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肝癌术后肺部转移,3个月见证咳嗽咳痰、失眠全消!竟是这番用药思路救命!

肝癌术后肺部转移,3个月见证咳嗽咳痰、失眠全消!竟是这番用药思路救命!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肝癌,这个潜伏在肝脏的“隐形杀手”,因其高死亡率而让人谈之色变。
据统计,肝癌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六,尤其是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的高流行,肝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
肝癌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幕后黑手”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脂肪肝以及黄曲霉毒素的摄入。这些因素像是给肝脏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悄悄地在肝脏内部制造健康危机。
现代医学认为,如果肝癌在早期被发现,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五年生存率也只能达到50%
手术切除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原发性肝癌术后有30%-40%的转移几率。
不仅如此,一旦肝癌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术后生存率会随之骤降,可能只有10%-20%,这让许多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肝癌术后癌细胞转移肺部的患者,深受失眠、咳嗽的困扰,因不想再开刀受罪,萌生出了看中医的想法,随后经过几番打听,了解到我擅长治疗肿瘤癌症。
最终,在几个月的中药调理下,患者的所有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咳嗽伴寐差半年,加重半个月      




患者:陈某,男,46岁

主诉:咳嗽伴寐差半年,加重半个月

病史:患者自诉2019年发现肝癌后即进行了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复查发现肝癌出现肺转移,经他人介绍来我处就诊。现寐偏差,咳嗽有痰,余尚可。





肝癌术后,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受损,尤其是肝脏受损后,气血凝滞,气机不畅,使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
《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已成为治疗肝病的至理名言。就临床所见,急慢性肝炎,既有湿毒困阻中焦病机,又有肝木侮土,脾失健运病机存在。
肝气郁结,脾气亏损,运化无力,影响水湿的代谢,使水湿停留体内,凝聚为痰液,引起痰多咳嗽的症状。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也可能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影响睡眠。
乙肝小三阳表明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中医可能将其归为“湿热”或“疫毒”的范畴。这些邪气可能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加剧咳嗽和寐差等症状。
综上所述,患者的证型为痰瘀互结、肝气郁结,所以在治疗上就应该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燥湿化痰。



      一方中药缓不适      



具体处方如下:
灵芝15g、炒酸枣仁30g、醋鳖甲30g、牡蛎30g、柴胡15g、黄芩6g、法半夏15g、西洋参10g、炙甘草10g、郁金10g、水蛭15g、土鳖虫10g、枳壳10g、茯神15g、远志15g、刘寄奴15g、当归10g、白芍10g、桃仁10g、陈皮15g、铁皮石斛10g、黄芪30g、山慈菇15g、夏枯草30g、猫爪草30g、竹茹10g、胆南星10g、炒芥子15g、鸡内金15g。








二诊:症状有所改善,加浮海石30g、土贝母30g以增化痰、散结之功效。
三诊:咳嗽咳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拟原方稍作调整,去掉炒酸枣仁、茯神、竹茹,灵芝减到10g。
四诊:症状有所改善,去掉刘寄奴,加浙贝母30g,炒芥子加到30g,增强暖胃和中,行肺气,祛痰湿之功效。
在治疗的一个月后,患者向我反馈失眠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于是去掉安神药,继续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最后在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反馈咳嗽咳痰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




          诸方合用见效快          



软坚散结: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的研究,软坚散结法成为攻治癌症的重要方法。
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首选鱉甲和牡蛎。
鳖甲味咸平,能滋阴清热,软坚散结,鳖甲质地坚硬,经过醋炙处理后,其软坚散结的作用更为突出;牡蛎味亦咸平,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之功。
夏枯草、猫爪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可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猫爪草性味甘辛温,归肝肺经,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两药搭配,对痰火凝结所致结节、肌瘤、囊肿等疗效显著。
竹茹、法半夏、胆南星都是化痰药,常用于治疗痰湿内盛的症状。
鸡内金,是一味难得的良药,不仅可以消积化食,还可以化身体内的结节和息肉。
猫爪草化痰浊,消郁结,化痰散结,解毒消肿,这就是它消散结节的道理所在。而且它又是温性的,既不会太寒,也不会太热。猫爪草是我常用的用来软坚散结的一味药。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常被用在癌症的治疗上,用于软化肿瘤,可见其散结力量之强。
活血化瘀:
桃仁、当归是临床常用对药,二药配伍在叶天士医案中出现频率也较高。
二药温润不燥,相辅相成,有祛瘀通痹而不伤血,通络攻坚而不损正,养血补虚而不滞留的特点,并有润肠通便功效,对于血虚血瘀、阴虚燥热、肝气横逆等证尤为适宜。
刘寄奴味苦性温,入血分而善于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疗伤,昔有“金疮要药”之称。除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外,又为外伤出血所常用。
当归、白芍均归肝肾经,都能养血补血。当归补血之中尚助血行,白芍又兼柔肝、平肝之效,配伍则能养血调肝。肝病常用理气之品,每易辛香耗伤阴血,以归芍之养血柔肝配之,则开郁而不耗阴血。
还有两个具有化瘀效果的虫药:水蛭、地鳖虫。
土鳖虫与水蛭是我活血化瘀常配伍的两种虫类药:两药皆为虫类药,药力峻猛,均能破血逐瘀消癥,均可用治癥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瘀血重证。但水蛭破血逐瘀之力较强,善破坚积,为破血消癥之要药。土鳖虫破血逐瘀之力较缓,又善于续筋接骨,为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之要药。
燥湿化痰
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白芥子这味药气锐力猛,非常的善于开破,“皮里膜外”这个地方,一般药物很难进得去,白芥子就可以。
竹茹是一种能入肺经而且能滋阴润燥的中药材,它对因肺热肺燥导致的咳嗽痰多有明显治疗作用。
胆南星味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咳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养心安神:
炒酸枣仁具有非常出色的安神助眠效果。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其方中使用的便是炒酸枣仁。
茯神,其实从它的药名就可以看出来,它主要是用于治疗一些与“神志”相关的疾病的。茯神具有很好的安神凝心助眠的功效。
远志作为安神药,虽然药性偏温,但是不管寒热虚实,它都可以用。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在治疗健忘的复方当中一般都要用远志,它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疏肝理气、解郁:
柴胡、郁金常配伍使用以疏肝解郁。
郁金主入肝经血分,既能活血祛瘀而止痛,又能疏肝行气以解郁;柴胡主入肝经气分,善于疏肝行气解郁。二者同用能够起到疏肝解郁、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或肝胆湿热。
柴胡配黄芩,是疏肝利胆最佳搭档。柴胡升肝气,黄芩苦寒降胆热,一升一降,将肝胆转动起来,如小柴胡汤。
陈皮是橘子皮长时间存放后的皮,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的作用。
枳壳入肺、肝、胃、大肠四经,因此它能泻肺脏、宽大肠,治疗肺气上逆、两胁胀满、泄利后重等。
胁痛,是气结于肝胆之经,金能平木,所以肝胆经的结滞不但可以用陈皮、柴胡来疏通,也可以用枳壳来开破。
滋阴益气:
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气补上去了,才能推动水湿的运行。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民间,被誉为“救命仙草”药界的“大熊猫”。
西洋参也叫花旗参,是人参的一种,西洋参“性凉”,有“补肺降火、生津除烦”的功效。
铁皮石斛与西洋参搭配,前者养阴,后者兼能益气,两者相配具有明显的滋阴养肺,生津止咳功效,对咳嗽咳痰、阴虚火旺,口渴咽干的情况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西洋参+黄芪+铁皮石斛也是我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搭配。
灵芝是《本草纲目》唯一能入五经,补益全身五脏之气的药物。当病毒来袭,灵芝可以为脏器搭建起保护罩,抵御外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每一个人都不承认自己人格有问题

每一个人都不承认自己人格有问题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

  第二个看的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沟通不好,可是他人品很好,人家很能包容他。叫他做事,洗碗洗到所有的碗都破了,人家就知道不要叫他洗碗了,因为他太认真了,他为了把碗洗干净都洗到破了。那叫他洗锅子,那个锈锅子都洗到亮晶晶,他有办法,为什么?他就很认真啊,那你知道他认真,用在他可以认真的地方,你不要叫他去洗碗,除非你有钢碗给他洗。
  因为他这个人就是憨直,动作粗鲁,粗鲁的人不是坏人,他虽然不会表达,开口就好像骂人,要吃人一样,但你知道他是好人。他虽然不善于沟通表达,但这种人通常很能接纳别人的意见;或者他很直,他只听师父的话,谁的话都不听,一做起事来好像要吃人,把你撕开一样,但他是善良的,这种人通常都能够受到人家的接纳,并不是说这种人就不好。
  我们最讨厌的是心机很重、城府很深的人,他稍微一动作就有人会受伤,最厉害的是你现在不知道你受伤了,过一段时间你才发现你已经被下毒了,这一种情况才是人人都怕的。这种人的人际关系绝对不好,因为一次两次,短期间可能人家不知道,久了以后那种气质会使人望而生畏。所以这种人一讲话,人家就会误解,因为他常常都在欺骗人家,有深层的心机在算计人家,所以当他说这个是白的,人家就说“最好把他当黑的”,他说是红的,人家说“最好把他当绿的,因为他讲话就是这个样子”。那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可能在称赞别人,人家会说他在骂人,因为他谎话讲太多了。
  像这种人的人际关系绝对不好,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错,因为他很会掩饰,可是实质上,你会发现他很单薄,就一个人,没有周遭的人,没有朋友,更没有所谓知心朋友,都是跟他应付一下。因为大家都怕他,必须防备他,在他面前都说好话,事实上心里都没有他。像这种人际关系不好的人,那我们都认为人格有问题,哪里有问题我们可能也不太了解,因为他自己也不容易看到,但这种人要修行有困难。
  所以人格性的问题,一定先要弄好,这个也没有办法很详细地讲,而且每一个人都不承认自己人格有问题,尤其是越有问题的人越不承认有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性很健全的人,他对于他的缺点常常会发觉,然后会有惭愧的心,对于人家的指正会有感恩的心,他反而常常会承认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个有严重瑕疵的人,他绝不承认的。  

撷自《耳根圆通章讲记》


從我的iPhone傳送

郝万山 : 80%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

郝万山 : 80%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

青泥草堂笔记


主讲人: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人称“会说话的伤寒论教科书”。多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国内多省市讲学交流。

临床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证和精神抑郁症等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著作。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人说,我每年都到医院体检,医生说我没病,那我就是健康人呗。也有人说,我没有病,但就是不舒服。健康的标准到底该如何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

第一,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第二,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第三,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第四,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在健康的四条标准中,只有一条是与身体有关的,其他三条都是心理层面的。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就是精神,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性格、能力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情绪、情感到底与健康有什么关系?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



80%的疾病
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有情绪反应是人的本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依靠情绪来驱动的,而情绪需要靠自己控制。所以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健康需要自己管理,需要自己负责!

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高达临床常见疾病的80%~90%。广义的心身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哪些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呢?


一、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

看起来这些是与饮食、行为方式有关的疾病,但是美国的医生通过近50年的随访观察得出结论:容易患这类疾病的人,多是A型性格的人,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脾气火爆、遇事急躁、不善克制,在事业上有闯劲、喜欢竞争、好出风头,走路说话风风火火,对人常存戒备之心。因为总把自己的同行当成竞争对手甚至敌人,时时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天天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这类人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比一般心胸开阔的人,发病率要高20倍。而且,医生们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疾病的候诊室里,椅子坏得最快,说明这些病人的性格都是焦躁不安的,连坐都坐不安稳。

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头疼,一放假就好了。有些人总是感觉这疼那疼,可是当医生去触诊时,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属于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这些都是心身性疾病。


二、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

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往往要查过敏源,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加重、减轻与精神状态有关。

四、神经性皮炎、斑秃、银屑病、湿疹、白癜风、黄褐斑。

有人说,这不都是皮肤病吗?可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加重、复发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句话叫“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说明皮肤病不好治。因为体疾易治,心病难医,这些病都和心理因素相关。

五、类风湿关节炎,许多肿瘤,某些糖尿病等的发生、加重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许多肿瘤病人,并不是肿瘤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而是得知患肿瘤以后的焦虑、恐惧,把他们推上了死亡的边缘。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是被自己吓死的。

六、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症。

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除了器质性病变以外,100%与心理因素有关。女性的月经紊乱,很多都与心理压力有关。

七、儿童厌食、遗尿、夜惊。孩子食欲不好,家长骂孩子,越骂孩子越紧张,就越吃不下,于是就形成了厌食症。

这些疾病都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如果我们把住心理这一关,让身体的自我调节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会不得病或少生病。


情绪
到底如何界定
关于情绪在心理学上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1884年,美国哲学家、医生、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WiliamJames)将情绪定义为一种能表现在生理变化上的精神状态。就是说,每产生一种情绪,我们的肌肉、血管、神经、内脏、内分泌腺,甚至细胞的生理活动,就会发生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能为人感知的精神状态,就是情绪这个定义将心理反应、生理变化与自我感知联系起来了,但没有涉及行动趋向。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认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这一定义把心理、生理和行动行为联系了起来。


归纳上述关于情绪的定义,我的表述是:情绪是指对外界事物或体内感觉的心理反应,包括内心感受、情感变化,并随着心理反应而引发的生理变化和行动倾向。也就是说,情绪不是简单地指心情、感情,或者情感,而是包含了心理感受、生理变化和行动倾向。

比如,剑齿虎要吃婴儿是外界刺激,猿人妈妈愤怒就是本能的心理反应,这种情绪变化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使血液流向上肢和大脑,就是生理反应,利于调动起身体最大的潜能,爆发出最大的力量,迅速与剑齿虎搏斗就是行动趋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情绪,我举一个现代人的例子。

那还是没有手机这种便捷通信工具的时代,也没有互联网。我与国外同行的教学工作联络,主要是到我家附近一个大单位的电话传真服务部,打国际长途电话或者收发传真。一天晚上,我发传真后,等待对方回复。值班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士,姓李,兴高采烈地与我聊她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趣事。正在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来打长途电话。

从他与值班员小李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他是小李的同事,彼此十分熟悉。男子进入隔音间打完电话出来说:“我和孩子她妈吵架,她回外地娘家都一个多月了,还不回来,刚才又在电话里和我吵了一通。其实吵架的起因还是因为我的不对,我一直后悔。明天我还要给她打长途,电话费明天一块儿结吧。”

小李回答:“我们的规定你是知道的,当次话费当次结,每个电话都有自动记录,会计就按照记录和我结账,你不交,我就要给你垫上。明后两天我都不值班,你还是把今天的话费结了吧。”

这位男子很不情愿地结完话费,匆匆离去。

大约过了20分钟,我等待回复的传真还没有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儿冲进了服务部,二话不说,抓起电话就拨了出去,连隔音间的门都没有关。电话接通了,只听她哭着说:“妈,你快回来吧,我爸死了!”

值班员小李说:“你这孩子真能胡说,你爸爸刚才还在我这里给你妈打电话,催你妈回来,你也不能胡说是你爸死了呀!”女孩说:“阿姨,就是从您这里打完电话出去,到大门外我爸就被车给撞死了。”

顷刻间我看到,值班员小李脸色煞白,面部呈现出惊愕、恐惧、悲伤的复杂表情,双手捂着胸口,断断续续地对那个女孩说:“太突然了,太突然了,真想不到,想不到……”女孩哭着走了。


值班员小李先是喝了好几口水,一会儿又用手捂着胃部对我说:“郝大夫,我怎么突然胃疼?”我摸摸她的脉,每分钟脉搏在120次左右。

这个过程,就是情绪反应或者说情绪表现的过程。这个情绪反应,包括了她对熟悉的同事突然意外死亡的心理情感反应,进一步引发了生理反应和行动趋向。小李面部肌肉的变化,出现了全世界人都可以看得懂的惊愕、恐惧、悲伤的复杂表情。剧烈的心理情绪变化,迅速引发了小血管收缩痉挛于是面色苍白、心率加快,随后就出现了胃痉挛。这些显然都是情绪变化所引发的生理变化。

在这样的惊恐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下,行动上先是出现了双手捂胸口的动作,以减轻心慌、心跳加速的症状。随后出现了不断喝水的行为,以减轻惊恐、紧张导致唇干口燥的症状。用双手捂着胃部,提示已经出现了胃痉挛的身体反应,这样本能的动作,是为了缓解胃痉挛而出现的胃痛。从心理情感反应到生理反应再到行为趋向,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情绪。

小李的同事被车撞死,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实际上也和情绪有关。他和妻子吵了架,妻子回外地娘家久久不归,他有自责和内疚的情绪。他给妻子打电话,双方没有和解,他的情绪自然更不稳定,出门过马路神不守舍,不能专心观察往来车辆,于是才酿成了惨祸。

当然,导致情绪变化的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事物,也有从体内来的感觉。

一个人在吃饭时,突然觉察到有吞咽困难的感觉,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可能患上了食管癌,紧张、恐惧、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焦虑、恐惧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医生完全排除了食管癌为止。这种焦虑忍惧的情绪被激发,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看病行为,就来自体内异常感受的刺激。


情绪
是座大房子,“七情”“五志”是根基
国外有研究认为,人类的情绪有几百种,其中包括许多混合复杂的、变种突变的以及细微差异的种种情绪,情绪的复杂和微妙,已经超越了人类语言文字能够表达的范围。于是人们就在思考,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人类复杂的情绪中有没有类似三原色这样的基础情绪,或者说原始情绪、核心情绪呢?



中国的先人们把人类的原始情绪、基础情绪或者核心情绪就进行了分类,其中儒家的经典《礼记》把情绪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称作“七情”。

《黄帝内经》把人类的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也称为“七情”,并且指出每一种情绪都与相关内脏的生理功能相关联。

“怒则气上”“怒伤肝”,肝在志为怒。也就是说,愤怒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上逆,并会伤损肝的功能。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变化。

“喜则气缓”“喜伤心”,心在志为喜。是说喜悦的情绪会使人身心放松,但惊喜、狂喜、暴喜就会伤损心的正常功能,心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就会出现喜笑不休或郁闷不乐的情绪变化。

“思则气结”“思伤脾”,脾在志为思。是说思虑过度或者所思不遂的情绪,使人体的气机郁结,并会伤损脾的功能,中医所说的脾,指的是消化系统的吸收营养和水液的功能。脾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思虑过度的情绪变化。

“悲则气消”“悲伤肺”,肺在志为悲。是说悲伤的情绪容易消耗人体的正气,并会伤损肺的功能,肺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悲伤过度的情绪变化。

“恐则气下”“恐伤肾”,肾在志为恐。是说恐惧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下行,并会伤损肾的功能,肾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恐惧的情绪变化。

大家不要小觑这种情绪与内脏的关联,这实际上为情绪过激或者情绪失控所导致的病证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由于中医有以五行五脏为中心的分类思想,于是把怒、喜、思、悲、恐五志,看成是五种基本情绪。所以在《黄帝内经》里,既有“七情”,又有“五志”。




400多年前,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认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里,根据表情特征把人类的情绪大致分为:痛苦、悲哀(忧虑)、快乐(爱情、崇拜)、不快(默想)、愤怒(憎恨)、厌恶(鄙视、轻)、惊奇和害羞。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保罗·艾克曼教授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类存在少数几种核心情绪,分别是怒、喜悦、悲伤、恐惧,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五志”中的怒、喜、悲、恐(《黄帝内经》里还有“思”)。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情绪难以分类,比如嫉妒就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由愤怒演变而来,还掺杂了悲伤和恐惧。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己,或者别人获得卓越的成功,于是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用天津话来说,就叫“恨人有”。同时还隐含着自己已经落后的悲伤,并包含着生存竞争中自己可能落败的恐惧,所以这种嫉妒的情绪就很难分类。

还有像希望、信仰、信奉、勇气、宽恕、淡定这些美好的情绪,怀疑自满、懒惰、麻木、厌倦等不良情绪,也都可以看成是意识情绪的反应,但都很难归类。



没有哪种灾难
比心理危机带来的痛苦更多

情绪既然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是人类繁衍到今天的必然结果,那么,它对人的健康与一生,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应当说,只要有情绪变化,就会伴随着身体的变化、生理的变化。任何一种情绪波动,都会使内脏、肌肉、血管、内分泌的大量参数发生变化,免疫系统迅速被调节。比如害羞激动脸色发红,恐惧害怕脸色苍白,暴怒狂怒脸色铁青,紧张焦虑冷汗自出,突遇惊恐毛骨悚然……情绪变化导致血管肌肉的改变,人人可见,从而使人体生理的平衡状态或者动态平衡状态发生了偏离,这就需要人体付出更多的能量,耗费更多的调节机能来使它恢复平衡。




当然也有利于健康、使人感到舒服的情绪变化,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种愉悦的情绪就有利于健康。人们通常根据对人的影响不同,将人类的情绪区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那些能引起身体各个部位产生过度性刺激的情绪。如羞愧、内疚、自责、沮丧、懊悔、冷漠、悲伤、恐惧、愤怒、焦虑、怨恨、抱怨、嫉妒,等等,通过神经系统,对器官、肌肉、血管、内分泌甚至细胞产生过度的刺激,使人产生很不舒服的、很不愉快的感觉,有人把它叫作“讨厌的情绪”,我把它称为“负向情绪”或者“负性情绪”。

另一类是那些能使身体产生最佳反应的情绪。这些反应既不强烈,也不微弱,如淡定、宽容、明智、大爱、博爱、喜悦、平和,等等,使人产生很美好、很舒服、很轻松的感觉,有人把它叫作“美好的情绪”,我把它称为“正向情绪”或者“正性情绪”。




讨厌的情绪消耗人的能量,使人的能量级别降低,会引发心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致使在事业上常逢厄运,人生路上霉运相伴。

美好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能量,给人带来高能量级别,使人身心健康在事业上好运连连,幸福一生。

人类的许多疾病和心灵上的痛苦,都是由于负向情绪所引发的。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说,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哪一种灾难会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一代青年无比的痛苦。

有调查表明,中国有30%以上的大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潜在心理障碍,社会青年的心理疾患更为严重。临床统计显示,由于心理情绪因素而造成的心身性疾病,高达就诊病人总数的80%~90%。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90%的健康问题都与精神压力有关。199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布鲁斯·利普顿博士研究证实,95%以上的疾病都与精神压力有关。



人类
调控情绪所走过的路

当地球上今天已经拥有七十多亿人口,人类通常面对的已经不是天敌大型食肉动物,也不是未知的自然灾害,而是要组成家庭、群体、国家,天天与人打交道。欲望无限而资源有限,情绪无限而自由空间有限。如果每个人都根据情绪反应,尤其是负向情绪反应来处事,完全被情绪所控制,就会失去理智,就会生病,严重者还会发疯、自杀、杀人,造成家庭失和、社会动乱。这就要求现代人必须学会控制情绪,驾驭情绪,不能让情绪泛滥。
如果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自己心爱的玩具被邻居的孩子抢走,从本能的角度来说,他的情绪反应,就会像那个被剑齿虎要抢去婴儿的猿人妈妈样怒不可遏,而他的旁边恰巧有一支现代武器专家制造的M16或者AK47突击步枪,而不是蛮荒时代的石块和树枝,那么一定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探讨如何控制情绪,增强理性。




老子的《道德经》主张“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要使心灵虚空湛然到极点,要坚守清静寂然不动的心境。《庄子·大宗师》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意思是,古代那些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睡觉时不做梦,清醒时无忧虑,饮食清淡不求肥甘,呼吸深深而不表浅。为什么能做到睡觉不做梦,清醒无忧虑?是因为心静无牵挂,情绪稳定。可见,道家主张修心静心、把控情绪是由来已久的。

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意思是,在心理与精神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被外界的钱财名利、声色犬马所诱惑。这样就没有负向情绪的干扰,体内的真气就自然调畅,而不会受到损伤,疾病就不会发生。没有思想情绪上的忧患,总是保持着娴静愉快的心情,就能永葆健康,显然这与《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一脉相承,将控制情绪引人修心养性、预防疾病中来了。

梁代医学家、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道:“静者寿,躁者夭。”心情宁静淡定就会长寿,情绪躁动不安就会早夭,将情绪的稳定看成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克已复礼为仁”。“克已”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克制个人的情绪和欲望。“礼”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天理也就是自然规律,“复礼”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意思就是去情绪化,增理智化,塑造美好的心灵。

《中庸》倡导:“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必然得到丰厚的俸禄,必然得到美好的名誉,必然得到长久的寿命。这与《论语》中“仁者寿”的说法一脉相承,就是不患得患失、心胸宽广的人才能长寿!

佛家的《华严经》认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意思是,一切生命,包括蚊虫蝼蚁,原本都具备诸佛如来的智慧、德能、相好,只是因为有妄想心、执着心、分别心、贪婪心、嫉妒心等,遮盖、蒙蔽着他,使他的本心佛心不能彰显出来。所以学佛不是要学什么,而是要减什么、去什么,即去掉妄想心、执着心、分别心、贪婪心嫉妒心等负向情绪,这样才能彰显本心,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讲的还是要修心、调控情绪的问题。

可见,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都在强调调控情绪是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人生幸福的关键。

现代人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与人文环境,制定颁发了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这也是叫人约束言行、控制情绪,将行为限制在集体社会允许的范围之内。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与适应环境而进化发展完善起来的情绪反应,在生存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代,如果不学会控制,尤其是控制负向情绪,往往会造成健康的失调、疾病的发生、家庭的失和、社会的不安定。这就要求人们学会控制情绪,驾驭情绪,甚至需要去情绪化,增理智化。这真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此我认为,人有情绪反应是本能,人能控制情绪反应是本领。人人都要认识本能,更要不断提高控制情绪的本领。


從我的iPhone傳送

随缘消旧业

随缘消旧业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那我们已经摸索过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我是假设各位三个条件都具足:人格性健全,我们是指七、八十分以上的人;那么出离心也发了,你一再地检讨、一再地发觉。假如你现在还经常有在世间事中发誓,“我绝对不会怎么样,我一定不放弃什么”,那你大概就完了,那种人格大概一点都没用,在修行上来讲完全没用,世间人可能说你这个情义很深,坚持什么爱的真谛,或者坚持事业的什么理念,或者什么理想,那都是世间的,世间来讲都很好的,可是你对于这个虚幻的人生,你根本就没有认识。
  你对于虚幻人生有认识的话,世间的美可以,不是完全不行,那你随缘过嘛,世间缘未了,暂时保留着一点也很美,但是你要知道那不是究竟的。在过程里,过去生修来的福报,这辈子就有一个业障一直爱着我不放,连吃个菜他都嫌我营养会不良,那这种情况是你过去生中修来的好福报,你不要诅咒他,你就耐着把这个缘圆满了以后,那你再讲精进,那你不能“咔嚓”就断,你说释迦牟尼佛都可以半夜爬墙出去,那你不能去比照这个。
  所以这个因缘我们要能够这样确定,刚才讲的是善缘,那么也有很多不可了的恶缘,你还是要慢慢地带着,不能逃避它,把它圆满了。但是你现在那个出离志应该有了,旧有的、现有的、第一世界、第一生命的虚幻你已经清楚了,你应该是在追求真实的生命,追求真实生命跟真实世界的同时,旧有的这些把它保留着就好了。那个缘一转变,你就业尽情空了,但你不能逃避,逃避的话那个余习、余业会跟着你到新世界去,那反而是个障碍。所以你要留着它,让它随着因缘自然就结束了,不是我们要贪,不是我们执着,那是要随缘,随缘消旧业,这旧业未了,你还是乐于承受。
  那么开始摸索心的时候,已经刚才跟各位讲,你可能学了很多,什么老庄、周易啦,什么新约圣经、可兰经、什么经,只要有经,除了神经以外你都摸索过了;各种道场、教堂也都去了,神庙、鬼庙、靖姑娘、观落阴反正都去过了。也有人叫你要去学了,要怎么样,说你很有善根、很有缘了,这些也都摸索过了,那不止千经万论,是千山万水、五湖四海,各种大小圣地,奇人异事,各种宗派,你大概都经历过了。
  有些人是很单纯,一路直直地就往大雄宝殿冲进来了,哪里都没去的,我们同修当中就有很多这种状况,他来自于生命中本身的纯真,这种情况来的,那这是他的善因缘,他不必摸索到那边去吃很多苦。这个都没关系,那么既然已经来了,那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跟各位谈了。  

撷自《耳根圆通章讲记》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肝硬化晚期不想肝移植,或许还可以这样治

中医张胜兵:肝硬化晚期不想肝移植,或许还可以这样治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个头大,能力强,而肝硬化,顾名思义,就是肝脏变硬了。
没病的时候,肝脏像摸嘴唇一样柔软,有炎症后就像摸鼻头一样软中带硬,等肝硬化之后就像摸脑门一样只有韧性没有弹性,病程越长,肝脏就会越硬。
到了肝硬化的后期,会有出现最为常见的典型症状腹水,腹部会青蛙肚子一样,水量大时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心悸。
很多患者长期饱受折磨,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如果没有控制好,就会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要命的并发症。甚至到了晚期,现代医学认为,肝移植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曾接诊了一位饱受肝硬化腹水折磨的患者,他当时的精神状态不好,只想卧床休息。
然而,命运眷顾,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中药精心调理后,奇迹般地,他的腹胀症状完全消退,更令人惊喜的是,伴随他三年之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睡眠问题也一并得到了有效解决。





          肝硬化腹水,精神萎靡          




患者:男性,40岁,广西人

主诉:腹胀、气喘3周

病史:患者患有肝硬化,并出现了腹水,近3周来出现腹胀,气喘,遇劳加重,上午精神还好些,下午则感到很累,只想躺着,精神状态较差。睡眠困难,经常彻夜不眠,已经有3~4年了。

症见:右胁部叩击痛,腰酸,时有口苦,时有偏头痛(少阳经)。脾气急躁,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大便少,时稀时干,有时想上厕所而到了厕所又没有。皮肤干燥,小便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中根部苔淡黄腻,舌下脉络瘀阻。脉滑数有力,右脉小洪。





读完病案可知,西医诊断为肝硬化,中医诊断为臌胀
气喘:气喘的出现与腹水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功能有关。患者由于长期疾病消耗,导致气虚,而气虚又进一步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形成气滞,表现为气喘。
遇劳加重: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因为劳累会进一步消耗正气。
精神状态差、睡眠困难:患者长期的疾病消耗,导致心神失养。
右胁部叩击痛、口苦:这是肝胆经络不畅的表现。右胁部是肝胆经的循行部位,肝经气滞就会导致右胁部叩击痛,口苦则是肝胆火旺的常见症状。
偏头痛:少阳经主要循行于头部两侧,少阳胆经枢机不利就会导致偏头痛。
脾气急躁:肝火旺盛会影响情绪,导致脾气急躁。
大便时稀时干:这明显是肝郁脾虚所致。肝郁,克伤脾土,脾气随之虚弱,运化失常,于是大便稀薄。可是,肝郁脾虚的状态,又不是稳定、一成不变的。在肝气相对条达,脾土不受肝木所乘的情况下,患者的运化如常,所以大便还会正常一些,偏干。所以,患者的表现就是时干时稀。
大便少,有时想上厕所而到了厕所又没有:气虚,肠道推动力不足会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使得大便变得干燥、硬结,难以排出,有便意但到了厕所又没有。
小便黄:小便黄通常是体内有热的表现,可能与肝火或湿热有关。
皮肤干燥:由于有肝硬化腹水,体内腹水多了,身体正常能够布散的津液就少了;脾虚,津液无法输布到肌肤,从而导致皮肤干燥。
腰酸:腰为肾之府,腰酸明显是肾虚的表现。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中根部苔淡黄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是脾虚湿盛的表现;中根部苔淡黄腻则是湿热内蕴的征象。
舌下脉络瘀阻:这反映了体内血液循环不畅,是气滞血瘀的表现。
脉滑数有力、右脉小洪:脉滑数有力是体内有热或痰湿的征象;右脉小洪与肝胆火旺有关。
腹胀:由于患者患有肝硬化和腹水,脾虚生湿,水湿无法正常代谢排出,积聚在腹腔内,形成腹水,导致腹胀。
综上所述:
证型: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郁化热。
治则: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祛痰化瘀。
拟方:小柴胡汤、温胆汤、乙肝秘方(自创)加减化裁。





          自创乙肝秘方,一月就见效         



具体处方如下:

柴胡2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法半夏15克(小柴胡汤加减)、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温胆汤加减)、茯神15克、远志12克、合欢皮15克、首乌藤15克、石菖蒲6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怀牛膝15克、杜仲15克、菟丝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茵陈10克、胆南星10克、藿香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灵芝30克、五味子10克、生龙骨30克。7付。
注:绿色部分为小柴胡汤加减;划线部分为温胆汤加减;黄色部分为乙肝秘方加减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制丸药三个月,配合水药一起服用。
二诊:服药两包后,患者感觉挺好,人还是挺精神的,不会难受。服药三天后患者反馈,人精神多了,肚子难受不舒服的感觉已经好很多了,也不明显的胀了,尿量也多了些,也退黄了很多。服药五天:睡觉比之前好很多,吃完7天汤剂明显感觉睡眠好转,腹胀症状好转,全身都很轻松。尿液还是黄,脸色不太好。加鸡骨草10克、田基黄10克清热解毒。7付。
三诊:这周整体还是挺好的,人不会容易疲倦。脸色感觉也好很多了,全身筋骨也挺轻松。睡眠不是太好,尿液还是有点黄。加栀子10克清热;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行气利水。7付。
四诊:一切好转,手上的红瘀消散,脾胃稍怕冷,加干姜6克温阳健脾。7付。
五诊:患者瘦了十多斤,之前75到77公斤,现在68公斤,腹胀完全消失,自我感觉好了,就是睡眠质量略差。上方不变再吃七付。
六诊:患者反馈这周整体挺好,睡眠这些天感觉挺能睡的,感觉一切都很正常。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经方和自创治疗肝病秘方(具体见本人《医门推敲》第一部)相结合化裁治疗肝病,仅治疗了一个多月,就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诸方合用见效快          




小柴胡汤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两药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降逆止呕;党参(代人参)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
温胆汤
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乙肝秘方
柴胡疏肝解郁;藿香和胃化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茵陈清热除湿;丹参活血化瘀;五味子收敛固涩。
其他证型乙肝秘方详见乙肝转阴秘方公布!(为您和您的亲人朋友保存此方!)
茯神、远志、合欢皮、首乌藤、石菖蒲、生龙骨安神定志。
郁金、香附行气疏肝。
西洋参、铁皮石斛养阴生津。
怀牛膝、杜仲、菟丝子补肾助阳。
胆南星清热化痰。
红花活血化瘀。
灵芝大补元气。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慧律法师:如果没学佛,这个爱恨,十年前跟十年后,一模一样!

慧律法师:如果没学佛,这个爱恨,十年前跟十年后,一模一样!

慧律法 師

我乡下有一个亲戚,这个亲戚的脾气就很坏,现在已经生四个了,跟他老婆整天吵架,从结婚就一直吵,他那种个性我清楚,我以前内心就想:这个亲戚婚后他老婆一定很痛苦很惨!因为他都采取冷漠、冷战,我这样想但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后来他结婚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太太很痛苦,因为我回去都会得知一些侧面消息,他这种孤僻性格的个性,夫妻不合他就冷战,不讲话,叫老婆是生不如死,没有办法!已经生四个了还是这样。

所以说如果没有学佛,这个爱恨的种子,十年前跟十年后一模一样!我们人就是无量劫以来的演员,如果没有听到佛法,生生世世所演的每部影片都一样,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我们是八苦的重复的演员,重复的演戏,就是不觉悟,永远不觉悟!

我读大学一年级听到佛法,我在大二时内心里面就笃定了我的方向,我今生一定要出家!我看那些同学都爱得死去活来,什么话都随便乱讲,谈情说爱,在旁边打电话他就讲:我没有你会死,我对你是真心的!到最后还是离婚!想当初,什么肉麻的话都讲得出来,现在呢?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都不是真的!看不开的时候,就看看你的邻居,很简单,一下子就清清楚楚了!放下没有这么难。如果你再看不清楚,就去看解剖,那个外科医生在开刀的时候,去看看人的内脏,打开那个内脏,美只是一层皮,把它打开看看。


從我的iPhone傳送

再说说西医对渐冻症的药物研究,为什么不能成功?

再说说西医对渐冻症的药物研究,为什么不能成功?

原创 陈彩声 经方漫谈


     医学研究,药物研究,如果还停留在唯物论的低级层次,不上升到气化论的高级层次,那么永无出路。

    四季的气候变化,影响着万物的生长毁灭。春夏草木蕃荣,秋冬草木凋零,节气变化,是什么物质?气候不是物质吧?却能掌控万物的生死枯荣。所以中医观天察地,明天地阴阳造化之理,中医看病,绝不去理会体内有多少什么物质,只从脉舌四诊,去观察体内元气(人体生物电,体内能量)之旺衰,就能断人生死,就能扶危定倾,起死回生。

     蔡磊因为是大名人,因为他得了世界绝症(西医认为是绝症,中医认为很有办法的)——渐冻症,而更名闻天下。尤其是他这几年来,对治疗渐冻症的药物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更让他名震天下。多数人敬佩他为攻克渐冻症而勇于拼搏、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这种顽强的斗志,固然可贵,但是他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盲目崇拜低级唯物论的西医,贬斥超前科学的中医,所以他的一切努力,只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离题万里,再研究一万年,再投资一万亿,也不会有成功之时。

     世间万病,其病因病机,都有水火寒热虚实之分,渐冻一症,又岂能例外?当今“最科学”的西医,知道有什么“水火寒热虚实”吗?整天去跟西医结合的中医,诊断病情,也是去看片子,也是去看化验单,这样西化了的中医,被西医洗过脑的中医,会切脉吗?会看舌吗?能辨认水火寒热虚实吗?
    据我所知,当今被西医的科学理论西化了的中医,跟西医已经是一路货色,离开仪器,也是不会看病的。所以听说蔡磊近来去跟哪个中医学院共同研究,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一粒松树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谁给它添加了什么物质?一个婴儿,吃饭吃菜,就能长成魁梧壮汉。皮肉筋骨,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不靠人工,天然长成。这一切功能,中医称之为元气。元气之根,也称为真阴真阳。火邪水邪,都能破坏真阴真阳。说不定蔡磊先生,还正在那些大专家的指导下,正天天去“多喝水”呢,能不“危乎高哉”?
     渐冻症的症状表现,就是肢体无力。发病原因,水火寒热虚实都有。中医书中,对此论述甚详。如果能用中医理论去寻求治法,並不是什么难题。可惜的是医院的中医专家,已经西化,跟西医无异。民间中医高人,都惨遭资本财团打杀,只能深藏潜伏,哪敢露面?所以难症绝症,当然只好越来越多。堪发一叹。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4.10.30.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依据门诊病例,总结出“半夏泻心汤”的18种临床加减

我依据门诊病例,总结出“半夏泻心汤”的18种临床加减

中医书友会

I导读:本文都是半夏泻心汤运用的干货!对于兼症的加减,往往要依据病证和主方的特点选药。比如反酸加吴茱萸,可以与原方黄连合成左金丸,头痛失眠加夏枯草又与半夏合为对药。此外,藿香三味、三花、开胃三芽等等,都又好记又好用。

—本文约2868字,预计阅读8分钟—

半夏泻心汤应用十八法
作者/毛德西

本文摘自《毛德西用药十讲》(2016)

作者介绍:毛德西(1940- ),男,河南省巩义市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内科门诊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毛老高中毕业后考入河南省卫生厅中医本科学徒班学习,毕业后师从武明钦、张文甫;198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主要著作有:《消渴病中医防治》《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毛德西》《毛德西方药心悟》《毛德西用药十讲》《老中医话说灵丹妙药》等,曾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河南省中医药事业终身成就奖等。




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黄芩6克,干姜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大枣4枚(擘))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我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疾病,其使用率约占三分之一之多。
根据《伤寒论》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我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言: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
具体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反酸,胃灼热;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黯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
常用于慢性胃炎、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制在于:寒热互用以除湿热,辛开苦降以序升降,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简言之:升清降浊,平调阴阳。
现依据门诊病例,总结出临床应用18法,供同道参考。

一、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反酸、呕恶者,方中黄连与吴茱萸(3克)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

若改为肉桂(3克),与黄连相伍,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亦为2:1。
如果是少年,吃东西不消化,还可加6克胡黄连,以助消除积滞。

二、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方中半夏与夏枯草(12克)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夏枯草还可解肝经郁热之头痛。
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

三、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具有醒脾开胃、化湿进食之功。合用之,主治湿浊中阻,阻遏纳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细腻。
具体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特别是砂仁不宜久煎,煎煮几分钟即可。

四、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 


四神丸,即补骨脂16克,肉豆蔻8克,五味子4克,吴茱萸4克。
与半夏泻心汤合用,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中阻,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清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

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有作酸之虞。

五、半夏泻心汤加木香、九香虫 

取木香、九香虫各6克,木香可以醒脾祛湿,九香虫善于散郁止痛,两味配伍,又有通络开窍之效,有人以此代替麝香,用于脑中风,也是经验一得。
此两味加入半夏泻心汤中,主治湿热中阻,胃气不降,郁而作痛者,亦可用于痰湿阻络之中风后遗症,症见语言謇涩、神志蒙昧者。

六、半夏泻心汤加三花 


即厚朴花10克,代代花10克,佛手花10克(均宜后下),三花具有辛香开胃、健脾化湿的功效。
主治慢性胃炎,湿热阻中,气机不利,引起胃脘不舒,时时胀满,尤以午后为甚,或伴有呃逆,舌面有淡白腻苔,脉象沉滞者。

七、半夏泻心汤加防风、荜茇

防风10克,荜茇6克,此二味具有整肠、理气、除腐、化浊之功效,对于腹部痞满,矢气频频者,乃为对应之举。
与半夏泻心汤合用,主治慢性胃肠炎,伴有腹部气机不舒,时有肠鸣,口气秽浊,或矢气多,大便不通畅。

八、半夏泻心汤加鸡矢藤、鸡内金 


取鸡内金10克,鸡矢藤10克,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鸡矢藤药性和缓,有明显的健脾和胃功效,主治慢性胃炎之纳呆食积者,特别宜于小儿和老人消化不良者,二味合用,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健脾消积,配入半夏泻心汤中,能明显提高消食运化功效。

九、半夏泻心汤加三芽 


即加生麦芽15克,谷芽15克,稻芽10克,三芽具有疏肝健脾、开胃进食之功效。
合用之,对于肝郁克脾(胃),肝脾俱郁之证候,如见胃脘及两胁胀满,进食后呃逆频频,口淡乏味,精神疲惫者,多有疗效。

十、半夏泻心汤加乌贝散 

乌贝散由海螵蛸(乌贼骨)15克,贝母10克二味组成,具有燥湿制酸之作用,是医家常用的健胃制酸剂。
两方合用,对于消化性溃疡之胃灼热、吞酸、胃脘隐痛,或口中泛泛流涎者,常能收到“覆杯”之效。

十一、半夏泻心汤加百部、黄芩


取百部15克,黄芩10克,此为清热止咳对药,具有清而不寒、止而不塞的功效。加入半夏泻心汤中,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咳嗽是本病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常被人忽视,而主症为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十二、半夏泻心汤加丹参、赤芍、降香 


取丹参15克,赤芍10克,降香10克,此三味为“小冠心二号”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心胃同病”者,即患慢性胃炎伴有心肌缺血者,常伴有胸闷、胃痞、舌质黯淡、时时呃逆。
此时,必须“心胃同治”,取半夏泻心汤和解胃气,“小冠心二号”通心之络脉,气机升降有序,心脉通畅无阻,心胃自然各得其安。

十三、半夏泻心汤加封髓丹 


封髓丹即砂仁8克(后下),黄柏8克,甘草10克,原为坚阴止遗而设,而蒲辅周先生用于口腔溃疡,效佳。
我读其文,颇受启发,遂用于脾胃不和常犯口腔溃疡者,每获良效。但其舌苔必黄腻或白腻,两方合用,具有清热化湿、培土伏火之效,多发者可加川牛膝、淡干姜(或肉桂),以冀引火归原,阴阳平衡。

十四、半夏泻心汤加牡丹皮、栀子 

取牡丹皮15克,栀子6克,加入半夏泻心汤中,主治由于脾胃湿热瘀积所引起的牙龈肿痛,或夜间睡眠时磨牙,咯咯作响。牡丹皮清热散血分之瘀;栀子生用以清气分热郁,炒用以清血分热郁,临床随证选用。
栀子用量宜小,以免苦寒太过伤及中气。

十五、半夏泻心汤加枳术汤(丸) 


枳术丸由枳实10克,白术10克组成,是健胃消食之名方,枳实消积滞,白术补脾元,由张仲景所创,张洁古发挥。
一缓一急,一补一消,与半夏泻心汤配伍,主治脾胃湿热,虚中夹积,胃脘痞满,食而不化之慢性胃病者。

十六、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 


黄芪15~30克,三七粉3克(冲服),加入半夏泻心汤中,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胃灼热,或有黑粪,身体日渐消瘦。
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为医治溃疡之要药:三七粉乃祛瘀血生新血之良品,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十七、半夏泻心汤加白术、杏仁、火麻仁 

生白术30克,炒杏仁10克,火麻仁15克,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
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克或90克。
血压、血脂偏高者,可加生决明子30克,其效更佳。

十八、半夏泻心汤加扁鹊三豆饮 

三豆饮由白扁豆3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金银花15克组成,有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是治疗皮肤痤疮、青春痘之主方。
两方合用,对于脾胃湿热引起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偏腻,伴有面部生痘、生疮、生斑者,是首选的复合方剂。


從我的iPhone傳送

張通文居士:【人死後的中陰身】

https://youtu.be/PNHwOBwNhO0(自己進入去聞思)

(註: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解說,出自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也就是「人生最後一次解脫機會」,雖然我估計大部分眾生很難因此「獲得解脫,永久脫離輪迴」,不然諸位看一下單是「動物界的畜牲道」眾生,人道已有八十多億眾生,相信地獄道及餓鬼道眾生遠遠多於此!𤔡什麼我說在中陰中解脫「殊不容易」,因為人前若「真修行」(指真正修行中心的調服),即使很多稱自己是「佛教徒」者仍未進入「真修行」狀態,何況一般凡夫或外道,但「西藏度亡經」說出「利用光的狀態」去解脫仍是有意思的,中陰投生的運作據我了解一切都是「業的運作」,並不是「意識運作」,並不如世間學問可用「意志」去達成,想怎樣不是這樣的,除非非人生前有「嚴𧫴的修持」,已經習慣「正法的修持」,一下子死亡,亡者仍可跟修行習慣對待中陰的境遇,也就是說,可以避開「業風的困擾」,如凈界法師在說「妙法蓮花經」中日以繼夜提及的「即空、即假、即中」觀想,才有機會「真見阿彌陀佛凈土」,所以,奉勸大家早點修持,無常是苦,死亡剎那間來到,人生變得剎那間完全沒有意義!生命來了一此也是白白浪費了,曾經擁有美好金錢、物質、回憶變得完全沒有價值了!希望看官想深一些!)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什么是真忏悔?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什么是真忏悔?

南怀瑾先生 

下面四句偈,好好唱吧!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讲到忏悔,必须彻底。大家将身语意三业全部都投进去,全部把它转过来,即是真忏侮,忏者切断过去的错误,悔是以后不再犯错。不二过,不再犯了,颜回的不二过就是悔。
另外,六祖解释忏悔,解释得最好,大家暇时还要把《坛经》请出来好好参究。

附:《无相忏悔》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從我的iPhone傳送

脾与胃

脾与胃

艾御享堂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
(一)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有以下两种含义。
1.运化水谷精微:《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2.运化水湿、水液:《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文不但说明了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脾气的作用下水液运化的全过程。当脾气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的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肿,停留在肺则成痰饮,停留于体腔如胸腔、腹腔则出现胸水或腹水。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二)脾统血。统血是指统摄控制血液的流行,使之循经脉正常运行。人体元气的生成主要是靠脾,脾气健运则元气充足,就能充分发挥“气能摄血”的作用。所以脾能统血与“气”能摄血的作用基本是一个含意。当病态时,若脾气虚弱则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血溢脉外或流至体外就会出现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种出血症。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脾不统血”。

(三)脾的特性。
1.脾气宜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升清:即升精。“升”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由肺到心,以生化气血,营养脏腑。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的,故称“脾气宜升”。而上升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所以又称“脾主升清”。

(2)升举:脾气健旺,升举内脏,维持脏腑的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2.脾喜燥恶湿:《素问》说:“五脏所恶……脾恶湿”。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出现头身沉重,四肢困顿,脘腹闷胀,食少纳呆等。故有“脾恶湿”之说。

(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这种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故脾气健运则机体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主要是指脾供给四肢、肌肉正常活动的营养。

《素问》又说:“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因为口纳五谷,先入于胃,胃为脾之腑,故口为脾之外窍。《灵枢》还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由此说明脾的精气通于口,脾气正常则口能辩味。病态时若脾气虚则口淡无味,唇色无华,脾有湿热时则口中粘腻、泛甜,甚者口唇红肿糜烂。

(五)脾与胃的关系。脾位于腹中,与胃以膜相连。二者经络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所以说脾与胃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两者又各有其特点,脾的主要特点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因此脾虚失运则有湿困于脾,中气下陷等病理改变;胃的主要特点是受纳水谷及水液,若胃气虚弱则出现胃纳不佳。胃气上逆等病理改变。

(六)脾与其他脏的关系。按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脏之间均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1.脾与肾
肾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脾之运化功能必须有肾阳的推动,肾主水、藏精,又必须有脾运化之精微不断的滋养,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不振,临床上则出现腹胀,纳呆,形寒肢冷,浮肿便溏等脾肾阳虚之症。当脾虚时则中阳不足,生化无权,致水谷精微难以化生人体之阴精,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出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脱,腰膝酸软,不育不孕等。小儿则以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

2.脾与肝
(1)肝藏血,脾统血,主运化,以生化血液。若脾虚则运化失司,必然影响生血功能,则肝无血藏致肝血不足,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爪甲不荣,肢体麻木,耳鸣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经少色淡或闭经等。

(2)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气的运化功能必须要肝气来协助输布。若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失常横逆犯脾临床称肝气犯脾,轻者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弱。出现胁下、上腹闷痛,嗳气纳呆,腹痛泄泻等。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脾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如《内经》说;“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故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若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

胃之所以能受纳饮食与腐熟水谷,主要是依靠“胃气”的功能。胃气一般泛指胃的消化功能。《灵枢》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历代医学皆重视保护胃气。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述。

(二)胃的特性
1.胃气宜降: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下行,故水谷下降,以便消化,吸收与排泄。它与脾气宜升的特点相反相成。如胃失和降则出现胃气上逆等病症。

2.喜润恶燥:胃属阳,喜润恶燥,与脾属阴,喜燥恶湿相反相成,以保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临床多胃阴不足、胃热、胃火诸症,出现口干喜饮,舌干少津,饥不欲食等症。“胃阴”即胃中之津液,又名“胃津”、“胃汁”,由水谷化生而成。

三、脾病的辩证论治
(一)脾气虚弱
主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四肢浮肿,小便清长等,或见:脱肛,阴挺,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胃气亦弱,腐熟不及,运化失健,不能升清降浊,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脾失健运,生化无源,精微失布,则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舌淡脉缓无力等,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则四肢浮肿,苔白等,脾虚中气下陷,升举不能,脏腑维系无力,故见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健脾汤化裁或补中益气汤化裁。黄芪、党参、炒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茯苓、升麻、柴胡、当归、大枣等。

(二)脾不统血证
主证:多种出血如:崩漏、便血、尿血、肌衄(“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等,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体倦,少气无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弱或沉缓。

辩证: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征象为主要临床特征。人体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气虚衰,统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见出血诸症,若渗于胃肠则便血、呕血,渗于膀胱则尿血,渗于肌肤则肌衄。妇女可因脾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过多或崩漏。故有“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症”之说。脾气虚加之失血,故面色萎黄或苍白,脉弱或沉缓。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党参、黄芪、炒白术、大枣、炙草等。

(三)寒湿困脾证
主证:脘腹胀闷,呕恶便溏,食少纳呆,舌淡粘腻,头身困沉,懒动懒言,脘腹隐痛,体虚浮肿,面色皮肤晦黄。白带过多。舌胖苔白滑腻。脉濡缓或细滑。

辩证:本证以寒湿内盛,中阳受困为主要临床特征。湿邪或寒湿之邪阻碍脾的正常气机,致使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又脾气虚,运化失司,湿自内生,致水湿停留。可见湿盛与脾虚互为因果,以致出现以上诸症。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香砂胃苓汤化裁。苍术、炒白术、厚朴、法夏、草叩、佩兰、茯苓、甘草等。

四、胃病的辩证论治:
(一)胃气虚寒
主证:多与脾阳虚证合并出现。胃纳减退,脘腹空痛、冷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嗳气发凉,泛吐清水或清冷涎沫,口淡无味,大便稀溏。四肢欠温,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

辩证: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苦寒之剂消伐脾胃阳气,以致阳虚中寒,寒气凝滞故见脘腹冷痛、空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舌润胖嫩,苔白,脉沉无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寒饮不化而上逆故嗳气发凉,泛清水或清冷涎沫。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则口淡无味,食欲减退等。

治法:温胃益气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或附子理中汤加减。炮姜,吴茱萸,肉桂,良姜,丁香,党参,黄芪,大枣等。

(二)胃阴不足
主证:唇舌干燥,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饥不欲食,便干溲短,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辩证:多因火热耗伤阴液所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故唇干舌燥,光剥少津。阴虚生热扰于胃中。胃失津润,故脘痞(脘痞是指胃脘部饱胀,满闷不舒的症状)不畅,饥不欲食,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津伤胃燥而及于肠故便干溲短。

治法:益胃生津,兼清胃热
方药:益胃汤,麦门冬汤化裁。鲜石斛,鲜芦根,生地,西洋参,沙参,花粉,麦冬,元参,玉竹,梨汁,藕汁等。

(三)胃火炽盛
主证: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凉饮,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口臭齿衄或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辩证:多因情志过急,化火或邪热犯胃,过食辛热之品而致。热邪郁胃,则胃脘灼痛。热郁气逆则吞酸嘈杂,火有消谷之力故消谷善饥。火逆循经上火故口臭,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热灼血络,迫血妄行则齿衄。热结阳明,消灼津液,故口干渴喜凉饮,大便秘结,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芩,大黄,或加滋阴药如芦根,石斛,花粉等以防伤津。

(四)食滞胃脘
主证:脘腹胀满、纳呆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大便不畅,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辩证: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纳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所致。食浊内阻则脘腹胀满,纳呆,大便不畅或稀溏,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胃气不得下降则上逆故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吞酸。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化裁。神曲,麦芽,焦山楂,沉香,旋复花,半夏,莱菔子等。
脾胃病辩证论治简表:

附1:胃脘痛
一、概说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正如《医学正传》指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古人早已有明确认识,称之为“真心痛”。另外对于邻近脏腑发生病患以及某些下腹部或心肺疾患所反射引起的疼痛,经仔细诊查,均可发现与胃脘痛有明显不合,临症时应注意详细鉴别。现代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可参照本章内容辩证施治。

二、病因病机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
(一)病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食滞不化,可以发生热痛或食痛。

(二)肝胃不和。忧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化火。火邪又可伤阴,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缠绵。

(三)脾胃虚寒。素体虚弱,劳倦过度,饥饱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中气虚寒而痛。
胃脘痛的病因,虽有上述的不同,但其发病均有一共同途径,即所谓“不通则痛”。病邪阻滞,肝气郁结,均使气机不利,气滞而作痛;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或胃阴不足,脉络失于濡润,致使脉络拘急而作痛。气滞日久不愈,可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则疼痛更为顽固难愈。

三、辩证论治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辨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

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一)病邪阻滞
1.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辩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轻症仅用局部热敷或服生姜汤即可止痛。较重者可服良附丸,每次4.5~9克,每日2~3次,如不效,可用半夏厚朴汤。兼挟食滞者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等以消食导滞。

2.食滞胃脘
主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辩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可用保和丸加砂仁、枳实、槟榔等,如不效,可用小承气汤加木香,香附等。如受寒停食,郁而化热,胃脘痛较剧,兼苔黄便秘,或见发热者,再加芒硝以下之。

(二)肝气犯胃
主证:胃脘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辩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川芎等为疏肝解郁之主药,疼痛较重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理气止痛;嗳气较多者,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

气郁日久,可以化火,出现痛势急迫有烧灼感,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黄芩汤合左金丸,酌加疏肝理气药。

(三)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辩证: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用黄芪建中汤加木香,炮姜、煅瓦楞等以温中止痛(桂枝可改用肉桂)。

(四)瘀血凝滞
主证:胃脘疼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辩证: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征。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等化瘀止痛,与香附、延胡索,赤芍、甘草等同用,兼能理气和中,增强止痛作用;如血出不止,去桃仁、川芎、红花加炒蒲黄、参三七、灶心土等止血药。如出血后面白神倦脉细弱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等以益气摄血。

以上胃脘疼痛诸证,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疼痛;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者多为慢性疼痛。病邪阻滞、气滞火郁或脾胃虚寒,均可形成瘀血内停。因此,上述诸证,往往不是单纯不变的,牙实并见、寒热错杂的并不少见,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從我的iPhone傳送

碰到问题,为什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唯识学’道出其中的奥妙)

碰到问题,为什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唯识学’道出其中的奥妙)

净界 法師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以后,有一天想到他过去的母亲,在禅定当中观察到他的母亲,因为过去悭贪的业力,堕入了饿鬼之中,受到饿鬼道饥饿口渴之苦。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用禅定力带着饮食,来到母亲面前,给他母亲受用。但是他母亲心中的业没有改变,他母亲悭贪的业力跟饮食接触的时候,变成猛火烧灼她的喉咙,知道,哦,拿饮食给母亲吃,这是没有办法救她的,就请示佛陀。

佛陀说:你应该要七月十五,大众师在自恣日的时候,仰仗大众师九旬用功的功德回向,这个时候来供佛及僧,用这个功德回向,消她的业障。就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往往想要改变外面的境缘,但是忽略了这个外境存在,是由内心业力的释放。

我们忽略了改变自己,而直接去改变外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说你今天要去改变外境,那你要知道这个外境是怎么来?比如说我们行菩萨道,我们会遇到很多如意的境界,也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境界,当然我们一定就触动烦恼、起烦恼,可能是贪、或者瞋、或者嫉妒、高慢等等;但是我们要马上提起正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境,起烦恼是没有用的,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们应该去忏悔,因为这个境缘会在心中显现出来,就是一种罪业的反射。
但是最可怕的是说:当一个菩萨,不能够去判断外境的来源,他就会在不如意的境界里面造罪业。这个本来是一个果报,结果你在果报当中又造了一个罪业,那你这个罪业招感果报,果报又勾引你去造业,这个时候因果的牵扯,就没有一个了断的时候。

所以佛陀慈悲告诉我们:我们心跟境接触时候,你要知道,其实这个外境都是你心中的业力所变现,所谓的「循业发现」,你心中有什么业,就发现一个什么境相让你受用。饿鬼道有悭贪的业,他就会看到这个水是猛火;天人有善业,他看到的是七宝庄严的大地。所以重点不在外境,而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什么样的业力。这都是我们在行菩萨道之前,应该对外境有所认识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见",坚如磐石。

"我见",坚如磐石。

堪忍尊者 

自我意识的意义如下: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譬如,现在正在听开示,我们对于这个"我"、"我是谁"以及"我什么样的人",都有着某种感受。"我"的感觉强烈又直觉,我们觉得的"我",和其他所有东西分隔,独立存在。我们不会停下来想:这个"我"是依身、心或是其他东西才存在。相反的,这个"我"看来巨大、实在、独立。这种感觉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尽力执着这个观念。于是,"我"变得比其他所有东西都更重要。这种把"我"的本质扭曲的倾向,形成主要的无明,使我们陷在痛苦之中。
听到不友善的话,所引起的反应,显示自我意识带来的伤害效果。也许有人指出我们的错误,责备、侮辱或批评我们。听见这种话,我们立刻变得沮丧或生气。恶心立刻升起,觉得非常不舒服。当下这个"我见",坚实得像艾弗勒斯山一般庞大强硬。蟠踞在心中巨大的"我",生出许多恶念,全部会引生痛苦。就这样,把自己当做独立个体的无明,形成一切问题的来源。

我们用基本上同样扭曲的方式,看待、观察一切的人事物。我们抱着"我执"与"自我意识"看待自己,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对这个"我"非常执着。我们认为"我的"身体,"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财产都是独立的、本来存在,所以执着它们,许多恶业也由而滋生。同样,我们视所有现象是独立、本来存在,所以认为有些事物非常美丽可爱,心中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不满足与不安全感,促使我们追逐那些被假设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我们的苦有增无减。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