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涨知识!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涨知识!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文:寂静法师
吃素看起来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它代表着我们的一个向往,代表着我们一个小小的梦想,也代表着我们内心对世界的爱!

所以我提倡,哪怕我们一个月吃一天素也行。

我曾经碰到香港导演陈勋齐,他跟我说吃素的事情。他本身不是一个素食者,他往日最爱吃的就是牛肉。但有一次他的家人生病了,为了给家人祝福,所以三个月不吃牛肉。三个月以后他家人的病好了,他又重新开始吃牛肉。这个做法是什么意思呢?为了家人病好而短暂吃素,这其实是唤醒内心的改变,以这个内心改变的功德,来达到为家人祈福的目的。

听起来像是迷信,实际上这就是通过一种行为来表达内心的坚定,作为跟外界连接的通道,由此产生一种力量来帮助我们。我们对于国家、社会、家人的祈福都可以通过吃素来完成。

有一个企业家跟我说,他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吃素,但每当看到肉的时候就馋得忍不住要吃,这个很正常。我就问他,你心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他说是爸爸。我问他爸爸生日是哪一天?他说2月26号,我说以后你不要初一、十五为佛祖吃素了,改成每个月26号为爸爸吃素。能不能忍着馋?他说我一定能忍。为什么改成为爸爸吃素他就能忍?因为他能通过吃素来为爸爸祈福,获得利益。

所以怎么通过吃素来祈福呢?就是根据你心中最重要人的生日来定日子。比如你儿子远在美国,他是5月8号的生日,那就定在每月8号,为他吃素。你还告诉儿子说,今天妈妈吃素为你祈祷。假设你是那个在远方的儿子,你会不会被感动?跟发一个“生日快乐”的方式相比,哪一个会更让人快乐?还有比如夫妻的结婚纪念日、夫妻的生日,我们也去吃一餐素,在这些日子去吃素会带来很大的力量。

而且通过吃素有个简单的办法让孩子成绩就会好起来。比如孩子数学成绩不好,那么让孩子记住数学老师的生日,然后每个月那天为数学老师吃一餐素,并且告诉数学老师,你会发现孩子数学分数直接就起来了。

学佛的家人好多选择在初一或十五吃素,非常好,就哪怕你只选一天,都可以。就在那一天,把我们内心所有的美好在这一天表达出来,一个月里至少要有这样的一天。当我们在吃素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在改变了,不仅仅是嘴巴在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内心的改变、精神的改变。吃素不是目的,吃素只是用一个方法,来连接一颗心,来传达我们的信息。吃素是为了让我们的心产生变化。

从佛法来说,吃素是功德,牛羊吃了一辈子素,功德有多大呢?为什么牛羊吃素没功德?我们吃素却有功德?猜猜看?是不是很奇怪?因为牛羊没有用心。所以功德是从心中产生的,爱是从心中产生的,美是从心中产生的,离开了心就什么都不存在了。

牛羊是不能吃肉,给它肉也不会吃,所以它不是故意吃素;唯有人虽然可以吃肉,但我们因为慈悲心的缘故不去吃肉,这样因为吃素还可以长养慈悲心,长养功德。当我们的心改变了,命就变了;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心是什么样,命就是什么样。所以心一改,命就改。

只要能够多一点吃素,在那个点上我们就多一个好的念头。多一个好的念头就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往好的方向更进一步。谈到吃素,我们知道素食有很多的好处:除了素食成分对身体的利益,还有对精神的利益,通过吃素我们可以与外在产生一种链接、创造一个感情传递的通道。而且通过吃素,我们会少获得一些负面能量。

因为我们都知道,动物被杀的时候它是痛苦还是快乐的?就像一个妈妈在愤怒的时候是不能给孩子喂奶的。所以可以想象动物在被杀的时候,它愤怒到极点,它痛苦到极点,它仇恨到极点!而这些痛苦、愤怒、仇恨的信息都储存在肉里,这就是个大麻烦!我们吃这些被杀害的动物的肉,等于把这些负面信息全吃进去了,全累积在了我们自己的心灵和肉体当中。

很简单,比如一只鸡,它被杀被吃掉了。那么鸡的痛苦、鸡的愤怒、鸡的仇恨到哪儿去了呢?假设是你,有人把你的肉吃了,你这个愤怒、你这个情绪会停留在哪里呢?一定会停留在他的身上。长此以往,当负面信息积累多了的时候,当我们在某一刻遇到特别的缘分,它就会产生一些疾病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苦才是人生》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为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

  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四夫人最得丈夫宠爱,丈夫对她言听计从;三夫人是经过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带在身边,甜言蜜语;二夫人与丈夫天天见面,犹如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个女仆,毫无怨言地任由使唤,但在丈夫心目中没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远行,问四个妻子谁愿意跟他去。
  四夫人说:“不论你怎么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连你最爱的四夫人都不愿去,我为什么陪你去?”
  二夫人说:“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说:“不管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会陪着你!”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最宠爱的四夫人,代表我们的“身体”。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个身体最为重视,可是死了以后,它却没有办法跟随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们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积累起来,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间的“亲友”,他们最多在我们死时哭泣,把我们的尸体掩埋。
  大夫人则代表我们的“心”,它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反而将精力全部投注于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懂得万法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显得尤为灿烂;对世间的名利,不会疯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会感到一片绝望。

  熟悉无常,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身心开阔,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独欢,是心灵的一种特别的盛开。

独欢,是心灵的一种特别的盛开。 


                                                   

众生喧闹,尘梦缭绕,我喜独欢。

独欢,是一个人的热闹。独,有一点落寞,有一丝薄凉。欢,也不过是清欢,也不过是寡欢。独欢,要的是沉静之味,要的是孤雅之趣,要的就是,心灵在不被打扰中,觅得大自在大快活。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照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也就是说,只有独处,才能把迷失在喧嚣尘世里的自己给找回来。

其实,生活,为每一个生命都安排了丰盛的精神筵席,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能回到它的原乡。



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独欢,一定是学会了精神厮守着精神,花开独妍,自嗅其香;一定是懂得了灵魂坐在灵魂的对面,把盏言欢,喜乐对酌。

独欢的最高意境是,生命在宁谧中躲起来,然后与另一个自己,在更辽远的宁谧中玩捉迷藏的游戏。



真可谓,天地空旷,生命独欢。

独欢的人,丰沛的心性,常常在寂静中,才能释放出真正的自由来。独欢与群体狂欢最大区别是,群体的狂欢,兴奋更多地流转在肢体和面目上,而独欢,则是在沉静中,获得心灵最大范围的奔放与逍遥。

独欢的人,也许幽僻,但一定明媚。因为独欢的人,一定是一个会玩的人。他们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让枯燥蓬勃,让寂寞吐蕊,让简单深刻,让宁静丰富,他们通过释放自己,进而让整个人生波光潋滟。


独欢是心灵的一种特别的盛开,生命,以这样一种春天的盎然气象,来体现自身的强大,进而对抗人生秋的萧索,冬的凛冽。实际上,生命,若快乐,就是强大,若能不借外在独自快乐,就是无比的强大。

一个人,即便一辈子遭遇过许许多多的失败,若能始终快乐,便收获了生命中最伟大的成功。



我相信,每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一定是能够独欢的人。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喂养着自己的精神,强大着自己的灵魂。这是生命的寂静独舞,这样的人,未必能战胜苦难,但一定能消化苦难,他们用微笑与坚毅,挣脱命运的束缚,搀扶着自己,走出人生的困境。

独欢,是生命的佛性。这样的人,是打不败的。

不要让比较乱了你的心

不要让比较乱了你的心 



比较,是从眼睛到大脑的连锁反应。

看到别人的工作大功告成,自己开始发慌着急;

看到别人出去旅游散心,自己也会蠢蠢欲动;

看到别人有了心仪的Ta,自己也会春心萌动……

诸如此类首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继而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你强我弱的较量。

于是,心绪随之起伏不定,计划随之动摇改变。

比较,似乎成了生活的主宰。

大家都在比较,比来比去,比上比下,但是比到最后,似乎都忘了比较的最初参照,忘了为什么而比,比的又是什么。

真正叩问心灵:

你是在乎别人的工作比你完成得早吗?其实,你是怕,怕自己落后掉队。

你是在乎别人比你多看了几处美景吗?其实,你还是怕,怕自己闲置了本可以美丽的时光。

你是在乎别人的恋爱比你来的更早吗?其实,更是怕,怕自己等待过久错过了恋爱的季节。

比到最后,发现让自己无法释怀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

原来,比较,就是比谁更能坚持自己,谁的安全感更多,内心更为强大,仅此而已。

因此,一直都很欣赏这样的人,心如明镜,真正分清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就是自己生活里的英雄,又何必探出头来,研究别人的一举一动,却乱了自己生活的阵脚。

做过选择,就让心沉下,沉稳踏实走上自己的旅程,又何必窥探别人的方向,扭曲了自己的轨迹。

与其在比较中晕头转向,不如修炼内心的功力。

梦到亲友托梦应该怎么办?

梦到亲友托梦应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 
                                                          


投生为饿鬼,所求皆不遂意,时时感受饥渴的痛苦,希望得到食物,却无法得到满足,每天都在奔波流浪,屡屡产生各种痛苦。由于恶业没有穷尽,这种境遇无法逆转。

不要说凡夫人,纵然是佛陀也改变不了它们的命运,到饿鬼界的时候,只能为它们说法,以便将来脱离这种痛苦。

而目犍连、昼辛吉、嘎达亚那等阿罗汉,除了默默回向,也没有其他办法。因此,我们务必要注意,千万不要转生到三恶趣,一旦沦入三恶趣,想改变就不容易了。

其实世间上也是如此,你最好不要被判刑,判完刑之后,想通过势力或关系让你得以释放,这有一定的难度。

饿鬼最主要的痛苦,就是得不到饮食,口干舌燥也无计可施。我们人类不吃不喝几个月,必定无疑会死亡,但饿鬼的业力非常可怕,据经典记载,十二年中连水的名字也没听过,可还是死不了。

除此之外,它们还要饱受畏惧之苦,其他饿鬼、非人侵害之苦,甚至感受地狱的痛苦。

《诸法集要经》【宋朝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

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有些饿鬼就是大家口中的“鬼”。有些人特别怕鬼,晚上睡觉不敢关灯,一直开着,否则就睡不着。

以前小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轮流讲鬼故事,一个讲完,另一个又接着讲,最后谁也不敢出门,大家只好抱在一起,睡在一个人的家里。

这种鬼其实属于饿鬼,佛经中说,饿鬼有两种,一种住在人间,一种住在饿鬼世界。




住在人间的鬼,有鬼眼的人晚上可以看见《正法念处经》云:“饿鬼所住,略有二种: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

但是,莲花生大士、传承持明者等所加持的圣地,绝对不可能有鬼。以前我也说过,在我们这个佛学院,敦珠法王、法王如意宝降伏了所有的鬼神,除非是个别众生分别念前的迷乱显现,真正的鬼肯定不会有。

莲花生大士所降伏的鬼神,已经承诺永远不害他的传承弟子。但在一些城市里,如果有人是横死的,那个地方可能会闹鬼。

有些人晚上梦到去世的亲友,一方面是自己的习气,另一方面,也是夺他命的那个鬼,以他的形象在你梦中显现。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呢?第二天要念经、念观音心咒、做烟供,这样对鬼神也有利益。

梦到自己的亲友,不一定就是亡人托梦当然也有例外,是自己的亲人托梦,不过这种现象特别罕见。

这个人已死好多年了,之所以会在梦中出现,上师如意宝说,一般是夺命鬼所变的,因为对其他形象你不一定执著,但以亲友的形象,你跟他之间有感情,天天梦到就会有些害怕,你越是害怕,鬼神就越高兴。

但如果安住在空性中,或者根本不在乎,那鬼神也无机可乘。所以,我们平时做噩梦时,应当念一些缘起咒缘起咒:嗡 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达得堪杂哟讷若达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

以空性来摄持。假如不奏效,晚上还梦到那种景象,则可请僧众念经,或者自己念《金刚经》、观音心咒,这样以后,分别念中的鬼神会自然消失。

其实饿鬼之所以害人,是因为它横死以后,每隔七天,就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它们希望把这种痛苦转移给别人,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是损人不利己。

这些饿鬼实际上非常可怜,我们理当以最强烈的悲心给它念经回向,只要能对它有一点利益,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它也无所谓。

若有这样的悲心,玛吉拉准空行母说,那远远超过很多降伏法。反之,你越执著、越害怕,饿鬼对你造的违缘越大

而你越不执著,连身体都布施给它们,饿鬼就会心满意足,最后也不会加害你。这是一个殊胜窍诀。

佛在心中,不在路上

佛在心中,不在路上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
  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哥哥默然。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要放下,活在当下,并非让自己抛弃所有的责任,去追求了无牵挂、悠游自在的生活和一些表面的虚浮的东西。“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单单为了修行而去修行,心中少了善,那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为世人所鄙夷的。
  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坎坷,其实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生,要经得起磨砺,挺得起脊梁,担得起责任,吃得起苦头,只有嚼得出苦味,你才会知道生命的滋味和深沉,不是你意气风发的时候,也非你富贵尊享的时候,而是在你尝遍人间苦味、踏遍人间泥泞、看遍人间悲欢的时候。当你这一切都坦然平静地走过,你会突然发现,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才是修行路上最值得回味的、最美的风景。

  佛在心中,不在路上。

什么是发菩提心?

什么是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师地论》谓初发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萨之行列。《发菩提心经论》说:“依思惟诸佛、观身过患,慈憋众生、求最胜果四缘修观而发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于《华严经》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林青霞:三天的禅修生活让我终身受益

林青霞:三天的禅修生活让我终身受益 



多年前,我发觉我这个人太计较,总以为别人应该理所当然地对我好,而经常令自己很不开心,也影响别人的情绪。所以我决定去修行。我想要有一颗包容心,也想让自己「肚子能撑船」。

于是我回台寻找大师,很幸运地,在因缘际会之下,我遇到了特技专家柯受良的太太宋丽华,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送了一本小册子给我,我读了大为感动,那是一本谈论「禅」的册子。因为她的引荐,我有幸见到圣严法师,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佛法、不谙规矩,见到师父竟然跟他握起手来,后来还因为有点感冒怕传染给他而不安了很久,再后来发现所有佛教徒都是以双手合十来打招呼,我暗忖当时一定让周遭的人大为紧张。


圈内很多名人前往修行

在见面的一个钟头里,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禅」,因为始终认为禅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师父说只要坐三天禅就什么都知道了。我正在考虑的时候,师父连说了三次,于是我当下就决定坐禅三天,听说坐禅之前会因为被考验而受到阻碍,而我却在冥冥中很顺利地上了山。 


晚饭之前,每人分获一个号码,暂时不用自己的名字,各人根据自己的号码坐位置、拿拖鞋和睡床位。这是要我们放下自我。在大堂里先对大佛跪下头地再站起来,原来这个作用也是为了消融自我。

在饭堂里我隔壁那个人很面熟,后来才知道她是曾庆瑜,吴宗宪乖乖地坐在我对面,眼睛不像我这样到处乱睨。之前在走廊上见到曾志伟我还扬了扬眉(原来这也是犯规的,连对眼都不可,又怎能扬眉),还有一位是功夫明星卫子云,来的时候看他在山边松筋骨。这么多圈内人,可见经常暴露在大众面前,表面上看起来多姿多采,内心却是渴望得到一片宁静和做到自我修行。


三天的禅修生活让我终身受益

吃饭的时候,师父很温和地一句一句叮咛,要我们心无旁骛专心吃饭,好吃的时候不要高兴,不好吃的时候也不要讨厌。要感恩这食物是经过很多人的辛苦才到我们的嘴里。吃完饭用一碗清水将碗碟冲一冲再倒回碗里喝下。


饭后离座时要双手迭起,放在胸前,慢慢起身,顺序走出饭堂,手里就像捧一尊菩萨,内心里什么都不能想,也不可以自己对自己说话。我静静地坐在石头上,对大山和星空,突然听到一阵很美的声音,我寻那个方向走去,原来是一位女菩萨跪在那儿,一面敲钟一面念经,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好喜悦好舒服。

第一天早起,吃完早饭,我们坐在大堂里听师父开示,师父教我们如何打坐和拜忏。一天内有许多开示和打坐,师父循循善诱,我们密密抄经。

有几句真言,在我生命里最不可承受的痛时,因为用了它而顺利度过。人世无常,不如意事常八九,我经常把这些话送给朋友,他们也因为渡过内心的难关而感激我。

这几句真言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当你遇见一些事时,你不要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它,然后你必须接受那已成的事实,好好地处理它,处理完后,不要让它占据你的心,必须放下。

第二天我们学行经。有慢经、快经和自然经,行慢经时,双手轻轻握拳,每一步路是脚掌一半的距离,要走得很慢很稳,这叫「步步为营」。快经的步伐可大一点,双手自然下垂,但是要走得很快很快,自然经则要全身放松地步行,看似简单行则不易。走完后感觉好舒畅。

第三天是要我们做到感恩和忏悔,我们就像开头讲的那样拜忏20分钟,心里要为这一生中所有该忏悔的事忏悔,对这一生中所有该感恩的人感恩。很多师姊、师兄泣不成声。我听到一种平和的声音:「要用情操,不要用情绪。」那是师父的声音。


我找到了内心最深层的宁静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这三天的课程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对父母、先生、女儿、朋友,甚至整个世界感恩。对该忏悔的事,想办法补偿。减少了自我感。少了计较,多了回馈。人也快乐起来。我觉得这三天里,学到的比三年甚至十年还要多,最难得的是我找到了内心最深层的宁静。

师父是个智者也是位哲学家,我对他是感恩!感恩!再感恩!


【后记】:

圣严法师于2009年2月3日圆寂,上万名信众从世界各地赶来夹道跪送。生前长年患肾疾的圣严法师始终婉拒换肾,他说:「我老了,换肾是浪费一个肾,不慈悲。」这句话令许多人动容,并且由此逐渐悟到了「禅」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