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这些念头改变我们的命运

这些念头改变我们的命运 



这些念头改变我们的命运

过去你是怎样的,就看你现在;以后你会怎样,也看你现在。过去你是怎样的,不要去问算命的,以你现世的状态去推测、衡量,就知道你的过去世是什么样的了。以后怎么样,也不要去问上师,去问其他人,以你现在的行为去推测、衡量,就知道你的未来世了。心是根本,心念改变一切。
在今生今世,我们以嗔恨心造过杀业等很多恶业,这说明过去世中也肯定以嗔恨心造过很多恶业。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相续中、阿赖耶识中已经有种子了,已经有因缘了,很快就会发芽结果。到时我们还要经历这些痛苦,也许一会儿,也许明天,也许过几天,很快就到时候了。
以嗔恨心造的恶业,是下地狱的因。如果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念头,我们会发现随时自己都有嗔恨心念头升起在造业。我们一生当中,因嗔恨心造了那么多业,如何清除这些业障?用慈悲心对治嗔恨心。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这些负能量,生活、工作、人际、亲情慢慢就和谐通达了。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贪、嗔、痴、疑、怒、忧、恨、怨、傲、妒……这些不良不善念头。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身体好,不良的情绪不会滋生。



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感恩是人的本性。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然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始终认为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总是贪婪无度,内心狂妄,心浮气躁。这样的人怎能拥有长期的健康,吉顺的命运?
命运也是如此。我们要警惕内在的贪、嗔、痴、疑、怒、忧、恨、怨、傲、妒……这些念头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就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你的福报就有多好。

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

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 


网友: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我有些观念和习惯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当我看到了这些盘根错结的缺点想要剥离它时,往往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迷茫感。常常是看到了问题的概貌,而看不到它的核心。宗教、哲学我都尝试过,往往都是说服得了头脑,却说服不了身体。这种身心分离的感觉让人痛苦。
学诚法师:修行是一个生命教育、体验、成长的过程,并非仅仅听闻理论后就能做到,正如婴儿不可能在一日之间长大成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过来人指点,才能方向明确、次第无误、善巧得力。
网友:请法师开示:明明有爱就会有伤,为什么还要去爱?明明财物是身外之物,去时带不走,为什么还要追逐获取?
学诚法师:众生颠倒,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快乐,看不到背后的痛苦。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有清净、纯粹、究竟的快乐存在,不知道除了在五欲的苦乐中轮回之外,还有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
网友:请问法师,人的习性和烦恼为何像水中的葫芦似的,按下这个又起了那个,时常对自己很失望。甚至因此都会影响健康。祈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我们的心长期被各种烦恼填满,而福慧却少得可怜,所以要学习佛法,增长福慧、化解烦恼。
网友:师父,最近很多时候都觉得时间虚度,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觉得空虚,一边似乎又不愿意行动起来,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似乎甘愿被情绪牵着走,请求师父指点迷津!
学诚法师:不去行动,永远不会有改变。克服惰性去做,等尝到了精进的甜头,就会有下一次行动的动力。
网友:请问法师,这样的社会,现在的人,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孤独,你们出家人闭关打坐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诚法师:明白自己内心所求,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于未来的意义,这样的人才不会随波逐流,一味追求情绪的满足。
网友:法师,如何调伏自己的散乱心?感觉自己很难控制。
学诚法师:要把一段木头雕刻成佛像,需要先砍去粗大的枝节、勾勒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细细雕琢。调伏内心的烦恼亦复如是,先须去除粗猛的贪嗔烦恼,再进一步净化内心的妄想、杂念,才能令心澄净、专注。故第一步不必急于对治散乱,先在“断恶修善”上下功夫,调伏粗猛烦恼,多行善业润泽身心。
网友:师父,有些时候明知道不如法的事情,却不得不这么做,随喜了他人的业,心里的烦恼挥之不去,无法调伏。心里默念某某是菩萨,某某是菩萨,观功念恩,最后还是忍不住观过。心情也随之低落,杂乱。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违心去做的事,业比较轻微,通过忏悔比较容易清净。所谓随喜,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与赞同,不在行为上。对初学而言,努力去融入、营造善法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网友:师父,恶意恶念太多,怎么断才好?
学诚法师:人的思想是一座独木桥,多培养善心善念,自然恶心恶念就少了。

善观他意,善护他意

如果一个人太在意自己的苦乐,

总是在期盼别人的关怀和肯定,
只有从外境的反馈中才能得到安全感,
那么他所感受到的生活一定是孤独和痛苦的。
一颗快乐、有力的心源于给予和付出,
关心别人的苦乐超过关心自己。

如果总想从他人身上获得“安全感”,
反而会越来越慌张、恐惧。
佛法告诉我们“莫向外求”,
当自己在很多小事上胡思乱想的时候,
要意识到自己的心又跑开了,
赶快把它收回来,
不打妄想。
要发愿做一个给别人带来爱和关怀的人,
让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有方向。



如果一直渴求外在的温暖和关怀,
自己的内心就一直是冰凉的、枯竭的,
对外在的依赖太强,
让自己的快乐变得极度脆弱。
只有开发出自己内心的温暖和力量来,
才能不再随着外境摇摆、痛苦。
多去关心、帮助更多人,
才能触及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总是想着如何更好的爱自己,
却会带来更多痛苦。



如果缺乏了对“人生而为何,
死往何去”的探究,
我们的生活就很容易在肤浅的欲望层面、
短视的利益层面徘徊,
内心深处没有被触及,
所以常常感到莫名的疲惫和茫然。
有的人放弃了努力,
停留在欲望的满足中麻醉自己;
有的人不甘止步于此,
需要更高的追求。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
要尽力帮助、宽慰,
帮助他度过难关。
不要鼓励他的嗔心,
多引导他去想办法,
把心打开。
怎么劝人帮人,
要看时机和业缘,
还要有智慧,
善观他意、善护他意,
应机而说。



人的烦躁、焦虑,
都是因为在一个点上执著不舍,
失去了观待整体的力量,
丢掉了整个心灵的平静。
只有令心静下来才能有创意。
一棵果树,
要在根上浇水才能结果,
若只往枝叶上浇水施肥,
怎会有用呢?
内心是我们一切智慧与力量的源泉、根本,
要回归内心,
而非攀求外在。


我们起烦恼的时候,
会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心相:念念都在想自己。
焦躁、恐惧、急于求成……
无不如此。 
忏悔、修善、转心。
改变自己错误的心念、行为,
降伏烦恼,
转恶业为善业、净业,
障碍也就会消除了




愛是让彼此生命圆满的一场修行

愛是让彼此生命圆满的一场修行 



愛是让彼此生命圆满的一场修行
文|了悟

菩提语录
如果不是彼此的灵魂认出了对方,真爱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论你所爱之人身在何处,是什么种族,是什么信仰,是怎样的生命背景,只要爱发生了,那就是发生了。



爱是神秘高贵

无论是一见钟情、日久生情,或是天涯海角的两地相思.....无论是哪一种爱,只要把你的心放进去了,爱被什么样的容器装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你的真心和生命放了进去。于是,所有人性深处的黑暗与伤口都被这真爱之光所照亮。

短暂的情史,抑或是白头偕老,对于真爱来说并没有任何分别。在时空无涯的幻海中,三天与三十年的区别又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这真爱激起了你去爱人的能力,唤醒了你生命中被人所爱的价值感,打开了你童年、和生命、和过往的伤口。你在你所爱之人的身上,看到了你母亲的身影、看到了你父亲的身影、看到了你的身影,乃至看到了众神的身影。无论你看见了什么,请相信,真爱,都是为了协助你此生的命运。为了帮助你了解更深层次的自己。为了让你达成更高的生命意义。为了让你,不枉来人世间这一回。



爱是最美丽的臣服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和外在的困难去错过真爱。因为,灵魂伴侣的相遇,是千载难逢的机率。不要去问任何人,爱是什么,只需要问问你的灵魂。你的灵魂知道爱是什么,你的灵魂,知道爱,什么时候发生了。


灵魂流转于世间,一世一世的轮回跋涉

为爱而行,为爱而来。灵魂最高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真爱。在真爱的沐浴中,疗愈累世的创痛。

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去爱一个更高品质的灵魂,去经验一段看似不可能的爱情。

用生命去冒险,跳进情天爱海中。用你的整个身体,去轻抚触碰这爱的波涛。

古老的灵魂,披上了人间的新衣,相遇的瞬间就会凝神窒息,仿佛魂牵梦萦了几个世纪的熟悉。

穿越了时光的曲折
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泰国高僧入定中看到的【地狱景象】,并制成了动画效果,亲自讲解地狱实况

泰国高僧入定中看到的【地狱景象】,并制成了动画效果,亲自讲解地狱实况 


 



泰国僧人于定中看到的景象,又做出三维动画效果,亲自讲解的实况。部分解说词如下:
          阴间——人人须知生命的真谛 


  关于阴间的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人在死亡前后之过程,不是我们想去住,而是为了了解生命的真谛,这样才能说明给亲戚朋友子孙听,这些事情是应该大家得知,虽然目前还不相信也没关系,这是开启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将这些图画出来,真不简单,很难很难。

  我们来看过程,有一天我们会躺在病床上,所以最好我们的心要只想到善事、关于功德三宝而不要想到其他事,不要像这一位生病的先生趟在床上,心不清不浊,死亡后他的灵魂就脱离了色身且站在外面,他的灵魂在附近游荡,或去找一切的朋友和亲戚。

       七天的时间是给亡者机会想到善事,不管往哪,到了第七天,死去的人终究会回到当初死亡的地方,当初是在医院死亡或者是在家里死亡的也都会回到自己死亡时的病床,满七天或七天内,地狱使者就来了,黑肤色的夜叉来了,他们的任务是带心不清不浊的亡者去审判堂,这是长官,他有金铁链,因为很大所以叫做铁链,其实应该叫项链。身穿红裤,黑皮肤卷发,眼大且怒目而视,手中的武器看起来虽然古老威力却非常惊人,比现在的武器或者飞弹还厉害,

      然后把手铐锁住双手,这位先生是普通人,所以来了三个地狱使者,如果死亡者有很高的地位或大权威,就增加五、七、九位来带他走,有多种武器让他们害怕,然后穿过边界从人间到阴间。


  地狱使者用手铐锁住死者的脖子双手,一向人是被带捉走,但大部分是不愿意去而被强行拖走,但着画面温雅点,所以看起来是乖乖地走,越来越多同样的来这。我们应该还记得这个墙壁是有多种的铁、铜、石头等材料造的,好恐怖!

  阴间有很多入口这是最小的入口,其实较大的还有,但是人若画的太小,恐怕看不见,墙壁上面有烛台燃着灯火,以及拿着武器的狱卒排成一列,感觉很恐怖。

  这是犯人的队伍,有不同发色,面貌也不相同,有十万、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为了简化所以画出来的都很类似,其实不太一样,有的被拉,有的逃跑就被追捕,有些被打被捕,来到审判堂,审判堂有很多栋,全世界各地区都有各式各样的审判堂建筑。

         如果是西方人就像西方的建筑,中国就像中国的建筑,泰国就像泰国的建筑每一座审判堂都不相同,审判堂也依各种族地区而有所不同,所以人员也是这样站着,有的躺着被打,有些逃跑被拉、被捕捉,不是这么整齐,那里其实非常拥挤不是空荡荡,这样才能完全看出,这件事应该学习若有机会去有学过了。

       这白白的就是没穿衣服的犯人,这是阴间的武器艺术品,每一种武器都有,这是锯子,这是用来切割、砍,这是刺尖棍子用来打,这是三叉戟,各种不同的艺术品,排列审判堂的周围,只看武器艺术品,全身的毛就站起来了,现场气氛非常凝重又黑暗又热,看了之后就不敢去做恶业了。

       壮硕的宣布者会点名,粗声大气叫人员进去,后面有狱吏拿着长矛左右排列站着,什么地区什么名字他都认识,因为他有人员名单,有狱卒站着两边,死者从中间进去,进来阴间的人会很害怕,都没有穿衣服走进去审判大厅,两边有狱吏排列站着防止逃跑,在这里有拖、拉、打、揍,谁都不想进去审判堂,在这里又黑暗有热,但还是有一点点光亮,一个人被叫进去,跪在阎罗王面前真恐怖,尽管这边的人无论生前地位多高,有许多随员,或是世界富有,若行恶业,来到这里都是犯人,心里都会震动害怕,带来的狱吏会站在两边,这是阎罗王也就是从四天王天的一种夜叉,眼睛红红的,只看到眼睛就怕了,长相庄严好可怕。粗声大气,服装也很简单,也就是四大天王的装饰便服,因有任务而来。阎罗王会问:你为何而来?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边哭泣边难过的将住址或相关资料说出来。这是宣告恶行判官,一打开以畜生皮做的恶业记录簿,就有行恶业的画面显现。

      这是石头、墙壁、砖、石椅,后面是身穿红裤、黑皮肤、卷发夜叉狱卒,这是观察善行判官,打开善行业金簿,就有行善的画面显出,且连声音都有,显现的画面会从金簿浮出来,它不是荧幕,但浮出来一点点,画面会出现在面前,从墙壁浮出来像大荧幕,阎罗王边说边问手也会指东指西,当善的画面显现,声音会变得柔软些,当此人回答曾经做过善事,身体马上改变,充满法喜,心生喜悦,服装出现,准备往善处,这观察恶行判官打开恶行畜生皮簿,纵火人家的家画面会浮出来,显现在阎罗王面前,阎罗王问:你当人时曾经做过此事对不对?无法拒绝,惊吓而更难过,看到此画面阎罗王会问为该人回忆到善行的问题,但经常回答不出来,因为心里惊恐什么都想不出来,若经常行善虽当时心不明亮也不黑暗,但还能想出答案。阎罗王会问问题,所以要考虑想清楚一下才能回答喔!这些是常问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据实以答。你是不是做这件事?是,但是我也有做善事,也曾经当义工或请人家行善,改了画面,画面会影响心态。

       你曾经剃度出家过吗?帮人家剃度出家,或见过人家剃度出家,早上有没有见过和尚出来托钵?阎罗王会以好意用这些问题引导,希望能够加以帮助。若恶业太多的人会说不出来,若问,有没有见过和尚出来托钵? 没有 ,只看到黄鹂鸟飞过去,当他无法看到善行画面,而只能看到恶业画面时,阎罗王会下令带到阴间的地狱处前,阴间比大地狱与小地狱轻松多了,痛苦比地狱少多了,会被强行拖去很残忍,用铁链绑住脖子拉走。。。。。。

空的智慧

空的智慧 


  佛教所说的“空”,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常人所理解的空,就是什么都没有,其实并非如此。“空”,是对存在的一种智慧诠释。《心经》是佛教最短的一部经典,只有二百六十多字,但内涵极为深厚。其中,被人引用最多的是“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公式。“色”代表了物质的存在,我们不能离开存在的现象来认识空,存在的当下就是空。我们对“空”的理解,要和因果的理论结合起来。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可归纳为“因缘因果”四个字。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切存在和败坏,都是因缘决定的,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代表存在的一切,它们都是因缘决定的。因缘也就是条件,其中,因是主要条件,缘是次要条件。除了这些条件的和合,我们找不到真实不变的存在。比如我们眼前这张桌子。“桌子”是个假名,是为交流需要而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除了这个假名,桌子本身只是一堆材料的组合,是木板、铁钉、油漆、人工等众多条件合和之后形成。离开这些条件,哪有什么桌子?可见,桌子不过是因缘的假象。其中的每一种条件,又由众多条件构成,比如木头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等等。

  佛教所说的“空”,是“缘起性空”。否定有独存、不变的事物存在,一切都是条件决定,而不是自己决定,桌子没有自己,我们也没有自己。以此类推,世上万事万物莫不是因缘合和的假象,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假有”。所谓“假”,是要我们远离有和空的两边:桌子虽非固定不变的有,但假相宛然。如果认为完全没有,那是断灭见;如果认为固定不变,又落入常见。而佛教对世界的认识,是中道的认识,是远离断、常二边的真实认识。

  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一个认识世界的公式:“所谓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桌子只是因缘的假象,并无固定不变的实质,后由我们为其安立桌子的名称,如此而已。所以说,任何事物的存在既是有,也是空。空的是我们赋于它的诸多内涵:这个桌子好看不好看,喜欢不喜欢,有价值没价值。这些所谓的价值都是我们赋予它的,在不同的人看来,价值会有很大区别。至于是否好看或喜欢,和人的好恶和情绪有关,我们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对象中,然后执着它。其实,这种种评判都是源于我们的心态。佛教所说的“空”,正是帮助我们透视事物的真相,透视因缘的假象。

  从佛法修行上说,“空”主要是破除“我执”。人最大的特点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佛教认为,一切烦恼和一切罪恶皆根源于对自我的执著。如果一个人总想着个人得失,必定活得特别痛苦。我们可以这样去观察,如果一个人处处为大家着想,很少考虑自己,一定过得很开心、很安然。

  世界是无限的,宇宙是无限的。那么,人究竟有没有能力认识世界和宇宙呢?佛法认为,我们的心也是无限的,若是能开发出心性中无限的层面,自然可以认识无限。但强烈的“我执”,却使我们的心从无限变成有限,甚至是极为有限的一点点。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都是活在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有些人世界很狭窄,有些人世界很开阔。这个世界有多大,就取决于我们自己。有些人一心扑在某人身上,那个人就是他的世界;有些人一心扑在家庭上,那个家就是他的世界;有些人一心扑在事业上,那个事业就是他的世界。

  佛教关于“空”的认识,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打破“我执”,使有限回归无限。因为我执,使人世充满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一旦打破“我执”,生命就会回归到原初的自然状态,成为一个自在的人。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开发生命中所具有的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功德。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现在,却局限于由我执构建的非常狭隘的境界中。学佛修行就是要粉碎“我执”建立起来的城堡,将生命宝藏开发出来。整个佛法的修行,就是破除“我执”的过程。禅宗中所说的开悟,就是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修行,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修行,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星云法师 
                                                          


修行,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具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需要修理、修补、修饰、修正。乃至锅碗坏了,也要修锅补碗;鞋袜坏了,也要修鞋补袜;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的自我独居;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瞋愚痴、自私执著;不得法的修补,其修行为何?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诚于中,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应该从生活里切实来修。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之间,乃至做人处事、交友往来、举心动念、晨昏时空,都可以修行。例如:穿着衣服,庄严整齐固然需要,但是即使破旧损坏,只要清洁淡雅,也无不好,这就是穿衣的修行。饮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谓粗茶淡饭,也觉得别有滋味,这就是饮食的修行。

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简陋小屋,也如天堂,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门有汽车代步,快速敏捷;无车无船,也能安步当车,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这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诚恳切,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其他诸如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当官的人,为民服务,守信守法,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过去禅门大德们,搬柴运水、典座行堂、种植山林、牧牛垦荒,甚至米坊筛米、修鞋补衣等,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苛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悭贪吝啬、阴谋算计;心性品德上的缺点不去除,正如碗盘未洗,肮脏垢秽,如此怎么能用来盛装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谓“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做人无愧于天理、无负于人道;如此修行,才是真修行也!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窮小子變CEO:貧窮並不浪漫


林正財,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人生兜了一圈,又回到牛津道的母校。「未見過月缺,唔會知道月圓嘅靚」。與學弟妹分享人生,這個出身貧苦的CEO直言:「真正的貧窮,沒想像浪漫」。曾經無望的錦田薯仔,慶幸遇上泥屋後那個總叫他幫忙執石仔的好心婆婆,還有惠贈他家一頭豬的嘉道理爵士。「貧窮嘅體驗,讓我學識同理心、明白別人的真正需要」。助人自助,老生常談,但對於他來說,卻是不一樣的體會。
記者呂麗嬋

40年過去,牛津道變化不大。低密度的巨宅,林蔭小道,名校林立,未搬遷的英華書院,也座落於此。寧靜的富人區,曾幾何時,卻讓林正財自卑得抬不起頭。「細個好窮,別人帶個飯壺返學當午飯,我就帶個空嘅飯壺,領營養餐回家,分開兩餐食」。爸爸是三行工人,小學時遇交通意外失去工作能力,只媽媽打住家工撐一家七口生活。80年代經濟起飛,他家卻身處平衡時空,沒領綜援,三餐不繼。

當年錦田水患嚴重,每逢夏天雨季,水湧入屋,浸到上屋頂。「二家姐都係因為咁,浸死了」。小學成績好,全班只兩人有資格「出城」升中,他是其中之一,考上BAND1英中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時年1973。「寄住姐姐土瓜灣屋企,有部織布機,喺走廊會遇到道友嗰種舊樓」。朝行晚拆,逢週六回家,拿著書單,連彌敦道都未去過。家人都在為生活掙扎,無人有暇確定他其實讀中幾。

「最記得有次去同學屋企,佢爸爸係警司,住何文田警察宿舍,大到會迷路」。著校服還不覺,放學了,找不著一件像樣的便服,貧窮,像刻在額頭的印記,焦慮到失眠。「連自己都睇唔起自己,覺得唔屬於呢度」。小時候的他,自卑得認了命。由錦田到牛津道的距離,很遠,看不見盡頭。「嗰時逢週末返錦田,巴士攀過大帽山,成日死火,總胡思亂想,巴士滾落山死掉也不錯;見到運送鐵枝的貨車,又會諗,跣落嚟插到入車箱,一了百了」。

70年代,啟德機場未搬,一個人坐在學校天台徘徊,看飛機升降,人生很灰暗。父母是文盲,兄姐也只讀到中三,真正的窮,林正財直言,一點也不浪漫。「可以壓到你無氣抖,為錢爭執,無晒尊嚴,否定自己嘅價值」。在最灰沉的日子,他遇上一個婆婆。「佢住喺後山,有個小花園,成日俾幾毫子,要我幫佢執石仔,有時隔個星期就叫,我好奇怪,明明之前執得好乾淨,點解又有…大個咗先弄明白,婆婆只係想搵個理由俾錢我」。

執之不完的石仔,還有那隻長大了仍忘不了的肥豬。剛過去的假期,他在面書就放了一張相,寫著「與恩人合照」。其實,他只是去了嘉道理農場,與嘉道理的雕像合照。「當年佢已好前衛,識得扶貧,唔係救濟,會送豬仔俾貧困家庭,當年我哋係受惠者之一」。由嘉道理爵士的養豬計畫,到後山好心婆婆的執石仔工作,讓他明白,助人自助,不單是口號,還是切膚的體驗。中四那年,他在牛津道,遇上人生的轉捩點。

「呢一年,我信了耶穌」。中三考包尾,會考只剩十幾個月,急起直追。「呢度嘅老師都好好,唔會因為你之前成績唔好,睇死你一定唔得」。入讀最差的班級,會考5A,他是第一人。預科兩年,寄住死黨的家,爭取時間讀書,別人的父母,一樣親如家人。往後考進港大醫學院,成為兒科專科醫生、最年輕的顧問醫生,甚至CEO,致力推動紓緩治療,甚至加入投資共享基金,協助落實扶貧計劃,已是鎂光燈下的人生下半場。「未見過月缺,唔會知道月圓嘅靚」。只差一線,沒遇上那些扶上他一把的人,也許已是不一樣的人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