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中医张胜兵:中药2月胰腺癌腹胀除,1年31×41mm肿块消

中医张胜兵:中药2月胰腺癌腹胀除,1年31×41mm肿块消

原创 张胜兵中医 

由于性格、生活习惯和病程的因素,导致很多患者都是虚实夹杂的症候,因此,治疗起来难度也较大。
临床上最容易误治的就是虚实夹杂之症。实证通常很明显,也容易把虚证掩盖,需要详察细候,纤毫勿失。
在处方上也要两端兼顾,扶正与祛邪的比例应如何把控才能起到最好的搭配效果,互不妨碍,也是我们最需要揣摩的。
下面就通过一个案例,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治疗虚实夹杂证的。
患者:女,53岁
主诉:腹胀1月余
病史:患者素患胰腺癌,占位达31×41mm,同时有肝肾囊肿,高血压。现出现严重腹胀,多方治疗无用,吃饭不消化,心悸、盗汗,手脚冰凉,大便干,小便多,夜起3-4次。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五十来岁的女患者,这位患者的病情很严重,确诊了胰腺癌不说,占位高达31×41mm,同时她还患有肝肾囊肿高血压,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小病。
她的症状也不少,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腹胀,腹部有持续的胀满感,感觉像是肚子里充满了气体,偶尔还会感觉腹部出现隐痛,痛感会随着腹部胀气的程度加重。
除了腹胀,吃饭不消化,患者还常有心悸盗汗的症状,经常觉得手脚冰凉大便干燥小便频繁,每天晚上都要起夜3~4次。
这位患者来到我的诊所求诊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憔悴,确诊癌症之后她的心情就一直紧绷着,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病是不是治不好,害怕病情某一天突然加重。
她的黑眼圈也很严重,因为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好几次,再加上严重的心理压力,睡眠质量很不好。

读完病案我想很多读者都能看出来患者脾胃不好。哪里可以证明?——腹胀、吃饭不消化。
为什么会出现腹胀严重,消化不良?
这是由于中焦气机枢机不利,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以导致腹胀难忍、吃饭不消化。
所以治疗上就应该平调脾胃气机,使脾气、胃气各归其位,脾升胃降,所以我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而在具体用药时,没有按原方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剂量,半夏用到30克,不只是和胃,更是为了化痰散结,而干姜只用了6克,仅是为了反佐寒凉药物太过。
患者消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两虚,在慢性重症病中,必得以培补脾胃为主,不可只以攻伐,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若患者没有胃口,纳差,消化不良则正气无以恢复,故我用自创五仙散以健胃消食,培补正气。
患者心悸、盗汗,久病必虚,汗多津亏,故以生脉饮和增液汤加减,益气滋阴。
那肿瘤是、肝肾囊肿是如何形成的呢?
胰腺肿瘤31×41mm占位较大,阻滞中焦气机,同时有肝肾囊肿,是气滞痰凝,故以二陈汤消瘰丸加减。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患者大便干,小便多,是脾气失约,津液不能正常输布,那么为什么不用大家都知道的治脾约的麻子仁丸呢?
此实是因患者病机与麻子仁丸病机不同,故不用之。
“脾约”作为病名首先见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是指脾虚津少,肠液干枯,以致大便坚硬难出的病证。在《注解伤寒论》中有这样的注解:“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
由于脾喜燥恶润,而胃则喜润恶燥,故燥与润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脾胃相和、脾气充足至关重要。若脾阴不足,不能润养胃气,则胃之燥气偏盛,以致胃强脾弱。
从这里可以看出,麻子仁丸所治乃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而此患者虽大便偏干,小便多,但不见肠胃燥热,而且是胃气虚弱,消化不良。
他的症状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而肠胃虽有津液不足,但未到津液亏损,而发燥热的程度,故不用麻子仁丸,而用增液汤以增肠胃之津液,以黄芪、陈皮、枳实以补气行气,加强肠胃推动之力,同时又以车前子以利小便,以去膀胱积留之水液。

看一下具体用药:
炒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五仙散)、茯苓20克、陈皮15克、法半夏30克、炙甘草10克(二陈汤)、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泻心汤)、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生脉饮)、玄参30克(增液汤)、浙贝母30克、牡蛎30克(消瘰丸)、鸡内金15克、炒芥子15克、青皮10克、枳实10克、生山楂15克、龙骨15克、鳖甲30克、车前子10克(包煎)、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芪30克,7剂。
注:斜体部分为五仙散;黄色部分为二陈汤;绿色部分为半夏泻心汤;橙色部分为生脉饮;蓝色部分为消瘰丸;红色部分为增液汤。

同时按患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作丸药一个疗程。
具体用药时,都没有按原方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剂量。
半夏用到30克,不只是和胃,更是为了化痰散结,而干姜只用了6克,仅是为了反佐寒凉药物太过。
五仙散是我自创的,是治疗脾胃亏虚的常用方。通常每味药的药量都是10克。
生脉饮由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故对心气阴两虚之心悸怔忡,同时加龙骨、牡蛎以加强重镇安神之力。
增液汤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此处但师其意,仅用玄参和麦冬,以增加肠道津液,对治便干。
二陈汤以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组成,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消瘰丸以玄参、牡蛎、贝母组成,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方中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散结,在此一药两用,既可滋阴增津液以通大便,更可清热散结以治肿瘤,实是药尽其能。
但二陈汤和消瘰丸行气与散结力量还不够,于是又加青皮、枳实、三棱、莪术,以加强行气破气之力,同时加鳖甲30克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功。
加生内金和生山楂。两药可以化痰浊散瘀结,同时又起到健胃消食加强五仙散的作用。然患者本虚,破气太过有加重患者气虚之弊,故又加黄芪30克,又防破气太过,损伤正气。



第二次复诊:患者报告食欲显著提升,但腹胀问题依旧困扰,且伴有盗汗症状。
为强化治疗效果,我们在原方基础上巧妙融入了路路通15克、木香10克,并特别添加了山甲粉1.5克(需吞服),旨在深度疏通经络,增强气血流通,同时促进痰瘀的消散。
第三次复诊:患者传来好消息,腹胀症状已大幅减轻,仅在餐后短时间内略有感觉,随后自行缓解,其余体征均恢复正常。然而,盗汗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我们调整了治疗方向,加强了养阴固汗的力度,特别添加了煅牡蛎30克、浮小麦10克、糯稻根10克,以滋养阴液,收敛汗液。
第四次复诊:患者病情稳定,未见新的不适症状出现,我们决定维持原方不变,继续巩固疗效,让患者再服用七剂药物。
第五次复诊:尽管盗汗症状有所缓解,但腹胀感再次显现。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了厚朴10克,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减轻腹胀。
第六次复诊:经过前几次的调整,患者的其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仅余轻微腹胀。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药方中加入了香附10克、元胡10克,以进一步增强行气的力量。
第七次复诊: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反馈所有不适症状均已消失,仅余一丝丝腹胀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我们考虑到了患者身体的整体调理,因此在原方基础上添加了怀牛膝30克、杜仲30克,以滋养肝肾。
第八次复诊:患者兴奋地告知我们,腹胀感已完全消失,且肿块体积有所减小。
后面又继续治疗,终于在服药一年零两个月后,患者高兴的跟我说,去医院检查发现,肿块已经消失了。
其实,后来的方子基本上是在第一次的方子上随证进行加减,而方意不变。
由此可见医之大家者,于临床用药之时,常见巧思妙手,于平常中而见神奇。
当然患者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患者开始时腹胀严重,开始吃丸药时只能吃2毫升,但患者坚持配合,一点点加量,现在可以服25毫升而不再腹胀,如果患者没有信心和坚持,也是很难取得这么好的疗效的。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