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抑郁症与我执。

抑郁症与我执。

索达吉 堪布

抑郁症的病因,也跟执着“常有”有关,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改变。常听人说,某某自从父亲死后,就得了抑郁症。某某自从离婚后,心态就变了。某某曾经很成功,后来他的工厂倒闭,从此不敢面对任何人,这些人想不通:“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了?”
其实,人生本就是无常,每一刹那、每一天、每一年,所有的人、事、物,包括你最执着的地位、名声、才华、容貌,都在不断变化,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 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坦然面对任何改变,“既然佛说万法都是无常的,我小小的家庭、小小的事业、小小的朋友圈,发生一点变化又算得了什么?”藏族有一位歌手,曾经非常受欢迎,后来嗓子哑了,从此一落千丈,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个社会很现实,用得上的时候拼命追捧,用不上的时候,又纷纷抛弃。 
有人问:“你原来那么出名,现在变成这样,难受吗?”他笑笑说:“没事,飞机都有掉下来的时候。” 的确,当无常出现,飞机也会从万米高空坠落,何况是人生中的那些名声、地位、财富,本就很容易改变。这样想,心不容易打结,不会有疙瘩,慢慢就能接受一切无常。 
我也是这样,身体好一点,心情也会好;身体不好了,心情可能也变得糟糕。但从道理上,我完全明白,昨天好、今天不好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对好坏不会特别执着。 西方国家选出的总统,支持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我们作为普通人,又岂能百分之百被人认可?
多数人看得惯就可以,有人认同,有人反对,都是正常的。所以,修无常的人,会对很多事情有更客观的了解,不管发生什么,心都是放松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Karma and Donald Trump|业力与唐纳•川普

Karma and Donald Trump|业力与唐纳•川普

骑着蓝色狮子BL 阿底宝藏



以下内容来自8月10日不丹昆色尔报对宗萨钦哲仁波切的采访,主题为“业力与唐纳·川普”。
此次采访在不丹帕罗的虎穴寺展开,宗萨钦哲仁波切当时正在主持普巴金刚的竹千法会。几天后,Kencho Wangdi与仁波切一同坐在车上,穿越山谷,继续了这场访谈。在采访中,钦哲仁波切探讨了业力与川普的关系,并解释了为何业力并非如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非黑即白。
记者Kencho Wangdi 写到:上个月,唐纳•川普躲过了刺客那颗要命的子弹,此事在整个国家引发了一连串关于运气的讨论,也成为餐桌上的热门话题,讨论声传遍全球。有史以来,谁曾如此幸运过呢?今年,这位引人注目、极具娱乐性的美国前总统再次参选,谋求另一个总统任期。近十年来,我们目睹了川普在一座又一座政治险峰的边缘跌跌撞撞、踉跄而行。然而,就在他看似要失去立足点、即将倒下、彻底完蛋、大局已定的时候,不知怎么地,他居然几乎毫发无损地脱离险境,令其反对者大惑不解且无比沮丧,而其数百万的支持者们则欣喜若狂。如果你像我一样一直关注美国总统大选,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在我看来,不管川普是不是政治人物,他都是这个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幸运的人。他能够化险为夷。
宗萨钦哲仁波切并不认为川普如有神佑般的政治生涯或他的无敌光环与幸运女神或天意有任何关系。他说,这是业力的游戏,说这话时,他的眼中一如既往地闪烁着神秘且戏谑的光彩。此次采访始于帕罗虎穴寺的洞穴中,仁波切最近在那里主持了竹千法会。几天后,我们坐着他的白色小轿车穿越山谷,结束访谈。在采访中,钦哲仁波切谈到了业力与川普,以及为何业力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非黑即白。
没有什么可以击倒川普。无论是他的厌女症、他的种族主义、他的冷酷无情、他对法治的藐视,还是针对他的众多诉讼官司或刑事定罪,其中两项涉及强奸和煽动暴乱,这些都没有用。甚至连一颗子弹也无法打倒他!
Kencho Wangdi问:仁波切,作为一名佛教上师,您如何看待川普和他的神运呢?
宗萨仁波切回答:“我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我常常碰到这类问题和讨论。我听过这样的话,「为什么坏人总是睡得很香?而好人却不?」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根据佛教的观点,好与坏是相当主观的。不仅从个体而言是很主观的,从集体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在西方被定义为好的东西,在东方不一定也被认为是好的。基督徒认为好的事情,佛教徒未必认同。即使在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山区还是沙漠,对好与坏、有益与有害的定义也都大相径庭。西方执迷于好与坏、邪恶轴心,诸如此类。而对佛教徒来说,所有这些都是非常主观的。
那么,佛教徒如何定义好与坏呢?佛教徒会说,任何事情,任何能让你趋近实相的思想或行为就是好的,这些实相包括:生命是无常的、事物的本质是虚幻的、没有什么能让我们百分之百满意。而任何扰乱你并使你远离实相的事情,佛教徒就会认为是不好的。
如今,我们似乎很随意且简单化地使用「恶业」和「善业」这两个词,但实际上业力并不那么简单。事实上,它相当复杂。还有一点必须了解的是:业力法则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在佛教中,谈论业力时不能不谈空性(shunyata)。就像彩虹一样,彩虹色彩美丽且排列有序,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幻相。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我们真的不知道川普是否幸运?正如我前面讲到的,对于佛教徒来说,不了知实相就是不幸。川普似乎痴迷于权力,很显然他并不了知实相,因为他所追求的权力最终会给他带来许多不眠之夜、更多的焦虑和更大的敌意等等。这会让他堕落,让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遭受痛苦。
所以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川普是非常不幸的。他没有身陷囹圄是不幸的,他躲过了刺客的子弹也是不幸的。他的不幸,不仅影响他自己、家人和朋友,也会影响他的国家,甚至可能整个世界。他的出现也可能是美国人和美国这个国家的共同恶业。而由于美国是世界的独裁者,那么,有可能这也是全世界的共同恶业。
但话又说回来,川普可能最终使美国变得非常衰弱且无法正常运作,这反过来可能又成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共同善业,从而让这些地区可能有机会喘口气,又或许能幸免于「政权更迭」和制裁。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对古巴和伊朗等地实施的制裁导致了可怕的局面,在那里母亲们被迫在新冠疫苗和婴儿牛奶之间做出选择。
还有,对那些无辜的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来说,拜登担任总统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说实话,拜登在任期间所发生的战争,比近年来任何其他世界领导人任期内所发生的战争都要多。
Kencho Wangdi 继续问:业力是因果法则吗?
仁波切回答:“是的。简单来说,业是因和缘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障碍,就一定会有果报产生。但这只是对业的一种非常简单的理解。深入研究的话,情况当然要比这复杂得多。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甚至没有兴趣去深入探究因缘的运作,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表面现象。
假设你用来自同一朶金盏花的种子种出了10朵金盏花。尽管这些种子来自同一朵花,但这10朵金盏花不可能长得完全一模一样。因为每一颗种子从发芽到开花,都有其自身众多的因和缘。
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乌克兰战争和加沙战争起因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之间战争,以及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事件。但如果你真的对此保持清醒和冷静,就会知道这根本不是事实。这两场战争都是几个世纪以来的因和缘的结果。”
Kencho Wangdi 问:仁波切,您说业力是一种幻相。如果真是这样,那它为何如此强大?人们可能会认为,既然业力是一种幻相,所以就无须担心它了,对吗?
仁波切回答:“这就是为何我说业力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只要你不了知它是一种幻相,那它就会成为一种无明妄想。而这种无明妄想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它引发各种负面的思想、行为和愚蠢之举。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你们的读者可能立刻会想到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偷窃、撒谎、诽谤等等。但负面思想和行为,包括愚蠢之举,并不总是以最粗大和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在印度有一个朋友,他是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毕业生。他认为自己思想开明,并引以为傲。但每当我说出只是稍微接近「佛教在印度不仅遭到穆斯林的摧毁,印度教的教徒在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这样的话,他就会火冒三丈,根本听不进去。他会情绪激动到有时候我们彼此几个月都不说话。

不幸的是,许多声称在这些所谓的常春藤盟校接受过教育的人就是这样。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是完全盲目的。人们可能觉得他们至少会保持批判性,但这个例子确实很好地体现了业力是如何运作的。很多时候,执迷于某些观点会使人变得更具破坏性、更加负面和更加愚蠢。

Kencho Wangdi 问:佛教徒也说,没有所谓的偶然、命中注定或幸运女神,一切都是基于业力。
仁波切回答:“命中注定和自由意志这类概念是西方的概念。业力既不是命中注定,也不是自由意志。如果一个人了知业力的虚幻本质,就不会再受困于命中注定或者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如果你在梦中点了杯咖啡,很可能你会得到一杯咖啡。但这并不会让梦中的咖啡成为真实的咖啡。

Kencho Wangdi 继续问:那么,福德在业力中的作用是什么?
仁波切回答:“我认为「福德」是善业的褒义词。比如,在不丹这样的地方,人们会做很多被认为是有功德的事情,像是挂经幡、点酥油灯、烧香、做法会等等。然而,正如我所指出的,对佛教徒来说,善业或功德是一种应该能够直接或间接引导人们了知实相的行为。但当然,人们也会滥用这一点。如果你做法会或挂经幡是为了赢得一场官司,让对方遭受痛苦和折磨,那么,从严格的佛教角度来看,这就不算是善业。“

Kencho Wangdi 问:仁波切,最后一个问题:川普今年会赢得美国的大选吗?
仁波切回答:“不会。哈哈哈!“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虚云老和尚,永远如是闭眼。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虚云老和尚,永远如是闭眼。

梦参老和尚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仪。威仪当中还具足很多细行,有一件事很简单,我们全犯,相信吗?佛教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所见到的前后左右不能超过三尺,如果听到不正的声音,心里头可以完全不动,正念现前。
但是,就眼睛这一样,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在道友和老师当中,我只看见一个人--虚云老和尚,永远如是(闭眼)。我跟他住了几年,只要他离开方丈室,我就没看见过他的眼睛--不论在哪里看见他,那老和尚总是如是的(闭眼),总有微微那么点光。
小和尚只要遇见了老和尚,总是观察他。我就注意这件事,几时碰见他,他永远是这样子的(闭眼)。我说这个老和尚一定有神通,不用肉眼了,总是闭着。没有看到过他脑壳像拨浪鼓似的摆来摆去;走路的时候,一般是看三尺,他只看三寸。他有神通,有慧眼,连路也不看--他是用眼看吗?
那个见不是眼见,而是心见,心里的见是正知正见那个见,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呢?不分别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没有邪,全是正的。因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观一切法的本体,邪也是正,恶就是善,没有善恶之分。万法唯心所起,心正故无法不正,心邪故无法不邪。
什么叫住正道?如果把正道提得深点,就是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邪法的本体是什么?还是“大”。邪和正是对待的,有对待的都不是真实的——“正”也不是真实的,“邪”也不是真实的,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分别什么叫邪,不分别什么叫正,那就真正住到正法里头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线上灌顶,如法吗?

线上灌顶,如法吗?

奥明宫学馆


当秋吉·林巴抵达八蚌寺的时候,他告诉司徒仁波切:“你是莲师的使者之一。莲花生大士亲自指示我,要给你《七支深密普巴》的教法,为你的长寿除障。”
“是吗?”司徒回答:“我太老了,无法自己持诵经文。当你进行闭关的时候,我会留意兆示。”传统上,当一个人闭关圆满之时,会寻找加持与修行成功的征兆。
司徒要伏藏师进行一个月的严格闭关,以修持《七支深密普巴》。到了月底时,司徒的侍者准备要替他拿秋吉·林巴加持过的物品。
“不行,伏藏师必须亲自给我灌顶。”司徒坚持:“光只是让伏藏师将佛盒上的圣物送出来,对我不会有所帮助;秘密金刚乘并不只是放在某个人头上的东西罢了,请伏藏师本人过来吧! ”
所以闭关结束之后,这位默默无闻的伏藏师就给予拉萨东部这位最受人敬重的噶玛噶举派上师司徒仁波切《七支深密普巴》的灌顶。
~祖古乌金的回忆录《大成就者之歌》

在灌顶(wang)、口传(lung)和开示(Tri)三者之中,我感觉Tri(开示)是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给予的。……
就灌顶而言,尤其是在最高的瑜伽续中,分为四级灌顶;其中的第四灌顶是最为重要的,有时被称为句义灌顶(tsig wang)。
讽刺的是,我感觉通过线上会议或者电话给予第四灌顶也是可行的。这里,我的逻辑和上述的理由类似:只要建立了广义上的沟通,只要句义灌顶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我觉得人们就可以认为他们得到了第四灌顶。
我要强调“广义”这个词,因为在某些宁玛、可能也包括噶举传承中,灌顶这个词也涵盖了特定的加持物。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再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但问题在于,接受第四灌顶的前提是必须已经接受了其它三级灌顶。我实际上不确定人们是否可以通过线上会议来给予或接受其它三级灌顶。
密续是如此广大、无限,包含着无数矛盾。但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是什么令密续如此特别。那就是,密续不把“意”与“身”和“语”区分开来,也不认为意比身和语更为重要,而许多密续以外的修道却正相反。
对于密续以外的修道而言,你需要驯服的是你的心,因此心是最重要的。但对于金刚乘、密乘而言,身和语也同样重要。因此,密续中有诸如气、明点、脉的概念。
正因如此,密续是唯一可以在此生、利用此身成就金刚持果位的修道。也正因如此,与大乘和声闻乘不同,密乘会利用特定的加持物,例如水、王冠、花环、花、铃杵、铃声、气味等等。因此我认为接受灌顶者的身体与这些加持物的接触是很重要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

「此刻,是莲师的预言如实成真的时刻」

在莲花生大士不可思议的古老预言中,「当铁马在地上跑、铁鸟在天空飞的时候,红脸之国的佛法将传遍世界。」
    
莲师对西藏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末法世代,莲师曾亲口说过,会给末法世代的众生特别的加持。我出生的家庭和莲师因缘特别深,我小时候五六岁时,就自然的会念「莲师七句祈请文」,游牧民族整天都在找好地方迁移,这责任就落入我身上,父亲就要年幼的我整天念诵「莲师七句祈请文」,以此祈愿找到好的游牧地点,如果没找到好地点,父亲会说「一定是你今天没好好念诵〈莲师七句祈请文〉」。

冈仓噶举和莲师有非常甚深的因缘,因为我们噶举与宁玛自古法源相近,法脉传承有许多很亲近的地方,所以莲师对噶举传承很重要。

在网络上听闻「菩提心」的教导是很有利益的,但如果觉得看网络,就真的得到了灌顶,那是很奇怪的,那未来岂不是连传戒都可以透过网络?这是不可以的,网络只是方便开放大家参与而已。

你如果因缘不俱足、不能到现场,只能透过网络,那你可以如西藏的传统,观想莲师在面前虚空中,心中忆念莲师,生起对莲师的信心,这样也是可以得到加持的。

不过这样不能算得到莲师灌顶。就算你人在现场,不具有信心与虔敬,也不能得到灌顶和加持。接受灌顶,只是一个开始,重要的是接下来要好好次第修持,让自己的心能成熟,这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十七世大宝法王给予莲师灌顶开示


從我的iPhone傳送

耳饰论-03(1)

耳饰论-03(1)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分为总括与支分,总括以上讲完,现前所讲授的是支分。支分讲授分为外道教的见解与内道教的见解,分为两种。昨天以上我们已经把外道教的见解讲完了。

在昨天讲授外道教的见解当中,现前要讲授外道教的要义是什么呢?就是现前修法者,有些在修持中用断法而修持。什么叫断法呢?说一切法都不存在而安住在一种单空中作修持。说一切因果都不存在,也没有来世,也没有因果,因此安住在单空中作修持就叫做“断见”。若是具备有这种断见者,连善道之种子都不会具足,因此成为什么呢?成为堕落三恶趣之因,所以此中必须要了知。
因为现前大部分修持密法和禅宗之见解者,不了知此殊胜法的真实密意,就会觉得一切密法的讲授都是以虚空作比喻而讲解的,因此可能一切法都是在空性中修持,此种见解就叫做“断法”。那么修持此种断法时时刻刻都应当了知,只要在断见中,你相续或安住的时间越长,都成为是堕落三恶道之因。
有些人会问,前几天我们在讲授以上法当中不是说,要是在无念中修持,会成为堕落无色界之因吗?但要证得无色界禅定,必须要具备一些善因才能得到无色界。那么你在行道修持中也不承认一切因果,因此安住在单空中修持者,因为此中不具备一切善业,因此堕落的就是旁生道和地狱,此中必须要知道。
密法的见解只是用“虚空”名词比喻代替之外,真正的密意并不是在一种单空中。要是单空的话,遍知三十二种功德从何处显现呢?所以我们现前所讲授的单空还是讲授的如来藏。如来藏不存在一切功德的话,成佛时不是成为是一种昏沉显现了吗?所以此中的含义必须要知道。因为现前大部分人不了知,都是在单空中作修持,这是由什么而产生出来的呢?在行道修持中,用树立无遮的方式而作修持,因此就成为是一种单空见解而相续修持,过失就在此上。
两三年之前,喇嘛仁波切到甘孜的时候,有一个黄教的堪布问他:“黄教有没有真实见解?”喇嘛仁波切说:“当然会有的!”为什么呢?因为黄教有成就者就说明有真实见解,没有真实见解怎么会显现出成就者呢?另一个印度的堪布又问:“都说黄教的禅定是无遮禅定为主,那么你所承认当中,也是把黄教的禅定见解树立在无遮之见解中吗?”喇嘛仁波切说:“在名言、名词中,靠无遮的方法而断绝实执性的一切外境和妄念,但是黄教究竟之见解非在无遮之见解中,要是光在无遮之见解中的话,那么成就、成佛之中的功德由何处而显现出来呢?”
就犹如这种显相,真实不了知密法之含义者,就开始说密法之见解是无遮,一种单空见解,一切都不存在。那么不存在的话,在外面能显现万物,怎么在显现中你还诽谤外境不存在呢?因此显现中决定不能说是不存在。要是靠这种方法,就成为是我们在讲授《十六种辨别》当中我所做的比喻一般。往昔有一个和尚在一个大成就者面前讲授他的禅定,说思维不存在。这个成就者问他:“你的思维是不是已经死了?”要是当下存在,但当下说已经不存在的话,就好像已经死了一般。现前在具足状况中说不存在的话,那么显现的一切外境在什么地带呢?说不存在的话,再看看,如果你去外面,你不从门和窗出去,从一个墙壁出去,决定不能出去,因此说明还是“有”的。在有的状况中,不能直接诽谤说是不存在。那么此中如何修持呢?就像昨天讲的一般,按照自己的定量而作修持。因此,上面所讲授的外道之见解,就是要我们调整自相续,要是在一种断见的话,就应当断绝断见而进入正见。
那么以上不是说过,断见之见解也可以调整,当下可以转变为真正的见解吗?但是初行者要是在断见中,必须要断绝之后才寻找另一个正见而作修持。因为在断见中,就说明他不存在这种转变之对治力。要是有转变的对治力的话,自然不会产生在断见中,因此此中的含义必须要知道。真正已具足密法的含义时,他就不需要靠断绝的方式,用转变的方式可以进入正道。但现前在断见中,就说明不具备真实胜观之见解,因此还是要靠断绝错谬而进入正道作修持。那么这种断见,现前你具足或不具足?要是具足的话应当要断绝。
再问:按照中观四因方式观察也好,密法真实讲解缘起性空之见解、三身之见解当中,不是不承认因果关系吗?是的。真正的本体是超越因果之法,但临时显现中决定要承认。那么这两种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比如前面的这个木鱼,你此后可以吃下去时,就说明你已经在本体中,此时你说一切都远离、超越因果之法的话,也可以建立。但是现前木鱼就是木鱼,是一种不能饮食的一种物时,决定说明你不在本体状况中,是在迷惑状况中,因此应当要按照无欺因果的方法作修持。所以昨天讲授外道教分为常法和断法,常法可以成为三善道之因,断见只成为三恶道之因,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常见中还具备一些信任因果之法而作为行为,虽然临时还不具备本体之见解。因此信任因果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在讲授《直断要诀》当中也已经提醒过,凡是没有证悟到真正见解时,因果之法是真实的,必须要按照因果法而作修持。但是真正密法讲授的超越因果之法,是证得本体所建立的见解,因此此时就叫瑜伽者之行为。瑜伽者之行为,他是在自性中,犹如印度的八十大成就者,有些在打猎,有些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在行为,但是在他本体中不会产生束缚,因为他已经证悟到本体之见解。没有证悟到本体之见解,还是要按照因果的方式。因果是无欺的,做善事会得到极乐,要是做恶事的话,没得说的,决定会得到痛苦。种萝卜的话是萝卜的叶子,种白菜的话决定就是白菜。因此,此后应当把外道教见解和真正的见解区分开来。
有些人说外道就是外道,现前我就不树立这种见解。不要说不树立,现前你是否在正道,就看看你现前修法是不是在外道见解中。要是在外道见解中,虽然临时你进入的是佛门,但是修持的是外道之见解的话,和外道修法者已经成为相似了。所以,讲授此以上的见解,目地是要区分自己的见解,也就是清净自己的见解。现前以上我们修法者,也就是修过禅定者,要是在修持禅定中出现这两种显现的话,必须要断绝。
常见是怎么呢?现前大部分在修持明空不二之见解,要不觉得有一种明分,执著明分而作修持。在外道教当中说是有神通与神变。神通与神变,在这种不起任何妄念、安住在明了状况中,也能显现神通与神变,但这并不是一种稀奇之事,因为现前我们修法的目的是要证到解脱,不是临时显现什么境界。临时显现什么相,就犹如前几天我们所做的比喻一般,往昔印度有一个老太婆,把自己观想成老虎之后就显现出老虎之相,只要习气执著的时间越长的话,所显现出来的相就会越来越真实。因此,你用同样的方式,不起任何妄念,在明了的状况中修持什么法的话,决定会临时显现出这种相,这是决定性的。
那这个显现有什么利益呢?像这种修持,从往昔直到现在,我们所执著的一切外境,所执著的时间太长,所以显现出一切都是坚硬的原因就在此上,习气太重的原因。那么此中是一种功德吗?决定不是功德。这些都是一种迷惑,都是一种错谬。那么往昔虽然临时没有显现,但是靠这种方法作修持的话,也是一种错谬之显现,所以不能希求此见解作修持,这些过失与真正的正见要分开。
上面所讲授的是常见和断见,这两种在行道修持中必须要断绝。比如说你在修持状况中护持……(音频中断)就叫做断见。那么这两种都是外道教的见解,并不树立在内道教之见解中。
内道教的见解都是在胜观中而作修持。那么胜观中,昨天讲过,“人我不得作为基础”是内道教的基础。“人我不得”是内道教的基础的话,此上断绝“法我”有不同的显现,因此胜观有真实赤裸和还没有真实赤裸,有两种显相。要是真实赤裸之见解,就是胜义密乘精华无上窍诀法所讲授的法,是真正赤裸胜观之见解而讲授。那么没有真正赤裸者就犹如以下的乘派一般,在行道修持中具备有胜观之见解,但是还没有真正赤裸出胜观之见解。因此现前讲授他的过失,但并不是说他此中的功德不具备什么力量,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犹如小乘已证得罗汉之果位时,从此以后再不会堕落轮回,原因是他具备有这个相似胜观之力。此中在小乘之见解当中顺着他的名词有不同的讲授之外,但是他的含义还是具备有相似胜观之见解,所以能断绝轮回之根。此中的含义我们必须要知道,要是能了知里面所讲授的含义的话,对此后修证有极大的利益。
昨天我们已经讲过,凡是在行道修持状况中,“人我不得”必须要了知为主。犹如前几天我们用直断的方式讲授当中,时时刻刻所执著的“我”在什么地方,那时候已经问过。那么此时按照方便引导法的方式,在三门中寻找有没有我?在三门中寻找时,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聚集在三门中,三门之外非有一个五蕴,也非有一个十八界与十二处,所以只是用不同的名词代替,真正的含义还在此上。在三门中用无分微尘、无时分刹那的方法作分析,了知三门都不成立,此中不具备一种“人我”。三门都不存在,已经是空性当中还有什么人我呢?因为执著的“我”必定是有一种境,而去固执这种境,称为是“人我”。但现前三门中不存在一种境时,“人我”直接会消失。那么人我已消失,已了知空性时,了知空性为“法我”,那么在断绝法我中树立不同的层次之外,断绝人我在小乘以上的见解都是相似的。
按照方便引导法的方式讲授,断绝实执性的妄念必须要靠分析,实境显现中就要靠修持,这两种必须要知道。实执性的妄念靠观察,观察临时能压制很粗的实执性的妄念,但是真正除根只能在登地菩萨当中,这个以下还有讲授。实境显现中的一切境界与妄念,必定要在登地菩萨以下靠修持的方法而断绝,所以上面的观察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因此配合着修止能断绝实执与实境,都在当下成熟。但是此中“成熟”就要对照自己的定量,你要是定量越强的话,现前能断绝这两种力量就会更深,你的这种定量要是薄的话,断绝这两种污点就会浅一点,此中的含义必须要知道。
知道这两种含义,现前我们修持当中的“止观交修”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用观察的方式临时压制实执性的妄念,配合着修止能断绝实境显现出来的妄念,有极大的利益。实执性的妄念与实境显现出来的念头以外,非有一个障碍,因此一切障碍都是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像以上讲授当中,用人我和法我代替,以下讲授用八识,用四种障碍、二种障碍等等,只是名词不同之外,真正的含义都聚集在无明二取分别念粗、细两种状况中。很粗我们用实执性的妄念,实境用很细微所知障而树立,那么断绝所知障必须要靠修持的方法而断绝,因此现前用止观交修的方法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顺着昨天以下而讲授,今天我们讲内道教的第一,声闻之见解。
【声闻所取无分尘,能取无分刹那析,承认实有为法我,粗分未曾断离也。】
这里的“粗分”是法我粗分还没有断离。这里先用总括的方式讲,再用细讲的方式,这样的话,此后你们再看其他的书时就不会产生什么疑惑。因为有些讲法所说的是断绝粗分之法我,而在细分法我当中又有其他的讲解,有些讲法连粗分法我都没有断绝。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都是先树立世俗,再通过分析而证得胜义之见解。
“声闻所取无分尘”,“所取无分尘”是无情之物,无情的外境显现,一切物,用无分微尘的方式而去分析。无分微尘是什么呢?一切外境,比如说一个尘,这个尘分为四份,那么一份再分为四份,一份再分为四份,一份再分……分得很细时,连你在思维中都不能树立时就叫做“无分微尘”。在此中没有思维的分析、观察之念,因为达到很细微当中连思维也不能去执著,就树立为“无分微尘之见解”,称为是胜义之见解。
那么此中“无分微尘”要达到什么地步呢?昨天讲过,太阳的光色,很细微的光色,这种光色用我们眼睛去看的话,一条很细微的这种光色也是看不见的。那么一个这种很细微的光色分为四十九份,一份为是胜义之见解,此中已经是不可思议了,用思维怎么也树立不了此中的微尘有多大,从此含义就已经知道,声闻的见解也要树立在不可思议之见解中。不可思议是什么?很粗的妄念决定分析不了声闻中的胜义之见解,因此声闻之见解是在不可思议之见解中。但是,临时虽然已经断绝人我之法,但法我之法还具备有“能”和“所”两种很细微执著,因此就叫做固执性。
此中的“固执”是什么?在显现外境,并觉得思维当中还树立有一种明分。这种明分,往昔也讲过,思维中也具备有明分,智慧中也具备有明分,但是声闻当中所树立的胜义之见,此中的“明了”还是在思维中的很细微之明了,在这种明了中而修持,因此这两者无二之觉受还是一种思维在觉受。那么此中用什么方法去分析呢?就要靠自己修持的力量去分析。
“能取无分刹那析”,“能取”是什么呢?现前的这个妄念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分为三时;现在的妄念又分为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又分为过去的过去、现在、未来;那么过去的过去又分为三时三时……达到一定的时候也已经成为不可思议,你思维分析怎么也不能达到时就叫做“无分刹那”。此中上面的“无分微尘”与“无分刹那”都要树立在不可思议的状况中,凡是具备有思维妄念,决定不叫做一个微尘之见解。因为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人我不得”已经在作基础状况中,粗分的法我还没有断绝。
粗分的法我还没有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此中具备有外境之境,无分微尘还是在思维中的一种领受、感受,并不是说外境就是外境,有一个固执性的妄念,而是具备有一种外境的感受,此中的“感受”也必须要在思维中去领受,它是一种执著性的。那么“内无时分刹那之感觉”也必须要在思维中去领受,因为此中还没有真正赤裸出胜义之见解,还没有真正赤裸出智慧。没有真实赤裸出智慧时,此中所领受的还是思维,因此很细微的明了还是在思维、在领受当中。有境和有这种明了妄念就叫做什么?就叫做法我。所以粗分之法我还没有断绝,原因是什么呢?具有显现,还有能执著之妄念就叫做法我,因此粗分之法我都没有断绝的原因就在此上,不要把它整得太粗了。
此中有时觉得它是一种很细微的法我,但为什么叫做很粗的法我呢?因为在缘觉讲法中,树立一切外境都是由思维所显现出来的,思维承认有一种无时分刹那,在这当中而作修持称为胜义之见解,所以就叫做细微之法我还没有断绝。细微之法我是什么呢?外境之显现已经断绝了,但是内明了之显现还没有断绝,因此在缘觉当中虽然已断绝粗分,但还在细分法我之中。但是在声闻当中具有外境之领受,还有意识明了之领受,因此境和意识都存在时,连粗分法我都没有断绝的原因就在此上。但是这个见解必须要细一点,并不是现前有些人所说的一般,说空和觉得空性的妄念都存在称为是粗分法我,小乘胜义之见解决定不会存在有这种现象。
再细细讲解,小乘之见解只具备这种智慧,再不能往下分析了吗?还有往下分析之念,但是达到一定的时候他就不往下分析,原因是声闻和缘觉当中没有讲授阿赖耶。没有讲授阿赖耶的话,不知道动寂诸法乃至有寂之法从何处而显现出来的,没有一个习气所存在的地方的话,他就已经成为和外道教讲法一样了。
外道讲法当中是怎么呢?天上为什么出现太阳而会照亮一切黑暗?太阳为什么有光芒?太阳为什么是圆形的?豌豆为什么长出来又是圆形的?因为都是它的本性之中,本性就是这样,因此他说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就是由空性而显现之中,所以用断法而承认显现,就已经成为是断法。外道教还怎么讲授呢?蘑菇在木头中长出来时,它没有一个种子,是自然长出来。但是在内道教讲法中,并不是说不具备因缘,不具备因缘的话,冬天也会长蘑菇吗?不会的。所以它自然具备有一种因缘。外道教还讲授孔雀的羽毛为什么这么好看呢?他认为并没有哪个去画孔雀的羽毛,而是孔雀的羽毛自然就是很好看。但是这个佛陀用遍知观察孔雀的羽毛为什么那么好看,原因是它往昔做过什么善事,现前它的哪一种羽毛是这种颜色的原因就在此上,佛陀遍知自然能知道。但是外道教不具备这种智慧,因此都在断法、自现的状况中而讲授。现前我们靠这种方法也已经成为和外道相似了,所以此中的含义必须要知道。
“承认实有为法我”,此中“承认实有”指的是胜义之见解,因为这个“实有”并不是一种很粗的实有,而是刚刚说过,用外境无分微尘的方法去分析,达到一定时候,所证悟到的无分微尘是一种领受,觉得有一种外境之领受。
现前你们修法当中有没有这种见解呢?决定会有这种显相。比如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在修持禅定,要不在修持明空不二之见解,要不安住在空性当中,决定会有的。那么你在安住空性当中,是不是在你思维领受之中有一个“空”的领受?这个空的领受和声闻之中的见解就有点相似了。声闻的见解也并不是说外境有一个实有的显现,他承认有一个境,而是说无分微尘,此中是不可思议,用思维怎么也不能分析当中,用无分微尘而树立。那么现前你的空性也是一种境,还是一种领受,只是承认是一种空性。承认,不需要用思维去代替,我就承认这个空性,不需要思维。你在修持中具备有一种固执外境而作修持的话,自然已经成立,成立不树立在口头语言当中,而是树立在你的固执当中。
是不是呢?你们现前修持中,明空不二之见解也好,空性也好,要不按照胜观名词代替者用“明净觉性无分别”代替也好,“明净觉性无分别胜观”是不是一种境呢?你在修持中不能把一切外境执著和现前思维当中的明分都已经安住在清明见解中的话,都已经成为是声闻缘觉的见解了。只要有一个空性之领受的话,它就叫做无分微尘,此中领受者的明分决定是思维在领受,它就叫做无分刹那。那么有无分微尘、有无分刹那而树立胜义之见解者,只是现前没有承认你的见解是什么见解之外,但你的见解还是在小乘声闻之见解当中。
要是在声闻之见解当中,从此以后我怎么去调整呢?就按照我们现前窍诀法的方式自然安住。因为以下讲授是用思维改造的方式,把往昔的过失转变到另一个见解,但是此中我们已经知道,不能真正安住在清明之见解的原因是什么呢?用思维改造而产生出来的过失。那么在密法当中是断绝一切思维改造,安住在自然状况中称为是密法的修持,因此密法用三不动摇的方法而作修持印证,因此和以下的调整方式就不一样。在顿超讲法当中用身的坐法、眼的看法和气调整的方式而捷径证悟到真正的法界而在修持,所以这种改造的方式与调整的方法对于以下的方式就不一样了。不一样的原因我们以下又会讲授,只是现前相似了知以上的见解之后,就不必那么清楚去了知都不要紧的。
这里“承认实有”,现前已经知道什么叫做“承认实有”。但这种见解,你们在修持中大部分都是在声闻之见解当中,决定有可能的。但声闻之见解,觉得是很低的吗?不会的,是阿罗汉之果位。往昔释迦牟尼佛时代,那些罗汉之功德已经是不可思议了。要是证到罗汉之果位的话,从此已经断绝轮回之根,所以再不会堕落轮回,靠此种见解能证悟到佛的果位。那么它与以下轮回而相比的话,还是一种极乐世界,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但现前用上下的区别相比就知道,此中声闻的见解还是两种领受、觉受状况中树立胜义之见解而作修持。
但我们用密乘、成熟口诀法讲法当中,讲授境意是否能分开,那时候有什么利益?此时你在修持禅定当中再不需要去树立外境是不是真实,是不是一种假,在外境又树立一种空性,不需要了。知道一切外境都是由思维而显现,在思维中分析,安住在明了中作修持的话,此中已经相似具备断绝粗分法我,具有极大的利益。是不是呢?知道这种含义,要把我们现前讲授的一切法都要聚集在这里所讲授的一起而去用上。要不,把这个法讲在前面的话,又会产生出声闻的树立见解的方式。
外境的显现用“无分微尘”的方法作分析,此中的领受和思维用“无时分刹那”的方法分析,所得到的明了之领受,在不可思议状况中树立两种微尘而作修持,就叫做“声闻之胜义之见”。
但粗分法我没有断绝的原因就是有境和意识的原因。但我们按照成熟口诀法方式,前面讲授境意是否能分开时,知道一切外境都是意识所现,外境一切显现不需要说这是清净、这不是清净,没有两种分别念,只要意识能调整当中,一切外境当下调整是决定性的。那么就在意识中的明了作修持,你要是有真实定解的话,已经断绝粗分之法我,这是决定性的。但是要具备有这个定解,没有定解,光是了知一切外境都是思维显现的,临时靠这种方式能断绝粗分法我是不可能的。你觉得一切外境都是思维显现之时,思维显现,显现就是一种境,那么觉得显现之妄念是一种思维,因此粗分法我还是具足的。这个定解是相当重要的!
“承认实有为法我”,这里只是讲授上面的过失,按照声闻的方式树立他的见解的话,“法我”指的是什么呢?上面已经讲过,只要具备有“外境领受”和“明了领受”当中,就已经有境和意识,因此就叫做“法我”,只要有这种境和意识就叫做“粗分”。粗分不是说以现前的妄念强和弱而树立,而是说在断绝和没有断绝境和意识两种状况中而树立粗分和细分两种,在缘觉当中具有细分法我,在声闻当中具备有粗分法我的原因就在此上,这个在以下讲法当中再听。“粗分未曾断离也”,粗分法我也没有断绝,这就叫做胜义之见解。
但是总括讲解,声闻的见解要树立在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中,这四谛必须要知道。小乘用四种不同的名词代替,密法也要顺着这种方法而作修持。如何修持呢?第一要认识痛苦,“苦谛”,先要认识痛苦。认识痛苦当中,痛苦是由什么而产生出来的?就是集谛而产生出来的。那么“集谛”,就应该要断灭集谛,不断灭集谛的话,痛苦怎么也不能消失,因此一切痛苦都是由集谛——它的因而产生,集谛就是痛苦之因,所以必须要断绝集谛,或者说一切障碍之业。
那么已断绝上面所说的集谛,“灭谛”是什么呢?灭谛是小乘所讲的果位,就必须要证得灭果。要证得灭果的话应当要依止道法。“道谛”,就要依止道法,不依止道法的话证得灭果是不可能的。因为依止道法断绝集谛,在隐藏之中已经断绝了痛苦,只要根一断绝,它的果实决定会断绝。就像昨天讲的一般,只要树的根已经断绝的话,上面的树枝决定会倒下来,不需要再去看看上面的树枝是否还需要倒下来,不需要了。因此,只要一切障碍之根能断灭的话,上面所成熟的果实——痛苦,自然会消失,所以能证得灭果。这就是按照小乘当中四谛的方法而作修持。
这个不要把它当为是小乘之见解,小乘树立中叫做四谛,但是以上我们是按照密法的修持,密法当中只是名词不同之外,按照次第性修法也是要按照四谛的方法作修持。因为现前我们在修持中,首先需不需要认识痛苦呢?决定要认识。要是不认识痛苦的话,你怎么会产生出一种断绝痛苦之念呢?不会的。因此在前行讲法当中要讲授轮回过患,就是认识痛苦。那么认识痛苦的话,痛苦是由什么而产生出来的呢?是由业因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必须要断绝这个恶业。那么断绝恶业的话,在四谛讲法当中“集谛”指的是痛苦之因,必须要断绝集谛,就犹如我们在讲授业之因果一般,用因果的方式,因而产生出果实。
以上已经知道一切痛苦是恶业而产生出来的话,现前必须要断绝一切恶业,那么要依止什么呢?就依止不同的道法。在以下小乘当中,按照小乘的方式进入它的道法而断绝这种集谛,而消失痛苦,但是在密乘修法中这些都叫做次第性。次第性和真正胜义之见解必须要分开,要不就会产生出密法不是一切乘法之极顶,就不能讲出密法的殊胜了。所以,按照方便引导法的方式,密法要分为两种,就叫做方便引导法与真实法两种。在真实法中不具备这种次第性的显现,但是方便引导法中就要按照次第性的方法而讲授。
那么就应当要依止道法。道法在密乘讲法当中用“成熟灌顶”和“传授解脱窍诀法”的方式断绝上面所讲授的恶因,而断绝它的果报——痛苦。已断绝之后所证悟到的果位是什么呢?在小乘当中所讲授的就叫做“灭果”,但是无上窍诀法所讲授的是什么呢?就是三身、法界、法性之果。只是用不同名词代替,按照方便引导法次第性的讲授,要按照小乘四谛的方法而作修持。
小乘当中按照四谛的方法而修持的话,如何作修持,上面用认识痛苦、断灭一切集谛、证得灭果、依止道法,这是总括的讲法,用支分方式如何去树立呢?我们就把四谛支分为十六种形相。上面所讲授的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一个分为四种,因此四四一十六个形相。
在颂当中说:“无常痛苦空无我,因及聚集生缘相,灭静妙法与出离,正道如理行及出”,分为十六种。
第一苦谛分为什么呢?无常相、苦相、空相和无我相,分为四种;集谛分为因相、集相、生相和缘相,分为四种;灭谛分为灭相、静相、妙相和离相,分为四种;道谛分为道相、如相、行相和出相,分为四种,所以四谛支分为四四一十六个形相。
这种分析具有什么利益呢?用支分的方法就能知道什么叫做痛苦,什么叫做所产生痛苦之集谛,要断绝集谛,如何依止道法,依止道法当中怎么能证悟到灭谛、灭果,用十六种形相的方法而去分析的话就能细细了知。
在苦谛当中分为四种,第一是无常相。无常相是什么呢?是“一一刹那生灭之法”。因为痛苦是一个刹那、一个刹那,是生灭之法,是无常的原因就在此上。因为痛苦不是一种永恒之法,决定不可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是由因而产生出来的果实的话,因一消失果实决定会变的,所以在显现中痛苦是一种无常之相,在一一刹那之中是生灭之法。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痛苦是一种无常之相。
第二,痛苦是一种苦相。“三苦烦恼连续不断”,在痛苦中,他连续不断会产生出根本三苦之烦恼,这是谁都会了知的。因为痛苦,现前在痛苦中苦上加苦,称为是苦苦,这个在痛苦中也是具足的。以现前状况作比喻的话,你今年身体不见得那么好,但这个身体不好还没有真正成熟,转变之前又产生出另一个痛苦,就叫做苦苦——苦上加苦,这个在痛苦中也是具足的。
痛苦也有变坏苦。现前是极乐,当下成为痛苦;现前是痛苦,当下成为是极乐,有这种显现之相,因此这种根本三苦烦恼是连续不断的。有极乐,当下又是痛苦,又成为极乐,这个极乐不会永远是极乐,第二刹那又成为是痛苦等等,因此它是连续不断的。
行苦是怎么呢?行苦指的是因,临时没有领受以下的痛苦之相,但是具有领受痛苦之因,因此只是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别之外,但因缘成熟时,痛苦自然会显现出来的。犹如在地下种种子一般,临时没有显现发芽,但是因缘成熟时决定会发芽。所以就叫做根本三苦烦恼连续不断,称为是苦相。
第三叫做空相。“五蕴之中无有常、一、自在之我,犹如空室之中无人之边”。在分析中,痛苦是一种空相。痛苦是由什么而产生出来的?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所显现出来,此以外非有一个领受者。按照方便引导法的方式,都是在三门当中领受之外,非有一个另外领受者。那么再去寻找三门当中,身是不是常、是不是一、是不是自在。此中我们已经知道身是无常的,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比如用粗分和细分两种方法作分析,从无始时来直到现在,前世当中的身就是今生这个身,决定不可能。身已经是变化性的,是无常性的。今生当中的身,你小时候就有这么大吗?不会的,从小孩直到现在都是在变化,但现在还会变,老时就会死,所以当下当下都在变化,因此是无常的。
身体不是一个而是多数组成的。比如用其他的方式讲授,两个手臂、头、脚、整个身体等等而组成的就叫做身,再支分的话是由肉、血、骨而产生出来的,很多肉、血、骨微尘聚集在一体就叫做身。但并不是一个,而是多数组成的。
身体并不是自在的,为什么呢?从小直到现在都在变化,不是你故意叫它去变化,而是顺着他的力量而在变化,此中的“他”树立在往昔所造的一切因当中。
这样一来,已知道五蕴、三门当中不是常、一、自在时,就知道,就犹如一个空室中无人般。空屋,在显现上是一个房子,外表当中好像有个房子,但里面就没有人。就像我们的身体,看到时好像有一种相,但是细细分析并没有一个真正实有的身,因此就叫做“空相”。
前面“无常相”与“苦相”是临时没有分析中而树立的两种相,后面的“空相”与“无我相”是在分析中,在苦谛中而树立的两种相。
第四,无我相。既知五蕴也不是常,也不是一,也不是自在,犹如一个房子不是人一般。这里的无我,上面我们在分析三门时,三门当中不存在一个真实的,是一种空性的话,那么这个“我”自然已经消失。就犹如有一个房子的话,这个房子是不是人呢?决定不是人。那么身体在分析中不存在一个身,是一种空性,此中还具备有一种“我”吗?决定不树立,所以就叫做“无我”。
“空相”与“无我相”在分析痛苦当中具有极大的利益,这个按照成熟口诀法当中也在讲授。这四相在痛苦当中必须要树立,具有极大的利益,现前已了知之后,回去再细细观想。


從我的iPhone傳送

仲景《金匮》中的这张方:没有利水与行气的药,却能治疗“水气病”,为何?

仲景《金匮》中的这张方:没有利水与行气的药,却能治疗“水气病”,为何?

中医书友会



I导读:这张奇方,没有一味利水或行气的药物,却能治疗水气之病,此为中医的大智慧哉!不是见水治水,见气行气,而是通利道路,调节人体之升降出入。仲景经方微言大义,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总是给人以美的体验!

—本文约14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奇方妙用
作者/扶兆民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扶兆民,出生于1937,男,汉族,四川营山县人,四川省名中医,宜宾市科技拔尖人才,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宜宾市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及中医教学工作50余年,被成都中医药大学聘任教授。曾在全国中医师资班《伤寒·金匮》教研班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疑难杂病专题研究班研修学习。撰写《伤寒六经病证治规律探讨》,《眼科六经法要》等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医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炮)”,

可谓一首奇怪之方。
说它奇就奇在方中不用一味利水药而能治水气病。说它怪就怪在不用一味行气药而能疗气分之疾。
此方,从制方的主导思想到组方的法度都有其奥妙之处。其制方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体气化升降出入之理作为旨规。对此中道理陈修园作了绝妙的解释:
“天雄补上焦之阳而下行入肾,犹天道下济而光明,而又恐下济之气潜而不返,故取细辛之一茎直上者以举之;

牡桂暖下焦之水而上运于心,犹地轴之上行而旋运;而又恐其上出之气止而不上,故取麻黄之勇往直前者以鼓之;
人身一小天地,惟健运不息所以有云行雨施之用,若潜而不返则气不外濡而脉络虚,故用姜枣甘草化气生液以补络脉”。

并且陈氏在仲景此方的基础上别具匠心地加了一味知母,命之为“消水圣愈汤”。用之治水气病“屡试屡验,奉为枕秘”。该方经陈氏的剖析和发挥,其意非常明白:
能助气化之升降出入,通彻表里上下,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可自消。
仲景认为治水气病当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本方就是调阴阳、转大气的方,有不治水而水自消,不行气而气自转之功。岂不妙乎?
近人赵锡武氏用此方加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肺心病之喘咳浮肿,收到满意的效果,即是对本方的临床运用的一重大发展。
余用此方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属阳虚不运者,效果也很满意。兹举一例为证。
  • 病案

闵××,男,43岁,供电工人。住院号23500。81年8月14日入院。
患者于81年7月6日因跌伤腰部而致腹后壁出血,在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肝硬化、脾肿大。术后一月余,腹水渐起;未及十日,腹大如瓮,腹围80公分,遂来我院服中药治疗。入院后初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加用西药利尿剂后,腹水虽减少,但停药后腹水即增七天之内又达80公分。
腹胀不矢气,时觉腹中隐痛,小便极少,口渴不思饮,苔薄白根部微黄,舌质淡,脉涩。
辨证处方


辨证:阳虚气滞不运,血行不畅。
拟本方加味:桂枝10克、生姜6克、甘草3克、大枣12枚、麻黄6克、细辛4克、黑附片3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郁金12克、枳实10克、白术15克。




药后矢气大作,小便遂通。原方去枳实续进十余剂,腹水消失。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切气病,先开四关

一切气病,先开四关

艾御享堂


四关,即合谷穴与太冲穴,左右共四穴,合称四关。首先,让我们侧方向上举起上肢,横分开双腿,站立。这样的体位更便于分析四关。关者何?是门户、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什么东西在这个关卡通过呢?应该是气。

也就是说,关首先是气之关,是气之门户。四者,四肢,居于人体的四个侧位: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我们来详细地分析这四个穴位的功用,或对于人体气机运动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或对这四个穴位有更明确的认识。 
    
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我们再看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合谷位于上肢的末端,上举及天,居于天位,本穴又处于阳经。其所禀者,天气之降也,从天气而下降于地。 
    
太冲属肝经,属厥阴,其所属肝经属木,即此穴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太冲位于下肢的末端,下踏于地,居于地位,本穴又处于阴经。其所禀者,气之气也,从地气而上升于天。 
    
不仅仅是气机的上下。四关还关乎于阴与阳的上下问题。合谷属阳而功在下降,太冲属阴而功在上升。因此,可以说,四关穴即人体在四侧位上的远心端的四个关卡。这个关卡关于气机的升降,对于阴阳的平秘,对于协调人体的“天与地”升降至关重要。 

1、各种痛症,气不通则痛。人身任何地方的气机不畅,开四关都是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法。《标幽赋》有句话:“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就是说,这四个穴位把天地上下给通畅了,身体各种痛症自然有减轻,更别说手脚不利、关节风湿疼痛了,甚至于象癌性疼痛也都有很多的效果。而且,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四关清降血压,引相火下行而能产生卓越的止痛效果。
2、各种精神疾患。人为什么会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也就是神的问题。我认为就是一个天与地,阴与阳的气机上下的问题。或阳不下降,或阴降太过,导致实阳上越,或者虚阳上扰则神不守舍,就会导致精神方面的病症,这是一个地天否的问题。如果能使阳下潜而交于阴,阴上升以合于阳,自然阴平阳秘,何神志病之有?

3、失眠。什么是失眠?阳气处于阴之上,我们人就是清醒状态,行使阳的功能,为阴之使。睡着了,就是阳气居于阴之下了,这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阳在阴之内将养,是为了下一个生命周期(即明天)阳的自然的释放。那阳什么时候休息呢?如果阳的休息不好,自然其释放也不好,人就处于困乏没有精神的状态。这就是失眠。四关可以潜阳于阴,提阴于阳,使阴阳平衡。对于各种烦躁,易于上火,易发脾气等病症,也是这个机理,也可以应用四关穴。         

4、郁证。这种病现代比较多见,不但是中国,欧洲也多的是。插个题外话,我发现在国内我摸的脉沉的多,所以,用补阳法比较多,我因此多用附子辈,在欧洲反而是弦脉多,用药多是逍遥、柴胡疏肝辈。大概欧洲人更有压力吧。呵呵,这说明我们的国人还是比较幸福呀。
    
中医有六郁之说,包括气血痰火湿食等,其治皆在调整阴阳平衡。四关其穴正对其证,可以伸张阳气,上提阴气,平衡阴阳,以使阳道自降,阴道自升,左升右降气机通畅了,何郁之有?临床发现,用四关治疗抑郁,效果明显。针入后,病人很快就感觉心中非常平静,气机顺畅。这是阴阳自相协调的表现。 

天气易降,当补合谷,以促阳明阳气之降,以轻刺激,补法。地气易升,当泻太冲,以提厥阴地气之升,以重刺激,泻法。我们谈到了四关的左升右降,其实结合的是洛书的理论。也许有人会问,你讲了这么多阳明与厥阴的左升右降的道理,好象是符合了洛书其理,但合于术数者何?   
这个问题其实正揭示了四关穴协调人身气机左升右降的本质。让我们复习一下洛书的原文“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木的生数是三,成数是八;金的生数是四,成数是九。生数是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数,也就是说,生成主事物之发展;成数自然就主事物的收获。

木气(厥阴风木)要以三数以促进其发展,也就是促进其地气上升;金气(阳明燥金)要以四数以促进其发展,也就是促进其天气下降。当然,木气收获了,就要用八数以暗合木之数;金气收获了,就要用九数以暗合金之数。

明白了生数与成数,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来看四关。是不是太冲禀地气,应该有三之数,合谷禀天气,应该有四之数,这样才算是合于术数之理了吧。我们看四关的实际之数呢?太冲正好是肝经三号穴,而合谷正好是大肠经四号穴!术数之巧,神鬼莫测,虽腧穴亦不能离其理。此之谓也。

一般来说,四关是调整左右气机升降平衡的。因此,大凡是左升右降不正常了,都可以四关治疗。比如,只要是脉显弦象,皆为左升之滞,可以先开四关。再如脉寸紧尺弱,皆为左升太过而右降不及,亦是四关的适应证。 取四关当在取他穴之前,也就是说,先把上下左右的气机调畅,再作其他治疗思路。

抑郁证、失眠证、心烦喜怒、高血压等等病症,一般都可先取四关调气。针后即可再摸脉,则脉多较针前显平和。对于四关的适应证,几乎每个病家都可马上取得相当的疗效。开四关不必先针合谷,后针太冲,甚至于可以先下后上,或者先左合谷,再后太冲。皆需根据病证而针,不要执着于死法。

因为穴为四个,稍显多了些。如果还要配合他穴,则此四穴有时也不必全取。取上下两穴亦是四关之意,全在医者意也。四关取效,多可由脉而定。脉当针入即变,如果针后脉未见明显变化,则或邪甚,或邪在血分,或正弱,则需因证而增加其他治疗思路。不必死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有些宗教仪式,不可理喻!

有些宗教仪式,不可理喻!

南怀瑾先生 

要想得到无上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来的,守戒累积起来,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别提出来,在他过世以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话。……
五百年后,有人真能够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对于佛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说法,能够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来,这是非常难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佛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
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一大堆香蕉、饼,一人把香,烧了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体好、爱国奖券又中、生意发财、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你们看!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哼!你这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花一点点本钱,要求一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就像古人的一首诗,讲这个天气很难办: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你说老天爷究竟该怎么办?人同天一样更难,菩萨更是难上加难。两家人打官司,两边人都烧香要帮忙,保佑他打赢,你说这菩萨究竟帮哪一边好呢?你说菩萨是看谁的香蕉多一点,猪头大一点来决定吗?所以啊!这些都是宗教仪式,从心理学立场来研究,这是很滑稽的。我们经常听人家讲宗教仪式的,也只好写四个字来形容,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嘴里没有办法讲出来,只好说对对对,你说的差不多啦!是那个样子,慢慢来吧!将来再说吧!那个将来再说,也许是三大劫以后才再跟你讲呢!就是说你现在听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后再说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守真心,修行第一要法。

守真心,修行第一要法。

慧律 法師

如果有男的告诉你说,I love you forever 那个是骗人的,说我永远地爱着你!那是不可能的事,那个是绝对不可能!这个世间变来变去、变来变去了。是不是?你年轻,那个五官可以看,当然现在我永远地爱着你了,将来不小心中风了,流口水的话,还要拿一个杯子在那边,这个怎么讲,我永远爱着你呢?是不是啊?会流口水了,是不是?这个会变的,这个世间会变的,会变的!所以你也不要说,唉呀!他是个负心汉!也不要这样讲,因为世间会变的,你自己都变得那么严重,对不对?他怎么不会变呢?所以男人会变,女人还是会变。
因此说世间有一种永远牢固的东西,那没有的。为什么,外性不决定故,因为它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唯有学佛,喔!用一颗平常心,人家背叛你,你也觉得那个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事情会变来变去嘛!好!所以你不要期盼,在某一种时空定位某一种事情,它是永恒的,那是一种错觉!
你不要管这一些变化的外在,守住你的本心,五祖讲守本真心是修行第一要法,要守住这一颗真如本心,意思就是外面所显的相,缘起缘灭不要太在意,你修行才能抓到重点,换句话说对外在的境界,不存在任何的理想和期盼,尽力就好,不可以怀有任何的期盼着未来怎么样怎么样!那个会变化的世间,你不可能得到一种永远真实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会变化。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中医张胜兵: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小瞧,小心结直肠癌!中药1剂便血止

中医张胜兵: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小瞧,小心结直肠癌!中药1剂便血止

原创 张胜兵中医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源自大肠上皮的恶性肿瘤,涵盖了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我国消化道领域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早期症状对于疾病的及时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
便血:作为结直肠癌最早且最常见的迹象,便血通常因肿瘤与粪便摩擦而引发,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偶见少量出血,重者则可能出现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直接的鲜血便。
排便习惯的改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减、大便形态的变化(如粘液便、干燥或稀溏)以及排便时的异常感觉,如肛门下坠感或排便不尽感。
腹部肿块:腹部出现的肿块可能是肿瘤的直接体现,也可能是肿瘤与周围网膜或组织发生浸润黏结所致。
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随着结直肠癌的发展,若伴有糜烂或继发感染,肠道蠕动增加及痉挛可引发腹痛症状。
全身症状:长期便血可导致继发性贫血,加之肿瘤扩散浸润加重,其表面溃烂出血及毒素吸收,患者常出现贫血、乏力、消瘦等全身性症状。
我就遇到了一位结肠癌患者,当时她因出现脓血便就医,但在经西医治疗一周后并无改善,考虑到患者已80多岁高龄,且已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决定采用中医治疗,谁知患者仅服用一次中药,患者脓血便的情况就消失了。








   案例   



患者:女,82岁。
主诉:脓血便1周余,最近2天加重。
病史:老奶奶之前曾经确诊为结肠癌晚期,本次因大便次数过多于1周前住院治疗。每日大便20~30次,排脓样稀血便,腹疼拒按,伴气短、无力、怕冷,大小便需人扶持,在医院用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1周末见明显效果,近两日大便排出血块。此外,v因患者为高龄癌症晚期,本已推辞,但家属两三请求用中药治疗,并声明“治不好不怪医生,不用医生负责”,感其心诚遂应诊。老奶奶舌质偏淡,苔白腻而腐,中间黑色为服药后染苔。





诊断分析

读完病案,诊断就很清楚了,西医诊断就是结肠癌,中医诊断为便血。

气短、无力、怕冷明显就是气虚的表现。

舌质偏淡,苔白腻而腐,这是脾虚的表现。

那为何会发生便血呢?

正是因为患者脾气亏虚,脾不统血,不能统摄血液因此出现便血。

所以从这些症状就能够知道患者属于中医证型中的脾阳虚,脾不统血,气血不足。

辨证之后,我决定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涩肠止泻为治则为病人进行治疗。

初次拟方为:黄土汤合桃花汤加减。






   具体治疗过程   


初诊处方如下:
灶心土30克、仙鹤草30克、赤石脂30克、干姜10克、三七10克、茜草炭10克、地榆炭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10克、黑附片6克、炒黄芩6克、生地10克、阿胶10克(烊化)、粳米30克。一剂,水煎服。


患者在医院住院不敢让医生知道,只能偷服中药,一剂中药当晚仅服一次,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一夜仅便2~3次。
翌日晨便血即止,医院医师在查房时知道血便止后,惊叹“治疗这么多天,终于见效!”,家属心知是中药效果,又不能明说,只能诺诺。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个月),以治其本。




   方药解析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夹杂而下,或下纯血,为结肠癌的主要症状。
这例患者已是癌症晚期,便血不止,患者每日大便20~30次,排脓样稀血便,大小便需人扶持,如不及时止血,则正气虚衰,势必危矣。
急则治其标,当前应以止血为要,患者腹疼拒按,伴气短、无力、怕冷,舌质偏淡,苔白腻是脾阳虚衰之证,故以黄土汤与桃花汤加减。



黄土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土。
主治: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以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灶心土温中收涩止血,灶心土煎汤代水煮药。阿胶烊化。附子、白术脾肾双补;阿胶、生地滋阴养血;黄芩可以止血,又可佐制温热以防动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调中。黄芩其性苦寒,但有附子等大量温热药于方中,则无碍方之大意,且其可以防止诸温热之品动血之嫌。



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主治: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方中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甘温,佐赤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三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涩肠止痢之功。
更加仙鹤草补虚止血,三七活血止血、茜草炭和地榆炭凉血止血,诸药合用,温中止血,药专力宏,故一剂而血止。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白玉秋竹~从一包卫生纸看世俗谛与胜义谛

白玉秋竹~从一包卫生纸看世俗谛与胜义谛

奥明宫学馆 


世俗胜义从心来分
不从外境显现来分
师:就这一包卫生纸来看,哪一个是胜义谛?哪一个是世俗谛?烱聪你来讲?
世俗谛、胜义谛要这么讲嘛!不然,讲一个跟森罗万象(生活)不相干的胜义谛跟世俗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屁用?
我觉得很多人把世俗谛、胜义谛讲得跟森罗万象无关,这种讲法我听不懂。不是吗?
汉传佛教有讲世俗谛、胜义谛,是不是?汉传佛教不是也讲有跟空?应该都有讲,这是佛教专有名词。
不依世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盘
所以就这一包卫生纸来看,哪一个是胜义谛?哪一个是世俗谛?烱聪你觉得呢?
徒:以执着的角度来看,这包卫生纸是世俗谛。
师:这里面只有世俗,没有胜义,是不是?
徒:世俗谛跟胜义谛不是从卫生纸来看,是从众生执着的角度来看。对众生而言,这是世俗谛;对圣者而言,当然是胜义谛,因为圣者没有执着。所以,世俗、胜义是从「有境(心)」来看,不是从「境」上来看。
佛的观感叫胜义谛
众生观感叫世俗谛
师:对众生而言,有一天忘记世俗谛,忘记卫生纸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世俗谛了?就变成胜义谛了吗?
徒:他忘记卫生纸,还是有这个相啦!只是忘记这是卫生纸,所以不会变成胜义谛。
师:但是忘记它的时候,他不执着。
徒:忘记还是有执着啊!
师:是吗?忘记还对卫生纸执着啊?
其实很简单的来说,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世俗谛跟胜义谛,是用心来分的,不是用外境来分。这是宁玛巴米滂仁波切特别的讲解,所以米滂仁波切承认森罗万象万法都是唯识。
那佛对这包卫生纸有没有观感?众生对这包卫生纸有没有观感?会不会相同?
徒:佛对这包卫生纸有观感,众生对这包卫生纸也有观感,但是二者不同。
师:所以简单来讲,佛的观感叫胜义谛;众生的观感叫世俗谛。这样才能分得通啦!要记住啊!不这么分的话,永远都走不通。
佛跟众生有没有一个共许?
佛跟众生的所见是否相同?
师:那后面还有个大问题来了,众生跟佛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相存在(共许)?也就是佛跟众生之间存不存在一个共许的相?
这个问题研究进去就深入喽,这个辩一百年都辩不完了,你觉得呢?如果没有共许,那佛如何度众生?众生又如何祈求佛呢?这里又有个问题存在。
徒:我觉得没有共许,但佛有无量的遍知。
师:我今天看到红淑很苦,那我看到红淑的苦跟佛看到红淑的苦两者有没有差别?哈!哈!哈!这个地方就看你怎么辩,你觉得呢?
现在从我众生来看红淑很苦嘛,佛看过来的时候,跟我看到的苦,是不是同样的?不一样的吗?
徒:应该是不一样啦,众生跟佛看到的,绝对不可能一样。
师:那佛看到的苦比我看到的更苦?还是比我更松?要研究啊,哈!哈!哈!你觉得呢?
徒:哈!哈!哈!从胜义谛来看,佛看不到红淑的苦。
师:那佛也有世俗谛的地方喽?
徒:佛有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本身是没有什么苦,他受用就有感受。
师:那他受用是世俗谛了哟?
徒:佛是二谛无别啦,哈!哈!哈!
四大教派头昏脑胀的地方就在这里
师:哈!哈!哈!佛他受用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佛自受用的智慧跟他受用的智慧有没有差?四大教派头昏脑胀的地方就在这里,不是吗?
红教跟黄教的辩论,萨迦派果让巴大师跟宗喀巴大师的辩论,就是我刚刚讲的:「佛跟众生的共许是什么?」不然红淑跟烱聪的共许在哪里?有没有共许?宗喀巴大师觉得佛跟众生有共许,比如水。但很多人觉得不一样啊!
水的功用是什么?水的定义是什么?
徒:湿性。
师:湿性嘛!没有火的成分嘛!没有土的成分嘛!但是呢,饿鬼道众生喝下去的时候,变成了岩浆,烧起来了。那又有水的成分吗?
徒:没有。
师:对鱼而言,也没有水的成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
徒:所以湿性就错了。说水也错,说湿性也错。
谈修行不需要研究这些
讲宗派有共许也没关系
师:所以共许是什么?这是重点嘛!
有跟空的共许是什么?胜义谛跟世俗谛有没有一个共许?佛跟众生有没有共许?有跟空的共许在哪里?这不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吗?这个课题中文论典上没有人讲,是不是?这样你才能增长智慧啊,才能明白很多。
我们宁玛巴讲二谛双融,在这个研究上能不能体会到二谛双融?不然呢?
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台湾学二、三十年的密宗都没听过嘛!也听不到的。藏区也没几个人可以讲,堪布讲经说法也没有几个人会提这个,问在位的堪布,搞不好也呆在法座那边,讲不出话来。
徒:以前我们读书时,要讲世俗跟胜义的话,那这包卫生纸就是世俗谛,但是它的本性就是胜义谛,譬如桌子就是世俗谛,它的体就是胜义谛。
师:我在台中有讲一句话,为什么众生的观感是世俗谛?众生屁股会脏、手会脏,所以用卫生纸来擦,但佛应该不会擦手吧!
徒:经典里面说佛会擦手啊!佛坐上法座前还会先擦拭啊。经典是这样讲。哈!哈!哈!
师:但是佛大便应该不用卫生纸擦,哈!哈!对不对?
我们很简单来讲,森罗万象对你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胜义谛了,只要起作用就是世俗谛,你觉得呢?
对一个美丽的小姐,我会起贪瞋痴,但美丽的小姐对佛而言不起作用嘛。但是佛会不会看到那个美丽的女生?当然会啊!不能说没看到吧!
徒:是。不起作用的时候,是胜义谛,只要起作用就是世俗谛。佛当然有看到美丽的小姐。
师:佛有看到,而且告诉小沙弥说:「这个是老虎,你就不要靠近她。」哈!哈!哈!但是因为女生不会对佛起作用,变成胜义谛。这么讲有可能稍微通,你觉得通不通?
这样解释,佛跟众生都有看到。但是这个是有共许吗?
能胜上师讲生佛的共许是缘起
我觉得生佛的共许是信心是情
师:但是呢,讲宗派跟修行上是不一样的,修行上不需要研究这些。
但说佛跟众生有一个共许也没有关系。佛的境界里面,众生马照跑、舞照跳,所以不能完全否定说没有共许。米滂仁波切把佛跟众生的这个共许叫缘起。
众生的情就是信心
佛的情就是慈悲心
但是我觉得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我觉得佛跟众生的共许是信心,信心上面有佛跟众生的共许存在。
一个是讲缘起,一个是叫信心。叫信心也可以,叫「情」也可以,应该讲「情」比较好。「情」是佛跟众生的一个共许,众生的情就是信心,佛的情就是慈悲。烱聪你觉得呢?
人家问我们,我们随便乱掰一通,怎样都不让人抓到语病啦。
以前我总觉得很佩服我的老师,现在我觉得当初老师也是乱掰一通,哈!哈!哈!不是吗?
我觉得他当初乱掰,但我也没办法,我们没有这个层次,回不了话。现在时光倒流的话,老师在我面前,我们两个乱掰,我觉得老师还不一定能说服得了我。
当初没办法和老师乱掰一通,我们也只能佩服、崇拜他。我不是批评别人,每个人都那么厉害的话,我在藏人界也不会那么吃香,每个藏人都说我佛学第一把!你有没有听过?人家也不是很愿意称赞啦!但也无话可说啦!哈!哈!哈!
共许不是实有 但有想象
二谛及真理也只是想象
其实佛跟众生的共许并没有一个事实,但是有个想象。相对的,二谛也是一个想象,不是事实的。
那这样不是大乱了吗?没有关系,真理也是一个想象,闻慧跟思慧的究竟也同样,不过是如此一个想象而已。
闻跟思无法直接对治烦恼
要增长修慧只能依靠信心
谈到修慧可不一样了,闻慧跟思慧没有办法直接对治烦恼,只能依靠修慧。修慧没有那么多的想象,要增长修慧只能靠信心,没有其他办法。
很多人以为最顶尖的思慧可以对治烦恼,这是千错万错。因为知道一切法不是事实,顶多也是思慧而已,修慧的讲法不是这样。接下来天机不可泄漏,不可讲太多。
现在有些佛教学者视修慧如毒药而远离,有些佛教行者视闻思如怨家而诋毁,这二种都是佛法证教衰败的原因,佛教弟子应该好好反省。由闻而思,由思而修,想要修行成佛,以上三者都不可偏废。
「情」可以造成六道众生
「情」可以建设三身佛土
徒:《中观庄严论》里面说:离开一个「空」不会有一个「有」,譬如森罗万象就是「有」,它的本体是「空」,或者说色即是空。所以森罗万象就是共许。因为离开「有」,不会有一个「空」嘛!
师:我刚刚讲的「情」,为什么是「情」?众生出发点也是情,是不是?佛的慈悲出发点是不是也是情?这个「情」可以造成六道众生,这个「情」也可以建设为三身佛土。你觉得呢?
徒:是。
业尽情空的空不是天空
佛的情来去自如是慈悲
师:所以我觉得共许可以说是「情」。我相信成佛的那一天,不可能没有「情」吧!你觉得呢?
徒:我们说成佛那一天业尽情空。
师:那个空应该不是说虚空。
徒:哈!哈!哈!业也没有了嘛,因为汉传佛教一直把这个「情」字看成不好的,所以说成佛那一天是业尽情空。业已清净,没有业啦,什么情也都没有了。
师:这样的话,没有慈悲,也没有办法成佛。
徒: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比较偏向于讲空的部分。
师:佛没有情的话,没有办法产生慈悲。应该是感情来去自如的时候,就变慈悲了。感情没办法来去自如,就是我们讲的「业情」啦!
所以世俗谛跟胜义谛间有个共许吧!这个是佛学院读到熟练时,才能体会到。这是不是一个大题目?
以无见为全见的观感是胜义谛
有见而全不见的观感是世俗谛
师:你可以随便问。世俗谛跟胜义谛间没有共许?如何分为二?
比如一个是北一个是南,有个根才有分枝,分都是这样分的吧!根就是共许。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也会把明、空当成是一种公案。
师:明、空很简单,但是有没有共许?
一般来讲,佛的观感叫胜义谛,众生的观感是世俗谛。那菩萨出定的观感叫相似胜义谛,入定的观感是胜义谛。
那个观感是什么样的一个观感?境界不同,佛的观感是没有二元对立下,以无见为见。
分别识的心跟境叫做世俗谛
言语道断、不可思议为胜义谛
以无见为全见的观感来看是胜义谛,那众生有见而全不见的观感来看是世俗谛。这样讲也可以啦!
巴竹仁波切讲的分别识的心境叫世俗谛,不可思议叫胜义谛,他的定义是这么讲。
分别识的心跟境叫世俗谛,言语道断、不可思议为胜义谛。记住啊!
徒:仁波切有翻译出来啊!仁波切还讲米滂仁波切的定义是身语意的对境(行境)是世俗谛;非身语意的对境(行境)是胜义谛。
师:当初文字的诠释不一定比较好。现在这个比较好喔。
我还是觉得胜义谛跟世俗谛有个共许比较完美。讲宗义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假相。成立一个「假相」的时候,佛与众生也好,胜义谛跟世俗谛也好,有跟空也好,都全部包含了。所以成立一个共许的假相,宗义才能讲得头头是道,知识分子、学者才容易接受。
信心的出发点也是「情」
慈悲的出发点也是「情」
师:有些人以相为共许,有些以缘起为共许,有些人以唯物为共许,有些人以唯心为共许,以我秋竹来看是以情为共许,各位大德,认识的尽量指教。烱聪你觉得呢?
为什么「情」为共许呢?信心的出发点也是「情」,慈悲的出发点,我认为也是「情」,造三界轮回也是这个「情」,化为三身净土也是这个「情」,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慈悲都是不离开「情」。
徒:仁波切,我们说菩萨是觉有情或者是大道心。
成佛的情 更广大更放下
更没有方向 更没有分别
师:佛是比较没有用「情」这个字,其实那个「情」是超越「世间的情」啦!是来去自如的「情」。菩萨还是有一点放不下的「情」,所以业尽情空的「情」指的就是来去自如这个。因为成佛以后不可能无情无义嘛!对不对?是不是?
成佛的那一天,不是我们现在的情。这个情变得更广大、更放下、更没有方向、更没有分别。不是说把现在这个情割了就出现一个止,佛的业尽情空不是这么讲的啦。
但是这个情,这个共许,真的分析下去也只是一个交集而已,也经不起观察,也没有一个事实可以成立。我们宁玛巴最深的佛学宗义跟精神都在这里,不是吗?哼!哼!哼!北中南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懂。
共许在情不会少了森罗万象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指的是情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都不会想到共许是在这个「情」上。能想到的共许就是缘起的森罗万象。但是说共许是在情上,那好像又少了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因为都讲到内心嘛!
仁波切说这些三界轮回、三身净土都还是这个「情」字转过来的。我觉得这样一转的时候,就不会把我们读的「色即是空」变成是一种学问或一套理论。原来这个色即是空,最后色也离不开这个「情」字,因为轮、涅全部都是「情」嘛。
师:其实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那个心指的还是「情」嘛!不然你有一个心吗?心是什么?是情在做祟嘛,名字叫做「心」,心是一个总名嘛。
三界万法都是情制造出来的
不要越讲离内心世界越遥远
徒:对!情是一个心,心是个总名。
师:心是个总名,那他的起用呢?就是「情」。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我刚刚说的「情」制造出来的。不这么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离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远。
现在藏传大师也好,堪布也好,我看除了我师父以外,每个人越讲跟内心世界越遥远,那我就不想听了,有什么好听的?佛讲的八万四千法,从你口中一讲出去,离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遥远,那不是说废话吗?
我认为是废话,我师父也觉得是废话。但很多人觉得我们讲的境界太高。大家应该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不要学习马虎,不是吗?很多人不敢面对的时候,就继续马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是在弘扬佛法。
显现是世俗 本质是胜义
有为无为法一体讲不通
师:所以世俗谛跟胜义谛是用「心」来分?还是用「境」来分?
徒:用心来分。
师:为什么呢?这个境也是来自于心,所以境没有办法分啦。境一分下去,你说:看到的那个是世俗谛,但它的本质是胜义谛。那是废话嘛!有为法、无为法一体,是吧?有为跟无为一体,不是很好笑吗?这个能讲得通吗?
徒:讲不通啦。但都是这样讲。
师:有为法、无为法一体,可以讲得通吗?什么是有为法?
徒:无常、生灭。
师:有为法因缘和合而有。无为法不是因缘和合而有,本来就有的,是不是?我告诉你,本来的主人跟新来的客人是一体,那废话嘛!
世俗、胜义用心来分,所以一定要经过唯识的研析,读唯识是很重要的,但是我看台湾没有几个人真懂唯识。
华藏世界不像乐高迭起
是大小不违背、互摄互融
师:《普贤行愿品》中说: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个地方讲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就是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各个位子都很忙。无尽法界尘亦然,讲的就是华藏世界。
但是现在很多大师是怎么解释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观念是大上面迭中,中上面迭小吗?你觉得呢?
华藏世界的观念应该是大小不违背,互摄互融,不是机械式的大上有中、中上有小。如果是一层一层上去,不就像是现在玩的乐高吗?华藏世界不是乐高的观念,但是很多人觉得华藏世界是一个很大的乐高,这是错误的。
徒:仁波切,我们以前说三千大千世界会有这种解释。譬如一千个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是中千,一千个中千叫大千,刚好有三个,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有时候会这样讲。
大小互融 不须用神通当理由
信心不足 认为不合理变神通
师:不是这么讲嘛!对不对?是大小互融互摄、不相违背叫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就是这个想法。但是大小互融,在你的内心中应该是不合理的嘛。
徒:当然哪。
师:所以佛做出来的时候,你们都把它推给神通嘛!就是不接受合理而推到神通。但是呢,我们需不需要接受合理?应该需要接受合理,不需要用神通来当个理由。
徒:我们需要接受合理,合理就是本来这样。
师:合理是大小互融互摄,互融互摄是不是合理?但是我们信心不足,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那是我们的错,我们就错在这里啊!
一尘中有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你的内心世界跟这句话,哪个是合理?我们当然认为自己的是合理啊!为什么呢?我们都塞不进去这个洞里面啊,你塞得去吗?塞不进去,是不是?所以这句话不合理嘛!我们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
大小融摄本来就如此
但是应该要塞得进去的,塞不进去是我们的错。不然的话,也不要推到神通啦,推到神通是没有用的。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就是在这个地方,不是吗?
你认同「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是个合理,然后再合理化来说是神通,那这个就很漂亮,差别也就在这里,是不是?
如果内心认为这句话不合理,只好承认是神通时候,那这样的想法不好吧!现在就是人家做了出来,我们没话说,所以就推到神通去了。
一尘中有尘数佛跟境界无关
八万四千法的真理就在这里
很多人说:「喔!这个境界很高,跟我没有关系。」类似这种的话,就等于是他不认同。烱聪,你听懂了吗?这个是内心的世界,要这样去改啊!
《阿底峡传记》中有没有写:「他躲在一个小擦擦的模子里面,他徒弟一看,师父也没有变小,擦擦也没有变大。」阿底峡就跟徒弟讲:「八万四千法最大的真理就在这里。」但徒弟看不懂。
师父会示现给徒弟看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一定要修行,另一种是我们现在认定的大小、长短都是不合理的,是不是?
事实应该是「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是因为我们有大小的障碍,是我们修行不够啦!烱聪,你觉得呢?
某些弟子听不懂,后来讲一讲后悔了,不想讲给他们听,他们哪听得懂?我才不相信。所以这个也是在讲华藏世界啊!
当深信诸佛皆充满
一定要往生西方吗
师:汉传佛教认为华藏世界是在讲什么?净土宗不讲华藏世界,是不是?
徒:现在净土宗很少讲。
师:净土宗认为西方极乐净土跟华藏世界没有关系?净土宗不讲华藏世界,他觉得要去西方,他对这个有偏执。
「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皆充满的时候,一定要往生西方吗?一定要北方吗?一定要南方吗?
讲华藏世界,最重要的是要破众生对空间有大小的执着嘛!
讲华藏世界空间无大小
最重要是破众生的执着
徒:仁波切,汉传佛教有一个佛学名词:「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讲大,大到没有外面;讲到小,小到没有里面。
师:这个都没有什么啦,我们就是都有一个大小,有个内外的执着。佛讲的就是要破这个执着嘛。
你一直觉得污染,佛一直讲清净。你觉得很干净,佛觉得:唉呀!也不一定那么干净啦,干净也不一定为究竟啦。佛经不都是这么讲的吗?
众生一直说有,佛一定要说没有;众生一直要说没有,佛一定要跟你说有。佛经不是都这么讲的吗?
大圆满法对次第有意见
现在讲次第都自以为是
徒:「念佛显宗,念无禅宗,念转密宗,念本持印,等念大圆,心不乱下,有别请说。佛说法门,因乘果乘,所度一徒,初中后学,随尔次第,接着修行,显密皆法。莫要捡择,切莫倒行,不落阶梯。」不要颠倒而行,也不要落入阶梯,不需要有次第,这句话是究竟无轨则的意思。
师:对。切莫颠倒而行,但是不要落阶梯这个次第。
一般佛家里面也有讲次第,但是我们大圆满里面,对这个次第还是有意见。
什么是次第呢?很多人都是自以为是,不是吗?很多学佛者认为一定要这样,不学佛的人一定要那样,打坐一定要这样,次第、轨则就是指这个意思。
但是要跟着师父教你的次第走,现在的轨则大部分都是自己订的轨则嘛!「切莫倒行,不落阶梯。」切莫倒行就是不要走错路,不要自以为是。
等念大圆叫离三、四处
 四处当下一心
等念大圆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念」就是佛,这个「念」在大圆满里面叫「离三四处」。
「离三四处」这是大圆满专有名词,有没有听过?没有翻译出来吧!
「离三」就是过去念头离开了(过去已逝),未来未曾有(未来未接)、现在不起分别,叫做「三离」。那「四处」就是当下一心。所以等念大圆就是离三四处,这个须要你修行到一个境界时,才体会得到,现在你体会不到。
徒:仁波切,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判教,把全部的宗派做一个分判,或者说是宗义。
师:显宗现在讲的就是念佛,禅宗讲念无,密宗讲念转,烦恼转为智慧,念本是持印,等念大圆。如果「念本持印」翻译成「念本手印」就很难听了。哈!哈!哈!
等念就是没有什么分别啦,严格来说就是……。
徒:但是仁波切刚刚讲的那个「念」就是佛,跟大持印说:「念头就是法身」有什么差别?
诸法已空性就不需再想空性
空修堕入断还想就是造作空
师:现在我们都尽量将一切法观想为空,如果打坐时,你认为空就是完全结束了,那你就走错路了。既然已经空了,就不需要想空。听懂了吗?
一切法已经断定为性空,还需要再想空吗?还想空的话,这个就是造作空,造作空是很严重的着相。
徒:既然已经是空性了,就不需要再想空。仁波切有一句话说:「诸法已空性,空修堕入断。」
師 秋瘋說
徒建明恭錄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动情感,佛号就会破坏,结果...

一动情感,佛号就会破坏,结果...

净界 法師


我们在念佛的当中要先改变我们的心态,不要用生灭心来修学,应该是把这个杂染的心提升到清净心。你要安住在你的本来面目,安住在你的清净本性来提起佛号。
比方说你盖房子,你这个房子盖得很庄严,上面的建材很漂亮,里面的装潢也很庄严,但是你这个房子是盖在一个地震带,那就完了。你平常没有先调整你的心态就开始念佛,依止生灭心、依止攀缘心来建立佛号,就像一个美好的房子盖在地震带一样,你这个佛号是不坚固的。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来说明这个道理。
过去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个姓林的居士。这个居士他的家族是做买卖的,所以他长大以后就继承家业,做一些生意的买卖,也赚了不少钱。这个林居士在中年以后听到了念佛法门,他就很虔诚地念佛,也发愿求生净土。他把他所赚的钱买下一个很大的花园,叫作颐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念佛堂了。他不但是提供给大家共修,他平常也参加念佛共修,所以他这个人也算是蛮虔诚的一个净土的修学者。到临命终的时候,很多的同修来帮他助念。那么他本身有念佛的善根,有内因力,又有这个外在佛号的牵动,内因外缘具足,所以他刚开始佛号念得不错。
后来念到一半的时候,他娶两个太太嘛,他大太太是学佛的,但是他小太太没有学佛。他平常对他的小太太心中是有所贪恋。那么他小太太来的时候就开始哭泣啊,说你走了以后我怎么办呢?那么他平常在念佛的时候并没有调整他的心态,他还是依止生灭心嘛,生灭心就是一个情感的心,一个带有情感跟业力的心。
所以一个有情感的人,他听到他平常所爱的人的音声,内因外缘的碰撞,这个时候就触动他的烦恼。他的佛号就被破坏了。所以他的小太太在哭闹当中,他本来是很安详的脸色,马上就转成很不好看的脸色,当下就往生了。后来到了香港转世为一只小狗。这个公案大家都很清楚了,在倓虚老和尚的《开示录》里面有提到这个公案。后来这只小狗还托梦给他儿子,把他找回来,送到寺庙去抚养。
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林先生本身,他在一念的心中建立很多的佛号都没有错,但是他的心态错了,他没有真正调整他的心态。他依止生灭心来念佛,依止攀缘心来念佛,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有一点风吹草动,这个时候就心随境转了。
我们要求的佛号是要很坚固的,我们要求的佛号是能够不随外境而转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你试试看,这样是非就停!

你试试看,这样是非就停!

慧律 法師

如果要修止观的功夫,譬如说:很多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插话,万一我们一句话讲错了,迁怒到对方,你学这种功夫,马上收回来,不讲话,微笑,不要一张脸象木头一样僵硬,就微笑,你试试看,这样是非就停、斗争就停,统统停,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
有一个女众来请教师父,就问:师父!请问如何修定?我都还没开口,她就抢着说:师父!修定是不是心不散乱,一直诵经、一直念佛用功?我以前这样做,真的很轻安、心很定,心很欢喜,我认为这样就是定了!她就一直讲,我还没回答。原来是要来问我,结果换她讲给我听!后来她讲了很久,我都没有回答,她一直抢着讲,我就说:不好意思!我现在没空,还有事情要处理。
她看师父没回答,就回去了!这个人根机很利,隔天她又来了,说:师父!我向您求忏悔,一切法不可得,我昨天向您问定,其实我就是不定,以师父的心境就是最定。我说:连定的观念都不能有,有入定就有出定,出入是生灭法,不是无为法...她说:赞叹,赞叹!你来,你既然说要问定,你这样就不定了。我没有回答你,我一切无所着,心就比你定。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无所住,就是这样。这个无所住,很多人搞不清楚。


從我的iPhone傳送