阴病发烧患者,昨天开出四逆汤加肉桂、龙牡,今天气温突升十度,即使原方有效,考虑大气的药效参与,就要改方为生脉四逆汤或熟附方。同样的人同样是厥阴病发烧,在夏天用理中汤,在秋天就要用当归四逆理中汤,冬天用四逆汤加味。

转入秋分后气温聚降,不论慢性病或急性病在秋分前几天就诊,我不会开出太多剂数,一般会算好服到秋分前,嘱其秋分当天就诊,以便考虑大气药味变了,我的方子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同样的病同一个人,秋分前用理中汤治疗,秋分后就要转用当归四逆理中汤。如果还按原方给他,可能药效就有差别了。

对厥阴病来说,效则守方是不适用的。彭子益说过:“疏泄当令之病,收敛为药,收敛当令之病,疏泄为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也是借大气升降来指导用药。

所以我们每个医生要善于借势,借用好老天这个最大的药。我经常接到电话问诊,有的隔了几百公里,我就要问,你当地的气温怎么样?甚至还问你穿几件衣服?怎么穿衣服?我根据这个来调整我的药和量,有时候就是在干姜和泡姜的选择反复斟酌。因为对于很虚的人,你用干姜或泡姜是不一样的,干姜多了辛散,泡姜多了一层苦降。

现在是秋天,特别是寒露霜降以来,我当地当归四逆理中汤证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这是三七生先生的一个方子。在此之前的夏天,我难得遇到一两个。当归四逆理中汤是我用药最多方子,11味至13味,量又很小,抓药很麻烦。到这个季节,药房每天给我准备好50几付的当归四逆理中汤,我一开的话,3付、5付、8付。这个季节这个方证非常多见,跟大气的升降有关。

我后期的医案,会注明患者的出生年月日,是为了考虑患者出生时的大气运动和节气,我刚才提到了大气的升降还包括出生时的运气。

疾病我是分为性(心)理病、命理病、风水病和身理病四种。药物对于身理病跟部分的心理病是有效的,有的疑难杂病、慢性病,仅考虑身理病,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推算其八字,看其五行是否有缺、是否流通、是否有偏旺或偏衰等,调命后效果才会好。这也是从大气考虑。因为我们人一出生,不,在精子跟卵子结合始和之前就开始受大气的左右。总之,人的一生都要受大气的左右,医者不能不首先考虑大气。
再来说体质。
体质观和体质辨证得益于我的老师黄煌教授。但临证我进行体质辨识更多的是为了精气的多寡辨识服务的。黄煌老师提及的麻黄体质、阳热体质、柴胡体质等是针对三阳病。从三阴病角度分析,临证常见人参体质、白术体质、参芪体质、黄芪体质、精虚体质或者说熟附体质,且是熟地量大于附子量。精虚体质之所以不命名为熟地体质,就是担心有人误以为是六味地黄丸之类。

体质辨识在《内经》、《伤寒杂病论》也有提及,如二十五人,如失精家、尊荣人、湿家、淋家、疮家、强人、羸者等。再者,张仲景用药也很注意体质的识别:《伤寒论》第29条四逆汤方后注“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第174条去桂加白术汤方后云:“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第317条通脉四逆汤,干姜后注“强人可四两”等。这些都是张仲景根据体质,我是理解为精气的多寡以定药量。

“体质”是指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人。为了花较少的时间让大家更多地掌握体质的辨识,我借用大家熟知的公众人物脸谱举例说明。

先来说人参体质。
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早年与姜昆说相声的李文华先生,得喉癌时人很瘦时;还有李雪健先生得癌症,经放化疗后,刚走入公众视线时;台湾经营之父王永庆先生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人参体质脸谱。我是借用他们的脸谱以说明问题,是否断为人参体质还要结合腹诊等。

人参体质的特征有:舟状腹。“上腹部扁平而按之硬,且无底力和弹性。”《张仲景五十味药证》“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上述可通过腹诊判断:用你的整个手掌抚按他的心下部,就可以比较明显的感觉到他心下部的搏动。

人参体质腹部特征按张仲景的语言叫“心下痞硬”。如大半夏汤证的“治呕者,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的“利不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生姜泻心汤证的“胃中不和,心下痞硬”、旋复代赭汤证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等。张仲景共同用到“心下痞硬”这四个字,而且都用到人参这味药

人参体质还有一个特点是骨瘦如柴,皮肤枯涩,面颊凹陷。当然还有一些胃肠道的症状:呕吐,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等。中医病机术语是:气津两虚。有如缩了水的茄子。人参体质重在脸谱的望诊和腹部的切诊。

再下来谈谈白术体质。
奥运会冠军、国家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先生。他的身材、面相就是比较典型的白术体质。按仲景的描述,就是湿家、黄肿(越婢加术汤证有“一身面目黄肿”),我的老师黄煌教授名为“面有虚浮貌”。王义夫先生1996年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射击决赛时,不是得眩晕症吗?最后一环还是坚持打了,以0.1环之差屈居亚军。比赛结束了是被抬着出赛场。而眩晕证恰好是白术体质最重要和常见的一个证。

头眩,我们可以在张仲景的原文找到答案:苓桂术甘汤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真武汤的“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扑地。”五苓散的“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泽泻汤有“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 近效术附汤的“风虚头重眩”。

白术体质常见的第二个证是重:头重见于近效术附汤的“风虚头重眩”;四肢重见于真武汤的“四肢沉重疼痛”;腹重见于肾着汤的“腹重如带五钱”和“身体重”;还有防已黄芪汤的“风湿脉浮,身重恶风汗出者,防已黄芪汤方之。”

这个重有比较典型的特征,除了患者自己感觉重以外,医生通过望诊也会明显的感觉到他的步态比较重、动作比较重、脚步比较重、整个身子给人感觉往下压。我们电视上看到的王义夫的形象,也是重。

第三是大便的异常,即便秘或便溏、下利等:便秘我们从张仲景的条文里面找答案,就是“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下利如真武汤的“自下利”、理中丸后加减法:“下多者还加术。”还有一个是腹证:心下痞闷不适。如五苓散的“心下痞”,枳术丸的“心下坚”。“心下痞闷不适”是白术体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临证观察,许多患者感觉心下部有东西堵住,不舒服,甚至胀、痛,心下部有振水音等。

白术体质的病机特点为脾虚不运。有如泡了水的豆腐。白术体质重在望诊和问诊。王义夫先生2007年在广州备战奥运会,有一次报纸上报道他发烧了,诊断为心脏病,在广州某医院吊水,好了。王义夫虽然未面诊,不管他当时西医诊断为什么病,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中医治疗,白术这味药少不了,白术类方最为常用。包括他现在的体质状态。

白术体质是我临证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白术是我临证最常用的一味药。在座名位也有白术体质,或者处在白术体质状态。为什么呢?这几天上课这么长时间,大家“久坐伤肉”;专心听课,用脑,“思伤脾”,而且我看饭菜也比较油腻,这些都容易造成脾虚的的白术体质状态。

即使有白术体质脸谱并不一定就是白术体质、患病时一定要用到白术这味药,但是这类人容易往白术体质方向发展。具有白术体质脸谱的人曾经有过、或现在就有、或者以后肯定会有能吃、会吃、爱吃的经历。能吃就是我们常说的“胃强脾弱”。实际上胃强是果,脾弱是因,是因为脾弱导致阴火客居胃土,造成虚假繁荣。

这种人吃饭快,吃饱了肚子会撑、不舒服,而且喜欢吃油腻。在座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这种类型?而且这种人吃饭快,叫他慢是慢不下来的。他如果有意识的慢,一时会慢下来,但是大部分人是慢不下来的。有的患者我叫他一口饭咬20下才下咽,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晚餐你们去试一下,一口饭咬20下才吞下去,咬10下都困难。会吃是自誉为美食家,好吃是以吃为乐。我当地有一句话:“嘴阔吃四方”。但正因为此,病从口入。这类病人多肝胆疾病、胃病。患者在进入白术体质之前,多有大柴胡汤证病史,然后向黄芪体质发展。

接着谈参芪体质。
我更愿意命名为参芪体气状态。为什么呢?相对于体质,体气状态是一种短时间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的病证。注意体息,不用药,身体也会处理好。我认为,参芪体质是不适合长期服用参芪类方。因黄芪偏升。现在的病大多是病过升少敛,而非过敛不升,大家想想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越来越不容易冷是一样的道理。

参芪体质是我发现和提出的。这里涉及其他医家提及的,我都会说明版权,一是对老师和前辈表示尊重,一是说明我的临证诊疗思维的形成与他们,不论是从其师还是私淑有很大的关系。

我归纳的参芪体质特征是:无欲貌,形体较瘦,面色白或萎黄,肌肉松软,精神疲倦,懒动喜卧,唇淡,目光少神,眼球转动欠灵活甚则呆滞。少气懒言,对医者所问的回答语速较慢,声调不高,反应不快、不积极,甚则迟钝,由家属代陈述。动作迟缓,肢体语言不多。腹部平、软、松,缺乏底力。脉弱、微或浮、大无力。

参芪体质有很明显的望诊特点。我形容为泄了气的皮球:身体自觉软,他觉也软。这一般要在医院的住院病区才看得到,多是大病初愈,或放化疗或手术后的病人。

怎么让大家有个感性认识呢?想象一下眩晕证发作时病人体态、面相可以作为参芪体质的模特。这类病人来找你看病时,走路很缓慢,一看到凳子马上就坐下来,而且坐姿是比较随意的,是他认为比较舒服的姿势,一般就是靠着诊病或用手支住头,甚至趴在诊桌上,是由家属代陈述病情,所以非常典型。

当然最关键的指征一定要听他的声音,因为有的属于姜附体质“但欲寐”状态也是表现为类似情形,但是一开口说话,中气还是比较足,马上就可以辨别出来。所以说参芪体质重在望诊和闻诊。参芪体质为泄了气的皮球。你想一下泄了气的皮球应该怎么样?我们要给他充气。

在用方的时候要注意,参芪合用是往上升,这类病人底气不足,肾虚、精不足,所以你不能过用、不能久用、不能重用黄芪。有时候还要加补肾的药,防止“提脱”。“提脱”是李可老中医在他书里面提到的。

李东垣说:“内伤饮食劳役者,心肺之气先损,为热所伤,热既伤气,四肢无力以动,故口鼻中皆短气少气,上喘懒语,人有所问,十不欲对其一,纵勉强答之,其气亦怯,其声亦低,是其气短少不足之验也。明白如此,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乎?”(《内外伤辨惑论•辨气少气盛》)

《内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医生的眼睛是很厉害的,一眼望过去,就知道什么体质类型,然后根据某个体质类型来套、来问他的症状。白术体质,你就问他会不会经常头眩、心下部有没有难受啊、大便是不是不好排啊、浑身觉重啊,往往都很准。前几天我在李里的房间里,看到个白术体质我就这样说,他直点头。

再下来,谈谈黄芪体质。
在矢数道明著的《汉方治疗百话摘编》,录有日本经方家大塚敬节对防已黄芪汤证的描述。大塚敬节是和岳美中同时代的汉方家。我边读,大家边应象、想象,在脑海中就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黄芪体质的形象。我第一次读到,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性印象,久久不忘:

“防已黄芪汤证,妇女比男子多,特别是所谓的贵妇人最为常见,一般皆呈皮肤白嫩的虚胖状。这些人大都希望再瘦一点。她们身体沉重,动作迟钝,浑身倦懒、连扫地做饭都懒得干,外出也是坐汽车,长期不活动身体,于是便越来越肥胖。饭量也很小,即使有一次两次不吃饭也没关系。多数人好喝茶。大便基本上每天一次,很少便秘。

亦有月经量少不调者。因为胖,大都好出汗,夏季则汗流浃背。这类妇女一超过50岁,便有相当多的人诉关节痛,到晚上双足肿胀,自觉鞋袜紧箍。尿检查亦不见蛋白。腹部整体柔软而膨满,但无抵抗压痛。”黄煌老师提出黄芪腹,腹如棉花,腹如豆腐花,并形容为沼泽地,以多水多湿为特点。中医病机术语是气虚表不固,故多汗易汗必见。

在夏天,各个城市你们注意观察,有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手里拿着一把扇,有的穿着老头衫,体态比较臃肿,三角肌的肉会抖,一动就抖,脸是赘肉。白术体质的肌肉是松软,但是不一定赘,黄芪体质就是赘肉。实际上黄芪体质是白术体质进一步发展。

沈殿霞,她就是比较典型的黄芪体质。沈殿霞当主持人的时候,可能因为是主持人衣着打扮能够掩盖身材缺点的关系,我们还没有明显感觉到。有一年她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一个小品,穿着紧身衣,在舞台上又滚又跳,明显可以看出她全身的肉在抖,这种就是黄芪体质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座的话,可能也有一些是黄芪体质。但是我说明一下,不是说你是黄芪体质就可以用大剂量的黄芪长期服用,黄芪偏升,过升往往会引起你下面虚。黄芪体质重在望诊和切诊,就是看你脸和切诊腹部、肌肉。

最后谈精虚体质。
这是非常重要的、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在谈这个体质之前,我要提到一个话题——猝死。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为什么会发生在武术家的身上?比如李小龙;猝死为什么会发生奥运会冠军的身上?比如说美国女子短跑100米奥运冠军乔伊娜身上;

为什么猝死会发生健美运动员身上,比如世界健美冠军门采尔,暴亡的时候只有31岁。包括现在的一些企业家、老总也很多猝死,如北京同仁堂的老总张喻生、均瑶集团的老总王均瑶、青岛啤酒的老总彭作义等等,都是猝死。相声艺术家侯耀文先生猝死,大家都知晓,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
电视报道对其死因是这么说的:“侯耀文身体看起来比较结实,除了血脂偏高外,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心脏并没有什么状况。平时工作除了参加各种演出外,还要筹备、培养相声人才,工作到凌晨四时才睡觉。平时喜欢蒙着头睡觉,有时甚至要用枕头捂住嘴才能睡着。”凌晨四时为肺经当令,得天之助本是收降之时,也是一般人睡得最香甜的时候,小偷都晓得在三点至五点偷东西。身体好的人这个时候睡觉是雷打不动的,你在旁边怎么摇他、打雷、放鞭炮都醒不过来。

但侯耀文一是没有遵循中医养生之道,凌晨四时才休息。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等褒义词,这些都是养生、健康的大敌,最暗耗精气。睡不着、蒙头和枕头捂住嘴,说明即使是在人体或大气收降之时,仍然得借助外力才使得气机潜降。这显然是精虚证的特点:即肝气疏泻太过,肺气敛降不及。

他的弟子郭德纲在其博客上撰文说:师傅与其彻夜长谈。大家要知道是彻夜长谈,就是通宵,那种年纪还通宵。通宵是什么概念?通宵身体是什么感受,在座肯定都有体会。“我才知道,看似很强硬的师父,内心有那么多的悲苦甚至是委屈。他自尊极强,人前撑着绷着,不露分毫,人后又无从袒露,这一生太不易了。”

我们把这些描述翻译成中医术语,或者应象:悲苦伤肺,委屈伤肝。自尊极强为肝气太旺,强硬、人前撑着绷着为过张不敛,不露分毫和人后又无从袒露为过刚。也说明了肝气疏泻太过,肺气敛降不及。过张不收,过刚易折。

网上报道说他工作压力太大、睡眠少,工作压力大和睡眠少有多少人?为什么别人不猝死?就单单这些人猝死?这个都有内在的根本原因。内因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起决定作用,这些人是精虚体质。只升不降,即《内经》讲“若春无秋”。寒盖在上面升发不起来,这个得用大剂量的姜附,可以用比较长的时间。升在上面降不下来,你再用大剂量姜附剂,加剧原本就过升的气机了,而应先把他降下来、让他回归本位。

精虚体质是外强中干、强人硬汉的形象。你看电视上侯耀文的形象,虽是说相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笑声和欢乐,但我脑海中他的形象,不是笑,而是皱着眉头,愤世嫉俗。他的纪念网站首页左下角有他一张笑着的相片。嘴是在笑,但眉头没有展开。是否为开心的笑,不是看嘴角是否往上翘,而是看额眉是否舒张。纯真孩子的笑那才是发自内心的笑,成年人很难得看到。

还有高秀敏也是猝死,她的小品形象,也是眉头皱着的。总之,给我的印象是紧是绷。精虚体质的人走路是昂首挺胸的,身体绷得很直,风风火火。与之相反的白术体质、黄芪体质,相对是弯腰,走路比较慢,性子相对也是慢性子。二者的形象,一为绷紧,一为松驰。前面提及的沈殿霞多病缠身,倒是撑了好几年。

我临证碰到一位病人,他告诉我身体很好,整天打门球、太极拳,爬楼梯两三个台阶可以一步走。精虚体质的脉象特点不是弦,不是紧,是硬,重按则空,当然也有的表现为弱等。他就是很典型浮硬空脉象。以小便灼热疼痛就诊,予大衍方治疗。仅服一剂就疲软思睡,症状也缓解。软下来了,这是好的现象。但他不高兴,所以遇到这种病人你要事先跟他说清楚。

平常在跟朋友聊天时,或者在诊病时,有的人会说他身体很好,从来不感冒。我看了一眼跟他说,你夏天怕热,没有空调没有办法生活,而且你脾气很急躁。他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精虚体质,面貌特点就是“张”。前一段时间周围的一个人猝死,40几岁,死后他一个牌友提及,夏天打牌的时候空调调到18度,不觉得凉快,还赤膊上阵。也是刚做过体检,没问题。猝死在哪里?厕所。

马季先生也是在厕所里面心脏病突发猝死。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人在厕所猝死?这个可以从中医理论得出结论,大家去想一想。所以呢,这些人都是紧、绷。我形容为过张的弦,或橡皮筋拉的太直了。用橡皮筋来比喻更形象一些,橡皮筋可缩可张就相当于肝,肝木可以曲可以直嘛。精虚体质就是过张了,张到一定的程度断了,断了就是猝死。

还有一个人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他胃口很好,能够吃多少饭。我看了一眼对他说,你非肉不饱,狼吞虎咽,而且中午喜欢吃油腻,一吃完就昏昏欲睡。大家想一想,在座的可能也有这个感觉,中午一吃完饭,就想找个枕头倒头就睡。这种就是虚,要么精虚,要么气虚。

还有的患者在就诊时,向我夸耀,他性功能如何好,一周可以几次,一个晚上可以几次。我一看,心里嘀咕,你这是寅食卯年,透支精气。性功能的好与不好,不是以数量来决定的,取决于质量。你质量肯定不行,要么阳强,要么早泻。再下去就是阳痿。就这个月,我接诊了一位患者,30出头,已经连续两个月天天晚上打牌至下半夜两点。近半年来,两到三天一次性生活,超过三天不过性生活,就要作春梦遗精。就诊时以外阴温热为主诉。

因为前一段时间我刚刚看了几个也是外阴温热的患者,都是用大衍方取效。当时那个患者我也认为是精虚证,但是一按脉,不硬了,变软了,变软我认为转为气虚了。马上问他,肚子容易饿吗?他说容易饿。我再问一饿是不是没吃很难受?是啊,一饿没吃就要冒虚汗、疲软。就诊时,已是精虚向气虚转化。我很肯定地对他说,现在阳痿了吧,当时能过性生活时,早泄吧。我心里在想:还好,没有猝死。如果没转化为气虚的话,继续夜夜寻欢,就可能猝死。

所以身体好不好,不是你说的,脉象在说话。精虚体质重在望诊和脉诊。你身体好不好,你先按按你的寸脉。寸脉这时候按道理,大部分人都是浮在上面,这几天我们坐在这边听课,用脑很多,浮在上面。为什么浮在上面,是底下收不住,用脑太多了。秋天已经到了,寸脉还浮着,我们不说沉到底下,至少应该稍微敛一点,秋毛冬石嘛。

我们用脑太多、欲望太多、功利心太多,底下储备的精气太少,飘在上面,无法降下来。精虚证太多了。精虚体质是不能冒然用姜附剂,辛温剂都要慎用,要用酸甘温或平或凉剂,要用熟地,要用山茱萸之类的药,收敛一下。

我说的这些体质类型复习一下:人参体质,你就记住是缩了水的茄子;白术体质是泡了水的豆腐;参芪体质是瘪了气的气球;黄芪体质你就记住沼泽地、注满水的皮球;精虚体质是过张或绷紧的橡皮筋,马上就要拉断的那种。你就记住这几句话以应象,中医是很强调应象的。

我所说的这些体质类型,都是精气虚,大多断为虚劳病,不适合或长时间用大剂量姜附剂。请注意,是长时间应用不适合,大剂量不合适,不是禁用,外感病有是证用是药,姜附剂不是不能用。
第三点体季。
就是春夏秋冬,这个在我的书里有提到。春夏秋冬对应于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常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提当年勇是因为今昔非比。第一天卢崇汉老师提到他治疗肾萎缩的患者,13岁或15岁。经过他的治疗整个肾都好了,跟他体季有关系。如果是渡过春夏体季,你要再让他整个肾脏恢复至正常会困难些,治疗时间也会长一些。所以说,我们临证一定要强调体季。

体质、体季的辨识最终是要落实到精气强弱多少的辨别上,以指导病位、病性、方、药、量、一次开出剂数、预见等的确定。急性病重当下脉证,四诊合参,慢性病重体质的辨别。我前面提及的几种体质类型,不是不能用姜附剂,可以用,但是量和剂数要斟酌。这类患者不能一下子开出5剂、10剂。有时只能开1剂,吃完,明天再来看可能就要转方。有的甚则仅服一煎就要转方。因为精气太虚,根基不牢。这在下面的医案分析中会说明。

所以,我认为医案一定要有体质证的描述,如出生年月日、就诊年月日时、年龄、形体胖瘦、肌肉厚薄,坚紧或松软、腹硬或软、面色明晦、有助于判断体质、元气多寡的病史、肢体语言和患者特有的自我感觉主诉症等。重在望诊。下面谈谈我临证思维的另一特点:

四、顺应元气的位势
《姜附剂临证经验谈》是讲顺应元气之势,现在我把他改为顺应元气位势。现在很多家长和医生存在着“恐热症”。他把孩子交给你治疗,凭什么发烧三天不退还会找你?凭什么发烧至40度对你还有信心?你没有进行细化,没辨识准确,你自己有把握吗?你只有进行细化你才会知道元气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气机怎样变化,下一步怎么走?全盘在你的掌控之内,你才会信心十足,而且你才能够把这个信心传递给患者,相互配合,最后才会胜利。

我治疗过发高烧10天的患者,每天都在39度以上,整整10天。如果你没有这个信心、没这个把握,没进行细化的辨识并作为顺应元气位势的基础,你怎么达到?可能治疗到四五天,心里先慌了,说你去吊瓶吧,前功尽弃,而且人们对中医不信任,西医凭吊瓶烧就退了,把中医的治疗全部否定。当然中医正确治疗的前提是元气本意就需要十天烧才退,不包括误治失治导致治疗周期的延长。

位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三阳病、三阴病的辨识是阴阳的辨别;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表或里或表里相兼是病位的辨识;还有相火失位或在位,而且你要分失位或在位相火是在表还是在腑、在脏,或者既在表,又在腑和脏。

第二是势,过升少敛还是过敛少升或呈守势等、在位相火的抵抗行进路线和失位相火的侵占路线。势决定了病性是寒实证、寒水证(少阴病),或虚寒证、精虚证、气虚证(厥阴病)等,是对少阴病或厥阴病病性的进一步细分。

寒实证可以用大剂四逆汤,或者是中小剂量,增加服药次数,连续服用。可以一次性开五剂、十剂。体气相对较实,脉象重按有力。必有较为剧烈的排病反应。寒水证为术附类方证、真武汤证、附子理中汤证等。

虚寒证、精虚证、气虚证为厥阴病。寒实证的实,是指体实,虚寒证的虚是指体虚,一切从体气、元气入手来断。虚寒证,即相火失位成为主要矛盾。厥阴病的特点以相火失位为主要矛盾。这时候往往没有明显的寒象。如果放在5年前,告诉我这个我也不易理解。这些都是我从临证实践中体验来的。

下面,我引用《内经》一段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若春无秋”,意即只有升发,没有收敛,应该说,升华太过,收敛不及,这个就是厥阴病的证机特点。“若冬无夏”,升发不及,收敛过度,少阴病。就像北方的冰积得很厚,下面有温泉流淌。这个时候可以用大剂量的辛热剂,因为他下面是温泉是水,有足够的精气供你激发。附子是激发人体的精气,是本身的能量,不是附子给你的能量,他只是起个传媒的作用,不要认为是附子给你的能量。

“因而和之”,这个“和”可以组词和平、和谐、和顺、和事佬、平和等,“因而”是在知其位势的前提才能因而,是有前提的。“和之”就是顺着他,他要升,我们助之升;他要收,我们助之收等。我理解为顺应元气位势。“是谓圣度”,刘力红老师也提到,就是“最高境界、最高原则”。怎么来顺应他呢?我们不要把他抽象化,你就把他想象成一个人:

他要往前面跑的时候,你帮助他一下;他后退的时候,你不要挡住他;他要吃饭的时候,你给他递上一双筷子;他准备睡觉的时候,你给他铺好一张床;他要喝水的时候,你递给他一杯水;他想跑步的时候,你不要让他走路;他要在10分钟跑完一千米,你不要要求他3分钟跑完……这就是顺着他。顺着他才能够和谐共处,才能够按照六气、春夏秋冬运行,一步一步往前走,你才会知道他是否在你的掌控之内。

治病大家不要有用药物代替人体本身能力的想法。任何治疗都是人体的亲力亲为,你的药物是助他一臂之力,只是让他偏离正轨的轨迹回到正轨上来,还是要靠他自己往前走。不要认为医生的作用有多大,医生的作用有时候还不到三分,所谓的效果,都是你帮他一下、轻轻的推他一把,真正的工作是他自已完成的。这是我的认识。
所以我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元气,内经是名为神灵,“生而神灵”。累了想睡觉,饿了想吃饭,小腿碰了青紫一块他会给你修复好,你不要用药修复。用药我们是要告诉他到哪里去,引导他过去,至于怎么做,全部是靠他自己。这个过后我们用医案来说明,更直接明了。

五、少(厥)阴病表阴证与脏寒证元气蓄积的的不同
我讲课的题目是“谈谈我的三阴病诊疗思维”,但为什么在这里我没有提到太阴病呢?我的解释是:《伤寒论》太阴病篇为什么条文最少?这个大家有没有想过?我的认识在书里是这么写的:“太阴病篇条文最少却少论述。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太阴的重要性使得元气不致于虚至有足够的能力输送元气给太阴以维持暂时的和平状态前,太阴的病态表现是不足让患者引起重视而就诊的,也无太阴方面的明显痛苦病证(事实上早有为医者可显见的四诊)。

而在表现为太阴之病态时,又不仅仅是在太阴病,此时就兼少阴病或厥阴病了。”(《姜附剂临证经验谈》)你们平时常常见到的附子理中汤证属于少阴病,你们常常碰到的理中汤证属于厥阴病。真正的太阴病,如未经误治,你不治完全可以自愈,我在临证是有体会的。

我的朋友吃不好了,肚子胀,来找我,诊为太阴病,叫他晚上不要吃饭,回去泡个热水脚睡觉,第二天早上好了,这就是太阴病。这种太阴病很少会遇见,你不要以为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都是太阴病方。是有太阴病,但来找你看的时候很少,往往都是自己先吃点药,谁肚子有点痛或胀会跑去医院先找医生看呢?都是先跑到药店买点药吃,是不是?等到肚子痛或胀缓解了,胃痛了,来找你看,少阴病或厥阴病。所以这里我只提少阴病和厥阴病。

少(厥)阴病表阴证,就是“热以胜寒”。少阴病表阴证为麻附辛汤证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厥阴病表阴证为当归四逆汤证。少(厥)阴病脏寒证就是“燥以胜湿”。一个是热,一个是燥,同是元气的不同表述。是一不是二。在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复习一下:燥为大肠腑本气,为阳明胃腑子气;湿为太阴脾脏本气,为太阴肺脏子气。

脾湿与胃燥,脾胃为一家,子气不敌本气,故太阴每盛阳明每负。这在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有论述:“病则太阴每盛而阳明每负。”“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

少阴病脏寒的元气蓄积证就是燥(热)气量的累积过程。现在的医师,特别是外科医生,一碰到便秘就是麻仁丸。包括患者便秘自已买麻仁丸。实际上麻仁丸证属于燥气太过的阳明病。我们平常碰到的那些便秘,大多属于少阴病、厥阴病,由于燥气还比较足,还能够在大肠腑位抵抗,才能够表现为便秘。你吃了麻仁丸后,便通了,但变成拉肚子了,往往元气就不能在大肠腑位抵抗,转到脾脏、肺脏位放弃抵抗了,这时候大便不成形或前面硬,后面软。虽然所谓的便秘“好了”,但是病深入了,少阴病转入厥阴病,甚至由精虚证变为气虚证。

我们再来看张仲景《伤寒论》有这么两段话:“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是作为病理名词。还有一段在太阴病篇:“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里“脾家实”是作为生理名词,就是元气在正面抵抗。可想而知,张仲景也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人体之常为燥不敌湿,太过为邪。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火神派会盛行,为什么刚才提到白术是我临证最常用的一味药,为什么我说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为白术体质,或者处于白术体质状态。

正因为燥不敌湿为常,所以我认为成年人都存在太阴不开证。这一点可能在座的不好理解。三阴病所谓的太阴不开就是燥不敌湿,症状你不要认为不是吐就是拉,或是痛、痰多等。比如说夜寐打呼噜;午饭后昏昏欲睡;平时老是觉得咽喉有痰、咯不净、夜寐咽堵;食油腻或甜食或喝点啤酒痰多;额痛、鼻炎反复不愈;大便虽成形,但一日二三次,或二三日一行、或仅排便时间较长或排便费劲或黏滞不爽等等。
真正身体比较好的人,他的大便是这样子,我说个标准你们自已比较一下:早上五时至七时阳明大肠经当令时,腹中鸣响或矢气,这是排便的前奏。然后上厕所,20秒钟之内解决问题,手纸只用一张就够了,而且上面没什么东西。大便是黄的、顺畅的、很光滑的,较粗,而且不臭(只要大便臭就说明厥阴不合相应地太阴不开。)。按这个标准衡量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也很少人会经常出现。只要用的手纸一多,就说明你湿气重,燥不敌湿。所以我们过了青春期,都出现了燥不敌湿。年轻人可能大便会臭,这实际上是相火失位。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提倡素食,素食以后,你消耗的能源就少,那你大便就不会臭,你吃荤食你的大便就很臭,甚至是恶臭。

这几年我是没有遇到真正燥气太过的阳明病,但是有时我会用到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大柴胡汤加生石膏,这些往往都是精气虚,受大气升降的左右,在夏天,在二之气、三之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阳相火主气时,受大气的影响。仅用二三剂,证一变就要改用理中汤、四君子汤等。

《伤寒论》有一句话:“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治疗收尾时元气要收归中土)我的理解是:从死证分析,要么阳明燥化太过,承气汤证失下;要么阳明燥化不及,也为邪,少阴病失温或厥阴病失敛降。受运气所左右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现代人是病燥气不及而非燥气太过。厥阴病发展至最后是气虚证,气虚证病位在中土、在脾胃,会在那里长期停留。

燥气的强弱有量的差别。慢性便秘和慢性腹泻如果同样属于厥阴病,你们看哪一个好治疗呢?便秘说明燥气还有一些,他还能够在阳明腑位抵抗,治疗往往效果比较好,可以短时间起效。如是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服药八天可以把几十年的便秘治好。而慢性腹泻,如为燥气不足,元气已经放弃了阳明腑位的抵抗,跑到太阴脏位进行勉为其难的抵抗或完全放弃抵抗、正不压邪了,这时候你治疗时间要比便秘长得多。这是量的差别,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元气抵抗路线,他在什么位置、在哪里抵抗或放弃抵抗。 
上半部分我主要强调要有根深蒂固元气一的概念。临证时,可以二,可以三,可以细化,进一步细化是具体的操作。再一个我提到我的诊疗思维,第一是体气的辨识,是为了精气多少的辨识服务,可以让我们从大局把握患者体气状态如何,为我们处方下药做指导。第二我提到顺应元气位势,一个是位,一个是势。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需要我们什么帮助。这个都要把病人的症状翻译为我们需要的信息,然后我们再反馈在药里面,通过药物的组成、药量的变化,才能尽量与元气的位势丝丝入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你用药效果会很好,你的自信心也会很高。


從我的iPhone傳送

国王的名言(一句止痛的话)。

国王的名言(一句止痛的话)。

净界 法師

⭕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这个讲到“国王的名言”。说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的贤能,每天处心积虑要造福老百姓,设立很多的制度,也帮助很多的弱势团体,做了很多福利大众的事情。但是众生的心是有各式各样的想法,所以,他怎么做都有人去赞叹他,怎么做也是有人毁谤他。他觉得非常的苦恼:我怎么能够让大家都满意呢?
有一天他睡觉的时候,有一个老者,白发苍苍的一个老人家,就告诉他说,你要让大家满意,有一句话你要记住,这一句话你能够实践它,一定会让大家都满意。这个国王听了以后非常欢喜。听了这句话以后,他醒过来,欸,把这句话给忘掉了。忘掉了以后说,哎呀,糟糕,这句话是让我离苦得乐、趋吉避凶的法宝,怎么忘掉了呢?
这个时候他就倾他所有的财产,去做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昭告天下:哪一个人能够把我梦中的那个名言找出来,解除我心中的痛苦,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满意我,我把这个钻石送给他。后来有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者,听到这个传闻以后就走下来,持大悲心来到国王的面前,说,国王!请你把那个钻石拿给我。
他说,你知道答案了吗?他说你先把钻石给我。拿到钻石以后刻了几个字,就把钻石还给大王,然后掉头就走。国王看到这个钻石, 这个戒环旁边刻了字,就是:一切都将过去。他看了以后恍然大悟,就是我梦中里面的名言,一切都将过去!
不过,这句话从佛法的观念,我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什么事情都是我们心在动。如果你不执着,它不会伤害你的,色不迷人人自迷。我们要知道,外境不会伤害我们,一定是你对它有执着,它才会伤害你。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对它产生执着以后,它对我们产生牵动嘛!你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等于是无常的智慧。这个时候你的心等于是收回来,开始把外境收回来。
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我觉得只是破妄,其实它只是一种止痛药。一切都过去,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我们应该说,这一切都将过去,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即将到来。破妄显真。
⭕ 什么是虚妄呢?简单的讲,就是我们的生死轮回。为什么生死轮回是虚妄呢?因为它无所得,我们每一次的生命,不管你多么的努力,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所得。就好像你做梦,即便你在梦中你是一个转轮圣王,但是你这第一个梦结束以后到另外一个梦的时候,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能!
...所以假设我们不摆脱轮回,我们就永远是一个乞丐,佛陀说的,你永远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所以消除轮回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破除虚妄,这第一个。
第二个从积极的角度呢,开显真实,我们应该要成就诸佛的波罗蜜,种种的功德庄严,让我们来生能够生生世世的受用种种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所以整个佛法的修学分成两块:破除虚妄,开显真实!


從我的iPhone傳送

强直性脊柱炎只是肾虚

强直性脊柱炎只是肾虚

原创 陈卓宇 经方梧桐先生 

强制性脊柱炎,如果动辄用“不治之症”锁死求生欲望,殊为可惜。这也是目前医学界不同医学派别之间有藩篱的缘故,如果拆除藩篱,则患者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为众生之福利。

诚然,此病在中医看来,也有各种证型,此处也只是因地制宜,讲其中一种类型。
我们老百姓只需要疗效。
一诊
男,30岁,18年强制性脊柱炎,当时盗汗,并发痛风,多方针灸、医药后缓解。最近天冷,骶髂关节有轻微不适。运动,一周力量训练3-4次。胸椎会隐隐作痛,睡觉醒来之后,会有僵直感。起夜1-2次。今年不怎么怕风怕冷,秒睡。多梦,醒来不记得。大便偏粘。舌下略淤血。脉弦细,肾区不稳。眼神不够有神,干涩。
肾主骨,肾不足,则骨不强;‍‍
肾阳不足,则瞳子不够有神。‍‍‍‍‍‍‍‍‍‍
如果将肾与骨、肾与瞳子的关系剥离,则疾病难以判定;然而这正是内经的智慧,指引我们立法处方,无有不效。
遂大补肾阳:
鹿角胶15、龟板胶15、仙灵脾15、巴戟肉15、补骨脂15、菟丝子15、炒杜仲20、山萸肉20、枸杞子30、女贞子30、当归15、白芍15、熟地15 蜈蚣2条 生龙骨30 煅牡蛎30 制鳖甲10  木香10 桃仁10 乌药20 白术15 茯苓30
7付颗粒剂
二诊
脉力量按没有上来。放屁多。其余同前。
鹿角胶15、龟板胶15、仙灵脾15、巴戟肉15、补骨脂15、菟丝子15、炒杜仲20、山萸肉20、枸杞子30、女贞子30、当归15、白芍15、熟地15 蜈蚣2条 生龙骨30 煅牡蛎30 制鳖甲10 当归15 木香10 桃仁10 乌药20 白术15 茯苓30 厚朴15g 生姜3片 半夏15g 人参5g 炙甘草10g  陈皮10 泽泻20 香附10 青皮10
做药丸,每服6g,早中晚各一次,服1.5月
此药服完,则诸症改善,骶髂关节、胸椎处已无不适。下次回来,已然是考虑其它问题,整体调理了。
讨论下。
每次发医案,总有人说,用什么药会不会更好?
其实,开个方,看走眼,实属难免。完美的时候有,但不可强求。再怎样,中医还是比西医安全,不信你看西医主刀,有几个可以不沾人命的,中药中医还是温和。
所以方子本来就是弹性很大的,每个中医师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疗效是唯一试金石。
此其一。
第二呢。
也有人问,整个方子是什么意思,分别解释下每味药的用意?
其实脱离了现场之后,有时候我也有点想不起来,当时视频或者面谈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这么设计。一切都跟病人当时的状况有关系。
但是大方向如何思考的,应该写清楚了。
本号所有方、法,请务必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密言與諦語的區別

密言與諦語的區別




投稿丨6岁孩子退烧记

投稿丨6岁孩子退烧记

原创 王昆文 


I导读:孩子发烧了,家长最心焦,这时候到底看中医还是西医呢?文中孩子服用中药一天就退烧了。然而在此过程中,家长肯定是焦虑的。当前两剂没有退烧,你会觉得是中药没效还是吃得还不够?若是中途改弦更张,去西医院输液,可能就不会那么快退烧了。

—本文约2700字,预计阅读7分钟—


退烧记

作者/王昆文


6月22日早上七点半过,我社区内居住的罗某(女,五十多岁)带其外孙(男,6岁)来家敲门。她说是小孩发烧,故前来诊治。
她告诉我,外孙昨日下午回家后从冰箱内拿出一瓶金银花露(大约有250—300毫升)一口气就喝完了。昨晚睡觉尚好,但今早起来即发高烧,且不出汗。她刚才给他洗了个澡,现在周身肌肤仍滚热,自言头痛。
我看小孩呼吸似有点急促,口唇略肿,舌尖略红,舌苔花剥(以往来看病也是),右手脉滑数。他自言胃中不舒,不大想进食。其外婆说,小孩早上吃了一点醪糟水。我说,他有湿热,不能吃这个。
从现在的症状来看,今日正好是夏至,但昨日天气有些热,气温达30度。小孩吃了冰冻的银花露后,内热为寒饮所闭,寒热相争,故发烧无汗,此属于中医暑温的范畴。
如果单纯从退烧的角度考虑,生石膏应为首选药。
《名医别录》云:“石膏,味甘,性大寒,无毒,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解肌发汗。”
其次,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利湿,有夏月麻黄之称,适用于夏月发烧无汗者。另外,滑石亦为解暑退热的要药,配合薄荷、甘草称为鸡苏散。其余如银花、连翘、淡竹叶皆可清凉解表。尤其是小孩为冷饮所伤,故需用温中镇胃的藿香,并用炙枇杷叶升清降浊。虽然患儿不咳嗽,但我感到他呼吸略紧,故又用了炙麻黄、杏仁宣肺降气。
处方


由此而拟方如下:生石膏30g,香薷12g,滑石30g,炙麻黄8g,淡竹叶10g,川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2g,薄荷10g(后下),杏仁12g,藿香12g,炙枇杷叶25g,炙甘草10g。一剂。



中午过后一点多钟,患儿外婆又来我家,说小孩仍在发烧。我安慰她不要着急,中药可以喂勤一点,即不一定每天只服三次药。下午五点多钟,她又把小孩带来说,患儿已服了4次药,刚才又给他洗了个澡。目前身上好似有一点微汗,但仍发烧在39度,仍有点头痛。我说不要紧,注意继续观察,并把我家中的一把干银花藤(我家中自栽了一株金银花)给了她。说拿回去洗净后煎水兑在原先的药里服。
她们临走时,我才发现门口旁边还停着一个小孩的滑板车。刚才这个患儿就是蹬着这个小滑板车来的,现在仍然用它蹬回去,滑板车上有彩灯闪烁。我感到吃惊地说,您怎么还能蹬滑板车?他外婆说:“我扶着他蹬的,不然他可能站不稳。”由此可见,这个小孩很天真活泼,虽然发着高烧也不忘玩耍。
第二天上午我在药店坐诊,心里还惦记着,不知昨日来的小孩是否有好转。大约十来点钟,罗某就带着小孩来店里给我说:患儿昨日共服中药6次,直到晚上十点多才退烧。她问,现在小孩是否还需服药?我答:可以少服一点,把剩下的中药服完。

总结

小孩发烧,尤其是发高烧,家里大人都很着急并担心,这是难免的。一般都会马上寻医问药。但家长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到底找西医还是中医?由于各人的认知不同,信仰不同,选择也就不同。然而,这个选择却很重要!如果找西医,就进医院,那就需要做各种检查,自然要麻烦些。如果找中医,那自然要找自己比较信得过的。
这个患儿家属一大早就来家扣门求医,当然是对医者的信任。这一天她着急地登门再三来咨询,反映小孩的病情,对此我自然也会再三斟酌自己的处方,反复考虑这个处方开得正确与否。一天之内,这个患儿的家长如此地着急、紧张而焦虑,而作为医生的我,难道心里就没有一丝担心和牵挂?
最终结果,好在这个患儿的家长对我的信任,没有中途更医,没有把小孩改送医院,而是坚持让孩子服中药。这要大人即家长们有何等的定力啊!而有些患儿的家长是做不到的。
须知这个小孩姐弟俩(一个6岁,一个7岁)及其外婆,她们平时有病,一般都会找我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信任。平时这两小孩有病,都是她们的外婆带着她们来看。这一次我在给小孩看病时,患儿的外婆还告诉我,她的同事张某6天前带其四岁因咳嗽半月未愈的女儿来找我看病,服中药一剂后已好了。而张某小孩的爸爸本来是想让孩子去看西医的。
总之,用一剂中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使患儿退了烧,这说明只要医生辨证仔细无误,用药投了方,中医药的疗效还是可以肯定和值得信赖的。
这个病案从学术上讲,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以供同道讨论及参考。 


從我的iPhone傳送

年龙上师~真正的密法修行人,应断弃一切妄想和执着,当即舍弃!

年龙上师~真正的密法修行人,应断弃一切妄想和执着,当即舍弃!

阿底宝藏 

首先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具足一切闻法的威仪,断除一切闻法的散乱,把自己所听的佛法和自心相合,听受上师的教言。

今天按藏历说是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佛转四谛法轮的纪念日。现在给大家讲授这个法。大家都是从各个方面来的,除了自己在路上经受了很多的辛苦,还有经济上面的付出之外,总的来说是,为了寻求佛法才来到这个地方,现在为了让大家的心中各有所获,所以传授这样的法宝。

在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他首先讲授的是四谛法,而四谛法当中佛最初讲的是苦谛,现在我们就是围绕着苦谛给大家做介绍,我们所依靠的论著是持明晋美朗巴所写的九个颂词。

首先,持明晋美朗巴是这样说的。
“一切都是如此的稀奇,
我们的生命就像山边的云雾一样,
一切亲友和敌怨的关系就像天边的云一样,
而且一切所集之众就像客人一样,
一切都是无常的自性。”

我们现在这样地思维的时候,心中一定要生起一个确信。

就像我们以前讲的《深道六法教言》所说的,任何人都要修行四种修心,四种修心之中最主要的是修行无常,而对无常的修行有“三种决定”,大家要经常修行。哪三个决定呢?首先,人是必定要死的,是肯定要死的;那么如何的死呢?死法无定,这是肯定的。然后什么时候死呢?这是不由自己把握的,这也是肯定的。当这样地思维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确对无常会有所认识,当自已的心中产生认识的时候,自己的心一定能够趋于正法。

的确是这样的,一切的所集都是无常,就像我们在这里集会,差不多有七、八十人,但大家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个人有把握不无常。就像上师自己一样,去年的时候和空行仁波切一起为大家广转-法轮,但是现在除了上师自己之外,佛母已经于法界当中趋于涅槃。周围的人也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些人当中谁能够在今晚不死,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远见,有这样的把握,除了自己的义气之心之外,的确是没有任何的把握可言的。再想一想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接受佛法,那么明年我们当中谁会趋向死亡的大道呢?!在下个月的时候,还是明天的时候,谁会继续在这个地方呆着,这些都已经是无常的事了,让你们这样思维的时候很容易对无常产生很深刻的认识。无常是死亡的大道,在这个死亡的大道上,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要走上去,不论是多么大年纪的人,也不论是多么年幼的人,不管你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死亡都会降临在你的身边,任何人都是无可避免的。就比如说在印度的时候,除了我们无比能仁释迦牟尼佛,还有所有大罗汉、菩提萨垛,他们也都趋于涅槃,而且像印度的84大成就者,王臣25,乃至于历代的传承上师,包括上师自己或者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会不无常,所有的人都必须走上这个死亡的大道。所以说,想到无常的时候,我们心中应该对无常产生一个确切的认识,精进地修行。而且在自己想起无常的这个时候,时时刻刻要忆及:正是因为无常的缘故,所以我们才要修习佛法;因为无常,我们修习佛法才能生起精进;面对无常,才能有非常广大的意义。如果你能够真正的修无常,那么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禅定、精进等等法行,你都能够做得到。因为想到了无常,没有一件事情能有任何的挂碍的。我们永远就是要这样地思维:一切的亲友和敌怨都是这样无常的,现在看上去是敌人的,最终也许会成为像是亲友一样,也许有的时候自己非常亲近的人,但是忽然之间刀剑相见,转成一种恶劣的关系。一切也都是无常的,真的就像秋天的云彩一样,忽然聚集,忽然离散,而且我们所聚集善缘的弟子们,大家也都像集市上的客人一样,满足了自己愿望的时候,离别降临的时候,各奔东西。我们大伙也是如此,现在聚在一起听受佛法,分别之后,或者到了明天,或者到了后来,都各奔东西了,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无常,大家要这样地来思维,并且把握住它。

过去有许多的大德在修习无常的时候,甚至于每天都要把握无常,就比如持明晋美朗巴,他曾经在桑耶清普的大密花窟里修行了12年。他在山洞里修习,每次出来总会有荆棘挂他脖子,每当他想把这个荆棘砍掉的时候,他总会想:算了吧,也许我出去后再不会回来,或者是我回来后就永远出不去了!因为他不断忆念无常的缘故,所以在洞里闭关修行了12年之久,荆棘也没被砍掉。真正地修行无常的人是如此的。所以我们从自己的心里也要真正地、确切地认识无常,当你对无常产生了非常深刻地信任的时候,你也才能够真正地来区分真实的佛法,有些人从自己的心中没有能够真切地认可无常这个事实,想“无常”没有什么甚深的,“大圆满的口诀”这才是最甚深的,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个比无常更甚深的法,只有认识到无常是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希望你们从内心深处体会无常,并且认识无常,把握无常。

现在是第二个颂词,意思是这样的:
“对一切的收获、所得、名称,
还有美誉等等所有的一切,
就像是路边的尸体一样当即放弃。
一切本自无常的缘故,
为了不给自己的修行产生障道,
把它当即舍弃!”

的确如此,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获得一些什么,或者是拥有一些什么,并且为了自己争取得到它,会产生很多的贪执之心,因为贪执之心反而造成轮回之苦。断弃贪执的这个方面,真的就好像是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那个样子,周围的一切——它就像我们在路边发现一具死尸,这个死尸是我们不需要的,拿回去也不会有什么用处。的确是,这个死尸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不必要的东西。事实上,世间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无常幻化不真实的,如梦如幻的,那么这些虚幻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本身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可是如果你贪执它的时候,显得它就好像有什么意义一样。比如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里面虽然显现各种各样苦乐的境相,但是除了这种显现之外,它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可成立的,可是如果你贪执的时候,这就仿佛产生了苦乐。如果在看电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电视节目里一切的显现都是空幻,那么电视对你不成障碍。对于我们的梦幻也是如此,比如在梦中也显现出各种各样的苦乐,可是当你醒过来的时候,一切的苦乐,它全部都消失在法界之中,因为这一切本身是不真实的,全是幻像而已,如果这样,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世间所显现的一切,它全部都是无常的、幻化的,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真实的,如果大家当时能够认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幻,那么我们布施也好,持戒也好,作任何一种修行都能够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

所以要知道一切轮回的根源是我们的贪执,不管是多么好听的美音还有美色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展现的都是虚幻的,我们现在就要当即放弃对它的贪执之心,如果不能放弃贪执之心,轮回中的恶业因此会渐渐渐渐地涌聚。比如你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反而成为你修行中的障道,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福德非常广大的时候,你修行善业的机会反而就越来越渺小。你的名声就好像是雷鸣一样遍及三千大千世界,那你的违缘就会像霹雳闪电一样突然降临。所以如果要真正地修行,要知道一切所显现的事物都是不坚实的,而且它都是无常的、空幻的,它随时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消灭,知道了这些,对显现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名声也好,或者是利益也好,或者是福德也好,顺缘也好,全部都能够从内心深处对它断弃贪执之心。

断弃贪执之心是修行中的要点。就像刚才举例所说的,就像对路边的死尸一样。比如对于不爱吃蛋的人给予鸡蛋,除了让他倒胃之外,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的喜悦之心。对于修行的人来讲,世间八风所涉及一切美妙、善巧的事物,对你来讲是不需要的,能够放弃、当即放下,这是这个法之中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希望大家好好思维一下,我们不论碰到顺缘还是违缘,尤其是碰到顺缘的时候,周围所显现的一切美妙的事物和福德的顺缘,在这当下它就是无常和空幻,对它如死尸一般抛弃,这是晋美朗巴大师第二个要点。

现在晋美朗巴大师第三个忠言。他的第三个忠言所说是这样的:
“一切的业力都是由自己善恶聚集的,
我们现在所受的一切善,
都是过去的善因得到的善果,
一切的恶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恶果。
一切的因果,就是自己的心来造成的。
因此,我们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
是不是真正地能够寻求善法。”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修行的时候都这样想,我是修行善法的人,再观察一下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真正地修行善法呢?如果是真正修行善法,就比如比丘有253条戒律,沙弥有16条戒律,居士有5个根本戒律。大家是不是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如理受持了呢?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时候才知道。现在有很多的人嘴上说自己修行善法,但事实上自己的心里却在想着另外的事情。对于年龙的弟子来讲,上师需要大家心口一如——外表上来看是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内在也是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是这样,也是上师对大家最衷心的希望。

但是事实上并不乐观,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心中带着各种各样的妄想来到年龙,在修行的时候,以各种假象来蒙蔽自己、蒙蔽他人。如果真正观察自己心的时候,你嘴上所说的善是否正如你自己心中的善一样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人,比如我们拿“妄说上人法”这个戒律来讲,是大妄语罪,拿这个来说,有很多人自己不是比丘的时候妄言比丘的事,不是沙弥妄言沙弥,不是居士妄言居士。这都是小事,还有有些人妄言没有见到本尊的身像,他说他见到了本尊,得到了什么授记,到处跟人宣说着。没有获得什么成就,他到处跟人说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力量。还有的人,上师没有跟他说的话他到处跟人说上师是怎么对他讲的;有些人以自己的贪欲心不能调伏来到年龙,他却是到处跟人说年龙这个地方是传双修法的地方,年龙寺是专门传阿努瑜伽的地方,年龙寺是专门告诉人们怎么样行淫欲的地方,像这些全部都是大妄语。在上师的面前,上师从来没有给大家讲过什么双修的法,也从未讲过阿努瑜伽的法,上师一再跟大家强调,讲的是大圆满的见宗,如果大家自心中真正明白,应该是安住在大圆满的信心上才对,可是有些人自己的贪心不能制止,却是加在上师的身上说这种话,有些纯粹是妄语,不仅是妄语而且是大妄语。因为这样的妄语造成很大的过失,所以自己要好好观察一下,上师根本不可能向大伙讲双修的法,也不可能向大家讲什么增长贪欲的法。因为贪欲是轮回的根本,这你们自己都清楚的,如果要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一些,能够好好修行,这是大家所需要做的。如果贪心不能够遮止,一味地在说这种妄语,假借着上师的名义来做一些违背戒律的事情,这是非常非常大的一种罪业。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心中产生一个定解才行。拿大妄语罪来讲,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就假托上师,假托本尊,或者假托某种境相,到处跟人说这种假话,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到处跟人说上师跟我说这个妻子她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然后我可以和她修什么什么样的法;也有一些人自己心中抱着一种不清净的念头,带着一些人到这个地方,也是做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全部都是妄说上人法的这种大妄语罪,这是真正的一种欺骗,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些从戒律上来讲,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是不是真正地来修行善业,所以说,嘴上的善业并不是真实的善业,我们要求的是真正的心口一如的善业。

而且如果真正地修行,就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我们要经常地从内心深处断弃一切的戏乐心,让自己的言语寡少,如果这样,在佛法之中或在社会中都是非常相顺的。这样会与佛法相顺,如果你少说,这样会少很多很多的过失,你心中生起多少的善念,你能做好它就对了。你心中没有能够生起善念,不会因为你的语言造成过失。因此少说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大家对这件事情要从内心深处真的好好地认识它。

对于说自己是否真正能修行佛法,是不是心与法合这个问题,真正的观察的时候,就像比喻里说,一个母亲的孩子死去了,母亲会永远记念着他,从她的内心深处不忘记他,随时随刻都会想起他。我们对于这种窍诀,对于法的认识也是如此,因为自己真正的能够随时随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做的是什么事情,这样一来会断弃很多很多造恶业的因缘,要经常记着点儿,我们是不是真正地用自己的内心在奉行着善法,还是用自己的嘴在奉行善法。这样时时刻刻地观察,认认真真地修行,就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结果,并且真正使自己心能够与法相合,这是晋美朗巴大师的第三个教言。

这个教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那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家时时刻刻要用自己的真心来观察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在奉行善法,真心地在断弃恶业,如果能够这样,这就是真实趣入正法。除此之外,还有人想,像这样的一个法没什么了不起,大圆满是最甚深的、最重要的!事实上不是如此,这个法和大圆满相比之间,这个法比大圆满更加重要,因为大圆满是能够用觉性的智慧证悟的一种口授,而这种口诀,完全仰赖于自己修行这个法的基础,并且通过上师的加持就可以现证,而这个法是如何能够明了大圆满自性智慧的一个根本方便,如果没有这种方便和助道,你将不能证悟大圆满的甚深智慧,因此这个法是非常非常甚深的。

希望大家真的能够从内心深处好好地修行它,希望大家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内心来奉行善业,这是上师对大家衷心的期望。

第四个教言是这样的。
“向非常殊胜的,一切诸佛的总体莲华生大士,
还有观世音菩萨至诚地顶礼,
并且自己从内心深处生起坚定的信心,
修行他们的心咒!”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的,真正的具足了信心,在这个发心之中来修行自己比较有信心的本尊,或者你来成办对于本尊的承事,把你自己的心和本尊相合,这两种修行都可以,不管是任何一种修行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对于我们年龙来讲,这里的人全部都是为了修行才来到这儿的,大家到了这里之后,就应该不浪费时间,专注地放在修行上,或者是上午的时候作承事,下午的时候作修行,或者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承事和修行,关键是自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以前面为基础,好好地对自己所信任的本尊来念诵和祈祷。

就比如念诵邬金莲华生大士,要知道他是一切诸佛的总集之体,对他产生坚定的信心,把上师和本尊无二无别地观想,并且好好地承事他,念诵莲华生大士的金刚七句、心咒。有很多人在修行的时候,心中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疑问,比如说自己的上师是非常非常有加持力的,本尊是不是和上师一样呢?或者有的人认为本尊的确是具有加持,是佛菩萨,那么上师是否有这样的功德呢?……可是在真正修行的时候要断除一切的疑茫,因为从上师和本尊的角度上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自性本没有丝毫差别,你要在这样坚定的信心之中好好修行。不论你自己有信心的本尊是哪一位,或者以莲华生大士为本尊念诵他的心咒或者金刚七句,或者有些人是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或者是绿度母、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等等等,只要你有信心,专注地修行就可以了。在念诵和承侍本尊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与心意相合,以本尊和上师无别的信心承事、念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第四个教言,就是让大家时时刻刻地以自心与上师和本尊无别而专注地修诵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记心间。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自己专注修行本尊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信心和身口意全部倾注在这个修行上面,不商于父,不议于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寄望上师,专注在修行当中。只要修行,就一定能够获得殊胜的成就,这是一切要点当中非常重要的要点,要谨记。

现在说的是第五个言教。第五个言教是这样的:
“在我们修行当中,
把一切的显现当作成本尊之身,
把一切音声都当成密咒之音,
把一切的念想分别都转为本来的智慧,
在这样的专注当中修行,
就一定能获得殊胜的成就。”

这样修行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定的誓言安住修行,这样才能真实地获得成就。

如何安住修行呢?这个时候,就好像是我们在寻找上师,首先要观察上师,作为弟子不观察上师会产生很大的过失,上师如果不观察弟子依然会产生很大的过失。在续经中说:如果上师和弟子不作观察,都有越法之罪,最少要观察三年。可是对于上师自己来讲,大家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求法,因为从渴望和诚敬上来看,他一定是具足信心的,所以姑且把大家都排列在有信心的行列当中,所以为大家传法。大家是不是有信心呢?这个取决于你们自己,自己要好好地观察。

这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首先不观察上师,碰到一个上师马上就认为自己很有信心,说这个上师是佛,于是在上师面前求很多很多的法。可是修法的时候,又没有信心,修修这个法没有成就放弃了,修修那个法又没有成就又放弃了,然后觉得这个上师没有加持,他不是什么成就者,于是对上师产生邪见,这样一来,不仅造成很大的过失,并且有堕落的罪业。如果不经过观察一定有这种过失,如果经过观察他就不会有这种过失了。那么怎么样地观察呢?在没有求法之前,你怎么样地观察上师都是可以的,这没有任何的过失,是正确的;可是如果你求法之后观察上师,这样只能造成你堕落的因缘。所以对上师具足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碰到一个上师就说这是伏藏大师,这是成就者,这是瑜伽士,这是活佛或者这是什么,抱着这种心盲目地前来求法。如果是这样,你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危险。

过去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西藏是因为本尊太多,所以造成了伤害。实际上,在印度非常好:每个人只有自己一个上师,有一部法,而且专注地修持一个本尊,因为这样的缘故,成就者如云。但是在藏地不同于此,藏地就是因为本尊法太多了,有的人就是因为修修这个法没有成就放弃,修修另外一个法然后再放弃。现在这句话恰恰正适应在汉地人的身上,就是说,汉人的上师太多了,汉地人的法太多了,因为这个缘故,汉地人就很难成就。因为在修行的时候不断地产生分别,今天对这个法有信心,然后修习三两天,试一试看这个法能不能成就,一试,发现不行,然后再修另外一个法,这样的周而复始,除了浪费时间之外,真正的没有丝豪的成就,所以这样是非常恼火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下来,踏踏实实地修行。

对本尊对上师应该有如何的信心,你们自己应该好好地观察,如果真正是具足信心,要专注下来踏踏实实地修行,他们没有丝毫的差别,并不是说这样的一个上师、这样的一个法有什么超胜之处,而是说与自己真实有缘的上师的确是有这样的超胜之处,要这样地修行才行。

就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那样:真正的修行人,他的身体就好像是残废一样,不走动,专注在一处;他的语言,就应该像琵琶断了弦一样,没有任何的音声,不做任何的宣说;他的心就好像是无云的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的障碍。如果能够这样,这是修行大圆满的瑜伽士,而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如此的。可是我们现在如果不能这样做到,就很难把心和法完全相合。

就像过去的祖师所说的,如果你真正多闻——调伏你自己的烦恼,这是多闻的标志;真正地能够修行,自己的贪、嗔、痴、慢、吝啬等等会越来越少,是非越来越少,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越来越增上——这就是修行的标志。如果你自己真的能够好好地修行,你自己能如量地现起我们称为成就的标志,也称为是真正的神变,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神变。可是也有一些人迷于一种外相,认为自己好像是修行得非常好,见到神或者见到鬼,但是究竟是不是你见到了神或本尊呢?因为真正修行密法的人,为什么叫密法呢?密,就是保密的意思,有任何的功德都不与人说,自己在自心中能够生起把握,这才叫真实的密,可是还没等怎么样到处跟人去说,这样就不称为密了。更可笑的是,有很多人自己根本在修行当中没有什么把握,说了很多很多所谓本尊授记一类的话,作为上师尚且没有对你们说任何的授记,作弟子的哪来这么多的授记呢?有很多人,说自己在某种境界当中见到了空行母,空行仁波切向他说了很多的话,让他把这些话转告给上师,像这样的事哪儿有呢?上师从无始无量劫以来许多生世之间和佛母都从来没有分离过,彼此有什么话完全可以意密沟通,而且佛母如果想向上师说话可以亲自告诉他,有什么必要假借一个凡人的嘴呢?这根本没有必要的。还有些人说,上师在马尔康,他们得到本尊的授记,说上师在建什么什么寺,或者上师要怎么怎么样,哪来这么多余的事呢?如果上师没有说的话,作为弟子也更不应该去说。对于上师自己来说,是不是能够见到本尊,是不是能够见到那些鬼,是不是能见到空行等等这些不好明说,也没有办法向你们说清楚,可是你们能不能见到,是不是真的那么清楚呢?自已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如果是真正的修行者,哪怕是你真的见到了什么,既便是贤劫千佛你都见到了,这只是一场幻相而已,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贪执幻相你不知道吗?如果真的是见到了什么,你应该当下放弃对他的执著,安住在自己的修行当中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必要向别人说。还有些人说看到了这个看到了那个,有这么多的看到么?像我们在场的有七、八十个人,那你能看到七、八十人之外,还能看到什么,事实上,这是因为你们目光短浅的缘故,因为自己的修行没有真正如量,从信心上、从精进上、从境界上,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说都没有达到如量,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妄想。事实上就像你们看不到的那样,我们在坐的七、八十人之外,还有十方无量刹土,一粒微尘之中有微尘的佛,还微尘那么多的天龙护法,还有很多的非人类全部云集,大家来这儿听法,你看得到吗?你所看到的只是这些而已。但我们假设,你能够看到又能怎么样呢?你看到这么多的鬼,这个房子太小,是不是呆不下了呢?所以你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来修行,或者是来说这些话,那是非常不合适的。

因此真正的修行密法的人应该断弃一切的妄想和执着,当即舍弃,这样才可以。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说,也不准说任何人见到什么本尊了,见到什么人,我不知道,见没见到鬼,也不知道,总而言之,这些不需要再说。

这些你们一定要记住,在修行的时候,只要让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只有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对于身体就像尸陀林的死尸一样,尸陀林的死尸被扔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变动,它也不会滚来滚去,它就停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真正的修行人是这样子;嘴巴就像断了弦的琵琶,发不出任何的声音一样;不做任何的分别,只是需要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修行法义上,如果能够这样,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现在不是对你们进行谩骂,不是在呵斥你们。不会呵斥你们,也不会骂你们,你要知道,对于上师来讲,他的弟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怎么会骂呢?他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才教诫。如果对你有好处,有帮助,为大家避免一切过失,所说的教言就是像蜜蜂的蜜一样。最主要的是用功,不让任何的人产生闲言和邪见,隐蔽自己的功德,这样才称为密。

现在对大家说这些,只是希望你们大家好好祈祷,说也是为让大家感受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相合,这是真正的修行,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是重要事当中最极重要的事情。大家牢牢实实地记在心里,自己精进地修行。

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真正地要把自己的心和上师无二无别地观照起来,在这种坚定的信心之中认真地修持,真正地把上师和佛划成平等,要从功德门中观察。从功德上,上师与佛无异,但是从恩德门中,上师胜于诸佛。你要抱着这样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心至心地祈祷上师,并且在法行当中也不要有见神见鬼等等这样的言说,而且以后千万不要再说,大家只要把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的相合,这是对大家的希望。应该好好地护持各种各样的戒律,修行中应该注意到的都注意到,这是对大家衷心的期待。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种方便的善巧。

在一切的修行之中分为两点——真正从内心深处对三宝具足清净的信心,为了一切众生而具有广大的悲心。如果具有了这些,一切修行都能够转成正确的修行,并且产生功德。如果具足,一切修行都将成为产生自性的智慧。如果你不了解原委,那你的修行会非常盲目。如何了解原委呢?比如说,你对佛宝产生信心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从佛的功德之门中,对佛产生信心,这样才称为是信心。对于法宝也是,法为什么称之为法?法有什么样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意义?你真正的思维之后产生信心。对于僧宝亦复如是,总而言之,对于三宝经过观察之后,了解之后,对他产生了真实信任的时候,才有真实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一种信心,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

对于一切众生的悲心也是如此的,悲心并不是仅仅可怜而已,应该了解到六道轮回之苦,一切都如实地了知之后,才能对众生真正的生起慈悲之心。

对于上师的信心应该具足,比如忆念起三宝的时候应该是两眼含泪,或者是两眼流泪。真实地从内心深处生起一种现证和空性之心,并且修学,称之为是真实的信心。对于上师也是如此的,首先了解我们对上师应该是如何的信心,如何的对上师,不经过你自己仔细地观察,你产生的信心将会是非常渺茫的,观察上师并且对上师产生信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了解上师呢?就要从恩德门中来了解,就比如说是有一个论著里,专门地讲述如何观察上师,并且对上师产生信心的。比如像根本上师仁波切,为什么称为是真正的根本上师呢?根本上师是使你明了现见自性是佛的人,也就是指示你自心为佛的这个人。并不是所有为你灌顶传法的上师都叫根本上师,是真正对使自己产生究竟功德的善知识才称为根本上师。佛在经书上说:“现在我不在这个世间住,但是未来我会以善知识的相状出现在你们面前,未来弟子们应该对善知识生起与我无异的信心。”正是如此,善知识与一切诸佛没有丝毫差别,是应该非常明了的。尤其是在密法中修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知道,功德之门中一切上师和诸佛都是平等的,但是从恩德之门中,根本上师恩德较诸佛更加殊胜。现量指示自性为法身的人称为根本上师,为你做灌顶、传承的上师称为“加持的上师”,和你结有一些法缘的上师称为是“具足大悲心的上师”,对于自己的根本上师称为是大恩根本上师,因为他使你超出轮回。像过去阿底峡尊者所说的,他有上百位的上师,在上百位的上师当中,当他听到金洲大师的时候,他会双手合掌顶间两眼含泪。为什么这样呢?有人问阿底峡尊者是不是因为金洲大师的功德最殊胜呢?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所有上师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让我的心中能够真实的产生功德的善知识唯有金洲大师而已,所以金洲大师是我的根本上师。”对于我们现在也是如此,要经常这样观察,对于上师和三宝生起信心,对众生生起悲心,这是两个不可少的支分,这一点大家要牢记在心。

除此之外,修行也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叫忏悔业障,另一方面叫修集资粮。忏悔业障就是我们把自己和众生无始无量以来所积造的罪业发自内心地发露和忏悔;修集资粮就是以各种修行各种方便来修集,使自己一切顺缘具足。修集资粮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除了认真地修法之外,上弦和下弦的初十、二十五尽力呈献会供,因为不断地呈献会供,并且如理地修行正法,使自己的业力迅速清除,并且迅速地成就解脱之体。这两点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并且精进地修行。

现在,心爱的金刚弟子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话,讲的内容之中有些口气严重了一些,让你们伤感伤心了,希望你们不要放到心里去,这纯粹是为了让大家心中真正地生起对法的确切认识而已。

在修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密法中最重要的修行就是“净相“,如果能够升起净相,一切的功德和善聚都能够如意地得到,如何地升起净相,这就看自己如何修行了。一切显现是平等的,不可采取任何分别心和伺察之念,安住于净相当中。

年龙上师圆寂后虹身缩小如孩童,上师儿子抱着上师的法体
一切成就源泉是三昧耶戒,如果没有三昧耶戒,一切的成就全部会落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护持戒律。三昧耶戒有很多很多支分,可是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够真实认真地修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修行的根源。这一点大家从内心深处好好地认可,知道它并且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大家都要到寂静的地方去如理修行,让自己的心与法合。寺院这本身和寂静处是同义词,寺院并不意味着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寺院就是寂静处的意思,大家如果在寂静处能够把心和法相合,这样必然能够得到利益。如果不能够这样做,哪怕能够在一年当中有一个月的时间来修行,或者是哪怕在一年当中只有一天的时间来修行,那都是非常非常的稀奇的,哪怕只有一日的修行,真正的是非常稀有的。

修行中最主要的是与世间相合。不管如何修行,绝对不要恼害世间,尤其对于政治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我们作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和遵守各种政治规定。就像上师父母一样,对于国家方面非常地尊重,国家如何,他都会按国家所说的去完成,我们不应该作为一个修行的人嘴里还说国家的事,这是修行的违缘。对于上师来讲,向来非常敬重国家和法规,所以现在我们这样安宁,国家也这样信任上师。你们是真正的修法者,也希望你们也都能够好好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并且认真地修行。

修行最主要是把世间的一切妄想全部抛弃,自己的心和法能完全相合,这是修行人需要的。自己的心寂静而调柔,少欲而知足,如果能这样那就非常好。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放弃工作或者放弃自己所做的事业,工作这件事情是我们衣食的顺缘,是修行当中不可或缺的顺缘,但如果我要修法,并且工作也不做了什么也不干了,这是没有善解法义的缘故。该干的工作一定要好好干,该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全部都作好。主要的时间寂静地修行这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并不是说有些人在经商不要再经商,作为生活的顺缘你们可以做各种经营的,把自己的心放在法上,时时刻刻忆念着因果、忆念着三昧耶戒,并且升起净相,能够真正地把心和法相合,这样是上师对大家的希望,所以希望都能够如理如法的完成好。

以上这九种是晋美朗巴大师所讲的最殊胜的法义和衷言,相对于大圆满,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圆满的助道。藉此可以趣入大圆满中能够用自己的觉性智慧现量现起的口诀和教言,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以讲这种法的力量,希望你们真正地自心与法相合,能够生起这种功德。所以现在,依照缘起的方式为大家宣说。以上就是所讲的总摄的含义,也就是晋美朗巴大师的九种衷言。

(本文是尊贵的年龙上师于2002年藏历六月初四讲授【晋美林巴尊者的忠言】。善妙吉祥!)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生麦芽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生麦芽经验

何邵奇 知了健康斋 

麦芽系大麦发芽而成,为临床习用的消食中药, 一般用于伤于米面饮食,症见胃脘胀满、纳呆、腹泻的病人。大麦芽与神曲、山楂各等份,炒微焦,研细末,拌匀,为“焦三仙”,再加焦槟榔,则为“焦四仙”,大能开胃进食、和中止泻。小儿伤乳、吐奶、腹泻,单用大麦芽亦效。此外,炒麦芽大剂量120g 煎汤用于回乳,每日1剂,每次饮1大碗,不出两三日即收著效。此皆医家尽知者。


朱老指出:大麦芽又为疏肝妙药。诚如张锡纯所说:“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盖七情之病,多从肝起,即王孟英所谓肝主一身之里也。肝气易郁,郁则疏泄失职。疏与泄,均有“通达”之意,而扶苏条达,木之象也,故肝郁之用药,疏泄以复其条达之常而已。常用药如柴胡、香附、川芎、薄荷梗之类, 一般多用柴胡疏肝散,朱丹溪用越鞠丸,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则常用逍遥散去白术、甘草之壅,加郁金。但疏肝之药,率皆辛温香燥升散,故只可暂用,不可久用,宜用小量,不宜大量。尤其是肝病日久,肝阴不足,又兼肝郁气滞者,不疏肝则无以行滞,疏肝则香燥之药难免伤阴,昔魏玉璜有见于此,而拟一贯煎一方,于甘润之中,加川楝子一味,川楝子虽能泻肝行气, 细究之犹不免苦寒伤中之弊。唯大麦芽疏肝而无温燥劫阴之弊,虽久用、重用亦无碍,而且味甘入脾,其性微温,不仅不败胃, 而且能助胃进食,大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妙。朱老治慢性肝炎,肝阴不足,症见爪甲少华,口燥咽干,烘热肢软,纳谷不馨,食后胀闷不适,大便干结,两胁胀痛,舌

红、苔少,脉细数者,亦常用一贯煎加减,多以生麦芽易川楝子,药如枸杞子、北沙参、麦门冬、首乌、木瓜、蒲公英、生麦芽、生地黄、黄精、鸡血藤等。如肝火炽盛之目赤、烦躁不安、 胁肋胀痛,当用川楝子以泻肝止痛者,亦必加大量生麦芽以为辅佐。生麦芽用量以每剂30g 为宜。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