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歌集-药磨雪山之歌 ]藉由对心的直接感知来行持对现象自性的理解
巴沃法影
十万歌集密勒日巴
玛尔巴曾经告诉过密勒日巴要在哪些地方修行,药磨山就是其中的一处。所以密勒日巴来到药磨山,住在辛噶岭(狮洲)森林内一个称作“塔普克·森给·宗(狮堡虎穴)”的岩洞中。当他住在那里的时候,地方神祇没有对他造成任何障碍,他们以寂静形相显现,并立誓服侍、礼敬密勒日巴。所以密勒日巴的禅修进行得十分顺利。
-堪千创古仁波切教授-
有一天,有五位青年男女前来见他,请他传法。他们说:“这是一个如此骇人之处,一个人的修行品质必然会非常不稳定,这是否有发生在您身上?”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密勒日巴对他们唱了一首道歌,其中他说:
在夏天和冬天、秋天和春天,药磨有草原、花朵、树木、森林、猴子、鸟儿、蜜蜂。我在此地禅修空性。有时候会有众多念头生起,而这有助于我的禅修,非常的好。
我不积聚恶业,因此我的健康良好。我有扰乱自己身体并令我不安适的念头,然而那对我的禅修觉受有所利益,所以这非常好。因此我离于染垢,离于生死,这很好。
纵然神祇与灵类怀有恶意并造出幻相,但这只会增长我的证量,这非常好。我离于疾病,但若是痛苦生起,则痛苦会现作大乐,这非常好。我拥有不同种类的愉悦禅修觉受,但有时在我跳跃、奔跑或舞蹈之时,我甚至感到更多的大乐。
五名弟子在听见密勒日巴的歌曲时,生起极大的信心,于是密勒日巴授予其窍诀。他们进而禅修这些窍诀,并证得贤善功德,这令密勒日巴感到欢喜。于是对他们唱了一首歌,歌曲是关于其所应该具持的行止,其中他说:
修行佛法的人很多,而你们非常有福德能够禅修此道。你们的修行是为了在一个生世之内,以这个身体就能证得佛果,因此切勿执着此生。为了此生而造作很多善业和恶业,这会令你无法适切地依循法道。
在服侍上师时,你对自己的良好作为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这会令你无法成就目标。在持守三昧耶时,勿与凡俗人士交往,这会带来令你破失三昧耶的危险。在学习时,不应该因为自己理解了文字的意义而感到骄傲,因为这会造成烦恼情绪如火般炽燃,毁掉你的善业。在你和法友在一起禅修时,不应该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它们会引发散乱,成为佛法的障碍。
在这些一般性的教示之后,密勒日巴给予不共的窍诀,指示他的学生们在涉及如《那洛六法》等非常深奥修持的方便道上应该如何行止,指示方式是给予他们口耳相传的深奥口诀:
在做这些禅修时,你不应该使用从口传教法中所发展出来的力量来降魔或给予加持。若是这么做,你自己的相续将会妖魔化,并产生许多的障碍,并且会使你沦入世俗的活动之中。
修持佛法的时候,有时会获得对自心实性的禅修觉证。当这些发生的时候,不要吹嘘你自己做得很好,而且不要展现神通力。如果你谈论自己所获得的进步兆相,你就会产生傲慢、嫉妒、嗔心,而兆相将会退失。你需要理解并断除这一切的过失。
接着密勒日巴的学生们问他应当如何自给自足地修持。密勒日巴唱了一些一般性的教示,告诉他们必须好好修行,必须具有信心和虔敬心等等。他们确实好好地进行了修持,并且以他们对密勒日巴所具的大信心,供养他一个黄金曼达,请求获得关于见、修、行精髓的教示。密勒日巴表示,他们的修行胜过黄金的供养,并把金子还给他们。接着他唱了一首歌,其中他说:
见、修、行、果是咒乘的基础。咒乘的见地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象的真如实性。然而,对见地仅有智识上的知识却不足以得致证悟,因为我们必须对自己所需理解的内容加以禅修。
单是从事禅修也不足以得致证悟,因为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禅修是否正确。最终,为了获得证悟,我们必须在不做禅修的时候从事清净的行止。
咒乘的精髓是摄持正确的见地、合宜的禅修、清净的行止。这每一项都有三个要旨。
佛陀的见地具有两个层面:经乘的见地和咒乘的见地。在经乘之中,我们主要是依靠逻辑论证来行持对现象真如实性的理解;然而在咒乘中,我们是藉由对心的直接感知来行持对现象自性的理解。咒乘的见地有三个层面:
1、一切显相和存有全都含摄于心中。一切外在的色、声、味、香、触觉都是从自心中生起。心对于乐、苦、烦恼、念头等一切的感受也都是来自心本身。
2、什么是心?就是明与慧。心不是一个物质的东西。心能思维和改变,能够以明光从事各式各样的念头。
3、然而,心本身并不能被识别,因为心的自性是空性。有些上师首先引介空性给他们的弟子,然后才是明性,而密勒日巴是先引介心的明性,接着才指出这个明性无法被鉴别而引介空性。
以上是咒乘对自心实性见地的三个层面。
禅修的三个层面是:
1、很多念头会在禅修时显现。如果无法识别心性,那么念头就成了一个问题:念头会变得坚实并成为障碍。然而,在证得心的真实自性时,虽然会有念头生起,但念头却被解脱为法身。
2、当自然悟得念头即法身时,心的明慧识离于痛苦的大乐境界,于是禅修伴随着大乐的觉受。
3、这个禅修不是创造出某个新的东西。心在其原本的自然状态中休息,没有更迭或造作,于是迷惑被驱除。心必须休息,在心的自性中放松。
行止的三个层面是:
1、在咒乘中,一个人不需要刻意地实行十善行。善行的修持会自然生起于得自禅修的证量中。
2、类似上述,完全无需刻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就能自然避免十恶行。了悟心性之后,一个人就无需有刻意的的行止。
3、也不需要刻意图谋对治的行为,无需透过努力而产生了悟。如果在心的本然状态中松坦休息,对明性和空性的了悟就会自然生起。
最后,果的三个层面是:
1、依据佛陀的咒乘不共见地,涅槃和佛果并不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们不需要前往某处得到它们。它们也不是新创造出来或要被获取的。
2、轮回不像是垃圾,必须被丢弃,没有任何能被丢弃的东西;轮回的自性就是涅槃,无论我们悟得与否。
3、涅槃不是待创造出的某个东西,轮回也不是待灭除掉的某个东西,因为我们的心即是佛果。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佛果;佛果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性。
当我们能够灭除一切负面特质并获得了悟的一切正面功德时,我们自心的不变自性,完全无有改动的,就是佛果。当我们未能悟得心性时,我们就受到染垢力的控制,在轮回中流转。当我们悟得心的真如实性时,就有心即是佛果的胜解。
以此方式,见、修、行、果各有三个层面,共有十二个面向,或是如密勒日巴所说,是钉进去的十二枚钉子。要敲进去的还有一枚钉子——第十三钉,平等应用于见、修、行、果,就是无可捉摸的现象自性。这是超越一切极端、超越所有概念意想的空性。
能敲下这十三钉的是谁?是上师,他引导弟子认出不可捉摸的自性。如果我们做太多的分析,心就会变得迷惑,钉子就敲不进去。然而,当我们如实理解本具自性时,钉子就能被敲进去。这十三钉是属于所有佛法修行人的财富。密勒日巴说:“它们已经在我的心中生起。我对它们感到欢喜,并修持它们。”
接着,密勒日巴对他们又唱了另一首道歌:
当你修行的时候,必须要精进和具有信心。你必须独自修行。药磨山是一个修行的胜妙处所。我依循自己的建言修持禅定后,我享有最为圆满的安乐。
| 认出自性 对心性的第一个认知是经由上师的介入而引进弟子的觉受中,无论是在教学、法会或导引禅修时,这成为弟子日后修持佛法的基础。其目的是令弟子能够熟悉、习惯于最初被指出的方式来体验世界。透过道上的修持,弟子的觉受臻至不可言喻的佛果时,就可说他们已经完全悟得心的自性。——扎西·南嘉喇嘛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