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全)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全)

倪師經方總結,收藏!


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 枳实 6克 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 

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
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 甘草 12克 黄芩 9克、 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 黄连 3克 
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 栝萎 30克 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 、乳香 3克 
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 龙骨 5克 6克 牡蛎 5克 黄芩 5克 生姜 5克 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 茯苓 5克、 半夏 6克、 大黄6克、大枣 6枚 常山 20克 、远志 20克、苍术 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 龙骨 5克黄芩 5克 牡蛎 5克生姜 5克 铅丹 3克人参 5克 桂枝 5克 茯苓 5克 半夏 6克大黄 6克 大枣 6枚常山 20克 远志 20克 苍术 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 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 生姜 15克 枳实 9克大枣 4枚 大黄 6克 
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 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 生姜 15克 枳实 9克大枣 4枚 大黄 6克 
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 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 人参 6克 桂枝 6克阿胶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 夏 6克 麦冬 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 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 人参 6克 桂枝 6克阿胶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夏 6克 麦冬 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0、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泽泻汤)  泽泻 25克 白术 10克 
11、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麻黄汤) 麻黄 15克 甘草 8克生半夏 30克 
12、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15克 芍药 15克 桂枝 15克 生姜 6片大枣 12枚 
13、治疗半身不遂的基础方(出自《小续命汤》) 麻黄 25-40克 杏仁 25-40克 大枣 12枚 木防己 15克 桂枝 15-20克 黄芩 10克 白芍 15克 防风 10克川芎 15-50克 人参 15克 炮附子 10克 当归 15-5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 
14、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 麻黄 5克 薏苡仁 5克 杏仁 4克 炙甘草 10克 
15、治疗风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 麻黄 9克 杏仁 9克 桂枝 6克 炙甘草 3克白术 12克 
16、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人参汤) 桂枝 15克 生姜 2片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2枚 白芍 15克 人参 15克 
17-1、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三黄泻心汤) 大黄 10克 黄连 5克 黄芩 5克
17-2、治疗剧烈牙疼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白虎汤) 知母 20克 石膏 50克 甘草 7克 生地 15克粳米 1调羹
18、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方 白术 100克 续断 20克 大黄 10克 枸杞 20克 陈皮 15克 
19、治疗白癜风的方(出自《千金药方》) 芝麻油 30毫升  白酒 30毫升 
注:混合后每次服 20毫升 ,一日三次。两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和鱼、肉、鸡、芝麻油有些地方称香油。
20、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
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 桂枝 47克 干姜 47克 五味子 47克 竹叶 16克 旋覆花 16克 大枣 12枚 代赭石 16克 
处方二:(出自《伤寒杂病论》--乌梅丸方) 乌梅 300 个 黄连 250克 蜀椒63克 黄柏94克 细辛94克 当归63克 桂枝 156克 炮附子94克 干姜94克 人参94克 
注解: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 6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日一丸。
21、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疗粥方
成人: 葱白一段 糯米 50克
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即可。
小儿: 葱白一段 糯米 30-50克 米醋 10毫升
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倒入米醋,搅拌均匀即可。
22、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31克 炮附子 62克 细辛 31克 
23、治疗老年性腹泻的食疗粥方 山药 100克 糯米 100克
24、促进乳汁分泌的民间验方 丝瓜 300克 鲤鱼 500克
25、治疗习惯性失眠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5克 甘草 47克 大枣 12枚
26、孕产妇保健处方 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当归散+白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
孕期 1 到 2 个月: 桂枝 10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 10克 生姜 4片大枣 12枚 黄芩47克  人参 47克 干姜47克 黄连16克 
孕期 2 到 6 个月: 当归 250克 黄芩 250克 芍药 250克川芎 250克 白术 125克 
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
孕期 6 个月到产前:白术 100克川芎 100克 蜀椒 100克 牡蛎 100克 
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
哺乳期: 当归 15克 生姜 4片羊肉 500克 
27、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 发热且舌苔发黄者:大青龙汤) 麻黄 10克 桂枝 15克 杏仁 10克 生姜 2片石膏 20克大枣 10枚 炙甘草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和其他药一起煮。
28、治疗脱发的经验方(出自《圣济总录》之茯苓饮) 白茯苓 30克当归 30克芍药 30克 炙甘草 30克 桂枝 30克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 20克 甘草 10克
30、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 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31、治疗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颤(出自《伤寒杂病论》--防己茯苓汤) 防己 15克 桂枝 15克 甘草 10克
32、治疗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纲目》) 白术 50克 黄芪 15克 茯苓 30克 
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 3 次,每次半小时。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
33、治疗有小便频繁大便呈颗 粒状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100克 白芍 300克 枳实 300克大黄 600克 厚朴 600克 杏仁 600克 
注: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 6克 以上的大丸,每天 3 次,每次 1 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服用后如果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
34、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出自《伤寒杂病论》--大乌头煎) 乌头 30克 
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
35、治疗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无异常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 15克 炮附子 15克 细辛 10克
36、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痛无屁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 大黄 20克 厚朴 15克 枳实 15克 芒硝 10克 
注: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
37、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三物汤) 厚朴 20克 大黄 10克 枳实 15克 
38、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承气汤) 大黄 20克 厚朴 10克 枳实 10克 
39、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
脉浮者:厚朴 25克 细辛 10克 麻黄 15克 小麦 2调羹 石膏 15克杏仁 15克半夏 15克 干姜 10克 五味子 15克
脉沉者:半夏 15克 紫菀 25克 生姜 5片 白前 25克 甘草 15克 黄芩 15克 人参 15克 桂枝 15 红大戟 15克 
40、治疗受到惊吓引起的持续心动过速(出自《伤寒杂病论》--奔豚汤方) 甘草 10克 川芎 10克当归 10克黄芩 10克 芍药 10克 半夏 20克 生姜 4片 生葛 25克 柴胡 15克 
41、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 15克 杏仁 20克 甘草 5克
42、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皂荚丸方)
皂荚 40克
注: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
43、治疗有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 15克 细辛 15克 大枣 7枚 麻黄 15克 半夏 15克 生姜 4片 紫苑 15克 款冬花 15克 五味子 15克 
44、治疗早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越婢汤方加半夏) 麻黄 20克 石膏 15克 生姜 3片甘草 10克大枣 12枚 半夏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他药一起煮。
45、治疗原因不明流鼻血(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 20克 麻黄 10克 知母 20克、芍药15克、炮附子10克 、防风20克、 甘草10克 白术20克、生姜5片 
46、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 麻黄 10克 甘草 5克杏仁 10克、桂枝 15克 白术 20克 
47、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10克、 知母5克石膏10克、 芍药5克、升麻10克、 黄芩5克、白朮5克、桂枝5克、 当归 10克、 玉竹 5克干姜 5克、 茯苓 5克、 炙甘草 5克、 天门冬 5克 
48、治疗慢性胃病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 15克 生姜 3片 桂枝 15克、芍药 15克、细辛 10克 大枣 25枚 炙甘草 10克 木通 10克 吴茱萸 15
49、治疗患者舌苔发白且胃痛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连汤方) 黄连15克 桂枝15克、大枣12枚 炙甘草 15克、人参 15克 干姜 10克 生半夏 15克 
50、病人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泻食物不消化(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 20克 炙甘草 20克 白术 15克 人参 15克干姜 15克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30克、黄芩15克 桂枝 15克 干姜10克、牡蛎10克、栝楼根 20克、 炙甘草 10克
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  葛根 30克、 柴胡 25克、 半夏 15克、甘草10克、人参15克 生姜10克、阿胶15克 白朮25克、大枣10枚、茯苓25克、 干姜10克 干地黄 15克 黄芩 15克 炮附子 15克、灶心土 15克 (或赤石脂)
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53、治疗腹水的处方 巴豆 3颗 芫花 2克 
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如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 2 丸,每日 3 次。症状消失,立刻停药(服后若出现大下的情况属正常)。
54、治疗急性肺扩张(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陷胸汤方) 大黄 20克 芒硝 10克 甘遂 5克 
注:芒硝不要煮,将其他药煮成两碗,各放 5克芒硝,调匀,先服用一碗,若出现大吐大下是应该出现的情况,症状消失后就不用再服药;否则,继续服下第二碗。
55、治疗小腿有鱼鳞状干癣(出自《伤寒杂病论》--抵当汤) 水蛭 10克虻虫 10克桃仁 20克 生地黄 15克 
56、治疗消化不良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调胃承气汤和吴茱萸汤)
处方一:大黄 20克 炙甘草 10克 芒硝 5克 
注:芒硝不要煮,等药煮好后放入芒硝调匀即可服用。
处方二:吴茱萸 25克 人参 15克 生姜 3片 大枣 12枚 
57、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15克 白芍 1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3片 大枣 12枚葛根 20克连翘 15克 金银花 15克 浮萍15克 蝉蜕 10克 
58、治疗长期便秘又受到惊吓所引起的心脏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白芍 15克 生姜 3片大枣 12枚肉桂 5克 
注:肉桂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调匀,即可服用。
59、治疗过度惊吓或焦躁不安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牡蛎 25克、龙骨 20克、 大枣 12枚 常山 15克 
60、治疗乳癌的经验方
方一:(治疗乳癌或乳房中有硬块,尚未溃烂破出时使用) 柴胡 15克 续断 15克、黄芩 15克、瓦楞子 25克 川芎 15克、 白芍 25克、 牡蛎 50克、丹皮 15克、枳实 15克、 龙胆草 15克 三七 15克、 乳香 15克、炮附子 25克 阳起石 15克 当归 10克 炒麦芽 25克、 玉金 25克 
注:体力差、足冷,加 熟地 15克 ;经期加 桂枝 15克
方二:(治疗乳癌已经溃决破口,有恶臭,有黑臭水时使用) 柴胡 15克 黄芩 15克紫根 25克黄连 15克 龙骨 25克 牡蛎 50克 白术 25克炮附子 25克
61、治疗脑部积水(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 30克 黄芩 15克人参 15克甘草 15克 生半夏 45克 生姜 3片 大枣 12枚 
62、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出自《伤寒杂病论》-真武汤方) 茯苓 15克 芍药 15克生姜 3片白术 10克 炮附子 15克 
63、治疗大病初愈胃不舒服睡眠不好(出自《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  栀子25克 豆豉25克 
注:先煮栀子,20 分钟后放入豆豉。
64、治疗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 15克 生姜 3片生半夏 15克、炙甘草 10克 人参 5克 
65、治疗脐下动悸且伴有心跳加速(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 茯苓 15克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5枚 桂枝 15克 
66、治疗脐下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甘草汤) (桂枝 20克、炙甘草 10克 
67、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出自《伤寒杂病论》干姜附子汤) 干姜 10克 生附子 10克 
注:熬煮时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煮
68、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厚朴和杏仁) 桂枝 15克、炙甘草 10克、 白芍 15克 生姜 2片、大枣 12枚 厚朴 10克、杏仁 15克 
69、治疗青春痘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15克 白芍 15克 甘草炙 10克、生姜 2片大枣 12枚 葛根 25克 黄连 10克 黄岑 15克、知母 15克、白术 15克 
70、治疗面部中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15克、生姜2片 大枣12枚、葛根35克 
71、醒酒汤(出自《皇帝内经》) 苍术30克 泽泻30克、茜草15克 
72、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
处方一:炙甘草 20克 生姜2片 牡丹皮 20克桂枝 15克党参 10克 麦门冬 10克 麻仁 30克 黄连 10克、柴胡 15克、川芎 10克 大枣 10枚、 桃仁20克、 熟地50克、枸杞10克、山茱萸 30克、 阿胶 20克 
注: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处方二: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 大枣0枚 杜仲10克、巴戟天20克 肉苁蓉 20克 山茱萸30克、吴茱萸 15克 川芎15克、山药30克 艾叶10克 炮附子 20克 
73、治疗自闭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附八味丸) 干地黄 400克 覆盆子 200克 茯苓150克 肉桂150克 山茱萸 250克 泽泻 200克 牡丹皮 150克 炮附子 150克 巴戟天 100克
注:拿以上诸味药(除去肉桂)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的丸剂。小儿一日三次,每次 10 粒再加上 2克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
74、治疗春季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俗称花粉病(出自《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 60克 半夏 苍朴 15克辛夷 10克人参 15克 10克甘草 5克 粳米 2调羹大枣 12枚麻黄 10克 杏仁 10克 
75、预防胃病的方法  早上起床的时候,慢慢坐起,喝下一杯凉水,持之以恒就会终生不得胃病。
76、治疗牙痛的方法 牡蛎 10克 
注:研磨成粉,含于患处。
77、治疗女子逆经的处方 郁金 15克
78、适合孕妇饮用的混合豆浆 黄芪 5克
注:用黄芪煮汤,3 碗水煮成 1 碗,与豆浆混合饮用即可。可提高母亲抵抗力,促进宝宝生长。
79、健康长寿的粥饮 大米3调羹 糯米3调羹 红薯4 小块
注:将上述食物熬成粥,每天早餐食用。
80、抑制病人剧烈疼痛  延胡索 1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81、预防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的方法 夏枯草 15克 生鸡蛋一枚 
注:用夏枯草和生鸡蛋一起煮,待鸡蛋煮熟后,把鸡蛋和药汤服下,药渣倒掉。不是很难喝,有股薄荷的清香味,孩子也可服用。
82、强肾固齿的方法 炮附子10克 青盐10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每次刷牙时用牙刷蘸取少许刷牙即可。
83、急救时涤痰通喉痹(《三生饮》) 生半夏 15克 生南星 15克 生附子 15克
84、治疗吃鱼虾海鲜引起的过敏 紫苏叶 10克 
85、补血安神的处方  生姜2片龙眼20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煮好后,放入红糖和蜂蜜即可饮用。
86、使人心情舒畅的茶饮 洛神果一枚 菊花5克 甘草5克 远志2克冰糖少许
87、养护肌肤的方法(出自《玉肌散》) 白芷15克 薏仁20克绿豆10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做成面膜。
88、治疗总是感觉口苦(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10克 黄芩25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
89、治疗由于小儿口腔溃疡或牙龈发炎引起的发烧的处方 葛根5克 黄岑5克 黄柏5克 冰糖 8 小块
注:汗出烧退之后立即停用。
90、治疗孕妇痔疮的方法
方法一: 把蜂蜜放在锅中翻炒至完全没有水分时,倒入圆锥形的磨具中,待冷却后,塞入肛门即可。
方法二: 槐实 20克把槐实放入锅中炒一下,在没有完全冷却时,捏成圆锥形,塞入肛门即可。
注:便秘不治好,痔疮是无法根除的。
91、去除脂肪瘤的方法 蓖麻子 10克
注:把蓖麻子在锅中翻炒几次,待凉了后,取少许涂于患处,用创可贴粘上即可。
92、治疗青春痘的面膜 栀子10克 木兰皮10克
注:将上述药加工成粉,做成面膜。
93、治疗产后腰背疼和去除妊娠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25克 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4枚 杜仲20克
94、促进头发生长的处方(改善头发稀少) 当归 20克 侧柏叶 20克
95、通便美容的茶饮 柏子仁10克 决明子10克 枸杞10克 
注:把前两味药炒过之后和枸杞一起用开水泡着喝即可。
96、养颜美容的茶饮 黄芪5克 甘草5克 旋覆花 5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7、补气健身的茶饮 黄芪5克 甘草5克 枸杞10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8、使乳房中的乳汁得以顺利流出的处方 冬葵子 20克 
注:用葱白擦拭乳头,用葱叶尖刺一下,即会出奶。如果还没有分泌乳汁,再服用冬葵子汤药。记住,给宝宝喂奶前把乳头用温水擦干净,不然,有异味孩子可能不愿意吃。
99、促进乳汁分泌的处方 (王不留行15克 穿山甲15克 
注:用上述两味药和猪蹄一起煮。
100、促进乳房发育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白芍15克天麻20克生姜2片 大枣10枚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中论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中论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非陰不离陰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陰  何处有如来 


对方说:世界中存在如来,如果如来是有的,其他事物同样有。

注:这就是说,佛如果有,其他事物也应该有。

如:真理的意思,如实之道

来:过来。


合称就是真理过来


答:如果这世界上存在一个叫如来的东西,这个东西是跟五蕴一样呢?还是不一样的?五蕴存在于他,还是他存在于五蕴?是五蕴的拥有者,还是不是?


如果如来是五蕴,那么如来就应该和五蕴一样,生灭变坏,这样一来就陷入执着,这是不可能。

如果如来不是五蕴,他是一个常一不变的事物,这是常见,也是不可能的。


如来是否拥有五蕴呢?拥不拥有都是错的。因为如来如果存在,就必须独立存在,而不发生依存关系。但是拥有就必须发生依存关系,这是矛盾的。

同样的道路,五蕴存于如来中,抑或是如来存于五蕴中,都是依存关系,全是矛盾的。

故,如来在五种可能性中都不存在,那么如来是什么?

故,如果压根就不存在。


陰合有如来  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  云何因他有 


对方说:如来就是依存五蕴而存在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那么不就解决了上述的麻烦了吗?

答:如果是这样,如来还是不存在啊。因为你在依存关系中,就丧失了主体性了。

对方说:如来没有自性,可以有他性啊。

答:他性就是自性,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



法若因他生  是即为非我

若法非我者  云何是如来 

答:因为如果处于依存关系中,就是代表无自性,没有自性,就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如来。



若无有自性  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  何名为如来 

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没有自性他性,就没有事物,哪里有如来?



若不因五陰  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陰故  则说为如来

今实不受陰  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  今当云何受


对方说:如果如来处于依存关系中,那么他就不是一,也不是异。它既不是以五蕴为自性,也不是为他性。既然他是不一不异的,就不能用上面的论证了。


答:如果如来跟五蕴处于依存关系,那么五蕴是什么?

你说,如来既非一,也非异。我姑且相信这种说法,反过来看五蕴。如果五蕴跟如来是一样的,那么五蕴和如来就不处于依存关系。哪里跟自己处于依存关系的呢?


如果不一样,那么两者相互独立,也不处于依存关系。

如果硬要其他有依存关系,唯有一个办法。

就是有两个如来。一个如来是独立的,一个如来作为五蕴所依存的对象。如此这可以说依存。


但是,作为依存关系的如来,没有依存关系,也就没有如来了。如来不能脱离五蕴而单独存在,在五蕴之前,就不能有如来,那么是谁去依存五蕴呢?(因为依存总要有一个主体和客体,两者才能构成依存的最小单元,那么主体一旦说出来,就是有自性,有了自性,就不能依存,要么你认为不存在,那么仍然不能依存)



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  而名为如来


对方说:在依存关系中,无论是主体还是受体,都是不一不异,无前无后,轮回无始无终,这么来形成依存关系。


答:你以为你解决了前面的困难,实际上你遮蔽了依存关系。一个依存关系,总要有一个主体和受体,但是现在你的假设是无始无终,无前屋后,不一不异,请问,谁是主体,谁是受体?


如果不知道谁是主体,谁是受体,这个事物在依存关系就是无自性,那么就是没有如来。正是因为没有如来,故名曰如来。


注:对方这种说法,是通行于佛教界的一种说法,认为事物处于依存关系中,因而没有自性,故事物是空。




若于一异中  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  云何受中有


既然,一异,五蕴都不可能得到如来,那么如来处于依存关系就是不可能的。


又所受五陰  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他性 

五蕴如果是依存的,那么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



以如是义故  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  而说空如来 


因此,根据这个道理,无论是依存关系的主体还是受体,都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形式的假托施设都是没有自体的。


空则不可说  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  但以假名说 




对方说:可以说,存在空。

答:不可以,空就是否定一切,连空都否定,不能说空是存在的。所以不能说某物是空,也不能说某物是不空,也不能说既是空,又是不空。也不能说既不是空,又不是不空。

空是无法言说的,但是没办法,为了讲明这个道理,取信于思,故才有用假名来言说。


这里一个有一个概念,假名,等我们讲到三是颂的时候再说。



寂灭相中无  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  边无边等四 


佛教的十四无记,在这里解释了。一共解释了八问。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亦有常亦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又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这八问,全部被龙树解决。龙树认为,事物本身即是寂灭相,也就是空,因为已经没有事物了,再说这个事物是常与不常,有无边际都是不可靠的。那么这八问实际上压根就成立不了,一个成立不了的问题,就是戏论,是不值得回答的。



邪见深厚者  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  分别有亦非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  分别于有无


对方说:如来是存在的,如来灭后,就变成无了。

答:凡夫所见之世界,皆有分别心。凡夫以此观涅槃,也有分别心,认为涅槃是有的,无的等等,这些都是错的。真正的智者,没有分别。

你不能思维,涅槃以后世界是怎么样的,那样就起了分别心了。如来灭后,没有有也没有无。



如来过戏论  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  是皆不见佛


如来是不能用凡夫的思维和语言来思考、描述的。凡夫如果起来分别心,以此观如来,那是不能见到的。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这一颂是很难理解的,为什么说如来和世界是一样的。

这一颂可以这么理解,如来无自性,世界也没有自性。两者无自性,那么无分别。


无自性的事物,你是不能找出分别来的。

因为所谓的分别,是属性的分别,也就是自性的分别,我们曾经讲过,自性就是表示自己和其他事物不一样的本质属性。


那么有了自性,不可能没有分别。因此,如来也不存在,自性也不存在。

两个不存在的事物,自然无有差别。




发布于 2018-01-19

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伤害谁。

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伤害谁。

净界法师 

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自我反省,就站在自己的位子,然后跟别人产生对立,对立之后就会产生磨擦、产生瞋恚。

 古德说:“所有的瞋恚心,都是依止对立心生起的。”你不想对立,怎么办呢?交换一下位子:“自他交换”。你要多站在他的角度来想,他也不是故意要跟你抗拒,他也是不得已的;他站这个位子、你站这个位子,角度不同嘛!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也就自然不同。

寂天菩萨的观念认为: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伤害谁。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所求的是什么?就是求安乐嘛!你看一只蚂蚁,它生存为了什么?就是找吃的、找睡觉的地方;一只狗也是找吃的、找睡的地方;都是为了追求安乐,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他想追求安乐、我也想追求安乐,这一点是相同的,只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要经常跟别人的位置对调一下,这样我们对于众生的行为,就会多一些的宽恕与包容。

从“自他交换”当中,我们会设身处地多替别人想一想︰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为了追求快乐,也可能会像他这样做,只是今生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别人,看久了,容易产生偏差、产生对立,就会跟众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也跟大悲心、菩提心越走越远。


 佛陀说:你要跟别人换个位置,不是说因缘上,是指心态上换个位置。透过“自他交换”我们更能了解众生的处境,扩大自己的包容心、扩大自己的慈悲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受用,能够经常保持心平气和──其实这世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角度不同而已。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烦恼是要疏导,你不能压抑它。

烦恼是要疏导,你不能压抑它。

净界法师 

我们不能讲断烦恼,这个概念是错的,我们叫转烦恼。所以,烦恼是要疏导,你不能压抑它。烦恼是因为一念迷变成的,其实烦恼的心也有菩提性,也具足十法界,一念的妄想当中也有佛法界,所以我们不讲断烦恼,我们讲转烦恼成菩提,叫“转”。这个“转”很重要!古人常讲一个譬喻,说黄河的水,要是失去控制时,叫黄河泛滥,那是灾难;但是水被调伏时,可以灌溉我们的田地。水没有好坏,是调伏跟不调伏而已。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责怪你的妄想,要好好地跟它沟通,用佛法的道理来引导它,让它接受业果的思想,让它接受无常无我的思想,让它接受菩提心的思想。以后往生,你靠的还是这一念妄想。

所以蕅益大师说:只是现前一刹那法。只是当下一念心而已。望前名果,望后名因。对望过去,它叫作结果;对望未来,它是一个因地,就是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少法可得。所以人生就是改变你的心态,这个转变很重要,九法界的心就是成佛的心,这是大乘的不二思想。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可以持咒,依据你的心态、动机、戒律的种类,而有相应的成果...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可以持咒,依据你的心态、动机、戒律的种类,而有相应的成果...

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关于使我们软弱的八件事情,我观察到我有些朋友八项都有,有些则只有一项或两项。我想问为何如此,是因为业吗?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根除或减少落入这八个陷阱当中?

答:是的,是业,绝对是业。如果不用「业」这个字,我就会说是「习惯」。
你问题的第二部分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佛陀的整个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此。不过,培养觉知很重要,所以你可以说,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通往觉知之道。我不知道你能否这么想。有时候我们说,你知道这是上海?你知道这是茶?当我们这么运用时,「知」是如此重要。那问题是必须的,随着你的禅修,你的修行愈来愈好,当然你就会愈来愈细化这个问题。就像是,我有没有觉知当下运作的这个心理因素,就在这一分钟,是会发展成想要受到赞美或是不想被批评等等?

    例如,若你正要去一个非常重要的的聚会,你必须知道哪些是重要人士,你不会想要与清扫工人等人握手而以为他是位大人物。那种思绪是不间断的,这当下也必然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就在这一刻,看来几乎微不足道,但是会变大。

这就是为何伟大的寂天菩萨曾说,当你步入人群中时,应当认为自心是负伤的。当你身体的某部分受伤而你走进地铁站时,你不会毫不在意地行走,你会试著保护那伤口,因为可能会有人擦到它,对吗?同样的,当你走进人群中时,视自心如同伤处,特别是因为你可能希求赞赏,或你希望得到注意。

    你一定曾经注意过,在电梯里若有一面镜子,有时候男士会这样做、女士会这样做(仁波切比划一般人照镜子时会有的动作)。那一刻的心理因素非常微不足道,只是稍稍整理一下仪容。或是你前往一个重要宴会,有很多、很多的重要名人。若你是一个小小的名人,天哪,你的情绪会变得非常疯狂,会与自卑和自傲的纠结作斗争。你见到一个比你次要的名人,就想着自己比较好,但接着你碰到一个同等的名人,喔,那就难了!然后你见到比你更出名的人,若是能够的话,你或许会想超过他。

    因此,审视自心是否有这些弱点,是你们应该有的重要战略,相当重要,真的很重要,因为它们使你的生活更为完满。否则,若佛教成了只是去寺庙供香烛、抛洒些花朵、拜三次,那么佛教不过是成了一个文化。那么对于佛教,你就是把黄金变成了铜。

问:大乘佛教有不同的修行方式,例如净土,基本上就是为投生阿弥陀佛佛土的修行,而菩萨道是修行一再成为人类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只是个初学者,所以对于选择哪个法门,我在决定上有些困惑。其次,金刚乘是否也有净土的修行?我知道有迁识法,而在迁识法中,当上师引导中阴众生时,他们是去哪里?前往净土或是上三道?

答:这非常依赖于他们的业。若是他们有很好的业,他们可以被迁往净土,否则也许是上三道。你可以选择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并不重要。是的,金刚乘有净土,但与大乘完全相同,因为金刚乘是大乘。一般我会劝告你们学习并修持大乘,因为我认为有相当好的文献支持,大乘是在你们的基因或说是精神之中。而且,若是没有菩提心——大乘教法的精髓,金刚乘就会崩塌。所以我建议你们修持任何一部大乘佛经,例如《金刚经》或《佛说阿弥陀佛经》。
 
问:谢谢您的开示。您刚说到习惯、习性。我想请问一个人的习惯和其个性间的因果关系。您能否对此作阐述?

答:习惯是我们所试图分解的。所谓的生活、轮回的生活,就是一个习惯的蕴集。拆解这些习惯就是我们所谓的佛法。习惯的完全分解就是我们所谓的涅槃。在这过程中,为了放下一个习惯,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新习惯,亦即采用方法或法道。

问:对于在家人,我们在持咒时,应当具有何种心态?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对于我们的修行有何益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批评与赞美。我们大概知道自己不应该落入这些陷阱,但是不知为何,就是做不到,我们控制不了。有没有什么修行是仁波切会建议我们去修,以更好地控制脾气?

答:首先是关于咒。持咒是禅修的一种形式。有这么多的方法,多多益善,因为不同众生需要不同法门。你可以持咒,依据你的心态、动机、戒律的种类,而有相应的成果。你可以在你的闲谈、和人聊天、看电视之间持咒,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仍然是有些努力。稍微更好的是你可以为自己制定更严格的纪律,至少不说话——你依然走来走去、在车子里等等。也许不说话或不看电视,那会很好,非常好。接着,你采用甚至更为严格的纪律,只有在坐直时才持诵之类的。之后,依照你所采用的戒律类型,你或许可以作咒语、六字大明咒等的观想。但是对于大乘,只是因为你有好的戒仪,并不表示咒语就修得更好。我宁愿选择在四处聊天、讲话之间持咒但是具利益有情众生的发心的某人,我宁愿选这样的人,而不是讲话温和、非常会持咒并且有相宜的观想,但发心却是希望变得有力量、要成名、世俗的人。接着,至于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我已经对那位女士回答过了。基本上,你必须培养觉知。
 
问:上帝和佛陀两者有何差别?

答:当人们讲到全能的上帝时,我想他们通常是在讲一个创造者。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他们相信那一类的事情。有些印度教也相信,但是略有不同。佛教?不,没有全能的创造者。全能的创造者是你的自心。佛有两种:内在的佛是你自心的本性,外在的佛诞生在印度,他是象征性的佛,曾是位王子。
 
问:不知如何选择佛经来读?

答:不需要选择,就像是医学书籍,你生什么病,就选什么。对,《心经》、《金刚经》,已经够好了,非常好。



從我的iPhone傳送

十二缘起支的名义 | 稻秆经系列 · 180

十二缘起支的名义 | 稻秆经系列 · 180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佛说稻秆经》

蕴熟,故名老,就是这个蕴逐渐成熟了以后就叫作老,这个前面讲过了;

蕴坏,故名死,就是五蕴坏掉了以后叫作死;

愁故,名愁,因为愁所以叫作愁;

叹故名叹,因为叹所以叫作叹;

恼身故,名苦,就是因为身体的苦恼,所以叫作苦;

恼心故,名忧,因为他的这个心当中产生了烦恼,所以这就叫作忧;

烦恼故,名恼,或者是烦恼,故名恼,因为他就是有其他的烦恼,我们前面讲过有随烦恼,随生而来的烦恼叫做恼.

这以上就讲了它的这个名义,它为什么叫这样的名称,为什么叫取、爱、老等等,就讲它的名义。

这以上我们已经完讲了十二缘起支和十二缘起支的名义,接下来就会讲它们之间相互的因缘,怎么样变成的这个因缘。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契合根机的任何修法都不是弯路

契合根机的任何修法都不是弯路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须得受过密法灌顶,方能阅读此文 

从表面上看,密法,尤其是内密修法的很多名词似乎显得很神秘、很玄奥。很多人也想对密法一探究竟,却不知从何入手。

尽管从大多数人的根机和条件看来,我们暂时还没有必要了解有相圆满次第的具体修法。因为有相圆满次第的修法需要花费很大功夫,过于复杂,很难一蹴而就(当然,无相圆满次第,也即大圆满、大手印部分的修法在加行修完以后可以修)。但作为学密的人,我们应该知道密法在讲什么;修成以后的结果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结果,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为什么依靠这个方法能达到这个目的,其原理是什么;修这些法为什么能快速证悟空性等等,所以此处简单地介绍一下圆满次第。

生圆次第之差异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生起次第的取向是向外的,比如把山河大地观想为佛的坛城,地水火风空观想成五方佛母,修坛城、作供施、念密咒等等;圆满次第却认为,外在山河大地等所有一切,都是人体气、脉、明点的投影。控制住人体结构,不需要观想、念咒,也能自如地改变外境,所以满次第的修行是以内在的身体作为对境。

宁玛巴的三种瑜伽,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其见解层层递进,越来越接近于心的本性:摩诃瑜伽主要讲生起次第,其对境是比较向外的,所以有很多观想、念咒、供养方面的内容;阿努瑜伽主要讲有相圆满次第,其对境是内在的金刚身,所以少了很多观想、念诵等外在方面的修法,其主要的宗旨就是控制住身体的气、脉、明点。阿努瑜伽认为,摩诃瑜伽所讲的观想、手印、念咒和供养等等,都是多余的弯路;阿底瑜伽是讲无相圆满次第。其主张是,所有外在与内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只要证悟了心的本性,外在与身体方面的修法都不需要,都是歧途与弯路,故其对境既不是外在的观想、念咒、供养,也不是金刚身的气、脉、明点,而是心的本性光明。

但人的根机千差万别,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修大圆满和有相圆满次第。属于生起次第根机的众生,就要从摩诃瑜伽开始逐步修持。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修法都不是弯路,而是非常契合修者根机的捷径。


圆满次第——金刚身的结构


圆满次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金刚身的结构;第二个是修法;第三个是修法的原理;第四个是结果。

为何称为金刚身

要了解有相圆满次第,首先必须知道金刚身的结构。金刚身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为什么叫金刚身呢?我们曾经也讲过,密宗也叫做金刚乘。其中的“金刚”二字,象征着无二无别。

什么是无二无别呢?

一般显宗认为,众生不是佛,而是有烦恼的凡夫,通过多生累劫的修行,凡夫的心才能转换成佛的智慧。但三转法轮尤其是密宗的观点却认为,基道果当中的基和果,实际上是一体的,基就是果,果就是基。换言之,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众生和佛无二无别。

众生怎么会是佛呢?

所谓众生,是指凡夫身体和精神二者的综合体。即使只学过显宗的人都知道,心的本质是光明,所以众生的心即是佛的智慧。但显宗并没有清楚地说明为何众生的身体是佛的身体。在这个问题上,显宗讲得比较笼统、模糊,更没有具体的修法。而密法却讲得非常具体而详实,不但阐释了其中的原理,还讲了转换或者清净的修法。依照密宗的观点,不仅众生的心是佛的智慧,众生的身体也是佛的身体,所以叫做金刚身。

气脉明点的作用


金刚身的结构中,人的皮肤、肌肉、骨骼、大脑与修法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无需多费口舌。与修法直接相关的,是气、脉、明点三者。

气、脉、明点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在没有证悟或没有修炼的时候,由气、脉、明点产生轮回;另外一个,是在修行成就以后,由气、脉、明点产生智慧,产生佛的刹土等一切清净现象,所以圆满次第是从气、脉、明点三个方面入手的。



气是什么呢?气有很多种,最粗大的、最外在的是我们的呼吸。按照时轮金刚计算出的,包括日食、月食等等在内的宇宙所有运动的基础数据得知,一个健康的中年人每天有21600次呼吸(一呼一吸算一个数),这样算下来,则每分钟有十五次呼吸。这个结果,与现代医学的观点基本吻合。

内在的气有十种:五种根本气,五种分支气。内在的某些气我们一般感觉不到,但实际上却是存在的。在世俗谛当中,这些气可以维持我们的身体,一旦这些气出了问题或者是失去了,身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密法讲过很多死亡的预兆,其中有些预兆出现在身体上,有些预兆出现在梦里,有些预兆出现在人的心态情绪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人临近死亡的时候,首先气会出现问题:日渐衰竭、趋于停滞。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由于气与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身体的某些局部、梦境当中或者情绪上面就会出问题。虽然间隔死亡时间有时长一点有时短一点,但都是死亡的征兆。

深层次的密气是指精神的运动。虽然阿赖耶识没有很明显的运动,但从阿赖耶识上面产生的精神却有着明显的波动:诞生、延续与灭亡,这种波动也叫气。

气还可以分为两种,业气与智慧气。

业气是指普通人的呼吸。有了呼吸的气流以后,就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或念头:善的念头、恶的念头、无记的念头,所有念头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所以称之为业气。

智慧气也叫做智气,也即气(呼吸)当中产生智慧的那一部分。



密法认为,在人体的脉当中,中脉是最关键的,其次是左脉与右脉,以及从三脉当中衍生出来的七万二千根大小不同的与修行相关的脉,另外还有一些与修行没有太大关系的脉。然后是脉轮——分别位于头顶、喉间、心间、脐部与密处等等。按照不同的续部有五种脉轮、六种脉轮与七种脉轮等说法。

中脉分三种:存在中脉、法性中脉与胜义中脉。

存在中脉:意即客观存在的中脉。

为什么说它客观存在呢?密法讲得很清楚,它是一种属于光的物质,所以在破瓦法等很多修法中,都会将中脉观想为一根明亮的管子。但这种物质不是类似于构造出人体的血肉骨骼之类的物质,医生的手术刀无法接触到,X光等等也无法看到。

法性中脉:即位于存在中脉里面的一根更细微的光构成的中脉。也是修行人修行的真实对境。

法性中脉具备四种特点:第一种,不占据空间;第二种,是一种光;第三种,当人活着的时候,由于气、脉、明点都具足,那时它也存在,不是不存在(非无);第四种,当人死亡之后,人的气、脉、明点解散消亡,它也就消失无踪了,所以它也不是有(非有)。

此处所说的光并不是物理学中所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在任何一个光谱上都找不到它的位置。纵然目前的医学与科技已经十分发达,在人体结构、细胞学等很多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迄今为止,不要说中脉等深层次的结构,连大脑的奥秘目前的科技都没有探索清楚。我们不能愚蠢地认为,凡是光,就必须包含于目前科学已经发现的光的种类当中;凡是物质,就必须肉眼能看见。

胜义中脉:胜义中脉实际上不是什么物质意义上的脉,而是心的本性。中观称之为空性,三转法轮称之为如来藏光明,密法称之为中脉。

为什么称此三者叫中脉呢?首先,因为存在中脉位于身体的正中,所以叫做中脉;而法性中脉处于存在中脉当中,故也叫做中脉;胜义中脉则因为不堕有无、常断等任何边际,故而称为中脉。
脉轮在密法的很多书里讲得很清楚,故此处暂时不介绍。

明点

胜义明点:明点以一个圆圈表示,象征远离一切边际。因为圆圈不像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等有棱有角、有边际的形状,它完全没有任何棱角,借以形容无有戏论,远离边际的心的本性如来藏光明,这叫做胜义明点。

气当中的部分智气,中脉里面的胜义中脉,以及明点当中的胜义明点,都是指光明如来藏,所以最深层次的气、脉、明点都是指万法之源光明如来藏,所有气、脉、明点的源头都是光明如来藏。从光明如来藏当中,产生了气、脉、明点、佛的刹土与不清净的轮回。

世俗明点:在人的脉轮当中,有很多明点。这些明点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思维等一切的基础。

在法性中脉的心口位置有一个明点,称为五聚精华明点。五种精华是指地、水、风、火、空五种精华。在五种精华的中间,是心的精华——如来藏。

气、脉、明点都是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所有气、脉、明点的本质,都是光明如来藏。



THE END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占便宜"和"吃亏",你会选择哪一个?

"占便宜"和"吃亏",你会选择哪一个?

净界法师 

你一定要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支持,才能够走大乘佛法。这个愿力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愿力是从你的想法而来。比如说我们讲“得”跟“失”,你认为生命这个“得”是很重要,拥有很多东西,是安乐的根本,你有这样“得”的观念,你发的愿就不同,你的行为也会有不同。如果你经过很多圣贤的教诲,你知道一个菩萨要安住在“失”,不能安住在“得”,你以“失”为安住点,你发的愿又有所不同。 

我们讲“得”跟“失”好了,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占便宜”跟“吃亏”二件事情。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站在什么位置?但是从因缘上来说,你住在“得”,对生命是亏损的。就是说你没有这个因缘,但是你得到这个因缘,那是你前生的因缘,你在亏损你前生的资粮;你今天站在“失”的角度,诶,我吃亏了!其实你是在累积能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都很重视眼前。我希望我们在思惟因缘的时候,想想过去、想想未来,就是你这个生命的点,不要老是看在眼前的因缘,否则你的菩萨道是没有办法走下去的。就是说我现在安住在“失”,你应该感到欢喜,因为你在累积能量,一个人安住在“失”的人,他是有未来的;一个安住在“得”的人,他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安住在什么样的位置?想法影响到你生命的追求意乐愿望,愿望影响到你的行动。所以菩萨为什么要广学种种的圣贤之书?就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想法。这个想法的转变很重要,你不能老是活在见闻觉知、老是活在过去的感觉,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那这个生命的突破就困难了。

--《摄大乘论讲记》(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心慌、失眠难以治愈?问题可能出在“胆”上

心慌、失眠难以治愈?问题可能出在“胆”上

原创 王蕾 

心慌、失眠可以说是临床上很常见又不太容易彻底治愈的疾病,它们看起来一个是心脏的毛病,一个是大脑的问题,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在于心和脑本身,而是“胆”出了问题。这里的胆并不是解剖上的器官,而是中医学五脏六腑中的“胆”。胆为什么会引起心、脑的症状呢?又该如何治疗?答案就在今天的文中。

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所致。临床表现为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目眩,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胆失疏泄,气机郁滞,生痰化火,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惊悸失眠,烦躁不安;热蒸胆气上溢,则口苦;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泛恶呕吐;胆气郁滞,故胸闷胁胀;痰热循经上扰,则眩晕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热内蕴之征。本证以失眠惊悸、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1.心悸(痰火扰心证)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中医内科学》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瘀阻心脉证和痰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中黄连、山栀苦寒泻火,清心除烦;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清化痰热,和胃降逆;生姜、枳实下气行痰;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

痰热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重镇安神;火郁伤阴,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养阴清热;兼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益气醒脾。

2.不寐(痰火扰心证)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由于其他疾病而影响睡眠者,不属本节讨论范围。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功能清心降火,化痰安中。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小结
《中医内科学》中痰火扰心证之心悸、不寐当属胆郁痰扰证。其治疗都选用黄连温胆汤。此方是温胆汤加黄连、大枣。温胆汤是二陈汤加竹茹、枳壳。

温胆汤在《方剂学》中属祛痰剂中的燥湿化痰剂。其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应用:心热烦甚者,加黄连、栀子、豆豉;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惊悸者,加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眩晕,加天麻、钩藤;癫痫抽搐,加胆星、钩藤、全蝎。

现代运用:常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于胆郁痰扰者。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所谓日月食或者是春秋分这种特殊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做这种祈祷...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所谓日月食或者是春秋分这种特殊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做这种祈祷...

宗萨钦哲仁波切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1


第一个字(吙)就是一个感叹的声音。当我们真正进到实相的时候,我们都会很惊讶、兴奋,就会产生这样的声音。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物件,在我们一般凡人的境界里,看一个物件,这时候我们的感觉是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当我们见到实相以后,我们就会领悟到被我们观察的客体就是我们的心,是心的光明性。当你这样觉悟了之后,你就会晓得,不但是你这个主观者在观察你,这个客体也在观察你,或者说那个客体就是你。那时候,就会有这样一个感叹的声音。 

这个祈祷词在金刚乘的教法里是最重要的,要解释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今天不是来真正教祈祷词,因为时间根本不够,我只是想把它传授给你们。因为我自己也修得不够好,没有办法教这么深的东西,第二,时间根本不够。
2

生死涅槃法,一因二道果,明无明所变,今以普贤愿,令于法界宫,一切成正觉

宇宙间一切的现象,不论是轮回、涅槃,都包含在《如来藏》里。换句话说,一切法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如来藏》。由这个《如来藏》分出两条路,就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或者说是光明性和空性。由于这两条路,就有两个结果,属于法身和有形象的身。所谓智慧,就是法身的一种表现。

我希望以这个祈祷词,令一切众生达到究竟的觉悟,安住在神圣的法界里。希望一切的众生回到本来应该安住的地方,安住在那里。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他最本然的基础,就是《如来藏》。什么是《如来藏》呢? 

根元本无为,自然不可说,无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无明而流转,愿三界有情,皆了无说义
一切法、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不生的。不生不被制造出来,但是它会自然地生起,不可思议,不可以用意识或者是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很奇怪,今天晚上我设法用意识语言表达,你们设法用意识语言接受。因为在佛性里,根本连所谓涅槃、轮回的名字都没有。如果你瞭解了这样的佛性,那就叫觉悟了。如果你不瞭解,这个状态就是轮回。我祈祷一切众生都能够理解这种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如来藏》。 

我是大普贤,无因缘因义,了此自然悟,无内外增长

第三段,意义有一点类似普贤如来讲自己的成功。普贤如来说,《如来藏》的基础是没有因和任何条件。但是在《如来藏》中,很自然地生起具生的智慧,而没有产生所谓二元性的想法,所谓的内外,没有这种想法。普贤如来自己说,我没有在《如来藏》里给予任何事物、任何标记、任何名字。 
3

无念无暗垢,故自无过染,自证原安住,世坏亦无畏,不着五浊尘,无别自然智,无色无五毒,明瞭未尝灭

我也从来不曾被意念的错误迷惑。普贤如来说,所以我的观念、见地里没有错误。就是因为我的觉性经常在本来的位置上,没有动摇,即使三千世界都毁灭了,我也不会惧怕。这好像是在讲他自己的成就。 

就是因为他的觉性经常在本来的位置上,所以他对于种种物欲没有欲望。因为这种智慧不是基于意识而起的智慧,是一种具生的智慧,所以所谓物质的形象和五毒等等,都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这种智慧的光芒。现在讲的这些东西,是属于佛教里最高的见,飞到外太空去,这是很高的见,普通的人没有办法搭乘这种飞机。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渐广,生四十二佛,由运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刚才解释的佛性本质里,包含五种智慧。由于这五种智慧的成熟,于是显现了五金刚佛。五金刚佛就是佛性五种性质的反射,所以五金刚佛跟佛性没有什么差别。由于超越了智慧上的界限,于是乎另外42尊佛就生起了。由于这五种智慧光明的缘故,或者是力量像放射的光明一样,于是产生了60尊的饮血尊。 

现在解释一下饮血尊。血代表愚痴,有些学者认为,真正的佛应该是愤怒相的佛。特别讲起来,真正由法身化现出来的佛,应该是愤怒相。因为这种佛的威力的确比寂静相的佛要大。意义上类似是这样的,工作的能力比较大。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个意义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讲,就像我们要驯服一个比较乖的小孩,如果能驯服好当然很好。但是总比驯服调皮捣蛋的小孩好。驯服调皮捣蛋的小孩是比较难的。这种愤怒像的佛就是要驯服比较难驯服的。说起来,我们大家都比较愤怒相,因为我们都是比较愚痴,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愤怒相,比较愚痴。所以,寂静尊只有42尊,而愤怒尊有60尊。

根本明无迷,故为本初佛,由我发此愿,三界诸有情,了知自然觉,大智得增上
所以,这种智慧的根本,或者是觉性的本质,是从来不被染污的。因为我是所谓的本初佛,就是普贤佛,由于我的祈祷,我希望三千世界的众生都由轮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脱,能够了达俱生智,达到最后所谓大智慧的境界。这个祈祷词里面的主讲--祈祷的人,可以说是普贤佛,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 
4


我化身无间,分化百俱胝,如应种种现,由我悲愿力,三界诸有情,解脱六趣处

下一段,我以无量的化身,永远不会间断的化身,化为无量、不可数的化身,不可思议这么多的化身。然后以一切可能的教法来教化、调服适合这种教法的众生,令在轮回中的三千世界的所有众生,能够由六道中解脱。

最初众生迷,由不了(悟)本明,无知昏暗住,此即无明因,从此闷绝中,忽起恐惧想,生自他贪嗔,习气渐增长,遂流转生死

从下面一段开始,要讲意识的心是怎么样演化出来的。如果你要问为什么第一念无明会产生,这个问题要解答的话非常困难。这只有靠自己去做禅修,达到觉悟,才能够理解。在内心染污的众生心里,他的根本智慧是不会生起的。对于这种众生来讲,在他们的心里有所谓失念,心不能警觉,这种失念就葬送了他们的感官。因为这个原因,于是造成了所谓的不觉和染污。这就是所谓的无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感觉很吃惊的心,这种心渐渐扩大,变成一种恐惧。于是乎,由于这样的作用,众生以后就会感到恐惧。由于这样的关系,我们以后就有你、我、彼此之分,就有所谓的亲疏、敌友之分。有这样的分别以后,更多的习气渲染发生了,于是就造成了轮回。 

五毒惑炽盛,五毒业无间,故众生迷基,即无知无明,由佛发愿力,皆自知自心

在这个轮回里,产生了所谓的五毒。所谓的五毒,实际上不只是五毒,它是无量的,无量的烦恼就生起了。因此,我们经过上面的推理,我们晓得一切轮回众生的迷惑是怎么样产生的,就是由于最初一念的不觉。所以由于这个祈祷词,我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觉悟他们根本的、光明的智慧。
5


其俱生无明,是无知险处,其分别无明,即自他二执,俱别二无明,俱众生迷基,由佛发愿力,生死诸有情,无知黑暗消,二执妄识净,了悟自心性

下面讲根本无明。无明有两种,第一种是根本无明,这种根本无明就是一念不觉和内心感觉动摇的,这种最初的一念动摇,就是根本无明。另外一种,就是由根本无明引发出来的无明。这种演变出来的无明,我们叫后得的无明。这种后得的无明,就是一种执着于你我相对之间的无明。这两种无明,就是造成所有轮回众生的根本原因。希望经由我的祈祷词,希望一切众生的染污,内心不觉的染污、黑暗,统统被清除、清净,而且把相对的二元性的观念也统统清除。然后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到自己本来光明的智慧。

谈到这儿,我开始讲所谓的二元。二元性的特性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疑和疑心。怎么讲呢?所谓二元性的心,比如我们看到山、桌子、水、茶杯种种的境界,只要我们有分别感觉的时候,这里就包含有疑的性质在里面。因为,我前天讲到见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物件的时候,有某种见,这种见的意思就是某种的认同或者你去考核它。

二执心犹豫,略起贪着时,习气渐增长,于衣食财处,五欲及亲眷,发生悦意贪,此令世间迷,二取(能所)业无尽,由贪果成熟,生于饿鬼中,常受饥渴苦

下面一句,由于相对的心,二元之见,于是发生了疑。由于相对的二元的心,产生了对欲望的追求。这种对欲望的追求的习惯越来越大以后,于是我们对于食物、财富、衣服、房屋、朋友、爱人还有种种感官上的五欲,产生很强的追求,于是我们就受苦了。于是,这个世界就被我们误解了,我们拼命在执着、追寻物质的物件。当这种追求物欲的果报成熟了以后,你就会被转世到饿鬼道里去,所谓的饿鬼道也就是你的贪欲。我们的贪欲、贪求就是饿鬼。当然,你有了二元的心,又开始追求种种的物欲,这个果报成熟,你会堕落到饿鬼道。饿道的众生受到很大的痛苦。

由佛发愿力,令贪心有情,欲念不须断,贪着亦勿取,内心自舒缓,任持觉悟地,转分别成智

由普贤王如来的祈祷词,我祈祷一切有贪欲的众生,既不要压制贪欲,或者是特别做作地拋弃贪欲,即是不要去接受这种贪欲,不拒也不取。你所要做的就是安置在本来的地方。如果你安在本来的地方,你会见到心的真相。如果能看到的话,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恢复到心的本然,然后智慧能够再自然地生起,最后都能够得到妙观察智。
6


若于诸境显,生微细怖畏,即长嗔习气,起杀害等心,嗔果成熟时,地狱煎熬苦,由佛发愿力,六趣诸众生,嗔恚猛生时,放缓莫取舍,若能持自心(悟),即得明瞭智

当我们看到有外境和对待的外境存在的时候,首先会产生很轻微的惧怕感。当这种惧怕感由于习气的执着渐渐长大,这时候就产生了敌人的观念。有了敌人以后就开始斗争了,当所谓憎恨、斗争行为的果报成熟了以后,就会堕落到地狱道受苦。所以说我们的愤怒,我们的瞋心就是地狱。当然因为这种愤怒、瞋心,使很多众生堕落到地狱道里。

由普贤如来的祈祷词,希望所有具瞋心的众生,既不要拋弃瞋,也不要瞋,不取不舍,安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希望他们能够见到实相。最后希望他们都得到大光明的智慧。
7


由自心高举,于他心谤毁,由起猛慢心,自他欺凌苦,业果成熟时,死坠天生中

另外一个烦恼,当我们的心变得很傲慢的时候,傲慢的心经常有和别人竞争的意向。你总想和别人竞争、比赛,当这种竞争的心生起、渐渐长大,于是产生了傲慢,于是又开始争斗,有了这种烦恼以后,我们总希望比别人好,于是开始了争斗。当斗争、嫉妒心的果报成熟了以后,我执、自我傲慢的果报成熟了以后,于是你转世在天道,在那儿受苦。他们的确是有一点很大的力量。天道的毛病,因为天道的环境很快乐、娱乐,因此他享受着快乐,没有警觉自己的危险。当他临死七天以前,他会看到他下一世要转世的地方。当他看到下一世要转世投胎的地方时,他会感觉极大的痛苦,这种痛苦要比地狱的苦大七倍。

由佛发愿力,令慢心有情,自心自然住,任持觉悟地,平等原智得

经由普贤如来的祈祷,希望所有具傲慢心的众生,既不取也不舍傲慢,安住在本来的地方,希望他们都能正到实相,证到平等性智。
8


由二取习气,自赞毁他苦,增斗争较心,杀戮非天生,果坠泥犁处,由佛发愿力,令斗争有情,不起怨仇心,任持觉悟地,得无碍业智

还是从刚才讲的二元性相对的心,由这种心生起自赞毁他的做法。有了这种想法,于是产生了嫉妒,又开始斗争,于是你又希望你比别人都要好。当这种心、烦恼的果报成熟以后,你就会堕落到阿修罗道,最后还是堕落到地狱道。因为阿修罗道的众生充满了嫉妒,因此他经常和天道在斗争。经由普贤如来的祈祷,希望有嫉妒心的众生,安住在智慧的本然,让他本然的智慧再生起,希望他们都证得成熟。

无知舍散乱,覆惛及忘念,丧失菩提心,闷绝懈怠痴,果感旁生中,由佛发愿力,令诸痴暗者,现了明瞭念,得无分别智

失念、心散乱、不能集中、心不注意,一种心很黑暗的状态,失念、妄念,一种很懈怠、懒惰,很愚痴、愚笨,当这一类的思想成熟了以后,就会转世到畜生道。经由普贤如来的祈祷,希望这些被愚痴所覆盖的众生,能够被不失念心的光明所觉醒,最后都能证到法身智。
9


三界诸有情,根本与佛等,由无知迷乱,造诸无义业,六业如作梦,我是最初佛,为教化六趣,以普贤大愿,令一切有情,于法界成佛

最后一段,在三界里轮回的一切众生和普贤如来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忘失了自己的本性,沉入迷惑之中,毫无目标的徘徊、游荡。这六种业都好像是梦幻一样,我是所谓的本初佛,第一尊佛,因为一切众生都要经由普贤佛的化身来调伏、救度。我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证得法身。

阿吙 兹以瑜珈力,无明(勿迷)心自明,由发此大愿,闻持诸众生,三生即成佛,或于日月蚀,或于地动时,冬夏至年节,自修为普贤,于众诵此愿,三界诸有情,由我行者愿, 其苦自减少,究竟得成佛

如果我们读诵这个祈祷词,会产生很大的威力。当我们以一种很清净没有染的心来读诵的时候,一切众生都会得到觉悟。在西藏,这个祈祷词是使你不得不开悟的祈祷词。在所谓日月食或者是春秋分这种特殊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做这种祈祷。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不修空观,你永远活在你的妄想里!

不修空观,你永远活在你的妄想里!

净界法师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说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就是说你受了八识的影响。第一个第八识把它变了一次,第七意识又把它变一次,前六识又变了很多次,那么这样子是说明什么事呢?我们一个人叫做自变自缘,我们永远活在自己的水泡,你走不出这个水泡的。我们自己变似一个影像,让自己来受用。我们一般人,没有修空观的人,你永远活在你的妄想,永远!就是你的业力变一次,你的我执又变一次,你的妄想又变一次,然后你把你心中看到的东西都当真的,这个就是识变。

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人生的真相,没有一个人。

所以这个唯识学的意思,就是人生是恶性循环,我们过去做错了,有执著,然后今生就会因为过去的错误又把今生给毁了。因为你今生又受到八识的影响,八识是你把它创造出来的,它又再把这个今生的因缘又变一次给你看,直到有一天你学佛了,你开始回光返照了,你不向外攀缘,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水泡才破裂了。

所以你得到的影像,完全是你自己的过去的业力跟今生的妄想捏造出来的,你感到痛苦是你自己的影像让你痛苦,跟别人没有关系;你感到快乐也是你自己的善业跟你一个美好的思想的结合让你快乐的,跟别人也没关系。因为你不能够超越你心中的妄想,你走不出你的水泡的,别人只是一个助缘而已,这个唯识的生命观就是这样的。
--《唯识学概要》(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国宝级老中医这个方子挽救了好多人的肾,请大家发慈悲心,发给有需要的人

国宝级老中医这个方子挽救了好多人的肾,请大家发慈悲心,发给有需要的人


来源:文小叔说 

 
昨天的文章中文小叔粗略谈了谈肾炎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来调理、治疗慢性肾炎。
 
肾炎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它有很强的迷惑性,一是发现它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错过了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治疗时间。二是,很多人对肾炎有误解,医生如此,患者更是如此,看到肾病两个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肾虚,于是很多人自作主张大吃特吃一些补肾的药物,结果越吃越坏,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今天文小叔介绍的这个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子出自赵绍琴老中医之手。
 
赵绍琴是三代御医之后,特别擅长温病治疗,尤其是肾病领域,他独树一帜,他的见解和成就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毫不夸张地说,赵绍琴是近现代以来肾病第一人。
 
他摆脱经验的桎梏,独辟蹊径,认为肾病之所以好发于青年、中年,并不是肾虚,肾虚可能只有那么一点点,更主要的是湿热郁结在肾经,导致肾脏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出现气滞血瘀,从而损伤肾脏,致使肾脏功能不全。
 
所以赵老治疗肾炎的思路非常明确,反对滥用补药,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这两个角度来治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病人在赵老这里终结了自己的慢性肾炎史。
 
据说著名中医罗大伦老师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自己老母亲的肾炎,目前为止都没有复发过。罗大伦力排众议,没有用一贯补肾的思路,就是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思路,就是用赵老的方子力挽狂澜,在医院已经下达病危通知书的危急时刻,果断出手,让母亲转危为安。

小叔也推荐给粉丝服用,效果很好
好了,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希望小伙伴们不要嫌弃文小叔啰嗦,现在就把赵绍琴的方子公布吧:
 
防风6克、荆芥炭6克、炒槐花6克、生地榆6克、丹参6克、茜草6克、芦根6克、白茅根6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
 
赵老的方子很简单,就10味药,请小伙伴们做一下笔记(此处应该有掌声)。
 
那么这个方子到底是怎样治疗慢性肾炎的呢?
 
治疗慢性肾炎一定要治水,要像大禹治水一样治水,因为肾炎最严重的症状就是水肿,身体里面的水运化出了问题,该排出去的废水没有排出去,该利用起来的水没有被利用,全部堆积在身体里,泛滥成灾,导致水肿。
 
水,在中医的概念里面把它划分到“湿邪”里面,治水就要治湿。
 
赵老在这个方子里怎么治疗湿邪的呢?首先加强肺的宣发能力,解表开窍,这样肺就可以把水输送到膀胱里面。经常喝茶的人应该知道,倒茶的时候如果你把茶盖上面的气眼堵住了,茶水就倒不出来。解表开窍等相当于把茶盖上的气眼打开,这样水就顺利出来了。
 
用什么药来加强肺的宣发能力呢?用防风、荆芥炭,这两个药是一对药,经常一起使用,都是入肺经的。
 
除了加强肺的宣发能力外,赵老还用水红花子直接来祛湿。
 
好,湿气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热。为什么要解决热呢?因为湿化热,湿邪郁积久了就会化热,这个理论小叔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了很多次啦。其实任何一种病邪在身体里面呆久了都会化热的,比如气郁化热、血瘀化热,痰淤化热、积食化热,甚至连寒邪呆久了也会化热,所以风寒感冒到了后期就是化热,既有表寒又有里热。


怎么解决热的问题呢?赵老在这里用的是芦根、白茅根。这两味药都是甘寒清润之品,直接清热利湿,所以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退烧。比较难得的是芦根白茅根还有一定的滋润作用,因为它们的味道很甜,特别适合给小孩子退烧。
 
解决了湿热问题,接下来一步就是解决淤血问题了。慢性肾炎患者肾脏里面都有淤血,所以才会导致血压升高,这是西医也证明了的。这个淤血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湿热造成的。湿邪是一种阻碍的力量,它能够阻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缓慢,渐渐地就瘀滞在那里,就会形成淤血。
 
淤血用什么来化开呢?赵老用的是丹参、茜草。
 
淤血久了也会化热,导致血热,必须还要用一点凉血的药物。赵老于是请来槐花、地榆帮忙,它们都是凉血的高手。
 
看看,赵老用药就是如此这般丝丝入扣,一环扣一环。
 
最后,赵老还用了焦三仙各6克。焦三仙就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有小伙伴纳闷了,小叔,这不是消食的嘛,这肾炎还与积食有关系啊?
 
是这样的,很多慢性肾炎患者舌苔中后部都比较厚,这说明什么?说明胃肠有积食。这个积食会损害脾胃运化功能,脾胃运化不利就会产生湿气,脾胃可是湿气的来源啊,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嘛。赵老用上焦三仙就是把脾胃清理一下,让脾胃的负担减轻,让脾胃运化得力,从根本上解决湿气的来源,这样肾经湿热就会大大减轻。
 
这就是赵老的方子。文小叔建议服用赵老的方子同时服用怀山药煮水,每天三十克到五十克,把脾补上来,赵老不建议补肾,所以他的方子一味补肾的药都没有,但是脾是可以补的。脾是后天之本嘛。如果你还有点气虚,可以加入黄芪30克,与山药一起煮水喝。黄芪本身也可以治疗水肿。
 


说完了方子,文小叔又要说题外话啦,其实慢性肾炎服药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靠平时的保养。平时保养该注意什么呢?有三个任务,任重而道远,小伙伴们一定要坚持。
 
第一个任务,饮食一定要清淡。
 
补肾的药物不要吃,西医所说的高蛋白食物也不要吃,西医建议慢性肾炎患者要多吃高蛋白食物、优质蛋白食物,他们的理由是,你不是漏蛋白吗,你漏多少,我给你补多少。
 
这是一种很机械的思维。他们并没有考虑,补得进去吗?蛋白质是很重要,但得补进去啊。相反,慢性肾炎的人高蛋白吃得越多漏得越多,不仅漏了,还进一步损害肾脏,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你的肾好比一张网,网破了鱼越多网破得越严重,这个时候当务之急是把网补好,然后再去打鱼。补网就是补漏,先把肾脏修复好,然后再进补高蛋白食物。
 
所以赵老反对进补,建议饮食清淡,不要担心没有营养,五谷为养,五谷就是最好的营养。如果可以的话,小叔建议素食,每天喝点小米山药粥,实在受不了也可以适当吃一点肉,牛肉鸡肉最好别吃。现在节制是为了以后的自由。
 
第二个任务,适当运动。
 
西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身体虚弱,应该注意休息,但中医认为,你越是天天躺在家里不动,你的气血就越运行不畅,所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量力而行,行气活血。走路是最好的方法,最适合慢性肾炎患者。有的慢性肾炎患者自从每天快步走后,一个月再去检查,惊讶地发现指标好转了许多。这个快步走可以锻炼腰部,可以让肾脏的气血运行有力顺畅。
 
第三个任务,切记不要纵欲。
 
纵欲会导致肾虚,正气不足,邪气更容易来侵犯。很多男性患者久久不愈就是克服不了纵欲这道难关,除了纵欲,男人还喜欢酗酒、熬夜,这些都是伤肾的行为。女人相对来说容易克服这些毛病,所以容易治好。

第四个任务,一定要保持情志舒畅。
 
这一点对女人来说又是一道难关。为了治病,女人很快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情绪是女人天生弱点,女人的情绪容易反反复复,容易肝气不舒。
 
为什么要保持情志舒畅呢?因为很多慢性肾炎患者不是被肾炎本身害死的,而是被吓死的,整天闷闷不乐,活在恐惧之中,这些负面情绪都是毒药,对肾脏的压力就像大山一样。
 
情志不畅首先损害的是肝,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水属木,也就是说肾才是肝的妈妈。肝出了问题首先要找肾帮忙,就好比孩子有了问题首先要找妈妈一样。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子盗母气的状况。
 
问题是,你的肾本来就不好了,还要去盗,不是给肾脏雪上加霜吗?现在你的肾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
 
所以,一定要想开,看透生死,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来面对肾炎。你甚至可以把肾炎当做朋友,不要把它当做病魔,病魔会纠缠你不请,朋友来了就会走。你越恐惧越担忧,病魔越纠缠你。你越放松,越不在乎,病魔反而会消停甚至会离开你。
 
其实,想开了也就无所谓了,肾炎就肾炎吧,多活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三十年也罢,人总是要死的,多活十年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少活十年也不见得少了什么,一切都是心念问题。
 
如果真到了肾衰那一天,有钱就治,没钱大不了一死,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什么可怕的,一了百了,红尘烦恼全部解脱,未必不是好事。金刚经早就说了: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果你看透了生死,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对任何疾病你就无所畏惧了。
 
你要做的是,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无怨无悔。
 
感恩赵绍琴老中医奉献出这么好的方子。希望小伙伴们分享出去,小叔替被肾炎折磨的人感恩你们。

特别提醒:小叔文章分享的方子仅做交流,不要随便服用哦,后果自负。由于精力能力有限,留言不能全部回复,请原谅小叔。愿你成为自己的神医。



從我的iPhone傳送

缘起,是引导进入空性的极佳门径

缘起,是引导进入空性的极佳门径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缘起赞》中云:“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既然已经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就应该接受佛教最核心、最精华的缘起性空。缘起,是引导进入空性的极佳门径,是证悟空性的最好方法。如果有人因为缘起这个名词,却反而执著是有自性,那是不应该的。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有什么办法,能引导这些人进入无上空性之门呢?答案是没有!本来缘起法门是引导众生进入空性最殊胜、最善巧的解脱宫殿的阶梯,也是佛陀极力赞叹、欢喜的胜妙之道,但小乘佛教和大乘唯识宗的一些修行人,却反而会因为缘起这个名词而执著为有自性。这好比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可以用药去治疗。但如果药也变成了毒,这个人就无法救治了。同样,普通人有执著是可以理解的,还可以通过空性来推翻这些执著,但如果他已经对缘起性空有了执著,把缘起执为实有,那就无可救药了。此处所谓“善行阶”,是指进入佛陀境界的台阶,也就是证悟空性的道。“解脱宫殿的阶梯”,是指证悟空性。“胜圣”,是指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菩萨。

小乘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最小的物质——粒子。宏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假象,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粒子这个最小的单位。如果连最小的粒子都不存在,世界是没有办法形成的。粒子必然存在,缘起有因有果。在小乘佛教中,缘起这两个字就代表着真实。因为有缘起,所以世界是真实的。如果连粒子都不存在,就不会有因有缘,这就是执著有自性了。这个观点,和经典物理的观点是一致的。在很早以前,物理学家也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物质。小乘佛教虽然没有用“原子”这个词,而是用“微尘”代表最小的粒子。


大乘佛教唯识宗认为,所有物质都是假象,甚至包括我们内在的大部分精神,也是虚假的。唯一真实的,就是阿赖耶识。世界的基础,也是阿赖耶识。如果阿赖耶识都不存在,那世界也不会存在。因为阿赖耶识有因有缘,所以它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整个世界的产生,就是缘于阿赖耶识这个因缘。

其实,除了唯识宗和小乘佛教以外,我们自己不也是这么认为的吗?因为有因有缘,所以世界是真实的。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观的时候,不能一直都认为这是中观和唯识宗在辩论,或者是佛教跟外道在辩论,与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我们也在被驳斥的对象当中。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里面最殊胜的教派,其他教派都很低劣,从而对其他教派带有成见。所有的闻思,都不应该是针对外界,而是向内针对自己的。向外是一种哲学,向内就变成了一种修法。

比如,有些大学教授学习佛法,是为了研究佛教。他们研究的内容,就是小乘和大乘如何辩论,佛教和外道如何辩论等等。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辩论也跟他们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到头来虽然研究了一辈子佛法,知道很多佛教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佛教徒学习佛法,却不能这样。闻思中观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原有的观点,也放在被驳斥的执著对象中。要知道,有些时候我们的观点连小乘佛教的境界都没有达到。以这样的方式闻思,才会对我们自己有帮助。

在辩论的时候,必须引用大家公认的逻辑推理方式,而不能引用自己宗派的经典。比如,如果我们引用释迦牟尼佛的话去反驳其他人,不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人根本就不会接受。同样,若外道引用外道的经典来反对我们,我们也不会接受。除非辩论双方都承认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那时运用佛经来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才是有效果的。


比如,一个佛教徒和一个基督徒在一起,虽然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不同,但当他们都看到很远的地方冒着烟时,佛教徒就说,那个冒烟的地方一定有火,基督徒也不会否认。因为现实生活的常识,已经让他们达成了共识。以这种公认的推理方式来辩论,才是明智而科学的。如果是全世界都公认的大前提以及小前提下推出的结论,那谁都不得不承认。即使有点被动,但这种被动也并不是以权利或其他强硬手段来胁迫而达到的。

当然,有两种人是不能辩论的。一种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因为身份、面子、某种利益,或因为有着非常严重的偏见,所以仍然不认错。跟这种顽固的人辩论,是没有意思的。还有一部分人非常愚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已经违背了逻辑,这种人也暂时不是辩论的对手。

无论是大乘、小乘还是外道,我们都不能有任何成见或偏见,都要站在逻辑的立场来推理,这样推理出来的结果,才是公正的。藏传佛教非常重视辩论,而辩论的前提,就是要站在大家公认的逻辑立场上。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错误,就应马上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还有,这种辩论对象,也仅仅限于人类。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逻辑,都建立在感官的真实性之上。但某一群众生,比如天人等等,就根本不能接受我们的感官结论。它们的感知,与我们的视觉、听觉结论,有着很大的差别。和这种众生,是没有办法通过理论或常识来沟通和辩论的。真理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说他的观点不是真理,但真正的真理,是大家公认的逻辑。即便如此,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真理。绝对的真理是逻辑推不出来的,只有证悟才能通达。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