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佔中各持己見 四口家決裂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佔中觸發社會撕裂,有輔導機構指,有一家四口因就佔中各持己見而關係決裂;亦有名校的家長交流群組演變為揭發佔中者私隱的平台,家長互相對立。
香港中學校長會為受佔中影響的中學生展開身心靈重建計劃,並表示關注沉默的一群,望協助走出陰霾。
專家則建議,家長忌壓迫子女、禁止參與有關行動,亦不要在家中討論政治議題。
朋輩指摘 不佔中學生恐抑鬱
佔中造成親子矛盾,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表示,在928警方用催淚彈清場後,機構收到很多青年的求助個案,而現時收到的求助個案,則涉及青年與家人關係變差及繼續佔中的困惑,亦有家長因與子女關係惡劣而致電求助。
蔡舉例,有一家四口對佔中各持不同的看法,亦曾經有青年因佔中而被警察拘捕,令全家人擔心,幸好他們都懂得致電求助;他建議,家長應想辦法解決親子關係,不應壓迫子女禁制參與行動,亦不要在家中討論政治議題。
比起踏入佔領區的學生,蔡元雲更擔心沉默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沒有參與佔中的學生,因此被朋輩指摘他們沒有出息,內心產生罪惡感,好可能患有抑鬱。」
揭佔領者私隱 家長群組對立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亦指受佔中影響,不少青年與朋友的關係變差,在facebook以刪除好友的功能(unfriend)及用言語攻擊不同政見的朋友;老師及同學之間不再融洽相處,家長則管制子女,不准子女踏足佔領區,對子女心理或會有長遠的影響。
事實上,即使同一間學校,家長之間亦因佔中意見分歧,港島區名校一群家長開設的群組,原本用作討論子女在校內學業的事項,交流意見;早前卻有家長發放圖片,內容為學聯成員周永康、岑敖暉及學民思潮成員黃之鋒的地址和家庭資料。
另一名家長看不過眼,批評揭人私隱的做法不道德,表示為父母者,無論政見如何,也要讓子女作為一個有良知和正直的人,遂決定退出有關WhatsApp群組,以表不滿。
面對學界及家庭因佔中影響而出現的情況,中學校長會昨以「走出陰霾」命名,啟動學生身心靈重建計劃,將於本月28日先舉行跨界別研討會,透過校長、老師及家長,一同計劃為受佔中影響的中學生進行分區講座及活動。
李雪英表示,佔中事件愈演愈烈,學界關心參加佔中運動的學生之餘,亦關心沉默的學生,故推出中學生身心靈重建計劃,希望透過專業界別的人士加入,重建年輕人對未來的信心。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信任的飛躍

「假如世上真的有烏托邦,大概就是這樣了,即使只有短短幾天,見識過也算不枉此生。1」只要放下成見,任何人走進這個被佔領者䁥稱為夏慤村的小社區,都會為「村民」之間的互助互信驚嘆。不禁要問,「這個小社區,信任是眾人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貨幣2」,為何卻不能信任政府,將假普選「袋住先」?
信任的對象必須是可信的,不然就只是盲信。由人對母親的絕對信賴及人與人之間的本能互信,發展成為對君主和政權的信任,是橫跨整個文明史的飛躍。歷史學者Geoffrey Hosking在新書《Trust: A History》指出,現代政治權力架構不能獨立於信任而演進,例如福山(Francis Fukuyama)主張的良治社會三要素──強政府、法治及民主問責,除了本身建基於社會的信任架構,更讓基於金融信任的信貸大幅膨脹,驅動近代長久持續的經濟發展。
究竟信任是甚麼?旺角佔領區起衝突的黑夜,一群陌生人正合力以非暴力抵抗激烈的挑釁,另一邊廂,警察卻安然無慮地穿梭於人群之間,令筆者頓然對「信任」發生莫大興趣。剛好有兩本關於信任的新書出版,立刻開始閱讀。
Hosking的《Trust》截稿前兩天才到,只來得及翻閱和“What is trust”有關的章節。教授認為,信任雖然很難定義,最少可以理解為兩個互補的概念:它一方面是對它人和集體組織的依靠(attachment),源於對其善意的猜度;另一方面是對事情不會於己有害的粗略預期(expectation)。既是依靠又是預期的「信任」衍生出一堆相互交叠的概念:信仰、信心(confidence)、期望、互信、依靠、默從(acquiescence)。近日在香港街頭領教過大媽和藍絲帶指摘的學生更會指出,教授漏了一念:盲信。
不過《Trust》是磚頭大書,不易「入口」。有興趣閱讀「信任」的讀者,筆者推介另一本類似Gladwell的《異數》,以科研成果及調查報道交織的新書:Ulrich Boser的《The Leap: The Science of Trust and Why It Matters》。
自出娘始的一刻,人就必須對世界的一切有不同程度的信任,否則「連早上起床也不可能」。《The Leap》(飛躍)作者認為,人自稱為智人,不及「信人(Homo Confido)」貼切。沒有Hosking歷史論述的洋洋大觀,Boser從人性出發,敍述人與生俱來對聯結(connectedness)的需要及信任他人的本能,演化成為「有社會性的動物(social animals)」。從「我掃你背,你會掃我背」到「我掃你背,有人會掃我背」的進程,是推動社會結構發展的「信任的飛躍」。
Boser希望本書有助讀者理解人的互信本能,從eBay、crouchsurfing、盧旺達種族仇殺後和解等更高層次的「信任的飛躍」得到啟發,攜手修補嚴重分化的美國社會。Boser臨別贈與一個重建互信的政策錦囊,可惜無助解決香港當前的困局。夏慤村裏,村民已完成不可思議的飛躍,奈何政府仍無意踏出信任未來世代的一小步。
註:1查映嵐,《10.1:遮打運動的美好與陰霾》
2園丁《那年秋天:魔幻的夏慤村》

TC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豈能一聲自首 推卸害港責任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曰報

佔領運動的兩派核心人物,發起人戴耀廷和陳健民回校授課,並且考慮自首,學生領袖則醞釀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前往北京請願,並聲稱爭取與中央官員直接對話,此退彼進之局,十分明顯。
  身為大學教員的戴、陳兩人,在行動滿月後恢復到學校授課,並且把其團隊的糾察和義工任務,逐步交給學生組織接手。雖然兩人聲稱仍然會於公餘回到金鐘佔領區開會,但公眾的印象是他倆正逐步退場,淡出領導角色。
  回校教書,也許包括假期限制和教席要求等技術因素,承受龐大壓力的戴耀廷並且承認自己「承載力」去到極限,如此說法,等如要讓自己稍作鬆弛,又怎能不令人覺得他想「放軟手腳」?戴耀廷當初發起佔中,強調參加者要服從指揮,又將行動美化為「愛與和平」,運動發展到現階段已完全偏離了他的劇本,瀕臨騷亂的邊緣,而且領導層內各有盤算,誰也不服誰,群眾則放任自流,本來由他倆和朱耀明合成的「佔中三子」,已經控制不了局面,影響力日趨薄弱。
  點起火頭後逐步脫身
  個多月前學生組織打頭陣搞罷課,並突擊佔領政總廣場,戴耀廷借勢宣布啟動佔領行動,提早開局。但行動從開始之日起,都被學聯與學民思潮據為「主場」,行動時間地點、形式、為期、對破壞社會的控制,都偏離了三子原先的構思。政府與佔領領袖對話,都是由學聯出頭,三子及其他支持者,只能夠在幕後出謀獻策,他們提出的主意,學生許多都沒有接納。
  最明顯的例子是所謂「廣場公投」的流產。運動出現疲態,參與市民大幅減少,政府又透過對話展示善意,面對這低潮,港大民意研究計畫主任鍾庭耀建議,在佔領者中進行投票,兩項議題是政府在對話中提出擬訂政改民意報告要能夠「影響」人大決定,以及政府提出的多方平台要討論二○一六和一七年的選舉,希望重新凝聚佔領區的群眾,作為進一步與政府對話的籌碼,但學生認為措詞太含糊太軟弱,堅決不同意。
  其後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修改為強硬得多的字眼,終於令學生組織勉強同意,卻又不獲佔領群眾認同,結果「廣場投票」難產收場。
  搞出殘局卻無力收拾
  佔領運動對社會民生和法治的破壞日益嚴重,民意支持正在萎縮,絕大部分泛民政治人物都希望「見好就收」,但學生仍然不達公民提名不罷休,卻章法混亂,主意多變。談判本應逐步互讓縮窄分歧,學生反而不斷提高叫價,怎能談得攏?至於赴京求見中央領導人,更令人覺得學生狂妄有餘,政治謀略和智慧近乎零,不但對解決問題起不到作用,反而把局面弄得更糟。
  戴耀廷與陳健民已搞出一個沒法收拾的殘局,卻無力收拾,悄悄脫身,不但令運動愈趨渙散,學生也更任意妄為,進一步把香港推向險境,這種「點起火頭,撒手不理」的不負責任態度,實在令人反感和鄙視。他們口口聲聲說會自首,以承擔法律責任,但佔中已給香港帶來極大創傷,作為始作俑者,他們要負的責任,遠遠大於刑責,豈可以只一句自首便一筆勾銷?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北京房娃有14套房欲輟學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花錢?

  北京房娃小虎家有14套房,他認為在北京有這麼多房,足夠讓一家人不愁吃穿,不想再上學。小虎存在這種想法恐怕也跟家庭教育有關係,因為也有非常多勤奮好學的富二代。金錢容易讓人沉溺玩樂,因而父母應該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裏有數,那些錢夠我吃三輩子了,為什麼還要上學?我只要會收房租就行了。」北京初中生小虎的話讓人大跌眼鏡。小虎家有14套房子,在北京有這麼多房,足夠讓一家人不愁吃穿。小虎一家平時住在城裏,周末到郊區260多平米的大房子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小虎從小生活條件就很優越,他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學。
  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有的提出真心建議,「讀書可以教你花錢呀」有的語重心長,「當年哥也是這樣想的,可惜一把火全燒了」,有的鄙視說「你還太年輕,看看人迪拜公子哥是怎麼生活的」……39育兒編輯以為,小虎存在這種想法恐怕也跟家庭教育有關係,因為也有非常多勤奮好學的富二代。金錢容易讓人沉溺玩樂,因而父母應該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方法一: 訓練孩子的記賬習慣
   堅持記賬是樹立金錢觀的最好辦法智力,因為這可以讓你了解錢從哪裏來,又花到哪裏去,還可以藉此學會當資源有限時,該如何分配、管理的能力。
  一般在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後,要求孩子記賬,不一定需要要求小孩天天記賬,但是要求小孩將每一筆支出都要記下來,如果賬本數字和實際金額不符合,則以減少下一次零用錢金額,或是必須縮短玩遊戲的時間等作為警惕。最好能堅持幾個月,這樣即使不記賬了,小孩也會有數字概念,同樣有記賬效果。
  方法二:讓孩子了解「透支」的概念
  孩子一旦手裏有了錢,可能每樣東西都想要,如果家長源源不斷地提供金錢支持,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會變得沉溺玩樂,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花費。
  父母在訓練孩子記賬的時候,可以藉此了解小孩的理財性格、想法,進而找到循循善誘的機會,比如孩子「透支」以後千萬不能心軟而給錢,或答應額外支付買禮物的錢,應該讓小朋友了解,當財務透支時,就必須學會忍耐,而非伸手要錢。
  如果堅持訓練,孩子在經過幾次「透支」狀況後,通常就會學到控制預算的重要性。
  方法三:讓孩子學會設定目標
  人的一生中要不斷面臨金錢、選擇、規劃的問題,因此,協助小孩從小學會設定目標、了解延遲享受就能有計劃達成目標的能力將會受用無窮。
  理財專家建議等到小孩有基礎的理財知識後,要適當進行理財教育,尤其是對金錢進行目標規劃,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些花錢的問題,如「下星期我們要去百貨公司,你想買什麼嗎?」「等一下我們要去遊樂園,但是只有200元的預算,你覺得應該怎麼安排?」
  當小孩畫出夢想後,就能進一步誘導他們思考,如何在「總額框架」中,一步一步學會規劃,朝夢想前進。

都市常見病-高血壓

 都市常見病-高血壓
高血壓病在都市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年輕化,雖然高血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真正是頸椎為禍。高血壓不是死於高血壓,而是死於頸椎病。高血壓在中醫裡認為是人體自身調節的一種反應,從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上說,跟肝、腎兩個臟器的虧損有關。很多人都認為頸椎病雖然難治也痛苦,但是卻不會致人死,不是要命的病,其實這是走進了誤區,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
頸椎病能引起頸椎綜合症,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率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被誤診為冠心病。結果是吃了很多不應吃的藥,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由於頸椎綜合症,便引起患者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並存。不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因高血壓引起腦出血致殘,只知高血壓危害,不知病在其根,都是頸椎惹的禍!
有三種人容易患頸椎病。一、屁股粘椅子,電腦從業員、作家、白領。二、老師、司機、流水線工人。三、老人,40、50的中老年人,平常少運動,多年積勞成疾,使骨質生理老化、肌肉勞損的人。
頸椎病危害不僅僅在頸椎 :
1. 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我有兩病人認為頸椎病不會致命,放棄了頸椎病治療。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頸動脈受壓出現眩暈,椎前緣骨質壓迫食管後壁反應,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結果都是死於吃早餐食物卡在食道。
2. 頸椎可使視力障礙,眼脹痛、眼壓增高,個別患者還可失明。我有一病人,本身在醫院工作,覺得眼乾痛,看了專科,檢查眼壓200,醫生說;開一個星期藥她試試,如控制不住會青光眼。我問病的成因,她說醫生講;高就高無得解。她問我怎麼辦?我說這星期不吃那些藥,不會馬上青光眼,你信我就按我辦法給你治。她聽我話,一粒西藥都不吃,我就是用手法加中藥。結果一星期治療後,眼不脹不痛,再在本院專科復查,眼壓正常,醫生說;看來那藥對你有效,我再開些給你。她說不用了,再先觀察一下。我追蹤一年多,病人眼壓情況穩定無復發。
3. 中風病人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神經衰弱有70%。還有很多典型病例,不詳敘了,頸椎綜合症,還可引起記憶力下降、耳聾、眩暈、高位截癱、腦出血等等。
我送一副對聯給大家。上聯:愛妻,愛子,愛家庭,沒有健康等於零。下聯: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橫篇:健康無價。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眨眼少 濕度低 乾眼症元凶

註:本人轉載自蘋果日報

都市人生活壞習慣,加上秋天乾燥天氣,令人易出現眼睛痕癢、刺痛或有異物入侵感覺等乾眼症常見不適。眼科醫生指出,乾眼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長時間用電腦、睇手機,又經常逗留冷氣房間,並戴隱形眼鏡及常吃熱氣食物等,均會提高患乾眼症風險,要預防眼睛乾澀需從生活及飲食習慣入手。
記者:梁麗兒

香港眼科學會會長兼眼科專科醫生李佑榮表示,眼水可滋潤眼角膜,有助視力清晰及眨眼,又會提供氧份,有預防發炎及殺菌作用。外國研究顯示,亞洲人多達兩成至三成人有眼乾的症狀,比美國、澳洲約一成多為高。乾眼症主要由淚水分泌不足或揮發太快引致。眼睛疲累、眼紅及怕光等都是常見症狀,患者睇書或用電腦期間,眼睛不適會加劇。其診所有三至四成人是因眼乾的症狀求醫,秋冬季節患者會較多。
港人患乾眼症主要與淚水揮發太快有關,包括長時間專注睇電腦或手機,令眨眼次數減少,因長期「擘大眼」致淚水加快揮發。正常人每分鐘平均眨眼10至30次,長時間用電腦、看書人士,眨眼次數大減至每分鐘三至四次。望螢幕或看書每15分鐘宜休息一次。 

徹底卸妝防發炎

眼皮經常發炎,會令油脂分泌失平衡,加快淚水揮發,女士無徹底卸妝,或倉卒洗面沒有清潔眼皮,也會增加發炎風險。都市人夜睡、吃太多熱氣食物,也是導致眼皮發炎的元凶。開太大冷氣或當冬天降溫時開大暖爐,也會抽乾房間水氣,令室內濕度下降,搭車坐正「風口位」,同樣會增加淚水揮發,提高眼乾的風險。濕度低於40%可觸發乾眼症,市民應避免開太大冷氣或暖爐。
長期戴隱形眼鏡也會增加患乾眼症風險,正常人眼部乾澀時,會釋出淚水作舒緩,戴隱形眼鏡人士因角膜神經敏感度降低,即使乾澀也未必有淚水分泌,加劇眼乾的不適。李佑榮表示,近半戴隱形眼鏡人士都有乾眼症,建議應減少佩戴時間,深近視患者可考慮做激光手術改善近視。
淚水不足也是乾眼症另一成因,踏入50歲或以上,淚水分泌會自然減少,缺乏維他命A也是乾眼症高危一族,風濕科疾病患者則容易有乾燥綜合症(Sjogren's syndrome)致眼睛乾澀。 

乾眼症病徵

•眼癢、眼紅
•刺痛或有火燒感覺
•眼睛有異物感
•視物感覺疲勞
•生眼瘡或有分泌物
•怕光
•可以戴隱形眼鏡的時間越來越短
•睇書或用電腦時眼睛感到不適
•淚水分泌異常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李佑榮  

網路年代 慢讀救智商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人人愛玩臉書,但拿書看則愈來愈少,法國文化部長兩年沒看過一本書遭全國指罵。雖說上網也可閱讀,惟此讀不同彼讀,看書固然不可懶,專家更提醒要「慢讀」,才不致變笨。
法文化部長 兩年沒看書捱轟

早前特首梁振英屢失言,被勸要多看書,法國也有高官陷入類似窘境,當地文化部長佩爾蘭(Fleur Pellerin)周日接受電視採訪,被問及最喜愛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的哪本著作,她答不出來,解釋過去兩年忙於工作,沒空看書,結果被輿論批評沒文學修養及不稱職,甚至指她應辭職。

少看書又或不看書的,其實大有人在,忙碌是慣常藉口,文化部長兩年看不到一本書,捱罵難免;但換了一般人也未必出奇,你可記起上次甚麼時候拿起書來看?捫心自問,有空閒也寧願看臉書?看書時候愈來愈少?

網上瀏覽重快讀 難吸收知識
網絡年代,網上資訊爆炸,看「芒」佔據了人生大部分時間,可以看網絡文章、fb貼文。台灣本月有一項調查指,65%的受訪者認為,看fb和網絡的轉貼文章已算是閱讀,比起認為看漫畫是閱讀的45%還要高。

不過,在網上瀏覽,與拿起書本來看,其實不盡相同。尤其前者,往往講求快讀,在熒光幕上眼光一掃,搜尋到吸引或有興趣的字眼才會停留,否則便匆匆略過,無疑是讀得快、讀得多,但對於真正吸收知識,又或令腦袋不致變懶,卻可能作用不大。
慢讀助集中注意力 增加思考

《華爾街日報》上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便提到不少人提倡慢讀(Slow Reading),例如一班人齊集在咖啡室內,專心地看書,至少看30分鐘,並且要逐行文字閱讀,其間不受任何電子產品干擾。
文中指出,慢讀的好處,在於可幫助集中注意力,增加思考或紓解壓力等,他們希望找回多年前那種專注的閱讀習慣,也就是沒有被Google、智能手機或fb佔據了時間和注意力的時候。
一直有研究指,堅持閱讀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大家對電子產品愈來愈依賴,甚至看芒成癮,有沒有發現自己再也無法看完一本書?有否想過,網上快讀模式,其實對我們深入理解資訊的能力,可能沒有多大幫助,也在不知不覺間失去深度閱讀的能力。
2006年一項美國研究,曾分析2百多名上網瀏覽者的閱讀模式,發現透過熒光幕看,與傳統看書逐行閱讀大有不同,首行還會仔細閱讀,但之後幾行只看了一半,後部分更會看最左側部分文字,有如「F」字形的閱讀模式。
美國神經科學學家Maryanne Wolf也曾以自己為例,指無法再看完長篇小說,因眼睛會不自覺像瀏覽網頁般快速閱讀、找關鍵字。
大家對追看網上文字內容沒耐性,在社交網站如fb或Twitter盛行,文字篇幅愈來愈短。在表達及理解均變得簡化。Maryanne Wolf更指出,我們的腦袋會否變成Twitter腦(Twitter brains)?
專注力不足 成為社會新常態
拿起書本,找回舊有的閱讀習慣,且還要慢慢逐行逐字的閱讀,才可訓練專注力,讓腦袋真正理解及吸收字裏行間的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高曼曾指出,專注力不足,已成為社會的新常態(New Normal)。
事實上,不只是閱讀,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每件事,專注力往往是成敗關鍵。尤其對於在科技產品陪伴成長的新世代,更令人擔心,幾歲孩子,眼睛對於熒光幕,反應快,腦袋也轉得快,但卻難有耐性,甚麼也三分鐘熱度,連兒童書也只愛電子版,連綫上網有聲有畫,有多少還可拿起一本實體書專注地看上幾分鐘?
在網絡時代,我們需要有快速搜尋資料的能力,但有專家提出,我們應該將腦袋訓練成可快可慢的「Bi-literate brain」,故此,傳統的閱讀習慣仍然重要。網絡提供太多方便,令人變笨,這說法大有人認同,偶爾拿起一本書,領略慢讀,別讓腦袋變懶!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香港法治瀕「破在旦夕」危機


(綜合報道)  當佔領運動由堵塞幹道進展到集體違反法庭頒下的禁制令,即使政治立場偏向民主派的大律師公會,都不得不發出本港法治「危如纍卵,破在旦夕」的最高級別警號,反映這場運動造成的法治危機已極為嚴峻。
  法治向來是本港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一個社會的法治,不單看其法律條文,還視乎其執法能力和司法獨立,以及政府、企業機構和市民的守法精神,尊重和服從法庭的判決,確保公義昭彰。
  只有這樣,商人才有信心在這個社會投資創富,尤其重要的是,市民才有信心在這個社會安定生活。大家不難想像一個縱有民主卻無法無天的社會,會如何民不聊生。
  集體違法庭禁令不能容忍
  偏偏今次的佔領運動,打公民抗命的旗幟,透過違法行為去服膺一個政治目標。如果所違反的是「惡法」,例如半世紀前美國黑人婦女,在巴士上拒讓座予白人,尚有道德基礎。但是,今次佔領群眾明顯侵犯了市民使用道路的權利,不僅違法,更在法庭頒令禁制後,依然故我,不屑一顧。如此漠視法庭權威,身為法律學者的運動發起人戴耀廷,竟然還說這算不上挑戰法治,為破壞法治的惡性塗脂抹粉。
  律師會前日已經發出聲明,對公眾人士公然違反法庭禁令,表示極度關注及憂慮,指會嚴重影響香港的司法制度和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
  大律師公會昨日的聲明,措詞嚴厲得多。公會本月初發表的聲明,已經形容佔領者的持續行動,對不少市民帶來「過度的」損害和不便,以及不點名地批評學生領袖,把憲制原則問題說成是「玩弄人的花招」,是公開詆毀法治精神。今次佔領者集體違抗法庭命令,又得到學者「誤導」和具有法律專業資格的知名政治人物「鼓勵」,公會昨日形容這已超出合理容忍限度,是侵蝕法治行為的極壞先例。
  毀法治長城侵蝕香港根基
  這場運動對法治的侵害不斷升級,不止是兩個在法律專業組織表示憂慮,百多位醫生昨日也在報章刊登聯署廣告,形容佔領行動違法抗命,有如人體部分細胞不受制衡,最終形成癌症,正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由此可見,這種憂慮,已經擴散到多個界別的社會精英。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近的網誌中,更指出他擔心運動對香港管治和法治的傷害,超過他對經濟的憂慮。
  一國兩制下,本港比內地享有的最大優勢是法治。剛結束的中共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內地法治水平雖然遠不及本港,但正逐步推進。港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享有的法治,反而為求達到政治目的,不惜以各種花言巧語為藉口自法治長城,令百多年建立的社會根基崩潰,怎不令人心寒?
  

鼻敏感患者有效治療很重要

天氣轉涼以來,氣溫變化無常,令不少鼻敏感患者苦不堪言,輕則噴嚏、流鼻水,重者鼻塞不通,頭昏耳閉、聽力變差,嗅覺遲鈍,不聞香臭;或噴嚏狂作,鼻水不停地流。這類病人平時常有面色不華、胃口差、大便稀爛,或怕風、疲勞、氣短易感冒等症狀。 

鼻敏感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病情嚴重者同時可見眼睛紅癢、流眼水等眼角膜敏感;或影響睡眠,甚至出現睡眠窒息等後遺症,鼻敏感反覆發作有機會惡化成鼻竇炎,失去嗅覺、味覺,或誘發哮喘, 令生活質素下降。

鼻敏感也會遺傳,據統計,父或母患鼻敏感,子女患上的機會是30%;若父母二人均患有鼻敏感,子女患病的機會高達70%。 

中醫認為,鼻敏感患者多數是素體肺脾腎氣虛,每遇風寒邪氣,鼻敏感立刻發作。中醫根據鼻敏感發作期、緩解期的兩種不同狀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調理一段時間,絕大多數患者能收到滿意效果。

鼻敏感發作時,經常噴嚏狂作,鼻癢鼻塞,鼻水不停地流,中醫認為是風寒犯肺,可用麻黃湯加減,驅風散寒通竅,鼓舞人體陽氣,減輕鼻黏膜水腫充血,令鼻塞、噴嚏舒緩,流鼻水得以停止。

緩解期常用玉屏風散加減,補益肺氣,固護肌表,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增強對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鼻敏感的發作次數自然會大大減少或消失。患者需要堅持治療,才能徹底治療鼻敏感。如果偶爾吃三至五貼中藥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此外,平時飲食要忌冰冷油膩食品,注意保暖,避免過度熬夜疲勞。在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之時,宜行山等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增強肺活量,對於預防鼻敏感的發作具有重要作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訪問學者吉鳳霞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生機飲食 首選淮山、紅菜頭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曰報

生機飲食(Raw Food Diet)近年獲不少人推崇,透過進食未經高溫烹調的食物,攝取更多營養及酵素,包括飲蔬果汁、食新鮮沙律、種子或已發芽豆類。營養師指出,生機飲食都講求均衡攝取營養,不宜吃太多高糖份水果,淮山、牛蒡、紅菜頭及雞心豆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表示,10多年前生機飲食在歐洲開始流行,由支持素食及有機飲食人士發起,進食未煮熟的天然食物,可保留更多食物的營養。生機飲食方式主要是進食未經加工及未徹底煮熟的食物,如直接吃新鮮蔬果、沙律,或將食物風乾,但溫度不高於48℃。將蔬果攪拌成汁也是常見進食方法。另有果仁類、食物種子如芝麻、豆類等食材。 

高糖份水果不宜多吃

生機飲食提倡多吃蔬果,所攝取的營養如抗氧化物較多,尤其未經烹調的蔬果維他命C較高,另含豐富葉酸及鉀質,對皮膚、提升免疫力及抗癌有幫助,但相關理論暫未有科學研究證實。不吃肉類或動物內臟確會帶來健康好處,如膽固醇水平下降等。惟完全戒肉、戒蛋,會令身體缺乏維他命B12,或要服用相關補充劑。德國2005年有研究訪問約200名進行生機飲食達兩年的人士,發現他們的壞膽固醇處於標準範圍,但有38%人缺乏維他命B12。
她表示,奉行生機飲食的市民要注意均衡攝取,包括要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中吸收營養和熱量。含澱粉質食物包括紅菜頭、南瓜、粟米及紅蘿蔔,蛋白質食物包括果仁、火麻仁等。適量吃果仁、牛油果可吸收到所需脂肪。留意不能只吃單一食物,以免令營養失衡。
高糖份水果如香蕉、芒果等,不宜吃太多,每天最多吃一至兩份。一份等於半條香蕉,或三分之一杯芒果。建議選擇不太熟的水果。奇異果、士多啤梨及蘋果(連皮)等含較多纖維屬不錯選擇,食大量纖維後,要配合多飲水才能幫助排便。
生豆類及種子含有酶抑制劑(Enzyme inhibitors),令人消化不良,需經發芽過程,減少有關物質才進食。紅腰豆因含有植物血凝素,令人腹痛及嘔吐,不宜生吃。另外,腎病患者不能吸收太多鉀質,故不適合以蔬果為主的生機飲食。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香港街巷心理戰part 7 preview

註:這是一齣part 1-part7 的影片,,preview 裡總結了一系列「佔中洗腦法」,作者據稱是一「自發基督徒」,灠者宜自己小心留意事實與價值的判斷及推論,美國其實已發明NLP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 很多年,深入了醫學治療、特工訓練、銷售訓練,其運用心理意識催眠手法已相當成熟,在大國攻略上使用,絶對不足爲奇!

如在iPad 看不到,可上電腦上看!或打上述題目.youtube! 歡迎大家「理性務實」看待「普選」事!一切以和為貴!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一步入訪問場地,便傳來濃濃的咖啡香,陳豪(Moses)「咖啡王子」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最近,他忙於宣傳新片《點對點》,從影片充滿港式情懷說起,到分享他的人生點滴。「我每次都在創造另一個點,而每一點都是生命的烙印。」
甫見面,先恭喜陳豪將成為第二任爸爸,自去年與陳茵媺(Aimee)拉埋天窗,陳豪的生活更見幸福美滿,大仔陳梓燁精靈可愛。「多得公司(無綫)讓我放一年『產假』,復工後便馬不停蹄拍了劇集《陪着你走》和《水髮胭脂》。」
除了拍劇,他又重投電影的懷抱。相隔十年,陳豪拍了一部自言很有共鳴的新片《點對點》。「香港的社會因商業主導而遺失了很多東西,如銅鑼灣大丸百貨、天星碼頭,香港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需要留給下一代的。」
對於再現大銀幕,陳豪坦言很欣賞今次的團隊,跟邵音音、邵仲衡等人合作很新鮮。事實上,陳豪在澳洲讀完大學回流香港後,在1994年曾夥陳小春拍了第一部電影兼三級片《晚九朝五》,然後在電影圈打滾多年。「我由主角做到配角,由配角做到客串,由客串做到反派,由反派演到神經質,之後開始半年、一年無工開。」
娛樂圈最後一步
他試過幾千蚊捱一個月,因為慳錢唔坐車,被迫行路。「我很珍惜那段時間,因為我試過賺很多錢,然後一次過失去所有錢,那種失去,令我更珍惜之後任何一個機會。」經歷過人生低潮,陳豪直言當時曾對自己作出承諾。「我不放棄的話,就應盡全力工作,就是抱着這個心態加入TVB,所以TVB可謂我在娛樂圈的最後一步。」
陳豪於2000年加入無綫,參演過的劇集無數。「那時我完全當自己是『學生哥』,不斷學習。」由《妙手仁心》、《金枝慾孽》、《點解阿Sir係阿Sir》到《天與地》,角色都深入民心,2007年,他更憑《溏心風暴》奪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及「我最喜愛的電視男角色」,成為雙料視帝。
上天派來幾隻兵
如今,陳豪可謂事業家庭兩得意,他笑說:「上天派了幾隻兵給我,證明我要組成一隊軍隊。小朋友是上天賜的喜悅,不是單靠三言兩語可以形容那種窩心的感覺。」
陳豪坦言成家立室兼有了小朋友,一切以家庭為首。「想法、責任、負擔再不是以前的自己,現在看事情會長遠一點,要關注香港幾十年的社會氣候,因要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給小朋友。」事事為妻兒着想,難怪大家都說Aimee是幸福人妻。
場地:Como Como Serviced Apartment
撰文:韓悅怡
攝影:梁細權
編輯:陳禮恒
設計:鄧俊明
髮型:Ben Lam@ MI Salon
跟內地女星蒙亭宜關係撲朔迷離,全因地鐵站外多個神秘點陣圖把二人拉近。婚後不時孖住工作,齊齊努力賺奶粉錢。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清場合法合理 英美自打嘴巴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佔領行動至今已接近一個月,示威者非法佔據金鐘、旺角和銅鑼灣幾條主要道路,打着「爭取民主」的旗號堅決不走,連法庭頒發的禁制令也置諸不理,許多市民已忍無可忍。但每當警方試圖清除部分路障,即被斥為「無理鎮壓」,而英美等國政府也對警方行動諸多批評,並高調肯定「雨傘革命」,吹捧不遺餘力。諷刺的是,當英國首相卡梅倫讚揚香港佔領者的同時,倫敦警察最近卻以武力閃電驅逐搭篷集會的示威者,理由是他們「違法」,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表露無遺。
  英國一批激進社運分子,受到香港佔領行動「啟發」,幾日前開始在倫敦議會廣場紮營示威,抗議不公平的工資制度,聲言為普羅大眾爭取權益,同時又將矛頭指向政治制度,打出「現在就要真民主」的旗幟,還直斥英國實行「腐敗失效的代議制」。他們像香港的佔領者一樣,以為喊出動聽的口號,便可想做就做,要佔就佔,一哄而上「佔領」廣場,並把行動改名為「篷布革命」。
  英警強硬執法維持法治
  在香港泛民政客心目中,英國是民主的「老大哥」,也是效法的對象,陳方安生等早前也專程訪英,要求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他們或會以為,英國對這類民主運動,不但容許,還會大力保護「集會自由」和「人權」。
  實情卻完全相反,佔領者原計畫長期留守,但警方只容忍了三天,昨出動逾二百警員閃電清場,用武力將佔領者拖走拘捕,帳篷全部拆掉。警方其後為鐵腕清場解畫,說示威者在廣場紮營明顯觸犯法律,打擊違法行動不能手軟。
  英國警方一向對非法集會強硬執法,兩年前倫敦金融區也曾被「佔領」,高等法院裁定驅逐行動「合法合理」,警方隨即在短時間內將佔據人士一掃而清,極之乾脆利落。
  美國政府今次同樣對香港的佔領行動表示支持,並呼籲港警方不要武力對待和平集會,但年前金融海嘯時,美國社運人士發動「佔領華爾街」行動,在金融區長期留守,聲討財經霸權,但紐約警方顯然重視社會秩序多於人權,以極粗暴手段將佔領者強行驅散,所用的武力令人瞠目結舌,這些片段現在都可以在youtube看到。
  說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
  由英美政府對待示威者的強硬態度,可以清楚看到,即使在有數百年民主傳統的國家,法治還是首先要力保的制度,任何表達意見的方式,如果違反法律,都必須禁止,而警察一定會嚴厲執法,為了恢復秩序,武力難以避免。
  與倫敦的「篷布革命」相比,香港警方對「雨傘革命」的容忍和克制,可說已大大超乎「國際標準」。倫敦的示威者不過在廣場內集會,且只三天,而香港的佔領人士卻堵塞市中心多條主要道路二十九天,令香港交通大混亂,而他們的行為是百分之一百違法,百分之一百破壞社會秩序滋擾公眾,如果以英國這個民主國家的準則,香港警方清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合理,且應立即進行。
  英美政府對國內示威的實際行動,與其對香港滿口「尊重人權和集會自由」的評論,完全相反,反映出其赤裸裸的雙重標準。香港警方稍後如採取清場行動,希望英美政府不要再「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