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秋竹~从一包卫生纸看世俗谛与胜义谛
奥明宫学馆
世俗胜义从心来分
不从外境显现来分
师:就这一包卫生纸来看,哪一个是胜义谛?哪一个是世俗谛?烱聪你来讲?
世俗谛、胜义谛要这么讲嘛!不然,讲一个跟森罗万象(生活)不相干的胜义谛跟世俗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屁用?
我觉得很多人把世俗谛、胜义谛讲得跟森罗万象无关,这种讲法我听不懂。不是吗?
汉传佛教有讲世俗谛、胜义谛,是不是?汉传佛教不是也讲有跟空?应该都有讲,这是佛教专有名词。
不依世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盘
所以就这一包卫生纸来看,哪一个是胜义谛?哪一个是世俗谛?烱聪你觉得呢?
徒:以执着的角度来看,这包卫生纸是世俗谛。
师:这里面只有世俗,没有胜义,是不是?
徒:世俗谛跟胜义谛不是从卫生纸来看,是从众生执着的角度来看。对众生而言,这是世俗谛;对圣者而言,当然是胜义谛,因为圣者没有执着。所以,世俗、胜义是从「有境(心)」来看,不是从「境」上来看。
佛的观感叫胜义谛
众生观感叫世俗谛
师:对众生而言,有一天忘记世俗谛,忘记卫生纸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世俗谛了?就变成胜义谛了吗?
徒:他忘记卫生纸,还是有这个相啦!只是忘记这是卫生纸,所以不会变成胜义谛。
师:但是忘记它的时候,他不执着。
徒:忘记还是有执着啊!
师:是吗?忘记还对卫生纸执着啊?
其实很简单的来说,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世俗谛跟胜义谛,是用心来分的,不是用外境来分。这是宁玛巴米滂仁波切特别的讲解,所以米滂仁波切承认森罗万象万法都是唯识。
那佛对这包卫生纸有没有观感?众生对这包卫生纸有没有观感?会不会相同?
徒:佛对这包卫生纸有观感,众生对这包卫生纸也有观感,但是二者不同。
师:所以简单来讲,佛的观感叫胜义谛;众生的观感叫世俗谛。这样才能分得通啦!要记住啊!不这么分的话,永远都走不通。
佛跟众生有没有一个共许?
佛跟众生的所见是否相同?
师:那后面还有个大问题来了,众生跟佛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相存在(共许)?也就是佛跟众生之间存不存在一个共许的相?
这个问题研究进去就深入喽,这个辩一百年都辩不完了,你觉得呢?如果没有共许,那佛如何度众生?众生又如何祈求佛呢?这里又有个问题存在。
徒:我觉得没有共许,但佛有无量的遍知。
师:我今天看到红淑很苦,那我看到红淑的苦跟佛看到红淑的苦两者有没有差别?哈!哈!哈!这个地方就看你怎么辩,你觉得呢?
现在从我众生来看红淑很苦嘛,佛看过来的时候,跟我看到的苦,是不是同样的?不一样的吗?
徒:应该是不一样啦,众生跟佛看到的,绝对不可能一样。
师:那佛看到的苦比我看到的更苦?还是比我更松?要研究啊,哈!哈!哈!你觉得呢?
徒:哈!哈!哈!从胜义谛来看,佛看不到红淑的苦。
师:那佛也有世俗谛的地方喽?
徒:佛有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本身是没有什么苦,他受用就有感受。
师:那他受用是世俗谛了哟?
徒:佛是二谛无别啦,哈!哈!哈!
四大教派头昏脑胀的地方就在这里
师:哈!哈!哈!佛他受用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佛自受用的智慧跟他受用的智慧有没有差?四大教派头昏脑胀的地方就在这里,不是吗?
红教跟黄教的辩论,萨迦派果让巴大师跟宗喀巴大师的辩论,就是我刚刚讲的:「佛跟众生的共许是什么?」不然红淑跟烱聪的共许在哪里?有没有共许?宗喀巴大师觉得佛跟众生有共许,比如水。但很多人觉得不一样啊!
水的功用是什么?水的定义是什么?
徒:湿性。
师:湿性嘛!没有火的成分嘛!没有土的成分嘛!但是呢,饿鬼道众生喝下去的时候,变成了岩浆,烧起来了。那又有水的成分吗?
徒:没有。
师:对鱼而言,也没有水的成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
徒:所以湿性就错了。说水也错,说湿性也错。
谈修行不需要研究这些
讲宗派有共许也没关系
师:所以共许是什么?这是重点嘛!
有跟空的共许是什么?胜义谛跟世俗谛有没有一个共许?佛跟众生有没有共许?有跟空的共许在哪里?这不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吗?这个课题中文论典上没有人讲,是不是?这样你才能增长智慧啊,才能明白很多。
我们宁玛巴讲二谛双融,在这个研究上能不能体会到二谛双融?不然呢?
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台湾学二、三十年的密宗都没听过嘛!也听不到的。藏区也没几个人可以讲,堪布讲经说法也没有几个人会提这个,问在位的堪布,搞不好也呆在法座那边,讲不出话来。
徒:以前我们读书时,要讲世俗跟胜义的话,那这包卫生纸就是世俗谛,但是它的本性就是胜义谛,譬如桌子就是世俗谛,它的体就是胜义谛。
师:我在台中有讲一句话,为什么众生的观感是世俗谛?众生屁股会脏、手会脏,所以用卫生纸来擦,但佛应该不会擦手吧!
徒:经典里面说佛会擦手啊!佛坐上法座前还会先擦拭啊。经典是这样讲。哈!哈!哈!
师:但是佛大便应该不用卫生纸擦,哈!哈!对不对?
我们很简单来讲,森罗万象对你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胜义谛了,只要起作用就是世俗谛,你觉得呢?
对一个美丽的小姐,我会起贪瞋痴,但美丽的小姐对佛而言不起作用嘛。但是佛会不会看到那个美丽的女生?当然会啊!不能说没看到吧!
徒:是。不起作用的时候,是胜义谛,只要起作用就是世俗谛。佛当然有看到美丽的小姐。
师:佛有看到,而且告诉小沙弥说:「这个是老虎,你就不要靠近她。」哈!哈!哈!但是因为女生不会对佛起作用,变成胜义谛。这么讲有可能稍微通,你觉得通不通?
这样解释,佛跟众生都有看到。但是这个是有共许吗?
能胜上师讲生佛的共许是缘起
我觉得生佛的共许是信心是情
师:但是呢,讲宗派跟修行上是不一样的,修行上不需要研究这些。
但说佛跟众生有一个共许也没有关系。佛的境界里面,众生马照跑、舞照跳,所以不能完全否定说没有共许。米滂仁波切把佛跟众生的这个共许叫缘起。
众生的情就是信心
佛的情就是慈悲心
但是我觉得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我觉得佛跟众生的共许是信心,信心上面有佛跟众生的共许存在。
一个是讲缘起,一个是叫信心。叫信心也可以,叫「情」也可以,应该讲「情」比较好。「情」是佛跟众生的一个共许,众生的情就是信心,佛的情就是慈悲。烱聪你觉得呢?
人家问我们,我们随便乱掰一通,怎样都不让人抓到语病啦。
以前我总觉得很佩服我的老师,现在我觉得当初老师也是乱掰一通,哈!哈!哈!不是吗?
我觉得他当初乱掰,但我也没办法,我们没有这个层次,回不了话。现在时光倒流的话,老师在我面前,我们两个乱掰,我觉得老师还不一定能说服得了我。
当初没办法和老师乱掰一通,我们也只能佩服、崇拜他。我不是批评别人,每个人都那么厉害的话,我在藏人界也不会那么吃香,每个藏人都说我佛学第一把!你有没有听过?人家也不是很愿意称赞啦!但也无话可说啦!哈!哈!哈!
共许不是实有 但有想象
二谛及真理也只是想象
其实佛跟众生的共许并没有一个事实,但是有个想象。相对的,二谛也是一个想象,不是事实的。
那这样不是大乱了吗?没有关系,真理也是一个想象,闻慧跟思慧的究竟也同样,不过是如此一个想象而已。
闻跟思无法直接对治烦恼
要增长修慧只能依靠信心
谈到修慧可不一样了,闻慧跟思慧没有办法直接对治烦恼,只能依靠修慧。修慧没有那么多的想象,要增长修慧只能靠信心,没有其他办法。
很多人以为最顶尖的思慧可以对治烦恼,这是千错万错。因为知道一切法不是事实,顶多也是思慧而已,修慧的讲法不是这样。接下来天机不可泄漏,不可讲太多。
现在有些佛教学者视修慧如毒药而远离,有些佛教行者视闻思如怨家而诋毁,这二种都是佛法证教衰败的原因,佛教弟子应该好好反省。由闻而思,由思而修,想要修行成佛,以上三者都不可偏废。
「情」可以造成六道众生
「情」可以建设三身佛土
徒:《中观庄严论》里面说:离开一个「空」不会有一个「有」,譬如森罗万象就是「有」,它的本体是「空」,或者说色即是空。所以森罗万象就是共许。因为离开「有」,不会有一个「空」嘛!
师:我刚刚讲的「情」,为什么是「情」?众生出发点也是情,是不是?佛的慈悲出发点是不是也是情?这个「情」可以造成六道众生,这个「情」也可以建设为三身佛土。你觉得呢?
徒:是。
业尽情空的空不是天空
佛的情来去自如是慈悲
师:所以我觉得共许可以说是「情」。我相信成佛的那一天,不可能没有「情」吧!你觉得呢?
徒:我们说成佛那一天业尽情空。
师:那个空应该不是说虚空。
徒:哈!哈!哈!业也没有了嘛,因为汉传佛教一直把这个「情」字看成不好的,所以说成佛那一天是业尽情空。业已清净,没有业啦,什么情也都没有了。
师:这样的话,没有慈悲,也没有办法成佛。
徒: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比较偏向于讲空的部分。
师:佛没有情的话,没有办法产生慈悲。应该是感情来去自如的时候,就变慈悲了。感情没办法来去自如,就是我们讲的「业情」啦!
所以世俗谛跟胜义谛间有个共许吧!这个是佛学院读到熟练时,才能体会到。这是不是一个大题目?
以无见为全见的观感是胜义谛
有见而全不见的观感是世俗谛
师:你可以随便问。世俗谛跟胜义谛间没有共许?如何分为二?
比如一个是北一个是南,有个根才有分枝,分都是这样分的吧!根就是共许。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也会把明、空当成是一种公案。
师:明、空很简单,但是有没有共许?
一般来讲,佛的观感叫胜义谛,众生的观感是世俗谛。那菩萨出定的观感叫相似胜义谛,入定的观感是胜义谛。
那个观感是什么样的一个观感?境界不同,佛的观感是没有二元对立下,以无见为见。
分别识的心跟境叫做世俗谛
言语道断、不可思议为胜义谛
以无见为全见的观感来看是胜义谛,那众生有见而全不见的观感来看是世俗谛。这样讲也可以啦!
巴竹仁波切讲的分别识的心境叫世俗谛,不可思议叫胜义谛,他的定义是这么讲。
分别识的心跟境叫世俗谛,言语道断、不可思议为胜义谛。记住啊!
徒:仁波切有翻译出来啊!仁波切还讲米滂仁波切的定义是身语意的对境(行境)是世俗谛;非身语意的对境(行境)是胜义谛。
师:当初文字的诠释不一定比较好。现在这个比较好喔。
我还是觉得胜义谛跟世俗谛有个共许比较完美。讲宗义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假相。成立一个「假相」的时候,佛与众生也好,胜义谛跟世俗谛也好,有跟空也好,都全部包含了。所以成立一个共许的假相,宗义才能讲得头头是道,知识分子、学者才容易接受。
信心的出发点也是「情」
慈悲的出发点也是「情」
师:有些人以相为共许,有些以缘起为共许,有些人以唯物为共许,有些人以唯心为共许,以我秋竹来看是以情为共许,各位大德,认识的尽量指教。烱聪你觉得呢?
为什么「情」为共许呢?信心的出发点也是「情」,慈悲的出发点,我认为也是「情」,造三界轮回也是这个「情」,化为三身净土也是这个「情」,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慈悲都是不离开「情」。
徒:仁波切,我们说菩萨是觉有情或者是大道心。
成佛的情 更广大更放下
更没有方向 更没有分别
师:佛是比较没有用「情」这个字,其实那个「情」是超越「世间的情」啦!是来去自如的「情」。菩萨还是有一点放不下的「情」,所以业尽情空的「情」指的就是来去自如这个。因为成佛以后不可能无情无义嘛!对不对?是不是?
成佛的那一天,不是我们现在的情。这个情变得更广大、更放下、更没有方向、更没有分别。不是说把现在这个情割了就出现一个止,佛的业尽情空不是这么讲的啦。
但是这个情,这个共许,真的分析下去也只是一个交集而已,也经不起观察,也没有一个事实可以成立。我们宁玛巴最深的佛学宗义跟精神都在这里,不是吗?哼!哼!哼!北中南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懂。
共许在情不会少了森罗万象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指的是情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都不会想到共许是在这个「情」上。能想到的共许就是缘起的森罗万象。但是说共许是在情上,那好像又少了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因为都讲到内心嘛!
仁波切说这些三界轮回、三身净土都还是这个「情」字转过来的。我觉得这样一转的时候,就不会把我们读的「色即是空」变成是一种学问或一套理论。原来这个色即是空,最后色也离不开这个「情」字,因为轮、涅全部都是「情」嘛。
师:其实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那个心指的还是「情」嘛!不然你有一个心吗?心是什么?是情在做祟嘛,名字叫做「心」,心是一个总名嘛。
三界万法都是情制造出来的
不要越讲离内心世界越遥远
徒:对!情是一个心,心是个总名。
师:心是个总名,那他的起用呢?就是「情」。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我刚刚说的「情」制造出来的。不这么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离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远。
现在藏传大师也好,堪布也好,我看除了我师父以外,每个人越讲跟内心世界越遥远,那我就不想听了,有什么好听的?佛讲的八万四千法,从你口中一讲出去,离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遥远,那不是说废话吗?
我认为是废话,我师父也觉得是废话。但很多人觉得我们讲的境界太高。大家应该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不要学习马虎,不是吗?很多人不敢面对的时候,就继续马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是在弘扬佛法。
显现是世俗 本质是胜义
有为无为法一体讲不通
师:所以世俗谛跟胜义谛是用「心」来分?还是用「境」来分?
徒:用心来分。
师:为什么呢?这个境也是来自于心,所以境没有办法分啦。境一分下去,你说:看到的那个是世俗谛,但它的本质是胜义谛。那是废话嘛!有为法、无为法一体,是吧?有为跟无为一体,不是很好笑吗?这个能讲得通吗?
徒:讲不通啦。但都是这样讲。
师:有为法、无为法一体,可以讲得通吗?什么是有为法?
徒:无常、生灭。
师:有为法因缘和合而有。无为法不是因缘和合而有,本来就有的,是不是?我告诉你,本来的主人跟新来的客人是一体,那废话嘛!
世俗、胜义用心来分,所以一定要经过唯识的研析,读唯识是很重要的,但是我看台湾没有几个人真懂唯识。
华藏世界不像乐高迭起
是大小不违背、互摄互融
师:《普贤行愿品》中说: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个地方讲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就是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各个位子都很忙。无尽法界尘亦然,讲的就是华藏世界。
但是现在很多大师是怎么解释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观念是大上面迭中,中上面迭小吗?你觉得呢?
华藏世界的观念应该是大小不违背,互摄互融,不是机械式的大上有中、中上有小。如果是一层一层上去,不就像是现在玩的乐高吗?华藏世界不是乐高的观念,但是很多人觉得华藏世界是一个很大的乐高,这是错误的。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说三千大千世界会有这种解释。譬如一千个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是中千,一千个中千叫大千,刚好有三个,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有时候会这样讲。
大小互融 不须用神通当理由
信心不足 认为不合理变神通
师:不是这么讲嘛!对不对?是大小互融互摄、不相违背叫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就是这个想法。但是大小互融,在你的内心中应该是不合理的嘛。
徒:当然哪。
师:所以佛做出来的时候,你们都把它推给神通嘛!就是不接受合理而推到神通。但是呢,我们需不需要接受合理?应该需要接受合理,不需要用神通来当个理由。
徒:我们需要接受合理,合理就是本来这样。
师:合理是大小互融互摄,互融互摄是不是合理?但是我们信心不足,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那是我们的错,我们就错在这里啊!
一尘中有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你的内心世界跟这句话,哪个是合理?我们当然认为自己的是合理啊!为什么呢?我们都塞不进去这个洞里面啊,你塞得去吗?塞不进去,是不是?所以这句话不合理嘛!我们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
大小融摄本来就如此
但是应该要塞得进去的,塞不进去是我们的错。不然的话,也不要推到神通啦,推到神通是没有用的。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就是在这个地方,不是吗?
你认同「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是个合理,然后再合理化来说是神通,那这个就很漂亮,差别也就在这里,是不是?
如果内心认为这句话不合理,只好承认是神通时候,那这样的想法不好吧!现在就是人家做了出来,我们没话说,所以就推到神通去了。
一尘中有尘数佛跟境界无关
八万四千法的真理就在这里
很多人说:「喔!这个境界很高,跟我没有关系。」类似这种的话,就等于是他不认同。烱聪,你听懂了吗?这个是内心的世界,要这样去改啊!
《阿底峡传记》中有没有写:「他躲在一个小擦擦的模子里面,他徒弟一看,师父也没有变小,擦擦也没有变大。」阿底峡就跟徒弟讲:「八万四千法最大的真理就在这里。」但徒弟看不懂。
师父会示现给徒弟看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一定要修行,另一种是我们现在认定的大小、长短都是不合理的,是不是?
事实应该是「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是因为我们有大小的障碍,是我们修行不够啦!烱聪,你觉得呢?
某些弟子听不懂,后来讲一讲后悔了,不想讲给他们听,他们哪听得懂?我才不相信。所以这个也是在讲华藏世界啊!
当深信诸佛皆充满
一定要往生西方吗
师:汉传佛教认为华藏世界是在讲什么?净土宗不讲华藏世界,是不是?
徒:现在净土宗很少讲。
师:净土宗认为西方极乐净土跟华藏世界没有关系?净土宗不讲华藏世界,他觉得要去西方,他对这个有偏执。
「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皆充满的时候,一定要往生西方吗?一定要北方吗?一定要南方吗?
讲华藏世界,最重要的是要破众生对空间有大小的执着嘛!
讲华藏世界空间无大小
最重要是破众生的执着
徒:仁波切,汉传佛教有一个佛学名词:「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讲大,大到没有外面;讲到小,小到没有里面。
师:这个都没有什么啦,我们就是都有一个大小,有个内外的执着。佛讲的就是要破这个执着嘛。
你一直觉得污染,佛一直讲清净。你觉得很干净,佛觉得:唉呀!也不一定那么干净啦,干净也不一定为究竟啦。佛经不都是这么讲的吗?
众生一直说有,佛一定要说没有;众生一直要说没有,佛一定要跟你说有。佛经不是都这么讲的吗?
大圆满法对次第有意见
现在讲次第都自以为是
徒:「念佛显宗,念无禅宗,念转密宗,念本持印,等念大圆,心不乱下,有别请说。佛说法门,因乘果乘,所度一徒,初中后学,随尔次第,接着修行,显密皆法。莫要捡择,切莫倒行,不落阶梯。」不要颠倒而行,也不要落入阶梯,不需要有次第,这句话是究竟无轨则的意思。
师:对。切莫颠倒而行,但是不要落阶梯这个次第。
一般佛家里面也有讲次第,但是我们大圆满里面,对这个次第还是有意见。
什么是次第呢?很多人都是自以为是,不是吗?很多学佛者认为一定要这样,不学佛的人一定要那样,打坐一定要这样,次第、轨则就是指这个意思。
但是要跟着师父教你的次第走,现在的轨则大部分都是自己订的轨则嘛!「切莫倒行,不落阶梯。」切莫倒行就是不要走错路,不要自以为是。
等念大圆叫离三、四处
离三时 四处当下一心
等念大圆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念」就是佛,这个「念」在大圆满里面叫「离三四处」。
「离三四处」这是大圆满专有名词,有没有听过?没有翻译出来吧!
「离三」就是过去念头离开了(过去已逝),未来未曾有(未来未接)、现在不起分别,叫做「三离」。那「四处」就是当下一心。所以等念大圆就是离三四处,这个须要你修行到一个境界时,才体会得到,现在你体会不到。
徒:仁波切,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判教,把全部的宗派做一个分判,或者说是宗义。
师:显宗现在讲的就是念佛,禅宗讲念无,密宗讲念转,烦恼转为智慧,念本是持印,等念大圆。如果「念本持印」翻译成「念本手印」就很难听了。哈!哈!哈!
等念就是没有什么分别啦,严格来说就是……。
徒:但是仁波切刚刚讲的那个「念」就是佛,跟大持印说:「念头就是法身」有什么差别?
诸法已空性就不需再想空性
空修堕入断还想就是造作空
师:现在我们都尽量将一切法观想为空,如果打坐时,你认为空就是完全结束了,那你就走错路了。既然已经空了,就不需要想空。听懂了吗?
一切法已经断定为性空,还需要再想空吗?还想空的话,这个就是造作空,造作空是很严重的着相。
徒:既然已经是空性了,就不需要再想空。仁波切有一句话说:「诸法已空性,空修堕入断。」
師 秋瘋說
徒建明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