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看了一套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數造天才」,故事講述有「自閉症」的天才少年尼敦,他自小對圖形及數字有特別興趣,同時他的生活習慣也有一些奇怪的堅持,如用餐時他只吃數量是「質數」的食物。他不擅與人溝通,而父親是唯一可跟他溝通和逗他歡喜的人。另一方面,他卻非常聰明,是一位數學天才,並代表英國競逐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
在欣賞電影之時,筆者認為這位資優生尼敦,有可能是患有「亞氏保加症」。所謂亞氏保加症,可歸類為自閉症的一種,患者會同樣出現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礙及固執行為,不過並沒有明顯的智力缺損或語言發展障礙。再舉例子,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名人,如牛頓、愛因斯坦、安徒生等,都被不少學者跟據他們的自傳,猜測他們也有可能患有亞氏保加症。
天才兒童也好、亞氏保加症也好,當這些青少年被老師或家長發現其獨特的才華,然後進行特訓催谷,或許他們最終真的能一夜成名。要知道每個成功的故事也有著其辛酸的一面,或許他們要承受異於常人的壓力,面對意想不到的激烈競爭。因此要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天才,對小孩而言絕非一件樂事,因為其過程真是荊棘滿途。
至於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學童,除了要發揮他們的長處和潛能,更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師需要給予更多的愛心、耐性和支持,再配合適當的社交技巧訓練,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樣就能更容易融入學校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此外家長也要切記學童的均衡發展比培訓成為天才更重要,畢竟天才只是鳳毛麟角!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