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人活着不單靠食物

標題是取自聖經的說話,尋道無分宗教泒別,老問題只有一個:人生有什么意義?
活了多幾十年,年青時本來還有少許宗教或社會熱誠的朋友,漸漸趨向媚俗,「日講錢,夜講欲。」成為了凡夫的基本思考模式。「不再多想,反正沒有答 案」成為最佳籍口。但病痛一來,或無常一到,心裡總不是味兒。我真的不怕死亡?生不知怎來,死不知去往,「斷見」者以為死後沒有生命,一了百了,灰飛煙 滅,生命豈止那么簡單!
一些人生似乎較正面,如一些演員經常帶頭做善事,以為做善事可積福,帶着妄心祈求回報,此有「有漏、有染、有貪」的善心,善因是有種的,但貪欲仍種下業因,將來也會果果相報的。
只有真正進入修行狀態,一切事相变得明明了了,行住坐臥,進入甚深禪定,才能明白謂究竟正覺,簡單而言,人活着不單靠食物,人有靈性的需要!記住,有心尋找者必尋見!

愛不是永恆,唯慈悲是

曾幾何時,我以為愛是真理的全部,這是我在接基督教教誨所說的,我說的「愛」,如聖經哥林多前書 說:愛是恆久忍耐、、、、、。當然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基本上,我是同意基督教有關愛的內容,所以我相信了七年很深的基督教。後來, 人生的歷鍊告訴我:愛不是真理的全部,但是它有真理 ( Eternal Truth ) 的成份,過去我的體會並不圓滿,正確的成份是「愛」与佛法中所說「大悲心」異名同實,「大悲心」不單對所有有情眾生,當然包括自己。
愛怎會不是永恆,因為世間法流轉無常,今天我愛你,因為你年青貌美,你愛我,因為我事業有成,品格端正,等等都是「條件」,是因緣 ( Cause and condition ),因緣少了,不再俊俏,不再標緻,或性格變得迴異,不再可愛了,世俗人稱感情由濃轉淡,這就是「無常」,沒有可以控制得到,「無常是苦」是佛法真理之 一,不想接受也要接受,生死本來也是無常。
一般愛在世間其實大部份都是「貪、痴」的表現,眾生如是,你我如是,就是「凡夫」,沒有什么值得怪責自己那幺多,這就是禪宗說的「迷情」,情是真 的,但同樣是迷失的時侯,人對金錢、美女、名譽、物質的依戀,离不開「貪、痴」二毒,沒有二毒,生命好像失去中心目標,缺乏人生意義,但意義之網是否只由 這些東西界定呢?其實一切在乎心態,是「迷」是「覺」,剎那生滅在乎一「心」,但「心」在何方呢?眾生何曾找到「妙明真心」?還是,一生只在「妄心」打滾 呢?

戀戀菜園村

聽說「八十後」將會帶同村民另覓土地重建菜園村,以為透過政治抗爭達到是次勝利,我對結果只可報以微笑。
在渡歲前設盆菜宴宴請大眾,在元宵節節中舉行花燈燈迷會,等等都是政治公關手段,向大眾宣告一重要訊息:香港新一代不需要更有錢,他們需要「本土价值」云云,時代人羣需要不同价值,我個人對政治從不感興趣,但對世人的「執戀」卻十分無奈!
重建後的菜園村,本來己人面全非,地不再是故地,人也不一定是故人,是快樂還是追憶,最終有誰知曉呢?是誰的「心」在執者呢?不一定是「八十後」,他們在此事上只是「擧緣」( 即抽水論 ),原村民對故地故人的感情,本來不值得非議,但「不遷不拆」說成是真理,說明中国人的鄉土觀念,根本就是一種非常自私的傳統觀念,並不能配合社會公共發展。
人對故人、故物、故地的「執戀」,往住只仃留在「印象」上,更準碓的說,是在「我的印象」上,很多人都說過一句話:我以前的女友/男女很愛我!沒錯,她曾經很愛你( 但是以前的你 ),是真的,不過是「以前」,還有是愛的是「以前的你」,現在愛与被愛也只不過是印象、是幻影,說得很好一句詞: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
  沒錯,是「無常的心」結合「幻業」( 故有隋性習慣 ) 使村民執戀菜園村不放,即使新村出來,其實也不代表他們快樂,遑論幸福!

「剩女」的渴愛

電視剛播完專輯「中女告白」,訪問了十多個「剩女」( 即三十多歲仍未嫁的女士 ),日本人還稱這一族是「勝犬女王」,多麽諷剌!話題當然是環墝女士為何未嫁得出,內心渴愛難以平,什至有些女士公然承認自己曾是已婚人士第三者,慾火熾熱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亦是人,不會批評她們不道德,只會說眾生慾火焚身!
作為男人,總覺得這些「剩女」完全不了解男人。「剩女」在表面上有一些族羣特性,就是經濟獨立、能言善道、自信、有社交能力,什至外表也說上標緻。從市場學上說,她們理應可售性什高 ( marketable ),偏偏男士買家情願北上結緣,令「剩女」望門輕嘆!其實,「剩女」對愛情、對婚姻的理解及定義可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一些女士執着對「浪漫」、「甜蜜」 ( 滿口sweet !)、 「高大英俊就有安全感」、「有事業成就」、等定義內涵,往往忽畧長期婚姻需要的內涵,如「愛是先以對方利益、感受為先」、「忍耐性格」、「愛家庭為本」、 「重視溝通」,表面上在職場上泒用場的「工具理性」,往往是良好婚姻的絆腳石,「剩女」不要以為能夠賺錢的理性就可用在「真情」上,要計算,一般男士都比 平均 女士精明,男士娶妻,一般都很審慎,不會單純為性或情慾作出決定。
剩女」告白,又令我想起佛經說「八苦」之三:愛別离,求不得、五陰熾盛三苦,苦与不苦,在乎一心一念,想一想可能把「勝犬」變成「人妻」,到時就皆大歡喜了!

我們都是「罪人」!

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事實上,我們都是罪人,點解?

社會上一些為人熟悉的人犯了一些道德刑責上的操守,我們便喋喋不休,往往將「自我」放在道德上高位 ( 司徒華語 )去評价別人的不是,朋友如此,夫妻如此,社會上如此,分別只是說不說出口而已。
少年時受基督教教誨,將「罪」演繹成「射不中上帝的紅心」便是「罪」了,當時是 收貨的,但隨着歲月及知識的增長,發現「上帝紅心」這套道德標準的問題,誰可代表上帝判罪呢?教廷?教皇?牧師?神父?在現實上,誰有赦罪的權柄呢?歷史 上「政教合一」不是見證了道德代言人的遺害嗎?
其實,我們都是「罪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人人皆有「分別念」,這種對事物 用「差別」角度去判斷事物本來就會令我們迷失,我們今天有「貧窮」的意識,就會孕育出「追求富貴」的意識,求富過了火就演變成「貪」,是漸進的墮入迷網, 今天你我有一賢妻或俊夫,一夫風華絕代美人投懷送抱,賢妻美夫的价值受到貭疑,道德尺度一時蒙矓,歷史就會改寫,是「分別念」令我們產生「差別相」,就此 決定了「禍福」,世人稱這叫做命運,我懂術漸數,命運真有其事,因人的業力是牽引多生,善惡時多時少。
我真正明白了,圣經創世記中上帝叫亞當不要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不聽從就是犯了罪,我們常以為自己懂得「辯是非」,殊不知我們只有「分別念」,為自己多生帶來輪迴的苦果。

從狄娜之死說起

一個一個上一代藝人走了,沈殿霞與狄娜可說是六十年代末出道的藝人,二人共共點 是婚姻不美,但晚年是富裕,二人估計身家均「過億」,但又怎樣?女強人有事業成就都沒有健康晚年,是「有福德」還是沒「有福德」呢?答案是:如幻的因,修 出如幻的果,財富是果報,但也是虛幻的,死後對死人來說,財富只是一堆數字而已,但按福德而言,精神生活仍是空虛的,也可說是「沒福德」,一個女人一生都 沒有享受過男人的關愛,難道這是「幸福」嗎?
古經有云:女壯勿娶。古代農業社會不喜歡「女強人」,因女強人霸氣,在工作上較有優勢,但在男女之事或家庭之事,女奪男權,家庭必有事端,古代往往視「強女」而「命賤」,現代意義則叫「能幹」。
狄娜之死,令我想起另一粵劇名伶芳艷芬曾經訴說其母親在鄉間的故事,她母親在家鄉擁有大宅,在戰亂時開放給鄉民居住,鄉民感激万分,芳說:做人其實不用左求右求,應隨心而作。她本人在高峯時下嫁一醫生作「填房」( 醫生髮妻死後再娶 ) ,一生仍享受家庭幸福快樂日子,但「有為」的狄娜,單是腦瘤十年的煎熬,已經不易忍受了,女强人的執者,是福還是禍,看官自己定斷!

70億與70歲

著名中國哲學家牟中三先生是中文大學前教授李天命的老師,五十歲時寫了一本叫「五十自朮」的一本書,總結了一代知識份子前塵往事,据知他六十多歲就離開人世了。寫完自傳,十多年後就離開這個世界了,生命真短,喜不喜歡都短!
五十歲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關口,心裡總是遙望著死亡,身邊很多人已隱約嗅到它的味道,一些朋友曾經患過癌病、心臟病、中過風者都會對死亡臨近警醒一點,但不是每個人都對死亡如此敏銳。
一些生意人的朋友仍向著他70億大計進發,今年才50歲,還有20多年時間,但你會問:到你70歲時,70億財富用來怎辦?他怎樣回答您呢?大部份人其實也不懂得回答這個問題,死前財富要多少才夠「安全感」,我觀察所得:人愈老要求愈簡單,只有「執著心」仍很熾盛的人至死也不放手,繼續追逐物慾或權力,人的業力習氣往往是多生纏繞,關鍵在於生不由己,永遠得不到歡喜自在。
要看官選擇,你要70億加不自在,還是要70歲加歡喜自在,答案只在你我心中

降膽固醇高血壓偏方

導演嚴浩介紹了此一偏方給大眾 ( 詳見蘋果日報18/4/2010 副刊 ) ,菩蕯心腸,深知中老年人很容易有血脂高、高血壓等病苦。
高血壓本屬「上實下虛」之病,人老了,腎氣虛屬正常,心血管因心力不足,運動不 夠,很自然心血管阻塞,高血脂中醫可理解為「瘀血」,高胆固醇也是「瘀血」一種,有「瘀」必須化瘀,一般中葯用桃仁、紅花、三蓤、莪朮,也可作外傷化瘀 用,但切記孕婦忌食任何可能化瘀的中葯及食物。
偏方為:白背黑木耳二両,瘦豬肉二両,紅棗五個,生薑二片。先用水浸透木耳,將湯用适量水煮一小時,煲至二碗水左右,每晨空腹飲下,余渣酌食之,廿五曰為一療程。
据說此方由演員岳華傳出,原本三條心臟血管嚴重栓塞,服用後不用做手術了。
註:此方偏凉,驗后正常胆固醇者只宜每兩星期飲三至四碗,調和血脂狀況,不宜多飲。

生命世界之一

我們一生中可遇到的人可能 很多,但真正有交往過的人只有數千,什至更少更少,相知者就更多少。生存的空間也是一樣,儘管你遊遍七大洲,很多空間對你我來說,只是一個印象而已,你我 佔大多數活着空間,不外是家庭、公司、所住社區幾個而已。一些人不開車、不轉換工作環境、不离婚,一生就局限在自己界定的「生命世界」上面,我從不相信因 「偶遇」而產生的關係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的,能持續者往往是在相對穩定空間而展開的,如工作、同學、教會、政圈等,關係完結因緣就完結了。為什么現在那么多 「剩女」及「宅男」,客觀上,人太忙,根本生活圈子就太窄。
主觀上,人是自我喜惡及文化差異,令到我們「生命世界」更狹小,我們很自然用自己「量度標準」去看世界,沒有聆聽、包容、代入 ( emphathetic understanding ),很多時反應是不自覺的,我們「生命世界」的動態,就是隨着我們「自我五蕰」的生滅念無常變化中延伸,或愛或恨,或有或無,或想或非想,受着背后一股叫「無明」的力量支配看着,表面上似乎受控的事情,往往不勘一擊。「生命世界」一天似乎會隨死亡而終結。
我們大部份人只活在單一的生命世界,其他人的生命世界是不會理會的,也不會關心。
但「密宗」告訴我們「生命世界」不會隨死亡而消失,取而代之是「輪迴」,來生的 事情不會百分百重複,但曾遇過的人与地會巧妙如幻地接合起來,這是「因果」法則,民間上說「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是有根据的,所以,要留意你 生命世界的一事一物,你今生愛的寵物前生可能是你丈夫,經常責備你今世的女上司可能前世的太太。但不要搞錯,只是前世!

生命世界之二-活在自我詮釋的世界

很多人一天到晚思量,總是想突出自我,不難理解,在資本主義下的世界,不能突出自我就顯示不了市場价值。
我們看看中環尖沙咀商業區,男士西庄畢挺,莫非是告訴身邊人( 包括老闆、客户、同事),我應該受到尊重,其實事實上是不是那么多人關心他的衣着外表呢?人往往不斷建構自身生活意義,自我不斷反射預期別人的目光。
女士世界在自我詮釋世界更為名顯,一出中環金鐘,美女的表現更表現了自我形象的 重要性,一身名牌打扮,其實不應以「虛榮」來簡化其描述,這些打扮背后多少有「權力」的意味,外表對女性而言,含有壓倒性象徵意味,為 何 女士千方百計要留住青春,因失去青春恍惚失去一切!但這種自我形象詮釋,是否幻象呢?女士身邊的人是否只看重她青春無敵的一面呢?
我見過生活很多瑣事例子,本來未值得生氣的事,弄到一個人發瘋了,一件平常的幸 運遭遇,令到一些人歡天喜地,一些人常懷幽恐之心,很少事已驚懼不了。心太「不平常」了,完全為境所轉,境快心快,境哀心死,這個境就是我自我詮釋的生命 世界,時而孤寂,時自澎湃。這是凡夫的處境。

意識之牆

我們活着,取決於有否意識,沒有了,就死亡了!
我們有感覺 ( sensory) 及認知 ( cognitive )系統在身體裡面,佛教稱為「五蕰」,色、受二蕰是感觀,想、行、識傾向認知系統。
我們追求快樂幸福,容易自我取悅或取悅他人,大多停留在色、受二蕰上,美食、美 色、愛情、性、名利、自我澎脹,都在感覺上發生作用,反之,痛苦或厭离的事情都一樣,病、醜、失敗、臭等負面事情,世人是感觀上讓人否定的。其實無論正負 的感觀結論,均离不開「自我」,主觀的,一切感覺,不外是「自我感覺」而已,沒有客觀或普遍感覺這迴事,想深一些,看官就會認同,因為感觀結論不外是生命 世界一种體現而已。
我們的感觀什至五蕰,很大程度是受制於我們文化、階級、教育、什至生理遺傳基因 所決定。在国际學校受教育的學生与傳統學校訓練出來學生,對人生、美醜、愛惡根本在事物有不同价值觀,歐、美人對金錢態度与中國人也有很大迴異,連對食 物、衣着、顏色,不同階級人士也有不同愛惡標準,我們心裡的意識就在此背景下構成,有一塊無形的「意識的牆」限制你我看到更「究竟」的世界!
有人一百萬財富已歡天喜地,有人有一億身家仍感到不幸福,在相對下的生命世界去感受這個世界,試圖令「自我感覺」良好,外在主體來決定自心快樂与否,這是人心有差別相的結果。

公正分配

九七之後的香港社會,市民對政府的批評愈來愈訶責,道盡政府官員之無能。今天政府官員只可用「喪家之犬」來形容。但為何九七前社會對殖民政府卻相對少怨氣? 官員的職責只是令社會資源分配得相對公正而已,它畢竟只是「小政府」,怎能抗衡資本主義「大市場」規律呢?
一個人在社會擁有多少財富,歷史從來不會公平對待。人天生本是不公平的,人有美醜,有聰敏愚蠢的分別,才幹也有差異,先天上已定死了,這是与生俱來 ( ascribed ),什至生存階 級也是繼的,社會制度安排只能改變一些后天設計,令到制度「相對公平」而已。這裡帶出社會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怎樣才算「公正分配」呢?這種所謂「公 正」什至「社會公義」的標準是誰來訂定呢?不要誤會,法庭不可以充當「公正分配」的始俑者,頂多在某些事例上是仲裁師角色而已!
有人說香港資本家与政府「官商勾結」,今天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后者可能是事實,但原因不一定是「官商勾結」,而是香港人質素退步了,担不起變幻下產生的巨浪。
市民幻想「普選」可為香港帶來轉機,這更是一相情願的看法,資本家決定是否投資 香港,自有他一套考慮。我從來欣賞香港是一「相對公平」的地方,獨立施法系統行之有效,但近年有政客不時利用法庭達到其政治日目的,這是很危險的,法官有 時傾向保護或同情民權分子,情況就更危險了。
「公正分配」從來不是容易處理的人間題目,「有」( Have )与「無」( Have not) 永遠在歷史中鬥争不絕,一天你我處境改變,可能立場也改變,小心「人性」難測!

人性桎梏

人性是什麽?這是我多年唸哲學的問題,孔孟說人是天生性善,故要把人性發揮至「止於至善」方位。荀子說人天生性惡,但「木受繩則直」,故要「教化」( socialization )才可為社會所用。西方也有一個可馬基維利 ( Machiavelli )出了一本叫「君王論」的書,認為人是唯物本色,追求只是聲色犬馬,君王需懂得運用權力愚鬥臣民,操控他們。
前人透過自己對「生命世界」的詮釋,得出自身對「人性」的結論,后人似懂非懂地加入自己的詮釋,演變出一幕幕的歷史皇朝世代,策劃出代代的离愁哀怨,為什么要這樣說?因為我看到歷史的遺跡,並不在器物上的遺跡,而在人格人性上的傳。你我總有一點你我上一代的影子,在文化上,語言上,人格上,氣質上都有,關係不是百份百,但總有、、、我稱之為歷史水平伸延 ( Historical Horizon ),不單止個人有此伸延,民族上,團體二上,宗教上,文化上均有這种伸延。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只好接收「包伏」,這是掛在我們的「人性桎梏」。
它是「好」,是「壞」並不重要,反正「好」「壞」取決於時代及角色需要,一個大女人在公司她是領導有方的好老闆,在家拿這一套她會离婚。
在实用主義掛帥的今天,有多少人仍然關心「人性是什么」的話題?還是,早已有了 結論,根本人的本質只是如其他生物一樣,行屍走肉,所謂「人性价值」,只不過是宗教家、道德家口中朮語,人性的本質只是對生存環境作出反射而已,無常的心 每天都在幻變,「心」早已迷失了。如是這樣,怪不得今天世界會變成如比精神淪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